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岁儿童好头脑养成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7 21:09:39

点击下载

作者:刘夏米

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6~12岁儿童好头脑养成书

6~12岁儿童好头脑养成书试读:

前言

拥有一个聪明的大脑,能够让人更加轻易地获得成功。然而,有太多的人受到“天才论”的影响,认为聪明的大脑是天生的。但是,数据表明,拥有超常智力的人仅占总人口的10%,剩下90%的人难道就注定无法变聪明了吗?

不!每一个人的潜能都是无可限量的,大脑的智慧,就像打火石的火花一样,只有不断地“敲打”才能显现出来。大多数人之所以聪明能干,是因为他们的潜力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和利用,而开发潜力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时期是儿童时期。

因此,在儿童好奇心和求知欲最为旺盛的时期,父母应该积极培养孩子的好头脑,开发他们的智力,这对孩子的一生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鉴于许多家长不知从何入手,我们倾力打造了这本《6~12岁儿童好头脑养成书》。本书内容涉及语言能力、记忆力、数字力、观察力、逻辑思维、判断力、想象与创造力等的训练,以及儿童大脑的秘密和科学用脑知识等。以深度开发儿童的心脑智能为目标,通过丰富的教育理论、趣味故事和游戏导入,改变父母对教育的看法,让孩子拥有一个好头脑。

另外,在编撰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咨询了少儿智力开发、心理发育研究方面的资深专家,借鉴了大量国际前沿的科研成果和教育思想,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力图使本书内容更加权威和严谨。在设计编排上,还插入了形象的图片,使内容更加生动有趣,让广大少年儿童在快乐中学习知识、获得智慧。

不管你拥有怎样的教育理念,也不管你的孩子聪明与否,请耐心地和孩子一起读读本书,它不仅可以丰富你对教育的看法,还能够挑战孩子既有的认识,激活孩子头脑中的“死”知识,拓展孩子的视野,发掘孩子的智力潜能。总之,如果想让孩子拥有一个好头脑,那就赶快翻开本书,与孩子一起进行智力训练吧!第一章6~12岁儿童智力训练的奥秘随着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开发儿童智力越来越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因为对于儿童来说,其学习离不开智力活动,大脑聪明往往意味着学习成绩优异。那么,究竟什么是智力呢?为什么儿童的智力有高低之分呢?本章将带你一探智力的奥秘。儿童智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什么是智力?我们常说一个人“聪明”或“愚笨”,其实就是对这个人智力的评价。简单来说,智力是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包括言语、记忆、观察、想象、思维、判断等因素(见下图),其中思维是智力的核心。

智力不但包含多个方面的因素,而且存在不同的层次,也就是有着高低之分。比如,我们常说的低常儿童,就是其智力组成的某些因素存在缺陷;而所谓的“天才”,则是其智力组成的几个方面的能力或才能高度综合发展,或者某个因素异常突出。除了低常和超常两个层次,剩下的大部分都属于正常的层次。

那么,如何衡量孩子的智力是否正常呢?这里引入“智力品质”一词。所谓智力品质,是指孩子在智力活动中,特别是在思维活动中智力特点在个体身上的表现,也叫思维品质。它不仅是评价智力高低的指标,还是发展孩子智力和能力的突破口。

由此可见,思维品质体现了孩子思维的水平和智力、能力的差异。教育孩子其实就是努力提高每个孩子的学习质量和思维能力,这样有助于孩子更好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因为知识、技能与智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过,知识、技能并不是智力本身,不是一个个性心理特征,知识和技能的高低并不意味着一个人智力的高低。比如,在某次考试中,两个孩子获得了一样的分数,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一个孩子花费了很多时间,另一个孩子花费的时间却很少;一个可能是死记硬背,另一个则是理解记忆。此时,就不能单凭知识和技能来判断智力的高低。

如此说来,是不是智力和知识、技能就没有关系了呢?其实不然,这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离开学习和训练,什么实践活动也不参加的孩子,他的智力是难以得到发展的。

另一方面,智力在一定程度上还决定着孩子在知识、技能掌握上可能取得的成就。比如,孩子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经常运用思维能力,大脑就会越用越灵活,分析、判断、推理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思维能力增强,写作技能自然也会更上一层楼。

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曾指出:“从教育措施到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是以青少年儿童对教育内容的领会或掌握为中间环节的,是要经过一定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由此可见,虽然向孩子传授知识很重要,但这只是孩子思维能力、智力发展的量变过程,最终的目的是思维能力和智力的本身发展,这才是质变过程。

总之,从知识、技能发展的“量变”,到成为智力与能力的“质变”,中间需要一个概括环节,正是这种概括环节,实现了知识、技能向智力的转化。它们三者的关系是,当孩子在获得知识、技能后,经过不断的概括过程,使得智力得到发展。同时,智力的发展又促进孩子更好、更快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儿童智力发展的规律

在注重教育的今天,很多家长认为只要补充营养,认真学习知识,就能发展孩子的智力。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儿童智力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如果不按照规律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反而会适得其反。下面,就从智力分布、年龄变化和智力内容等方面来谈谈儿童智力发展的一些规律。1.同龄儿童智力分布规律

每一个儿童的智力水平都不一样,不过,从整体上看,同龄儿童中智力基本呈正态分布——两头小,中间大。即超常儿童和低常儿童占极少数,而正常智力的儿童占绝大多数。大部分儿童的智商都在85~115之间。只有少数儿童的智商会超过130或低于70。

因此,父母在培养孩子智力的时候,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看孩子处于哪个智力阶段。不同的阶段,要求肯定也是不同的。只要孩子有进步,就值得鼓励,而不要一味地追求高目标。比如,一个正常智力的孩子,却被要求达到超常儿童的水平,这是有悖智力发展规律的。2.儿童智力发展的年龄变化

人的智力发展会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变化。一般来说,0~5岁智力发展是最迅速的,5~12岁智力发展速度仍有较大增长,12~20岁智力缓慢上升,到20岁左右智力达到高峰并一直延续到34岁左右,之后缓慢下降直到60岁,再之后智力迅速下降。

这里主要针对儿童而言,其智力水平会在成长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但这种增长与年龄的增长不是线性关系。一般是先快后慢,到一定程度后停止增长,并随衰老而呈下降趋势。因此,父母要善于抓住儿童时期这一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3.不同智力的发展规律

