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之城:绵阳的前世今生(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3 01:01:13

点击下载

作者:刘良慧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涅槃之城:绵阳的前世今生

涅槃之城:绵阳的前世今生试读:

第一篇 富乐之乡的灵与魂

“富哉 今日之乐乎!”史载1800年前的某一天,刘备、刘璋“涪城会”,二人在前呼后拥中登上了东山(今富乐山)之巅,一览良田沃野、三江环绕、黎民安居乐业,春风得意、雄心勃勃的刘备喟然而叹。

东经103°45′~105°43′

北纬30°42′~33°03′

浩瀚宇宙间,地球的经纬线上,九天洞开一神奇绵州,玉盘珠玑这富乐之乡。

3000多年前,春秋战国,天下混战,四分五裂,四川盆地一分为二,蜀国与巴国对峙,两国大体以涪江为界,涪江之东为巴国,涪江之西为蜀国。

绵阳,地处巴蜀分界线上。“东通巴汉,南屏成都,西控羌氏,北扼秦陇”“控山川形势之胜,为省门之藩蔽”,素称“剑门锁匙,蜀道咽喉”。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涪县,至今已2200多年,漫漫长夜,富乐之乡也兴衰荣辱,沧桑迭变。

今日之绵阳,2万平方千米土地,540万人口。辖涪城区、游仙区、三台县、安县、梓潼县、盐亭县、平武县和北川羌族自治县,代管江油市和四川省人民政府科学城办事处。在涪城区、游仙区范围内还先后建立了5个新经济区,即高新区、科创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农科区和仙海区。

2011年最新统计,绵阳主城区面积已达10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08万。

一座宜居、宜游、宜商的山水园林城市名声渐远。▲ 老绵阳一角(杨朝茂)▲ 解放绵阳(景长观)▲ 平武县委大门(刘政)▲ 绵阳老火车站·20世纪70年代末期(杨松林)▲ 南山中学·20世纪80年代末(杨松林)▲ 童真的脸(杨朝茂)▲ 绵阳造船厂·20世纪70年代初(杨松林)▲ 绵阳城旧貌·1976年(杨松林)▲ 江油青莲场场口·1976年(杨松林)▲ 第一次听见“小喇叭”里的“大声音”(丘平邦)▲ 昔日的绵阳城区内涝不是水而是泥浆(丘平邦)▲ 安县小坝姊妹桥·1989年(杨松林)▲ 唐代四川第二大城市三台南门小巷(刘政)▲ 遥远的山村记忆(刘政)▲ 老北街雪后场景·1991年(杨松林)▲ 坝坝戏·1992年绵阳石马(杨松林)▲ 第一张信用卡在绵阳发行·1992年12月(凌弘)▲ 老图书馆·20世纪80年代初绵阳·现邓稼先像附近(杨松林)▲ 绵阳第一届灯会(丘平邦)▲ 绵阳城的背街小巷(刘政)▲ 江油青林口红军桥·1993年(杨松林)▲ 首家大型外资超市诺玛特开业·2001年9月8日(凌弘)▲ 坐三轮用大哥大·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绵阳(凌弘)

一 丽质天生成

山川地势话说绵阳

在五颜六色的中国地图上,绵阳形似一只“彩蝶”。

她,停靠在青藏高原到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

高山、丘陵、平原、江河、小溪、森林、草甸、走兽、飞禽、矿产,还有万千物种把她点绘得如此多娇,丽质天成。

乘飞机行走高空,俯瞰绵阳山山水水,让你清晰可见:西北部是以山地为主,岷山山脉、龙门山山脉和摩天岭山脉蜿蜒布阵。

仅岷山山脉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峰,在绵阳境内就多达8座,犹如绵阳人的性格:崛地奋起,坚忍不拔。

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山那边是阿坝藏族自治州的黄龙寺,山这边是平武的虎牙。

晶莹剔透的冰川世界牵手着亭亭玉立的雪峰仙子,拥吻千年的高川水流穿过岩壁穿过森林穿过花丛,一望无际的黑森林里挤满了鲜花,挤满了野草,挤满了藤蔓,在岷山山脉洒泼出一幅鬼斧神工的奇妙画卷。

龙门山脉,似一条绿幽幽的丝带,斜铺在绵阳的中北部地区。其间坐落有北川、平武、安县和江油。海拔大多在2500米上下。那小寨子沟、藏王寨、窦圌山、观雾山、九皇山、戴天山、大匡山、乾元山、千佛山……都是龙门山脉的后代。

一个个都很富有,峰峦叠嶂、瀑布飞泻、植被茂密、溶洞成群、温泉遍布、天坑众多、草甸密布、海子处处、云海无际,万千物种和珍禽异兽,给他们注入了鲜活的生命。

一个个又是那么调皮。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犟脾气一来,龙门山脉暴跳如雷,顷刻间,天摇地动,山崩路断,城毁人亡,惨相环生。

大自然也讲个公平。

绵阳的东南部却平缓开阔,摆布着高高低低的丘陵,上天还恩赐了一大片平原,阡陌纵横,沃野千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东南部的气候也“温柔”得多,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是粮油作物、蔬菜、水果宜生宜长的地方。珍稀名特的生物宝藏“地大物博”,形容中国已很久很久,话说绵阳也不过分。

绵阳辖区内,山地面积大,约占56%。山势呈垂直立体状,复杂地形带来多样气候。

从山下往山上走去,依次为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真可谓“十里不同天、一山有四季”。

多样气候孕育了多样物种。

平武王朗、北川小寨子沟、安县千佛山已是久负盛名的“大熊猫故乡”。

王朗是我国最早一批确定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是大九寨沟旅游区最后一片未被开发且保护完好的原始生态区域,是我国第一个获得澳大利亚NEAP国际高级生态旅游资格认证的生态旅游景区。

小寨子沟是罕见的野生动植物基因库,是全球科考和生态环境研究的高端资源库,被誉为地球同纬度地区森林的原始生态系统保存最完好的地区。

绵阳境内的山水间,有野生动物330多种,其中属于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多达40多种,占全省的70%左右,尤以大熊猫、金丝猴、牛羚羊、云豹、毛冠鹿、小熊猫、颈鹤、藏雪鸡等享誉中外。

或许,地地道道的绵阳人都不甚了解,就在这块土地,上森林面积竟多达109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近7000万立方米。植物品种近5000种,位居全省前列,占全国近17%,其中主要植物近2500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珙桐、红豆杉、连香树、红杉、水杉、杜仲、木青等近40种。

全市驰名中外的中药材多达20多种,有麦冬、桔梗、党参、贝母、虫草等。2100多种药用植物分布于绵阳的山山岭岭。

丰富的资源,是人类生存之本。

丰富的资源,是经济发展之基。

绵阳地大物博,是我们的幸运。丰富的矿产水利资源

水,大自然的母亲。

水,人类的命脉。

绵阳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大小江河3000多条,有涪江、梓江、凯江、安昌江、平通河等干流和主要支流。

