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该避免的50种错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2 17:43:01

点击下载

作者:付晶晶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父母应该避免的50种错误

父母应该避免的50种错误试读:

前言

每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是一样的,光着身子来到这个世界,只会哇哇大哭,不会说话、不会写字、不会在法庭与人辩论、也不会拿着手术刀做手术。但,当孩子渐渐地长大了,他们有的人会成为律师、医生、商人;有的人却会成为流浪汉、穷鬼、流氓。

不是因为这些孩子或聪明或笨,也不是因为他们的家境或富裕或贫穷,而是后天的教育环境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们以后的人生。

没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有些父母以为是理所当然的作法,其实已经让孩子偏离了正常的航道。

教育正面临着一些问题,我们可能误解了很多对教育的意义的理解,是不是一定要孩子出人头地才叫成功,如果不是,要培养一个怎样的孩子才叫做成功呢?我们之前的教育到底做错了多少呢?

这个问题到现在仍然没有谁能给出一个准确地答案,这本书也只是给家长们提出了一些建议,教育在很多地方是需要一些技巧的,当你觉得孩子错了的时候对照一下书本,错的可能是你自己。

英国的教育思想家洛克很早就提到过,家庭教育一定要慎重又慎重,不可以掉以轻心,他说:“教育上的错误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绝不能指望用第二次和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生清洗不掉的。”

这话得可能有一点夸张,但是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之前确实是有必要知道一些常识的东西,至少这样犯的错误更少,错误的影响也会更小。

当然任何事情都没有一个绝对,这里所提出的五十个错误,只是一些在亲子之间比较容易犯的,但是父母也要把握好一个尺度的问题,有的时候,正确和错误也就只相差一点点。

一: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玩具

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在考虑要有个宝宝前,大多先想到的是宝宝如何可爱,却没有意识到一旦宝宝被生出来,就再也回不去了,宝宝会一天天地长大,而不能回到你还没有孩子前那种轻松没有负担的生活。

名作家老舍先生说:“摩登夫妇,教三、四岁小孩识字,客来则表演一番,是以儿童为玩物,而忘了儿童的身心教育甚慢,不可助长也。”

美意是刚做了妈妈的年轻人,她显然还不知道做母亲意味着什么。当孩子放在她旁边的时候,她完全被这个可爱的小精灵吸引住了,她反复地看着这团可爱的小肉球,他是属于自己的,是自己的孩子,美意的心里十分激动。

给孩子喂奶以后的美意,逗弄着自己的孩子玩耍,她发现孩子好象看不到很远的东西,只能看见自己眼前一点点距离的东西。她把自己的手指放在宝宝面前晃动,宝宝看见了,眼球跟着手指转动起来。真是好玩啊,美意开心地想,把手指慢慢地向前移动,移动大了孩子的鼻尖前,孩子的两个眼珠子都想中间集中,成了“斗鸡眼”,这滑稽的模样逗乐了美意,于是每当美意一无聊,她就重复这个动作,看孩子的眼珠子转动。

一段时间以后,美意发现宝宝的眼睛再也恢复不到原状了,一直停留在滑稽的位置,她吓坏了,马上向医生询问,被医生责骂了一顿。美意这才意识到,孩子不是用来逗自己开心的,自己竟然无意间把孩子当做了自己的玩具。好在孩子的眼睛发现得及时,很快就矫正了过来,经过这一次,美意也知道该怎样做一个母亲。

孩子是一个有尊严的生命

常常会有很多时候可爱的孩子会把父母逗乐,但是即便是这样,孩子出生的目的依然不是为了取悦父母。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有尊严的个体,每一个我们认为可笑的的理由都会成为伤害孩子的理由。

◆语言——孩子的语言天赋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所以在他在学习语言的时候,总有许多可笑的错误,比如用错一些词汇或是一些奇怪的发音。不少父母都把孩子的这些错误当成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笑料,在家里津津乐道,给孩子造成一种恐惧,不知道该怎样用正确的方式去表达,因为害怕如果再次错误而遭到再次的嘲笑,从而影响到孩子语言的发育。这些可能在成人看来都是些小事的行为,会让孩子产生自己是玩物的感觉。

◆行为——每个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你刚换了新的床单,孩子就不争气地在尿床;你刚为孩子换上一套干净的衣服,他就笨手笨脚地摔在泥地里。孩子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比起成人来说是非常弱的,可能有些错误让你觉得可气又可爱,但是你不要把孩子的这些事情当成今后取笑的数据,孩子其实很介意自己的这些错误,他自己也是渴望摆脱掉这种不能控制的尴尬。还有些家长,可能会因为自己孩子的错误给孩子一些难听的绰号,所有的孩子都会因为父母在旁人面前宣传自己是个“小尿壶”而自卑。

◆思想——父母会对孩子天真的想法表示出难以理解是正常的,但是不要把孩子的幼稚想法作为一种谈资和别人交换,因为每一个孩子在告诉你他自己的想法都是无比认真的,他们也会希望父母能够严肃真诚地对待自己的意见,所以即使你再怎么觉得孩子的想法很天真,也不要忘记孩子的尊严,不要用戏谑的语气和别人谈论孩子的想法。

二:期待孩子的感谢

很多母亲都认为:我养育了你,我有特权去指使你。这些母亲在为孩子奉献的时候,其实也在内心对孩子有所期待,希望孩子能够按照自己所预想的方式去成长。如果孩子并不如其所愿,她们就会深深地失望,并用这种失望去伤害孩子。

俊杰的的父亲一直对孩子的婚姻耿耿于怀,他原本期望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晚一点结婚,先打下事业的基础。俊杰在二十六岁那年结婚了,因为有母亲的支持,父亲并没有表示出明显的反对,但是对俊杰的妻子,他的态度一直冷淡,因为在俊杰告诉他自己准备结婚的时候,他竟然还不知道儿子已经有了女朋友。

父亲从不去孩子的家里看看,儿子和妻子去看了父亲几次,父亲的态度不冷不热,他们也就渐渐减少了去的次数,父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漠。俊杰的事业低潮的时候也是父子关系最僵的时候,父亲幸灾乐祸地认为是儿子结婚太早分了心,儿子也认为是父亲对自己的帮助太少。

父亲的一次生日宴会上,矛盾终于爆发了,固执的父亲因为俊杰不小心迟到而暴怒了,他埋怨儿子不听自己的话,自己辛苦为孩子安排好了一切却得不到孩子的认可,俊杰交女朋友、结婚都只是和母亲商量,甚至在事业方面,孩子也不遵从自己的意见从政,而是选择了做一个不怎么成功的小说家。

俊杰在那天的宴会上喝得大醉,他第一次在父母面前哭诉父亲并不是真心的关心自己,他只是指望俊杰能够替自己完成自己的人生遗憾——俊杰的父亲正是因为官场失意才郁郁寡欢地做起了百货生意,他明白自己不得志的那几年父亲对自己帮助不少,但是他不喜欢父亲总是用此要挟自己,一旦没有讨得父亲的欢心他就会责备儿子不孝,责备当初不该帮助这个没有良心的孩子,自己的事业不顺利,父亲却一副早已看透的样子,扬言是因为儿子没有按照他的意思去发展,他不敢和父亲商量自己的计划,因为父亲肯定会反对,虽然口口声声说对自己好,可是俊杰的心底却认为父亲试图在自己的生活里扮演一个救世主的角色,想把孩子引到他期望的路上去,然后一辈子主宰孩子的生命。

