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计可寻—成功的创业(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8 04:43:40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有计可寻—成功的创业

有计可寻—成功的创业试读: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为四章,分别为:

第一章 创业培训八:网络创业

、第二章 创业培训九:利用风险投资创业、第三章 创业培训十:特许经营、第四章 创业培训备忘:创业宝典。第一章 创业培训八:网络创业

第一节 网络创业、商机无限

1848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一个锯木厂发现了“黄金”的消息不胫而走,短短六个月时间里竟然使“整个美国着了魔”,成千上万的人变卖家产,背井离乡,从水路和陆路奔赴加利福尼亚,形成了近代史上蔚为壮观的淘金热。一个半世纪后的今天,人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淘金”,只不过,今天的“金子”不是来自美国加洲的河沙,而是来自Internet。

新资源的发现和开发从来都伴随着新的商业机会。令人惊奇的是Internet所引发的商机何以会如此迅疾,如此繁多,令人目不暇接。

自从1991年允许开展商业应用以来,Internet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规模,确实是一个奇迹。目前它的发展速度还在不断增长,有人估计到2000年,Internet的用户数会突破10亿人。

目前,通过Internet人们可以购买大到住房、汽车,小到T恤衫、比萨饼等各种商品,凡是在传统商店里能买到的商品基本都可以通过Internet求购,提供这种网络商业服务的公司一般还会邮寄或送货上门。由于通过Internet购物非常方便,加上费用也与在商店购买或邮购相差不大,所以节日期间更多的美国人避开了商场的拥挤,通过Internet为亲友和自己选购年货和礼品。

Internet发展到今天,已经使电子商场成为现实。随着信息高速公路基础设施的不断扩展和Internet技术的不断进步,Internet的应用会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试想如果有一天进步家庭用户只要把一台网络计算机通过Cable Medem接入有线电视网,就可“遨游”Internet信息海洋的话,那么有谁知道那时会有多少个Internet用户呢?对于如此庞大的市场,经营者们一定不会放过,他们一定会不断地想出各种办法来满足网上用户的需求,同时也为自己捞取更大的好处。这种满足与需求是互相助长的,而且永无止境。它将改变人们传统的生活观念与生活方式,并将改变世界。

与传统的商场相比,Internet电子商场具有以下特点:

没有店面租金成本。传统的店面相当昂贵,特别是黄金地段,那更是寸土寸金,而电子商场只需一台连在Internet上的网络服务器,或租用部分网络服务器的空间即可。在电子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购置一套网络服务器设备的费用,与实际租用一个商业大厦的费用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没有商品库存压力传统的经营者,为了压低进货成本,只好大量进货,这不仅会带来相当大的资金压力和经营风险,而且商品的库存盘点、存放也需要很大的人力和财务,而一个经营良好的电子商场,甚至可以做到买空卖空,无需承担库存压力。

打销成本很低电子商场同时兼备了促销的功能,其“货架”上的商品同时又是广告宣传的样品,经营者不需要再负担促销广告费用。

经营规模不受场地的限制电子商场的经营者,在“店铺”中摆放多少商品几乎不受任何限制,只要经营者有足够的商品开发能力,服务器都可以予以满足,而且经营方式也很灵活,你可以把自己当成零售商店,也可以认为自己是批发商。

便于收集客户信息服务器在收到客户订单后,可自动将客户信息汇集到用户信息数据库中,以便将来用于产品行销。

特别适用于电子信息产品的销售对于计算机软件、电子数据资料、电子图书等电子信息产品经营者来说,电子商场是最佳的选择,用户既可以通过网络付款,也可以通过网络来下载所购物品。

网上商场商机无限。今天在Internet上竞争的已不单单是电脑企业。但是,电脑企业在Internet上的战例可以给其他行业许多启示。

第一个典型的实例是美国的网景公司。在开发了一种可以浏览Internet多媒体信息的“导航器”软件之后,这家成立仅两年的小公司就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建成了自己的王国。有人比喻说,网景的经营规模及其财力与软件巨人微软相比简直就是“小儿科”,可这个“小儿科”由于乘上了Internet这班快车居然使微软感到了威胁。

另一个典型是成立于1995年的美国企业Yahoo!Yahoo!的业务很特别,它并没有什么产品,它只是为Internet上网的用户提供目录资料查询,即提供搜索引擎。由于访问InternetWeb站点的用户十分可观,Yahoo!网页每天的登陆人数高达100万人次。这使Yahoo!一下子成为Internet上的著名站点,营业额扶摇直上。Yahoo!创始人之一,27岁的美籍华人杨致远接受IDG代表采访时说:“今天要比一年前更有趣,原因是我们处在一个改变世界的位置,而一年前我们只是碌碌无为的小人物。”

Internet造就的新商机有点叫人看花了眼。诸如“防火墙”、“ISP”(Internet服务提供商)、“Web新闻”、Internet服务器……种类还在迅速扩张之中,分工也越来越细。譬如每个用户都需要建立自己的Homepage,这便出现了Homepage制作商。应用的丰富又使浏览器分出了支持前端软件的浏览器、支持E-mail的浏览器、支持三维图像的测览器。电子邮件有了声音的邮件、图像的邮件、视频的邮件。服务器也分出Homepage的Srever、Mail和Serve、安全系统的Server,形形色色有七八种之多,还有被誉为“Internet上的世界语”的新一代编程语言Java。有专家说,与Internet相关的新技术就像一个急剧滚动的雪球,对其发展前景的估量完全可以“再大胆一些”,“淘金”的温度也完全可以“再升高一些”。

不过,在Internet上淘金,不能只顾埋头“挖坑”,最要紧的是“登高远望”。Netscape和Yahoo!的崭露头角靠的正是“眼光”和“创意”。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典型是美国的Sun公司,早在1983年,这家公司就提出了“网络就是计算机”的观点,当时还很不为人理解,直到90年代才有了越来越多的知音。这一颇具有创新的观点反映了Sun当时的非凡眼光,此后Sun的行动果然非同凡响,围绕Internet相继推出了Web服务器和Jave成为红极一时的网络厂商,目前全球41%的Internet服务器市场被Sun占有,70%的Internet应用系统是采用了Sun的产品开发的。

由此看来,Internet的市场特点不是“大家来分蛋糕”,而是“大家来做蛋糕”。新的技术催生了新的需求,新的需求又催化了新的技术,市场将在这种周而复始的开拓中越做越大。取胜的关键是眼光和魄力!

