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决定命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4 15:35:35

点击下载

作者:弓健

出版社: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情商决定命运

情商决定命运试读:

前言

情商是近年来心理学家提出的与智商相对应的概念,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能力等方面的品质。科学家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大脑——感性的大脑和理性的大脑,两种智力——智商和情商。我们思考问题、制定决策、采取行动时,智商和情商在同时发挥作用,缺一不可。

情商对人的生活和命运影响极大。研究表明,情绪是人类做出某种行为的深层驱动力。积极的情绪能够引导我们乐观地对生活进行探索和思考,而消极的情绪则会起到阻碍作用。换言之,高情商的人更容易充满自信、热情洋溢地面对工作和生活,胜不骄,败不馁,从而更容易取得成功。

本书提供了一些修炼情商的方法,虽然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却足以给你指出一个努力的方向。书后还附上了国际标准情商测试题,有助于你更清醒地认识自己,有针对性地开展情商训练。

情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因此可以靠后天习得。情商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技巧,因此有规律可循,能够熟练掌握。只要我们多点磨炼,多点情感投资,就能够像“情商高手”一样,营造一个有利于自己生存的宽松环境,在工作和生活中游刃有余。

第一章 破译EQ密码

英国权威大报《泰晤士报》刊登文章说:“情商是开启心智的钥匙、激发潜能的要诀。它像一面魔镜,令你时刻反省自己、调整自己、激励自己,是获得成功的重要来源。”

美国著名杂志《时代周刊》则大声疾呼:“如果你不懂EQ,从现在起,我们宣布——你落伍了!”

EQ是什么

《阿甘正传》与大学生自杀

好莱坞大片《阿甘正传》曾经感动了无数人。主人公阿甘智商只有75,但他认定目标后就坚定执著地去做,绝不动摇。他战胜了少年时同学的歧视和欺侮,进入大学校门;在大学里的橄榄球场叱咤风云,成为耀眼的明星;在炮火连天的越南战场死里逃生,成为英雄;在乒乓外交的球台旁潇洒挥拍,获得了国会勋章……最后,他拥有了自己的捕虾船,成为亿万富翁。他用诚实、守信、勇敢、真诚等美德,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和爱情。他常说:“妈妈说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虽然阿甘是存在于影视中的人物,却也有现实生活中的映照。

2005年,北京高校有15名大学生自杀身亡。这15名自杀者中,有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大二女生,有北京师范大学的韩国留学生,也有中科院理论物理所的博士后。他们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共同原因在于压力过大,导致精神抑郁,最终崩溃。

这两个案例的对比十分鲜明。一边是智商低下的“傻小子”,一边是智力超群的“天之骄子”。傻小子能在人生路上过关斩将,取得一系列令众人羡慕的成就;骄子们却在象牙塔里徘徊抑郁,最终选择了结束生命。决定这一切的关键因素就是——情商。

简单来说,情商就是自我管理情绪的能力。它和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简称IQ)一样,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过,心理学家常喜欢用EQ(情绪商数)来衡量一个人的情绪能力。

1990年,美国两位心理学家首次提出“情商”这一概念,成为一个标志性事件。5年以后,《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丹尼尔·戈尔曼出版了《情感智商》一书,迅速在全球掀起情商热潮。在随后的15年间,这个概念风靡全球,成为脍炙人口的词汇。

近几年,情商在中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宏保险于2010年发起一项调查,调查内容为中产家庭的幸福状况。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健康、情商、财商、家庭责任以及社会环境是影响家庭幸福最重要的因素,并且五者相互关联,缺一不可。如果家庭成员情商过低,将会大大影响整个家庭的幸福感受。

情商知多少

心理学家们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将情商分为五个主要领域。

第一,认识自己。自我意识是情商的基石。所谓自我意识,就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察觉。能够充分地了解自我的人往往对生活有更强的掌控能力。

第二,管理情绪。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恰当地管理情绪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每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不可避免地遇到积极和消极的情绪,沉迷于积极的情绪和受缚于消极的情绪都会导致同样的结果,就是自我迷失。

第三,激励自己。情绪会破坏注意力的集中,进而影响心智。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会极大干扰人的心理状况。而积极的情绪则会对提高成绩产生极强的引导作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保持满腔热情并持之以恒,这是产生坚韧不拔的毅力的源泉。

第四,识别他人。这里要提出一个概念,叫做同理心,也就是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很多时候,人们不便于或者不喜欢使用语言,便会通过其他的方式如表情、隐喻、动作等,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要求。同理心强的人能够及时体会到这种表达,并作出适当的反应。

第五,处理人际关系。恰如其分地处理人际关系是一门艺术,而掌控他人的情感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社交竞争力强的人,能够提高个人的受欢迎程度、领导力和人际交往的有效性。

每个人在以上5个领域的表现也会各不相同。有的人可能擅长掌控自己的情绪,但不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有人善于识别他人,但不知道怎样激励自己。不过没关系,情商是可以依靠后天习得并改善的,只要在相关领域做出有针对性的努力,就可以有效提升。

奇妙的情绪与生理反应

当人生气时,大脑给心脏下达指令,血液会流到手部,便于随时抓起武器或者攻击敌人。同时,心跳加速,肾上腺素分泌急速增加,准备采取强有力的行为。所谓“气血上涌”就是形容这种现象。

当人恐惧时,血液会涌向双腿这样大块的骨骼肌,以便准备随时逃跑。这时,面部会由于血液的流失而苍白,身体会在一瞬间呆立不动,像戴上了枷锁一样。所以,我们常说的“吓呆了”是有科学依据的。大脑情绪中枢的回路会释放大量激素,使身体保持警觉。

当人快乐时,负责抑制负面感觉与提升可用能量的大脑中枢变得活跃,而产生忧虑情绪的大脑中枢趋于平静。身体能够获得正常的休息,复原的速度也会加快。所以医生希望病人休养时保持好心情,科学依据也就在于此。

当人吃惊时,眉毛会扬起,允许更多光线进入视网膜,也使视野更加开阔。这可以使人获取更多信息,来决定自己应该怎么办。

当人产生厌恶时,鼻子会微微皱起,上嘴唇撇向一边。这种面部表情在全世界几乎都是一样的,而且传递的信息也几乎没什么不同。达尔文认为这是人类的本能反应,为了不吸入有害气体或者吐出有害的食物。

人的情绪直接引起了生理反应,而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又加剧了某种情绪。

聪明的“傻子”:智商与情商

莫以智商论成败

我们常常喜欢用智商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有足够的潜力。智商高的人,往往被人们寄予很高的期望。相反,智商偏低的人,往往遭到人们的嘲笑。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代表智商的考试成绩,就成了判断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

然而,在学校里获得高分却不意味着会拥有幸福的人生。许多人在学校读书时经常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却一事无成。他们喜欢抱怨工作环境不够好,无法得到上司的赏识,同事们也不够友善,总之,自己没有可以发挥才能的空间。久而久之,他们便渐渐沉沦下去,浪费了自己的高智商。而一些在校时成绩平平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却能够很快进入角色,逐渐出人头地。究其原因,在于这些人善于掌控自己的情绪,也善于处理自己周围的人际关系。在激烈的竞争中,他们往往能笑到最后。

