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到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7 08:30:08

点击下载

作者:[美]布琳·布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成长到死

成长到死试读:

踏上冒险之旅

20世纪90年代,当我开始社会工作专业学习的时候,有关这个专业的性质界定问题正处于两派意见产生极端分歧的风口浪尖——知识与现实之争。源自实际经验的智慧与通过可控研究得出的数据,这两者到底孰轻孰重?社会工作的专业期刊中应该出现哪些研究,又应该摒弃哪些研究?这个让人争执不下的议题,常常在教授之间引起严重的摩擦。

作为博士研究生,我们往往被迫表明立场。研究导师教导我们:证据重于体验,理性重于理念,科学重于艺术,数据重于故事。讽刺的是,我们的非研究导师却谆谆告诫我们,社会工作学者应当警惕错误的二分法,即那种“若不是甲就必定是乙”的僵化范式。事实上,我们发现,在面临非甲即乙的两难选择时,应该最先提出的问题是:强迫人们做出选择会让谁受益?

如果你把“会让谁受益”的问题置于社会工作领域的辩论之中,那么答案便昭然若揭:如果专业人士将自己的研究作为通往真相的唯一途径,那么获益的便是传统的定量研究者。而在我们学校占据主流的是传统的定量研究法,学校几乎不提供定性研究法的相关学术训练,论文也只能选择定量研究选题。涉及定性研究内容的教材只有一本,且书的护封还是淡粉色的,因此它常被称作“女生版”的研究教材。

后来,我爱上了定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研究法,因此,我便卷入了这场关于定量和定性研究的论争旋涡。作为对这场争执的回应,我从本校和外校的教师中找了几位“盟友”,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扎根理论研究法之路。我选择了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的巴尼·格雷泽作为我的方法论导师,扎根理论研究法便是由他与安塞姆·斯特劳斯共同创立的。

20世纪90年代,一篇名为“求知的多种方法”的文章对我影响颇深。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安·哈特曼,她是当时一位颇具影响力的杂志编辑。在文章中,哈特曼写道:笔者的立场是,世上的真相多如星辰,而求知的方法也

数不胜数。每个发现都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储备,而每一种求

知方式都会加深我们的理解并为我们的世界观增添一个维

度……比如说,对于现今婚姻潮流进行的大规模研究的确为

日新月异的社会制度提供了有效信息;但是,像电影《灵欲

春宵》里展现的那种深入探究某一段婚姻的方式,也能够为

我们全面呈现这段婚姻中错综复杂的元素,让我们用新的视

角去看待感情关系中的痛苦、快乐、期望、失意、亲昵以及

最终要面对的孤独。科学与艺术的方法都为我们提供了求知

的途径。正如克利福德·格尔茨所说的:“许多领域的创新思

考者都在力图淡化领域间的界限,他们在科学中找到了艺

术,在艺术中寻到了科学,也在所有人类的创造与活动中找

到了社会理论的影子。”

在我争取终身教职并成为研究者的职业生涯中,工作的头几年,我被心中的恐惧感以及匮乏感(也就是说,我觉得自己所选择的研究方法尚不完备)束缚住了手脚。作为一名定性研究者,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局外人,为了自保,我尽己所能地向坚持“不能测量就代表不存在”的那类人靠近。这样的调整不仅顺应了我的政治需求,也适合内在对不确定性极度厌恶的自我。然而,这篇文章却一直扎根在我脑海中。今天我骄傲地宣称自己是一名研究者兼讲故事的人,因为我相信,有关人类行为最为有用的知识,是基于人类的亲身经历的。我非常感激安·哈特曼能有坚持自己立场的勇气,也很感谢她把这篇文章的副本交给保罗·拉菲尔以及我所在的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那勇敢的组织者苏珊·罗宾斯。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我并不认为理念与理性是自然水火不容的。我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错误二分法,是因为人类对于“确定性”答案以及所谓“正确”的东西的近似疯狂的追求。无论是不承认科学之美的神学家,还是不相信神秘力量存在的科学家,他们都无法赢得我的信任。

从这个理念出发,我以开放的态度从五花八门的资源中挖掘到了知识与真相。在这本书中,你将读到学者、歌手及歌曲创作者说过的话语,我还会从学术研究与通俗电影中节选内容。我会与大家分享一封来自导师的帮我解读心碎的信,也会给大家介绍一篇一位社会学家所写的有关怀旧之情的文章。我不会将克罗斯比,斯蒂尔斯和纳什乐队粉饰成学者,同样也不会否认艺术家们捕捉人类精神世界真相的能力。

与此同时,我也不会佯装出一副对本书中出现的所有主要话题都通晓熟识的姿态,相反,我会分享来自其他研究者和专家的一些与本书中出现的数据完美契合的作品。我迫不及待地想为大家介绍这些倾其全力在职业生涯中探索人类情感、思想以及行为背后玄机的思想家和艺术家。

2013年年初,我收到了一封电子邮件,发件人对我在《活出感性》(Daring Greatly)一书中引用激流乐队的歌词一事颇为光火。他写道:“我不希望用摇滚歌曲的歌词来总结复杂的学术研究结果。”我本想在回信中向他详细解释扎根理论研究法中的概念化理念,但我转念想到了一个更简单也更诚恳的答案:“虽然不能事事遂愿,但如果你肯偶尔尝试,你或许会发现你将得到你所需要的东西。”(出自[1]贾格尔与理查兹“教授”1969年的歌曲。)

感谢大家与我共同踏上这段冒险之旅。布朗

[1] 迈克·贾格尔和凯斯·理查兹是滚石乐队的两位核心成员兼创始人。——译者注前言真相与勇气

在2013年的一次采访中,一位记者告诉我,在读完《脆弱的力量》(The Gifts of Imperfection)和《活出感性》之后,他也想要直面内心的脆弱,进而勇敢、诚实地面对生活。他笑着说道:“这条路听起来真是漫长。你能告诉我,经过这样一番折腾后有什么益处吗?”我告诉他,无论是从专业还是个人角度,我的每一寸神经都深信,一个人在结果没有保障的情况下仍愿意站出来勇敢面对——这种让脆弱暴露的决心,是获取更多的爱、归属感与快乐的唯一途径。他很快便接话说:“那负面影响呢?”这次轮到我笑了:“你会跌跤,还会被这个过程折磨得很惨。”

沉默了好一会儿,他才开口:“你是不是想告诉我,冒险依然是值得的?”我先是铿锵有力地回了一句“是”,然后坦然地告诉他:“我之所以能如此有底气地说‘是’,是因为这次我在重重跌倒后并没有一蹶不振。但是,即便是在消沉之时,我仍然会告诉你,下这样一番功夫不但值得,也是拥有全然生活所必需的。当然,如果你是在我跌跤时问我这个问题,我远不会这么浑身是劲儿,甚至会表现得比现在暴躁许多。跌倒之后再重返原路这种事,我不大擅长。”

