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术信息资源与大学生利用研究(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2 06:40:40

点击下载

作者:王宪洪,王玉玫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网络学术信息资源与大学生利用研究

网络学术信息资源与大学生利用研究试读:

前言

本书是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网络学术信息及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研究》(课题编号:ADA11081)的研究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资源建设速度加快,服务空间不断扩大。如商业运营商提供的网络学术资源,建立了自己的检索平台与数据库。在技术上实现了由原来的单一数据库检索发展为跨库、多库的综合平台检索。其学术文献数据库具有学术文献信息量大,分类有序,检索途径多,原文获取方便等优势,是学术研究的主要文献信息源。又如,政府、企业、教育、科研等机构的网站,其学术资源日趋丰富,还有靠广告盈利服务商网站提供的学术资源,包括借助网络平台发布的学术信息,如学术博客、学者个人主页、开放百科全书、互助问答系统、网络学术论坛等,围绕热点话题聚合了许多有价值的学术文献。许多学者在发表的学术论文中越来越多地将这些信息列为引用或参考文献,显示其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随着我国网络的普及,网络阅读、数字化研究等以网络为基础的学习、科研方式蓬勃兴起,传统的纸与笔让路于光和电已成为难以逆转的文化趋势。伴随着网络发展成长起来的大学生读屏多于读书。然而,大部分大学生的网络检索技能和信息管理意识欠缺,信息意识和伦理水平令人堪忧,缺乏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检索、资料收集等从事科研的能力。

针对当前情况,本书通过对网络繁杂无序学术信息的梳理,探讨网络学术文献信息的类型、内容和特点,以及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和作用,摸索培养学生检索、引用、存储和利用网络学术文献能力的途径。

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全面梳理网络学术文献信息资源,研究信息源的概念、范围、类型、特点、学术价值、搜集方法和评价等;第二章,通过对综合搜索引擎学术功能和专门学术搜索引擎的研究,调查并分析了大学生使用搜索引擎的实际情况和问题,提出帮助学生正确选用搜索引擎,全面搜索学术文献的对策;第三章,通过问卷调查及数据统计,对大学生网上学术文献资源检索与利用方面的特点进行分析,并从图书馆和文献检索课途径,探索如何提高大学生检索网络文献信息能力;第四章,针对北京地区不同高校、不同学科和不同专业以及不同层次(博士、硕士)研究生搜集文献资源活动方式、范围以及接受利用文献信息的个性特点、通过学位论文引用与参考文献统计分析,对研究生在网上学术文献资源需求和利用特点作分类对比研究;第五章,从网络文献知识产权保护与学术规范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引用和使用网络文献的现状与认识上存在的误区,以及网络文献知识产权保护和网络文献引用规范对学生的实际影响,探讨培养学生在相关信息政策与信息法规的范围内,合理使用他人成果,规范利用现有资源的对策;第六章,通过对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分析,探讨如何建立和管理个人文献资源数据库的有关问题。

全书由王宪洪、王玉玫担任主编,承担拟定大纲、协调分工和最后统稿等工作;吴淑娟担任副主编,参与全书大纲设计,并负责学生文献利用情况的调研工作。各章节撰写分工如下:第一章第二节由张俊生负责,第一章第三节由李全敏负责,第一章第四节由丁永玲负责,第一章第五节由张世兰负责,第一章第十一节由张淑明负责;第一章其余各节以及第二、第三、第六章由王宪洪负责;第四章由吴淑娟负责;第五章由王玉玫负责。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中央财经大学图书馆馆长韩志萍及全馆同事的全力支持,提供了各种资料和便利;撰稿中参考、借鉴、引用了许多同行的文献,仓促之中难免疏漏,不能一一注明出处;出版时得到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赵力主任的关怀和帮助,对本书文字修改和编辑做了大量工作,在此一并向他们致以我们最诚挚的谢意!王宪洪2013年12月第一章文献信息源第一节网络学术信息源

互联网由于其强大的功能,已发展成为当代最主要的一个信息源和通信工具。获取网上信息已经成为人们普遍的社会行为,网上信息正在影响着人们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然而,就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而言,信息资源的含义是什么?如何从网上获得学术信息,通过何种工具、什么方法获得网上学术信息最有效,网上信息可靠与否以及如何评价?这些就是本节将要讨论的内容。一、网络学术文献信息资源的含义与类型(一)相关概念及其含义

1.信息资源。国内外研究者对信息资源这一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多种多样,但大多数专家都认为,信息是信息社会的重要资源,应该从广义和狭义两种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信息资源的含义。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信息资源主要是指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集合。既包括信息本身,也包括与信息相关的人员、设备、技术和资金等各种要素。从广义角度出发,有助于全面把握信息资源的内涵。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的、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即只限于信息本身。例如,科技信息、社会文化信息、市场信息等。由于信息资源中所蕴含的有用信息能够消除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帮助人们进行决策,因此,从狭义角度出发,更有助于把握信息资源的核心和实质。

2.信息源。顾名思义,信息源就是获取信息的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出版的《文献术语》对其定义为:组织或个人为满足其信息需要而获得信息的来源,称为“信息源”。从绝对意义上看,只有信息产生的“源头”,才能称为信息源。但图书情报界则认为:人们在科研活动、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一切活动中所产生的成果和各种原始记录,以及对这些成果和原始记录加工整理得到的产品都可称为信息源。信息源内涵丰富,它不仅包括各种信息载体,也包括各种信息机构;不仅包括传统印刷型文献资料,也包括现代电子图书报刊;不仅包括各种信息储存和信息传递机构,也包括各种信息生产机构。本书采用此定义。

3.网络信息源。网络信息源是指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将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放在光磁等非印刷型载体的介质中,并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终端等方式再现出来的电子信息源。网络信息源正以其跨时间、跨地域、跨行业、多语种、动态性等特点,成为无所不在、不可或缺的信息源。