前面我们讲了儿童智力包括的内容,其中每一项能力的发展和培养都有其时间段,也就是要遵循其时间发展规律。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知觉能力。知觉能力发展最早,在视崖研究中,刚会爬的出生6个月左右的婴儿就表现出深度知觉。一般来说,人的知觉能力10岁就达到高峰,高峰期持续到17岁,从23岁开始衰退。(2)记忆能力。记忆能力的发展仅次于知觉能力,孩子的记忆能力在14岁左右达到高峰,并持续到29岁,40岁之后开始衰退。(3)动作和反应能力。动作和反应能力在婴孩时期发展最迅速,直到18岁达到高峰,并持续到29岁,40岁之后开始衰退。(4)思维能力。一般来说,有72%的人的思维能力在14岁左右达到高峰,有的18岁达到高峰,持续到49岁,60岁之后开始衰退。

另外,智力虽然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但也受到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同一智力在不同的孩子身上有不同的表现,构成了各种不同的智力类型,使得孩子在知觉、表象、记忆、想象、言语和思维等方面都表现出差异。

因此,父母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寄予合理期望和适度教育。要明白进行早期智力培养并不是给予的刺激越多越好,而是必须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从儿童心理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考虑儿童的个性特点和身心负荷量,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训练儿童智力非常必要

人的大脑是极其复杂的,一个成人的脑细胞数量在140亿个左右,其中70%~80%是3岁以前形成的。一般来说,大脑在出生后5~10个月时发育最快,5岁时大脑的重量就已达到成年人的90%。

另外,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姆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如果17岁时智力水平达到100%的话,那么4岁时智力就已达到50%,到8岁时再增加30%,直到17岁时获得剩下的20%。

从上面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人的大脑在儿童时期的发展是最迅速的。因此,父母不仅要把握孩子智力开发的关键期,还要注重对孩子智力的训练。

其实,重视孩子智力的训练,是每一位家长一直都在做的,我们总是希望一代比一代更聪明。许多父母经常给孩子讲一些有关聪明才智的故事,比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可以说,重视孩子的智力问题在今天变得更加突出。

为什么父母们如此重视孩子的智力呢?1.信息化社会,高智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新知识成倍地增长,需要学习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就如庄子说的那样:“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有限的生命里,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而知识量却在不断地增加。因此,孩子需要足够的智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2.智力水平越高,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越大

我们认识社会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接下来再指导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不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活动是根据以往经验所认识到的规律,推测出新的、尚未认识的事物或规律。这种推测带有假设性,然后再通过实验加以证实、改进或否定。这表明,人的智力水平对于个人的进步及社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如今,竞争主要是智力之间的竞争,或者说是知识的竞争。比如两个人在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谁胜谁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智力的高低。孩子聪明与否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智力上的优劣,因此,注重对孩子的智力训练,关系着孩子未来的发展。儿童智力训练的原则和标准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家长的夙愿,想要让自己的孩子拥有高智商的头脑,在开发儿童智力的时候就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样才能事半功倍;相反,如果盲目地进行,偏离了智力开发的正常轨道,就有可能误入歧途。

一般来说,儿童智力开发,是指在孩子具备某种能力之前的适当时期内,给他们提供良好的感官刺激,以促进其大脑的发育,加速发展其先天潜能变为现实的能力。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

父母要总结出孩子不同阶段生理的发展状况,尤其是大脑的发育特点,然后根据孩子每个阶段大脑发育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抓住大脑发展的关键时机。一方面要注意刺激、诱发孩子智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重视培养、发展孩子的良好行为和个性品德。

可见,对孩子的智力训练要做到“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由于遗传素质、生活环境、接受教育及个人努力程度不同,在身心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水平上存在着差异,其兴趣、能力、性格也都不同。因此,在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的过程中,也要非常重视孩子个性品质的差异。

另外,父母不能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在孩子身上,对智力落后的孩子,更要善于发掘他们各自的特长,激发孩子的兴趣及增强他们的信心,以促进其智力的发展。2.智力训练要循序渐进

我们知道,儿童大脑和神经系统从发育到成熟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其智力发育也有一定的阶段规律。所以,在对儿童进行智力开发时应遵循其生长发育规律和知识本身的阶段特征,并且要考虑到孩子每个发展阶段的承受能力。

因此,父母对孩子进行智力训练要充分把握“度”。不能操之过急,拔苗助长,而应该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否则会严重打击孩子的求知欲,进而妨碍孩子智力的正常发展。总之,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智力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孩子的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

除此之外,父母还要把握儿童智力训练的标准,即鉴别孩子是否优秀。美国学者里恩提出了以下标准,这些标准可以作为儿童智力训练的最终标准。(1)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孩子具有基本技巧和知识,能够适当应用所学技巧解决具体问题。(2)注意力集中。在学习和生活上不容易分心,能在充分的时间内对某个问题集中注意力,并求得解决的办法。(3)反应速度快。孩子在问题上容易受到启发,对大人的建议和提问能做出积极的反应。(4)理智的好奇心。对事物充满好奇,喜欢自己提出新问题,并从自己解答问题中得到满足。(5)充满挑战和自信。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乐意处理比较困难的问题和进行争论。(6)对事物的敏感性。具有超过年龄的机灵和敏锐的观察力,对事物有较敏感的认识。(7)口头表达熟练,思维灵敏。善于正确地运用众多的词汇;能够形成许多概念,善于理解新的、比较深刻的概念。(8)独创性和想象力。能够用新颖的或者异常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并能够独立思考,富于联想,想象力丰富。儿童期智力训练的重点

6~12岁的孩子,其智力发育较快,能较好地综合分析、克制自己,并在学校及生活中开始适应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为培养孩子的智力提供了基础。一般来说,这个阶段孩子智力训练的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能力的培养

学龄期是儿童有意识地全面系统准确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重要时期,是掌握书面语言的关键时期,因此,父母要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语言能力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培养:(1)阅读。阅读可以巩固和加深孩子对所学文字的印象和理解,锻炼孩子对文字的运用能力,使孩子获得各种知识,陶冶孩子的情操。当然,要孩子更好地阅读,父母就必须以身作则,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并挑选适合的图书,帮助孩子理解所读的内容。(2)写作。7岁的孩子已经具备初步的书面语言能力,经过正确的指导和训练能够写简单的作文。这个时期,父母应多鼓励孩子仔细观察事物,掌握描写和叙述的技巧,根据兴趣进行命题作文,帮助孩子审题、立意、选材、构思及安排段落层次等。2.观察力的培养

