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百效全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7 05:24:37

点击下载

作者:(明)龚居中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外科百效全书

外科百效全书试读:

校注说明

龚居中(?—1646),字应圆,号如虚子、寿世主人,明末清初著名医学家,豫章云林(今江西省金溪县)人。主要著作有《红炉点雪》《幼科百效全书》《小儿痘疹医镜》《外科活人定本》《外科百效全书》《女科百效全书》《万寿丹书》等,均流传于世。龚氏精通儿科、外科,尤以善治内科痨瘵之证而闻名。《外科百效全书》为龚氏的外科学专著,流传至今的版本有15种,可以划分为四卷本与六卷本两大系统,六卷本又可分为三个子系统,总计四个版本。此次整理以清同治十三年(1874)锄经园刻本(六卷)为底本,以清致和堂刻本(简称“致本”)为主校本,以清宏道堂刻本(简称“宏本”)、清五凤楼刻本(简称“凤本”)为参校本,他校本主要有《医学入门》《古今医鉴》《秘传外科方》等。

1.本次整理全书简体横排,并以现代标点符号予以标点。

2.底本文字错讹者,据校本或文义改,出校格式为“原作……,据……改”。底本内容是非难定者一律不改,出校提出倾向性意见,格式为“当作……”“……疑误”等。

3.底本中脱文或模糊难辨者,据校本补入,出校格式为“原无,据……补”。校本亦缺者,则以虚阙号“□”按所脱字数补入,不出校记。底本中衍文一律不删,出校格式为“……疑衍”。

4.底本中异体字及笔画差错致误者,一律径改,不出校记。指示上文的“右”字,一律径改为“上”字。冷僻字词注音注释,出注说明。

5.底本中中药名称使用俗字者,一律径改。底本与风邪有关的病证名称中“疯”与“风”大量混用,全部律齐为“风”。

6.底本目录较为凌乱,与正文标题无法一一对应,本次整理根据正文标题重新拟定目录。底本各卷首“新刊秘授外科百效全书”“豫章儒医龚居中应圆父辑著”等文字一律删除,不出校记。小 引

夫人一身无尺寸之肤不爱,无尺寸之肤不养,此子舆氏语也 [1] 。故身而有疾,无分内外,皆足以丧。厥生譬之木,然心而蠹,枝叶必瘁;枝叶瘁,心宁不朽乎?则医之内科外科皆贵乎效也,今内科且勿论,若外科一书,不三折肱不效,不三世传不效,坊刻虽汗牛[2][3]何益?龚君业公车者,骎骎 然欲图南,苐轩岐之术,奕世 衣钵,未肯遽付之他人。于是读儒书,又读方书,而见理精粹,医臻三昧耳。吾方谓跷逊其义,缓让其能,孙服其奇,俞骇其神,华佗高其善,果[4]非饮上池者耶?今以家传秘方付之剞劂 。是书也,能使痿者舒,[5]躄者起,僵者直也;即古之患目者,金镵 一刮而豁然复明也;伤颊者,獭髓一补而烨然益妍也;皲手者,一卖其方而手战不龟也;恶[6]鼻者,一运其斤而成风益损也。使前此而有兹帙乎,冉伯牛 奚竟[7][8][9]于癞,祖士稚 奚竟于疽,刘廷芝 奚竟于喉风,纵乐正子 伤其足亦不必忧也。此一试之一效,十试之十效,百试之百效,故颜曰《百效全书》,益以表龚君内科之百效也。虽然此文章之绪余也,若龚君之公车业又进于枝其然,则龚君岂医人者哉?抑亦医国者哉?通家弟邓志谟拜赠[1]夫人……子舆氏语也:语出《孟子·告子》。子舆氏,即孟子。[2]骎骎(qīn侵):形容事业等蒸蒸日上。[3]奕世:累世,代代。[4]剞劂(jījué机绝):雕版,刻印书籍。[5]金镵(chán缠):此指针拨内障器具。[6]冉伯牛:孔子学生,以德行优秀著称。[7]祖士稚:本名祖逖,东晋名将。[8]刘廷芝:唐代诗人,擅长军旅闺情之诗。[9]乐正子:春秋时鲁国人,以孝闻名。卷之一痈疽脉法

痈疽脉数,浮阳沉阴。浮数不热,但恶寒侵,若知痛处,急灸或[1]针。共 数病进,将有脓淫。滑实紧促,内消可禁。宜托里者,脉虚濡迟,或芤涩微,溃后亦宜。长缓易治,短散则危。结促代见,必死无疑。

凡诸脉,浮数脉应当发热,其不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必发痈疽。脉微而迟反发热,弱而数反振发寒,当发痈疽。脉浮而数,身体无热,形嘿嘿,胸中微燥,不知痛之所在,其人必发痈疽。痈疽总论

痈疽毒要气血胜,内外因皆湿热凝。纯阳焮赤溃敛易,健食便秘肿而疼。纯阴色黯只微肿,硬如牛皮不痛焉。又有半阴半阳症,似肿非肿疼非疼,似赤非赤溃非溃,用药回阳乃可生。挟风多痒挟气痛,湿肿挟食寒热增。惟有虚疮色淡白,热疮焮赤十分疼。金石药毒蕴成者,坚硬如石不痛焉。虚劳瘦弱荣卫涩,患处重如金石然。因有骨蒸潮热盛,治宜滋补不宜泄。外感寒热发毒者,饮食如常甚肿疼,脉浮数而邪在表,托里微汗表散痊。内伤饮食积毒者,肿毒异常口渴烦,脉沉实而邪在里,急与寒凉攻里然。虚损房劳伤郁怒,邪在经中无里表,不可妄施汗与下,补形气与脾胃佳。溃后托里排脓毒,脓尽肌肉自然平,内发初起灸最妙,外伤成疮丹田禁,热毒半软脓已熟,针法施行正相当,痈疽止痛非得已,毒口不敛必开张,洗能疏毒活血气,贴膏不被风寒伤,妇幼患此无他异,妇宜调血幼宜清,杂症仍以疮为主,溃未清心要酌量。

一善身安食知味,二善大小二便调,三善溃消脓不臭,四善神清语音长,五善体气和平好,此属腑症病微良。一恶烦躁口干渴,或泄或闭或淋沥;二恶溃后肿痛甚,脓色臭败不可当;三恶目视必不正,黑睛紧小白睛赤;四恶乃喘粗短气,且兼恍惚喜卧床;五恶脾肾二经亏,肩背不便四肢重;六恶是胃气弱虚,呕药食少不知味;七恶声嘶唇鼻青,面目四肢肿且黄。阳虚寒战腹疼甚,自汗呃逆雷鸣肠,虚极发躁欲坐井,蓦然变痓身反张,阴虚晡热夜不寐,消渴便活血难藏。[2]五善见三容易治,七恶见四真恶疮。又有一般无名肿,疖疽瘭 痼也同方。痈疽辨论

凡人初生疮之时,便觉壮热恶寒,拘急头痛,精神不宁,烦躁饮冷者,其患疮疽必深也。若人患疮疽,起居平和,饮食如故,其疮疽必浅也。

凡痈疽始发,即以隔蒜艾灸甚妙。盖火畅达,拔引郁毒,此从治之意也。惟头为诸阳所聚,艾炷宜小而少,但灸要四边皮缩,或痛则灸之不痛,或不痛则灸至痛时方住。

凡痈疽脓成,即当验脓之生熟浅深,施针可也。用手按之,熟则有脓,不熟则无脓。重按乃痛,脓之深也;轻按即痛,脓之浅也。按之不甚痛者,未成脓也;按之即复起者,有脓也。按之陷而不起者,无脓也,必是水也。若脓生而用针,气血既泄,脓反难成;若脓熟而不针,腐溃益深,疮口难敛。若疮深而针浅,内脓不出,外血反泄;若疮浅而针深,内脓虽出,良肉受伤。故云:妄施针刀,伤肉出血不止者危也。如用针,每宜桐子烧过,必须针口向下,以便流脓,后用绵缠刷帚篾套出。

凡外敷贴药亦发表之意,一方谓贴冷药有神效,夫气得热则散,得冷则敛,何谓神效?经曰:发表不远热是也。

凡痈疽未溃前极痛者,为热毒便秘,宜解毒汤之类。若作脓痛者[3]排 之,脓胀痛者针之。已溃脓出而反痛者,此为虚也,宜八物汤加黄芪之类补之。亦有因登厕犯秽气所触而作痛者,宜药中加乳香、芷、芍之类和之。风寒所逼者,宜药中加防风、桂枝之类温散之。

