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诊特治不孕症(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9 22:51:07

点击下载

作者:胡微芳,郭梅英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特诊特治不孕症

特诊特治不孕症试读:

前言

不孕症是指女子婚后夫妇同居两年以上,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不受孕者;或曾孕育过,未避孕而又两年以上不再受孕者。前者称“原发性不孕症”,古称“全不产”;后者称“继发性不孕症”,古称“断绪”。

在当今社会,不孕症的发生率约占生育年龄妇女的8%~17%,平均为10%左右。因此,不孕症并非少见,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症候。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随环境污染等原因不孕症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不孕的原因很复杂。中医认为受孕的机理主要是肾气旺盛,经血充沛,任脉通,冲脉盛,月事如期,两精相搏,方能成孕。若先天肾气不足,冲任气血失调,即难受孕成胎。

纵观中国医学,对于男女不得孕育之事,不仅具有精辟的理论,而且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正如《国医指南》所云:“于嗣者,权寻常事,而不得者,而极其艰难,皆由男女之际调摄未得其方也。男子以保精为主,女予以调经为主,精气足,经水调,无有不得子者。”正是由于中医药对不孕症的治疗2000多年来没有间断过,所以流传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其治疗上的独特优势,具有治法多样,疗效较好等特点。

本书共分十二章,主要介绍了不孕症尤其是女性不孕症的中医治疗,从不孕症的概述、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不孕症的发病原因及病机、不孕症的检查和诊断、不孕症的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现代医学疗法介绍、名家特诊特治经验、名家特诊特治验案、现代临床研究概况、预防调护等方面向读者论述了本病。因此,希望广大读者在阅读本书时对不孕症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积极防治,以提高受孕的机会。编者1 概述一、不孕症的概念

女子婚后夫妇同居两年以上,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不受孕者;或曾孕育过,未避孕而又两年以上不再受孕者称为不孕症。前者称“原发性不孕症”,古称“全不产”;后者称“继发性不孕症”,古称“断绪”。

关于不孕的年限,各国尚未统一,有定为1年的,也有定为3年的。我国现行采用的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1987年制定的不孕的标准,即凡育龄妇女婚后两年,夫妇同居,性生活正常,男性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不孕者,称为原发性不孕症;末次妊娠后两年未避孕而不孕者,称为继发性不孕症。

不孕症又有绝对不孕和相对不孕之分。绝对不孕是指虽经各种治疗措施仍不能怀孕者,一般常见于夫妇一方或双方生殖器官的畸形或缺如等,如中医对女性先天生理缺陷和畸形的不孕总结为“五不女”,即螺、纹、鼓、角、脉,其中除脉外,均非药物治疗所能奏效。相对不孕是指经过治疗可获得妊娠者,本书所论即指此种不孕。

与不孕症易于混淆但又不同的是不育症。不育症是指妇女尚能受孕,但不能完成整个妊娠过程,多在妊娠早期、中期或晚期以堕胎、小产、死胎或死产而告终者。另外,男性生殖功能障碍,不能生育者亦称不育症(男子不育症),非本书所论内容。

不孕症的发病率各国不尽相同,据国内一些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的发病率在10%~15%,其中女方因素占50%~60%。二、中医学对不孕症的认识

孕育是人类繁衍后代,延续社会的惟一途径,所以中医学对不孕症的认识由来已久,论述颇丰,在许多传统文献中都列有“求嗣”、“种子”、“嗣育”等篇章,对此详加论述。

正式提出不孕病名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籍《黄帝内经》。在《素问·骨空论》中记载:“督脉生病,其女子不孕。”此后,历代医家又有不同的称谓,如《山海经》、《神农本草经》、《脉经》等称其为“无子”;《千金要方》称其为“全不产”、“绝嗣”、“断绪”等;《诸病源候论》称其为“无儿”;《妇人良方》称其为“绝产”等。

早在千百年前,古人已经认识到发生不孕不单单是女方原因,与夫妻双方都有关。如《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中就提出“妇人无子者,其事有三。……三者夫病妇疹,皆使无子。”《千金要方·求子论》亦称:“凡人无子,当为夫妻俱有五劳七伤,虚羸百疾所致,故有绝嗣之患。”即男女双方若因禀赋不足,或劳伤过度,或其他疾病影响,使生育能力下降,都可能引起女方不孕。

对于女性不孕的原因,可分为两方面因素,一属先天性生殖器官异常或畸形,如真假两性人(阴阳人),还有“五不女”中的螺、纹、鼓、角等,这些都不是应用药物所能治疗的。二属后天病理变化,主要由禀赋不足、房劳过度、七情所伤、生活失调、感受六淫之邪等原因,致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胞脉、胞络、胞宫失养或闭塞,不能摄精成孕。其病机主要表现为肾虚、肝郁、痰湿、瘀血、血虚等方面。《石室秘录·子嗣论》较全面地总结概括了妇人不孕的主要机理:“女子不能生子,有十病。……一胞胎冷也,一脾胃寒也,一带脉急也,一肝气郁也,一痰气盛也,一相火旺也,一肾水衰也,一任督脉也,一膀胱气化不行也,一气血虚而不能摄也。”

不孕症的辨证主要依据月经的变化、带下病的轻重程度,其次是全身症状以及舌脉,进行综合分析,明确脏腑、气血、寒热、虚实。除此之外,婚后久不受孕是其主要证候。肾主藏精,主生殖,为天癸之源,冲任之本,胞脉系于肾,经水出诸肾,所以肾虚,冲任失调是不孕症的中心证候特征,是最主要证候,临床可见月经迟发、后期、量少,甚者月经停闭,腰酸膝软,头晕目眩,小腹冷,精神疲倦,白带量多,小便清长、频数,四肢不温,或五心烦热,耳鸣,皮肤不润等。妇人以血为本,肝藏血,主疏泄,故肝为女子之先天,肝郁不舒则气滞血瘀,因此肝郁证候仅次于肾虚,临床可见月经先后不定期,经前乳房胀痛,胸胁不舒,小腹胀痛,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善太息,或月经后期,量或多或少,色紫黑有血块,少腹疼痛拒按等症。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肾虚不能温煦脾土或肝郁克伐脾土,均可导致脾虚,因而脾虚证候亦是不孕症中的多见之证。脾虚,一则生化不足,气血虚弱,症可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或量多质稀,甚则闭经,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心悸短气,神疲乏力,失眠健忘等;二则水湿不运,聚而为痰,痰湿阻滞冲任,可见形体肥胖,月经后期,甚则闭经,带下量多,色白质黏无臭,头晕心悸,恶心,面色□白等。

不孕症的病性有寒、热、虚、实之不同。虚证主要以肾虚、脾虚、血虚为主。肾虚有先天肾虚和后天肾虚。先天肾虚是因禀赋不足,多见月经迟发,甚或年逾18周岁,仍天癸未充,月经未潮,或潮后月经稀发、量少,第二性征发育不良,幼稚型子宫或子宫发育不全。后天肾虚多由房室不节,耗伤肾精,或大病久病之后,五脏虚损,穷必及肾,或多次流产,重伤肾气、冲任及胞宫。脾虚多由素体虚弱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血虚则多由各种原因的失血过多,或由于脾虚生化不足而致。一般来说,脾虚、血虚者病情较轻。实证主要有痰湿、血瘀,二者既是致病原因,也是病理产物。痰湿多由脏腑功能失调,湿邪内停,聚而为痰,实为本虚标实之证。血瘀多因情志所伤或经期、产后外邪乘入,致气机不畅,气滞血瘀,病多顽固,病情复杂。瘀血阻滞胞脉可致不孕;瘀阻日久,可成癓瘕,阻碍胚胎着床发育,也可致不孕。《证治准绳·求子论》曰:“医之上工,因人无子,语男则主于精,语女则主于血,著论立方,男以补肾为要,女以调经为先,而又参之以补气行气之说,察其脉络,究其盈亏,审而治之。”《妇人秘科·种子章》亦曰:“女人无子,多因经候不调,药饵之辅,尤不可缓。若不调其经候,而与之合,徒用力于无用之地,此调经为女人种子紧要也。”由此可见,“调经种子”是治疗不孕症的一个重要法则。因月经不调是不孕的一个主要表现,是多种病因导致冲任失调的明证,所以妇人不孕应首重调经,经调病除,胎孕可成。

在具体治法方面,由于不孕的原因比较复杂,病情有寒热虚实之不同,因此本着“治病求本”、“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之原则,虚证多采用补益肾气,填精养血,调补冲任等治法;实证多采用舒肝理气,活血化瘀,祛湿化痰等治法。

在治疗手段上,除内服药外,还有外治法,如坐药(即阴道内用药)、中药穴位外敷法、中药宫腔内注入法、中药保留灌肠法以及针灸法,等等。三、现代医学对不孕症的认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变,不孕症的发病率也在呈逐渐上升之势,越来越被社会和医学界所重视。现代医学认为,受孕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包括正常精子、卵子的产生、运行,精卵结合,孕卵着床、生长、发育、成熟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都可导致不孕。据调查统计,不孕一般由男方因素引起的约占30%~40%,由女方因素引起的约占50%~60%,由男女双方同时引起的约占10%。因受孕的主要过程,即精子与卵子交会、植入等环节都是在女性生殖道内进行,最终完成整个孕育过程,所以女方因素造成不孕占多数。本书讨论的主要是女方因素引起的不孕症。

1.卵巢因素

因卵巢因素引起排卵障碍是造成女性不孕最常见的原因,约占不孕症的15%~25%。没有排卵(卵子从成熟卵泡中排出)就不可能怀孕。排卵障碍的基本特征是完全没有排卵或很少排卵或不规则排卵,月经稀发或闭经是排卵功能障碍的主要表现,但少数患者亦可有正常的月经周期和月经。卵巢性不孕可由多种因素引起:①卵巢局部因素;②全身性疾患;③中枢性的影响等。

2.输卵管因素

输卵管的全部或部分阻塞,会妨碍精子与卵子相遇,所以输卵管阻塞一向是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约占20%~40%。而生殖系统炎症又是引起输卵管阻塞的重要因素,但自从普遍重视预防感染及广谱抗生素问世、应用,引起输卵管阻塞的产科和妇科炎症已大为减少。

3.子宫因素

子宫因素所致不孕约占10%~15%。子宫内膜的损伤、炎症、粘连等均会影响精子的进入、通过以及受精卵的着床。

4.子宫颈因素

子宫颈因素是不孕症较为重要的原因,约占10%~20%,一般不被人们所重视。子宫颈疾患影响受孕的主要机理是阻碍精子进入宫颈或影响精子的生存和上行游动。不论是先天性畸形,还是由于宫颈的慢性炎症造成子宫颈管狭窄或闭锁,都将把精子拒之于宫颈外口之外。一般说,子宫颈管的先天性异常,常伴有月经的异常或痛经,女孩在月经初潮后就可能为此而去就医。而各种宫颈炎导致的颈管狭窄或闭锁,则多是通过性生活感染的,患病后白带量增多,或脓性白带,其中以淋球菌为主要病原体。此外,宫颈黏液分泌量的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精子的活动,常是由于内分泌不正常或宫颈太大,或因病切除部分宫颈引起的。

上述子宫颈的病变都可以通过检查明确诊断,及早处理将会增加受孕的机会。

5.阴道因素

外阴、阴道的畸形及各种阴道炎症等均可引起不孕。

6.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的不孕呈上升趋势,约占30%~40%。多发生在30~40岁妇女。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其他部位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其与不孕的关系主要与子宫内膜异位症造成的盆腔广泛粘连有关。主要表现为月经初潮早、周期缩短、月经量少,或经量不多而经期延长、痛经、腹痛、不孕等。本症和不孕的关系,已为临床所关注,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临床上,对主诉不孕的妇女,如果输卵管通畅、基础体温双相、子宫内膜反应良好、房事后试验正常者,应考虑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

7.免疫性因素

临床上有10%左右的不孕症,经系统检查,男女双方均未发现明显的不孕原因,近年来认为与免疫因素有关,夫妇双方都可能发生,但其诊断及治疗比较困难,如用避孕套避孕一段时间后,可能会使抗体消失而怀孕。