距离那次采访已经过去两年了,也就是说,我又用了两年的时间来锻炼自己去勇敢面对挑战和放手一搏。即便如此,暴露内心的脆弱仍会让我感觉不适,跌倒仍会让我受伤。这是永远也不会改变的。然而,我发现从痛苦中破冰而出的过程,与勇敢面对一样,都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有幸与一些非常优秀的人有过交集。这其中包括卓越的企业家和全球财富500强企业的领导者,也包括相濡以沫30多年的夫妻以及为了改变教育体制而奔走的父母。在他们与我分享勇敢面对挑战后不幸跌倒而又重整旗鼓的经历时,我一直追问自己:这些感情关系稳固的人、与孩子心灵相通的父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求知欲的教师、用信仰指引众生的牧师以及信守诺言的领导者有什么共通之处呢?答案很明显:他们意识到了感情的力量,并且不惧怕靠近自己不适应的事物或跨进陌生的领域。

爱、归属感、欢愉、创意以及信赖……许多这些我们所渴望的、能给人以满足感的体验,都是从内心的脆弱中产生的。然而,在苦难之中重新找回感情的立足点,这个过程才是试验我们的勇气和历练我们的价值观的机会。在跌倒之后勇敢起身,可以锻炼我们,让我们全心全意地投入生活之中;这个过程,能让我们清楚地认识自己。

在过去的两年中,我和我的团队每周都能收到这样的信件:“我拿出了真正的勇气,也的确表现得很勇敢,但我摔得很惨,输得一败涂地。我该怎样重新爬起来呢?”在写《脆弱的力量》和《活出感性》两本书时我就知道,自己有朝一日会写一本有关失败的书。我一直在搜集相关的信息,而我学到的有关如何面对痛苦的信息,也让我一次次得到拯救。这些信息不但拯救了我,也改变了我。

我的作品的发展过程如下:《脆弱的力量》:做自己。《活出感性》:全力以赴。《成长到死》:跌倒,爬起来,再试一次。

贯穿这三本书的主线,就是我们对那种全身心投入的生活的渴求。我认为,要有全身心投入的生活就要以生命的价值为出发点来投入生活。这意味着要培养出勇气、同情心以及归属感,你每天早晨醒来时都要告诉自己,无论今天我能完成多少事,无论有多少事我还没有做完,我的存在本身就已足够;这也意味着在每天晚上睡前默想,没错,我既不完美,也有脆弱的一面,有时还会踟蹰不前,但这并不代表我不勇敢,也不代表我没有资格收获爱情和找到归属。《脆弱的力量》和《活出感性》都是号召大家“勇敢行动”的书。这两本书讲的是在失败、受伤、遭受耻辱,甚至是在心碎的风险之下,我们如何拿出勇气面对公众和表达自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我们面对脆弱时的躲藏、伪装以及戒备会扼杀我们的灵魂、希望、潜力、创造力、领导力以及我们的爱、信仰与快乐。我认为,这两本书之所以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有两个简单的原因:我们已经受够了那种畏首畏尾的生活,也厌倦了为实现自我价值而不择手段。

我们想变得勇敢,而若要真正勇敢,我们就必须暴露出内心的脆弱一面。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在追寻勇敢的道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很让人为之振奋。经常有人对我说,他们自己正在慢慢接受脆弱和不确定性,这也为他们的感情关系和职业生活带来了改变。

在我们收到的成千上万封电子邮件中,人们分享了在实践《脆弱的力量》中的“十大方向”时的亲身体验,甚至还包括他们在实践培养创意、乐趣以及自我同情这些方面的感触。在与我共事过的公司总裁、教师等人中,一部分人怀有大胆行动、勇敢面对的理念,他们为社会变革付出了巨大的努力。16年前,我的丈夫史蒂夫问我:“你对你的职业生涯有什么愿景?”我回答说:“我想要围绕脆弱和羞耻感展开一次全球性的对话。”那时的我怎能想象,后来我竟能拥有如此丰富的体验。

如果我们决意挺身而出,全心全意去爱,那就免不了会遭逢心碎;如果我们要尝试打破常规的新事物,那就又免不了失败;如果我们要冒险投入感情和精力,那就免不了失望。让我们痛彻心扉的可能是一次痛苦的分手,也可能是来自同事的一句不友善的话语,或是和家人之间的争执这种较小的摩擦,但无论怎样,如果我们能够学会感受和直面这些困境,就能谱写出属于自己的勇敢结局。如果我们能够直面自己的故事,那就不会成为别人故事中的悲情角色了。《活出感性》中的题词摘自西奥多·罗斯福于1910年所做的题为“竞技场上的人”的演讲中的一段激情澎湃的话语:“真正值得敬重的人不是那些评论家,也不是那些指出强者是如何跌倒、实干者该如何做得更好的人——荣誉属于那些亲临竞技场、满脸泥泞、血汗交织的人,属于那些英勇前进的人……若是成功,他们便能品尝到伟大成就带来的胜利的滋味;即便失败,他们至少也已展现出自己真正的勇气。”

这段发人深省的引语成为我用来检验自己的试金石。作为一个长期置身于竞技场的人,我希望将注意力集中在罗斯福演讲中的这句话上:“荣誉属于那些亲临竞技场、满脸泥泞、血汗交织的人。”停!(想象唱针从一张唱片上划过的刺耳声音。)就停在这里吧。在我听到任何有关胜利或成就的内容之前,我想让时光在这里将脚步放缓,让我预测到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如果我们在竞技场上跌了个狗啃泥,观众席或许会鸦雀无声,就像在橄榄球比赛或曲棍球比赛中有人因场上队员受伤而单膝跪地一样;抑或喝倒彩之声和嘲笑声会此起彼伏;又或者你受了隧道视觉效应的影响,只能听到父母大喊:“站起来!振作点儿!”

这些“狗啃泥”的时刻或许是像被解雇或者发现伴侣不忠这样的大事,也可以是发现孩子谎报了考试成绩或是在工作上没有获得预期效果这样的小事。“竞技场”这个词总是让人联想到宏大的场面,但实际上,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我们能勇敢地站出来,当下的新环境就都可以称为“竞技场”。在尝试新的体育项目时冒险出糗或冒傻气,这就是竞技场;在工作中领导一个团队,亦是竞技场;为人父母的艰难抉择将我们逼上竞技场,而坠入爱河也绝对称得上竞技场。

刚开始考虑这项研究的计划时,我查阅了数据,并不断思索:“当我们摔了个狗啃泥的时候,是怎样的一番光景?那一瞬间到底发生了什么?那些摇晃颤抖着爬起来、鼓起勇气再试一次的人都有什么共同之处?勇敢起身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过程?”