凡痈疽疮口不敛,由于肌肉不生;肌肉不生,由于腐肉不去;腐肉不去,由于脾胃不壮、血气不旺,治宜补托为主,而佐以行经活血之药。要知疮口难敛,或渐大渐开出血者死。

凡痈疽发渴,乃血气两虚,宜参芪以补气,当归、地黄以养血。

凡痈疽泄泻,有因寒凉伤脾者,以六君子加砂仁之类。亦有脾虚下陷者,宜补中益气汤之类。要知痈疽呕泻,肾脉虚者必死。[4]

凡痈疽便秘,因热毒入脏,呕啘 心逆,发热肿硬秘结,固宜通之。又有伏热阳气怫郁面赤便秘者,为邪火在经,宜汗以发之。溃后气虚血涸便秘,十全大补汤治之。或因入房伤肾便秘者,加姜附以回阳气,则大便自润。凡便秘能食而肚腹不胀者,切不可下。若腹痞胀而秘者,用猪胆一枚剪去头,入盐醋少许,以鹅管插入胆中,灌谷道内自通。

凡肿疡时呕者,当作毒气上攻治之。溃时作呕,当作阴虚补之;溃后作呕,当作脾虚补之。若年老溃后发呕不食,宜参芪白术膏峻补。[5]河间 谓:疮疡呕者,湿气侵于胃,宜倍白术。

凡阳虚因误服寒凉,或溃后劳后,或吐泻之后,或误入房梦遗,或外邪所乘,初则虚火假症,仍发热头疼,良久寒战咬牙,腹痛雷鸣,泄泻呃逆,自汗盗汗,急用托里温中汤,后用六君子汤加附子,或加姜桂。甚者用大剂参芪归术,倍加姜附,以手足温为度。

凡痈疽溃后发热恶寒,作渴怔忡,睡卧不宁,阳衰阴盛发躁,脉洪大,按之微细或无,此阳虚极。蓦然牙关紧急,腰背反张,变为痉痓,阴数或无汗恶寒,或有汗不恶寒,俱宜八味丸料加参芪归术,大剂煎服。

凡病痈疽者,原禀瘦怯,或房欲竭精,或疮出脓多,或误汗下,以致日晡潮热,口干作渴,夜寐不着,疮出紫血,四物汤、托中益气汤主之。要知便污黑者死。

凡疮疡时或愈后口鼻吐衄、牙宣龈露,皆因疮疡出血,虚火动而错经妄行,当求经审其因而治之。要知大凡失血过多而见烦热发渴等症,勿论其脉,急用单人参汤补之。经云:血生于气者,苟非甘温参芪归术之类,以生心肝之血决不能愈,若发热脉大者死。治法总要

凡看痈疽风毒等症,先辨阴阳。如纯阳以阴消为主,内服清毒散、内疏黄连汤之类,外敷抑阳散。半阴半阳症,内服托里消毒散之类,外敷阴阳散。如纯阴毒以托出为主,内服十宣散或补中益气汤加姜、附入酒煎之类,外敷抑阴散。但久开口有污肉,即用武熏方,每熏后用玉红散上,后又熏,俟污肉朽烂,将利刀割去污肉,但割至痛即止。割后用化毒丹二三日,每以肉汤或盐茶洗,后以贵宝生肌散,一岁一日将近用白朱砂散四弦,日满肉满,用稀锦敛口方,但每药先宜以麻油抹毒。切要方括歌平血饮天麻连翘,升枳桔防风芷梢,蝉蜕柴胡同赤芍,黄芪干葛有功劳,人参羌活当归尾,赤苓菖蒲切莫饶,再用金银花一两,痈疽疖毒总能消。

凡痈疽背发、无名肿毒先宜服此,但潮退去柴胡、全胡、黄芩 [6] ,后服托里散。托里散白芷当归,人参芍药芎陈皮,厚朴白术大附子,茯苓黄芪立服之。

此治阴毒甚宜。一醉散故芷小茴,牛膝归尾苍术芪,银花芷梢甘草节,防风赤芍梢相宜。

治痈疽初发赤肿、乍寒乍热者。其药各等分为末,如病在上加荆芥、升麻,病在中加羌活、独活,病在下加槟榔、木瓜,好醋煎熟,生酒调吃,尽醉为度。将药渣擂烂,放患处缚住。或外芙蓉叶花根研烂敷毒上,中留一孔,后服十宣散。十宣散人参黄芪,桔梗防风芎当归,桂心川朴香白芷,甘草为末酒调宜。

此治虚寒人病痈疽纯阴毒症,及脓已成未成者。但痛甚加乳没,倍当归。病在足加木瓜,此方兼诸毒内消丸服,又治半阴半阳症。加味流气饮参芎,归桂桔芪芷防风,木香赤芍乌大茯,紫苏葱白甘草同。

治阴毒在手足甚者。清毒散防风荆芎,白芷苦参羌活同,独活黄芩黄柏好,柴胡甘草赤苓从。

此方兼诸毒内消丸服,善治纯阳毒症,如痛甚加乳香、没药。诸毒内消丸数般,白芷大黄黑沉香,木香乳香并没药,龙衣为丸药甚良。

上方白芷六钱,大黄四钱,余各五钱,不问阴毒阳毒,俱可消磨。内疏黄连汤大黄,翘芩栀薄南木香,槟榔白芍当归桔,甘草白水煎温尝。

治纯阳症肿硬、发热、呕吐、大便秘结、脉洪而实。托里消毒散参芪,当归白芍广陈皮,白术茯苓连翘芷,金银花与甘草配。

治半阴半阳症,肿痛慢而不赤者宜。秘传万金内托散,白苓银花赤葛根,天冬桑皮赤小豆,熟黄白芷梢桔梗,半夏杏仁乳没药,羌活黄芩连翘兼,麻黄白术川芎朴,陈皮防风柴胡焉,苍术黄芪苍耳子,荆芥归枳芍草全,为末看病加减用,连须葱姜枣同煎。[7]

上倾出加入酒一杯,斗服 。治诸般背发恶疮,不问阴毒阳毒俱宜。七钱 五钱 

消毒散黑丑 当归 ,银花贝母连翘芷,[8]各二钱 五钱 各二钱 二钱 炒

乳没 大黄 槟草 节,防风 山甲 三钱 三钱 二钱 僵蚕 桂 。

治背发甚效,百毒亦好。但头毒加细辛,手毒加木通,脚毒加木瓜、牛膝,乳风加漏芦,已成者加黄芪。上共为细末,酒调八钱。如不通,再服八钱,以通为度。去头足 三奇汤银花僵蚕,赤芍甘草节蜈蚣 ,炒 山甲 蒺藜连翘壳,归尾大黄皂刺充。[9]

治梅毒、疳疮、便毒,四服其毒即化为脓,从大更 泻出。并治诸般肿毒初起亦妙,每味用二钱,大黄倍下,以酒水各一盅,煎至一盅服。荆防败毒散桔梗,甘草芎苓防荆等,枳壳前胡羌独活,柴胡牛蒡薄荷煎。

治一切风热丹毒、风疹、风堆、风肿及大头病等症,如内热加芩连,口渴加天花粉。蜡矾丸内只二般,黄蜡二两溶化良,待温入明矾三两,众手为丸梧子样。

治诸核、瘿瘤、痔漏、便毒、诸疮,极能退血收脓,生肌敛口,每日二服,酒下三十。不饮酒者热水下,肺痈蜜汤下。竹黄汤黄芪生黄,芩归芎草芍石膏,人参麦门冬半夏,笛竹淡竹叶生姜。

治诸般发毒烦渴者。止痛散当归黄芪,人参芍药及官桂,甘草生地各二钱,水煎日服三贴是。

治诸毒出脓后疼痛。内固清心散辰砂,苓参雄黄脑子麝,白蔻绿豆皂角入,朴硝甘草等分佳。

治恶疮热盛焮痛,作渴烦躁,每用蜜汤送下一钱。透脓散药只一般,出了蛾儿蚕茧良,一个烧灰酒调服,立时脓尽病安康。

治诸般痈疮及贴骨痈不破者,不用针刀,一服不移时而自透,屡试有验。但此药用一个,只一个疮口,若用两三个,则疮口多,切不可轻用。护心散乳香一钱,绿豆粉用四钱兼,甘草汤调时时呷,疮沉晦者服必痊。

