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的人,都拥有开挂的人生(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3 13:32:35

点击下载

作者:齐露露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自律的人,都拥有开挂的人生

自律的人,都拥有开挂的人生试读:

前言

在阿富汗阿姆河畔的阿伊哈努姆城,竖立着一座纪念碑,上面雕刻着来自希腊圣地特尔斐的那句箴言,令来往行人无不默然驻足:

童年时,听话;青年时,自律;成年时,正义;老年时,智慧;死去时,安详。《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里也有异曲同工的一句话:“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手段。”

不自律的人生,我们都太过熟悉。嘴里嚷嚷着“三月不减肥,六月徒伤悲”,还没节食几天便放弃了。

明明想要早睡,却又捧着手机熬着最长的夜。

羡慕别人早早就实现了财务自由,立誓学习却依旧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

还记得有一次聚会的时候,有个朋友调侃道:“成年人几乎可以分为两种状态,一种是真正的成熟,一种只是徒增年龄而已。”生活中,太多人明明已经到了三十而立的年纪,却整天怨天尤人,唉声叹气。我们为现状焦虑,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改变,只好整天抱着手机上网,虚度时光。我们坚持得最久的事情好像只有睡懒觉,除此之外都是三分钟热度。“明明知道但改不了”的坏习惯充斥着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总有那么一刻,内心的罪恶感如波涛般汹涌,我们幡然醒悟,痛斥自己的不自制,决心改变,可到了第二天又继续循环往复……

拖延、懒惰、种种任性而发的情绪,像充溢着毒气的“糖雾”,迷惑我们的视线,麻痹我们的神经,并一点点侵蚀着我们的心智,扰乱我们的人生进程。

想要解决这种种痛苦,改变糟糕的现状,唯有自律。“亮剑只需一瞬,磨剑却需一生。”克己自律能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改变,还有思维的修正。爆发的行动力能让原本可望而不可即的心愿变成现实,只有这种“埋头去做,一切皆在掌控之中”的安全感才能带来真正的自由。

泰国短片《只有你可以改变你自己》中,遥远山庄里的胖女孩儿日日受到嘲讽与欺负,她不愿意再过这样痛苦不堪的生活,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改变自己。

直到有一天,奶奶告诉她,村子后面的山丘上有口枯井,凡人将枯井灌满,神佛就会现身帮他实现愿望。女孩儿心里顿时升起无限希望。每天,她信心满满地挑着沉甸甸的木桶,一遍遍穿行在小道上,汗水洒满一路。无论多苦多累,她都默默坚持了下去。

短片的最后,女孩儿并未等来神佛。但她倒映在水中的身影与面庞,变得清瘦靓丽。从来没有白吃的苦和白受的累,而所有的美丽与优秀,背后都离不开苦行僧般的努力。

对自律的人而言,绝大部分努力都发生在旁人看不见的地方。加西亚·马尔克斯曾悲观地表示:“生命里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而我说:“你曾默默承受过的一切孤苦、寂寞的时光,生命都将回馈你以灿烂。”

选择了自律,意味着我们要学会孤军奋战,注定要走过一段孤苦寂寞的时光。身边很多年轻人抱怨说:“我也想努力,可没有一个人看好我、支持我,我的努力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无异于借口。得到了外界暖心的支持,便用努力去回报他人的信任;受到了大家的质疑,也不必气馁,应越发坚强勤奋,勇敢背负压力默默前行。唯有自己能给自己带来最强大的支撑。熬过了这段备受嘲讽、无人点赞的时光,后面定会繁花似锦。

自律的人,往往目标明确,五年计划、三年目标、一年攻略,包括每月、每周、每天要做到怎样的事情,达到怎样的效果都列得清楚明白,无论何时都心中有数。

自律的人,更有着极强的时间管理能力。他们脚步铿锵,目标明确,哪怕生活烦乱不堪,也能冷静地理出头绪。他们懂得如何排除干扰,集中注意力;懂得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更多的人生计划,如何将每一分每一秒都“压榨”出最大的功效。

自律的人,大多能掌控欲望与情绪。正因他们从不“外求于物”,从不将享受视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才能提前将世情名利的诱惑及时扼杀于萌芽状态。他们亦很少失控,每当负面情绪袭来时,总能勇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不沮丧不抱怨,从容平和地朝前迈步。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一段话曾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说:“我对任何唾手可得、快速、出自本能、即兴、含混的事物都没有信心。我相信缓慢、平和、细水长流、踏实、冷静的力量。我不相信缺乏自律精神、不自我建设、不努力,可以得到个人或集体的解放。”

自律的人都是到了关键时刻主动推自己一把的人。选择自律,是因为不甘于接受庸碌无为的命运,想要从现在开始为自己的人生好好燃烧一次。而这样的人才能得到岁月的厚爱,才能遇见更美好的自己。PART 1

所有的优秀背后,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

你和身材销魂的人之间只差两个字:自律

曾有人说:“一个女人如果连自己的体重都控制不了,何以掌控自己的人生!”以前我对这句话很不屑,人世间那么多美食,如果连口腹之欲都要放弃,岂不是活得太虐心了吗?

大年三十晚上,家人都聚在一起看春晚,当穿着一身修身西服、身材窈窕的“佟掌柜”出现在舞台上时,母亲感慨道:“哟,真没认出来,还以为是哪个刚红的女明星呢。”查了查闫妮的年龄,蠢蠢欲动想要拿零食的手不自觉又放了回去。原来闫妮都快50岁了。不得不说,她的身材也太好了:纤细的腰,瘦削的背,还有逆天大长腿,简直像少女一样。

以前的闫妮,当然也很好看。但提起她,印象最深的还是《武林外传》里说着一口陕西方言,市井气十足,“土美土美”的客栈女掌柜。生活中,她也一直被贴上“时尚黑洞”的标签。有一段时间身体还像吹胀了的气球似的,人显得滚圆又憨厚。

为了减肥,闫妮做了两件事:少吃,多运动。闫妮在记者会上曾调侃自己:“因为我是属猪的,所以嘴根本停不下来。”可为了能瘦下来,她改变了以往胡吃海塞的饮食习惯,开始均衡饮食,少油少盐。有时候工作忙了一整天,到了晚上她也能坚持少吃,或者干脆不吃。

多少个夜晚,她都在饥饿中睡去。她甚至戒掉了生平最爱——汤汁饱满、热气腾腾的牛肉面。有一次,她喃喃抱怨说,节食以来,已经半年没有吃过牛肉面了。

运动方面,闫妮也吃了很多苦。一边抵抗饿意,一边跳健身舞。她每天都要跳操,每个动作做20~30次。演戏间隙,别人在休息,她却泡在健身房,有氧、无氧双结合,直至汗流浃背。有时候她也会去打打拳击,练练瑜伽。

一顿“操作”下来,闫妮足足瘦了30斤。很多人见到她都会大吃一惊,然后缠着她传授减肥秘诀。闫妮坦言:“就是少吃、多运动啊。”网友们却大多持怀疑态度:“我也跳过操,也办过健身卡,可没什么用啊;节食也没用,反而越来越肥。”

其实做什么运动,选择哪种减肥食谱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还是坚持。有人说:“不自律,毁半生。”我深以为然,想要变美,就少不得那份疯狂的自律。

年轻时,身材和面容来自于父母;30岁之后,就全靠自己了,我们身上的每一块赘肉,都是向慵懒生活妥协的结果。要将身材当作事业来管理,如果连身材都控制不了,又如何控制自己的人生?