我觉得让时间慢下来以便解析这个过程是不大可能的,但神探福尔摩斯却给了我尝试的灵感。2014年年初,我埋首于数据资料之中,自信心也在慢慢流失。而在此之前,一种呼吸系统疾病的病毒像一股飓风一般席卷了休斯敦,让我几乎把所有预先安排好的假期时间都用在了与病毒的抗争上,当时的我正在这段不堪回首的假期中煎熬着。2月的一个晚上,我和女儿艾伦相依在沙发上,一起观看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和马丁·弗里曼合演的最新一季的电视剧《神探夏洛克》。(我可是该剧的铁杆粉丝。)

在第三季的一集里,夏洛克被枪击。别担心,我不会剧透的。不过,这真是我始料未及的——在夏洛克中弹的那一瞬间,时间静止了。夏洛克没有立即倒下,而是进入了自己的“思维殿堂”,也就是那个让他从大脑数据库里提取记忆、设定行车路线以及在杂乱的信息线索间建立神奇联系的不可思议的认知空间。在接下来的10分钟里,许多重要人物在他的脑海中浮现,每个人都以自己精通的领域的知识告诉他该如何有效地保命。

首先出现的是深深地暗恋着夏洛克的那位伦敦法医,她无法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于是手足无措地对夏洛克摇了摇头,说:“这跟电影里演的不太像,对吧,夏洛克?”之后,她向夏洛克说明了他将如何倒下、震荡是如何产生作用的以及他应该如何保持自己意识清醒。她提醒他将在何时体验到疼痛,还告诉他将会出现的症状。在现实生活中估计用时三秒钟的事情,却在荧幕上拉长到10分钟之久。我觉得这真是神来之笔,这段影像也为我重新注入了活力,让我得以继续研究将速度放慢的可能性。

本书的目标就是让我们跌倒和爬起来的速度慢下来,让我们充分意识到不适和伤痛之感出现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选择,并探索这些选择带来的后果。就像我创作其他作品一样,我也会在这本书中利用学术研究和通俗故事的形式为大家阐释我所学到的知识,而且我会与大家分享更多我个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能让我坐在前排、见证舞台上发生的事,也能让我深入后台去探索幕布之后人们的思想感情以及行为举止。我掌握着自己故事中的细枝末节,这就像是在观看导演剪辑版的电影或是选择了DVD(数字激光视盘)碟片中的花絮选项一样,大家可以听“导演”解释自己是如何做决策、如何考虑的。这并不意味着我不能捕捉到他人体验中的细节,因为那可是我的老本行。难度在于我无法用相同的紧密度将别人故事中的经历、背景、行为以及思想因素编织在一起。

在将“变得更强大”理念进行完善这一过程接近尾声时,我与熟悉我作品的几个小组成员碰面,与他们分享我的发现,并询问他们,书中的理念是否合适以及中肯、我的研究方向是否正确。不久,两位参与者主动分享了他们将此理念用于生活中的切身体验。他们分享的内容感动了我,于是我问他们是否同意我将这些内容放在书中。两人都表示同意,我对此非常感激。他们的故事,便是该理念的强有力的例证。

从“狗啃泥”一样摔倒在竞技场中,到勇敢地爬起来,这其中的艰辛我们很难开诚布公地讲述出来。在我们的社会中,此类探讨的缺乏导致了两个危险的后果:一是为勇气贴金的倾向,二是牛气的缺失。为勇气贴金

我们都曾跌倒过,擦破的膝盖和受伤的心灵便是证据。但是,我们都不愿将记忆中的旧伤袒露出来,我们也很少看得见正在愈合过程中的伤口。我不知道这是因为我们羞于向别人展示与创伤抗争这个私密的过程,还是因为即便我们鼓起勇气向人袒露自己尚未愈合的伤口,他们也会条件反射般地将目光移开。

对于人们跌倒后再爬起来的故事,我们的文化更乐于呈现鼓舞他人的删节版,这样的故事在我们的社会中比比皆是。在一段长达30分钟的演讲中,人们往往只用30秒的时间讲述“我挣扎着爬了起来”,“我的生命中出现了另一个人”,或是像我那样在TEDx演讲中用一句简单的“这是一场恶战”将挫败一笔带过。

我们希望这些故事中的悲伤能一闪而过,这样我们便可以得到一个彻底治愈的结局。我担心,这种在交流克服困难经验时不够坦诚的对话方式将导致一个“失败的镀金时代”的出现。在刚过去的几年中,失败会议、失败庆典甚至失败大奖的出现如雨后春笋。大家别误会,对于将“失败”理解为“所有有价值的事业的组成部分”这一理念,我不仅心有戚戚,还深信不疑。但是,如果在拥抱失败的同时不去正视失败可能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创伤和恐惧,或是没有认识到勇敢起身的过程中所必经的艰难旅程,那么你就是在为勇气贴金。掩盖失败为感情带来的真切影响,无异于将坚韧、倔强以及不懈这些代表了勇气和韧性的最可贵特征抹去。

没错,没有失败,就不会有突破、成长与创新。但是,失败是痛苦的,失败让我们因“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而痛心疾首,但它也往往意味着指责和羞愧将接踵而至。

是啊!我也同意丁尼生的诗句:“爱过又失去,好过从未爱过。”但是,心碎会让人萎靡不振,而失去和渴望的滋味甚至会让起床这件事也变得困难。重新学会信赖和接受爱情,也成了一件遥不可及的事。

是的,即便我们付出了足够的心血和勇气,失望也有可能在所难免。而当我们被失望笼罩,拼命去理解和体会未来的不确定性时,这种期望的凋零有时可能会让我们无比痛苦。

关于如何拥抱失败所带来的痛苦,艾什莉·古德为我们提供了绝[1]佳的示范。古德是“转败为胜”(Fail Forward)这家社会企业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该企业旨在帮助各组织机构打造鼓励冒险、创新以及不断适应变化的文化,以满足变革的需求。古德先是在加纳担任了加拿大无国界工程师组织(EWB)的社会工作者,也为该组织的“失败报告”项目以及网站AdmittingFailures.com的建设工作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在这个网站上人人都可以提交有关失败和成长故事的在线失败报告。

这些最初出现的失败报告利用非营利的形式(资金依靠外来资助),大胆尝试去打破人们对于失败讳莫如深的状况。无国界工程师组织对于人们这种因羞于开口而错失成长机会的现象深恶痛绝,因此它在其年度透明报告中将失败报告结集出版。这家组织致力于解决诸如贫困等世界上最难解决的问题,由于革新和成长恰是解决此类问题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他们拉开了一场改革的序幕。

在挪威奥斯陆举行的年度“失败大会”上,作为发言人的古德询问观众,他们觉得有哪些词是与“失败”一词相关的。观众们大声喊出了“悲伤”“恐惧”“丢脸”“绝望”“惊恐”“羞愧”以及“心碎”这些词。接下来,古德举起无国界工程师组织的失败报告,并解释说这份30页的年度透明报告中包含14则关于失败的故事,这说明该组织在过去的一年中至少经历了14次失败。然后,她询问同一组观众他们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份报告。这一次,观众喊出的词汇包括了“乐于助人”“慷慨”“坦率”“有见识”“勇敢”以及“勇气”。

古德强调,我们看待“失败”的方式,与我们为了达到学习与成长的目的而勇敢分享自己失败经历的方式有着天壤之别。若没有经历过绝望、愧疚和惊恐这些痛苦的情感,我们便不可能一蹴而就地达到乐于助人、慷慨勇敢的状态。我们不应为勇气贴金,也不要将失败粉饰得时髦光鲜,而是要认识到事实真相和人性坚韧之美。牛气的缺失