治诸发背疔肿,曾经汗下,毒气攻心,迷闷呕吐,喘嗽泄泻而痛,喉舌生疮,名曰心气绝。初起宜服此药,最能反出毒气,不致内陷。发后亦可间服,加山枇杷皮为末二钱。又可外敷止痛。散血疏风汤荆穗,牛蒡乌药甘草随,防风金银花羌活,血红疮毒肿痛医,白芷升麻能止痛,黄柏散血及凉皮,祖传同合地黄等,加入盐酒是神机。

治血风黄疱、诸疮肿热痛痒俱宜,屡试神效。防风通圣散归芎,赤芍大黄麻黄同,荷翘硝膏滑芩梗,荆芥白术草栀充。

治耳目口鼻唇舌咽喉风热、风痰及疮痈、发斑、打伤诸症。灸针熨法

隔蒜灸法

先以湿纸覆毒,立候,纸先干处为疮头,记定。然后用独蒜去两头切中间三分厚,安疮头上,用艾炷于蒜上灸之,每五炷换蒜再灸。如疮大有十数头作一处生者,以蒜捣烂摊患处,铺艾灸之,蒜败再换。

治一切痈疽肿毒,大痛或不痛,或麻木,或色白,或色紫,不起发、不作脓最宜多灸,未成消,已成杀其大势。

桑枝灸法

用桑枝燃着,吹熄火焰,以头灸患处,一日三五次,每次取瘀肉腐动为度。若腐肉已去,新肉生迟,宜灸四围。

治发背不起发不腐,并治阴疮、瘰疬、流注、臁疮寒邪所袭久不愈者,未溃已溃俱宜。

巴豆针[10]

每用三棱针簪巴豆灯上烧红,将纸揉净针毒针之 。

治一切恶疮恶毒,惟针核瘰,将篾箍箍住核,浅针数次。

雷火神针

闹阳花、蕲艾各一两,川乌、草乌各五钱,牙皂三钱,雄黄、硫黄各一钱,麝香一分。为细末,绵纸卷成条,如铁箸硬,隔七重火纸用力施针痛处。

治一切风损攀肩、溜肩等症。

葱熨法

用生葱捣烂炒热,频熨患处,至冷再换再熨。

治流注、结核、骨痈、鹤膝等症。先用隔蒜灸,余肿尚存,用此熨之,以助气血行壅滞。又治跌打损伤,止痛消肿散血之良剂。敷洗熏割[11]

熏割 散[12][13]

雷公叶 、紫金 皮(焙切)为末,鸭蛋白调敷。[14]

又方,山砒霜、树叶 各兜为细末,浓醋调敷。

治背发及各样损风恶毒俱宜。

拦风膏各一两 

大黄 黄柏 草乌 南星 五倍子 酒曲 黄芩 郁金 各五钱 二两白芷 芙蓉叶花

共为末,鸭蛋白调敷。

阴阳散[15]各二两 二两 五

赤芍 白芷 石菖 蒲 五倍子 独活 紫荆皮 两

为末,或葱酒或醋调敷。

治痈疽、肿毒、流注半阴半阳症。

抑阳散三两 各一两 

天花粉 姜黄 白芷 赤芍

为末,茶汤任调服。

治痈疽属阳证。

抑阴散[16]各一两 五钱

草乌 白芷 赤芍 南星 肉桂

葱汤或热酒调敷。

治痈疽,无论虚寒肿不消散,或不溃敛,或筋挛骨痛一切冷症。

疖毒敷药三两,煅过 炒过,一两 

赤石膏  石灰

为末,桐油调搽四围,止痛出脓。

巴豆膏

单巴豆炒焦,研如膏。须临用制之,庶不干燥。如发背中央肉死,涂之即腐;未死,涂之生肌。恶疮、臁疮久不收敛,内有毒根,以纸捻药纳之,毒根去即敛。

芙蓉膏

芙蓉叶、黄荆子各等分为末,共入石臼内捣极烂,用鸡子白调搽患处留顶,如烟雾起立瘥。此方用在未溃之前或将溃之际,治发背、痈疽疼痛如锥剜不可忍,登时痛止如神。

铁桶膏

荞麦稿灰淋汁二碗,熬至一碗,下血竭、乳香、没药各三分,为末入汁内,再熬去半碗,取下待冷,入黄丹、雄黄、朱砂各八分,好石灰八钱,为极细末共一处,放药汁内搅匀成膏,瓷器收贮,用三棱针刺破,将药入内直送深入到底,不三四次痊愈。

灵草洗药方

治久新痈疽、背发、疖毒。止痛退潮 住痛消肿 消风退肿 

白茅嘴根  紫背乌柏根  三白草 收水 干脓 去湿退肿 出毒收 索草根  白毛桃  水杨柳根  毛狗脊 水 止痛搜风去毒 去邪住痛 住痛去毒   穿山蜈蚣  山棠根  乌枹根 住痛 住痛 消肿 退肿住痛  乳抱根  青木香  赤葛根  铁菱角 住痛 收水 住痛去毒,收水断臭 去 白马骨 老茶  臭桐叶  三角枫 风 住痛 止痛退潮 去烂肉   隔山呌  回封草  乌茶

上各味煎水熏洗,洗后用敷药,或用膏药。

君臣洗药方

治背发、乳痈、人面臁疮及诸恶疮疖毒肿痛。

防风 白芷 赤芍 苦参 甘草 荆芥 艾叶 银花 羌活 独活 归尾 牙皂 苍耳子 荷叶蒂 柏子仁 土蜂房 葱白 茶脚

上水煎,先熏后温冷,洗至干净,绢衣抹干,用清油硬调拦风膏之类敷之。如无脓不要留口,一日一换。如有脓可留口,出毒去脓水,用药完便以黑纸盖,绢带紧缚。如外臁疮,三日一换,不要行动。

肉汁汤洗法

治一切疮疽有口。

用公猪蹄爪肉一斤煮汁,分二次去油花肉渣,方入白芷、羌活、蜂房、黄芩、赤芍、当归、甘草各一钱,同煎十沸,俟温以绢蘸汤揩洗,恶血随洗而下。

文熏方[17][18]

臭桐炆 水熏,或奴株 根醋炆熏,或五倍醋炆熏,或野山楂根醋炆熏。

武熏方搜山虎即

千军勇薮浓醋炆熏千军勇即臭蚁薮,或搜山虎浓醋炆熏 闹阳花根。

代割方各焙切

蜗牛、蜈蚣、推车汉

为末,麻油抹毒上。

毒不破方

蜘蛛打烂,盖毒上即破。

疖毒及喉风肿痛不用针方

只以新生鹅卵壳,烧灰存性为末,醋调敷肿处,立时自破出血。去污化毒

点玄丹一两 五钱,火煅存性

明矾  金脚信

为极细末,善去恶毒污肉。

玉红散煅过 各等分 

明矾  真雄黄

为极细末,但污肉多宜多下白矾,污肉少宜多下雄黄。

化毒丹一两 五分

煅石膏  轻粉

为极细末,俟去污肉后,用此化毒甚宜。

明肌散煅过

单明矾

为极细末,凡恶疮作痒者用此甚宜,或入别药内亦好。

金华散炒断烟

锦文大黄

为极细末,凡恶毒、恶疮作热作痛用此甚宜,或参入他药内亦妙。

白插入

即点玄丹面捻为丸或为条。

赤插入[19]

用人言 、雄黄对半,饭捻为丸或为条。

黄插入

用人言、朱砂、蟾酥等分,面糊,捻成条或为丸。

住痛散[20]各三钱 煅过,五钱 五钱 

乳香 没药  寒水石  滑石  冰一分片

共为极细末之。生肌敛口

生肌散一钱  三钱  五分

象牙末 赤石脂 天灵盖

为极细末。

银红散

石膏一两,盐调黄泥作一罐子,将石膏放内火煅过,每两加飞过黄丹五钱,亦能生肌。

贵宝生肌散[21]火煅  俱箬炙黄丹飞过  火纸包

龙骨 血竭 石乳 没药 儿茶 螵蛸 炙,上各一钱 三分,皮纸炒 三分 半分 一分 轻粉 珍珠  麝香  冰片

甚加玛瑙、象皮,但血衰气弱者不宜用冰片。

白朱砂散

用上好雪白瓷器为极细末。

敛口稀锦散

用豨莶草焙干为极细末,或用鸡内金为极细末,但每先宜麻油抹毒方此。日足肉满宜用诸疮合口散,山鳅黄泥包,煨热后去泥为末,麻油调搽。或单贝母为末之。

背发及诸毒不合口神方

用桑条搅蜘蛛网,如绵纱子大,将灯火蜡之,即将鹅毛刷下灰,以纸乘,频蜡频刷下取灰。每遇未合口者,先将麻油及水各一盏火煎过,将鹅毛蘸水洗净败肉,方将灰之。诸般神膏

万应膏

龚允皋兄传。各八钱 

防风 荆芥 何首乌 草乌 独活 木鳖 红内消 白及各五钱  白蔹 川芎 归尾 白芷梢 杏仁 干白头翁 黄芩 黄柏各一两 各三钱  大黄 南星 威灵仙 蒲黄 胡麻仁 苦参 穿山甲 七片 十个 三十 一条 少许 江子 荜麻子 蜈蚣 油发