除上述因素外,近年来也越来越重视精神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2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内、外生殖器官及其相关组织与邻近器官,骨盆为生殖器官的所在地,且与分娩有密切关系。一、骨盆

女性骨盆是胎儿阴道娩出时必经的骨性产道,其大小、形状对分娩有直接影响。通常女性骨盆较男性骨盆宽而浅,有利于胎儿娩出。(一)骨盆的组成

1.骨盆的骨骼

骨盆由骶骨、尾骨及左右两块髋骨组成,每块髋骨又由髂骨、坐骨及耻骨融合而成;骶骨由5~6块骶椎合成;尾骨由4~5块尾椎合成。

2.骨盆的关节

有耻骨联合、骶髂关节和骶尾关节。两耻骨之间有纤维软骨,形成耻骨联合,位于骨盆的前方。骶髂关节位于骶骨和髂骨之间,在骨盆后方。骶尾关节为骶骨与尾骨的联合处。

3.骨盆的韧带

骨盆各部之间的韧带中有两对重要的韧带,一对是骶、尾骨与坐骨结节之间的骶结节韧带,另一对是骶、尾骨与坐骨棘之间的骶棘韧带,骶棘韧带宽度即坐骨切迹宽度,是判断中骨盆是否狭窄的重要指标。妊娠期受激素影响,韧带较松弛,各关节的活动性亦稍有增加,有利于分娩时胎儿通过骨产道。(二)骨盆的分界

以尺骨联合上缘、髂耻缘及骶岬上缘的连线(所谓分界线即髂耻线)为界,将骨盆分为假骨盆和真骨盆两部分。假骨盆又称大骨盆,位于骨盆分界线之上,为腹腔的一部分,其前为腹壁下部,两侧为髂骨翼,其后为第5腰椎。假骨盆与产道无直接关系,但假骨盆某些径线的长短关系到真骨盆的大小,测量假骨盆的这些径线可作为了解真骨盆的参考。真骨盆又称小骨盆,位于骨盆分界线之下,又称骨产道,是胎儿娩出的通道。真骨盆有上、下两口,即骨盆入口与骨盆出口。两口之间为骨盆腔。骨盆腔的后壁是骶骨与尾骨,两侧为坐骨、坐骨棘、骶棘韧带,前壁为耻骨联合。耻骨联合全长约4.2 cm骶骨弯曲的长度约11.8 cm,骶岬至骶尖的直线长度约9.8 cm。骨盆腔呈前浅后深的形态。坐骨棘位于真骨盆中部,可经肛诊或阴道诊触到,在分娩过程中是衡量胎儿先露部下降程度的重要标志。骶骨前面凹陷形成骶窝,第1骶椎向前凸出形成骶岬,为骨盆内测量对角径的重要据点。耻骨两降支的前部相连构成耻骨弓。(三)骨盆的类型

根据骨盆的形状(按Callvell与Moloy分类)分为4种类型。

1.女型

骨盆入口呈横椭圆形,髂骨翼宽而浅,入口横径较前后径稍长,耻骨弓较宽,两侧坐骨棘间径≥10 cm,最常见,为女性正常骨盆。在我国妇女骨盆类型中占52%~58.9%。

2.扁平型

骨盆入口前后径短而横径长,呈扁椭圆形。耻骨弓宽,骶骨失去正常弯度,变直向后翘或深弧型,故骶骨短而骨盆浅。在我国妇女中较常见,占23.2%~29%。

3.类人猿型

骨盆入口呈长椭圆形,骨盆入口、中骨盆和骨盆出口的横径均缩短,前后径稍长。骶坐切迹较宽,两侧壁稍内聚,坐骨棘较突出,尺骨弓较窄,但骶骨向后倾斜,故骨盆前部较窄而后部较宽。骶骨往往有6节较直,故较其他型深。在我国妇女中占14.2%~18%。

4.男型

骨盆入口略呈三角形,两侧壁内聚,坐骨棘突出,耻骨弓较窄,骶坐切迹窄呈高弓形,骶骨较直而前倾,致出口后矢状径较短。因男型骨盆呈漏斗形,往往造成难产,较少见,在我国妇女中仅占1%~3.7%。

骨盆的形态、大小除种族差异外,其生长发育还受遗传、营养与性激素的影响。上述四种基本类型只是理论上归类,临床多见为混合型骨盆。二、外生殖器

女性的外生殖器又称外阴,指生殖器官的外露部分,位于两股内侧之间,前面为耻骨联合,后面以会阴为界。

1.阴阜

阴阜即耻骨联合前面隆起的脂肪垫。青春期该部皮肤开始生长阴毛,分布呈尖端向下的三角。阴毛的疏密、粗细、色泽可因人而异。绝经后的老年妇女随卵巢功能的减退,阴毛亦逐渐稀落。阴毛在古代称为“毛际”,为第二性征之一。

2.大阴唇

大阴唇为邻近两股内侧的一对隆起的皮肤皱襞,起自阴阜,止于会阴。两侧大阴唇前端为子宫圆韧带终点,后端在会阴体前相融合,形成大阴唇的后连合。大阴唇外侧面与皮肤相同,皮层内有皮脂腺和汗腺,青春期生长出阴毛;其内侧面皮肤湿润似黏膜。大阴唇皮下脂肪层含丰富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当局部受伤时,出血易形成大阴唇血肿。未婚妇女的两侧大阴唇自然合拢,遮盖阴道口及尿道口。经产妇由于分娩,大阴唇松弛而向两侧分开。绝经后大阴唇呈萎缩状,阴毛也稀少。

3.小阴唇

小阴唇为位于大阴唇内侧的一对薄皱襞,无毛,表面湿润,色褐,缺乏脂肪组织,但富含神经末梢、皮脂腺、血管、弹力纤维,故敏感。两侧小阴唇前端相互融合,再分为两叶包绕阴蒂,前叶形成阴蒂包皮,后叶与对侧结合形成阴蒂系带。小阴唇后端与大阴唇后端相会合,在正中线形成横皱襞称为阴唇系带,此系带经产妇受分娩影响已不明显。

4.阴蒂

阴蒂位于两小阴唇顶端的联合处,它与男性阴茎海绵体相似,具有勃起性。它分为三部分,前端为阴蒂头,富含神经末梢,极敏感,中为阴蒂体,后部分为两个阴蒂脚,附着于各侧的耻骨支上,仅阴蒂头露见,其直径6~8 mm。

5.阴道前庭

阴道前庭为两小阴唇之间的裂隙,其前为阴蒂,后为阴唇系带。在此区域内,前方有尿道外口,后方有阴道口,阴道口与阴唇系带之间有一浅窝,称舟状窝(又称阴道前庭窝),此窝经产妇受分娩影响不复见。在此裂隙内尚有以下各部:(1)前庭球:又称球海绵体,位于前庭两侧,由有勃起性的静脉丛构成,其前部与阴蒂相接,后部与前庭大腺相邻,浅层为球海绵体肌覆盖。(2)前庭大腺:又称巴多林腺,简称巴氏腺,位于大阴唇后部,阴道口两侧,亦为球海绵体肌所覆盖,如黄豆大,左右各一。腺管细长,约1~2 cm,向内侧开口于前庭后方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的沟内。性兴奋时分泌黄白色黏液起润滑作用。正常情况检查时不能触及此腺。若因感染,腺管口闭塞,形成前庭大腺囊肿,则两者均能看到或触及。(3)尿道口:位于阴蒂头的后下方及前庭前部,为尿道的开口,略呈圆形。其后壁上有一对并列腺体称尿道旁腺或斯基思腺,其分泌物有润滑尿道口作用,但此腺亦常为细菌潜伏所在。(4)阴道口及处女膜:阴道口位于尿道口后方、前庭的后部,为阴道的开口,其大小、形状常不规则。阴道口周缘覆有一层较薄黏膜称处女膜。膜的两面均为鳞状上皮覆盖。其间含结缔组织,血管与神经末梢,有一孔多在中央,孔的形状、大小及膜的厚薄因人而异,处女膜多在初次性交时破裂,受分娩影响产后仅留有处女膜痕。三、内生殖器

女性的内生殖器是指生殖器的内藏部分,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后二者常称为子宫附件。(一)阴道

为性交器官,月经血排出及胎儿娩出的通道。

1.位置和形态

位于真骨盆下部中央,呈上宽下窄的管道,前壁长7~9 cm,与膀胱和尿道相邻,后壁长10~12 cm,与直肠贴近。上端包围宫颈,下端开口于阴道前庭后部。环绕宫颈周围的部分称阴道穹隆(阴道穹)。按其位置分为前、后、左、右4部分,其中后穹隆最深,与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为盆腔最低部位,临床上可经此处穿刺或引流。

2.组织结构

阴道壁由黏膜、肌层和纤维组织膜构成,有很多横纹皱襞,故有较大伸展性。阴道黏膜呈淡红色,由复层鳞状上皮细胞覆盖,无腺体。阴道黏膜受性激素影响有周期性变化。幼女及绝经后妇女的阴道黏膜上皮甚薄,皱襞少,伸展性小,容易创伤而感染。阴道肌层由两层平滑肌纤维构成,外层纵行,内层环行,在肌层的外面有一层纤组织膜,含多量弹力纤维及少量平滑肌纤维。阴道壁因富有静脉丛,故局部受损易出血或形成血肿。(二)子宫

子宫为一壁厚、腔小、以肌肉为主的器官。腔内覆盖黏膜称子宫内膜,青春期后受性激素影响发生周期性改变并脱落产生月经;性交后,子宫为精子到达输卵管的通道;孕期为胎儿发育成长的部位;分娩时子宫收缩使胎儿及其附属物娩出。

1.形态

成年人子宫呈前后略扁的倒置梨形,重约50 g,长7~8 cm,宽4~5 cm,厚2~3 cm,宫腔容量约为5ml。子宫上部较宽称宫体,其上端隆突部分称宫底,宫底两侧为宫角,与输卵管相通。子宫下部较窄呈圆柱状称宫颈。宫体与宫颈的比例,婴儿期为1:2,成年妇女为2:1。

宫腔为上宽下窄的三角形。在宫体与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的部分称为子宫峡部,在非孕期长约1 cm,其上端因解剖上较狭窄,又称解剖学内口;其下端与子宫颈内腔相连,因黏膜组织在此处由宫腔内膜转变为宫颈黏膜,又称组织学内口。宫颈内腔呈梭形呈宫颈管,成年妇女长约2.5~3.0 cm,其下端称宫颈外口,宫颈下端伸入阴道内的部分称宫颈阴道部;在阴道以上的部分称宫颈阴道上部。未产妇的宫颈外口呈圆形;已产妇的宫颈外口受分娩影响形成大小不等的横裂,而分为前唇和后唇。

2.组织结构

宫体和宫颈的结构不同。(1)宫体:宫体壁由3层组织构成,外层为浆膜层(脏层腹膜);中间层为肌层,最厚;内层属黏膜层,为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为一层粉红色黏膜组织,软而光滑,从青春期开始受卵巢激素影响,其表面2/3能发生周期性变化称功能层;余下1/3靠近子宫肌层的内膜无周期性变化称基底层。

子宫肌层厚,非孕时厚约0.8 cm。肌层由平滑肌束及弹力纤维所组成。肌束纵横交错如网状,大致分为3层:外层多纵行,内层环行,中层多各方交织,肌层中含血管,子宫收缩时血管被压缩,能有效制止产后子宫出血。

子宫浆膜层为覆盖宫体底部及前后面的腹膜,与肌层紧贴,但在子宫前面近子宫峡部处,腹膜与子宫壁结合较疏松,向前反折以覆盖膀胱,形成膀胱子宫陷凹。覆盖此处的腹膜称膀胱子宫反折腹膜,与前腹壁腹膜相连续。在子宫后面,腹膜沿子宫壁向下,至宫颈后方及阴道后穹隆再折向直肠,形成直肠子宫陷凹亦称道格拉斯陷凹,并向上与后腹膜相连续。(2)宫颈: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亦含有平滑肌纤维、血管及弹力纤维。宫颈管黏膜上皮细胞呈单层高柱状,黏膜层有许多腺体能分泌碱性黏液,形成宫颈管内的黏液栓,将宫颈管与外界隔开。宫颈阴道部为复层鳞状上皮覆盖,表面光滑。在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处是宫颈癌的好发部位。宫颈黏膜受性激素影响也有周期性变化。

