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学产品:互联网产品经理快速成长手记(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8 01:09:19

点击下载

作者:程靖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小白学产品:互联网产品经理快速成长手记

小白学产品:互联网产品经理快速成长手记试读:

前言

时间:1987年9月。

地点: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内。

随着回车键被轻轻按下,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成功发出,内容很简短“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这封电子邮件的成功发出标志着中国互联网正式诞生。

此时在深圳市一所高中内,16岁的马化腾对此一无所知,他还在为能考上一所好大学而日夜苦读。稍长他几岁的李彦宏则已经成功跨过了这座独木桥,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开始了他的北大生活。在杭州,大三学生马云成为了学生会主席,每天组织着各种活动,忙得不亦乐乎。他们谁都不认识对方,也从未想过在北京发出的这封邮件会给他们和整个中国带来怎样的变化,直到后来他们的命运先后和“互联网”交织在一起。

在之后的30年里,中国的互联网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发展。百度连接了整个中文互联网世界,淘宝彻底改变了整个中国的中小商品交易模式,腾讯推出微信颠覆了整个移动社交通信,顺带着又开始改造线下支付行为。一个个科幻小说里描述的场景正在被这一代人变为现实。除了上文中提到的三个人,更多的年轻人也与互联网发生了交集,他们中的一些人不仅成为了互联网产品的使用者,更是互联网产品的建设者。他们亲身经历着互联网大潮给大家生活带来的改变,也为即将到来的改变激动不已。

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互联网的发展需要的是一群富有激情、知识,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才。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相比,我们培养人才的速度没能跟上,于是无数的人“半路出家”投入了这一行业,凭借着努力一部分人脱颖而出,成为了这一行业的佼佼者。

随着互联网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一行业越来越为人所熟知,产品经理这个职位渐渐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这个职位要求懂用户、能设计、了解技术、有审美,如此苛刻的要求使得这个职位很难被系统化地学习,于是全国的第一代产品经理只能靠着野蛮生长、“以工代练”,自己成长为各方面的专家。

但是这一行业的发展实在太快了,当大家弄明白怎么回事儿时,事情又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使得只有极少的经验能被系统化地积累下来,造成了让后来者学习无门的困境,只能一遍遍掉进前辈踩过的坑,走前辈走过的弯路。

于是作者希望写一本书,将自己在多年产品生涯中想透的东西,和前辈交给的经验系统性地记录下来。这也就是写本书的初衷,希望能让本书的读者以最快的速度得到产品路上所需的经验。

本书涵盖产品经理从实习生到负责整个项目、公司战略的各个问题,内容由浅至深,让刚接触产品经理这一职位的读者能理解,并将具体的问题分成不同章节,使它成为一本可供大家查阅的工具书,让抱着具体问题的读者快速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本书第1章分为3部分,向读者讲述了互联网和产品经理的一些基础概念,让读者对这份工作有大致的了解,同时也和读者分享一些通过面试的小诀窍和实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让读者在正式成为产品经理之前的路走得更顺利。

第2章讲述了一个产品在设计之前需要经过的需求分析、数据分析和竞品分析。本章是产品经理的基本功,是一切成功的产品设计的基础,所以本章举了大量的例子和方法论以便读者理解。

第3章介绍了产品设计中的基础方法,从设计理念、设计工具到文档规范,让-1~2岁的产品经理能迅速掌握设计的方法,并在实际设计中产生指导意义。

第4章介绍的是在推动一个项目开发、测试、寻求同事支持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手段和解决办法。由于各公司的氛围和文化不同,之前市场上并没有太多成熟的经验供读者参考,而本书会从问题的本质出发,引导读者看透问题的本质后找到解决方案。

第5章介绍了项目从开发完成后到上线中产品经理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一般项目开发完之后项目的参与人员非常容易产生松懈的心理,从而产生各种问题。产品经理是公司的守门员,是一切问题的最后屏障,多掌握产品上线过程中的各种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6章介绍了互联网运营方面的相关知识,对产品经理来说,运营是离用户更近的一个角色,产品经理在工作中有大量需要与负责运营的同事合作的事情,了解运营的工作内容和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7章介绍了与转化率相关的知识。目前中国的人口红利已基本被吃光,互联网也从增加时代进入存量时代,如何能在一定用户数的基础上获得最好的体验和转化率是每名产品经理在未来都会遇到的问题。

第8章介绍了互联网产品商业化和版本迭代的知识,这部分内容难度较大,一般是工作几年后的产品经理才需要学习的知识,但是在工作初期就了解这方面的基础知识,会让产品经理对产品的商业化和版本迭代有一定的思考和了解,是产品经理进阶的必经之路,在这里推荐有需要的读者也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

第9章介绍了一名产品经理如果想要快速成长需要掌握的诀窍和需要思考的问题,包括从向上管理到如何突破瓶颈继续成长,以及对问题的深度思考和跳槽攻略,最后还向读者介绍了未来5年产品经理的发展方向。希望读者能在掌握本书介绍的技能的基础上,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自己的思考。

最后,感谢所有指导过我的前辈们,感谢小亮姐、糖糖、海丹、迪志,你们对我一次次无私的帮助让我成为了一个更好的自己。

谢谢我的女朋友图拉,本书的完成离不开她的鼓励与支持。

特别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他们把我带到了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并给了我无限的光明与温暖。即使在最黑暗的冬夜里,我的内心也能充满着爱与美好,坚定地走下去。作 者1 成为产品经理之前1.1 产品经理的定义

1.一名产品经理的诞生

悟空今年大四,大四是一个特殊的节点,还身在校园却被不断提醒离社会已经不远了,但是悟空大学三年学习生活过得不紧不慢,暂时没有想好将来要做什么,周围的同学考研的考研、实习的实习,自己对前路却有些犹豫。

与其他年轻人一样,悟空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尤其对互联网产品特别感兴趣,无论是微博、微信,还是O2O外卖业务,悟空都十分熟悉。平时也有意无意地对这些产品进行一些思考,可惜自己不是学计算机专业的,不然真的想去互联网公司“改变一下世界”。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一次和师姐的闲聊中。悟空的师姐叫观音姐姐,比悟空高一届,2016年毕业后就进入互联网公司工作,成为了一名产品经理。悟空非常好奇,观音姐姐明明不会编程,也不会视觉设计,去互联网公司能做什么呢?

