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懂规划,30岁不害怕——人生关键十年的职业生涯规划(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2 20:54:18

点击下载

作者:刘海梅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岁懂规划,30岁不害怕——人生关键十年的职业生涯规划

20岁懂规划,30岁不害怕——人生关键十年的职业生涯规划试读:

前言

一些青年朋友可能会存在以下一些疑惑。

有人问:“目前我手上有两个工作供选择。A公司名气大、收入高,但职位不是我喜欢的;B公司是新成立的公司,收入不如前一家高,但工作内容是我喜欢的。我该选哪份工作呢?”我的答案是,对于职场新人来说,薪水的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如果今天因为年薪多出几千、几万元而选错了职业方向,未来年薪的差距可能会在几百万元以上。因此,职场新人应该优先选择最有利于自身未来发展的工作。

还有人问:“那到底是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还是选择能够发挥自己能力的工作?”其实,对于大多数青年朋友来说,应优先选择后者。当你做自己擅长的工作时,会感到如鱼得水,这会使你发展得比同龄人快,也就有可能更早地出人头地。当你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时,你自然而然地也会喜欢上这份工作。

在初入职场的时候,你并不一定要选择成熟、规范的大公司。虽说大公司对于一个人职业习惯的培养和未来的成长大有裨益,但有的时候,刚起步的公司可能会带给你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与此同时,你还可以知道自己到底喜欢做什么、擅长做什么。事实上,职业选择只有适合与否而没有好坏之分。

值得庆幸的是,在今天,职业生涯规划不再神秘,你完全可以通过学习来揭开它看似神秘的面纱。通过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你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并在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上获得发展。

简单来讲,职业生涯规划其实只需三个步骤,那就是“知己”、“知彼”和“匹配”。本书的意图就是帮助你进行自我发现和自我认知,并学会对各种职业环境加以分析,最后将二者结合,进行最优匹配。只有把握了职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对自己的性格、价值观、能力和兴趣进行一番探寻,并收集、分析职场信息之后,你才能在职业选择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不管你是在校大学生,还是初入职场的“菜鸟”,或是在职场上打拼了几年的职场人士,如果你渴望获得更大的成功,渴望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获得更多的机会,那么就请翻开本书,你将在认知上和行为上获得质的提升。

本书在撰写的过程中得到了付雪婷、陈斯雯、付微微等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作者水平和能力有限,书中难免出现疏漏与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读者批评指正。第一章 有规划,人生更精彩案例透视2006年的一天,一位陌生男子给我打来电话,说他认识我的一位好朋友,并从我的朋友那里得知我是GCDF(全球职业规划师),而且在北大、清华、复旦等国内几所名校多次做过MBA面试官,于是迫切地想找我咨询。某日,在一家茶馆里,我和这位男子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那天对面坐的是位已近中年的成熟男子。见面后,他进行了自我介绍:今年40岁,名叫陈宇航,1988年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外贸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外贸部某进出口公司,工作10多年后,赶上了IT行业高潮,于是便进入摩托罗拉公司做营销;几年之后,恰逢投行被热捧,于是他又进入了一家投资公司做总经理助理。如今,这家投资公司倒闭,他需要重新择业。纵观他的职业路径,似乎一直非常顺利,很多人都十分羡慕,但是他的职业路径跨越之大,也是令很多人望尘莫及的。然而,他的问题是:“我的下一份工作是什么?我到哪里去找工作呢?”是不是身处于表面光鲜的行业与职业,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一个职业路径走得如此完美的中年男士,为什么也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产生困惑?未来的他,该何去何从?职业规划分析这个案例的主人公陈宇航后来选择去一家房地产公司做副总经理。倘若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分析,他这样的选择是否明智呢?可以看出,从头至尾,他一直都在与“热门”行业打交道,没有充分考虑到个人的兴趣和特长,无法在某个地方驻足,总是处于不停的“转换”状态中。从经贸行业到IT行业,再到投资行业与房地产行业,可以说,这几个行业之间的跨度非常大。由此可见,此人的智商不低,而且适应能力很强,能够在短时间内让自己融入到新的职业环境中。一般来讲,在跳槽的过程中,多数人会参考如下两点:要么“换行业不换职位”,要么“换职位不换行业”。只有这样,一个人的技能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之前积累的工作经验才会在新的岗位上派上用场。但是,案例当中的陈宇航则打破了这一规则,虽然他成功地在各行业、各职位上展示了自己的才能,但是这样的职业路径并不值得职场的大众人士借鉴。事实上,多数人没有如此高的智商,也没有如此强的适应能力;跳槽也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要知道,一旦你决定转行,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无论之前你积累过多少宝贵的经验,在新的行业里可能都一文不值。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就在于帮助你在进入职场的最初时刻给自己明确的定位,使自己找到未来发展的明确方向,从而在某个领域寻求长远的发展。第一节 所有人都需要规划

汪峰有一首歌的名字叫做《怒放的生命》,其中有几句歌词这样唱道:“曾经多少次跌倒在路上,曾经多少次折断过翅膀,如今我已不再感到彷徨……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飞翔在辽阔天空,就像穿行在无边的旷野……”

一个人从走出校园的那一刻开始,就要单独面对社会、选择职业、参加工作。少数人的职业生涯之路走得异常顺利,而多数人则会遇到职业抉择的诸多困惑、职业发展的诸多瓶颈。就像上面歌词里面唱的那样,每个人都需要从羽翼未丰的象牙塔青年慢慢转变成为成熟的职场人士,不断接近自己的职业理想,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它能够让你的生命焕发出勃勃生机,能够使你获得他人的尊敬,并给你带来归属感。

职业生涯规划也称职业生涯设计,它是指一个人对一生各个阶段从事的工作、职务或职业发展道路进行设计和规划。它包括选择什么职业、在什么样的组织和地方从事这个职业、在某个职业队伍中担任什么角色等。

有一则“四只毛毛虫”的故事,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一天,四只爱吃苹果的毛毛虫各自去森林里找苹果吃。第一只毛毛虫根本就不知道何为苹果树,它没有目标,没有想过什么才是生命的意义,为什么而活着。第二只毛毛虫知道何为苹果树,它找到了一颗大苹果,扑上去大吃了一顿,但它发现要是选择另外一个分枝,它就能得到一颗更大的苹果。第三只毛毛虫也爬到了一棵苹果树下。这只毛毛虫知道自己想要的是大苹果,并且研制出了一副望远镜。还没有开始爬时,它就先用望远镜搜寻了一番,找到了一颗硕大的苹果。但是,因为自己的爬行速度相当缓慢,当它抵达时,苹果不是被别的虫子吃掉了,就是烂掉了。第四只毛毛虫做事有自己的条理。它的目标并不是一颗大苹果,而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苹果花。它计算着自己的行程,结果它如愿以偿,得到了一颗又大又甜的苹果,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深远的。这四只毛毛虫,就好比四种人。

第一种人在生活中毫无目标,是没有人生规划的糊涂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第二种人虽然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不知道该如何去得到“苹果”,总是在习惯的指导下,做出了一些看似正确的选择。

第三种人有非常清晰的人生规划和正确的选择,但由于目标过于远大、行动过于缓慢,成功对他来说是明日黄花。

第四种人不仅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知道该如何去得到自己的“苹果”,他们会制定清晰可行的计划,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每一个人在职业生涯规划的道路上,都要力争成为第四种人:拥有明确的职业方向,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现任美国家庭产品公司副总裁的卡尔夫,曾经为杜邦公司雇用过数千名员工,她说:“在我看来,世界上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有太多的年轻人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想想看,一个人只能从工作中获得薪水,其他的一无所获,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通过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可以解决好其中的“四定”问题,即定向、定点、定位、定心。定向是指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定点是指选择自己职业发展的地域范围;定位是指把握自己的职业定位;定心是指保持平和的心态。

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

1.引导作用:帮助自己确定职业发展目标。

2.鞭策作用:有助于鞭策自己努力工作。

3.梳理作用:帮助自己抓住重点。

4.鼓励作用:有助于评估自己目前的工作成绩,提高个人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

5.催化作用:有助于引导自己发挥潜能,专注于自己有优势并且会有高回报的领域。

中国职业生涯规划、人生设计专家徐小平说过:“如果不做职业生涯规划,你离挨饿只有三天。”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此可见,人如果没有目标,就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职业生涯箴言规划犹如石油开发中的勘探,不可或缺。当你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就像一日三餐一样,看似平淡而不可或缺时,这就表示你已经走在富有意义的职业生涯规划之路上了。第二节 有方向,不迷途

假如有一艘船在大海上航行,你问船长:“我们的目的地在哪里?”船长说:“我不知道。”你认为这艘船最终会靠岸吗?假如有一名射击运动员拿出枪准备射击,你问他:“靶心在哪里?”他说:“我不知道。”你认为他能击中目标吗?假如你坐在出租车上,出租车司机问你:“请问您准备去哪里?”你能说“我不知道”吗?

