解读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资料集·4(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6 11:09:40

点击下载

作者:张建军,朱同芳

出版社:南京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解读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资料集·4

解读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资料集·4试读:

前 言

2014年注定是一个承载太多历史记忆的年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二战全面爆发75周年、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第一年。

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距今已有77年,12·13作为一个历史文化符号承载着中华民族受难历史的记忆,具有特殊的普世价值。自1994年起,江苏省暨南京市社会各界人士,连续20年举办祭奠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仪式。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死难者遗属、南京大屠杀史学研究者纷纷提议参考国际惯例,将地方性纪念提升到国家层面,表达对死难者的尊重和历史的责任。

2005年3月9日,全国政协常委、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龙先生,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首次提交了把每年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的提案。2012年3月10日,全国人大代表、民革江苏省副主委、南京艺术学院院长邹建平等代表,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也提交建议案,建议应在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祭日举行国家公祭活动。之后,江苏省及南京市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又多次就此事提案,民间呼声也越来越高涨。

值得庆幸的是,多年来各方面有识之士的呼吁终于有了结果。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和《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不仅使南京大屠杀死难者,而且对所有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惨遭侵略者杀戮死难的同胞,上升到国家层面公祭。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和平的思考、对生命的尊重,体现了人民主体性的宪法精神,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维护和平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国家公祭日的消息公布以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赵龙委员表示,设立国家公祭日反映了人民意愿,体现了和平诉求;邹建平代表说,国家公祭日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更加珍惜和平;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们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说这一消息是对死难者深切的安慰;南京大屠杀史学研究者纷纷表示,国家公祭日的设立,唤醒国民不忘国耻、开创未来的精神,是对日本右翼势力强有力的反击;国内多地召开座谈会,社会各界对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表示坚决拥护和支持,认为体现了全体中国人民的意志;海外华人华侨纷纷举行座谈会,坚决拥护和支持中国人大常委会的这一决议,认为加强了民族凝聚力,激发了全体海内外华人更大的爱国热情,是对以安倍为首的日本政府进行有力回击和批判;国外媒体也对设立公祭日进行了报道,认为该决定目的是揭露日本在二战中的暴行,同时纪念中国人民的抵抗侵略的精神,期盼中国民众在这样的国家公祭活动中激发共同的精神信仰,早日实现中国梦!

举行国家公祭活动和将各方面人士对设立国家公祭的反应结集出版,正是为了让悲剧不再重演,使人类和平相处与共存,并借此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牢记历史、捍卫和平的决心。国家层面的庄重仪式,为人们提供了学习历史、传承历史的绝佳契机和更高平台。以国家的名义纪念和悼念,目的不仅仅在于让更多人记住这段惨痛的历史,而是要汲取历史教训并实现一种超越,为和平的生存和发展而努力。第一部分第三个国家公祭日在南京隆重举行

新华社南京12月13日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13日上午在南京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2016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出席并讲话。

赵乐际在讲话中表示,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悼念南京大屠杀无辜死难者,悼念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

赵乐际指出,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是对国际条约的公然违背和践踏,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面对极其残暴的日本侵略者,面对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在中国共产党号召和引领下,中国人民凝聚起同仇敌忾、血战到底的空前斗志,中华大地成为众志成城、前赴后继的抗日战场,历经8年浴血奋战,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揭示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千古铁律。

赵乐际强调,我们公祭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为的是守护不能忘却的记忆、捍卫不容否认的真相,为的是唤起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祈盼战争的阴霾远离人类、和平的阳光洒满人间。遭受过外敌蹂躏、经历过战争磨难的人们,更懂得正义的价值、和平的珍贵。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同国际社会一道维护国际公理、维护国际正义、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做世界和平的倡导者、推进者、捍卫者。

赵乐际指出,此时此刻,我们要告慰遇难同胞、革命先烈的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弘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举行 2016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谱写新的壮丽篇章。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主持公祭仪式,国务委员王勇、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和中央军委委员张又侠出席。