4.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网络学术信息资源是指将具有学术利用价值的各种文本、数据、图像等多种形式的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并借助计算机与网络通信设备发布、收集、组织、存储、传递,供研究人员检索和利用的信息资源。(二)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的类型

学术资源是网络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网络信息数量庞大,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其类型划分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

1.按照开发主体可以将其细分为科研院所信息资源、学校网站信息资源、企业公司网站信息资源、政府机构网站信息资源、信息服务机构网站信息资源等。

2.按照内容可以将其进一步细分,网络学术信息主要有:网上传播的学术机构信息,包括学会、协会、研究所等有关信息;学术人物信息,包括学科专家、学术研究带头人的有关信息;科研信息,包括科研课题、科研项目的立项、申报、课题(项目)的进展、结题报告等信息;科研成果信息,包括发表的论文、出版的著作、课题报告等信息。

3.按照信息加工的层次可以将其进一步细分为一次出版信息、二次出版信息和三次出版信息。一次出版信息是指网上电子图书、网上电子期刊、电子报纸。二次出版信息是指搜索引擎、网络数据库和网络导航等。三次出版信息主要指网络的各种参考工具,如辞典、百科全书、年鉴等。如果按网络信息产生情况则可分为印刷型出版物的网络版;电子出版物的网络版;依托计算机网络基础,直接在网络环境中自由传递与存取的各种信息。

4.按照信息传播和信息交流的方式可以将其细分为非正式出版信息、半正式出版信息和正式出版信息。其中,非正式出版信息(又称黑色信息)是指流动性、随意性较强、信息数量大、信息质量难以保证和控制的动态性网络信息。例如,个人主页以及通过电子邮件、网络论坛和电子会议、电子布告版新闻等发布的信息等,它们基本上可以免费利用。网上的非正式出版物具有明显的个人行为性质,其学术价值变化较大。网上的正式、非正式出版物存在着大量的交叉关系。例如,个人网页属于非正式出版物,然而有一些个人网页公布已经发表的期刊论文或专著,是货真价实的正式出版物。这种交叉关系给我们查找某些学术论文全文提供了渠道。半正式出版信息是指受到一定产权保护但没有纳入正式出版信息系统中的描述性网络信息,所以有人称之为“灰色信息”。例如,政府机构和非政府组织提供的信息就属于半正式出版信息。正式出版信息又称为“白色”信息,是指受到一定的产权保护,信息质量可靠、利用率较高的知识性、分析性网络信息。它们或者标有ISBN,或者标有ISSN,或者是权威学术机构的出版物,例如,通过网络发行的各种数据库、联机杂志和电子杂志、电子版工具书、报纸、图书、报告、会议录、专利等。不过,除专利等少数类型文献外,网上正式出版物可以免费使用的很少。

5.按照是否属于搜索引擎检索范围可以将其分为不可见资源和可见资源两类。不可见资源指搜索引擎搜索不到、或者可以搜索到但使用时需要IP、口令等身份验证的信息资源。可见资源是指互联网上可以被搜索引擎搜索得到且无需身份验证或虽需要验证但已经公开的信息资源。网上的不可见资源的数量远远超过可见资源。

6.按照信息资源的有偿性可以将其分为收费类信息资源与免费类信息资源。学术类资源在互联网上的比例并不高,但由于互联网容量巨大,使得互联网上学术资源的绝对数量并不少。因此,学术资源的检索与获取难度比较大,数据库的建设成为管理与收集学术信息源的重要方式。这一特征为各类数据库生产商提供了无限的商机。网上学术类资源的提供机构各异,专业化数据库生产商提供的学术资源大多是收费的。同时也提供部分免费信息作为开发市场的一种手段。收费信息网站中提供的免费信息,主要来源于研究机构、图书馆、学术期刊网站等。二、网络学术文献信息资源的特点

通过分析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可以更好地利用学术资源。(一)网络信息资源的优点

与传统信息资源相比,网络信息资源具有以下优点:

1.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内容包罗万象,覆盖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语言的信息资源,在形式上包括了文本、图像、声音、软件、数据库等。对于科研人员来说,网络信息内容广泛性的意义显得格外重要。他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得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项目进展报告等。

2.存储数字化。网络信息资源是虚拟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突破了以纸张或其他介质为载体的传统信息资源的限制,可以把数量大、类型多、非规范的多媒体信息资源以数字化形式进行融合,经过数字化的描述和处理,将网络上的各种文本、图形、图像、影视、声音等变成大小不同、结构不同、输入、输出条件不同的数字化文件,通过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进行存储、检索、加工和传递。

3.传播网络化。网络信息资源以虚拟化的形态展示出来,从根本上改变了原始信息的生产、采集、提供和传递模式,实现了信息表达和传输的质的飞跃,体现了网络信息资源区别于其他信息资源的更强的社会性和共享性。网络信息资源已经成为继语言、文字、影像之外最强有力的交流手段。

4.更新及时。网络信息资源随时都在更新。网络信息资源通过统一易用的用户界面,消除了地理、文化、语言和时间上的限制,使分布在世界各地不同主机的信息资源能够迅速、方便地被用户存取和利用。更新及时,时效性强。网络信息可随时发布,可根据需要不断扩充,因此网络信息大多是动态的、变化的,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如股市行情、科研的最新资料和最新动态、网络新闻等等。

5.共享交互性强。网络信息资源存储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不同服务器上。某个互联网的Web服务器上存储的信息资源可供互联网上的多个用户共享使用,交互性强。网络信息源的一大特点就是网络所带来的交互性。因为网络是一种双向媒介,它的传播模式不是一点对多点,而是多点对多点,人们随时可以在网络上交互信息。

6.检索快捷。网络信息资源利用超文本链接,构成了立体网状文献链,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各种服务器、各种网页、各种不同文献通过结点链接起来,增强了信息间的关联程度。通过各种专用搜索引擎及检索系统使信息检索也变得方便快捷。(二)网络信息资源的缺陷