一艘没有方向的船,任何方向吹来的风都是逆风。有一个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就好像一艘船有了航行方向。有了职业发展目标之后,我们便可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增强自身的职业竞争力和素质,从而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抓住成功的机会,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在一次大型招聘会上,毕业于某名牌高校的小何向一家知名汽车公司申请了一个机械工程师的岗位。他学的是机械专业,在上学期间,各门功课都很优秀,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小何成功应聘这家公司的机会很大。但是,在毕业后五六年的时间里,他从事过医药、空调、摩托车等产品的销售和主管工作,虽然工作经验丰富,但是却缺少机械方面的工作经验。招聘者看了他的情况后遗憾地表示,如果他毕业后从事过机械方面的工作,那么,他会是公司最需要的人才,但是,由于他缺乏这方面的工作经验,因此,公司无法录用他。

小何的例子表明,很多大学生就业盲目、缺乏长远的打算以及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很多人毕业时没有认真地对自己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和思考,而是随便找了个工作,并频繁地更换工作,以至于到了30岁还没有明确的职业定位。这些人虽然干过很多工作,什么都会一点,但是哪一门都算不上是行家,也没有其他的过人之处。在这种情况之下,继续“晃荡”下去出路不大,重新定位又要费很大力气。

事实上,无论处于何种职业领域,都需要三至五年的时间来打磨自己,才能蜕变成一个真正的行业精英。长期的实践和坚持将完全改变你对工作的态度,并会使你从平凡逐渐走向成功。而这无疑需要一个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作为指引。李靖是南开大学国际贸易系97级的毕业生,毕业后被分配到经贸委直属企业。李靖说:“当时自己并没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只是想专业对口,学有所用。刚到单位时满腔热血,想的是自己能为国家贡献出多少力量,进出口达到多少。不久却发现现实与理想间的差距太大。”同事们的工作热情比较低:喝茶看报,中午吃饭花2个小时,下午16:30下班。过于悠闲的工作让李靖感到害怕,她不想自己到40岁时还过这样的生活。她想跳槽,却又不知道跳到哪里。工作两年后,在一次招聘会上,李靖被联想看中,随后来到联想做网站编辑。这一跳,完全跨了行业。去联想做网站编辑是她以前从未想过的。李靖以前很少上网,联想电话通知她面试时,她正在外面学习Word。事实上,李靖真正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在进入联想后的前半年里。“那个环境给了我一个思考的空间。我开始思考,互联网是什么,自己适合做什么,自己在团队里处于什么位置。那时正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期,并且联想的FM365网站大有灭掉其他网站的架势。员工们的规划也都跟着泡沫起来,我也不例外,恨不得立刻买房买车。泡沫破灭后,我及时调整了心态,规划也跟着务实起来。”在进入联想前半年的时间里,李靖成长得非常快。她学到了很多东西,包括业务方面的知识以及与他人沟通的技巧等。但是这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所接触的新鲜事物太多,倘若没有一个清晰的方向,很容易走入误区。李靖在实践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在进入联想前半年的时间里,我一边学习,一边思考。我渐渐地清楚,网站的整体战略是我要研究的方向,而不是技术本身。所以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不会成天想着Dreamweaver如何使用,或者学习操作其他软件,那样就偏离轨道了。我知道那不是我的发展方向,那只是一项工具而已。我更感兴趣的是网站的架构、界面,店面的布置、摆放,以及互联网其他的应用价值。在落实具体工作的同时,我要避免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他事情上。”

当她有了一个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之后,倘若遇到其他的诱惑,她便能够果断取舍,并朝着自己已选定的方向不断前进。李靖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之路上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道路,她也因此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需要一个精准的“指南针”来指明方向,以便排除干扰因素,专心前往自己的目的地。

倘若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人们会很容易对现状妥协的,也会很容易迷失方向,从而看不到前进的希望。美国作家盖尔·希伊曾经制作了一份人生历程调查问卷,并调查采访了各行各业的6万多名成功人士,发现他们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拥有非常清晰、明确的发展方向,并致力于实现一个凭其实际能力难以达到的目标,他们认为有挑战才能有进步。职业生涯箴言《流浪者之歌》中有这样一段话:“大多数的人就像是落叶,随风飘荡、翻飞、荡漾,最后落到地上。一小部分人像是天上的星星,在一定的途径上行走,任何风吹不倒他们,在他们的内心中有自己的目标和方向。”越早建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就会越早拥有指引你航行的那盏明灯。第三节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价值投资

在中国,巴菲特被喻为“股神”。他白手起家,在11岁时第一次购买股票,最终缔造了一个千亿规模的投资帝国。巴菲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富翁。并且,他倡导的价值投资理念风靡世界、享誉中西。

事实上,投资与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是相通的。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与事业成功的两个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即:专一种坚持。

首先,谈谈专一。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都有一个通病:这山望着那山高,他们总是觉得其他行业更热门、更有意思、更有“钱景”,所以总是频繁跳槽。

许多人在选择专业和职业时,经常认为:“这个专业太专、太冷、就业面太窄、职业发展的机会太少。”从而选择去学热门专业、进热门行业。

相信每个人身边都有许多学管理、经济、英语等专业的大学生。然而,他们的求职之旅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虽然他们所学的专业被捧得很“热”,表面上看,他们似乎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可以从事很多不同的职业。但是,他们却缺少一项很专的技术,所以许多上述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反而更难找到好工作。

专一就是选择一个很专的领域发展,不一定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只要有一项能力比多数人强,就大有发展。

姚明这个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他既不从政,也不经商,只做运动员,而且既不做跳高运动员,也不做热门的足球运动员,只做篮球运动员。这正体现了姚明的专一。

接下来谈谈坚持。

价值投资的另一个原则就是长期持有,以实现复利的时间价值,所对应的事业成功的另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坚持。当你挖一口井时,虽然眼前还没有泉水涌出,但是一定要有继续挖下去的恒心和毅力,你要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我们不妨将职业生涯规划视为一次价值投资。而判断你价值投资是否正确的标准则是你是否选对了职业。而选对职业的关键不在于选最有前景的职业、最热门的职业,而在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适合自己的职业并非是与自己的专业对口的职业,也不是与自己以前的经验相关的职业,而是适合自己的性格,并能充分发挥自己优势的职业。学历不是万能机器

以下是两名同校同专业的学生不同的职业发展规划。短短三年时间,两人的处境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刘鑫目前在北京某报社工作。从小他就立志长大以后要进报社做一名记者,虽然他所学的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但在忙碌的学习之余,他经常去了解做一名记者需要具备的条件。通过各方面的了解,他知道了一个记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并且意识到,如果有一些相关的实习经验,一定会比别人略胜一筹。于是,在大学期间,他积极地参加学生会、记者团、校刊活动,并且经常去图书馆阅览相关的书籍,从锻炼口才到培养组织能力,从文笔的历练到加强自身的写作能力,他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自己的专业课成绩在班级上算不上出类拔萃,但是他认为自己在课余时间的付出在将来一定会更具价值。过去,很多人对刘鑫的做法感到不解,同学们的目标都是考报关员、会计证,只有刘鑫,似乎每天忙着和专业不相关的事情。但后来的情况表明,这恰恰为他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刘鑫并没有将自己的发展局限在本专业的范围内。除了考虑到自己的兴趣点,他还考虑到了用人单位的需求,掌握了这些信息后,他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做一些准备,向单位需要的人才进一步靠拢。时机成熟以后,自然而然地,他便会成为单位的优先人选。作为一名优秀的记者,要拥有敏锐的判断力以及广阔的知识面,而这些,当然不是专业课所能给予的。

