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婚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9 18:50:57

点击下载

作者:蒋佩蓉,林为千

出版社:中国市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十分婚姻

十分婚姻试读:

序 一

2019年是我跟先生结婚的第8年。很多人都说婚姻捱不过七年之痒。2017年,我有幸参加蒋老师的“婚姻经营之道”课程,很感激在这个特殊的时候与蒋老师相遇,受益匪浅。如今该课程的内容被编纂成书,特别希望本书能为更多朋友送去祝福。

我是个全职妈妈,这让我常常看不到自己的价值。跟先生讨要生活费是我最厌恶的事情。然而,蒋老师在书中说,我们不是因为挣的钱比先生少才留在家里照顾孩子,而是因为更擅长照顾孩子才选择留下。

通过阅读本书,你会明白,我们的爱人都是会软弱、有缺点的人,他们无法满足我们对快乐的所有需求。因此,我们需要争取休息时间、交朋友和充电。以前先生的爱对于我来说是雪中送炭,感受不到他的注视,我就会寝食难安。现在我要做的是把先生的爱当作锦上添花!

蒋老师在书中鼓励大家建立界线,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从爱的角度约束自己的行为,坦然接受他人对自己界线的不理解和失望,甚至是愤怒。不是我们不够好,只是大家立场不一样。

蒋老师还在书里强调,你能改变的只有自己。之前我没有发现隐藏在我心里的小秘密——我都变得这么好了,付出了这么多,先生肯定都看见了,会一直想要跟我在一起的。可是我回家却发现,他还是跟以前一样热衷于服务其他人。我彻底失望了。如果你期待对方用你期望的方式回应你,那其实不过是换了一种方法控制对方。

书中还建议夫妻培养共同爱好,例如打羽毛球,看电影等。我在尝试了解先生感兴趣的一些讯息,在日复一日的生活里培养共同的价值观和爱好,丰富我们的生活。这对我来说并不容易,却值得去做。我自己首先要做一个有趣的人!

书中还有单独一章讲夫妻要离开原生家庭,独立生活,这也是我的重要功课。我很感激父母对我深深的爱。现在,父母也能尊重我教育孩子的方式了。我对他们的爱也越来越轻松。

蒋老师在书中特别强调,一家人要生活在一起。当初她为了维护家庭合一,甚至带着3个儿子来中国陪先生。而我与先生则是一周见一次,以前并没有意识到这是极大的家庭危机。在我的原生家庭中,父亲就是常年在外面工作,母亲照顾我和弟弟。我身边的很多朋友也是这样。所以,我也以为婚姻生活就是先生努力赚钱,买大房子,送孩子读最好的学校,但从没考虑过一家四口需要住在一起。好在现在明白还不算太晚。我们已经在积极准备资金,购买新住处,以便早日团聚。

谢谢蒋老师让我对婚姻重拾信心,也感恩在生命的路上遇到老师和那些一起努力的姐妹们。我一直记得老师说过:“你和你的婚姻都值得你百分百的努力!”在此,我也想对《十分婚姻》的读者们说,在经营婚姻的路上全力以赴,让我们一起加油!!李丹佩蓉“妈妈公主团”成员,“婚姻经营之道”微课学员

序 二

我最初是通过新浪微博认识佩蓉姐的。她曾为麻省理工学院前中国区总面试官,常在微博上分享育儿、教育理念,是我一直关注的专家。随后,我买了《佩蓉的妈妈经》来读,发现育儿也可以不耗尽妈妈的心力、体力。妈妈们只有先找到自我、学会成长,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2017年年底去新西兰旅游前,因缘际会看到佩蓉姐开婚姻微课的信息,便报名参加。从亲子到婚姻,佩蓉姐一直尽心竭力帮助深陷困惑和焦虑的父母和夫妻。

现在,佩蓉姐将婚姻微课的内容集结成了本书,真的感到特别开心,那些未参加课程的朋友也能从书中受益了。

我一直很想跟佩蓉姐学习方法技巧,但佩蓉姐在本书第一章里就提到,婚姻里最重要的功课不是沟通、解决冲突和情绪管理,而是放下自我、克服自私。舍己不只是走上红毯、在众人面前宣誓的那一刻,而是在细水长流的日子里愿意为对方放下自己。原本我对先生总有诸多抱怨,在学习的过程中竟慢慢消散,我更多看到了自己曾经的自以为是、伪善、自私,内心涌起了更多对先生的歉意与心疼。

从婚姻之道到相处之术,佩蓉姐在书中分享了舍己、界线等理念,这些革新了我的观念。和伴侣成为朋友、解决冲突、协调性爱……一些难以启齿的话题,佩蓉姐也敞开与我们分享。

佩蓉姐在书中多次强调做作业的重要性。中国的妈妈并不缺学习的精神,只是少了实践。佩蓉姐一针见血的论述让我开始从新的角度审视自己对待婚姻的态度。对照佩蓉姐留下的作业,我一次次地反思自己的问题,写下思考和应对方法。

当然,也不是说看了这本书,婚姻生活就会一点儿问题也没有了。我依然会跟先生有争执,内心依然会纠结。但正如佩蓉姐说的,成长往往是前进两步后退一步,所以下次下滑的时候千万不要灰心,因为这是成长中必然要经历的。改变自己哪有那么容易。但你若品尝过改变后的甘甜果实,便会更愿意放下自己,一次次去尝试。

感恩遇见佩蓉姐。她让我坚信,只要凭着决心去实践本书的理念和方法,我也可以收获美满的婚姻,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书中,你会发现有些场景似曾相识,有些想法心有戚戚。虽然我们曾有相似的处境,但可以凭着信心去实践,然后看到婚姻重现光彩。如果你对婚姻家庭、亲子关系和自我成长有困惑,如果你对自己的婚姻失望,觉得无路可走,那么这本书正是为你而预备的。杨蕾佩蓉“妈妈公主团”成员,“婚姻经营之道”微课学员

序 三

我爱旅行,更爱与妻子一道分享经验。最近我们俩受邀做了一系列讲座与培训。周六那天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我们白天培训了24对夫妇——他们是婚姻辅导或教学课程的学员;晚上又作了一个演讲,分享人工智能的崛起与未来的教育和工作。看得出大家对这些议题很感兴趣,整个礼堂座无虚席。一天下来我俩筋疲力尽,好想冲进房间倒头就睡,但想到有对婚姻马上破裂的夫妻,还是决定去见他们。其实我们一落地就被约了,只是行程实在太满腾不出空来。

大概晚上10点钟的时候,我们几个坐到了一起,先听他们介绍了情况,然后开始帮他们处理情绪问题(详情见第8章)。他们谈到了彼此的伤害和期待,也讲到了沟通障碍及其冲突。这种情况在以往的辅导中很常见。他们大学时相遇、相恋,共度美好校园时光,一同研究生毕业。随后,生活的压力接踵而至。有年幼的孩子等候喂养,也有老迈的家人需要照顾,与此同时,二人还在创业。

佩蓉和我的一大默契就在于我们能够抓住事情背后的真正问题。我们试着帮他们建立理解,重拾希望。一个半小时后,夫妻二人脸上露出了笑容,他们发现,其实婚姻和事业上的难题是可以克服的。妻子要学会放下期待,不要辖制丈夫,给丈夫做事情的空间。丈夫也要学会和妻子沟通,赢得妻子的支持。他们都觉得在婚姻、家庭乃至事业上,夫妻二人不是孤立如岛,而是要联结如一、协同作战。瞧,我们俩又成功帮助了一对夫妻的婚姻!