3.位置

子宫位于盆腔中央,膀胱与直肠之间,下端接阴道,两侧有输卵管和卵巢。子宫的正常位置呈轻度前倾前屈位,主要靠子宫韧带及骨盆底肌和筋膜的支托作用。

4.子宫韧带

子宫共有4对韧带以维持子宫的正常位置,还有骨盆底肌及筋膜的支托作用。(1)圆韧带:呈圆索形得名,长12~14 cm,直径0.3~0.5 cm,有结缔组织与平滑肌组成。圆韧带肌纤维与子宫肌纤维连接,表面为阔韧带前叶的腹膜层覆盖。有使宫底保持前倾位置的作用。起于子宫双角的前面、输卵管近端的下方,然后向前下方伸展达两侧骨盆壁,再穿过腹股沟管终于大阴唇前端。(2)阔韧带:覆盖在子宫前后壁的腹膜自子宫侧缘向两侧延伸达到骨盆壁,形成一对双层腹膜皱襞呈翼形。阔韧带分为前后两叶,其上缘游离,内2/3部包围输卵管(伞部无腹膜遮盖),外1/3部由伞端下方向外侧移行为骨盆漏斗韧带或称卵巢悬韧带,卵巢动静脉由此穿过。在输卵管以下、卵巢附着处以上的阔韧带称输卵管系膜,其中有结缔组织及中肾管遗迹。卵巢与阔韧带后叶相接处称卵巢系膜。卵巢内侧与宫角之间的阔韧带稍增厚称卵巢固有韧带或卵巢韧带。在宫体两侧的阔韧带中有丰富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大量疏松结缔组织称宫旁组织。子宫动静脉和输尿管均从阔韧带基底部穿过。(3)主韧带:在阔韧带的下部,横行于宫颈两侧和骨盆侧壁之间,为一对坚韧的平滑肌与结缔组织纤维束,又称宫颈横韧带,起固定宫颈位置的作用,为保持子宫不致向下脱垂的主要结构。(4)宫底韧带:从宫颈后面的上侧方(相当于组织学内口水平),向两侧绕过直肠到达第2、3骶椎前面的筋膜。韧带含平滑肌和结缔组织,外有腹膜遮盖,短厚有力,将宫颈向后向上牵引,维持子宫处于前倾位置。

子宫的位置和固定有赖于以上四种韧带及盆底肌、筋膜和周围结缔组织束的托承。当人体直立时,宫底位于骨盆入口平面稍下,宫颈外口接近坐骨棘水平,子宫体前倾,宫颈向后,两者之间形成一钝角,使宫体前屈。因此,正常子宫位置是前倾前屈的。

若上述韧带、骨盆底肌和筋膜薄弱或受损伤,可导致子宫位置异常,形成不同程度的子宫脱垂。(三)输卵管

输卵管为一对细长而弯曲的管,是卵子与精子相遇的场所也是向宫腔运送输精卵的管道。位于子宫阔韧带的上缘内,内侧与宫角相连通,外端游离,与卵巢接近。全长约8~14 cm,根据输卵管的形态由内向外可分为4部分:①间质部:为通入子宫壁内的部分,狭窄而短,长1 cm;②峡部:在间质部外侧,官腔较窄,长2~3 cm;③壶腹部:在峡部的外侧,宫腔较宽大,长5~8 cm;④伞部:为输卵管的末端,开口于腹腔,游离端呈漏斗状,有许多须状组织,伞的长度不一,多为1~1.5 cm,有“拾卵”作用。

输卵管壁由3层构成:外层为浆膜层,为腹膜的一部分,亦即阔韧带上缘;中层为平滑肌层,由内环行,外纵行的两层平滑肌组成,常有节奏地收缩,能引起输卵管由远端向近端的蠕动以协助运送受精卵;内层为黏膜层,由单层高柱状上皮组成上皮细胞分为纤毛细胞、无纤毛细胞、楔状细胞及未分化细胞4种。纤毛细胞的纤毛摆动有助于运送卵子;无纤毛细胞有分泌作用(又称分泌细胞);楔形细胞可能为无纤毛细胞的前身;未分化细胞亦称游走细胞,为上皮的储备细胞,其他上皮细胞可能由它产生或补充,输卵管肌肉的收缩和黏膜上皮细胞的形态、分泌及纤毛摆动均受性激素影响,有周期性变化,但不如内膜明显。(四)卵巢

卵巢为一对扁椭圆形的性腺,具有生殖和内分泌功能,产生和排出卵细胞,以及分泌性激素。青春期前,卵巢表面光滑;青春期开始排卵后,表面逐渐凹凸不平;成年妇女的卵巢4 cm×3 cm×1 cm,重5~6 g,呈灰白色;绝经后卵巢萎缩变小变硬。卵巢位于输卵管的后下方,子宫体两侧,在盆壁与髂外动脉起始部之间的卵巢窝内,以卵巢系膜连接于阔韧带后叶的部位称卵巢门,卵巢血管与神经即经此处出入卵巢,故名。卵巢外侧以骨盆漏斗韧带连于骨盆壁,内侧以卵巢固有韧带与子宫连接。

卵巢表面无腹膜,由单层立方上皮覆盖,称生发上皮;其内有一层纤维组织,称卵巢白膜。再往内为卵巢组织,分皮质与髓质。皮质在外层,其中有数以万计的原始卵泡(又称始基卵泡)及致密结缔组织;髓质在中心,无卵泡,含疏松结缔组织及丰富血管、神经、淋巴管及少量与卵巢悬韧带相连续,对卵巢运动有作用的平滑肌纤维。

卵巢位置可受子宫位置及结肠充盈程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同一个体两个卵巢也可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四、血管、淋巴及神经(一)动脉

女性内外生殖器官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卵巢动脉、子宫动脉、阴道动脉及阴部内动脉。

1.卵巢动脉

卵巢动脉自腹主动脉分出(左侧可来自左肾动脉)。在腹膜后沿腰大肌前下行至骨盆腔,跨过输尿管与髂总动脉下段,经骨盆漏斗韧带向内横行,再经卵巢系膜进入卵巢门,卵巢动脉并在输卵管系膜进入卵巢门分出若干支供应输卵管,其末梢在宫角附近与子宫动脉上行的卵巢支相吻合。

2.子宫动脉

子宫动脉为髂内动脉前干分支,在腹膜后沿骨盆侧壁向下向前行,经阔韧带基底部、宫底组织到达子宫外侧,距宫颈内口水平约2 cm处横跨输尿管至子宫侧缘,此后分为上、下两支;上支较粗,沿子宫上缘迂曲上行称宫体支,至宫角处又分为宫底支(分布于宫底部)、卵巢支(与卵巢动脉末梢吻合)及输卵管支(分布于输卵管);下支较细,分布于宫颈及阴道上段称宫颈-阴道支。

3.阴道动脉

阴道动脉为髂内动脉前干分支,有许多小分支分布于阴道下段前后面及膀胱顶、膀胱颈。阴道动脉与子宫动脉阴道支和阴部内动脉分支相吻合,因此,阴道上段由子宫动脉、宫颈-阴道支供应,而中段由阴道动脉供应,下段主要由阴部内动脉和痔中动脉供应。

4.阴部内动脉

阴部内动脉为髂内动脉前干终支,经坐骨大孔的梨状肌下孔穿出骨盆腔,绕过坐骨棘背面,再经坐骨小孔到达会阴及肛门,并分出4支:①痔下动脉,供应直肠下段及肛门部;②会阴动脉,分布于会阴浅部;③阴唇动脉,分布于大、小阴唇;④阴蒂动脉,分布于阴蒂及前庭球。(二)静脉

盆腔静脉均与同名动脉伴行,并在相应器官及其周围形成静脉丛,且互相吻合,故盆腔静脉感染容易蔓延。卵巢静脉出卵巢门后形成静脉丛,与同名动脉伴行,右侧汇入腔静脉,左侧汇入左肾静脉,故左侧盆腔静脉曲张较多见。(三)淋巴

女性盆部具有丰富的淋巴系统,淋巴结一般沿相应的血管排列,其数目、大小和位置均不恒定。主要分为外生殖器淋巴与盆腔淋巴两组。

1.外生殖器淋巴

外生殖器淋巴分为深浅两部分。均汇入髂淋巴组。(1)腹股沟浅淋巴结:位于腹股沟韧带的下方,阔筋膜上面。又分上、下两组,上组沿腹股沟韧带排列,收纳外生殖器、会阴、阴道下段及肛门部的淋巴;下组位于大隐静脉末端周围,收纳会阴及下肢的淋巴。其输出管大部分注入腹股沟深淋巴结,少部分注入髂外淋巴结。(2)腹股沟深淋巴结:位于股管内、股静脉内侧,收纳阴蒂、股静脉区及腹股沟淋巴,汇入髂外淋巴结,最后与闭孔、髂内等淋巴结一起汇入髂总淋巴结。

2.盆腔淋巴

盆腔淋巴分为3组:①髂淋巴组由髂内、髂外及髂总淋巴结组成;②骶前淋巴组位于骶骨前面;③腰淋巴组位于主动脉旁。

阴道下段淋巴引流主要入腹股沟淋巴结。阴道上段淋巴引流基本与宫颈引流相同,大部汇入闭孔淋巴结与髂内淋巴结;小部入髂外淋巴结,并经宫骶韧带入髂前淋巴结。宫体、宫底淋巴与输卵管、卵巢淋巴均汇大腰淋巴结。宫体两侧淋巴沿圆韧带汇入腹股沟浅淋巴结。当内、外生殖器官发生感染或癌瘤时,往往沿各该部回流的淋巴管传播,导致相应淋巴结肿大。(四)神经

1.外生殖器的神经支配

外阴部神经主要由阴部神经支配。来自:①骶丛分支;②自主神经:由第 Ⅱ、Ⅲ、Ⅳ骶神经分支组成,含感觉和运动神经纤维,在坐骨结节内侧下方分成3支,即会阴神经、阴蒂背神经及肛门神经(又称痔下神经),分布于会阴、阴唇、阴蒂、肛门周围。

2.内生殖器的神经支配

主要由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所支配。交感神经纤维自腹主动脉前神经丛分出,下行入盆腔分为两部分;①卵巢神经丛:分布于卵巢和输卵管;②骶前神经丛:在直肠壶腹部后面分成左右两束腹下神经丛,大部分在宫颈旁形成骨盆神经丛,分布于宫体、宫颈、膀胱上部等。骨盆神经丛中有来自第 Ⅱ、Ⅲ、Ⅳ骶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并含有向心传导的感觉神经纤维。但子宫平滑肌有自律活动,完全切除其神经后仍能有节律收缩,还能完成分娩活动,临床上可见下半身截瘫的产妇能顺利自然分娩。阴道神经主要由子宫阴道神经丛支配。五、骨盆底

骨盆底由多层肌肉和筋膜所组成,封闭骨盆出口;盆腔脏器来赖以承载并保持正常位置。若骨盆底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可影响盆腔脏器位置与功能,甚至引起分娩障碍;而分娩处理不当,亦可损伤骨盆底。

骨盆底的前方为耻骨联合下缘,后方为尾骨尖,两侧为耻骨降支、坐骨升支及坐骨结节。两侧坐骨结节前缘的连线将骨盆底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为尿生殖三角,又称尿生殖区,有尿道和阴道通过。后部为肛门三角,又称肛区,有肛管通过。骨盆底有3层组织:外层、中层和内层。(一)外层

外层即浅筋膜与肌肉。在外生殖器、会阴皮肤及皮下组织的下面,有一层会阴浅筋膜,其深面由3对肌肉及一括约肌组成浅肌肉层,这层肌肉的肌腱在阴道口与肛门间会合,形成中心腱。