市境内年均降水总量可达196亿立方米,降水深超过900毫米,年均地表径流总量117亿立方米,年均径流深580毫米。

水资源总量146亿立方米,水能蕴藏总量330万千瓦,可开发水能近140万千瓦。截至今日,已开发的水能仅为百分之一。

富乐绵阳,富在山水。

富乐绵阳,富在矿藏。

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有铁、锰、铅、锌、金银、铜、石油、天然气、煤、磷、页岩等50多种,有矿产地330多处,其中黑色金属70多处,有色金属25处,贵金属近70处,燃料矿产13处,非金属矿产150多处。

全市各类矿产具有一定工业矿床规模的产地有74处。其中黑色金属17处,有色金属4处,贵金属14处,燃料矿产4处,非金属矿产35处。

全市矿产开采价值大,储量居四川重要地位的有15种,其中黄金、银、熔剂白云岩、膨润土的探照储量居全省首位;重晶石、玻璃砂岩居全省第二位,天然气、水泥灰岩等居全省第三位。

境内油气保有储量43000多亿立方米,煤保有储量1900万吨。

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涪江,绵阳的母亲河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涪江,绵阳的母亲河。

站在三江大坝上,扶栏远眺,一江碧波天际去,不禁让人诗意横生,天上人间之感扑面而来。

行走在桃花岛上,满目山水,心驰神往,品味富乐阁、白云洞、南山寺、三江水,方解得“智慧绵阳”之意境。

水在城中,三江绕。

城在山中,四山环。

平武虎牙,岷山主峰雪宝顶北坡,涪江从这里起源,从海拔5000米左右的崇山峻岭聚流奔泻。

涪江,犹如一山里孩子,性急地想冲出去看看精彩的世界。一路下来,滋养着大熊猫,灌溉着李白故里,浸润着绵州大地,一次又一次完成水能向电能的转换,在桃花岛头亲切地与安昌江、芙蓉溪汇合,目标高远而坚定地直奔大海。

安昌江,发源于北川县山王庙北坡。北川的苏苞河与安县茶坪河汇合后,向东南流往永兴镇老鸦林,进入市区,于南塔嘴注入涪江。

芙蓉溪,“夹岸多芙蓉,故名”。自江油市双河口垮石岩南坡,涓涓细流,一路走来,拓地为溪,自北向南呈“之”字形,于游仙沈家坝流入涪江。

三江春水。

三江归一。

绵阳亲水。

水亲绵阳。金牛古道上的“坡去平来”

金牛古道即川陕古道。

追溯到最早时候,它是由秦入蜀的古栈道,即在岩石上凿孔,插入木棒木条,再铺上木板所开创出来的道路。《战国策》有“栈道千里,通于蜀汉”的记载。《华阳国志》说:“诸葛亮相蜀,凿石架空始为飞阁,及通行道。”即诸葛亮对古之栈道进行了一番大规模的整修、改凿和扩建。由于道路艰险,素有“蜀道难”之称。

金牛道,川陕古道,几千年来畏途一条,若不是战争的需要,统治者是腾不出手来,也舍不得列支如此大额的资金来凿路扩道。天堑变通途,还看今朝。

金牛古道,是祖祖辈辈用手刨出来的,用汗泡出来的,用脚走出来的,也可以说,不知道用多少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在20世纪80年代,广元市、德阳市还没有从绵阳分划出去的时候,金牛古道,在绵阳境内最长时应该在500公里左右。

绵阳自古就是川北门户、川陕要道。

几千年了,由陕入川、由川入陕必经绵阳,必走金牛古道。

一条金牛古道,几千年了,不知走过了历朝多少命官,走过了多少豪杰英雄,走过了多少文人骚客,走过了多少金戈铁马。

一条金牛古道,几千年了,不知流下了多少辛酸泪水,不知演绎了多少悲欢离合,不知写下了多少哀婉故事。

青山依然,古道变迁。成都—德阳—绵阳—广元的川陕公路和宝成铁路就是沿着金牛古道的走向修筑的。

绵阳地处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从北入川和出川北上的这条金牛古道上可谓层峰叠嶂,峻岭连天,险关绝塞,栈道绵延。

梓潼县城北,有个凤凰湖,湖边的古金牛道,也是川陕路108国道路段,就是“坡去平来,平去坡来”的地方。

入川行者行至此地,大气一松,终于“坡去平来”。

出川脚夫行至此地,鼓劲前行,前方“平去坡来”。

坡坎之上,开山凿路究竟是不是“五丁”所为,传说故事说得很真。

谢谢“五丁”。

谢谢先民。五丁开山的故事“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五丁开山”的故事震撼了李白。“五丁开山”的故事传诵了数千年。

战国中期,秦王朝经商鞅变法日益强盛。秦惠王的野心也随国之强盛而膨胀,他朝思暮想着一统天下。一日,他终于决意先征弱蜀,再平六国。

然而,伐蜀之难在于蜀道。

秦惠王深知攻战攻心,擒贼擒王。

蜀王贪财好色。秦惠王心生一计。令能工巧匠雕造石牛五头,还在牛尾上挂黄金,牛肚里塞黄金,并大肆炒作石牛可以“便金”。

蜀王闻讯竟然信以为真,迅即派出使臣恳求秦惠王送石牛予他。秦惠王大方应允。但有一个条件,请蜀王派将取之。

不过,要运笨重的五牛回蜀,必须开山凿路。

蜀王号令全国,选出了气壮如牛的五个壮士组成特别突击队,开山修路,遇水造桥,架修栈道,几多辛劳,蜀秦通道竣工。

问题是运回来的五头石牛怎么也便不出金来。蜀王很生气,大骂秦惠王这个“东方牧犊”欺人太甚,令五个壮士退回石牛。

秦惠王根本不与蜀王一般见识,高兴得很。“我虽东方放牛娃”,可蜀国归大秦的时日已不远了。

当秦惠王得知蜀王妃殡天,又心生一计,很是友好地送蜀王五位美女。

蜀王又派五丁前去接人。当五丁行至梓潼七曲山下,一条巨蛇挡道。五壮士合力拽蛇,突然间山崩地裂,山石合葬了五丁壮士和五个美女,七曲山顿时分划出五岭。从此,五丁山和五妇山流传了下来。

其实,蜀道开通后,秦王立即派司马错、张仪领兵伐蜀讨巴,不到一年工夫,蜀国和巴国灭亡。

金牛道或石牛道也就由此而得名。游仙 游到此处方为仙

1992年,绵阳市内的行政区划经国务院批准作了一次调整。市中区一分为二,一是涪城区,一是游仙区。

游仙之名出自汉代“蜀中八仙”之李意期。

传说李意期在涪县东山(即今之富乐山)的宝盖峰如意观中盘腿打坐,苦读经书,修炼了多年。他能为人看相算命,打卦测期,点化风水,甚至预测未来。

李意期之所以选择在东山宝盖峰下如意观修炼,据说是看中了这里的风水。如意观坐落在马蹄形的山谷之中,背靠宝盖峰,左侧为锅底梁,右侧为五里堆,前临芙蓉溪,谷口外可远看五里堆,形成了典型的“四灵兽”格局,即主峰为玄武、前为朱雀、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如意观左右各有一道山涧瀑布,两水汇成一池碧水,池边还有冷源洞、桃源洞、碧云洞。

有一天,刘备去请教李意期道:假若我蜀攻打东吴,能有几分胜算?