近年来,电脑购物服务在Internet最热的美国得到较快发展。据统计全美电脑购物服务的订户在已达390万人,电脑俨然成了电子超级市场,人们除了用它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外,采购每日消耗的食品已成为绝大部分家庭生活中的一部分,特别是周末,电脑购物已代替了很多美国人逛超级市场的习惯,取而代之的是:一份电子邮件,一张传真,一部电话,一台电视,你所需要的食品马上就会送到家里。

电子售货商店中陈列的商品不再是平面的,而是可以从多角度进行观察的立体陈列商品。比起翻看通信商品目录杂志和看照片筛选商品,消费者所获取的信息最大幅度提高。

目前,商人已把有钱电视变成了巨大的超级市场。如果你嘴馋了,想买点什么东西尝尝,打开电视机,调到电视购物台,就可以看到荧屏上许多商店的名称。大部分电视推销产品都比市面零售便宜三成,每天24小时滚动播出,如果看中哪种产品,打电话就行,每周有1500名推销员登门服务,如果急需,或许马上就享到口福。

除了食品外,信息高速公路还为电脑用户准备了精神食粮,在线网络为其成员开通了一个电脑购物市场,使他们能在电脑上浏览并订购商品。如贝尔·阿特兰蒂克总公司已拥有荧光屏前逛商店购唱片的系统,通过这个系统,便可以在电脑上看见购物中心的画面,客户只须移动鼠标,便即时听到数码传送的音乐段落。用户欲购买这张唱片,只需用扫描器,扫过信用卡,便付了账。接着很快就会有人将商品送上门来,由你签收货物,这次账物就全部完成了。

在日本也有成功的使用Internet网的例子,如外文书籍销售、电子方式陈列商品等。随着Internet网进一步推广,预计不久的将来会掀起一个使用高潮。那时,落伍的企业也许为了挽回因冷落Internet的损失而奋起直追。

Internet网极可能给商务活动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简单的例子就是“无商店售货”。虽然它不能使商业活动发生根本的改变,可是它至少会改变商业活动。第一,Internet网是国际性网络,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卖方能够发出商品信息,买方可以找到商品。因为迄今为止,购物的距离对于销售业而言仍然是一个头痛的问题。第二,促进无商店销售达到一个新阶段。第三,推进了即时交易。所谓即时交易就是在Internet网上选好商品,按订货键的同时也完成了付款手续,无论Internet网今后朝什么方向发展,电子交易对金融信贷业都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我们把Internet喻为打开财富之门的钥匙。这把钥匙之所以能够充当“芝麻开门”的角色,根由在于它创造了一个新的空间:“Cyberspace”(电脑空间)。

电脑空间不同于人们已知的物理空间、历史空间或思维空间,它是电脑互联网技术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说到它的意义,只须了解这样一个事实:人类历史上每一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无不依托于一种新资源和开发和利用。而电脑空间的出现,恰恰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了当今最重要的资源——信息资源。

人们很早就发现了石油,但只是到了20世纪,人们创造了石油利用和处理技术(内燃、石油提炼等)之后,才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工业革命,形成了汽车、飞机、石化等一系列新兴产业,否则石油最多不过是种“黑色柴草”而已。信息产业也如此。尽管信息资源早已为人们所发现,但只有当它能够被方便地存储、加工、传输、查询时,才能成为变革社会的实际力量。

可以让全球的电脑相互通话的Internet,其意义正像20世纪的石油处理工业。没有这个网络,人们需要到井边打水;有了网络,在家里打开水龙头水就哗哗地来了。且信息资源不像石油那样越用越少,它是用之不竭的。

有空间就有机会。

Internet对经营模式的变革是全方位的。既然“网上交流”有这么多优越之处,那么网上科研或撰写论文、网上购物、网上侦案、网上竞选、网上婚葬及至风上赌博便都成为可能。据说截止到1996年12月,香港已有1500人在Internet上开了个人账号,用于赌马、赌球、赌金牌。

台湾省《工商时报》也刊文预测未来10年企业管理新趋势,趋势之一是“降低互动成本”。文章认为,目前大多数制造商已能使生产成本降至极低水准,企业大部分的成本是花在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上,谁能将此成本降低,谁就将成为竞争的赢家。而降低“互动成本”的最佳途径,便是以Internet为新的“交通工具”进行网上交流。当然,相对于“网上空间”的好处,降低“互动成本”只是其中一项,只要你有好点子,善于“换一个方式经营”,赚钱的大头还在后面。

珍就是一位幸运儿,她在美国加州有一家小书店,经营15000种科幻、控险和恐怖小说。早在1994年她开始用一台IBM PC管理整个书店。有了电脑之后,每天最耗时费力的盘点工作只需按几个键就完成了。她多出很多时间泡在网上,自然而然萌发了将书店上网的想法。她自称是在WWW网上的第一个拥有自己网站的书商,每周她都会更新公布的书目,其中包括库存的和预定的图书,多是平常书店中买不到的。读者可以通过E-mail或电话直接订购,书店接受支票或信用卡。

珍通常会建议客人不要通过Internet或E-mail传送信用卡信息,而是用常规的传真或邮件。因为Internet的电子贸易的安全性还有待发展。

一开始,通过网络的订书还不很多,跟其行业的情况一样。但现在书店的30%的生意是从世界的各个角落通过Internet而来。唯一没有卖到的地方恐怕就是北极洲了。

她承认处理Internet订单得花不少时间,现在她有三个临时助手在帮她,但包装托运和客户关系主要还是她一个人承担。

她觉得花这么多时间还是很值得的。因为“你会遇到各种各样有趣的人,我和许多客户已经互相称呼名字而不用姓了,他们如果旅行经过本地,也会顺路来店里看看,比如瑞士和瑞典的朋友。”