用麻油二斤,浸过前药一夜,次日温柔火煎至八分,俟药渣焦干浮起,将棕滤去渣。方以飞过黄丹一斤,水粉三两,逐时搅入油内,再煎将成膏。却将贵宝生肌散半帐搅入油内即住火,将大盆盛水,以膏放在水上去火气。但熬时必以桃、柳、槐枝搅不住手,切忌有孝有孕及鸡犬各项厌恶。

善治远近臁疮、瘰疬、疔疤、痈疽、疖毒、风损等症。

百灵膏各五钱 

生地黄 熟地黄 赤芍 白芍 白芷 两头尖 木鳖 荜各百粒 五十 五片麻 巴豆 穿山甲

用真桐油一斤,将前药浸一宿,煎成炭浮起,用棕滤过。入炒过黄丹六两,水粉二两,百草霜二两,文武火熬成膏,滴水成珠。捻得硬时便入血竭末五分,乳香、没药、五灵脂各二钱,搅匀。

善贴恶疮及疖毒未破者。用药引子:以五倍煅过为灰五分,笋箬灰四分,白丁香三分,饭为丸,如黄豆大,护于膏药中,一贴即破。

太乙膏各一两

玄参 白芷 当归 肉桂 大黄 赤芍 生地 夏三日,冬十日,春秋七日 

用麻油二斤半浸过 方入铜锅内,文武火煎至药枯黑,去渣入黄丹十二两。将桃枝不住手搅,煎至滴水成珠,软硬得中,即成膏收贮。

治一切痈疽肿毒,不问年月深浅已成未成者并宜。如发背,先以温水洗拭,摊绯绢贴之,更用冷水送下。血气不通,温酒下。赤白带下,当归煎酒下。咳嗽及喉闭、缠喉风,绵裹含化。一切风赤眼,贴两太阳穴,更以山栀煎汤下。打扑伤损,陈皮煎汤下,更外贴之。膝痛,盐汤下,更外贴之。唾血,桑白皮煎汤下。妇人经闭腹块作痛,贴之经行痛止。一切疥疮,别炼油少许,和膏涂之。诸瘰漏疮疖毒及杨梅疮毒溃烂,先用盐汤洗净贴之,并用温酒下三五十丸,梧子大,蛤粉为衣。虎犬蛇蝎汤火金疮伤,外贴内服。此膏可收十年不坏,愈久愈烈。

云母膏

川椒 白芷 赤芍 肉桂 当归 菖蒲 黄芪 白及 川芎 木香 龙胆 白蔹 防风 厚朴 桔梗 柴胡 苍术 黄芩 附子 白各五钱 苓 良姜 百合皮 松脂 人参 甘草 柏皮 桑白皮 陈皮各一两 槐枝 柳枝

用清油二斤半,浸封七日,文武火煎,以柳木不住手搅,候匝沸乃下火,沸定又上火,如此者三次。以药枯黑滤去渣再熬,入黄丹二[22]十两,乳没 、盐花、血竭、麝香各末五钱,云母、硝石各末四两,以槐枝不住手搅,滴水成珠不软不硬为度,瓷器收贮候温。将水银二两以绢包定,以手细弹铺在膏上,名养膏。每用时先刮去水银,或丸梧子大服,或摊绛布上贴,随宜用之。

如发背,败蒲煎汤洗拭贴之,内服一两,分三次温酒下,未成者即愈。乳痈、瘰疬、骨痈毒穿至骨,外贴内服一两,分三次酒下,甚者即泻恶物。肠痈,内服五两,分五次甘草煎汤下,未成脓者消,已成脓者随药下脓,下后每日仍酒下五丸,脓止住服。发颐、发鬓、发眉、发耳、脐痈、牙痈、牙疼、瘤瘿及一切疖疮肿毒并外贴,即时毒消痛止而愈,甚者内服。风眼,贴两太阳穴。小肠气,茴香煎酒下一分,日二服即愈。难产,温酒下一分。血晕欲死,姜汁和童便温酒下十丸即醒。死胎,榆皮汤下五钱即生。壁虎蜘蛛咬,外贴留疮口。虎豹咬,甘草煎汤洗拭点之,每日一换。蛇犬咬,外贴内服十丸,生油下。箭头入肉,外贴,每日吃熟绿豆少许,箭头自出。中毒,药酒下一分,每日一服,四日泻出恶血立瘥,忌羊血。如收此药防身,以蜡纸裹,不令风干,可收三十年。

禄真膏

龚如虚兄传。去心

第一下真麻油二斤半;第二下捣碎甘草四两;三下天麦二冬  俱酒浸 酒浸 酥炙 、熟地黄、生地黄 、官桂、牛膝、苁蓉 、鹿茸  甘草汤煮,去骨酒浸  、远志 、川续断、紫梢花、木鳖子、谷精草、酥炙捶碎 水泡水浸 大附子、白果、杏仁、蛇床、虎骨 、菟丝子 各秤水飞过 末四钱;四下松香四两,黄丹一斤 ;五下硫黄、雄黄、龙骨、赤石脂细末各四钱;六下乳香、没药、丁香、南木香细末各四钱;七[23]下当门 、麝香、蟾酥、真阳起石细末各二钱,海狗肾一个;八下黄蜡六钱。

上药煎法:用净锅一口,桑柴烧,用文武火将第一下、二下甘草与香油先熬五六沸。又下第三天门冬十九味粗末,熬至各味药枯焦黑,用细密绢巾滤去渣。却下第四松香、黄丹,以槐树条一把不住手搅,药滴成珠不散为度。方下第五硫黄等细末,搅匀住火。又下第七麝香等细末搅匀,再滴水成珠,膏药好了。却下第八黄蜡再搅匀,盛瓷器内用油纸裹浸井水中,四五日出火毒用。[24]

此膏能镇玉池 ,存精不泄,龟旺不死,通血脉,强身体,返老还童,须发复黑,固真精,善御器,虽数次不泄,去膏方泄,泄则有孕。此药百无所忌,且能滋皮肤,治腰膝疼痛、下元虚损、四肢麻木、半身不遂、五劳七伤、冷气攻刺及去小肠膀胱气、二三十年痨症、远年近日风蛊等症、筋骨酸痛、阳事不举,每用膏三四钱,摊绫绢上贴腰眼二穴,一个膏药可贴得六十日。欲御器,则将一个贴脐孔上。此膏一个可卖银五钱,切莫轻视。

风损膏各三斤 十斤

三角枫 珍珠藤 墨斗草 水胡椒草

共洗净,捣烂取自然汁。同姜汁半斤,浓醋二碗,鲜米泔二碗,黄丹末、陀僧末一两同煎成膏,任用甚神。

千捶膏八两 七钱 一两 一百五十个 

松香 乳香 没药 铜青 蓖麻子 杏去皮尖,一百五十个仁

同捶成膏,不要见火,或硬用极滚的热水捻开,但摊膏必须蓝梭布。

治诸般痈毒恶疮、拔毒追脓及治软疖、瘰疬、攀肩、溜肩诸损如神。若腹中痞块及疟疾,贴大椎及身椎穴尤效。

玉露膏半斤 四两

黄丹 水粉

研匀,用麻油一斤,煎至滴水成珠,方下乳香、龙骨、血竭、儿茶、轻粉各末二钱,搅匀,瓷器收贮,摊纸贴之。

治痈疽、瘰疬,生肌敛口止痛。如贴热疮及艾灸火疮,不须下乳没等药,单用水粉、黄丹二味。

玉容膏

云林传。二味火化开 火煅

香油二两,黄蜡一两 ,入黄丹末一钱,寒水石   一两,为细末,溶化为膏,纸摊贴患处。

治发背、痈疽溃烂,用此生肌止痛,外护如神。

五油隔纸膏

允皋兄传。

香油、松沥油、木油、猪油、鸡子油调匀用。

如诸疮作痒,内入金华散五钱,明肌散一两,调贴患处。如诸疮虚痛不作痒,内入金华散一两,乳香、没药末各三钱,调贴患处如神。

隔纸白玉膏

如虚传。

先用雄猪油二两熬去渣,随以黄蜡、白蜡各一两,同熬化听用。再将蓖麻仁二两捣烂如泥,入铅粉四两,麻油四两,鸡子油二两,和匀候冷,入乳香末三钱,轻粉五钱,冰片五分,搅匀瓷罐收之。每用时以胭脂或棉片上药贴在患处。