毕业那天,他非常顺利地进入了一家报社工作,加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记者大军。周蕊是刘鑫的同班同学,她认为自己的综合素质不错、文笔也还行。本科毕业那年,北京某知名报社到学校招人,她前去参加面试。没想到那家报社立刻就决定录用各方面能力都非常优秀的她。但是同一年,她考上了武汉大学的研究生。在工作和读研之间,她几经犹豫,最终选择了读研。她相信,当自己的学历高过周围人的时候,一定能够获得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三年后,她再次回到北京,胸有成竹地去之前那家报社应聘。没有想到的是,报社这次并没有录用她,因为他们有许多比她更合适的人选。虽然她目前的学历比本科生高了一截,但是她的薪水要求也上涨了一个级别,并且跟三年前就来到报社工作的人员相比,她没有任何工作经验。报社自然愿意继续聘用那些能力强而且有经验的老员工,这比冒风险去聘用一个学历高但在其他方面都没有保证的新员工要划算得多。

从就业的角度来看,周蕊的选择令人惋惜。她没有意识到工作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也没有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高,而只是获得了一个研究生的文凭。但这却并不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东西。她当初完全可以一边在报社工作,一边读在职研究生。相比之下,刘鑫更懂得如何进行职业规划。他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从而顺利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是对于职业的一种热爱、专一和坚持。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人要考虑的问题以及要承担的责任会越来越多。在20岁的时候,你没有任何负担,你只需要有勇气、有毅力、有信心,就可以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到了30岁,如果你还从未思考过自己的人生,从未进行过职业生涯规划,那么你将会感到事事都力不从心,即便做着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也可能因为担心无法还清房贷,担心孩子没奶粉吃而变得畏首畏尾。职业生涯箴言在行业的选择上,我们要做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一个行业,只要从长远来看有发展而又是我们热爱的,就应该坚定地在其中耕耘。第四节 规划是连接梦想的阶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尤其是在职业发展上。职业发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职业的发展将会对一个人的整体生活质量、性格志趣等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梦想之所以让人感到遥不可及,是因为它离现实生活比较遥远,人们往往会被沿途的那些困难吓倒,而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实现梦想。要想让自己摘到天边的星星,就要敢于造一个能够连接到宇宙的天梯。有规划的人,往往懂得用睿智与坚持来为自己搭建这样一个阶梯。50岁实现人身、财务双自由“功成身退”或许是很多高级职业经理人最为完美的谢幕。惠普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孙振耀也不例外。2007年4月6日,他突然宣布提前退休,称自己已加入“惠普提前退休计划”中。这位刚满51岁的高管,毅然离开工作了25年的惠普公司,而且在他离开时,惠普在中国的业绩十分优良。很多人感到不解的同时,亦十分羡慕。50岁就能够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并且不用为经济状况而担忧,这是多么难得的自由啊!孙振耀4月7日给公司全体员工发电子邮件表示,自己对于退休前后的工作与生活一直都是有计划的。在退休之后,他表示自己会做三件事情:第一,回学校继续学习;第二,抽出更多时间陪伴家人;第三,拿到飞行执照。这些是他一直以来的愿望和梦想,如今,他终于有机会实现它们了。

孙振耀为什么能如此从容地提前退休呢?从他的经历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是有明确规划的。1982年,孙振耀大学毕业后,进入惠普台湾公司,以普通工程师的身份开启了他捆绑在IT上的人生。孙振耀从业务代表做起,后任分公司经理,到1990年,他成为了惠普台湾公司计算机业务的负责人。1991年,孙振耀跨过海峡,出任中国惠普计算机系统事业部总经理。之后,由于他所负责的惠普业务连年大幅增长、与国内客户的合作不断深入,1995年,他被晋升为惠普中国区副总裁,并继续兼任计算机系统事业部的总经理。2000年至2002年任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总裁。

孙振耀很清楚自己的个性,并能适应环境。他之所以能够从普通工程师转做业务代表,是因为他了解自己的个性,清楚自己的定位,知道哪条路更适合自己,并且能够抓住机会。就这样,一个在普通人看来极其奢侈的梦想,在他身上顺利实现了。而这一切,都是规划使然。

在访问俄罗斯期间,第42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奥斯坦金诺电视台大厅接见俄罗斯新闻工作者和各界代表,当场发表演讲并回答听众的各种问题。克林顿对听众说:“现在我请最年轻的与会者提问题。”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不慌不忙地站了起来。克林顿问:“你今年多大了?”小男孩用英语回答说:“13岁。”克林顿笑了笑,说:“你提问吧!”小男孩问道:“总统先生,请问您是如何当上美国总统的?”话音刚落,满座听众哄然大笑。克林顿十分高兴地对他说:“请你到我面前来。”小男孩穿过人群,走到克林顿的面前。克林顿把他拉到自己的身边,拍了拍小男孩的双肩,亲切地告诉他:“我在16岁时,就下定决心要为国家服务。我以林肯总统为榜样,不断地学习、奋斗,不浪费任何机会,终于有一天,我实现了自己当初的梦想。”这时,大厅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小男孩如果不曾梦想成为未来的总统,就不会向克林顿提出这样的问题;而克林顿假如不是当初就下定了决心,为了成为国家的领袖而努力奋斗,那么,也许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历史要改写,恐怕整个美国的历史也要因此而改写了。所以,年轻的朋友们,请不要让自己年轻的心空无梦想,现在就为自己设计一个伟大的梦想吧!用自己不懈的努力,让这个梦在我们的生命中开出一簇簇绚烂的花朵。

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这个“志”想必也是从梦想中来。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别忘了给梦想插上飞翔的翅膀。职业生涯箴言有梦想的人很多,但是懂得为梦想铺路的人却很少。这并不是因为人们愚钝,而是因为多数人惧怕前方的道路过于漫长和艰辛。能够实现梦想的人,往往都是那些坚持到最后一刻的人。第五节 人生不能“被规划”

毕业后,在面临就业问题时,家长仿佛比孩子还要着急。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有个好出路,因此,他们会为孩子们规划出一条自己认为很“合理”的道路。父母的出发点没有错,但却忽略了孩子的自身感受和需求。中国调查网就“找自己喜欢的工作,还是听父母安排”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84.2%的人都希望找自己喜欢的工作,只有不到20%的人选择接受家里的安排。年初,文文在家人的安排下,进入一家制造业公司实习,主要做文职工作。文文是学国际贸易专业的,但文文的妈妈认为,女孩子做国际贸易不如做文职工作稳定,况且到大公司应聘也并非易事,所以便苦口婆心地劝说文文,听从家里的安排。等到开始工作了,文文才发现,文职工作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轻松。“这个公司的规模虽然一般,但工作任务非常重,很多工作都由我负责。”这样一来,公司的大事小情都落到了文文身上。“说是8:00上班,17:30下班,可每天都要加班,有时还要早来,遇到紧急任务,更会吃不消。”一想到繁重的工作压力,文文就开始抱怨。7月,文文正式毕业了,她产生了跳槽的念头,并开始偷偷地投简历。当时有家外企正在招聘业务员助理,主要负责跟单、票据之类的工作,工作内容丰富,待遇也相对较高。文文跟家里商量,想换个工作,可是家人的态度让她很失望。“家人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只是给我摆出了很多客观情况。”面对家人的各种理由,文文有些难过。“他们让我自己拿主意,可是很显然,他们就是不同意我换工作。”父母的一句“外企不稳定,我们为你好”,更让文文陷入两难,最终错过了机会。文文为难地说:“从实习到现在快一年了,我真有点耗不起了。可是家人的苦心我也明白,我该怎么办呢?”

父母介绍工作,不失为一种找工作的途径,但工作毕竟是自己一辈子的事,所以还是要依据自己的兴趣,“被规划”的人很难有所作为。职业生涯规划专家表示,父母以“过来人”的身份安排子女的工作,有一定的道理,他们考虑的大多是工作的稳定性,但除此之外,子女是否喜欢某份工作才是重要的。子女对于父母的安排不要产生反感情绪,分析一下“被规划”的路与自己选择的道路,两者的优劣之处各是什么,共同点是什么,然后再与父母沟通。当“被规划”的路与自身兴趣和能力有悖时,要勇敢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

说服别人的前提是说服自己,要坚定自己的选择,因此,在择业问题上,我们要有自己的主见。将眼光放长远,父母的建议可以作为参考,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你才会有动力,才会做出成绩。职业生涯箴言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而不是“被安排”或者“被规划”。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切忌凡事靠父母,凡事托关系。只有当自己从内心渴望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时,所进行的一系列规划活动才具有意义。第六节 了解内心深处的自己

尼采曾说:“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案例一小齐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就职于某大型咨询公司,现年38岁,已做到项目总监的职位,年薪100万元左右。小齐认为目前的公司给她提供了很好的晋升机会:从项目助理到项目经理,再到高级项目经理,直到现在的项目总监。她也从工作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按照她目前的能力和资历,完全能够自己“另起炉灶”,但是她不愿意挑起沉重的担子,宁愿在一个大的平台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她认为公司还会继续给她提供晋升的机会。