悟空找到师姐想问个究竟,并表示自己也希望进入互联网公司工作,请师姐指点公司对这个职位的要求。

观音姐姐对悟空笑了笑说,你先别忙,我来问你两个问题,既然你想进入互联网公司的工作,那你觉得互联网是什么?互联网公司又是什么呢?

悟空一下陷入了沉思,虽然自己每天都接触互联网,但是要把这两个问题回答清楚,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2.互联网是什么

通俗地说,互联网就是无数网络组成的、能在人类间传递信息的一个通信网络,它具有以下三大特征。

1)信息快速传输

互联网是不能传递实物的。例如,不能通过互联网直接把一个西瓜传给朋友。互联网的本质是电子设备通过互联网连接后彼此传递信息,而且信息传递得非常快。古时候,即使皇帝想向边关传递紧急信息也得好几天后才能送到,而现在我们利用互联网瞬间就能完成。所以请记住互联网的第一个特性:信息快速传输。

2)大量数据的快速计算

单有信息传输是不够的,如果只是快速传输信息的话,电话、电报也能做到。互联网之所以发展得如此迅速,除了信息快速传输之外,还因为它具有快速计算的功能。例如,网络约车在被“互联网化”之前,人们如果想打车,可以通过“电话呼叫+人工调度”的方式。到了“滴滴时代”,计算机通过快速的数据计算,一下将整个调度效率提升了无数倍。2016年5月,滴滴日订单量超过 1000万,如果没有快速计算,这个量级的服务靠着“电话呼叫+人工操作”是不可完成的。

这是互联网产品的第二个特性,大量数据的快速计算。

3)易用的产品

互联网产品刚诞生时非常难用,需要经专业培训的人才能进行操作,导致互联网用户数非常少。在随后不到 30年的时间里,用户数就发展到了 10亿,发展得如此迅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互联网产品的学习成本在不断降低,产品变得越来越易用,这让普通用户的使用门槛大大降低,只需要用极低的学习成本就能很快上手。

这是当今互联网产品的第三个特性:易用的产品。

基于互联网的这些特点,一些公司利用互联网服务用户,创造了商机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就是互联网和互联网公司。

如图1-1所示,滴滴打车就是一款典型的互联网产品。图1-1

悟空听了这些话后非常兴奋。原来概括起来是这么回事啊!那产品经理又是什么角色,在公司里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3.产品经理存在的意义

既然互联网公司存在的目的是为用户提供服务,那么公司就需要有人来完成以下4件事情。(1)了解用户:只有知道用户想要什么,才能更好地创造出合适的产品服务用户。(2)设计产品:能依据对用户的了解把产品设计出来。(3)整合资源把产品研发出来:有了设计是不够的,产品最终诞生还需要很多角色齐心协力,例如视觉设计师设计产品的视觉样式,研发人员需要把产品做出来,测试人员需要检测产品是否有BUG。公司需要有人把这些角色协调起来才能把产品研发出来。(4)推动产品的持续迭代:产品被做出来并不意味着项目的终结,相反,公司还要有人不断总结得失,然后继续推动产品的升级。

在公司里负责这4件事情的人,就叫做产品经理,如图1-2所示。图1-2

给产品经理的一句话:公司里有很多资源,能调用资源解决问题就是产品经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也就是为什么产品经理的 Title中有“经理”二字的原因。

4.对产品经理能力的要求

既然产品经理需要完成的是以上几个任务,那么想成为一名产品经理就需要具有以下能力。(1)如亲密的朋友一般了解用户。这就要求产品经理不能只凭自己的主观感觉去判断,而需要借助方法论、用户调研、数据分析等方式切实地了解每一个用户,直到产品经理对用户就像对非常熟悉的朋友一样了解,才能知道用户喜欢什么,在特定的情况下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2)拥有产品设计能力和规范的方案表达能力。产品经理要做的不仅是能在脑海中想象出产品来,还需要完成规范化文档并拥有较强的口头沟通能力,让大家能明白并认可自己的设计。(3)拥有项目管理能力。互联网项目往往需要多人协作才能完成,产品经理作为项目组织者需要将团队成员组织起来沟通完成项目,这就要求产品经理拥有不错的项目管理能力,能合理地安排团队成员的工作内容,并把控项目进度和节奏,保证项目按时、按质的完成。(4)拥有规划和反思能力。互联网产品需要快速迭代来适应市场的变化,所以需要产品经理拥有规划能力,能安排好每一期项目要实现的功能,还需要按照用户的反应不断总结得失,调整产品的方向和节奏,让项目能快速发展。(注意:不是只有用户的文字和语言才是反馈,绝大多数用户都是沉默的,都只会用自己的行为反应自己的好恶,需要我们用其他方式发现用户心中所想的东西。)

5.产品经理每天都在做什么

观音姐姐说完后悟空问道,每天要做那么多事情,怎么忙得过来呢?要不给我讲讲你们每天的具体工作内容是什么吧?

观音姐姐回答说,工作内容很好理解,产品经理每天的工作都围绕着以上4件事情展开,而且往往好几个项目会交织在一起,需要我们并行处理,还需要不断地面对变动的情况,至于我们每天具体的工作是什么,我来给你举个例子吧。

背景:某产品经理同时负责A、B和C三个项目。A项目还在需求设计阶段,B项目在研发中,C项目已经上线。

理想中

9:30 来到公司开始设计 A项目,觉得创意爆棚,文思泉涌。

12:00 休息一下,开始跟进B项目的研发进度。

16:00 取出C项目的线上数据进行分析。

19:30 下班。

实际上

9:30 进行项目管理工作(互联网公司一般上班比较晚),开会了解昨天B项目的开发进度,不要把问题留到晚上。了解到前端研发的进度有问题,赶不上原来预计的测试时间了。