李意期一言不发,只拿出一张纸来,泼墨作画。一会儿,满纸刀枪剑影。未等刘备琢磨透彻,便一把撕毁了。继而画出一张挖坑埋人寒气逼人之图。

其玄机是告诉刘备:你此次伐吴必败。

后来,李意期云游四海,而修炼成仙,后人便称之为“游仙”。

尚不知何时何人在游仙的山顶顶上还是水边边上脱口一出:“游仙,游仙,游到此处方为仙。”

于是,便传了开来。

游仙,绵阳的一方圣土。

游仙,绵阳的大米粮仓。

游仙,绵阳的旅游胜景。淡烟乔木是绵州“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这是唐代诗人罗隐《魏城逢故人》中的点睛之句。“涪江江水抱山流,不见唐家帝子楼。记得江东诗句好,淡烟乔木是绵州。”这是清代诗人王士祯的《渡涪江》。

罗隐和王士祯眼中的绵州在唐朝时和清朝时都是山水园林,淡烟乔木。

明末清初,数十年的战争浩劫,居民十有九亡,城区已是“狼狐白日走”。

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涪江洪水暴涨,城东北被冲刷成新河道,东门和北门城垣断毁。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9年),涪江特大洪水,绵州城再次被淹,城垣几乎彻底冲毁,不得不迁绵州州府于罗江,时隔33年,才回绵阳。

1802年,重新修建的新城区面积仅为0.79平方千米。辛亥革命前夕,绵州城发展了一百年也才1平方千米多一点,居民人数不足一万。

1918—1934年,绵阳成为川军重要防区,加快了绵阳城市建设的步伐。

1927年,城区主要街道首次改造成三合土路面。街道划分为三等:一等街宽7.7米,二等街宽6.3米,三等街宽5米。

1931年,绵阳建成了作为近代城市文明标志之一的占地200多亩的川西北第一公园。

1946年,私营知行火电站兴办,绵阳城区有了电灯照明。

1949年,绵阳城区面积扩大到近2平方千米,居民增至2万人,全城有街道50多条,巷道近20条。

新中国建立后,绵阳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改革开放后,绵阳城市建设翻天覆地。

1985年,绵阳建成区面积18平方千米,人口21万。

1986年,绵阳第一条城市主动脉——宽50米的临园干道破土动工。

1996年,与临园干道形成一纵一横的宽60米的长虹大道竣工。

今日绵阳,干道交错,楼群耸峙,大桥飞架,三江环绕,绿树掩映,花开四季。越王楼、富乐阁、电视塔、桃花岛、芙蓉汉城、三江半岛、小岛花园、卢卡美郡、城南新区……犹如众星捧月,辉映绵州。

步入绵州,犹如进入夏威夷,进入香江半岛。入住绵阳,好似住进了山城、水城、花园城。

今日绵阳,建成区面积已达103平方千米,108万常住人口。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村小县城正大踏步地走入大城市的行列,一个崭新的、现代的科技之城已展现在全世界的面前。

今日绵阳已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联合国2000年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城市。

1999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说:“绵阳是个好地方。”

1999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感慨道:“想不到西部竟有这样漂亮的城市。”

2010—2020年,绵阳城市规划已经出炉:城区面积18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50万。

要是刘备看到当下“涪县”又会如何感慨一番?

要是罗隐、王士祯生在今日,不知会怎样激情抒怀?

二 地灵出人杰

黄帝元妃嫘祖的传说

传奇女性嫘祖——华夏之母一直沉睡在古之“西陵”今之盐亭的山水之间,中国少有人知,世界更少有人知。《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路史·后纪五》云:“黄帝之妃西陵氏曰嫘祖,以其始蚕,故又祀先蚕。”

传说嫘祖生于盐亭县金鸡乡嫘村山,姓王名凤。她长期观察野蚕吃桑叶吐长丝织茧壳。于是,她尝试并成功地养殖家蚕,提取蚕丝织绸做衣,后被众人推举为西陵部落首领。

轩辕黄帝闻之,不远万里前来求婚。

嫘祖嫁黄帝后,不仅把蚕桑织布做衣技术推广到中原,一生中还帮助黄帝治理天下。

嫘祖为黄帝生有玄器、昌意二子(后昌意娶蜀山氏女为妻,生高阳,继承天下,即五帝中的“颛顼帝”)。

嫘祖随皇帝南巡,积劳成疾,寿终离去,黄帝依其遗愿,将她归葬于今盐亭故里嫘祖坪。

李白的恩师赵蕤写于唐开元年间的《嫘祖圣地》碑文载:“黄帝元妃嫘祖,生于本邑嫘祖山,殁于衡阳道,遵嘱葬于青龙(山)之首,碑碣犹存。嫘祖生前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兴嫁娶,尚礼仪,架宫室,奠国基,统一中原,弼政之功,殁世不忘,是以尊为先蚕……”

从盐亭县内确凿的地名看,有嫘山、嫘祖坪、嫘祖井、王凤岩、蚕丝山、丝织坪、丝源山,还有黄帝与嫘祖订情、结婚,并进行军事政治活动的轩辕坡、营盘山、天子山,还有乡亲们祭祀嫘祖的嫘祖殿、嫘轩宫,等等。

盐亭县境内流传着嫘祖的一个又一个精彩故事,无不释放着嫘祖创造上古文明的大量信息。

自古以来,陕西黄陵与四川盐亭共敬黄帝和嫘祖,已持续了很多年。

2008年,“盐亭嫘祖故里”已入选《中国历史(初中)》教材。禹生西羌的考证

大禹,夏王朝的奠基人。

大禹,万世敬仰的治水英雄。

大禹,诞生于绵阳北川。“禹兴于西羌”——《史记·六国年表》“大禹出西羌”——《后汉书·戴良传》“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也,生于石纽,其地名刳儿畔,禹母吞珠孕禹,圻剖而生于县。”——杨雄《蜀王本纪》