俊杰的父亲就是典型的期待孩子对自己感恩的家长,也许他的表现是为了孩子着想,是希望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并不图孩子的汇报,但是实际上,他们仍然是把养育孩子当成是一种投资的,否则他们不会完全住主宰孩子,也不会因为孩子违背自己的意愿而动怒。父母常常会有这样的想法:我已为你做了很多,所以你不要违背我,不能抹杀我的好。

做父母的从来不对孩子说谢谢你,谢谢孩子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多少新的希望和快乐,却在期待孩子对自己说谢谢。是因为这些父母认为,无论孩子为他们做什么都是理所应当的,孩子应当对自己知恩图报。其实这样一来。孩子也会同样地认为:“做父母的对孩子好本来就是理所当然的,有什么好感谢的!”自然就不会产生什么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想法了。家长如果总认为“全靠我把你生下并养大”。孩子自然也会想 “又不是我愿意出生”。这就是很多家庭矛盾产生的根源。家长应当认识到:正是因为养育了子女,才能够学到那么多的东西,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和完美。只有这样,做子女的才能真正领会到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也会像父母一样勇于学习、勇于挑战。

三:和孩子没有亲密接触

很多家长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而把孩子送到昂贵的全托幼儿园去,然后对孩子说,爸爸妈妈很爱你,但是必须去挣钱才能给你买好吃的东西和漂亮的衣服。

是不是给一个刚出生的小宝贝吃饱穿暖就足够了呢?

著名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不这么认为,对一个出生不久的婴儿来说,除了需要被细心地照料之外,还需要和母亲有温柔的身体接触。不要以为这是一件小事情,美国纽约大学的曾做了一个触摸心理实验,实验的结果表明,缺乏和父母身体接触的儿童,长大后普遍缺乏温情和体贴,而且也往往不自信,自我评价偏低,这样的孩子总是不懂得想别人传达自己的快乐情绪,对周围的人也冷漠没有亲和力。

有一个叫玛沙的女人十分有爱心,一天她在路边草丛里捡到四只被遗弃的新生小猫,她把它们带回了家。在这四只猫中,她最喜欢一只黄色的小猫,可是她丈夫的同事很想领养这一只。后来,她想了想,如果她重新选一只小猫给予它和黄色小猫一样的特别的关爱,它会不会和其它的小猫不一样呢?

于是玛沙做了一个特别的实验,她还是和以前一样对待其它的小猫,同时选择了一只最不起眼的黑色小猫作为实验对象,这只小黑猫毛色暗淡,耳朵也是皱皱巴巴,于是她叫他蝙蝠。当时的蝙蝠,他因为身材瘦小,总是被其它小猫踩在脚小,每一次喂奶它都是最后一个被抱起来的。玛沙从此以后给予了它最多的关注,常常把蝙蝠抱起,贴近自己的怀里不断地念它的名字,总是给它最多的爱护。

实验很快有了效果,蝙蝠的眼睛开始变得清晰,一叫它的名字就会很快得跑过来,当它和别的小猫一起睡觉的时候,,再也不会消极地被其它的下猫踩在脚下,而是轻松地跑到上面为自己找一个好位置。在所有的小猫里面,它第一个学骨碌骨碌地叫(当猫高兴的时候会发出骨碌骨碌的声音),第一个用嘴巴梳洗自己,第一个冒着危险从筐子里试图爬出来,第一个学会到处去寻找自己的主人。它原来的粗糙暗淡的毛变得有了光泽,非常讨人喜欢。

这个小猫就和我们的孩子一样,当它一出生,就面临着很多问题:这个世界是不是一个有好的世界,这个世界能不能让我信任,会不会有人爱我,只要给予他们一点点的爱,他们就会给出肯定的答案。

爱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营养,对刚出生的宝宝来说,如果有人在寒冷中抱住自己,轻轻晃动,他就会感觉到舒适。对于父母而言,甚至时常抚摩孩子的皮肤,会在亲子之间建立起一种亲密的联系,会让孩子产生无与伦比的安全感。

孩子会用哭声和微笑来呼唤母亲的爱抚,他喜欢母亲温柔的声音和笑脸。

什么是亲子之间的同感

心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做“同感”,指的是对别人的需要、思想和情感的理解,以及和对方产生的相同感受。亲子之间的交流需要同感,能够感受到孩子的妈妈会对孩子的要求十分敏感,她能知道什么是让孩子感到安全的。这个时候的宝宝也会把自己的安全感和妈妈联系在一起,他能够感受到自己是被母亲怀抱、抚摩和喂养,他会感觉到快乐和安全,亲子双方都能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满足,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爱的缺失,会给孩子带来什么

缺少亲子之间的亲密接触造成同感缺乏,会造成孩子的一些人格障碍:他们会陷入到一种极度自恋的病态中,对社会缺少兴趣,而沉浸在自我的自大情绪中,但是这种自大又是虚假的,他们的真实的内心是一种极度的空虚,所谓的自大不过是渴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因为他们必须靠他人的评价来维持自己的自信,找到自己的价值。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已经意识到孩子早期和父母亲密接触的重要性。在很多西方国家,如果家庭条件允许,母亲都会辞去工作,听从专家的建议自己照看儿子,即使是仍然需要工作的家庭,也会尽力抽出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三岁之间很少把孩子送到幼儿园让老师代替照顾。所以,作为一个年轻的父母,不要只顾着辛苦赚钱,以为个儿子买很多贵重礼物就是一种爱,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抱抱自己、亲亲自己、微笑着和自己说话。

四:不理会孩子的哭闹

家长们一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你在超市购物的时候,孩子坐在购物车中焦躁地不停扭动;送孩子去医院做检查,吓人的医疗器械和空气中的味道让他不停地踢腿和尖叫:父母要出门了,孩子抱住你,大声尖叫、哭泣;走在路上,突然一定要家长买某样玩具或零食。

孩子为什么会哭闹

一个婴儿的自述

我实在是讨厌裤裆的那块厚厚棉布,我不知道为什么它总是很快就湿了,没有比这个更让人难受的事情了,那块讨厌的布刚开始放在我的小屁股上还是干干的很舒服的,可是我实在闹不明白为什么它总是一下就被尿浸湿。难受的时候我只好哇哇大叫,父母总是嫌我吵,他们怎么会知道我有多难受,给他们也上一块尿布,他们就会知道等尿布湿了会是什么感觉了。

我不明白妈妈为什么给我换尿布的时候要叫我小脏猪,我又不脏,是尿布把我弄脏的,那家伙总是那么讨厌湿得那么快。我喜欢妈妈给我换尿布,她会用温热的水给我洗干净小屁股然后擦上香香的爽身粉,可是有的时候妈妈粗心了那水可真烫,我翻动着身子提醒妈妈水很烫她却每一次都说我淘气,亲爱的笨妈妈,我真的不是淘气,可是我说不出来,我哇哇大哭地话你又会打我的小屁股,可是我还是想很严肃地告诉你,我感觉不舒服了。

面对发脾气哭闹的孩子,父母要么就是哄骗,要么就是干脆置之不理,这些都不对。为什么小孩子会突然大发脾气呢?是由于他们的大脑对于情绪的控制机制发育得比较慢,而他们对于自身的喜好、意愿等发育则要快一点。换句话说,你的孩子是在向你表达他的想法,只不过在常常采用了一些让你觉得难堪的方式。

