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为小事生气(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7 02:18:21

点击下载

作者:陆明

出版社:中国市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不要为小事生气

不要为小事生气试读:

前言

你常遇事小题大作,被情绪牵着鼻子走吗?你常为生活中的小事耿耿于怀吗?你相信一个人可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而改变一生吗?

每个人生活中都会有一些不如意的事情,而这些不如意的事情带给每个人的影响又各不相同。有些人可能会因为这些不如意的事情而郁郁寡欢,也有些人会从中发现快乐!换一种角度看世界,世界就会因你而不同!

事分大小、轻重缓急,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会自动将所面临的、接触到的事情自动化分为大事、小事……一段时间内你的大事越多、小事越少,你的压力就会越大,久而久之,你的生活就会被弄成了一场又一场的紧急事故。试想,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若是每天都去处理“紧急事故”,不知道可以维持多久。

虽然烦恼来无影去无踪,但当烦恼来临时,人们也并非束手无策。人要想排除烦恼的困扰,首先要学会宽容和忍让,要去除嫉恨之心,要学会宽宏大度,要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雅量。同时,要学会理解人、体贴人,能够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不要为一些小事而耿耿于怀。如果双方都逞强好胜,矛盾就会愈积愈深,最后发展到势不两立的地步,既破坏了人际关系,又影响团结,还有损身心健康。所以,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排解生活中烦心的事情,任何烦恼都会冰消雪融。

你无法选择你的老板,你更无法选择你的出身,可是我们却可以选择换一种角度去看待问题。一个苛刻的老板,可以锻炼我们的耐力;一个贫苦的出身则可以更加激发我们奋发图强的斗志。

其实,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是每个人面对烦恼时,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凡事应该多往好的方面想一想,心中才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眼前才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

学会忍让,学会“化干戈为玉帛”。只有这样,你才能知足常乐,才能不会经常为一些小事而生气伤神。

人生是短暂的,所以,生活中不要因一些鸡毛蒜皮、微不足道的小事而耿耿于怀,为这些小事而浪费你的时间、耗费你的精力是不值得的。英国著名作家迪斯雷利曾经说过:“为小事生气的人,生命是短暂的。”如果你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那么你就不会再为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情而生气了。

本书详细分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生气的原因和生气引发的不良后果,通过事例说明了不要为小事生气的重要性,还教会你消除生气的方法。希望通过阅读此书,能让你从中受益,在生活中真正做到“不为小事生气”,愿你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愿你每天都有一个好的心情。编者2006年5月第一章 生气时的情形生气人人都会,但生气时的情形各不相同。有的人大发雷霆,有的人沉默不语,还有的人让你看了哭笑不得。虽然生气时的样子千奇百怪,但生气时脸上显示的大多是丑态。不管是发脾气还是生闷气,长期下去,都会使你面部表情呆滞,无精打采。何为生气天下有不如意事,不当忿激与争。——陈于陛

生活中经常有人为一些小事而生气,其实他们也不想这样做,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心情。生气不但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到周围的人际关系。

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位少妇时常生气的例子。

从前,有个妇人,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生气,和邻居、朋友的关系都搞得很僵。她非常恼火,想改吧,一时又改不了,于是终日闷闷不乐。

有一天,她和一个好友聊天时,说出了心中的苦闷。朋友听完后就对她说:我听说南山庙里的老和尚是个得道高僧,他也许可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她去找那个高僧,对高僧说:“大师,我怎么老是生气呢?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吗?”高僧笑而不答:“哦,施主,请跟我来!”高僧把妇人带到了一个小柴房的门口,说:“施主,请进!”妇人很奇怪,但又不明白高僧的意思,但她还是硬着头皮走进了柴房。这时,高僧迅速把门关上并上了锁,继而转身走了。妇人一看,就气不打一处来:“你个死和尚,干嘛把我关在里面啊?”“快放我出去……”

骂了很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又开始了哀求,高僧仍置若罔闻,最后妇人总算是沉默了。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现在还生气吗?”

妇人回答说:“我只是在生我自己的气,我为什么会到这鬼地方来受罪。”“连自己都不能原谅的人,怎么能够原谅别人呢?”高僧拂袖而去。

过了许久,高僧又来问她:“还生气吗?”“现在不生气了。”妇人回答说。“为什么呢?”“气也是没有办法啊。”“你的气还没有消逝,还压在心里,爆发以后仍会很剧烈。”高僧说完又离开了。

当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时,妇人立即上前说:“我现在不生气了,原因是不值得气了。”“还知道什么叫不值得呀,看来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的。”高僧笑着说。

当高僧迎着夕阳站在门外时,妇人这样问高僧:“大师,何为气呢?”

高僧把手中的茶水倾洒在了地上。妇人看了很久以后,顿悟,叩谢后回去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是别人伤害了我们,可从来都不知道从自身找原因,难道真的都是别人的错吗?仔细想想你就会发现:原来老天也很眷顾自己!朋友也从未曾主动离弃!

何苦一定要生气呢?气其实就是别人吐出了但是你却接到口里的那种东西,你吞下就会觉得反胃;你不在意它的时候,它也就会自动消失。

夕阳如金,皓月如银,人生的幸福、快乐是享受不尽的,哪里还有时间去生气呢?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这是一句至理名言!

看到身边的一些琐碎小事,我们就气不打一处来!而且气得特别厉害。要么大哭一场,要么喝闷酒,要么疯狂购物。其实这样做又有什么用呢!

如果我们有点事就大发脾气,难道对方就能得到惩罚了吗?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如果我们生气大哭一场,只能把自己眼睛哭得红肿;如果我们喝闷酒,只能伤害自己的身体;如果我们疯狂购物,也只能挥霍自己的钱财。这其实都是在惩罚自己。

生气不但解决不了问题,相反会把问题搞得复杂化了!

回过头来想想,人生在世也就那么几十年,为什么非要让生气来占据自己的生活空间呢?来人世走这一遭真的是不容易——灵魂从母体诞生,到飘飘荡荡不知往何处去,忘却前尘旧事,再回到另外一个世界上去!多么不易啊,干嘛要有那么多的烦恼呢?

佛说,烦由心生,而心呢?怎会生出那么多的欲望呢?贪婪、嫉妒、虚荣……友情、爱情、亲情……懦弱、坚强;高兴、烦恼;争强好胜、口蜜腹剑……种种的欲望汇入本应清清朗朗的人世间,本是一张白纸的小小人儿,又怎禁得住各种欲望颜色的浸染呢?每个人生气时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理由:受到极不公正的待遇了会生气,受到他人的侮辱了会生气,亲人间寡情薄意了会生气……总之,只要人还活着,还有意识,就免不了生这样或那样的气,即使知道那句“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还是免不了要生气。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面对困惑,心情难免会受到波动,但情绪反应却又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大师开释:“生命的完整,在于宽恕、容忍、等待和爱,如果没有这一切,即使你拥有了一切,也是虚无。”要知道,“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一定会再为你打开另一扇窗”。生气就像一把刀子没有人制定具体的游戏规则,但你明白那尺度在哪里。——苏格拉底

发怒时候的样子每个人都见到过,眉毛皱起来,脸部肌肉绷紧,非常难看。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因事情的不顺心而发怒,有的时候还会怒气冲天。虽然发怒是一个人正常情绪的流露,但是如果经常发怒,不仅会给自己带来身心上的疾病,而且会伤害到周围的人——又有谁会愿意整天听你怒吼呢?