彭于晏的人生履历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胖不要紧,减了肥,世界都是你的。”网上曾爆出一张彭于晏小时候的照片,所有人看了都倒吸一口凉气。照片中的他憨憨胖胖的,挺可爱,但与他现在身材健硕、帅气逼人的模样判若两人。

从一个拥有易胖体质的小胖墩到如今这个肌肉线条分明的健身达人,可以想见他付出了多少努力与艰辛。2011年,彭于晏得知有个导演正在筹拍一部讲述体操运动员真实故事的电影,便毛遂自荐,想出演男主角。

为了证明自己可以胜任这个角色,他每天花12个小时做一件事:体操训练。随着训练强度的逐渐增大,他的手上磨满了老茧,身材与动作一天比一天标准。

他苦练了8个月,每天重复着单杠、吊环、鞍马这一系列的体操项目,等电影真正开始拍摄的时候,他的水准已接近一名真正的体操运动员。让人钦佩的是,哪怕电影拍完、上映后,他也没放弃管理身材,反而一直坚持着高强度的健身运动。

这让他得到了另一位导演的赏识,拥有了拍《激战》的机会。这一次,他的角色是一个专业拳击手。他又紧锣密鼓地投入了训练,每日不停地打拳、练拳。

事后回想起这段经历,彭于晏用了“不堪回首”四个字来形容。他说:“每天早上7点起床开始练功,一直练到中午,然后洗洗澡吃完午饭补个觉,下午又开始一样的练习,每天都湿透好几套衣服。每天健身两三个小时,练拳四五个小时。”

通过严格自律,彭于晏练就了一副标准的好身材,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唯有自律者,才能拥有想要的人生。

有人说,自律的过程无异于一场苦修。也有人说,自我重塑很苦,却也很快乐。更重要的是,当我们真正付出行动时,一定能看到变得更完美的自己。

如果想变得更美,想拥有一副令人艳羡的身材,就一定要将自律融入生活日程中。既然身材没达到理想状态,那就去健身,去跑步,去练瑜伽;那就从今天开始,将十分饱改为六分饱,将重油重盐的火锅、超甜的奶茶改为清淡的沙拉、微苦的绿茶……

当我们真的瘦下来,看到一个焕然一新的自己,就很难再容忍自己肥胖时的样子。因为变美是一件令人上瘾的事情。而当我们对生活全力以赴时,生活也会以同等分量的馈赠回报我们。我们挨过的饿、流过的汗都会被写进成长的履历里。

所谓的好运气,都藏在咬牙坚持的灵魂里

命运用来区分普通人的,从来不是某个机缘,而是你正在做的某件事。没有任何成功是毫不费力就能得到的,也没有任何好运会无缘无故砸到你的头上。你所看到的所谓好运,都需要用力汲取养分,然后在你忽视的地方,咬牙坚持,用力生长。

午休的时候打开《朗读者》的节目视频,只见董卿优雅地走上舞台。她嗓音温柔,笑如春风,话语间藏着无比坚定的力量:“他们说人生有六个字,前面三个是‘不害怕’,后面还有三个,‘不后悔’,努力去做吧。”

我把这期节目反反复复看了几次,董卿那些温柔美好的话语一直萦绕在心间。《朗读者》最火的时候,身边很多同龄人都会定时追看,讨论,反复咀嚼着节目中的“金句”。记得一位朋友说:“董卿运气也太好了吧,第一次当制作人,节目就办得这么成功。”

我虽然没有当场反驳她,心里却响起一个声音:“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好运气,难道成功的人都是运气好的缘故吗?”还记得董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主持人到制作人,再困难,再失望也没想过放弃,《朗读者》是我20多年一步步走出来的。”

创办《朗读者》之前,董卿连续10年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其中连续8年获得央视“年度十佳主持人”的荣誉。

长久的耕耘成就了如今舞台上出口成章、应变自如的她。突然有一天,她不再满足于过往的成就,于是固执地向自己发出了一份挑战。但是想做出一档成功的节目谈何容易。筹备初期的很长一段时间,董卿都在四处奔波,到处筹钱,还要协调各方面关系,寻找播出平台。节目制作期间,她更得加班加点地赶进度,每天只有几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有关董卿的一则新闻让我感动。有一次,她一直在机房里工作到凌晨4点,再过几个小时就得出席媒体见面会。身边的工作人员不时催她去休息,劝她:“你这个样子怎么见媒体?”然而,如期出现在见面会现场的她笑容明丽。她调侃说,自己当了制作人后忘了主持人的身份:“女主持人更应该把光鲜靓丽的一面呈现给大家,但我今天凌晨4点还在机房,如果状态不是那么好,麻烦摄影师朋友们把我修得美一些。”她的这些俏皮的话语引得现场一片笑声。

节目播出后,反响很好。有熟人对董卿说:“你很行啊,第一次做制作人就取得这么好的成绩。”董卿却说:“我觉得如果没有20多年职业生涯的历练,没有青歌赛,没有春晚舞台,没有之前的《中国诗词大会》,就不可能有现在的《朗读者》。我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

谈到“运气”这两个字,董卿笑了:“我相信天道酬勤,我觉得世界上没有真正的运气,所谓的运气就是你付出足够的努力,自然会得到回报。”

有句话说得好:“好运只是个副产品,只有当你不带任何私心杂念,单纯地去做事情时,它才会降临。”所谓的好运,不过是机遇恰好撞上了我们的勤奋与努力。

如果天上的馅饼真的砸到了那些得过且过的人的头上,只会叫他头疼。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人能靠着运气无往不利,轻轻松松到达人生巅峰。何况,只有一个人走了足够多的路,能力积累到了一定高度,才能收获真正的好运。

前段时间,郎朗做客高晓松的《晓说》。他谈起发生在1999年,撞在17岁的他身上的一个“大运”。在芝加哥拉文尼亚音乐节明星演奏会上,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安德鲁·瓦兹临上场前身体不适。那是一场世界瞩目的音乐会,两万多现场观众屏气凝息,等待着大师出场。

指挥家艾森巴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时,他脑中突然蹦出了一个名字——郎朗。于是17岁的郎朗被临时拉来救场。他在台上弹起了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镇定自若,一气呵成。现场观众被震撼了,从此记住了这个少年的名字。

那场演出之前,郎朗毫无名气,可那场音乐会使他坐上了火箭,“以后就很容易了。第二天,美国爱乐乐团等美国五大音乐团都开始邀请我参加表演。”