如何安抚哭闹的孩子

◆观察孩子:可能孩子无法想你准确的表达他的一些感受,这学要父母认真地观察,尤其是在孩子的语言能力尚为成熟前,哭也许是他在用一种特殊的语言和你沟通,比如小孩常常会因为鞋子或是袜子里有异物感觉不舒服而大哭,只要帮他们清理干净就可以了,而家长往往又不容易发现到这一点,如果家长在孩子哭的时候多一点耐心仔细观察,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分散注意力:孩子对于大人做鬼脸以及童谣有很好的反应能力,如果孩子是因为受到周遭环境的影响而哭闹——比如想要买一套奢侈的玩具或是害怕穿着白衣的医生,家长可以试着用这些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也可以拿出孩子爱吃的水果等。

◆检讨自己的情绪:如果你在超市里排队结账时是不是因为队伍前进得太慢而不停咒骂、孩子本来会被周围的环境吸引,但是你焦躁的情绪可能会让孩子感觉害怕,因此才会在这个时候不合适宜地放声大哭。在很多时候,家长的情绪如果不好,都会被敏感的孩子所察觉,他们会认为这个时候的家长对自己有潜在的威胁,因为家长也许随时会对自己发脾气,不会表达情绪的他们只好用哭声来宣泄自己的恐惧。

◆ 给孩子准备一些有你的特征的东西:一个有你的气味的枕套,或者有你相片的小相框,让他可以随身携带。

五:习惯责备孩子淘气

孩子淘气并非全是坏事情,那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探索,并且能从淘气的过程中学会不少东西。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小的时候是一个非常淘气的孩子,他的父亲是一间机车制造厂的技师,母亲靠做杂工补贴家用。一家人住在机车厂的家属宿舍,条件简陋,有一间公用的厨房,普京常常和邻居小伙伴用棍子赶老鼠。

普京的父母对孩子十分疼爱,不过普京从小就喜欢调皮捣蛋,到处惹是生非。幼年的他整天和小伙伴们在街道淘气打架,他所有的邻居都对这个淘气的小孩感到十分的头痛,而其实这些经历对普京来说并不是全无用处,普京在生活中一直坚信:要想成为胜者,你必须在每一次对打中咬牙坚持到底。这并不在与KGB斗争中学会的,而是他在童年时的一次次打架中就悟出的道理。

孩子为什么会淘气

◆淘气的孩子一般都是好奇。幼儿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幼儿性格的典型特征就是活泼好动。孩子的年幼的时候知识水平很有限,于是许多在成人看来平凡无奇的东西对他们来说,是充满新奇充满吸引力的。孩子渴望了解更多的事物,他们需要学习,需要急切地去了解这个他们未知的世界,也希望自己能亲自去研究这些东西。面对孩子的好奇心,家长越是阻拦,其实越是会让好奇加剧。

◆想引起成人的注意 有些孩子表现欲极强,喜欢引起成人的注意,希望自己不至于成为环境中被忽略的对象。尤其是当一个孩子处于孤独的氛围之中时,他们会极度渴望成人关注自己的存在,还不觉得是非判断能力的他们会用一些比较出格的行为来吸引大家注意,却常常因为此做出了成人不欢迎的事情来,甚至会让家长难堪。

◆精力过剩 幼儿年龄不断增长,各种能力不断提高,但成人所能提供的活动环境有限,家长也常常为了让孩子安静一点限制他们的行动,孩子旺盛的生命力和剩余的精力成了一种浪费。其实孩子一般是闲不住的,家长不要要求孩子安静地呆在一个地方,这样的孩子会因为受到压抑而淘气。

怎样对待孩子的淘气

◆孩子对不了解的事情感到好奇,是一件好事,他正在开始慢慢地探索和研究这个世界,这是一个开始了解外界的重要途径。如果成人如果只是斥责或批评,他们的求知欲望就会被泯灭,正在萌发的自信心也会遇到扼杀。成人应该珍惜孩子的这种求知心理,给孩子讲解新接触到的事物的简单知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要耐心讲道理,让孩子放弃“淘气”的行为,用更理性的方式去研究,成人可以要求孩子不影响成人工作或损坏东西。这样,既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又能使他获得新知识,形成好行为。

◆如果孩子只是为了希望你注意他,你就立刻注意他,关心孩子是不是孤独,是不是有一些要求或心事需要倾诉。在了解了孩子的需要之后再告诉孩子想获得大人的注意不应该用这种淘气的做法,大人是关心他的,他不需要用这种方式来获得关心。让孩子达到心理上的平衡和安慰,而保持正确的行为。更为重要的是,对这一类孩子,成人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其行动,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

◆对于精力过剩的孩子,让孩子去运动,或是让孩子去学习一些有趣的技能,只有孩子感觉到随时都有有趣的事情可做,他就没有多余的精力来淘气了。

六:对孩子缺少耐心

耐心是家长教育孩子所备的一个条件。

家长可以从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的母亲身上得到一些启示——爱迪生于美国中西部的俄亥俄州的小市镇,和别的孩子一样,他也对任何事情都感到好奇,但是他有一个通情达理的妈妈,从来不组织孩子的好奇,而且总是耐心回答他的所有问题。比如有一次,爱迪生缠着妈妈问了一个问题:“我们家的那只母鸡为什么总是喜欢坐在鸡蛋上面?”

正在厨房里忙碌的妈妈没有像别的妈妈一样因为不耐烦地草草地打发孩子,她放下手中的事情耐心地告诉爱迪生,那是母鸡在孵小鸡,妈妈还仔细地给他解释,等母鸡把那些蛋暖热后,就会有小鸡从里面鸡蛋里爬出来。所有的小鸡都是被母鸡放在屁股下面暖暖出来的。

天真的爱迪生以为只需要坐在鸡蛋上面小鸡就能出来,好奇的他又跑去做了个窝,里面放了好多鸡蛋,然后自己坐上去,想要把小鸡孵出来,等妈妈做好晚餐的时候,怎么也找不到孩子,最后在鸡窝里发现孩子的时候,妈妈不但没有责怪孩子的淘气,还鼓励了孩子勇于尝试。

爱迪生在妈妈的鼓励下变得问题越来越多,这让老师很生气,他们认为爱迪生的脑袋有病,不愿意教这样的学生。妈妈觉得是老师不理解儿子,孩子的问题多举止怪异是因为他爱思考,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她相信儿子的智力没有问题,而且比别人的孩子还要聪明很多。于是,她当起儿子的家庭教师。对于儿子的稀奇古怪的问题,只要她知道的,她就努力回答;不知道的,她就让儿子去看书。当她发现儿子对物理化学很感兴趣后,就给儿子买了本《帕克科学读本》,她还劝丈夫把家里的小阁楼改造成儿子的小小实验室。

爱迪生就是在耐心的母亲的教育下,搞出许多伟大的发明。

如何耐心地对待孩子

◆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一个问题:确实会有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会多得让父母招架不住,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惊诧于自己的孩子的古怪想法。认真地对待、细心地回答孩子的每一个问题,对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孩子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很容易泯灭,只要家长的耐心才能养就孩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所以当你的孩子对你不停提出问题的时候,家长们一定要耐心一点,保护孩子这份难得求知欲。