金花隔纸膏

先以黄蜡二两,麻油四两,油头发少许同煎。俟发化,便将大黄一两,黄连、黄芩、黄柏各五钱俱炒黑为末及乳没各五分,同搅入于内作膏。[25]

能贴内外臁疮、热毒、恶疮、水泡 、火疮、奶风等症,甚效。

四应膏

应圆制。

先以桐油二两,黄蜡七钱煎化,入煅过石膏末七钱,生大黄末七钱,搅匀开膏。

治臁疮、裙褊、杖疮、松皮烂等疮。但每用此膏,一日一换,不用水洗,不见风处贴,如脓水干及肉满,再不必换药。上用原膏贴老皮,若四弦作痒,用生姜自然汁或搽痒处,或入膏药。如臁疮,用姜葱煎汤洗后方贴,仍服荆防败毒散四贴,十全大补汤四贴。虚疮不痒[26]如痛 ,用大附子、肉桂为末,少许涂疮口,上贴膏药。如多年肉烂内外臁疮,先以萝卜一斤切,葱四两同煮热,以汤洗,以卜、葱捣烂敷,一日一洗一换,油纸隔绢扎,五日方贴膏。

金不换神仙膏

杜进士传。

专治男妇小儿不分远年近日五劳七伤、咳嗽、痰喘气急、左瘫右痪、手足麻木、遍身筋骨疼痛、腰脚软弱、偏正头风、心气疼痛、小[27]肠疝气偏坠、跌打伤损、寒湿脚气 、疟疾、走气、痞块、男子遗精白浊、妇人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血崩,兼治无名肿毒、瘰疬、臁疮、杨梅顽疮,误服轻粉致伤筋骨疼痛,变为恶毒,肿烂成疮,大如盘,或流黄水,或流脓血,遍身臭烂不能动履者,贴此膏药除根,永不再发。

川芎 白芷 生黄 熟黄 当归 白术 苍术 陈皮 香附 枳壳 乌药 半夏 青皮 白蔹 细辛 知母 贝母 杏仁 黄连 黄芩 黄柏 栀子 大黄 桑白皮 柴胡 薄荷 赤芍 木通 桃仁 玄参 猪苓 泽泻 桔梗 前胡 升麻 麻黄牛膝 杜仲 山药 远志 续断 良姜 甘草 连翘 藁本 茵陈 地榆 何首乌 防风 荆芥 羌活 独活 苦参 僵蚕天麻 金银花 南星 川乌 草乌 七个 芫花 巴豆 威灵仙 白鲜皮 苍耳头 五加皮 青风藤 益母二十条 草 两头尖 五倍子大风子 穿山甲 蜈蚣 桃 柳 榆 槐各三十 桑 练 楮 枝

上药共七十二味,每一味用五钱,各要切为粗片。用真芝麻油十二斤,浸药在内,夏浸三日,冬浸半月方可,煎药黑枯色为度。用麻布一片滤去渣,将油再秤,如有十数斤,加飞过黄丹五斤。如油有八斤,加黄丹四斤,依数下丹,决无差矣。将油再下锅熬,黄丹徐徐的投下,手中用槐柳棍不住的搅,火先文后武,熬成滴在水中成珠不散。春夏硬秋冬软,此是口诀。瓷器内贮之,临用时加细药:乳香、没药、血竭、轻粉、朝脑即樟脑、片脑、麝香、龙骨、海螵蛸、赤石脂。上细药十味,共为细末,瓷器内收贮,临摊膏药掺上。此须生肌止痛,调血气,去风湿甚妙。

五劳七伤、遍身筋骨疼痛、腰脚软弱,贴两膏肓穴、两肾俞穴、两三里穴。痰喘气急咳嗽,贴肺俞穴、华盖穴、膻中穴。左瘫右痪、手足麻木,贴两肩井穴、两曲池穴。男子遗精白浊、妇人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血出崩漏,贴两阴交穴、关元穴。赤白痢疾,贴丹田穴。疟疾,男子贴左臂,女子贴右臂,即止。腰疼,贴命门穴。如小肠疝气,贴膀胱穴。偏正头风,贴风门穴。心气疼痛,贴中脘穴。走气,贴两章门穴。寒湿脚气,贴两三里穴。一切无名肿毒、疬疮、臁疮、杨梅顽疮及跌扑伤损、痞块,不必寻穴,皆本病患处即愈。

贴膏药法[28]

如疮有脓血不净,痂瘢闭凝,须用药水洗净拭干,候日一换 ,黄水脓血止,两日三日一换,贴至愈。凡洗拭换膏必须预备即贴之,新肉恶风故也。

取久疽久漏中朽骨法

乌骨鸡胫骨以信石实之,盐泥固济,火煅通红,地上出火毒。取骨为末,饭丸如粟米大,以皮纸捻送入窍内,外用膏药贴之,其骨自出。[1]共:致本作“洪”,可参。[2]瘭(biāo标):疽病,疮毒。[3]排:致本、凤本作“挑”,可参。[4]啘(yuě):通“哕”,呃逆,干呕。[5]河间:原作“何间”,据文义改。[6]全胡黄芩:诸本同,原方无此二药,待考。[7]斗(dòu豆)服:指药液等混合服用,下同。[8]槟草:诸本作“甘草”,可参。[9]大更:致本作“大便”,当从。[10]之:原作“毒”,据致本改。[11]熏割:原无,据致本补,凤本、宏本作“千金”,待考。[12]叶:原无,据致本补,宏本作“里”,待考。[13]紫金:原无,据致本补,当指“紫荆”。[14]树叶:致本、凤本作“春叶”,待考。[15]菖:原无,据致本补。[16]一:原无,据宏本补。[17]炆(wén文):微火烧炖。此处指小火。[18]株:致本作“猪”,可参。[19]人言:砒霜。[20]煅:原作“服”,据致本改。[21]箬 (ruò若):竹名,叶可入药。[22]乳没:诸本作“乳香”,《医学入门》作“没药”,可参。[23]当门:疑指“当门子”,待考。[24]玉池:致本、凤本作“玉液”,宏本作“上液”,可参。[25]水泡:现代多作“水疱”。[26]不痒如痛:致本作“不痒不痛”,可参。[27]寒湿脚气:原作“寒温脚气”,据凤本及文义改。[28]候日一换:致本作“候水气干,却用膏贴,贴后有黄水脓血流出,用纸捐从侧畔出,一日一换”,义胜。卷之二脑颈部脑痈

脑后、颈后、顶心发是六腑阳毒聚顶,太阳膀胱主之,久积痰火,湿热上蒸于脑也。

大凡头脑上生痈疽,宜服降火化痰、消肿托里之药,不可轻易针灸,惟初起隔蒜灸之则可,但艾炷宜小而少。若势成者,外敷拦风膏、阴阳散之类。若热上蒸连颐而穿口,必主穿喉而死。若服药色黯,不溃不敛,为阴精涸,名脑烁,不治。但施方必随症而治之。[1]

痈疽生于脑前者名脑发,又名痈冠发 ;若生于脑后枕处者名枕发,俱宜用千金托里散。

千金托里散各二钱 

红内消 秦归身 大川芎 穿山蜈蚣 小黄芪 防风 羌炒成珠,各一钱五分 活 白芷头 山慈菇 新升麻 土赤芍 穿山甲 五分甘草

半酒半水煎服,毒未成者一贴即消,已成者三贴即破。破后脓血去多则气血虚弱,宜服内补散六贴,方能合口。

内补散肺热作咳者不用此味 

好人参 小黄芪 秦归身 大川芎 川厚朴 各等分厚肉桂 防风肉 甘草节 白芷头

水煎服。如四边红不退,加红内消、山慈菇,去肉桂。如脓浓闭毒,倍加川芎。如脓水清不干,倍加黄芪。日久口不合,再服三贴。外用乌梅烧灰存性敷口上。

又方,治溃破者,内服前十宣散,外用盐茶洗,麻油抹白朱砂厚玉容膏贴之。如有污肉,亦如前治法。总要化毒、生肌敛口治之。

痈疽生于脑后对口者名曰天疽,又名对口发,其状大而色紫黑。若不急治,热入渊液,前伤任脉,内熏肝肺,十余日死,急用内托千金散或千金托里散,外以白朱砂散麻油调敷毒上,中间留口,其痛即止。

