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现象级畅销书)(好玩又实用的日常行为心理指南;突破思维界限,认识真正的自我)(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8 09:12:24

点击下载

作者:梁新宇

出版社:中国商务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墨菲定律(现象级畅销书)(好玩又实用的日常行为心理指南;突破思维界限,认识真正的自我)

墨菲定律(现象级畅销书)(好玩又实用的日常行为心理指南;突破思维界限,认识真正的自我)试读:

前言

在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上班前在公交车站等车时,你越是焦急地盼望,公交车越是不来,当你看时间来不及了便急忙叫了一辆出租车时,却发现公交车已经到站了;你丢失了一样东西,怎么找也找不到,当你买了新的之后,丢失的原物却又自动出现了;在公司上班时,某件事你越是怕出错,它越是容易出错……

你不必疑惑,也用不着纳闷,这不是生活在捉弄你,而是著名的“墨菲定律”在作怪。那么,什么是“墨菲定律”呢?“墨菲定律”也有人称它为“倒霉定律”,它是以一个名叫爱德华·墨菲的航空工程师的名字命名的。1949年,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的墨菲,受命到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参与美国空军高速载人工具火箭雪橇MX981发展计划。为了研究人能够承受多大的超重压力,他和同事们一起对此进行了试验。

其中一项实验是把一套16个精密传感器装在超重实验设备上进行加压,只要传感器没有发出警报,就可以不断地加压。可是,超重实验设备在巨大的压力下都变形了,传感器的指针居然一点儿都没动。后来经过检查,人们才发现是负责装配的同事把这16个传感器全都装反了。

墨菲在恼怒间不经意地说这个同事:“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出错,让他去做就一定会弄错。”

在随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墨菲的上司斯塔普把这句话称为“墨菲定律”,并表述为:“如果一件事有可能出错,它就一定会出错。”这句话迅速风靡爱德华兹空军基地,不久就扩散到世界各地,还演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形式。“墨菲定律”虽然以不经意的一句话流传着,却蕴涵着很深刻的道理,其含义也渗透到各个领域。它无处不在,当你无视它的存在时,就会受到它的惩罚;相反,如果你承认自己的无知,它就会帮助你防患于未然。“与错误共生”是人类不得不接受的命运。一个人的本领再大,头脑再聪明,做事再小心谨慎,一生也不可能不犯错误。关键是犯了错误,我们如何去对待它:是从此缩手缩脚,裹足不前,还是总结教训,砥砺奋进?不同的态度,将决定其不同的命运。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错误并不是什么坏事,它甚至会给人们带来有益的经验或尝试,并指导人们重辟蹊径,走向成功。“墨菲定律”会给我们带来终生受益的启示,它警示我们,对万事万物必须保持谦恭敬畏的态度。因为,人永远也不可能主宰一切,当你妄自尊大时,你就会承受失败之痛;相反,如果你虚怀若谷,它又会帮助你把事情做得更好。

为了帮助广大读者弄懂“墨菲定律”,我们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综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特别编辑了本书。本书从立身处世的角度出发,对“墨菲定律”进行了深入浅出地剖析和解说,其中包括原理、意义及解决办法等。同时,本书遵从简洁但不简单的原则,将“墨菲定律”的生成土壤、认识方法、风险规避、教训反思和积极效应等方面清晰而明白地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相信本书能够成为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

第一章 墨菲定律的致命魔咒

“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出错,让他去做就一定会弄错。”“越是想得到的东西,越是得不到。”“如果你认为自己做不到,你就永远做不到。”“越是把失败当回事,越是会遭遇失败。”“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墨菲定律”运用在多种领域竟然都一一应验。那么这种致命魔咒是怎么产生的,它到底对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呢?

小概率酿成的大事故

爱德华·墨菲是美国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上尉工程师,1949年他参加了美国空军进行的MX981实验,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测定人类对加速度的承受极限。在一个实验项目中,因仪器失灵发生了事故,实验没能取得成功。这一实验项目是把16个火箭加速度计悬空装置放在受试者上方,没有想到的是,一个技术人员竟然把16个测量仪表全部装错了。

这次事故让墨菲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做某项工作有多种方法,而其中有一种方法将导致事故,那么一定有人会按这种方法去做。

几天后,墨菲作出的这一著名论断,被他的上司在记者招待会上引用。几个月后,“墨菲定律”被广泛用于与航天机械相关的领域。它揭示了一种独特的自然及社会现象。其极端表述是: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并造成最大可能的破坏。“墨菲定律”也被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事件所印证:这么复杂的系统出差错,发生事故是合情合理的,不是今天,就是明天。结果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早晚的事。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即将返回地面时,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中部地区上空解体,机上人员全部遇难,其中一名是首位进入太空的以色列宇航员拉蒙,另外六名是美国宇航员。

人们总是会在一次事故之后积极寻找造成事故的原因,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这是人一般的理性做法,是完全能够理解的。反之,如果置之不理,听任下一次事故再次发生,这是让人无法接受的。

这其实是概率在起作用,正所谓“上的山多终遇虎”。飞机被公认为是世界上非常安全的交通工具之一,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事故。统计数据表明,飞机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率是三百万分之一。这就是说,假设你每天坐一次飞机,要飞8200年,才有可能遇到一次事故。

这个安全系数相当高了吧?甚至比走路和骑自行车都安全。可现实中我们看到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呢?机毁人亡的事件几乎每年都在发生,造成的破坏比走路和骑自行车高很多倍。

例如,2019年3月10日上午,一架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前往肯尼亚内罗毕的埃航波音737客机坠毁,机上载149名乘客和8名机组人员,共157人全部遇难。这是波音737MAX8半年内第二次出现坠机事故。在2018年10月29日,印尼狮航一架波音737客机坠毁,也造成189人遇难的重大空难事件。

当然,这两次空难事故,不一定是人为事故,有可能是机械事故。但即便是机械事故,也是人的侥幸心理造成的。这说明,越是害怕发生某事,某事就越容易发生。因为害怕发生,会造成人的紧张情绪,越是紧张,就越容易犯错误。

另外,人们都非常害怕自然灾害的发生,虽然它发生的概率非常小,但累积到一定程度,自然灾害也会从最薄弱的环节爆发。

所以,关键是要在平时扫除死角,消除危险隐患,尽量降低灾害发生的概率,即使无法避免,也要将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人们对小概率事件常会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在一次活动中事故不会发生。但事实总是不尽如人意,正是这种想法,麻痹了人们的安全意识,从而加大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结果导致事故频繁发生。

例如,中国运载火箭中每个零件的可靠度均在99.99%以上,也就是说,故障发生的概率均在万分之一以下。但是,火箭发射也出现过接连失败的情况,虽然原因是复杂的,但这充分说明了小概率事件也会常发生的客观事实。“墨菲定律”以必然的不可抗拒的方式在起作用,而非偶然性的。因此,管理者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小概率事件,正确地认识到:差错不可避免,事故迟早都要发生,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忽视,不能有丝毫松懈的思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时刻提高警觉,尽可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容易犯错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不管科技有多发达,都无法避免事故的发生,而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越高明,面临的麻烦就越多。

越害怕的事越会发生

你有没有碰到过这样的事?