如前所述,我们已经可以体会到网络给信息存储与检索带来的巨大变革。但是这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欣喜,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难题。网络信息源是在一个几乎绝对开放的环境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其信息容量的增长具有无序性。因此,网络信息源也具有一些自身的劣势,主要表现为:

1.内容庞杂无序。由于发布信息的网站众多,信息内容广泛而杂乱,加工标引差、针对性差,分散、无序、不稳定。互联网是开放性的,通过TCP/IP协议将不同的网络链接起来。目前,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没有统一标准和规范。任何个人或组织都可以在网络上发布信息,从而使网络成为一个信息量巨大,却又分散、无序、不稳定的信息源。

2.质量良莠不齐。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和松散性等特征,难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导致网络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检索质量也受到影响,并在兼容性、规范化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网上的资源,一部分是人类知识的精粹: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各种专业信息,也有与大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有严肃的学科研究信息,也有体育、娱乐、旅游、消遣和奇闻趣事;有历史档案信息,也有当前事件的信息。除了这些人类知识的巨大财富之外,网上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某种目的的信息或者是未经任何审核的数据信息,包括一些毫无根据,甚至黄色、反动的内容。网上信息的政治性、正确性和可靠性,需要我们随时加以注意。

3.缺乏安全保障。网络信息产生和传递的自由程度很高,已突破传统信息管理的范畴,因而必然会带来诸如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等一系列问题,版权保护、隐私保护等也缺乏必要的管理措施和法律保障措施。(三)网络学术交流对学术研究的影响

网络环境为学术交流带来的益处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检索大量非正式信息。网络学术资源数量巨大、增长迅猛。其来源也呈多样化,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出版模式。任何个人只要有一台联网计算机,便可以发布信息、出版个人的著作、提供预印本论文到网上供同行免费利用等。网络开放获取资源包括电子期刊、电子图书、会议文献、学位论文、电子课件等几乎所有文献类型,涵盖的学科门类也相当广泛。

2.进行沟通和交流。学术研究需要交流,而网络为这种交流提供了便捷的通道。科研人员可以利用遍布于互联网上的各种主题论坛,迅速与同行进行沟通,激发灵感,推动创新。也可以利用大学与研究机构的主页,找到与自己有相同研究兴趣的专家,利用E-mail等进行学术交流与探讨。

3.扩展知识领域。文字、图像、语音和视频等网络信息资源通过超链接的方式组织起来,形成超文本和超媒体系统,这是网络信息资源的主要特色。科研人员为了开展研究工作需要上网查找资料,除了检索特定的某本书或某篇文章的简单查询外,相当一部分用户在网上的行为是主题浏览式的,即“找到要找的东西之后才知道要找什么”。所以网络资源的超链接性对科研人员迅速扩展检索范围,了解相关知识领域帮助巨大。网络的超链接性和交互性可以帮助科研人员迅速扩展知识领域。三、网络学术文献信息资源的评价

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类型研究和评价,就能够更好地对其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评价主要包括基于网络信息资源内容的评价和基于网络信息资源可获得性的评价两个方面。(一)网络信息资源内容的评价

基于网络信息资源内容的评价包括权威性、可靠性和时效性三个主要指标。

1.权威性。非正式和半正式出版信息的权威性主要是通过网站的性质和知名度来判断的,网站的性质可以从域名的后缀得知,“.edu”是教育类网站,“.gov”或“.gov.cn”是政府网站,“.com”或“.com.cn”是常见的商业网站,“.net”是网络服务公司,“.org”一般是非营利性组织。正式出版信息的权威性则取决于出版商或生产商的权威性和规模,或者取决于对应的纸本出版物的级别。总体上讲,正式出版信息要比非正式、半正式出版信息的权威性更强一些。

2.可靠性。可靠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信息的来源,来自权威性、正式机构的正式出版信息的可靠性较好,而匿名网站发布的非正式信息的可靠性较差。一般来说,教育类网站的学术性较强,但有的也可能是学生制作的主页;政府网站比较权威可靠,不会随意发布不准确的信息;商业网站在介绍自己的产品时往往会夸大其词,要“批判”地接受;非营利性组织在其网站上发布的信息及言论可能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二是指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手段,无论用什么方法和手段来处理信息,都不能影响信息的真实性,任何断章取义、擅自修改的信息都是不可信的。

3.时效性。信息资源的时效性是信息资源的重要特征,信息资源比其他任何资源都更具有时效性。一条及时的信息可能价值连城,而一条过时的信息则可能分文不值。信息的内容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更新。失去了时效的信息,不能反映变化中的事物的新的运动状态,虽然其信息载体依然存在,但其内容已经老化,效用就会降低,甚至失去价值。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某种发展趋势、动向的信息。时效性越强,信息资源的价值越大;反之,信息资源就会失去作用。(二)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网站(网页)和数据库评价

基于网络信息资源可获得性的评价是与网站(网页)和数据库的功能分不开的,包括以下指标:

1.用户界面友好性。用户界面是否友好,直接关系到信息的使用率。易于操作的友好用户界面可以使毫无上网经验的用户在网上轻松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2.响应时间。响应时间越短,用户就越有兴趣继续查找,直到获得满意的结果为止。反之,响应时间过长,用户就会放弃等待。

3.检索功能。每个网站或网页上的信息都是繁杂的,单靠层层点击是很难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必须有一定的检索功能来帮助用户进行查找。完善的检索功能应包括简单检索、二次检索、高级检索和检索功能及其使用说明,以适应不同层次用户的检索需要。

4.导航系统。清晰健全的导航系统是方便用户查找的好帮手,导航系统的设置应讲究科学性和针对性。

5.链接有效性。每个网站都建立了许多相关网站链接,有效的网站链接可以激发用户的查找兴趣,无效的链接则会打击用户的积极性。四、网络学术信息资源及检索路径

无论本科还是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都离不开学习资料的获取和利用,因此清楚地了解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可资利用的网络学术资源是很关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有良好的信息意识,有足够的信息能力去获取有用的学术信息资源,并能够加以正确的分析评价,进而加以利用,是区分一个人会学习和不会学习的标准之一。网络学术资源是指与学术研究有关的网络资源,主要包括以下资源:(一)学术专著

