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泽《会计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9 00:30:16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刘永泽《会计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刘永泽《会计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试读:

第一章 总 论

1.1 复习笔记

第一节 会计的意义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人类必须建立专门的职能,履行对物质财富生产过程占用、消耗及成果的记录、计算、分析和考核,实现以最少的占用、最小的消耗取得最满意的成果,这一专门职能就是会计。由此可见,会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在其生存发展中对物质财富的生产过程占用、消耗的关系和管理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

进入封建社会后,社会制度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差异。这一时期的会计基本上属于单式簿记,而单式簿记对经济活动采取序时流水登记的方法,仅仅起到“账房管家”的作用。

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各种商业活动开始活跃起来,商人们在大量的商业交易中,经常发生贷入和借出资金业务,此时,不仅会计知识得到空前普及,而且单式簿记已很难满足商业经营管理对会计的基本要求。为适应经营管理的需要,较为成熟的复式簿记方法开始产生。

1494年卢卡·帕乔利(1uca Pacio1i)的《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一书,以“计算与记录样论”为题,系统地介绍了流行在意大利威尼斯一带的复式簿记方法。这标志着会计从单式簿记时期进入到复式簿记时期,成为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证明,会计是应人类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要求而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愈发展,会计愈重要。

二、会计的含义和特点

1.会计的含义

我国会计理论界对会计的定义有不同的理解,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管理工具论”、“管理活动论”和“信息系统论”。管理工具论认为,会计是一种经营管理工具。它是为管理服务的,会计本身只侧重于会计的核算或反映。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不仅是管理经济的工具,它本身就具有管理的职能,是人们从事管理的一种活动。信息系统论认为,会计旨在提高企业和各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2.会计的特点(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2)对经济活动的核算和监督具有完整性、连续性、系统性和综合性;(3)具有一整套系统、完整的专门方法。

三、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基本规范,是使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等。具体内容如表1-1所示。

表1-1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会计信息含义补充说明质量相关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取决于三个因素,即①预测价性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值;②反馈价值;③及时性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列报应当:①以实际为依据;②可靠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保证信息的完整性;③列示保持性息中立可理会计信息应清晰明了,便于理会计信息必须清晰易懂解性解使用两层含义:①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可比;②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性可比

四、会计的分类

1.按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分类(1)财务会计

财务会计是运用簿记系统的专门方法,以通用的会计原则为指导,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反映和控制,旨在为所有者、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会计信息的对外报告会计。(2)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是企业为了加强内部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直接发挥作用的会计。

2.按会计所服务的领域分类(1)企业会计,指服务于企业单位的会计。(2)非营利组织会计,指服务于非营利组织的会计。(3)政府会计,指将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政府公共部门中的一门专业会计,主要用来反映政府公共部门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活动成果,以及政府公共管理部门的成本费用。

第二节 会计与企业

一、企业的性质

企业是指从事生产、运输、贸易等经济活动,以营利为目的,进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企业的性质有:

1.企业首先是一种经济组织,它区别于行政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

2.企业是一种营利性的经济组织,它以营利为目的,讲求经济效益。

3.企业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要有自己的资金,要进行独立的经济核算,它是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

二、企业的组织形式

1.独资型企业

独资型企业又称私人独资企业。它是企业的最简单、最原始的组织形式。企业的全部资产归出资者一人所有,企业的经营也由出资者个人承担;因此,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是统一的。

2.合伙型企业

合伙型企业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伙人按照协议共同出资,共同承担企业经营风险,并且对企业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企业。

3.公司型企业

公司是依据一定的法律程序申请登记设立,并以营利为目的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通常将公司分为无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两合公司。

三、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1.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

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是与企业具有利益关系的个人和其他企业,但他们不参与该企业的日常管理。其具体包括如表1-2所示。

表1-2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信息使用者关注点关心公司的经营,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需要评股东价过去和预测未来债权人(企业贷款人、供应公司债权人对公司的信誉、偿债能力及企业的未来展望商)政府及有关部经济资源分配,市场经济秩序,宏观决策所依据的信息门情况。职工个人期望定期收到工资和薪金,并同时得到有关企职工业为个人提供社会保障的各类基金方面的信息和企业的某些综合性的信息有关企业及其产品的信息,如价格、性能、企业信誉、顾客企业商业信用方面的政策、可得到的折扣额、支付的到期日以及所欠金额等