兜里揣着钱包,生怕丢了,每隔一段时间就用手摸一摸,查查钱包是否还在。结果,你规律性的动作引起了小偷的注意,最终,小偷割破了你的口袋,把钱包偷走了。

考试临近之际,最怕生病,你小心翼翼地照顾着自己,可到了考试的前一天还是发烧了。因为身体的疲惫和心理的焦灼,最终没能发挥出正常的水平,把考试搞砸了。

这就是常说的“怕什么,来什么”。在面对一些重要的人和事时,人都会不自觉地害怕出错,结果越是怕出错,就越是会出错。这条墨菲定律被无数事实证明,在体育、文艺比赛、考试、竞聘中,过分看重成败导致失误的情况比比皆是。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美国著名杂技表演家瓦伦达走钢丝的事件。瓦伦达家族是世界上非常著名的高空杂技演员世家。70多岁的卡尔·瓦伦达说:“生活如同走钢丝,一切都是机会和挑战。”对于他的说法,人们称赞不已。他那种专注于目标、任务的态度以及应对能力,都令人钦佩。

然而,1978年,在没有安全网的情况下,瓦伦达在波多黎各的圣乐安市的两个高层建筑之间进行高空走钢丝表演时,不幸坠落身亡。他在掉下时,手中仍然紧紧地抓着平衡杆。他曾经一再叮嘱他的家庭成员,不要把杆扔下,以免砸到下面的人,他用自己的生命实践了自己说过的话。

事情发生后,他的妻子悲痛地说:“我料定他这次一定会出事,他在上场之前不停地说:这次演出太重要了,我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在此之前的历次演出中,他只关心走钢索本身,其他的事情毫不考虑。可这一次,他太看重演出的成败了,所以出了事。”后来,心理学家把这种因过分担心事态而内心患得患失的心态,称为“瓦伦达心态”。

为什么会出现“怕什么,来什么”的情况呢?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测试:请你不要想“一群红色的大象”,告诉我,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肯定是“一群红色的大象”。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权威人士通过一项研究得出科学结论:人类大脑中的某一想象图像,会刺激人的神经系统,把假想当成真实情况,并为此做出努力。比如,当一个高尔夫球运动员在击球之前,担心自己把球打进水里,他就一再告诉自己说:“千万别把球打进水里。”然后,他的大脑中就出现了一幅“球掉进水里”的图像。结果,他偏偏就把球打进了水里。

这就提醒我们,在一些至关重要的事情面前,保持一颗平常心是很重要的。倘若把得失成败看得太重,顾虑重重,时刻处于紧张、恐惧、烦躁的状态中,又怎么能把事情做好呢?只有气定神闲,稳住情绪,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越想快却反而变慢了

有时候,快就是慢,慢就是快。“墨菲定律”就是这样,好像在跟人作对,你越急于求成,很想快速完成,结果却越发缓慢;而如果你慢下来,结果反而能快点儿达到目的。

毛竹的生长过程,就反映出“慢就是快”所蕴含的哲理。毛竹是一种多年生的高大乔木,广泛分布于中亚热带。毛竹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在栽种后的最初五年中你根本看不到它的生长,即使生存环境十分理想也同样如此。

但是,只要五年一过,它就会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开始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急速生长,并在六个星期之内长到将近30米的高度。当然,这个世界上是没有魔法的,毛竹的快速生长所依赖的是长达几千米的根系。

其实,早先看上去默默无闻的它一直都在悄悄地壮大自己的根系,毛竹用五年的时间武装了自己,最终创造了自己的神话。

不论是生活、学习,抑或是人生事业追求,有了慢的积累,有了慢的思考,才能真正快起来。大凡做事都有做事的规律,办事都有办事的原则,什么事情都是相辅相成、相扶相助的。但事情往往都有相反性和逆性反叛,如果图快,就慢了。

有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商人挑了一担行李,往城里赶,途中他向一个老者打听能否在城门关闭之前进城。那老者回答说,如果你慢些走倒有可能进去,如果你走得太着急则有可进不了城。

商人心里暗笑老者是老糊涂了,脚下不由得加快了步伐。结果,因走得太快被绊一跤,担绳断了,货物洒了一地,他只得停下来捡回货物,重整担子再上路。结果赶到城下时,城门刚刚关闭。商人恍然大悟,如果慢点走倒真的是有可能进城的。

从长时期来看,高速度往往不一定能带来高效率,结果很可能是“欲速则不达”。实践证明,真正的高效率是长期保持一种稳定的合理速度和节奏。如果处处很急切,想快速达到目的,匆匆忙忙,看似是很积极,很讲效率,但结果必然是忙中出错,快中出错,结果反而是慢。“墨菲定律”还描述了这样一种现象:慌慌张张跑向电车却发现方向不对。的确,你越想赶时间,越容易耽误时间。我们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赶时间的时候,如果太心急,就会做事慌张,方向不清,甚至会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本来想快,结果却慢了。

从物理学角度看,快意味着效率;从经济学角度看,快应该带来效用。如果只有速度没有效率和效用,快将有百害而无一利。

调查发现,90%以上的交通事故源自一个“快”字,很多人想快点儿赶路,高速行驶,常常因图“快”而酿成大错,不仅没有达到快的目的,相反却慢了。更有甚者,车毁人亡,命丧黄泉。

慢并不是让我们在做事中磨时间、做事无效率,而是要有条不紊地去做。人的体能和思维有一定的限度,为了避免因快出错,甚至铸成大错,还是不要太急切吧。

经常开车的人会对这条墨菲定律体会颇深。的确,如果遇上堵车,你会发现旁边车道的车开得比自己的车道快,然后忍不住并过去了,心想变道后肯定能快些,但墨菲定律会让你事与愿违,你会发现原先车道的车速变得又比这边快了。于是你又想变回去,当你真的又变道的时候,相同的事情又发生了……到最后,你会发现,大多数时候是差不多快,甚至更慢。这还是小事,如果变道没注意后面的车,很容易引来谩骂,进而发生争执或别人故意不让硬插进来,造成事故,干脆没法走了。

