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最快的成长(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9 05:07:17

点击下载

作者:(法)梅里美

出版社: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阳光下最快的成长

阳光下最快的成长试读:

前言|PREFACE

美文是指不带实用目的专供直觉欣赏的作品,一般重于感性,长于抒情,内涵丰富,韵味十足,能够给人心灵与耳目以愉悦,能够让人尽情欣赏与品味,并从中感受到无形的文采魅力。

我国“美文”一词最早从西方引入,它提倡“记述的”“艺术的”叙事抒情写法,为我国新文学开辟了一块崭新的处女地,当时的许多著名作家都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拓荒。自此,美文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地位,得以在我国文学史上确立。

美文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一般以善于描述“作者心灵的歌声”和抒发内心的情感见长,作者往往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真情实感,以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总之,美文好比一杯香茶。浓茶之苦涩,提神健脑;清茶之淡香,沁人心脾。品茶者观色、识香、知味。香茶细细品尝,觉其清苦,回味甘甜,香郁味醇,一切尽在不言中。如遇美文,观其形,识其美,知其意,字斟句酌,细细品味,方能感悟人世之真实而感受世间之悲喜。因此,品读美文者如同品尝世间百态与人生百味。

因此,为了全面展现世界美文的全貌,给予广大读者以唯真、唯情、唯美、唯理的心灵洗礼,在此特别推出了《世界上最好的美文》,主要包括写景、游记、抒情、感恩、爱心、亲情、情感、美德、励志、哲理等方面的美文作品,都是通过对世界上著名作家的美文作品进行权衡比较后才精心挑选出来的,很具有代表性、权威性、文学性和独特性。

本套美文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真”,所选作家大多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的“身边琐事”,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将抒情、叙事、描写、议论熔于一炉,并以特有的直觉表达自己在生活和生命中随时能够感受到却无法表现的真实情感,将激情与柔情倾注于笔端,在有限的篇幅里,浓缩了无限的情感,使作品形成了独有的魅力,委婉缠绵,真切感人,能够激发广大读者强烈的阅读欲望。

本套美文所选作品篇幅短小、内容精练,十分注重思想性和文学性,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艺术性和欣赏性。每册作品都根据相应内容进行精心组织和归类排列,并以专题形式分为若干章,结构严谨,形式新颖,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chapter①爱是生命的活动美德的最大秘密就是爱,或者说,就是逾越我们自己的本性,从而融入旁人的思想、行为或人格中存在的美。——雪莱一件小事◎[中国]鲁迅

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人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

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

那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大北风刮得正猛,我因为生计关系,不得不一早在路上走。一路几乎遇不见人,好容易才雇定了一辆人力车,教他拉到S门去。不一会,北风小了,路上浮尘早已刮净,剩下一条洁白的大道来,车夫也跑得更快。刚近S门,忽而车把上带着一个人,慢慢地倒了。

跌倒的是一个女人,花白头发,衣服都很破烂。伊从马路边上突然向车前横截过来;车夫已经让开道,但伊的破棉背心没有上扣,微风吹着,向外展开,所以终于兜着车把。幸而车夫早有点停步,否则伊定要栽一个大斤斗,跌到头破血出了。

伊伏在地上;车夫便也立住脚。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又没有别人看见,便很怪他多事,要自己惹出是非,也误了我的路。

我便对他说,“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

车夫毫不理会,——或者并没有听到,——却放下车子,扶那老女人慢慢起来,挽着臂膊立定,问伊说:“你怎么啦?”“我摔坏了。”

我想,我眼见你慢慢倒地,怎么会摔坏呢,装腔作势罢了,这真可憎恶。车夫多事,也正是自讨苦吃,现在你自己想法去。

车夫听了这老女人的话,却毫不踌躇,仍然挽着伊的臂膊,便一步一步的向前走。我有些诧异,忙看前面,是一所巡警分驻所,大风之后,外面也不见人。这车夫扶着那老女人,便正是向那大门走去。

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那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我的活力这时大约有些凝滞了,坐着没有动,也没有想,直到看见分驻所里走出一个巡警,才下了车。

巡警走近我说,“你自己雇车罢,他不能拉你了。”

我没有思索的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交给巡警,说,“请你给他……”

风全住了,路上还很静。我走着,一面想,几乎怕想到我自己。以前的事姑且搁起,这一大把铜元又是什么意思?奖他么?我还能裁判车夫么?我不能回答自己。

这事到了现在,还是时时记起。我因此也时时熬了苦痛,努力的要想到我自己。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日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更加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个人的美德◎[中国]邹韬奋

有一位老前辈在某机关里办事,因为他的事务忙,那机关里替他备了一辆汽车,任他使用。有一天他对我说,他想念到中国有许多苦人,在饿寒中过可怜的日子,觉得非常难过,已把汽车取消,不再乘坐了。我问他什么用意,他说改造社会,要以身作则。他这样做是要把自己的俭苦来感化别人的。我说我很怀疑这种“感化”的实效究竟有多少,因为许多“苦人”根本就坐不起汽车,用不着你去感化;至于上海滩上的富翁阔少,买办官僚,决不会因为你老不坐汽车,他们也把汽车取消。就是我这样出门只能乘乘电车,或有的地方没有电车可乘,因为要赶快,不得不忍心坐上把人当牛马的黄包车,也无法领略你老的“感化”作用。他听了没有话说。

就一般说,这位老前辈算是有着他的个人的美德,但他要想把这“个人的美德”的“感化”作用来“改造社会”,便发生我在上面所说的困难了。他真正要想改造社会,便应该努力促成一种社会环境,使白坐汽车的剥削者群无法存在,劳苦大众在需要时都有汽车可坐,这才是根本的办法;但是这种合理的社会环境是要靠集体的力量实际斗争得来的,决不是像“取消汽车,不再乘坐”的“个人的美德”所“感化”而造成的。

有人羡称列宁从革命时代到他握着政权以后,只有着一件陈旧破烂的呢大衣,连一件新大衣都没有,叹为绝无仅有的个人的美德,好像要想学列宁的人只须学他始终穿着一件破旧的大衣便行!其实列宁并非有意穿上一件破旧的大衣来“感化”什么人,他的伟大是在能领导大众为着大众革命,在努力革命中忘却了自己的衣服享用,恰恰是无意中始终穿着一件破旧的大衣。倘若不注意他为解放大众所积极进行的工作,而仅仅有意于什么个人美德的感化作用,那就等于上面那位老前辈的感化论了。无疑地列宁决不是要提倡穿着破旧的大衣,他所领导的革命成功之后,劳苦大众不但无须穿着破旧的大衣,而且因社会主义建设的着着成功,大家还都得穿上新的好的大衣!