2.会计信息内部使用者

会计信息内部使用者包括董事会、首席执行官(CEO)、首席财务官(CFO)、副董事长(主管信息系统、人力资源、财务等)、经营部门经理、分厂经理、分部经理、生产线主管等。

四、会计的作用

1.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作出合理的决策;

2.考评企业管理当局管理资源的责任和绩效;

3.为国家提供宏观调控所需要的特殊信息;

4.为企业经营者提供经营管理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第三节 财务报告及其要素

一、财务报告及其种类

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书面文件。财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构成。

1.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它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所承担的现时义务和所有者对净资产的要求权。

2.利润表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该表是按照各项收入、费用,以及构成利润的各个项目分类分项编制而成的。

二、财务报告要素

财务报告要素又称会计要素,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对象,也是财务报告的具体内容,具体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类。其中,前三类属于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后三类属于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在利润表中列示。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与构成等如表1-3和表1-4所示。

表1-3  财务状况会计要素要素定义及特征确认条件分类举例库存现流动金、资产银行反①符合资产的定义; ②同存款映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等。财资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a.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长期务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能流入企业;b.该资源股权状经济利益的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非流投况地计量。动资资、产固定资产等。短期借流动款、①符合负债的定义; ②同负债应付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票据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负a.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等。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长期债流出企业;b.未来流出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借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非流款、靠地计量。动负应付债债券等。实收资本所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股本); 有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企主要取决于资产、负债、资本公者业一般不需要偿还;清算收入、费用等其他会计要积; 盈余权返还顺序居于负债后;所素的确认和计量。公积; 未益有者能够参与利润分配分配利润

表1-4  经营成果会计要素要素定义及特征确认条件分类举例企业主营主营企业在日常活动中①符合收入的定义; ②同时符合业务业务形成的、会导致所以下条件:a.相关经济利益很可收入所带收有者权益增加的、能流入企业;b.经济利益流入会来;入与所有者投入资本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企业无关的经济利益的少;c.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反其他兼营总流入靠计量。映业务业务经收入所带营来直接成①符合费用的定义; ②至少应当材果企业在日常活动中符合以下条件:a.与费用相关的料; 发生的、会导致所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直接费有者权益减少的、生产b.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人用与向所有者分配利费用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工; 润无关的经济利益c.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制造的总流出量。费用。管理费用; 期间销售费用费用; 财务费用企业在一定会计期收入减去费间的经营成果。①用后的净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直利评价管理层业绩的额、直接计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的润指标之一;②投资入当期损益确认。者等使用者决策时的利得和损的重要参考依据失等

三、会计等式

各项会计要素之间存在着本质联系,会计要素内在联系的表达式称为会计等式,又称会计方程式、会计恒等式。会计等式的表现形式有三种:财务状况等式、经营成果等式及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相结合的等式。具体内容如表1-5所示。

表1-5  会计等式 财务状况等式经营成果等式用以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用以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定义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益之间平衡关系的会计等恒等关系的会计等式式静态会计等式、存量会计动态会计等式、增量会别称等式计等式资产=权益 资产=负债+等式收入-费用=利润所有者权益①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①反映了利润的实现过础; ②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程; ②编制利润表的作用依据。依据。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相结合的等式资金运动的动态状况最后必然反映到各项静态会计要素的变化上,两个会计等式之间建起勾稽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1.2 课后习题详解

1.为什么说生产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答:人们在生产实践中,为了合理地安排劳动时间,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就必须建立专门的职能,履行对物质财富生产过程占用、消耗及成果的记录、计算、分析和考核,实现以最少的占用、最小的消耗取得最满意的成果,这一专门职能就是会计。

由上可见,会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在其生存发展中对物质财富的生产过程占用、消耗的关系和管理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只有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会计才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形成特殊的、专门的独立职能,成为专职人员从事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进入封建社会后,社会制度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差异。这一时期的会计基本上属于单式簿记。而单式簿记对经济活动采取序时流水登记的方法,仅仅起到“账房管家”的作用。