怒气的产生,来源于一个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解释和评价,当然,跟一个人的性格也有一定的关系。面对同样的一件事情,有些人非常坦然,有些人却气得脸红脖子粗。

一般说来,愤怒情绪的发展有几个阶段。刚开始的时候,只是脸部表情上的不愉快、气恼或者低声嘀咕;如果情绪激动的话,愤怒就会加剧,继而浑身发颤、双手抖动,甚至还会失去自控、大怒乃至暴怒,最后还会变成丧失理智的狂怒。富兰克林说的好,愤怒是“起于愚昧,终于悔恨”。

如果能够了解到愤怒情绪是逐步发展的,就可以测定愤怒时的状况,以便及时地把怒气消灭在萌芽状态;相反,越是升级就越难以控制。

有一个名叫小虎的男孩儿,在他小的时候,脾气特别坏,动不动就会生气。有人稍微碰到他,他就会生气。有谁惹他,他就会大声地骂人,甚至用力地打人,要不然就会放声大哭,仿佛要掀起屋顶盖。每一次只要他生气了,大家就会躲得远远的,害怕被“台风尾”扫到。

有一次,他跟弟弟闹别扭,他的牛脾气上来了,气得脸红脖子粗,两手插腰,一边跺脚一边骂。这时候妈妈静静地走了过来,拿着一个镜子放在他的前头。他看到了自己——眉头紧锁,面容皱皱的,恐怖而好笑,原来生气时是这样的丑啊。从此以后,每次他只要生气就会联想到自己生气的脸,想到自己如此难看,也就不再乱使性子了。

生气是一把难用的刀子,如果没有适当地运用它,很可能会伤害到别人,所以,我们要选对时机去运用它。生气像一场火灾,而心则是灭火器或水,当火灾发生时,我们应尽快压制火苗,而不是让它继续烧下去,毕竟当自己的房子烧起来时,没有人想让它烧下去,大家都是匆忙地拿水或灭火器去灭火。

生气也是短暂的发疯,随时会失掉缘分。当一个人情绪失控,是因为生气这个病毒正在扩大它的范围,要想除掉这个病毒,就不要一直想着别人的过错,也要想想自己的过错,也许这个病毒就不会感染到你了。

当长辈做错事时,我们不要用恶劣的态度对待他,因为他是我们的长辈。如果晚辈做错事时,我们一定要让他改正,耐心告诉他错在哪里,长大他就会慢慢知道了。

有人生气时,会把生气的表情写在脸上,其实这样很不好,因为这样只会让大家都觉得你是一个坏脾气的人,不好相处,所以人人都会对你避而远之。

因此,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把生气这把刀给修好,从而为自己所用。一只咬了主人的狗在人生的道路上能谦让三分,就能天宽地阔。——卡耐基攻击——自卫的开始

有一位先生养了一只狗,温驯乖巧。可是有一天这只小狗被邻居的大狗咬伤了,邻居马上把它抱来归还主人。当主人心疼地伸出双手把小狗接过来时,却没有想到它竟然突然攻击主人,紧紧地一口咬住了主人的手。

这时主人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这样对邻居说:“它咬我是因为它受伤了。”

这是小狗在受伤时候的本能反应,不是因为它恨自己的主人,而是为了自我防卫,以免下一次再受伤。这个时候主人如果误以为小狗是蓄意攻击他,一定就会生气。关怀——疗伤的最佳良药

如果我们觉得对方是针对自己发脾气,一定也会生气的,不是骂难听的一句话,就是用冷漠去拒绝对方。

原因是我们也受伤了,也需要自我防卫。

如果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我凶,原因是他受伤了,事情就可以正确地解决。

我们要怎样去面对一个心灵受伤的人呢?首先他需要被了解并且被接纳。

妈妈这样对孩子说:“你今天在学校里受委屈了,来,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情。”

太太对发脾气的先生说:“你现在心情不好,除了我以外,还有谁惹你生气了啊?”

而另外一位先生对沮丧的太太说:“一整天在家带孩子真的非常辛苦,希望我为你做点什么呀?”

这样对方的情绪很快就可以稳定下来。在感受到被了解和被接纳以后,他们很可能因为刚才失礼的表现感到内疚。省思——突破的开始《罗马书》第十二章第二十节说:“你的仇敌如果饿了,就给他吃;如果渴了,就给他喝;原因是,你这样做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身上。”

何况很多人不是我们的仇敌,我们为什么要和他们作对呢!

有一次自己的脚趾受伤了,而别人从自己身边经过时又碰到了它,我痛得本能地大叫:“你为什么踩我?很痛唉!”把对方吓了一跳——他是故意踩的吗?

其实他只是无意中碰了一下,不是故意伤害我的。

心灵的伤口也是如此。有一个姐妹在电话中啜泣着说:“我觉得我快把我的孩子毁了,他们犯一点小错误,都会把我气得对他们怒吼,我知道我不应该说一些难听的话,但这是没有办法控制的事情。”

我这样对她说:“原因是你自己曾经受过特别深的伤害,没有完全被医治,而他们却碰到了你的伤口。”

这个姐妹的伤口是自卑感。在不确定自己的价值的时候,以至于在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她就觉得自己好像被否定了一样,愤怒只是被否定以后本能的反应。

其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只要你心里想得开就行,何必在乎别人怎么看或者怎么说呢?如果我们太在意别人的看法,那么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苦多于乐,毕竟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他人的思想。如果想要自己生活得快乐,要使别人对自己感兴趣而且有好感,克服人际交往中存在的过于敏感心理永远是非常现实的一个课题。庙在自己的心里理智是最高的才能,但是如果不克制情感,它就不可能获胜。——果戈理

从前有一个名字叫亚瑟的男孩儿,一天晚上想看西部牛仔的影片,所以不肯睡觉。“不行,”妈妈说,“太晚了,去睡觉。”亚瑟说道:“你要我睡我就生气!”然后妈妈说:“那你就生气吧!”

于是亚瑟就真的生气了,而且气得特别厉害。妈妈说:“够了够了。”可是还不行。亚瑟的气像强劲的旋风掀走了屋顶、烟囱还有教堂的尖塔。爸爸说:“够了够了。”可是还是不行。亚瑟的气转为台风,把整个城市扫进大海里面。后来爷爷又说:“够了够了。”可是还是没有够。

亚瑟的生气引起了地球的一阵颤动,这使地球的表面裂开,就像是被巨人敲破的蛋壳一样。然后奶奶又说:“够了够了。”但是还是没有够。

然后亚瑟的气就变成了一场宇宙震。地球、月球,大大小小的恒星还有行星,亚瑟的国家、街道、城市与他的家、庭院、卧室,到最终就只剩下了小小的碎片,在太空中漂浮。亚瑟就坐在火星的碎片上想。想了又想,他问自己:“我为何要发这么大的火?”他已经想不起来了。

有时候就是这样,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为何要生气。但在生气的时候,最好还是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不这样的话,可能你伤害的是非常爱你的人。

下面这个女孩儿就能很好地处理生活中的一些小事。

有一天,父亲下班回家,一进门就看到了十多岁的女儿用他的工具正在修理东西,工具却散落了一地,使客厅凌乱不堪。他看见后破口就骂。聪明的女儿在收拾干净以后马上跑过来拥抱他,问道:“爸爸,你今天在办公室里肯定是遇到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了,对不对?”