学龄期孩子的观察缺乏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持久性,所以父母在培养孩子观察力时,要根据观察的任务,向孩子提出有目的的、系统的观察要求,使孩子认真、细致、全面、系统地去观察,并逐步养成自觉的、独立的、有计划的、持久的观察习惯。

例如,多带孩子去认识和观察大自然,去动物园观察各种动物的外形及特征;让孩子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观察活动,使其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在孩子观察之前,不妨让他们带着任务,并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观察方法,这样才能获得比较完整的材料。3.记忆力的培养

记忆力是孩子智力的体现,增强记忆力是这个阶段智力训练的重点。孩子的记忆力可以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得到提高,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明确记忆的任务。父母要向孩子提出记忆的任务,并说明主要记哪些,记到什么程度,让孩子做到心中有数;对于高年级的孩子,要启发他们自觉地提出记忆的任务。(2)掌握记忆的规律。记忆是一个不断巩固的过程,重复次数越多,记忆时间就越长;给予的刺激新鲜,则能激起兴趣,强化记忆力,所以要反复多次、循序渐进、前后联系,才能激起孩子记忆的兴趣,增强孩子的记忆力。(3)掌握记忆的技巧。记忆是有窍门的,记忆的方法有整体、归类、联想、口诀、缩略、区别记忆等多种,在学习中,要根据所学的不同内容,采用与之相应的记忆方法。4.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是在人的意识倾向的支配下,在已有的感知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学龄前儿童的想象力有时的确很丰富。在他们的头脑中,现实与想象之间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有时候,想象与现实的同一化,会导致他们行为和言语的“不合情理”。

所以,要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必须要端正想象方向。当孩子想象中出现奇异现象或失误时,父母要认真观察分析,并给予正确诱导,不要嘲笑和挖苦孩子,更不能压抑孩子刚萌发的想象幼芽。

父母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孩子参观、旅行等,让孩子亲自观察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开展课外读书活动等以打开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知识,为想象提供丰富的材料。5.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是一种积极的、有目的的活动,是大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应。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首先要让孩子通过观察、实验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并引导孩子上升到理论知识。及时引导孩子给概念下定义以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对要掌握的概念应多练习、多应用以加深理解。

所以,父母应注意引导儿童动手、动脑,亲自分析、综合,并进行比较及概括。6.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实践应用能力是指将所掌握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父母要想让孩子今后有所成,就必须从小训练孩子的实践应用能力。可以从训练头脑、双手、眼光及个性四个方面进行。

比如,最大限度地打开孩子的思路,使大脑积极地开展创造性的思维,让孩子自己动手以锻炼其双手;还要培养孩子稳定的学习情绪,自信、勤奋的品格及不怕困难的精神;要经常让孩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7.注意力的培养

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注意的目的性还很弱,只能够注意自己感兴趣的对象。随着学习活动的进行,注意力也得到很快的发展,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学习活动和教师的要求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注意力的持久和稳定性也不断地发展。不过,其注意水平仍然是有限的,易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父母在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时候,要坚持执行始终如一的规矩和纪律。比如,一次只安排孩子做一件事,不要嘲讽或过分地放纵孩子等。要根据孩子的特长,对其进行音乐、绘画、舞蹈等方面的培养,以促进孩子注意力的发展。第二章培养语言能力 打造孩子聪慧的大脑语言和文字是人类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最具魅力的工具,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文字是语言的书面形式,各自都充满着独特的魅力。一语双关、谜语游戏等,都可以很好地训练孩子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并充分锻炼孩子的大脑。语言能力,让头脑变得更有智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语言和思维是密切相关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外壳。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借助语言才能对事物进行抽象的概括,反过来又借助语言对我们的思维进行调节,使思维逐步完善。因此,要发展孩子的大脑思维,首先要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

简而言之,语言能力的发展体现了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促进思维能力的培养。当一个人在生活实践中遇到了某个问题,他就会在头脑中针对这个问题,以语言为工具,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思维加工,最后形成一种认识,这就是思想。

那么,如何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从而让大脑变得更加聪慧呢?1.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儿童语言是孩子在所处的环境实践中不断感知而形成的,而儿童语言环境一般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这两个方面。就物质环境而言,如为了让孩子熟练地掌握排比句,可以通过具体的游戏展示来帮助孩子学习,这样孩子通过具体的环境直接感知事物的动态,从而使儿童的语言在多姿多彩的环境中得到培养。2.注重语言、思维训练

在开发大脑智力的时候,语言训练是一方面,思维训练也是一方面,要注重二者的结合,因为思维对语言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孩子在写作时出现的用词不当或句子不通,从形式上看是语言的问题,而从内容上看则是思维的问题,是孩子不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概念,不能对事物做出合乎逻辑的判断。二者兼顾,才能使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提高。3.多进行听说读写练习

听说读写是孩子进行思想交流的基本过程。我们知道,语言承载着思维的信息,而听说读写又是语言和思维共同作用下的外在表现方式。离开听说读写,语言和思维便失去了得以外化并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的条件,它只能永远保留在自己的头脑中。因此多进行听说读写有利于语言和思维的发展。4.与孩子进行亲子游戏

游戏是儿童生活的主体,生动有趣的游戏,是培养儿童感知事物、发挥想象、发展语言的重要途径。在游戏中,孩子能够身临其境地感知事物,并细致地进行观察。思考和讲述游戏活动,能够进一步发展儿童的语言和思维能力,从而发展大脑智力。

当然,儿童语言与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仅仅通过某一项训练就能达到的,而必须要抓住时机用心培养,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尤其是要注重后天的培养,即便语言能力很大一部分是先天的,但后天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比如,儿童与生俱来的能力有100,如果不去发现和培养,那么,孩子的能力也会慢慢地减退,5岁时可能减为80,10岁时减为60,15岁时只剩下40。因此,家长一定要把握住时机,让孩子的潜能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

总之,语言能力愈早开发愈好,在儿童的智力发展之初,语言能力的培养就要开始。因为,语言是吸取知识的最好工具,孩子的语言学习愈早,懂得愈多,其吸取知识的能力也会随之愈强。也就是说,语言能力强的孩子,必然能够更好地增长才识,锻炼自己的大脑,从而让自己变得更聪慧。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经历的阶段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语言是智力发展的基础,也是所有知识的宝库。”儿童不断掌握语言的过程,就是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语言发展好的孩子,求知欲强、知识面广,智力发展也好。一般来说,儿童语言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单词语言阶段