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各种商业活动开始活跃起来,商人们在大量的商业交易中,经常发生贷入和借出资金业务,此时,不仅会计知识得到空前普及,而且单式簿记已很难满足商业经营管理对会计的基本要求。为适应经营管理的需要,较为成熟的复式簿记方法开始产生,1494年修道士卢卡·帕乔利(luca Pacioli)的《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一书,以“计算与记录样论”为题,系统地介绍了流行在意大利威尼斯一带的复式簿记方法。这标志着会计从单式簿记时期进入到复式簿记时期,成为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随着股份有限公司这种经营形式的出现,形成了以提供对外财务信息为主要任务的财务会计。与此同时催生了以服务于社会的执业会计师制度。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会计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会计方法不断创新,会计信息的处理手段从手工操作逐渐向电算化过渡,会计理论也空前繁荣。

以上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可以证明,会计是应人类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要求而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愈发展,会计愈重要。

2.哪些人要使用会计信息,对他们有何用途?

答:会计信息需求来自企业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它们分别是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和内部使用者。使用者的具体分类以及会计信息对各使用者的用途如下所述。(1)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

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是与企业具有利益关系的个人和其他企业,但他们不参与该企业的日常管理。主要包括:

①股东。公司的股东最关心公司的经营,他们需要借助于财务报告反映的常规信息来评价过去和预测未来。

②债权人。公司债权人对公司的信誉、偿债能力及企业的未来展望非常关心。公司的财务报告是这些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债权人需要的有关借贷业务的常规信息,是通过与借款单位的会计信息交换得来的。

③政府机关。政府的许多不同部门需要有关企业的信息。

④职工。作为一个利益集团,职工个人期望定期收到工资和薪金,并同时得到有关企业为个人提供社会保障的各类基金方面的信息和企业的某些综合性的信息,这些信息的大部分是由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

⑤供应商。采取赊销方式的供应商需要了解客户的有关经营稳定性、信用状况以及支付能力等方面的信息。

⑥顾客。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顾客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外部利益集团。顾客对于一些常规的信息的需要,一般也是由会计提供的。(2)会计信息的内部使用者

会计信息内部使用者包括董事会、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副董事长(主管信息系统、人力资源、财务等)、经营部门经理、分厂经理、分部经理、生产线主管等。管理部门收到并利用这些信息作出有关决策,管理部门的决策又反过来影响企业组织内部的经营管理,包括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企业组织与其外部环境的关系。企业内部各部门使用会计信息的具体目标不同,但这些目标的宗旨是一样的,都是旨在帮助企业实现其总体的战略和任务。

3.何谓财务报告要素?财务报告要素包括哪些内容?

答:(1)财务报告要素的含义

财务报告要素又称会计要素,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对象,也是财务报告的具体内容。会计要素分为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和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2)财务报告要素包括的内容

①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

a.资产,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其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资产的主要特征有: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形成的;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b.负债,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具有如下基本特点:负债是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c.所有者权益,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是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所有者权益是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它等于全部资产减全部负债后的净额。

②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

a.收入,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b.费用,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c.利润,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即收入与费用配比相抵后的差额。

4.简述财务报告要素之间的关系。

答:各项会计要素之间存在着本质联系,会计要素内在联系的表达式称为会计等式,又称会计方程式、会计恒等式。会计等式反映了企业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1)企业的资产一部分是由投资者投入的,一部分是从企业外部借入的。前者称为所有者权益;后者称为负债。因此,企业的权益还可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的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求偿权益,即企业的负债;二是企业的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享有的权益,即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具体表示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2)企业是以营利为经营目的。在其持续经营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收入、费用、利润三项要素,称为利润表三要素,其关系可以表示为:

收入-费用=利润

上式称为增量会计等式,它揭示企业利润表中收入、费用、利润三要素之间内在联系与数量上的函数关系,反映出企业在会计期间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3)以上六大会计要素相互影响,密切联系,全面综合地反映了企业的经济活动。

5.具体说明利得与收入、损失与费用之间的区别。

答:利得与收入、损失与费用是两组容易混淆的概念,利得与损失不存在配比关系,而收入与费用存在配比关系,具体说明如下。(1)利得与收入的区别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①收入与日常活动有关,利得与非日常活动有关;

②收入是经济利益总流入,利得是经济利益净流入。(2)损失与费用之间的区别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①损失与非日常活动有关,费用与日常活动有关;

②损失是经济利益净流出,费用是经济利益总流出。

6.存量会计等式与增量会计等式之间存在哪些联系?