案例二小李目前就职于一家中型的互联网公司,年薪大约80万元。小李的职位是首席运营官,负责公司所有的日常运营工作并协助CEO制定公司长远的发展战略。他喜欢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进行规划,并且会从由自己亲手做起来的企业中获得成就感。在过去几年里,他一直处在跨国公司的中高管理层,但是他所负责的部门始终都需要遵循总部的发展战略。

虽然这两个人从事着不同的职业,但他们了解自己的兴趣,知晓自身的优缺点。因此,不管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型企业,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小齐想在跨国公司相对成熟的平台上工作,而小李希望借助不太成熟的平台发挥自己的能力,希望有机会参与高层的战略管理,所以他选择做中型公司的首席运营官。这两个案例表达了同一个理念:一个优秀的职业生涯规划者,首先是一个充分了解自我的人。只有当你真正了解内心深处的自己,才能知道自己最适合做什么。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2/3以上的年轻人会遇到同一种困惑:迷茫。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怎样才能做好。他们没有主见,不敢进行选择,认为眼前的工作是一件“苦差事”。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以一个故事说明了工作、工作者和态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有三个工人在搬石头,德鲁克问其中一名工人:“你为什么要搬石头?”工人回答:“如果不搬石头就没有工作,所以不得不搬。”德鲁克问另外一名工人:“你为什么要搬石头?”工人回答:“我在盖房子。”德鲁克再问剩下的一名工人:“你为什么要搬石头?”工人回答:“因为我们这个岛没有神庙。我目前在盖神庙,有了神庙之后,我们的子孙们就会有一个膜拜的场所。”这三人干的是一样的工作,第一个人满脸疲惫,第二个人满脸愁容,第三个人却满脸笑容。

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只有真正了解工作内涵并能享受工作内容的人,才能将工作做好;不了解工作内涵,为了工作而工作的人,是不能将工作做好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找到内心深处自己最向往的工作、最热爱的职业。职业生涯箴言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你认识真正的自己,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中工作,并且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成为最优秀的职场人士。第七节 少有人走过的路

经济学上有两个著名的理论:机会成本和路径依赖。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的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路径依赖指的是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强化,迫使你以后也不得不按照这个选择前进。

这两个理论其实都直指同一个问题:选择的重要性,特别是关系人生重大转折的选择。例如,职业的选择,这是伴随每个人一生的话题。

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多数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喜欢“左顾右盼”,而不是“低头思考”,当看到多数人都选择某个领域的职位时,就会舍弃自己本来的目标。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求职者对自身的能力缺乏自信;另一方面是因为求职者产生了一种“从众心理”:当大多数人都做了同样的选择,即便这个选择是错误的,自己也很可能做出同样的选择,因为这样做才会有安全感。

但是,在职业生涯规划的道路上,我们要明确一点,被大家热捧着的饭碗不一定都是“金饭碗”。只有那些只看表面、只追求一时安稳的人,才会对眼前所谓的“金饭碗”趋之若鹜。而真正的强者,则坚信一句话:成功之路,一般都是少有人走过的路。创新之所以难能可贵,就在于它新颖、稀少;一些物品之所以贵重,就在于它是稀缺物品。只有在新领域,才能留下脚印1896年,年仅17岁的爱因斯坦就读于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他的导师是数学家闵可夫斯基。由于爱因斯坦勤奋好学,深得闵可夫斯基的赏识。师生二人经常在一起探讨科学、哲学和人生。有一天,爱因斯坦突发奇想,问闵可夫斯基:“一个人怎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自己的足迹,为人类做出伟大的贡献呢?”一向才思敏捷的闵可夫斯基被问住了。三天后,闵可夫斯基兴冲冲地找到爱因斯坦,非常兴奋地说:“你那天提的问题,我终于有了答案!”说完,他拉起爱因斯坦朝建筑工地走去,径直踏上了建筑工人刚刚铺平的水泥地面。建筑工人们大声呵斥,爱因斯坦被他的导师弄得一头雾水,非常不解地问道:“老师,您这不是领我误入歧途吗?”“对,就是歧途!”闵可夫斯基不顾工人们的指责,指着水泥地面上的脚印说:“看到了吧,只有走这样的‘歧途’,才能留下足迹!”然后,他又解释说:“只有在尚未凝固的地方——新的领域中,才能留下深深的脚印。那些被无数人涉足过的地方,你别想再踩出脚印来……”听到这里,爱因斯坦非常感激地对闵可夫斯基说:“恩师,我明白您的意思了!”从此,一种非常强烈的创新意识开始主导着爱因斯坦的思维和行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从来不记忆和思考词典、手册里的东西,我的脑袋只用来记忆和思考那些还没载入书本的东西。”

爱因斯坦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大胆而果断地挑战并突破了牛顿力学定律。在他刚满26岁的时候,就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为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科学史册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那段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启发了爱因斯坦的创新和探索精神。其实,在人类社会和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中,都有各式各样“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等待着人们踩出新的脚印。职业生涯箴言如果你不甘平庸,如果你渴望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收获成功带来的喜悦,那么就要敢于走出第一步。第八节 职业生涯规划的10大原则

一个清晰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而不是随意制定的。年轻人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方案的时候,可以参考以下10个原则来衡量自己的方案是否科学和客观。

1.清晰性原则

清晰性原则是指你所订立的目标是否清晰、明确,实现目标的步骤是否切实可行。有些困难是可以通过努力来克服的,但是有些问题却是任凭你怎样努力都无法解决的。这就要求制定者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目标的可行度。

2.挑战性原则

制定者不仅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优缺点,而且还需要对自己提出一定的挑战,而不是仅保持现状。

3.变动性原则

制定者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目标的弹性和缓冲性,如果出现了一些计划范围外的事情,制定者要能够依循环境的变化而作调整。任何一项规划都不可能完全符合当初的设想。

4.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主要是指:主要目标与分目标一致,目标与措施一致,个人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一致。

5.激励性原则

目标的制定要符合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特长,并能对自己产生内在的激励作用。制定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不仅能够激励人不断前进,同时还能提升自己的整体能力。

6.协调性原则

个人的目标与社会环境、职业环境要匹配和协调,不要与环境发生冲突。

7.全程性原则

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时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要做长远的打算,必须考虑到职业生涯发展的整个过程。

8.具体性原则

职业生涯各阶段的措施不仅要清晰明确,而且要具体可行。

9.实际性原则

实现目标的途径很多,在规划时必须考虑到自己的特质、社会环境、组织环境以及其他相关的因素,选择现实可行的途径。

10.可评量性原则

规划的设计应有明确的时间限制或标准,以便随时掌握执行情况,并为规划的修正提供参考依据。职业生涯箴言职业生涯规划的10大原则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点,也是检验方案是否可行的标准。第九节 内外职业生涯有密码

多数人对于职业生涯这一概念并不陌生,但对于内职业生涯、外职业生涯却并不十分了解。很多人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分内职业生涯与外职业生涯,两者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和区别呢?

我们平时所提到的职业生涯,一般指的都是外职业生涯,也就是职场人士所表现出来的职业身份。例如,总经理、秘书和会计,这些都是我们的外职业生涯。外职业生涯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时的工作单位、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工作职务、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

内职业生涯则是指从事一项职业所应具备的知识、观念、心理素质、能力、内心感受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

外职业生涯通常很容易从名片、工资单上体现出来,而一个人的内职业生涯则体现在言行举止和办事的态度上。

如果我们把职业生涯比作一棵大树,外职业生涯则是枝干与树叶,而内职业生涯则是树根。一棵树是否高大雄壮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枝叶是否繁茂判断出来,但是根系是否发达却容易被人们忽视。关注你的内职业生涯发展

在日本的推销界,原一平的大名几乎无人不知,他被誉为“推销之神”。少年时代的原一平顽劣异常,不爱读书。23岁时,原一平来到东京闯荡,立志要干出一番大事业。但现实很残酷,他的求职之路很不顺利。27岁那年,原一平应聘日本著名的明治保险公司。面试官见他身材矮小,心里有几分蔑视,决定不予录用。但原一平不放弃,硬是“赖”进了公司,成为一名见习推销员。然而,同公司正式录用的推销员一样,他要完成每月1万日元的销售任务。当时,他没有办公桌,也没有底薪,还要给公司的业务员当“听差”。原一平对此却并不在意,并把全部精力都放到工作上。刚进公司时,他穷得没钱搭公车,只好步行上班,吃不起午餐就饿着,晚上则露宿公园。随后,在9个月的时间内,他做出16.8万日元的业绩,令公司上下都对他刮目相看。为了认识更多的人,原一平给自己定下任务:平均每月要散发1000张名片,拜访450位准保户。50年来,从他手上买过保险的客户达到2.8万人。也就是说,从他工作那天起,平均每天都会增加1~2个新客户。36岁时,原一平成为日本保险界的销售冠军,此后又接连刷新世界推销的最高纪录。69岁时,原一平应邀作公开演讲。当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时,原一平一言不发,当场脱掉自己的鞋袜,请提问者摸他的脚底。提问者上前一摸,惊叹道:“您的脚底茧好厚啊!”原一平说:“这就是我成功的秘诀!”