有心理学家对1981年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多所高中的优秀生源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这些学生都曾被选中在各自中学的毕业典礼上致辞,或者发表告别演说。他们进入大学后,成绩依然优秀。而到了将近30岁时,他们整体取得的成就,仅在社会上处于中等位置。高中毕业10年后,他们中只有25%的人在自己的领域处于同龄人的最高水平,大部分人则表现平平。可见,智商并不能决定成败。

命运挑战罗斯福

美国历史上颇负盛名的总统罗斯福,小时候有很多缺点。他胆子小,脸上总带着一副受到了惊吓的表情,背诵时双腿发抖,嘴唇颤动,回答问题时含糊不清。然而他在求学路上毫不气馁,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了著名的哈佛大学。在大学里,他没有取得特别出色的成绩,却慢慢克服自己的缺点,为进入政界打下了基础。

1921年,罗斯福患上了脊髓灰质炎,高烧、剧痛始终伴随着他,最可怕的是终身丧失行走能力的威胁。这时,罗斯福只有39岁,事业刚起步不久,是美国政坛上的一颗新星。这个打击看上去似乎要断送他的政治生涯和未来。然而,罗斯福坚持不懈地进行康复训练,尝试着逐渐恢复站立和行走的能力。他总是面带微笑,还常常给周围的人讲笑话。他用来疗养的佐治亚温泉被称为“笑声震天的地方”。

7年后,罗斯福未能恢复健康,却坐着轮椅再次走上政坛。1932年,在严重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美国经济濒临崩溃。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竞选美国总统。他的残疾成为政敌们攻击的对象,然而他却能用诚恳的演讲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最后,罗斯福击败胡佛,成为美国第32届总统。

1933年,罗斯福摇着轮椅登上总统宝座。这时,美国已经被经济危机冲击了将近三年,失业、破产、倒闭等现象随处可见。罗斯福展现出了极强的个人魅力和压倒一切的自信。他在宣誓就职时告诉大家:“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他曾发表著名的“炉边谈话”,谈论国内外经济形势,号召人们恢复抵御危机的信心。他的乐观点燃了全美国人同心同德的新精神之火。

与此同时,罗斯福督促国会在一百天的时间里,通过了15项立法,促进了金融、农业、工业等领域的全面复兴。第一个任期结束后,美国国民平均收入增长达到了50%。这时,美国的“工厂机器齐奏乐曲,市场一片繁荣,银行信用坚挺,车船满载客货往来奔驰”。1940年,美国终于渡过了经济危机,国民收入基本恢复到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1941年12月7日,日本空军偷袭美国在夏威夷珍珠港的海军基地,将刚刚平稳下来的美国再次推上风口浪尖。美国人一度惊慌失措,以为世界末日要到了。美国本来想在“二战”中保持中立,却不得不对日宣战。在战争中,罗斯福提出“把战争带给敌人,带到敌人的本土上去”的战略思想,使美国本土免于攻击和战争的践踏。他带领美国成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领袖,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纵观美国历史,没有哪位总统像罗斯福这样,受到这么多次命运的挑战。而罗斯福却以自己的乐观与坚毅,一次又一次地战胜命运,成为美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总统,也是最有威望的总统之一。

从情商走向成功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家保险公司雇用了5000名推销员,并对他们进行了职业培训,每人的培训费用高达3万美元。出人意料的是,一年后就有一半人辞职,四年后,留下的人不到原来的1/4。这些推销员离开的主要原因在于推销保险的过程中遭遇一次又一次的拒绝,自己的耐心和勇气渐渐被消磨殆尽。于是,这家公司求助于心理学教授塞里格曼。

塞里格曼对1.5万名新员工进行了两次测试,一次以智商测验为主,另一次以乐观程度测验为主。塞里格曼对被测者进行了跟踪研究。有一组新员工在智商测验中表现很差,却在另一次测验中取得了“超级乐观主义者”的成绩。研究结果表明,这组员工第一年的业绩比“一般悲观主义者”高出21%,第二年高出了57%。

最新研究表明,人们取得的成就中,只有20%可以归功于智商。另外80%的非智商因素中,情商占据了绝对优势。可见,在人的一生中,情商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情商较高的人无论在什么领域,成功的概率都比较大。

一项以IBM、百事可乐等大型跨国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为对象的研究显示,情商的高低,是决定一位领导者卓越还是平凡的关键性因素。卓越的领导者在一系列情商方面(如领导能力、协调能力、自信等),都有优越的表现。很多员工并不一定希望自己的上司是天才,但希望上司能够体察下情,与下属关系融洽,极大地发挥一个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美国流行一句话:“智商决定录用,情商决定提升。”智商决定一个人的职业,情商则决定一个人能否在职业生涯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心理学家们认为,一个情商水平高的人,社交能力强,性格外向而开朗,正直而富有同情心,不容易被沮丧忧郁的情绪所束缚,从而更容易获得成功。

情绪失控: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感性战胜理性的恶果《儒林外史》讲述的范进中举的故事已经脍炙人口,耳熟能详。老儒生范进屡试不第,生活贫苦潦倒,遭到岳父胡屠户的嘲笑和轻视。忽有一日时来运转,中了举人,报喜人前来报喜,范进竟然高兴得昏厥过去,醒来后又一时痰迷心窍,发了失心疯。还是胡屠户斗胆打了他一巴掌,才让他吐出了浓痰,恢复了理智。这种顷刻之间的情绪爆发,就叫做情绪失控。

从理性的角度来讲,中举后的范进从穷酸儒生变成范老爷,当然不希望当众丢丑。而瞬间的情绪失控打败了理性,让他短时间内迷失了自我,身不由己地手舞足蹈,不仅让亲人们为他担心,也成了众人围观的笑料。每一次情绪失控,都可能给人生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不仅普通人如此,很多名人也无法避免情绪失控的负面影响。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长年保持写日记的习惯,却不肯将日记交给妻子,并把最后十年的日记存入了银行。因为日记,他与妻子之间发生了矛盾,并且越来越深。终于,一场激烈的争吵过后,作家决定离家出走。1910年10月底,82岁高龄的托尔斯泰悄悄乘火车离开了家。然而,他习惯了衣食无忧的优裕生活,不能适应离开家后的种种不便。最主要的是,俄罗斯寒冷的天气让年迈体弱的他很快开始发高烧。七天后,这位享誉世界的文坛巨匠病逝在一个荒凉的小站,为自己的情绪失控付出了惨痛且无法挽回的代价。

科学研究证明,情绪失控往往发生在一瞬间,掌管思考的大脑皮层根本来不及观察,行动就已经发生了。事后,人们往往记不起自己当时的所作所为,更不用说分析自己行为的对与错了。

情绪失控并不是偶然事件,而是经常发生。生活中不乏这样的场面:顾客在餐馆里只因为上菜速度太慢,可能就会对着服务生或者经理大发雷霆,发誓再也不来这家餐馆;乘客在出租车上只因为堵车,可能就会对司机发火,责怪司机没有选择正确的路线;夫妻之间可能只因为晚饭后谁来洗碗,或者谁先用洗手间,就大吵一架。事后想想,很多当事人甚至记不清楚自己发火的原因,然而情绪失控的后果已经无法挽回了。