专著通常比单篇的学术论文更具理论性、系统性,因而也更具学术价值。所谓“学术专著”,指“国内外科学专家所撰写的学术著作”。从内容来说,专著是对某一知识领域所做的探索,是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在理论上有重要意义或实践中有重大发现。通常它是属于一家之言,并以本专业的研究人员及专家学者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对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生来说,对于专著的阅读和利用从某种程度上甚至要比学术论文更重要,因为专著是对一个专题的系统的阐述,通过对专著的阅读,有助于比较深入和全面地了解某一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前因后果、来龙去脉、逻辑关系和系统阐述。专著与论文的不同在于,论文反映的是最前沿、尖端的研究方向和成果,新颖性和前沿性是期刊论文的主要特色;而系统性、完整性和理论性是专著的主要特点。

网络上主要利用电子图书数据库查阅专著。电子图书是指利用计算机、手机、PDA或手持阅读器等电子设备阅读的数字化图书。有以光盘图书为主的封装型和在互联网上阅读与传播的网络型两种形式。它的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纸质图书的电子化和原生电子出版物。网络上的免费电子图书数量十分可观,但学术参考价值比较高的是那些基于PC的网络型电子图书系统,它以集成了海量的数字化图书并依托计算机和网络提供服务为特点,我们也可以将其看成是一个小型的数字图书馆。中文有超星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方正Apabi数字图书馆等,关于电子图书系统的详细介绍参见本章第七节、第十三节的内容。(二)学术论文

所谓学术论文就是在学术领域内表达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践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具有科学性、创见性、专业性,是对某一问题的专门研究。

依据撰写者的不同情况、不同要求或社会需要,学术论文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期刊论文——研究人员写给学术期刊、杂志或学术出版社,并经同行评审,刊出发表的学术论文。第二种,会议论文——参会的科研工作者提交的论文经过专家审查、评选,最终大部分会以论文集的形式出版。第三种,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所撰写的论文。其内容一般对所研究的题目有新的独立见解,具有一定的深度和较好的科学价值,对本专业学术水平的提高有积极作用,因而也是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学习和关注的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一般均为非正式出版物,不公开发行。因授予学位机构、导师水平、学生素质和能力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差别很大,使用时需要予以注意。

网上查找论文资料主要利用以下方式:

1.电子期刊。是指以机读形式出版发行的连续出版物,其中以学术性电子期刊为主。电子期刊中大部分与印刷版同时发行,但也有一些只发行电子版本。电子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数量多、更新及时、易于检索、使用方便、资源经过整合并提供多种个性化增值服务功能,是科研工作经常参考的重要信息资源。综合性电子期刊数据库规模和影响力比较大的有中国知网期刊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涵盖学科门类齐全。关于电子期刊的详细介绍参见本章第六节的内容。

2.电子报纸。我国大多数的纸质报纸在互联网上发行电子版。专门收录电子报纸的数据库有中国期刊网的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参考消息、经济日报全文数据库、人民日报图文电子版、中国财经报刊数据库、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电子报纸虽然时效性强,检索方便,但多数为报道性消息,对科研工作来说学术参考价值不高。

3.预印本论文。预印本是指研究人员在取得研究成果后,还未在正式出版物上发表以前,出于和同行交流的目的,以非正式论文的形式,自己印制一些论文单行本迅速向同行散发的一种最新学术成果传播载体。互联网上的预印本论文为电子预印本,在专门的系统或网页上发布,供用户浏览。电子预印本系统是通过向科研人员征集电子预印本,整理后在互联网上发布出来,供他人浏览或订阅,它实际上是一种网络数据库服务系统,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学术信息组织方式和学术信息交流平台。关于预印本论文的详细介绍参见本章第十二节的内容。(三)学术文献检索工具

1.搜索引擎。网络资源极为丰富,内容上包罗万象。因此必须依赖一些工具,才能有效地检索、浏览、传输和利用,其中最便捷的方法就是使用各种搜索引擎进行检索。Google、百度都是著名的搜索引擎。搜索引擎简单易用,只要键入检索词,在数秒钟之内,便可获得成千上万条检索结果。随着全文检索技术的应用,搜索的准确度也得到极大提升。搜索引擎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在极短的时间内对所研究课题的过去、现状和难点、热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有利于知识的更新,避免重复劳动。它的缺点是检索结果数量大,缺乏有效的组织,因此其数据质量不高,可靠性难以判断。关于搜索引擎的详细介绍参见本书第二章的内容。

2.学科信息门户网站与网络学术资源导航网络。搜索引擎的出现虽然方便了人们对信息的查找,但它的查准率和查全率却无法得到保证,人们查到的往往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信息。在这种环境下,虚拟数字图书馆就应运而生了。虚拟数字图书馆就是根据特定的目标,选定信息资源的学科领域,对有关的网站网页进行搜索和收集,并对核实后的网址进行合理组织,使之能提供检索、浏览和链接的信息集合。用户可以通过激活相关超链接,浏览到大量相关资源。目前我国的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项目中的学科信息门户网站就是以这种方式组织和进行的,它主要以向科研工作者提供权威和可靠的网络学科资源导航为目标。

学术资源导航是一种基于内容的资源导航服务。一般由大学图书馆、大学院系、专业学会(协会)或其他学术机构等单位承担。针对网上免费获取又具有学术价值的资源,按学科、主题等方式对其进行搜集、整理、分类,为相关专业的师生和研究人员快速有效地查找专业性、高质量的网络信息资源提供方便的检索和服务入口。国内比较有影响的是“CALIS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系统,它是一个集中服务的全球网络资源导航数据库,提供重要学术网站和免费学术资源的导航。关于学科信息门户网站与网络学术资源导航网络的详细介绍参见本章第二节的内容。

