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饮食调控(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4 00:50:50

点击下载

作者:177636:杨玺$${0}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冠心病饮食调控

冠心病饮食调控试读:

前言

心血管被喻为人体的“生命之河”。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动脉,为人体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生命的养料。当动脉壁增厚、变硬并形成斑块,斑块坏死、自溶,软化成一团稠粥一样的东西——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时,血液供应就要“告急”了。这种要命的病变,最常发生在心脏血供的“命脉”——冠状动脉,简称冠脉。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也称缺血性心脏病,医学上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中国每年新发冠心病者75万。

冠心病的形成涉及多种因素,主要分不可逆转因素和可逆转因素两个方面。不可逆转因素包括遗传、年龄和性别;可逆转因素主要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肥胖、体力活动少和心理精神因素等。由此,有专家将上述可逆转因素称为“上游”,将动脉粥样硬化称为“中游”,将冠心病称为“下游”。但是冠心病不是“洪水猛兽”,是可防可治的,故在防治中要兼顾冠心病“上游、中游和下游”。

临床资料表明,多种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膳食有关。其中营养过剩积存在体内就是垃圾,给冠心病的发生种下了祸根。过去我们常说,要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就必须讲究卫生,谨防病从口入。现在看来预防冠心病的发生,也必须把好“病从口入关”,即要从日常饮食入手。对于已经发生冠心病的患者,则首先应采用膳食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的方法防治血脂异常,这是真正从“上游、中游”等源头上来控制冠心病的措施,其饮食原则要做到“四少”、“四多”。“四少”,是指少吃盐、少吃糖、少吃脂肪、少吃刺激性食物;“四多”,是指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多吃豆制品、多吃鱼类、多饮牛奶。

随着我国实现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越来越关注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为了能满足广大读者渴望预防、保健知识的需求,笔者精心编著了这本《冠心病饮食调控》一书,它将以既“科”又“普”的面貌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会使老百姓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则灵,希望能够成为广大群众,尤其是冠心病患者的益友。值得指出的是,冠心病患者在饮食调控的同时,还必须积极地配合药物治疗。有关用药知识可详细参照由笔者编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冠心病合理用药》一书,以便能使冠心病得到有效的控制。

本书其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防治结合、以防为主、重点突出。在写作方面力求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然而,由于笔者水平所限,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不吝指正。杨玺一、冠心病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冠心病的“五个兄弟”

冠心病的“五个兄弟”:是指冠心病的五种常见疾病。(1)心绞痛:有发作性胸骨后疼痛(心绞痛),闷胀感,伴随明显的焦虑,多在3~5分钟内消减。常发散到左侧臂部、肩部、下颌、咽喉部、背部,也可放射到右臂。有时可累及这些部位而不影响胸骨后区,用力、情绪激动、受寒、饱餐等增加心肌耗氧情况下发作的称为劳力性心绞痛,可通过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缓解。有时候心绞痛不典型,可表现为气紧、晕厥、虚弱、嗳气,此现象尤其在老年人中多见。(2)心肌梗死:症状严重,胸骨后剧痛(或无),数小时至数天,含硝酸甘油无效,有心肌坏死现象,血清酶学异常升高以及典型的心电图改变;常并发心律失常型冠心病,可见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表现,是由于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纤维化引起,以前称为“心肌硬化”,近来改称为“缺血型心肌病”;老年人发生心肌梗死以无痛者较多,常以左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或脑血管缺血为首发症状,表现为神志不清、昏厥、精神异常、恶心呕吐等。(3)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隐性冠心病):病人无症状,但有缺血的心电图改变,很多病人有广泛的冠状动脉阻塞却没有感到过心绞痛,甚至有些病人在心肌梗死时也没感到心绞痛;部分病人在发生了心脏性猝死,常规体检时发现心肌梗死后才被发现;部分病人由于心电图有缺血表现,发生了心律失常,或因为运动试验阳性而做冠脉造影才发现;这类病人发生心脏性猝死和心肌梗死的机会和有心绞痛的病人一样,所以应注意平时的心脏保健。(4)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部分患者原有心绞痛发作,以后由于病变广泛,心肌广泛纤维化,心绞痛逐渐减少到消失,却出现心力衰竭的表现,如气紧,水肿,乏力等,有各种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悸;还有部分患者从来没有心绞痛,而直接表现为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5)猝死:指由于冠心病引起的不可预测的突然死亡,在急性症状出现以后6小时内发生心脏骤停所致。主要是由于缺血造成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异常,而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导致。2.冠心病有哪些早期症状(1)劳累或紧张时突然出现胸骨后或左胸部疼痛,伴有出汗或疼痛放射到肩、手臂或颈部。(2)体力活动时有心慌、气短、疲劳和呼吸困难感。(3)饱餐、寒冷、看惊险影片时感到心悸、胸痛。(4)在公共场所或会场中,或上楼爬山时,比自己以前,特别比别人容易感到胸闷、心悸、呼吸不畅和空气不够。(5)晚间睡眠枕头低时,感到憋气,需要高枕卧位;熟睡或噩梦过程中突然惊醒,感到心悸、胸闷、呼吸不畅,需要坐起后才好转。(6)性生活时感到心跳、气急、胸闷或胸痛不适等。(7)长期发作的左肩痛,经一般治疗反复不愈。(8)反复出现脉搏不齐,过速或过缓。3.不典型冠心病有何症状

少数患者的冠心病症状表现不典型,不但病人常掉以轻心,医生也易误诊,从而延误了疾病的及时医治。所以,有必要了解一些不典型冠心病症状,提高警惕,做到早防早治。(1)心绞痛部位发生在胸部以外,表现为头痛、牙痛、咽痛、肩痛、腿痛,常需要与相应器官所致不适相鉴别。(2)表现为上腹胀痛不适等胃肠道症状,特别是疼痛剧烈时常伴有恶心呕吐,临床上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胰腺炎。(3)有些冠心病患者,无胸痛发作,仅表现为心房颤动、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各种心律失常,或以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心力衰竭表现为首发症状,临床上称之为“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型冠心病”,是冠心病较少见的一种类型。(4)少数冠心病患者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仅出现脑血管病的表现,如头晕、肢体瘫痪、突然意识丧失和抽搐等脑循环障碍,原因在于心肌梗死时,可引起脑血管痉挛、严重心律失常,亦常致脑供血减少。故老年人有脑血管痉挛表现时,应作心电图检查并在短期内随访,以排除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5)若冠心病同时合并其他急性疾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感染、外科急症等,即使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症状亦常被掩盖。故病人及家属应及时向医生反映所患冠心病的病史,给医生提供参考。(6)由于老年人常记忆减退,感觉迟钝,对症状又不善表达,易被家人及医生所忽视,所以,在给老年人做有关检查时,别忘了做一个常规心电图。4.冠心病有哪些诊断依据(1)临床表现: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根据心绞痛发作时的部位、性质、诱因、持续时间、缓解方式等特点和伴随症状及体征便可鉴别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可以说,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对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诊断至关重要。(2)心电图:无论是心绞痛或心肌梗死,都有其典型的心电图变化,因此心电图成为冠心病诊断中最早、最常用和最基本的诊断方法;心电图使用方便,易于普及,当患者病情变化时便可及时捕捉其变化情况,并能连续动态观察和进行各种负荷试验,以提高其诊断敏感性。(3)核素心肌显像:当根据病史、心电图检查不能排除心绞痛时,可做此顶检查;核素心肌显像可以显示缺血区,明确缺血的部位和范围大小;若结合运动试验再显像,则可提高检出率。(4)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可以明确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等,并可据此指导进一步治疗所应采取的措施;同时,进行左心室造影,可以对心功能进行评价。(5)心脏超声和血管内超声:心脏超声可以对心脏形态、室壁运动以及左心室功能进行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血管内超声可以明确冠状动脉内的管壁形态及狭窄程度,是一项很有前景的新技术。(6)心肌酶学检查: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上根据血清酶浓度的序列变化和特异性同工酶的升高等肯定性酶学改变,可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7)心血池显像:可用于观察心室壁收缩和舒张的动态影像,对于确定室壁运动及心功能有重要参考价值。5.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吗

虽然心电图等其他检查亦可诊断冠心病,但有时并不准确,最准确的冠心病诊断方法是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惟一能直接观察冠状动脉形态的论断方法,医学界称其为“金标准”。

在没有冠状动脉造影技术以前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口述病史,作出初步的判断;同时还会配合像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核素心肌显像、冠状动脉造影等技术来确诊冠心病。20世纪90年代以来冠状动脉造影在我国广泛开展,使得冠心病的诊断技术有了重大进展。冠状动脉造影是经大腿股动脉或手腕桡动脉穿刺,选择性地将导管送入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注入造影剂,在X线透视下显示冠状动脉的血流情况,直观地观察冠状动脉的供血。在冠状动脉内,如果有因脂质沉积形成的粥样硬化而造成的血管狭窄,就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来。其他任何检查手段都不能达到冠状动脉造影这样直接且准确的效果。因此,冠状动脉造影在当前被公认为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

有胸痛症状的患者、其他无创检查提示有心肌缺血者以及部分年龄大的患者,在做心脏外科手术前,均应接受此项检查。冠状动脉造影可以。(1)明确冠心病诊断:对于一些症状不典型的心绞痛,临床难以确诊,尤其是以往治疗效果不佳者,或者中老年患者有心脏相关疾病、怀疑有冠状动脉病变或畸形、但无创检查又不能确诊者,冠状动脉造影有助于明确诊断。(2)指导治疗:对已经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在内科保守治疗不佳时考虑采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或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时,必须先进行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明确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程度及左心室的功能情况,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二、饮食与冠心病的关系6.饮食习惯与冠心病有何关系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造成管腔狭窄、闭塞引起心肌缺血、坏死的一种心脏病。它以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威胁着人类健康,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与“现代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据大规模的人群调查表明,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继发性载脂蛋白异常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1912年俄国学者给家兔喂养高胆固醇食物,造成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结果发现,建立模型过程中,先有血脂异常,继之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这说明不良的饮食习惯可以导致脂质代谢紊乱,从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心病的发生。

20世纪40年代,美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曾一度上升很快,但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直至现在,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则有大幅度的下降,究其原因,多数学者认为,主要归功于生活方式的改善,即减少胆固醇的摄入和控制吸烟等,从而降低了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但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膳食结构的不合理、吸烟等易患因素的影响,则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饮食习惯与冠心病之间有密切关系,平素喜食高胆固醇食物的人,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与冠心病有关的饮食习惯包括:①饮酒太多。②日常食物中膳食纤维少。应多吃粗粮、蔬菜、水果。③饮食超量,引起肥胖。④日常食物中含脂肪过多,特别是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太多。

过去我们常说,要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就必须讲究卫生,谨防病从口入。要预防冠心病的发生,也必须把好“病从口入关”。因此,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调整合理的膳食结构,以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应少吃畜肉(猪、牛、羊、狗肉)、动物内脏(下水)、蛋黄。7.容易引发冠心病的饮食原因有哪些

冠心病的形成,主要建立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则与饮食、年龄、遗传因素、职业、肥胖以及血脂异常和血压升高有关。(1)摄入动物脂肪较多:含胆固醇食物摄入是否过量,与每个人的日常运动量和年龄等因素相关,不管吃得多少,只要能使摄入量与机体的消耗量保持平衡,就不会危害健康;但就目前人们的膳食状况而言,富含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量多已达到中等甚至重度体力劳动所需的摄入量,严重超标;摄入动物脂肪较多直接导致血脂异常,而血脂进一步沉积于动脉管壁,就会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如果这种粥样硬化发生于冠状动脉,则会造成冠状动脉狭窄而引发冠心病。(2)摄入盐过多:口味重的人,喜欢摄入过多的盐,而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钠离子能引起水潴留,增多血容量,升高血压,而高血压无疑又加重了动脉硬化,容易引起冠心病。(3)经常吃甜食:经常吃甜食容易诱发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又容易引起动脉硬化,诱发冠心病。(4)过度饱食:过度饱食经常作为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作的诱因;因为吃得太饱会造成膈肌上抬,对心脏的压力增大,加重心脏负担,从而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健康的膳食结构应是以五谷杂粮、蔬菜、豆类为主,适量摄入蛋、肉类,每人每天一个鸡蛋或1~2两瘦肉,就足以满足机体对胆固醇的需要。特别是现在很多饭店为了提高菜肴的口味,在各种炒菜(不管是荤菜、还是素菜)、炒饭中都加入了动物油脂,所以平时最好少到饭店吃饭,逢年过节偶尔“下馆儿”可以,但绝不能三天两头吃吃喝喝。

千万不要以为多吃肉、蛋就是补充营养。营养讲究的是糖、蛋白质、脂肪和各种维生素的平衡,讲究的是摄入和消耗的平衡,营养过剩积存在体内就是垃圾,就给冠心病的发生种下了祸根。8.膳食脂肪对冠心病有何影响呢

世界几十个国家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膳食中脂肪总摄入量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密切关系。每日脂肪摄入量越高,冠心病的发病率也越高。脂肪可促进胆固醇吸收,进而造成血胆固醇升高,动脉粥样硬化。目前多数学者认为,防治冠心病应注意控制脂肪的摄入量,一般应限制在总热能的20%~25%以下。

脂肪较广泛地存在于各种食物中,长期过多摄入脂肪,由于热量过剩会造成肥胖。肥胖不仅会加重心脏负担,而且容易并发或加剧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脂肪对胆固醇含量的影响更值得重视。

人们常说的限制脂肪,主要是指动物脂肪,也就是含饱和脂肪酸多的脂肪。这是因胆固醇对饱和脂肪酸有依赖关系。大家知道,长期过多地摄入胆固醇,可使体内胆固醇代谢失调,胆固醇堆积于组织,尤其是动脉之中,易引起冠心病。而胆固醇只有溶解在饱和脂肪酸中,才能在动脉内膜中沉积并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即发冠心病。

除了脂肪的“量”外,脂肪的“质”对血脂水平的影响可能更大。脂肪中的饱和脂肪酸有升高血胆固醇的作用,而不饱和脂肪酸则有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但是,不饱和脂肪酸也不是多多益善,因为摄入过多,可增加体内过氧化物含量,对维持健康不利。目前建议,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即P/S)应保持在1.0~2.0为宜。

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作用有何不同?