答:存量会计等式与增量会计等式之间的联系:(1)存量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它提示了资产负债表三要素的内在联系和数量上的函数关系,概括地反映了企业在某一时点(期初、期末)上的财务状况,是企业拥有价值的静态表达式。(2)增量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它揭示企业利润表中收入、费用、利润三要素之间内在联系与数量上的函数关系,反映出企业在会计期间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它是企业价值的动态表达式。(3)会计的六大要素相互影响,密切联系,全面综合地反映了企业的经济活动。则综合会计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概念题

相关性与可靠性[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08研;中山大学2003研]

答:(1)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与信息使用者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联,即与使用者进行的决策有关,并具有影响决策的能力。相关性的核心是对决策有用。一项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取决于三个因素,即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2)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必须是客观的和可验证的。信息如果不可靠,不但对决策无帮助,而且会造成决策失误。一项信息是否可靠则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即真实性、可核性和中立性。(3)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最重要的质量特征,但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很难同时兼顾的,如果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往往就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反之,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往往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二、简答题

1.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应当具备哪些质量特征(质量要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9研]

答: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应具备相关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四大基本特征。(1)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与信息使用者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联,即与使用者进行的决策有关,并具有影响决策的能力。相关性的核心是对决策有用。一项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取决于三个因素,即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

①如果一项信息能帮助决策者对过去、现在及未来事项的可能结果进行预测,则此项信息具有预测价值。

②一项信息如能有助于决策者验证或修正过去的决策和实施方案,即具有反馈价值。

③及时性是指信息在对用户失效之前就提供给用户。(2)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必须是客观的和可验证的。信息如果不可靠,不但对决策无帮助,而且会造成决策失误。因此,可靠性也是会计信息的重要质量特征。一项信息是否可靠则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即真实性、可核性和中立性。(3)可理解性是指会计信息必须能够被使用者所理解,即会计信息必须清晰易懂。信息若不能被使用者所了解,即使质量再好,也没有任何用途。信息是否被使用者所理解,既取决于信息本身是否易懂,也取决于使用者理解信息的能力。可理解性是决策者与决策有用性的联结点。(4)可比性是指一个企业的会计信息与其他企业的同类会计信息尽量做到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或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如能相互可比,就会大大增强信息的有用性。【说明】本题答案是根据本教材编写的,其他类似教材比如《会计》(注册会计师)中的会计信息质量除此之外还有四个,即: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2.与管理会计和税务会计相比,财务会计有哪些基本特征?[北京理工大学2007研]

答:财务会计主要向企业外部的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管理会计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服务,税务会计主要进行企业的税务规划和纳税申报。与管理会计和税务会计相比,财务会计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财务所提供的经济信息,主要面向企业外部使用者,作为外部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依据,同时,也提供给企业内部管理层使用。由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多种多样,他们各自的利益不同,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也有所不同。财务会计在综合考虑各方使用者的需求和可能性的基础上,以定期提供财务报告的形式提供通用的会计信息,这些信息主要反映企业在报表日的财务状况,在过去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2)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只反映企业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的成果,因此财务会计信息是事后的、历史的。尽管投资人和债权人也非常需要企业提供有关未来经营情况和财务成果方面的预测信息,以便进行投资和信贷决策,而且上市公司也已经开始提供有关盈利预测的信息,但目前这种前瞻性的会计信息并未正式纳入财务会计信息范围。(3)财务会计信息只要求真实和完整,不保证绝对准确。财务会计核算强调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要能够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情况,不得虚构,也不得遗漏,但是财务会计信息不能保证绝对准确和绝对与实际情况相符。其原因有二:一是对同一种经济业务有若干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而不同处理方法所得出的结果有很大差别。会计估计不同也会导致计算结果不同。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济业务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许多经济业务的处理需要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判断,知识、经验、阅历不同的会计人员可能会作出不同的判断,从而导致不同的核算结果。因此,财务会计信息很难做到准确反映。

3.如何理解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实务中有哪些因素制约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南京大学2005研]