今北川县在汉代属汶山郡广柔县所辖。

今北川县治城,早在唐代就建有大禹庙。

今北川县治城有一“誓水柱”,传说大禹治理湔江又治岷江再到中原就是从这里启程的。

今北川县禹里乡清泗沟是大禹出生的地方。

沟口石碑上留有颜真卿题写的“禹穴”二字。

入沟数里的金锣崖壁上有李白所书“禹穴”二字。

剖腹生禹的地方叫“刳儿坪”。

洗浴大禹的石盆叫“洗儿池”,清泗沟里还有“禹床”“禹母池”“禹母灶”等。

传说,大约4000多年前,有个叫崇伯鲧的部落首领住在北川的石纽山。有莘氏族的一个名叫修已的姑娘与他结婚不久,便怀上了大禹。

修已天天饮用香甜的“甘泉”,到清泗沟采集食物。

有一天她和伙伴们正在采摘野果时,突然腹痛难忍,痛了三天三夜,不得不用刀子剖腹生产。

传说大禹出生这一天是六月初六。

修已在不远处的一个天然大石盆用叮叮咚咚流下来的泉水洗去大禹身上的血污,血水竟然染红了石盆,血水下淌,还染红了溪沟里的白石。

至今,清泗沟里的石头一年四季都是血红色的,而且有明显的血腥味道。

禹父崇伯鲧受令于尧离开石纽山到外地治水,数年未归。禹母修已含辛茹苦培育大禹慢慢长大。

禹父用筑堤堵水之法治水,因洪水太大,洪水溃堤反而造成更大洪灾,死伤百姓无数,农田变成水泽,舜帝将治水八年无功却有大罪的鲧处死于羽山。

在各部落首领的推荐下,禹临危受命,子承父志。他吸取父之教训,改筑堤堵塞为开渠疏导。在大禹的率领下,九条大河一一被疏通,在外十三年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战胜洪水,人民得以安居乐业,普天下百姓十分感念大禹治水之功。

唐朝初年为纪念大禹,不仅在北川石纽山修禹庙,每年六月六日举行祭祀大典,还给大禹故里减免贡税,增加科举秀才名额等。

纪念大禹千年不衰。

大禹精神世代相传。从人到神的张亚子

北敬孔子,南拜文昌。

文昌宫、文昌庙、文昌楼、文昌阁……屈指难数,一千有余,遍布海内外。

张亚子是在梓潼修炼得道,实现了从人到神的飞跃。

梓潼七曲山大庙是文昌祖庭。“文昌”原本是星宿之官名。被星相学家们解释为主大贵的吉祥之星,称之为“文曲星”或“文昌星”。

自隋朝创立科举制度后,“文昌星”更是被大小官员、文人墨客及天下芸芸众生顶礼膜拜。似乎文武官位和科举选才的一切权力都归“文昌”了。

唐朝安史之乱,唐玄宗幸蜀夜宿七曲山,夜梦张亚子告之安禄山已被平定。情报果然与梦中张亚子所言极似。于是,唐明皇回到京都,便追封张亚子为左丞相。

元代更甚,皇帝加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从此,便钦定张亚子为“忠国孝家益民正直之神”了。

于是梓潼大庙就由最早的善板祠逐渐修成灵应祠到文昌宫共20多处楼台亭阁的建筑群。

张亚子确有其人。

张亚子,东晋时人。祖居越西郡,因母仇迁居梓潼七曲山,做过小官。

张亚子通晓诗书,崇尚孔孟,礼仪仁爱,习有医道,长于相术,与民同甘共苦,乐为百姓治病,劝化他人善举,调解民间纠纷,扶人之疾困,行人间正义,深受百姓爱戴。

张亚子死后,众人缅怀,在七曲山为他立祠供奉,香火越来越旺。

明清时期,文昌帝君成为无所不能的禄籍之神。于是文昌宫在全国各地纷纷建立。文昌的神话大批量进入史籍、小说、戏剧之中,流传民间的神话丰富多彩、栩栩如生。

文昌帝君,张亚子从人到神。诗仙李白 25岁从江油青莲仗剑远游

江油青莲,至今也是一个乡村田园小镇。

公元701年,诗仙李白就出生在这里。

李白自号“青莲居士”。5岁诵六甲,7岁作诗《咏石牛》,10岁观百家,15岁作小吏,少年李白所作赋可与司马相如媲美。25岁告别青莲,仗剑远游天下。

永远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李白虽是被唐玄宗亲自迎进皇宫,位至翰林学士。但他半人半仙,放浪形骸,傲人视物,狂放不羁,沉浮不定,荣辱无常,终不遂仕途之宏图大志。

李白虽一生浪迹大半个中国,却以爱国爱民的情、浪漫主义的诗活脱出一个飘逸豪放、出神入化的李白。他流传下来的1000多首诗,可谓泣鬼神,惊天地。当朝便成了诗坛泰斗。

盛世造就了李白,李白辉煌了盛唐。

1300多年了,“诗仙”之后仍无来者。

应该说,李白被世人追捧了千年,李白走了多远,青莲也该走多远,李白的名声有多响亮,青莲也该有多响亮。

李白应该是青莲的名片。

李白应该是绵阳的名片。

李白应该是中国的名片。

遗憾得很,1000多年了,不少文学家、史学家,包括教科书都把李白说成是出生在中亚碎叶城的一个漂泊者。

要感谢李白当年的“粉丝”魏颢,他把李白的诗奉为诗典,把李白视为绝代先师。他历时半年,行程数千里,终于在广陵追上了李白,令李白大为感动,二人一同浏览广陵、金陵、秦淮河。情到深处,李白一一道来他的生世,又一首首口述自己的诗作,还授权魏颢编辑《李翰林集》。

在诗集的序言中,魏颢对李白生于蜀中作了确切记载:“白本陇西,乃放形,因家于绵。身既生蜀,则江山英秀。”

李白去世后,梓州刺史于邵在李白故里立碑撰文道:“白本宗室子,其先避地客居,居蜀之彰明,太白生焉……”

李白,诗仙。

青莲,圣地。

好想走近李白。

好想走进青莲。

去细细地近近地看看磨针溪,看看天宝山,看看陇西院,看看粉竹楼,看看大康镇……

1982年5月,邓小平为江油李白纪念馆手书了“李白故里”四个苍劲有力、传世千秋的大字。

在《李白》40集电视连续剧中,一个1300多年前的李白在今人面前栩栩如生。

任凭遥想李白的当年。欧阳修与六一堂“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这是传诵了近1000年的经典名句。

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累擢知制浩,翰林学士,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兵部尚书。

欧阳修虽一身沉浮宦海,诗、词、文却有很高成就,尤以散文见长,乃“唐宋八大家”之一,力主“文”“道”合一,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之领袖。著有《新五代史》《集古录》《欧阳文忠公集》《六一堂》。共存词200余首。欧阳修在历史学、考古学方面的成就也不可低估。