南非足球惨案

处在群体中的人很容易被感情冲昏头脑,做出不理智的事情。体育比赛的观众由于比赛的紧张激烈,更容易气血上涌,在整体气氛的影响下,造成的负面结果往往会更加严重。

2001年4月,南非乔吉拉德内斯堡市发生了一起足球惨案,将近50名球迷被踩踏而死。这是南非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体育惨案。这起惨案的导火索,是球迷情绪失控引发了秩序混乱。

这场比赛由奥兰多海盗队主场迎战劲敌凯泽尔酋长队。这两支球队是当年的夺冠热门,在联赛积分榜上交替领先。因此,这场比赛对双方都至关重要。两支球队的球迷此前也为了比赛的胜负大打口水仗,争执不休。

比赛当天,组织者已经卖出了12万张门票,而赛场的最大容量只有7万人。混乱的票务状况为这起惨案埋下了伏笔。距离比赛开始还有一个半小时的时候,赛场已经座无虚席,但球迷们仍然从四面八方涌来。警察一看大事不妙,也不管球迷们到底有没有门票,直接把入口处的大铁门锁上了。然而,手持门票的球迷依然在寻找入场机会,没有门票的球迷也不愿意离开,入口处的球迷有增无减。

在十多万球迷的呐喊声中,比赛开始。虽然是客场作战,但酋长队士气高涨,并先进一球。主场队球迷开始做出过激的举动,有人向球场里扔杂物,有人拿座椅出气。在全场暴力氛围中,海盗队加强攻势,成功扳回一球。

主队进球的消息通过扩音器传到体育场外,场外的球迷瞬间沸腾了,他们拼命向赛场的各个入口涌去,一起向大铁门发起冲击。其中,西看台入口处有几万名球迷,他们像发了疯一样,合力挤向铁门。有人甚至爬上了铁门,准备跳进赛场。警察试图维持秩序,但面对如此庞大而疯狂的人群,任何举动都是徒劳的。万般无奈之下,警察施放了催泪弹。就在这时,铁门被挤倒,冲在最前面的球迷倒在了铁门上。后边的人想收住脚步,但身不由己,只能踩着倒下的人,随着人潮涌向赛场。

幸好,警方及时采取了行动。赛场的广播员接到通知后,通过扩音器宣布比赛取消,择日再战。同时,要求球迷们不要乱动,要听从警察指挥,有秩序地离开赛场。

偌大的球场很快变成了伤员救治区。救护人员赶到后,立刻动用一切手段迅速营救受伤人员。全场球迷被惨案惊呆了,全都停下来配合警察的行动。即便如此,仍有近50名球迷被踩死,100多人受伤。最小的死者只有12岁。

这起惨案震惊了世界足坛。南非人民通过电视看到了一幕幕令人心惊胆战的画面。悲伤像铁幕一般,一下子笼罩了南非。尽管很多部门需要对这起惨案负责,但球迷们在主队进球时瞬间失控的情绪也是酿成惨案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情绪也会决口

人的情绪就像奔腾咆哮的河水,需要依靠两边的堤岸予以辖制。河水时时冲击着堤岸,一旦决口,河水便会怒吼着奔腾而下,一发不可收拾。只有加固堤岸,管控情绪,防止河水决口,才能避免危害,保证将河水的益处发挥到极致。导致情绪失控的原因有很多。从生理上说,应激反应是人们难以避免的;从心理上讲,极度的压抑、不合理的宣泄、一时的冲动等,都可以让人瞬间失去理智。而生活经历、既往病史等因素,也可能导致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瞬间变成一个双眼充满血丝的暴徒。

医学调查显示,人的情绪与气候也有密切关系。情绪会随着气温的高低变化产生波动。医学专家认为,夏季空气稀薄,人容易疲劳而情绪低落,过高的温度又会让人兴奋。如果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人体情绪波动的幅度就会比较大,容易有反常的情绪表现。而如果气温低于30℃、日照超过12小时,人体的情绪就会比较稳定。

人处在不同年龄段时,情绪的波动状况也不一样。青少年往往容易冲动,做出“冲昏头”的举动。美国多所大学的科学家设计了一个实验,让900多名10~13岁的青少年作出一个选择:要么立刻拿走700美元奖金,要么一年后领走1000美元。研究结果显示,青少年们喜欢立刻拿走奖励,而不是一年后拿走更多的奖金。科学家们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青少年大脑中负责寻求感觉体验的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这个系统在10~16岁时最为活跃,所以兴奋和刺激经常让青少年丧失理智。

补充心理营养

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心理也同样如此。如果缺乏心理营养,情绪失控就在所难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心理健康。

首先最重要的营养素是爱,爱会陪伴人的一生。童年时代主要是父母之爱,少年时便增加了朋友和师长之爱。青年时代,情侣与夫妻之爱尤为重要。人到中年,亲朋好友、子女之爱会鼓励人不断进取。到了晚年,儿孙绕膝,其乐融融,则成为大部分老年人的人生目标。爱也意味着责任。一个心中有爱的人,能够极大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为人处世时尽力以理性为出发点,就不容易为多变的情绪所困扰。

其次,找到疏导情绪的合理渠道也是必不可少的。不良情绪需要疏导,而不是封堵。心理负担如果长期得不到宣泄,会逐渐淤积成心理障碍。适当而合理的宣泄则可吹散笼罩心头的阴霾,让理性的阳光照亮心头的每一个角落。

再次,树立坚定的信念与理想。信念与理想能帮助人们保持平稳的心态,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也能保持积极健康的态度。并能防止人们偏离自己的人生轨道,无限制地放大心理盲点,进入误区。

最后,别忘了加固自己的心理堤坝。心理学研究认为,在遇到危险、困难、痛苦等应激问题的时候,人类本能的反应是战斗或逃跑。面对羞辱,是躲避还是回击,通常取决于当事人一贯的行为准则。如果当事人能时时用道德和法律约束自己,并且考虑冲动行为给别人带来的不良影响或给自己造成的不良后果,那么就可以有效减少应激行为的发生。

谁动了我的“软糖”

一颗软糖看穿命运

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所幼儿园进行了一项著名的“软糖实验”。受测者主要是斯坦福大学的教职工和研究生的孩子。他们从4岁开始直到高中毕业,一直是这项研究的对象。

测试老师把这些孩子依次带到一间陈设简单的房子里。房间里空荡荡的,最显眼的是一张桌子,上面放着一颗包装得非常诱人的软糖。测试老师对每一个孩子都郑重交代:“20分钟后老师会回来。如果到时候你没有吃掉这颗软糖,就会得到一颗软糖作为奖励。”