这是个懂事的女孩子,她知道爸爸的怒气并不是全针对她,他心里面一定还有别的事,不但没有生气,而且能够安慰爸爸,这是多么聪明的举动啊。

现实生活中是不是也常遇到下面这些情况呢?

孩子放学回家以后重重地把书包一摔,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他却生气地说:“你好烦喔!”

有时候太太问先生晚餐要吃什么,先生却这样不客气地说:“与你结婚这么久了,我喜欢吃什么你都不知道?”

先生下班以后回到家里,看到太太抱着孩子沮丧地坐在客厅里面,就过去关心地问:“今天怎么了?”

没想到太太却生气地说:“你为什么现在才回来?”

这时候,你真的没理由着急和生气,你只需要解释清楚就行了。相遇,不是用来生气的

有一次,小刘坐公交车回家。转程靠站时,乘客顿时多了起来。

一对上班族男女恰巧在小刘身边,吸引了小刘的目光。

可能因为人多,男的不时地将手臂围住女的,并轻声地问“累不累?”“待会想吃些什么?”

只见女的不耐烦地回答:“我已经够烦了,吃什么还不知道,每次都要问我。”

男的显出一脸无辜的表情,而后说了句令我印象深刻的话。“让你决定是因为希望能够陪你吃你喜欢的东西,然后看到你满足的笑容,把今天工作中的不愉快暂时忘掉。我的能力不足,你工作上所受的委屈我没法帮你,我所能做的也只有这样了。”

女的听了后,满怀愧疚地说了声对不起。男的似乎重燃信心,说道:“没关系,只要你开心就好。”而后亲吻了女的头发。

一会儿小刘就下了车,下车前再回头看看这对情侣时,男的依旧保护着心爱的人。这样的情景,让小刘一下子想到了自己。小刘今天在工作上也有些许不愉快,如果没有听到这一段对话,小刘回家后,可能也是一副臭脸面对心爱的人,只想到自己的委屈,却忽视对方的感受,不自觉地伤害最亲密的人。所以,在踏进家门时,小刘告诉自己,难道我要像公车上那位女孩儿一样忍心将自己的不满带给心爱的人吗?不,我想我不能把工作上的情绪发泄在心爱的人身上,破坏了最亲密的关系,并且主动给自己一个微笑。

相遇是缘,不是用来生气的。当自己控制不住情绪时,想想这句话,应该会让繁杂的生活加些微笑的因子。

有一位金代禅师非常喜爱兰花,在平日弘法讲经之余,花费了许多的时间栽种兰花。有一天,他要外出云游一段时间,临行前交待弟子要好好照顾寺里的兰花。在这期间,弟子们总是细心照顾兰花,但有一天在浇水时却不小心将兰花架碰倒了,所有的兰花盆都跌碎了,兰花散了满地。弟子们都因此非常害怕,打算等师父回来后,向师父赔罪领罚。金代禅师回来了,闻知此事,便召集弟子们,不但没有责怪,反而说道:“我种兰花,一来是希望用来供佛,二来也是为了美化寺庙环境,不是为了生气的。”金代禅师说得好——“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而禅师之所以看得开,是因为他虽然喜欢兰花,但心中却无兰花这个防碍。因此,兰花的得失并不影响他心中的喜怒。同样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牵挂得太多,我们太在意得失,所以我们的情绪容易起伏,我们容易不快乐。

曾经想一个人守着所没有佛龛的空庙。

后来明白了,其实,庙在自己心里,信仰是不需要佛龛的。发怒与生气正义的怒火一旦燃烧起来,最骄傲的阴谋者也逃不了他的斧头的严威。——莎士比亚

大家都听过“怒火伤身”这句话吧。这句话说来其实并不准确,改为“气大伤身”才妥当。中医认为:气,乃身之本也,气顺则体健,气乱也就会体亏。喜欢生气是肝火过盛所致,而生气又反作用于肝、脾等内脏,扰乱其正常的运作并且引发疾病,是会短命的。林妹妹多愁善感动不动就生气,用宝哥哥的话来说就是“爱使小性儿”。结果怎么样?二十来岁她就香消玉殒,而且空留了一腔幽怨。在历史上,因为气量狭小爱生气而坏事的人很多。秦相李斯气度狭小并且嫉贤妒能,所以酿成了“焚书坑儒”这样的千古冤案;明将洪承畴小肚鸡肠,后来投清叛国,所以背上了万世的骂名。

怒与怒是不一样的。发怒的人之所以发怒,如果是因为他们不满世间的丑恶,为了民族大义而怒,为了天下公理而怒,值!生气的人不被历史所承认,但是敢于发怒之人却多半为大家所熟知,其事迹也留传千古。三国猛将张飞不满督邮的贪赃枉法,于是“将其缚于树而鞭”,然后扬长而去,给老百姓们出了一口恶气;抗金名将岳飞面对日益破败的大好山河,写下了“怒发冲冠凭栏处”的悲壮篇章,并用生命实践了自己“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样的豪言;现代文艺先驱鲁迅先生塑造了阿Q、闰土还有祥林嫂等一大批典型的艺术形象,“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不但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劣根性,而且鼓舞了人们斗争的信念和决心;民主战士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生物学家童第周怒斥外国学者对中国的蔑视等。这样一些敢于发怒的人才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是他们将“中华民族”这四个大字高高地举起来,并一代又一代地传了下来。

而现在的人往往太圆滑了,看到不平也不敢发怒,最多也只是生气。客车上人们看到扒手行窃不仅不敢声张更不敢制止,一直等到小偷大摇大摆下车以后,大家才“张目伸颈”以表示自己如何“义愤填膺”。有的人在街上被抢了以后,满街的人都没有“出手”的,直到施暴者在人们视线中消失以后才有人站出来大叹“世风日下”。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岳飞,但是个个却朝着明哲保身的方向去走。没人敢发怒的时候,也就是社会快要走向崩溃之际。每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勇敢地站出来吧,该发怒时就发怒。

制怒并不是说不怒。名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愤怒的人生是一种残缺。”当尊严被践踏、家园被侵占、信仰被玷污、同胞遭残害的时候,如果你还不发怒,那也就不是人了。