我在德国的时候,听见有人不绝口地称赞希特勒的俭德,说他薪俸都不要,把它归还到国库里。我觉得他的重要任务是所行的政策能否解决德国人民的经济问题,是否有益于德国的大众,倒不在乎他个人的薪俸的收下或归还。老实说,像我们全靠一些薪俸来养家活命的人们,便无从领受这样“个人的美德”的“感化”。

我们的意思,当然不是反对个人的美德,更不是说奢侈贪污之有裨于社会,不过鉴于有一班人夸大“个人的美德”对于改造社会的效用,反而忽略或有意模糊对于改造现实所需要的积极的斗争。(原载1936年2月26日《大众生活》第1期第16期)论诚意◎[中国]朱自清

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诚实,诚笃,至诚,都是君子之德;不诚便是作伪的小人。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是就他的行迹总算账。君子大概总是君子,小人大概总是小人。虽然说气质可以变化,盖了棺才能论定人,那只是些特例。不过一个社会里,这种定型的君子和小人并不太多,一般常人都浮沉在这两界之间。所谓浮沉,是说这些人自己不能把握住自己,不免有诈伪的时候。这也是出于自然。还有一层,这些人对人对事有时候自觉的加减他们的诚意,去适应那局势。这就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态度出于必要,出于处世的或社交的必要,常人是免不了这种必要的。这是“世故人情”的一个项目。有时可以原谅,有时甚至可以容许。态度的变化多,在现代多变的社会里也许更会使人感兴趣些。我们嘴里常说的,笔下常写的“诚意”“诚意”和“虚伪”等词,大概都是就态度说的。

但是一般人用这几个词似乎太严格了一些。照他们的看法,不诚恳无诚意的人就未免太多。而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尽是虚伪的。这样用“虚伪”那个词,又似乎太宽泛了一些。这些跟老先生们开口闭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同样犯了笼统的毛病。一般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年轻人也如此,却又加上了“天真”“纯洁”种种幻想。诚实的品性确是不可多得,但人孰无过,不论哪方面,完人或圣贤总是很少的。我们恐怕只能宽大些,卑之无甚高论,从态度上着眼。不然无谓的烦恼和纠纷就太多了。至于天真纯洁,似乎只是儿童的本分——老气横秋的儿童实在不顺眼。可是一个人若总是那么天真纯洁下去,他自己也许还没有什么,给别人的麻烦却就太多。有人赞美“童心”“孩子气”,那也只限于无关大体的小节目,取其可以调剂调剂平板的氛围。若是重要关头也如此,那时天真恐怕只是任性,纯洁恐怕只是无知罢了。幸而不诚恳、无诚意、虚伪等等已经成了口头禅,一般人只是跟着大家信口说着,至多皱皱眉,冷笑笑,表示无可奈何的样子就过去了。自然也短不了认真的,那却苦了自己,甚至于苦了别人。年轻人容易认真,容易不满意,他们的不满意往往是社会改革的动力。可是他们也得留心,若是在诚伪的分别上认真得过了分,也许会成为虚无主义者。

人与人事与事之间各有分际,言行最难得恰如其分。诚意是少不得的,但是分际不同,无妨斟酌加减点儿。种种礼数或过场就是从这里来的。有人说礼是生活的艺术,礼的本意应该如此。日常生活里所谓客气,也是一种礼数或过场。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这些人主张率性自然。率性自然未尝不可,但是得看人去。若是一见生人就如此这般,就有点野了。即使熟人,毫无节制的率性自然也不成。夫妇算是熟透了的,有时还得“相敬如宾”,别人可想而知。总之,在不同的局势下,率性自然可以表示诚意,客气也可以表示诚意,不过诚意的程度不一样罢了。客气要大方,合身份,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

看人,请客,送礼,也都是些过场。有人说这些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但是这些其实也是表示诚意的。总得心里有这个人,才会去看他,请他,送他礼,这就有诚意了。至于看望的次数,时间的长短,请作主客或陪客,送礼的情形,只是诚意多少分明,不是有无的分别。看人又有回看,请客有回请,送礼有回礼,也只是回答诚意。古语说得好,“来而不往非礼也”,无论古今,人情总是一样的。有一个人送年礼,转来转去,自己送出去的礼物,有一件竟又回到自己手里。他觉得虚伪无聊,当作笑谈。笑谈确乎是的,但是诚意还是有的。又一个人路上遇见一个本不大熟的朋友向他说,“我要来看你。”这个人告诉别人说,“他用不着来看我,我也知道他不会来看我,你瞧这句话才没意思哪!”那个朋友的诚意似乎是太多了。凌叔华女士写过一个短篇小说,叫做《外国规矩》,说一位青年留学生陪着一位旧家小姐上公园,尽招呼她这样那样的。她以为让他爱上了,哪里知道他行的只是“外国规矩”!这喜剧由于那位旧家小姐不明白新礼数、新过场,多估量了那位留学生的诚意。可见诚意确是有分量的。

人为自己活着,也为别人活着。在不伤害自己身份的条件下顾全别人的情感,都得算是诚恳,有诚意。这样宽大的看法也许可以使一些人活得更有兴趣些。西方有句话,“人生是做戏。”做戏也无妨,只要有心往好里做就成。客气等等一定有人觉得是做戏,可是只要为了大家好,这种戏也值得做的。另一方面,诚恳、诚意也未必不是戏。现在人常说,“我很诚恳的告诉你”,“我是很有诚意的”,自己标榜自己的诚恳、诚意,大有卖瓜的说瓜甜的神气,诚实的君子大概不会如此。不过一般人也已习惯自然,知道这只是为了增加诚意的分量,强调自己的态度,跟买卖人的吆喝到底不是一回事儿。常人到底是常人,得跟着局势斟酌加减他们的诚意,变化他们的态度;这就不免沾上了些戏味。西方还有句话,“诚实是最好的政策”,“诚实”也只是态度;这似乎也是一句戏词儿。我所见的叶圣陶◎[中国]朱自清

我第一次与圣陶见面是在民国十年的秋天。那时刘延陵兄介绍我到吴淞炮台湾中国公学教书。到了那边,他就和我说:“叶圣陶也在这儿。”我们都念过圣陶的小说,所以他这样告我。我好奇地问道:“怎样一个人?”出乎我的意外,他回答我:“一位老先生哩。”但是延陵和我去访问圣陶的时候,我觉得他的年纪并不老,只那朴实的服色和沉默的风度与我们平日所想象的苏州少年文人叶圣陶不甚符合罢了。

记得见面的那一天是一个阴天。我见了生人照例说不出话;圣陶似乎也如此。我们只谈了几句关于作品的泛泛的意见,便告辞了。延陵告诉我每星期六圣陶总回甪直去;他很爱他的家。他在校时常邀延陵出去散步;我因与他不熟,只独自坐在屋里。不久,中国公学忽然起了风潮。我向延陵说起一个强硬的办法——实在是一个笨而无聊的办法!——我说只怕叶圣陶未必赞成。但是出乎我的意外,他居然赞成了!后来细想他许是有意优容我们吧;这真是老大哥的态度呢。我们的办法天然是失败了,风潮延宕下去;于是大家都住到上海来。我和圣陶差不多天天见面;同时又认识了西谛,予同诸兄。这样经过了一个月;这一个月实在是我的很好的日子。