脂肪是我们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脂肪酸是脂类分子的重要成分,按是否含双键分为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多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主要是动物脂肪,如猪油、黄油等,)这些食品也往往含有较高的胆固醇,进食大量饱和脂肪酸后,肝脏合成胆固醇的酶增多,胆固醇合成增加。

不饱和脂肪酸又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二者主要存在于植物油内,)可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还可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

每日我们饮食中合理的脂肪比例应该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各占1/3。

大多数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但近年一些研究发现,椰子油和花生油也可造成某些动物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据分析,花生油中含有一种有害成分,它可抑制动脉壁中胆固醇脂水解酶的活性,有利于胆固醇在动脉壁的沉积。还有报道说,某些菜子油中含有高量芥酸,这种物质对人的心脏有不良影响。

对动物油脂也不能一概而论,例如许多鱼类脂肪中就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而且不饱和程度更高,因此,对防治冠心病更为有利。世界上冠心病发病率最低的是格陵兰西海岸的爱斯基摩人,他们祖祖辈辈以渔猎为生。我国舟山群岛渔民的冠心病也很罕见。

如果将含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常用油脂分类排队,那么,含饱和脂肪酸从多到少的顺序应是:羊油→黄油→牛油→猪油→鸡油;含不饱和脂肪酸从多到少的顺序应是:葵花子油→豆油→鸭油→棉子油→玉米油→芝麻油→花生油→菜子油。9.反式不饱和脂肪酸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吗

为了防治冠心病,人们都注意了少吃动物脂肪而改吃植物油,但是对植物油的用量却不大注意。其实,植物油用得不当也会增加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这是由于反式不饱和脂肪酸所造成的。

我们知道,不论是动物油还是植物油,都是由脂肪酸和甘油组成酸。其中有双链的脂肪酸是不饱和脂肪酸,没有双链的脂肪酸是饱和脂肪酸。在不饱和脂肪酸中,又可分为顺式不饱和脂肪酸和反式不饱和脂肪酸,除牛脂和黄油中含有少量反式不饱和脂肪酸外,在天然食用植物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全部是顺式不饱和脂肪酸。但是在高温下,顺式不饱和脂肪酸可以转化为单不饱和脂肪酸,这就是脂肪的氢化反应。反式不饱和脂肪酸则会促进冠心病的发生。

反式不饱和脂肪酸是怎样产生的呢?它是植物油经氢化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脂肪酸。很多人炒菜时总是等着油冒烟再把菜放进锅里翻炒,植物油冒烟的温度豆油是208℃、香油128℃、花生油201℃、菜籽油225℃、棉籽油222℃、玉米油216℃,在这样高的温度下,食用油都会产生反式脂肪酸。人们早点爱吃的炸油条、油酥饼、油煎食物也都会增加反式脂肪酸。

总之,食物中来自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热量不能超过总热量的10%。所以,应该尽量少吃动物脂肪和氢化脂肪,以防冠心病的发生。10.无机元素与冠心病有何关系

无机元素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水和人们的食物中。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现已能测出与人体有关的70多种元素。这些元素以无机盐游离状态或与酶结合的形式存在于人体中,并且作为酶反应的激活物或抑制剂参与并调控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影响生物的氧化合成,细胞膜的通透性,心肌的兴奋、抑制及传导过程。某些元素的过多或缺乏可以影响细胞的结构、功能和代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发生和转归。(1)可抑制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元素

①镁:是许多酶作用的基础,参与机体能量代谢。低镁饮食地区冠心病患病率明显升高;而用镁治疗冠心病时发现,镁可以防止高胆固醇钦食引起的冠心病,还可减轻冠心病的症状,减少心律失常;动物实验也证明,镁对缺氧心肌有保护作用。

②钙:是硬水中的主要元素,食物和饮水中的钙含量与冠心病的总病死率呈反比;钙在肠道中与脂肪酸结合,阻止其吸收而使血脂水平下降;近来人们注意到,适当的钙、镁比例对保护冠状动脉可能有重要作用。

③硒:是一种有广泛作用的微量元素;在大鼠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后,予以亚硒酸盐注射,发现其有多种效应:①心电图改善明显而迅速;②梗死范围缩小;③心肌肉芽生长加速,心肌合成再生加速;所以认为,硒对实验性心肌梗死的缺氧心肌有保护作用。

④铬:对动脉粥样硬化起有益的作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中铬的含量显著低于正常人,死于冠心病的人其主动脉内几乎测不到铬,而死于其他疾病的人主动脉壁内铬含量多;补充铬可以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和病情,降低血胆醇水平。

⑤锰、硅、铂、钒、氟等元素:在维持血管弹性,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支持细胞能量代谢,抑制胆固醇合成,避免动脉钙化等多方面起作用,从而防止冠心病形成。(2)促进冠心病形成的元素

①钠:钠对冠心病的形成作用主要是通过致高血压作用实现的,钠作为致高血压的病因是明显而肯定的,高盐饮食喂养的大鼠、羊、鸡等,均可诱发高血压;我国拉萨、湖南等地有喝盐茶习惯的人群,高血压发病率较高,而终生低钠(每日<50毫克当量)的人群,几乎不发生高血压;临床和实验研究都证明,限盐可以使血压下降,而控制血压则是冠心病一级预防的重要措施。

②铜:可诱发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患者血中铜含量亦较高。

③钻、铅、钡:均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它们可引起血压升高、高胆固醇血症,进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11.水质硬度与冠心病的发生有什么关系

水质的硬度取决于其中所含钙盐、镁盐量的多少。每升中含10毫克氧化钙的水质,相当于1度(硬度)。低于8度的水称为软水,高于8度的则为硬水。

从目前资料看,饮水的硬度与冠心病的患病率、病死率呈负相关,即软水地区的冠心病患病率、病死率均较高。在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疾病与饮水性质协作中心协调下,在加拿大、芬兰、匈牙利、意大利、英国、南斯拉夫等国家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各地区结果一致反映软水地区心肌梗死发生率较高。近来还有人发现,生活在硬水地区的居民血压和血清胆固醇水平均较低。经研究认为,硬水中浓度较高的钙、镁离子在肠道中可以与食物中的脂肪发生皂化作用,使脂肪分解成无毒物质迅速排出体外,这样就减少脂肪的吸收,从而起到保护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另外,硬水中还可能含有较多的保护心脏的微量元素。12.饮酒与冠心病有何关系

中国的酒文化,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中医学认为,酒是辛温之品,适量饮用,可以温通血脉,调畅气血,荣颜益寿,健身祛疾。与药为伍(药酒或作药引用)可助药力,相得益彰。但若酗酒过度,则伤体乱志,十害而无一利。因此,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饮酒的问题。

饮酒与冠心病的关系,目前仍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有报道认为,饮酒与冠心病死亡率的关系呈“U”字型,并认为轻中度饮酒可以减少冠心病的死亡。

国内曾报道一组25~64岁男性,每日饮白酒30~50毫升时,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非饮酒组;如继续加大酒量时,则高密度脂蛋白也不再升高,且随饮酒量增加使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升高,冠心病的死亡率增加2倍。近年来有人认为,少量饮酒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凝而起预防心肌梗死的作用。美国研究人员对340名近期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的调查表明,适量饮酒能使人体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增加15%,心肌梗死发病的可能性则有所减少。

现代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大量饮酒可增加心脏和肝脏的负担,能直接损害心肌和血管内壁,造成心肌能量代谢障碍,抑制脂蛋白脂肪酶,促使肝脏合成前β脂蛋白,血中低密度脂蛋白消失减慢,“三酰甘油”上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因此,我们提倡少量饮用优质白酒、适量葡萄酒,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3.吸烟易患冠心病吗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大量吸烟比不吸烟者的冠心病发病率高2.6倍以上,心绞痛发生率高3.6倍以上。美国、英国、加拿大和瑞典,对1 200万人观察结果表明,男性吸烟者中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比不吸烟者增加1.6倍,吸烟导致心肌梗死的相对危险性较不吸烟高2.3倍。吸烟在许多工业化国家被认为是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这是因为烟草燃烧时释放的烟雾中含有许多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其中与冠心病有关的化学物质有100余种,能激惹和加重冠心病发病的主要成分是尼古丁和一氧化碳。

尼古丁,又称烟碱,是主要的成瘾源,吸入纸烟烟雾中的尼古丁只需7.5秒就可以到达大脑,使吸烟者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它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尼古丁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刺激肾上腺,促使其释入更多的儿茶酚胺,从而增加心肌的应激性和心率,引起血管收缩和血栓形成,从而堵塞小动脉。因此,尼古丁对心脏的刺激作用使心脏的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造成动脉壁和心肌缺氧。尼古丁还可刺激心脏的传导系统,诱发心动过速和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还可使血中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

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气高250倍,当人们吸入较多的一氧化碳时,它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大量的碳合血红蛋白,而氧合血红蛋白大大减少。不吸烟的正常人体内碳合血红蛋白浓度大约为0.5%,而吸烟严重者体内的碳合血红蛋白高达15%~20%,也就是说,有15%~20%的血红蛋白丧失了输送氧气的功能,从而导致动脉壁缺氧,使动脉壁水肿,促进脂质渗入和沉着,促发动脉粥样硬化。

特别严重的是,吸烟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中的血流减慢,血流量减少,血液的黏稠度增加,导致心肌缺氧,甚至引起心肌梗死。

吸烟改变了血脂的构成,使高密度脂蛋白减少,低密度脂蛋白增加,血清抗氧化作用减低,促进了动脉硬化、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国外早已有研究认为,吸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总之,烟草雾中的一氧化碳、尼古丁等可使组织及心肌缺氧,诱发冠脉痉挛、血液黏度增高,干扰脂代谢,促进胆固醇类物质沉着;长期吸烟可降低冠脉血管扩张功能,增加血小板聚集性,从而导致并加重冠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吸烟改变了血脂的构成,使高密度脂蛋白减少,低密度脂蛋白增加,血清抗氧化作用减低,促进了动脉硬化、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可见,吸烟确实是导致冠心病的罪魁祸首,为了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我们应该坚决戒烟,切莫“死灰复燃。”三、心血管病危险“伙伴”与冠心病的关系14.肥胖与冠心病有何关系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改善,高脂肪、高热量的膳食结构基本占据了饮食的主导地位,加上活动量减少,以至于摄入的能量大于机体消耗的能量,剩余部分便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从而形成了胖人越来越多的局面。