珍的故事表明,一些先行者已开始利用Internet“淘金”了。

你当然没必要一定去开一个网上书店,尽管网上书店是一个很不错的想法。网络上的项目是无究无尽的,每天都有新的想法出现,每天都有新的公司成立。网络是一个新生事物,它的特性、它的潜力,没有人知道有多大,也没有人敢说它已经把网络完全了解。只要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就一定能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美国一家公司发现时区的差异和传统的24小时时间制已经成为人们网上交流的一大障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想出了一个极为大胆的计划——创造网络时间!利用研制出的一种网络时钟将网络时间统一为一种时间制式,由三位数表示,算法是将24小时分为1000个单位,人们一旦上网则一律以这种时间制式为标准。这项时间新概念突破了国界和时区的限制,不管身在世界哪一个角落,网络时间都是一样的,处在“白天”和“黑夜”的网友若想上网聊天,只需约定一个网络时间,而不需要为换算时间而劳神了。这一做法得到许多网友的认同,据了解,目前美国一些厂商已经开始生产和销售这种网络时钟。

看看吧,这家美国公司是怎样抓住机遇的。在网络上一定要做个“有心人”,机会自然会找上门来。这儿有没有什么“诀窃”呢?绝对的“诀窃”是一定没有的,然而却有一些方法可循。

无论在网上还是在网下,流行的东西总是好的。互联网做为第四媒体,其优势在于传播的速度大大超过了传统媒体,流行的东西在网上会传播得更快。根据中国互联网中心1999年7月发布的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上网用户中有近90%的人属于16岁到35岁这个年龄阶段。这个年龄阶段的人显然对流行事物的“感冒”程度很高。流行的事物中一定有商机存在。

提供的一种商品或是一种服务,一定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一种成功的商品、服务必然脍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因此,关心一下周围的事物,多多思考,说不定就会有好点子出现。

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这是最快捷、最简单的方法。尽管互联网的出现让地球变小了,但是还是有很多地区性的东西。在美国能行的,在中国为什么就不可以了呢?当然我想说的并不是完全照搬别人的模式,借鉴一下总是可以说。国外对互联网的研究和挖掘,确实要比国内领先很多,学习一下,大胆“拿来”。况且,做得最早的不一定是做得最好的,Yahoo不是最先做搜索引擎的,但它是最好的。做免费电子邮件最早的是“网易”,现在人数最多的却是“首都在线”。

模仿国外的模式,也是业内人士常用的做法。网易刚开始的时候是做搜索引擎,但后来发现当时可以分类编辑的中文网站实在太少了。于是在1997年6月网易总经理丁磊看好了Hotmail。仿照Hotmail,他和伙伴们开发了免费的大容量电子邮件系统。

这套免费电子邮件系统后来卖给了广州电信局。几个月下来,163.net流量剧增。后来263.net和188.net都是使用的网易公司的电子邮件系统。网易一举成名。Amazon在美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国内的商家当然坐不住。教育软件业的老大科利华公司决定投资三亿美元修建中国的图书走廊。成功与否当然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是,这些例子都说明了一个道理:模仿别人是可行的。

模仿之中还要有创新的特点。网易的电子邮件系统创新和特点之处就在于两点:价格便宜,竞争对于Netscape、Microsoft和SUN公司也提供类似的产品,但他们的价格比网易贵十倍还多;支持POP3式收信,Hotmail的邮件系统是不支持POP3的。科利华的图书走廊就有别于Amazon, Amazon主要是针对个人顾客的,而科利华的主要是针对书店的批量进货。

做的事一定要是自己擅长的。做不好再好的创意也白搭。就好比让马晓春下国际象棋,让谢军下围棋,能行吗?可以发挥你的专长,你电脑玩得很顺手,可以在网上办一个修电脑的站点;你软件写得好,可以写软件在网上发布;你网页做得好,干脆帮人家建网站,这也是不错的路子。总之要发挥你的专长。

在网上开一家公司绝不是轻轻松松就可以做到的,一个人很难有这种精力把所有的事都做完。寻找自己的合作者,成为一件不可避免的事。事实上,也没有哪一家网络公司是一个人单枪匹马做出来的。

寻找一个什么样的合作者呢?一个基本的原则,即要和你优势互补。1996年四通利方想要做RichWin for Internet版,还要做自己的网站。恰好这时候,李松波和汪延想找王志东寻求合作,起初的目的只是想从四通利方拉一个做主页的生意。1996年4月27号,王志东把李松波和汪延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慷慨陈词:“四通利方要做RichWin for In-ternet版,要做自己的网站,四通利方的网站今后要成为中国最大的网站,要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站”“你们可以加入四通利方做这件事情。”王志东、汪延和李松波三人谈了一整天。尽管汪延、李松波走进王志东办公室之前,还反复强调:“决不卖身到四通利方,要自己创业。”但最后还是没能经得住王志东的诱惑。三个星期后,汪延和李松波“投降”,从此不再嚷嚷要独立成立公司,而是在四通利方里面成立了国际网络部。这就是新浪网的最初的几个创业者。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王志东想做网站,没有这方面的人才,恰好这时来了汪延和李松波,正好弥补了四通利方的劣势,成就了以后的新浪网。

网络公司需要技术创新能力,显然这是毋庸置疑的。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日新月异,不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很难提供给用户最好的服务。Jeffery Bezos决定开网上书店的时候,Amazon.com这个网站并不是他写出来的,而是他在硅谷找的一批人开发出来的。

在跟风险投资家谈的时候,通常风险投资家都会要求展示你公司的管理层。如果管理层不好的话,一般投资就没戏了。因为这些投资家很明白,管理是一个公司成败的决定因素。这里讲的管理是指正规规范的公司化运作,而不是几个哥们在一起干,不出事就行了。为什么中国的企业往往到了一定程度就做不下去了,要么倒闭,要么四分五裂,关键原因就在于管理的问题。新浪网在和华渊合并之后,深感管理的复杂度大大增加,于是请来了Netscape的前副总裁沙正治。沙正治曾任职于Netscape, Oracle, Intel等国际大公司,“见多识广”,新浪就让他统领公司全局,负责公司发展战略,建设高层合作伙伴关系。

网络企业不依靠资本市场几乎是不可能发展起来。无论是中国的网络企业,还是是外国的网络企业,每一次的大发展都伴随着一次资本运作。要么是上市,要么是获得投资,或者发生了企业间的并购。资本运作又是专业性较强的东西,必须有深谙此道的专业人士来进行操作。网络企业一成立,就要不停地找资金,一旦中途断奶,很容易就断送了一个公司的前程。如果自己不熟悉这方面的东西,或者公司里没有人熟悉,就得考虑去请一位专业人士。新浪网在完成2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后,请来了原华登国际投资集团副总裁的茅道林。