◆耐心对待孩子的错误 :

父母总是抱怨孩子为什么常常犯同样的错误,那些你指责过他很多次的行为他总是一次次地重复,好象根本不把你的指责或惩罚放在心上。其实孩子在错误的行为和知道这是错误之间需要建立一种联结,通常的做法就是给孩子一些合理的惩罚,但是如果惩罚的时间不及时或是原因不明确,孩子没有把自己犯的错误和所受到的惩罚建立起某种联系,他就不会在自己再次重复某种行为的时候意识到这是一种错误。家长要耐心地帮助孩子建立这种联系,当孩子理解到自己曾经所受到的惩罚是因为此,就会放弃错误。

◆耐心等带孩子的进步:

孩子的成长是循序渐进的,每一点进步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比如就认识自己而言,一个孩子五个月到八个月大的时候才会对镜子里的自己感到兴趣,会注视镜子里的自己并对它微笑;九到十二月到的时候,孩子才会知道镜子里的人和自己有某种联系,或是会把镜子里的人当做就是自己;到了十二个月至十五个月左右能够区别出自己和别人;十五个月到十八个月左右,孩子能够从镜子里分辨自己脸上的脏东西,并从其它孩子的照片中找到自己的照片;十八个月到二十四个月大的孩子会把别人称呼自己的名字和自己联系起来;等宝宝到了二岁到三岁的时候,才会使用“我”这个词语来表达自己。所以一个家长要耐心地期待着孩子的进步,不要试图超越自然规律对孩子的成长抱焦急的心态。

七:喜欢和别人的孩子做比较

琼尼是加拿大著名的园艺家,小的时候,琼尼家里很穷,而且因为智商偏低,他在学校的功课总是跟不上,学校只好劝他退学。

退学的事情曾让琼尼很受打击,眼看到别的孩子都能够听懂老师讲的课,在教室里学习,而自己却愚笨地听不懂老师讲的课程,他对自己感到非常的失望,也为自己比别人笨而深深地感到沮丧。

正好在这个时候,学校的一位学老师知道了琼尼的沮丧,于是和他谈了一次话,老师告诉他:工程师可能会不识乐谱,医生也不一定会画美丽的画,你现在退学了只是说明你在文化课方面不擅长,但不等于没出息,也许在其它方面,你会比这些孩子做得更好。这番话对琼尼产生了巨大影响。后来,他爱上了给别人整建苗圃,修剪花草。二十年后,他并不懂什么是高等数学,也不知道化学方程式,但是却成为了全国知名的园艺家,喜欢他的人都叫他“绿拇指”。

世界上没有两个孩子的完全一样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相应的优点和缺点,能力和特长也各不相同,但是很多家长却总是喜欢把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然后一味地抬高别人,贬低自己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

在中国有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弥陀佛和韦陀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随时都带着笑脸的弥乐佛热情快乐,人们有什么事情都乐于请求他,他也总是尽量满足,所以来的香客非常多,但是弥勒佛虽然脾气好,人却是粗心大意的,做起事情粗枝大叶,人缘很好的他对管理金钱似乎没有任何概念,所以虽然他掌管的寺庙香火旺盛却依旧如不敷出。和他相反,韦陀则是恰恰相反,他做事情细致认真,把寺庙里的一切事情打理得都很好,但是韦陀不擅长交际,整天黑着一张脸,很多前来求韦陀的香客一看到他的黑脸就被吓走了,所以不管韦陀怎么精心打理,寺庙里的香火依旧不旺盛。

佛祖在查看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经过慎重的思考,他把弥勒佛和韦陀放在了一个寺庙里,弥勒佛负责主外接待香客,而韦陀则负责掌管寺庙一切内务,就这样,两人愉快地分工合作,寺庙不仅井井有条,而且香火旺盛,所以现在人们去寺庙,总会看见笑脸的弥勒佛和黑脸的韦陀是在一起的。

就如同弥勒和韦陀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一样,每个孩子也都有自己的个性,不必希望孩子和别的孩子一样,而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顺应孩子的天性。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最早的时候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去学习美术,因为在他看来自己精通美术理论,而且很多中国画坛的巨匠都是自己非常要好的朋友,孩子生活在这样的氛围里,可以得到很多人的指点,一定能成为一代绘画巨匠的。谁知道儿子傅聪并没有美术天赋,而且也一点都不喜欢美术,学画的时候他总是提不起兴趣,画出的东西也是乱七八糟,随便涂鸦几笔。傅雷开始的时候有一点失望,但是很快,他就重新认识了孩子,有一天,傅雷在家用手摇留声机放音乐唱片时,儿子依靠在它旁边一动不动地静静地听,平日里,傅聪总是调皮好动的,但是当音乐声响起,傅聪变得安静而沉着,深深地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表现出一种和他年龄并不符合的陶醉之情,这一发现让傅雷欣喜不已,他于是改让儿子去学习音乐,这一次他果然做了正确的决定,傅聪的启蒙老师雷垣教授也惊叹地对傅雷说,傅聪有一双属于音乐的耳朵。

不要因为孩子和别的孩子或是和你所期望他成为的孩子不一样就去责怪孩子,那是因为你没有发现孩子的潜在能力。

善于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点

其它动物都在嘲笑骆驼长得很丑,小骆驼觉得非常自卑,为什么自己要和别的动物不一样,时间长了,它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好,每一样东西都丑死人了。终于有一天,它忍不住去问自己的妈妈:“为什么我们长得那么丑,别的动物都没有我们这样的唱睫毛、大驼背和厚脚掌。”

骆驼妈妈说:“这些东西难道不好吗,虽然它看上去很丑但是对我们来说却是宝贝,当风沙来的时候,长长的睫毛可以让我们在风暴中都能看得到方向,驼峰可以帮我们储存大量的水和养分,让我们能在沙漠里耐受十几天的无水无食条件,而厚厚的脚掌才能确保我们重重的身子不至于陷在软软的沙子里,就是因为这些别人没有的东西,我们才能穿越沙漠啊!”

你是不是也像骆驼妈妈一样,知道孩子真正的优点所在呢?一个孩子是在周围人的肯定、否定评价中认识自己,寻找方向,不断前进的。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给予肯定性评价会使孩子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产生更好好干的激励作用。发现孩子的优点也能更好地给予孩子最适当的教育,而不是让孩子盲目地为了追赶别的孩子而从事一个孩子本不擅长的工作。

◆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孩子 不要是注意孩子犯的错误,也不要只关心的孩子的功课,孩子的性格,孩子的歹人彬彬有礼,孩子的勤奋塌实,孩子的与人为善,孩子的多才多艺,孩子的卫生习惯等都是值得被肯定的,家长只要多注意孩子的日常表现,不要把目光放在一个评价尺度上,就很容易找到孩子的优点。

即便是在一件事情中,孩子的优点也可以分为很多种,比如同样是卫生习惯好的孩子,有的孩子也许是总能保持衣服干干净净;有的孩子从不乱扔垃圾;有的孩子吃饭之前知道洗手,孩子的个性就在这个时候表现出来了,善于发现自己和别的孩子不同的优点,对于鼓励孩子有重大的作用。