肥胖使血液总量增多而增加心脏负担。正常人体的心脏就像一个水泵,不停地收缩和舒张,维持着血液的循环流动,人体血液的总量增多,就会增加心脏的工作负荷。肥胖者由于血液中存储了过多的脂肪,所以血液总量也相应地增加了很多。为了适应这种状态,心脏就会相应地增加收缩的力量,当心脏不堪重负时,它就无法再有效地泵血,就造成血液积聚在心血管系统的状态,重者甚至出现明显的心功能衰竭。所以说,肥胖增加心脏负荷的第一个原因是肥胖者血量增多。肥胖者容易患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黏稠度和糖尿病,这些合并症又可以进一步影响心脏,招致冠心病。所以,肥胖者容易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流行病学调查说明,肥胖也是导致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据美国一些地区调查表明,肥胖者要比消瘦者的冠心病发病率高出2~2.5倍。凡体重超出了标准的20%即称为肥胖。目前一些医学家提出,以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来判断身体肥胖的程度,正常体重指数介于20~25,>25为肥胖,>40为病态肥胖。除了体重指数,还应测量皮下脂肪的厚度。超重的人不一定都肥胖,如肌肉发达的运动员。研究资料表明,向心性肥胖者具有较大的发病危险。同时,超重者往往合并血压升高,脂质和糖代谢紊乱。目前已知,肥胖者体内脂肪过多分布在内脏者更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可以用腰-臀比例来测算,腰围与臀围之比男性>0.9,女性>0.8,提示内脏脂肪组织过多。它的增多与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发病和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减低有关。此外,肥胖还可影响代谢,包括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产生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降低,高胆固醇血症等多种冠心病危险因素,所以,凡BMI>25,腰-臀比例超出以上数值者,应适当增加体育锻炼和节制饮食,若能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则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可减少35%~45%。

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超过标准体重10%者,为轻度肥胖;超重20%者,为中度肥胖;超重30%者,为重度肥胖。临床上将超过标准体重20%者称为肥胖症。许多资料表明,冠心病患者的平均体重较非冠心病患者为高,肥胖者冠心病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短期内发胖或重度肥胖者发病率更高。

这是因为:①肥胖者摄取过多的热量,在体重增加的同时,使心脏负荷和血压均升高,从而增加心肌耗氧量;②高热量的饮食习惯,使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促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加重;③肥胖者体力活动减少,妨碍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侧支循环的形成;④肥胖者常使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被削弱,即这些人的机体对胰岛素产生抵抗,为了维持较正常的血糖水平,便形成高胰岛素血症,最终导致机体血糖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胰岛在长期的高负荷压力下,分泌胰岛素的功能逐渐减弱以至衰竭,形成了糖尿病。

糖尿病、血脂异常、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无一不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于是冠心病便接踵而至。因此,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肥胖所带来的多种危害。调整合理的膳食结构,加强体育锻炼,防止肥胖,以清除冠心病产生的土壤。15.高血压与冠心病有何关系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它是由于各种有害因素损伤冠状动脉内皮细胞,造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导致血管狭窄甚至闭塞,临床上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吸烟是冠心病的四大元凶。(1)高血压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可以损伤动脉内皮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过程;血压水平越高,动脉硬化程度越重,死于冠心病的危险性就越高。)

众所周知,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甚多,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吸烟等等。尽管如此,但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等皆可算是冠心病致病的元凶。高血压和冠心病关系甚为密切,尤其在老年人中,二者常成为难兄难弟并存。有统计显示,在冠状动脉粥状硬化的患者中,有64%~70%合并有高血压,而在高血压患者中,患冠脉粥状硬化者又比血压正常者要多4倍。由此可见,二者关系是密不可分的。(2)高血压和冠心病并存的临床表现:这两种病并存时,除了平日测量血压增高,高于140/90毫米汞柱外,还可有头晕、头昏、头痛、耳鸣、脑鸣、多梦、失眠等症状,另应兼有冠心病的表现。(3)高血压会加重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发作:高血压者,由于血压的改变,外周血管的阻力增加,使左心室排血的负荷加重,心肌的耗氧量增高,如并有冠心病,冠状动脉血流本来就减少,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在这种情况下,两种病会相互加重心肌需氧和耗氧的不平衡,故更易诱发心绞痛,甚至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各种心律失常(如过早搏动、心房颤动或心脏传导阻滞等)。(4)高血压可以引起心肌梗死:当存在冠脉病变时,血压升高可能触发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堵塞冠脉,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因此,良好地控制高血压可以预防冠心病,减少冠心病发作并可阻止意外事件发生。16.血脂异常与冠心病有何关系

胆固醇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许多重要的组织器官,如大脑、脊髓、肝脏和肾脏等都含有大量的胆固醇,并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物质的代谢,某些激素和维生素的合成。即使是体内的每个微小细胞也都离不开胆固醇。但是血中胆固醇过高,如饮食不当(常常是动物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多),或体内代谢机制失常,使血中胆固醇含量过高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不同密度溶液中经超速离心时(如5万转/分),沉浮的情况(密度比溶液大则下沉,比溶液小则上浮)就可以将血浆脂蛋白分四个密度范围不同的组成部分:乳糜微粒(密度最小)、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其密度最大)。乳糜微粒体积最大,高密度脂蛋白最小,而低密度脂蛋白在两者之间。动脉内膜内皮细胞之间存在大小不可变的间隙。乳糜微粒体积极大,正常时不能进入动脉壁,而能很快被脂蛋白酯酶破坏。极低密度脂蛋白(或β-脂蛋白,主要是胆固醇,约占50%),正常时也难以进入内皮细胞间隙,但在某些有害因素的作用下,可使内皮细胞间隙增大,极低密度脂蛋白即可进入动脉壁并沉积于内膜下。低密度脂蛋白(含甘油三酯约占60%),主要由肝脏所产生,它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一样,能进入动脉壁,并把其中的胆固醇堆积于动脉壁中,久而久之,便会使动脉内腔变细,内膜粗糙,血流量减少,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因此,有人把这两种脂蛋白称“致动脉硬化脂蛋白”。它们在血液中的含量越高,则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就越大,如果供用心脏的冠状动脉硬化,就会使心脏的供血量不足,患者就会感觉胸闷、气短、心前疼痛。如果供用心脏的冠状动脉硬化的程度比较重再加有其他因素的作用下,使供应心脏的血流完全中断,使心肌缺血缺氧致死使心肌细胞发生坏死,患者可出现持续性的心绞痛,并可出现心律失常、休克,甚则造成猝死,就称为急性心肌梗死,前者称为心绞痛,统称为冠心病。

动脉把血液和氧气输送到身体的各重要器官。如果身体内的“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增加,再加上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其他危险因素,会使得有害的脂质沉积在动脉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种斑块就像潜伏在动脉壁里的肿瘤,它的外面是一层包膜,内部就是许多聚集在一起的“坏”胆固醇。血液里的“坏”胆固醇越多,聚集在动脉壁里的就越多,斑块就不断长大,使动脉管腔逐渐变窄甚至发生阻塞,影响血液和氧的输送,引起心绞痛、心肌缺血、脑梗死、肢体感觉或运动障碍等。这些斑块像定时炸弹一样,会在没有任何先兆时“爆炸”。“坏”胆固醇还会引起内皮的炎症,使斑块的外膜变薄并且变脆弱,就像一个皮薄、多油汤的饺子,容易破裂。

一般来说,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越多,发生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越大,血脂控制就越要严格。“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可以将多余的胆固醇转运出动脉,运回肝脏,它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而“甘油三酯”升高,可以使“坏”胆固醇升高,它是“坏”胆固醇的帮凶。

所以,脂质代谢失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生化基础。血脂异常,冠心病发病率也升高,而且血脂异常的幅度与冠心病发病率、病死率及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当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超过正常值时,可使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加速。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二者都增高者,比仅有一种增高者患心肌梗死的危险性要大些。也就是说,血脂异常患者易患冠心病。为什么呢?可能是因为当动脉损伤时,脂质过多就会在动脉内膜中沉积,成为稍隆起的病灶,继之动脉内膜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将其围起、固定、形成斑块,斑块深层可发生软化及溃疡,形成黄色粥状物。

大量研究证实,总胆固醇降低1%,冠心病的危险可以降低2%。17.血脂异常等于冠心病吗

有人因查出血脂异常而表现十分紧张,认为自己患了冠心病。其实,血脂异常与冠心病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

冠心病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包括遗传、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以及血脂异常等,各种因素在导致冠心病中起的作用有主次之分,例如近些年来有人观察发现,糖尿病与心血管病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包括冠心病在内)。

由此可见,冠心病不能仅以血脂的高低作为判断标准。不过,既然血脂异常已被证实与动脉硬化的形成有关,因此应关注血脂异常的不良作用。

如果单纯血脂轻度超过正常水平,而不伴有明显的动脉硬化疾病或多种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者,可先采取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减轻体重等措施,如2~3个月后效果不佳时,则需考虑配合调脂药物治疗。但对于血脂明显异常,加之动脉硬化和多种“危险因素”并存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则除采取饮食和运动控制病情变化外,及早服用调脂药物是有益的。18.糖尿病与冠心病有何关系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代谢紊乱性疾病,容易引起冠心病。Framingham的研究表明,在糖尿病患者中,无论性别及不同年龄组,其心血管病的发病率都是糖尿病组高于非糖尿病组。对两性来说,男性具有较强的发病危险,但经年龄调整和控制冠心病其他危险因素后,女性糖尿病患有冠心病的发病危险明显高于男性,甚至有人报道,糖尿病是女性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糖尿病患者中冠心病发病率增高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但糖尿病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已被公认。多数学者认为,肥胖、高血压、高脂蛋白血症、高血糖、高纤维蛋白血症(即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这些致病因子的相互影响是密不可分。肥胖使机体对胰岛素产生抵抗,为了保证血糖的水平正常,胰岛β细胞必须分泌较正常人高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胰岛素,形成高胰岛素血症,但最终又导致了血糖升高、血“三酰甘油”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这些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同时,胰岛素本身也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因此,口服磺尿类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等通过不同途径使血中胰岛素水平提高,这就有可能进一步加重硬化血管的病变。此外,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时,冠心病的某些临床症状出现的较迟或被掩盖。因为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可累及神经系统的任何一部分,特别是神经末梢,当患者的神经末梢受损时,痛阈升高,即使发生了严重和心肌缺血,疼痛也较轻微而不典型,甚至没有心绞痛症状,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高,而且休克、心力衰竭、猝死的并发症也较多,预后较严重。

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科学地控制血糖,并定期到医院检查心脏,加以合理的膳食结构和体育锻炼,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9.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更加危险吗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后,和单纯的冠心病相比还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病变比较弥漫;二是引起心肌改变,故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的死亡率较高;三是糖尿病得了冠心病后许多人没有症状,故容易被忽视;四是糖尿患者合并冠心病后,介入治疗的效果不如没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好。

首先,糖尿病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无论是糖耐量低减或血糖增高,引起血脂代谢紊乱,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糖代谢的异常往往伴有血脂异常,主要是“三酰甘油”的升高,而血脂异常也是导致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之一。为了保证血糖水平的正常,胰岛B细胞必须分泌较正常人高几倍,甚至于几十倍的胰岛素,形成高胰岛素血症,这也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此外,糖尿病可使冠心病加重。过高的血糖使血液黏度增高,血液流动更加缓慢,血小板激活而更易形成血栓,从而使心肌缺血更为严重,甚至反复发生小灶性心肌梗死,最终导致心力衰竭而致死亡。

由于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多同时合并有糖尿病性心脏神经病变,使得合并冠心病时心绞痛症状轻微,甚至没有症状,无痛性心肌缺血、无痛性心肌梗死较为常见。20.痛风与冠心病有何关系

根据近年来的研究,痛风频频发作的患者肥胖程度都相应升高,特别是危害性大的内脏脂肪型者居多。患者的血脂几乎是全面异常,其中甘油三脂最明显,其次是α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而有益人体心血管的高密度脂蛋白却明显降低。这就提示痛风可能是动脉硬化、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痛风患者易合并冠心病的原因如下。(1)尿酸盐可直接沉积于动脉血管壁,损伤动脉内膜,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诱发血脂在动脉管壁沉积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所以高尿酸血症应被视为易致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2)其他一些并存的因素如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饮酒、不喜活动等,在痛风患者中十分常见,这些并存情况都是易致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痛风作为冠心病的致病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若认识不足,将会延误防治时机。专家们认为,只要通过少吃肝、肾、心、脑、鱼卵、沙丁鱼、豆类、发酵食物等高嘌呤食物,注意节食,节制饮酒,不仅有利于预防痛风,还有利于减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21.脂肪肝与冠心病是一根藤上两个瓜吗

有人把冠心病与脂肪肝比喻成血脂异常一条藤上结出的两个瓜。因为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和酗酒是脂肪肝的常见病因,而这些因素也同样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关系密切。可以说,冠心病与脂肪肝的危险因素是相同的。

通常,脂肪肝先于冠心病发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临床上,血脂异常相关性脂肪肝常合并冠心病。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肥胖患者随体重的增加往往血糖、胆固醇、尿酸和转氨酶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脂肪肝和冠心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脂代谢异常是脂肪肝和冠心病共同的发病机制之一。脂肪化的肝脏因为抗动脉粥样硬化因子减少,易导致冠心病的发生,所以,这就是冠心病患者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