人们都说,那个中国小子撞上了大运。艾森巴赫却说,他之所以愿意给郎朗这个机会,是因为他值得。15岁之前,郎朗把所有高难度的曲子都练得炉火纯青。光看他小时候的练琴时间表就能知道他有多拼命:早晨5点45分起床,练琴1小时;中午回家吃饭后练琴45分钟;晚上放学后练琴2小时;晚饭后练琴2小时;节假日和寒暑假无休,练习时间加倍。

一夜成名后,郎朗依旧每天坚持练琴,从不间断。哪怕演出任务繁重,他也要挤出时间来练琴。这一份自律仿佛刻进了骨子里,无论何时他都不肯松懈。

哪有伸手可得的机遇?机遇虚无缥缈,你根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降临到你的头上。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机遇来临之前,咬牙坚持。

曾在网上读到这样一段话,不由得拍手叫好:“人们普遍会在30岁前后经历一些认知变化:年轻时看重的某些显性优势,如智力、口才等,逐渐让位于自律、耐心、踏实等品格。因为这时,需要借由时间验证的真相已初现端倪,自律、耐心等品格会帮助我们走得更长更久,是度过人生考验的关键。也许有人可以凭借运气一时得志,但持续的成功一定不是凭借运气。”

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如果我们从未感受过“努力到无能为力”是何种滋味,却一味梦想着平步青云,只怕早已失去抱怨命运的资格。我们如果自甘堕落地生活,锱铢必较于生命的种种缺憾,那么只会在生不逢时的喟叹中一次次错失良机。

如果我们将生活中的一切不顺都归诸“坏运”,却将别人的成就总结为“好运”,那么这个“坏运”可能会贯穿我们的后半生。拼尽全力,才能拥有所谓的好运与好命。只因所有的好运都来自于自己,都藏在咬牙坚持的灵魂里。

那些长期坚持跑步的人,后来都怎样了

有没有那么一瞬间,你脑海中闪过这样一个问题,跑步到底给你带来了什么?

跑步是一件再平凡不过的事情。可有那么一群人能将这件无比平凡的事情日复一日地坚持下去,10年,20年,30年,乃至一生。他们因为跑步,告别了颓丧邋遢的过往,迎来了充满惊喜的人生。跑步这件小事,也因此带来了一个奇迹。

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是我每年都要温习的书之一。他曾说过的一句话也被我视为人生的座右铭:“我超越了昨天的自己,哪怕只是那么一丁点儿,也极为重要。在长跑中,如果说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那就是过去的自己。”

1982年秋,33岁的村上春树突然迷上了跑步。此后的30年,他每年参加一次全程马拉松比赛。从日本北海道的佐吕间湖畔到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再到希腊马拉松长跑古道,他风雨无阻,一直在奔跑。100千米长的“超级马拉松”他只跑过一次,让他终生难忘。

那是在1996年。那天清晨5点,村上春树踌躇满志地出发了。到达55千米的休息站后,他按了按肿胀的双脚,换上一双大半号的跑鞋,休息了一会儿后重新上路。

55千米到75千米之间的路程似乎被转换成了“地狱模式”,村上春树拼命地摆动双臂,只觉得自己像是一块被绞肉机蹂躏的牛肉。他每呼吸一口,就觉得胸口如刀割般疼痛。

就在他想要放弃的时候,一位老奶奶冲到了他的前边。老奶奶回头,冲他大喊:“坚持下去!”在他愕然之际,那位老人的身影渐行渐远。

他心里突然涌起一股动力,双脚情不自禁地向前奔去。草地、观众、喝彩声被他甩在了身后,只听得见风声“呼呼”拂过耳边。他顺利地跑到了终点,而那一句石破天惊的“坚持下去”,亦贯穿了他此后的人生。每当他对跑步产生懈怠之心的时候,那句话就会在他耳边响起:“坚持下去!”

跑步带给村上春树的,是一个拥有无限潜力的、崭新的自己。因为跑步,他戒掉了烟瘾;因为跑步,他原本虚弱易胖的身体日益变得强健起来。更重要的是,跑步给了他很多灵感,他说:“我写小说的许多方法,是每天清晨沿着道路跑步时学到的。”

痴迷于跑步的人都知道,一开始跑的时候很兴奋,慢慢就会变得越来越痛苦。度过这个阶段后,身体会慢慢放松,全身暖洋洋的,只觉得很享受。大多数人都会被初期的体验所打败。而当他们自律到极致,就会发现:坚持跑步,能够带来发自内心的平静和享受。

跑步能带给我们的不止于此。有份科学研究表明,长期坚持跑步的人与没有跑步习惯的人相比,情绪更积极稳定,心态也更健康乐观。而当人们停止跑步两周,经过一系列情绪测试后的结果显示,研究对象更容易受生活压力的困扰,变得愤怒沮丧。

很多人之所以迷恋跑步,是因为奔跑之后的身体舒展得像一尾鱼,连思维也变得清晰。能坚持奔跑的人,除了拥有雄厚的身体资本,还能体验一份精彩的人生。

然而身边很多朋友一提起跑步,总会摆摆手:“我也很喜欢跑步啊,可是我太忙啦,实在没时间。”事实是,很多人宁愿将时间留给手机,留给游戏,留给那些连续剧和猎奇新闻,也不愿意真正酣畅淋漓地跑上一场。还有很多女孩儿特意穿上全套崭新的装备,化着精致的妆容,才跑了几分钟,就摆出姿势自拍起来。更有很多人,坚持没几天就掉了队。

跑马拉松的时候认识了一位小姐姐,笑容阳光美好,身材颀长,极富力量感,令人见之忘俗。因为同住一个城市,常常约她一起跑步,逛公园。小姐姐在一家传媒公司上班,她工作能力出众,年纪轻轻就当上了总监,而且身边追求者无数,俨然是人生赢家。

有一次和她一起吃饭,酒足饭饱之际,情不自禁地对她说:“真的好羡慕你啊。”那一瞬,她脸上泛起复杂的情绪,望着我说:“你可知道,曾经的我有多糟糕?”

然后她谈起了以前的自己。高中时期的她处于人生的混乱阶段。肥胖、自卑、学习成绩差,丝毫看不到未来……是跑步拯救了她。一开始,她跑步是为了减肥,后来她一不开心就去跑步。

提起那些往事,她笑了:“年轻时单纯,看到电影里金城武说跑步可以将身体里的水分蒸发掉,就不会流泪,居然傻傻地信了。但真的很感谢当初那个傻傻的自己。”

跑着跑着,她的身材日益苗条,性格也越来越坚韧。坚持了整整1年后,有一天她心里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跑步这么痛苦的事我都能坚持下去,那我也能坚持好好学习啊。”她如醍醐灌顶般,从此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投入十二分的努力在学习上。

2年后她平静地走入了高考考场。几年后她从一所著名的传媒大学毕业。又过了几年,她收到心仪的公司抛来的橄榄枝,没过多久就当上了总监。每当她人生中遇到困难时,她都会告诉自己:“既然能将跑步这么困难的事坚持下去,那就一定能挺过这个坎儿。”