我知道,牛气这个词有点儿奇怪,但是我实在找不到其他能更准确地表达我的意思的词语了。当我看到有人勇敢地正视事实真相,或是在跌倒爬起后表示“天啊,这一跤摔得真疼,但这一跤很值,我还要再试一次”,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真牛气”。

不愿感受伤痛而是将伤痛发泄出来,不愿认识伤痛而是将伤痛强加于他人——生活中这样的人实在太多了。他们不愿体会失望的感觉,而是选择将失望带到生活中。在感情上清心寡欲算不上牛气,故作姿态地大吵大闹也不是牛气,狂妄自大更称不上牛气,完美主义则是世界上最不能被定义为牛气的东西。

在我眼里,能够将“我目前正处于低谷,我希望得到你的帮助”这样的话说出口的人才具有真正的牛气。例如,告诉孩子“伤心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伤心,说出来就好了”的父亲;承认“我们的团队掉了链子,我们不要再互相责备了,应该立即解决问题,向前看”的女性;以及那些敢于触及自己的不适、展露自己的脆弱并将自己的故事原原本本地呈现的人,都是真正牛气的人。

贫困蔓延、暴力肆虐、不平等的现象比比皆是,公民权利遭受践踏、环境遭到破坏……在这个让人感觉无所适从的世界,勇敢是解决问题不可或缺的因素。然而,除了那些敢于站出来表达自我的人之外,这个社会也需要一大批愿意鼓起勇气、尝试失败、摸索着挺过困难并再次爬起来的牛气的人,需要包括家长、教师、管理员、领导者、政治家、公司职员、创意者以及社区组织者在内的人才,他们要在各个领域引领、规划并塑造社会文化。

如今,有关勇气的故事大多是言过其实或空洞无物的辞藻堆砌,是人们担心自己的声望和社会评价受到负面影响,无法维系自己的安稳状态和地位而进行的粉饰。我们需要更多愿意诚实展示自己承受了失败、失意以及后悔的风险和痛苦的人,他们甘愿体会自己的伤痛,他们也愿意在自己的故事中掌握主动权、敢于站出来挑战困难。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很荣幸能与一些真正牛气的人共事,其中包括教师、企业总裁、电影人、老兵、人力资源专家、学校辅导员以及治疗师等。在本书中,我们将探索这些人身上存在的共性,这里先做一个小小的预告:这些人不仅对情感世界充满好奇,他们也敢于直面自己的不适感。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指导我们如何在跌倒后,再次勇敢起身。我将把自己对于勇敢起身的所知、所感、所信以及所经历的一切毫无保留地与大家分享。我想再次告诉你,从参与研究的所有人身上学到的东西令我一次次得到救赎,对此我深表感激。失败是痛苦的,这是真心话,而勇敢面对以及体味这种痛苦,便是要你去冒险。

[1] 社会企业是指通过商业策略来为人类以及环境的福祉带来最大推动的机构。——译者注01在脆弱中发现力量,勇敢起身我们生来就是制造者。我们用双手将所学的知识从脑海中转移到心里。

对于人类的行为、情感以及思想问题,“所学越多,所知越少”这句谚语真是一语中的。我的经历已让我学会不再渴望去捕捉所谓的确定性,也不再奢望把确定的答案固定在墙壁上了。有时,我会偶尔怀念那种佯装确定答案触手可及的感觉。每当我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一遍遍地播放大卫·格雷的歌曲《我的天》(My oh My)时,我的丈夫史蒂夫就知道,我这是在为自己年轻时研究理想的幻灭而默哀。我最喜欢的一段歌词是:我的头脑到底是怎么了?你知道的,我曾经是那么确定。你知道的,我曾经是那么有把握。

问题不仅在歌词上,歌手演唱“有把握”这三个字的方式更让我有所触动。他的歌声听起来就像是在嘲笑那些觉得自己能够通晓一切的狂妄之人,而有时听着又好像是因为我们无法通晓一切而大为光火。无论真相如何,跟着这首歌哼唱总能抚平我的不安焦灼。在心乱如麻的时候,音乐总能让我的心情好起来,也不再感到孤寂。

虽然在我的研究领域中不存在绝对正确的肯定性答案,但仍有一些东西是真实无疑的,即一些人们所共有的体验与我们的所信及所知深深契合。比如说,罗斯福的那段演讲,便让我认识到三条事实:

我想要置身于竞技场中。我想要勇敢地面对生活。当我们踏上勇敢之路的时候,同时也签下了将会被打击得落花流水的契约。我们可以选择怀着勇气去面对困境,也可以选择安逸舒适,但鱼与熊掌是不可兼得的。

脆弱无关输赢,而是指在对结果毫无把握的情况下仍有站出来表达自我的勇气。脆弱不是软弱,而是最令人敬佩的展示勇气的方式。

在竞技场中,诸多廉价的座席上满是从来不敢冒险的人。他们只会在安全的距离之外猛掷充满恶意的诽谤及羞辱之词。问题在于,如果我们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不被恶俗之词所伤害,我们同时也会失去与人沟通的能力。但如果我们被他人的想法所左右,则又会失去展现脆弱的勇气。因此,我们在接受别人的反馈时必须有所选择。对于我来说,如果你没有置身于竞技场上奋力拼杀,受过欺凌,那我就对你的反馈毫无兴趣。

我不认为以上内容算得上是“规则”,但它们的确已经成了我的指导原则。在投身竞技场之前,先了解一些有关勇敢面对困境、展现内心的脆弱以及克服逆境的基本规则,于我们是有益的。这些规则就像是情感的物理定律,能帮我们理解为何勇气既有改变人的力量,同时又难以寻觅。以下就是勇敢起身的“交战规则”。

1. 如果我们能时常拿出足够的勇气,就必然会跌倒,这就是关于脆弱的物理定律。当我们勇于展现自我、不畏跌倒的时候,我们实际上就是在直面失败。勇敢并不等同于“我愿意承担失败的风险”,而是“我知道自己会面对失败,即便如此,我仍愿意全心投入”。命运或许偏爱大胆之人,但失败亦有此偏爱。

2. 一旦踏上了勇敢这条路,我们就永远不能回头。我们可以在失败、失误或跌倒后爬起来,但我们永远也回不到拿出勇气甚至跌跤之前的状态了。勇气会改变我们的心理结构,这种改变往往会让我们的失落感愈演愈烈。在跌倒后起身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发觉自己竟对某个不复存在的过去心生怀念——我们想要回到步入竞技场之前的状态,却发现已无路可退。现在,我们对何为勇气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这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了,因为我们已无法再麻痹自己。现在,我们明白自己应在何时冲锋陷阵、又会在何时踟蹰不前,也明白我们的行为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观。这种新获得的觉知能为我们带来活力,重新启动我们的目标感,并提醒我们时刻牢记全心全意生活的承诺。我们一方面渴望回到冒险与跌倒之前的时刻,另一方面又在朝着更强大的勇气靠拢,在这二者之间找到平衡,是勇敢起身过程中的一条必经之路。