从知识结构方面来说可以从上述几个方面去考虑。但是除了知识结构以外,还有很多要考虑的东西。几个人必须要能合成一个整体,才算是一个优秀的集体。从大家的“磨合”来考虑,又有下面的一些要注意的方面。

创业一个网络企业是一件相当艰辛的事,常常是用身体来拼成功。即使是现在,杨致远还每天工作10个小时左右,而且一周还有两三天在飞机上度过。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知什么时候企业就会陷入困境,可能会亏本,可能好几个月的埋头苦干到头来却是一场空;在合作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大大小小的摩擦,观点的分歧、利益的冲突等等。尽管问题很多,但决不能让这些问题影响领导层的稳定性。靠什么来保持这种稳定性呢?显然,完全靠金钱的刺激作用已达不到这种效果。靠什么呢?靠的就是这种对事业的共同的认同感。大家都有相同的信念,即使出现了暂时的、这样那样的问题,也能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可以说,共同的认同感是双方合作的基础。没有共同认同感的领导层是不可能坚持长久的。

一个公司运作起来,要像一个独立的人一样。没有公司成员之间的高度的相互信任,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这种信任是建立在对公司成员的仔细挑选和深刻了解上的。这就要求在选择合作者的时候要慎重,多方去考察了解。在合作的时候,另一成员的方针、策略难免出现暂时的困难,这是就要给与充分的支持与帮助,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绝对要避免相互责怪。

企业的制度也要给“充分信任”以保障。尽管是充分信任,责权利上还是要明确的界定。犯了错误还是应有负责人。防微杜渐,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监督,而不是主要让人来毫无依据的干涉。

第二节 建一个成功的网站

网站是进行网上创业的基础,建立一个优秀的网站并推广就成了网上创业者们的一项基本功。

很多新推出的站点和很多想做站点的人,都没有把站点的技术看得很重,甚至有人认为,网站最重要的是内容,花很大的力气把内容做好是网站发展的根本。实际上正是这样才走入了网站建设的误区。

但对于一个网站来说,基本上是由前台和后台两个方构成的,我们用户只能看到最终的使用界面,而事实上,这个界面的好坏直接取决于网站后台结构的建设。比如说,我们只看到页面是否美观,使用起来是否方便,是否可以更好地交互,但事实上,没有一个强大的后台支撑,上述的这些方面都不可能更好地在Internet上实现。

基于一个模拟的环境或是一个量非常少的环境中,我们更加无法感觉到技术对于网站建设的重要性,真正的运行所发生的情况是模拟所永远无法想像的。在实践中去摸索、去总结,更多地吸收别人的经验,对于网站内部结构的规划、设计、扩展与系统维护来说,这是更重要的。

1.服务器

①服务器群的网络连接

服务器群的连接采用现有的局域网技术。最关键的是提供足够的转换带宽和避免任何流量瓶颈。网站服务器之间的数据流量可式基本以N-对-N形式。所以,吉位的以太网络交换机因性能价格比高而被广泛采用。

另外在设计网络连接时,一些新型的交换机产品值得考虑去采用。第一是带有路由功能的网络交换机,其次是最新的带有第四层(即信件运输层)转换功能的交换机。这方面有美国Alteon公司生产的网站系统系列产品和美国Foundry公司的Biglron系列产品。

网络连接采用的最基本的以太交换机只提供数据通讯中所说的第二层交换功能。服务器2网络需要通过一额外的路由器才能连接到互联网上。从第三层IP协议的角度来讲,服务器只用第二层交换机相连,网络呈平线式,缺乏IP层次感,不利于未来扩弃,而且无法对某部分网络实行专门管理。带路由功能的第三层IP交换机,从交换效率、扩展性和管理难易上更值得选择。

最新的第四层交换机,比IP转换器更为智能化。为使网站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传输增快,关键是要把一段段语意完整的信息(网络技术中专称为信件,不同于一般讲的电子邮件)最快地在服务器之间传送。对此,第三层交换机尽管转换组成信件的IP数据包,却无法保证组成一个信件的所有IP数据包,能够连串地被转换到目标服务器。

②服务器的硬件配置

这里略带一提服务器的硬件配置,这一话题相信很多人比较熟悉。服务器的硬件配置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Memory)、内存公共连接(Memory Bus)速度、交换空间(Swap Space)和硬盘的大小、网络适配器。在考虑时,除了一般常识外,注意不要让任何一部分成为瓶颈阻碍,同时注意留下一两年内所需的扩充余地。在网站运动过程中,要对服务器的使用情况进行监视,从而确定哪部分需要扩充。

③服务器软件的设计实施

服务器软件折设计和实施同样对网站的性能,尤其对软件所提供的那项网站应用的性能起着极大的影响。

首先对编程语言要有选择。解释性语言,如TCL、UNIX Shell Script,运行起来比较慢,不适合用在有实时要求的软件和经常使用的软件。Perl是另一种解释性语言,但运行前,却经过Perl特有的编译和把编译后的程度载入内存的过程,因此运行较快。C/C+写的程序运行最快,但最难写而且不便调试。

其次要对程序进行优化。避免多余的输入操作,提取公共和反复使用的程序行作为子程序。而且可以考虑用C/C+来写上述子程序,以达到最快的运行速度。

一个高性能的网站将很快地吸引用户。当用户增加的同时,网站管理人必须回答一些问题:现在的高性能以目前网站服务器的容量能维持多久?当现有容量无法支持更多用户时,将如何升级现有系统?这次升级能维持多久就要面对再一次升级?这一连串问题如不事先想好,都将使技术管理人员措手不及。

更可行的策略是:从网站结构设计的一开始便考虑清楚技术的扩展路径,以备各种大小用户团体的需求。

2.域名

从技术上讲,域名只是一个internet中用于解决地址对应问题的一种方法。可以说只是一个技术名词。但是,由于internet已经成为了全世界人internet,域名也自然地成为了一个社会科学名词。