该发时就发怒,对于一个谈判家来说,尤其重要。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任何事物都会在人的心底引起一定的情感反应,当外界事物强烈地影响人的情感时,人的反应就会越来越强烈,最后达到极限,这时,非以某种形式发泄出来不可。假如你是一位谈判人员,你更会注意这方面的修养和训练,认为温和有礼、不急不躁是一位谈判人员应有的态度,在任何情况下绝对不可以为任何事情让情绪爆发。不论谈判对手表现如何,温和还是强硬,有礼还是粗俗,你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君子之风。这次谈判,你拿出了极大的耐性,忍受着对方的无理取闹和反复无常,即使在他们破口大骂、用力拍桌子摔板凳时,你也忍耐着,以礼相待。尽管如此,对方莫名其妙的言语行为仍是不断,你心底陡生怒火,你努力压制着,几乎用尽了所有精力,不让自己的情绪爆发。表面上你是做得很好,但几轮谈判过后,你却感到精疲力竭,信心全无,觉得只有痛快发泄后才能继续谈判。因为过分的压抑是有害的,不仅会给你自身带来相当大的压力,还有可能因分散精力而失去正常的分析判断。

在某些情况下,对方故意激怒你很有可能是要看你的反应。你越压抑自己,他们越会变本加厉,最后你的心理压力会越来越重,自己把自己压垮了,他们就有可乘之机提出苛刻条件,迫使你同意。所以,不管对方是否有意激怒你,在必要的时候释放一下情感,让情绪发泄出来,该发怒时就发怒,不但可以舒缓自己紧绷的神经,让心情变得轻松,还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愤怒往往会使对方让步,哭泣能换得对方的同情,恐惧会揪紧别人的心,冷漠则表明自己漠不关心或可有可无的态度。只要你使用一些激烈的字词并辅以适当的姿势,便可能反过来让对方搞不清楚你的真实意图,从而让自己减轻压力。发脾气与生闷气气度狭小就被逆境驯服,宽宏大量则足以把逆境克服。——华盛顿·欧文

发脾气,就是将对某人或某事的不满情绪用言语、动作等显性行为发泄出来,是生气的外在表现。生闷气,也就是将这种不满之情压抑于心,不予外露,又称“赌气”、“窝火”,是内在表现出来的生气。

从表面上看,两者都是生气,只不过是表现方式有所不同。往深里挖掘,发脾气和生闷气也并不是那样简单,前者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纯粹看一个人或一件事情不顺眼,非得说说”,一种是“刀子嘴豆腐心,发泄的前提也就是为了对方好”;后者也存在两种可能性:一是“懒得说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二是“不想伤了和气,算了就算了”。如果选择前者的第二种可能性还有后者的第一种可能性,现在还是会毫不犹豫地想:伤和气又能怎么样啊?当然,这样的前提是要真心地为发泄对象好。所以说,与人交往并不是表象的和睦,如果有不开心的事情一味去生闷气,对方就永远也不知道你心中所想的东西,而吵吵架闹闹情绪也并不一定都是坏事。

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些文字呢?是为正当的发脾气正名!而讨伐伤害自己的生闷气!

下面,我们来看看爱生气的小艳的故事。

正在上大学的小艳走进了心理咨询室,刚一坐下,就向医生讲述起她愤怒的“控诉”:“在我考英语六级的头天晚上,我姐姐带着小孩儿来了。我对她们说,我第二天要考英语,你们晚上还是回去吧。因为他们好长时间没有来我家了,那天我妈妈偏偏不让他们走。姐姐家的两个孩子很顽皮。我本想静下心来再好好地复习一下,结果却怎么也看不进去,气得我跑回自己屋里就哭,以前的种种不顺又被想起,结果越哭越伤心,几乎是一晚上都在哭。第二天头痛欲裂,昏昏沉沉地去考试,考得当然不理想。”

这位医生听完后说道:“看来你挺爱生气的。从你刚才的谈话中可以听出,你有你自己的房间,一开始你完全可以,让姐姐告诉两个小孩子别闹,说这样不好,会影响小姨学习的。这样就可以互不干扰,你可以在自己的屋子里看书。可见,扰乱你心绪的并不是小孩儿呆在家里所发出的声音,而是你内心对于这件事的‘耿耿于怀’。因为你心里太在乎这件事了,所以恐怕只要意识到她们的存在就会心烦意乱,更别说她们真的闹出什么响动来影响你了。”

小艳听罢点点头:“是这样,我觉得她们太自私了!我感到很委屈。每次我遇到重要的事情,总是无端地被别人影响,从而白白浪费了我很多时间和精力。”

看着小艳那痛苦而又无奈的表情,医生用理解的口吻说道:“你别着急,我们应该先弄明白你为什么那么容易受伤害。你有没有想到,这主要应归因于你以前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对。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要遇到许多麻烦,由于这些小麻烦没有得到及时解决,结果产生了较坏的影响。久而久之,在你的思想中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思维定势:一遇上问题,不是采取消极的反应方式如发脾气、生闷气等,就是只注意其消极的一面并对其加以夸大。如此就使得生气成为你的较为固定的条件反应,乃至最终固化到你的人格当中去了。”“正是因为你遇事没有积极地去解决,才会觉得命运对自己不公,老是让自己感到痛苦。如果每个人遇到问题时,不是在那儿怨天怨地地闹情绪,而是开动脑筋想办法,或者主动地与富有经验的长者和值得依赖的亲朋好友谈一谈,让别人从不同角度去启发你,这样很可能你的心里就豁然开朗了。”

半年后,小艳满面笑容地来到心理咨询室,向医生道谢。

目前,国外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发脾气比生闷气好。在大多数人看来,发脾气一般都是有伤大雅的事情。但是,最近美国科学家所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当人感到气愤而想发脾气时,如果能够及时宣泄出来,会有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

美国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那些不愿意宣泄自己的不满情绪或喜欢抑制自己愤怒的人容易缩短自己的寿命。研究结果还显示,那些活得长的研究对象基本上都属于“有脾气则发”的类型。生闷气有两种坏处:一方面不利于心脏;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工作,并引起大脑内激素发生变化。因此,与其闷在那里自己和自己生气,不如把不满情绪宣泄出来,这样更能有效地减少外界环境对人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摔打物品行善比作恶明智;温和比暴戾安全;理智比疯狂适宜。——勃朗宁

一天,黄某的老婆做错了事,被黄某奚落了一顿后,心里特别不高兴。饭吃一半她就不吃了,撅着嘴在那里上网。黄某一看就知道自己错了,便开始哄她吃饭。他说:“快吃饭吧,你看噘着嘴多难看。”并且把手里的镜子放在她面前。谁知她拿过镜子,一下摔得粉碎。这时,黄某心里特别不好受。有道是“破镜难重圆”,更何况,不能让她养成摔东西的坏习惯,他最烦别人生气时摔东西了。以前她也摔过两次东西,他都没有找到改变她的办法,最后都不了了之,这次再也不能够忍了。黄某扫了一眼桌子上的东西——印有他们两个合影的搪瓷杯子,摔?又有些不忍心——当时黄某还是特别理智的。于是他抓起了不锈钢饭盒狠狠地摔在了地上,“当”的一声,特别的过瘾;见她没多大的反应,然后又把饭盒的盖子摔在了地上。然后他又气乎乎地说:“不是想摔东西吗?大家一起摔好了。”她还是没有反应,只是在那儿默默地上网。真是够失败的!黄某只好摔门出去了。