众所周知,高胆固醇血症者一般体脂增高,是形成冠心病的主要病因。而低胆固醇血症者脂肪肝的发病率极低,控制高胆固醇血症可以有效治疗冠心病和脂肪肝。所以高胆固醇血症是其两者的内在联系。

另外,脂肪肝患者由于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引起糖代谢紊乱而出现糖尿病。糖尿病又和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所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可有效防治脂肪肝和冠心病。22.代谢综合征与冠心病有何关系

说起代谢综合征这个医学专用名词,相信不少读者会觉得它很陌生。但要讲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等多种代谢性疾病,多数人已比较熟悉。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发现有些人同时有多种疾病集结在一起,如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所谓代谢综合征是心血管疾病多重危险因素的集合,而并非单一性疾病,主要是指糖耐量下降、糖尿病、肥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中2项或2项以上的组合,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在其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

有研究证实,代谢综合征患者出现早期冠心病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8倍。

至于代谢综合征为何会诱发冠心病,是因为代谢综合征患者得糖尿病的可能性很大,而糖尿病又是冠心病的第一高危因素——糖尿病对血管损伤很大,血管一损伤,就会出现血管痉挛,进而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更为可怕的是,非正常的生活方式,例如喜欢吃高热量、高脂肪饮食,常吸烟,压力大,过于劳累,疏于锻炼身体等,导致现在年轻人患上代谢综合征、冠心病的人数逐渐增加,长期处于这样的生活方式之下,即使年轻时不发病,也会增加中年时的患病风险。四、饮食调控可预防冠心病23.何谓合理膳食的十个字

合理膳食的10个字,即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一”是每天1袋牛奶,内含250毫克钙。“二”是每顿摄入主食2两(100克),每天6~8两(300~400克)。“三”是每日进食高蛋白食物3份,每份可以是瘦肉50克(1两),或大鸡蛋1个,或豆腐、或鸡鸭、或鱼虾100克(2两)。“四”是指四句话:有粗有细(粗细粮搭配),不甜不咸(食盐每日6~7克),三四五顿(总量控制,多次进餐),七八分饱。“五”是指每日500克蔬菜及水果,另外再加上适量烹调油及调味品。“红”是指每日饮红葡萄酒50~100毫升,有助于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及活血化淤,预防动脉硬化。“黄”指黄色蔬菜,如胡萝卜、红薯、南瓜、西红柿等。这些食品中含丰富的胡萝卜素,可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和肿瘤等的发病机会。“绿”指绿茶及深绿色蔬菜,绿茶有抗肿瘤、抗感染作用。“白”指燕麦粉或燕麦片,每日食50克可使血胆固醇、“三酰甘油”下降,对糖尿病患者效果更好。“黑”指黑木耳,每日食5~15克,可降血糖及血胆固醇,有助于防止血栓形成。24.为什么平衡膳食要有自己的“宝塔”

所谓平衡膳食,主要是指出入平衡。为了保持正常体重,既不肥胖,又不过于纤瘦,每个人都应当学会把握出入平衡。

我们每天吃饭是入,而生理活动和人们进行的各种日常动作都是出。学会把握出入平衡,就是要适量进食,适当运动。

怎样学会把握出入平衡呢?其实并不难。中国营养学会在1997年出台了《中国居民营养膳食指南》,向大家介绍了膳食“宝塔”。但那是个原则性的“宝塔”,好比模特。怎样使它适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呢?我们只要粗算一下就可以了。

一是根据身高来了解自己的标准体重应该是多少千克,原则上掌握:超重了要增加运动,即增加“出”;低于标准体重,就应增加进食量,即增加“入”。

二是掌握每千克体重每天需要多少热量。每天体力活动量不同,所消耗的热量也就不一样,可上下浮动10%:

卧床的患者、老年人每千克体重每天大约需要25千卡热量;

轻体力劳动者每千克体重每天大约需要30千卡;

中等强度的体力劳动者每千克体重每天大约需要35千卡;

重体力劳动者每千克体重每天大约需要50千卡。

以一个体重为50千克的轻体力劳动者为例,每日应摄入热量1 500千卡左右;进食品种为:主食200克(4两,约含热量660千卡左右);蔬菜和水果应进食500克(1斤)以上,肉类食品100克(2两),油脂30克,鸡蛋1个,牛奶或豆浆500毫升(后几种食物的热量约为770千卡左右)。25.平衡膳食要谨遵哪“三大法则”

我们的身体内每天都在进行着一些肉眼看不见的趣味“加减法”,今天加3分纤维素,明天减2分矿物质,后天减2克油脂……经历加加减减的“数字游戏”后,你的膳食营养是否还能保持平衡?膳食平衡的三大法则是:(1)“少吃一两口,多动15分”:汽车、电脑、手机……这些现代产物在刷新效率奇迹的同时让我们距离“静态生活”越来越近。别以为只要每天严格控制饮食,就能让身体保持一如既往的完美曲线。国内营养学家曾在1989年—2000年间追踪调查了一群20~45岁的健康成年居民的体重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每天的日常饮食中少吃一两口,同时增加运动锻炼15分钟,比如每天坚持快步走约15分钟,就能够保证体重基本保持不变。(2)“粮食七八两,油脂减两成”:相比鸡鸭鱼肉制造的美味“陷阱”,外表毫不起眼的谷物粮食其实才是人类膳食健康最“忠诚”的朋友。谷物中不仅含有丰富的糖类和膳食纤维,还是B族维生素的重要来源。

日益滥用的食用油是破坏膳食平衡的“危险分子”。每人每天的合理食用油量为25克,但如今许多终日与快餐、盒饭为伴的年轻白领的摄入量却远远超出这条警戒线。长此以往,血脂异常、超重肥胖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瞄”上这群人。对此,烹调用油应当较目前相比减少两成,改变多油的烹饪坏习惯,避免油炸、烧烤等烹饪方式,同时可将家中的大油筒替换成有刻度的专用小油杯,使其逐步降到合理水平。(3)“蔬菜八两好,奶豆天天有”: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常常会让许多人忘了适时给身体补充维生素,造成营养素“入不敷出”的局面。对此,不要忽视蔬菜、奶类和豆类中所含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各种绿色果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此外,其中的膳食纤维也能有利于预防癌症。

事实上,维生素的缺乏也往往与人们的不良习惯有关,比如吸烟会增加人体对维生素C的消耗,同时降低血液中β胡萝卜素的含量。因此,对生活规律无常的人而言,不能小觑维生素C等营养素的补充。26.怎样把好冠心病“病从口入关”

要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必须把好“病从口入关”,因为除肥胖外,日常饮食中很多因素可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因此我们要从日常饮食入手。(1)控制摄入总热量和蛋白质。每天从日常饮食中摄入的总热量不能过多,要适宜人体的消耗量,避免过多的热量在体内堆积形成脂肪,导致冠心病。蛋白质是维持心脏必需的营养物质,能够增强抵抗力,但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对冠心病不利。(2)每天“盐”的摄取量不能忽视。适量控制盐摄入量对合并高血压者尤为重要,每天最好控制在5克以下,但可随季节活动量适当增减。比如说夏季出汗较多,户外活动也多,可适当增加盐的摄入量;冬季时,出汗少,活动量也相应减少,就应减少盐的摄入。还有需要注意的是,在限盐的基础上不要忽视补碘、钾,因为限盐是为了限制盐中钠的摄取量,补钾可以起到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3)“酒”。酒是一把双刃剑,大量喝酒可诱发心绞痛及心肌梗死,但少量喝酒,尤其是低度酒,对心脏具有保护作用。因此,酒是可以喝的但不能过量,要想对身体有益喝酒量以1天不超过50克为宜。(4)“水”。水有软硬之分,据资料表明,软水地区的人与硬水地区的人群相比冠心病的发病率要高,这是因为硬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软水相对较少,因此,我们避免长期引用纯净水,多喝矿泉水。(5)供给充足的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平时要多吃水果、蔬菜,补充充足的维生素,建立身体良好的抵抗力。27.预防冠心病的膳食“三限”、“三高”是什么

膳食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既有促发因素也有干预因素。如高脂、高盐及高热量食物可构成冠心病的促发因素,因此在饮食中应限制;而膳食纤维、维生素B、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和叶酸、钾16及镁离子等,有益于防范冠心病,则在饮食中可以增加。所以在预防冠心病的膳食结构中有“三限”和“三高”之说。“三限”即限制脂肪、食盐和热量的过多摄入。(1)限制脂肪过多摄入。过多摄入脂肪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和动物油脂类食品,容易引起血脂异常,可进一步促进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与发展,成为冠心病的发病基础。对这些高脂食物要少吃或不吃,特别是对易患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如肥胖、中老年人和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人,最好避免使用动物油炒菜及烹饪食品,应以花生油、菜籽油、香油等作为主要的油料来源。(2)限制食盐过多摄入。高盐饮食是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克的摄盐标准。由于人们高盐饮食习惯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我国学者建议人们应将每日食盐量控制在8~10克左右,尽量减少烹调时用盐及避免放含盐量过高的调料,少吃咸菜、盐腌食品和煎烤食品。具有冠心病、高血压危险倾向者,每日摄盐以不超过6克为宜。(3)限制膳食总热量。这一要求主要针对成年人,尤其是趋于超重及已超重的肥胖者。我国营养学会提出每人每日总热量摄入约为2 400千卡,超重肥胖及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应控制在2 000千卡左右。要做到这一点,除较重体力劳动者外,一般体力劳动者的主食量应保持在400~450克左右,避免饱餐,少食油腻及甜食。肥胖者及冠心病危险倾向者要更低一些,并注意早餐必吃且吃好,而晚餐可以吃早一些且吃少一些。“三高”即高膳食纤维、高维生素及适量补充钙、钾和镁微量元素。(1)增加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包括豆类、新鲜蔬菜、水果、谷类等。膳食纤维可以润肠通便、调节血脂和血糖,还可以降低血清胆固醇、抗癌防癌。因此,中外专家都在呼吁增加膳食纤维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建议人们每天摄入膳食纤维至少应在25~30克。具体地说,就是每天应摄入500克左右的新鲜蔬菜,并能吃上1~2个苹果、梨、橘子、香蕉等。(2)多吃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E和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B、维生素B和维生素E、维生素C等,具有改善脂质代谢,保护动16脉管壁和血管功能,以及抗氧自由基的作用。适当增加这些维生素的供给有利于保护冠状动脉,减少冠心病的危险。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均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E和维生素C,所以应多吃些蔬菜和水果,每日不少于500克,对健康是有益的。(3)注意补钾和钙。钾与血压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即机体缺钾时血压易升高。钙缺乏不仅易引起骨质疏松,还是冠心病和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因此,人们要特别重视通过食物补钾和钙。新鲜蔬菜、水果、豆类、瘦肉、鱼虾、海带、紫菜、牛奶中含有较为丰富的钾、钙。28.饮食预防冠心病的“三忌”是什么(1)忌高脂肪、油腻、厚味食物。冠心病患者的饮食应坚持“三低二高一优”的原则,即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优质蛋白。

过多地摄入食盐是高血压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所以,冠心病患者应控制钠盐的摄入量。

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如果不加限制地吃高脂肪食物,可以引起血清脂质的升高,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此外,血脂异常,可使血液黏稠而血液流行缓慢,容易加重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绞痛。

动物的内脏、脑子、脊髓及蛋黄、鱼子和多种贝壳类食品均富含胆固醇,如经常吃这些食品,会加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可诱发冠心病,血糖升高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并且可以使“三酰甘油”的合成增加。所以,冠心病患者应忌高糖饮食。(2)戒烟限酒。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对循环系统有直接损害作用,可使人体的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上升、心律失常。吸烟时有大量的一氧化碳进入血液,使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能力下降,从而使心肌发生缺氧,可以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猝死。

适量饮酒对人体并无害处,能扩张血管,加快血流速度,增进食欲,消除疲劳并能增强药力。但是,如长期大量饮酒,就会加速动脉硬化。所以,冠心病患者应严格限酒。(3)忌暴饮暴食及大量饮用兴奋性饮料。暴饮暴食可使消化道的血运加强,导致心肌供血供氧量相对不足,并可使胃肠道压力上升、充血,横膈抬高。血糖、血脂增加、血液黏稠、流动缓慢,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尤其是晚餐,冠心病患者更不能大量进食,因夜间更易发生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此外,冠心病患者不要吃不易吞咽的食品,如鸡蛋黄、干馒头等,以免诱发心肌梗死。

茶叶中的茶碱和咖啡中的咖啡因,可诱发心率加快、心律失常,使心肌的耗氧量明显增加,易引起患者心绞痛,尤其是茶水或咖啡过浓更易引起此类不良反应。29.预防冠心病应如何合理安排膳食(1)膳食安排得合理,可以预防冠心病