对于那些跑者而言,跑步的意义并不单一,它是一份自律的快乐,是灵感的来源,是真理。无论是地位显赫的大人物,还是平凡生活中的你,在跑步面前都是平等的。唯有自律,唯有坚持,才能在奔跑中丢掉烦恼,在奔跑中领略生命的意义。《跑步圣经》的作者乔治·希恩说:“如果你找到了适合你的运动方式,那么你就在探索自身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如果跑步适合你,那就将它坚持下去。跑步是一种很酷的生活态度,而那些长期坚持跑步的人,最后都能在汗水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你见过世界凌晨4点的样子吗?从没有能轻易实现的梦想

“你知道洛杉矶凌晨4点钟是什么样子吗?”“凌晨4点,洛杉矶仍然处于黑暗中,我行走在黑暗的街道上。1天过去了,仍是这片黑暗;2天过去了,黑暗依然没有半点儿改变;10多年过去了,洛杉矶街道凌晨4点的黑暗仍然没有改变,但我已变成肌肉强健,有体能,有力量,有着很高投篮命中率的运动员。”

虽然不是科比的球迷,但每次读到这段话都会很感动。从来没有一份生活是简单容易的,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大多无法被称为梦想。当我们为了一个难以企及的目标殚精竭虑、辗转反侧时,我们应该坚定和庆幸——我们终于找到了能为之奋斗的梦想。

女作家中,我最欣赏严歌苓。曾经有人问她:“怎么能写出那么多本书?”她淡淡一笑,轻声道:“我当过兵,对自己是有纪律要求的。”

严歌苓说,年轻时她在部队里当文艺兵,每天4点半就得起床练功,冬天也不例外。有一年冬天格外冷,屋外寒风肆虐,她却在舞蹈室里挥汗如雨。白天休息间隙,她动不动就将一条腿搁在最高的窗棂上,两腿绷直如一条线,一直坚持到双脚麻木。

后来,她心里种下了写作梦。为了能写出满意的作品,在往后的10多年里,她几乎日日4点多起床,然后坐在书桌前凝神细思。她严格规定自己每天坚持写作6小时,直到那些灵秀的文字爬满了稿纸,才会长舒一口气。

严歌苓坚持着这样的写作习惯,出书就像交作业一样规律,几十年如一日。其实每一次坐在书桌前,她都很难受,有时候甚至会痛苦到全身颤抖的地步。尽管如此,她依旧生生克制住了将纸、笔扔出去的想法,平稳情绪,一点点过渡到正常的写作状态中。

年轻时总觉得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不负春光。后来才渐渐发现,每一个失去控制的行为,都会为将来埋下更大的痛苦。所以,对于那些能够控制自己的人,我始终怀抱敬意。自律远远比在血肉之躯上刻字还要痛苦,但这份痛苦几乎是我们实现任何梦想的前提。

2014年,央视体育频道曾播出一档跨年特别节目《我是李娜》。节目最后,那一句“我是李娜,在任何拥有梦想的地方,都没有捷径”让人热血沸腾。

李娜的奋斗历程从5岁那年开始,梦想的种子刚刚发芽。那时候,无论酷暑还是寒冬,父亲都会在每日清晨准时督促年幼的女儿跑步。当父亲将她从温暖的被窝中拎起时,天刚蒙蒙亮。伴着沉稳有力的脚步声,父亲带着她沉默地穿越夜色,直到迎来天边的红日。

有时候,她不小心被石头绊倒,“扑通”一声摔倒在地。父亲蹲在一旁,温言劝说:“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人要学会坚强。”小小的李娜只得咬咬牙,边哭边爬起。

开始学习打网球的时候,父亲的角色被教练所替代。教练的严厉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年纪小,李娜总也打不赢别的同学。每次一输球,李娜就坐在球场角落里痛哭。

教练看到这一幕,朝李娜怒吼:“哭有什么用?有志气就打败她们!”短暂的休息后,李娜擦去泪水,痛定思痛,对自己说:“我要赢。”于是又一次投入到了枯燥的训练中。

李娜性格率真,曾说过很多有意思的话。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一句:“奇迹不在安逸中诞生,而是用汗水浇灌出来的。”能像李娜、严歌苓这样为了梦想倾注所有努力的人,注定会成功。没有那份异于常人的自律,何以谈梦想?何以谈今日那闪耀夺目的辉煌成就?

乔布斯说:“自由从何而来?从自信来,而自信则是从自律来。”年轻时,他每天凌晨4点起床,争分夺秒地处理工作。而9点钟之前,他差不多已经完成了一天的工作。

李嘉诚自律到了几近自虐的地步。无论他前晚何时休息,清晨5点59分,闹铃响起后,他必会准时起床,一刻也不耽误。随后,阅读新闻,再打90分钟的高尔夫球锻炼身体。做完这一切后,他精神抖擞地赶去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数十年如一日。

这世上从来没有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实现的梦想,如果有,只能是白日梦;这世上也从来没有轻易能得到的东西,如果有,那它一定也会轻易离开你。

高度自律,给了你更多选择生活的权利

选择权究竟有多重要?可以说,我们奋斗最直接的目的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选择权。

朋友圈一度被影片《我不是药神》刷屏,还记得影片中主人公程勇一出场,就被房东催交房租。妻子决绝地离开了他,执意要将他们唯一的儿子带出国。程勇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还没缓过神来,医院又传来噩耗,他的父亲因为病重急需8万元手术费。

生活的压力几乎要将程勇逼疯。左思右想之下,他还是捡起了吕受益留下的那张写有联系方式的卡片,冒着危险去逮住这个一夜暴富的机会。

安全感是什么?是拥有生活的自主选择权。我们不是为了跟别人比成绩才努力学习,而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唯有足够优秀,才能吸引来更多的机会,供我们选择。当然,并不是所有努力都能换来我们想要的生活;但是不努力,则注定了终此一生都得不到想要的一切。

前几天接到表妹的电话,她踌躇着说:“姐,复读太苦,我干脆出去上班得了。”

我想了想,说:“如今这个社会,但凡自食其力,都能生存下去。但我还是希望你熬过这段苦,好好复读。”电话那头的她有点儿失望:“为什么啊?”

我说:“读书当然苦,这世上凡能让你变得更好的事情,都很苦。你以前不是跟我说过长大后想进世界知名企业工作吗?要是你现在放弃了复读,哪里还有机会?就算你觉得去哪里上班都无所谓,但唯有读更好的大学,才能让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权。”

不要为目前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轻松感,丢掉未来生活的选择权。只有努力,疯狂地努力,我们才能过上想要的生活。只有通过努力,才可以选择心仪的城市、热爱的职业、想要加入的群体、梦想体验的人生。这些都是自由外化的一种形式。而人生拥有更多的选择权,意味着你将拥有更多的幸福。这是最棒的生活状态。

当然,这并不是说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挣钱。而是,通过努力,通过高度的自律,你能挖掘自己挣钱的能力,拥有一份超越常人的特殊技能,或拥有一份可持续发展的事业。这样的你,才能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保有底气与体面,自如做出合适的选择。

一个朋友说:“毕业这些年我努力赚钱,不是因为我拜金,只是成长经历告诉我生活充满变数。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只能拼尽一切让自己变强大变优秀。”

经济独立是拥有更多选择权的前提。它带来骄傲与自尊,带来独立的人格。如果在经济上依赖别人,哪儿有底气奢望美好的人生?做不到经济独立,如果遇见自己喜欢却比自己优秀的人,拿什么去和对方“势均力敌”?