我看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他却并不是喜欢孤独,他似乎老是那么有味地听着。至于与人独对的时候,自然多少要说些话;但辩论是不来的。他觉得辩论要开始了,往往微笑着说:“这个弄不大清楚了。”这样就过去了。他又是个极和易的人,轻易看不见他的怒色。他辛辛苦苦保存着的《晨报》副张,上面有他自己的文字的,特地从家里捎来给我看;让我随便放在一个书架上,给散失了。当他和我同时发见这件事时,他只略露惋惜的颜色,随即说:“由他去末哉,由他去末哉!”我是至今惭愧着,因为我知道他作文是不留稿的。他的和易出于天性,并非阅历世故,矫揉造作而成。他对于世间妥协的精神是极厌恨的。在这一月中,我看见他发过一次怒;——始终我只看见他发过这一次怒——那便是对于风潮的妥协论者的蔑视。

风潮结束了,我到杭州教书。那边学校当局要我约圣陶去。圣陶来信说:“我们要痛痛快快游西湖,不管这是冬天。”他来了,教我上车站去接。我知道他到了车站这一类地方,是会觉得寂寞的。他的家实在太好了,他的衣着,一向都是家里管。我常想,他好像一个小孩子;像小孩子的天真,也像小孩子的离不开家里人。必须离开家里人时,他也得找些熟朋友伴着;孤独在他简直是有些可怕的。所以他到校时,本来是独住一屋的,却愿意将那间屋做我们两人的卧室,而将我那间做书室。这样可以常常相伴;我自然也乐意,我们不时到西湖边去;有时下湖,有时只喝喝酒。在校时各据一桌,我只预备功课,他却老是写小说和童话。初到时,学校当局来看过他。第二天,我问他,“要不要去看看他们?”他皱眉道:“一定要去么?等一天吧。”后来始终没有去。他是最反对形式主义的。

那时他小说的材料,是旧日的储积;童话的材料有时却是片刻的感兴。如《稻草人》中《大喉咙》一篇便是。那天早上,我们都醒在床上,听见工厂的汽笛;他便说:“今天又有一篇了,我已经想好了,来的真快呵。”那篇的艺术很巧,谁想他只是片刻的构思呢!他写文字时,往往拈笔伸纸,便手不停挥地写下去,开始及中间,停笔踌躇时绝少。他的稿子极清楚,每页至多只有三五个涂改的字。他说他从来是这样的。每篇写毕,我自然先睹为快;他往往称述结尾的适宜,他说对于结尾是有些把握的。看完,他立即封寄《小说月报》;照例用平信寄。我总劝他挂号;但他说:“我老是这样的。”他在杭州不过两个月,写的真不少,教人羡慕不已。《火灾》里从《饭》起到《风潮》这七篇,还有《稻草人》中一部分,都是那时我亲眼看他写的。

在杭州待了两个月,放寒假前,他便匆匆地回去了;他实在离不开家,临去时让我告诉学校当局,无论如何不回来了。但他却到北平住了半年,也是朋友拉去的。我前些日子偶翻十一年的《晨报副刊》,看见他那时途中思家的小诗,重念了两遍,觉得怪有意思。北平回去不久,便入了商务印书馆编译部,家也搬到上海。从此在上海待下去,直到现在——中间又被朋友拉到福州一次,有一篇《将离》抒写那回的别恨,是缠绵悱恻的文字。这些日子,我在浙江乱跑,有时到上海小住,他常请了假和我各处玩儿或喝酒。有一回,我便住在他家,但我到上海,总爱出门,因此他老说没有能畅谈;他写信给我,老说这回来要畅谈几天才行。

十六年一月,我接眷北来,路过上海,许多熟朋友和我饯行,圣陶也在。那晚我们痛快地喝酒,发议论;他是照例地默着。酒喝完了,又去乱走,他也跟着。到了一处,朋友们和他开了个小玩笑;他脸上略露窘意,但仍微笑地默着。圣陶不是个浪漫的人;在一种意义上,他正是延陵所说的“老先生”。但他能了解别人,能谅解别人,他自己也能“作达”,所以仍然——也许格外——是可亲的。那晚快夜半了,走过爱多亚路,他向我诵周美成的词,“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我没有说什么;那时的心情,大约也不能说什么的。我们到一品香又消磨了半夜。这一回特别对不起圣陶;他是不能少睡觉的人。他家虽住在上海,而起居还依着乡居的日子;早七点起,晚九点睡。有一回我九点十分去,他家已熄了灯,关好门了。这种自然的,有秩序的生活是对的。那晚上伯祥说:“圣兄明天要不舒服了。”想起来真是不知要怎样感谢才好。

第二天我便上船走了,一眨眼三年半,没有上南方去。信也很少,却全是我的懒。我只能从圣陶的小说里看出他心境的迁变;这个我要留在另一文中说。圣陶这几年里似乎到十字街头走过一趟,但现在怎么样呢?我却不甚了然。他从前晚饭时总喝点酒,“以半醺为度”;近来不大能喝酒了,却学了吹笛——前些日子说已会一出《八阳》,现在该又会了别的了吧。他本来喜欢看看电影,现在又喜欢听听昆曲了。但这些都不是“厌世”,如或人所说的;圣陶是不会厌世的,我知道。又,他虽会喝酒,加上吹笛,却不曾抽什么“上等的纸烟”,也不曾住过什么“小小别墅”,如或人所想的,这个我也知道。1930年7月,北平清华园。美德◎[希腊]苏格拉底

一般地说,如果在智慧的指导之下灵魂所企图或承受的一切,结局就是幸福。但如果在愚蠢的指导之下,结局就相反!

如果美德是灵魂的一种性质,并且被认为是有益的,则它必须是智慧或谨慎,因为灵魂所有的东西,没有一种是本身有益或有害的,它们都是要加上智慧或愚蠢才成为有益或有害。

别的那些善,如财富之类,它们善恶不定,它们岂不是也要看灵魂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指导和利用它们,而变成有益或有害的吗?

这不是对人的本性普遍的真吗?一切别的事物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所以推论下来,智慧就是对人有益的东西——而美德,也是如此。

美德整个地或部分地是智慧。

如果善不是由于本性就是善的,岂不是由于教育而成为善的吗?