其实开车和买股票一样,频繁地切换,常常不能让自己增加收益,更大的可能是会给自己带来损失。专门制造环球定位系统的汤姆公司2013年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司机变道不但不会为他们节省时间,反而会令他们的通勤时间增加。这项调查指出,变道的方法最多的时候会增加他们一半的通勤时间。

所以,我们都多点儿耐心吧。

倒霉的事一件接一件

有一句俗话说:“人倒霉喝凉水都塞牙。”有没有那么一段时间,你觉得自己简直就是被厄运缠身了,各种麻烦都降临到你的身上,不管走到哪儿,生活都是一团糟,心情也跌到了谷底。反复几次之后,你开始相信所谓的命运,认为自己就是被上帝随意摆弄的棋子。

在极度消极的情况下,你开始回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连串倒霉事:上班的路上,不小心摔伤了脚踝,没有办法正常工作,只好请假休息。结果,那天刚好是领导想把重任交给你的日子,由于你的缺席,这项任务就转交给了其他同事。那位同事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得到了老板的赏识,很快就升职了。

好不容易熬到出院,想回家好好放松一下,却发现家里钥匙丢了。你不得不找人开锁、换锁,又额外花了一笔钱。这样的倒霉事,让你心情很差。第二天,心神不宁的你又弄坏了一个心爱的物件,那是你花费半个月的工资买下的,价格不菲……于是,你开始烦躁,心里咒骂道:“为什么要跟我过不去,为什么让我如此倒霉?”

你以为,这样的咒骂就能赶走厄运吗?墨菲定律告诉我们:这场可怕的“游戏”才刚刚开始!一旦你遇到了麻烦,你就会再给自己添麻烦!

为什么会这样呢?你一定听过吸引力法则吧?遇到了麻烦事的人,如果将注意力放在了当前正处理的麻烦事上,他就会吸引与之频率相同的事情,比如人际矛盾、沟通障碍。这些麻烦又会替代原来的麻烦,从而引发更多的麻烦,形成恶性循环。

不可否认,这些麻烦的出现有一些巧合的因素在里面,但究其根本,还是心理失衡导致的不良心态引发的。

其实,当灾祸降临后,人的情绪容易变得烦躁,对灾祸的感受也变得更敏感,从而容易引起连锁的“情绪灾难”,甚至平时不觉得是麻烦的事情也被视为灾祸。

与其咒骂命运,哭诉自己倒霉,不如抛开那些烦恼。遇到麻烦后,客观地对待它,就事论事,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终结问题的习惯。

另外,还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心态出现偏颇的时候,要及时调整,保持冷静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把糟糕的根源扼杀在土壤里,阻止它四处泛滥。

潜意识可能导致的悲剧

以下这些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信不信由你,无论你遭遇其中的某件事时是一笑了之还是听天由命,这些司空见惯的倒霉事或者难得的好运气总是影响和干扰着我们。这就是“墨菲定律”的作用。“墨菲定律”就像一个会念魔咒的魔法师,跟我们开着各种大大小小、哭笑不得的玩笑。在墨菲定律的作用下,我们的生活可能会变得更美好,工作会变得更完善,但也可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一塌糊涂,工作上错误百出。

这些生活中的场景你一定也有过:

——每天上下班站在站台旁等车,你越是焦急地盼望,公交车越是不来;等你不耐烦上了一辆出租车,发现自己要等的公交车也已经到站。

——你需要打出租车时,发现街道上的出租车不是被别人已抢先占用,就是半天不见车的踪影;而等你不需要坐出租车时,满大街都是显示“空车”字样的出租车。

——如果有一片面包不小心掉在地毯上,一面涂有果酱,一面没涂果酱,那么一定是涂有果酱的那面着地。

——如果把一件事交给容易出错的人去做,那么他一定会出错。

——你越是担心股市下跌,那么结果往往是跌;你越是盼望它涨,它偏偏跌得越起劲。

——买彩票时,如果连续几期都没有出现大奖,最后一定会出一个千万或过亿的巨奖来。

——你的衣袋里放着一把门钥匙和一把车钥匙,当你想拿出门钥匙的时候,拿出来的往往是车钥匙。

——你越害怕出丑的场合则越出丑。比如下楼梯时跌倒,恰好被别人看到。

——旁边的同学或同事津津有味地看小说或者玩手机游戏,好几次都在老师或领导的眼皮底下过关,于是你也忍不住想开个小差,只有一次读小说或玩游戏,就被老师或领导逮个正着。

——你总是在最后寻找的那个地方找到了你遗失的东西。

——你越是认为东西不可能丢在那里,东西偏偏正是丢在了那里。

——超市连续两三天搞促销,你没有注意,当你注意到并决定第二天赶早来抢购时,商品却已恢复了原价。

——我们总是在时机不对的时候做决定或下结论。

——当你渴望成功时,成功往往来得很晚;当你讨厌失败时,失败却早早地不请自来。当你灰心丧气地放弃了一件事时,机会往往又来了。

——每一件事的完成总要比你预期的多花一些时间。

——每当你准备实施一个计划时,总有一些另外的事情不期而至,它们总是来得特别及时。

——你丢失了某样东西怎么找也找不到,当你买了新的之后,丢失的原物自动出现了。

——你在右车道上开车,总是感觉左车道的车比你的车开得更快;而当你转过弯来到左车道时,又会感觉右车道上的车开得更快。

——每次你将坏电器拿去修理部准备修理时,它往往表现得非常良好;你刚拿回家试用,它又变得不听使唤。

——如果一个系统连傻瓜都会用,那么就真的只有傻瓜才去用它。

——每个人都有一个永远没办法执行的致富计划。

——玩游戏时,你得到的最高分数、通过的最高关卡一定是你一个人玩的时候获得的。而当你骄傲地在别人面前证明你的成绩时,你怎么也达不到最高分和通过最高关卡了。

——规则很难掌握,一旦掌握了之后,规则往往又变了。

——你总是在做完某件事之后,才发现完成这件事还有更快捷的方法。

——你越是想保持发型,它越是被逆风吹得一团糟。

——每次需要撕开封闭袋或者剥坚果壳时,都会十分后悔刚刚剪掉长指甲。

——排在你前面的那个人总是会办理最复杂的手续。你去银行柜台办业务,你越是焦急万分地等待,排在你前面的那个人总是办理时间最长的。

——好男人或好女人就如同停车位,总是被别人抢先占领。

——女人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她曾经拥有的男人,而男人永远不会忘记那个他无法拥有的女人。