孩子最初的语言学习是从听懂大人说出的词开始的。

7~8个月大的婴儿多次听到大人说出关于某一个物体的词时,他头脑里就会在这一说出的词与物体之间建立起暂时的联系,以后只要听到这个词,婴儿就能做出相应的反应,词的声音成了物体的信号。

10~11个月大的婴儿不再对相似的音调产生反应,而是开始对词的内容产生反应,开始懂得词的意思,词开始成为孩子大脑中的言语信号,这是婴儿与大人交际的开端。不过,这时婴儿还不能很好地利用语言,即便明白了词的意思,也无法说出来。

1岁大的孩子能听懂10~20个词,但并不意味着能够说出来,实际上说出来的很少。1岁后,孩子才真正建立言语听觉分析器和言语运动分析器之间的复杂联系,与大人进行言语交际。2.双词语言阶段

1岁半到2岁时,儿童语言开始进入双词语言阶段,这个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上的一个跃进阶段。在这个阶段,随着儿童理解语言能力的发展,儿童的积极语言表达能力很快发展起来,语言结构也更加复杂化,这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条件。

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说双词句是出于交际的需要,一般来说,这时候孩子能够用简单的语句和大人交流。从语言形式的角度看,双词句不仅表达出的语义关系更加复杂,还标志着儿童产生了最早的语法能力。3.简单句阶段

2岁到2岁半时,儿童语言开始进入简单句阶段,随着掌握词的数量增加,尤其是大量的名词和动词,孩子开始能说一些独词句。当然,这些句子还是比较简单的,由两三个或三四个词组成。

在这个阶段,虽然儿童还没有完全掌握语法系统,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儿童已正确地掌握语序、层次等基本的句法结构形式。从这时起,儿童开始逐步从成人的言语习惯中来掌握语言的语法习惯。4.复杂句阶段

3~6岁时,孩子已经能够使用各种基本类型的句子。这个阶段,在儿童言语中几乎可以听到所有的词类,他们喜欢跟大人说话,喜欢听故事,并能记住其中的内容。他们不但能够理解并直接感知事物的词语内容,而且能理解并描述他们所熟悉的但不被直接感知的事物。

进入学龄期,儿童的口语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低年级儿童以对话言语为主,而且独白言语开始发展,高年级儿童口头言语表达能力初步完善。此外,书面语言和内部语言也得以发展。所谓内部语言,是指伴随着思维活动产生的不出声的言语,具有隐蔽性。

在小学阶段,儿童语言发展的总趋势是由掌握字发展到掌握词和句,再发展到掌握初步的语法规律,最后发展到领会一定的逻辑思维。

总之,不同年龄的儿童对语言的获取能力是不一样的,或者说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受年龄影响的。儿童的语言能力是由基本的认知能力派生出来的,其发展是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并且随着年龄达到一定阶段之后,语言的发展还会走向衰退。

一般来说,5~8岁是儿童最佳的语言学习时期,这与他们的各种认知能力发展成熟有关。一旦过了这个时期,儿童学习语言能力的效果往往不理想。所以,从婴幼儿直到小学,父母都应该全面地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注重早期阅读,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

儿童的语言能力不是生来就具有的,语言的获得是需要学习的。童年是孩子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自然离不开阅读。尤其是近年来,早期阅读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重视。让早期阅读陪伴孩子成长,不仅可以拓展孩子的眼界,还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进而发展孩子的智力。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早期阅读呢?

首先,儿童的阅读要从倾听开始,因为孩子最初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都来源于倾听。美国著名的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认为,不要教孩子“如何”去阅读,而应教孩子“渴望”去阅读。教孩子去热爱与渴望比教孩子去做重要得多。因此,给孩子讲故事成了公认的一种早教阅读方式。

其次,父母必须先了解孩子的阅读发展水平,准确地掌握孩子的阅读能力,这样对互动的内容和孩子的反应才会有适度的期盼,进而以孩子现有的能力为一个起始点,引导他们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

比如,6岁儿童在参与了早期阅读训练之后,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阅读知识。父母可以从引导者退居为协助者,不需要指导他们怎么来看书,以及如何理解书中的内容,而应让他们运用原本的知识去探索书籍的知识。

7~8岁孩子的阅读属于早期阅读。不过,这个阶段的阅读方式需要更加全面,可以结合小学汉语中的阅读要求来进行。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年龄段的儿童,因为个体之间存在着各种因素的差异,所以其阅读水平是存在高低之分的。

一般来说,只要是经常接触图书的初学儿童,其阅读能力就会大大地提升。(1)用自己大脑中原有的文字知识,来解决阅读书籍中超过其知识范围的难题。比如,根据前后文的意思、注音、字形等猜测文意。(2)在阅读时即便遇到困难,也不会立刻寻求帮助,而是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试着去解读。(3)能够同时利用图画或文字去猜测下文,然后再证实自己所想的对不对,也就是采用假设与证实的过程。(4)阅读时对念错的字词会有意识地进行修正。(5)能复述书中的故事。

另外,孩子在听力与阅读能力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完全不给孩子读故事,以及太早停止阅读,都是不合理的。儿童听力专家表示,在小学期间孩子的听力比阅读能力强。因此,孩子能够听懂并理解那些复杂、有趣的故事,却无法自己看懂故事书。

所以,即便当孩子大一点后,父母仍应该继续读故事给孩子听。读故事,不仅可以增强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还能将较高难度的词灌输进孩子的大脑中,从而增强孩子的阅读能力。

当然,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有很多种方法。比如创建阅读仪式,留出一段特别的时间作为每日读书时间,把和孩子一起读“每日一书”变成惯例;阅读时可以富有表情地读,注意韵律和节奏,每个角色采用不同的声音,但不要采用“娃娃腔”;家长可以一边指着颜色、形状、小动物或故事中其他有趣的东西一边和孩子谈论;等等。

早期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于孩子来说,是提升语言能力和益智的最好方式之一。不过,培养孩子良好的早期阅读习惯,不是顺其自然就能形成的,父母在此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父母积极地参与,才能让孩子获得一个美好的阅读世界。拓展儿童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在孩子眼中,学习的最大作用是从书本上得到乐趣。因此,阅读首先要让孩子获得乐趣,当孩子通过阅读自由地学会某事时,他们便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充满喜悦。阅读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还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轻松愉快地进行阅读,阅读能力是需要逐渐培养的。在对待孩子的阅读中,父母该如何有效地拓展孩子的阅读能力呢?1.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龄期的孩子一般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或爱好哪方面的书籍。兴趣在这个阶段还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所以,父母应该更多地引导孩子进行阅读。