3.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OPAC)。目前,在互联网上已有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将其馆藏公共查询目录挂接在网上供读者使用。而且在此基础上,更有地区范围或机构组织的联合编目系统,诸如馆藏书目查询、预约借书、馆际互借等都可依此完成。科研工作者只需要检索一次,便可以获得所需图书或期刊在大部分图书馆收藏情况的信息,而不必分别登录各图书馆的联机公共书目检索系统查寻。如果需要的资料本馆没有收藏,更可以直接点击馆际互借按钮,向成员馆发送借阅请求。我国建设规模比较大的联合编目系统有“CALIS公共目录系统”关于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的详细介绍参见本章第二节的内容。

4.二次文献数据库。网络数据库从形式上可以分为书目型数据库、全文型数据库、数值事实型数据库三种。二次文献数据库可归入书目型数据库。它主要是作为检索工具使用,起指向性作用。这类资源中比较有影响的如《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等。关于二次文献数据库的详细介绍参见本章第六节的内容。(四)学术文献参考工具

查找名词术语、事实概况,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统计数值数据等参考信息,主要通过网络电子词典、网上百科全书、网上数字年鉴、法律法规数据库、统计数值数据库等获取。在互联网中有愈来愈多的参考工具书供用户使用,如:字典、辞典、百科全书、名录指南、统计资料(如中国统计信息网)、地区参考资料(如中华地图网)、法律和法规(如中国法律信息网)等。关于学术参考工具的详细介绍参见本章第十一节。(五)学术信息

1.研究机构与专业学会网站。研究机构网站与专业学会网站提供的学术信息非常丰富。研究机构网站往往包括研究领域、下属部门、科研动态、在研课题以及相关单位或专业学会站点链接等。专业学会网站则有专家学者介绍、学术会议信息、出版专业期刊情况等内容,是科研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重要信息参考源。关于学术信息的详细介绍参见本章第九节、第十节、第十一节。

2.论坛或社区网站。网上有许多各种主题的论坛和社区网站,主要提供学术交流信息。学科领域内的同行或对同一问题感兴趣的网络用户,都可以在论坛或社区网站中探讨问题,交换研究心得,得到许多专业领域的最新消息。关于电子论坛和社区网站的详细介绍参见本章第四节的内容。第二节图书馆信息源

图书馆信息源是指通过互联网从图书馆网站或网页获取的文献信息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图书馆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水平的提高,使图书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不断的发展,从而赋予图书馆服务以全新的概念、内容和方式。一、图书馆网上信息服务

现在图书馆进行用户服务时不仅依赖自己的静态馆藏,而且还要通过不是自己本身所拥有的资源——国内外联机系统、互联网、共享他人的信息资源进行服务,图书馆人员的工作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图书馆的大量工作体现在图书馆网络资源的建设、优化、网站的管理维护、用户培训以及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产品上来。随着网站信息资源的增多,网络服务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的普遍使用,越来越多的人将通过图书馆网站享受图书馆服务。(一)图书馆馆藏资源OPAC检索

OPAC是“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的首字母缩写,国内翻译为“联机公共检索目录”或“联机目录”。它是通过互联网对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进行远程检索的工具,是用户利用图书馆的切入点,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通过OPAC访问图书馆,检索并利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OPAC系统因集成系统的不同,其系统平台、用户界面也各不相同,但是它们都遵循元数据标准,实现的功能也基本相同。OPAC一般都具有揭示图书馆的馆藏信息、揭示馆藏文献基本内容、反映馆藏情况、读者信息查询、信息发布等功能,还可以实现续借、预约、定题服务、收藏感兴趣文献、荐购图书、发布图书馆公告、读者留言等一系列功能。

1.馆藏书目查询。查询的范围包括馆藏中外文图书、中外文期刊、电子资源、多媒体、教材、电子图书、古籍等。检索字段有关键词、题名、作者、主题、索引号、文献号、ISBN/ISSN。检索结果能够清晰地反映该文献在图书馆中的位置和状态、该书的馆藏地点、借阅状态(已借出、可借)、借还书时间,使馆藏对用户完全透明。

2.揭示馆藏文献基本内容。利用OPAC检索的结果,可以了解馆藏文献的内部特征和外部特征,包括文献的题名、并列题名、主要责任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载体形态、插图情况、主题、学科分类等信息。

3.用户信息查询。利用OPAC查看个人图书借阅情况、办理续借、取消预约、修改密码(PIN)以及设定邮件或手机提醒等。此类功能方便用户了解借书数量、归还日期,以便及时归还;当检索到自己需要的图书已经外借,可以预约这本书,当该书归还时,系统会为其保留该书,同时在网上发布消息;如果用户没有看完一本书,可以不必到图书馆,而在联网的任何一台计算机上办理图书续借。

4.动态信息发布。可以在OPAC上发布新书通报、外借排行、期刊导航、馆内导航等动态信息,读者通过“新书通报”了解最新到馆新书,通过“外借排行榜”了解哪些图书流通率高。

5.了解本馆购买的数据库资源。图书馆购买的数据库是重要的网上服务项目,也是读者获取文献信息的主要途径。有些OPAC设置了数据库导航功能,在主页面上按照数据库名称、分类浏览、字母浏览的方式列出图书馆所有数据库资源。用户只要选择想要检索的数据库,即可进入该数据库进行检索。(二)网络信息导航

互联网上不乏丰富的学术性资源,但网络资源的海量和无序使用户找到适用的信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尽管搜索引擎是目前网络信息检索的首选工具,但是,由于存在检准率低、针对性差、检索结果、相关度不高等问题,影响了我们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快速查找和高效利用。尤其对于学术资源的检索,搜索引擎则更是力不从心。要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就需要对它们加以收集整理。网络导航是指按一定分类方式,将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并加以过滤,为用户提供这些信息资源地址的链接,使用户可利用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高效检索和获取网络信息资源。图书馆提供的网络导航服务,所用的名称有所不同,如网络导航、友情链接、站点导航等。链接的网站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图书馆特色资源导航。发挥Internet的优势,在主动性和知识性服务基础上建立的多样化导航服务开创了“用户需要什么,图书馆就提供什么”的服务模式,用户利用网络导航可以节省大量时间,还可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特色资源导航是图书馆提供的专业深层次服务,通常是针对本校重点学科的资源导航,将某一学科国内外、各种类型的重要信息资源汇集在一起,供用户使用。图书馆特色资源导航除报道自己拥有的实际馆藏资源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对网络资源开发后所得的、采用人工标引等方法加工的各类国内外优秀网络资源的指引。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科导航系统设置了28个学科入口。