设计师山本耀司曾说:“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懒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的更广阔的人生。”先让自己变成一个高度自律的人,才能当自己生活的主人。努力,是为了有资格不做不喜欢的事,是为了能自由选择想要的人生。

那些能将自律坚持到极致的人,都拥有了开挂的人生

周末,我利用难得的闲暇时光看起了美剧《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主人公米琪在婚礼上的一段发言立马引起了我的兴趣。

米琪从小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女孩儿。当同龄小朋友互相追打玩闹、过家家的时候,她却已规划好自己长大后要上哪所大学,应该住在哪种装修风格的大学宿舍里;成长的过程中,其他女孩儿依旧对未来、爱情懵懂时,米琪却渐渐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发型,甚至早已想清楚以后要嫁给一个怎样的男子。

靠着变态一般的自律,她如愿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嫁给了最爱的男人,成为一众朋友中最受人羡慕的对象。婚后,即使生了一男一女,她仍然如年轻时一般美丽动人。

为了保持身材,她每天都会严格测量腿围、腰围和胸围,做详细记录。为了时刻呈现出最美的样子,每晚,她都会等丈夫睡熟后再悄悄卸妆,早上早早起床化好精致的妆容。

我常常被米琪那些机智的调侃所逗笑,当剧情急转直下,米琪的丈夫出轨,米琪愤而离婚,从此走上寻找自我之路的时候,却又为米琪的表现所感动。

离婚后的她想要成为一名脱口秀演员。于是她白天在百货商场卖口红,晚上来到昏暗的小酒吧里表演脱口秀。一个弱女子孤身一人面对台下粗鲁挑剔的观众,她不但不畏惧,反而迎难直上,竭力想要将自己精心编撰的段子说得更精彩。

台下,她反反复复地听着别的喜剧工作者的录音带,琢磨别人的表演技巧。生活中一旦有了一些灵感,她就立马掏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匆匆记下。她抓住每一次表演脱口秀的机会,不顾辛苦四处演出。靠着这份努力,米琪的脱口秀越来越出彩,很快便崭露头角。

花了一整个周末看完这部美剧后,我的内心感慨良多。如果没有这份自律到极致的底气,面临丈夫出轨的米琪或许将就此沦落为一个怨妇。庆幸的是,即使生活欺骗了她,她依旧没有自暴自弃,反而始终保持着骨子里的克制与自信。

而这份克制与自信必将成就她独特的光芒,还她一个开挂的人生。正如罗斯福所说:“有了自律能力,没有什么事情是你做不到的。”

生活中,太多人一面嫉妒着他人的成功与精彩,怨天怨地;一面沉溺于眼前的享乐,无法自拔。纵然鼓起勇气,想要改变自己,可一旦尝到那些成功人士曾经历过的苦痛与坎坷,了解到他们曾付出的汗水,以及近乎残酷的自我管理后,立刻便起了退缩的念头。

只要足够自律,迟早能拥有开挂的人生。很多人并不是不懂这样的道理,却始终做不到。只因自律意味着你必须做出某种痛彻心扉的割舍,你不能什么都要。

想要保持美妙的身材,就必须和三天两头的火锅、烧烤说再见;想要成为一名学霸,就必须放弃迷恋的游戏,告别没完没了的“恋爱电话粥”;想要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最好立时斩断一切无用社交,将所有时间用来研究感兴趣的工作技能,深深扎根于某一领域……

这个世界,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不自律的代价短期内是看不到的。所以我们总是一边信誓旦旦地说,一定要开始改变,一边又将行动的日期推至明天。

可是,你必须忍受放弃安逸现状所带来的疼痛。你更要变得成熟起来,不要一边吃着大餐,一边幻想自己能拥有小蛮腰;一边废寝忘食地玩网络游戏,一边觊觎那份奖学金;一边百无聊赖地混日子,一边盼着自己能在30岁前实现财务自由。

刷网页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一份“30天改变”计划,这是谷歌高级工程师马特·卡茨亲自为自己制订的。这份计划将他之前无法坚持的所有事情都罗列了进去,比如每天步行1万步,每天拍一张照片,每天骑自行车上班,不看电视,不玩推特,拒绝糖、咖啡因等。

他整整坚持了30天。让周围人吃惊不已的是,那个曾经肥腻、总是蔫头蔫脑的宅男工程师彻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的他——清爽健壮,开朗阳光。

区区30天,便让马特感受到了自律的魔力。原来选择了自律,就是选择了一个更好的自己。马特当机立断,决定将这份计划无限期持续下去。他爱上了运动,不仅身材一直保持得很好,工作起来也精力十足。他甚至完成了在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远足的壮举……

自律可以令我们活得更高级。缺少自律,你的生活极有可能陷入一团乱麻中,混乱,毫无秩序。你所盼望的一切也可能变成泡沫,你现今拥有的也将一步步远离你。

自律与不自律的人生,相隔何止千里万里。当我们无法改变世界的时候,先尝试着改变自己。只有执拗地走下去,从不停歇那份执着与努力,才能赢得开挂的人生。

你羡慕的成功逆袭,不过是别人对自己够狠的结果

前段时间,一位相熟的同事动不动就跟我推荐《都挺好》这部国产剧。她掰着手指头历数女主苏明玉的优秀:“聪明、大气、果断,有智商有手段……”

随后又话锋一转:“可惜出生在这么一个奇葩的家庭里,爹不疼娘不爱的,还有两个“坑爹”的哥哥。要不是后来她成功逆袭,成为叱咤风云的职场女强人,将她那倒霉的爹和“坑爹”的哥哥们治得服服帖帖,这剧我就不追了。我就爱看草根逆袭的戏码。”

我听了不由在心里感叹,电视剧不是生活,我们身边有太多人有着“苏明玉”的遭遇,但能够真正实现逆袭的人少之又少。《都挺好》中让我最感兴趣的场景不是那一地鸡毛的家庭纠纷,而是小苏明玉遭遇压迫,然后奋然崛起的那几段回忆。

还在读大学的她,与母亲大吵一架后离家出走,从此再没要过家里一分钱。为了养活自己,她利用休息时间在超市里打工,走上街头散发传单,偶尔再做点儿家教。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却又充实自在。正是这份拼搏,使她认识了人生中的贵人——蒙总。

她加入蒙总麾下,做了一名普通的销售员。那时候,她还在上学。一边忙于学业,一边专攻各种销售书籍。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她都过着苦日子。去掉房租后只能在超市买一点儿方便面、大米和鸡蛋,下班后也只能坐两块钱的公交回住处,连五块钱的地铁费她都负担不起。