10:00 协调资源。会后重新协调B项目的测试时间。

10:30 设计产品。开始设计A项目的原型图。

11:00 了解用户并推动产品迭代,找到C项目的研发人员,取出C项目上线后的数据,对C项目进行数据分析。

11:30 沟通。正在进行数据分析时,被领导告知依据市场部的最新调研结果,B产品需要改变设计方向。于是赶忙找到了做市场调研的同事,了解B项目要改变方向的具体原因和情况。

14:00 整合信息,重新设计产品,推翻B产品之前的设计,从头开始设计B项目。

16:00 数据分析,领导需要向上汇报改变方向的原因,要了解B产品的情况,需要准备B项目的相关数据。

17:00 效果分析,开始C项目的效果评估。

18:00 与研发、测试人员沟通B项目的需求。安抚同事的情绪,继续推动项目向前。

这就是一个产品经理的一天。需要不断依据变化调整自己的工作内容,把事情一件接一件的完成。

观音姐姐接着说,产品经理这个职位虽然看起来门槛比较低,不像程序员、视觉设计师那样需要拥有硬性的技能,但是低门槛需要的是高能力。伴随低门槛而来的是激烈的竞争,这就需要立志成为产品经理的同学好好努力才能打动面试官。我和你说这么多也是给你泼泼冷水,这个职业可不是坐在办公室拍拍脑袋想个点子就可以的,需要面对巨大压力,掌握大量技能才能做好产品经理。

你真的想好了要成为一名产品经理吗?

6.自我评估

你适合成为一名产品经理吗?我们通过下面几道题评估一下吧。

关于了解用户的问题:当遇到一个很流行但是自己不喜欢的电影或小说时,你该怎样做?(1)这种东西都能流行,大家的审美有问题吧。(2)别人怎么想不重要,反正我就是不喜欢。(3)既然一个东西能流行起来,肯定有它的道理,今后我也可以模仿。(4)必须和喜欢的人好好聊聊,看看流行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关于设计:如果让你来设计一件巴黎时装周的衣服,你怎么设计?(1)按照我的审美就好。(2)参照之前的获奖作品进行设计。(3)充分了解这次评委的习惯和之前成功的产品,思考原因,然后进行设计。

关于协调组织:如果你组织大家进行野炊,你会怎么组织?(1)和大家说好时间、地点就不管了。(2)按我的安排分配好任务,每个人负责一块。(3)了解大家的喜好和能力,分配好任务,并且自己准备好备份方案。

关于迭代思维:经营好一家蛋糕店,蛋糕要做成什么样子?(1)做到最好才卖。(2)先做一般的看看样子。(3)先做一般的,再做最好的。(4)做几种一般的,几种最好的,然后依据用户反馈不断改进。

答案:每一道题的最后一个选项才是产品经理应该有的做法,你做对了几道题呢?1.2 如何通过面试

自从上次和师姐聊天后,悟空了解到了原来要成为一名产品经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这个被冠上“经理”名号的职位工作内容也不如想象中的那么轻松简单。

但在深思熟虑后,悟空还是决定要成为一名产品经理,他觉得这会是一份让他喜欢的工作,于是他边努力学习,边将简历投到了各大互联网公司,希望最终能得到一次实习的机会。

1.2.1 面试前的学习

在面试之前,悟空做了以下几件事情,让自己尽量能在短时间内具备产品经理的基本能力。(1)阅读。用最短时间看完了网上能找到的关于产品经理的精华资料,包括几本介绍产品经理的书籍。

阅读书籍资料的好处在于能快速接触到很多“干货”,这些内容都是前辈花费了很多心血才总结出来的,质量明显高于大家闲谈中的只言片语,而且非常成体系,能让自己快速建立知识框架。(2)体验。大量地使用互联网产品,让自己对市场上的互联网产品有个初步了解。

悟空在手机上一口气下载了几十款APP,收藏了国内最有名的几个网站,然后挨个使用并记录下使用体会。

正所谓百看不如一做,只是阅读是无法真正消化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还需要我们亲自体验。只有自己成为了互联网用户,才能真正理解他们。但是试用只完成了这个任务的10%,试用之后一定得有书面总结,总结完成后才算是真正的完成了体验。(3)定方向。选定其中几款自己最感兴趣的产品,成为它的深度用户,然后思考这些功能有什么用处、设计的优缺点在哪里。

互联网世界中的产品实在太多,挨个弄清楚既不现实也无必要。所以用过主流产品后,需要选出几款自己擅长或熟悉的产品进行深度分析和思考,例如一名爱好运动的男生,由于是体育新闻 APP的重度用户,很容易理解这款产品目标用户的需求,所以工作起来会比较顺手,往往能把体育新闻APP做得不错;但由于这位男生对化妆缺乏兴趣,对经常化妆的用户也完全不了解,所以几乎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美妆APP的产品经理。(4)动手分析。依照网上给出的样例写出产品分析报告。

只有当我们真的动手写报告后,才会发现原来很多事情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这会强迫自己从产品经理的角度进行系统化的深度思考,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而不会只是从普通用户的角度“吐吐槽”。(5)给出可行的方案。分析出产品存在的缺点后,从产品经理的角度提出能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

大多数初学者都会存在太“学生气”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容易“想当然”,总觉得只要一个创意被提出来就会很容易实现,但是却没仔细想过方案落地时会遇到什么具体问题,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所以当我们想出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时,还需要仔细思考,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悟空在做完了这几件事儿之后,已经过去两个月了,在这期间悟空向国内各互联网公司投递了简历。最终收到了几份面试邀请,悟空非常珍惜这几次面试机会,于是再次请观音姐姐指点自己。

观音姐姐对悟空这两个月来取得的进步非常满意,但是却没有直接告诉悟空所谓的“面试秘籍”。她对悟空说:作为一名未来的产品经理,你要养成一个习惯,那就是思考一件事情时,不要一开始就去想具体的做事方法,而是要先思考事情的本质是什么,我们的目的又是什么,接下来才是方法和手段,否则很容易陷入南辕北辙的境地,白辛苦不说,事情最后还有可能没办成。所以你问我如何通过面试,首先我们需要思考面试的本质是什么。

1.2.2 面试的本质是什么

面试,是一个面试者和面试官相互了解的过程。

面试官需要了解面试者,以此评估面试者是不是符合要求。

面试者需要了解面试官和公司,以此评估自己和这家公司是否适合。

当然,在大公司面前,没有经验的面试者大都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会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面试者需要说服面试官他具有胜任该项工作的能力,例如懂用户、能设计、有逻辑思考能力和沟通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该如何说服面试官呢?