——如果你同时爱上两个人并且不得不从中选择一个时,你放弃的往往是不该放弃的那个。

——你对一个人说宇宙里有上千亿颗星星,他一定相信,而你说旁边的这个长椅刚刚油漆过,他一定会去摸一摸才相信。

——我们每次掉东西都是掉在不容易捡的环境里。

…… “墨菲定律”说明,越害怕发生的事情就越会发生。原因就是害怕发生,所以会非常在意,注意力越集中,就越容易犯错误。

这和人的潜意识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当人对某些事情感到痛苦时,这种痛苦就会不断传输给潜意识,而潜意识就会忠实地依照信息,在情境来临时去实现。

潜意识是什么?它为什么能掌控我们的意识?如果我们将人比喻成一艘船,潜意识就像船长,引领船只驶向心所向往的地方。换言之,潜意识就是我们意识里的相信,这种相信使潜意识认同,而使相信变为真实。

由于我们心中一直惧怕某件事的发生,心中一直挂念着,这件我们极不愿意发生的事就会发生,所以有人往往在事后会认为自己早有预感,其实预感就是来自我们长期给予潜意识的信息。“墨菲定律”告诉我们,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所以,我们在做事前应该尽可能想得周到、全面一些,避免不幸的事情发生,即使发生,我们也要勇敢面对,解决困难。

事情如果糟了还会更糟

早上睡过头了,以最快的速度穿戴整齐,径直朝公司奔去,可刚走到楼下,从没出过问题的鞋子竟然掉了个跟,好不容易到了办公室,却被上司骂了个狗血喷头,于是内心不禁抱怨自己真是倒了大霉了……

此时,如果你能想起“墨菲定律”,或许心情就会好些,因为它会让你明白,自己目前遇到的情况并不是最糟的。比如上面的事情,早上只是睡过了头而不是醒来发现自己生病了,更不是一睡不起;好歹能穿戴整齐,没把衣服穿反,衣服也没被扯坏;顺利地走到了公司楼下,途中没有遇到事故只是鞋跟掉了,脚还没受伤;虽然被上司骂得挺惨,但并没有降级降薪,更没有被开除……

所以,不要遇到点儿糟的事情就抱怨,觉得自己是最倒霉的一个。没有什么事能糟到不能再糟,总有更糟的事情你没有遇到,也总有人比你更倒霉。

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

一个男人正在院子里修摩托车,他的妻子在厨房做饭。可是这个男人不小心将车发动了,而且还加大了油门,更倒霉的是他的手还卡在车的把手里,他就这样被摩托车拖着朝房子的玻璃撞去,最后跌坐在地板上。妻子听到声音赶紧从厨房跑了出来,看到丈夫满脸是血地在地上坐着,立即就打电话叫了救护车。

救护车很快拉着丈夫去了医院,她留在家里收拾残局。她把摩托车推到院子里,又用纸巾把洒落在地板上的汽油擦干净,然后将这些纸巾倒进了卫生间的马桶里。

男人的伤势不算重,在医院包扎后就回家了。到家后他进卫生间方便,由于心情不好,他抽了一支烟,抽完后顺手将烟蒂从两腿之间扔进了马桶。接着,妻子在厨房里听到了很响的爆炸声和尖叫声。她跑进卫生间,发现丈夫躺在地上呻吟,他的裤子已经成了碎片,屁股也被炸成了焦炭一样。她再次打电话叫了救护车。

医院派来的救护车仍是刚才来过的那辆。护工们一边用担架将受伤的男人抬出家,一边询问原因。当女人讲述了来龙去脉后,一个护工忍不住笑了起来。这时正好是下台阶,该护工手脚一软将伤员从担架上摔了下去,结果这个倒霉的男人又摔断了胳膊。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是最倒霉的人,生活中,我们可以听到很多类似“我是世界上最倒霉的人”“事情糟得没法再糟了”“为什么我这么倒霉”等之类的话,总之,就是很郁闷、很难过、很痛苦,觉得生活真是没劲儿透了,活着没有什么意思。

其实,听完他们的叙述,你会发现他们遇到的情况并不是特別糟,比他们倒霉的人也大有人在。所以,当我们遇到糟心的事时,要调整心态,想想那些更糟的情况和更倒霉的人,这样,我们就能改变自己的心情。

侥幸心理铸成弥天大错

“墨菲定律”诞生于20世纪的美国。整个20世纪正是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人类真正成为整个世界主宰力量的时期。在那个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里,处处弥漫着一浪高过一浪的乐观主义精神:

人类前所未有地取得对自然界、疾病以及其他神秘领域的探索性胜利,并将不断地扩大历经磨难才建立起来的优势;人类不但发明了飞机,而且更不可想象地飞向了太空,把足迹留在了月球;人类有能力修筑大型水电站、核电站和空间站,开始露出试图随心所欲地改造世界面貌的雄心壮志。

所有这一切似乎昭示着一切难题都可以轻松地解决。人类无论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总能找到一个恰当的办法或模式轻松战胜它们。正如哲学家尼采所言,上帝已死,人类是自己命运的主人,再也不会有害怕的事情发生了。

其实不然,事实恰恰与此相反。大家都知道,花开得最茂盛的时候就开始凋谢;人的体力达到巅峰时就开始衰退;一个国家在最强大的时候就开始腐化;一个企业在最风光的时候,就开始走下坡路。

世界上所有事情好像真的离不开“盛极而衰”的宿命论,差别只在于“盛”的时间长短而已,“衰”的迹象早晚而已。

人类自然也逃不过“盛极而衰”这一关口的严峻考验,在一连串骄人战绩的强烈支配之下,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盲目乐观的念头,以往那种在同自然界对抗时所倡导的谨慎精神被渐渐舍弃,以一种激进自大、豪气冲天的松懈思想取而代之。

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对于亘古长存的辽阔宇宙而言,人类的智慧还是显得多少有些幼稚和肤浅的。世界依然无比庞大复杂,神秘领域还是那么高深莫测,人类永远也不能彻底地了解并征服宇宙的万事万物。

科学技术的风险是固有的,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技术安全的最大敌人是自满和侥幸。就像一个玩俄罗斯轮盘赌的人,如果每一次幸运成功使你更加确信你肯定不会死,那一定是自欺欺人,你终究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更要命的是,人类有一个不可避免的人性弱点,那就是一旦产生盲目乐观情绪就会犯下错误,更不可理喻的是还会永远犯下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世界上才会出现或大或小的灾难事故,而且灾难不断发生。当然,在灾难事故发生过后,人们会及时有效地吸取经验教训,可还会有类似的悲剧上演,这也恰好很有力地印证了“墨菲定律”所揭示的道理,失败总会发生,无论如何小心试图避免,可还会不断地发生。