再怎么苦、累,她对自己的工作都始终怀着十二分的热情。多年后,出现在众人面前的苏明玉,清丽优雅,淡定自若,仿佛已练就了一身的铜墙铁壁,刀枪不入。

电视剧中关于苏明玉奋斗的历程一笔带过。但可以想象的是,曾经的她,对自己究竟有多狠,才完成了这场华丽的逆袭。原来不逼自己一把,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朋友圈一度被郭德纲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刷屏,一句“很多人不成功就在于他太尊重自己了”令人醍醐灌顶,感慨不已。

凡是对自己不够狠的人,都称不上真正的自律与上进。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

正因为对自己不够狠,所以你才会在每一次理智与冲动激烈厮杀的时候,痛苦得握紧拳头,结果还没坚持一会儿就向后者缴械投降,彻底败给冲动的魔鬼。

正因为对自己不够狠,所以你在明明知道应该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的时候,心甘情愿地将自己变成欲望的奴隶,一晌贪欢地做着那些本能让你做的事情。

正因为对自己不够狠,所以你在回想前尘往事时,总是一边后悔,一边为自己过往的行为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喃喃自语:“这事儿不赖我……”

将自律的人的欲望与理智放在谈判桌两旁,胜出的总是后者。而我们所做出的一切行为,都是欲望与理智“谈判”后的结果。你对自己不够狠,便只能随波逐流,跌入芸芸众生之中。PART 2

99%的努力,都发生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

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努力,在别人看得到的地方绽放

深夜,室友屋里的灯还亮着。我走去厨房倒水,顺便给室友泡了杯咖啡,送入她的房中。她揉揉惺忪的双眼,脸上的笑容灿烂又疲惫。

我不由问了一句:“这么晚还不睡啊?快点儿睡个美容觉吧,不然明天起床眼睛都变熊猫眼了!”室友无奈道:“没办法啊,公司里那么多新人,大家都表现得很出色,就我一个在拖团队的后腿。不把这份策划案写完,我没办法安心睡觉啊。”“没关系啊,你才入职不到1个月,何必那么拼?你上司又看不见。”

她重重叹了一口气:“可是我这么笨,什么都不懂,必须比别人更努力才行。跟我一同入职的那几个女生真的好厉害,她们有的毕业于985高校,有的毕业于国外名校,我这个普通二本文凭真的很拿不出手。不多熬一点儿夜,不多加一点儿班,实在是拼不过人家啊。”

她劝我先去睡觉,自己则去卫生间洗了一把脸,重振精神后又坐在了笔记本屏幕前。凌晨去卫生间的时候,撞见室友在洗澡。等我收拾好打算溜回被窝里睡个回笼觉时,室友已经穿好了一身职业装,准备出门。我不由吃惊地问道:“你一夜没睡啊,也太拼了吧!”

室友说:“对啊,4点半才写完这份策划案,干脆不睡了,早一点儿去公司处理文件。”她给了我一个最灿烂的笑容:“早安,今天也是个晴天哦!”

望着她轻盈欢快的背影,我也睡不着了,不由陷入沉思。这世上有背景、有能力的人太多了,然而能走到最后的,无不经历过一段默默耕耘、用心积累的“灰暗岁月”。正是那份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所付出的努力,成就了他们如今耀眼的光芒。

在暗处执着生长的嫩苗,终有一日能开出馥郁的花朵。室友虽然年轻,初出茅庐,但凭着这份恒心与毅力,纵使周围强敌环伺,我相信她终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果然,不久后,她惊喜地告诉我,她打败了很多高学历的竞争者,成为这批新人中最先转正的人。

室友的经历让我想起曾在日本旅游时,在一家小吃店里遇到的一位炸天妇罗的老师傅。那晚店里客人虽然爆满,却都耐心地等待在温柔的灯光下。老师傅神情严肃,甚至可以称得上一丝不苟,他小心翼翼地夹起包裹着天妇罗面衣的食材,迅速下入油锅。

望着面前小碟子里摆着的精美食物,我慢慢夹起一块放入口中,一种奇妙的滋味漫溢开来。见我一脸陶醉的样子,老师傅的唇边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微笑。

同行的朋友告诉我,这位老师傅是这条街上最负盛名的料理师傅。他小时候家里贫寒,20岁出头才开始在一家料理店当学徒。而那一批学徒中,他起步最晚,天资最差。为了赶上别人的脚步,他背着人默默努力,每天总是第一个到店,最后一个离店。

炸天妇罗看似没有技术含量,可是一旦面粉形态、水分、油温乃至烹炸时间出现微小的差错,就会影响到最终的口感。他试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能精准控制时间和温度。师父平时待他冷漠,对他的努力熟视无睹。直到有一天,师父无意中尝了一口他做的天妇罗,神情突然柔和了起来。

师父对他说,终有一天你会远远超过我。那以后的30年里,他先是脱去了学徒的衣服,穿上正经的厨师服。后来他成为店里厨艺最好、最受欢迎的料理师傅。再后来,他带着全部身家来到这条街上,开了一家小小的店,慢慢成为别人口中“炸天妇罗的天才”。

朋友谈起老师傅的过往,很是感慨。店里的客人都是从各地前来“朝圣”的年轻人,尝到了心仪已久的天妇罗后,心满意足地归去。如今,老师傅立于柜台后像一尊佛,能毫不费力地用最简单的食材做出最美妙的食物。可是我想象着当初他披星戴月,一个人默默努力的样子,心里顿时溢满了温情。这个世界上,好像真的没有那么多的天才。

我们无比羡慕笼罩在别人身上的耀眼光芒,以及他们表现出来的毫不费力。可实际上,所有那些信手拈来、轻而易举,背后都有着全力以赴、不遗余力作为支撑。

只有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不动声色地努力,才能在人生的风浪来临时出其不意地绽放。每个人都只拥有一次人生,没有人天生应该身披光环,更没有人生来注定平庸。

还记得曾观看一档综艺选秀节目,主持人何炅好奇地问身旁的选手:“公司没有给你压力,你那么拼是为了什么?”选手笑了笑,口气无比真诚,令人印象深刻:“不行啊,哥哥,我在休息的时候别人在努力,我不能被他们丢下。”

何炅的总结更是经典:“努力一定要藏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所谓你只有分外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也许你也曾藏在那个无人注视的角落,一点点向上冲,努力想要碰触到阳光。但终有一天你会身披霞光,在众人的注视中成为自己梦想中的模样。

真正努力的人从不活在朋友圈

睡前刷了刷朋友圈,发现一位女同事更新了一条动态:“加班加班加班,每周加班7天,没毛病!”文字下面照例配上了一张自拍。

不由纳闷,这周工作量不是很多啊。老板也没临时布置任务,大家都很闲,怎么就她天天都要加班?第二天听几个同事闲聊,才明白了其中的原委。“她白天不好好干活儿,一会儿聊个微信,一会儿看个视频,结果大家都完成了手头的工作,就她一个人磨磨蹭蹭,可不需要加班吗?”“她是真的很努力哦,周六听个讲座发个朋友圈,参加了个读书会又发个朋友圈,周末游个泳还是发个朋友圈。可她参加了那么多讲座和读书会,说起话来还是很肤浅。”“是啊,她一健身就在朋友圈打卡。可认识她这么久,她体重还不是一直都在稳定地超标。我都怀疑她在健身房里是不是尽抱着手机和别人闲聊了。”