首先,为孩子选择合适的书籍。不同年龄的孩子,领悟能力不一样,父母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阅读能力选择合适的书籍。如果孩子能够很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父母就可以选择内容更深一些的书籍;如果孩子不能理解书中的内容,就应该选择难度低一些的书籍。

其次,选择孩子感兴趣的书。父母应该留意孩子喜欢什么样的书。比如,孩子往书架的方向直接走向某一特殊书架,孩子突然谈论书中的相关内容,孩子发现一本书后便直接放任地读起来,这些情况都说明孩子对这类书比较感兴趣。

能够读懂并产生兴趣的书,孩子才会有阅读的欲望,这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最基本条件。当然,培养阅读兴趣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父母还应该多和孩子一起阅读。2.大声朗读,从倾听开始

儿童阅读推广人周益民曾说:“匹诺曹的鼻子变得到底有多长,这也全在你的描述里……每天,你的脚步成了孩子们的期盼,你的声音成了他们耳中的天籁,你成了他们的心中想念。”孩子阅读是需要氛围的,与孩子一起大声朗读故事,就非常有利于营造阅读氛围。

因此,父母应坚持为孩子读书或陪伴孩子一起阅读,让他们由倾听爱上阅读。具体实施的时候,在内容上可选择情节曲折、幽默风趣的片段;在朗读方法上要讲究技巧,增强渲染力,比如读到关键处时戛然而止,设置悬念,让孩子参与进来。渐渐地,孩子不但会爱上阅读,而且在阅读能力上也会有一定的提高。3.分享阅读,多进行交流

加拿大帕瑞·诺德曼教授曾说:“阅读儿童文学的最大乐趣就是加入与他人沟通的行动。”阅读通常是一个人的内心活动,如果长期缺乏交流,不但阅读兴趣会降低,而且阅读能力也难以得到提高。而一旦能够与人分享阅读时的收获,就会进一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因此,父母不仅要和孩子一起阅读,还应该互相交流阅读心得。这样才能让孩子吸收新知识,激发新思考,建立彼此“聊友”的关系,创造“聊书”的氛围,做到平等地聆听、表达,以促进孩子阅读能力的提升。

另外,在平时的阅读交流中,父母可以为孩子设计一些诠释性、批判性、创新性、开放性的问题,构建成相互关联的话题。让孩子在阅读时用自己的视角去解读作品,并与作品固有的世界相互融合,从而建立文学世界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孩子汲取精神的养分,从而更好地成长。阅读释疑,真正提高儿童语言能力

当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注重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具备浓厚的阅读兴趣,拥有较强的阅读能力。然而,许多父母的做法依旧存在不少问题。如何判断家长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做法是否正确呢?1.儿童阅读到底以谁为中心

一般来说,儿童阅读的主体应该是“儿童”,大多数推广儿童阅读的成年人都会这么认为。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是“以成人为中心”。比如,孩子读什么书由父母决定,孩子如何读听父母的安排,等等。父母总是希望找到一些好书,让书改变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

大多数时候,儿童阅读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打着“以儿童为中心”的“成人立场”。父母应该好好地反思一下,是不是对孩子的阅读内容仍然存在着“不放心”的心态,是不是仍然追求功利性的读书目的。如果是,就应当及时改正。

真正的“以儿童为中心”的阅读,应该是,孩子读什么样的书,孩子自己来决定,孩子要如何读这本书,也由孩子自己来决定,选择读一本书,可以不为了学到什么,甚至可以什么目的都没有,单纯为了打发一下时间。

当孩子拥有这些阅读权利的时候,就说明阅读真正实现了以儿童为中心。不过,这里并不是说孩子可以决定一切,父母的监督也是不可缺少的。多给孩子一些阅读的权利应该以阅读内容健康为前提,对于一些不适合孩子的书籍,应该坚决不让孩子读。2.儿童阅读应该坚持哪种方式

对于儿童的阅读方式,有的父母认为应该坚持“引导式的阅读”,而有的父母则认为应该坚持“思辨性的阅读”。那么,到底哪种阅读方式更适合孩子呢?

其实,这两种方式一直是儿童阅读的主要方式。从某种角度而言,它们是不矛盾的,分别属于不同的阅读阶段。很多家长认为“引导式的阅读”属于浅层次的阅读,而“思辨性的阅读”属于深层次的阅读。因此,孩子只做“引导式的阅读”是不够的,应该多做“思辨性的阅读”,对于某种主题多加诠释,多加深入探讨,才有助于儿童对阅读内容有更深更全面的认知。

然而,过于深入的探讨,又容易形成标签化。很多时候,一本书给孩子带来的影响不是第一次读完后的感受,而是在多次反复阅读后的自我体验与省思之中。“思辨性的阅读”就容易将阅读带入“死角”。

因此,在儿童不同的阅读阶段进行不同角度的“引导式阅读”,鼓励孩子一次又一次地反复阅读,让孩子自己领悟,是不是更好呢?而对于更深层次的思辨阅读,则可以在孩子年龄更大一些的时候,让他们自然绽放,自然思辨。3.儿童阅读追求乐趣还是绩效

儿童阅读的目的是什么?有些父母认为是为了获得“阅读的乐趣”,但大多数父母更多地认为是为了获得“阅读的绩效”,也有的父母认为,两者之间不存在矛盾,因为“乐趣”是“绩效”的一个方面。

事实上,两者很难做到有机统一。在当下的儿童阅读中,两者甚至出现了极其强烈的矛盾冲突情况。儿童阅读究竟是为了“乐趣”还是为了“绩效”,不同选择会出现完全不同的效果。

比如,有些父母不认为自己的实际行为是在指向“阅读的绩效”,却依然做着这样的事情:阅读时让孩子记住书名、作者、出版社等信息;让孩子记住好词佳句、感受以及读完书的反思;等等。

父母之所以这样做,一是认为可以固化阅读的成果,二是认为可以引导孩子去梳理自己的阅读过程,三是认为可以引导孩子深入去阅读一本书。父母认为,儿童的阅读需要也必须去引导,因为阅读的目的有知识性阅读、实用性阅读、消遣性阅读等,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式与要求自然也不同。