2.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库。作为信息资源和读者之间的桥梁,图书馆针对网络信息的特点,有组织地进行信息资源的选择和整合工作,最大限度地节省读者的检索和甄选时间,为其提供高质量的网络信息资源导航服务。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的“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库”提供重要学术网站和免费学术资源的导航,帮助高校科研人员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的相关权威机构、出版物、专家、学术动态等信息,完成了217个重点学科的导航库建设,基本覆盖了我国高校主要重点学科。CALIS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库(http://navigation.calis.edu.cn/cm/main.jsp/)能够提供快速检索、高级检索、分类检索方式,用户可依据学科进行浏览或检索。

3.搜索引擎导航。搜索引擎是互联网上专门提供查询服务的一类网站,如百度、谷歌这样的综合搜索引擎以及谷歌学术搜索(Google Scholar)、读秀学术搜索等专门搜索引擎。

4.图书馆导航。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有条件的图书馆均已建立门户网站(页),将这些上网的图书馆的网址加以整理在图书馆主页上提供链接,用户点击就可以直接登录到网上图书馆的主页,浏览、查找资源。(三)网上咨询

1.实时参考咨询服务。网络电话技术为图书馆开展实时咨询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正成为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新模式。在线实时交互式参考咨询服务(简称实时咨询)是一种只需用户安装相应的网络电话软件并加入图书馆咨询员的号码即可利用的服务。通过这种服务,用户可实时与在线的咨询馆员进行交流并实现瞬时请求和回答的参考咨询帮助,可以获得更为方便、即时、快捷的咨询服务。

2.虚拟咨询服务。虚拟咨询(Virtual Reference Desk)即实时在线的虚拟服务。这是一种交互式的服务。它通过网络聊天软件、视频会议或基于Web的聊天室等方式,由参考馆员在网上虚拟社区直接“面对”用户,即时回答用户的咨询。在这种服务方式中,参考馆员可以非常方便地向用户发送解答其问题的网页,用户也可以就自己的问题和参考馆员讨论或反复提问直至满意为止。虚拟咨询台从根本上改变了图书馆员与读者的交互关系,将咨询服务带入了一个新纪元,参考咨询工作重新焕发了生机,成为现代图书馆服务新的热点。

3.常见问题解答(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FAQ)服务。FAQ是一种解答式服务,在虚拟咨询服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由于图书馆员往往需要解答不同读者提出的同一问题,如果读者在寻求图书馆员帮助之前,先在FAQ数据库中查询自己要了解的问题,就可大大节省用户和工作人员的时间。图书馆根据长期工作经验和对用户的调查,将用户最可能问到的或实际问到的一些问题及答案编辑成网页,并在图书馆站点主页的显要位置建立链接。

4.电子邮件(E-mail)、Web表格服务。E-mail参考服务是图书馆最早开展的一项虚拟服务,未设立虚拟咨询台的图书馆一直都在开展这项服务。单向交流的E-mail服务是一种简单的解答式服务,但有些实时在线的交互服务也用E-mail来提问和解答。利用电子邮件是目前网上参考服务的主要形式,它包括两种方式的服务:一种是简单的E-mail问答服务,即用户利用E-mail发送提问,参考馆员也利用它将答案返回给用户,这项服务大部分图书馆都在开展;另一种方式就是在虚拟咨询台上设置Web表单,用户通过填写Web表单来提问。如今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使自己的虚拟咨询服务实现了Web化。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下载表格,利用这些表格可以给图书馆提意见,或发送订购书刊的请求,或就检索问题寻求图书馆员的帮助等,既方便了用户提问,也方便了参考馆员的解答,大大节省了双方的时间。

5.电子公告板(Bulletin Board System,BBS)。BBS,也是一种交互式的服务,可以是实时同步解答,也可以在公告板上留言,等待相关图书馆员来回复。确切地说,BBS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虚拟咨询服务,在BBS上对用户的言论无法进行有效地控制,经常会出现大量无关议题的讨论,增加了参考馆员的管理负担,且不利于用户的提问得到快速有效的回复。(四)文献传递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传统文献信息的存储和获取方式将彻底改变,分散于不同地理位置的文献信息资源可以以数字方式相互连接,用户只要将自己的电脑与网络相连,便可不受时空限制,方便快捷地在网上进行检索并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文献。文献传递服务就成了图书馆一种切实可行的服务方式。图书馆可利用网络,借助网络存取方式获得本馆以外的信息资源,从关注“拥有”到更关注“存取”,从而在不增加图书文献购置经费条件下,使文献信息的获知率和获得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现在已有许多图书馆能提供更好、更快地存取服务,读者不用考虑所获得的文献信息到底为哪一个图书馆所拥有。这样一来,各个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无形中扩大了,读者所能获取的信息资源也相应增多了。

网络化文献传递服务(Document Delivery Service)主要是各种信息服务机构通过互联网提供文献传递服务。传递途径是读者通过互联网将自己的请求传送给信息服务机构,而后由这些机构通过E-mail、传真、邮寄、联机下载等方式将原文传送给读者。这种服务的特点是快捷、灵活,24小时内即可获得原始文献。原文传递服务包括本馆文献提供和外馆文献提供两部分。本馆文献提供是指为读者复印、传递本馆收藏的各种文献。外馆文献提供是指为读者复印、传递本馆未收藏的国内外文献。传递的文献类型主要包括期刊论文、会议录文献、学位论文、图书的部分章节和报告等。(五)RSS订阅服务