1.球海绵体肌

球海绵体肌位于阴道两侧,覆盖前庭球及前庭大腺,向后与肛门外括约肌互相交叉而混合。此肌收缩时能紧缩阴道又称阴道缩肌。

2.坐骨海绵体肌

坐骨海绵体肌从坐骨结节内侧沿坐骨升支内侧与耻骨降支向上,最终集合于阴蒂海绵体(阴蒂脚处)。此肌收缩可压迫阴蒂脚使其静脉回流受阻,使阴蒂勃起。

3.会阴浅横肌

会阴浅横肌自两侧坐骨结节内侧面中线会合于中心腱。

4.肛门外括约肌

肛门外括约肌为围绕肛门的环形肌束,前端会合于中心腱,后端连于肌尾韧带。(二)中层

中层即泌尿生殖隔,由上、下两层坚韧筋膜及一层薄肌肉组成,覆盖于由耻骨弓与两坐骨结节所形成的骨盆出口前部三角形平面上,又称三角韧带,其上有尿道与阴道穿过。在两层筋膜间有一对由两侧坐骨结节至中心腱的会阴深横肌及位于尿道周围的尿道括约肌。尿道括约肌平时处于收缩状态,有括约尿道及压迫尿道球的作用。(三)内层

内层即盆隔,为骨盆底最里面最坚韧层,由肛提肌及其内、外面各覆一层筋膜所组成,亦为尿道、阴道及直肠贯通。

肛提肌,是位于骨盆底的成对扁肌,向下向内合成漏斗形。每侧肛提肌由前内向后外,由3部分组成:①耻尾肌:为肛提肌主要部分,位于最内侧,肌纤维从耻骨降支内面沿阴道、直肠向后,终止于尾骨,其中有小部分肌纤维终止于阴道和直肠周围;经产妇的此层组织易受损伤而导致膀胱、直肠膨出;②髂尾肌:为居中部分,从腱弓(即闭孔内肌表面筋膜的增厚部分)后部开始,向中间及向后走行,与耻尾肌会合,再经肛门两侧至尾骨;③坐尾肌:为靠外后方的肌束,自两侧坐骨棘至尾骨与骶骨。可见肛提肌有加强盆底托力的作用。

肛提肌的内、外面各覆盖一层筋膜。外层的前端起于耻骨内侧,中间紧接膀胱底部,后端与子宫及阴道上段紧密相连,有加强骨盆底肌及支持阴道前壁和膀胱的作用;内层又称盆筋膜,位于肛提肌的上面,是坚韧的结缔组织膜,其某些部位较厚,覆盖于盆底及骨盆壁,上与盆腔脏器的肌纤维会合形成相应的韧带。

盆筋膜的上面为盆腔腹膜,其二者之间有一层疏松的结缔组织,称为盆腔结缔组织或腹膜外结缔组织,是盆腔脏器周围的软垫,可保护其间的盆腔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输尿管等。盆腔结缔组织中最主要的部分在阔韧带之间,通常称为宫旁结缔组织,子宫及子宫附件的感染及晚期癌瘤常累及此部。

广义的会阴是指封闭骨盆出口的所有软组织,前为耻骨联合下缘,后为尾骨尖,两侧为耻骨下支、坐骨支、坐骨结节和骶结节韧带。狭义的会阴是指阴道口与肛门之间的软组织,厚3~4 cm,由外向内逐渐变窄呈楔状,表面为皮肤及皮下脂肪,内层为会阴中心腱,又称会阴体联合一对肛提肌和筋膜、会阴浅深横肌、球海绵体肌、肛门外括约肌均与此腱会合。妊娠期会阴组织变软有利于分娩。分娩时要保护此区,以免造成会阴裂伤。六、邻近器官

女性生殖器官与骨盆腔其他器官不仅在位置上互相邻接,而且血管、淋巴及神经也相互有密切联系。当某一器官有病变时,如创伤感染、肿瘤等,易累及临近器官。(一)尿道

尿道介于耻骨联合和阴道前壁之间,长4~5 cm,直径约0.6 cm,从膀胱三角尖端开始,穿过泌尿生殖膈,终止于阴道前庭部的尿道外口。尿道由肌层和黏膜组成。尿道内、外口均有括约肌环绕,可以紧缩尿道口,防止尿失禁。尿道内括约肌为不随意肌,尿道外括约肌为随意肌,且与会阴深横肌密切联合。由于女性尿道短而直,又接近阴道,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二)膀胱

膀胱为一束状肌性器官,排空的膀胱为椎体形,位于耻骨联合之后,子宫之前。其大小、形状可因其盈虚及邻近器官的情况而变化。膀胱充盈时可凸向骨盆腔甚至腹腔。膀胱可分为顶、底、体和颈4部分。膀胱各部之间无明显界限。前腹壁下部腹膜覆盖膀胱顶,向后移行达子宫前壁,两者之间形成膀胱子宫陷凹。膀胱底部黏膜形成一三角区称膀胱三角,三角的尖向下为尿道内口,三角底的两侧为输尿管口,两口相距约2.5 cm。此部与宫颈及阴道前壁相邻,但正常情况下,其间组织较疏松。由于膀胱充盈可影响子宫及阴道,故妇科检查及手术前必须排空膀胱。

膀胱壁由浆膜、肌层、黏膜3层构成,肌层由平滑肌纤维组成,外层和内层多为纵行,中层主要为环行,三层相互交织,对排尿起重要作用。(三)输尿管

输尿管为一对肌性圆索状长管,起自肾盂,终于膀胱,各长约30 cm,粗细不一,最细部分的内径仅3~4 mm,最粗可达7~8mm。女性输尿管在腹膜后,从肾盂开始沿腰大肌前面偏中线侧下降(腰段),在骶髂关节处经髂外动脉起点的前方进入骨盆腔(骨盆段)继续下行,于阔韧带基底部向前内方行,于宫颈外侧约2 cm处,在子宫动脉的后方与之交叉,近宫颈处约2.5 cm长与子宫动脉伴行,又经阴道侧穹隆顶端绕向前方而入膀胱壁(膀胱段),在壁内斜行1.5~2 cm,开口于膀胱三角区的外侧角。在施行子宫切除结扎子宫动脉时,避免损伤输尿管及其外膜。

输尿管壁厚约1mm,分黏膜、肌层及外膜3层,由肾、卵巢、髂、子宫及膀胱的血管分支在相应段输尿管周围的合成丰富的血管丛,而进入输尿管壁。(四)直肠

直肠位于盆腔后部,其上端在第3骶椎平面与乙状结肠相接,向下穿过盆膈,下端与肛管相连。成人从左侧骶髂关节至肛门,全长15~20 cm。前为子宫及阴道,后为骶骨。直肠上段由腹膜遮盖,至直肠中段腹膜折向前上方,覆于宫颈及子宫后壁,形成直肠子宫陷凹。直肠下部无腹膜覆盖。肛管长2~3 cm,在其周围有肛门内外括约肌及肛提肌,而肛门外括约肌为骨盆底浅层肌的一部分。因此,妇科手术及分娩处理时均应注意避免损伤肛管、直肠。(五)阑尾

阑尾根部连于盲肠的后内侧壁,远端游离,长7~9 cm,通常位于右髂窝内。但其位置、长短、粗细变化颇大。有的下端可达右侧输卵管及卵巢部位,而妊娠期阑尾位置又可随妊娠月份增加而逐渐向上方移位。因此,妇女患阑尾炎时有可能累及子宫附件,应注意鉴别诊断。3 不孕症的病因病机一、发病原因(一)中医对病因的认识

导致女性不孕的原因,中医认为,除前述的先天性生殖器官异常和畸形,如两性人、“五不女”外,主要还有六淫之邪、情志因素、生活因素及体质因素。

1.六淫致病

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的统称。其正常时为“六气”,而其失常时,如太过、不及或非其时而至则为“六淫”,成为致病因素。妇人以血为本,所以风寒湿更易导致不孕的发生。(1)风寒致病:风为六淫之首,百病之长,其他邪气多依附于风邪而侵入人体;寒为阴邪,易伤阳气,主收引、凝滞,可使血脉运行不畅,胞宫失于温煦,从而导致不孕。

风寒致病有外寒、内寒之分,外寒是指风寒之邪由肌表侵入,客于冲任胞宫,或经期、产后感受风寒,或冒雨涉水而致邪从下部侵入,寒凝血滞,影响冲任、胞宫。内寒即里寒证,多因机体阳气不足,寒自内生,或过食生冷,血为寒凝,血行不畅,影响脏腑功能,伤及冲任、胞宫。上述原因均可导致宫寒不孕或血瘀不孕。正如《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候》所说:“然妇人挟痰无子,皆由劳伤血气,冷热不调,而受风寒,客于子宫,致使胞宫生病,或月经涩闭,或崩漏带下,致阴阳之气不和,经血之行乖候,故无子也。”(2)湿邪致病:湿为阴邪,其性黏滞重浊,易阻遏气机,致升降失常,使气血、经络阻滞导致不孕。湿邪亦有外湿和内湿之别,虽然引起不孕的主要是内湿,但与外湿有密切的关系,因外湿侵入,易困扰脾胃,使脾失健运,湿自内生。所以湿邪致病的原因有素体肥胖,痰湿内盛;或饮食不节,嗜食肥甘酒食,痰湿内生;或素体脾胃虚弱,或大病久病之后,脾胃受损,运化失职,聚湿成痰;或久处雾露潮湿之地,长时间冒雨涉水,水中劳作过久等,寒湿外侵,困扰脾胃;或肾气不足,不能化气行水,寒湿内停。痰湿流注下焦,滞于冲任,壅阻胞宫,不能摄精而致不孕。

2.情志致病

情志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体对客观外界事物反映的精神情志变化,本为人之常情,但如遭遇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则可成为致病因素。七情之中以怒、忧、思三者对不孕的影响最大。(1)怒:怒则气上,怒伤肝。如素性抑郁,情怀不畅,或情志不遂,忿怒日久,可使肝失疏泄条达,气机郁滞,气血失和,导致不孕。(2)忧思:忧思则气结,思伤脾。思虑劳神过度,耗伤心脾,使脾失健运,生化不足,气血亏虚,胞脉失养;或痰湿内生,气机不畅,胞脉阻滞,难以摄精成孕。

3.生活失调

生活失调是致病的条件,也是影响体质因素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是损伤体质强健的重要原因。主要是指由于生活上不知慎戒,影响脏腑、气血、冲任的正常功能。(1)饮食不节:正常的饮食是人体营养来源的主要途径,是保障人体健康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但若饮食失宜,如暴饮暴食,或嗜食肥甘厚味,或饮酒过度,或过食寒凉生冷,均可损伤脾胃,一方面使其生化不足,气血匮乏,冲任虚衰,胞脉失养;另一方面,脾阳伤,不能运化水湿,导致湿自内生,甚则伤及肾阳,脾肾阳衰,致使胞脉受阻,胞宫失煦,终成不孕。(2)房劳多产:女子结婚过早、房事过度、孕产过频过多(主要指人工流产或引产过多)均可损伤肾气,耗伤气血,伤及冲任胞宫,导致不孕。或者经期产后,余血未净而行房事,邪与血结而成瘀,也可导致不孕。

4.体质因素

体质因素取决于先天禀赋的差异及后天饮食营养、生活习惯、体育锻炼、环境条件等方面的影响,不同类型的体质可影响机体对某种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同时也与发病类型、疾病的转归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身体过于肥胖,“肥人多痰”,多易致痰湿不孕;过于消瘦,“瘦人多火”,多易致血枯不孕;素体阳虚,易致宫寒不孕;素体肾虚,多易不孕;素体脾虚,易致血虚不孕或痰湿不孕;素体抑郁,易致气滞血瘀不孕;偏于阳盛者,发病后多从阳化热;偏于阴盛者,发病后多从阴化寒。再者,体质强健者,多病轻易治;体质虚弱者,多病重难治。总而言之,体质因素对不孕症的发病、类型、转归及预后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西医对病因的认识

西医认为,女性不孕的原因主要与排卵功能障碍、生殖器官病变以及免疫因素、精神情志因素有关。

1.排卵功能障碍

正常的排卵是人类生殖的物质基础。排卵障碍是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中任一环节发生障碍,都会影响排卵。主要包括无排卵和黄体功能不健。(1)无排卵:如先天性无卵巢或卵巢发育不全、卵巢功能早衰、多囊卵巢综合征、席汉综合征、闭乳溢乳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未破裂滤泡黄素化综合征,还有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失调、糖尿病,丘脑下部、脑垂体、卵巢间内分泌平衡失调,垂体肿瘤或瘢痕等,都能导致不排卵。