其实,这些都是一味地追求绩效的做法。如今,父母对儿童阅读的重视程度很高,但仍然难以取得更深入的发展,这与过于重视“阅读绩效”是息息相关的。所以,父母在讲究阅读绩效的同时,是不是更应该关注一下孩子阅读的兴趣呢?4.儿童阅读父母该充当什么角色

陪孩子一起读书,父母该以什么角色参与,这是一个存在争论的话题。有的父母认为应该是“亲子阅读”的方式,也有的父母认为应该是“同伴阅读”的方式。那么,这两种方式存在怎样的区别呢?“亲子阅读”,就是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在孩子课外阅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共读,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乐趣,给孩子带去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同伴阅读”,是同伴学习在阅读领域的应用,阅读同伴之间通过合作的形式对整本书进行探究、阅读、理解、感悟的过程。在同伴阅读中,父母与孩子共同阅读读物,共同完成阅读任务。

当下,“亲子阅读”占据了儿童阅读推广的主流。但这种方式似乎更适合学龄前的儿童,对于学龄期的儿童其成效并没有想象中大。因此,要想真正改变学龄期儿童阅读存在的问题,就更需要“同伴阅读”了。

不过,父母对“同伴阅读”似乎重视得不够,因为“亲子阅读”可以轻松地进行,而“同伴阅读”则需要父母建立小型读书会,协调不同家庭来进行,难度提高了很多。但只要父母肯尝试,就会给孩子更好的阅读指引,真正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即便是亲子阅读,父母也要和孩子成为伙伴,而不是高高在上地引导孩子读书。很多时候孩子的理解并不一定比父母肤浅。父母和孩子是阅读的共同体,只有以伙伴式平等的姿态参与,阅读才会有更多的发现,孩子也才更乐意阅读。儿童阅读误区,父母知多少

我们知道,阅读所获得的知识对孩子的未来有着重要的作用。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提高孩子的记忆力、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很多父母只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却对孩子阅读的误区视而不见。1.对儿童阅读认识不准确

当下,有不少父母认为,孩子上了小学之后,需要承担很大的压力。为了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他们在学习上不施加任何压力,也不进行引导,完全放任孩子自由地成长。

另外一部分父母则认为,现在社会竞争过于激烈,要想让孩子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娃娃抓起,因此非常重视早期阅读的培养,但由于自身的经验不足,在引导孩子阅读上有所疏忽。

其实,这两种想法都是片面的或不够准确的。正是父母对早期阅读的认识不一,才导致了以上两极分化现象的形成。所以,想要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父母首先要对儿童阅读树立正确的认识。2.过于依赖电子阅读产品

近年来,随着电子书的流行,有些时尚的年轻父母喜欢给孩子选用电子阅读产品,觉得这样既方便又有丰富的资源,可以很轻易地通过网络找到适合孩子阅读的书。

长期使用电子阅读产品,会使孩子产生依赖性,甚至会引发孩子视力下降,缺乏观察力、思考力,学习被动,社交障碍等严重的问题。一旦孩子对电子产品有瘾,有依赖和亲近感,就会导致对课本等纸质书籍不感兴趣。

因此,对于孩子来说,无论是从视力健康还是阅读效果上,都不提倡过早使用电子阅读产品。孩子的阅读启蒙父母必须亲力亲为,而不能盲目依赖机器。3.随意选择儿童阅读书籍

当下的儿童图书市场可谓繁杂多样,众多的儿童读物质量参差不齐。有的父母不加以辨别,甚至是没有这方面的意识,随意为孩子挑选阅读书籍,觉得只要是儿童读物即可。殊不知,如果孩子看了质量比较差的图书,很可能会接受一些错误的知识,以后想修正就困难了。

另一个方面,也有的父母过于看重阅读内容而煞费苦心为孩子挑选好书。他们通常按照推荐图书的排行榜和获奖图书的目录来挑选,可是对于好书的定义,就连儿童图书作家也各持己见。判断一本书的好坏,关键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阶段性的表现和个人喜好来决定。

不管是随意挑选还是看榜买书,都不一定适合孩子,真正适合孩子的书,是需要父母带孩子一同去发现的。4.阅读课外书籍浪费时间

有些父母很看重孩子小学阶段的成绩,每天都在强调分数,不让孩子花更多的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然而,父母的这种想法和做法,却让孩子如同小苗一般营养不良,等孩子进入初中阶段,学习就开始乏力。

很多老师都会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那些小学阶段靠投入全部时间和精力考取高分的孩子,升入初中后成绩下降神速,这些孩子越学越累,越学越不会学;而那些小学阶段成绩平平,但博览群书、见多识广的孩子,成绩上升得却比较快。

其实,这都是阅读课外书所积累的优势。所以,父母必须要有新的认识,避免孩子陷入阅读误区,端正对儿童阅读的态度,让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头脑风暴 儿童语言能力训练营找朋友:好玩的汉字组合训练

周末,5个小朋友分别带着自己最要好的伙伴,一起来到公园里玩。他们玩得高兴极了,可是一不小心,5个小朋友和自己的伙伴走散了。你能根据图片帮助他们找一找各自的小伙伴吗?找对了,就用线连一连吧!

答案 “明”“思”“玩”“和”“李”。猜字:寻找走失的“汉字”

小朋友,来瞧一瞧,下面这张图中间的框内,是不是有一个“汉字”不见了呢?其他3个“汉字”都变得不完整了。那么,怎样让这3个“汉字”和这个走失的“汉字”重新待在一起呢?只要找回来,就能拼成3个新的汉字。快来帮忙寻找这个走失的“汉字”吧,寻找前先观察这3个汉字偏旁的特点,你会更轻易地找出来哦!

答案 中间的是“力”字,分别组成了“边”“男”“加”三个字。客人姓氏:一个奇怪的字

周末,萱萱家来了一位客人。萱萱很客气地向客人问好,并且问客人:“阿姨,您贵姓呀?”阿姨迟疑了一会儿,笑着对萱萱说:“我的姓,有点奇怪。这个字,去掉上面的部分是字,去掉下面的部分还是字,去掉中间的部分也是字,上下部分都去掉还是字,你猜猜我姓什么呢?”

萱萱疑惑地挠了挠头,思考了一会儿,说:“我知道您姓什么了!”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位阿姨姓什么了吗?快来想想答案吧!