金钱买不来美德,美德却能产生出金钱及人的其他一切公的方面和私的方面的好东西。爱是生命唯一充实的活动◎[俄罗斯]托尔斯泰

除了把自己的整个心灵献给自己的朋友之外,不会有另外一种爱。只有在其本身就是一种牺牲时爱才能是爱。只有当一个人向别人献出了不仅仅是自己的时间、自己的力量,而且是为了所爱的对象失掉了自己的肉体、献出了自己的全部生命时,我们大家才能承认它是爱。只有这样,我们才从这个爱中找到幸福,找到爱的奖赏。只是因为人类有了这种爱,世界才能存在。母亲哺育孩子,直接把自己,把自己的身体供给孩子吃,没有这种献身,孩子就不能活,这就是爱。那些为了别人的幸福在工作中损伤自己的肉体并不断使自己身体走向死亡的任何一个工人,同样也是在把自己,把自己的身体供给别人做食品。只有对于那种在自我牺牲的可能性和他所爱的生命之间不存在任何障碍的人,这种爱才是可能的。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奶妈的母亲,这不是爱孩子的表现。夺得金钱,并保住金钱的人也不存在真正的爱。

谁要是说他在光明之中还憎恨着自己的兄弟,那么这个人还是在黑暗之中。谁要是爱着自己的兄弟,那么他就会长留在光明之中,在他身上就没有诱惑。而一个人要是憎恨自己的兄弟,那他就会永处黑暗之中,他行走在黑暗之中,不知向何处去,因为黑暗弄瞎了他的眼睛……我们将要用事实和真情去爱,而不是用词汇和语言,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知道我们会由于真情而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安静的原因。我们是可以获得达到了这么完善程度的爱的,就是到了最后审判日,我们也充满了勇气,因为我们在这个世界的行为是经得起审判的。爱是没有恐惧的,而且完善的爱可以驱赶恐惧,因为恐惧中有痛苦。害怕的人在爱方面是不完善的。

只有这样的爱,才能给人以真正的生命。“用你的全部心灵,用你的全部灵魂,用你的全部理智去爱你的上帝吧。这就是第一的、最大的圣训。”

与此相似的第二条圣训是:“爱你的邻人,就像爱你自己。”懂得法律的人这样回答基督。耶稣说:“你回答得对,就这样做吧,爱你的上帝和邻人吧,那么你就会永生。”

真正的爱就是生命本身。“我们知道我们在从死转向生,因为我们爱我们的兄弟。”基督向教徒们说,“不爱兄弟的人永远是死。谁在爱,谁就有生命。”

按基督教义,爱就是生命本身。但是这个生命不是没有理智的、充满痛苦的、必将死亡的生命,而是幸福无限的生命。我们所有的人早都知道这一点。爱不是理智的结论,不是某种活动的结果,而是生命的愉快活动本身,它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大家从最初的可以回忆起来的童年开始都知道这一点,一直到世界上的虚伪学说搞乱了我们的心灵,夺去了我们体验它的可能性。

爱不是对能增加人的肉体的短暂幸福的东西的偏爱,例如不是对挑选出来的某些人和事物的爱,而是对人之外的幸福的追求,它在人抛弃了动物性躯体的幸福之后仍留在人的心间。

活着的人中间有谁没有体会过这种幸福的感情呢?至少总会有一次,尤其是在最初的童年,当心灵还没有被虚伪搅浑,生命还没有被虚伪淹没的时候。在这种感情中人就想去爱一切人:父亲、母亲、兄弟、凶恶的人、敌人,甚至狗、马、小草。人就只有一个愿望——让所有人生活得好,让所有人幸福。而且他还更想亲自去做。为了让所有人永远生活得幸福愉快,他愿自己献出自己,这就是爱,也只有这才是爱,人的生命就在于此。

这种生命在于其中的爱,出现在人的心灵里,就像一株不显眼的嫩芽出现在与其相似的一大堆杂草中一样。人们正是把人的各种性欲的杂草叫做爱。最初,人们会觉得这个细芽将来可以成为大树,树上将会落满小鸟,同所有别的芽苗完全一样。人们甚至还会更加偏爱那些长得快一点的杂草的芽苗,却让生命的唯一细芽枯死了。然而,更经常发生的是更坏的情形:人们听到在这一片芽苗之中有一棵真正的最有生命力的叫做爱的细芽后,于是便踩死它,开始培育另外的杂苗,并称杂芽苗为爱。还有比这更糟的:人们用粗鲁的手拔起这棵真正的细芽,高喊:“噢,它在这儿!我们找到它了,我们现在知道它了,我们要使它长大。爱!爱!多么高尚的情感,瞧,它就在这里!”于是人们便栽种它,改良它,占有它,揉搓它,以至于细芽还没有长到开花时就死掉了。于是便有人说:所有这些都是胡扯、荒诞,都是无聊的感伤。

爱的嫩芽,在刚刚出现时是细弱的,是经不起摸碰的,只有长起来的时候,它才强大无比。上面说的那些人所做的一切只能使它遭殃。爱的细芽所需要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不能挡住理智之阳光对它的照射,理智的阳光是唯一使它成长的东西。创造的欢乐◎[法国]罗曼·罗兰

他这么说着,因为他明明知道暴风雨快来了。

所谓打雷,他要它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发生,就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发生。但在高处更比较容易触发,有些地方、有些灵魂竟是雷雨的仓库:它们会制造雷雨,在天上把所有的雷雨吸引过来。一年之中有几个月是阵雨的季节。同样,一生之中有些年龄特别富于电力,使霹雳的爆发即使不能随心所欲,至少也能如期而至。

整个的人都很紧张。雷雨一天一天地酝酿着。白茫茫的天上布满着灼热的云,没有一丝风,凝集不动的空气在发酵,似乎沸腾了。大地寂静无声,麻痹了。云里在发烧,嗡嗡地响着;整个大地等着那愈积愈厚的力爆发,等着那重甸甸的高举着的锤子打在乌云上面。又大又热的阴影移过,一阵火辣辣的风吹过;神经像树叶般发抖……随后又是一片静寂,天空继续酝酿着雷电。

在这样的等待期间,自有一种悲怆而痛快的感觉。虽然你受着压迫,浑身难过,可是你感觉到血管里头有的是烧着整个宇宙的烈火。陶醉的灵魂在锅炉里沸腾,像埋在酒桶里的葡萄。千千万万的生与死的种子都在心中活动,结果会产生些什么来呢?……像一个孕妇似的,你的心不声不响地看着自己,焦急地听着脏腑的颤动,想道:“我会生下些什么来呢?”

有时不免空等一场。聚集的乌云四处散去,没有爆发;你惊醒过来,脑袋昏昏沉沉,疲倦,失望,烦躁,说不出的懊恼。但这阵雨早晚要来的,只不过是延期而已;要不是今天,就是明天;它爆发得越迟,来势就越猛烈……

瞧,它不是来了吗?乌云从生命的各个隐蔽的部分升起。一堆堆蓝得发黑的东西,不时给狂暴的闪电撕破一下;它们从四面八方飞驰来包围心灵,那速度之快,令人眼花缭乱;尔后,它们把光明熄灭了,突然之间从窒息的天空直扑下来,那真是如醉若狂的时刻!……奋激达于极点的元素,平时被自然界的规律——维持精神的平衡而使万物得以生存的规律——幽禁在牢笼里的,这时可突围而出,在你意识消灭的时候统治一切,显得巨大无比,而且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你痛苦之极,你不再向往于生命,只等着死亡来解放了……

而突然之间,电光闪耀!