其实,这对我和佩蓉来说也不容易。我们也曾大吵大闹,濒临离婚,不得不寻求辅导帮助。31年的婚姻生活让我们意识到,婚姻需要经营,而不只是你侬我侬的罗曼蒂克。爱情需要信心、忠心、耐心,也需要尽心。这就像积攒养老金,得尽早把钱存入银行,然后月复一月地存,这样才能积少如垒,使投资增值。夫妻之间也是如此,你必须持续投入,今天你牺牲一些既得的欢乐,明天就能收获美好的婚姻。有句犹太古训说得好:“少种的少收,多种的多收。”如果作为丈夫的我,一到周末就呼朋引伴地去打高尔夫球,尽情娱乐,平时也只顾工作,很晚才回家,忽视了经营夫妻关系,也就不会收获今天和佩蓉的美好婚姻。

我们也相信,婚姻可以奏出和谐的乐章,成为团队合作的典范。这不正是我们的期待吗?那就是为孩子树立榜样,使他们长大后对婚姻也有盼望。你相信吗?父母的婚姻会决定孩子的情商,甚至关系到他们婚姻的成败。尽管夫妻的差异总是层出不穷,但我们还是要努力解决冲突(见第7章),建立彼此紧密咬合的拉链式关系(见第6章)。我们可以通过辅导来改善关系,但更好的做法是与其他夫妻交流分享经验。

本书是根据我和佩蓉的亲身经历写成的。我们特别盼望帮助大家谱写婚姻诗篇,为家庭和孩子带去祝福。如果你相信自己并愿意为婚姻投入心血,这绝对是可以做到的。当然,最好的做法是夫妻双双踏上改变之旅,共同学习成长。如果不能一起上路,那就先改变自己,证明给对方看!

让自己成为最佳伴侣,《十分婚姻》值得拥有。林为千

序 四

我从父母的婚姻中学到,婚姻就像生活一样,是一次旅行。没有人一进入婚姻就会解决一切难题,即便是到了耄耋之年仍然会有问题。把婚姻看作寻找合适的另一半是错误的,因为人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便你现在找到了完全适合你的配偶,那10年后呢?如果对方变得不适合你了呢?我从旁目睹,20多年来,我的父母就改变了很多,有时他们的差异越来越大,有时则越来越像。我发现,他们从不追求如拼图般完美匹配,而是追求一起成长。孩子这样评论父母听起来很奇怪吧?但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

老实说,这本书里的大部分经验都是他们从犯错跌倒中学到的。他们都为原生家庭所困,我小时候常看他们为此争吵,还有好几次被母亲“绑架”。现在他们和家人建立了健康的界线。虽然这用了几十年之久,但他们的父母(我的祖父母)已经能够尊重界线,明白婚姻在孩子的关系中居首位。年轻的一代不再为上一代不健康的家庭义务和亲子关系所捆绑,上一代人则学会了尊重子女的选择,以开放的心态看待新生事物。

我曾经觉得父母亲的个性是完全对立的。他们的交流方式(母亲是情感型,父亲是逻辑型)和社交类型(母亲外向,父亲内向)截然不同,也没有多少共同爱好。我经常看到他们误解对方,一次又一次地忽略对方的观点。但最终他们学会了停下来,退一步换位思考。他们成长了,不是靠自己,而是一同成长,也因对方而改变。对立的个性曾使他们很难相互理解,但现在互动起来却没有障碍,也只有团队才能做到这样。

我最敬佩父母的,是他们始终注目终点,这是他们能战胜婚姻挑战的原因。他们都朝着同一方向甚至同一终点前行。当生活几乎令他们分开时,为什么他们依然能信守对彼此的承诺?也许这就是原因。每当看到他们放弃时,我就会想到这一点。比如我上高中时,有一年夏天,他们分开了好几天,几乎就要离婚了。但这时他们意识到,其实彼此还在朝着那个方向前行。

就这样反反复复几十年后,我看到了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们曾潮起潮落的婚姻现在如星辰般熠熠生辉。他们学会了沟通与支持、理解与同行。那是一种爱,你看不到,却能感受到他们彼此相爱。我觉得他们终于合二为一了。现在我们三兄弟都长大单飞,是时候让他们把自己奉献给大家了。所以,当你阅读这本书的时候请珍惜,因为不久你也要像我们一样,离开父母的爱巢去飞翔!大儿子 林凯文

序 五

美国40%~50%的婚姻都以离婚告终,这是21世纪一项最令人瞠目结舌的数据。更令我震惊的是,这样的家庭灾难如今竟被视为稀松平常。我清楚记得,自己过去常忧虑父母什么时候会分开,成为离婚大军中的一员。不了解我们家的人听我这么讲可能会感到惊讶。但不可思议的是,5年前他们的婚姻之花再次悄然绽放!回顾他们的婚姻,我不仅受鼓励想成为那50%不离婚的分子,更想为周围的人送去祝福,激发他们寻求更大的目标。

有些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求美好,寻求社会和谐,寻求“那个对的人”。父母教导我,人生的一大乐趣是找到伴侣,然后一起服务他人,即使付出巨大代价也值得。回首我的家庭,父母的人生经验对周围的人产生了很大影响。本书汇集了他们从失败和困境中汲取的教训。我为母亲感到骄傲,她勇于向读者展示自己的脆弱,让人们从中汲取教训,从而建造刚强的家庭,培养有使命感的孩子。

父母教给我的最难的功课是学会控制情绪。如果不适当培养,孩子的优点也会变成弱点。对我来说,就是对付过于敏感的性格。父母情绪爆发也会激起我的情绪爆发,导致愤怒和内疚久久不能排解。后来父母在情绪管理上有了显著进步,能够在陷入“冷战”或激烈爆发前化解冲突,我与他们的关系也随之改善。现在我已经大学毕业独自生活,会常回来看望家人。每当我看到冲突一触即发又巧妙化解时都感到十分惊讶。强烈建议大家阅读本书第7、8两章,我保证这也会帮助到你。父母因变化而获得的新生命都呈现在书中,过去几年也治愈了我和他们的关系。

说来奇怪,当我看到父母的时候,就确信世上真的有不完美却真实的爱情(第1章)。过去我以为这只是电影情节,或者是一见钟情时的心动。现在我确信,真爱是一种承诺,需要努力经营,保持谦卑,放下自我,倾听对方。我相信婚姻是世上最难经营的事业之一,但也会带给勇于追求的人一生中最丰厚的回报。在你阅读了这本书之后,我相信林家的经历能激励你更好更多地去关爱与理解家人。二儿子 林凯恩

序 六

我父母常常失败,一件事情要反复做才能做好,这在养育孩子方面体现得非常明显。我是家里的老三,也是最小的孩子,可以自信地说,他们在养育孩子上经过前两次尝试,最终在我身上获得了成功。