从商界看,域名已被誉为“企业的网上商标”。没有一家企业不重视自己产品的标识——商标,而域名的重要性和其价值,也已经被全世界的企业所认识。1998年3月一个月内,世界上注册了179、331个通用顶级域名(据inter NIC资料),平均每天注册5785个域名,每分钟10个!这个记录正在以每月7%的速度增长。中国国内域名注册的数量,从1996年底之前累计的300多个,至1998年11月猛增到的16644个,每月增长速度为10%。

要想在网上建立服务器发布信息,则必须首先注册自己的域名,只有有了自己的域名才能让别人访问到自己。所以,域名注册是在互联网上建立任何服务的基础。同时,由于域名的唯一性,尽早注册又是十分必要的。企业在internet上注册域名和设立网站,就可以被全球1亿多用户随时访问、随时查询,从而建立广泛的商业联系,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商业机会。

由于域名和商标都在各自的范畴内具有唯一性,并且,随着internet的发展,从企业树立形象的角度看,域名又从某种意义上讲,和商标有着潜移默化的联系。所以,它与商标有一定的共同特点。许多企业在选择域名时,往往希望用和自己企业商标一致的域名。但是,域名和商标相比又具有更强的唯一性。举个例子吧(这是发生在CNNIC的真实故事)!

同样持有Panda(熊猫)注册商标的熊猫电子集团公司和北京日化二厂之间出现过域名注册中的冲突,按照《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规定,两家公司都有权以Panda为域名注册,但是Panda.com.cn只有一个,那么,在域名申请都符合《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规定的情况下,CNNIC按照“先来先注册”的原则处理申请。北京日化二厂先申请了Panda.com.cn,而熊猫电子集团公司在北京日化二厂已注册成功,并且网站已经开通后,才提交Panda.com.cn域名的申请,其结果是熊猫电子集团公司已经无法以Panda.com.cn作为自己的域名了。

从上面这个例子不难看出,熊猫电子集团虽然仍旧可以卖它的熊猫牌电器,但是,它恐怕永远也无法让它的用户看到属于它的www.Panda.com.cn网站。这无疑是“熊猫”的一个永远的遗憾。

域名无论是对一个企业还是对一个网站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域名实际上就是接入互联网络的单位在互联网上的名称。域名取不好,不够响亮,起步就输了一着,而且它还会给自己后来的工作带来无法估量的消极影响。所以,别急急忙忙地抓个什么算什么,坐下来,铺开纸,拿起笔,好好想想。选择域名也是很有技巧可言的。

①域名最好与单位的性质、单位的名称、单位的商标以及单位平时所做的宣传相一致。这样的域名容易记忆,容易查找,也能很好地反映单位的形象。比如联想集团的域名legend.com.cn,就是一个选得很好的域名,legend是联想集团的英文单位名称,也最联想集团的注册商村,所以联想集团在com.cn下注册了自己的三级域名。即使有人不知道这个域名,但也能结合联想集团平时做的宣传猜出这个域名,然后找到联想集团在网上的站点。如果一个单位的域名选择得不规范,就好比进入互联网络的第一步就走错了,以后再来修改也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不规范的域名不便于人们的记忆、查找,也不能很好地反映单位的形象。比如中国银行的域名boc.cn.net就是一个不规范的域名,按照域名的命名规则和国际惯例来说,net下的域名是指网络服务单位,cn作为中国的国家顶级代码应该放在最后。从这个域外上看别人会认为这是一个可能在中国的网络服务单位。中国银行规范的域名应该是boc.com.cn,说明这是一家中国的企业。

②易理解、易记忆。网址是否理解、易记忆,是否易于在各种媒介上表现,对于营销的效果、对于提高你网站的访问题量,就有着显著的影响。一般来说,域名越简单、越琅琅上口、形和音越和谐越好。

③易拼写。别用“~”“-”这类花哨符号,这样,你在电话里给人介绍域名时,就不用人家劳神来反应你说的什么“波浪线”、“破折线”、“下划线”,在输入域名是,也不用人家在键盘上找半天,来找那些不常用的符号了。潜在读者上网时候手头不一定就有你的网址,这时他们往往靠记忆“碰”出你的网址来。如果你的网址难以拼写,容易输错,他们就无法访问题到你的网站,甚至歪打正着你竞争对手的网站上去了!瞧瞧,你就这样漫不经心地失去了一次机会。

就好像一个企业可以拥有不止一个商标一样,一个企业也可以拥有不止一个域名。域名和商标一样,也有运作技巧。(1)分散域名

当一个生产规模大、产品多样化的公司,其某种产品有了非常独特的个性,并拥有了相对较大规模市场占有率的时候,必须有个别域名。同一公司生产的商品,不一定都能得到市场的统一认同,所以,把某个商品独立出来,这个域名所代表的品牌站点就可以很快被消费者找到,因为消费者并不一定知道这个品牌是哪家公司的,而且往往他们也并不是很关心。比如很多人知道网上寻呼产品ICQ,可是要他们马上说出生产公司的名称(mirabilis)时却大多说错。还有,一些公司生产的不同品牌的商品是为了满足不同的消费喜好,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喜欢同一公司所生产的所有商品。比如宝洁公司的洗发水有飘柔、海飞丝、潘婷等,如果有人喜欢飘柔而讨厌海飞丝,那么当他在查看飘柔主页的时候却必须经过海飞丝的身边,这未免让他难受。所以,产品多样化或者产品个性强的时候,公司必须为某些品牌独立注册域名,以培养、尊重和强化消费者的消费忠诚度。而且更有另外的好处,就是一旦公司旗下某一独立品牌商品出现信誉危机的时候,不会妨碍其他产品的信誉和知名度。

当然,多域名也是有其弊端所在,最严重的就是站点建设的劳动强度增强,管理分散,造成了网站成本的增加。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整体形象。所以,要采取多域名注册的决策,必须考虑三个方面,那就是产品多样化、独特品牌的商品、特定市场的消费忠诚度。作为信息服务企业来说,分设个别域名必须慎重,因为网站的知名度就是网站的价值所在。单一域名所凝聚的名牌价值比分散了的网站知名度加起来还要高。我们看Yahoo,它的服务其实是很多样的,涉及到了搜索、网络服务、电子商务、金融信息、新闻等等,但是,它始终死守一个yahoo.com。可是在国内的网站中,一开始服务手段本来就单调,还一定要分散访客的注意力搞多域名。最后,不但没有达到规模效果,反而给人以内容太少之感,所谓吃力不讨好就是这种情况最好的注脚了。(2)单一域名