答案 这位阿姨姓“章”。疑惑的书童:主人刁难的吩咐

冯梦龙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一年春天,冯梦龙清晨起来,发现后院的桃花开了,心情格外好。此时,正好有一位姓李的朋友来拜会。

于是,冯梦龙开玩笑地说:“桃李杏春风一家,既然您来了,我们就到后院去,一面喝酒一面赏看您本家吧!”

他们来到后院,刚坐好,冯梦龙突然想起忘了拿一件东西,于是对书童说:“你快去拿一件东西,送到后院来。”书童问:“是什么东西?”

冯梦龙随口就编了一个谜语:“有面无口,有脚无手,又好吃肉,又好吃酒。”书童听了一脸茫然,不知道该拿什么来。小朋友们知道是什么吗?(古时的一种日常器皿)

答案 酒樽。猜诗谜:秀才串门说了啥

古时的秀才都喜欢摆弄文字。有一天,张秀才在家清闲无事,便决定去好友家串个门。刚到门口,就撞见了友人,于是双拳一抱,说了一首诗:“寺字门前一头牛,二人抬个哑木头,未曾进门先开口,闺宫女子紧盖头。”

友人听后,迟疑了片刻,明白了其意思,于是作诗答道:“言对青山不是青,二人土上在谈心,三人骑头无角牛,草木丛中站一人。”

张秀才一听,便哈哈大笑起来,原来友人说的和他说的都是问候语,双方都领会了对方的意思。你能猜出他们两个人说的到底是什么吗?(每句诗分别是一个字)

答案 张秀才说的是“特来问安”;友人说的是“请坐奉茶”。有趣的推销:谁能拿走玉雕仕女

一位做玉器生意的老板,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前来店里光顾,特意想了一个精明的办法。他将一件一寸大的玉雕仕女摆在陈列台上,并在旁边写道:“本店愿以谜会友,谜面是一寸人,打一字,猜中者,便可获得这玉雕仕女。”

老板这一招果然很有效,前来猜谜的人越来越多,店里每天顾客盈门,生意也比以前好了,只是过了许久也没有人猜出谜语。

这天,老板依旧拿着“一寸人”在门前炫耀。这时,人群中走过来一位姑娘,一把夺过老板手中的玉雕,转身便离开。老板微笑着看着姑娘走开。众人很不解地问老板为什么不去追,老板说:“她猜对了。”

你知道这个谜底的答案吗?

答案 谜底就是“夺”字。汉字字阵:你能看出几个成语

学龄期的孩子已经掌握了日常的大部分汉字,父母可以通过一些字词游戏来培养孩子的语感。比如下面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的字阵中,就隐藏着10个常见的四字成语,不妨让孩子试着把它们找出来吧!

这些隐藏的成语有的是以横读方式排列的,有的是以纵读方式排列的。看看孩子能在多长时间内找出所有成语。

天下和平易近人他马股高金掌

里才肉陈字追与九和血是毛木

有气属走如文演亦四面楚歌尔

隆纵于鲁日至敏拱当行楚于尺

斗横追雪中送炭厥阴汪动约斥

日他庆华天是使什和学人李有

令眉及牙工日积月累开哲分切

言飞天玄等下马见盖卷迅去片

往色陈以火和行起物有思约欠

才舞杜理松任空乌涨益被回身

裁量股斗雅是每山推陈出新决

答案 横看有平易近人、四面楚歌、雪中送炭、日积月累、推陈出新;竖看有才气纵横、眉飞色舞、如日中天、开卷有益、楚楚动人。

幽默的父子:新年礼物是什么

以前,有一对很有意思的父子,他们说话含蓄幽默,从来不开门见山,经常用猜谜的方式进行交流,彼此相处得非常和睦。

新年快到了,父亲问儿子:“你想要什么礼物?”儿子想了想,说道:“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装点最适宜,游丝一断身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父亲听后,笑了笑,说:“这个礼物我明天给你做一个吧,一定会很好看的。现在倒是有一样东西需要你去买。”儿子问:“是什么东西?”父亲说道:“身上穿红袍,肚里真心焦,惹起心头火,跳得八丈高。”

儿子二话不说,蹦蹦跳跳往街市上去了。你知道父子分别要的是什么东西吗?

答案 儿子要的礼物是风筝,父亲要买的是爆竹。成语动物园:一起填一填

暑假,爸爸妈妈和浩浩一起去参观动物园。动物园里的动物真多,浩浩在园里玩了整整一天才不舍地回家。

回到家,浩浩的爸爸想考一考浩浩,看他还记不记得在动物园里看到过的动物。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些成语填空。浩浩很快就填完了,你会填吗?

答案 虎背熊腰 门可罗雀 杯弓蛇影 尖嘴猴腮

河东狮吼 老马识途 鹿死谁手 狼吞虎咽

盲人摸象 缚鸡之力 守株待兔 狐假虎威第三章记忆力大比拼 超强记忆是好头脑的表现记忆力是智力的重要体现,是指一个人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经验的能力。比如,过目不忘就是拥有超强记忆力的表现。可以说,拥有良好的记忆力,对孩子高智商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了解记忆力分类,打造儿童好头脑

记忆属于人的心智活动,它代表着一个人对过去活动、感受、经验的印象累积。记忆的分类有很多种,按照记忆保持的时间可以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1.瞬时记忆

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是指借助于神经细胞活动状态的延续而产生的记忆,保持的时间只有0.25~2秒。当事物刺激停止后,大脑会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保持它的映像。虽然这种记忆的信息量极为有限,但正是依靠它才把前后接收的信息连成一个整体。2.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一般都保持在1分钟之内。我们从电话号码簿上查到一个号码,立刻根据回忆拨出这个号码,事后就忘记了;翻译人员把一两句话译成另一种语言,并很快地忘掉原话,再继续翻译后面的话。这些都属于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虽然时间短,但仍可以充分意识到内容,并可以通过重复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记忆,如多次重复可以转入长时记忆。3.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的记忆。从时间上看,凡是在头脑中保留时间超过1分钟的记忆都是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容量很大,所存贮的信息也都经过意义编码。我们平常说的记忆力好坏,主要是指长时记忆。

除此之外,按照记忆的目的性,还可以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1.无意记忆

无意记忆就是没有目的性,不需要采取任何记忆方法的一种记忆,是自然而然记住的。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有许多知识经验都是无意间记住的。通常具有新奇特点,能激发人的情感、引起人兴趣的事物,都会不自然地闯入大脑并深深地保留下来。2.有意记忆