◆用变化的眼光看待孩子 孩子是在不断成长变化的,不要给孩子做一个定论,认为孩子已经定性,只要细心观察孩子,就会发现孩子有进步的地方。可能会主动请教功课的问题了,字写得比以前好看了,能够安静地读完一本书了,身体比以前好了,学会自己动手做家务了,这些都是孩子的有优点,如果家长真要比孩子,因为把现在的孩子和以前的孩子相比较,找到孩子的进步,而不是把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总是看到孩子的不足。

◆要多参考一些信息 也许孩子做了摔坏了花瓶,但是他是在学着你的样子打扫卫生;要多了解孩子每一个行为背后的原因,不要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否定了孩子的优点。

八:忽略孩子的自尊

现代著名诗人、社会活动家柳亚子曾经说过:“近世对于儿童教育最伟大的人物,我第一个推崇鲁迅先生。”确实,鲁迅先生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晚年得子,却从不溺子,在教育子女方面很有心得。

有一天,鲁迅在家里请朋友吃饭,其中一道菜是鱼丸,因为客人多,鱼丸被分成了两盘。孩子海婴面前正好放了两盘,海婴好动,就先夹了一个尝尝,吃了之后她对这父亲和所有的宾客说菜是坏的。大家听后就从另一个盘子里夹起来尝一个并没有坏,还很新鲜,就没有理会海婴,认为是小孩子胡闹。海婴见没有人相信自己,大声地叫着,急得眼泪都快掉下,鲁迅见状把海婴碟子里的夹来尝了尝,果然味道变了.鲁迅说:"孩子说不新鲜,一定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不听取孩子的意见会让孩子觉得不被信任,会伤害孩子的自尊。

什么是自尊

自尊是一种评价和体验,从两三岁开始,儿童便有了自我概念,能够描述自己的身体特征、年龄、性别和喜欢的活动,够评价自己,并从中体验到自豪或羞愧,于是便出现了自尊的萌芽。自尊也是一个人具有积极意义的质量,与个人的自我价值有关。自尊是一个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心理结构中位于较高层次。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可以获得很多情感体验,但并非所有的情感体验都属于自尊,如恐惧、焦虑、喜好、厌恶等就不属于自尊,只有那些与自我价值有关的情感体验如自信心、成就感、荣誉感等才属于自尊。

一个孩子自尊的相当部分来源于父母对他的评价,当孩子深感父母爱他又尊重他时,他的自尊便会迅速得到提升。

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的心是稚嫩的,需要格外的呵护,尤其在自尊心上。我想,只要是有自尊心和爱心的父母都会注意到这一点。但是很多父母经常在不经意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这真是令人痛心的事。

孩子们都有自尊心,如果做父母的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一定能够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有些父母对自己的自尊心比较敏感,当孩子对自己有叛逆行为时,便会怒不可遏,一发为快。然而当觉得委屈了孩子或有可能伤面子的事,父母们都认为那伤害孩子的自尊当做是一种惩戒。这种做法非常不理智,因为这不但对孩子没有好处,反而会对孩子心灵上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

九:打扰孩子做他喜欢的事情

阿肯是一位中美混血的宝宝,在幼儿园特别受到老师的欢迎,因为他有很强的自信心与独立能力,对一切都表现出超越他年龄的胆量、专注和投入。阿肯的妈妈是某医院的医生,对孩子的教育很有心得。

阿肯从刚刚能爬的时候就喜欢在小区的游乐设施上爬来爬去,十个月左右就会自己滑滑梯了,妈妈从不干涉孩子的探险,她相信孩子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她会告诉孩子怎样的行为是安全的,但是不会禁止孩子的探险行为。因为运动是促进大脑充分发育的首要前提,是智力开发的必要条件,许多家长对此认识不足,限制孩子体能的发展,从而也限制了孩子智慧的发展。

阿肯的妈妈曾经听到家里的保姆阿姨抱怨过,说阿肯的攻击性很强,喜欢和阿姨作对。阿肯的妈妈于是仔细地观察了儿子,发现儿子并不是喜欢攻击,他和阿姨作对是因为阿姨不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他感受不到自由。比如阿肯喜欢在后院里玩耍奔跑,也喜欢玩泥巴,但是保姆阿姨总是担心阿肯会把衣服弄脏于是总是不让阿肯去后院玩耍。妈妈让阿姨把孩子放出去,孩子喜欢做的事情就让他快乐地去做,孩子高兴极了,一边玩,一边发出快乐的笑声。阿姨要保护孩子是好事,但是不应该侵犯孩子的空间,剥夺孩子的自由。当你给孩子自由,孩子就能专注地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就不会捣乱、发脾气。衣服弄脏了可以洗,只有注意好孩子的安全,成年人不应该阻拦儿童自由地发展,遏制儿童大脑和心灵

孩子应该拥有什么样的自由

中国幼教专家孙瑞雪在《爱和自由》一书中说过:“我们从未有过自由发展我们潜在能力的机会,我们就会根深蒂固地形成自由是有害的、儿童需要成人管教的意识心态。”说起给孩子自由,很多家长都会有所顾忌,认为自由就是让放任孩子不去管教,这样教育不好孩子。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自由让孩子任意而为,也不是无条件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而不去管是否合理,真正的自由是指尊重儿童发展客观规律:不阻碍孩子健康正常的发展,不打断孩子了解世界的步伐,不剥夺孩子选择的权利。

很多家长都把孩子的一些行为看成是在胡闹,如果不加阻止就是对孩子的纵容,而事实是当孩子淘气的时候,也是他最聚精会神的时刻,他把所有的注意都放在了自己渴望知道的东西上,家长过在这个时候干涉孩子,孩子专注的情绪会被打扰,这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是很不利的,孩子正是在专注的行为里培养自己的对事物的判断能力,现在一些孩子常见的“感统失调症”,往往就是因为缺少行动的自由造成的。

怎样给孩子自由

◆先要定好纪律

给孩子自由并不是事事都依着孩子,对孩子还是要有约束和管教。家长需要给孩子立一些最基本的规矩,只要孩子的行为是符合这些规矩的就给予他相应的自由的权利:比如要让孩子遵守基本的社会公德,知道基本的礼仪礼貌。定纪律的时候要考虑孩子的年龄、他的理解力和自控能力,定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纪律,不要定一些孩子无法完成的项目,同时也不要简单粗暴地强制孩子执行,应该给孩子讲明道理,告诉孩子为什么要遵守。而且规矩一但定下,家长就不应该随便打破这个规矩,这样纪律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权威性。

◆读懂孩子的心思

孩子常常都会有发脾气任性,这个时候放任孩子自由行事不对,但是限制孩子也不对。孩子吵闹不讲理的时候大多是在索要爱和注意,你越把他往外推,越会适得其反。只要孩子得到父母的关注和满足就不会任性了。

◆成人需要释然

成年人对于给孩子自由通常有一定的担忧:担心给孩子自由会增添很多麻烦,也害怕孩子就此被放纵造成混乱。,另一方面害怕自由会造成孩子的放纵和混乱。其实,当家长给予自由和信任,孩子是自己行为的主人,就能够轻松地控制自己。另外,由于孩子的精神和情感得到充分的满足,物质的满足就不是主要的。家长尊重孩子、给孩子行动的自由,孩子就会发展出独立的人格,从而发展出自由的思维,做自己行为的主人,拥有自信心和责任感,从而在内心深处形成自律。真正的自律质量不是来源于严加控制和惩罚,而是来源于尊重和自由。