有些性子急或自制力较差的孩子(约占1/3),在测试老师离开房间后,迅速跑去拿了那颗软糖含在嘴里。而另外一些孩子却在竭力抵制软糖的诱惑,有的孩子用小手捂住眼睛;有的孩子把头贴到手臂上,告诫自己要坚持;也有的孩子用唱歌、跳舞或者玩小游戏来分散注意力。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孩子禁不住诱惑,最后还是吃掉了那颗软糖;只有为数不多的孩子坚持到了最后。毕竟,对4岁的孩子来说,坚持20分钟和抵制糖果的诱惑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十几年后,软糖实验的预言作用越来越明显。这批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在情绪控制和社会交往方面显示出了很大的差异。4岁时就能控制自己欲望的孩子长大后敢于接受挑战,善于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坚韧、有毅力,自信心强。做事时,他们能集中自己的精力,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从而更有效率,也更有竞争力。处于容易冲动的年龄段,他们在追求目标时仍能像4岁时面对软糖那样,克制欲望。

没能抵制住诱惑,吃掉了软糖的孩子则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进入青春期后,他们自信心不足,容易气馁,觉得自己无用。遇到压力和困难时,他们容易止步,退缩不前,优柔寡断。社会交往中,他们脾气急躁,比较敏感,心胸狭窄,容易和别人发生争吵。而追求目标时,他们又容易犯急功近利的老毛病。

这群孩子即将高中毕业时,研究者再次对他们进行评测,发现4岁时能抗拒软糖诱惑的孩子要优秀得多。他们善于理解并运用语言,擅长制订并实施计划,学习动力十足,并能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和难以控制自己的孩子相比,他们的SAT(美国的“高考”)成绩平均高出100多分。

为了达到目标,必须控制冲动,这是米歇尔教授的软糖实验最想证明的一点。这个实验同时证明,情商是人的一生成败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向日葵》与《和平鸽》

1987年,荷兰画家凡·高的代表作之一《向日葵》在伦敦以2250万英镑的天价拍卖。而画家生前只卖出过一幅画,所得只有区区2法郎。

凡·高自幼性格孤僻,爱走极端。他喜欢幻想,却总有些不切合实际。这使得他在生活中屡屡受挫。当他投身于绘画后,便将心中的激情,通过画笔宣泄在画布上。

浓重的色彩对比,在凡·高的画作中往往达到极限。加上他旋转、跳跃的笔触,往往使画中的麦田、星空等如火焰一般升腾颤动。从色彩和笔触的交融中,不难窥探出凡·高纠结、痛苦的内心。他无法将这种痛苦完全倾泻在画布上,只好自己承担。

1890年,面对越来越深重的痛苦,凡·高再也无法承受,在麦田里开枪自杀。这位画家英年早逝的重要因素,是自幼便有极大缺陷的情商。

毕加索比凡·高晚出生28年。他们从小都显示出非凡的艺术才能,但两人的命运却有极大不同。在这种差别中,情商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14岁时,毕加索在巴塞罗那接受了新艺术和新思想的影响,又目睹了西班牙殖民地战争失败后人民的悲惨生活。双重刺激在他的潜意识里种下了忧郁的种子。23岁时,毕加索来到巴黎,定居在流浪艺术家的汇聚之处。他开始接受甜蜜爱情的滋润,悲伤和忧郁随之消散。幸福的温存和情感有所归属的喜悦洋溢在画面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毕加索目睹法西斯在西班牙的暴虐行径,愤怒、恐惧、抑郁等多种负面情绪在胸中郁积。然而,他并没有因此心理扭曲,而是将这种复杂的情感通过绘画宣泄出来。著名画作《格尔尼卡》、《和平鸽》等都是与此相关的代表作品。

毕加索曾说:“当我们以忘我的精神去工作时,有时所做的事会自动地倾向我们。不必过分烦恼各种事情,因为它们会自然或偶然地来到你身边。”豁达的人生态度使得画家一生中不断转变画风,不断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毕加索还喜欢体育运动。年轻时,他常常一个人背着画板,带着画笔到大自然中去写生,一边欣赏美景,一边搜集创作素材。年老后,他坚持做体操和日光浴,饭后还要去公园散步。他还创作了一套别开生面的斗牛舞,工作之余和妻子儿女一起表演。这既给生活增添了乐趣,又锻炼了身体,放松了情绪。

高情商使毕加索得以长寿。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位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位画家,并居于首位。

情绪主导能力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证明,情绪对人的能力有极大的主导作用。不同的情绪能够不同程度地挖掘人的潜力,并引导能力发展的方向。

热情、自信、坚韧等积极情绪能够鼓励人们去追求目标,并让人增加勇气和动力。据统计,最出色的音乐家们在5岁左右就开始学习各种乐器;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平均从7岁开始学习下棋;中国的优秀跳水运动员平均从4岁就开始进行训练。对于一群能力没有太大差异的人来说,谁能更早地开始艰苦的训练并持之以恒,谁就能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中国第一位体操世界冠军马燕红刚开始练体操时并不被看好。在教练看来,她身体条件并不出色,腿太细,力量很弱,不是练体操的好苗子。但她在训练时给自己“开小灶”,跑步时特意比别人跑得时间长,增强自己的腿部力量。有一次练习一个新动作,她在高低杠上磕伤了下巴,被送到医院去缝了四针,下巴肿得很高。但她走出医院后没有回家,而是回到训练场继续训练,学不会新动作绝不罢休。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前,马燕红备受慢性阑尾炎折磨,却为了比赛,迟迟不愿动手术。在体操决赛前一天,阑尾炎再次发作,疼得她缩在床上,连动都不敢动。眼看离比赛开始还有一个多小时,她只好请队医给自己打了止痛针,咬牙走上了比赛场。

为了进入自己擅长的高低杠决赛,她必须先参加个人全能的比赛,还要取得24分以上的成绩。她依靠自己坚强的意志,比完了四个单项,取得了第六名,顺利向高低杠金牌发起冲击。

人的意志可以战胜很多困难和挫折。关键时刻咬牙坚持,困扰你的东西就会退却。马燕红的意志让她创造了奇迹。决赛中她在高低杠上将高难度的技术和娴熟的表演完美结合,将一套难度极高的动作演绎得近乎完美。当她以自己的独创动作跃下,并牢牢“钉”在垫子上时,裁判们纷纷亮起满分。马燕红成功地战胜了自己,成为中国女子体操第一位奥运冠军。

而焦虑、自卑、愤怒等消极情绪会成为人们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强烈的消极情绪会导致人们过度关注自身,没办法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如果一个人的情绪持续处于消极状态,压制了其他的思想和行为,那他就已经情绪病态化了。病态的情绪会给人的行为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抑郁症患者之所以自杀率高,是因为极度压抑的情绪长时间带给他们绝望和无助,以至于他们习惯于把小困难和小挫折放大。当他们的悲伤情绪陷入恶性循环时,孤独和绝望时时袭来,就会做出极端的行为。如果一个人长期看到灰暗的墙壁,而不是绿树和鲜花,就会很容易产生轻生的想法。

由此可见,情商可以从正面或负面深刻影响其他的能力,并为我们的潜能划定了界限,从而决定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表现。一个人若想有所成就,就必须重视自己的情商。

向情商盲说“不”