答:(1)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含义

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与信息使用者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联,即与使用者进行的决策有关,并具有影响决策的能力。相关性的核心是对决策有用。一项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取决于三个因素,即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2)实务中制约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因素

①会计报告信息是一种以历史成本揭示的账面信息,不能反映物价变动及其经济环境的变化,这样历史成本信息对决策者而言,相关性就会削弱。

②会计报告信息是一种反映企业过去情况的信息。人们总是面向未来进行筹资、投资及生产经营决策,而会计报告信息是一种反映过去情况的信息,这种信息对预测未来缺乏应有的相关性。

③会计报告仅能提供以货币形态表现的数量型信息。会计以货币为计量工具,会计报告揭示的是经济事项的数量方面,不能数量化的质量方面资料,如企业会计方针、方法的合理性,管理水平的高低等决策所需的重要信息没有在会计报告中反映,而这些信息对利用会计信息作出正确决策有时是至关重要的。

④会计报告中的许多财务信息都需要估计测算,或需要对多种会计方法进行选择而形成。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数额等等都只能靠估计测算。在存货的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等方面,会计人员可从准则及制度允许采用的多种方法中择其一种。这些估计测算和选择会计方法的做法不可避免地带上了个人的主观决策色彩。

⑤企业会计报告中未予反映某些资产、负债项目,使会计报告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如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自创的商誉等信息都未能在财务报告中反映和揭示,但这些信息往往具有很大的决策价值。

4.我国现行《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请对此做简要评价。[北京大学2002研]

答:《会计法》对单位负责人明确定义为:“单位负责人,是指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代表单位行使职权的主要负责人。”单位负责人主要包括两类人员:一是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如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公司制企业的董事长、国家机关的最高行政官员等;二是非法人单位的负责人,如代表合伙企业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合伙人、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等。

单位责任人是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代表单位依法行使职权,理应对本单位的一切事务(包括会计事务)负责,但在会计工作实际中,由于将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其他人员都作为会计责任的主体,造成了多重主体、无人负责的局面,所以,明确单位负责人为会计责任主体有很强的针对性。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单位负责人要会计人员造假;二是会计资料不规范。现行《会计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一规定体现了法人治理结构的管理理念,明确了单位负责人为会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的第一责任人,加大了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强化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是考虑到企业单位现在普遍实行厂长和经理负责制,对会计人员实行聘任或合同制,一般来说,会计人员不会主动造假,单位负责人的授意、指使、强令是产生违法会计行为的关键因素,单位负责人以“不懂会计”等理由推托法律赋予的责任,道理上说不通,与实际情况也不符。

明确了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这不仅是以法律形式非常严肃地确立了会计事务的责任主体,而且能促使单位负责人重视会计工作,加强会计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不再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账,对纠正会计信息失真,有利于规范会计行为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根本上解决会计秩序混乱等突出问题。

三、论述题

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两个主要的质量特征,但是两者往往又难以兼顾,请结合美国和我国资本市场上近年来频繁曝光的财务欺诈案件谈谈您对两者关系的辨证认识。[厦门大学2003研]

答:(1)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与信息使用者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联,即与使用者进行的决策有关,并具有影响决策的能力。相关性的核心是对决策有用。一项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取决于三个因素,即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2)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必须是客观的和可验证的。信息如果不可靠,不但对决策无帮助,而且会造成决策失误。因此,可靠性也是会计信息的重要质量特征。一项信息是否可靠则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即真实性、可核性和中立性。(3)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最重要的质量特征,但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很难同时兼顾的,如果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往往就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反之,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往往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既有相辅相成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

①统一的方面:信息的相关性强,但不真实可靠,则会使投资者产生错误判断,甚至误导决策;反之,若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强,但相关性差,这样的信息再完整再可靠,也无多大用处,这是两者统一的方面。