1007年农历六月十一,时任绵州军事推官的欧阳观,官虽不大,却春风得意,他怎么也想不到“怀胎十月”的夫人在绵州府宅(今红星街原市委机关大院内)为他生下了一个“文曲星”,将光耀欧阳氏祠堂千秋万载。

据考,六一堂为绵州府司户厅之一房间,“公(欧阳修)实生兹地”。欧阳修在他的《七贤画像序》中有“某不幸,少孤。先人为绵州军事推官时某始生”之说。

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他说:“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后人作“六一堂”以祀之。

六一堂几经兴废,原址现已无存。

绵阳南湖公园半坡上有个“六一堂”,20世纪80年代,因市政建设宏图规划和为纪念欧阳修之长远考虑而重选在这青山绿水旁再建而成,内塑有欧阳修像。“未觉风流尽,重开六一堂”。

六一堂自北宋以来,渐成绵阳一方名胜。“胸有成竹”话文同

文同(1018—1079),字与可,今盐亭县永泰乡人。

北宋著名诗人、书画家。官至湖州知州。

苏轼称文同有四绝:“诗一、楚辞二、草书三、画四”。

文同的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无一不精,尤其长于画竹。

画竹自文同始,以形成“湖州竹派”,乃一代宗师。

文同主张:“画竹必先胸有成竹,不能节节叶叶为之。”

有一天,文同在其读书台处太元观照壁上画了一幅气韵生动的竹林图,众麻雀以为是真的竹林,争先恐后飞投过去,却纷纷碰壁而落。观者无不目瞪口呆、惊叹这千古奇观。至今,文同家乡人还常常津津乐道。

苏东坡评价道:穷猿投壁、惊雀入牖。

文同诗留存有八百八十多首,散文一百九十多篇。开“以画入诗”之先河。

苏东坡说“见兄之作,但欲焚笔砚耳!”

明代人钱允评价说:“文湖州高文健笔,与苏氏并驰。”

钱钟书评价道:“他在诗中描绘天然风景,常跟绘画联结起来,为中国写景文学添了一种手法。……西洋要到18世纪才有类似的例子。”

文同的篆书、隶书、草书、楷书门门俱精,尤其擅长草书。

文同自谦:学草书10年未有多大长进,“后因见道上斗蛇,遂得其妙”,才有后来的“落笔如风,坐人争索”。

文同“观蛇斗而草书长”与王羲之观鹅、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至今仍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三段佳话。

文同被人称作“清平太守”。1079年,即宋神宗元丰二年正月卒于赴湖州上任途中。1094年2月文同归葬于今盐亭县永泰乡文同村三社北桥山麓。该乡因文同享祀乡贡,历代被列为名胜古迹,且刊载于地方志书。绵州才子李调元

李调元小小少年就能与老师对联。老师出上联:“稻草捆秧,父绑子”,李调元随之对道:“竹篮装笋,母怀儿”,惊讶四座。

5岁入塾,《四书》《五经》过目成诵。

11岁,写成诗集《幼学草》。

19岁,中秀才。

26岁,成举人。

30岁,进士及第,授翰林院庶吉士。

历任清朝吏部考功司主事,文选司员外郎、广东学政、趄隶同永道道员。

一生手不释卷,笔不停挥,才华不凡,著述、刊行著作上百卷。

对于诗文词典,经典释介,金石考古,艺文理论,方言俚语,山水纪实,农事气象,历史征战,等等,李调元无不涉猎,其《函海》一书852卷、集3000多种有关巴蜀文化的著作,可谓古代巴蜀文化之大成。

李调元,绵州才子,生于1734年,今安县宝林乡人。

有人戏称他为“巴蜀唐伯虎”。

其实,李调元与唐伯虎不同时代,不同建树,不同命运,前者也没有后者那些香艳故事。

时年48岁的李调元护送《四库全书》去承德,途中大雨骤至,书籍浸湿,被流放伊犁,得直隶总督袁守侗等友人鼎力相救,乾隆方才赦罪复其职。

已深感官场险恶的他借故辞官返回老家南村坝,炒了皇帝的鱿鱼。从此开始近20年的著书立说,吟诗作画,在他家的万卷楼耗尽一生。

万卷楼于1800年4月初六被“土贼”纵火焚毁,一座四川文化历史博物馆被付之一炬。

万卷楼被焚,原来是受恶人指使,李调元有冤无处申。内外煎逼而一病不起,他以《书冢》赋二首。其中一首这样写道:“不使坟埋骨,偏教冢藏书,焚如秦政虐,庄似陆浑居,人火同宣榭,藜燃异石渠,不如竟烧我,留我待如何。”

1802年12月21日,一代文星陨落故里,终年69岁。上古史学家蒙文通

黄帝时期,绵阳盐亭出了一个嫘祖,中华人文母祖、蚕桑始祖、天下行神。

宋代,绵阳盐亭又出了个书画大师,“清贫太守”文同。

近代,嫘祖故里、文同故里又出了一个“咬文嚼字、博古论今”的蒙文通,中国著名的上古史学家。

蒙文通(1894—1968),名尔达,号文通,绵阳市盐亭县石牛庙乡人。

蒙文通曾先后执教于中央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一生致力于上古史研究。

蒙文通在上古历史研究中,形成了蒙氏“文化三系”之说。他把上古民族分为江汉、海岔、河流三系,并系统阐述其部落、姓氏、居住地域、经济、文化、商业的差异及共同之处。

他认为上古文化应以东方为最早而逐步西移。

他认为邹鲁、三晋、吴楚三地的历史传说各不相同,而且在学术思想、文化传统方面都各具特点,其主要原因是三大地区的民族不同。

蒙文通通过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认为儒学之源于鲁国文化,墨学之源于代国文化,道学之源于楚国文化,法学之源于秦国文化。儒学主仁义,墨家主兼爱,法家以法为务,道家以虚无为本。诸子之学的共同之处是人与人相爱的思想。他们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蒙文通在西南古代民族和地方史的研究中,提出巴蜀农业及文化早在李冰筑埝、文翁建学之前就已经有了相当的水平。

蒙文通认为昆仑应当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文化中心。巴蜀文化自西东渐,楚文化则是受巴蜀文化的影响。

蒙文通研究西周末年,包括周族在内的中华各民族迁徙而得出一个结论:各民族的迁徙,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互相吸收,从而共同缔造了我们这个伟大的多民族国家。

蒙文通,绵阳为你骄傲。沙汀与他的《淘金记》

你读过沙汀的《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吗?