①卵巢功能早衰:卵巢功能早衰是指卵巢功能过早停止活动。正常情况下,妇女在45~50岁卵巢功能才逐渐停止而发生绝经,如果30岁左右卵巢即停止活动,则为卵巢功能早衰,多数人首先表现为月经失调,而后闭经,也有的可表现为突然闭经,因内分泌的变化还可见面部潮红、发热、烦躁、易怒等症状。卵巢功能停止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体内性激素代谢失调,卵巢停止排卵,子宫内膜不再发生周期性变化,生殖器官逐渐萎缩。

②多囊卵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之一,多见于17~30岁的女性,得病后,两侧卵巢增大,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囊性卵泡。本病最显著的特征是无排卵。真正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内分泌功能紊乱、丘脑下部-垂体平衡失调有关。由于精神紧张,或某些药物的缘故,或某些疾病的影响,使丘脑下部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失去周期性,以致黄体分泌的促卵泡激素和黄体生成激素比例失常,月经中期不出现促黄体素峰,使卵泡只会发育不会成熟,因此不排卵。卵巢有许多不成熟的囊状卵泡,并形成多囊卵巢。过多的雌激素影响丘脑下部的功能,导致促黄体素和促卵泡素比例失调,从而发生一系列变化,形成多囊卵巢综合征。由于没有排卵,所以卵巢只分泌雌激素和雄激素,而不分泌孕激素。也是因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不能排卵,所以她们无法自然怀孕,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是最常见的不孕症患者。临床表现除婚后不孕外,则为肥胖,多毛和月经不调。肥胖和多毛的症状,与体内雄激素过多有关。因本病不属于器质性疾病,因此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手术治疗。(2)黄体功能不健:黄体功能不健是由于促黄体生成激素分泌受到干扰,影响黄体的合成和孕酮的分泌,导致黄体孕酮不足或黄体过早萎缩、受精卵发育异常,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良,影响受精卵着床。临床上遇到无器质性原因且有排卵的不孕妇女应考虑到黄体功能不健,如经前期综合征、月经失调等。

2.生殖器官病变(1)阴道因素:阴道是精子通过的第一道关隘,阴道病变可影响精子的通过和存活。如先天性无阴道、阴道横膈、处女膜无孔等影响性交和阻碍精子进入;阴道炎症则可影响精子的活力和生存时间而致不孕。再有真假两性畸形、先天性无阴道等都可导致绝对不孕。

①两性畸形:外生殖器表现为男、女两种性别的畸形,即阴蒂肥大或者有阴茎,两侧阴唇有不同程度的融合;尿道下裂、大阴唇部似阴囊,内有睾丸,第二性征可为女性或男性。两性畸形是由于遗传或不明原因引起性分化错乱或先天性内分泌失调所致。在同一人体内,具有卵巢和睾丸两种组织者,称为真两性畸形,在体内只有一种生殖腺,而外生殖器与生殖腺不一致者,称为假两性畸形,包括女性假两性畸形与男性假两性畸形。两性畸形比较罕见。

真两性畸形:真两性畸形者体内具有发育程度不等的卵巢与睾丸组织。外生殖器多数与相邻的生殖腺相符合。体内的生殖腺都可能有分泌功能,第二性征以优势性激素而决定。外生殖器男女不清伴有畸形,女性外阴与阴道发育不良。青春期后有月经周期性变化;乳房发育如女性。染色体组型可分为46,XX;46,XY;或46,XX/XY等嵌合体。在46,XX核型的患者体内可携带亚显微Y连锁遗传的睾丸决定因子。

假两性畸形:女性假两性畸形,即女性男性化。此类患者除外生殖器部分男性化外,其染色体组型与内生殖系统均为正常女性。其外生殖器表现为阴蒂增大及两侧大阴唇不同程度的融合。男性假两性畸形,即男性女性化、实际为先天性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又称为睾丸女性化综合征。患者生殖腺与染色体组均为男性,睾丸分泌雄激素,但机体对男性激素不敏感,其内生殖器未发育或发育不全,外生殖器为女性型。睾丸隐藏在阴唇、腹股沟或腹腔中。此睾丸在青春期后易发生恶变,应及早切除,向女性方向治疗。

②先天性无阴道:在胚胎期约7~10周性器官分化形成中,两侧副中肾管会合后,其尾端发育受阻或停滞未能向下发展,而致先天性无阴道,常合并先天性无子宫或始基子宫,偶有正常发育的子宫。卵巢很少同时受累,通常发育与功能正常。临床表现:原发性闭经,亦有周期性下腹痛者,婚后不能性交等。检查女性表型,外阴正常,处女膜内仅有浅窝无阴道;无子宫或始基子宫畸形,可能合并泌尿系统或骨骼畸形。卵巢功能测定属正常范围。

③处女膜闭锁:因在胚胎发育中尿生殖窦的阴道芽状突起未能被贯通所致。因处女膜无孔,婚后不能性交,故不孕。

④阴道横膈:可能因两侧副中肾管尾端与尿生殖窦相接处未被贯通所致。阴道横膈多位于阴道中1/3交界处,也有发生在其他部位者。完全性横膈少见,可致阴道闭锁;通常在膈中央或侧方有小孔,其大小不一,影响阴道液与经血排放。临床表现:不孕患者可能经血排放不畅致淋漓不净,痛经,经血潴留可能合并感染,性交痛、性生活不满意等。

⑤阴道炎症:正常育龄妇女阴道有自然防御功能,但如果阴道内环境改变或大量致病菌侵入,就可发生阴道炎,如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尖锐湿疣、非特异性阴道炎等。严重阴道炎时,大量白细胞能吞噬精子,降低精子活动力,缩短其生存时间而影响受孕。(2)子宫颈因素:子宫颈是精子通过的一道重要关隘,其解剖和功能上的任何改变都可影响精子通过和存活。如宫颈位置异常、宫颈管发育不良、宫颈息肉或肌瘤堵塞子宫颈管、宫颈管闭锁、狭窄或粘连、宫颈炎症等都可影响精子的通过。正常排卵期子宫颈黏液增多,清亮透明,利于精子穿过,而宫颈黏液量或质的异常、宫颈黏液与精子的相容性差,或对精子产生抗体等都可影响精子的通过和存活。

①子宫颈管闭锁与狭窄:先天性宫颈管闭锁或狭窄多由于双侧苗勒氏管下段形成和融合不全所致。临床上罕见,常伴有子宫发育不全,第二性征大多发育正常。如患者子宫内膜功能良好时,青春期可因宫腔积血而出现周期性下腹痛,或月经过少伴痛经,经血还可经输卵管逆流入腹腔,引起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后天性宫颈管闭锁与狭窄多见于人工流产后或宫颈炎电灼、冷冻治疗后,主要原因是吸宫时宫颈扩张不充分,或带着负压取出吸管,造成宫颈内膜损伤,创面粘连闭锁。宫颈炎治疗时电灼或冷冻过深导致宫颈管粘连或狭窄。

②宫颈管发育不良:可伴子宫发育不良。严重发育不良的宫颈呈细长形;中度发育不良的宫颈长度与宫体之比为1:1,即所谓“青春型子宫”。宫颈发育不良可导致宫颈腺体分泌功能不足。

③宫颈管位置异常:常伴有子宫体的位置异常。慢性盆腔炎或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可引起子宫极度后倾、后屈或前屈,使宫颈外口贴向前穹隆,致使后穹隆变浅而失去了贮精池的作用,从而不利于精子的上行。此外宫颈延长、过短或宫颈脱垂亦可能改变宫颈外口与后穹隆之间的正常的位置关系,妨碍精子上行。

④宫颈肌瘤:宫颈肌瘤造成不孕原因主要是颈管发生变形、狭窄,影响精子通过。临床表现主要为月经不规则,经血量增多,白带增多或膀胱、直肠症状。部分患者无症状。妇科检查可发现宫颈局部有突出肌瘤结节或子宫颈外形发生改变,肌瘤所在一侧宫颈扩大,而对侧被压变薄,宫颈外口伸张展平呈麻花形。

⑤宫颈黏液异常:宫颈黏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及其他营养物质对穿越宫颈时的精子的生存和活动力有很大影响。因为精子本身仅储存少量糖原,在它停留及穿越女性生殖道时必须依靠细胞外的营养物质来满足自身能量的需要。卵巢激素调节宫颈黏液的分泌,宫颈黏液的物理特性及某些化学组成呈周期性改变以利于精子的穿透、营养及生存。(3)子宫因素:子宫既是精子进入输卵管的通道,又是受精卵着床之处。如先天性子宫畸形、子宫发育不良、子宫位置过度倾移、子宫内膜炎症、子宫腔粘连、子宫肌瘤等均可影响精子上行与卵子结合以及受精卵的运行、着床而致不孕。(4)输卵管因素:输卵管是连接卵巢和子宫的渠道,有摄拾卵子、贮存卵子,并使精子与卵子在此结合后,将受精卵运送至子宫内的功能。任何影响输卵管功能的病变均可导致不孕。如输卵管发育不良、过长、过细或缺如,输卵管炎症,输卵管粘连或阻塞,阻碍精子卵子结合及通过。

①急性输卵管炎:一者是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如淋球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以及病毒等,常是多种病原微生物混合感染。二者是机体抵抗力减弱,如流产后、产后、月经期等全身及局部抵抗力低下;刮宫术、宫颈炎治疗术,子宫输卵管通液术、置入宫内节育器术等侵入性的检查或治疗时防治感染措施不严格;生殖道炎症如宫颈炎、子宫内膜炎等逆行感染;亦见于化脓性阑尾炎、腹膜炎扩散到输卵管等盆腔生殖器官;不洁性生活感染等。急性输卵管炎病变以内膜炎症为主,如果来自急性盆腔炎则病变广泛。输卵管等组织充血渗出,腔内脓性渗出物等流入盆腔,引起盆腔腹膜炎,重者形成盆腔脓肿;炎症扩散到卵巢,形成输卵管卵巢炎或脓肿;若输卵管伞部粘连闭锁时可形成输卵管积脓,多见于慢性炎症急性发作。急性炎症的渗出物脓液中及黏膜面常可查到致病微生物。

②慢性输卵管炎:主要由于下生殖道炎症上行扩散感染,如慢性子宫炎、子宫内膜炎、宫旁组织炎等,因致病微生物毒力不强,机体有一定的抵抗力,或因治疗不彻底使输卵管呈慢性炎症改变,亦可因急性输卵管炎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而转为慢性炎症。慢性输卵管炎常伴有卵巢炎,故临床上通常称为附件炎。

③输卵管发育异常:临床较少见,也不容易被发现,常与生殖道发育异常并存,导致不孕或宫外孕。(5)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与不孕症密切相关的妇科常见病,当内膜在子宫肌层内生长,且局限于子宫者,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又称子宫肌腺病;内膜侵犯子宫肌层以外的组织,称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中以卵巢最为常见,此外子宫骶骨韧带、子宫下段后壁浆膜层、子宫直肠窝、直肠阴道膈,以及覆盖在子宫、输卵管、直肠、乙状结肠或膀胱的盆腔腹膜,也可见于脐部、剖腹手术瘢痕、疝囊、阑尾、宫颈、阴道、外阴、盆腔淋巴结等处。由于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一样对卵巢激素的特殊敏感性和强盛的再生能力,使小块异位内膜组织也产生周期性变化、坏死、出血,形成典型异位症病灶。如病变发生在卵巢上,每次月经期局部都有出血,使卵巢增大,形成内含陈旧性积血的囊肿,这种陈旧性积血呈褐色,黏稠如糊状,似巧克力,故又称“巧克力囊肿”。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虽然输卵管通畅,但可因输卵管与其周围组织粘连,而致蠕动受限;或是子宫位置后倾固定,卵巢功能失调以及性交疼痛,都可能影响生育;少数患者输卵管壁呈结节状增厚、管腔可能被阻塞,而致不孕。

3.免疫性因素

主要有精子同种免疫及卵透明带自身免疫产生抗体,影响精卵结合或受精卵的种植。(1)精子同种免疫:是女性机体对精子、精液或受精卵产生抗体,使精卵不能结合,或受精卵不能种植,从而导致不孕。(2)卵透明带自身免疫:是卵透明带等自身物质被机体吸收后,通过免疫反应产生自身抗体,阻碍精子与卵子结合及受精。