1.2.3 如何说服面试官

1.向面试官证明你具有相应的能力

大多数面试者都会向面试官“声称”他们具有该职位要求的能力,却很少有人能向面试官“证明”自己的能力,往往还需要面试官通过对话进行判断,这无疑增加了通过面试的难度。所以好的面试者会主动向面试官证明自己的能力,而不是等待被发现,如图1-3所示。图1-3

2.硬实力是一切的前提

向面试官证明自己具有相应的能力的前提是你真的具备这些能力。世上任何竞争都一样,应试技巧只是辅助,硬实力才是基础。

一般面试官都工作了很长时间,也是从应届生一步步地成长起来的,所以妄图通过对互联网的粗浅认识和“面试秘籍”通过面试的概率微乎其微。

给产品经理的一句话:如果想让自己的能力符合产品经理的要求,实习是最好的方法,但是如果之前还没有实习的经历,不妨通过上文提到的“阅读、体验、定方向、动手、给出方案”5个步骤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强大的实力才是最好的“通关秘籍”。

3.如何脱颖而出,与其他面试者拉开差距

面对面试官的问题,面试者都能提出自己的各种想法,但是最重要的区别就是有些人能多想一步,想到把想法落地的具体方案。最优秀的那一批人甚至会把方案亲自实施一遍。

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是面试者的3个层次,几乎所有人都能发现问题,一些人会思考问题,极少数人会去解决问题,如图1-4所示。而面试官的任务就是把那些能解决问题的人选进公司。图1-4

举个现实中的例子,某 O2O外卖产品的面试官一上午面试了A、B和C三个面试者,A说外卖有时送得慢,B提出中午订饭人特别多时可以招兼职骑手保证准时送达。C干脆就体验过当兼职骑手,提出可以让骑手在店中等待几单后一起送到一个地方,能提升骑手的送餐效率。

很明显,面试者C最可能被录取,B次之,而A几乎没有被录取的可能。

观音姐姐接着说:在做好以上准备工作的基础上,还需要思考面试技巧的问题,接下来我来和你讲讲面试的主要“套路”。

1.2.4 面试的套路

1.自我介绍

面试者可能会被要求做一个一分钟的自我介绍,在介绍中你可以提到自己与产品经理这份工作特别契合,例如善于观察、逻辑好、沟通能力强等。

2.对产品的基础了解

面试官会和面试者聊对产品的见解,面试者可以将话题引导到自己研究的最透彻的产品上,例如“我对某产品比较感兴趣”,一般面试官是不会刁难你的,会顺着你的思路听你讲下去。

3.是否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面试官会考察面试者有没有深入思考问题并且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举一个面试者知道的产品,问面试者如果你是这个产品的产品经理,你具体打算怎么做。

这个问题需要面试者回答得有逻辑并且有落地的方案。如果一下子想不出落地的方案,可以说一下自己对这个问题是怎么分析的,能从什么方向去思考。

4.千万不要说的话

有一句话,我建议面试者最好不要说,那就是“自己虽然还不懂,但是很愿意学,希望公司能给自己一个学习的机会。”

前文说过,面试官在评估面试者的能力是否达到公司的要求,发现面试者现在还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心就凉了一截。面试者并没有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愿很强,如果学习能力和学习意愿那么强的话,为什么面试之前没有去学习相应的知识呢?

各位即将参加面试的读者加油吧,祝大家都能拿到满意的offer!1.3 实习之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过五关斩六将之后,悟空成功获得了一个实习机会。

悟空非常高兴,请观音姐姐出来吃饭,一方面感谢她对自己的指导,另一方面也想请教一下,作为一名新人去公司后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观音姐姐也很为悟空高兴,把自己总结的经验全都告诉了悟空。

1.3.1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实习生

1.明确定位

作为一名新人,明确自己在公司的定位是头等大事,如果没有想清楚自己的定位,很容易进入不知所措的状态。

所有的新人刚进公司时都是一名学习者,公司不仅不会要求他立刻做出贡献,相反还要为他付出金钱资源、导师的时间和精力资源,承担他失败的风险。公司期望一段时间后,新人熟悉工作内容后,能渐渐地承担起一部分工作。

所以,一名优秀的产品实习生对产品工作怀着敬畏之心,不要着急弄出一个“大新闻”。实习期间主动承担责任,先主动帮助同事处理好一些简单的工作,并在期间多观察、学习,让自己早日承担起更多的工作内容。

2.多看多问

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纸上谈兵不如亲眼见一下。与之前在书上看的和从别人那里听的不同,我们在公司实习期间会看到“真实的产品经理”是如何工作的,然后切实理解这个职位。实习期间公司会指派一名指导人对我们进行指导,我们跟着指导人与大家进行沟通、开会,逐渐熟悉团队的工作流程和业务内容。

优秀的实习生会把经历的点滴都放在心上,不断地对工作流程和内容进行反思,想明白目前的流程和方案有什么合理性,弊端是什么。如果自己在导师的位置,该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3.主动沟通

当我们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对公司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需要主动申请承担一些事情,公司与校园最大的不同在于没有人告诉你应该按照什么路径成长,一切都需要你自己挖掘和探索。有时指导人比较忙,也无法给你安排适当的任务。

所以,主动与导师沟通,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我们熟悉工作内容后需要做的事情。需要注意的是,有时接到一些看起来比较简单的任务不要嫌事情太简单,很多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想要做好并不那么容易。把简单的任务出色地完成才能让我们逐渐获得信任,慢慢地接到难度更大的任务。

4.踏实实践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实践后,很多新人都会觉得自己对这份工作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认为工作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得到了指导人和公司前辈的保护,并非我们自身的能力已经达到了独当一面的水平,这就需要我们保持良好的心态虚心学习。