沙汀,一个传奇的巴山蜀水“土著”文化人,中国宗法制农业社会的最后描述者。

沙汀,本名杨朝熙,又名杨子青,1904年生于安县。

18岁入四川第一师范学校读书。

23岁在白色恐怖的“四一二”大屠杀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安县第一位中共党员和最早的党组织负责人。

27岁在上海开始文艺创作。

28岁在鲁迅的鼓励和帮助下加入“左联”。

34岁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受到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

1941年“皖南事变”后,沙汀经组织批准,携着妻儿回到故乡安县。临行时,周恩来亲自为他送行。

蛰居安县睢水乡下的刘家沟、刘家酱园、苦竹庵等荒山野岭生活近10年,时局动乱,国民党一而再再而三地追捕他,沙汀只好无数次转移住地,过着十分艰苦而动荡的生活,却从没放下对乡亲们的情牵梦绕和写作的笔。伴着寂寞和贫困,他以极大的毅力,续写了《淘金记》,创作了《困兽记》和《还乡记》。

长篇小说《淘金记》以四川一个乡镇为背景,描述的是一批地方上的恶棍,趁战争给后方带来的巨大变动,“为了满足膨胀的私欲”,向一个原先产金旺盛的山墩,发起苍蝇逐臭似的进攻,深刻地揭露和讽刺了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四川农村社会的黑暗,生动地刻画出地方政权中一些人物卑劣的灵魂,同时全面、典型、丰富地刻画了广大农民的苦难生活和反抗精神。

新中国建立初,沙汀先后担任川西文联副主任、西南文联副主任、西南文协主席、中国作协创委会副主任、四川省文联主席、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1992年沙汀病逝,骨灰归藏于安县。

沙汀从事文学创作60个春秋,已满一个甲子,著述数百篇(部),出版著作、选集近百部。

沙汀一生坎坷,但无怨无悔,即使是“文革”期间被囚禁在成都的昭觉寺,也“不吟经单不参禅,马恩列斯有遗篇……”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也很欣慰:“对我所经历了千辛万苦所追求的革命文学事业,我从不后悔!”

沙汀,中国的契科夫。

三 盆地冲霄汉

绵阳 中国国家科技城

2001年7月3日。

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建设中国(绵阳)科技城。

中国西部的一个小城,奇迹竟在此发生。

历史上,绵阳虽为州县,却一直享有“崇文尚贤”的美誉。清代有个“左绵书院”就闻名全国。

1958—1978年,国际风云变幻,帝修反谋我之心不死,“备战备荒为人民”,需要“深挖洞、广积粮”。

全国150多个科研军工单位内迁,往山沟里搬,往山洞里钻。

四川因“盆地”“大后方”而受到垂青,绵阳因56%的辖地是大山而受益匪浅。

1985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在绵阳设“四川省科学城办事处”。

1988年,国家科委把绵阳列为“科技兴市试点市”。

1991年,国务院几部委把绵阳列为“军转民科技兴市试点市”。

1992年,国家级“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挂牌建立。

科技兴绵战略到科教兴绵战略,2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科技城的目标定位,功能布局,跨越方略,发展成就已清晰可见。“西部硅谷”的基础更加扎实:26名两院院士,18万专业技术人才,18家国家级科研院所,4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所高等院校,愈来愈受世人瞩目。

2011年6月,中国(绵阳)科技城部际协调会暨中国(绵阳)科技城10周年纪念大会在绵阳召开,一个更加宏伟的规划出台了。

中国(绵阳)科技城起航10年,加速10年,硕果10年。

绵阳,中国国家科技城正扬帆远航。经济总量曾排名西部第五

20世纪90年代。

绵阳,有四川唯一超过100亿的企业,那就是长虹。

中国媒体聚焦长虹,绵阳人无不为之自豪。

长虹,“挺起的是中国民族工业的脊梁”。

1998年,绵阳财政收入一跃冲过27亿,已是中国西部新星一颗。这一年,长虹缴税过9亿元,绵阳经济由长虹一柱擎天。

名不见经传的绵阳,改革开放后短短十余年间,已是众所公认的四川经济强市,六大经济指标连续多年名列全省前茅。

一个四川盆地的内陆城市——绵阳,综合经济实力在中国西部城市中,仅排在重庆、成都、西安、昆明之后,位居第5。

新中国建立后,绵阳经历了两个重要发展时期。

一是20世纪60年代前后,绵阳是全国“三线建设”的重要地区,一大批军工企业和科研单位落户绵阳,为绵阳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1985年绵阳撤地建市后,制定和实施“科教兴绵”战略,找到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突破口。

说起那一段辉煌,绵阳人,很自豪,很自豪。

机遇垂青绵阳,绵阳无限风光书写未来。

2001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建立中国(绵阳)科技城,为绵阳又好又快地发展给予了更加强劲有力的政策支撑。

2008年“5.12”特大地震后,“三个加快”已是绵阳经济社会冲刺发展的主战场,苦干三年,跨越了数十年。

2263亿元恢复重建投资为绵阳重生跨越插上了奋飞的翅膀。全国卫生城市 绵阳的殊荣

20世纪90年代的绵阳,经济总量曾排名西部第五,却被人称“光灰”城市。1995年,第三次全国卫生城市评比中,绵阳名落孙山。“奋战3年,把绵阳建成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再奋战3年,把绵阳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全市上下决意雪耻,奋起一搏,志在必得。

2003年,绵阳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2005年,全国卫生城市现场会在绵阳召开;2009年,绵阳在全国卫生城市市长论坛会上专题介绍了巩固国家卫生城市的经验,这不能不说是绵阳的一大殊荣。

几年的创建中,绵阳坚持“三高”“四化”“四统一”,投入100亿元,建一环路、迎宾大道、南郊机场、三江工程、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改扩建背街小巷140多条,修筑河堤近100千米。

几年的创建中,绵阳提升市容街景、整治城郊结合部、清除烟尘和噪音、严查食品卫生、治理水和大气污染、规范集贸市场卫生,对100多家企业进行治污改造,74家污染企业关停并转,餐饮业卫生监测合格率达100%。公共场所三证齐全率达98%。

几年的创建中,绵阳建章立制,创新机制,壮大队伍,构建网络,明确责任,细化目标,严查严处,逗硬奖惩,人人都是参与者,天天都是爱卫日,创卫高潮一个接一个。迄今,绵阳市拥有2500人的环卫队伍,100余台环卫车,近200个水冲式公厕,近300亩的垃圾卫生填埋场。

全国卫生城市,一大民生工程。

建设“六个绵阳”,540万人众望所归。西部的全国园林城市

1999年,绵阳荣获“省级园林城市”称号。

2003年,绵阳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2008年,绵阳完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修编。

2009年,绵阳提出打造“森林绵阳”。

园林,对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城市,不能不说是“奢侈品”。过去,我们是那么地羡慕北京的颐和园、上海的外滩、杭州的西湖、苏州的园林。