②矛盾的方面:相关性要求信息提供应非常及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可靠性,因为涉及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预测或估计。这种矛盾是因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不同要求而产生。如资产计价中采用历史成本还是现行成本就充分体现了可靠性与相关性之间的这种矛盾。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因业务已发生的会计事项易取得原始数据,因而是客观的,可计量的,真实性强,可靠性高。但在物价变动情况下,历史成本反映不出或不能真实地反映出资产价值的变动,因而与决策的相关性较差。现行成本由于以资产的现行价值计价,相关性强,但由于现行成本涉及到大量的不确定性,需对其数值大小做出各种估计,显然其可核实性和反映真实性就差一些。(4)结合实际来看,证券市场日益扩大化和规范化,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需要借助财务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以会计人员与决策者(企业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等)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中,有的会计人员更侧重相关性。因为随着现代公司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不仅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资本市场也在不断地发展,广大投资者非常关注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要利用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进行决策,所以财务信息的相关性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然而近年来美国和我国资本市场上频繁曝光的财务欺诈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不能一味地强调相关性,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尤其重要。片面强调信息的相关性而忽视可靠性,会给财务欺诈带来可乘之机,更会使投资者产生错误判断,甚至误导决策。

第二章 会计核算基础

2.1 复习笔记

第一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又称为会计假设,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范围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具体内容如表2-1所示。

表2-1  会计基本假设假含义说明设会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计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概念,法人一定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主是会计确认、计量和一定是法人体报告的空间范围在可预见的将来,会持计主体将会按当前规续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以持续经营为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经前提去,不会停业,也不营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 ①年度一般采用会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日历年度,即从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计划分为一个个连续个会计年度; ②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分的、长短相同的期间,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包括月度、季度和半年期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度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一般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特殊情况: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货①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币位,可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计量单位,反映会计量映。②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第二节 财务报告要素确认、计量的原则

财务报告要素确认、计量的原则主要包括资产、收入、费用与利润的确认与计量原则,即历史成本原则、配比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产性支出原则、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一、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又称原始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照取得或购建时发生的实际成本核算。而不考虑随后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市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一律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

二、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是指企业一个会计期间内的各项营业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同一个会计期间内入账,以正确确定各个会计期间的损益。配比原则包括收入和费用在因果关系上的配比,也包括收入和费用在时间意义上的配比。

三、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收益性支出,是指该项支出的发生是为了取得本期收益,即仅与本期收益的取得有关,必须反映于本期的损益之中。资本性支出则是指该项支出的发生,不是仅仅为了本期收益,而是与本期和以后几期的收益有关系。因此,应当在以后逐步分配计入各期的费用。

四、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处理不确定性经济业务时,应持谨慎态度,如果一项经济业务有多种处理方法可供选择时,应选择不导致夸大资产、虚增利润的方法。但是,企业在运用谨慎性原则时,不能滥用,不能以谨慎性原则为由任意计提各种准备,即秘密准备。

五、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是指财务报告在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同时,应当区别经济业务的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单独核算、分项反映,力求准确,并在财务报告中作出重点说明;对于不重要的经济业务,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可适当简化会计核算或合并反映,以便集中精力抓好关键。

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确认、计量的依据”。交易或其他事项的实质,并非与它们的法律形式的外在面貌相一致。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就是要求在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和计量时,应重视交易的实质,而不管其采用何种形式。

第三节 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

一、账户及其结构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的名称设立,具有一定结构,用来分类、连续地记录经济业务,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一种工具。如库存现金账户、存货账户、固定资产账户等。

账户的基本结构,是用来记录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内各种有关数据的账户,在结构上就应分为两方,即左方和右方。一方登记增加数,另一方登记减少数,至于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则由所采用的记账方法和所记录的经济内容而决定。一个完整的账户结构应包括以下内容:

1.账户名称;

2.登记会计事项的日期;

3.凭证字第、号数;

4.摘要;

5.增减金额及余额。

在一个账户中一般具有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四项金额。可以用下列等式表示: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二、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法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时所引起的会计要素数量的增减变化,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联系的账户中进行全面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其实质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对应的账户反映一项经济业务。复式记账可以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可以更好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将账户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机地联结起来。

三、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来记录经济业务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法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借贷记账法在登记经济业务数据时,按经济业务所属的会计要素及其发生的增加金额和减少金额,分别确定其在账户中的记录方向,即:(1)属于资产要素的增加额记入借方,减少额记入贷方;(2)属于负债要素的增加额记入贷方,减少额记入借方;(3)属于所有者权益要素的增加额记入贷方,减少额记入借方。