晚饭的时候黄某回来了,地上还是那个样子,她还在上网。他不想把关系搞得太僵,先示弱了。他开始慢慢地扫地,然后把东西全部收拾干净了,并用锤子把饭盒修好了。但黄某一直没有跟她说话。等晚上出去再回来时她已不在家了。但黄某并没有担心——最近她的好朋友来这里出差,她一定是去那儿了。

这一去就三天没有回来。黄某有一点着急了,怕她觉得委屈而憋坏了身体,又开始给她打电话。电话响了很久她才接。他的口气不敢有丝毫的强硬,问她在哪里。她说她已经回到家里了。黄某赶紧回家。一见面,他就承认错误,说都是自己不好。“请你去外面吃,想吃啥吃啥!”这一招还真的管用,她起来梳了头并换上了衣服。

吃完了饭,两人都特别高兴。黄某趁机说:“老婆,咱们以后都不要摔东西了,好吗?”“我摔的又不是值钱的东西!”她还是有一点不服。“等你有钱了,可能你觉得电视机都不值钱了,也就把它摔了。不在于东西本身值不值钱,关键是这个习惯不好。”老婆说不过他,所以就不再说话了。

几个月以后,老婆再没有摔过任何东西,好像也没跟他吵过架。她已改掉了乱摔东西的坏习惯。

在生活琐事面前,一定要保持冷静,学会稳定自己的情绪,并且客观地作出分析和判断。在愤怒的情况下,特别容易让人做出失去理智的举动,而且通常这样的伤害都是没有办法弥补的。其实,只要自己忍耐一下,所有的事情都会轻而易举地解决。

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不能简单地作出判断,一定要学会处理矛盾的方法。一般采用下面的几个步骤:

首先,明确冲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双方分歧的关键在哪里;然后再进行冷静地分析,最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和睦的家庭关系和邻里关系。

其次,要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如绘画、书法、养花、集邮、下棋、跳舞、听音乐、打太极拳等。这样既可以修身养性,而且能陶冶情操。自残身体失望虽然常常发生,但总没有绝望那么可怕。——拜伦

一天,张同放学后在家做数学题。同在一个学校读书的妹妹发现自己的零花钱少了两元,就跑过来说是哥哥偷拿了。张同见妹妹打断自己做作业,已经非常不高兴了,又听妹妹诬陷自己拿钱,就更加生气了。于是,兄妹俩就为这件事争吵起来。不久后,张同父母下班回家,听到两个孩子在吵架。当父亲问清情况以后,拉过女儿对张同说:“你没拿就算了,跟妹妹吵什么,有什么话可以跟妹妹好好说嘛,不要跟妹妹吵架。”当场还骂了张同几句。张同觉得自己根本没有拿妹妹的钱,心里感到非常委屈。趁父亲不注意,就悄悄地跑进厨房里,拿起案板上的菜刀就朝自己手掌砍过去。听到儿子一声惨叫后,张同父母赶快跑了过来。面对眼前的情景,父母真是心痛不已——张同倒在地上直打滚,案板上、菜刀上、地上,到处都是鲜血,儿子的手掌已经完全耷拉下来,半截手掌都快掉下来了。张同的父母赶快把儿子送到附近医院进行紧急抢救。张同的病友以为他是因意外事故才使手掌受伤的。“当时流了很多的血,样子非常吓人,他妈妈都快哭晕过去了。”当他们听说这个孩子是用菜刀把自己给剁伤了的时候,他们感到非常奇怪——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这么犟,居然做出这样的举动。

医生赶紧为张同施行了手术,手术之后张同恢复得较快。对于自己的一时冲动,张同感到非常后悔。他发现自己的手掌伤成这个样子,特别是看到父母因为这件事为他流了很多眼泪时,心里非常难过。事情发生后,张同所在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都来看望了他。据其学校老师介绍,张同在学校成绩一直很好,性格也较为开朗,还比较喜欢帮助其他同学,同学和老师都非常喜欢他。他们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人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去生气,更不要走极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要学着拥有旷达的人生,因为旷达人生是荒原大漠式的人生,它能接受八面来风,不拘泥小川,不徘徊窄巷,任狂风漫卷、沙走石飞,仍天高地广。

人生千姿百味,人人都只能活一回。有坐享其成的福气,就不会体验挑战人生的荣耀。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悲喜哀乐。

人生学会旷达,就不会因生活中一些无谓的琐事而斤斤计较;人生学会旷达,就不会因生活中几句逆耳的言语而耿耿于怀;人生学会旷达,就不会因生活中些许所谓的烦恼而忧心忡忡;人生学会旷达,就会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和审视周围的人和事;人生学会旷达,就能走在时代的前列,以一个过来者的身份出现在他人面前。“为小事生气的人,生命是短暂的。”那么反过来说,心胸旷达的人生命将会是长久的,因为旷达者的生命与长天大海相连,经得起生活中的各种暴风骤雨。

下面两则小故事,也许对你能有所启发。

有一老乡去赶集,买了一口锅提在手里,不料,只听“铛”的一声,绳子断了,锅子掉在地上摔破了。他连看也不看一眼,掉头便走。人问何故,他说:“已经打破了,看它有什么用?”

从前魏国东门有个姓吴的人,他的独生儿子死了,可他却一点也不忧伤,仍每天饮酒吟诗,快乐自在。有人不解地问:“你的爱子死了,永远也见不着了,你难道一点也不悲伤吗?”他回答:“我本来没有儿子,后来生了儿子,如今儿子死了,不是正和我从前没有儿子时一样吗?那我又有什么可忧伤的呢?”

确实,世事多变,人生无常,古云:“达人撒手悬崖,俗子沉身苦海。”

自然通达之人,能够看破事物的表相,优游物外,化解险境和忧烦;一般凡夫俗子却总被世间的烦恼困惑缠缚而难以自拔。

天地间的万事万物,不论美与丑、善与恶、得与失……既是相对,亦非绝对,却是无常的、缘生的。

在热闹的尘世中,看破了名利、得失的虚妄,放下了贪爱的执著,活也活得自在,死亦死得安然。

唯有持旷达超然的态度,以乐观、宽容的心去正视现实,眼下的世界才会越来越广阔。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空,从空旷中走来,向空旷中走去,最后的结果是四大皆空。所以,没有什么想不开的事,也没有什么放不下的物。况且,人生的欢乐是那么少,时间又是那么短;人生的苦难又是那么深,该忧愁的事又是那么多,又何苦把自己捆绑在世俗的小事之中呢?

旷达的人喜欢在荒原上散步,面对纷繁的人生境况经常发出这样的感叹:“快来看看这洪荒的宇宙,体验这历史的沉寂吧,别把自己宝贵的时光纠缠在一些无聊琐事之中。”试问一下,时过境迁,谁还对你争我斗的琐碎小事感兴趣呢?