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是基于XML技术的互联网内容发布和集成技术,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资源共享应用,可以认为是资源共享模式的延伸。RSS服务能直接将最新的信息即时主动推送到读者桌面,使读者不必直接访问网站就能得到更新的内容。读者定制RSS后,只要通过RSS阅读器,就可看到即时更新的内容。RSS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图书馆服务项目之中。(六)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

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是图书馆在移动通信技术,特别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借助移动信息而开展的一项服务。借助移动通信技术,图书馆可以提供给读者随时、随地、随身的馆藏资源检索、书目查询、读者信息管理等服务。可以开展信息定制服务(如检索工具定制、数据库定制、电子出版物定制、读者界面定制等)、移动定位服务等。图书馆短信服务(Short Message Service,SMS)是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主要模式之一,读者通过发送短信或手机上网办理借阅查询、续借以及咨询留言等多种服务。二、图书馆网络资源

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中,数据库资源占据了非常重要的比例,而目前数据库资源种类繁多,各图书馆根据自身定位与服务对象配置不同的数据库资源。并且每种数据库资源都有其特色,收录的内容不同、学科不同、年代不同、文献类型不同、检索方法不同等。

数据库按获取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外购数据库、自建特色数据库、网上免费数据库和共享数据库资源。(一)外购数据库资源

商业数据库具有收藏丰富、检索途径多样、检索界面友好、使用方便等优势,是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的主体部分。图书馆购买各种商业数据库,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效能。

1.馆藏商业数据库的特点。所购数据库学术信息质量高,信息收录全,能满足本馆基本用户的科研戓教学需求;数据库具有强大的搜索引擎,满足各类检索要求;检索界面友好,检索方法易于掌握;采购的数字文献与馆藏纸质文献指引上有一致性。

2.外购数据库的主要形式。建立数据库镜像站点、购买光盘数据库、购买数据库的访问权、登录数据库网站使用数据库、根据使用流量支付检索服务费等。

3.外购数据库的类型。按记录内容主要有:全文数据库,如CNKI中国知网、维普资讯、万方数据、超星数字图书馆等;引文数据库,如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等;文摘数据库,如人大复印资料文摘数据库;数值数据库,如国研网、中宏数据库、中经网统计数据库等;事实数据库,如北大法意案例库等。

4.外购数据库资源的变化。从载体看,前几年以买光盘数据为主,现在以购买网络数据为主;从数据库内容上看,前几年基本以题录数据库、文摘数据库为主,现在尽量以购买全文数据库为主导思想,增加了题录数据库、文摘数据库与全文数据库的链接功能;从数据库的存放形式看,过去是一个数据库又一个数据库的购买,而现在是尽可能使用“打包”数据库,即大型检索系统,一个系统里有很多个数据库,用户在同一检索界面(服务平台)下,学会一种检索方式,就可以使用“包”里的所有数据库。

对于外购的商用数据库,由于知识产权和经济利益的原因,图书馆大多采用IP网址控制,限局域网内使用。(二)自建馆藏特色资源

特色资源是一笔珍贵的学术资源,既体现着图书馆的人文底蕴,又是一馆区别于他馆的优势所在。在数字网络化时代,在信息资源共享的趋势下,特色是图书馆发展的生命力。

1.特色网络资源的含义。特色资源是指图书馆根据本馆所处的地理位置、历史传统及其主要读者群的需要,在收藏文献资料过程中有意识地选择并逐渐形成的具有一定特点和优势的馆藏体系。特色网络资源是依托馆藏信息资源,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对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题有利用价值的信息,利用现代数字手段标引、整序、加工、发布,并按照一定标准和规范将本馆特色资源数字化,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信息资源库。与过去的纸质资料相比,它占用空间很小,避免了一些原始的比较珍贵的特藏文献资料多次查阅后磨损的问题,改变了特色馆藏文献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只能为少数人利用的局面。通过互联网使同一信息供多人查阅,使用户获取更多的全文或题录资料。

2.图书馆特色资源的特点。图书馆各自的特藏,体现了每个图书馆不同于其他馆的特色和价值。图书馆的特色资源表现形式各异:有的是以特色数据库的形式、有的是以学科门户的形式、有的是以指南的形式、有的是以数字图书馆的形式表现。图书馆把各具特色的现实馆藏转换为电子格式,在特色馆藏的基础上进行特藏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的开发上网,使特色馆藏资源具有数据准确、可靠、特色突出、相关性强等特点,为读者利用特色文献资源提供了便利。而就其内容而言具有如下特点:(1)独特性。稀缺、甚至独有,是有别于它馆的特征所在,也是优势所在。特色数据库中的特色数字化资源,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缺我全”的与众不同的文献信息资源。如清华大学图书馆的清华周刊数据库、聚珍厅。(2)学科化。充分展示本学校的优势学科或重点学科,为学科化服务增强了信息基础。如清华大学建筑数字图书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的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全文数据库。(3)专题化。根据某个主题集中学校各部门收藏的各类文献资源以满足特定用户的特定需求。如农业大学知识库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专题文献信息服务平台。(4)地域性。充分体现地域特色,揭示本地区或本单位独有的特色资源。如中国人民大学教师成果库。(5)学术性。特色资源是一个平台,充分展示了各校学术水平、学术成果、学术研究情况及相关的学术信息。如清华网络学堂、北大讲座、浙江大学教学资源网、学术信息在线资源。