十:总是做坏的示范

知错能改的父亲成就了英雄儿子

这里有一个真实的故事:许多年前,美国芝加哥市出了一个无恶不作的大坏蛋卡彭,靠着走私和谋杀等勾当发了大财。尽管在芝加哥每一个人都痛恨他,但是卡彭却一直逍遥法外过着自由舒适的日子,这全都是因为一位著名的律师 “铁齿埃迪”,在埃迪的帮助下,卡彭总是能够一次次地脱身于法庭,也因为此,埃迪获得了相当高的报酬,过上了富裕的日子。

但是埃迪也有一块心病,就是自己的儿子,为了能让儿子走上正道做一个好人,他给了儿子最好的一切。但是帮助卡澎的经历随着儿子的一天天成长,越发让埃迪觉得不安起来,他逐渐发现,无论自己能够在物质上如何满足儿子,自己始终是靠庇护坏人发的大财,自己不能给儿子一个好的名声和一个好的榜样,要让儿子懂得是非善恶真的很难。

为了儿子,埃迪甘愿放弃了富裕的生活,他主动出庭做证,揭露了卡彭的所有罪行。当卡彭罪有应得之后,在一个深夜里,埃迪遭遇到卡彭同伙的报复,在芝加哥的大街上他被枪杀了。这一举动虽然让埃迪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是却在儿子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在儿子心目中成了决定还给儿子诚实正直的化身。

几年后埃迪的儿子布彻·奥黑尔长大了,他成为了美国南太平洋列克醒顿航母上的飞行少尉并参加了二战。在一次飞行任务中,奥黑尔发现地勤人员忘记给飞机加足油料,于是他准备返回航母,正在此时他发现一个日军战斗机队正向着航母飞去。当时航母上所有的战斗机都已经外出执行任务,航母已经没有任何抵抗力了,奥黑尔也无法及时和自己的中队取得联系,他想航母发出警报也失败了。这这个紧急时刻,奥黑尔来不及思考便不顾个人的安危驾驶着自己的老式战斗机扑向敌人的机群,奥黑尔的突然攻击让敌机大吃一惊,毫无准备的他们顿时乱成一团,奥黑尔就这样在敌机群中穿梭。弹药耗尽后,奥黑尔也没有放弃,他在敌机群中横冲直撞,撞击敌机的机翼,日军战斗机团大概从没见过如此玩命地反击,只得放弃了原由计划返航。事后人们从奥黑尔机枪上的摄像机看到了他反击的全过程,他一共击落了五架飞机。

一战成名的奥黑尔因此成为了二战的王牌飞行员并获得了国会荣誉奖章,一年后他在战斗中牺牲了,为了纪念这名勇敢的战士,人们用他的名字为芝加哥国际机场命名,也没有任何人怀疑,是奥黑尔的父亲埃迪用生命培育了这样的英雄儿子。

孩子的错误也许源于父母

父母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若是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人,首先就得要求自己成为一个这样的人。很多父母却不是这样,他们一边要求孩子,一边自己却做着坏的示范。

浩明的爸爸和妻子离异后喜欢上了赌博,但是对儿子的要求很高,他并不知道儿子其实也和一样喜欢赌博。每一次,爸爸都借口不影响孩子的学习把浩明一个人留在家中,然后自己跑出去找几个牌友打上几圈,然后深夜再回去。

爸爸一点也不知道,常常他刚一出去,浩明也就跑出去了,然后在爸爸回来之前,浩明迅速地回到家中,假装熟睡的样子,这样的伪装没失手过。

然而后来浩明运气太背,在牌桌上欠了别人一些钱,父亲给自己的零用钱不够花,他于是偷了父亲赢来的一块手表去还了赌债。父亲发现后,把浩明狠狠地打了一顿,浩明倔强地和父亲顶撞,他振振有辞地说掉:“你赌博赢回来的东西,我也可以把它输掉。”父亲被孩子的话噎得说不出话来,他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自己也没有资格去教育孩子不要赌博。

当孩子还没有与外界有更多的接触以前,父母在他们的心目中就是一个权威,父母的一切言行在他们看来都应该是正确的,很少有孩子会在童年的时候怀疑自己父母的正确性。所以孩子会把父母的言行当成是自己行为的一个范本,因为父母既然如此那自己这样错肯定也不会错。在孩子有正确是是非观念前,是否符合家长的做法是他们内心评价是非的唯一尺度,即便是家长的错误他们也会盲目模仿,而且这些行为一旦重复下去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即使后来孩子意识到这是错误的,形成的习惯在短时间内也很难改掉。

十一:不给孩子做梦的机会

四十多年前,一个在贫民区长大的孩子梦想自己能成为美国总统。当时的他身体瘦弱,看不出有什么前途,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这个孩子是在做梦,但是幸运的是人们只是嘲笑他却并没有阻止他,大家只是笑话一样看着他如何能成为一个总统。

这个小男孩却有自己的想法:要做总统就先要竞选州长,在这之前必须要得到雄厚的财力支持,因此自己必须要结识有钱人,当然最有好的办法就是能够娶一位豪门的千金,豪门千金不是随便就娶得到的,自己若能成为一个名人应该会容易一点,要成名最快的办法就是成为电影明星,要想做一个电影明星,自己就得练出一副强健的身体。

所有的人都不认为他的计划是可行的,但是小男孩真地为之开始奋斗。他在认识了著名的体操运动主席库尔先生后开始练习健美,几年后成了世界健美先生,二十二岁那年进入美国好莱坞。在好莱坞他利用自己的身体优势塑造了种种百折不挠的硬汉形象,成为了亿万影迷心目中的英雄,并和肯尼迪的侄女组建了家庭。婚后他和太太相亲相爱,给世人留下了一个美满家庭的榜样。二○○三年,他告老息影,虽然他还没有当上总统,却成功地竞选成为了美国加州州长。

这个当年的小男孩就是阿诺·施瓦辛格。童年时给他人看来是荒诞的梦想正在被他一步一步实现。

当一个孩子天真地说着自己的梦想时,不少的家长都把这当做了是孩子一时的想法,甚至还有些家长会觉得孩子的梦想是不切实际的、可笑的。

梦想是行动的前奏

我们每个人小时候都有美好的梦想,正是这些梦想为我们未来种下了成功的种子。梦想是行动的前奏,需要经营。经营梦想,就是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把看似遥远甚至有些荒唐的梦想一步步变成现实。

孩子也许会在成长的时候忘却一些梦想并有一些新的梦想,但正是因为梦想的存在孩子才有了努力的冲动和渴望。

台湾最受欢迎的散文家林清玄大学毕业后做了记者,每年都会出几本书。他每天坐在家里写作,出版社、报社给他往家里邮钱,他用邮来的钱去埃及旅行。他站在金字塔下,抬头仰望,大声地说:“爸爸,人生没有什么能被保证!”