克利斯朵夫快乐得狂叫了。

欢乐,欢乐得如醉如狂,好比一颗太阳,照耀着一切现在的与未来的成就,创造的欢乐,神明的欢乐!唯有创造才是欢乐,唯有创造的生灵才是生灵,其余的尽是与生命无关而在地下飘浮的影子。

人生所有的欢乐是创造的欢乐:爱情,天才,行动——全都靠创造这一团烈火迸射出来的。即便是那些在巨大的火焰旁边没有地位的野心家、自私的人、一事无成的浪子,也想借一点黯淡的光辉取暖。

不论是肉体方面的,或是精神方面的,创造总是脱离躯壳的樊笼,卷入生命的旋风,与神明同寿。创造是消灭死。

可怜的是不能创造的人,在世界上孤零零的,流离失所,眼巴巴地盯着枯萎、憔悴创造的肉体与内心的黑暗,却从来没有冒出一朵生命的火焰!可怜的是自知不能创造的灵魂,不像开满了春花的树一般满载着生命与爱情!对于这类人来说,他只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而已,社会可能也给他光荣与幸福,但那只是点缀一下罢了。爱的力量◎[德国]罗莎·卢森堡

我要吻你千百遍。感谢你寄来的对我十分宝贵的信和礼物,尽管礼物还没有收到……你简直无法想象,我多么喜欢你选的东西。当然啦,罗得伯托斯是我最赏识的经济学家,他的作品我百读不厌,从中可以享受到纯属知识上的乐趣……亲爱的,你的来信使我多么高兴!我从头至尾读了6遍,看来你是真的喜欢我。你在信中说,我也许只是心里知道,在某处有一个男人是属于我的!可是你不知道,我做每件事情时心里都在想着你,当我写一篇文章时,我首先想到的是:这会使你高兴;有些日子里,我对自己的力量缺乏信心,无法工作,这时我唯一担心的是不知这个情况会对你产生什么影响,担心会使你失望。我取得成就,并得到证明时,比如收到考茨基的来信,我只把它看成是我给你的献礼。请你相信,就像我相信我爱我的母亲一样,我个人对考茨基信中说些什么根本无所谓,我之所以对我的文章感到满意,仅仅是因为我写它时想的是如何使你高兴,觉得它会给你带来极大的愉快。

……只有一件事情使我烦恼,不完全满足,那就是你的生活安排和我们之间的关系。我觉得,我将很快取得一个相当稳固的地位(在道义上),使我们能够作为丈夫和妻子非常平静地、公开地生活在一起。我相信,这一点我不说你也是明白的。我很高兴知道你的国籍问题终于就要得到解决和你正在干劲十足地攻读博士学位,从你最近的来信中,我能感觉到你的工作情绪是很高的……

每当战斗的号角吹响时,你总是和我站在一起,给我以帮助,鼓励我工作——忘记了我们之间的一切争吵,忘记了我对你所有的那些怠慢!你以为我体会不到你的价值吗?

你想象不到我是怀着怎样高兴和盼望的心情,等待着你的每一封来信,因为你的每一封信都给我带来如此巨大的力量和快乐并且给我以生活的勇气。

你在来信中谈到,我们两人都年轻,还可以安排我们的私人生活,我最喜欢读你信中的这段话。

啊!亲爱的,我多么渴望你履行你的诺言……有我们自己的小房间,自己的家具,属于我们自己所有的小图书室,安静和正规的工作,一块儿散步,有时去听听歌剧,有那么几个——很少几个——有时可以请到家里来吃饭的亲密朋友。每年夏天去乡间休息一个月,摆脱一切工作!……而且我们甚至或许还可以有一个小小的、很小很小的婴儿?难道永远不允许我们享有这些吗?永远不允许吗?亲爱的,你知道昨天我在公园散步时谁和我打招呼吗?我一点也不夸张,是一个小孩,大约三四岁,穿着很漂亮的外衣,金黄色的头发,她瞪着眼睛看我,我突然产生一种难以抑制的欲望,想把她强行抱走,奔回家去。啊,亲爱的,难道我永远不能有我自己的孩子吗?

我们在家里将永不再争论,对吗?我们的家庭生活应该像所有其他人的家庭生活那样,是安宁和平静的。只有你知道什么事使我苦恼,我觉得自己已经年老色衰,一点吸引力也没有了。当你和我携手逛公园时,陪伴在你身边的将不是一位妩媚动人的妻子——我们可以完全不同德国人来往……亲爱的,如果你能首先解决国籍问题,其次解决博士学位问题,最后和我公开地住在我们自己的房间里,和我一起工作,那么,我们就别无所求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对男女具备像你和我这么多享受幸福的有利条件;只要我们自己表现出亲善友爱,我们就会,并且一定会是幸福的。生命的五种恩赐◎[美国]马克·吐温(一)

在生命黎明时分,一位仁慈的仙女带着她的篮子跑来,说:“这些都是礼物,挑一样吧,把其余的留下。小心些,作出明智的抉择。哦,要作出明智的抉择哪!因为,这些礼物当中只有一样是宝贵的。”

礼物有五种:名望、爱情、财富,欢乐,死亡。少年人迫不及待地说:“无须考虑了。”他挑了欢乐。

他踏进社会,寻欢作乐,沉湎其中。可是,每一次欢乐到头来都是短暂、沮丧、虚妄的。它们在即将消逝时都嘲笑他。最后,他说:“这些年我都白过了。假如我能重新挑选,我一定会作出明智的抉择。”(二)

仙女出现了,说:“还剩四样礼物。再挑一次:哦,记住——光阴似箭。这些礼物当中只有一样是宝贵的。”

这个男人沉思良久,然后挑选了爱情。他没有觉察到仙女的眼里涌出了泪花。

好多好多年以后,这个男人坐在一间屋里守着一口棺材。他喃喃自忖道:“她们一个个抛下我走了。如今,她——最亲密的,最后一个——躺在这儿了。一阵阵孤寂朝我袭来。为了那个滑头商人——爱情——卖给我的每小时欢娱,我付出了一个小时的悲伤。我从心底里诅咒它呀。”(三)“重新挑吧,”仙女道,“岁月无疑把你教聪明了。还剩下三种礼物。记住——它们当中只有一样是有价值的,小心选择。”