他们事业成功,又是很优秀的父母,但我只把他们当作最知心的朋友。

哥哥们看到的是,父母因孩子增加而经受诸多挣扎,之后又面临青春期孩子带来的挑战;而我则看到,父母在哥哥们离家上学和工作后,有机会建立亲密关系。这段适应期对我们家的每个人来说都不容易,甚至对父母的婚姻还构成了压力。刚开始屋子越来越空,气氛也越来越闷。虽然父母做婚姻辅导,为他人做榜样,但自己的状况却越来越糟,后来他们不得不承认,自己也需要帮助,需要寻求指导。

在我的眼中,父母从家庭成员变成了榜样乃至英雄。这些角色各不相同,我对每种角色的认识源自对父母人性的洞察,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有缺点。

我的父母是完全不同的人,他们的表达方式和给予、接受爱的方式也皆不同。两人相合迸发出的激情之火,一旦冲突失控也会蔓延成森林火灾。这些年来我看到他们竭尽所能努力控制火势,彼此也为之做出了许多妥协。他们现在如此幸福是因为经历了他人无法坚忍的斗争。争战虽苦奖赏却巨大,他们总结出了在冲突中沟通愈发流畅、理解也愈益深多的智慧。

我看到母亲学会与父母建立健康界线,遇到冲突时努力控制情绪,因而更能理解父亲了。

我看到父亲学会把工作关在门外,慢慢懂得了母亲的情感接受方式,也学会给予母亲肯定、认可。后来他们再冲突时关系非但没有恶化反而更好了,因为双方都努力化解问题,避免重蹈覆辙。

我看到建立关系需要苦心经营,也看到彼此妥协换来健康关系,从而开启成长之门。

我父母以自己优秀的榜样给了我很好的养育。然而,他们获得我的尊重和友谊,非因他们教我的那些具体的成长技巧和知识,而是引导我看清自己像他们一样正在不断成长,即肯定自己。他们告诉我不要等着别人来完善自己,而是主动去寻找能帮助自己的朋友,这样的朋友能使我更好地成就未来,进而成为未来最想要成为的人。

所以,我希望身边的朋友和未来的另一半,能和我一样受益于父母的丰盈生命所带给我的影响。

这益处就在这本书中!小儿子 林凯安  第1关 不再孤独 幸福婚姻从放下自我开始埋葬了爱情的不是婚姻,而是……

俗话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呢?

这要看你如何定义爱情。我们先来看一看流行歌曲里的爱情观。

你是我今生的依靠,

努力付出不奢求回报。

我用时光等你,你不来我不老。

你是我的玫瑰,你是我的芳草。

你说你的心会日夜陪着我,

你就是我今生唯一的快乐。

为何总受伤的人不是你,而是我!

这些恋爱时的甜言蜜语,婚后怎么都成了谎言呢?因为流行歌曲里唱的是一种很自私的爱情。这种爱情不需要操练,只要在彼此很迷恋的时候说情话就能撑起整个虚幻世界了。这个虚幻世界没有承诺,没有委身,没有责任,也没有负担。总之,不需要付出。这个虚幻世界对自己没有什么要求,只给自己带来欢乐的感受。但在生活的柴米油盐中,这种爱情还能存活下去吗?

老公被公司的业务压得喘不过气来,需要不断加班,别说今生不能依靠,连今天都不好度过!

你半夜要多次起来给孩子喂奶,睡眠严重不足,还要早起打扫卫生,给家人做饭,你还愿继续付出不求回报吗?

被忙碌的都市生活压得头昏脑涨的人,头一碰枕头便鼾声四起,还有心思对配偶说“你是我的玫瑰,你是我的芳草”吗?

你忙了一整天好不容易下班回到家,却要面对同样筋疲力尽、情绪糟透了的老婆,不仅要听她抱怨还要接手照顾精力充沛的孩子,你还有气力对她说“你就是我今生唯一的快乐”吗?

流行歌曲里的爱情是完美的,构建了一个虚幻的世界。没有什么责任或负担的单身贵族谈恋爱时,会努力维护这种虚幻感。约会时展现最好的一面,一回家就卸下面具。但两个人进入婚姻就不能再戴面具了,迟早要以真实的自己面对真实的对方。

如果你对爱情的定义就是流行歌曲里这种虚幻、自私的爱,什么都不需要付出,那建立在这种爱情观上的婚姻绝对是爱情的坟墓,因为这种爱情不可能长存。这种自私的爱无法解决孤独,因为你爱上的是幻影而不是真实的人——会变老,很脆弱,有许多缺陷。

真爱是两个有各种缺陷的人彼此接纳,相互搀扶,渐渐合为一体。真爱是舍己。没有人一进入婚姻就有舍己的能力,但每个人通过操练都可获得,并能不断成长。

读着爱情小说长大的我曾幻想与白马王子幸福地生活。而事实上我22岁就步入了婚姻殿堂,身边是个同龄、不成熟的小伙子,和我想象中的白马王子并不相符。

婚后我们常常为琐事争吵不休。恋爱时他最令我欣赏的闪光点后来却成了我最不能容忍的缺点。我俩都很有冲劲,争强好胜,年少无知,内心骄傲。我们恋爱时很疯狂,婚后吵架也很狂暴。我们都认为问题出在对方身上,想要改变对方,却适得其反,越来越失望。

浪漫之爱转瞬即逝,如何信守曾经的誓言——无论富裕还是贫穷,疾病还是健康,都不离不弃?《期待的差异》 凯安作

两个人只期待对方付出,等着被爱,肯定很快就会失望,甚至绝望。相反,两个人怀着实际的期待进入婚姻,不断改变自己,就会收获幸福。婚姻里最重要的功课

因此,婚姻里最重要的功课不是学习交流沟通、解决冲突或情绪管理的技巧,而是放下自我。任何技巧都容易学习,最难的是双方愿意为了爱而放下自我。但只要双方愿意努力,所有人都能收获幸福美满的婚姻。

你可能会觉得这很不公平,我们肯定会被配偶伤害。但不放下自我,就会期待回报,配偶的反应一旦不符合期待时,我们肯定会受伤。对此,我想分享著名文学家C. S. 路易斯在他的畅销书《四种爱》里的一段话:

对爱的付出无所谓安全。

完全投入就意味着会受伤。

爱上任何人或事,你的心中势必会生出烦恼,有心碎的可能。

要想确保自己的心完好无缺,就不能把心交给任何人,连动物也不行。

得用爱好和一点虚荣心小心翼翼地把它包裹起来,远离所有的纠缠,把它放进你那自私自利的棺木里好好地锁起来。

然而,即使那个棺木足够安全、不见天日,静止不动又密不透风,你的心还是会发生变化。它不会碎,反而会变得坚不可摧,无可挽回。

要想避免悲剧的发生或者消除悲剧发生的风险,那便只能下地狱了。

除了天堂,能保证你免受来自爱的一切危险和不安的就只剩地狱

(1)了。

完全投入就意味着会受伤。流行歌曲颂唱的爱绝对会令人崩溃,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满足你所有的需要,只为你付出而不对你有期待。婚姻要求双方自我克制,放下期待,冒着失望的风险去爱。只有双方都这样努力的时候,婚姻才会是人间天堂,是任何流行歌曲里的爱都无法相比的。当我们这样去爱的时候,才能体会和收获真爱。

在自由恋爱的现代世界,人们对爱情怀有很不切实际的期待——满足人对快乐的所有需求。这会让对方担负不切实际的包袱,双方迟早会彻底失望。

过去10年,中国人的婚姻状况越来越不乐观,结婚率降低,离婚率却猛增。就连浪漫爱恋最为可靠的“燃料”——流行情歌也发生了变化。你会发现大部分热门歌曲都是关于分手和痛苦的。

过去人们不期待配偶能满足自己对幸福感的需求,但最近越来越多的调研发现,北美年轻人对婚姻的期待已经高到没人能满足的程度了!难怪无论在西方还是国内,离婚率年年上升!