内托千金散

人参 黄芪 归尾 白芷梢 白芍 官桂 川芎 防风 桔梗 银花 瓜蒌 甘草

水煎,酒斗服。

痈疽生于脑心者,四边焮赤肿硬,连于耳项,寒热疼痛。若不急治,毒入于血,肉多腐坏,脓水从头中而出,血逆痰起不治。

痈疽生于颈后者,疮头向上,疮尾向下,内多窟,根形如蜂窠,乃反症也,其名遂即曰蜂窠发。焮肿者易疗,如痰发或流入两肩者不治。但焮肿起者,急宜用前方括歌内托里散去附子,加升麻、赤芍、桔梗,煎服。如病脑痈,焮肿作痛,烦渴好饮冷水,宜除痰火湿热之剂,用活命饮或黄连消毒散加天花粉选用。

黄连消毒散一钱 一钱 四分 二分 五分 五

黄连 羌活 独活 黄芪 黄芩 黄柏 [2]分 五分 五分 三分 三分 四分  防风 藁本 甘草 人参 当归 花粉 五分 四分 四分  桔梗 知母 宅舍 苏叶 陈皮

活命饮

白芍 白芷 川芎 当归 天花粉 皂角刺 贝母 金银花 陈皮 乳香 没药 大黄 穿山甲 甘草

酒煎服。

如肿毒口干作渴,好饮热汤,为肾虚火炽,宜前方歌括内托里消毒散或托里益气汤选用。

托里益气汤

人参 茯苓 白术 贝母 陈皮 香附 白芍 归身 熟地 桔梗 甘草

水煎服。

如因膏粱热郁成脑疽者,宜用当归、黄连酒炒、黄芩酒炒各二钱,黄柏酒炒、连翘、防风、羌活、山栀、甘草各一钱,独活、藁本各七[3]分,泽泻五分 ,水浸良久,入酒半盏同煎热服,日二次,三日尽六服,却将药清汁调下木香、槟榔末各三钱。

乘枕风,脑枕后痛浮肿者可针,先服大头肿内开关散,次服咽喉内地黄散。头疮

头上生疮,用黄连五钱,蛇床子二钱,五倍子一钱,轻粉五分,为末,香油调搽。但先宜荆芥、葱煎水洗。

头疮湿烂良方,用燕窠土、黄柏为末干掺。或单白石膏,半生半熟,火煅为末,干。

头上生疮生风,用银朱一钱打烂,艾叶及火纸卷筒点灼,放桶内以烟熏之,但要布盖定头,莫使烟出,久久熏。次日疮干风死,神效。

头上生疮如梅花点,用生鲫鱼一个去内杂,不见生水,以生矾末一钱,人言三分入鱼内,麻油浸,焙干为末,干掺之。五六日即脱痂,但先宜花椒、盐茶洗。[4]

疙头 ,用羊舌根草、白矾浓醋捣烂掩,神效。

又秃头方,用乌鱼头一个,花椒一撮,麻油一大盅,锈钉磨油半盅。四味将铁杓盛,置火上熬,熬得大枯,去鱼骨搽之。

梅花疙,用金头蜈蚣一条,紫草不拘多少,麻油煎成膏,搽患处,但先要盐茶洗净。如小儿肥疮,去蜈蚣。[5]

小儿秃疮,用木油一两,肥皂肉八钱同煎,切 去肥皂以油搽。

小儿头疮烂成块久不愈者,以花椒末、新猪油煎膏调涂,三五次即愈。

小儿满头疮,用旧网巾烧灰为末,麻油调搽。

小儿头上黄水疮,用雄黄、朱砂、硫黄、寒水石、枯矾、蛇床子等分为末,麻油调搽,湿者干。

小儿头生红饼疮,名胎。先用生艾、白芷、大腹皮、葱白煎汤洗净拭干,次用生蓝叶入蜜捣膏敷之。大头肿

大头肿又名雷头风,是症乃湿在高巅之上,故头面痛肿疙瘩,甚则咽嗌堵塞,害人最速。冬温后多病此症,有似伤寒,寒热身痛,治宜分表里三阳。

病大头肿,如脉浮表证多者,宜清震汤或方括歌内荆防败毒散治之。

清震汤各一两 一皮

升麻 苍术 莲叶

水煎,徐徐服。[6]

脉沉里证见者,宜羌黄汤为主 。

羌黄汤酒炒 酒炒 酒蒸

羌活 黄芩 大黄

如连两目鼻面肿者,阳明也,宜羌黄汤加干葛、升麻、芍药、石膏。如发耳前后并头角者,少阳也,宜羌黄汤加瓜蒌仁、牛蒡子。如脑后项下肿起者,太阳也,宜羌黄汤加防风、荆芥,俱水煎,时时呷之,取大便邪气去则止,甚者加芒硝。如咽喉肿痛者,僵蚕一两,大黄二两,蜜丸如弹子大,井水化服。如表里俱解肿不消者,磁锋去血,[7][8]外用通关散 细辛 、牙皂,倍羊踯躅及藜芦少许,搐鼻嚏,以泄其毒。如久不愈欲作脓者,内服方括歌内托里消毒散。如溃后肿赤不消,脓清色白者,宜六君子汤加桔梗、芎、归。

六君子汤

陈皮 半夏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如元气素弱,脉微者,用人参、白术、当归、川芎、陈皮、柴胡、升麻、甘草等分,以升举阳气;用牛蒡子、玄参、连翘、桔梗减半,以解热毒。要知肿赤便属纯阳,脉微便属纯阴,慎之慎之。

头风神方

翠鸟舌一个,以桐油浸,晒干复浸,如此不计其数,要舌硬如三棱针一般方住。遇头风发,将鸟舌于头上乱针即愈,不过三五次即断根。[9]

边头疼风,一边头疼如破可针,先用开关散 ,次用咽喉内地黄散合紫证散,服后用补药。

开关散五钱 一两 去叶,三钱 五钱

川芎 白芷 北辛 薄荷叶

为末,每服二钱,食后用葱汤或热茶或水调下,后服用茶葱煎热水下。鬓疽

鬓疽之症,乃肝胆怒火或风热肾虚、血燥脾劳所致也,方宜随症治之。如怒火风热,宜柴胡清肝汤;肿痛甚者,急用脑痈内活命饮。

柴胡清肝汤炒 

柴胡 山栀 白芍 黄芩 人参 连翘 桔梗

如肾水不能生木,以致肝胆火盛血燥,鬓及头目肿痛者,或日晡潮热,宜用当归、川芎、白芍、熟黄、柴胡、桔梗煎服。如因劳役,肿痛寒热,喘渴自汗者,宜补中益气汤去升麻、柴胡,加五味、麦门冬、炮姜煎服。

补中益气汤

人参 黄芪 甘草 白术 柴胡 当归身 升麻 陈皮 半夏

鬓发单方

用头发烧灰香油调搽。耳疮

耳疮之症,乃三焦肝风热或血虚肾虚火动所致,不可不随症而治之也。耳疮发热焮痛,属三焦厥阴风热,宜鬓疽内柴胡清肝汤。内热痒痛,出脓寒热,溺数牵引,胸胁胀痛,属肝火血虚,宜八味逍遥散。

当归 白芍 茯苓 白术 柴胡 车前 牡丹皮 栀子仁 甘草

耳中有脓,乃肾经气实,热上冲耳,遂使津液壅滞为脓。或小儿沐浴,水入耳中停留,搏于气血,酝酿成脓,治宜用黄龙散。一钱 一钱,研 一钱,飞 一钱,烧灰 

枯白矾 龙骨 黄丹 胭脂 麝少许香

为末,先以绵杖子搌去耳中脓,方以药掺入内,日日用之,勿令风入。

耳内出脓,臭热痒痛,用饨草洗净,入盐少许,共擂烂,绢巾滤汁,滴入耳内,后用枯白矾末,将笔管吹入其中,二三次效。

耳边眼下赤烂湿痒,用黄丹(煅赤色)、白矾(飞过)、绿豆粉各一钱,为细末,干掺疮上,或唾调搽亦可。

耳内忽大痛,如有虫在内奔走,或有血水或干痛不可忍者,必用[10]蛇蜕皮(烧存性)为末,以鹅管推 入耳中。

耳间疼痛如刀割,出血流脓久不干者,鸠屎、夜明砂吹入内,甚神。

耳湿,用陈皮烧灰,吹入耳中数次,神效。

耳底,用桑螵蛸一个(慢火炙八分熟,存性),入麝一字为末,每用半字掺耳内。如有脓,先用绵捻去脓方掺。[11]