1986年4月26日,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当时苏联政府发表的事故调查原因是“操作员违反了规则”。

喷气式客机,即德·哈维兰公司彗星式飞机最初问世时名噪一时,于20世纪的1952年开始运行,仅仅过了短暂的两年光景,就有两架在飞行途中相继发生空中大爆炸事故。

事故的原因在于当时尚未知晓的金属疲劳原理:在高空,机体内外压力之差非常大,飞机的机体所承受的负荷是无法与在地面上相比的。德哈维兰公司考虑到了这个压力差,也做过了疲劳试验,并判断为“没有问题”。

可是,因为试验人员的操作失误,在试验过程中穿插了耐压试验,机体受压后抑制了龟裂的发生,所以得出了相当于实际寿命10倍以上的错误评估,最终导致这两场空难的发生。

在近半个世纪内,“墨菲定律”自从出现以来就像一个无处不在的幽灵一样,搅得全世界的人们心神不宁,它时刻提醒人们: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越高明,将要面临的麻烦就越严重。各种事故照样还会不停地发生,而且永远都会发生。

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是,一些新的技术出现以后,许多人不是想到用它们来为人类谋福利,而是首先想到它们的邪恶用途。同时,还有很多新技术本身就是在不道德的意图驱使下出现的。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发明了相对论后,曾渴望它能给人类的进步带来更多的福音,可是未曾想到,人类将之用在了研究核武器上,并最终导致了近乎毁灭性的战争,让更多渴望和平的人们失去了家园和生命。他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每每想起这种境况,总会流下眼泪,那眼泪既代表他内心的痛苦,也代表了他对人类此种恶劣行径的绝望。“墨菲定律”在对事物进行客观而冷静的言说时,也对人类提出了极为有利的忠告:人类面对自身的人性缺陷,最好能事先想得更周到一些,更全面一些,在前进过程中,采取多种高系数的保险措施,以防止偶然发生的人为失误导致巨大的灾难和财产损失。切不可“自毁长城”,要小心做出每一件事情的决策,要小心考虑每一个问题所代表的意义,要小心观察所处环境的变化,千万不能让自己站在过去辉煌成就之上而为所欲为。

2000年造成309人丧生的洛阳“12·25”特大火灾事故,东都商厦歌舞厅的经营者在赚钱的同时如果稍稍考虑一下安全问题,不用铁栅栏将楼梯封住,悲剧就不会发生,至少也不会那样严重。

侥幸心理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那些车祸、火灾、矿难的遇难者,只有在灾难突然降临时才发现死神原来就近在咫尺;那些受利益驱动而重生产轻安全的地方政府负责人和企业经营者,总是自我安慰说:“哪有那么凑巧”,结果常常是到了铁窗里甚至枪口之下才不得不承认“果真这么凑巧”。

历史已经证明,在所发生的事故案例中,人为因素约占80%以上。安全事故的受害者往往同时就是肇事者。面对那些惨不忍睹的遗体和法庭宣判之后的绝望的面孔,人们的心情是异常复杂的,常常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当然,并不是不鼓励人类去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而是不主张那种碰运气或骄傲自满式的盲目乐观,它就像“守株待兔”一样,也许能“瞎猫逮住了死耗子”,但那只是暂时的,犹如昙花一现,接踵而来的是苦涩的失败滋味。

归根到底,“错误”与芸芸众生一样,都是这个世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们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时时体现出世界的复杂性与神秘性;一个人以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对已经出现的失败,决定了他得到的多少以及进步和成长幅度的大小。也就是说,如能很好地跟失败相处,就能有成功的大好时机。

作为具有灵性的人类,我们要认清盲目乐观、狂妄自大以及侥幸心理只会接连导致苦果,为了避免坏事情的高频率发生,更为了让墨菲定律为我所用,要学会如何真正汲取经验教训,以一种谨慎而敬畏的态度去面对这个世界。

第二章 墨菲定律的生成土壤

“墨菲定律”之所以能够风靡世界,是有其深层的社会根源和主、客观原因的。在20世纪的美国,由于高新技术的发展,处处弥漫着乐观主义思潮,似乎人类不仅可以改造自然,还可以征服自然。

这种夜郎自大的思想再加上人类自身的弱点,如自我膨胀、急于求成、讳疾忌医,以及生成环境的限制、社会体制的差异、事情本身的难度等原因,为“墨菲定律”的生成创造了适宜的土壤,使其顺势而长,树茂叶盛。

墨菲定律生成的自身因素

人不仅是一种理智的存在,而且还有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活动。健康的、积极的心理是人们打开成功之门的必要条件,而非健康的、消极的心理则会使人掉进失败的陷阱。

人世间的许多失败,大多是由于人自身造成的;同样的一件事情,让不同的人去做会产生差异很大的效果,其原因在于人自身的能力和才智不同。分析认为,生活中使“墨菲定律”得到灵验的主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自我膨胀

世界上最难认知的就是自我,自我之谜是认识领域内的司芬克斯之谜。人能够了解植物、动物和他人,却很了解自我;人可以无情地批判他人,揭他人之短,却不太情愿批判自我,揭自己的丑,除非受到外力或理智的强制执行。

很多时候,人们会产生自我评价过高的现象,其主要表现为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过分地夸大自己的优点、长处和成绩,过高地评价自己在社会或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味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往往是在某一或某些方面有较强能力的人易犯的毛病。在过去的现实活动中,由于自己在某一或某些方面表现出了较强的工作能力,得到了他人的赞美,便因此而觉得自己样样精通,看不到自己能力上还存在缺陷,还依然需要努力。

此种自我评价过高容易产生自我膨胀效应,也是一种极端骄傲的情绪。这种人唯我独尊,不懂得山外有山、楼外有楼。

于是,盲目地自我陶醉、孤芳自赏,满足于一得之功、一孔之见、一技之长,躺在已有的功劳簿上安然地睡大觉,不思进取,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久而久之,这些人由于内部的骄傲之气与日俱增,最终必然会遭遇到失败的打击。

能力不足

每个人的能力有高低、优劣之分。有的人记忆力惊人,过目不忘;有的人则记忆力较差,常常丢三落四,骑马找马;有的人能统率千军万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有的人连几个部下也领导不好,甚至自己一个人都管不好。