至今,108万人的绵阳市区,仅仅用了10多年时间,一座“园林城市”已是相当地道了。

涪江、安昌江、芙蓉溪“三江六岸”,完成了77公里的绿道建设,已形成10~30米的堤岸风景林带。三江湖边城南新区的精雕细刻的园林景观不得不让你叹为观止。

10个公园已基本完成景区、景点打造:富乐山公园的富乐阁、人和苑;西山公园的凤尾湖、恭候祠;南山公园的三江园、南塔;人民公园的大树广场一一锦上添花。

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还绿于民”。10个绿化广场、41个游园和绿点,面积已达89公顷。新建工程和住宅小区绿地率30%~35%,改建扩建工程绿地率25%~30%。仅2010年就新增公共绿地49万平方米。“道路修到哪里,树木就栽到哪里”。绿化道路长达201千米,绵江大道、涪滨路、绵盐路、迎宾大道、东津干道精心设计,见缝插绿、四季有花、一街一景,乔、灌、草、花佳配天成。

仅生产绿地多达46处、345公顷,占建成区总面积3.4%。城区常年搭建花卉造型近50处,设置花钵164个,城区街景四季鲜花常开。

市内已有市级园林式单位111个,绿化达标单位206个,省级园林式单位17个,7个四川省部门绿化100佳单位,2个全国部门绿化400佳单位,24个市级优秀风景园林工程,4个省级优秀风景园林工程。

绵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汉文化、三国文化、李白文化、科技文化已是这座城市的骨髓。山水之间,道路两旁,大街小巷,公园绿地,城市的个性更加成熟,城市的品位不断提升。

国家园林城市由梦想到现实是绵阳人的自豪。全国环保模范城市

地球只有一个,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地球,就是捍卫自己的家。

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已是全球共识,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中国(绵阳)科技城不能不是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天蓝、地绿、水清、人和”是与全市人民幸福攸关的愿景,是绵阳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自1997年开始:

综合整治三江水污染;

综合整治城区烟尘;

不断调整产业结构;

不断调整城市功能布局;

创新环境管理模式;

倡导绿色文明观念。

经过5年的磨刀,5年的投入,5年的整治,5年的创建,功夫不负绵阳,机遇垂青有准备的绵阳。

2002年,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总局对绵阳市“创模”的调研;

2003年8月,顺利通过四川省专家组对绵阳市“创模”的初步验收;

2003年11月,顺利通过国家环保专家组对绵阳市“创模”的考核验收;

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5%;

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低于60分贝;

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低于70分贝;

公众对市政府环境保护工作满意率达到90%;

公众对环境质量状况的满意率达到90%;

城市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改善。

2004年12月17日,国家环保局一行来绵,为绵阳市正式授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绵阳,中国西部第一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马踏飞燕”矗立在绵阳火车站广场

2004年1月8日:河南郑州,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在此召开。

这一天,对于绵阳有着特殊的意义:国家旅游局长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绵阳”亲自授牌、授杯。

绵阳旅游界欢腾了,为自己的城市而骄傲,为自己的辛劳所获而欣慰。

梅花香自苦寒来,一分付出一分收获。

在历史与文化的坐标轴,在自然与人文的经纬中,在科技与发展的交汇点,绵阳不能不是中国版图上古朴神奇、丰富多彩、丰姿绰约、令人向往的地方。

嫘祖故里、大禹故里、李白故里、文昌祖庭、熊猫之乡、温泉之都、三国遗址、富乐山、三江湖、越王楼、西部硅谷、两弹基地、亚洲第一风洞、世界品牌长虹、白马人聚居地、唯一羌族自治县……煌煌绵州,天府明珠,“无处不是景,景景各不同”。

观光四川,本该“必游绵州”,无奈无数个“唯一”只因“养在深闺人未识”。观光旅游已成为世界的时尚,在知名度就是生产力的今天,绵阳必须打造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于是,全市30多个部门200多个单位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创优网络体系,“下定决心,知难而进,奋力拼搏,高分入围,志在必得”,在“非典”期间亦未停步。

于是,旅游总规、详规出台了。

于是,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政策出台了。

于是,猿王洞、七曲山、窦圌山、李白故里、温泉之都、王朗保护区开始了大投入、大建设、大提升。

于是,富乐山酒店、绵州酒店、王子酒店、长虹酒店于2003年分别被授予四星级酒店。迄今,全市星级酒店已达到38家,其中富乐山九洲国际酒店已晋级为五星级酒店。

于是,绵阳假日旅行社连续多年进入全国100强,绵阳国际旅行社、绵州旅行社等40家旅行社如雨后春笋破土了、拓展了、成长了、扬名了。

于是,绵阳旅游上海推介会、绵阳旅游北京推介会、绵阳旅游重庆推介会、绵阳旅游成都推介会……《中国旅游胜地——绵阳》20集风光片在旅游卫视播出,100台旅游信息触摸屏布满城区。

于是,拓展机场航线、提升城市街道、组建旅游运业、完善公共图文信息标示牌、建设旅游商品购物一条街、成立旅游协会、设立旅游执法支队、旅游车进城由交警引导……“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皆为文明窗口”,为旅游所想、为游客所急、为绵阳旅游“走出四川、面向全国”,全市在行动。“马踏飞燕”矗立在绵阳火车客站已有些时间了,它是绵阳旅游的里程碑,它是绵阳旅游的见证者。自强争先的绵阳人在反问自己:绵阳旅游品牌今天已经走到哪里?撬动全市旅游产业集聚的杠杆是什么?指头景点是否已成拳头产品?旅游市场深度激活的杀手锏何时出手?

强劲打造地震纪念游、生态文化游、工业科技游、休闲度假游,把绵阳建成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十二五旅游规划已经出台。武引工程 第二都江堰

青城山下,有一个城市因都江堰命名,“堰”祖乃李冰父子。

绵阳境内,有一个武都引水工程,被邓小平誉为“第二个都江堰”。“西水东调”是四川省苦战了半个多世纪的大型水利工程。一为防洪,二为灌溉。至于发电、城乡用水、旅游、环保、生态……那都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而生长出来的功能。

连很多绵阳人都不清楚,其实武都引水工程在1958年就开工了,也是一个大跃进的产物。不幸的是遇上了三年严重的自然灾害,饥荒威胁着政府、威胁着百姓。

1960年,于是大砍特砍,压缩基本建设战线,武都引水工程不但没有“跃进”,却宣布停工缓建。

这停工一缓就缓了18个年头。

1978年,全国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大抓建设,猛促生产。武都引水工程再次上马。

好事多磨,1980年因为国民经济调整的大气候,武都引水工程又停工缓建。

1987年,经国家计委批准复工建设。工程规划进一步完善,建设速度大幅提升,工程管理主体明确,建设经费责任分工落实。

整个工程竣工后的灌溉面积近300万亩,受益人口1000余万。绵阳市的江油、梓潼、游仙、三台、盐亭,遂宁市的船山、射洪、蓬溪,广元市的剑阁,南充市的南部共4市10县区市受益。