把产品以目录的形式放在同一个域名之下是目前多数企业采用的方法。这样的网站首页一般不是很好看,可是很有效,容易吸引人,能唤起人们定期浏览的决定而收藏进书签里。此决策最大的好处就是使公司有很强的整体感,容易以公司整体的信誉去推动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就是说,只要单一品牌已经获得了足够的市场信赖度,那么几乎所有产品的推销工作都已经不战而胜。作为一个网站,因为在同一个域名下面,不用考虑不同定位和不同风格的主页制作,得以节省站点建设开支,既便于管理,也便于统一推广和宣传。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企业采用这样的域名决策的原因了。(3)三级域名“产品名,企业名.com”这样的形式,就是所谓的“三级域名”。在技术层面讲,这样的域名使用几乎是无成本的。从Internic买来域名的时候,企业名.com的前缀和后面的目录名都是一样的性质,只不过设置方法不同而已。这种方法最适合于公司推出新产品时使用,既可以借助公司信誉推动新产品的市场推广,又可以表示产品的个别性,以试探市场反应,然后再确定是否应该把产品品牌独立出去。

三级域名使用起来有很多好处,比自录看起来多一些权威感,以示对此产品的强调。弊端就是要求独立DNS服务器,然后在消费心理上的记忆要求高,既要求消费者知道公司名称,又必须知道产品名称,所以,三级域名一般很少用来直接宣传。

在中国,域名申请要在CNNIC(http://www.cnnic.net)进行。CNNIC是非盈利的管理与服务性机构。其宗旨是为我国互联网络用户服务,促进我国互联网络健康、有序地发展。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承担CNNIC的运行和工作。

我国的域名休系也遵照国际惯例,包括类别域名和行政区域名两套。类别域名是指图中前面的六个域名,分别依照申请机构的性质依次分类,见下表:

行政区域名是按照中国的各个行政区划划分而成的,其划分标准依照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而定,包括“行政区域名”34个,适用于我国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见下表:

由于Internet上的各级域名是分别由不同机构管理的,所以,各个机构管理域名的方式和域名命名的规则也有所不同。但域名的命名也有一些共同的规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域名中只能包含以下字符

◇26个英文字母;

◇“0,1,2,3,4,5,6,7,8,9”十个数字;

◇“-”(英文中的连词号)。

域名中字符的组合规则:

◇在域名中,不区分英文字母的大小写;

◇对于一个域名的长度是有一定限制的;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申请域名。域名注册申请人必须是依法登记并且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组织,个人不能申请注册域名。域名注册申请表中的各类联系人都是代表组织来办理域名注册申请的各项事宜。域名注册是必须携带本单位介绍信、承办人身份证复印件和本单位依法登记文件的复印件。如果申请人是企业,则应该提交营业执照复印件;如果申请人是其他组织,则应该提交相应主管部门批准其成立的文件复印件。

CNNIC提供的注册服务是自动和人工相结合的方式,用户注册域名时,首先通过访问CNNIC的主页联机填写域名注册申请表,填好后,点击递交按纽,这样,申请表格就会被域名注册系统接收,一般48小时之内,系统就会自动回电子邮件给你,通知你递交书面申请,此时,你只需按照要求将书面材料寄给CNNIC,等候CNNIC下一步的电子邮件通知。

CNNIC在收到域名注册申请材料后10个工作日内,将把域名注册的处理情况通过电子邮件通知域名管理联系人、技术联系人、承办人、缴费联系人。如果申请人没有收到电子邮件,也可以通过查阅CNNIC的WWW服务器来了解域名注册处理情况。申请人应该根据CNNIC的电子邮件通知来确定下一步的处理。若CNNIC的电子邮件通知要求补交材料或修正申请的,则申请人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补交材料或修正申请;如果电子邮件通知已经完成域名注册,并开始域名运行的,则申请人应当在规定的日期内向CNNIC缴纳域名的首年年度运行管理费。CNNIC在收到域名首年年度运行管理费后,向用户发放《域名注册证》。CNNIC的收费标准为每个三级域名每年300元。

此外,CNNIC每年还进行域名年检,不过域名的年检表可以通过CNNIC的WWW服务器联机填写。年度运行管理费的交费日为每年的域名注册日,域名注册日以域名注册证上的日期为准。年度运行管理费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交到CNNIC(可通过汇款交付)。CNNIC收到年度运行管理费后,将通过电子邮件通知域名管理联系人、技术联系人、承办人、缴费联系人,申请人也可以通过查阅CNNIC的WWW服务器或Whois服务器来了解域名年度运行管理费的交纳情况。如有疑问,应该及时与CNNIC联系。

3.其他技术问题

网站可扩展性设计有以下几项设计目标:

①保护现有的设备投资;

②尽可能减少因扩充系统而造成的下网时间。

在上面讨论网站高性能时,已经提到分布式服务器群结构优于独立服务器,而带IP层次感的服务器网终连接优于平线式连接,分布式服务器群结构和网络的IP层次连接,都是可扩展网站设计的极好出发点。

在此之上,随着服务器数目的添回,需要注意网络宽相应增加和网终IP范畴的调整。另外,个别集中式服务器,如防火墙、目录服务器,和用户数据库自身的容易也需要扩展。

一个好的网站除了易于使用和具备高性能外,还必须注意控制因故障或技术维护而造成的下网时间。下网时间直接影响到网站的可用性。可用性有别于前面提到的可使用性。准确地说,网站的可用性指的是系统在某时间段内总共运行时间占这段时间长度的百分比。网站的可用性至少应在90%以上。否则很快就会无人问津。其他现有的计算机系统一样在接受着可用性指数的考验。例如,IBM公司的银行交易系统已经运转了超过三年而从未需要停机维修。一方面这是因为这类系统承担至关重要的任务,任何停机都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网络的迅速渗透,尤其是在线经济的发展,使得网站在日常生活中所承担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对网站的可用性要求将会越来越高。网站上网所造成的后果会越来越严重。一个月前,美国的在线拍卖行eBAY公司,两次因网站技术故障造成拍卖无法进行。该公司的股票价格也因此大跌近10%。