①要避免过多食用含饱和脂肪酸多的动物脂肪(如猪油、奶油、肥肉等)和含有大量胆固醇的食物(如脑、肝、肾、心等动物内脏及蛋黄等)。

②食油宜选豆油、麻油、菜籽油、茶油或玉米油等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

③可进食适当的蛋白质,包括动物蛋白,以瘦肉、鸡肉、鱼及豆类蛋白为好。

④多进食含钾、镁和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和水果。

⑤不要吃太咸的食物。(2)在众多预防冠心病的食物中,鱼是佼佼者。鱼肉的营养成分不亚于其他肉类,而且它是肉类中最易消化的一种。鱼类的蛋白质量多质优,96%能被身体吸收;鱼类还含有大量基本氨基酸、钙、磷、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及维生素B的含量也十分丰富。鱼肉112中所含的脂肪酸,有80%以上为不饱和脂肪酸,多吃不会使体内胆固醇增加,更不会导致血管硬化、冠心病等血管疾病。科学家认为,爱斯基摩人的冠心病发病率最低,正是由于他们以鱼为主要食物。30.吃素能防冠心病吗

近年来,不少人因摄入脂肪和蛋白质太多,导致血脂异常而引发冠心病,所以有些中老年人认为,只要吃素就能避免血脂异常,从而预防冠心病的发生。确实,适当吃素对预防冠心病有一定的作用,但长期吃素就得不偿失了。

素食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可以调节代谢功能,加强皮肤的营养,并且能降低摄入的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量,防止胆固醇进入血液,减少肥胖症、高胆固醇血症和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但是,人如果长期素食,会由于食物过于单调,营养不平衡,反而易患心血管疾病。

素食的脂肪含量极少,但人体每昼夜对脂肪的需要量,最低限度应保持在65克,而且植物蛋白永远代替不了动物蛋白。只有把植物食品和动物食品按一定比例结合起来,才能满足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动物性食物含有大量人体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这是任何素食所不能相比的。

适当吃素的人其血液黏度较低,血液在血管中能够畅通无阻,不会因血管阻塞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发冠心病。但长期吃素并不利于健康,而且也是导致冠心病的因素之一。这是因为,在素食中除了豆类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外,其他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均较少,而且营养价值也较低,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长期吃素可造成人体蛋白质、脂肪摄入不足及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和微量元素的缺乏,导致营养失衡,使机体的抵抗力明显降低,从而使人易患传染病、骨质疏松、骨折等。最重要的是,长期吃素的人其体内还会缺乏维生素B,这样就会造成动脉血管内壁增厚,12导致血管硬化,而血管硬化又是冠心病发生的基础。

注重素食,但不要食全素是最佳选择。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都要靠膳食来供应,除肉类食品外,还应食用乳类、蛋类等食物,如喝一杯牛奶,不但可以供给蛋白质,还可以供给300毫克钙及大量维生素B和维生素B。同时,利用各种植物性食物间的互补,获取足212够的各种必需氨基酸。一般豆类和谷类、豆类和核果及种子(如芝麻、瓜子等)、蔬菜和豆类及核果、谷类与核果及种子之间都具有互补性,如八宝粥、红豆饭、包子、饺子及各种各样的混合菜肴等,并适当补充些菌类及海带等食物,使营养摄取全面、平衡,有利于身体健康。

所以说,适当吃素能预防冠心病,但长期吃素则又有可能成为引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由此可见,要预防冠心病应做到饮食合理,营养均衡。老年人的日常饮食宜清淡、营养丰富,避免长期素食、暴食、甜食、咸食等不良习惯;少吃或忌吃一些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多吃粗粮、蔬菜、瓜果及一些有保护作用的食物,如豆制品、山药、木耳、香菇、海带、紫菜、鱼类、脱脂奶粉、酸牛奶、芹菜、茄子、韭菜、瘦猪肉等。31.哪些饮食可预防冠心病(1)坚果类:杏仁、花生等坚果富含对心脏有益的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2)薏苡仁:属于水溶性纤维的薏苡仁,可以加速肝排除胆固醇,保护心脏健康。(3)黑芝麻: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和卵磷脂,能维持血管弹性,预防动脉硬化。(4)黄豆: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可促进体内脂肪和胆固醇代谢。(5)玉米:玉米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高达六成的亚麻油酸,是良好的胆固醇吸收剂;玉米放在中药里则有利尿作用,并有帮助稳定血压的效果。(6)马铃薯:该食品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和钠、钾、铁等,尤其钾含量最为丰富,每100克中含钾502毫克,是少有的高钾蔬菜;心脏病特别是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多伴有低钾倾向,常吃马铃薯,既可补钾,又可补糖、蛋白质及矿物质、维生素等。(7)菠菜:含有丰富的叶酸,能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此外,菠菜中的铁以及微量元素,还可起到补血之作用。(8)芹菜:其中所含的芹菜碱,可以保护心血管功能;吃芹菜要吃叶子,因为叶子才是营养精华所在,叶子的维生素C比茎高,且富含植物性营养素、营养价值高;芹菜也是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能够降低心脏病发作的危险性。(9)木耳:食用木耳能刺激肠胃蠕动,加速胆固醇排出体外。此外,黑木耳中含抗血小板凝结物质,对于动脉硬化、冠心病及阻塞性中风有较好的保健效果。(10)海带:属于可溶性纤维,比一般蔬菜纤维更容易被大肠分解吸收运用,因此可以加速有害物质如胆固醇排出体外,防止血栓和血液黏性增加,预防动脉硬化。

荷兰研究人员发现,有规律地食用含有黄酮类食品的人,死于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极小。黄酮是植物颜料,它富含于红茶、洋葱、绿叶菜、西红柿、苹果、红葡萄、荷叶、山楂等饮食中。研究者发现,日均食用含29.9毫克黄酮食品的冠心病患者,死于心脏病或心肌梗死发作的可能性比日均摄取19毫克黄酮食品的患者少50%。红茶含黄酮最丰富。此外,用荷叶同山楂煎水代茶饮,也能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预防冠心病的营养素还有维生素C,它具有加强血管弹性、韧性,减少脆性和防止出血等作用。

某些微量元素失调,可引发心血管疾病,例如铬和锰缺乏是动脉硬化的因素之一。红糖中含较多的铬。五谷中的糙米、小麦和黄豆,蔬菜中的胡萝卜、白萝卜、茄子、大白菜和扁豆含锰较多。

碘有防止脂质在动脉壁沉积的作用,因此,多吃海带、海藻类对防治冠心病有一定的好处。32.常吃大麦可预防冠心病吗

胆固醇偏高会大大增加冠心病的发病几率,若在食物中加入适量的大麦以及大麦制品,如大麦粉或大麦片等,将能有效降低人体的胆固醇含量,从而保证心脏的健康。

大麦又叫饭麦或赤膊麦。我国是世界上栽培大麦最早的国家之一,青藏高原是大麦的发源地。迄今为止,国内外以大麦为主要原料开发出的食品已经有100多种,而大麦茶和散装的大麦是目前国内市场上最常见的两类大麦制品。这两类产品都有效地利用了大麦特有的麦香味及其他有效成分,因而受到人们青睐。

大麦是一种美味的低钠、低脂的健康食物。大麦对降低人体胆固醇含量确实具有一定的作用,经常食用大麦及制品,对以精米面为主要食物的现代人来说,是十分有好处的。此外,大麦还还能促进肠的规则蠕动,有改善消化和减轻便秘的功能,尤其适合中老年人食用。33.多食豆类食品可防冠心病吗

美国医学研究证实:豆类食品中富含的钾元素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多吃易于人体吸收的豆浆等含钾丰富的食物,可以明显降低脑出血,脑栓塞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日本医学家通过实验,并对我国西藏、北京、广州等6省市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证实,血压高低与蛋白质的摄取量大致成反比。因此,冠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补充高蛋白,以增强血管弹性,防止因冷、热刺激而升高血压,诱发脑出血等意外,豆浆中蛋白质含量为35%~40%,是摄取高蛋白的理想食品。34.豆浆可防冠心病吗

有研究表明,黄豆低脂、高钙、高黄豆蛋白质及高水溶性纤维,其中黄豆蛋白质可回收人体的坏胆固醇,预防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但是,黄豆多吃会令痛风症患者的尿酸过高。此外,近年亦有不少研究指出,若孕妇或婴儿摄取过量黄豆异黄酮素,有可能会激素(荷尔蒙)失调。

黄豆与肉类一样,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属优质蛋白质,黄豆蛋白质甚至可取代肉类,适合减肥人士食用。而豆类所含的异黄酮,更可补充更年期妇女的激素(荷尔蒙),有助预防骨质疏松。35.低脂饮食能否预防冠心病袭击

高脂血症已被确认为缺血性心病(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而,有许多人将低脂饮食作为预防冠心病的措施之一。但美国对全美超过8万人的大规模实验研究发现,脂肪总摄入量与缺血性心脏病之间并没有明显关联。也就是说,如果你坚持低脂饮食,不一定能保证免遭缺血性心脏病的袭击。

脂肪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在人体每一个细胞膜上,我们都能找到脂肪的身影。如果没有以脂肪为主的大网膜的保护,我们甚至不能经受哪怕是很小的外力打击;没有皮下脂肪的阻隔,在冰天雪地中我们的体温很快会降至危及生命的低值。胎儿在母腹中缺乏足够的不饱和脂肪酸,出生后的智力发育将受到严重影响,因为不饱和脂肪酸是构成人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的重要成分。

控制饮食中的脂肪比例,并不能相应减少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也不能控制饱和脂肪酸的数量,因为肝脏能够将碳水化合物转化合成为脂肪。相对而言,只有像多价不饱合脂肪酸——构成细胞膜磷脂的重要成分,才是机体所无法自行合成的,因此,它又被称为必需脂肪酸。

鉴此,笼统地说低脂饮食可以预防缺血性心脏病并不确切。一味降低脂肪摄入,大量进食米面等碳水化合物的做法,反有可能使血中高密度脂蛋白(对预防冠心病有效)的数量减少,使中性脂肪值上升,成为动脉硬化的促发因素。

正确的做法:一是少吃含饱和脂肪高的动物脂肪(鱼类除外),如猪、牛、羊肉,尤其是少吃肥肉;二是摄入能量应量出为入,不宜过饱过多,以免热量过剩转化为脂肪;三是在饮食中保证足够的必需脂肪酸成分,这无需刻意控制,它们主要存在于陆生植物的植物油和海藻、鱼类等水产品中;四是要坚持运动锻炼,禁止吸烟,反对过量饮酒。

只有在坚持以上科学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基础上,预防缺血性心脏病的措施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发挥良好效果。36.维生素E有预防冠心病的作用吗

维生素E与生育能力有关,因此也称为抗不育维生素或生育酚等。20世纪50年代以来,当人们逐渐揭开维生素E在人体中的奥秘时,备受人们重视的是维生素E的抗衰老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科学家研究表明:血浆维生素E水平降低比高血压或高胆固醇更能预示即将发生致死性缺血性心脏病。那么,维生素E在预防血管疾病时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呢?