3. 这条旅程专属于你一个人,但是没有一个人能独自成功地走完这条路。自宇宙洪荒之日起,人们就找到了在失败后勇敢起身的方法。但即便如此,仍然缺少一种可信的方法让我们轻车熟路地找到自己的方向。每个人都必须开辟自己的路,就算我们没有在熙熙攘攘的道路上行走,也没有与人相伴同行的安全感,也要学会偶尔依赖其他旅人给予的庇护和支持,学会主动地与他人并肩前行。对于那些喜欢与世隔绝、独自疗伤的人来说,与人沟通、寻求和接受帮助无疑成了一项挑战。

4. 我们为故事而痴狂。在充斥着匮乏感和完美主义的文化氛围中,我们之所以想要主导、糅合以及分享自己的故事,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们在讲述自己勇敢面对生活的经历时会拥有前所未有的活力,这是由我们的生物构造引致的。但是,我们“为故事而痴狂”的说法并不仅仅是句漂亮话。神经经济学家保罗·扎克已经发现,聆听一段由开头、过程以及结尾构成的叙事性故事,会让我们的大脑释放出皮质醇和催产素。这些化学物质会触发人类特有的沟通及寻找重点和意义的能力。可以说,故事深植于我们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中。

5. 创造力能够将知识嵌入大脑,以便让我们将知识付诸实践。我们通过双手将学到的知识由大脑转入心中。我们生来就是制造者,而创造力则是融合行为的最高级方式。通过创造力,我们得以将人生体验融入生命之中。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最常被问及的问题就是:“我该如何切实利用自我认知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呢?”我做了18年的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的导师,在最近8年间我设计、实践并评估了两门课程,还通过在线课程教授了数以万计的学生,这些经验让我逐渐认识到,创造力是让学习渗入我们的生命并将知识付诸实践的关键。在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阿萨罗部落中有一句美丽的谚语:“尚未存活于肉体之中的知识只是流言蜚语罢了。”在我们将有关勇敢起身的理解和知识通过创造力付诸实践并融入自身之前,这些话都只能算作道听途说。

6. 无论你是在为个人生活奔忙,还是在职业生涯中寻找出路,勇敢起身的过程都是相同的。我在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上投入了相同的研究时间,虽然大多数人都认为我们可以在家庭与工作中拥有不同的勇敢起身的方式,但事实则不然。无论是一位伤心欲绝的年轻男子、因失意而痛苦挣扎的退休老人,还是努力在项目失败后重整旗鼓的经理人,做法都是相同的。对于事业上的失败,不存在所谓的“无菌疗法”。对于憎恨、心碎以及宽容等问题,我们仍须在情感的沙砾中深深挖掘。就像神经科学家安东尼奥·达马西奥告诉我们的一样:“人类并非纯粹的思考机器或感知机器,而是两者的结合,即能够思考的感知机器。”无论你置身于办公室、教室还是艺术工作室,都无法将认知过程中的情感因素规避掉,连想都别想。还记得我在前言中提到的那些牛气之人吗?他们之间还存在着另一个共同点:他们不会勉强自己去规避情感,他们是能够思考并且能够体味自己、自己的爱人、所抚养的后代以及其他人的情感的感知机器。

7. 将痛苦与他人攀比是出现恐惧感和匮乏感的表现。失败、犯错以及伤痛往往会导致我们不断地质疑自己的判断力、自信心,甚至自我价值。“我已足够好”这句话会逐渐转变为“我真的足够好”吗?过去几十年中,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一条经验便是恐惧感和匮乏感会刺激我们与他人比较,即便是伤痛,也难逃被拿来评断高下的命运。例如,你的丈夫去世了,你认为你的伤痛要比独身未婚的人的伤痛更甚;你的朋友发现妻子得了癌症,所以你没有理由因为没能得到升职机会而失望。你会因为错过了儿子在学校里的演出而感到愧疚?拜托,这种问题简直就是小儿科,要知道世界上每分钟都有人因饥饿而去世。匮乏的对立面并非充裕,而是足够。同理心并非一个有数量限额的词语,而同情也不是一块可分为八份的比萨饼。当你怀着同理心或同情心对待他人时,这份情感不但不会越用越少,反而会越来越多。爱是世界上最没有限额的东西了。没错,看待问题的视角的确至关重要,但是伤痛毕竟是伤痛。每当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痛苦怀有同理心和同情心时,由此进行的疗愈过程和结果,会影响到每一个人。

8. 我们不能用一个万灵药似的简单公式来表达需要投入情感、展示脆弱、动用勇气的过程。说实话,我觉得向人们推销一款类似“百忧解”的药剂,要算最卑鄙的万灵药推销法了。这本书既不为读者提供解决方案,也不介绍如何按步骤执行——这本书呈现的是一个以事实为基础的理念,阐释了人们在失败后努力爬起时所经历的基本社会体验,意在向大家展示我总结的一些最为明显的规律和主题。通过与他人的交谈并结合自己的体验,我发现,经历勇敢起身的过程,有些人只需20分钟,但有些人却会跨越20个春秋。有些人在碰壁之后选择了安营扎寨,在一个地方一待就是十载光阴。虽然勇敢起身的过程看似遵循了一些规律,却没有表现出所谓的统一准则或是完全线性的发展态势。这是一个时进时退的过程,虽循环往复但并不难理解,而且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方式。当我们勇敢起身时,并非所有的努力都有回报,我们无法让这个过程变得既快速又简单,而是要将其中的酸甜苦辣全部体会一遍。我能为读者做的,就是用语言来阐释这个过程,让读者意识到那些在勇敢起身时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另外,我还要告诉读者:你并不是在孤军奋战。

9. 勇气是会传染的。勇敢起身改变的不仅是你自己,还有你身边的人。当你亲眼看到他人通过展示脆弱、勇气以及毅力而挖掘出改变自我的潜力,这就像是吹响了激发你内在勇气的号角;而对于那些仍置身于失败的愁云之中无法直面事实的人而言,他人的经历则像是一面难以面对的镜子。无论你是否能意识到,我们的体验都会对周围的人造成巨大的影响。圣方济各会修士理查德·罗尔写道:“在我们真正承担起主动权之后,你会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比单独个体更伟大的整体的一部分。从此以后,你不再是生命的中心,而生命却成了你的中心。”

10. 勇敢起身是一种灵性的实践。失败后重新站起来并不需要借助任何宗教、神学或教条,然而,各类资料却无一例外地显示,灵性是我们拥有坚忍不拔的精神与克服困难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根据过去10年搜集到的资料,我为灵性归纳出以下定义:我们被一股比所有人更为强大的力量紧密联结在一起,我们与这股力量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结,是以爱与归属感为根基的。认识到这一点并乐在其中,就是灵性。实践灵性,可以让我们对生活有所洞见,也能为生活赋予意义及目标。