听了大家的吐槽,我不由哑然失笑。也许你的朋友圈也存在着这么一群人,他们乐此不疲地通过朋友圈来展示勤奋,固执地活在自己一手塑造的网络世界里。

有多少人在朋友圈热情积极,无比上进,现实生活中却懒惰颓丧,不堪一击?此时,朋友圈仿佛成了一个“平行世界”,住在里面的你凌晨3点睡觉,凌晨5点起床,只要一杯咖啡就能恢复满满活力;住在朋友圈的你睡前必看一些书籍“充电”;住在朋友圈的你动不动就晒一张密密麻麻的日程安排表和学习计划表,还喜欢转发励志文章;住在朋友圈的你一边感叹自己“这几天加班都遇到同一个滴滴司机,都快成朋友了”,一边“抱怨”自己太懒太没有行动力,还不够努力……

可真实情况是怎样的,没有人比你自己更清楚。早上你通常踩着点进办公室,打开电脑,拿出手机,在聊天工具上和别人聊聊天,给朋友圈的新动态点点赞,于是1个小时过去了。

临睡前发现几个月前买的书还没拆开包装,于是拿起来吹吹灰尘,拆开封皮,翻了翻,顺便拍个照发到朋友圈。照片得到了大批点赞,书又被塞进书架的角落。

日程表做了一张又一张,大多是白费工夫,因为能实现的寥寥无几……

与其孜孜不倦地在朋友圈给自己塑造“勤奋达人”的人设,还不如脚踏实地,真挚诚恳地面对现实生活。你把所有的激情都留给了朋友圈,有时候翻开自己的朋友圈,是不是也会吓一跳,或者被自己感动:“想不到我居然是这么勤快的一个人。”

曾有人说:“看一下我们的朋友圈,就知道我们为了要营造那个给别人看的橱窗,压抑了多少自己。我们绝对不会拍一碗烂透了的阳春面。如果我们拍了一碗阳春面,那我们就是在撒娇,我们希望别人看到后会说,你工作这么辛苦才吃这么一点点。我们有种种的原因,希望在朋友圈表现出一个我们要索取别人认同的这种习惯。”

一位学姐从来不发朋友圈,可与她相熟的人都知道她每天过得有多自律。清晨6点,她准时起床。然后塞上耳机,伴着音乐在跑步机上慢跑1小时。7点,她为家人做早餐,虽然参照的都是网上的食谱,却坚持每天都不重样,营养美味又健康。

上班7个小时,她争分夺秒地处理着工作上的事情,风风火火,精明强干,全然不似家人面前那个温柔的小女人模样。晚上6点下班,她通常会主动加班2小时,到8点才拖着疲累的身子赶回家中。此时,丈夫已做好了晚餐。

吃完饭后,她和丈夫相继钻入书房,一人捧起一本专业书籍看起来。到了周末,她还要参加各种讲座,只为了增加见闻,提升职业技能。

她的生活如此充实,可翻开她的朋友圈,却发现她几乎半年才更新一条。我也曾好奇地问她:“你每天生活得这么充实有意义,怎么不多发发朋友圈?别人都在晒努力,怎么你这个真正努力的人从不晒?”她笑了:“每天忙得要命,哪有时间发朋友圈啊!”

后来,学姐怀了孕,终于闲了下来。她利用这段空闲时间报了个培训班,一边学习专业知识,一边准备考MBA(工商管理硕士)。第二年,孩子生下来了,她的工作能力更上一层楼,生活变得比以前更忙更充实了。虽然她的朋友圈,还是静悄悄的毫无动静。

现实生活中,真正努力的人每天要做的事情都很多,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在朋友圈晒“努力”。单纯发发朋友圈证明不了我们的决心,想要什么,想做什么,就通通用行动去证明。有闲心发朋友圈,还不如将这时间利用起来,在现实中真正地勤恳努力,多学点儿小知识、小技能。

无人监督,也不要放松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

有个学妹在朋友圈吐槽:“天哪,整个春节都不会变胖的女人究竟是什么奇怪的物种?”

还不是因为这样的人有着极致的自律,越是无人监督,越将要求定得高高的;越是容易放纵的场合,越是残酷地对待自己。

哪怕到了春节这样一个阖家欢乐的时刻,别人都放下了一年的疲惫,以往的克制也被丢掉了,她们仍旧严于律己,坚决拒绝各种油腻食物,每天坚持去跑步。

就好像《阿飞正传》里的那只无脚鸟,轻易不肯下地。一旦选择了自律,那就是一辈子的事。哪怕身边无人同行,哪怕无人看到,无人欣赏你的努力。1

工作多年,曾一起共事的那个叫嫣然的女孩儿至今令我记忆深刻。人如其名,她一笑起来清秀又甜美。然而,平时很少见她笑,她脸上亦很少露出轻松的神色。

那时候大家刚毕业,正是青春飞扬、个性洒脱的时候,上班时很少有人坐得住,趁着老板不在就各种偷懒。嫣然却紧盯着笔记本屏幕,眉头还是习惯性地蹙着。

有人偷偷问她:“干吗那么认真,趁老板不在歇会儿呗。”嫣然一般只会礼貌性地报以微笑。几个要好的同事一到休息日就聚会,朋友圈也晒满了吃喝玩乐的照片,嫣然却是个大忙人,这一类的聚会中很少出现她的身影。

有一次,我和嫣然为了赶一份策划案,在公司里加班到深夜。我比她先完成,看她凝神细思、毫无进展的样子,便提议道:“你做到哪一步了?不如我们一起完成吧。这份策划案要得太急,哪有工夫精雕细琢?咱们在这苦熬,老板又看不到,差不多得了。”

她却摇摇头:“我只想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否则就是早早下班回去也睡不着。你也很累了,别帮我做了,快回去休息吧。”

看她执拗的样子,我不由无奈地摇摇头。听说那天嫣然忙到很晚才回家,后来看到她做的那部分策划案,不由惊艳不已。尽管这份策划案交上去后,嫣然并没有受到什么特别的嘉奖,但她毫不气馁,任何时候都坚持着那份极端自律的作风。

一段时间后,我从那家公司离职。再见到嫣然,是在3年后一次行业内的活动上,她一身精致的礼服,与众人谈笑风生。听说她已做到了公司副总监的位置,在行业内小有名气。

在他人的监管下小心翼翼地规范着自己的言行,根据别人设定的道路不逾规不越界地行走,这不是自律。真正的自律是哪怕无人监督时,也能做到严于律己。

我在总结多年工作经验的时候,赫然发现,职场上有一类人最容易出众。这类人最鲜明的特点是,无论老板在与不在,都能保持积极稳定的工作态度,自觉将分内的事做到最好。

哪怕是离职前的最后一天,他们也会踏踏实实地待在办公室里,积极协商好部门相关事宜,处理好电脑里的文件,做好工作交接,将一切打点妥当后才下班。

生活永远是活给自己看,而不是做做样子给别人看的。所以这样的人哪怕跳槽去了其他公司,也能很快出人头地地做到管理层。而我们身边其他行业的成功人士,他们中绝大部分也有着相同的特质:能轻易控制住享乐的欲望,始终恪守一份严格的标准,步步扎实地前行。