情商盲的代价

从青少年到老年,情商盲存在于每个年龄段。忽视情商会带来种种严重的后果。

很多人在童年时,都曾有过被朋友孤立的经历。有些人性格开朗,主动去寻找新的朋友。有些人则性格内向,被孤立后觉得周围每个人都有敌意,每一个眼神都充满轻蔑和嘲讽。如果后者不主动改善自己的情绪,也得不到别人关注的话,他们很容易将委屈和疑虑转移到别人身上,把所有的不快乐都归咎于别人,最后放逐了自己。这些学生在校园里表现为失去学习能力,长时间沉浸在自己孤独的世界里,最终可能会因为难以承受世间的孤独而选择退学。

各国儿童在情绪方面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问题。在社会交往方面,有些孩子更喜欢独处,缺乏朝气,并对一些人和事物过度依赖;在心情方面,他们经常感到恐惧和忧虑,紧张与抑郁时时伴随着他们;在注意力方面,他们无法专心致志地做好一件事情,喜欢不切实际地幻想;在行为方面,他们通过打架和刻薄的语言来引起别人的注意,说谎成为家常便饭,并经常表现得脾气暴躁,易动肝火。

情绪问题是导致精神疾病的深层次根源。2007年,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校园枪击案。凶手赵承熙在开枪打死33人后饮弹自尽。事后,通过他留下的视频,很多人分析他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据说,从中学到大学,他很少与同学交谈,也不在课堂上发言。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必须当众朗读课文,否则就要评不及格。他才用低沉而古怪的语调读起英文句子,由此招来的嘲笑使他此后更加沉默。他的大学室友说,他经常目光呆滞地坐在桌前,一句话也不说。他从来不跟室友打招呼,也很少讲话。尽管没人能够确诊他患有精神疾病,他的语言障碍、情绪冷漠和拙于社交的事实也证明,最起码他有严重的心理障碍。

当人们压力过大时,会选择一些不健康的方式进行宣泄,酗酒并不鲜见。这些长期依赖酒精的人实际上是把酒精当成了良药,来缓解自己焦虑的情绪或者拯救自己的心情。

在北京某公司工作的销售员小王本来工作勤勤恳恳,深受老板赏识,在同事中的人缘也不错。后来女友逼婚,没房没车的小王顿时乱了阵脚。为了赚钱买房,小王每天拼命加班,还自告奋勇地出差。无奈面对北京的高房价,他的努力不过是杯水车薪。一边是女友的催促和分手的威胁,一边是高不可攀的房价,小王渐渐崩溃了。本来滴酒不沾的他开始借酒浇愁,每天下班后都要拉上几个朋友喝个酩酊大醉。只有在喝醉后,他才能获得片刻的安宁。科学研究发现,人喝酒后,体内有一种叫做氨基丁酸的分泌物水平会升高,焦虑就会减少。长期过量喝酒的人,很容易产生酒精依赖,而这将影响身体的健康。

情商盲的代价是可怕的,如果人人都懂一些情商方面的知识,至少可以避免自己落入情绪的陷阱。情商并不神秘,它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修养不断提高。

从失败者到英语达人

疯狂英语如今已红遍大江南北,创始人李阳推广倡导的一系列英语学习法已经被很多人奉为学习英语的圭臬。谁曾想到,这位美语纯正、发音地道的英语达人,曾是对自己失去信心的失败者。

李阳小时候性格内向,害怕见陌生人,甚至不敢去看电影……父母对他很无奈,经常慨叹他没出息。李阳中学的学习状况也不够好,高三时还差点退学。考入兰州大学后,他还因为考试不及格而多次补考英语。

1987年冬,为了提高英语水平,也为了培养自信,李阳每天都跑到学校的烈士亭,大声“喊”英语。烈士亭处在学校偏僻的角落里,平时人迹罕至,即便李阳读错了,也不会遭到别人嘲笑。练习一段时间之后,李阳想检验一下自己的成果,于是去学校的英语角和别人对话。大家都说他的口语听起来有了很大的进步。得到别人的肯定后,李阳备受鼓舞,每天冒着西北的严寒,到烈士亭大喊英语句子。

四个月后,李阳反复朗读了十多本英文原版书,背熟了大量英语四级考题。在接下来的全国英语四级考试中,他只用了50分钟便答完试卷,并名列全校第二。大声喊英语不仅使李阳的英语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而且让他逐步建立起了自信。

大学毕业后,李阳先是被分配到西安一家电子设备研究所当助理工程师。其间,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法语、德语和日语。两年后,他进入广东人民广播电台英文台,担任英语节目主持人,成为广州最受欢迎的英语播音员。

在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中,李阳创立了“疯狂英语”学习方法,并向全国推广。这种方法和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很大差异,使人耳目一新。李阳提倡的“口语突破听力”、“口语突破阅读”等方法,备受广大英语学习者的追捧。

修炼情商艺术

情商是一门艺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来提高。为了避免做情商盲,我们大家都应该学会几招,来修炼自身。

首先,认清自己,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可以尝试着在一张纸上分别列出两组反义词,比如热情-冷淡、谦虚-傲慢、内向-外向、认真-敷衍等,然后一行一行地勾选。众多形容词拼合出的形象,就是真实的自己。如果你担心当局者迷,可以求助于身边的朋友。他们对你的评价往往比你自己看得客观而透彻。

企业常用来分析自己实力的SWOT方法,也可以用来分析个人能力,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SWOT是四个单词的首字母缩写:S代表strength,即个人的优势;W代表weakness,即个人的劣势;O代表opportunity,即外部的机会;T代表threat,即外部的威胁。通过这种方法,一个人能够有效地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扬长避短,同时有针对性地改进。

其次,学会控制情绪。在和别人的交往中,情绪过于兴奋或者过于低落都不是理想状态。处变不惊、沉着冷静才是一个人高情商的性格特征。演员孙俪曾在日本读书,对日本的国民性格有一些了解。她觉得,日本人天性里有沉静的因素。工作中每个人都很忙碌,却很少惊慌。即使客户临时改变主意,大家也尽量保持礼貌的态度,自己会想办法解决问题,很少有人失态。在日本这样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人们之所以能做到“每临大事有静气”,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喜欢给自己“放空”,也就是暂时忘掉当下的事情,让心灵归于沉静,好好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再精神抖擞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再次,停止抱怨,试着改变让自己陷入无休止的抱怨的那种情况。不抱怨,你可能会觉得心理压力太大。可是,压力是无形之中促使人进行改变的力量。一旦压力减轻,人就容易维持现状而不思进取。

据说,在非洲大草原上,每天早晨,羚羊睁开眼睛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必须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还要快,否则就会被吃掉。而狮子每天醒来后,脑海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我必须追上跑得最慢的羚羊,否则就会被饿死。于是在生存的压力下,羚羊和狮子都在草原上快速奔跑,一个变成了速度飞快的长跑健将,一个成为了身手敏捷的草原猎手。

最后,记住要集中精力,专注于你要做的事情。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缓慢消耗精力的事情。打开电脑本想处理几个文档,却不自觉地上网浏览最新的消息,时间就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悄悄地流逝;走进超市本想买几卷手纸,却不自觉地选购起货架上的商品,时间就在挑选商品的过程中悄悄地过去……

当我们埋怨自己效率低下时,最有效的解决措施是尝试摒弃浪费精力的事物。试着在一张纸上列出经常消耗精力的事情,然后将它们分为两部分:甲部分为可以想办法解决的,乙部分为没办法改变的。然后,一个一个地解决甲部分的问题,再看乙部分的问题能不能转移到甲部分中去。实在不行的话,就只能放弃。

第二章 斯芬克斯之谜:认识自己有多难

有一首歌唱道:“我是谁,你是否常常这样问自己?我是谁,总是活在别人的期望里。我是谁,是谁又擅自帮你定义了?你是谁,只有不是自己才安全。”每个人一出生就带有这样一个问题:我是谁?