有的人在教堂或寺庙里拥抱自己的灵性,而有的人则通过独处、冥想或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性,人们表达灵性的方式千差万别。

灵性是我们彼此联结、彼此相爱时产生的信仰。当我们以灵性来指引自己的意图和行动时,日常生活中的体验便能成为灵性的实践。我们可以将教育学生、领导员工以及抚养后代等行为变成灵性实践,寻求帮助和接受帮助同样能成为灵性实践。叙述人生经历和创造性的工作能够提升正念,因此这些也能成为灵性实践。

以上的行动都可以成为灵性实践,但我认为,跌倒之后的勇敢起身也必须成为灵性实践。勇敢起身要求我们怀有互相联结的基本信念,也要求我们重新思考看待问题的视角以及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就像著名作家伊丽莎白·吉尔伯特所言:“优雅慈悲能将你引领至急功近利所不可企及的地方。”02故事的魔力过程虽然混乱,但它却是魔法发生的地方。

我曾经为我的心绘制了一幅地图,并将特拉维斯湖画在了地图的正中央。特拉维斯湖绵延65英里(约合104.61千米),是科罗拉多河的蓄水池,它位于风景旖旎的得克萨斯山地,恰好停驻在奥斯汀的西部边界线上。在多石的河岸、壮丽的悬崖以及牧豆树的环绕下,清冽的湖水泛着天蓝色的波光。

童年时,我每年暑假都会在特拉维斯湖畔度过。在那里,我学会了如何钓到鲈鱼和大口黑鲈,也学会了如何拽钓绳,如何削木头、建树屋、布置桌子。我的姨婆洛雷尼亚和她的丈夫乔在瓦伦特有一幢房子。当时,湖的周边是乡野之地,这里的农民大都开着卡车、手拿钓竿。时至今日,这里的豪宅别墅比比皆是,这个地区也已成了奥斯汀管辖的一个郊区。

洛雷尼亚姨婆家的隔壁住着碧尔阿姨,而鲍德温夫妇和他们的女儿埃德娜、女婿沃尔特则住在碧尔阿姨的隔壁。埃德娜和洛雷尼亚姨婆一直是最好的朋友。那时,我经常光着双脚在院子里跑来跑去,我会先和碧尔阿姨玩一会儿牌,然后回洛雷尼亚姨婆家烤馅饼,晚上还会和鲍德温夫妇一起收集石子,抓萤火虫,给埃德娜讲笑话。

洛雷尼亚姨婆是当地的“雅芳推销小姐”,帮她收拾货品、一起工作是我暑假中最喜欢做的事。从我上四年级开始,每个暑假我都会和姨婆一起坐上她的小卡车,她负责开车,我则拿着“红色莱德”空气枪坐在副驾驶位,我们中间堆着大包小包的化妆品、香水和乳霜。我负责看管唇膏样品,在那个塑料盒子里,装着几百支各种颜色和配方的白色小包装管状的唇膏。

我们沿着碎石路一路开过去,在某位顾客家的铁门前停下来。洛雷尼亚会先下车,打开大门看看那里有没有野狗或是响尾蛇。检查完毕后,她便会回过头朝我喊“拿上唇膏,把枪留在车上”,或是“拿上唇膏,把枪也带着”。于是,我从卡车上溜下来,手中拿着唇膏,然后和她一起进去。

推销了一上午的雅芳产品之后,我们会做几个三明治并打好包,姨婆还会抓一些蠕虫当鱼饵。带上午餐和鱼饵,我们会去码头垂钓。我们用汽车轮胎的内胎当游泳圈在湖面漂流,这是我人生中最享受的事情了。时至今日,我闭上眼仍然能够回想起在湖上漂浮的感觉——和煦的阳光洒在皮肤上,蜻蜓在湖面上点水,我会轻轻踢开轻啃我脚趾的鲈鱼。中头彩

特拉维斯湖对我来说是个神奇的地方,我想要将这份神奇的体验与自己的孩子们分享。因此,我和史蒂夫为2012年的暑假做计划的时候,决定在距离洛雷尼亚姨婆家大约半小时车程的地方租一栋房子。这是我们第一次拥有超过两周的假期,大家都很兴奋。纵情享受假期无可厚非,但是,制定规矩也是必要的。因此,我们决定在假期里控制孩子们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要求大家按时作息、健康饮食、增加运动量。我们的兄弟姐妹和父母也会在假期里和我们一起住,因此我把“健康假期”计划告知了每个人,并给他们寄送了包含详细食谱和食物购买清单的电子邮件。

我们租住的房子坐落于湖畔的一处深水湾旁,在长长的楼梯尽头,连着一处带有波浪状铁皮顶棚的破旧码头。我和史蒂夫决定每天都要在湖里游个来回。在离家的前一天,我出门买了一件新泳衣和护目镜。当年和史蒂夫相遇时,我俩都在做救生员和游泳教练。我现在仍坚持每周游泳,但主要是为了保持身材。与我不同,史蒂夫在高中时就是个争强好胜的游泳运动员,在大学时还是水球俱乐部的成员,他至今都在游泳这件事上毫不怠惰。我是这样评估我们两人现在的能力差异的:他仍然能做翻腾转体,而我只能“蜻蜓点水”了。

一天清早,大家还都没有起床,我和史蒂夫就往码头那里去了。当时,我的妹妹们带着她们的家人和我们住在一起,因此把孩子们留在家里我们俩很放心。我们扎进水中,开始横渡湖湾。由于是在开放的水域之中,因此大约游到一半时,我们都停了下来,查看有没有过往船只。在一边踩水一边查看的时候,我们两人的目光相遇了。四周美景尽收眼底,而我又能与25年前在水中相遇的男人一道在这神奇之湖中畅游,此刻,我心中已溢满感恩之情。对我来说,这种强烈的脆弱感总能带来深深的喜悦,我任由自己的情绪起伏,柔声告诉史蒂夫:“真高兴我们能一起出来游泳,这里真是太美啦!”史蒂夫是个比我外向的人,因此我做好准备,期待接受一句同样热情洋溢的回应。但他却只是漫不经心地露出一个难以察觉的微笑,回答说:“是啊,水挺舒服的。”然后,便继续游了起来。

我们之间的距离大约只有5米。我心想:“他没有听到我的话吗?他或许没听真切吧。我的多愁善感是不是让他觉得措手不及,连怎么回应都不知道了?”无论问题出在哪儿,这件事都让我挺难为情的。我的第一反应是尴尬,而羞愧之情也接踵而至。

我比史蒂夫晚了几分钟到达石砾遍布的对岸,而史蒂夫已经用这几分钟喘过气来,准备往回游了。我们两人之间只隔着几米的距离,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考虑要不要再试一次。为了诗意的沟通而冒一次险,这已经超出了我的舒适范围区,而再次的尝试不仅让我感到惶恐,还有出糗的可能。但我知道,换作史蒂夫,那么他是会再试一次的,甚至再试20次都有可能。他总归比我勇敢。莱昂纳德·科恩在他的歌曲《哈利路亚》里这样写道:或许苍穹之中真有上帝,但我从爱中学到的,就是如何向比你拔枪更快的人开枪。