4.心理精神因素

由于素性忧郁、性格内向、依赖性强、神经质,或盼子心切,或久未孕育,受到家庭和社会的不良刺激,使精神紧张,过度焦虑,心理压力过大等,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使女性月经不调,还可影响排卵,使受孕困难;也有人认为紧张的情绪可以造成输卵管痉挛,使其暂时性闭塞,阻挡了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另外,有的女子性冷淡,厌恶同房等原因,久而久之,不但造成自己精神的压力,同时也会影响男子,产生心理障碍,使性生活不协调,性功能障碍,导致不孕。还有女子对怀孕生孩子有恐惧心理,也是精神障碍之一。

5.经期过性生活

月经期时,子宫内膜剥脱,子宫腔内有很多新鲜创面,性生活时不仅会使经血量增多,经期延长,还容易引起生殖器官炎症,因炎症的刺激,使受精卵难于在子宫腔内着床,从而导致习惯性流产和不孕症。再者,在经期过性生活,精液极易与经血直接接触发生抗原作用,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致使其中的免疫细胞产生抗精子抗体。这种抗体可存在于妇女的子宫颈黏液或血液的血清中,一旦接触到精子便易激发身体的免疫排斥反应,使精子的活动能力降低甚至死亡,无法与卵子结合成受精卵,故往往使妇女发生不孕。

6.其他因素

如性染色体畸变、职业性中毒、不良烟酒嗜好等。也有人认为夫妇双方血型不合可能也是不孕的一个原因。二、病机

病机是病因作用于人体,导致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妇人不孕症的病机主要是由于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损伤冲任、胞宫,或病邪直接损伤胞宫及冲任。《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说明女子的孕育与肾、冲任、天癸的关系极为密切。肾藏精,主生殖,胞脉系于肾,天癸为先天之精,藏之于肾,受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肾精所化之气为肾气,肾气旺盛,又能使肾中真阴不断得到充实,天癸逐渐成熟,冲任气血充足,才能促使胞宫胎孕的生理功能,所以,肾精不怕有余,只虑不足。肾虚,即肾气不足、肾阳虚或肾阴虚也就成为不孕的主要因素。肝藏血,主疏泄,性喜条达,与肾同居下焦,乙癸同源,经血互化,冲任隶属于肝,“冲为血海”、“任主胞宫”,“气为血之帅”,若肝失调达,肝气郁结,则影响气血,因此,肝的功能失常也是不孕的一个重要因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若脾气虚弱,一方面不能运化水谷精微,生化不足,气血匮乏;另一方面不能运化水湿,痰湿内生,均会影响胞宫胞脉,从而导致不孕,可见脾虚又是不孕的一个常见因素。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脏有病,都可影响到其他脏腑的功能。如肾阳虚,不能温煦于脾,导致脾肾阳虚;肾阴虚,不能化生精血,滋养于肝,则使肝血不足;肝为肾之子,肝疏泄失常,子病及母,则肾之封藏失司,肝肾同病;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则脾失健运;脾虚不能生化气血,则肝无所藏,亦使肝血不足;血虚不足以化精,充养先天,致肾精不足而成肾虚。

还有,邪毒、寒湿等侵犯胞宫,若损伤冲任也可导致不孕。

总之,不孕症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肾肝脾三脏功能失常,气血失和,冲任受损,导致肾-天癸-冲任-子宫轴的严重失调。其具体病机主要表现有肾虚、肝郁、血瘀、痰湿、血虚等方面。

1.肾虚

女子先天禀赋不足,或房事不节,损伤肾气,冲任虚衰,胞脉失于温煦,不能摄精成孕;或伤肾中真阳,命门火衰,不能化气行水,寒湿滞于冲任,湿壅胞脉,不能摄精成孕;或经期摄生不慎,涉水感寒,寒邪伤肾,损及冲任,寒客胞中,不能摄精成孕;或房事不节,耗伤精血,肾阴亏损,以致冲任血少,不能凝精成孕;甚则阴血不足,阴虚内热,热伏冲任,热扰血海,以致不能凝精成孕。

2.肝郁

素性抑郁或情志不畅,忧思郁怒,导致肝气郁结,疏泄失常,血气不调,充任不能相资,胞宫不能摄精成孕;或盼子心切,烦躁焦虑,肝郁不舒,久而不孕。

3.血瘀

经期产后余血未净之际,涉水感寒,或不禁房事,邪与血结;或情志所伤,气机不畅,气滞日久则血瘀,均可致瘀血阻滞胞脉,壅阻胞宫,不能摄精成孕。

4.痰湿

素体肥胖,或恣食膏粱厚味,痰湿内盛,阻塞气机,冲任失司,躯脂漫溢,闭塞胞宫;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湿浊流注下焦,滞于冲任,湿壅胞脉,或痰湿郁久化热,致湿热内蕴,都可导致不能摄精成孕。

5.血虚

素体虚弱,或大病久病,失血伤精,或脾虚失运,生化不足,均可致血虚,血虚则冲任空虚,胞脉失养,不能摄精成孕。

受孕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可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生理、病理、心理、环境,等等。各种因素若使肾-天癸-冲任-子宫轴功能严重失调,就可发生不孕。在所有病机中,肾虚是不孕的病机本质,肝郁亦是不孕的重要病机,由肾虚、肝郁导致错综复杂的各个侧面为病机转化,从而发生虚实错杂,多种病机集于一身的疑难不孕,因此临证时必须详加审察,仔细分析。4 不孕症的检查和诊断

不孕症原因不仅限于夫妇双方受孕生理功能的失调,还涉及到夫妇间的生活、环境、感情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处理不孕症时应将不孕夫妇作为一个生理单元来加以思考、研究。

由于多种原因,不孕病人心情往往比较抑郁焦虑。对此,医务人员尤需加以真诚、热情、和蔼的态度给予关怀,以减轻并解除其精神负担。对初诊病人应宣传有关受孕生理及影响受孕的基本知识,特别应讲清情绪紧张与不孕的关系,讲清对不孕病人顺序检查的具体步骤和意义,以取得病人的合作,并解除焦虑紧张的心理状态。

通过男女双方全面检查找出原因,是诊断不孕症的关键。男方检查简单易行,应与女方检查同时进行。一、男方检查

询问既往有无慢性疾病,如:结核、腮腺炎等;了解性生活情况,有无性交困难,除全身检查外,重点应检查外生殖器有无畸形或病变。尤其是精液常规检查,正常精液量为2~6 ml,平均为3~4 ml;pH值为7.2~7.5,在室温下放置5~30分钟内完全液化,精子浓度(50~60)×106个/ml, WHO的精液正常指标:射精量≥2.0 ml,精子浓度≥20×106个/ml,总精子数≥40×106个/ml,向前运动精子(a+b级)≥50%,正常形态≥30%,≥75%活精,低于以上指标为异常。二、女方检查

1.病史采集

询问病史时,医务人员必须诚挚、耐心,这样不仅能清除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还能诱导病人说出平时隐而不露的症状,对诊断、治疗往往能起积极作用,对病人所谈及的有关私生活问题,医务人员有责任保密。

病史中除一般妇产科病史内容外,尤其注意以下情况。(1)婚姻史:结婚年龄,有无避孕史(包括避孕方法、时间),有无再婚史等。(2)既往妊娠史:有无流产史、早产、死胎史;对有足月分娩史者,需了解产时、产后有无异常,如难产、产后出血,人工胎盘剥离等。(3)月经史: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量、经期持续天数;月经周期与生活环境变化的关系;排卵期有无自觉症状,如阴道口湿润,分泌物增多,经前期腹痛或阴道流血等。月经史对诊治排卵障碍病人尤为重要。(4)体重增减及与性功能的关系:了解体重、体态变化及性欲情况。(5)过去病史:详询儿童、青春、成年期有无腮腺炎、麻疹、猩红热、结核、血吸虫、消耗性疾病、代谢内分泌疾病、营养不良、阴道炎等;既往手术史中应特别注意下腹部手术,如阑尾炎(尤其是青春前期的阑尾炎穿孔并发腹膜炎者)、肠梗阻、宫外孕等附件手术以及人工流产等子宫腔内操作史。并需记录手术时间地点及术前后有无特殊情况。(6)不孕症的过去诊治史:何时、何地作过何种检查和治疗,需详细记录当时检查治疗情况。(7)家族史:有无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性病史、双亲及兄弟、姐妹的妊娠、生育能力。(8)性生活:注意房事次数、时间及欲排卵的关系,有无性交障碍和性欲异常等。(9)职业、家庭和嗜好:了解职业性质、劳动强度,是否需长期站立或强迫体位,有无接触放射线或化学毒物(铅、苯、磷等),家庭生活环境,有无烟酒嗜好和药瘾等。

2.体格检查

注意第二性征发育情况,内外生殖器的发育情况、有无畸形、炎症、包块及乳房泌乳等。身高和体重,生长发育男性化多毛等,胸片排除结核,必要时做甲状腺功能检查、蝶鞍X线摄片和血催乳激素测定,排除甲状腺及垂体病变,测定尿17-酮、17-羟及血皮质醇,排除肾上腺皮质疾病。三、女性不孕特殊检查

1.卵巢功能检查

包括排卵的监测,黄体功能及卵巢储备能力的检查。监测排卵常用的方法为基础体温测定、宫颈黏液及阴道细胞涂片、连续B型超声监测卵泡发育、排卵、黄体形成等征象,定期查血及尿LH、血清性激素(如:雌二醇(E)、黄体酮(P))等激素,黄体中期查雌二2醇、黄体酮及经前子宫内膜活检可了解黄体功能。检查卵巢的储备能力应在月经周期2~3日采血。

2.输卵管通畅试验

主要有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腹腔镜直视下行输卵管通液(美蓝液),B型超声下行子宫输卵管造影等方法。输卵管通液术虽简便价廉,但准确性不高,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能显示宫腔及输卵管内情况。对碘油过敏的患者可采用B型超声下过氧化氢溶液等通液。腹腔镜直视下行输卵管通美蓝液是输卵管通畅试验中最准确的方法,但费用高。

3.B型超声检查

B型超声是检查不孕常用的诊断手段,具有无损伤、方便、检出率和准确率高、可摄像记录以比较等优点。可发现子宫、卵巢、输卵管器质性病变。连续B型超声监测卵泡发育、排卵及黄体形成等征象。对不孕的病因诊断有很大帮助,阴道B超能显示卵巢窦卵泡的数目,以判断卵巢储备功能。

4.腹腔镜诊断

能迅速明确不孕原因,可诊断子宫、卵巢、输卵管和盆腔腹膜的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粘连、输卵管病变、盆腔结核、卵巢肿瘤、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畸形子宫、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同时能行输卵管通美蓝液。

5.宫腔镜检查

了解宫腔内情况,能发现宫腔粘连、宫腔瘢痕、黏膜下肌瘤、内膜息肉、宫腔不全纵隔、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钙化等。

6.性交后精子穿透力试验

夫妇双方经上述检查未发现异常时行此试验。应选择在排卵期进行,试验前3日禁止性交,避免阴道用药或操作。受试者在性交后2~8小时内接受检查。先取阴道后穹隆液检查有无活动精子,若有精子证明性交成功,然后取宫颈精液,若宫颈黏液拉丝长,放在玻片上干燥后,形成典型羊齿植物叶状结晶,可以认为试验时间选择合适。用长细钳伸入宫颈管内或聚乙烯细导管吸取宫颈黏液,涂于玻片上检查。若每高倍视野有20个活动精子为正常,若宫颈管有炎症,黏液黏稠并有白细胞时,不适于做此试验。需经治疗后再做。若精子穿透黏液力差或精子不活动,应疑为免疫问题。

7.宫颈黏液、精液相合试验

试验选在预测的排卵期进行。取一滴宫颈黏液和一滴液化的精液放在玻片上,两者相距2~3mm,轻晃玻片使两滴液体相互接近。在光镜下观察精子的穿透能力。若精子能穿透黏液并继续向前运行,提示精子活动力和宫颈黏液性状均正常。表明宫颈黏液中无抗精子抗体。