虚心踏实的心态是年轻气盛的产品新人很难拥有的,当一切都很顺利时,未经磨难的产品新人很容易产生自己无所不能的幻觉。所以如果觉得自己应付目前手头上的事情已经绰绰有余,不妨找到指导人要求安排更困难的任务吧,当自己做任务遇到困难后,就会明白事情远比自己想象中的复杂和困难,自然就会踏实下来。

1.3.2 实习生能从实习经历中获得什么

既然当好一名优秀的实习生那么不容易,那么当我们拥有了一份实习的经历后收获会是什么呢?(1)简历上的亮点。这段经历会让你的简历亮眼不少,这在目前激烈的竞争中显得尤为重要。校招中一份产品经理的实习经历能让HR眼前一亮,在用人单位看来,实习经历比起学生干部的经历要有更强的说服力。(2)明白了产品经理的日常是如何工作的能让你对这份工作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参加过校招的面试官都能非常清晰地感觉到绝大多数实习过的应聘者会比没实习过的应聘者靠谱得多,他们能真正理解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而不是凭着想象纸上谈兵。(3)亮眼的工作成果。一份专业的报告是我们在面试官面前侃侃而谈的资本,其实面试是相互了解的过程,面试官与你的所有对话都在试图评估“把你召进来后你能否胜任这份工作”,而一份亮眼的工作成果就是“我能胜任这份工作”最好的证据。(4)直接获得一份offer。不少公司招聘实习生是为了提前做好人才储备,让自己能尽早接触并评估人才。公司各部门也倾向于把已经有一段工作经验的实习生留下来,所以表现较优异的实习生有可能直接获得一份offer,免去找工作时非常激烈的竞争。

与观音姐姐交谈后,悟空自信满满地开始了他的实习生涯。

悟空实习的公司是一家叫“千寻搜索”的网络公司,拳头产品是搜索引擎。公司安排了一名叫唐三藏的老员工作为悟空的导师,唐三藏加入这家公司已经3年,对公司的大小事情十分熟悉。

悟空的实习生活正式开始了。

一开始实习工作并不是很忙,甚至称得上清闲,悟空领到了自己的工卡和笔记本电脑,开始了每天乘地铁从学校到单位上班的生活。

一周后,悟空认识了同事、学会了按格式发邮件,每天跟着导师唐三藏参加各种会议,看着导师与负责研发、设计和测试的同事沟通,开始熟悉公司的内部流程。

导师看见悟空已经逐渐适应实习工作,就交给了悟空入职以来的第一个正式任务:体验公司的产品。

悟空满口答应下来,用两天的时间搜索了大量的query(搜索词),挑出了搜索结果的不少毛病,心想这个任务完成起来也太简单了。

第三天一早,导师找来悟空,询问他的体验结果如何。

悟空说公司产品挺好的,就是有一些badcase(坏例子)。

导师问悟空,你现在是一名产品经理,你觉得应该怎么改进产品呢?

这可把悟空问住了,因为悟空只是作为一名普通的用户对公司的产品进行了体验,根本没有思考过公司的产品是怎么运作的,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只能支支吾吾地提出几个自己都觉得不靠谱的方案。

导师继续问,那你觉得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大的成本,对产品的影响又有多大呢?竞争对手的产品也存在这些问题吗?

这下悟空终于感觉到了自己的不专业,特别不好意思,脸红得像猴屁股一样。

导师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师徒二人找了一个会议室,开始分析悟空的这个问题。

1.3.3 面对导师交给自己的任务,应该如何处理(1)明确目标,先弄明白对方想要自己做的事情是什么,最好能把自己对任务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向导师重复一遍,以防两人因为经验和认知上的差距造成对任务的表述和理解出现误差。(2)寻找模板,研究前人的工作成果能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可以要求导师发几个例子给自己,然后仔细学习其中的优点,再结合自己的理解把任务完成。(3)向导师介绍自己的思路,然后让导师评估自己的计划是否可行并指出问题。在动手前与导师沟通自己的计划,不要害怕被指出错误。一个新人在思路上有问题,应该尽量与导师沟通,而不要鸵鸟心态,以免一旦问题出现后一发不可收拾。(4)在任务进行的过程中,主动向导师汇报自己的进度。不要埋头苦干,反而让导师对自己失去了控制力,既不知道我们的进度,也无法在问题出现时及时给予我们帮助,这显然不利于我们成长。

听完了这4点,悟空顿时明白了自己的问题。

一天之后,悟空再次主动找到导师沟通。(1)明确目标:这个任务的目标是评估公司产品的质量以及寻找之后的改进方向。(2)寻找模板:查阅前辈留下的评估方法后,计划找出目前最热门的500个query和随机的500个query进行搜索。然后对搜索结果进行质量评估,找到主要竞品也进行评估。最后把结果相互对比整理出报告。(3)导师听后建议评估搜索结果质量时采用查看query点击率的方法,找出点击率特别好和特别差的结果再进行分析,而不要进行主观分析。于是悟空对评估方案进行了修正。

第一天评估后,悟空向导师汇报自己预计第三天完成这份工作,暂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第三天悟空如期交出了报告,导师看了之后略加修改,让他以邮件的方式分享给大家。悟空照着邮件模板写完了邮件并发出,很快得到了大家的回应,还有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被一名产品经理认领了,说会想办法尽快解决,悟空顿时觉得自己有点入门了。

导师交给悟空的任务越来越复杂,悟空遵循着之前导师给自己的总结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任务,有时是处理一个小BUG,有时是总结用户反馈,但是他觉得自己做的事情不太有意思,虽然的确在不断优化搜索结果,但是这么“小打小闹”下去,什么时候才能做出一款很酷的产品呢?

这个想法悟空不好意思找导师说,于是找到观音姐姐说出了自己的困惑。他觉得目前的工作内容不够酷,似乎不如自己憧憬中的有意思。

观音姐姐听了悟空的倾诉后说,你觉得目前你的能力已经足以胜任你的工作,希望找一些更有挑战性的工作,对吧?那你为什么不和你的导师沟通呢?