这些都说明,不同的人其能力是有差异的,甚至有着很大的差距。有的人由于能力低下力不从心,有时不得不勉为其难地从事自己也毫无信心做好的工作,有时则为了掩饰自己的低能和无能,还故意假冒内行或能手,其结果必然是把事情办得一团糟,甚至是败得一塌糊涂。

在同一个人的能力结构中,各种能力往往不是平分秋色,而是有优势与劣势之分的。只有根据不同人的能力的特点,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才能做到合理使用人才,实现人尽其才;只有将具有不同优势和劣势的能人进行优化组合,才能产生互补效应。也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能力上的优势和劣势,才能设计出有望成功的奋斗目标。

急于求成

做工作渴望急于求成是一种急性子的表现,具有这种性格的人,表现在心理方面就是急躁,缺乏应有的耐心,渴望立竿见影。表现在行为方面就是办事节奏快,有时难免会有些马虎、草率。这种性格的人喜欢速战速决,不喜欢慢慢吞吞,五分钟热血,激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常常会对别人发脾气。

急性子的人适合从事要求速度快但不要求特别精细的事情。做这种事情,他可以很快地完成任务,但他没有耐心去做那些要求特别精细的事情,勉强去做时也会很不耐烦,易发脾气,或中途洗手不干,或随随便便地对付一下。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希望尽快获得成功,人心皆同。但是,性急者则幻想一步就跨到目的地上去,急于求成,其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一切成功都需要有客观条件的成熟与主观条件的成熟相对称才行。换言之,需要同时具有成熟的客观条件与成熟的主观条件才能取得成功。

如果缺乏了上述基础,就会脱离实际,导致盲目追求高目标、高速度。在急于求成的心理驱动下,脱离现实的客观情况和主观条件,设定一个在目前条件下不可能达到的高目标,并想以强制的办法高速度地向这个目标迈进,其结果必然导致失败。

南辕北辙

它指一种方向性的错误,指本来应该向南行却向北行,比喻为背道而驰,主观与客观相反,向着与客观实际相反的方向行动,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

犯方向性错误,对于犯错误者来说往往不是自觉的,不知方向有误,一般还会继续朝着错误的方向前进。正因为绝大多数犯方向性错误的人处于未能觉察的状态,他们自以为是地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所以其危险性更大,危害性更大。

俗话说,一个能保持正确方向的瘸子总能把走错了路而又善于奔跑的人赶超过去。如果一个人走错了方向,那么越是跑得快,离目标就会越远。健步如飞而迷失方向的人比瘸脚的迷路者会错得更远,失败得更为惨烈。

守株待兔

出自《韩非子·五蠹》的“守株待兔”寓言故事,道出了狭隘经验型思维方式及其危害。经验思维定式和习惯性的经验操作程序在一定范围内是有效的,它们可以加速思维活动的完成,缩短思维过程,提高思维效率,但它们具有一定的不可靠性。

特别是在处理表面上类似于过去的经验,实际上却比过去的经验要复杂得多、有根本的不同点的新信息时,它们的可靠性就更低。这就需要运用理论型思维方式来弥补它们的这种局限性,这样既可尊重经验,又不迷信经验,不把经验凝固化、绝对化,既重视理论的作用,又不忽视经验的功能。

在人类的科学史上,有些科学家因为局限于狭隘的经验型思维方式,也曾造成了科学发现过程的失败。克鲁克斯、古兹皮德、詹宁斯、勒纳德等科学家在伦琴发现X射线之前,都差不多已经走到了这一重大发现的边缘,但是他们却由于局限于过去的经验里,不能正确地理解和阐述他们自己所做实验中出现的新现象的意义,以至于接二连三地错过了发现X射线的大好良机。

正如恩格斯所说:“在物理学史上,当电学处于支离破碎的状态时,片面的经验在这一领域中占有优势。这种经验竭力要自己禁绝思维,正因为如此,它不仅是错误地思维着,而且也不能忠实地跟着事实走或者只是忠实地叙述事实,结果就变成和实际经验相反的东西了。”“守株待兔”的人会在不知不觉中消耗自己的青春,无法把自己的潜能在环境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这种人十有八九是注定要失败的。

水中捞月

此语是指主观脱离客观实际,对客观实际做了颠倒的、虚假的认识,去做客观上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做无用功,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人的认识如果未能把颠倒了的东西再颠倒过来,未能通过虚假透视把握其本来的真实面目,就会形成对客观实际的颠倒的、虚假的认识。于是,以想象中的“真实”代替了客观的真实,以假乱真。

水中捞月者把行动和希望构筑在虚假的认识之上,因而其内心希望最终必定化为泡影,其行动必然流于徒劳。希望在水中捞月者,希望越强烈,失望就越多、越严重。在水中捞月,行动越卖力,费力越大,耗时越久,醒悟越迟,失败及其造成的损失也就越严重。

刻舟求剑

它意味着一种教条主义、刻板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获取信息的渠道是“本本”“文件”,在加工方式上是用孤立、静止不变的思想观念去机械地加工所获得的信息;在信息输出方面,把形而上学的结论机械地套用到其他事情上去。

从根本上来说,教条、刻板的思维方式的形成,是由于缺乏辩证发展的观点。按照辩证发展的观点,一切事物都是在运动和变化的,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运动变化过程。

由此,必然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切僵硬的东西溶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

缺乏辩证发展的观点,就会把相对静止绝对化,把事物看作静止不变、孤立、僵硬、固定、永久存在的东西,从而形成教条、刻板的思维方式。

三国时的马谡就是典型的教条主义者,他熟读兵书,是诸葛亮的爱将,他的很多建议都被一一采纳,受到诸葛亮的赏识。但是他在守卫街亭时采用教条主义思维方式,不了解街亭的地理环境,把军队驻扎在山顶,想用“势如破竹”冲下山去击退敌人。但不曾想,对方主帅司马懿把山团团围住,断其粮草和水源,采用火攻打败了他,夺取了街亭。

教条、刻板的思维方式,容易使人思想僵化。思想僵化,就会缺乏开拓进取的精神,不能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制订符合实际的新计划,思想和行为均落后于变化了的实际,在现实生活中必然处处碰壁。