聤 耳神方,用苍术削尖,入耳孔内,将艾火置苍术头上,灸六七壮即愈。

合架风,两耳下生一舌核,红肿,牙关紧闭,口不得开。剪刀檄上方俱见咽喉类。开,以竹实入内,灌地黄散合紫证散

皮株子风,两耳浮肿生核者。老人多有此疾,宜服咽喉内紫证散、地黄散及大头肿内开关散。

百虫入耳,用两刀于耳边相磨,戛作声即出,或用麻油灌之即出。[12]

又方,用桃叶挼 碎塞耳自出。

又方,用葱涕灌耳中,虫自出,或闭塞诸窍自出。

蜒蜉入耳,用猫尿灌耳立出。取猫尿用盆盛,猫以生姜擦牙。

苍蝇入耳,用皂角子研烂,用生鳝鱼血灌耳中。

蚁子入耳,用猪精肉一指,火炙令香,置耳孔边即出。

蜈蚣入耳,用生姜汁或韭汁灌耳自出,或以熟鸡肉一块,置耳边自出。

杂物入耳中不得出,以麻绳剪一头,散溶牛胶在上,探入耳中使其物粘之,徐徐引出效。

水入耳中,用薄荷汁点之效。

黄豆入耳中,用鹅翎管截,长一二寸许,去其中膜,留少许于一头,以有膜之头入耳中,口气吸即出。内疳

内疳之症,生于口上腭,乃初发如莲花,根蒂小而下垂乃大,最是虚劳元气薄也。

古方治法

以钩刀决其根,烧铁烙以止其血,次以雄黄、轻粉、粉霜、白芷、白蔹为末敷之,以槐枝作枕,支其牙颊间,毋使口合,一二时许,疮瘢定合,口自便。次日出脓,以生肌之。

走马牙疳,用红枣一个,去核包信少许,以湿纸裹定,火内烧,并黄柏共为末贴牙上。

小儿口中生疮,用薄荷、荆芥各一钱,柏叶三分半,甘草二分,共为末,入朴硝、青黛、硼砂各三分,和匀,以绢帛拭去口中白,将前药少许点舌,或蜜调搽。如泄泻,用乳调更妙。口舌疮

夫口舌为病,或为糜烂生疮,或为重舌木舌。原其所因,未有不因七情烦扰、五味过伤之所致也。

口疮,用绿袍散。去皮,二两 二钱

黄柏 青黛

上为末,掺患处噙之,吐出涎即愈。或单生白矾口含,一二时出涎数次,如神。

又方,用黄连、黄柏、黄芩、栀子、细辛、干姜,上各等分为细[13]末,先用米泔水漱口,后搽药于患处,吐咽不拘,神效 。

上膈痈毒,舌上生疮,咽喉肿痛,用升麻、赤芍、人参、桔梗、[14]干葛各钱半,甘草七分,水煎,徐徐服 。

口烂出涎,用噙化丸。各三分 炙 各一钱 灰过,二

儿茶 薄荷 寒水石 粉草 芒硝 白矾 分

蜜丸,噙化。

口舌痛生疮,用上清丸。三两 五钱 一两 五钱 

薄荷叶 硼砂 天花粉 天竺黄 风化硝 百各一两 七钱药煎 防风 孩儿茶 甘草 桔梗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用一丸,噙化。

口气,口干,口舌生疮,宜硼砂二钱,片脑、麝香各一分,马牙煅一 硝风化四钱,寒水石 两,上为末,以甘草膏为丸,如麻子大,[15]不拘时含一丸,咽 。

凡口疮用凉药不愈者,乃中气虚,相火泛上无制,用干姜、人参、白术煎服,从治之即愈,甚者加附子。或用官桂末掺之,或用干姜、黄连等分为末掺之,涎出立效。

舌上肿硬,用百草霜、海盐为末,井花水调敷。又方,用蒲黄末频掺舌上,内以黄连一味煎汤服之,以泻心火。

舌长过寸,古方用冰片,敷之即收。

舌无故出血如泉,以槐花为末,掺之即止。

舌上忽胀出口外,俗云是蜈蚣毒,用雄鸡血一小盅,浸之即缩入。[16]

坐舌 莲花风,乃舌下浮肿生毒,可针两边尖片,切莫针中央。上方俱见咽喉内。先用地黄散,次用紫证散,后用三味熏药,或用角药

木舌风,舌尖角生毒,难以转移,红肿破。用针,次用地黄散 方见咽喉。

抢食风,饮食中忽生血泡,在腭及舌根左右,随食胀塞不能吞。方见咽喉。用芒针针破,内服地黄散合紫证散

驴嘴风,下唇肿痛,可针可熏,先宜地黄散,次紫证散、开关地黄散、紫证散方见咽喉,开关散见大头肿内。散

唇紧燥裂生疮,宜橄榄不拘多少烧灰,猪脂和,敷患处。火煅 

口唇干裂破成疮,用炉甘石三钱 ,文蛤一两,黄柏一两,苍术五钱,除甘石三味同炒赤色,共研极细,入片脑三分再研,用蜡油调敷唇上。

冰茶

南京鲍鹤浦传。上品细茶去梗一斤,用甘草浓煎取汁,调儿茶末六两,冰片一钱,拌透细茶一晚,次日晒干收贮,香口清膈,妙不可言。[17]

香茶饼

南京传。

用孩儿茶四两,桂花二两,薄荷叶一两,硼砂五钱,冰片二分为[18]末,用甘草煮汁熬膏作饼,噙化咽下,能清上化痰 香口。牙齿

夫齿者肾之标、骨之余也,足阳明胃之脉贯络于齿上龈,手阳明大肠之脉贯络于齿下龈。其间有肿痛臭烂者,皆由肠胃有风邪或湿热而生虫也,唯痛而动摇者,多属肾元虚耳。治宜泻阳明之湿热,更以擦牙之诛虫之剂投之。[19]

上下牙齿疼痛不可忍,牵头脑 ,满面发热大痛,此是过食辛热之物所致也,治宜用当归身、生地黄、黄连、牡丹皮各三钱,升麻一两,锉剂,水煎稍冷服。如痛甚加石膏二钱,细辛三分,黄芩五钱,细茶三钱,大黄蒸一钱;肿加防风、荆芥各一钱。

牙齿疳蚀,牙龈肉将脱,血不止,治宜神功丸。二钱 一钱 酒洗,三钱 五钱 二钱 

藿香 当归 生地黄 黄连 升麻 一钱 五钱 三钱 一钱木香 砂仁 生甘草 兰香叶

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一百丸,加至二百丸,食远白汤下。

牙床上下肿烂作痛,或因杨梅疮多服轻粉,致筋骨疼痛,而作牙眶肿烂者,治宜神灯照眼法。各二钱 唾研 各一

乳香 没药 自然铜 水银 锡花 川乌 草乌 钱半 各一钱 八分 雄黄 银朱 白芷 朱砂

上为末,绵纸裹作条子,香油透点灯。以瓦片盛,置斗内或桶内,将手掩其口鼻,以目观灯,先将被覆其身子,勿令透气即愈,或有汗尤妙。

走马牙疳及遍口齿落唇穿,治宜妇人溺桶中白垢五钱,枯白矾、[20]白霜梅存性枯过 各二钱,为末听用。可先将韭根、陈茶煎脓汁,[21]以鸡翎蘸 热汁刷去腐肉,洗见鲜血,然后敷药,一日三次。烂至[22]喉者,以竹管吹入,忌油腻鸡鱼,如山根发红点者难治 。

牙痛神方

龚应圆制。用花椒五分,麝香一分,红豆二个,巴豆二个(去油),为末,作丸如梧桐子大,将绵包卷放齿痛处,涎不宜吞,立效。

又方,雄鼠全骨一副(捉得雄鼠时打死,用稻草紧紧扎定,入火内煨熟至烂,去肉取骨,俱要齐全,尾骨亦不可少)为末,草乌去皮脐为末,各听加减。如齿动者,用骨末一分半、草乌末半分;齿痛者,各等分,擦于痛即止。