悟空说觉得自己第一次接到任务时太想当然了,结果没有把工作做好,所以现在不确定自己的能力到底到了什么程度,贸然向导师提出想要更有挑战性的工作会显得不够踏实。

师姐说,显得不踏实是沟通方法的问题。如果把问题闷在心中拒绝沟通,就是你的问题了。我得向你说下及时与导师沟通的意义在哪里,方法有哪些。

1.3.4 与导师沟通的意义和方法(1)要共同完成一件事情,需要团队成员对项目的最终目标在理解上达成一致,这样才能相互配合好。毕竟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无法确定其他人是否真的理解了自己的想法。(2)沟通并不是单向的,导师虽然比我们更有经验,却并不能完全洞悉我们的想法,所以当我们有疑惑或者问题时,需要我们主动沟通,而不是被动等待。(3)导师通常很忙,所以我们要找对时间节点,快速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提前约与导师的沟通时间就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悟空听了师姐的建议,第二天询问了导师今天的时间安排后,双方约定在中午对最近的工作进行一次沟通。

悟空说:导师,我觉得自己已经能较好地完成目前的工作,希望能承担一些更有难度和挑战性的工作。

导师回想了最近的情况,觉得悟空最近工作完成得的确不错。于是说道:我会安排一些更有挑战性的工作给你。

说完还补充了一句:希望承担更有挑战性的工作就和我说,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做呢?作为一名产品经理,太被动不是好习惯,希望你能早日改掉。

给产品经理的一句话:产品经理与公司其他角色不一样,这个职位的本质是一个驱动者的角色,要求天生具有驱动者属性,遇到问题不能被动等待。产品经理是最该想办法推动解决事情的人,不仅可以推动自己、推动下属,还可以推动领导解决出现的问题。2 需求调研与分析2.1 需求调研与分析

在悟空向导师提出想做些更有挑战性的事情后,悟空收到了新的任务。

任务背景是这样的:目前有很多用户在“寻他搜索”中搜索与电影相关的搜索词,但是搜索结果并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用户点击率偏低,所以公司想优化这部分体验。在项目启动前,悟空需要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

听完任务悟空傻眼了,用户需求分析自己接触过,但是要系统性地进行分析并产出报告文档,这件事儿悟空可从来没做过,报告怎么入手呢?悟空急得抓耳挠腮。

这一切都被导师看在眼里,晚饭过后,导师找悟空聊了聊。

导师说,用户需求是一切互联网产品的基础,所以对它的理解和把控是产品经理的基础能力之一,今天我就把和用户需求相关的知识传授给你。

2.1.1 什么是用户需求

用户需求,简而言之,就是用户需要的东西。用户需求对互联网产品非常重要,关系到产品甚至公司的生死存亡。在互联网世界中,谁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谁就能获得用户,否则就会被淘汰。

了解用户的需求是什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先不说不同用户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导致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单是用户对需求的理解和表达就千差万别。

如图2-1所示,同样是想从上海到北京去,有些人说自己需要一款能买机票的APP,有些人说需要一张火车票,有些人会要一辆车,还有人说要一匹马。图2-1

于是问题就来了,我们想知道的是用户的需求,但是用户表达出来的往往是他们想要的功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伪需求。

所以,如何识别用户“真正的需求”并组织研发出相应的产品满足用户,而并不是只提供一个简单的功能就成为了产品经理需要绞尽脑汁想清楚的一件事情。

2.1.2 为什么会产生伪需求

伪需求出现的本质原因是由于手段比目的更具象化,所以人类很容易把手段当成目的。

我们可以想象,在石器时代,原始人小王肚子饿了的时候吃到了树上的果子,然后饱了。于是从此小王就有一种认知,那就是吃到果子=不饥饿。于是下次小王再饿了时就会再次寻找果子,而不会去思考自己的本质需求是果腹,其实可以用其他手段实现,如种植、打猎、畜牧等。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目的这个抽象的事物,人类对于手段这种相对具象的东西更熟悉,表达也更熟练。这也就难怪人类常常只能表达出自己的伪需求。

因为这个问题的存在,就需要另一批人调动人类更高级的功能识别手段背后的目的,然后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手段满足需求。

2.1.3 如何区分需求与功能

既然用户想要的东西那么混乱,我们如何能理顺思路,找到用户“真正的需求”呢?

首先,正如我们前文所说,需求是目的,功能是手段。

普通用户分不清其中的区别,有些人会把功能当成需求,从而产生很多伪需求,让产品经理大伤脑筋。那么,我们该如何区分功能和需求呢?这里教大家一个非常简单实用的方法。

用户需求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只是满足需求的方式(功能)发生了变化。例如,吃饱这个需求的满足方式从最初的打猎、烤肉,进化成耕种米饭,再进化成今天的美团外卖。

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判断标准:如果原始人也需要,那就是真需求;如果不需要,那就是伪需求。

练习:以下选项哪几项是需求,哪几项是功能(伪需求)。

1.小明想要娱乐

2.小明想要去迪士尼

3.小明想写作业

4.小明想考大学

5.小明想去另一个地方

6.小明想休息

以上问题中1、5、6是需求,你回答对了吗?如果没有答对,请把本内容再看一遍。

2.1.4 产品经理为什么要理解用户需求

由于需求和功能有着巨大的差异,所以当产品经理设计一个功能时,深刻理解用户需求就成为了一个必要的前提。

为什么乔布斯的iPhone与用户想的完全不一样(用户也想不出来),但是iPhone却最终大卖?就是因为iPhone虽然没有实现用户想要的功能,却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乔布斯貌似完全不理会用户的反馈,以至于很多人误以为他的成功来源于对用户的不妥协和偏执,但事实恰恰相反,乔布斯是一个最贴近并深入了解用户的人。很多产品经理放弃了对用户的理解而去学习乔布斯的偏执,以为这样就能做出“改变世界”的产品,真是舍本逐末。

所以只有了解了用户真正想要的东西,才能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如图2-2所示,我们之所以说产品经理是用户和研发人员之间的连接器,说的正是这一个道理。图2-2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做到和乔布斯一样了解用户的需求呢?答案很简单,就是做需求分析。需求分析又该怎样做呢?