看透了,看穿了,人的生命就获得了自由和解脱。只有从斤斤计较的小圈子里走出来,不在小事情上浪费精力,而能务其大者、远者,才能创造人生的远景宏图。人生旷达了,心智自然也就不会劳累,就不会活得那么拘谨和痛苦。区区小事不会给他带来烦恼,不愉快的经历也不能使他怨天尤人。

旷达的人体谅他人,理解人生。欢乐的时候能放浪形骸,遇到挫折能顺其自然,做事的时候能专心致志,忘情的时候能忘乎所以。过于敏感一怒之下踢石头,只会痛着脚趾头。——伊索

有个叫王述的人,曾在宰相王导手下工作。那时候的官府中人,常常谈论一些哲学、逻辑方面的问题,以为时尚。王导原本就是爱好学问的人,再加上权高位重,每每他话音刚落,就会博得一片叫好。一次,大家刚为王导喝了彩,王述就火了,他奋力将手中的杯子摔向地板,呐喊道:“又不是什么尧舜禹,怎么他说什么你们都说好!!”一场哲学探讨就这样被王述给搅黄了。

还有一次,王述在家里吃鸡蛋,他想用筷子去夹鸡蛋,可夹了好几次都没夹到。王述立即勃然大怒,抓起鸡蛋就把它扔到了地上。奇怪的是,鸡蛋不仅没摔碎,还在地上滴溜溜打转。王述非常生气,他飞快地跳了起来,抬脚向鸡蛋踩去。谁知天不遂人愿,王述这一脚竟然没踩到。这下可把王述给气死了,他弯身捡起了鸡蛋,囫囵个儿塞进嘴里,使劲嚼着,随后把嚼碎的鸡蛋奋力向前方吐了出去。

东晋的高僧支遁,住在会稽,他每年都要来京城建康会会老朋友,讨论一下佛学心得。有一次,支遁要回会稽,一些高官们为他送行。一个叫蔡子叔的先到了,他坐在距离支遁较近的座位上。过了一会儿,谢万来了,他的位子距离支遁稍微远点。中间,蔡子叔或许是要上厕所,离开座位出去了,谢万就坐到了蔡子叔的位子上。蔡子叔回来以后,看到谢万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了,什么话也没说,走上前去把谢万从座位上抱起来,狠狠地把他摔到了地上,然后坦然自若地坐了下来。

谢万从地上爬了起来,帽子掉了,衣服也擦破了,样子非常狼狈,但是他并没因此而生气,只是拍打了一下衣服上的尘土,捡起帽子,端正戴好,然后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来,对蔡子叔小声说:“你这人真是奇怪,差一点儿把我的脸给弄伤了。”谢万声音刚落,蔡子叔声如炸雷般对谢万道:“我本来就没考虑你的脸面!”

王述和蔡子叔都属于过于敏感的人。过于敏感者常常是那些性格内向、心胸不够宽广的人,他们总喜欢以想当然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常常自以为是,其结果是心里总有一堆难解的乱麻。应该说,过于敏感是一种极为不良的心理素质,如果不加以克服,不但会影响工作、学习,还会影响身心健康,使人际关系变得更紧张。

A部队的连长在军人大会上不点名地批评了他们连队一些不良现象,这时,部队里的战士小李总感觉有的事好像是说他的。于是,大会过后的日子里,小李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他想去找连长谈谈,让他说清楚是不是在批评自己。像这种情况以前也多次出现过,结果几乎每次都证明小李的想法和判断是错误的。但一遇到类似情况,小李总会又想入非非,不能控制自己。小李感觉领导和战友们已经对自己产生了看法。

从这个小故事中就可以看出小李是个过于敏感的人。很多事情下,过于敏感在很多人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像一件芝麻般的小事,别人也许不在意,但对过于敏感的人来说,则有特殊的感觉,甚至在心理上承受不了。

过于敏感常会给人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

小王在单位遇上一次升迁的机会,无论从工作成绩、个人才能上看,还是从年龄结构、文化层次上看,他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出乎意料的是组织上任命的是小张。于是,小王辗转反侧,整夜难眠,冥思苦想。他感到决定其命运的四个领导中,自己与其中一个有过节,还有一个领导不太通融,他猜想一定是他俩从中作梗。他甚至把对方决定这件事时反对他的神情、举动等都想象得栩栩如生。他越想越苦恼,越想越烦躁,整天坐卧不宁、寝食不安。不久他发现,其实是他自己过于敏感,在心中制造了一起“冤假错案”——两位与他有过摩擦的领导一直非常欣赏他,并投了赞成票。

过于敏感其实往往是自寻烦恼。那么,如何加以克服呢?要避免这种状态,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不要妄加推测别人对你的评价

在日常生活中,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要用平常的心态和信任的眼光,不要总觉得时时处处都有人在注意你,认为别人和你作对,把一些小事看得过大。

第二,学会与人为善

集体生活中,大家朝夕相处,不可能没有矛盾。如果太敏感,就会因为一点小事不如意,甚至一句话不顺耳,就“蹦”、“跳”,动怒、发火。要想有所改变,必须宽容别人的缺点,学会扬长避短,吸取别人的长处。并切记,你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关心,你对别人就不要过分挑剔。这样做,你就会渐渐地把自己融入集体中,别人接纳了你,你就会看到自己的价值,就会拥有以前没有的喜悦。

第三,期望值要适度

过于敏感的人,一般是那些心理压力过大、急于追求成功,但又常常遭受一些磨难和挫折的人。因此,每做一件事,在确定目标、对预期结果进行设想时,注意不要把期望值定得太高,要把各种不利的因素充分考虑到,留有一定的余地。

第四,心胸要宽广

遇事要乐观一些,大度一些。过于敏感不可取

不良情绪会影响正常思维,使注意力无法集中,在极端的情绪状态下甚至会使人出现幻觉、错觉或智力功能障碍等。下文中的小艳就是由于受负性情绪的影响,导致认知能力和自我意识变得狭窄,自我判断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降低。

中专毕业的小艳21岁。她曾做过几份工作,不是因为钱太少、活儿太累,就是因为无法适应人际关系而辞职。今年春季,她几经周折找到了一份相对轻松的工作,工资待遇也比原来要好一些。可是,工作半年之后她还是找不到快乐的感觉。她说她原来的不满是对外界(如工作环境和待遇),可现在是对自己。她觉得自己的业务总被别人抢,为此还与同事发生了几次争吵。由于工作显得被动,她常常担心别人瞧不起自己,担心老板年终不给自己发红包,并常常因为这种心绪影响工作。她焦虑地问:“为何自己总有挫折感?有何捷径能让自己各方面都超过旁人,让老板欣赏自己?”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小艳是一个不断寻找自我的敏感女孩儿,有强烈的与人沟通的愿望。但是她太专注于自己了,太敏感了,才不断地质疑自己。过度的敏感常常会使自己觉得不如他人,不能适应环境,不能很好地与他人相处,并由此而感到羞愧、自责,认为自己没有价值。如果长期沉溺于负面情绪之中,并将自己与自己的感觉划等号,势必限制自我能力的发挥。看什么都不顺眼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孟子

我的朋友王国明特别爱生气。不是我背后诽谤他,是他自己也承认:“这世界怎么老是乱糟糟的,惹得人气鼓气胀的。”说这话的时候,我正和他走在市中心的一条大街上。当时我们正要横跨过街去,可站在标有人行横道的斑马线旁,就是过不了街。原因很简单,流水似的汽车不留给你半点缝隙。这些甲虫似的东西顶头抵尾地连着跑,个个都装成十万火急的样子,比织布机上的梭子还快,你敢跨出一步、拿生命当儿戏么?