8.抗精子免疫学检查

抗精子抗体存在于血清、血浆(宫颈黏液)和精子表面,血清内的AsAb主要是IgG和IgM,精浆(宫颈黏液)内主要是IgG和IgA,少数患者有IgE,而精子表面主要是吸附的精浆抗体。WHO诊断男性免疫性不孕症的标准:射精功能正常,在至少一份精液标本中,混合抗球蛋白反应试验(MAR)或免疫试验不少于50%活动精子表面被覆盖抗体。5 不孕症的中药治疗一、辨证论治

不孕症的辨证,主要依据月经的变化、带下病的轻重程度,辨证要点在脏腑、气血、经络的寒、热、虚、实,同时要依据全身的症状及舌脉,进行综合分析,以指导治疗。治疗的大法以补肾气、益精血、养冲任、调月经为总原则,治疗重点在于温养肾气,调理气血,再根据虚、实、寒、热的不同分别加以施治,使经调病除,则胎孕可成。此外,还须情志舒畅,房事有节,择氤氲之时而合阴阳,以利于成孕。常见的证型有肾虚、肝郁、痰湿和瘀血。

1.肾虚型(1)肾气虚型【主要证候】婚久不孕,月经不调或停闭,经量或多或少,色黯;头晕耳鸣,腰酸膝软,精神疲倦,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沉细,两尺尤甚。【证候分析】肾气不足,则冲任虚衰,不能摄精成孕,而致不孕;冲任失调,血海失司,故使月经不调,量或多或少;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生髓,肾虚则腰酸膝软;髓海不足,则头晕耳鸣,精神疲倦;气化失常,则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沉细,为肾气不足之征。【治疗原则】补益肾气,填精益髓。【方药】毓麟珠(《景岳全书》)又名调经毓麟丸:人参、白术、茯苓、白芍、当归、川芎、熟地、炙甘草、菟丝子、杜仲、鹿角霜、川椒共为末,炼蜜为丸。【方解】原方主治妇人血气俱虚,经脉不调,不受孕者,惟毓麟珠随宜加减用之为最妙。方中用菟丝子、鹿角霜、杜仲补肾强腰膝而益精髓;方中用八珍汤双补气血,温养冲任,川椒温督脉以扶阳。全方合用,既可温补先天肾气以生精,又可培补后天脾胃以生血,并佐以调和血脉之品,使精血充足,冲任得养,则胎孕可成。(2)肾阳虚型【主要证候】婚久不孕,月经迟发,量少色淡,甚则闭经;平素白带量多,清稀如水,性欲淡漠,小腹冷感;头晕耳鸣,腰酸肢冷,夜尿频多;眼眶黯,面部晦黯,舌质淡黯,苔白,脉沉细而迟或沉迟无力。【证候分析】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阳气虚弱,而使冲任失于温煦,不能摄精成孕,而致不孕;阳虚气弱,不能生血行血,天癸不充,冲任空虚,血海不能按时满溢,故使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甚则闭经;肾阳亏虚,气化失司,致使水湿内停,伤及任带,故带下量多,清稀如水;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胞脉失煦,故使腰酸肢冷,小腹冷感,性欲淡漠;肾阳不足,气化失常,关门不固,故夜尿频多;眼眶黯,面部晦黯,舌质淡黯,苔白,脉沉细而迟或沉迟无力为肾阳不足之征。【治疗原则】温补肾阳,调补冲任。【方药】温胞饮(《傅青主女科》):巴戟天、补骨脂、菟丝子、肉桂、附子、杜仲、白术、山药、芡实、人参。【方解】原方治疗下部冰冷不受孕。方中巴戟天、补骨脂、菟丝子温补肾阳而益精气;杜仲补肾而止腰痛;肉桂、附子温肾助阳以化阴;人参、白术健脾益气而除湿;山药、芡实补肾涩精而止带。全方共奏温补肾阳,调补冲任之功。【加减】肾阳虚,也可选右归丸加龟甲,全方温补肾阳为主,辅以滋养肾阴,体现阴阳互根,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性欲淡漠者,选加淫羊藿、仙茅、石楠藤、肉苁蓉,温肾填精:若寒客胞中,致宫寒不孕者,症见月经后期,小腹冷痛,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脉沉紧。治宜温经散寒。方用艾附暖宫丸(《沈氏尊生书》):艾叶、香附、当归、续断、吴茱萸、川芎、白芍、黄芪、生地黄、肉桂。

方中肉桂、吴茱萸、艾叶温经散寒而暖宫;香附理气行血祛胞中之瘀滞;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养血补血以调经;黄芪、续断补气固肾而养冲任。全方可收温经散寒,暖宫调经之功,经调则胎孕可成。(3)肾阴虚型【主要证候】婚久不孕,或月经错后,量少色淡,甚则闭经,或经期提前,色较鲜红,或经行延长甚则崩中或漏下不止;体形消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眼花心悸,皮肤不润,阴中干涩,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质稍红略干,苔少,脉细或细数。【证候分析】肾阴亏损,精血不足,冲任血海匮乏,则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甚则闭经,不能摄精成孕,而致婚久不孕;若阴虚生内热,冲任胞宫蕴热,不能摄精凝孕,亦致不孕,热迫血行,则月经提前,色较鲜红,甚则崩中或漏下不止;精血亏少,不能上荣清窍,则头晕耳鸣,眼花,不荣脏腑,则心悸,不荣肌肤,则皮肤不润,阴中干涩;舌质稍红略干,苔少,脉细或细数,五心烦热等为精血亏虚之征。【治疗原则】滋肾养血,调补冲任。【方药】养精种玉汤(《傅青主女科》):大熟地、当归(酒洗)、白芍(酒炒)、山萸肉(蒸熟)。【方解】原方治疗身瘦水亏火旺不孕。方中重用熟地滋肾水为君;山萸肉滋肝肾为臣;当归、白芍补血养肝调经为佐使。全方共奏滋肾养血调经之效,精血充足,冲任得养,自能受孕。【加减】临证时可酌加龟甲、知母、紫河车、首乌、肉苁蓉、菟丝子、丹皮加强滋肾益精之功,稍佐制火,疗效更佳。若血虚甚者,酌加鹿角胶、紫河车等血肉之品,填精养血,大补奇经;若血虚伤阴,阴虚内热者,症见月经先期,量少,色红,腰酸腿软,手足心热,甚则潮热盗汗,口燥咽干,颧赤唇红,舌红而干,脉细数。治宜养阴清热。方用清血养阴汤。若兼有潮热者,酌加知母、青蒿、龟板、炙鳖甲等以滋阴而清虚热;肾阴虚亦可选用左归丸或育阴汤(《百灵妇科》);左归丸以大队滋补肾阴药,配补阳药,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又稍佐活血,还特别重视归经冲、任、督的龟板、鹿角胶等血肉有情,通补任督之品,调补肾之阴阳,通补奇经以调经种子。如阴虚火旺,可选用二至丸、白芍、知母;若肾虚肝郁,则宜配以柴胡、郁金、合欢皮之类疏肝解郁。

2.肝郁型【主要证候】婚久不孕,月经先后不定期,量多少不定,或经前乳房胀痛,小腹胀痛,或胸胁不舒,经前烦躁易怒,或精神抑郁,善太息;舌红,苔薄,脉弦。【证候分析】情志不舒,则肝失条达,气机不畅,冲任不能相资,故婚久不孕;肝郁气滞,血行不畅,不通则痛,故经前乳房胀痛,小腹胀痛,肝郁疏泄失常,血海失司,则月经先后不定期,量多少不定;经前胸胁不舒,经前烦躁易怒,或精神抑郁,善太息,舌红,苔薄,脉弦为肝郁之征。【治疗原则】疏肝解郁,理血调经。【方药1】开郁种玉汤:开郁种玉汤(《傅青主女科》):当归、白芍、白术、茯苓、天花粉、丹皮、香附。【方解】原方治疗肝郁不孕。方中重用白芍养肝平肝为君;合当归养血为臣,酒洗开郁;白术健脾,茯苓健脾宁心,香附理气行滞以解郁;丹皮凉血活血以泻郁火,妙配花粉以润燥生津。本方从逍遥散化裁而成。全方共奏疏肝理脾,养血调经之效。【方药2】百灵调肝汤(《百灵妇科》):当归、赤芍、牛膝、通草、川楝子、瓜蒌、皂刺、枳实、青皮、甘草、王不留行。【方解】方中当归、赤芍活血养肝;枳实、青皮、川楝子疏肝解郁理气;瓜蒌宽胸利气化痰;通草、王不留行行水活血以通肝经之滞;皂刺、牛膝活血通经以行少腹之瘀。全方共奏疏肝解郁,调经助孕之效。

3.痰湿型【主要证候】婚久不孕,多自青春期开始即形体肥胖,月经常推后,稀发,甚则停闭不行;带下量多,色白质黏无嗅;头晕心悸,胸闷泛恶,面色虚浮或□白;舌淡胖,苔白腻,脉滑。【证候分析】肥胖之人,痰湿内盛,气机不畅,则冲任阻滞,脂膜壅塞于胞而致不孕;痰阻冲任胞宫而使气机不畅,月经常推后、稀发,甚则停闭不行;痰湿中阻,清阳不升,则头晕面色□白;痰湿停于心下,则心悸,胸闷泛恶;湿浊下注,故带下量多,色白质黏无嗅。舌淡胖,苔白腻,脉滑,为痰湿内蕴之征。【治疗原则】燥湿化痰,理气调经。【方药】苍附导痰丸(《叶氏女科证治·调经》):茯苓、法夏、陈皮、甘草、苍术、香附、胆南星、枳壳、生姜、神曲。【方解】原方治肥盛之妇。躯脂迫塞,痰涎壅盛,血滞而经不行,治宜行气导痰而经自通。方中二陈汤燥湿除痰,苍术健脾燥湿;枳壳、香附行气化痰;胆南星清热化痰;生姜、甘草和中。全方重在燥湿化痰以治标。若经量过多者,可酌加黄芪、续断补气益肾以固冲任,心悸者加远志以去痰宁心;月经后期或闭经者,酌加鹿角胶、仙灵脾、巴戟天。【加减】若湿郁化热,继发不孕,症见月经先期,经期延长,或淋漓不断,带下赤白,腰骶少腹坠痛,或有低热,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可以清热利湿,活血调经,方用解毒四物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地黄、当归、白芍、川芎;若经行腹痛者,加香附、泽兰、地鳖虫,行气活血止痛;若带下腥臭者,加败酱草、蒲公英、椿根皮、土茯苓清热利湿止带。

4.血瘀型【主要证候】婚久不孕,月经后期或周期正常,量少或多,经色紫黑,有血块,有时经行不畅,淋漓难净,甚或漏下不止,或经间期出血,少腹疼痛拒按,经前痛剧,甚或呈进行性加剧,或肛门坠胀不适,性交痛,舌质紫黯,或舌边有瘀点,苔薄白,脉弦涩。【证候分析】瘀血内停,阻滞冲任胞宫,胞脉不通,不能摄精成孕,故婚久不孕;瘀血阻滞,故使月经后期量少,经色紫黑,有血块;瘀阻胞宫,血不归经,故经行不畅,淋漓难净,甚或漏下不止,舌脉均为瘀血内阻之象。【治疗原则】活血化瘀,调经助孕。【方药】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肉桂、赤芍、蒲黄、五灵脂。【方解】原方治疗“小腹积块疼痛”。方中肉桂、干姜、小茴香温经散寒;当归、川芎、赤芍养营活血;蒲黄、五灵脂、没药、延胡索化瘀止痛。寒散血行,冲任、子宫血气调和流畅,自无疼痛之虞。【加减】若血瘀日久化热者,症见小腹灼痛,拒按,月经量多,色红,质黏有块,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汤加红藤、败酱草、薏苡仁、金银花等;若兼血虚者,伴头晕眼花,心悸少寐。治宜养血活血,方用调经种玉汤(《万氏妇人科》);当归身、川芎、熟地、香附、白芍、茯苓、陈皮、吴茱萸、丹皮、延胡索。方中四物养血调经,茯苓、陈皮健脾和胃;香附、丹皮、延胡索理气化瘀止痛;吴茱萸温通血脉。全方共奏养血活血之效,使其经调而胎孕可成。二、中成药