维生素E预防血管疾病的作用,主要是它可以保护动脉血管,防止发生粥样硬化。美国科学家最近报告说:维生素E具有中和对人体有害的胆固醇的作用。他们通过临床实验,发现受试者在仅仅连续几天每天服用400~8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E之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就已降到能够对动脉血管构成损害的水平以下。低密度脂蛋白在血液中氧化后,会转变为一种有害化学物质,损伤动脉内壁上的细胞。这种有害的脂蛋白在杀伤细胞的同时,还造成斑块的聚集,使血管变硬,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而维生素E具有防止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的作用,并能中和对人体有害的胆固醇,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只有通过维生素E的摄取,才能获得这种对血管的保护作用。科学家们的最新研究表明:停用维生素E之后,相应的这种血管保护作用会很快消失。目前,美国政府向公众建议的维生素E摄取量是每人每天25国际单位。而参与最新研究的科学家则认为,这种维生素的摄入量必须增加到400国际单位才会发生有利于保护血管的化学反应。专家认为,在日常饮食中,多食富含维生素E的绿叶蔬菜是一种补充体内维生素E,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危险的良策。但是,不适当地大量服用维生素E制剂反而可产生副作用(降低免疫功能,引起胃部不适等)。因此,补充维生素E制剂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含维生素E丰富的食物有:黄豆、杏仁、葵花子、全麦、小麦胚芽、花生、芝麻、桃仁、肝等。37.常吃洋葱可防冠心病吗

洋葱又称圆葱,含有二烯丙基二硫化合物的油脂挥发液体,这种液体可调节血脂,防止动脉硬化、心肌梗死,降低血压。一般冠心病及动脉硬化患者每日吃50~75克洋葱,其作用比吃调节血脂药物还要理想。洋葱的渗出物中含微量前列腺素A,它能舒张血管,降低血液的黏度,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38.常吃花生有助于预防冠心病吗

有研究发现,食用花生可显著降低血液中7%~25%的总胆固醇和10%~33%的“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减少罹患冠心病的风险。花生保护心血管的作用与其所含的高单不饱和脂肪酸和膳食纤维、维生素E、叶酸、铜、镁、锌、铁、硒、碘等元素有关。而花生的蛋白质含量为25%~30%,仅次于大豆。39.吃橘子可预防冠心病吗

有调查发现,吃橘子的人患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的比率比较低。橘子富含维生素C与柠檬酸,前者具有美容作用,后者则具有消除疲劳的作用。如果把橘子内侧的薄皮一起吃下去,除维生素C外,还可摄取膳食纤维——果胶,它可以促进通便,并且可以降低胆固醇。

此外,橘皮疳可以加强毛细血管的硬度,降血压,扩张心脏的冠状动脉,因此可以说,橘子是预防冠心病和动脉硬化的食品。40.多吃“薯类”可以预防冠心病吗

薯类包括甘薯(红薯)、马铃薯(土豆)、木薯等。这类食物不仅含有淀粉、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还含有较多的黏蛋白。黏蛋白有阻止胆固醇在血管壁上沉淀,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41.常吃茄子有益心血管吗

茄子肉质鲜嫩,细腻味美,且营养丰富,是最大众化的蔬菜。

茄子内含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和维生素P,脂肪、蛋白质、糖类及多种矿物质等。其中糖类的含量比番茄多1倍,矿物质多2~3倍。茄子与一般蔬菜不同的是它含有维生素P,以紫茄子含量较高。人体如缺乏维生素P,微细血管就会变得脆弱。维生素P能增强人体细胞间的黏着力,提高微细血管活性,对微小血管有保护作用。所以,高血压、动脉硬化症、紫癜症及坏血病患者,常吃茄子非常有益。

中医学认为,茄子性味甘寒、无毒,具有散血瘀、消肿止痛、治疗寒热、祛风通络、止血等功效,适用于治疗寒热、五痨等症。现代医学认为,茄子有降血压、降胆固醇和抗癌等作用,常食茄子对防治心血管疾病有益。

民间有用紫茄子与米同煮为饭,连食数日,治疗黄疸性肝炎;把鲜茄子捣烂,用醋适量调匀敷患处,可治无名肿毒,有消炎镇痛解毒之效;将新鲜生茄子1个洗净,切片,生食,对治疗细菌性食物中毒有良效:将茄子烧炭存性,研为细末,每晨空腹服用9克,用黄酒一盅送下,连服1周,可治内痔出血及直肠溃疡性出血;将霜打的茄子晾干研成细末,以蜂蜜调和均匀,涂抹患处,治疗口腔炎及小儿口疮等症有明显疗效;将生茄子捣烂,加入少许白糖调匀敷患处,可治疗蝎、蛇、蜈蚣等咬伤;将生茄子洗净,切成薄片,敷贴患处,一日更换3次,可治痈疮疖肿等症;将掰开的嫩茄子往疣上蹭,先轻后重,每日数次,一般10天左右疣体可脱落,且不留瘢痕;将茄子60克洗净,加水适量,煮后去渣,加入适量蜂蜜调匀温服,一日2次,治疗老年性咳嗽效果明显;以新鲜茄子皮局部外敷,可治顽固性烂脚等。42.为什么吃海鱼可预防冠心病

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有血小板活性增高现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中往往有大量肥大细胞聚集,后者可释放白细胞三烯、组胺和某些前列腺素。心肌缺血时,白细胞还可释放游离氧基而损伤内皮细胞。白细胞释放的某些产物可使血小板活化、血管痉挛、血管通透性增强以及嗜中性白细胞游移。因此,血小板、白细胞、前列腺素和白细胞三烯的上述作用就构成了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发病的重要机制。采用某些药物或治疗措施以抑制这些作用,有可能打断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某些环节,从而使粥样硬化进程延缓、粥样硬化减轻、冠脉血栓形成和心肌梗死的范围缩小。

20碳5烯酸(EPA)和22碳6烯酸(DHA)有明显的调节血脂作用,能防止冠脉痉挛和动脉粥样硬化。20碳5烯酸的主要来源是食物,少量由体内合成。水生动物如牡蛎、鲭鱼、大麻哈鱼、金枪鱼等海鱼及鱼肝油中20碳5烯酸的含量尤为丰富,可达总量的70%~90%。20碳5烯酸可使冠脉扩张、血小板解聚和改善血管通透性。20碳5烯酸还有调节血脂的作用。据报告,爱斯基摩人和北极地带的其他居民很少进食陆生动物的肉和奶,也很少进食植物性食品,主要的食物是鱼肉、鱼肠、鲸油及鱼的其他成分。据调查,爱斯基摩人和北极圈其他居民中,血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普遍较低,而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则较高。从这些资料来看,20碳5烯酸的摄入和体内的含量较高,可能是北极地带居民中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发病率很低的重要原因。国外许多研究也都证实了20碳5烯酸在防治冠心病中的作用。

20碳5烯酸有明显的调节血脂作用,能防止冠脉痉挛和动脉粥样硬化。20碳5烯酸的主要来源是食物,水生动物如牡蛎、鲭鱼、大麻哈鱼、金枪鱼等海鱼及鱼肝油中20碳5烯酸的含量尤为丰富。20碳5烯酸可使冠脉扩张、血小板解聚和改善血管通透性。

因此,在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鱼肉、鱼油和20碳5烯酸可能有极重要的意义,这也是近几十年来冠心病病因学研究的巨大进展。应用20碳5烯酸和22碳6烯酸,或进食一定量鱼肉、鱼油,可能是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又一条新途径。所以,劝君常吃海鱼。43.奥米加-3脂肪酸在预防冠心病中有何作用

奥米加-3(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指一组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包括20碳5烯酸(EPA)、22碳6烯酸(DHA)和α-亚麻酸(ALA)。富含奥米加-3脂肪酸食物主要是绿叶菜(含量最多是菠菜)、果仁(含量最多是核桃)、动物(含量最丰富是深海鱼),目前奥米加-3脂肪酸保健品也已应市。科学研究证明,奥米加-3脂肪酸在预防冠心病形成的各个阶段中都能发挥许多积极作用。(1)避免冠状动脉微小损伤。据医学观察,冠心病的最早迹象是冠状动脉管壁内层的微小损伤。有些损伤是无法避免的,这是因为长年累月血液流过血管时的磨损引起的。有人观察,在20岁青年小伙子身上就有这种磨损的痕迹。但是也有一些损伤是可以避免的,最为常见的是高血压损伤。舒张压超过105毫米汞柱的人,其发生冠状动脉问题的几率是正常人的2倍。据最新研究发现,奥米加-3脂肪酸能增加氧化氮含量,氧化氮能有效松弛动脉,从而实现降压的效果。有人观察,每天服用3克20碳5烯酸(EPA)、22碳6烯酸(DHA),舒张压降低3毫米汞柱,有效地保护动脉血管内壁损伤,铲除冠心病的基础。(2)消除动脉炎症的发生。血管内壁炎症是构成冠心病的第二步。奥米加-3脂肪酸有类似阿司匹林样消炎功能,阻断动脉粥样硬化,有效预防冠心病的发生。海鱼,尤其是深海鱼类中,含有丰富奥米加-3脂肪酸,经常食用多脂海鱼的人,冠心病发病少,死于冠心病的人比不吃海鱼的人低42%。(3)阻断胆固醇入侵。冠心病形成的第三个阶段是低密度脂蛋白发生氧化反应。奥米加-3脂肪酸能有效减慢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另外,一些富含奥米加-3的油脂如橄榄油、野山茶油,还含有角鲨烯茶多酚等一类抗氧化物质,从而达到阻断胆固醇入侵动脉血管内壁,进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4)防止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人体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与低密度脂蛋白恰恰相反,它像一只瘪了气的足球,在血液里能不停地铲除低密度脂蛋白,把它搬运到肝脏,肝脏把它分解,变成危害小的物质。体内高密度脂蛋白越多,动脉中氧化了的低密度脂蛋白危害就越少。奥米加-3脂肪酸,不仅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同时又能维持,甚至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含量,达到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5)预防冠状动脉阻塞。20世纪70年代初期,一个重要的发现是奥米加-3脂肪酸能有效降低血小板黏稠度,同时又能降低纤维蛋白原的产量,降低血块形成的速度,有效地预防心肌梗死事件发生。不仅如此,奥米加-3脂肪酸还具有防止心律不齐的功效。因此说,奥米加-3脂肪酸不失为预防冠心病的重要营养物质。44.“深海鱼油”可以防治冠心病吗

现在深海鱼油成为送礼佳品,说是能调节血脂、软化血管,抗血栓,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鱼油的功效到底如何?(1)鱼油不是调脂药,它只是一种保健品,如美国生产的鱼油胶丸瓶签上并未按药品标示适应证、服用剂量、方法、禁忌证等。美国药品及食品管理局并未批准鱼油用作调脂药,我国也是。(2)前期有报告说,大量服鱼油的部分人可见总血脂水平降低,但并未进行严格的临床研究。近来的研究表明,鱼油对高脂血症病人虽有一定调脂作用,但在调脂程度、调脂质量方面并不比普通植物油好,因为鱼油不能降低“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

权威的美国心脏学会发布新闻公报称,在对服用鱼油的利弊作进一步研究前,不推荐人们普遍服用鱼油。五、冠心病患者饮食调控的原则45.如何防治冠心病(1)合理膳食。首先要限制总热量的摄入,积极控制体重。参考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避免摄入过多饱和脂肪酸如动物脂肪及富含胆固醇的食品如动物内脏、蛋黄(脂肪摄入量不超过总热量的30%,胆固醇不超过300毫克/日),40岁以上者尤应注意。高血压及心力衰竭患者应减少食盐的摄入,在正常情况下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日。糖耐量减低者应限制糖类的摄入。同时,多食富含维生素、植物蛋白、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水果,并注意微量元素的补充。(2)适当体力活动,科学、规律生活。适度的体力活动对控制体重、稳定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锻炼心脏功能、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均有益处。体力活动以不增加心脏负担、不引起不适及过度劳累为原则,循序渐进、规律进行。同时尽量做到情绪乐观、平和,睡眠充分、放松,工作张弛有度,作息规律、有序,培养良好的性格和生活习惯。(3)戒烟、限酒。吸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增高2~6倍,因此,必须积极戒除。少量饮用低度白酒及红葡萄酒有一定保护作用,但长期、大量酗酒对人体有严重危害,不应提倡。(4)治疗相关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均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除饮食、运动及生活调节外,还应遵医嘱规律药疗,定期随访,使血压不超过140/90毫米汞柱,最好在130/85毫米汞柱以下,血糖不超过6.0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不超过2.1毫摩尔/升。积极治疗上述疾病可有效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此外,妇女在绝经后冠心病的发生率有增高趋势,而雌激素替代疗法有一定保护作用。46.防治冠心病的饮食原则是什么(1)限制饭菜量。患者饱餐后容易出现心前区疼痛。因为饱餐后部分血液为帮助消化而进入消化系统,这时冠状动脉的血流量相对更少,故可诱发心绞痛的发作。因此,冠心病患者提倡吃八分饱。(2)努力达到并保持理想体重,特别应避免肥胖。注意养成少吃多餐的习惯,减少高热能食物如甜点等摄入。(3)减少钠盐摄入量。高盐饮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饮食宜清淡、低盐。冠心病患者每天的食盐应控制在6克左右;对合并高血压者,食盐的摄入量每天控制在5克以下。可随季节活动量适当增减。例如:夏季出汗较多,户外活动多,可适当增加盐的摄入量。冬季时,出汗少,活动量相应减少,应控制盐的摄入。