王国明还没有结婚,任重而道远,自然不敢轻率;我虽已有家庭,但孩子尚小,亦须小心安全以负人生之责任。好不容易等到前面的路口出现了红灯,你想可以过街了吧,错也!这些铁甲虫一辆紧咬一辆地徐徐停下,就是不留下任何缝隙让你过街。仿佛一旦行人从他车头走过,就会出现一道银河将他隔在天涯那边似的。这下可好了,站在路边观赏铁甲虫吧:花花绿绿的像瓢虫;屁股喷着黑烟的像打屁虫;还有一些驾驶员伸出头和行人吵架的,简直就是臭虫……我看王国明已经气得口出胡言、视觉混沌、一副就要昏死过去的样子,赶紧扶他到路边坐下。

有道是“风水轮流转”,半年不见王国明,他竟摇身一变,成了一名汽车驾驶员了。反客为主,这一下他不生气了吧?错也,我和他意外地重逢便是证据。那是个雨天,我打着雨伞经过一个路口,突然有一辆汽车擦着我的伞沿闯将过去,我惊出一身冷汗,同时听见一声急刹车,想来那车也受惊不小。

车上跳下一个人来,显然是要向我讨伐惊吓责任了。那人走近,竟是王国明。待认出我时他略显一丝尴尬,接着是三分惊喜、十分热情。一场惊险换来朋友重逢,值得。

当晚我俩便在小酒馆再聚,王国明感叹道:“我这辈子是被汽车缠上了,真是魔鬼附身啊!”我说驾着这钢铁怪物,威风八面,不再受气了吧。他说:“鬼!气才受不完呢。行人欺负你不是救火车,可以背对你在街中心踱方步;自行车嫉妒你比它多了两个轮子,成天就在你的车头前转来转去考验你的刹车功夫;还有商贩堵道啦、交通罚款啦、修路绕行啦、路人乱窜啦、飞车擦挂啦……唉,气得你肚子都要胀爆!”这时,邻桌一个自斟自酌的老者发话了,显然他一直在听着我们的谈话。他说:“年轻人,到了酒馆,还说什么生气呀!气可复杂了,有静气、烦气、怨气、怒气等等。人需养得一身静气,其他邪气才能一消皆消。不然,邪气浸淫,人就完了。”对老者的醉话,我们听得模模糊糊。出酒馆时,王国明瞥了那老头儿一眼,嘟哝着说道:“神经病!”人发怒时的丑态彬彬有礼的风度,主要是自我克制的表现。——爱迪生

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在人的七情六欲中,有一种就是怒。梁实秋解释说:“一个人发怒的时候,最难看。”这句话听上去确实有点搞笑。不过,当一个人发起怒来的时候,脸红脖子粗的样子,倒真的是有损形象。不仅如此,发怒还容易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人们一愤怒,上帝就发笑;上帝一发笑,人就很难平心静气地去思考。在中国,有这样一句俗话:“怒火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意思是说,有的时候,人们只是为了发泄心中一时的气愤而做出傻事,而且往往会酿成不可挽回的大错,所以,有人常常会为怒气冲天之后所做的事情懊悔不迭。对一些容易动感情的人,就要把“制怒”二字送给他们,并建议他们把这两个字贴在墙上当作自己的座右铭。

一个人之所以发怒,原因有很多,其中称得上很重要的一条应该是受到屈辱。人生来都好面子,为荣誉而发怒甚至动手经常被看作情理之中的事,不过也得分清情况:打得过还可以为自己保留面子,如果打不过的话,就只能是自取其辱了。

让我们看一下《一只狗的生活意见》这本书,听听聪明的狗发出的倡议:碰上愤怒的事——当然这都是由人引起的,你就把它当作是一头猪好了,因为猪跟你毕竟是两个世界的,无论它怎么惹你,你也别理它。

人在发怒的时候,最害怕的就是找不到可以宣泄的对象,那种滋味真是不好受,让人有快要疯狂的感觉。因而有人一怒便摔东西,其实东西并没有惹他;还有人发了怒,无处发泄,怎么办?索性左右开弓,打自己耳光!这种人的发怒,乃属于俗人之怒,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举动,不过有时候也能解气。

其实,人在发怒的时候是最难看的。纵然他面似莲花,一旦怒而变青变白,也会面色如土,再加上满脸的筋肉扭曲、龇裂发指,那副面目实在不仅是可憎而已。

怒是心理的也是生理的一种变化。人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很少不勃然变色的。年少气盛,一言不合,怒气相加,就算许多年事已长的人,往往也一样的暴躁。

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半身瘫痪,但每天早晨必戴上老花镜阅报。打开报纸,不久就要把桌子拍得山响,吹胡瞪眼,破口大骂。

因为,报上的记载,他看不顺眼。可是自己心里还想看,看了就怄气。这时他的家人总想躲他远远的,谁也不愿逢彼之怒。过不了多久,他就会雨过天晴,怒气也就消了。

诗云:“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君子如祉,乱庶遄已。”这是说有地位的人,赫然震怒,就可以收拨乱反正之效。一般人还是以少发脾气少惹麻烦为上。盛怒之下,不但自己的样子很难看,而且,体内血球不知道要伤损多少,血压不知道要升高几许,总之是不利于健康。而且血气沸腾之际,理智不大清醒,言行容易逾分,于人于己都不相宜。

希腊哲学家艾皮克蒂特斯说:“计算一下你有多少天没有生气了。在从前,我每天生气,有时每隔一天生气一次,后来每隔三四天生气一次。如果你一连30天没有生气,就应该向上苍表示感谢。”由此可见,减少生气的次数便是修养的结果。

另一位同属于斯多亚派的哲学家罗马的玛可斯·奥瑞利阿斯这样说:“你因为一个人的无耻而愤怒的时候,要这样问你自己:那个无耻的人能不在这世界存在么?那是不能的。不可能的事不必要求。”坏人不是不需要制裁,只是我们不必愤怒。如果非愤怒不可,也要控制那愤怒,使发而中节。佛家把‘瞋’列为三毒之一,“瞋心甚于猛火”,克服瞋恚是修持的基本功夫之一。

燕丹子说:“血勇之人,怒而面赤;脉勇之人,怒而面青;骨勇之人,怒而面白;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生而喜怒不形于色,那天赋实在太厚了。

清朝初叶有一位李绂,著《穆堂类稿》,内有一篇《无怒轩记》,他说:“吾年逾四十,无涵养性情之学,无变化气质之功,因怒得过,旋悔旋犯,惧终于忿泪而已,因以‘无怒’名轩。”是一篇好文章,而其戒谨恐惧之情溢于言表,不失读书人的本色。生气如蛀虫容易发怒,是品格上最为显著的弱点。——但丁