心理学家埃利·芬克尔(Eli Finkel)在《非成即败的婚姻》(The All-or-Nothing Marriage)一书中考察了过去200年来,美国人的婚姻期望是如何在马斯洛需求层次上慢慢攀升的。就在几代人以前,理想婚姻的定义是彼此相爱、夫妻同心及对家庭和社会拥有归属感。芬克尔认为,如今的新婚夫妇不仅想要这些,还想拥有社会名望、独立自主、个人成长和自我表达。人们认为婚姻应该帮助每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意味着美国人在越来越多地向配偶寻求只有社会才能给予的满足。

既然大家都明白弹琴或运动需要努力练习才能提高成长,创业的过程也相似,为什么却期待婚后不用努力就能去爱那个不完美的人呢?

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我们如果不锻炼身体,肌肉就会退化。爱的能力不锻炼也会渐渐退化。婚姻是操练爱的能力,使之成熟的最好方式,因为婚姻是最亲密的人际关系。

进入婚姻后,很多人觉得需要操练的是对方而不是自己。我们肯定不会这样看待锻炼身体——配偶运动了就能让我们瘦下来,身材变好看吗?事实是没人能改变别人,我们只能改变自己。自己改变了,对方得到了爱的祝福,婚姻关系就有希望获得改善。只要有一个人不放弃希望,婚姻就有改善的希望。

婚前我们都很愿意接纳对方的缺点,也愿意舍己去爱对方,但婚前的这些优点却成了婚后的绊脚石。我的母校麻省理工的男女生比例是4∶1。我是一个比较爱社交的理工科女生,常有男生追求,因此我有很多选择。为千与众不同的是他的决策力。约会时,其他男生都很想讨好我。当我问他们要去哪里吃饭的时候,他们都会说你爱吃什么我就带你去吃。但为千不一样,我们约会的时候他会建议去哪个餐厅吃饭,然后去这里做这件事,去那里做那件事,整个流程都计划好了。我跟着他的安排走会很舒心。然而婚后他的决策力却变成了固执,常不听我的意见就做了决定。

婚姻里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去改变对方,而非主动思考改变自己。当我们的心思意念都用于改变对方时,会很容易陷入一种受害者的心态——幻想只有对方改变了,我们才能幸福。这种想法是无奈也是无能,因为你把幸福的决定权白白交给了别人。没有任何人能改变另外一个人。相反,如果我们花精力改变自己,以此来祝福配偶,幸福的决定权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其实快乐是一种选择,不依赖外在条件。当我们选择开心和幸福,就有能力去祝福别人,把自己的快乐不求回报地分享给对方。这样你反而更有吸引力,因为跟你相处时不需要讨你欢心。

生活的镜头快进到今日,为千和我刚刚庆祝完结婚31周年,我们比以前更加相爱了。在31周年纪念日的仪式上,孩子们都说我们的婚姻终于进入了一个令他们备感骄傲的状态——过去可不是这样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以前认为只有才华横溢和美丽开朗的人才配拥有快乐的婚姻,因为只有那些人才值得去爱,但是我错了。虽然夫妻俩在步入婚姻殿堂时都不具备爱的能力,但只要用心学习如何爱,无论容貌、性格或智商如何都能拥有幸福快乐的婚姻。真爱和创业晋升一样需要努力,爱的积累是婚姻里最艰辛的工作,但获益的不光是自己,还有子孙后代。

我们的婚姻为何会转变?我又为何能领悟那么多?我们曾经也不得不分居,寻求婚姻心理咨询,决定是否继续一起生活。我俩当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坚信婚姻很神圣,所以都愿想尽办法来解决婚姻问题,正是这个共同点挽救了我们的婚姻。那份对婚姻的重视帮助我们真正改变了自己。

我们不得不去学习一些父母没有传授的技巧,比如为了谅解而沟通、为了获得双赢而解决冲突、彼此坦诚各自的感受和需要、不再以争论来说服或控制对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婚姻中最大的挑战并不是熟练掌握那些技巧,而是克服自我。

看到这里,你可能觉得我疯了。结婚不就是要找一个外在条件最好的人来保证我们的后半生吗?我们通常考虑的不就是一个人的经济条件和外在相貌吗?

有一位女孩,名叫图里亚·皮特(Turia Pitt),是澳洲的矿产工程师,也是一位漂亮的模特。她从小深受家人宠爱,大学时就有很多男孩子追求。她一边读书一边兼职做模特,在学校里很受欢迎,可以说是多数男孩的梦中女神。她的男朋友叫迈克尔。你会不会觉得他被图里亚选中很幸运?图里亚爱好广泛,在体育方面尤为突出。她选择迈克尔很可能是因为他们都爱好运动。

图里亚的一项爱好是跑马拉松。有一次她在参加马拉松比赛时遇到森林大火,全身超过65%的皮肤高度烧伤。24岁还未婚的图里亚将要面对无数次的手术和痛苦。如果你是迈克尔,还会觉得自己很幸运吗?你会怎么做呢?

迈克尔决定放弃警察工作,全心陪伴图里亚,并向她求婚,愿意一生陪伴她。不久后,图里亚在社交媒体上宣布自己怀孕了,夫妻俩期待着小宝宝降生。这种爱情不是流行歌曲里那种爱做梦的靓男美女的爱,而是更深、更久、更坚固的爱,不会随着美貌逝去或钱财散尽而改变、消失,是那种时间越久越稳固、人人向往的真爱。不结婚的人生不也同样精彩吗

要是爱情那么艰辛,为什么我们一定要结婚呢?不结婚的人生不也同样精彩吗?我们知道孤独不好,但付出那么大的代价值得吗?我想用下面这个实验来阐释为什么婚姻非常值得好好经营。

哈佛大学进行过一项研究,四任教授带领团队跟踪研究波士顿700多名男青年近80年。这些男人有一半是哈佛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另一半是从波士顿最贫困的社区里挑选的同龄人。他们被特别选中是因为其家庭都是最底层和破碎的。

研究开始的时候,每个人都接受了彻底的体检,本人、家人、同学和老师都接受了长时间多维度的采访。每两年他们又会接受同样的体检和采访。第四任教授罗伯特·瓦尔丁格(Robert Waldinger)将这项漫长的研究总结为“良好的人际关系让我们保持健康快乐”。他分享了从中所学到的三大人际关系功课。