高血压又是发生冠心病的重要因素,因此,积极控制血压在防治冠心病方面显得有特殊的意义。(4)要多吃一些保护性食品。如洋葱、大蒜、紫花、苜蓿、木耳、海带、香菇、紫菜等。研究人员发现大蒜和洋葱含有精油,这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成分。精油是一种含硫化合物的混合物,主要是烯丙基二硫化物和二烯丙二硫化物。如果按每千克体重1克的标准吃生大蒜,或者每千克体重2克的标准吃生洋葱,就可以起到预防冠心病的作用。适量饮茶可防治冠心病。茶叶具有抗凝血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茶叶中的茶多酚,可改善微血管壁的渗透性,能有效的增强心肌和血管壁的弹性和抵抗力,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茶叶中的咖啡因和茶碱,可直接兴奋心脏,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心肌功能。(5)不要将饮用水软化。(6)少量多餐。避免吃得过多、过饱,不吃过油腻和过咸的食物,因为过咸和饱餐会引起血压升高,冠状血管收缩,心肌耗氧增加,供氧减少,心肌缺血急剧减少,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7)戒烟限酒。冠心病患者应当戒烟。酒精能使心率加快,能加重心肌缺氧,减少饮酒量,每日量不超过30克。(8)忌食的食物有:各类高油脂高糖的主食、糕点、全脂乳及奶油、鸡蛋黄、肥猪肉、肥羊肉、肥牛肉、肝及各类动物内脏,以及黄油、猪油、牛油等动物油脂。并应忌用或少用全脂乳、奶油、蛋黄、肥猪肉、肥羊肉、肥牛肉、肝、内脏、黄油、猪油、牛油、羊油、椰子油。(9)忌饮浓茶及用一切辛辣调味品。(10)在烹调方式上,多用清蒸、凉拌、炖、煮、烩等,禁用油炸、油煎等烹调方法。47.冠心病患者摄入主要营养素的原则有哪些(1)热能。膳食摄入总热量过多,超过人体的消耗,必然会以脂肪的形式蓄积于体内,造成肥胖。维持热能平衡,防止肥胖使体重达到并维持在理想范围内,肥胖者合并冠心病较正常体重者多。因此,控制体重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环节之一。中国营养学会曾提出全国平均膳食热量,主食一般每日350~400克,避免过饱,晚饭的量宜少,少食甜食。

控制总热量,维持正常的体重。宜多吃些粗粮,以增加复杂的糖类、纤维素、维生素的含量。糖在总热量中的比例应控制在60%~70%。宜多吃些粗粮,以增加复杂的糖类、纤维素、维生素的含量。单糖及双糖等应适当控制,尤其是血脂异常和肥胖者更应注意。

以维持理想体重为宜,其中年龄和体力活动程度最重要。中年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活动和日常其他活动相对减少,基础代谢率也不断下降,因此每天所需的热能也相应减少。若有超重,应减少热能的供给以降低体重。评价体重是否正常,最简便方法是身高厘米数减去105作为体重上限。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或110);有高胆固醇血症者,高“三酰甘油”血症者,切忌暴饮暴食,避免过饱,最好少量多餐,每天4~5餐。(2)控制脂肪。脂肪的摄入应限制在总热量的30%以下,以植物脂肪为主。适当的吃些瘦肉、家禽、鱼类。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欧美人冠心病发病率高;而亚洲的日本人冠心病的发病率低;我国的舟山渔民和北极的爱斯基摩人几乎不患冠心病。欧美人平均每日吃鱼20克;日本人每日吃鱼100克;舟山和爱斯基摩人每日吃鱼300~400克。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海鱼的脂肪中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它能够影响人体脂质代谢,降低血清胆固醇和血清“三酰甘油”以及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从而保护心血管,预防冠心病。由此可见,多吃海鱼有益于冠心病的防治。膳食中应控制胆固醇的摄入,胆固醇的摄入量每天应少于300毫克,一个鸡蛋中的胆固醇接近于300毫克,当患有冠心病时,应控制鸡蛋的摄入,应每日半个鸡蛋或每2日1个鸡蛋。不可一日吃数个鸡蛋。要限食动物的内脏、脑等。

控制脂肪摄入的质与量。许多研究证明,长期食用大量脂肪是引起动物动脉硬化的主要因素。而且还证明脂肪的质对血脂的影响更大,饱和脂肪酸能升高血胆固醇,多不饱和脂肪酸则能降低血胆固醇,一般认为,膳食中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之比以1:1:1为宜。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来自植物油。但这并不意味着吃植物油愈多愈好,其摄入量还应保持在20%脂肪供热比例之内。膳食胆固醇含量对体内脂质代谢会产生一定影响,应适当加以控制。

减少膳食中的脂肪量,特别应减少动物脂肪量。脂肪供热比应为20%,不宜超过25%,其中饱和脂肪酸应控制在占总热量的10%以内。

当患有冠心病时,要限制摄入动物的内脏、脑等。作为预防饮食时,治疗饮食时,禁用动物脂肪高的食物。(3)限制胆固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含饱和脂肪酸多的食物,如肉类、蛋奶制品等摄入增加,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过量,是导致血脂异常的主要膳食因素,血脂异常又是冠心病的主要诱因之一。故应控制脂肪摄入,使脂肪摄入总量占总热量20%~25%以下,其中动物脂肪以不超过1/3为宜,胆固醇摄入量应控制在每日300毫克以下,或严格限制在200毫克以下,或100毫克以下/每千卡总热量。

美国心脏病学会提出:膳食中总脂肪量应小于总热量的30%,饱和脂肪酸应小于总热量的10%。因此,烹调菜肴时,应尽量不用猪油、黄油、骨髓油等动物油,最好用含不饱和脂肪酸较高的香油、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植物油。应尽量减少肥肉、动物内脏及控制蛋类的摄入。

含胆固醇的食物多为动物性食物,故可用豆类及其制品替代,这样既减少了胆固醇摄入量,又提供了优质的植物蛋白。

严格控制动物性脂肪及含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量。尽量少吃富含饱和脂肪酸或胆固醇过多的肥肉、动物油、高脂奶品及蛋黄、动物内脏等食品。忌吃或少吃动物的脑子、脊髓、内脏,蛋黄,贝壳和软体类(如鱿鱼、墨鱼),多吃大豆、大蒜、洋葱、海带、山楂、玉米、黑木耳、苹果、牛奶、鱼等食物,些食物能调节血脂,预防动脉硬化。(4)糖类。糖类是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糖类摄入过多(在我国人民膳食结构中表现为主食量过多),可造成热量入超,在体内同样可转化生成脂肪,引起肥胖,并使血脂异常。过多的糖分若不能及时被消耗掉,就会在体内转化为胆固醇,有促进动脉硬化的危险。经研究证明,在糖类中升血脂异常的作用,果糖高于蔗糖,蔗糖高于淀粉。美国、加拿大等国,人们的食糖量可占一日热能的15%~20%,其冠心病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因此,要严格控制糖类摄入总量,尤其是控制食糖摄入量,一般以不超过总热量的10%为宜。

在糖类的选择方面,首选复合糖类如米、面、杂粮等食物为主,控制单糖和双糖等简单糖的摄入,应尽量少吃纯糖食物及其制品。食用复合糖类,少吃或不吃蔗糖或葡萄糖等简单的糖类。因此应多吃蔬菜、水果。水果成分能降低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

宜选用多糖类,占热能<65%。因纤维素、谷固醇、果胶等可降低胆固醇;肥胖者主食应限制,可吃些粗粮、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素高的食物,对防治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均有益。应限制含单糖和双糖高的食品。(5)蛋白质。蛋白质是维持心脏必需的营养物质,能够增强抵抗力,但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对冠心病不利。因蛋白质不易消化,能够加快新陈代谢,增加心脏的负担。有学者观察,过多的摄入动物蛋白,反而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所以摄入蛋白质应适量。每日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以每千克体重不超过1克为宜,应选用牛奶、酸奶、鱼类和豆制品,对防治冠心病有利。

食物中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应该合适,其适宜比例为:蛋白质占总热能的12%左右,而在蛋白质中优质蛋白占40%~50%,优质蛋白中,动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各占一半。

尽量多用黄豆及其制品,如豆腐、豆腐干等,其他如绿豆、赤豆也很好;因豆类含植物固醇较多,有利于胆酸排出,且被重吸收量减少,胆固醇合成随之减少。鱼类中河鱼或海鱼,大部分含胆固醇较低,如青鱼、草鱼、鲤鱼、甲鱼、黄鱼、鲳鱼、带鱼等胆固醇的含量<100毫克%;故每天吃250克鱼,其胆固醇含量<300毫克/日。鱼油在防治冠心病中有重要的价值。牛奶含抑制胆固醇合成因子,牛奶中脂肪和胆固醇使人担忧,但每1瓶牛奶仅含脂肪9克,胆固醇30毫克,故冠心病患者不必禁牛奶。鸡蛋对冠心病的影响,主要是蛋黄中的胆固醇,1只鸡蛋约含250毫克胆固醇;健康人每天增加1只鸡蛋,不影响血胆固醇;事实上适量吃鸡蛋有益无害,但不宜多吃。(6)供给充足维生素和矿物质。膳食中应注意多吃含镁、铬、锌、钙、硒元素的食品。含镁丰富的食品有小米、玉米、豆类及豆制品、枸杞、桂圆等;镁可以影响血脂代谢和血栓形成,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抑制凝血或对血小板起稳定作用,防止血小板凝聚。含铬丰富的食品,如酵母、牛肉、肝、全谷类、干酪、红糖等;铬能够增加胆固醇的分解和排泄,动物实验证明,微量铬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降低胆固醇。含锌较多的食品有肉、牡蛎、蛋、奶;科学家认为锌铜比值可影响血清胆固醇的含量。含钙丰富的食品有奶类、豆制品,海产品如虾皮等;近年的研究表明,膳食中的钙含量增加,可预防高血压及高脂膳食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当增加镁的摄入时,上述症状可得到缓解,甚至消除;提高人们在钙的摄入量时,也应增加镁的摄入量。含硒较多的食物有牡蛎、鲜贝、虾皮、海虾、巴鱼等;补硒能够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肌的损伤程度。

碘能抑制胆固醇被肠道吸收,降低胆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着,故能减缓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常食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可降低冠心病发病率。膳食中钙、镁、钾、钠、铜、铬等也同冠心病发病有关。

多吃蔬菜和水果有益于心脏。蔬菜和水果是人类饮食中不可缺少的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无机盐、纤维素和果胶。凡绿色蔬菜或黄色蔬果中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它具有抗氧化的作用,维生素C能够影响心肌代谢,增加血管韧性,使血管弹性增加,大剂量维生素C可使胆固醇氧化为胆酸而排出体外。猕猴桃、柑橘、柠檬和紫皮茄子含有丰富维生素C,应多吃含维生素C较多的食品。

维生素C能促进胆固醇生成胆酸,从而有降低血胆固醇作用;还能改善冠状循环,保护血管壁。尼克酸能扩张末梢血管,防止血栓形成;还能降低血中“三酰甘油”的水平。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阻止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保护心肌并改善心肌缺氧,预防血栓发生。

维生素C可增加血管韧性,减少脆性使血管的弹性增强;维生素E有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作用;维生素B可调节血脂;足够的蛋白质可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修复组织。

多食用新鲜绿叶蔬菜,深色蔬菜富含胡萝卜素和维素C。蔬菜体积大可饱腹,含粗纤维多,减少胆固醇吸收。水果含热能低,维生素C丰富,含有大量果胶;山楂富含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外,还有黄酮类物质,有显著扩张冠状动脉和镇静作用,多聚黄烷有降压强心功能。海藻类,如海带、紫菜、发菜及黑木耳等富含蛋氨酸、钾、镁、铜、碘,均有利于冠心病治疗,但应适量摄取。

补充微量元素镁。机体内缺乏微量元素镁会引起冠状动脉凝血和粥样硬化,食入含镁的食物可以防止冠心病。它存在于绿叶蔬菜、硬壳果实中。鱼、肉、糙米、小麦、胡萝卜、茄子等都含多种微量元素。(7)增加膳食中纤维的含量。由于纤维不能被人类胃肠道所消化,不提供热量,再加上纤维有保留水分的作用,使纤维在胃肠道中所占体积增加,热量密度相对减低,总热量因而减少。纤维素尚能使胃排空时间延长,小肠蠕动增加,使食物在小肠中停留时间缩短,从而使能量吸收减少。由于有些水溶性纤维素和木质素能与胆固醇结合,能使胆固醇从粪便的排出增加。纤维素还能与胆汁盐结合,使体内由胆固醇合成胆汁的活动加强,血脂及血清胆固醇水平因而降低。多吃蔬菜、水果,蔬菜、水果中维生素、钙、钾、镁、纤维素和果胶的含量丰富,而且食物纤维果胶能降低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