每个人对自我认知的一部分,但都不够完整。自我认知是一个外延极大而又极容易让人迷失的概念,却又是每个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请带着“我是谁”的疑问,一起来探讨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命题吧。

德尔斐的神谕与斯芬克斯的谜题

苏格拉底的疑惑

希腊的德尔斐被认为是最接近神明的地方。每当面临重大选择时,当地人往往要去祈求神谕,来预知祸福。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朋友凯勒丰曾去德尔斐神庙,向神提出一个问题:世上有没有比苏格拉底更聪明的人?负责传达神谕的祭司很干脆地说:没有。凯勒丰非常高兴,把这个结果告诉了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却一点都不高兴,反而觉得困惑不安。他要找到一位比他聪明的人,来证明神谕出错了。

苏格拉底先找到一位政治家。政治家自我标榜知识渊博,和苏格拉底海阔天空,无所不谈。苏格拉底却从言谈中看出政治家深藏的无知的本质。接着,苏格拉底又找到一位诗人。诗人擅长吟诗作赋,却不喜欢学习。他自命不凡,认为没有人能够超越自己。苏格拉底鄙视他的目空一切,觉得他的智慧也比不上自己。苏格拉底又向一位技艺娴熟的工匠请教,然而这位工匠满足于自己掌握的一技之长,认为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不想再有什么进取之心。这种盲目自大掩盖了他固有的智慧。苏格拉底又一次感到了深深的失望。

走访了许多人之后,苏格拉底终于领悟,神谕说他最聪明,并非意味着他最有智慧,而是指他知道自己是无知的。神希望以此告诫世人,每个人都需要正视自己的无知。只有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才有希望认识更大的世界。

德尔斐神庙的柱子上镌刻着一句名言:Learn to know yourself(认识你自己)。看来,在神话世界中,自我认知也是非常重要的。苏格拉底寻访智者的经历也是一条智慧之路,它告诉我们:许多时候,要想认识自己,首先要承认自己的无知。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进一步认识自己的情绪与内心。

斯芬克斯的谜题

希腊著名悲剧《俄狄浦斯王》,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斯芬克斯谜题。怪兽斯芬克斯向过往的路人抛出一个谜语:什么东西早上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晚上三条腿走路?许多人都没能猜出来,最终悲剧地成了斯芬克斯的腹中美餐。四处流亡的俄狄浦斯站在斯芬克斯面前,猜出了谜底。斯芬克斯羞愧地坠崖而死。

大家都知道谜面指的是人的童年、中年和老年。然而,故事中很多人都没能猜出谜底。可见,我们对自己的认识是多么的不足。提高情商的第一步,就是从认识自己开始的。认识自己的第一步,在于意识到自身情绪的产生。

日本有这样一个古老的传说。一位好斗的武士挑衅地问一位禅师:“喂,你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极乐世界,什么是地狱?”禅师斥责道:“你这么粗鄙,我不屑于给你解释!”武士大怒,拔刀威胁禅师。禅师平静地说:“这就是地狱。”武士突然意识到,所谓地狱是指他被愤怒情绪所控制,于是把刀插回刀鞘,对禅师深鞠一躬。禅师又平静地说:“这就是极乐世界。”

禅师虽然只说了短短两句话,却揭示出情绪失控的严重危害,以及意识到自身情绪发生的重要性。很多情况下,我们的情绪已经外露,自己却没有意识到,任凭情绪泛滥,只会给我们带来负面的影响。要想掌控自己的情绪,首先要认识情绪,并能够解读情绪的影响。

中国自古就有七情六欲之说,所谓七情,指的是“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情感,也是最常见的七种情绪。

喜,即喜悦、高兴,能让人感到轻松和愉悦。这是人在需求得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愉快和欢乐的情绪。人喜到极致时,可以“漫卷诗书”,高兴得几乎发狂。

怒,即愤怒,会使人产生压抑、烦躁的感受。如果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正在进行的活动受到阻碍,往往会产生这种情绪。形容人发怒时,头发会一根根竖起来,“怒发冲冠”。

哀,即悲哀,会让人失落和痛苦。这种情绪的产生,往往是因为愿望无法实现,或者是失去重要的人与事物。人悲哀时,会无端流下眼泪,甚至产生无处求生的感觉。

惧,即恐惧。恐惧的情绪反映到生理上,会使人呼吸急促、心悸,甚至全身战栗。当人面临危险境地时,经常会产生恐慌与畏惧的情绪,并本能地想要逃避。

爱,即喜爱,对人或事物有深挚的感情。看到自己喜欢的人和事物时,人们往往会产生爱心,并做出保护或依赖的举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描写的就是男女之间的爱情。

恶,即厌恶,对人或事物产生很大的反感。看到自己讨厌的人或事物时,内心往往会不舒服,希望远离。孔子看到弟子宰予堂而皇之地白天睡觉,厌恶之心顿时产生,斥责他道:“朽木不可雕也。”

欲,即欲望,对自己喜欢或者需要的东西表现出想要得到的冲动。不需要刻意压制自己正常的欲望,但过度的欲望容易引人走上歧途。

除此之外,情绪中还有羞涩、低落、痛心疾首等表现。一个人的情绪状态通常是多种情绪的综合,比如与情人一起进餐,便包含了兴奋、愉快等几种情绪;做错了事情之后,又会产生内疚、自责、后悔等多种情绪。

打开约哈里窗户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约瑟夫·勒夫特和哈林顿·英格拉姆合作提出“约哈里窗户”理论。这个理论将人们对自己的认识分为四个区域:开放区,即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信息;盲目区,即自己不知道但别人知道的信息;隐秘区,即自己知道但别人不知道的信息;未知区,即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信息,也就是所谓的潜意识。这四个区域排列成“田”字形,看上去就像一面窗户。

约哈里窗户不是固定不变的,通过内部和外部的努力可以改变四个区域的分布。心理学家认为,要提高自我认识,就要逐步扩大开放区,缩小盲目区和隐蔽区,探索未知区。也就是说,要在与他人的互动交流中,突破思维局限,挖掘个人潜能,探寻未知的自己。

认识自我主要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完成:第一种是与自己纵向比较,第二种是与他人横向比较。

与自己纵向比较,意味着把过去的自己、现在的自己、期望中未来的自己三者进行比较。如果已经取得的成绩和追求的目标相一致,甚至高于目标,人的自信心就会增强。相反,如果取得的成绩低于预期的目标,自信心就会降低,并对自己产生不满。情商高的人,善于每天自省,找出自己的进步,以此来勉励自己。