这个男人沉吟良久,然后挑了名望。仙女叹了口气,扬长而去。

好些年过去后,仙女又回来了。她站在那个在暮色中独坐冥想的男人身后。她明白他的心思:“我名扬全球,有口皆碑。对我来说,虽有一时之喜,但毕竟转瞬即逝!接踵而来的是忌妒、诽谤、中伤、嫉恨、迫害。然后便是嘲笑,这是收场的开端,一切的未了,则是怜悯,它是名望的葬礼。哦,出名的辛酸的悲伤啊!声名卓越时遭人唾骂,声名狼藉时受人轻蔑和怜悯。”(四)“再挑吧。”这是仙女的声音,“还剩两样礼物。别绝望。从一开始起,便只有一样是宝贵的。它还在这儿呢。”“财富——即是权力!我真瞎了眼呀!”那个男人道,“现在,生命终于变得有价值了。我要挥金如土,大肆炫耀。那些惯于嘲笑和蔑视的人将匍匐在我的脚前的污泥中。我要用他们的忌妒来喂饱我饥饿的心魂。我要享受一切奢华,一切快乐,以及精神上的一切陶醉,肉体上的一切满足。这个肉体人们都视为珍宝。我要买,买!遵从,崇敬——一个庸碌的人间商场所能提供的人生种种虚荣享受。我已经失去了许多时间,在这之前,都作了糊涂的选择。那时我懵然无知,尽挑那些貌似最好的东西。”

短暂的三年过去了。一天,那个男人坐在一间简陋的顶楼里瑟瑟直抖。他憔悴,苍白,双眼凹陷,衣衫褴褛。他一边咬嚼一块干面包皮,一边嘀咕道:“为了那种种卑劣的事端和镀金的谎言,我要诅咒人间的一切礼物,以及一切徒有虚名的东西!它们不是礼物,只是些暂借的东西罢了。欢乐、爱情、名望、财富,都只是些短暂时的伪装。它们永恒的真相是——痛苦、悲伤、羞辱、贫穷。仙女说得对,她的礼物只有一样是宝贵的,只有一样是有价值的。现在我知道,这些跟那无价之宝相比是多么可怜卑贱啊!那珍贵、甜蜜、仁厚的礼物啊!沉浸在无梦的永久酣睡之中,折磨肉体的痛苦和咬啮心灵的羞辱、悲伤,便一了百了。给我吧!我倦了;我要安息。”(五)

仙女来了,又带来了四样礼物,独缺死亡。她说:“我把它给了一个母亲的爱儿——一个小孩子。他虽懵然无知,却信任我,求我代他挑选。你没要求我替你选择啊。”“哦,我真惨啊!那么留给我的是什么呢?”“你只配遭受垂垂暮年的反复无常的侮辱。”人到无求品自高◎[法国]蒙田

年轻时应注重成功名、创大业,老年时应注重享受硕果。我辈天性之最大弱点,莫过于追求青春永驻。重新开始我们的生活,我们总是希望如此。

求知欲也罢,雄心壮志也罢,都需与我们的年龄相称。当我们业已行将就木之时,我们的食欲与消遣才刚刚来临。

当你走到了死亡的边缘时,你拥有一座在大理石般地基上建设的住宅,一座令人忘却它是坟墓的住宅。

我最宏远的规划也不曾超过三百六十五日。此后,除了一个归宿以外,我再也没有什么可以担心和思索的了。我抛开所有的希望和事业,向我所逗留的地方做最后的辞别。我所拥有的东西正在日复一日地丧失殆尽。许久,许久,我既无所得也无所失。我所有的足够应付我的旅程。

我曾经生活过,而且精心地行走于命运规定给我的每一站;现在,我已经走完了命运规定给我的必经之途。

我发现,静心寡欲——摆脱那些扰乱生活的劳神之事,不再执着于这个世界是怎样运行的,抛开财富、等级、知识、死和自我,这是我老年的唯一慰藉。对此时正在学习的人来说,他应该学会什么时候他才能永久沉默。人的一生或许是一个不间断的学习过程,但无需在学校完成。活得简朴与明智◎[美国]亨利·梭罗

信念和经验都使我坚信,只要我们愿意活得简朴和明智,在这个地球上保持一个人的自我,不是一件苦事,而是一件乐事。你看,那些较为简朴的民族以之为职业的,那些较为浮华的民族仍然以之为娱乐。一个人未必要靠额上的汗水来挣得生计,除非他比我还容易出汗。

我认识这样一位小伙子,他有幸继承到几十亩田产。他对我说他并不希望得到那份田产,而是只想像我一样生活。我并不愿意让任何人采取我的活法。因为,当他学会了我现在的生活时,我也许已经为自己找到了另一种愿意。不仅如此,我还希望,世界上最好各种各样的人都有,花色越多越好。只是,我愿世界上每一个人都非常审慎地找到并走上属于他自己的路,而不是模仿别人的。那位小伙子不管他需不需要那份田产,或者他把它用来种植,或者他干脆拿来送人,但——千万不要让他固执地学我。只有经过深思熟虑,我们才可达于智慧之境。你看那水手或逃奴,他们晓得把眼睛一直看着北斗。仅这一点智慧,就足以引导我们终生。也许我们无法估计出船只靠岸的日期,但我们却可以保持好正确的航线。良心的微笑◎[德国]黑塞

人生除了有烦恼、丑恶、无奈等外,还有人类使自己面对上帝的能力和良心。良心在我们烦恼和对死亡的不安之中,在残酷和罪恶之中引导我们,把我们从寂寞、无情的世界中带出来。良心和道德或法律之间是不存在任何关系的。良心比怠惰、利己心、虚荣心更强,即使在悲惨的谷底、迷妄的尽头,也能显示出内在巨大的力量,那不是回返死的世界,而是超越它,从而与上帝相会。

无论是谁,常在烦恼和绝望的对岸,开辟一条让生有意义、死也容易的静谧之道。有人把自己的良心尘封,恶事做绝、全身沾满血迹。结果,深自叹息悔悟自己的迷误,而体验了蜕变之期。但也有一些人,开始就和自己的良心保持亲密的关系而成长,他们是少数幸福的圣人。不管发生什么事,对他们来说只是外部受到侵袭,内心却一直完好无损,经常保持清明,他们脸上带着永恒的微笑。论理性与热情◎[黎巴嫩]纪伯伦

你的心灵常常是一个战场。你的理性与判断和你的热情与嗜欲在这里战斗。

我多么希望能在你的心灵中做一个调停者,使你们心中的竞争与衅隙变成合一与和鸣。

但我又能做什么呢?只有你们自己也做个调停者,做个你们心中的爱者,才能维系这合一与和鸣。

你们的理性与热情,是你航行的舵与帆。

假如你的帆或舵破坏了,你们只能泛荡、飘流,或在海中停住。

如果只有理性独自治理,那样是一个禁锢的权力;如果单独让热情来治理呢?不小心的时候它将是一个自焚的火焰。

因此,让你们的心灵把理性升到热情的最高点,让它歌唱;也让它用理性来引导你们的热情,让它在每日复活中生存,如同大写在它自己的灰烬上高翔。

我希望你们把判断和嗜欲当作你们家中的两位佳客。

你们要对这两位佳客一视同仁,因为过分关心任何一客,结果必定会失去两客的友爱与忠诚。

在万山中,当你坐在白杨的凉荫下,享受那远田与原野的宁静与和平——你应当让你的心在沉静中说:“上帝安息在理性中。”

当飓暴卷来的时候,狂风振撼林木,雷电宣告穹苍的威严——你应当让你的心在敬畏中说:“上帝运行在热情里。”

只因你们是上帝丛林中之一叶,上帝大气中之一息,你们也要同他一起安息在理性中,运行在热情里。论美◎[黎巴嫩]纪伯伦

于是一个诗人说:请给我们谈美。

他回答说:

你们到那里追求美,除了她自己作了你的道路,引导着你之外,你如何能找着她呢?