1.鱼鳔补肾丸

1丸/次,2~3次/日,适应于肾阳虚型。

2.益孕锭

2~3锭/次,2次/日,适应于肾虚精亏型。

3.香砂六君子丸

1~2丸/次,2~3次/日,适应于气虚内热型。

4.调经种玉丸

1~2丸/次,2~3次/日,适应于宫寒型。

5.暖宫孕子丸

1丸/次,2次/日,适应于宫寒型。

6.乌鸡白凤丸

1丸/次,2次/日,适应于宫寒型。

7.十味香附丸

9 g/次,2次/日,适用于肝郁血虚型。三、验方

1.益阳渗湿汤治疗肾阳虚不孕

组成:熟地黄30 g,山药30 g,白术30 g,茯苓30 g,泽泻20 g,枸杞子30 g,巴戟天30 g,菟丝子30 g,肉桂20 g,熟附子20 g,鹿角胶30 g,补骨脂30 g,陈皮10 g,甘草20 g,续断12 g。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温肾健脾化湿。

主治:婚后多年不孕,月经量少,色清质稀,白带绵绵,腰酸腿软,四肢不温,大便溏薄。头眩健忘,面色灰暗,舌质淡润,苔白滑,脉象沉弱。

方解:方中山药、白术健脾益生化之源;茯苓、陈皮健脾理气;熟地黄、枸杞子养血调经;鹿角胶、巴戟天、肉桂、熟附子温肾助阳;川续断、菟丝子、补骨脂补肾壮阳(本方肉桂用量20 g是韩老之经验)。

加减:带下清稀,量多,加鹿角霜、金樱子固涩止带;月经后期量少,加当归、川芎、怀牛膝;若兼肝气郁结者,加郁金、佛手、乌药。

2.调冲促孕汤治疗肾精不足,冲任虚损之不孕

组成:当归10 g,熟地黄10 g,白芍10 g,太子参10 g,巴戟天10 g,菟丝子10 g,枸杞子10 g,淫羊藿10 g,山茱萸10 g,覆盆子10 g,制首乌10 g,山药15 g,河车粉3 g,鹿角霜10 g。

用法:水煎,入河车粉,口服。

功效:填精补肾调经。

主治:月经失调,月经先后不准,血量乍多乍少,不孕。幼稚子宫及卵巢功能低下,久不受孕。

方解:方中当归养血调经,以通气血;白芍敛阴柔肝,通顺血脉,川芎搜肝气以活血;熟地黄、山茱萸滋补肾阴;太子参、山药补气养胃以滋化源;菟丝子、枸杞子、覆盆子、何首乌填精益髓;巴戟天、淫羊藿峻补命门,从阴引阳;紫河车血肉有情之品大补奇经;鹿角是血肉之精,通督脉,振兴阳气以化阴。

加减:偏气虚太子参易党参12 g,加黄芪15 g;血虚加阿胶15 g;阳虚加熟附子9 g,肉桂1.5 g,补骨脂10 g、仙茅10 g;阴虚内热加龟甲15 g,生地黄、牡丹皮、女贞子各10 g;月经量少加益母草12 g,鸡血藤、川芎各10 g;月经量多加茜草炭6 g、乌贼骨15 g、侧柏叶10 g,白带如水加芡实15 g、乌贼骨15 g。

3.逍遥助孕汤治疗肝气郁滞不孕

组成:香附、郁金、当归、茯苓、合欢皮、苏罗子、路路通各9 g,白术、白芍、陈皮各6 g,柴胡4 g。

用法:水煎服。

功效:疏肝解郁。

主治:肝气郁滞不孕。

方解:香附、郁金、合欢皮开郁行气,使肝木条达通畅;当归、白芍养血敛阴;白术、陈皮、茯苓健脾和中补虚而令心气安宁;苏罗子、路路通泄肝经之滞;柴胡为厥阴肝经药,清疏郁热,消除烦躁。

加减:经前乳房胀加瓜蒌、橘叶、青皮,月经量多者,去当归、加益母草。

4.助孕Ⅰ号丸,助孕 Ⅱ号丸治疗肾虚血瘀型不孕

助孕Ⅰ号丸组成:菟丝子、女贞子、金樱子、当归、地黄、甘草等。助孕 Ⅱ号丸组成:菟丝子、淫羊藿、金樱子、党参、丹参、甘草等制成丸剂。

用法:口服。

功效:助孕Ⅰ号丸可养阴活血,助孕 Ⅱ号可温肾活血。

主治:助孕Ⅰ号丸用于偏肾阴虚血瘀不孕;助孕 Ⅱ号丸用于偏肾阳虚血瘀不孕。

方解:助孕Ⅰ号丸、Ⅱ号丸治疗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抑制机体对精子抗原的免疫反应,从而抑制新的抗体继续产生,同时消除原有的抗体。一般认为,扶正固本中药多有免疫促进作用。如党参有促肾上腺皮质功能及增强网状皮细胞的吞噬作用;滋阴凉血的女贞子、地黄等可抑制免疫功能亢进;活血化瘀药物对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仅能减少已生成的抗体,而且能抑制抗体形成,丹参对已沉积的抗原体复合物有促进吸收和消除的作用;甘草有类激素样作用,甘草的粗提物多糖体是抗体抑制因子,能抑制抗体的产生,助孕Ⅰ号丸、Ⅱ号丸组方特点是通过滋阴补肾,使机体阴阳平衡而改善机体免疫功能,通过活血化瘀清除已形成的抗体并抑制新的抗体产生,从而使血清中的抗精子抗体消失,促进受孕。

加减:血瘀加桃仁、红花;有痰加陈皮、法半夏。

5.俞氏温补方治疗肾虚痰浊不孕

组成:熟地黄12 g,黄精12 g,淫羊藿12 g,补骨脂12 g,穿山甲9 g,皂角刺12 g,冰球子12 g,浙贝母12 g。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肾化痰。

主治:肾阳不足,痰浊内盛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

方解:本方偏于温补法,其中熟地黄、淫羊藿、补骨脂在青春期功血中使用有促排卵之功效。加入补肾阴的熟地黄、黄精之类,取“无阴则阳无以化”之意。经治疗后,病人体内雌激素水平提高,在某些病中出现对雌激素水平的双相调节,结合补肾药可调节卵巢促性腺激素受体水平,本方对卵巢的调节作用是存在的。方中穿山甲、皂角刺、冰球子、浙贝母以软坚化痰,可能对睾酮在局部引起的被膜增厚和滤泡闭锁有治疗作用,并已从激素动态变化中观察到补肾化痰治疗后病人的血FSH水平、E水平上升,导致LH/FSH比值和T/E比值下2降,E上升引起正反馈而排卵妊娠,说明本方是除了类雌激素样作用2和对卵巢的直接调节作用外,尚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功能而促进卵巢排卵。

加减:怕冷加熟附子9 g,肉桂3 g;肝郁加牡丹皮9 g,炒栀子、当归各12 g,柴胡、青皮各6 g,去皂角刺、冰球子、浙贝母。

6.暖宫丸

组成:紫石英、鹿角片、肉桂、熟地、巨胜子、艾叶、当归、菟丝子、石楠叶、细辛、荔枝核等。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温肾摄精。

主治:冲任不足,下焦虚寒不孕。见婚后多年不孕,月经初期迟晚,经行多延期,经来量少,色淡,妇科检查可有子宫偏小,卵巢发育不足,也有无异常发现,但基础体温测定为单相性无排卵型月经。

方解: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真阴真阳,肾虚真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胞络冲任,胞宫因之不能摄精成孕,治法宜温煦下焦,更宜以温养命门肾气为根本。本方以鹿角片、肉桂、石楠叶、艾叶、细辛辛温暖下焦而驱阴寒;以熟地、菟丝子、巨胜子填补肾精,滋化育之源;荔枝核疏肝肾之络;特别是紫石英一味,具有兴奋性腺的作用,可促成发育不良性妇女卵巢成熟排卵,故能调整妇女的生殖机能而提高疗效。

加减:寒甚者,再加吴茱萸、干姜。

7.石英毓鳞汤

组成:紫石英15~30 g,仙灵脾12~15 g,川椒1.5 g,川芎6 g,川断12~15 g,川牛膝12~15 g,菟丝子、枸杞子、香附、丹皮、赤白芍各9 g,桂心6 g,当归12~15 g。

用法:水煎,分2次服。

功效:益肾调经,固冲任。

主治:肾虚不孕。

方解:石英毓鳞汤具有益肾调经,固冲任,健黄体,促排卵之作用。方中紫石英温补肝肾,兴奋卵巢功能;仙灵脾补肾壮阳,有性激素样作用,二药为治女性不孕之关键药。其他药益肾填精,养肝生血,养血活血,调经助孕,诸药合用,效力更佳,故用之多收到理想的效果。

加减:①月经周期为2~3个月,子宫为正常2/3大小,或性欲偏低者,紫石英改为60~100 g,仙灵脾30 g,每日1剂。发现基础体温上升3天后停药,不怀孕者,下个月经周期,照前方法再服药。②继发闭经者,紫石英改为60~100 g;偏于精亏阴不足者,枸杞子改为20~30 g,加女贞子15 g,熟地30 g,山萸肉15 g,山药30 g;偏于气虚阳不足者,菟丝子改为20~30 g,加黄芪3 g,补骨脂12 g,熟附子6 g;月经先期偏热者,加黄芩、生地、地骨皮各10 g,月经后期,量少,腹痛,气滞血瘀者,加青陈皮、红花、泽兰叶各12 g。③兼肝郁症者,加柴胡、郁金、佛手各10 g。④食欲不佳者,加鸡内金、焦三仙各15 g。⑤输卵管通而不畅者,加公英、山甲珠、路路通各15 g;完全不通者,用外用方配合治疗(常用药物:透骨草、地龙、三棱、莪术、蜈蚣、海藻、皂刺、丹参等)。

8.种子金丹

组成:广木香、当归、赤芍、白芍、羌活、菟丝子、五味子、枸杞子、覆盆子、车前子、女贞子、韭菜子、蛇床子各30 g,紫河车、川续断、肉苁蓉、制首乌、生地、熟地各60 g,益母草90 g。

用法: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 g。每日早、晚各服1丸,月经期停服,经净再服。服完1料为1个疗程,有效者继续第2个疗程。

功效:调补精血,滋养肝肾,疏通胞脉。

主治:肾虚冲任亏损,或兼夹瘀夹湿不孕。

方解:祝老认为不孕症与肝肾关系密切。因为肝主藏血,肾主藏精,主生殖,而胞脉又系于肾。临证所见,不孕症患者多伴有月经不调,因此调经为种子之首务。祝氏诊疗此证,凡属肾气不足,冲任亏损者,均用种子金丹治疗。方中菟丝子、五味子、枸杞子、覆盆子、车前子、女贞子、韭菜子、蛇床子联用,温而不燥,滋而不腻,善补而不峻,益阴而固阳,为肾虚不孕之要药,不可不用;白芍、木香为调经之首选药物,妇女以血为本,婚久不孕,无不情怀郁抑,气运乖戾,血行失常,难以摄精成孕,两药合用能收拾肝气,使归根板本,不肆暴虐,犯肺伤脾,则气血平和,易于受孕;首乌、当归、川断、肉苁蓉、生熟地、紫河车益精培元,大补先天;赤芍、益母草活血祛瘀,通行胞脉;羌活升提督脉之阳气,振奋精神。共奏调补精血,滋养肝肾,疏通胞脉之功。由于本方配伍精妙,因此应用数十载均收满意效果。

加减:冲任亏损严重者,酌加菟丝子、五味子、枸杞子、覆盆子、车前子、女贞子、韭菜子、蛇床子剂量,并加怀山药、山萸肉、杜仲;偏于肾阳虚者,加肉桂、附子、阳起石;偏于肾阴虚者,加川牛膝、鹿角胶、龟甲胶;子宫发育不良者,加仙茅、仙灵脾、海马、乌贼骨、龟甲;夹瘀滞者,加炮山甲、花蕊石、桃仁、红花;夹痰湿者,加茯苓、半夏、陈皮、石菖蒲。

9.王氏脾肾两健汤

组成:大熟地、山萸肉、枸杞子、女贞子、盐巴戟、党参、土白术、覆盆子、淫羊藿、菟丝子、砂仁。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