提高网站的可用性有以下几项措施:

①严格把关网站的软件质量。

②在网站结构设计时,适度添加网络连接与服务器的安全盈余。这样,当主服务器出故障时,可以转换到备用服务器上。

③实施有效的数据备份,以避免因故障造成的永久性数据丢失。

④在网站设计时,积极考虑网站的可维护性。

上面几种做法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前面两种措施具有很好的防御性。数据备份最好地杜绝了灾难性后果。但是,这些措施均无法把故障发生的几率降为零。一旦故障发生,必须讲求网站的可维护性。

一个可维护的网站具有很好的故障检测性。这是网站下网后,排除故障所需要的第一要素。平均而言,计算机系统故障排除时间里,故障检测时间占了近90%。尤其绝大部分的计算机系统故障源至一两行的程序错误,俗称软件虫。修复时间与再测试时间并不长。更重要的是以最快的时间把故障检测出来。

因为有了好的故障检测性,一个可维护的网站对于排除故障所需要的时间才有了预见性。在运作一个网站时,这种可预见性有时比排除故障本身还重要。当一个网站因故障下网,我们要告诉用户的第一件事就是什么时候网站可以重新运作。这意味着,网站技术人员必须在很短的时间里大概诊断出毛病。也就是说,从问题的征象中,很快地看出有问题的部件。

故障检测性与排障所需时间的预见性都来自一个网站的可维护性。

网站的安全管理包括防止非法个人对网站服务器的直接侵害,和防止非法个人盗用他人存在本网站的秘密资料。不容置疑,也无需多言,安全管理是相当重要的。网站的安全漏洞如被利用,其危害是难以估量的。

对于网站安全管理,另一个鲜为人知而大家必须知道的事实是,没有绝对的安全,只有使网站更安全的管理办法。另一方面,加强网站安全是延续不断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新的漏洞将会被发现,新的有效的技术措施将会被制定。经验也会一步步地积累。就现今而言,比较有效的措施有以下这些:

1.在网站服务器群结构中,设置前置防火墙。

2.为避免暴露服务器群内部的服务器分布架构,可以采用IP网址翻译法(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或IP遮盖术(IP Masquuerade),使得内部服务器的网址与名字不从网络外泄。即使有人从其他途径弄到以上信息,也无法从外围直接不通过防火墙而进入内部服务器。

3.利用各种现有的几种用户使用目录协议(Directory Access Ptotocol)实施用户控制。这一技术比以前常用的网络信息系统(Network Information System)更进一步,实行多层次用户管理,而非单一“是或否”的放行与排斥。

4.除此之外,运用管理一般计算机系统常用的办法。如从服务器上除掉Mail和Tel-net这类用不着又容易被“骇客”(Hacker)利用而打入系统的应和程序。又如去掉多余的用户目录,以减少被攻击的可能性。

5.融汇现有的防火墙和服务器安全管理产品,而不要自己再去发明同样的东西。Sun、Cisco、Microsoft、Netscape均有这类商业产品,Linux亦提供免费可下载的软件。

以上所列难为一完整的清单,但确为我们将采取的技术措施,以保证网站用户数据的安全。

以上粗略探讨了网站上层的技术问题。网站结构设计是一个多维的、立体进行的过程。设计最终是要给用户提供一个易于使用的网站。但“易于使用”包含了多重涵义。网站可用性的多方面,至今仍在工业界广泛讨论研究。多维的设计过程包括了对网站高性能、可扩展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及安全管理的多方面考虑。这些方面也是紧密相连的。这篇文章对以上各方面的主要问题作了介绍讨论。本文并未提供所谓手册式的“设计圣经”。因为这样的“圣经”还不存在。互联网、电子商务、信息网站一切都在变化中。如果把这一切看成富于挑战的游戏的话,那么游戏的规则正在形成,谈不上各种对策策略。但这种情况并不意味着我们将一筹莫展。因为,在了解了各种问题之后,我们可以一边做、一边学、一边探讨。这也是笔者最后想鼓励众人和自勉的话。

另外,保障网站的可维护性需要考虑以下方面:

①网站必须由功能范围分明的技术模块组成。这样当故障出现时,可以逐个模块地检测。

②技术功能分化有多种手段,其中一种是功能模块的物理分离。在网站服务器群中,各个服务器分担着不同的任务,它们集合起来完成一项任务:支持网站用户的每一个需求。在设计这种分布系统时,除了前面提到的网站高性能所需的同步处理、资源共享,这里还需考虑保持系统可维护性所需的功能分开。例如,电子邮件和音乐试听是两个很受欢迎的网站节目。它们分别由两个服务器支持。这两个服务器软件功能复杂,出错和需要版本升级的可能性大。如果把这两个服务器软件放在一台机器上运行,其后果是当音乐软件出故障需维修时,电子邮件也同时无法使用。这显然不是一个有效的设计。在这种情况下,电子邮件和音乐试听应由两个分开的服务器来支持。

③另一功能分化的手段是功能模块的逻辑分主。

④在软件设计和系统实施时,提供足够的系统监察信息和调试手段。计算机软件的错误很多情况下,可以从其运行过程输出的事情记录中检查出来。

⑤注意保持服务器软件的平台无关性。这样不管服务器使用什么操作系统,服务器软件都能无需更改而正常运行。

第三节 如何利用网站赚钱

一、什么样的网站有前途

网络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也会通过消除中介或重建中介,大大优化市场的运作效率,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因此,网络引发的是整个社会层面的革命,其内在活力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全世界联合起来,互联网一定要实现。”

网络经济既然是经济类型的一种,那么它和所有的常规经济形式一样,有发展,也有消亡。只是它的竞争才刚刚展开,起点还很低,给了无数人去梦想、去创造、去切分蛋糕的机会。

网络经济的范围实在是太大了,什么都抓,可能什么都抓不到,这就需要有所不为,应当专一点,不要面面俱到,没有特色就没有前途。

1.没有商业价值的网站是没有前途的

这就是说,一个网站可以地告诉人们它在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业内人士已经指出:网络新经济的核心在于成功的技术应用和服务。网站要做的是凭借网络技术本身提供给人们一种更好、更高效、更贴心的服务。有人曾经这样分析新浪的成长:在早期,它以快速、全面的新闻吸引人,将原来报纸需要花费很大精力去做的专题报道等通过链接、网上编摘等手段来迅速达到;接着,它又推出新浪商城,实行无店铺的销售方式,其商业价值又往前进了一步。浙江的Stocke.com是以网上股票交易为核心的,它之所以建立短短几个月内,就在成千上万个项目中被IDG挑中,也在于这个风险投资基金看好了它可能带来的广阔的市场前景。