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增减变动登记在账户中的方向是:(1)属于收入要素的增加额记入贷方,减少额记入借方;(2)属于费用要素的增加额记入借方,减少额记入贷方;(3)属于利润要素的增加额记入贷方,减少额记入借方。

将上述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在账户中的登记方向列示如下:

借方  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贷方

2.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指运用借贷记账法在账户上记录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规律。

首先,要确定它所涉及的账户并判定其性质;

其次,要分析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使各有关账户的金额是增加还是减少;

最后,根据账户的基本结构确定其金额应记入所涉及账户的方向。

由于收入类账户和利润类账户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性质相同,而费用是资产的转化形式,费用类账户与资产类账户的性质相同;因此,会计上在划分经济业务的性质时,往往将收入和利润类归入所有者权益,将费用类归入资产。这样均可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1)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2)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3)资产内部有增有减;(4)权益内部有增有减。

以上记账规则可用图2-1表示:

图2-1  记账规则图

3.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是指根据会计等式的平衡原理,按照记账规则的要求,通过汇总计算和比较,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完整性。

采用借贷记账法,由于对任何经济业务都是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记入各有关账户,所以不仅每一笔会计分录借贷发生额相等,而且当一定会计期间的全部经济业务都记入相关账户后,所有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数必然等于贷方发生额合计数;同时,期末结账后,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数也必然等于贷方余额合计数。其借贷平衡可用下列两个公式(发生额试算平衡和余额试算平衡)表示:

全部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2.2 课后习题详解

1.什么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为什么要确定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答: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又称为会计假设,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范围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假设规定了会计核算工作赖以存在的一些基本前提条件,是企业设计和选择会计方法的重要依据。只有规定了这些会计假设,会计核算才得以正常地进行下去。因此,会计假设既是会计核算的基本依据,也是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的重要指导思想。会计假设通常包括:(1)会计主体,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它确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只有明确这一基本前提,才能使会计的核算范围得以清楚,才能够使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独立地反映出来,企业的所有者及债权人,以及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企业财务报表的其他使用者,才有可能从会计记录和财务报表中获得有价值的会计信息,从而作出是否对企业进行投资或改进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2)持续经营,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按照既定的经营方针和目标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在这一前提条件下,会计才可能建立起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原则,使会计方法和程序建立在非清算的基础之上,解决了很多财产计价和收益确认的问题,保持了会计信息处理的一致性和稳定性。(3)会计分期。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即人为地将持续不断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首尾相接、等间距的会计期间,通常为一年,可以是日历年,也可以是营业年。我国规定以日历年作为企业的会计年度,即以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止为一个会计年度。

只有会计分期,才产生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出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递延、预提和待摊等会计处理方法。(4)货币计量,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在货币计量前提下,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为了全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会计核算客观上需要一种统一的计量单位作为会计核算的计量尺度。因此,会计核算就必然选择货币作为会计核算上的计量单位,以货币形式来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2.在会计上为什么要设定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与企业法人主体有何异同?

答:(1)设定会计主体的原因

会计主体,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它确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即在会计核算中,会计确认、计量和记录所加工整理的会计数据均被界定在一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之内。

只有明确会计主体这一基本前提,才能使会计的核算范围得以清楚,才能够使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独立地反映出来,企业的所有者及债权人,以及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企业财务报表的其他使用者,才有可能从会计记录和财务报表中获得有价值的会计信息,从而作出是否对企业进行投资或改进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2)会计主体与企业法人主体的异同

会计主体作为一个经济实体与企业法人主体是不完全相同的。法人是指在政府部门注册登记,有独立的财产、能够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实体,它强调企业与各方面的经济法律关系;而会计主体则是按照正确处理所有者与企业的关系,以及正确处理企业内部关系的要求而设立的。尽管所有经营法人都是会计主体,但有些会计主体就不一定是法人。

3.我国会计准则中关于会计期间的划分是如何规定的?

答:会计期间,即人为地将持续不断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首尾相接、等间距的会计期间,通常为一年,可以是日历年,也可以是营业年。我国规定以日历年作为企业的会计年度,即以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止为一个会计年度。此外,企业还需按半年、季、月份编制财务报表,即把半年、季度、月份也作为一种会计期间。

4.什么是账户结构?账户中各项要素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1)账户结构的含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