为什么他会这样说呢?林清玄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农户家里。由于家境贫困,他很小就跟父亲下地种田。童年时期的林清玄总爱幻想,他对父亲说,将来长大了,他不想种田,也不愿意上班,他要每天待在家里,不用辛苦工作就会有钱寄到家里,然后他要去周游世界,去看看传说中的金字塔。

林清玄的这些梦想让父亲感到又好气又好笑,他劝儿子不要做白日梦了,因为根本不可能有人会把钱寄给他,他也永远去看不了金字塔。

十几年后, 那些在他父亲看来十分荒唐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在十几年后都让他变成了现实。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十几年如一日,每天早晨四点就起床看书写作,每天坚持写三千字,一年就是一百多万字。靠顽强的拼搏、刻苦的努力、坚持不懈的奋斗,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十二:孩子的心事无处诉说

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5岁的时候,有一天他突然边的很消沉,他心事重重地跑到妈妈面前,对萨拉女士说到:“我很不快活!应该是因为自由。”

萨拉女士本来觉得孩子的样子很滑稽,但是孩子绝望的预期让他不得不认真认真听取了儿子的意见,他想知道孩子为什么会不快乐。小富兰克林对母亲的严格管束表示了反抗,他和妈妈很严肃地讨论了这个问题,五岁的他坚持认为妈妈的管束过分严格了,他希望从妈妈这里得到多一些的自由。

看着儿子满腹心事的样子,萨拉女士在第二天允许让儿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任何的规矩,也没有替儿子做任何的日程安排。这一天,小富兰克林完全成了一个自由的人,晚上回到家的时候,他浑身肮脏,身体很疲惫,也没有人过问。第三天,富兰克林终于终于感觉这样其实也并不好过,他自愿遵守了妈妈的的日程安排表并感觉到心满意足,在这过程中他也知道了:如果自由意味着被人所忽视,那自由其实也并不好受。在这个过程中,萨拉女士愿意倾听儿子的心事,有最好的方式对儿子进行了教育。

倾听的意义何在

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这家工厂为了让工人安心工作,提供了非常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是这里的工人们仍常常感觉愤愤不平,他们的工作情绪一直不高,生产状况也很不理想。后来,由心理学专家专门对其进行了一项试验,即用两年时间,专家们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霍桑工厂的产值大幅度提高。

倾诉是一个很好的发泄方式。孩子内心的苦闷若是无人知晓,只会让孩子背上沉重的精神负担,心理学家们一直提倡合理地释放心中的情绪,让孩子大声地说就是一种释放的方式,孩子再小也有自己的苦恼,而且他们因为心智的薄弱,承受能力更脆弱,一些在成人世界根本不能称为问题的问题都会成为他们承重的精神负担。家长如果认真倾听孩子,哪怕是对孩子的苦恼不能给予任何实际的帮助,至少也会在精神上让孩子感觉父母是在支持自己鼓励自己,而不是和自己在相反的立场。

如何倾听孩子

◆做出听的姿势

要让孩子知道你正在倾听,不要有类似于用手捂着嘴巴,或是眼神游离,不放下手中的事情等举动,这些举动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障碍。家长应该注视着孩子的眼睛,也可以睁大眼睛看着说话的孩子,用关切的眼神表示对孩子的尊重和信任。

◆要表现出对孩子的话感兴趣。

孩子有时候说的话题很幼稚也很无趣,很多大人常常听得不耐烦了:“知道了,早知道了!”这样的话是一种对孩子的伤害。父母不应只是关心他的生活,还要关心他感兴趣的事。试着去寻找孩子的话题中有趣的地方,有兴趣地和孩子一起交谈,最好是能够用你的表情告诉孩子,你对他说的一切感到惊奇。

十三:把拳头作为唯一的工具

暴力,是人的一种本能,因为任何一种生物要生存都需要一定的暴力手段。但是人作为一种高级生物,会通过自己理智,在道德标准和社会法律等因素的约束下合理地运用暴力,而不让暴力伤害到他人。

有一条发生在台南的新闻:小李的父亲是一位商人,家财万贯。小李从小就生活在这样一个优越的环境里衣食无忧,但是他并不快乐,他甚至时时刻刻考虑的是要怎么要逃离这个家庭、怎么样摆脱父亲。

在一天深夜里,他纠集了一帮自己的朋友,潜入了自家的别墅,绑架了自己的父亲。他原来的本意是想杀了自己的父亲,但是后来他改变了自己的主义,改为敲诈父亲一笔钱然后带妈妈一个离开这个家。

当小李被警方逮捕并承认了自己的罪行之后,他的父亲怎么也想不到绑架自己的人会是自己的儿子,他后悔报警,但是后悔也没有什么意义,因为确实是他自己的亲生儿子,绑架了他并曾经试图谋杀他。

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小李自始自终都没有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出悔意,他甚至还说:“即使我今天这样做,也不代表以后我不会这样做,我从来不怀疑过自己总一天会杀了这个人。”

原因就是小李的父亲的暴力。“我常常看见爸爸把妈妈像兔子一样的打,妈妈太可怜了,我自己也是一样的,我头上这个疤就是爸爸用椅子砸的,他砸我的时候太狠了,一点没有手软,我当时就被砸晕了。”“后来我也学会了打人,在学校里不顺心就揍人,看见别人求饶的样子我就很爽。再后来,在爸爸那里挨了打我就在学校找同学发泄,我知道他们都怕我,但是我控制不住自己,是爸爸把我打成这样的。”“每次他打了我之后也会对我很好,给我很多的钱,但是我还是恨他,我总是早想要是有一天我忍不住了我肯定会杀了他。那天晚上他不知道为什么又和妈妈吵了起来又打妈妈,后来妈妈被打得一点声音都没有了,当时我以为她被爸爸打死了我一下很气愤,但是我不敢直接冲过去那样他会打我的,我咬着被子边哭边想这个仇我一定要报,于是第二天我就去找我的那些朋友了。”

小李和自己的朋友一起对自己的亲生父亲犯了罪。

很多家长即使做得没有小李的父亲这样极端也还是常常在孩子面前用暴力来代替沟通。或许家长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孩子,试图给予他一定的皮肉上的惩罚来让他明白自己犯了错,但是这种拳头下的教育是根本不能给孩子解释清楚什么是是非,相反有八十%的孩子认为自己常常都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挨了一顿打,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只能把委屈转移到他人身上并模仿父母的行为学会了施暴。

暴力并不足以让孩子分清楚是非曲直,他只会让孩子以为解决问题的方式只能通过武力,这样的孩子缺少爱心,也缺少对他人的尊重。

在一些欧美国家,打孩子会被认为是虐待,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

所以要想让孩子有一个清楚明白的是非观,拳头是不起任何作用的,而且也根本不可能仅仅凭借暴力就让孩子一直屈服。

收敛好你的暴力

◆从说理开始 孩子缺少判断事物的能力,所以家长要从说理还是让孩子懂得正确和错误之间的区别。当孩子已经犯下错误,暴力就是错上加错。说理却是一种挽救错误的方式,也许孩子已经犯下的错误不可能回头,却可以同过说理的方式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曾经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在今后都不能这样。

◆用运动宣泄 暴力有的时候可以理解为是家长负面情绪的一次爆发,也许孩子本身并没有多大的错误,而是家长的情绪在处在崩溃的边缘。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多运动,运动是一种合理的暴力,发泄多余的精力和负面的情绪,这一方面释放了家长自己的情绪,让家长不容易在家长有过激言行,另一方面也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用合理的途径宣泄自己。