除了她做了你的言语的编造者之外,你如何能谈论她呢?

冤抑的、受伤的人说:“美是仁爱的,和柔的,如同一位年轻的母亲,在她自己的光荣中半含着羞涩,在我们中间行走。”

热情的人说:“不,美是一种全能的可畏的东西。暴风似的,撼摇了上天下地。”

疲乏的、忧苦的人说:“美是温柔的微语,在我们心灵中说话。她的声音传达到我们的寂静中,如同微晕的光,在阴影的恐惧中颤动。”

烦躁的人却说:“我们听见她在万山中叫号,与她的呼声俱来的,有兽蹄之声、振翼之音,与狮子之吼。”

在夜里守城的人说:“美要与晓曦从东方一齐升起。”

在日中的时候,工人和旅客说:“我们曾看见她凭倚在落日的窗户上俯视大地。”

在冬日,赏雪的人说:“她要和春天一同来临,跳跃于山峰之上。”

在夏日的炎热里,刈者说:“我们曾看见她与秋叶一同跳舞,我们也看见她的发中有一堆白雪。”

这些都是他们关于美的谈说。

实际上,你却不是谈她,只是谈着你那未曾满足的需要。

美不是一种需要,只是一种欢乐。

她不是干渴的口,也不是伸出的空虚的手,却是发焰的心,陶醉的灵魂。

她不是那你能看到的形象,能听到的歌声,却是你虽闭目时也能看见的形象,虽掩耳时也能听见的歌声。

她不是犁痕下树皮中的液汁,也不是结系在兽爪间的禽鸟。

她是一座永远开花的花园,一群永远飞翔的天使。

阿法利斯的民众啊,在生命展露圣洁面容时的美,就是生命。

但你就是生命,你也是面纱。

美是永生揽镜自照。

但你就是永生,你也是镜子。心中有爱◎[美国]卡特

1921,路易斯·劳斯(LewisLawes)出任星星监狱的典狱长,那是当时最难管理的监狱。可是二十年后劳斯退休时,该监狱却成为一所提倡人道主义的机构。研究报告将功劳归于劳斯,当他被问及该监狱改观的原因时,他说:“这都由于我已去世的妻子——凯瑟琳,她就埋葬在监狱外面。”

凯瑟琳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劳斯成为典狱长时,当年,每个人都警告他千万不可踏进监狱,但这些话拦不住凯瑟琳!第一次举办监狱篮球赛时,她带着三个可爱的孩子走进体育馆,与服刑人员坐在一起。

她的态度是:“我要与丈夫一道关照这些人,我相信他们也会关照我,我不必担心什么!”

一名被定有谋杀罪的犯人瞎了双眼,凯瑟琳知道后前去看望。

她握住他的手问:“你学过点字阅读法吗?”“什么是‘点字阅读法’?”他问。

于是她教他阅读。多年以后,这人每逢想起她的爱心还会流泪。

凯瑟琳在狱中遇到一个聋哑人,结果她自己到学校去学习手语。许多人说她是耶稣的化身。1921年至1937年之间,她经常造访星星监狱。

后来,她在一桩交通意外事故中逝世。第二天,劳斯没有上班,代理典狱长代他的工作。消息似乎立刻传遍了监狱,大家都知道出事了。

接下来的一天,她的遗体被放在棺里运回家,她家距离监狱四分之三里路,代理典狱长早晨散步惊愕发现,一大群最凶悍、看来最冷酷的囚犯,竟如同牲口般齐集在监狱大门口。他走近去看,见有些人脸上竟带着悲哀和难过的眼泪。他知道这些人极爱凯瑟琳,于是转身对他们说:“好了,各位,你们可以去,只要今晚记得回来报到!”然后他打开监狱大门,让一大队囚犯走出去,在没有守卫的情形之下,走四分之三里路去看凯瑟琳最后一面。结果,当晚每一位囚犯都回来报到。

无一例外。完美的呼唤◎[英国]汤姆·琼斯

完美是需要倾注一生去追求,去实现的,为此,我们发出了声声呼唤。

首先呼唤你,天才——

你是精灵之子,没有你的扶助,我们将逆流而行,苦苦挣扎,徒劳无获。你耕耘智慧种粒,引万能之泉将其培育,使之完美成长。天才啊,请以你的善良携起我的手,领我穿越自然界千折百转的迷宫,让我洞穿超凡脱俗所有的奥秘。给我以训导吧,天才,让我借你的智慧之光清晰地认识人类。人们的思想常常被迷雾所遮掩,对骗人的伎俩表示崇拜,而对欺诈又表示鄙弃,实事上,骗子就是人们自己,应当接受嘲笑。揭开这迷惑人眼的纱帘吧,自欺伪装成智慧,贪婪假扮为富有,野心冒充为光荣。剥掉它们浅薄的伪装吧!你曾经引导过阿里斯托芬,引导过塞万提斯、莎士比亚,也请你将智慧之光赐予我吧!使我双眼明亮,知道所谓善良便是只讪笑愚蠢,所谓惭愧便是为自己的无知而生悲。

其次是呼唤你,人道——

你与天才是世交好友,形影不离。把你全部仁慈之心赐给我吧。你是永不枯竭的源泉,浇灌着高贵纯真的友谊、甜美瑰丽的爱情、宽宏大量的气度、真诚热烈的感激、温暖细致的同情、坦率无私的忠告。你赋予善良以热烈的力量,能使人热泪盈眶或羞惭赧颜,或者使人们心中泛起哀伤、欢乐与慈悲的波澜。

然后是呼唤你,知识——

因为有你的滋养,天才之树才得以茂盛参天。知识啊,请你降临到我的笔端吧!从少不更事的幼年,我便早已久仰你的英明。我欲以我的虔诚之心,向你表达我执著的追求。来吧,从你那无边无际、丰饶富足、逐年堆积起来的宝库中,倾泻出你灿烂辉煌的财富吧!无论你宝库的大门上镌刻的是何种文字,都请你把开启的钥匙暂且先交给我吧!