2.1.5 需求分析的具体步骤

需求分析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定范围

世界上的用户太多,没有一个产品能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所以我们在分析的最初就得选定分析范围,圈定我们的目标用户。

这类用户的特征是:他们都有共同的需求,并且这个需求都可以被我们的产品满足。

例如悟空要分析的这个项目,用户的需求是娱乐,而这个需求可以通过在网络上或者电影院观看电影满足。那么,“通过网络进行电影信息查询、观看、购票的用户”都是我们的目标用户,于是悟空得出了以下结论。

结论1:用户需求是娱乐。

结论 2:目标用户范围是通过网络进行电影信息查询、观看、购票的用户。

2.定目标用户数量

这个步骤往往被我们忽略,因为大家会进行一个主观判断“这个产品应该不少人用吧”,从而启动这个项目。如果只分析一个小功能,这个判断方式问题不大,但如果一个功能或者产品涉及很多人,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那么就需要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仔细的研究。

这是因为需求的数量级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设计方案。例如,有100个人明天要从北京移动到上海,我们可以考虑飞机这种交通方式,但如果用户数是100万人,就得考虑火车、轮船等方式一起上。

最后,悟空通过数据查询得到了目标用户数量:每月在“寻他搜索”上搜索与电影相关的query的用户数是200万。

3.用户画像

在确定了用户数量后,就需要了解这些用户,这个步骤被称为用户画像。这个步骤可以帮助我们把我们并不认识的用户迅速变成我们熟悉的人。

用户画像有很多种方法,很多产品经理会依据经验进行画像,这部分产品经理用对用户的了解在脑海中完成用户画像。如果我们既不是特别有经验也无法与用户频繁接触,如何才能最快地了解我们的用户呢?

我们可以使用特征法。

其实人类对同类事物的判断都是用特征来记忆和理解的,如图2-3所示,我们很难记住他们的动作和眼神,却能很快记住这里有3孩子,两个黑人、一个白人。这就是特征的作用。图2-3

基于这个原理,如果我们能把用户的特征提取出来,就能把我们并不熟悉的用户转化成我们熟悉的,从而用最短的时间了解我们的用户,如图2-4所示。图2-4

那么,我们该选择什么样的特征呢?年龄、性别和学历这三个特征是最有区分度的,也是大家最容易理解的特征。有了这三个特征,我们很容易将用户的形象在脑海中“画出来”。

如果只知道有一个用户搜索了一部电影,那么我们对这个用户是完全不熟悉的,但是如果能知道用户的年龄是 19岁、性别男、职业是大学生,那么我们脑海中就一定会复现出一个我们熟悉的人。我们为这个人设计产品,就会感觉顺手得多。

可以依据表2-1所示的例子分出几个典型用户的类型。表2-1

4.使用场景

完成用户画像后,还需要分析用户的使用场景,因为即使是同一个用户,在不同的场景下需求也是不同的。

例如,大学生小王在宿舍搜索某部电影的名字可能是想观看某部电影,但如果在公交车上搜索,就可能只是想查查这部电影的相关信息。

我们可以罗列出最常见的产品使用场景,使用场景结合之前的用户画像,就可以得到“一个熟悉的人+一个熟悉的场景”,自然而然就知道这个产品需要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如表2-2所示。表2-2

5.产品的主要功能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对用户已经足够了解了,这时可以思考用户需要的究竟是什么功能。

很显然,这类用户需要的主要功能为观看电影的视频、查阅资料等结果。

6.对需求分析结果进行汇总

完成了以上分析后,悟空将结果汇总如下。

目标用户:使用寻他搜索产品,查询电影视频或电影资料的用户。

用户规模:日均搜索用户10万,日均搜索次数20万。

主要用户画像:公司白领、在校学生。

使用场景:在休闲时间进行观影娱乐、查询电影资料。

主要功能:在搜索结果中提供电影的视频播放入口和相关资料,让用户快速找到所求。

悟空将需求分析报告整理了一下发给了导师,完成了这个任务。2.2 数据分析

需求分析完成后,悟空又接到了一个新任务:数据分析。导师对悟空说,之前教了你关于需求分析的知识,是为了让你能对用户需求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但只对需求有大致了解对于产品经理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就拿搜索产品来说,你知道用户有通过搜索获取信息的需求,也了解大致的使用场景,但是究竟有多少用户对电影有这样的需求?其中想看视频的用户占多少?想查阅资料的用户又占到多少?这些都需要我们拿出数据,用最客观的态度和方法分析后得出结论。

如果说偏感性的需求分析是我们依据对用户的了解找到问题的答案,那么偏理性的数据分析就是通过分析数据挖掘真相。这两种分析方法思路不同,却能起到相互补充和支撑的效果。我们需要依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

2.2.1 数据分析的主要思路

数据很客观、很强大,但是数据本身不会给出我们想知道的答案,其中蕴藏的宝藏需要我们挖掘后才能被发现。

首先介绍数据分析的主要思路:将现实中的问题简化成数字问题,从而寻找答案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例如,图2-5所示的两首歌现在哪一首更流行?相信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答案,而且彼此都能举出一些例子和依据,谁都说服不了谁。图2-5

如图 2-6所示,我们依据“整体搜索指数”对比,17270大于974,所以“小幸运”这首歌在这段时期更流行。

这就是“将现实中的问题简化为数字问题,从而寻找答案”的数据分析思路。图2-6

需要注意的是,数据分析只是工具,不是目的。我们进行数据分析是为了让分析结果能反映现阶段的情况,并对下一步计划产生指导意义,所以千万不要为了分析而分析。

2.2.2 数据分析的步骤

数据分析可以分为以下9个步骤。(1)明确目标。(2)明确分析范围。(3)数据采集。(4)数据清洗。(5)数据整理。(6)数据对比。(7)原因探寻。(8)输出结果。(9)展现结果。

下面以悟空本次的数据分析过程为例,说明一个完整的数据分析是如何进行的,报告又是如何撰写的。

2.2.3 明确目的

明确的目的是一切分析的基础,在明确目的之前,不要开始任何分析,因为那很可能是白白浪费时间的无用功。

一般来说,目的主要有以下三种。(1)分析现状,反映目前的情况,帮助我们制定下一步计划。(2)分析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出问题的原因并找出解决办法。(3)分析变化,当产品出现变化时反映变化情况。