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成人的:在被伤害之前要先发制人,至少也要做到一受到伤害就立即以牙还牙。如果你尝试了一次而受到了伤害,那就当作一次教训。如果你尝试了两次却仍然受了伤,那你就是个失败者。爱情是迄今为止最让我感到恐惧的竞技场。

虽然刚刚写完一本关于脆弱和勇气的书,但那一刻当我站在湖中的污泥中时,仍然无法排解心中的恐惧感。我告诉自己:“把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吧。”我露出笑容,希望能缓解我和史蒂夫之间的僵局,再次尝试与他沟通:“这感觉真好。我好喜欢和你一起游泳的感觉,我觉得离你好近。”

他回答道:“是啊,我们游得挺带劲儿的!”然而他的目光却没有落在我的身上,仿佛直接穿透了我的身体。然后,他又一次游走了。真是太让人生气了,我想:“到底是怎么了!我是该感到受了侮辱呢,还是该怒火冲天呢?”我想要大哭,想要大喊,但满心焦虑的我并没有这么做,而是深吸了一口气,开始往回游去。

游回对岸的时候,我比史蒂夫快了几步。我心神俱疲,甚至有点儿头晕目眩。史蒂夫一游到码头,便立即抓住摇摇晃晃的铁梯,走出水面。

我能做的,只是对他说:“你能不能回到湖里来?”爬到一半的他停了下来,他回过头来,两只手仍握着铁梯边。我说:“回到水里来,拜托了。”于是,他重新回到了水中。“怎么了?”他不解地问。我和史蒂夫在码头边踩着水,四目相对。

怎么了?我心里嘀咕:他想知道怎么了?我都不知道怎么了!我只知道,我已经在往回游的途中为剩下的时间写好了剧本,如果不采取什么干预措施,迎接我们的将会是糟糕的一天。我们已经为同样的原因争吵过无数次了。

如果不采取干预措施,我们会爬上码头,擦干身体,然后回到屋里,把毛巾甩到门廊的扶手上,走进厨房。然后史蒂夫会问我:“亲爱的,早饭吃什么?”

我会看着他,用讽刺的口吻回答:“亲爱的,我不知道,让我问问早餐仙女吧。”然后,我会双眼望向天花板,两手扶在髋部:“早餐仙女,早餐该吃什么呢?”故作姿态地停顿片刻之后,我便会用那句虽然老套但很好用的回话:“呀,史蒂夫,我忘了假期该是什么样的了。我忘了早餐、午餐、晚餐,洗衣服、收衣服,带护目镜、防晒霜、杀虫喷雾,买食物……这些事全都该由我负责。”在我喋喋不休的过程中,史蒂夫会皱起眉头,不明就里地插话问我:“出什么事了吗?我是不是不小心做错了什么?”然后,在长达4~24小时的冷战中,真相便会浮出水面。

这种争吵我们闭着眼也能驾轻就熟,但这次我们是在特拉维斯湖,又适逢珍贵的假期。因此,我不希望重蹈覆辙,我没有重走抱怨的老路,而是看着他,用新方法来试探:“我想要和你沟通,但你却一直不来电,真是把我弄懵了。”

史蒂夫一言未发,只是盯着我。码头边的水大概有10米深,因此我们一直不停地在水里扑腾。

我的脑筋必须要转得快一些才行。眼前的一切都是我从未经历过的,那30秒让我感觉有一小时那么长,我脑中的想法一直摇摆不定——友善点儿?不,朝他开炮吧!友善点儿?不,还是自我保护,朝他进攻吧!

最终,我选择了友善和信任,孤注一掷地使用了一条我从研究中学到的技巧。我说:“我觉得你对我冷冰冰的,于是我就开始在脑海中编织故事了:你或许是在我游泳的时候回头看到我,心里想:‘老天啊,她可真是老了,连自由泳都不会了。’要么就是你看着我的时候心想:‘她穿泳衣的样子跟25年前可真是没法比。’”

史蒂夫看上去像是被激怒了。他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不会大发雷霆,而是会深呼吸、噘起嘴,然后点点头。作为一名儿科医生,这种习惯为他省下了不少麻烦,但我对他的表情了如指掌,我知道,他是生气了。他先是转过身背对着我,然后又扭过来说:“真是的,你是不是又在多愁善感了?”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是,我就是多愁善感。我现在马上就要爆发了,所以你下一句的回应很重要,至关重要。”

史蒂夫又一次背对我,然后又转了回来。在度“秒”如年之后,他终于又开口说话了:“我不想跟你做这件事,真的不想。”

我的第一反应是惊恐。到底怎么了?“我不想跟你做这件事”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糟了,他是说他不想和我一起游泳了吗?还是不想和我说话了?然后我猛然意识到,他所说的“这件事”,可能是指跟我做夫妻。时间渐渐缓下了脚步,而我的恐惧感也让眼前的世界变成了慢速的“逐帧状态”,直到史蒂夫再度发话,我才被猛地拉回现实:“我现在真的不想跟你谈这个。”

我已乱了阵脚,也耐心全无:“真不巧,我们非得谈谈,现在就谈。你看,我先说话,然后你再说话,这不就是在谈嘛。”

水中的史蒂夫又一次扭过脸去,几秒钟别扭的阒寂之后,他终于面对我说道:“告诉你吧,我不介意陪孩子们玩,我真的不介意。”

什么?我只觉得一头雾水。“你什么意思?你在说些什么呀?”

史蒂夫解释说,他想用充气筏带着孩子们渡到湖湾的对面去,他其实挺享受载着孩子们横渡湖湾、让他们去“寻宝”。他也很希望为我腾出时间,好让我和妹妹们好好聊聊。

这个时候,我已经不知所措了。我抬高了声音问道:“你在说些什么呀?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史蒂夫深吸了一口气,半是恼怒半是让步地说:“我不知道你今天跟我说了些什么,我一点儿都没听清。在游泳的时候,我一直在努力克制心里的恐慌,为了集中注意力,我一直在默数划水的次数。”

一片寂静。

他接着说:“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5个孩子都在筏上,我们在湖湾里行进了一半,一艘快艇突然朝我们冲了过来。我朝他们摆手,但他们却没有减速。我抱住5个孩子,使劲儿让他们往水下沉。但是,老天啊,虽然艾伦和洛纳会游泳,但是加比、阿马娅还有查理都还那么小,这可是20米深的湖呀。我抓住5个孩子,尽量把他们往深水里拉。我把他们摁在水下,等待快艇开过去。我知道如果我们一露头,就铁定没命了。我一直等着,等我扭头一看查理,却发现他已经没气了。我知道,如果我们在水里多待一分钟,那他就要被淹死了。我不知道你说了些什么,我只是一边数着划水次数一边想要回到码头罢了。”

我的心在滴血,泪水也涌上了双眼。史蒂夫是对的。我们来到度假屋的时候是个工作日,湖上没什么船只。而今天是周五,湖上的船只到了周末还会翻倍,醉酒驾船的人也防不胜防。如果你成长的环境里不乏“水民”,那你就会听到很多由醉酒引发的驾船和滑水事故,而且很不幸,你往往也会认识一些被这些事故伤害的人。“史蒂夫,你能跟我说这些,我真高兴。”

他白了我一眼:“胡说八道。”

老天啊,别再说下去了,还没够吗?我简直无法相信史蒂夫的回应:“你能告诉我这些,我当然高兴了。”

史蒂夫摇摇头,说道:“我跟你说,别把你研究的那套东西搬到我身上,求你了。别对我说那些你觉得应该说的话,我知道你想要什么——你想要一个强势的男人,你想要他在快艇驶过来的时候把孩子们往岸上扔过去,然后飞快地游过去,在孩子们还没落地之前把他们接住,然后还要在湖湾的另一边扭过头来朝你喊:‘别担心,亲爱的!都交给我吧!’”