1. 社交连接有益于健康,孤独是最大杀手。

研究显示,人与家人、朋友和社区的连接越紧密就生活得越快乐,身体更健康,比那些没有什么社交活动的孤僻之人更长寿。孤僻的人过得不开心,到了中年身体状况急速下降,大脑功能也快速退化,寿命比不孤独的人短。遗憾的是,我们不仅在人群中感到孤独,也在婚姻中感到孤独。

2. 一个人拥有多少朋友不重要,是否结婚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亲密关系的质量。

研究显示,长期生活在冲突中非常损害健康。冲突不断的婚姻和没有感情的婚姻也非常损害健康,甚至比离婚的伤害更大。积极温暖的亲密关系却会产生保护作用。研究还发现,50岁的人能否健康快乐地活到80岁,最重要的因素不是胆固醇指标的高低,而是他对自己人际关系的满意度。对人际关系满意的50岁之人大都能健康地活到80岁。良好的亲密关系能延缓衰老的速度。研究发现,拥有快乐婚姻的人即使80岁时身体病痛,也依然是快乐的;而婚姻质量比较差的人,当身体病痛时,精神上的痛苦更大,反过来又加剧了身体的痛苦。

3. 良好的关系不仅保护身体,更保护大脑。

拥有高质量亲密关系的人,在有需要时完全可以依赖其他人,这些人的记忆保留得更完整、更长久;而那些无依无靠之人的记忆会早早衰退。良好的关系并不代表完美,他们有时也会拌嘴吵架,但只要他们感到大难临头,便转而依赖对方。争吵不会损坏他们对亲密关系的记忆。

可是,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道理却那么难行呢?互联网带来的一个重大改变是让曾经慢悠悠的生活节奏骤然加快。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渐渐喘不过气来,给予家人的时间也越来越被挤占。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都不足,所以倾向于从替代品那里获得只能从亲密关系中才能得到的满足。经营亲密关系其实挺难的,需要辛苦改变自己,跟亲人沟通,解决冲突,去爱一个很多时候并不可爱的人。

相比之下,寻找替代品获得暂时的快乐就简单多了。这些替代品可能是药物或烟酒,可能是工作、赌博、手机、网络游戏及色情电影,甚至是第三者。但这些都只是替代品,只能给你带来暂时的满足感,结束后你会发现自己还是孤独空虚的一个人,还是渴望与别人建立深刻、有意义的亲密联系。

人需要亲密关系来纾解孤独,而婚姻则会对人的健康和幸福产生巨大影响。希望这些内容能帮你建立对爱情的全新认识,明白婚姻需要努力经营,更值得学习经营。在“拉门时刻”重塑真爱

把对方的需要摆在首位才能增强婚姻中的信任感。你无须做出什么英雄壮举,只需在日积月累的点点滴滴中践行。约翰·戈特曼博士曾在西雅图开办了世界闻名的婚姻研究所,并对当地数千对夫妻进行(2)研究,他称那种琐碎却特别的时刻为“拉门时刻”。

一天晚上,我很想看完一部侦探小说。当我放下书走进洗手间时,在梳妆镜中,我看到了镜中妻子沮丧的脸。这一刻就是“拉门时刻”——我得做出选择,是溜出洗手间继续看书,对妻子的伤感不闻不问,还是关心她的感受和原因。我选择了后者,问:“怎么了,宝贝?”于是,她把不快乐的原因告诉了我。当时我选择了她的需要,这有助于增强婚姻的信任感。“拉门时刻”虽然不是重大时刻,但如(3)果你总是逃避,婚姻中的信任感就会渐渐被销蚀掉。

你也许会想,既然婚姻如此麻烦,还要它做什么?不如单身一人,自己开心就好。研究表明,人类天生需要连接,不管我们的性格是外向还是内向,都可以一个人快乐地生活,但前提是我们可以进行深入、有意义的连接。无论单身还是结婚,最有意义的连接都离不开无数“拉门时刻”建立起来的爱。如果在婚姻里掌握不好这一点,婚姻之外的人际关系也同样难以驾驭。

回到开头的问题,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吗?既是也不是。我们需要重新定义爱。用美貌征服对方,使其俯首帖耳地满足自己的需要和愿望的爱,那不是爱,而是魔法和巫术;相反,爱是漫长的修行,慢慢教会你如何将对方的需求和愿望放在第一位。如果我们能提醒自己,每天都做一个有爱的“拉门”抉择,那就是在重塑婚姻里的真爱。

在接下来的篇章里,我和丈夫为千会就各个话题进行探索,让这些“拉门时刻”发挥作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经营婚姻吧,因为婚姻绝对值得你付出最大的努力!佩蓉的心灵工坊

你对爱情的期待跟以上的定义有哪些差异?需要如何调整?为千有  话 说

佩蓉在麻省理工读书时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她担任过国际学生会主席,组织了许多大型校园活动。我们同一年入学,但不同专业。大三的时候我得了肺炎,不得不住院治疗。刚好佩蓉在那里做营养师,为病人提供用餐。到了感恩节,医务室放假了,我只能回去,孤零零地在宿舍里咳嗽。令我惊讶的是,佩蓉竟然带着食物来看望我。那时我明白了“那人独居不好”的意思。另一次交集是我们一起帮助朋友,我开始觉得她可能会成为我的人生伴侣。

当时我们在电话里一聊就聊到凌晨,谁都不愿先挂。那种心意相通、深入沟通的体验真是难以言喻。后来我们“官宣”交往时就是这种感觉!我不相信一见钟情,我们俩也不是一见钟情。我对佩蓉的第一印象并不好,当时她把太多精力用在了课外活动上。爱在哪里?爱在持久深入联合时,爱在舍己抱团取暖时,爱是有人愿听你滔滔不绝讲几个小时,爱是你在对方面前不再掩饰自己。

我们订婚时,决定在每只戒指上刻一段古谚的出处。我的那段提示的内容是:

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因为二人劳碌同得美好的果效。若是跌倒,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没有别人扶起他来,这人就有祸了!再者,二人同睡,就都暖和;一人独睡,怎能暖和呢?

现在我们结婚31年了,非常感激有佩蓉相伴。不仅有一个温暖的身体在身边,更有一个人你可以跟她倾心吐意,无话不谈,坐看日出日落。收获这样的生活容易吗?不容易,一切都是努力才能得到的。我们来自不同的文化和家庭,做事的方式不同,对钱的看法不同,养育观也很不同。我们甚至争论过如何正确切菜,结果发现都喜欢用自己母亲教的方法,所以原生家庭是婚姻冲突的最大来源。我们是父母教导和言谈举止的产物,价值观和沟通方式其实在上大学前就已经形成了。

跟大家一样,我和佩蓉刚结婚时也整天吵架,甚至为一点点小事吵得不可开交。说到底,吵架是“权力的游戏”——看谁会赢,比谁有理。好在有良师益友督促,我们改善了交流沟通、处理情绪甚至思考问题的方式。婚姻很难经营,真正的人际关系都很难经营,因为我们很容易就被一点小事伤害,都有一颗玻璃心。然而,没有真实的连接就永远无法享受亲密关系,不能体会真正的幸福;不牺牲尊严、放下自我就没有真爱可言。