有段时间,朋友圈都在讨论《欢乐颂》。我最喜欢的角色是安迪,她从小是个孤儿,虽然身份背景并不优越,却能凭借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刻苦与努力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后闯荡华尔街,成为金融精英。回国以后,她在一家著名公司担任高管。

让人佩服的是,安迪无论前一天晚上工作到多晚,早上起来必然坚持跑步。每天她至少挤出2个小时来看书学习,坚守着自己的工作节奏,不被任何琐事打乱。所以当她出现在大众面前时,始终是一副精力充沛、自信满满的样子,从未有过颓废的时刻。

其实自律也是分层次的,第一层是“简单模式”。每天准时上班,正常下班;上班能够约束自己,做完分内的工作,下班后便放飞自我,偶尔才抽出时间来学习。总体来说,是一个能在别人的督促下做到言行有度,不触碰生活底线的普通人。

自律的第二层是“困难模式”。总能看到自己和身边优秀者之间的差距,正视自身种种懒惰的习性,立下追赶别人的决心。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工作上努力拼搏,一分一秒都不愿意浪费;生活上也隔三岔五泡在健身房里,精神状态变得越来越好。

而自律的最高层莫过于,哪怕是独处,哪怕是一个人默默前行,也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按照既定目标坚定不移地前行。哪怕周围所有人都在随波逐流,依旧能活出自己的高度与态度。而此时,自律已经成为一种深入骨髓的本能。

无须任何提醒,我们也要成为那个高度自律的人,默默努力坚定前行。这才是最值得推崇,最有意义的生活方式。而高度自律的你,绝不会被这个世界辜负。

1 “嫣然”为化名,文中所出现的人名除名人外,均为化名。

就算没人点赞,也要一个人默默坚持下去

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默默、孤独地努力奋斗是怎样一种体验?”一名网友的回答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那个女孩儿说,她原本只是个普通的上班族,直到有一天,她开通了一个写作的账号。为了能拥有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和写作,每晚8点前,她都抓紧时间将该收拾的都收拾完毕,然后抛去“凡尘俗务”,坐在电脑前,噼里啪啦地敲击键盘直到深夜。

相比一般的写作者,她的效率很低。一篇文章要琢磨很久才能成型。可是无论她如何用心撰写,始终都没有人给她点赞,给她留言。她一写就是好几年,将一篇又一篇文章耐心地挂在网上。阅读的人很少,关注她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身边的同事、朋友渐渐知道了她在做这件事,只是嘲讽多过鼓励。有人对她的文章指指点点:“你写的这些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啊,还不如写一些娱乐八卦,这样才有人看。”

她笑笑,不置可否。明白自己积累有限,于是她不停地看书,做笔记,关注时事新闻,或者匀出时间来研究那些知名写作账号的风格、优势,然后继续耕耘,输出。

有一天,她的一篇文章突然被一个大V(网络公众人物)转发,一度暴红。大批人开始关注她,给她留言,点赞,鼓励她继续写下去。那天晚上,她在后台一边回复着读者们的留言,一边激动得泪流满面。

也许你身边也存在这样的人,他们的起点与你相似,外表普普通通,生活轨迹也与你差不多。让你疑惑不解的是,突然有一天他们就成功了,足足将你甩出了十万八千里。

但是你只看到了他们现在的风光和曾经的普通,却没看到他们中间那段默默努力,孤独前行的经历。但凡成功的人,谁不曾有过一段“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的苦痛经历?

那天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经常感觉自己是在孤独地努力,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超过了身边的绝大多数人。”我在心里默默读了好几遍,深以为然。

奋斗的路程注定是孤独的。也许你也曾因过分努力而备受周围人的误解。他们不明白你为什么要选择如此疲累又无法早早见效的生活方式及奋斗目标。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明明工资还不错,你却选择跳槽;为什么端上了公务员的铁饭碗,你却果断辞职……

在他们看来,什么都不做,也能过得很愉快。但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我们真正想要的不是“眼前的安逸与苟且”,而是“星辰与大海”。所以就算无人点赞,我们也要给自己鼓掌。

部门聚会的时候,一个男同事说:“于晨恐怕是‘病入膏肓’了,30多岁的人了,整天在朋友圈打卡健身,晒自己背单词的照片,都毕业多少年了?”

我偷偷瞥了于晨一眼,发现他双颊微微涨红,便清了清嗓子说:“人家这叫有上进心,你不认同也不该说风凉话!”对方却满不在乎道:“你看有人给他点赞吗?纯属自娱自乐。”

我想说点儿什么,于晨却拦住了我,笑得温和:“算了算了,我不该晒那些照片的。其实也只是想用来激励自己。”我皱着眉头说:“别听他们的!什么叫正常?和他们一样上班时间偷懒打游戏,下班了聚在一起喝酒吹牛聊八卦,周末一睡就是一整天?”

于晨感激地看着我,说:“有你这份理解就够了。我也是年纪越大,发现肩上的担子越重,每天都想着做出一点儿改变。”那天我们就这个话题聊了很多,回去后我也删掉了手机里的游戏,找出书架角落里的电子书阅读器,看起了一本搁置已久的书。

在那帮要好的同事看来,于晨变得越来越像个异类。他再也不参与同事间的组团玩游戏,或者闲聊八卦,更多的是一个人静静待在角落里处理工作上的事情。一开始,大家都抱着嘲讽的态度,可后来一个小插曲令所有人都改变了态度。

有一天,公司里突然来了一位外宾客户。总经理找遍全公司,都找不到一个专业的翻译。正当他感叹这笔生意要泡汤的时候,于晨挺身而出。他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坦然自若地与外宾交谈,连深奥的专业名词都能准确地翻译,顺利地为总经理解了围。

几乎所有同事都向于晨投去了羡慕而又敬佩的目光,我亦朝他竖起了大拇指。《朗读者》上,俞敏洪的一段发言让我记忆尤深,他说:“进步都是关于你自己的事情,无关他人。只要你保持自己的生命在进步,付出足够的努力就一定会有好结果。”

从古至今,努力都是稀缺而宝贵的东西。选择自律,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安逸与享乐;选择自律,意味着我们的生活将暂时失去五彩缤纷,只剩孤寂与简单。

这注定是一条艰辛的旅程,可能很少有人会主动聆听你的心声。但无论怎样,你都要一个人默默坚持下去。只有不驻足地奔跑,才能成就梦想中的自己。

那些被嘲讽被否定的日子,你是怎么熬过来的

春节时和一个朋友相约去看周星驰的《新喜剧之王》,进场前,她絮絮叨叨地说:“哎呀,我跟你说,这些电影都是一个套路,主角一定心怀梦想,但他一定没那么容易成功。越是追求梦想,他越是会受到很多的打击、嘲讽、质疑,也许跟他的出身有关,也许遇到了坏人的阻拦……但无论过程多么艰难困苦,结局一定是皆大欢喜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