最后我呼唤你,经验——

你一直是智者、仁人、学问家和绅士的同伴。不,你不仅是他们的同伴。你还和形形色色的人是老相识,从达官贵族到弱小贫民。人类要想认识自己,惟有通过你铺展的道路。而那些幽居于书斋深宅的学究们,无论有多么高的天赋、多么渊博的学识,都无法真切地感知到人类的性格。chapter②崇高精神的潜能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热情就会在现实中施展出巨大的威力和作用。——黑格尔回忆鲁迅先生◎[中国]萧红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的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说:“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得……”

鲁迅先生生病,刚好了一点,他坐在躺椅上,抽着烟,那天我穿着新奇的大红的上衣,很宽的袖子。

鲁迅先生说:“这天气闷热起来,这就是梅雨天。”他把他装在象牙烟嘴上的香烟,又用手装得紧一点,往下又说了别的。

许先生忙着家务,跑来跑去,也没有对我的衣裳加以鉴赏。

于是我说:“周先生,我的衣裳漂亮不漂亮?”

鲁迅先生从上往下看了一眼:“不大漂亮。”

过了一会又接着说:“你的裙子配的颜色不对,并不是红上衣不好看,各种颜色都是好看的,红上衣要配红裙子,不然就是黑裙子,咖啡色的就不行了;这两种颜色放在一起很浑浊……你没看到外国人在街上走的吗?绝没有下边穿一件绿裙子,上边穿一件紫上衣,也没有穿一件红裙子而后穿一件白上衣的……”

鲁迅先生就在躺椅上看着我:“你这裙子是咖啡色的,还带格子,颜色浑浊得很,所以把红色衣裳也弄得不漂亮了。”“……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脚长的女人一定要穿黑鞋子,脚短就一定要穿白鞋子;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能穿,但比横格子的还好;横格子的胖人穿上,就把胖子更往两边裂着,更横宽了,胖子要穿竖条子的,竖的把人显得长,横的把人显的宽……”

那天鲁迅先生很有兴致,把我一双短筒靴子也略略批评一下,说我的短靴是军人穿的,因为靴子的前后都有一条线织的拉手,这拉手据鲁迅先生说是放在裤子下边的……

我说:“周先生,为什么那靴子我穿了多久了而不告诉我,怎么现在才想起来呢?现在我不是不穿了吗?我穿的这不是另外的鞋吗?”“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我一说你该不穿了。”

那天下午要赴一个宴会去,我要许先生给我找一点布条或绸条束一束头发。许先生拿了来米色的绿色的还有桃红色的。经我和许先生共同选定的是米色的。为着取美,把那桃红色的,许先生举起来放在我的头发上,并且许先生很开心地说着:“好看吧!多漂亮!”

我也非常得意,很规矩又顽皮地在等着鲁迅先生往这边看我们。

鲁迅先生这一看,脸是严肃的,他的眼皮往下一放向着我们这边看着:“不要那样装饰她……”

许先生有点窘了。

我也安静下来。

鲁迅先生在北平教书时,从不发脾气,但常常好用这种眼光看人,许先生常跟我讲。她在女师大读书时,周先生在课堂上,一生气就用眼睛往下一掠,看着他们,这种眼光是鲁迅先生在记范爱农先生的文字曾自己述说过,而谁曾接触过这种眼光的人就会感到一个旷代的全智者的催逼。

我开始问:“周先生怎么也晓得女人穿衣裳的这些事情呢?”“看过书的,关于美学的。”“什么时候看的……”“大概是在日本读书的时候……”“买的书吗?”“不一定是买的,也许是从什么地方抓到就看的……”“看了有趣味吗?!”“随便看看……”“周先生看这书做什么?”“……”没有回答,好像很难回答。

许先生在旁说:“周先生什么书都看的。”

在鲁迅先生家里做客人,刚开始是从法租界来到虹口,搭电车也要差不多一个钟头的工夫,所以那时候来的次数比较少。记得有一次谈到半夜了,一过十二点电车就没有的,但那天不知讲了些什么,讲到一个段落就看看旁边小长桌上的圆钟,十一点半了,十一点四十五分了,电车没有了。“反正已十二点,电车也没有,那么再坐一会。”许先生如此劝着。

鲁迅先生好像听了所讲的什么引起了幻想,安顿地举着象牙烟嘴在沉思着。

一点钟以后,送我(还有别的朋友)出来的是许先生,外边下着濛濛的小雨,弄堂里灯光全然灭掉了,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

以后也住到北四川路来,就每夜饭后必到大陆新村来了,刮风的天,下雨的天,几乎没有间断的时候。

鲁迅先生很喜欢北方饭,还喜欢吃油炸的东西,喜欢吃硬的东西,就是后来生病的时候,也不大吃牛奶。鸡汤端到旁边用调羹舀了一二下就算了事。

有一天约好我去包饺子吃,那还是住在法租界,所以带了外国酸菜和用绞肉机绞成的牛肉,就和许先生站在客厅后边的方桌边包起来。海婴公子围着闹得起劲,一会按成圆饼的面拿去了,他说做了一只船来,送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不看他,转身他又做了一只小鸡。许先生和我都不去看他,对他竭力避免加以赞美,若一赞美起来,怕他更做得起劲。

客厅后边没到黄昏就先黑了,背上感到些微微的寒凉,知道衣裳不够了,但为着忙,没有加衣裳去。等把饺子包完了看看那数目并不多,这才知道许先生与我们谈话谈得太多,误了工作。许先生怎样离开家的,怎样到天津读书的,在女师大读书时怎样做了家庭教师。她去考家庭教师的那一段描写,非常有趣,只取一名,可是考了好几十名,她之能够当选算是难的了。指望对于学费有点补助,冬天来了,北平又冷,那家离学校又远,每月除了车子钱之外,若伤风感冒还得自己拿出买阿司匹林的钱来,每月薪金十元要从西城跑到东城……

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明朗的鲁迅先生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那一天吃得是很好的。

以后我们又做过韭菜合子,又做过荷叶饼,我一提议,鲁迅先生必然赞成,而我做得又不好,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

因为鲁迅先生胃不大好,每饭后必吃“脾自美”药丸一二粒。

有一天下午鲁迅先生正在校对着瞿秋白的《海上述林》,我一走进卧室去,从那圆转椅上鲁迅先生转过来了,向着我,还微微站起了一点。“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

刚刚我不是来过了吗?怎么会好久不见?就是上午我来的那次周先生忘记了,可是我也每天来呀……怎么都忘记了吗?

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

梅雨季节,很少有晴天,一天的上午刚一放晴,我高兴极了,就到鲁迅先生家去了,跑得上楼还喘着。鲁迅先生说:“来啦!”我说:“来啦!”

我喘着连茶也喝不下。

鲁迅先生就问我:“有什么事吗?”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