一期工程总投资21亿元,2000年已基本建成,实现灌溉面积近130万亩。

二期工程包括武都水库枢纽工程和二期灌区工程。

其中,武都水库设计库容5.72亿立方米,当初工程概算投资19.78亿元,实际投资超过33.39亿元。从2004年至2011年,该工程耗时近7年。

二期灌区工程总投资46.08亿元,设计灌溉面积110万亩,于2011年开工建设。

武都引水工程的三期即蓬溪、遂宁灌区,投资近30亿元,设计灌溉面积60万亩,已进行规划编制。

武都引水工程的建设者们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始终信守“求实创新、和谐奋进、拼搏奉献、勤廉为民”的理想信念,“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文明单位”便是分明的注解。

武都引水工程“第二都江堰”见证了几十载走钢丝般的“政治”,也见证了国力民生的风霜和日月。

第二篇 她从远古走来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不论大小,无不追溯自己的光辉历史,无不为源远流长而自豪。绵阳从远古走来,风雨数千年,沧桑迭变,兴衰无常,煎熬于黎民、破碎于河山。奋起抗争,民何以死惧之;涅槃新生,绵阳人正学着当家作主。

绵阳,2万平方千米。

是谁首先踏进这块土地?

这片土地上什么时候有了人?

问天?

问地?

至今,也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

掉在北川溶洞里的那枚牙化石,考古鉴定说有2万年了,难道两万年前或者更早,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了这块土地上?

涪城新皂边堆山挖出来的钵钵罐罐、石刀石斧,考古鉴定说在5000年前已经够“现代”了,而且还是三星堆文明的一缕曙光。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设置涪县时,我们的祖先恐怕才重新注解“天高皇帝远”。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封建社会几千年,起义、斗争、抗击、革命……这些词在绵阳的历史上出现的频率也是很高的。

1949年12月下旬,绵阳全境逐日解放,绵阳人民开始自己当家作主,但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之下,与全国一样,大建设搞成了大炼钢,大生产搞成了大跃进,抓革命促生产搞成了抓革命丢生产……

1978年,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历尽坎坷的绵阳,“摸着石头过河”,也开始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

在开放的世界,开放的时代,一座城市太需要知名度了。知名度是财富、是资本、是生产力。

并非久远的20世纪90年代,见诸全国报端的“绵阳市”竟有不少被印成了“绵羊市”。绵阳人在外“自报家门”时也不得不说:绵阳就是长虹那个地方。

冲出盆地——闻名全国——走出国门,一直是绵阳人久远的梦想。

绵阳人的自尊虽然受了伤害,自强争先之志却愈砺愈坚,愈挫愈勇;奋起跨越之为却更加科学、更加瞩目。

一 追寻先民

最早的绵阳人是谁

蜀人何时何地而来?

绵阳人的祖先到底是谁?

确考是件很难的事。

杨雄《蜀王本记》载:“蜀王之先,名蚕丛、柏濩、鱼凫、蒲泽、开明。是时人萌椎髻左言,不晓文字,未有礼乐。”远古有青藏高原的氐羌人入蜀建立“蜀山氏”原始部落。蜀族在蚕丛氏之后,又逐步进入成都平原。

据汤毓良先生考究,远古时期,绵阳境内分散居住着稀稀拉拉的各自为营的部落人群,均为蜀国所统治。

一是以水为图腾的“涪人”。约5000年前,边堆山人依安昌江河畔栖聚渐成强悍的涪部落。其势力范围除今涪城、游仙外,还包括三台的北部、梓潼的南部、安县的南部、江油南部和罗江县一带。

二是以白雉为图腾的刚氐部落。他们栖聚于火溪河、廉让水、湔江一带,刚氐部落越来越强大,以至后来朝廷专门设置刚氐道,相当于今天的一个市。

三是以龙马为图腾的古羌人。有个冉龙部落就栖聚在今北川、安县、松潘、绵竹部分地区。

四是以犬为图腾的郪部落,他们栖聚在今三台南部、射洪北部、盐亭东部、中江南部地区。

北川文化馆人在桂溪乡金宝村的溶洞里曾经采集到一枚牙化石,1989年经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四川队鉴定:这枚牙化石与现代人类门齿较为接近,属于晚期智人,距今约2万年。

这就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绵阳人。

到了汉代,“涪”“郪”都成了“汉人”,“氐”“羌”成了少数民族,其他土著人逐渐被汉化。

绵阳的祖先!我们的祖先!边堆山的旁白

绵阳涪城区新皂乡安昌江畔的边堆山遗址,被公认为新石器时代的人类代表遗存。

据碳14同位数测定和文化特征分析,边堆山文物是5000年前绵阳先民的生产生活见证。

边堆山遗址发掘于20世纪50年代。

边堆山遗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2至3米,出土了大量原始的陶器和石器标本。

陶器已有泥质和夹砂之分,平底器和圈足器之分。陶器火候高,制作比较细致,这说明当时的绵阳人已有一定的制陶术。

石器有斧、锛、凿、镞、矛、刀、铲、镰和砺石,采用了打制、磨制和打磨结合的三种工艺。在当时尚未出现金属器具的条件下,已有在石器上钻孔的技术。出土的一件鸡心状饰物,磨制精美,已初显其审美意识。

绵阳边堆山遗址是川北乃至四川省盆地内首次正式发掘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填补了四川5000年前后时期的空白。

边堆山旁白:出土的大量生产工具和生活器物,表明5000年前的绵阳先民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繁衍,且已进入农业定居兼以渔猎的生活。

边堆山旁白:三星堆早期遗存的文化面貌与边堆山遗存部分相似,如果说三星堆文化表明四川盆地已受到文明阳光的普照,那么,边堆山文化展露的则是四川盆地文明的一缕曙光。公元前201年汉高祖设置涪县

追寻先民,边堆山等出土文物让后人考量远古。

翻阅史籍,汉代以前的绵阳因无记载而一片混沌。

公元前201年,一个值得绵阳人千秋万代牢记在心里的年份:绵阳终于有了建制,绵阳终于有了名分,绵阳终于有了“史记”。

是年,汉高祖分出蜀郡和巴郡各一部分地区设置广汉郡,辖10县,今绵阳为涪县。

当时的涪县并无城郭、街道,仅有几处小集市而已。

建涪县次年,才在东山(今富乐山)和大银山(今花果山)峡谷间,傍靠芙蓉溪始建土城即土围子。是官建还是民建或官民共建无从查考。可从汉阙与六里村、五里堆的位置找到当年土城城址的佐证。

今天的绵阳人似乎有些自命不凡。称“绵阳智”也好,叫“智慧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