有位导师说过一句至理名言:人要面对问题,不要指责他人。换句话说,我们要么推卸责任,要么承担责任。承担责任的会成长与改变,因为我们只能改变自己。推卸责任的喜欢找借口,拒绝改变。他们还喜欢发牢骚,把负面情绪发泄到别人身上。我完全赞同要不断提升和改变自己,但不是每个人都这么想。大约40%的人倾向于用固定模式看待问题,抗拒改变。然而,我发现自己也喜欢抱怨,把婚姻中的挑战归咎于妻子。比如,如果我们的账单超出预算,我就会想当然地认为:佩蓉超支了,根本不在乎我们的经济状况。想建立亲密关系不再孤单,就必须学会面对问题、控制情绪。面对情绪,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言行。

两个人确实比一个人好,可以互相补足,所以我再也不想过单身生活了。佩蓉是我最知心的朋友和最亲爱的伴侣,让我成为了最好的自己。我们喜欢一起辅导别人,因为这样可以调动彼此的想法与才能,比单独辅导效果好。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两个人一起会更好。孩子都试图分裂和操纵父母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我们从养育三个男孩的经历中学到,夫妻必须并肩维护规则与纪律。这种紧密关系就是在为孩子做榜样,教他们学会处理亲密关系及未来婚姻。孩子会从家长身上学到夫妻冲突不可避免,努力解决冲突才会成长。

我和佩蓉一起从事婚姻辅导多年,发现指责和蔑视往往会让夫妻成为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他们会指着对方批评,而不是问“我可以学到什么功课”“如何才能变得更好”。曾经彼此相爱,婚后也会争吵不休或陷入冷战。如果这就是你的处境,请来寻求帮助。你不该独自面对或一走了之,那样并不解决问题。改变自己、保卫婚姻,永远都不晚。(1) C. S. 路易斯. 四种爱[M]. 汪咏梅, 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2) 拉门时刻是指那些每天看似无关紧要却对人际关系影响重大的时刻。(3) 戈特曼. 获得幸福婚姻的7法则[M]. 刘小敏, 译. 北京: 万卷出版社, 2010.  第2关 建立团队 夫妻想合一就得离开父母结婚与创业: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儿时刘文正写的一首歌曾风靡我国台湾,至今我都还记得,当时很多歌星都争相演唱。歌词如下:

你侬我侬 忒煞情多

情多处热如火

沧海可枯 坚石可烂

此爱此情 永远不变

把一块泥 捻一个你

留下笑容 使我长忆

再用一块 塑一个我

常陪君旁 永伴君侧

将咱两个 一起打破

再将你我 用水调和

重新和泥 重新再作

再捻一个你 再塑一个我

从今以后 我可以说

我泥中有你

你泥中有我《你侬我侬》 凯安作

当时,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不是曲调,而是歌词。今天我稍微修改下歌词,大家再听一听:

你侬我侬 我夹其中

一方有母亲 一方有你

她很爱我 我很孝顺

亲情爱情 永远不变

把一块泥 捻一个你

我这一块泥 有父有母

你融进来 成为家人

爱情孝敬 两全其美

将你一个 完全打破

再将融入 我家泥中

重新和泥 重新再作

你就在我家 的泥土中

从今以后 我可以说

我泥中有你

也有我父母

你们觉得歌词这样修改以后,父母们会不会感动得热泪盈眶?这首歌还会像以前那样令人痴迷吗?

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就是如何建立婚姻这个团队。两个版本的《你侬我侬》,哪个会让女孩子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地嫁给这个男人呢?

我先生林为千是微软创投的创始人。我们住在北京的时候,他辅导了很多的科技创业者,所以我也跟着学了很多建立创业团队的知识。正因如此,我们夫妇在做婚姻辅导的时候,为千都会用创业来作比喻,因为这两者的过程真的是太相似了。可惜的是,很多男性对创业兴致勃勃,什么都愿意牺牲,但一谈到婚姻,立刻兴趣索然,觉得结了婚就完成了任务,没有什么好谈的了。这是非常危险的想法。如果你决定创业,你肯定不会注册完了公司就觉得万事大吉、可以交账了,这样经营公司注定会失败。

那么,建立团队首先要考虑的是什么呢?任何投资人都会跟你说要看这个团队的好坏。这句话很惊人!我们通常认为创意是最重要的,但不是的。投资人都知道一个残酷的事实——96%以上的创业会失败。原因很多,最大的原因不是团队缺乏创意,而是缺乏执行力。因此,投资人在投资前首先要看创始人的背景,还要观察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能力。如果他们认为创始人值得投资,会辅导创始人建立一支优秀的团队。

很多创始人都是从大企业出来的。为什么呢?因为大企业有高效和成熟的管理体系和执行流程。这些经验能让创始人在建立自己的团队时少走弯路,少浪费宝贵时间。每家企业都有其文化和价值观,每个员工都会受此影响。所以在一个人的工作背景中,他事业的“原生家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假设你正打算从所效力的公司辞职,跟另一个和你背景相同的人合伙创业,你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没错,你们必须双双辞职,离开原来的公司,全身心投入创业。那么问题来了,这是否意味着你们就不跟以前的老板或同事来往了呢?答案当然是“不”!你绝对不能失去这么宝贵的人脉,要跟他们保持联络。以后大家在社会中摸爬滚打总要相遇的,可能还需要彼此帮助呢!在创业的过程中,要是以前的老板总找你帮他处理业务,你该怎么办?如果你婉拒,理由是你需要把110%的精力都放在自己的公司上,老板会不会生你的气,说你是个忘恩负义的人呢?如果你真的委婉拒绝了以前的老板,同行们会觉得你是忘恩负义吗?

同理,当我们从原生家庭出来建立自己的家庭,就相当于从原生家庭“辞职”出来“创业”。现实中有多少创业者跟合伙人“结婚”,组建了新的“家庭”,却还回旧公司上班,而把创业的重担丢给合伙人呢?这样的新“家庭”会成功还是会高概率地成为那96%的创业失败者呢?要是合伙人不全身心投入,你该怎么办?是否会要求他离开?他虽然投了资却没有参与创业,等于只是股东而不是创始人。因此我的问题是,你是否真的离开原生家庭,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新家庭?还是把“老东家”(父母)带进“新公司”(新家庭),让他们成为你们的“合伙人”?要知道结婚证照片上的“合伙人”是不能有长辈的哦!他们可以当“被投资公司”的“股东”,但是永远不能成为婚姻的“合伙人”,因为身份有本质的区别!

与决定投资创业公司时一定会考虑创始人的背景同理,我们在面对婚姻这场人生最重要的投资时,更要考虑对方的背景,也就是他的原生家庭。古人所说的“门当户对”指的就是这个问题。我们都明白,婚姻从来不只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族的事。

我记得跟为千刚结婚的时候,我会细心地准备饭食,花好多工夫细细地洗切,想让他看到虽然我不太会做饭,但非常愿意为他做美食,希望他看到就能感受到我的用心和爱心。没想到他看后却问菜都跑到哪里去了,感觉就像菜被放进果蔬机中简单打了一下,然后吃不出每种菜的原味了!为千说他妈妈做饭时都把菜切成大块,这样才能吃出菜的原味。我是又受伤又生气,因为我妈妈教我要把菜切细切好,让人一看就知道是精致料理。就是这么简单地准备一顿饭,都能看出原生家庭的影响,那生活中的各种细节岂不是影响更深?从原生家庭而来的冲突虽然没有对错,却会带来诸多伤害、误会和争吵!