有意记忆是有明确记忆目的并采取相应记忆方法和努力的记忆。比如,孩子学习科学知识时,有意识地识记和保持所学的内容,通过背诵、练习有关的概念、公式等,在应用或考试时有意识地把它们再现出来,以解决当前的问题,这就是有意记忆。这种记忆按其采用的方法又可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两种。(1)机械记忆,就是在不理解材料意义的情况下进行强记。所谓不理解材料,一是指记忆的材料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如历史年代、地理名称等;二是指材料本身虽有意义,但人未能理解。机械记忆的基本条件和方法是复习。(2)意义记忆,是在理解材料意义的情况下进行记忆,如背诵诗歌,记住某篇材料的大意和要点等。所谓理解材料意义,是指要尽可能地把材料吃透。例如数学公式、物理定律等,然后通过有意记忆来记住。

培养儿童记忆时,我们更强调长时记忆和有意记忆,因为这两种记忆对孩子来说意义更大。当然,其他记忆也不可忽视。父母只有深入了解记忆的分类,才能在培养孩子的记忆力时游刃有余。记忆力,影响儿童的一生

记忆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过去的经验在大脑中的反映。我们的日常活动时刻依赖着记忆,生活中的点滴也离不开记忆。好的记忆力是成功的必备条件,不过要想获得良好的记忆力,需要从小培养。

孩子天生具备超强的学习能力,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各种信息,完善和丰富自己,不断取得进步。学习是孩子自动化的、稳定性的内在需要。父母需要做的是做好引导,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

有些父母存在误区,认为记忆力是天生的,孩子记忆力差是因为天资愚钝。其实不然,孩子记忆力的好坏与父母对其记忆力开发的程度,以及孩子本身记忆的条件和记忆的方法有关,而且受到动机、兴趣、身体素质、情绪等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孩子出生后两三天就有一定的记忆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会获得自然的发展,但必须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孩子的记忆力。我们常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赋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也就是说,孩子的记忆力虽然存在个体差异,但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和练习得到加强。

父母要注重对孩子记忆力的培养,因为孩子的学习、考试都需要记忆,记忆力好的孩子知识掌握得牢固,成绩也好。可以说,记忆力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基础,它是孩子大脑对于经历过的事物进行储存和再现的能力。对于处在学习阶段的孩子来说,记忆力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孩子学习成绩的优劣。

另外,记忆力的用处不仅仅体现在孩子的学习上,当孩子成年之后,还会把好的记忆力带到生活和工作中去。在生活中,拥有好的记忆力不会丢三落四,能够记住朋友们的生日,及时送上一份温馨的祝福;在工作中,拥有好的记忆力能够记住那些复杂的生产流程、产品特性、销售艺术、管理科学以及更多重要客户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提升工作业绩。

可见,人的生活、学习、工作等,都离不开记忆,记忆是智力活动的仓库。人的一切思维和创造都建立在记忆之上,拥有的记忆信息越多,思维就越敏捷,大脑的创造力也越强。记忆不仅是大脑积累知识、经验的一种功能,更是一切心智活动的起点。

孩子的记忆潜能是巨大的。著名科学家冯·诺依曼通过研究认为,人一生的记忆储量,相当于七八千万册图书的信息量,然而,我们所利用的大脑潜能只是极少的一部分,一个人一生最多只发挥了大脑潜能的10%。

因此,在孩子智力发育十分重要的儿童时期,如果父母能够意识到记忆力对孩子的重要影响,关注孩子记忆力的发展,教给孩子科学的记忆方法,打造孩子超强的记忆大脑,孩子的智力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发展,好的记忆力也必将伴随孩子的一生。儿童记忆力有差别,受哪些因素主导

为什么有的孩子具有超强的记忆力,背东西看一两遍就能记住,而有的孩子记东西却需要费九牛二虎之力?其实,孩子的记忆力之所以存在较大的差别,除了先天的因素之外,环境、情绪等因素对孩子记忆力的培养也有着一定的影响。1.环境因素

在培养孩子记忆力的过程中,环境因素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指自然环境,比如孩子进行书本知识的记忆时,可以选择公园、草地等安静的环境,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快速地记忆。

另一方面是指家庭环境,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对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很重要,如果家庭存在暴力因素,家长经常打骂孩子,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记忆力肯定不好。因为孩子在脑细胞发育时期受到打压,脑细胞会受到损伤,从而导致记忆力下降。2.情绪因素

孩子在1岁后开始形成自我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主观意识越来越强,开始对事物进行选择性记忆,情绪的好坏影响孩子对记忆的选择。所以,父母在培养孩子记忆力的过程中,要让孩子保持愉悦的心情。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要动不动就指责孩子,否则一旦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就不愿意接触和记忆事物。有时候,父母对孩子的一些“破坏行为”不理解,责骂孩子,就会导致孩子情绪低落,记忆力自然会下降。

另外,孩子在受到打骂后,心里会有阴影,时常担心自己的行为会被责骂,很难从健康、阳光的方向去思考。只要孩子的行为不伤害别人,父母就不要随便打骂孩子,而要营造宽松、健康的环境,这样才更有助于孩子记忆力的提高。3.外界刺激

有些父母会发现,别人家的孩子记东西又快又好,而且能够记很长一段时间;而自己家的孩子则相反,生活中总是丢三落四,且记过的东西很容易遗忘。因此,他们常常感叹别人家的孩子都是优秀的孩子,自家的孩子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其实,孩子记忆力的好坏,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与父母的培养也息息相关。孩子记忆力的好坏与外界刺激时长、数量多少有关,外界刺激时间越长、数量越多,孩子的记忆力越强。因此,父母应该让孩子多接触外界事物,让孩子不断地重复学习、记忆、实践。4.智商高低

智商是指一个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反映一个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人的智商更高,就表明了他比别人更聪明或掌握更多的知识。

智商是决定孩子记忆力高低的基础。有实验证明,经过专业记忆力训练的孩子,比没有经过任何记忆力训练的孩子记忆东西要快。比如,同样是一首诗,前者只要读一两遍就可以记住,后者可能要读十几遍才能记住。因为,孩子的认知水平等智商因素是影响孩子记忆力强弱的重要因素,认知水平越高,记忆东西就越快越长久。

另外,过分呵护也会降低孩子的记忆力,比如让孩子整天待在家里,孩子就会有依赖感,对记忆东西产生怠倦,久而久之记忆力就会下降。所以,要让孩子有良好的记忆力,不仅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还要根据孩子的成长特点,多方法、多方面地进行培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