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老同志代表,中央党政军群有关部门和东部战区、江苏省、南京市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港澳台同胞代表,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及遇难同胞亲属代表,江苏省各界群众代表等参加公祭仪式。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来源:《人民日报》2016年12月14日赵乐际在第三次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 同祭民族之殇,共圆复兴之梦同胞们,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悼念南京大屠杀无辜死难者,悼念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痛定思痛,痛何如哉!1937年12月13日,刻骨铭心的日子以血泪书写,记载着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惨遭杀戮,六朝古都满目疮痍,无数民众流离失所,这是对国际条约的公然违背和践踏,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面对极其残暴的日本侵略者,面对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中国人民凝聚起同仇敌忾、血战到底的空前斗志,中华大地每一个角落都成了众志成城、前赴后继的抗日战场。在中国共产党号召和引领下,在全民族各种积极力量共同行动下,中华儿女昂起头颅、挺直脊梁,历经8年浴血奋战、付出伤亡3500万人的沉重代价,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铸就了不屈不挠、共御外侮的英雄史诗,揭示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千古铁律。“昭昭前事,惕惕后人。”30万无辜亡灵,饮恨江城,控诉着日本侵略者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我们公祭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为的是守护不能忘却的记忆、捍卫不容否认的真相。南京大屠杀在国际上、法律上都有定性和定论,铁证如山,不容抹杀、不容抵赖,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日本战犯被永远钉在历史耻辱柱上。任何妄图篡改历史、否认暴行,为侵略战争翻案的丑恶行径,都将受到中国人民以及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人民的谴责和唾弃!“永矢弗谖,祈愿和平。”遭受过外敌蹂躏、经历过战争磨难的人们,更懂得正义的价值、和平的珍贵。我们举行国家公祭仪式,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唤起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祈盼战争的阴霾远离人类、和平的阳光洒满人间。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理念、中国主张、中国方案,在国际上赢得越来越多的理解、支持、参与。我国与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建立亚投行、丝路基金,援助抗击埃博拉疫情、派遣联合国维和人员,都是共筑和平、共谋发展、共襄繁荣之举。“恃德者昌,恃力者亡。”中国人民深知“国虽大,好战必亡”的道理,将坚定不移同国际社会一道维护国际公理、维护国际正义、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做世界和平的倡导者、推进者、捍卫者。

国弱则民辱,国强则民荣。国家强大、民族强盛,始终是每一个中国人生存、发展的基本保障。此时此刻,我们要告慰遇难同胞、革命先烈的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今日之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中华民族更加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矢志不渝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同胞们,同志们,朋友们!同祭民族之殇,共圆复兴之梦。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关键历史节点上,全面小康,这个中国人民历经苦难与辉煌的执着梦想,即将如期实现;民族复兴,这个承载一代代中华儿女奋斗与牺牲的百年夙愿,从未如此接近。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谱写新的壮丽篇章!来源:新华网2016年12月13日上午10点,第三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隆重举行。公祭仪式现场8000余名各界代表统一列队、胸佩白花、肃穆而立,雨水打湿了人们的脸庞,却几乎没人抬手去擦拭。全体人员肃立、脱帽,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默哀。16名礼兵两人一组,抬8个花圈,缓缓走上公祭台,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敬献花圈。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夏淑琴(前排右二)等参加仪式参加公祭仪式的外国友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主持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出席并讲话。

南报网讯(记者毛庆、江瑜) “和平发展,时代主题,民族复兴,世代梦想。龙盘虎踞,彝训鼎铭,继往开来,永志不忘。”在昨天上午举行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来自南京一中的79名中学生在雨中齐声诵读《和平宣言》,发出了南京对和平的呼唤,字字铿锵有力,敲进现场所有人的心灵深处。

作为此次的4个领诵之一,高三(7)班的霍浩辉已是连续3次参加公祭日的《和平宣言》诵读。小伙子告诉记者,3年前,第一次参加诵读时,当时只是想着一定要记熟、朗诵好,不能出错。去年,第二次诵读,对《和平宣言》240个字有了一定的理解。而今年,除了确国家公祭仪式上 79名中学生冒雨诵读《和平宣言》青少年代表诵读《和平宣言》

保诵读得更加大气磅礴,更多的是对宣言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最后一句“继往开来,永志不忘”,大家集体诵读了3遍,就好像胸口有一股力量要释放出来,“和平来之不易。作为青少年,我们更应牢记这段历史,好好学习,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因为诵读的需要,79名中学生不能像其他人一样穿雨衣。从排练到最后仪式结束将近一个多小时里,孩子们就一直穿着单衣,在雨中坚守着,他们的目光坚定有力,声音高亢激昂。仪式结束时,方靖越才感觉到阵阵寒意,她和同伴的衣服早已湿透,“刚刚太投入了,完全没感觉到冷。”