讳疾忌医

讳疾忌医者,一方面固执地将自己的错误隐瞒起来,极力地不让人知道;另一方面当别人批评和指出自己的错误时,又矢口否认,全然不当回事儿。

固执地隐瞒自己的毛病,只能招致最后的失败,甚至可能加速死亡。比如,隐瞒疾病,可能由小病演变成大病,以至到不治之症的地步,也就没有获救的希望了。

隐瞒错误,则不仅可能危及生理生命,而且可能危及事业生命、政治生命。固执地隐瞒错误,就会使小错误变成大错误、简单的错误变成复杂的错误、轻微的错误变成严重错误、非传染性的错误变成传染性的错误,最终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牛顿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物理学、热力学、数学、天文学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光学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他在光学研究中也曾因为拒绝他人的批评而遭受过失败。

牛顿设想,如果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折射率,那么,水和玻璃的组合,肯定会使折射发生某些变化。这种设想本来是正确的,但是,牛顿所选用的那种玻璃恰好与水有相向的折射率,所以尽管他多次重复这一实验,还是没有发现折射角有什么变化。

于是,他从这一有限的特殊实验事实得出了一个普遍性的结论:所有水间的透明物质都是以相同的方式折射出不同颜色的光线,又由于折射必然引起色散,所以,望远镜的色差问题是无法解决的。牛顿对此深信不疑。

当时,有一位对光学很感兴趣的人,名叫卢卡斯,他用另一种玻璃重复了牛顿的上述实验,得出了与牛顿不同的实验结果。卢卡斯十分惊奇,并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告诉了牛顿。但是,牛顿特别固执地坚持自己的看法,他始终认为自己多次重复的实验不会错,也不可能有错,因而不接受卢卡斯的意见,也不再做进一步的实验。

牛顿死后,人们才再次证明他对这一实验结果的解释是错误的。由于讳疾忌医,牛顿失去了改正这次错误的机会,从而失去了做出色散可变性这一重大发现的机会。

墨菲定律生成的外在原因

人能够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创造性地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演出一幕又一幕威武雄壮、丰富多彩又惊心动魄的戏剧。但是,人又不是万能的,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及其成果,总是要不同程度地受到其所处的生存环境、所从事的活动及其所需要的工具和所遇到的竞争对手等外在因素的制约。分析制约“墨菲定律”生成的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生存环境的限制

社会是由复杂的社会关系网所覆盖的,复杂的社会关系与不良的社会风气相交织,妨碍人们改造社会的部分目的的实现。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之间、团体之间、国家之间以及它们内部之间的矛盾交叉关系,纵横交错,形成极其复杂的社会关系网。

每一个人和团体都是这张巨网上的一个结,其活动目的的实现都必然接受这种社会关系网强有力的制约。要成功地处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在这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再渗透进不良的社会风气,就会使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更为困难。

不可忽视的是,来自家庭的负担主要不是物质上的贫穷,而是精神上的枷锁。比如,缺乏感情的夫妻生活,一方给予另一方以精神上的奴役和摧残,因为其中一方的自私自利和固执而爆发“离婚大战”;由于婆媳关系处理不好,做丈夫的“两头受气”,在“夹缝”中求生存,这些都会成为沉重的精神负担,使人疲于应付家庭矛盾的处理,无暇顾及事业,或不得不拿出许多时间去摆脱家庭的拖累和烦恼,从而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在事业上、工作上的失败。

事情本身的难度

失败同人们所从事的事情的难易程度息息相关,事情的难度越大,失败的可能性和次数也就会相对增加。大家都有这样一个心理,对于那些难度系数较大的工作,不愿意轻易插手,怕的就是经过了一番努力,也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特别是人们对事情的变化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要经历由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正因为如此,一种新生事物在刚开始出现时,通常只有少数人才能适应、接受它,而这少数推崇新生事物的人在其活动过程中,不得不忍受暂时的失败痛苦。

新生事物的成长是一个充满艰难和困苦的过程,它既要经受敌对方的故意扼杀与挑战,又要遭到善良的人们不理解、不支持的考验。加之,新生事物在刚开始出现时总是很稚嫩的、不成熟的,所以暂时的失败是难免的。

人们所从事的工作本身存在着各种困难,特别是探索性活动的风险将更大,给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其间会出现某些失败,这是难以完全消除的。

所用工具的缺陷

工具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随着认识领域和实践领域的拓展而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人的认识已经深入到宏观和微观领域,要在更深更广的物质层次上揭示自然界的本来面目及其发展规律,工具、仪器的重要作用正在日益突显。

有软件工具而无硬件工具,或有硬件工具而无软件工具,都不可能成功地达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目的。缺乏必要的物质性的硬件工具,就无法实现对事物的物质性改造,因为物质的东西必须用物质的手段才能加以改造。

要改造月球、火星,没有必要的、先进的航天工具,就只能流于“嫦娥奔月”的幻想。要改变基本粒子的形态,没有必要的、先进的电子对撞机等机器设备,就只能望洋兴叹。缺乏必要的精神性的软件工具,同样会导致失败。

在现代社会中,不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不占领科技前沿阵地和制高点,不用现代先进的生产工具装备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和部门,就无法在国际经济大循环中立于不败之地,就会被竞争对手所打败。

竞争对手的强大

有些失败,并非自我方面的失误所致,也不是因为能力不足所致,而是因为遇到了强大的竞争对手。如果不是遇到了比自己更强大的竞争对手,胜败的结局则会是另外一种情形。难怪周瑜会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哀叹。如果不遇上诸葛亮这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周瑜个人的历史也许会被重新书写。

优者胜,劣者败。以弱对强,弱者的失败是必然的。在军事上,因敌强我弱、敌众我寡而失败,讲的就是对手的强大造成了我方的失败。在战场上有这种情形,在商场、情场上也不乏其例。

因竞争对手的强大而失败,是在竞争活动中出现的一种情形,它不是失败的唯一原因,但确是失败的原因之一。忽视这种原因,对失败者一味地埋怨、责备,这是不公平的。

尤其是那些看体育大赛的体育迷们,当我方运动员因遇上强大的竞争对手而丢掉了冠军时,摔酒瓶子,痛骂或责怪运动员,或找裁判员算账,或烧汽车、打对方运动员,这些都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

即便不是遇上强大的竞争对手,失败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失败是竞争之常事,谁不曾失败过呢?己所不欲,何必强加于人呢?