悟空本次数据分析的目的是知晓目前电影类query的搜索结果对用户需求的满足情况。符合“反映目前的情况,帮助我们制定下一步计划”的定义,是一次典型的现状分析。

2.2.4 明确分析范围

当我们明确分析目的之后就可以着手选择分析范围。因为一个产品能分析的数据和维度非常多,明确分析范围能避免分析报告内容太多,杂而不专。

需要注意的是确定范围后我们就需要进行数据采集,但是具体要采集什么样的数据,不是用“自然语言”描述就可以的,需要具体到能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例如,悟空的分析范围锁定在用户搜索了与电影相关query之后的行为,但是这个范围的定义非常模糊。例如,与电影相关query如何定义?什么又算是搜索之后的行为?我们需要将自然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才能进行数据的收集。

最后悟空找到了一份所有电影的名称列表,确定凡是搜索词与列表中的电影名称一致就算是搜索了“与电影相关的搜索词”。然后又明确了用户在搜索之后直到关闭网页或下次搜索之前,在搜索结果页面进行的所有点击操作都算是用户搜索的后续行为。

2.2.5 数据采集

当确定了分析范围后我们就可以采集数据了,同样,需要采集哪些数据,也需要我们用“数学语言”表达。一般来说,需要采集的数据分为以下3类:名称、数量和转化率。(1)名称:某些数据的结果不是以数字形式展现的,例如我们要收集本月上映的电影名称结果就是完全没有数字,只有名称的列表。(2)数量:这个比较好理解,例如某个电影名称的本月搜索次数是3次,这个数据的结果就是3。(3)转化率:有些数据如果只是独立地看是无法说明问题的,例如我们想确定搜索结果的质量如何就不能只看搜索的次数或搜索结果的点击次数。需要将两个数据相除后得到搜索结果的点击率,然后将搜索结果的点击率当作搜索结果质量的评估指标。

悟空明确了分析目的和范围后,确定了以下需要收集的数据。

与电影相关的query搜索次数、每个query的搜索结果总点击率和第1条至第5条搜索结果的点击率,如表2-3所示。表2-3

以上是一个分析中最基础的指标,但实际中分析搜索结果可能还需要进行得更细致一些。例如,查看用户切换query进行再次搜索的概率,若有这个行为,则说明搜索引擎没能正确识别用户意图,使用户还需要换一个词表达。又例如,通过眼动仪、鼠标轨迹可以看到用户对搜索结果的前几条是不是满意,这里只是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方便大家理解数据分析,对这块内容感兴趣的读者还可以自行进行进一步研究。

2.2.6 数据清洗

采集数据后,这些数据并不能立刻使用,因为还有一部分“脏数据”会污染我们的数据从而影响分析结果。这就需要进行数据清洗,将不符合要求的“脏数据”清洗出去。

例如,有一个用户一整天都在搜索一个搜索词,并且每秒固定搜索5次,那么很有可能这个“用户”其实是一个程序而不是一个我们需要分析的用户。这些数据我们需要清洗掉。

脏数据一般包含以下几种类型,大家可以顺着这些类型思考,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需要清洗掉哪些数据。(1)频率异常:正常用户的使用频率一般会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即不会太频繁。例如,如果我们手机端的数据中有位用户每秒固定搜索1次电影名,并持续了好几个小时,就需要将这部分数据洗掉(删除)。(2)总数异常:我们都希望能通过数据看到普通用户使用产品的情况,但在某些情况下,会存在少数用户“单枪匹马拉高整个数据水平的情况”,例如1 000个用户平均每天进行1次搜索,但是忽然出现1个用户每天搜索1 000次。平均下来当天每个用户的搜索次数会上升至 100%,显然这样的数据不能代表普通用户的情况。(3)行为异常:这类异常情况所包含的具体情况非常复杂,需要我们对业务有一定的了解后才能判断。例如,我们发现在所有电影中被搜索次数最多的是一部叫“时间”的电影,但是依据经验可以判断,绝大多数用户的搜索意图都不是该部电影,所以这部分数据需要排除。

2.2.7 数据整理

数据收集完成后,我们需要将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整理是为了下一步进行数据的对比。整理的方式分为汇总和拆分两种。

1.汇总

有些原始数据比较散乱,需要我们按某个维度汇总才能进行效果的观察。例如,我们需要观察某个功能上线前后用户行为的变化,就可以按日期将上线前和上线后的用户行为数据分别汇总,然后得到两份数据并通过对比观察得出结论。

2.拆分

有些原始数据并不足够细致,需要我们依据数据的关系进行数据拆分。例如,我们将某网站的访问量来源做拆分,就可以知晓某网站50%的访问来源于搜索,还有30%的访问量来源于微信。从而了解我们的用户是从哪里来的。

2.2.8 数据对比

数据准备好后就可以进行数据对比,这是数据分析最重要的步骤,数据分析中绝大多数的分析结论都是从对比中来的。例如,悟空本次分析的目的是评估关于电影的搜索结果质量,是电影相关搜索结果的点击率与其他搜索词搜索结果的点击率进行对比。通过对点击率的对比,我们就能得出一个大致的结论。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对比的方法,即框定范围后收集相应的数据,然后将数据进行对比后得出结论。常见的对比方式有以下几种。(1)时间对比。通过时间节点前后数据的变化对比得出结论。例如,如果发现网站举办促销活动时销量比平时要大,就可以得出促销活动能让销量增大的结论。(2)空间对比。在真实世界中,不同的人因为生活空间的差异会有不同的行为,基于此我们可以通过空间区分不同的人群做出对比。例如,东北和海南是两个不同的空间,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在电商平台中,东北的用户购买羽绒服的频率比海南的用户高,于是我们判断羽绒服在东北比海南更畅销。(3)人群属性对比。网站的用户数量很多,彼此间也有很大区别。例如,VIP用户和普通用户对视频的质量和网站的服务期待也会不一样,一旦网站出现问题,VIP用户的负面反馈会比普通用户多很多。

依据分析目的灵活地选定对比范围,能让我们从数据中挖掘到我们想要的东西。

2.2.9 原因探寻

通过对比数据可以知晓一些已经发生的现象,但是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还需要我们探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