如果创业的前提是辞职,那结婚的前提是什么呢?就是跟你的“合伙人”(配偶)离开原生家庭。要跟你的“合伙人”(配偶)成为一体,首先要像《你侬我侬》里唱的那样,打碎旧的你我,成为新泥,重新捏造,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在北京时,我们夫妇辅导了许多有婚姻问题的夫妻,其中最常见的问题是“合伙人”(配偶)不愿意离开原生家庭而与配偶合一。这跟我们的文化和传统有很大的关系。上一章哈佛大学的研究已经证明每个人都需要亲密关系,而婚姻就是用来满足这个最基本需要的。但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婚姻不幸福,那他往往会去找替代品来满足这个需要。男人可能会从工作中找成就感,女人可能会从孩子那里寻满足感。当孩子长大要离开时女人却无法放手,因为她跟配偶在情感上已经脱节了,要用孩子来满足她的情感需要。因此很多时候,孩子的配偶不但没能成为家里的另一个孩子,反而成了母亲的竞争对手。再加上要是孩子没意识到需要离开原生家庭,跟配偶组合成新家庭,他就会夹在两个竞争对手中间,无法选择站在哪一边。最后常常是配偶放弃竞争,要么离开,要么把期待转向孩子,于是这种病态的连接模式代代相传。

中国有句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英语世界也说“You cannot have two cooks in a kitchen”(一个厨房难容俩厨子)。你的一家之主到底是谁?谁说了算?要是小夫妻经常给老人让步,就说明两个“合伙人”都还没从“老公司”辞职,那又如何“创业”成功呢?听老板的指令与经营自己的生意真的是两码事。前者需要听话,后者需要各种能力;前者被动,后者需要决策力和智慧。结婚意味着迎接美好的祝福,但你准备好付出代价承担责任了吗?

先来讨论要如何离开父母。大家都挺认同这个说法,但实际践行起来却很难很苦。下面是我的一些具体建议。经济独立——离开父母的第一步

新家的财物要跟原生家庭的分开。这并不意味着原生家庭不能投资新的家庭,关键是对投资后的理财有什么期待。父母给年轻夫妇一笔钱成家立业,但看到他们花钱的态度时会怎样反应呢?我还记得和为千买第一套房子时的情景。为千的妈妈手头有笔现金帮我们交首付,但他坚持一定要尽快把这笔钱还给妈妈。妈妈一直不要,但为千坚持要还。我也一直不理解他为什么这么坚持。为千的拒绝让母亲很受伤。妈妈要帮儿子,儿子为什么这么不领情呢?

不仅如此,每当为千换工作或跟新公司谈薪水和福利的时候,他交代我的第一件事都是绝不能跟他母亲提及任何数字。当时我觉得很奇怪,妈妈知道了,为自己儿子自豪,有什么不好?但为千坚持,我就照做了。老实说,这的确很难啊!婆婆会想方设法说服我,或者从我这里套出信息。比如,她会说某某阿姨的儿子年纪比为千小,年薪都多少多少万了,为千的收入肯定比他高很多吧,高多少呢?或者她会说,某某邻居的孩子在跟公司要求加薪,老板竟然给他加薪百分之多少多少。为千什么时候加薪啊,为什么不这样去跟老板谈判呢……诸如此类。听到婆婆这样跟我说,我才意识到为千为什么坚持不让母亲知道我们的经济状况。婆婆不是需要我们的钱,而是想要去跟别人比较,在闲聊的时候不愿意输给别人。所以一直到现在,双方父母都不知道我们的收入水平,也不了解我们的理财策略,因为没有必要让他们知道这些。

至于买房子的首付,我们第一时间就还给了婆婆。不是不领婆婆的情,而是因为她非常节俭。这笔钱虽说是她心甘情愿给儿子的,也没有附加任何条件,但当她看到我们去滑雪或去星巴克小坐就不忍心我们那样花钱,然后会怪我们不省钱过日子。婆婆不是没钱,只是她喜欢看到银行卡上的数字多几个零,不愿意拿出来花掉。我们把首付还给她后,虽然她对我们的消费方式依然不满,但因为我们经济独立,她就无权干涉我们的消费模式。所以她的批评就只是耳边的自言自语,而不会让我们内疚、自怜或感到被操纵。再加上过年过节的时候我们都会大方地送婆婆红包,虽然她还是不赞同我们的消费模式,但渐渐也就不表达出来了。

我跟为千家庭的经济背景不同,我父母把为千的谨慎和节俭看成是小气。所以我的经济独立又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离开父母。虽然他们对我不放手,不满为千对我“吝惜”关怀,但这也是介入和干涉我们的生活。妈妈一直鼓励我要存私房钱,这样用起来才方便,但我一直坚持跟为千商量每一件事。刚开始的时候,我父母很受伤,觉得白养了我这个女儿,我简直是忘恩负义,因为我不但拒绝了他们的礼物,更没有对他们表达感恩。虽然这个过程中双方都经历了很多摩擦和伤害,但因为我坚持不妥协,现在他们终于学会尊重为千,不再介意他的“吝啬”了。

但消费还不是最大的问题。要是双方的父母了解我们的慈善捐款数字,无论如何都会有意见,觉得太多。他们认为要为孩子着想,不要把自己辛苦赚的钱给陌生人花,而是节省下来给孩子用。他们认为慈善是富翁的事情,与上班族无关。因此在这方面,跟双方父母保持一定的不透明绝对会免掉很多冲突。“断舍离”才有成长空间

建立新家庭要和父母分开住,拥有自己的天地。我知道现在很多家庭因经济压力不得不三代同堂。中国有14亿人,居住条件参差不齐。然而,最好还是新婚夫妇有独立空间,跟双方父母分开住。这样,在磨合成为一体的过程中,他们才有成长的空间。在长辈的帮助或干涉下,小两口是无法独立的。要是夫妻跟长辈住一起,房子是谁的,主人就是谁,决定权就在谁那里。要是长辈住在小夫妻的房子里,长辈就是客人,小夫妻就是主人。老人应邀住在儿女的家里,就要尊重儿女的意愿,配合和迁就他们的生活方式。相反,要是年轻人住在长辈的家里,就是还没离开家的孩子,需要尊重和配合长辈的习惯。因此,我鼓励这些小夫妻尽快搬出去建立自己的小家,有一个独立成长的自由空间。

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但每个人所需要的空间和独处的时间都不一样。新婚夫妇要有更多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这已经够复杂了,如果还要再照顾老人的需要,磨合和适应就会更艰难和复杂。所以,我建议跟长辈同住的小夫妻要设定好独立空间(比如自己的卧房)和独处时间(比如定期去外面约会,或者每天下班后有固定的时间做自己的事)。彼此要尊重这些规定,不经允许不能随便闯入。

以上只是一些基本原则。我在《佩蓉的妈妈经2》一书的“人脉商”中详细介绍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需要及与长辈同住的其他建议。离开父母是健康的独立,不是忘恩负义