爆牙虫牙,用白脚蜈蚣一条,草乌一个,黄连三分,轻粉五分,[23]马牙 一个烧灰,灯心灰一分灯心必将米汤浸过,方可烧灰。共为末,将针针破牙床,以药点即落。

包牙风,治宜草乌切两片,久擦痛处,自流涎即愈,切莫吞涎。

牙泻,用青莲叶捶烂入盐,挪晒干,烧灰擦牙。

牙根臭烂黑色,有虫作痛,治宜鸡内金一钱,白芷五分,麝香一[24]字 ,共为末,每服一字,或擦患处亦妙。

牙痛甚者,不拘风牙虫牙,治宜苍耳子、陈浮麦、芫花根、花椒、蜂房、蒺藜,均合以陈醋久炆,纸盖待温热,漱口三次,凭药水并痰自流口角而出,不可吞下,服药时又不可冒风。

牙风颔药,用蟾酥四厘,川乌尖一厘,共研烂,丸如麻子大,安入牙缝疼处即愈。

角架风,牙关头紧生疮。有痰者可针,无痰者不可针,只宜地黄方见咽喉。散、紫证散,后用熏药

搜牙风,牙眶肿痛,口内作烧生痰者,用地黄散、紫证散及熏神方见咽喉。效

悬风,牙眶浮肿白烂者。出血不可针,用辛乌散敷,及用大头肿内开关散,合咽喉内紫证散、地黄散、银锁钥并熏。银锁钥,即绿[25]葱花,又名玉簪花 ,用好米醋研噙,不可吞。

牙痈风,牙眶上生疖疮毒者。有内外生者可针,可用地黄散,有[26]方俱见咽喉内。痰用金锁匙 兼紫证散 [27]

取牙神方,用鲫鱼四五两重者,去肠屎,将赤脚信末入鱼 腹内,置净处阴干,候起霜,刷下听用,每点牙一咳其牙即下。又方,[28]用红花子一两,胆矾、硇砂各五分为末,点,一咳其牙即下 。京师传 取骨法:用鼠一个剥去皮,以硇砂擦

牙落重生 ,用公鼠骨一副 上,三日肉烂化尽,取骨,瓦上焙干用  ,香附一两,白芷、川芎、桑皮、地骨皮、川椒、青盐、蒲公英、旱莲草、川槿皮各三钱。共为末,擦百日,其牙复生。

固齿乌须方

龚如虚传。一两 火煅,一两 去皮,二钱 七分 八

细辛 石膏 防风 故芷 龙骨 [29]钱,火煅醋淬九次 三钱 一两 三钱 三钱  川椒 熟地黄 山柰 丁香 五钱 五钱,面包,火煨熟 雌雄,三对 三钱 当归 青盐 没石子 香白芷 八钱,炒 八钱,火煨地骨皮 牙皂

共十五味,不宜犯铁器。为极细末,瓦罐收,每早百沸汤漱口,擦牙三次,白汤下。

擦牙散

龚应圆制。一斤,火煅 十二两,炒 二两

石膏 香附 甘松

共为末,擦牙固齿如神,更简易不甚,废本以制卖。[30]髭发同痄腮

痄腮之症,乃风热犯其胃,初治亦宜分表里。外因风热,肿痛在表,寒热者,宜升麻胃风汤。[31]

升麻胃风汤

干葛 白芷 苍术 柴胡 藁本 蔓荆 当归 草蔻 羌活 甘草 黄柏 麻黄

姜枣煎服。

在里二便不利者,宜四顺清凉饮煎服。

四顺清凉饮

归身 白芍 地黄 甘草 柴胡 黄芩[32]

如表里俱解,则肿痛又不消,欲作脓 者,宜用方括歌内托里消毒散治之。[33]

膏粱厚味,胃经积热,腮肿作痛或发寒热者,宜服二连汤 。

二连汤等分

黄连 连翘 升麻 牛蒡子 白芷

水煎。

如连耳上太阳部分肿,属风热,宜二连汤加羌活、防风;如连耳下少阳部分肿,属怒火,宜二连汤加柴胡、山栀、牡丹皮;如连耳后少阴部分肿,属相火,宜二连汤加知母、黄柏。

头面齿牙俱肿,内热口干者,治宜犀角升麻汤。[34]

犀角升麻汤

白芷 防风 川芎 白附子 羌活 黄芩 甘草[35]

齿牙唇口俱肿出血者,治宜清胃散加 石膏。

清胃散各三钱 倍下

归身 生地 黄连 牡丹皮 升麻

如内伤生冷,凉药不能消溃,食少体倦者,治宜鬓疽内补中益气汤。如内伤气血俱虚者,治宜八物汤加麦门冬、五味子。

八物汤

当归 川芎 白芷 熟黄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如内伤七情,有寒热者,治宜八味逍遥散,煎服方见耳疮内。[36]

如伤色欲,连头 及耳后肿者,治宜八物汤加黄芪、肉桂,或八味丸选用,慎毋误投风药克伐之剂。

八味丸

熟地黄 牡丹皮 石枣肉 白茯苓 淮山药 新泽泻 大附子 厚肉桂

痄腮外治单方,用赤豆为末,以鸡清调涂。

猪颔风良方,用升麻、牡丹皮、黄芩、石膏、土生黄、归尾、防风、赤芍锉剂,水煎热服,屡效。

穿颔风,两腮生疖毒,日久透入口内,初起三个至八九个者不治。方俱见咽喉。先用角药针熏,服地黄散、紫证散

鱼腮风,两腮浮肿痛者,用角药,可针可熏。用地黄散、紫证散、方俱见咽喉 金锁匙,只一边生者不同,治亦同 。面疮[37]

男妇小儿面上生无名风毒 ,治宜用防风、荆芥、连翘、皂刺、僵蚕、红花、苦参、蝉蜕,水煎,食后服。但先一贴倍用升麻,外用韭菜地内蚯蚓屎,壁上土蜂窠共为末,香油调搽。

面上细疮,常出黄水,用桃花阴干为末,熟水调服。外用杏花煎煅 汤洗之,或官粉 、乳香等分,猪胆调搽。

面上生五色疮,宜用盐汤绵浸搭疮上,日五六易之。

满颊项发若豆梅,痒而多汁,延蔓两耳,内外湿烂,名走皮[38] 疮。先用桑寄生、桑根皮各一握,白芷、黄芩各少许,煎汤,以绵蘸洗,候恶血出尽拭干。次用皂荚、麻竹箨俱烧存性、黄柏、黄连、樟叶、白芷各等分为末,麻油调搽,忌醋。

人面卒得赤黑丹,如疥状,不急治,至遍身有即死。宜急用鹿角烧灰,猪油和涂上。

头面生孔出脓臭烂,名游面风。治用陈砂糖调酒服,每日三次。

谷嘴疮,用芙蓉花或叶炆水抹洗。

面皮里痛,用何首乌末,姜汁调敷,以帛盖,炙热鞋底熨之。[39]

面上皯鼾 ,用白附子为末,临卧先以水洗面,后以白蜜调末,涂纸上贴之,渐次自落。[40]

面上雀卵色,用羚羊胆 一枚,酒一碗,煮三沸,涂拭之,日行三度。[41]

无故瓜破 面皮,速将生姜汁调轻粉末搽面上患处,立时无痕迹。

栗房风,面上浮肿发泡者,可用大头肿内开关散,次用咽喉内紫证散、地黄散。极烂者用药,如泡大者可针泡,如泡小者只用药洗,但针要自下针上,以使流出脓血。

搭颊风,两颊一边浮肿者名单搭颊,两边赤肿者名双搭颊。可针,服咽喉内地黄散、紫证散。但各要看牙眶肿不肿,如牙眶不肿不是搭颊,不针亦可,只服前药。

羊须疮,痒不可当,治宜灰面、松油、麻油煎过调搽,或羊油烧针,针亦妙。

洗面药三斤 八两 五两 各一

皂角 升麻 楮实 绿豆 白及 白芷 花粉 两 各五钱 甘松 山柰 砂仁 白丁香

共为末,糯米饭捣丸,如弹子大,量用洗面,去垢润肌,治生点黯,又或生小疮或生疿痤、粉刺、皮肤燥痒。

玉容丸三两 各五钱 一个

铅粉 白及 白蔹 干胭脂

共研为细末,鸡子白调丸,如肥皂大,日日洗,面容自嫩。

香肥皂

南京程凤梧传。四两 二两 一两 一两 四两 一

排草 广草 丁香 檀香 白芷 甘松 斤 一两 五分 苏合香 麝

每用香末二两,入肥皂末一斤,将饴糖十二两作丸,去垢香体润肌,极妙。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