与他人横向比较,意味着把自己和别人进行比较。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拿来比较的条件,应该是通过后天努力可以改变的。有些因素,比如家庭出身、相貌身高等,无法改变,也就没必要比较,否则的话只能给自己徒增烦恼。

美国曾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先请参加实验的人根据指定的几方面品质对自己作出评价,然后把这些人分为两组。每组人面前出现一位男士。第一组出现的男士西服革履,气质优雅,昂扬自信,说话彬彬有礼;第二组出现的男士衣着邋遢,办事畏畏缩缩,显得十分落魄。这两位男士装做前来办事,很快就离开了。他们离开后,实验者又请两组人再次就同样的品质进行自我评价。结果,第一组人的自我评价比之前降低了,而第二组人的自我评价比之前提高了。这个实验证明,社会比较往往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进行的,却能够对个人的自我认识产生极大的影响。

做一个内心旁观者

关注三个“我”

要想认识自己,需要进行自我观察,持续关注自己的内在心理。每一个独立的“我”都由三部分组成:自己眼里的“我”、别人眼里的“我”和自己心中的“我”。对自己的全面认识也包含这三个方面。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我观察容易流于主观,受自己的情绪左右,对自己的认识会产生某种程度的扭曲。这时候,我们应该跳出自己的惯性思维,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自己,才能作出客观的评价。

中国父母很少表扬孩子,他们认为指出孩子的不足之处对孩子的成长更加有利。李旭的父母就是这样。不管李旭做什么,他的父母都不会去表扬他,总是说“这次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好,下次要继续努力”。要是李旭只考了80分,父母会说考90分才了不起;而如果李旭下次考了90分,父母又会说100分才算优秀。久而久之,李旭逐渐形成了这样的自我评价——不管怎么努力,我总是做不好。

带着这样的自我评价,李旭在求学过程中得过且过,不肯追求完美。尽管他也曾想获得好成绩,但在他看来,好成绩对应的是高能力,而自己能力不够,即便付出再多,也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因此,他的成绩总是徘徊在中等,不至于落到最后,也不会名列前茅。

毕业后进入一家公司,李旭依然停留在最初的思维。每次接到有挑战性的工作,他都会想:“我如果把事情搞砸,大家都会嘲笑我,就会有更多的人知道我能力不足。让别人去做吧,我还是做力所能及的事儿好了。”一次,公司同时上马几个重点项目,人力严重不足。经理希望李旭能参与其中一个项目,承担比较重要的任务。李旭却以同样的理由回绝了。

李旭的大学同学小王目睹了整个过程,觉得很奇怪,因为公司里的同事们都在拼命争取重点项目,而李旭却轻易地把送上门来的机会放弃了。下班后,他把李旭约出来,想和他谈谈。“我很负责地说,这次你拒绝了经理的安排,就是放弃了一个好机会。”小王干脆直接把话挑明。李旭觉得小王在开玩笑。在他看来,自己的能力达不到,经理的安排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怎么能算一个机会呢。

小王继续说:“其实你非常聪明,工作又踏实细致,大家都看在眼里。前段时间经理让咱俩同时承担一个项目,我做核心任务,你负责外部保障。你的保障工作做得特别细致,基本消除了我的后顾之忧,让我把全身心都投入到了项目上,最后才圆满完成了任务啊。”李旭惊讶了,他没想到自己做的工作这么有意义。“这次经理让你承担这个项目,也是看好你的实力。你为什么不能给自己一次机会,挖掘一下自己的潜力呢?”小王问。

李旭陷入了沉思。他眼中的自己,能力不足,不够完美,无法承担重任。而在好友小王看来,李旭想法周密,做事细致认真,具有很多优秀的品质。李旭身上存在的问题,就在于消极地自我评价先入为主,蒙蔽了双眼,因此,导致自己不能客观地看到自己优秀的一面。

要想提高情商,就必须观察三方面的“我”,给自己一个客观的评价。

莫被情绪的浪潮吞没

冷静地自我观察时,可以感觉到自身情绪的波动,并对产生的情绪有一定认知,从而产生自我意识。比如老板宣布将有人取代你目前的职位,你第一时间感觉到愤怒,同时意识到愤怒对自己不利,这就是自我意识的表现。

对情绪有了自我意识后,便会有两种处理方法:要么被动处理,被情绪吞没;要么主动处理,掌控情绪。被情绪吞没的人往往迷失在自己的情绪中。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压抑和情绪失控经常困扰他们,负面情绪的阴影总是笼罩着他们。而一个情商高的人,则会努力做到后者。即便一时掌控不好情绪,也绝不会成为情绪的奴隶。

美国西部草原上有一种吸血蝙蝠,是野马的天敌。这种蝙蝠经常围着野马上下翻飞,看准机会就附着在野马身上,爪子牢牢抓住野马的皮肤,尖利的嘴刺进野马的血管。野马拼命踢蹄子,用身体撞树,在草原上狂奔乱跳,却对蝙蝠无可奈何。最终,野马筋疲力尽,在狂躁、愤怒的情绪中倒地死去。其实蝙蝠吸取的血液并不足以置野马于死地,使野马走向死亡的,是它自己暴怒的情绪。

昔日的美国拳王泰森,以暴戾的情绪闻名世界。他曾在比赛场上咬掉对手的一块耳朵,曾经失去理智般肆无忌惮地挥霍钱财,也曾几次因为与人打斗遭到拘留。在人们眼里,他就像是一只野兽,任凭狂乱的情绪将自己吞没。

然而,这位曾令对手闻风丧胆的拳王退隐后,却从养鸽子中寻找到了沉稳与安宁。泰森养了3000多只鸽子,每天给它们喂食、喂水、打扫鸽舍。一闲下来,泰森要么去寻找并订购新的鸽种,要么打电话向好朋友炫耀一下自己的宝贝,或者干脆坐在鸽舍旁,听着鸽子们的嘀嘀咕咕,陶醉其中。

泰森的大手曾经多次将对手击倒在拳击台上。而现在,他用这双手温柔地抓起一只鸽子,仔细端详片刻,再放开。“只要你抓住小鸟的腿,它就会放弃抵抗。”他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

他经常清早起床,带着自己的鸽子们去几英里之外,将它们放飞,然后驱车回家等着它们回来。最远时,他曾开车去了800千米之外。等鸽子回家的过程十分难熬,他总是坐立不安,又有些忧心忡忡,期待着自己的宝贝们回来,又担心它们迷路。当天空中划过清亮的鸽哨声时,他总是兴奋地大步走出屋子,迎接凯旋的鸽子们。养鸽子还让泰森成为素食主义者,逐渐变得热爱自然。如果泰森再次走上拳击台,想必他会变得温和,不再是那个喜怒无常的野蛮拳王了。

丑小鸭也能变成天鹅

安徒生著名的童话《丑小鸭》,讲述的是一只生在鸭群里的丑小鸭,因为自己长得“太丑”,遭到所有伙伴的嘲笑,还受到自己兄弟姐妹的欺侮。在巨大的压力之下,丑小鸭离开家去流浪。在野鸭群和雁群里,它都没有获得应有的尊重,只好在一间农家小屋里忍气吞声地生活,忍受鸡和猫的奚落。最后,它再度流浪,来到美丽的湖边,看到一群南飞的天鹅,再也无法忘记它们。经过一个寒冷的冬天,丑小鸭再次看到这群天鹅。它不顾生死地飞向它们,才发现自己原来是一只美丽的天鹅。