失败的谬误归因

对失败的归因认识,有正确与谬误之分。简言之,对失败的原因做出不合实际的解释,就是对失败的谬误归因。

在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时,需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基本方面入手,做出合乎实际的结论,以便改变或挽回失败的局面。但是,如果一味地怨天尤人,仅仅从客观方面而不从主观方面去寻找失败的原因,则对自己有百害而无一利。

就失败的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两方面而言,其中更为重要的是对主观原因的认识。有些失败也许与他人的干扰有关,但是,真正打败自己的并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被人打倒了,还可以再站起来,被自己打倒了,要站起来是非常困难的。

另外,还要认清失败的结果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失败的原因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通过实事求是的分析研究,揭示这两种事实之间内在的固有联系,不但是对尚未终结或有可能挽回的失败采取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的现实需要,而且是总结经验教训,从而避免重蹈覆辙、少走弯路的理论前提。

墨菲定律中的失败类型

如果说,对于某件事情而言,成功的道路只有一条,则失败的道路可能有千万条。要认识失败,除了要弄清失败的诸多原因外,还应该明白失败有哪些类型。不同类型的失败有其不同的特征,也就有相应的不同超越方法。

在科学研究中,分类学也许是最难的一门学科,因为事物的种类是无限的,事物之间的界限既是确定的又是模糊的,既有非此即彼,又有亦此亦彼。因此,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和事物本身的特征,对事物做相对的归类,但毫无遗漏与交叉的分类是很难做到的。

由此说来,对失败类型的探讨同样存在分类学所面临的困难。亚里士多德也曾指出这一点,他说:“失败可能有多种方式,反之,成功只能有一种方式。”依据“墨菲定律”,对失败的类型,从本质上划分,可以有以下五类:

必然性失败与偶然性失败

必然性失败中有偶然性失败的因素,通过大量的偶然性失败表现出来,并以偶然事件得以完成。失民心者必将失天下,这是一种必然性失败。偶然性失败的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失败的因素。偶然性的失败总是受某种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失败的原因与结果之间总有某种必然性、规律性的联系。

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的失败就体现了偶然性失败与必然性失败的联系。1815年6月的一天,滑铁卢战役打响了。拿破仑率领7万多人与威灵顿率领的6万多人进行生死决战。

战场上的实力法军占优势,战斗开始后的一段时间,法军一直掌握着主动权。后来英军的援军及时赶到,而法军的援军却未能赶到战场,结果拿破仑在滑铁卢遭到了彻底失败。

拿破仑这次失败是偶然的,是由于英军援军赶到后使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果法军援军能够及时赶到,或者英军援军也没有赶到现场,则滑铁卢战役的历史及拿破仑的传记也许就要重新书写。

但是,这种偶然性失败的背后实际上有其必然性:拿破仑有无限扩张权力的野心,要成为整个世界的统治者,称霸世界的企图是必然会失败的;其二,法国所进行的是非正义战争,势必会失去民心,也必然会以失败而告终。这两点决定了拿破仑失败的必然性。

必然性失败与偶然性失败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如果对造成必然性失败的原因有深刻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原因,就可以使之转化成偶然性失败。

严重失败与轻微失败

严重失败与轻微失败也是可以转变的。正确地审视严重失败,可以使之转成轻微失败,直至被消除;错误地对对待轻微失败,则可能使其变成严重失败。任凭轻微失败自然化,它就会逐渐演变为严重失败;任凭严重失败自然化,它就会演变成不可收拾的结局。

对严重失败和轻微失败必须予以正确地对待,才能避免发生质的转变。忽视轻微失败的存在与潜在危险性,不去积极地消除它,而将轻微失败引以为“骄傲的资本”,则必定使之演化为严重失败。

因此,对于那些轻微失败的迹象要从细节上抓起,把大问题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问题,从解决这些小问题入手,下扎实的功夫,分而化之,严重失败也就会逐渐向轻微失败转变。

合理性失败与不合理性失败

合理性失败,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情形中不可避免地要发生的失败,是符合常理的失败;不合理性失败,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情形中本来可以避免的失败,是不合常理的失败。

允许人们有合理性失败,也就是鼓励人们去大胆地进行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实践创新。中国有句古话:“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也就是以成败论英雄。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不分青红皂白地贬低、斥责失败者。区分合理性失败与不合理性失败,有助于改变那种以成败论英雄的传统观念和偏见,从而给那些因敢于创新而失败的人们以应有的鼓励、保护和理解,消除创新者的心理障碍,使他们能够保有创业的激情。

局部失败与全局失败

如果局部失败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而悄悄扩大;如果只是孤立、静止地看待局部失败,就会觉得它微不足道,不屑一顾,因而不加以注意,其结果就会产生“蝴蝶效应”,使局部失败扩大为全局失败。“干里之堤,溃于蚁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对于局部失败不加以或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粗心大意,则会大意失荆州。不注意及时消除局部失败的隐患,它就会悄悄地扩散,乃至引发全局的失败时,已经悔之晚矣。

全局失败往往给人们的自信心以严重的打击,甚至使其自信心几乎丧失。没有足够的自信,要克服全局失败,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要化解全局失败,首先要尽快恢复自信,而要恢复自信,就要以宽阔的胸怀去包容全局失败。

全局失败发生时,人们往往只看到自己所存在的缺点和短处,只看到阴暗的一面,因而心理负荷特别沉重,从而失去自信。要改变这种状况,便应多看到自己的优点,肯定自己的成绩,相信自己能从全局失败中尽快地摆脱出来。

决策失败与实施失败

决策失败,是指对比较重大的事情未能及时做出正确的决定,未能制定正确的策略、规划和切实可行的方法。

比较重大的事情,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主要是基本国策、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其他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些重大事情;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有经营方针、生产项目和产品、销售战略、质量管理,以及其他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决策;对于个人来说,主要是关系到个人的事业、工作等对个人前途有较大影响的事情。

对于这些重大事情没有做出正确的决策,或者没有及时地做出正确的决定,所制定的策略和规划有误或不严谨,有重大失误,制定的办法又不具有可行性,都会导致决策失败。

未能自觉而准确地理解决策,只是一味地盲从,必然会糊里糊涂地执行决策。对决策的理解不准确,发生了极大的误解,则会误将错误的做法当作正确的去执行,把正确的做法认作是错误的给予抛弃,也可能自作主张,随意地改变正确的决策,却还自以为是,都会引发实施失败。

导致失败的错误观念

社会是残酷的,成功者永远秉承着“适者生存”的原则。成功的光环往往笼罩在那些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人身上,而有些人在羡慕他们的同时却在暗自叹息。事实上,成功在我们一次次的叹息中悄悄溜走。

从古到今,纵览世界,那些成功的人哪个不是经历千万次的失败,付出辛勤的汗水才有所成就的。

在失败面前,大概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在失败时从不知反省自己的过错,总是一腔热血,一直往前,这种人有勇无谋,做事还会事倍功半;另一种人,在遭受挫折时,可以吸取经验教训,积极改变策略,在时机与实力成熟时再度出击,他们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取得了成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