膳食纤维能吸附胆固醇,阻止胆固醇被人体吸收,并能促进胆酸从粪便中排出,减少胆固醇的体内生成,故能降低血胆固醇。

适量增加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的摄入。提倡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食用豆制品,食用液体植物油。因为蔬菜、水果是维生素、钙、钾、镁、纤维素和果胶的丰富来源。食物纤维果胶能降低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故在防治冠心病的膳食中,应有充足的膳食纤维。48.冠心病患者饮食的“四少”与“四多”是什么“四少”:是指少吃盐、少吃糖、少吃脂肪、少吃刺激性食物。钠盐能吸附水,使整个血液容量增加,从而加重心脏负担。冠心病患者最忌肥胖,所以应少吃糖和脂肪。烟酒都会加重心脏负担,应戒烟、戒酒,浓茶、辣椒等刺激性食物也应慎食。“四多”:是指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多吃豆制品、多吃鱼类、多饮牛奶。维生素C和豆制品对血管有重要保护作用,鱼肉中含有一种多链不饱和脂肪酸,有预防和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牛奶中钙质十分丰富,常饮牛奶的人比不饮者患心脏病的可能性要少10倍,多饮牛奶也可控制冠心病的发展。六、冠心病患者饮食调控的方法及食物选择49.冠心病患者有哪些饮食治疗方法(1)注意总热量平衡,保持理想体重。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要有规律,不要过饥或过饱,有一基本的定量,具体定量依据平时饮食习惯。另外要注意食品品种丰富,不可过分单调和偏食。这样才能做到膳食营养平衡,保持热能相对平衡。如果伴有肥胖症,就要注意控制体重,通过限食及运动相结合使体重降下来,至少应使体重不再增加。

中年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活动和其他活动相对减少,基础代谢率也随之下降。所以,每天所需的热能也相应减少。若体重超标,应减少热能的供给以降低体重,维持理想体重是饮食营养预防冠心病的目标。许多冠心病患者常合并有超重或肥胖,所以应通过限制食物中热能的摄入或增加能量消耗,使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内。(2)限制糖类的过量摄入,尤其是单双糖的摄入量。糖类在总热量中构成比应为55%~70%,是主要的热能物质。如果大量摄入糖类特别是单双糖和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则易使“三酰甘油”升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而普通饮食中的谷类、稻米、小麦等所含为多糖,多糖对“三酰甘油”的影响不明显,并且含大量多糖的谷物常富含膳食纤维,有降低“三酰甘油”和胆固醇的效果。因而,每日主食应以谷米为主,不要过分强调精米细面,并且要少吃高糖、高脂食品。

尤其是伴有肥胖或血脂异常的患者更需注意。应选用多糖类,如食物纤维、谷固醇、果胶等,可降低胆固醇。肥胖者应限制主食,可多吃些粗粮、蔬菜、水果等含食物纤维高的食物,对防治血脂异常、冠心病等均有益处。(3)限制饱和脂肪酸,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对于脂类的摄入,总的原则是低脂饮食,使脂肪比例仅占总热量的15%~25%,其中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为1~1.5。适当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供给,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食物中胆固醇每天应控制在300毫克以下,可使血清胆固醇水平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并可以预防血液凝固。动物脂肪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可使总胆固醇升高,应加以限制。豆油、菜籽油、芝麻油、花生油、米糠油及鱼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长期摄入可降低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水平。这些油具有保护心脏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可作为机体脂类的主要来源及烹调食物的主要用油。

冠心病患者脂肪热量≤20%即可,若总热量为2 000千卡,则总脂肪量应≤40%克/日,血脂异常患者则应≤36%克/日(<

16%)。在强调减少脂肪总量的同时,应注意脂肪的“质量”,脂肪中的饱和脂肪酸有升高胆固醇的作用,不饱和脂肪酸则有降胆固醇的作用。

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茶油及橄榄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20碳5烯酸(EPA)、22碳6烯酸(DHA)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块聚集的作用,对冠心病患者有保护作用。(4)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以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摄入。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每日主食的总量可比健康人少一些,但水果蔬菜不能少。水果蔬菜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其中可溶性纤维素具有降血脂和保护血管的作用,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A也能保护心血管,对预防冠心病极为有益。

多食用新鲜绿叶蔬菜,特别是深色蔬菜,这些食物都富含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水果含维生素C丰富,并含有大量果胶。山楂富含维生素C和胡萝卜,具有显著的扩张冠状动脉和镇静的作用。海带、紫菜、发菜、黑木耳等富含蛋氨酸、钾、钙、碘,均有利于冠心病的治疗。另外蔬菜含大量纤维素,可减少胆固醇的吸收。(5)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镁、铬、铜、锌、锰、碘等矿物质对动脉壁有保护作用。红糖内含有丰富的铬,而血铬水平是冠心病的最佳预测指标之一,当血铬降低1毫克/L,冠心病可增加6.4%。因此冠心病患者适当食用红糖有好处,茶叶中含铜较多,经常饮茶可满足人体对微量铜的需要。豆类、谷类含锌较高;小麦、糙米、胡萝卜、白菜含锰较多;海产品、紫菜含碘较多。(6)低盐及适宜蛋白质。一方面食盐摄入量与冠心病发病呈正相关,另一方面高血压与冠心病相伴而行,因而冠心病患者不宜摄盐过多,每日在6克以下为宜。蛋白质与总热量构成比为15%~20%,除少量为动物蛋白外,建议增加植物蛋白的摄入,如大豆蛋白质,可起到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积极效应。

宜选择鱼、禽、兔等含脂肪低的肉类。大豆制品不仅蛋白质含量丰富,而且含有较多的植物固醇,有利于胆酸的排出,减少胆固醇的合成,大豆卵磷脂则有助于胆固醇的运转,故应增加大豆制品的摄入。(7)增加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包括木质素、半纤维素、果胶等,能吸附胆固醇,增加类固醇和胆酸的排出,故能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应多食用粗粮、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同时,膳食纤维有明显的通便作用可以减少由排便困难引起的急性冠心病的发生。50.冠心病患者怎样合理饮食

冠心病患者的饮食原则是合理膳食,营养全面,多素少荤,不饥不饱,戒烟少酒。

患有冠心病的人平时忌吃高脂肪及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肥肉、鸡蛋黄、鸡肉、鱼籽和奶油等,这些油腻食物如过度食用,就会促进动脉血管壁的胆固醇沉积,加速动脉硬化,加强对患病冠脉的影响。因而宜少食之,最好荤素搭配,以清淡饮食为宜,如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富含植物蛋白的豆类、豆制品、瘦肉、淡水鱼等。

冠心病患者进餐不能吃得过饱,特别是那些饭后容易发生心绞痛的人更应注意。《千金要方》说:“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饮食过多则成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饮。”说明饮食要有节制,不暴饮暴食,以免胃肠负担过重。因为过饱,食物难以消化,可加重心脏负担,使腹部胀气、膈肌升高,从而限制了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又由于消化食物的需要,全身血液较多地集中在胃肠道,使冠状动脉供血更不足,加重了心肌缺血缺氧,也容易诱发心绞痛,甚至发生心肌梗死而危及生命。如晚餐过饱危险性更大,因入睡后血流变缓,过饱使血脂增加,使之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影响血管弹性,导致动脉硬化。所以禁忌饱食,采取节食是主要的预防方法之一。

吸烟是造成心肌梗死、中风的主要因素。因为香烟中的尼古丁和烟雾中的一氧化碳对冠状动脉血管壁和心肌细胞具毒性和致炎作用,尼古丁还可刺激肾上腺素的释放,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一氧化碳使动脉壁缺氧,血清胆固醇含量升量,这些都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促使冠心病病情恶化。因此,冠心病患者应坚决戒烟。少量饮酒,如啤酒、黄酒、葡萄酒等低度酒,可以舒筋活血,促进血脉流通,有利于气血和调。但是过量饮酒就适得其反,尤其是烈性酒,则应在禁忌之例。

那么,怎样进食才算合理呢?(1)每日饮1袋牛奶,内含250毫克钙,补钙有助于降低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预防骨质疏松。我国的传统膳食普遍缺钙,这一点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2)每日摄入糖250~290克,相当于主食300~350克,肥胖者可酌减至150~200克。(3)每日3份高蛋白质食物,每份包括:瘦肉50克或大鸡蛋1个,或豆腐100克,或鸡腿1个,或鱼、鸡、鸭100克。(4)粗细粮搭配,食味不甜不咸,膳食中每日摄盐5~7克为佳。(5)不宜饱食。指在总量控制下分三餐或四餐进食,每餐七八分饱,有利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冠心病。不能每日只进两餐,严禁暴饮暴食,以免引起心绞痛及心肌梗死。(6)吃油。冠心病患者以吃植物油较为合适,如麻油、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玉米油、米糠油等,它们当中含有的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能使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降低。植物油中所含的亚油酸、亚麻油酸等物质提炼出来以后,还能作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至于动物油,如果没有心脑血管病,尤其是青少年,适当吃些还是很好的,因为动物油如肥猪肉、猪油、牛油和羊油等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和一定量的胆固醇,这些人体的营养物质,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有很大作用。但如果是冠心病患者,就要适当限制食用,因为动物油虽说不含大量的胆固醇,但饱和脂肪酸能使血清中的胆固醇升高,不利于冠心病的康复。(7)水果、蔬菜及其他。每日食用500克水果及蔬菜,当然蔬菜可用适量植物油烹调。这样的食谱,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均能保证,热卡则按体重自行调整。水果中的苹果、葡萄、柑橘以及青菜多吃有益,能够降低胆固醇的食物有豆制品、苹果、葡萄、洋葱、大蒜、姜、海藻、蘑菇、苜蓿、酸奶等。(8)宜用食物:粮谷类、豆类、蔬菜、水果、脱脂奶、蛋白、去皮鸡鸭和家禽肉,水煮去汤汁后的瘦兽肉,小牛肉和鱼、小虾。(9)少用食品:去可见脂肪的牛、羊肉,火腿、大虾以及贝类。(10)禁用食品:肝、肾、脑、蛋黄、松花蛋、墨斗鱼、鲤鱼、肥肉、肉馅、香肠、巧克力、冰淇淋等。51.冠心病患者选择食物的要点有哪些(1)控制主食及脂肪摄入量。(2)保证新鲜蔬菜、水果供给,以提供维生素C、B族维生素和适量膳食纤维。(3)应多选用豆类及豆制品,这样既可保证优质蛋白质供给,又能提供必需脂肪酸,避免动物性食品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过多摄入,而且黄豆等还含卵磷脂及无机盐,对防治冠心病有利。(4)适当增加海产品,如海带、紫菜、海蜇等,以便为机体提供丰富的碘。(5)可多选用水产鱼类,因其蛋白质优良,易消化吸收,且对血脂有调节作用,与畜肉类食品相比更适合老年人特点,对防治冠心病有利。(6)可多选用冬瓜、萝卜、蜂蜜、山楂等食品。(7)尽量少用动物肝、脑、肾,鱼子,墨斗鱼,松花蛋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以及含饱和脂肪酸高的食品,如肥肉、动物油脂、黄油、奶油等。52.冠心病患者如何进行营养配餐(1)食物选择。每日可食用牛奶或酸奶约250克,鱼100~150克或瘦肉100克,豆制品100克,绿色蔬菜300克,水果100克,粮食300~400克,油1~1.5克,鸡蛋每周2~3个。(2)餐次安排。应少量多餐,每日4~5餐为宜。避免吃得过饱,因饱餐及高脂肪餐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饭菜应清淡、少油腻、易消化。制作时可多采用蒸、煮、拌、熬、炒、炖等少油的烹调方法。53.冠心病患者的一般食谱有哪些(1)早餐:牛奶200克,大米粥25克,馒头50克,拌白豆腐干芹菜适量。午餐:大米饭150克,清蒸鱼香菇、炒小白菜、西红柿豆腐汤适量。晚餐:小米粥25克,馒头100克,炒牛肉丝葱头、炒绿豆芽青蒜适量。(2)早餐:牛奶200克,小米粥25克,麻酱花卷50克,拌煮黄豆黄瓜丁适量。午餐:蒸两面发糕100克(玉米面50克,标准粉50克),炒鸡丝50克,香菇丝、熬小白菜粉丝、西红柿鸡蛋汤(蛋25克)适量。晚餐:大米饭100克,肉末(25克),豆腐(100克)、炒土豆柿椒丁适量。(3)早餐:牛奶(维生素AD鲜牛奶250毫升、白糖5克)火腿肠(火腿肠50克),炝拌小菜(胡萝卜75克、芹菜25克)。加餐:水果1个(鸭梨200克)。午餐:红烧鱼(草鱼100克),香菇油菜(香菇50克、油菜150克),馒头(标准粉125克)。晚餐:沙锅(豆腐100克,瘦猪肉50克,海米10克,白菜200克、粉丝15克),米饭(大米100克)。

全日烹调用油30克,盐6克。以上食谱含热能20 602千卡(8 600千焦耳)。(4)早餐:花卷(面粉50克、黄豆粉20克),玉米面糊粥(玉米面30克),炝芹菜(芹菜50克、花生仁20克),茶蛋1个(鸡蛋60克)。午餐:大米饭(大米100克),肉丝面(面条50克、瘦猪肉10克、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