这篇童话发表后,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受到了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人们从这篇童话里,感受到了丑小鸭追求爱与美的决心,解读出了丑小鸭不为环境所动、坚守内心的执著与坚定。人是社会中的动物,为人处世或多或少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完全不受环境影响是做不到的,而如果太在意周围的环境,真实的自我就容易被遮掩。如果丑小鸭过度关注身边的环境,有可能就此沉沦,错过化蛹成蝶的神奇蜕变。

安徒生本人也是一只“丑小鸭”。他的父亲因病早逝,当洗衣工的母亲不久改嫁。迫于生活的压力,安徒生先后进入几家店铺做学徒,靠着微薄的收入糊口。他虽然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却希望有一天能成为歌唱家或者剧作家。

14岁那年,安徒生拒绝了母亲让他去做裁缝学徒的安排,独自来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始追求自己的梦想。他先是求人给一位著名的芭蕾舞演员写信,请人家收自己为徒,却遭到拒绝。他又独自面见皇家剧院的经理,要求一个演员的职位,却被经理无情地赶出门外。后来,他找到一个机会,进入了歌唱家西博尼开办的歌唱学校,并在哥本哈根皇家剧院谋得了一个小配角。可是,一场大病损害了他的声带,当歌唱家的希望就此破灭了。

17岁时,安徒生写出了一个自己比较满意的剧本,高兴地送给评论家们看。在评论家们眼里,这个剧本不讲究韵律,还有很多语法错误。然而,剧本中偶尔闪现的一丝灵感让他们觉得,也许这个年轻人深造之后,能给大家带来一个惊喜。在他们的帮助下,安徒生进入了拉丁文学校,开始系统地学习语言。

在学校里,他因外地口音和欠妥的礼节,常常成为被人嘲笑的对象。“丑小鸭”安徒生不在意别人的眼光,而是将全部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和阅读中。他努力背诵繁复的拉丁文修饰语,如饥似渴地阅读拜伦、海涅等人的大作。毕业后,安徒生的喜剧《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爱情》公演,博得满堂喝彩。

几年后,安徒生开始反思自己的创作道路,决定将童话作为自己的创作方向,希望给孩子们带去童年的快乐。1835年,他的第一本童话集出版,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安徒生写童话写了43年,有168篇作品问世,被译成80多种语言,成为世界著名的童话大师。

在安徒生的一生中,有很多转折点。只要他在任何一个点被环境和周围的人所左右,就无法取得后来的成就。幼年时的白天鹅只有坚守自己的内心,才能迎来美丽蜕变的那一天。

自省,看清魔镜中的自己

解除内心束缚

有两只体态相似的狗,走到两面镜子前。站在凹透镜前的狗,看到镜子里的自己被放大,顿时不可一世,趾高气扬;站在凸透镜前的狗,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太渺小,马上垂头丧气,悲观失望。人生在世,总会遇到不同的镜子,受不同的形象限制,内心也会受到束缚。只有拨开表面的假象,才能解除内心的束缚,触摸到真实的自己。

峨眉无相禅师在云游时感到口渴,四下张望,发现一名青年在踩水车,于是上前向青年讨了一杯水。青年和禅师攀谈起来,羡慕地说:“禅师,如果有一天我看破红尘,一定会出家学法。不过我会找一所寺庙隐居,参禅打坐,彻底脱离世俗,不会像您一样云游四方,还生活在红尘中。”

无相禅师笑着问:“那你何时会看破红尘呢?”青年说:“如果有一个人能接替我来照管水车,我的任务就完成了,到时候就可以出家了。只不过现在还有世俗的牵绊罢了。”

禅师注视着正在转动的水车,又问:“那请你说说,如果水车全部浸在水里,或者完全离开水面,会出现什么情况?”

青年答道:“水车全部浸在水里后,无法转动,还可能被水冲走;水车如果完全离开水面,是车不上水来的。”

无相禅师抚掌笑道:“这就是个人和世俗的关系啊。如果一个人完全生活在世俗中,沉浸于红尘中,很容易被欲望淹没;可是如果完全出世,彻底脱离红尘,那就像离开水面的水车,失去了源头和根基啊。”

表面上看来,无相禅师是在回应青年希望出家的想法。但我们还可以对禅师的话做另外一番理解,就是既然没有人能完全脱离世俗的影响,那么只要时时处处反思内省,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参悟佛法;只要解除内心的束缚,去除心灵的蒙尘,那无论何地都可以清心修为。

认识自己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被环境中的噪声所干扰,导致无法对自己形成客观的认知。为此,必须释放自己的心灵,才有可能拨开重重迷雾,解读出真实的自我。

曾国藩的修身之法

尼采说:“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约哈里窗户”理论提倡要对别人开放。其实,对自己开放也特别重要。自我观察并不是刻意地压抑情感,而是反省自己的情绪是否符合当时的情境。心理学家克拉克森说:“生活中没有失败一说,任何事情都是成功的,它们都是可学习的经验。”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就没有失败。而吸取教训的前提,是常规性的自我反省。

清末名臣曾国藩在历史上受到的评价褒贬不一,但这不妨碍他成为后人修身自省的模范。他习惯把自己的心路历程记入日记,并在日记中给自己列出十二条规矩,内容如下:

一、主敬:衣冠保持整齐,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要保持警惕。检查自己内心是否出现闲杂的念头,做事时专心致志,心无旁骛。这样就可以保证旺盛的精力,像初升的太阳一样。

二、静坐:静坐养性,每天不管什么时候,静坐一小时以上,体验圣人教诲的仁心,使思想不越位,就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三、早起:黎明就要起床,醒后不要留恋安逸。

四、读书不二:强调读书要专一,一本书还没读完时,不看其他的书。东翻西看对自己没有好处,每天至少圈点十页。

五、读史:研读史书。曾国藩曾在金陵花费重金购买了一套精刻《二十三史》,每天圈点十页,并形成习惯,终身不改。

六、谨言:说话谨慎,时刻要注意,这是为人处世的第一等功夫。

七、养气:气藏丹田,正大光明,没有什么事不能对别人讲。

八、保身:强调保持身体健康。节制操劳,节制欲望,节制饮食。要时刻像养病时一样对待自己的身体。

九、日知其所无:每天都要了解未知的内容。读书要记录下心得感想,不要刻意从书中挖掘深意,否则就是屈从于他人。

十、月无忘其所能:每个月都要复习已经学会的知识,写作几首诗歌或几篇文章,来检验学到的知识是不是足够多,培养的真气是否充足。不可以一味地拖延,否则容易将自己的志向消磨殆尽。

十一、作字:每天饭后练习一小时书法,把文字方面的应酬当成自己练习书法的机会。今天的事情一定要处理完,不要等到明天,否则越积越多,越难以清理。

十二、夜不出门:晚上不出家门,拒绝过度的应酬,否则容易使自己劳累,耗损精神。

这十二条规矩涉及读书、修身、保养、功课等多个方面。他要求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