原一平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是因为他懂得一个道理:内职业生涯才是决定人生的关键砝码。最初,大家都是普通的推销员,从外职业生涯上看不出差别,但是内职业生涯的差别却很大。有的人就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当别人在看电影、喝咖啡的时候,原一平充分利用时间,勤奋地工作,并且始终抱着坚定的信念。事实上,人与人内职业生涯的区别主要在观念、心理素质、经验、能力和做事的态度上面。当内职业生涯不断地得到提高,终有一天会体现在外职业生涯的变化上。

内职业生涯和外职业生涯的关系与量变和质变的关系非常相似,内职业生涯的发展是外职业生涯发展的前提,外职业生涯的发展是内职业生涯发展的结果,同时,外职业生涯的发展也可以反过来促进内职业生涯的发展。看到自己真正拥有的“财富”一天,某报社的一位年轻记者准备去采访日本著名的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年轻人很珍惜这次采访的机会,因此做了充足的准备。他与松下幸之助先生谈得很愉快。采访结束后,松下先生亲切地问年轻人:“小伙子,你一个月的薪水是多少?”“薪水很少,一个月才1万日元。”年轻人不好意思地说道。“很好!虽然你现在的薪水只有1万日元,但是,你知道吗,你的薪水远远不止1万日元。”松下先生面带微笑地说道。年轻人听后,感到十分困惑,心想:“不对呀,明明我每个月的薪水只有1万日元,可松下先生为什么会说不止1万日元呢?”看到年轻人一脸疑惑,松下先生接着说道:“小伙子,你要知道,你今天能争取到采访我的机会,明天也就同样能争取到采访其他名人的机会,这就证明你在采访方面有一定的潜力。你要多多积累这方面的才能与经验,就像你在银行存钱一样,钱存进了银行是会生息的,而你的才能也会在社会这个大银行里‘生息’。”松下先生的一番话,使年轻人茅塞顿开。许多年后,已经做了报社社长的年轻人,回忆起与松下先生的谈话时,深有感慨:“对于年轻人来说,才能的积累远比薪水的高低更重要,因为它是每个人最厚重的生存资本,也是内职业生涯发展的巨大价值所在。”职业生涯箴言一个真正懂得规划自己职业生涯的人,总是着眼于内职业生涯的积累与发展,而不会盲目追求外职业生涯表面上的发展。当内职业生涯的树根真正根深蒂固的时候,外职业生涯的枝叶自然会茂盛。第二章 懂自己,分析才客观案例透视前不久,一位职业女性找到我做职业生涯规划咨询。目前,她拿到了一家美国公司CFO职位的OFFER,该公司在业内非常有名,是家500强企业,待遇也非常好。但她却很犹豫,不知是否该接受这个OFFER。此人的职业路径是:1992年北大物理系毕业后,进入一家生产激光仪器且处于创立初期的民营公司工作,从文员开始做起;随着公司的发展,公司的组织架构开始建立。后来,老板问她想进哪个部门,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财务部。积累了几年工作经验之后,她又先后跳槽至ABB、英特尔、微软等多家著名跨国公司,并一直在做财务分析工作,没有做过管理类的工作。良好的职业背景帮助她拿到了CFO职位的OFFER,但CFO的职责包括对人员的管理,由于从未做过人员管理工作,她无法确定自己能否胜任这个新工作。职业规划分析通过对这位女性性格和能力的分析可以得知,她理智、冷静、逻辑思维能力强,但人际敏感性较弱,加上缺少管理经验,因此,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个工作对她而言风险较大。后来,她接受了CFO职位的OFFER,但在3个月之后,她离开了这家公司。而现在,她是一家投行的合伙人,继续发挥着她出色的分析能力。这个案例说明,不是人人都要做管理者。一个人只有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知道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才能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作出清晰的分析和理智的判断。由此可见,了解自己是开始职业生涯规划之旅的首要任务。第一节 “知彼”之前先“知己”《孙子·谋攻篇》中写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此外,西班牙谚语中有这样一句话:“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在职业生涯规划领域中,“知己”是指在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之前,首先要进行全面的自我分析,对自己有一个全面、客观的了解。

所谓“己”是指自身的综合情况,包括性格、爱好、知识结构、身体状况、特长、智商、个人优缺点等。而“彼”则指的是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行业环境、职业环境、成长环境等。在本章,我们将对与“知己”相关的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而“知彼”的相关内容将在本书第六章进行探讨。

当你开始进行自我分析的时候,首先要问自己以下三个问题。

1.我是谁?比如专业、家庭情况、年龄、性别、性格、动手能力、思考能力等。

2.我想做什么?比如此生最渴望得到的东西、最希望成就的事业等。

3.我会做什么?自己有能力做的,或是通过潜能开发能够做的事情等。挖掘自己的“长”与“短”

分析自己、了解自己的目的在于挖掘到自己的“长”与“短”,扬长避短,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美国盖洛普公司对全球63个国家、101家企业、170多万名员工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只有2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非常有机会在工作中发挥所长。也就是说,只有20%的员工觉得自己在职场上做着他们想做的事情。这家公司随后针对30年来各行各业的卓越人士进行了系统化的研究,结果发现,成功人士之所以有卓越表现,是因为他们能够在职场上发挥自己的天赋。日本著名管理学家大前研一说过这样一句话:“想做的事就去做,那件事往往就是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对于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数,这也是进行有效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步骤。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如果不知己所短,非但不能取得成功,反而会阻碍事业的发展。

我们都知道,古时的赵括、马谡自幼熟读兵书,学问不小,如果去当智囊参谋,可能是上乘的人选,但若自告奋勇去领兵打仗、冲锋陷阵,则会适得其反,酿成“长平惨败”、“街亭失守”的悲剧。在达尔文小的时候,他的父母希望儿子成为医生或神父,但他却对此一点兴趣都没有,虽然他令父母有些失望,但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为后人留下了价值不可估量的“进化论”。

一个人只有在充分且正确地认识自身的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各方面了解得越透彻,越有可能做好职业生涯设计。职业生涯设计不仅可以协助你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而且可以帮助你真正了解自己。

你需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并进行自我评估。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爱好、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思维方法、道德水准以及社会中的自我等内容。

详细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制定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并通过对自己以往经历及经验的分析,找出自己的性格特点与兴趣所在,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往往认为选择了最热门的职业就选择了最有前途、最有发展的职业。事实证明,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在选择职业时,要先正确地认识自己,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然后努力地成为本行业中的佼佼者。职业生涯箴言以个人情况为基础制定的目标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而知己知彼则是职业成功的关键。职业生涯规划者首先需要了解自身的情况,进行科学的自我分析和职业定位,并准确评价自己职业的含金量,然后才能发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第二节 自我认知有秘笈

我们已经意识到自我认知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呢?其实,自我认知也是有一定的方法可循的,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测评,你就能够准确地认识自我。在进行自我认知测评之前,你首先要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我想要什么?

2.我喜欢什么?

3.我想从事什么职业?

4.我的气质和性格适合什么样的职业?

5.什么样的职业能激发我的潜能?

6.我愿意和谁在一起工作?

7.完成什么样的工作让我最有成就感?

8.我最不能放弃的是什么?