3.特色资源类型。综观图书馆的特色资源,大致涵盖如下的内容:(1)校内资源。校内特色数字化资源是指高校可控的数字化资源。高校内部存在大量的特色资源,它包括:本校师生所著、所编、所译的学术著作;本校师生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报告;本校师生对教学提出的改革方案;本校召开的学术会议文献,如手稿、预印稿文献、会议录等。这些资源都是高校内部特色资源,是本校特有的资源,如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北大文库、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的教师文库等。(2)特色学科资源。根据本校的重点学科和馆藏特色建立的特色学科资源库,它代表一个学校的外在形象,展示学校重点学科的发展、科研水平、科研方向和科研重点,它可为学术、学科、学位建设以及科研工作提供信息保障。学科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除了本校图书馆重点学科的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还包括将通过馆际互借、复印等方式搜集到的重点学科的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特色学科资源库如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教育心理学数据库、内蒙古大学图书馆的蒙古学特色库等。(3)特色专题资源。特色专题数据库是网络信息资源的深层次的加工,是导航系统、专业指引库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建立专题特色数据库是根据馆藏特色,针对某一学科或领域的研究者需要,搜集相关的网络资源并加以专业化的筛选、分类、标引、评价,就不同的专题组建各种专题数据库,并利用自动跟踪技术及时更新和补充数据库的内容。用户只要通过激活相关的网络线索即超链接就可浏览到本学科大量的相关资料。如中山大学图书馆的孙中山数字图书馆、暨南大学图书馆的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专题数据库。(4)地方文献资源。地方文献是记载某个地区过去与现在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地理、重要人物事件、风土人情、民间习俗等方面的书刊文献。它是地方高校教学、科研、生产活动丰富的情报源。因此,地方高校图书馆的地方特色文献数据库,应立足于本校教学、科研的需要,立足于当地政治、文化、科学发展的需要,如重庆大学图书馆的三峡文献数据库。(5)学位论文数据库。一般指图书馆收藏本单位学生论文而建的博、硕学位论文数据库,具有较高的学术理论价值和现实应用价值。研究生学位论文是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研人员了解当代最新学术动态、掌握科技信息、研究学科前沿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尤其对科研人员的选题、知识体系的构建和理论观点的创新起着很好的参考作用。但是,由于学位论文大多不公开出版且印刷数量极为有限,作者往往仅赠予特定对象,大多仅保存在授予学位的图书馆中。目前,大多数大中型高校图书馆都建有学位论文数据库,如中央财经大学图书馆的“中财学位论文库”,收藏本校硕、博学位全文数字文献。(6)古籍。古籍是具有长期使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启迪价值以及具有保存价值的珍贵原始资料。如: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古文献”,南京大学图书馆的“古文献阅览”,复旦大学图书馆的“古籍书库”,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农书古籍库”等。(7)教学课件。如清华大学图书馆的清华大学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浙江大学图书馆的浙江大学教学资源网、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的教学课件资源等。(8)教学参考书数据库。为满足学校教学与发展需求,图书馆建立教学参考书库,为广大师生提供便利和集成的查找途径,帮助大家快速获取与学科、专业、课程相关的教学参考信息。教学参考书库包括国内外教参信息、本校教参信息、电子教参信息等。国内外教参信息,主要收集国内外各学科、专业、课程等的介绍与教学参考书的类型、出版社、出版年等相关信息,包括教师所使用的各类教材、教学参考书、自编的讲义、实习指导书等,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带回的文献,出国人员带回的文献资料以及有价值的赠送资料。本校教参信息提供各专业有关的课程、教师等相关信息查询服务,用户可通过教师、课程名、课程号快速查找到相关课程的教学参考书信息。建立教学参考书数据库,供师生在网上检索和浏览阅读,图书馆通过网络为大家提供一个教学信息的参考平台,如兰州大学教学参考书全文库。

4.CALIS项目特色数据库。高等院校是我国图书馆开发特色数据库的生力军,其中学术价值高,影响较大的是由CALlS项目资助的特色数据库。CALIS项目资助的特色数据库主要有:兰州大学图书馆的敦煌学数据库、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机器人信息数据库、中山大学图书馆的教育文献数据库、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的邮电通信文献数据库及检索系统、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的棉花文献数据库、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的岩层控制数据库、南开大学数学系的数学文献信息资源集成系统、石油大学(华东)图书馆的石油大学重点学科数据库、东华大学图书馆的纺织特色数据库、中南大学图书馆的有色金属特色数据库、吉林大学图书馆的东北亚文献数据库、清华大学图书馆的中国工程技术史料数据库、武汉大学图书馆的长江资源数据库、四川大学图书馆的巴蜀文化数据库、天津大学图书馆的环境科学与工程文献信息数据库系统、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的世界银行出版物全文检索数据库、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厦门大学图书馆的东南亚研究与华侨华人研究题录数据库、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全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参考服务大全、华中理工大学图书馆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据库、复旦大学图书馆的全国高校图书馆进口报刊预订联合目录数据库、哈尔滨工程大学图书馆的船舶工业文献信息数据库、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的钱学森数字图书馆特色库、内蒙古大学图书馆的蒙古学文献信息特色库、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的通信电子系统与信息科学数据库、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的经济学学科资源库。

5.特色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1)发展不平衡。大多数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多以文摘、目录、题录等数据库为主,在已建成的特色数据库中,全文、图形库、数值、事实库偏少,建库工作基本停留在扫描纸质文献及“copy”电子文献的水平上,进行文献深层次加工的特色数据库不多。(2)限制使用。大多数图书馆对数据库的使用进行PI限制,仅供局域网内用户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建设特色数据库的初衷,既不能扩大社会效益,也无助于学术文献的交流与获取。(三)免费学术资源

1.免费网络学术信息。所谓免费网络学术资源是指在互联网上可以免费获得的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电子资源。目前国内图书馆将网上的重要免费学术资源站点进行了搜集整理,包括免费电子期刊、免费电子图书、免费网上参考工具书、免费数据库、免费学术站点等。高校图书馆收集的免费网络学术资源内容丰富,其中以开放资源、搜索引擎资源和图情网资源为主,个人主页与Blog、隐蔽网络资源、学术论坛为辅。从学科覆盖范围来讲,免费网络学术信息资源覆盖的学科范围广泛,涉及各个学科领域,其中以生命科学、医学、图书情报学领域居多。网络免费开放共享资源是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图书馆现有外购资源进行补充。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