方靖越今年刚上高一,知道自己被选入诵读队时,小姑娘特别开心。两个多月训练,她一次都没有请假,240个字,反复地念,确保不出任何差错。方靖越说,小学时,学校曾组织参观过纪念馆,没想到这次作为诵读的青少年代表站在这里,觉得很自豪,“刚刚下雨的时候,雨水顺着头发流进脖子里,特别难受,但是我一点没动。”

带队的老师告诉记者,孩子们早上6点不到就到学校集合,统一的着装很单薄,碰上下大雨,等到仪式结束,几乎所有人的衣服都湿透了。可是,没有一个人抱怨,他们说,《和平宣言》就是坚持的力量。来源:《南京日报》2016年12月14日国家公祭仪式上 6名社会各界人士代表撞响和平大钟

南报网讯(记者江瑜、毛庆) 在昨天的国家公祭仪式上,6名来自工、农、兵、科、学、企界的代表共同撞响和平大钟。深沉的钟声回荡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上空,也回响在现场每个人的心底。

南京医科大学校长沈洪兵是来自科学界的代表。仪式还没开始,他就早早地整理好仪容,站立在休息室。“这是和平的钟声,也是提醒我们不要忘却历史的钟声。”沈洪兵声音低沉、语速缓慢,他说,79年前的浩劫不容遗忘,我们用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死难同胞,更要表达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对和平的祈愿,对祖国强大的祈愿。“不管过去多少年,我们都要告诉子孙后代,铭记历史,珍视和平。”他说,自己会一如既往立足岗位,培养更多人才,为祖国强盛贡献力量。

金陵中学高三学生彭抒文是个文静漂亮的姑娘,这次可以代表全市的学生来敲响和平大钟,小姑娘感到特别荣幸。虽然只是一名中学生,但彭抒文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了解已经非常详尽。“我们的学校在当时就是国际安全区,是那场人类浩劫的‘见证者’。”小姑娘说,几年来,她曾多次和同学们一起探访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寻访幸存者,在学校还参加学生会活动,向同学们宣讲那段历史。就在前一天,金陵中学还举办了一场特殊的班会,模拟当年的东京审判,通过场景重现来向学生们讲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彭抒文说,作为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年轻人,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年轻人更应铭记历史,这是我们的责任!”

钟声敲响的那一刻,作为企业家代表,江苏润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红卫觉得自己眼眶发热。周红卫说,1985年,江东门附近建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当时他正好在南京读大一,组织班里的团员来纪念馆参观。一晃30多年过去了,每次来这里心情都很沉重。周红卫说,因为工作原因,他常常出国,跟在国外的中国人交流,大家都有同一个感受,只有中国强大了,在国外才能受尊重,才不会被人看不起。作为一家非公企业负责人,他会继续带领团队积极创新,开拓国际业务,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焊装车间机电维修工雍宁是工人代表。“我们6个人,齐心协力,一共撞了3下,大家都很激动。”雍宁告诉记者,钟声既提醒世人不能忘记这段历史,又象征着对和平的呼唤。作为在基层干了20多年的维修工,雍宁去年被评为全国劳模。他认为,最重要的是每个人必须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把工作做好做细,大家拧成一股绳,才能使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才能在国际社会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江苏固城湖青松水产专业合作联社理事长邢青松是农民代表。他告诉记者,因为高淳相对较远,他前天晚上就住到了纪念馆附近,一大早赶过来。“前两年公祭日仪式都是从电视上看的,这次不仅来了现场,还作为代表参与撞钟,很自豪。”邢青松说,这场大雨寄托着人们的哀思,也用这种方式提醒大家,要珍惜今天的和平,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

来自73602部队的盛建忠身着笔挺军装,神情肃穆。他说,军人的责任就是横刀立马,保卫祖国河山,保护身后的人民。“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建设更加强大的祖国,再也不让落后挨打的历史重演!”盛建忠说,每一个中国人都爱好和平,同时,身为军人,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侵犯祖国和人民的行为发生,每一个军人都随时随地做好为捍卫祖国和人民安全而牺牲的决心,“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来源:《南京日报》2016年12月14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铭记历史,全城同悼南报网讯(记者邹伟、马道军、张源源、朱静、王茸、王成兵、朱晓露、李凯 实习生孔培军 通讯员宁公宣、孙洪 ) 昨天上午10点01分,苍天垂泪,南京全城拉响警报,声震天宇。从大街到小巷,从广场到社区,从车站到码头……这一刻,所有车辆均停驶鸣笛,所有行人均驻足低首肃立,以国家的名义,为79年前惨遭侵华日军杀戮的30万死难同胞默哀。鼓楼广场:警报响起,街面仿佛静止了