十四:缺少对金钱的教育

有很多父母在为工作忙碌的时候陪伴孩子的时间日益减少,于是忙碌的他们喜欢用金钱来表示对孩子的关爱,其实这样做是非常错误的,一是金钱不能替代父爱和母爱,此外,他也会让孩子对金钱产生不正确的认识。孩子对金钱于财富的认识也是需要教育的,而且这种教育主要依靠家庭的力量来进行教育。福布斯家族的教育方式可以给家长们一点启示。

在大家的印象中,福布斯家族的人总是喜欢暴光别人的财产,但这个家族自己到底有多富裕却很少有人知道,但据估计,在这个家族中光大哥史提夫·福布斯的私产,就已达到四.四亿美元。

家族的父亲马尔康姆·福布斯从不反对孩子花钱,但是有一点,就是在花钱的时候也要努力赚钱。福布斯家族的人都信奉着一个信念,那就是赚得开心,才能花得愉快。谁也不希望家族的爷爷柏蒂·福布斯辛苦打下的江山毁灭在自己手中。

孩子们能深刻理解了父亲的话,史提夫·福布斯说过:富豪每一天都不能放松———《福布斯》的美国富豪榜上,每年的变化超过五十%。你今天是富豪,明天未必仍然是。

几个孩子们都做到了这一点,克里斯托弗·福布斯在读大学时为了给自己赚够学费,他必须在家族的艺术收藏馆打杂,他在这里能够获得和普通工人一样的报酬,这些经历养成了他对金钱的谨慎态度。表面上看,克里斯托弗·福布斯似乎生活一向奢侈,比如他曾经把俄罗斯宫廷的珍贵法内热彩蛋买回了家族收藏馆,其实在做这一决定的时候,克里斯托弗·福布斯已经计算好了要卖掉多少页广告来赚回买蛋所需要的钱。

除了教育孩子们正确花钱,马尔康姆·福布斯希望孩子们意识到金钱不过是种工具,他禁止孩子们为了家产而争吵。他一直努力让孩子知道,亲人之间的感情是比金钱更重要的,所以这个家族的孩子们都把金钱看得很淡,家族气氛融洽,并没有出现大家族常有的勾心斗角的场面。

同时,马尔康姆·福布斯认为孩子们没有必要为了钱而读书,他眼看着很多人拼命让孩子读名牌大学的热门专业,以便将来更好地赚钱觉得十分可笑,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未必会得偿所愿。马尔康姆相信读一个好专业没有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重要。他的孩子们都在普林斯顿、卡罗来纳、爱伯丁之类的名校,去都是一些很冷门的专业,比如历史、艺术之类,所有的孩子们都很享受这些专业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而且他们从自己所学的专业中收获颇多。

福布斯家族对孩子们的金钱教育,延续了家族的优秀传统,将这个家族企业打理得井井有条,到现在福布斯的富豪排行依然被世人所关注。马尔康姆·福布斯的成功之处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明白了每一分钱都需要靠自己的本事去获得,同时他也让孩子们清醒得认识到有很多东西都比钱更重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钱的奴隶。相反,一些普通家庭的孩子却在金钱上溺爱孩子,不少的孩子都以为钱是一种非常容易得来的东西。

其实,在不少经济比较发达国家,对孩子的要求都是非常刻薄。许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饭店洗碗,端盘子,做家教等挣钱交学费零用。美国的“石油大王”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小时候的每一分的零用钱都是在父亲的农场做雇工获得,每个小时获得得○.三七美元的报酬,他把自己当时专用于记账的小作为家族的传家宝,即使现在成为石油大王,,家产万贯,洛克菲勒还是把用自己的童年经历去要求自己的儿子和孙子,否则孩子们不会得到零用钱。

怎样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

◆让孩子知道钱不是放在那里让他去用的。给孩子一点零花钱是完全允许的,但是必须让孩子知道,他现在所用的每一分钱都是父母辛苦工作换来的。也许家长们不必刻意去学习洛克菲勒的那种方式,但是也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意地对部分家务采取有偿劳动的方式,告诉孩子如果想要有更多的零用钱就必须付出自己的劳动。

◆让孩子学会正确地花钱。零用钱拿给孩子并不是让孩子挥霍的,家长应该让孩子学会把钱花在有需要的地方。很多富豪家族都要求孩子对自己的零花钱记帐,每一笔钱的去向都必须清清楚楚。普通家庭的父母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然后定期检查孩子的账本,对于孩子胡乱花钱,挥霍浪费的行为一定要及时纠正。

◆让孩子知道钱不是最重要的东西。孩子都会有对钱的渴望,不过钱并不能换回所有的东西。要让孩子明白,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用金钱来衡量其价值,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还有快乐的心情等比钱更重要,当孩子正确认识了什么金钱以后,他才不会功利地去追求金钱,而且更懂得珍惜自己的拥有,充满感激和快乐。

十五:不原谅孩子的错误

在幼儿园的集体午餐后,先吃好的一部分孩子都在廊自由活动了。这个时候紫君跑来对老师说:“他们在外面拔了很多草。”老师走出去一看,有几个小朋友正在花坛里惹事呢,他们每个人的手里都抓了一大把从花坛里拔出来的花叶,而且扔了整个走廊。

老师十分生气,跑到他们身边,用很重地语气问那些孩子:“你们在干什么?”他们一下子呆住了,不知所措的样子,手里的花叶也不由得往下扔。

老师意识到了自己的语气过于严厉,于是她换了个和蔼的语气,想孩子们询问理由,听孩子们怎么解释。“我们在摘葱啊!”为首的明浩天真地说:“他们说这是葱。”原来孩子们把这种绿绿的,长长的,细细的花当成了葱。于是就学起爸爸妈妈那样摘起葱来,甚至还把“葱”藏在衣服里准备带回家呢。

老师于是告诉这些小孩子,这不是葱,而是一种花,以后不能随便采摘,因为这是幼儿园的花,是给所有的小朋友欣赏的。几个孩子知道自己犯了错都很难过,老师原谅了天真的孩子们,也告诉孩子们要学会爱护环境。

对孩子的错误要宽容

孩子总是天真无邪的,脑子里会产生许多离奇的幻想。他们的这种好奇心和喜欢观察、想象、探索是分不开的,也十分可贵。当他们无意中犯了错误,并且已经认识到错误,家长应该学会原谅孩子。谅解是一种的美德,。当家长内够原谅孩子无意的错误,也是一种途径在教育孩子宽容

◆让孩子学会沟通

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都很有限制,因此思想认识也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这种片面性造成了孩子常常会好心做错事情。作为家长,你需要先知道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要主动与孩子交谈,认真倾听孩子的诉说。只要这样努力沟通,才有可能了解孩子的思想,从而教育孩子。

◆站在孩子的角度

家长教育孩子,不能总是揪住错误不放,应该学会积极地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就会很容易理解孩子为什么会那么做了,当你能够体会到孩子的心情时,也就能够很好地原谅孩子善意的错误。

◆不要重复提起孩子的过失

真正的原谅应该是忘记。有的时候家长虽然在表面上原谅了孩子,却总是将孩子做过的错事一次次地重提,每当孩子又另家长生气的时候,家长就会对照之前的“前科”。这样的原谅并不是真正的谅解,家长应该彻底地忘记孩子无意的错,不要将往事重提伤害孩子的自尊。

◆原谅不是迁就

虽然家长应该原谅孩子的一些错误。但是不代表家长可以没有原则。如果孩子是故意犯错,并且只是为了获得你的谅解而假装认错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