史蒂夫受了伤,我也受了伤,我俩都身心俱疲,处在脆弱的边缘。我们欠彼此一个真相。我不愿把研究中的方法用在他的身上,但我的研究经验却告诉我,在谈到男人肩上承受的巨大压力时,我们通常喜欢把原因归结在冷漠无情的父亲、恃强凌弱的伙伴或是专横跋扈的教练身上,但有时,最担心白马王子坠马、最容易对男人的脆弱持批评态度的,其实是女人。

我认为,“能在真正恐惧与脆弱的关头为男人留出空间的女人,就是懂得如何拥抱自己的脆弱、不依靠男人来获得权势与地位的女人。能在真正恐惧与脆弱的关头与女人坐在一起倾听她的痛苦而不试着改变她或提供建议的男人,就是能与自己的脆弱和平共处、不通过充当无所不知且无所不能的巫师来彰显自己实力的男人”。

我伸手抓住史蒂夫的手说:“你知道吗?要是在10年前,你的故事肯定会让我感到惶恐。当时的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样的故事,我可能会做出得体的回应,但几天之后,如果受到某件事的触发,我或许会用非常糟糕的方式旧事重提,比如:‘你确定你想要带孩子们玩轮胎滑水吗?’我可能会说错话,可能会伤害到你,辜负了你的信任,我知道我犯过这样的错误,真的很抱歉。5年前的我应该会好一些,我会理解你、尊重你,但心里还是惴惴不安的。但是,现在的我无论对你还是对我们的感情都充满了感激,除了你,我什么也不想要。你是我认识的最好的男人。我们也只有彼此。我们可以说是中了头彩。”

史蒂夫面露微笑。我说的虽然是暗语,但他明白我的意思。约翰·普林和艾丽斯·德门特的《身不由己》(In Spite of Ourselves)是我们最喜欢的一首歌,而“中头彩”来自于其中的一句歌词。这首歌的副歌部分总会让我想起史蒂夫:身不由己,我们终将并肩坐于彩虹顶端。排除万难,亲爱的,我们中了头彩。我们偏偏要,冲动而行。在我们眼中舞动的,只有我们老去却依然可爱的心灵。

我们爬上码头,擦干身体,沿着楼梯往屋里走去。史蒂夫用他的湿毛巾打了一下我的屁股,微笑着说:“你穿泳衣还是很性感的。”

那个早晨成了我们感情的转折点。当时,我们都深陷于各自的羞愧之中。我落入了对于个人形象和身材的恐惧之中,而这也是最常让女性感到羞愧的一个因素;史蒂夫则担心我会觉得他软弱无能,这也是最常让男性赧颜的一个因素。我们两人都心知肚明,脆弱是带领我们走出羞愧、回到对方怀抱的唯一途径。然而,我们都不敢拥抱自己的脆弱。不知怎么的,我们忽略了永远无法收回的由言语裹挟而来的刺痛,也忘却了冷战中因压抑情感而引发的内伤,最终找到了相信自己与相信彼此的勇气。那个时刻颠覆了我们对婚姻的看法。这可不是一次细水长流的演进,它为我们的婚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这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

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段有关可能性的神奇故事——如果能在愤怒、沮丧或受伤时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表达出来,则会带来怎样的可能性。我和史蒂夫的争执一般不会和解得如此顺利,这次的经历是一次巨大的转变。这个故事是如此具有戏剧性,于是我便问史蒂夫,在公开演讲时用这个故事表现脆弱的力量是否合适。他说:“当然好了,这个故事真是挺棒的。”

我们将那天在湖边学到的一些技巧运用在之后的争吵中,然而,这些后续的“对决”却再也没有像那天的争吵一样顺利和解或有积极意义了。这背后的原因,当时的我还无法理解,我以为是特拉维斯湖的魔力或大自然的神奇让我们对彼此更加温柔、充满爱意。但最终我发现,故事的谜底远没有这么简单。皮克斯的“二幕式”

时间快进两年,我站在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舞台上,与台下站得满满当当的观众分享这段特拉维斯湖的故事。

首先,就像我生命中的其他许多事情一样,这次在皮克斯的演讲也是机缘巧合。在美国的一个机场等候晚点的飞机时,我走进机场商店想找本书来读。当看到埃里克·克莱普顿出现在我最爱的《快公司》杂志上时,我喜出望外,于是买下杂志并放进了包里。

飞机终于起飞了,我拿出杂志,凑近一看,才发现封面上并不是埃里克·克莱普顿的照片,而是艾德·卡姆尔的一张摇滚造型照,杂志内的文章对他的新书进行了介绍。艾德是皮克斯动画以及华特·迪士[1]尼动画工作室的总裁。他的管理类新书《创新公司》(Creativity, Inc.)对我影响非常大。他认为,强大的领导者必须找出扼杀信赖和创意的因素,从而营造出激励优质人才发挥其长处的企业文化和环境。这一条经验改变了我在公司及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的定位。我将这本书给我的团队中的每位成员分发了一本,艾德的理念和思想也迅速融入了我们的工作用语之中。《创新公司》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联系了我在兰登书屋(也就是艾德著作的出版代理)的编辑,让他们帮忙牵线,我想围绕这本书对他进行一次采访。没想到艾德以及皮克斯的一组核心人物都看过了我在TED上的演讲,他们很快就询问我愿意不愿意来皮克斯看看。我的第一反应是:“打扮成《玩具总动员》(Toy Story)里的翠丝来赴约会不会太过火了?”这还用多问吗,我当然要来登门拜访啦!

当然,许多人都会把我和艾德约见彼此这件事当作一次巧合,但我觉得,这是“注定的”。或者,就像小说家保罗·科埃略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The Alchemist)一书中所说的:“踏上属于你的道路,宇宙便会为你助力。”

演讲过后,我和艾德以及皮克斯的几位高管共进午餐,他们大都是制作人、导演、动画师以及编剧。谈话围绕着创意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不确定性、脆弱以及不适感展开。他们表示,创造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不确定因素多得令人晕头转向,无论之前有过多少次成功经验,都无法让人免受其扰。这席话让我想起了我在“勇敢之路”(The Daring Way)中的亲身经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