英国著名作家迪斯雷利曾说:“为小事而生气的人,生命是短暂的。”对于这一句寓意深刻的名言,法国的作家莫鲁瓦作过一些解释:“这句话可以帮助我们忘记以前许多不愉快的经历。”我们经常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受到干扰,有时甚至失去了自己的理智。人生在世不容易,但我们却因为纠缠于无聊琐碎的事而白白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光。试问时过境迁,有谁还会对这些琐事感兴趣呢?不,我们不能这样生活。我们应当把我们的生命贡献给有价值的事业和崇高的感情。只有这样的事业和感情才能够让你的后人一代代地继承下去。

哈里·埃默生博士讲述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在科罗拉多河畔的一个山坡上,有一株死去的大树。根据生物学家的估计,这一株大树屹立在那个地方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当初哥伦布在圣萨尔瓦多登陆的时候它已存在了。在漫长的岁月中,它曾先后遭受过14次雷电的袭击;四个多世纪以来无数次的雪崩和风暴它都傲然挺过了。它巍然耸立在山上,从来都不曾畏惧过一切的强暴,然而在一群很小的、很不起眼的昆虫的攻击之下,它却倒下了!这些昆虫穿透了它的树皮,蛀空了它的树心,用它们微弱的然而不间断的进攻最终彻底瓦解了它的战斗力。就这样一株参天大树,一株几百年来雷电劈不死、飓风刮不倒、任何东西都摧毁不了的巨树,却让一群小得可怜甚至是我们只要用手指头轻轻一压就能够把它们压成烂泥的虫子征服了。

很多时候,我们也像这株饱经风霜的老树一样。我们也能经受住生活中的各种风暴、雪崩、雷电的袭击,却让忧郁的“昆虫”不知不觉地侵蚀我们的身心和情绪,最终让我们失掉自己强壮的体魄。而这些忧郁的“昆虫”,不也是用手指轻轻一压就可以成为一堆烂泥的区区的小东西吗?

即使是英国作家鲁迪埃德·基普林这样非凡的人物,有的时候也会忘记上面所说的一些至理名言的。他曾经起诉他的舅子,造成了美国佛蒙特州历史上最有名的家族不和案。曾经有人专门对这个案子写了书,这本书的名字就叫《佛蒙特州基普林的家庭之争》。

人活在这个世上,是不可能事事都顺心如意的。当你碰到烦心恼人的事情的时候,也就难免要生气。日常生活中,理想的职业不能实现时、人事纠纷无法回避时、心里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夫妻生活不和谐时、子女突发意外以及见到了不公平或者是不合理的人或事等等,都是惹人生气的。

有一位姓吴的和尚,在他104岁的时候还能够担40公斤的柴禾上山。他有一首长寿歌诀曰:“酒色财气四道墙,人人都在里面藏。只要你能跳出去,不是神仙也寿长。”足见除酒、色、财之外,气也是人们健康长寿之大敌。生活之中的大量事实告诉我们,生气是没有什么作用的,它不但不能够解决矛盾,反而还会直接导致人们不高兴。

为人者,不要因为兼容瑕疵就觉得很逊色,比如说“江海之秽物不可胜计,而无亏其深也;五岳之曲木不可营量,而无亏其峻也”。所以,一定要保持心境的平和,而且还要能够理智地抑制情绪,这就是防止生气的一个上策。清朝一东阁大学士阎敬铭写的《不气歌》,更道出了“过来人”的深刻体验:“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倘若生病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请来医生将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气之为害大可惧,诚恐因病将命废。我今尝过气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

古语曰:“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人都有七情六欲,所以家里事、家外事,公家事、私家事,他人事、自己事,原则事、非原则事,对的事、错的事,大事、小事等等,都可以让人生气。

古人曰:“怒则气上,损其身。”《内经》云:“气血充和,百病不生,一有扶郁,诸病生焉”;“怒者气上……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三国演义》中的周瑜“风雅超群,乃一代儒将”,战场上智勇皆备盖世无双,但最终是中了诸葛亮的“三气”之计而英年早逝。

为了使自己不生气,每个人都应该明白下面这几句话的意思,最好铭记在心。

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

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我若气死谁如意,况且伤神又费力。

所以,平淡低调是一种让步,让步不是退步。放弃是量力而行,明知得不到的东西,何必苦苦相求?明知做不到的事,何必硬撑着去做呢?

该是你的便是你的,不是你的,你也得不到。该愤怒时才愤怒一个人切不可放任自己,他必须克制自己,光有赤裸裸的本能是不行的。——歌德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愤怒”一词的解释是这样的:因极度不满而情绪激动。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愤怒是常有的事,它是情绪的一种亢奋的反应,这种情绪的亢奋既能反映人的脾气性格,又能反映人的价值观念和是非标准,真实地暴露了一个人的内心。

有一次,一辆小面包车将前面一辆同向行驶的摩托车碰倒了。骑摩托车的人是一个年轻的女子,因为惊吓,她从地上爬起来以后,坐在马路上一边哭一边不住地发抖,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而那辆肇事的小面包车司机下车以后,不是看这个女子受伤没有,而是对那女子大声呵斥。面对围观者的质疑,他却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并想趁乱溜走。这时,一个愤怒的声音出现了:“你不能走!”另一位女子走了出来,“不要怕,请大家帮忙报警。”围观的人们好像是受到了感染,于是,大家有的报警,有的通知受害者的家人,另外的人看住了那位有溜走企图的肇事司机。在这里,愤怒的力量得到了昭示。

社会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社会。同样一件事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不同的视角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例如,有一个人很喜欢占小便宜,每当他得手之际,就显出洋洋得意的神态。但是,当他看到别人在做他曾经做过的事情时,他又立刻改换面孔,变成了一位“正义”的维护者,不惜为此“丑陋”的现象而“愤怒”。这种愤怒是因为嫉妒而产生的,它与正义没有关系。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愤怒对于健康是极不利的,我们都可以经常听到医生的劝告:“不要生气。”孔子就说过“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静”与“寿”之间是有着很大的关系的。

俗话说:“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在日常生活中,不乏因为一点很小的事情而酿成大祸的例子。饭店里邻近的两桌互不相干的人,因为其中一桌的人在走路的时候不小心踢倒了另一桌人放在地上的酒瓶子,另一桌的人如同受到了莫大的侮辱,双目圆睁,嘴唇发抖,一副愤怒到了极点的神态。于是,双方互不示弱,由一件小事而导致了一场混战,以致警察出现。想想看,这件事真的是让人十分遗憾。如果当时有一方客气一点,说声“对不起”、“没关系”一类的话语,也许就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本来朋友们在一起吃饭应该是很高兴的,可就是因为这不合时宜的“愤怒”,搅得事情到了无法收拾的结局。

对每个人而言,在生活中都应该减少愤怒,不是因为你没有愤怒的理由,而是因为你没有愤怒的必要,因为在很多时候愤怒是要有代价的。有一首诗说:“哪怕你心中燃起熊熊烈火,也不要在你鼻孔中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