10点01分,凄厉的警报声在南京上空响起,鼓楼广场上,每个人都停下步伐,低头默哀;志愿者和交警也均脱帽默哀。车里,司机们用力地摁着喇叭。

警报响起前,56岁的黎明长骑着电动自行车来到鼓楼广场东北角,就主动停下车,站在路边,凝视着前方。“我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从小就听母亲说过那段历史。”黎明长说,大屠杀发生那年,他的母亲还年幼,住在中华门附近,日军的凶残给她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幸运的是,家人带着她逃到了镇江茅山,才躲过一劫。“那段经历直到现在母亲都忘不掉,身为南京人,我也不能忘,也不会忘!”他斩钉截铁地说。

1分钟,那么长,又那么短。很快,信号灯变绿,街上的人和车恢复通行。22岁的鞠云还在望着户外大屏上的直播。“这是我第一次在路上遇到警报哀鸣。”她说,前两年她还在学校上学,当时同学们都起立,等着10点整低头默哀,“今天的场景太震撼了,每个人原本都在行动,但随着警报声响起,整个世界仿佛一下静止了,每个人脸上都那么沉重,我也不由自主地悲哀起来,为那些在大屠杀中死去的同胞”。

随着交通秩序恢复,志愿者周小萍也开始忙碌起来,协助交警在路口引导行人和非机动车按序通行。她说,前两年的国家公祭日,她在公交站台维持秩序,“第一年时,我们还要提醒市民低头默哀。而如今,还没到警报声响起,大家都主动停下了脚步,以自己的方式祭奠那场大屠杀中的逝者,并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中山码头:200多市民江边祭奠遇难同胞

上午10点01分,天空下着雨,凄厉低沉的警报在中山码头响起。船舱中、轮渡的乘客区内,工作人员及乘客全体起立、低头,有的人还闭上了眼睛,静静地为死去的同胞默哀,现场气氛瞬间变得肃穆庄严,四周只能听到连续的汽笛声及江水冲击着石堤的声响。“要是你们都活着,那该多好啊!”92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甄爱梅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现场,面对江水,不停地喃喃自语。

1937年,甄爱梅的父亲、叔叔、姑父、姑妈被日军从难民区中拉到江边,残忍杀害,年幼的她躲过一劫。“我是南京人,对于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没有一个南京人不痛恨的,举办国家公祭非常有必要,不仅仅是告慰亡灵,更重要的是让人们牢记历史,珍惜和平。”老人说。

鸣笛声中,一名抱着孩子的中年男子停下了脚步,低头默哀。这名男子告诉记者,他叫岳江,老家是四川的,来南京打工。“小的时候,就知道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太残忍了!这段历史不能忘记,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子孙后代更不能忘记。”岳江说。

南京轮渡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当天,有200多名市民自发来到中山码头,祭奠被杀害的家人和其他遇难同胞。

南京南站旅客:国耻不能忘记,希望世界和平

昨天上午9点半,记者在南京南站南广场遇到了家住安徽淮北的朝国宏、林金玉、朱健立、林玉方。他们都在镇江句容电厂打工,由于工期结束,准备回到老家附近继续打工,这样春节回家方便。

朝国宏比较关心国家大事,喜欢看时政新闻,看过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现场直播。他说:“我们绝对不能忘记南京大屠杀这段耻辱的历史,只有国家强民族兴才不会被侵略者欺负。”

李宁强与女朋友刘芳是山东人,这次是来南京,首先就去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李宁强说,现在国家强大了,让他们年轻人感到很自豪,希望世界永远和平。

上午10点01分,随着凄厉的警报声响起,广场上的公交治安分局客运站执勤的民警、保洁人员、旅客等都纷纷驻足低头默哀。555路公交司机:停车按下喇叭,路上笛声齐鸣

昨天上午10点01分,吴长春驾驶的555路公交车经由扬子江隧道过江,开上浦珠路。听到警报声响起时,他将车停好,并鸣笛致哀。

吴长春说,这是第3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过去两年他都在工作岗位上,在警报声响起时都会停下车,按响喇叭。与他同时停车鸣笛的,还有当时行驶在浦珠路上的众多车主。从2014年开始,每逢12月13日,路面上的这个场景总让他记忆深刻。