回答以上问题,将有助于你清晰地了解自己对于职业发展的认知程度。不要小看这几个问题,调查显示,80%的职场人并不能够非常自如地回答每个问题。这说明,很多年轻人,甚至是已经在职场上打拼了多年的老员工,也并不了解自己内心的“职业需求”,只是被动地工作,而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真正想要做什么。

自我认知主要包括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理性自我和社会自我四个方面,见表2-1。表2-1 自我认知的内容

随着人们对于职业生涯规划了解的不断加深,对于自我认知需求的不断加强,自我认知也逐渐被人们归纳总结成了一套操作性较强的方法和体系。目前广为使用的自我认知方法主要有如下两种。方法一:360度主观评价法

360度主观评价法又称为多渠道评估法,是指通过收集与受评者有密切关系的、来自不同层面人员的评估信息,来全方位地评估受评者。通过评估反馈,可以获得来自不同层面人员对受评者的素质、能力等的评估意见,能够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出受评者的个人特质、优缺点等,作为受评者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及能力发展的参考。比如家人、亲戚、朋友、老师和同学对本人的评价,有助于受评者认识自我。360度主观评价法所包含的内容如图2-1所示。图2-1 360度主观评价法方法二:计算机测试法

计算机测试法是一种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现代测试手段和方法。这种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较高。由于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出现了各种认识自我的测试软件,为我们了解自己提供了便利。国内外比较常见的测试方法有如下几种。

1.人格测试

人格测试是对人的个性进行测量和鉴定。人格是个人带有一定倾向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气质、能力、性格、兴趣等。

2.能力测试

能力测试是指对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等项的考察。

3.职业倾向测试

职业能力的大小及其发展,与任职者对职业的倾向与兴趣有很大的关系。主要的测验手段有:爱丁堡职业倾向问卷、男性职业兴趣问卷表、库德职业偏好记录、明尼苏达职业兴趣问卷表等。

认识自我,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课程,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20岁左右的大学生正处于自我认知最关键的时期,其生理和心理都已经基本发展成熟,可以较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内心活动,较正确地感知自己的社会角色,并主动地去调整和发展自己。但是,由于大学生还普遍缺乏社会经验,因此,在自我认识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时而对自己充满信心,时而对自己丧失希望;时而高兴、欢快,时而沮丧、迷惘,甚至痛苦不堪。这会导致大学生在自我认知上出现偏差。

因此,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认知分析,做到客观、真实地了解自己。

美国成功励志导师奥里森·马登曾说:“一个了解自己天分的人未必会一事无成,而一个不了解自己才能的人必然会一事无成。”成功的人生需要正确的规划,你今天站在哪一个位置并不重要,但是你下一步迈向哪里却很重要。

下面是大学生小A利用360度主观评价法进行自我认知的案例分析,如表2-2所示。表2-2 360度主观评价法的具体内容

通过运用360度主观评价法,可以将小A的情况总结如下。

•友善、负责、认真、忠于职守,只要是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不管有多少麻烦都会去做,但却厌烦去做自己认为毫无意义的事情。

•务实、实事求是,追求具体和明确的目标。善于独立思考、收集和考察丰富的外在信息。不喜欢进行逻辑性思考和理论的应用,对细节的记忆力较强,诸如音色或面部表情等。

•与人交往时较为敏感,谦逊而少言,关心他人,对朋友忠实友好,有奉献精神。虽然在很多情况下有很强烈的反应,但通常不愿意将个人情感表现出来。

•做事有很强的原则性,遵守约定。工作时严谨而有条理,愿意承担责任,善于根据收集来的信息作决定,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客观的判断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在此基础上,可以分析出小A在工作中的优势主要有如下几点。

•能够很好地集中精力。

•乐于助人,乐于支持和帮助同事。

•工作热情,责任心强。

•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和他人建立起和谐友好的关系。

•工作讲求实效,办事方法现实可行。

•十分关注细节,能够准确地把握事实。

•愿意在传统的机构中工作,而且兢兢业业、不遗余力。

•能够连续工作,对相同的工作任务不会感到厌倦。

小A在工作中可能表现出的不足主要有如下几点。

•可能会低估自己的能力,不能坚决地维护自己的利益。

•对反对意见过于敏感,在紧张的工作环境里会感到压抑。

•可能只关注细节和眼前的事情,而缺少对整体和将来的把握。

•如果自己得不到他人充分的重视和赏识,可能会感到灰心丧气。

•对突然的变化缺乏适应能力。

•一旦做出决定,就不愿意从头考虑同一个问题。

•难以适应新环境。

通过这样一份详细的分析结果,小A便可以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更加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这对于后续的职业选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职业生涯箴言古语曰:“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是指自我感知、自我认知。人有自知之明,即指人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在现实生活中,只有能够正确认识自我的人,才能成为主宰自己职业生涯的主人。第三节 从兴趣出发

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充分体现了兴趣对于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性。很多人对此深有体会,如果你对一份工作没有兴趣,只是被动地完成任务,那么,过不了多久就会产生厌倦感,没有动力工作,自己也难以从中获得成就感。但是,那些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的人们,即便每天忙得晕头转向,仍旧不亦乐乎。这就是兴趣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也是自我认知的一部分。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比如对物质的迷恋和追求属于物质兴趣;对文化、科学和艺术的迷恋和追求属于精神兴趣。

然而,我们在此要探讨的主要是职业兴趣,也就是人们对某类专业或工作所抱的积极态度。职业兴趣是一个人成才的动力。职业兴趣发展一般遵循这样的规律:有趣→乐趣→志趣。也就是说,当你感觉某个职业或某个岗位的工作很有趣时,便能对它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感受到工作中的乐趣,久而久之,就会将这种职业和自己的理想、愿望结合在一起,发展成为一种志趣。兴趣可以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充分发挥你的才能,同时,兴趣也是保证一个人职业稳定的重要因素。

约翰·霍兰德(John Holland)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他于1959年提出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职业兴趣理论。霍兰德教授认为,人的人格类型、兴趣图2-2 霍兰德的“六边形”与职业密切相关,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巨大动力。一个人一旦对自己所做的工作感兴趣,他便会积极、愉快地从事该工作。此外,霍兰德教授认为,人格可分为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现实型、研究型和艺术型六种类型,如图2-2所示。职业取向与职业选择

1.社会型(S)

共同特征:喜欢与人交往、不断结交新的朋友;善言谈、愿意教导别人;关心社会问题、渴望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比较看重社会义务和社会道德。

典型职业:喜欢能够与人打交道、不断结交新朋友的工作。适合从事信息提供、启迪、培训、开发或治疗等工作。例如,教育工作者(教师、教育行政人员)、社会工作者(咨询人员、公关人员)等。

2.企业型(E)

共同特征:追求权力、权威和物质财富,具有领导才能。喜欢竞争、敢冒风险、有野心、务实。习惯以利益得失、权利、地位、金钱等来衡量事情的价值,做事有较强的目的性。

典型职业:喜欢要求具备经营、管理、劝服、监督和领导才能的工作。如项目经理、销售人员、营销管理人员、政府官员、企业领导、法官、律师等。

3.常规型(C)

共同特征:尊重权威,遵守规章制度,喜欢按计划办事,做事细心、有条理,习惯接受他人的指挥和领导,自己不谋求领导职务。喜欢关注现实情况和细节,通常较为谨慎和保守,缺乏创造性,不喜欢冒险和与他人竞争,富有自我牺牲精神。

典型职业:喜欢要求注意细节、精确度、有条理,以及具有记录、归档、据特定要求或程序数据和文字信息的职业。如秘书、办公室人员、记事员、会计、行政助理、图书馆管理员、出纳、打字员、投资分析员等。

4.现实型(R)

共同特征:愿意使用工具、从事操作性较强的工作,动手能力强,手脚灵活,动作协调。偏好于具体任务,不善言辞,做事保守,较为谦虚。缺乏社交能力,通常喜欢独立做事。

典型职业:喜欢使用工具、机器,需要基本操作技能的工作。对从事与物件、机器、工具、运动器材、植物、动物相关的职业感兴趣。如技术性职业(计算机硬件人员、摄影师、制图员、机械装配工),技能性职业(木匠、厨师、技工、修理工、农民)等。

5.研究型(I)

共同特征:抽象思维能力强,求知欲强,肯动脑,善思考,不愿动手。喜欢独立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知识渊博,有学识,不善于领导他人。考虑问题时比较理性,喜欢进行逻辑分析和推理,不断探讨未知的领域。

典型职业:喜欢需要具备智商或分析才能的工作。如科学研究人员、教师、工程师、电脑编程人员、医生、系统分析员等。

6.艺术型(A)