另一个很重要的离开就是情感上的分离。什么意思呢?就是一些人的家庭关系很不健康,纠缠不清。如果家人之间没有清楚的个人情感界线,当别人不快乐的时候我就会内疚,觉得这都是我的错,我让他不快乐了。相反,我不快乐时也会怪罪别人,认为既然你已经替我做了所有决定,控制着我的生活,我不快乐你就要负全责。因此,家庭关系要健康,大家就需要了解与尊重彼此的情感界线。每个人在空间、时间、身体、情感、财物和思想方面都应有自己的界线。我们只有在思想和情感等方面给对方自由,才能承担相应责任。反之,若我们不给他人自由,试图侵犯对方界线来控制对方的思想、行动和选择,就要为其后果负责。这种彼此纠缠的生活方式让人很累,最终大家会精疲力竭。

因此,我们常看到家庭生活中的滥用情感现象。这是因为人们该与父母在情感上分离的时候没有分离,以致婚后该在情感上联合的时候却无法连接。所以,人们首先要做的是断开跟父母的不健康情感连接,作为独立的个体跟配偶建立健康的情感连接。一个人的原生家庭越健康,这种分离的过程就会越顺利。

需要注意的是,情感上的分离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对父母不理不睬了,而是停止承担无关的责任。

刚结婚时,我妈妈常把我当成还没结婚一样,周末要我从洛杉矶飞回温哥华的家。每次我跟她说要先跟为千商量的时候,她都会很不高兴地说:“辛辛苦苦把你养大,你是嫁给他又不是卖给他,什么自由都没有了。干吗回娘家一两天都要问他?”我会耐心地解释我现在跟为千是一体的,需要先考虑他,还有我们两个人的时间安排。刚开始几次,妈妈都会大声跟我吵,然后骂为千这里人品不好那里心机不正。我会一直耐心地跟她说:“妈,他是我的丈夫,请尊重他。”她会说:“我吃的盐比他吃的米还多,凭什么要我尊重他?”最后我会跟她说:“妈,stop。你要是再这样骂为千,我就把电话挂掉。”头几次,她听我这样说会更生气,骂得更厉害,然后我会很平静地挂上电话。

一开始妈妈伤心透了,让爸爸告诉我,我这么狠心让她伤心得都病了。我听了之后非常内疚。那时我刚开始学习建立人际关系界线的功课,意识到我在为妈妈的情绪负责,而妈妈会用这种苦肉计来操纵我,使我服从命令。她不管我在洛杉矶已经有了自己的新家和新生活,只要她有需要我就得满足她。

2004年著名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Susan Forward)创造了“情感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一词。它的定义是指人用情绪(愤怒或眼泪)来控制他人。被勒索的人会被迫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因为他们要维护与勒索者的关系,降低对方不满给自己带来的焦虑,或者不被勒索者贬低。她将情感勒索技巧总结为“恐惧”“义务”“内疚”三个词。“恐惧”就是指勒索者用怒气来威胁被勒索者,使其失去安全感。被勒索者感觉要是不照要求去做,关系就会断绝;或者被怒气震撼,因此会不计代价去满足要求。“义务”勒索法则常通过说反话进行。比如,我妈妈前面的做法就属于说反话。“辛辛苦苦把你养大,你是嫁给他又不是卖给他,什么自由都没有了”这句话的效果是:我产生了内疚感和罪恶感,觉得没有尽到做女儿的责任。

最后一个技巧就是利用内疚感来勒索对方。勒索者通常会用贬低性的言语让对方感觉自己是不合格的人。比如我母亲使用的“卖给他”“忘恩负义”等让我觉得拒绝她就等于做个不合格的人。这种内疚感的力量很大,让我感觉顺从比拒绝要简单和舒服。久而久之,母亲会习惯性地勒索我回家,但是她感觉不到爱,因为知道我不是心甘情愿回去而是被她逼回去的。结果就是我们对彼此都没有安全感,一直恶性循环下去。

苏珊·福沃德对此做了一个总结:“情感勒索就是两个不安的人用不恰当的方式互相取暖却又让彼此受伤。”《情绪勒索 情感纠缠》 凯安作

更可怕的是,当我被这种情感勒索逼回家的时候,丈夫会受伤,因为我在做决定前不会考虑到他,而他会越来越觉得我们不是一体的,我妈妈永远排在他前面。再延续下去,我也会勒索我的孩子,这些技巧在控制行为方面很有用。因为我被情感勒索过,知道这会让我失去真正想要的——孩子们主动来爱我。所以现在需要停止这种一代又一代的恶性循环了。

原生家庭并不是唯一会发生情感勒索的场合,男女朋友之间(比如“你再跟那个人说话,我们就分手”),老板和员工之间(比如“是我看中了你,你不加班没关系,后面还有十几个人排队要干你的活呢”),任何亲密关系中都会出现这种现象。只要我们继续被勒索,这种恶性循环就会持续下去。要切断这种恶性循环就需要我们冒险——拒绝被勒索。虽然关系可能破裂,但只有这样才会修复成健康关系。苏珊·福沃德还写了一些相关的书,其中一本叫《中毒的父母》(Toxic Parents),里面描述的病态亲子互动模式在我们的文化里很常见。

现在回想起来,情感分离真的很像正面管教孩子,一次又一次和善而坚定地跟妈妈说“不”。幸运的是,妈妈很爱我,虽然多次生气地说要断绝母女关系,但每次都很快又和好了。更让我惊讶的是,父母也开始学习尊重我的界线,接受了我在情感上的离开。因为我婚后的改变,父母也不得不面对他们婚姻中的问题。正因如此,他们的婚姻也有了改善。现在,要是他们需要我做什么,会提醒我先跟为千商量再告诉他们结果。他们也非常尊重为千的意见,觉得他的分析很有道理。要是我当年妥协了,不敢表达我的感受或屈服于妈妈的要求,说不定为千早已被我们排斥在外,他也不会成长为一个负责任、有智慧、有担当的男人。

我要提醒大家的是,离开绝不意味着断绝关系,而是在家庭关系中有了新的优先次序。要是你意识到自己原生家庭有些比较复杂的背景,就需要做进一步了解和处理。

一定要留心,健康的独立不是忘恩负义,而是让你更自由地去爱父母,使父母知道你爱他们不是因为别无选择,而是心甘情愿。佩蓉的心灵工坊

1. 在婚姻与创业这个比喻里,你作为新“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有没有在经济、情感、身体(居住)和思想上离开原生家庭?

2. 要是没有,你该如何与原“公司”的“股东”们协商?为千有  话 说

我们结婚前就感受到了佩蓉父母所施加的压力。他们反对我们在一起,因为我不是他们眼中的乘龙快婿。我家并不富有,政治理念也和她家不同。佩蓉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环境确实和我的很不一样。虽然我们相识于校园,但社交圈子却没有多少交集。但是呢,当你沐浴爱河的时候,就根本顾不上那些警告的旗子了,管它是红的、蓝的还是白的。不过我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拥有相同的信念。

我们俩从筹备婚礼一直吵到度蜜月。我们并非以吵架为乐,也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