公交车上,也有乘客起立默哀。吴长春说,12月份一听见警报声,在南京生活着的人都知道,这是在向1937年那场大屠杀里遇难的同胞致哀。平安志愿者:不忘历史,捍卫和平

昨日上午10点01分,平日里熙熙攘攘的新街口广场一片静穆。在凄厉的警报声中,在飘洒而下的雨丝之中,时间瞬间“凝固”。“小时候,我就经常听奶奶说起那个惨不忍睹的日子。那时,爷爷、奶奶住在土街口,就是现在的洪武路。那天,奶奶脸上抹满了锅灰,然后带着孩子躲进了壁柜内。透过缝隙,她亲眼看到了爷爷被日本人用刺刀捅死。奶奶用手捂着嘴,生怕哭出声来。日本人离开后,奶奶立即带着孩子躲进了尼姑庵内。这是一笔血债啊!奶奶直到去世的时候都不瞑目。”平安志愿者王萍泪水禁不住夺眶而出。“国家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仪式非常有必要。不忘历史、捍卫和平。我觉得,作为遇害同胞的后人,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有责任有义务宣传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犯下的滔天罪行。”王萍说。

39岁的范志汇一直站在新街口广场路边,到默哀结束1个小时后还是没有离开。“愿死难同胞安息,愿以后不再有战争。国家强大,才能不受凌辱。”河海大学:师生共同悼念死难同胞

昨天上午,河海大学内,一群师生专门举行了一场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活动。

10点01分,警报声起,师生们佩戴白花,在梧桐树下列队肃立,低头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致哀。一旁的绿色草地上,洒满黄白相间的千纸鹤。警报凄厉,冬雨淅淅,汽笛齐鸣,行人驻足,高大梧桐树上一片树叶飘下,在雨中缓缓落地,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王朔今年大三,是河海大学的国防生。在悼念活动开始前,他将一朵白色菊花庄严地别在左侧胸前。“每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后,我们都会通过参观遇难同胞纪念馆、组织主题活动等方式来悼念死去的同胞。我们未来将成为军人,更应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王朔说。六合:日军九炸竹镇经历者讲抗战

昨天上午,六合区竹镇镇、雨花台区西善桥等地,也举行了相关悼念活动。竹镇镇在文体服务中心篮球场举行了“缅怀先烈、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公祭日悼念活动,竹镇镇机关干部、中小学生代表、村民等近300人参加。现场,日军九炸竹镇经历者夏光明老人讲述了竹镇抗战故事,“荒烟凉雨助人悲”,说到烈士牺牲的场景,大家无不动容,任由雨水浇打全身,神情悲怆。

在西善桥历史文化博物馆内,8名来自武警江苏边防总队的官兵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敬献花篮。现场西善桥街道各社区自发前来参与悼念活动的市民共有百余人。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陈涯表示,举行悼念活动,就是要更好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龙王庙社区:居民用诗歌祭奠遇难同胞

昨天上午9点多,秦淮区龙王庙社区居民自发前往社区,参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龙王庙社区悼念活动,一起观看公祭日直播。

当天,默哀仪式后,社区居民以一场诗歌朗诵会的形式,祭奠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金陵城下祭亡灵,耳畔犹闻怨泣声。卅万同胞凄浴血,百千荒亩惨堆茔。尽扫阴云奔盛世,常怀国耻护和平……”社区居民周朝贤用低沉的声音,诉说着79年前的那段悲惨历史。现场居民为之动容,不时有抽泣声传来。“1937年的时候,我还不到两岁。后来,母亲经常给我讲述那段惨绝人寰的历史,太悲惨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姚启望说。“……国耻家仇留史记,富强路上警狼烟。”社区居民陈俊铿锵有力的朗诵引来大家的共鸣。警方:启动治安防控一级勤务

为确保国家公祭日期间社会面治安秩序良好,自12月12日零时至13日22时,南京警方在全市实行治安防控一级勤务;12月13日8时至22时,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现场和大屠杀丛葬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周边实行治安防控一级加强勤务,不断强化城区社会面巡防,扎紧全市护城河安保体系治安屏障。

11日至13日,南京警方每天出动5000警力屯警街面,以确保主城区重点部位、重点区域治安平稳;32个公路查报站安保全面升级,对经过的机动车、人员实施“逢疑必查”。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12·13”国家公祭日正逢工作日早高峰,给交通安保带来很大压力。当天,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周边及相关道路采取了临时管控。来源:《南京日报》2016年12月14日

12月13日上午,当凄厉的防空警报响起的霎那,南京所有车辆同时鸣笛,路上行人低头默哀。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笛声久久回荡,如同当年那场惨案中遇难者的哀嚎一般,振聋发聩。新街口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