共同特征:有创造力,乐于创造新颖的成果,渴望表现自己的个性,实现自身的价值。做事理想化、追求完美。具有一定的艺术才能,善于表达。

典型职业:喜欢需要具备艺术修养、创造力、表达能力的工作。如艺术方面的工作(演员、导演、艺术设计师、雕刻家、建筑师、摄影师、广告制作人)和音乐方面的工作(歌唱家、作曲家、乐队指挥)以及文学方面的工作(小说家、诗人、剧作家)等。

然而,大多数人并非只有一种人格类型。霍兰德认为,这些类型越相似,相关性越强,则一个人在选择职业时所面临的内在冲突就会越少。为了描述这种情况,霍兰德将这六种类型分别放在一个正六边形的每一个角上,如图2-2所示。

六种人格类型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它们按照彼此间的相似程度排列,相邻两个角度中的人格类型在各种特征上最为相近,相关程度最高。角度间的距离越远,两种人格类型之间的差异就越大,相关程度就越低。此外,每种类型与其他五种类型存在三种关系:相近、中性和相斥。

最为理想的职业选择是找到与自身个性类型相符的职业类型,即人职协调。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取决于个体的人格特点与职业环境的匹配程度,当人格和职业相匹配时,员工会产生较高的满意度。例如,社会型的个体应该从事社会型的工作,社会型的工作对现实型的人则可能不合适。兴趣成就伟大

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丁肇中对物理有着浓厚的兴趣。20岁时,他带着100美元,来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在3年多的时间里,他一直刻苦读书。有时他可以几天几夜呆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有人问他:“你不觉得学习很苦吗?”丁肇中笑着回答说:“不,一点也不,没有任何人强迫我这样做。正相反,我觉得很快乐,因为我对它感兴趣,我急于要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

在上中学时,爱因斯坦对数学十分感兴趣,在上大学时,则对分子物理学感兴趣,而他天生具有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他在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分子物理学,施展了自己的天赋,提出了相对论。

如果你现在做的这份工作充满挑战,能够激发你的热情,带给你强烈的成就感,让你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那么恭喜你,你找到了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无数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兴趣”是第一老师,是资本积累的基础,也是实现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基础。职业生涯箴言一个人如果能够将兴趣转化为终身职业,那么,他就能够获得最持久的幸福感。第四节 气质与职业

由于人的气质类型各不相同,不同的职业对一个人气质的要求不同,因此,人们在择业时,有必要充分了解自己的气质特点,了解不同职业对人的气质特征的要求,然后选择既适合自己,又能发挥自己特长的职业,人的气质分为四类: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每种气质类型都有各自的特点。

1.多血质

其特征表现为情绪兴奋性高,外部表现明显,反应速度快而灵活,情感变化迅速。情绪不稳定,心境变换较快,随意反应性强,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具有这种气质类型的人,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他们动作敏捷,性格活泼,有生动的面部表情。语言表达能力和感染能力强,思维敏捷,善于交际。做事多凭兴趣,富于幻想,缺乏忍耐力和毅力,不愿做耐心细致的工作。

多血质的人适合从事外交工作、管理工作,适合做驾驶员、服务员、医生、律师、运动员、冒险家、新闻记者、演员、侦察员、干警等。不适合做过细的工作,单调机械的工作也很难胜任。

2.胆汁质

其特征表现为情绪兴奋性高,抑制力差,反应速度快但不灵活,情绪体验强烈而持久。属于胆汁质类型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外倾明显。易于激动,性格直率,精力旺盛,坚韧不拔。但自制力差,性情急躁,办事粗心,有时会刚愎自用,傲慢不恭。

胆汁质的人喜欢生活中不断有新活动、新高潮出现,喜欢热闹。适合做导游、推销员、节目主持人、演讲员、外事接待人员、监督员等。但却很难胜任需长期安坐的工作。

3.黏液质

其特征表现为情绪兴奋性较低,反应速度慢但稳定性强。拥有这种气质类型的人情感不易变化和外露,不易激动。然而,情绪一旦被引起,就会变得稳固而深刻。他们行动迟缓,说话慢且言语不多。遇事谨慎,善于克制忍让、埋头苦干、生活有规律。不够灵活,注意力不易转移,固执拘谨。

黏液质的人容易形成自制、镇静、安静、不急躁的气质。外科医生、法官、管理人员、出纳员、保育员、话务员、会计、播音员等职位较适合这类人。

4.抑郁质

其特征表现为情绪兴奋性低但体验深刻,反应速度慢而不灵活。具有刻板性、内倾性等特点。属于抑郁质类型的人多愁善感,情绪体验少而微弱。沉静、易相处、人缘好、办事稳妥可靠。遇事缺乏信心,常会感到孤独和胆怯。工作易疲劳,疲劳后也不易恢复。

抑郁质的人可以很好地胜任胆汁质者难以胜任的工作。抑郁质的人适合做检查员、化验员、刺绣工作者、保管员、机关秘书、诗人、作家、画家等。

每个组织中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是不同的,在一般的工作岗位上,气质的各种特性可以起到互相弥补的作用。有人曾对优秀的纺织女工进行研究,发现属于黏液质类型的女工的注意力稳定,能及时发现断头的故障,从而克服了注意力不易于转移的缺陷;而属于多血质类型的女工的注意力易于转移,但是她们的反应灵活,这弥补了她们注意力易分散的缺陷。她们以不同的工作方式完成了同等重要的工作。职业生涯箴言气质无所谓好坏,也无对与错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其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每一种职业领域都可以找出各种不同气质类型的代表,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中均能作出突出的贡献。第五节 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有许多人自恃聪明,却与成功无缘,一生都庸庸碌碌;有些人看似平凡,却能够成为专家、教授。成功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懂得经营自己的长处,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事去做。西德尼·史密斯说:“不管你擅长什么,永远不要丢开自己的优势和才能。否则,无异于南辕北辙,最终会一事无成。”

大多数的成功者都有一把度量自己的尺子,知道自己擅长做什么,不擅长做什么。比尔·盖茨曾说:“要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在微软公司刚成立时,他从编程开始做起,这项工作很枯燥,并不怎么吸引人。在之后的职业生涯中,他也曾遇到过很多改行(进入其他行业和领域)的机会,但盖茨毫不动摇,不改初衷,一直在自己所擅长的软件领域中发展,任凭信息产业风云变幻。这才有了著名的比尔·盖茨和他的微软。

很多职场人士对“兴趣”与“擅长”两者的概念并不十分明确,这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譬如有人对跳舞和唱歌感兴趣,经常参加明星的音乐会,但自己却并不擅长唱歌。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有兴趣但并不擅长”,如果这样的人选择当歌星,只能是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在自己所不擅长的领域里发展,即便你付出比别人多10倍的努力,也不一定能够有所收获。

世界著名服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从小就表现出对服装的特殊兴趣并十分擅长设计服装,8岁就设计出第一件衣服,14岁成为见习设计师。但他的父母却希望他成为药剂师,他拒绝了。30多年来,他设计了3万多种款式的服装,在世界近100个国家畅销。

如果皮尔·卡丹当年丢掉自己擅长的设计工作而去当药剂师,可能也不过是一位普通的药剂师。皮尔·卡丹是幸运的,因为他所从事的职业不但是自己所擅长的,同时还是自己感兴趣的。

2006年,在《鲁豫有约》节目中,李彦宏第一次在公开场合谈起了自己成功的秘诀。20年来,李彦宏一直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着这句话:人一定要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情,不要离开自己喜欢的行业半步。自百度2005年在美国上市后,就不断有人劝李彦宏说:“百度有钱了,应该涉足网络游戏,多个赚钱的业务!”那时网游在中国非常热,国内的互联网企业纷纷加入网游运营商的行列。然而,李彦宏的回答却始终是“No”,理由很简单——这不是他所擅长的事情。2007年,中国一家自主研发在线游戏的门户网站的收入达到上千万美元,在纳斯达克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种坐拥用户群就可以获得丰厚回报的赢利模式出现在大家眼前,业界的大公司纷纷把网游定位为战略级产品,部署重兵。有一天,有人拿着一组数据详实的调研报告来找李彦宏,这个人说:“从百度社区的用户来看,其中很多人都是网络游戏的玩家,他们每天花在网络游戏上的时间比搜索信息的时间都长,既然用户有这方面的需求,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涉足网游呢?”李彦宏仔细地看完数据,反问道:“数据确实证明了需求的存在。但是我们做网游的优势又在哪里呢?”“我们有用户啊!只要有用户、有需求,就可以运营起来了。”李彦宏摇了摇头,说道:“刚回国的时候我就已经看出中国网民对网络游戏的热情高于其他国家。但我自己从来不玩网游,很长时间都搞不懂网游。我想,对于这种自己既不喜欢,又不擅长的事,即使商业机会摆在那儿,我也肯定做不过真正喜欢它的人。所以我选择了‘搜索’。今天你让我选,我还是会这样选择。”“这个行业的利润比我们做搜索高多了!我们有这么充足的用户,不做太可惜了。”李彦宏想了想说:“那么,我们可以尝试通过合作的方式,为网游厂商提供一个推广平台,让真正喜欢的人来做他们擅长的事,我们只在里边起间接作用吧!”于是,作为推广平台,百度游戏频道诞生了。出于同样的原因,在2003年、2004年的时候,好多人劝百度投入SP(移动互联网内容应用服务的直接提供者)业务“捞钱”时,李彦宏都以“这不是百度擅长的事”为由拒绝了。正是这样的取舍,使李彦宏能够专注于自己喜欢且擅长的搜索领域,并使百度在今天的市场上占有领先地位。

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你会感觉得心应手,很轻松;做自己不擅长的工作,会很吃力。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比较容易成功,因为擅长,所以你有信心比别人做得更好。

人的一生无非是追求快乐,而快乐建立在自我价值的实现上,做自己最擅长的工作能大大地发挥你的潜力并实现你的价值,你会为自己的成绩感到快乐和骄傲。职业生涯箴言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不是要你变成另外一个人,而是要你变成最好的自己。因此,你要搞清楚自己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并做自己喜欢和最擅长的工作。不要羡慕别人,不要绞尽脑汁地琢磨如何才能同别人一样优秀,不要幻想成为别人,要做最好的自己!第六节 价值观决定职业生涯

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和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人们的价值观是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职业生涯规划的表面依据是你的职业目标,而最深层次的依据则是你的价值观。从实际的例子来看,人生的价值观决定了我们的生活态度,从而决定了我们的职业取向并使我们作出各种职业选择,这种职业选择决定了我们的职业状况,而职业状况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又最后决定了我们的人生幸福感,如图2-3所示。图2-3 人生价值观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一个人要想成为职场上的顶尖人物,就必须清楚并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并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来选择职业,选择想要的生活。许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士一般都秉持着正确的价值观,而一些看似聪明却一事无成的人要么秉持着错误的价值观,要么总是摇摆不定,大众怎么想、怎么做,自己就跟着怎么想、怎么做。

经历过面试的人都知道,很多企业在招聘的时候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你最大的成就是什么?你最大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

其实面试官提这些问题主要是为了了解应聘者的价值观,一个人在职业上的价值观和他今后能取得的成就是息息相关的。有一个美国商人坐在墨西哥海边的一个小渔村的码头上,看着一个墨西哥渔夫划着一艘小船靠岸。小船上有好几条金枪鱼,这个美国商人对墨西哥渔夫能抓住这么高档的鱼深表赞赏,还问要用多少时间才能抓住这么多鱼?墨西哥渔夫说:“才一会儿功夫就抓到了。”美国商人又问:“你为什么不待久一点,好多抓一些鱼?”墨西哥渔夫对此不以为然:“这些鱼已经足够我一家人生活所需啦!”美国商人又问:“那么你一天剩下的时间都在干什么?”墨西哥渔夫解释说:“我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抓几条鱼,回来后跟孩子们玩一玩,再跟老婆睡个午觉,黄昏时到村子里喝点小酒,跟朋友们玩玩吉他,我的日子过得既充实又忙碌呢!”美国商人说:“我是美国哈佛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的硕士,我认为你每天应该多花一些时间去抓鱼,到时候你就有钱去买一条大一点的船。自然你就可以抓到更多的鱼,买更多的渔船。然后你就可以拥有一支渔船队。到时候你就不必把鱼卖给鱼贩子,而是直接卖给加工厂。然后你可以自己开一家罐头工厂,控制整个生产过程。等赚足了钱,你就可以离开这个小渔村,搬到墨西哥城,再搬到洛杉矶,最后到纽约,并不断扩充你的事业。”墨西哥渔夫问道:“这要花多少时间呢?”美国商人说:“15年到20年。”墨西哥渔夫问:“然后呢?”美国商人大笑着说:“然后你就可以在家当皇帝啦!时机一到,公司便可上市,即时你公司的股份将被卖给投资大众。到时候你就发财啦!你可以赚很多钱!”墨西哥渔夫问:“然后呢?”美国商人说:“到那个时候你就可以退休啦!你可以搬到海边的小渔村去住。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随便抓几条鱼,跟孩子们玩一玩,再跟老婆睡个午觉,黄昏时,到村子里喝点小酒,跟朋友们玩玩吉他!”墨西哥渔夫疑惑地说:“我现在已经过这样的生活了啊!”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每个人由于自身价值观的不同,对人生的看法就会不同。有的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金钱和地位;有的人却愿意在小城镇过着安逸的小日子。无论追求哪一种生活,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重要的是自己的内心能够获得一份快乐和满足。

从价值观的角度来说,职业发展成功与否的判别标准在于你是否过上了你想要的生活,你的生活方式是否符合你的价值观。如果符合,你就会感觉到快乐,哪怕收入相对低一些;如果不符合,你会感觉很痛苦,即使你拿着高薪。有的人在刚刚工作的时候,遇到那些拿高薪的人,总是很羡慕;有的人心态就比较平和,因为他们懂得“舍得”的关系。有些人虽然拥有高薪,但同时也会失去很多。在职业发展上,我们没有必要去羡慕别人,因为有得必有失,反之亦然。你可能得到的是一个高薪的职位,但失去的是时间;你可能无法成为一个好领导,但会成为一个好父亲。关键是你得到的正好是你想要的,而你失去的正好是你并不在意的。

职业发展的好坏不能用挣钱的多少来衡量,那不应该成为我们职业上的目标。很多真正成功的职场人士在职业生涯的早期,并没有单纯地考虑金钱的多少而是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去发展,应该说,这样做的人更容易成功。职业生涯箴言有什么样的决定,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命运,而主宰我们做出不同决定的关键因素就是个人的价值观。一个人要想做出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知道自己的价值观,同时按照这个价值观去工作和生活。第七节 参加一次正规的职业性格测试

在求职之前,我们不妨先做一个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职业性格、职业倾向性等测试,在科学测评的数据基础上,查证自己更适合做哪个行业、哪种工作。这样做能够帮你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及不足。当你明确了自身的职业定位后,就能够快速锁定求职目标,知道该找什么样的工作,在哪里可以获得这样的工作机会,写简历时就能“投其所好”。这时,在求职目标一栏,就能够给雇主们一些具体的信息,比如把焦点聚集在你和他们的需求上面,例如,“主管国际贸易定单的市场部经理”就比“适合我的职位”要好得多。

MBTI是“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的简称,是一种性格测试工具,由美国心理学家Myers(女儿)和Briggs(母亲)根据荣格的心理类型学理论设计编制而成,正式形成和发行于1976年,也称母-女测验。

MBTI是目前世界上近20年来应用最广泛的性格测验工具之一。MBTI在中国被称之为行为风格测验,适用于测量管理者、一般员工和刚毕业的大学生等。

心理学家认为,“性格”是一种个体内部的行为倾向,它具有整体性、结构性、持久稳定性等特点,是每个人特有的,可以对个人外显的行为和态度提供统一的、内在的解释。每个人的性格都在四种维度相应分界点的这边或那边,我们称之为“偏好”。例如,如果你落在外向的那边,称为“你具有外向的偏好”;如果你落在内向的那边,称为“你具有内向的偏好”。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维度的两个方面你都会用到,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你用得更频繁、更舒适,就好像每个人都会用到左手和右手,有的人习惯用左手,有的人习惯用右手。同样,你的人格类型就是你用的最频繁、最熟练的那种。四个维度各有两个方面,一共组成2×2×2×2=16种人格类型(如图2-4)。图2-4 16种性格类型

MBTI把人的性格分为16种类型,由四个维度上的不同偏好构成。

其中,“外向E—内向I”代表着各人不同的精力(Energy)来源;“实感S—直觉N”、“思维T—情感F”分别表示人们在进行感知(Perception)和判断(Judgement)时不同的用脑偏好;“判断J—知觉P”是就人们的生活方式(Life Style)而言的,它表明我们如何适应外部环境(如图2-5和图2-6)。图2-5 性格的四个差异维度图2-6 四种问题解决风格

MBTI旨在帮助人们了解自我的本来面目,即个人与生俱来的性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