而曾经被暴炒的一些国内络股,如果去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尽管它们触网,但其实并未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商业内容,因此经济学家吴敬琏警告说,暴炒网络股票使它的泡沫膨胀,目前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股”。

所以,一个独特的有商业价值的想法是建立一个能够滚出财富的网站的前提。网站赚钱的模式有很多,但最终还是看有没有实实在在的东西来建立起自己的地位。如果一家网站公司只打算在股市上赚钱,那么它肯定无法获得投资商的青睐。

2.没有技术背景,没有管理经验的网站是没有前途的

技术无疑是网站建设的根本,国内有名的网站中,不但其创造人相当多有技术背景,更有一支专业的队伍。而网络本身发展的迅猛性和前瞻性,更要求以技术作为支柱。在管理上,手上要掌管几百几千万美元的基金的经营者如果没有一定的经验,没有一定的与国外投资公司、财务公司打交道的能力,网站的成长也将受到约束。从Yahoo!到网易,CEO纷纷由那些虽然不是创始人,但有丰富的国际企业管理经验的人上台执掌。

3.没有品牌的网站是没有前途的

从业人员曾经这样形容网站竞争的无情:在每一类网站中,你必须做到前三名,否则你就没有希望。引用一位业内人士的话说:“在网络经济中,市场对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回报相差很大。”比如Yahoo!与排名第二位的Excite的市值相差近8倍。所以只有争上游的网站才有可能脱颖而出。

成立于1995年的中国黄页是全国最早的商业网站之一,今天,它已经被同行赶超。总经理何一兵说,人们对网站只认第一,不认第二。在被美好的网络传奇鼓舞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在比速度、比内容、比服务的网络竞争中,必有被淘汰者。1996年,二三十家网络公司参加了当时全国性的一个互联网同业大会,如今,一大半已经不知道去哪里了。浙江的Chinaexport.com是1996年建立的一家致力于企业网上交易的网站,如今已无法找到它了。国内第一家搜索引擎网站5415也逐渐走出人们的视线。

一个没有前途的网站,当然没有人愿意给它投钱。尽管风险投资基金并不要求即时的回报,但它却要从你的年度报表上看到希望,也就是说,如果你一年的产值为1 000万,市场能迅速消化这1 000万的产品,并且具有消化10亿的潜在需求。在网站建设之初,你的销售额是要一年年增长的,其支出也可能在一年年的增长,但必须在某个时间发生转折,你的网站是要赚钱的。当然此时有可能迎来一个加快发展的时期。如Yahoo!5年间从一个不盈利的网站转为1999年盈利上亿,2000年一季度税后利润达6 800万美元的网站,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每一个风险投资基金无不要求你在计划中能表明这一点:需要多长的时间?通过怎样的模式开始赚钱?

即使上市也不一定带来高回报,这在国外已有例子。英国的“最后一刻”网站股价曾跌到320便士,低于股票380便士的发行价;德国的“吕科斯”网站也曾跌到22.10欧元,低于24欧元的发行价。

网络经济的确给人们开辟了一个美好的前程,鼓励人们去实现自己的想法,去寻找新的商业机会和模式。但如果希望你的网站是赚钱的,是有前途的,除勇气外,还得先问问自己:到底要做什么?能提供给人们什么?

二、如何在网上开书店赚钱

2000年3月,两家书店不约而同选择了这个乍暖还寒的季节开业,一家是以家教软件闻名的科利华公司,一家是全国最大的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他们还分别为自己的新业务制定了完全相同的宏伟目标:做中国的亚马逊书店(Amazon.com,全球最大的网上书店)。

选择相同的领域,效仿同一个经营模式,局外人从中也能嗅到一个营业面积达1.6万种图书储备,它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惟妙惟肖地以“亚马逊”风格利用网络特性把丰富的信息呈现给访问者。“科利华”没有实体,却可以避免一心二用,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网络书店上。它的问题,正如其竞争对手所指出的,“搞软件出身,书从哪儿来?”3月份,“科利华”第一批推出5万种图书,按照专负此项业务的常务副总裁孙斌的说法:“全国一年出书10万种,其中重版书占10%左右,5万种不少了。”而图书大厦从1月下旬才开始把每日新进的150种新书信息输入电脑。

即使在美国,与整体业务量相比,网络商业也只占很少一部分,回报率远远没有保障。亚马逊书店的股价被炒上了天,利润却是一文不名。“科利华”似乎也不急于通过卖书赚钱,“科利华是信息提供商不是书商”,广告和为出版社、书店提供的管理软件是重要的利润来源。图书大厦对网上业务的预期就显得更为现实和中庸。“我们的95%的精力放在门市上,网上书店对大厦生意是个促进,相当多的人在网上看了书,会去店里买。”负责图书大厦网上业务技术服务的首都信息发展有限公司信息技术部负责人王克宁如是说。

经营者赚取利润的关键是提供一个让顾客进店驻足的理由,他们可以有多种选择,比如品种全、服务好、质量高等。而现阶段人们为什么要放弃传统的购书途径,而进入由计算机营造的虚拟世界呢?

价格是一个原因。据美国Forrester研究公司测算,在网上做生意可以节省占销售额5%-10%的费用(根据不同类型率先上网者的经验推算出的平均数)。这使得经营者可以以较低的价格来吸引顾客。

孙斌介绍,网上书店节省了大量人力与店面开支,配送中心也建在北京周边较偏远的地方,费用低。这样他们就可以根据图书上市时间、长短、销售情况等因素提供不同程度的折扣,一般在8折左右。王克宁没有透露图书大厦的具体情况,但表示正在考虑具体的操作办法。显而易见,他们的难题是,如何避免与现有销售渠道的冲突。网络书店或许会成为明日之花,但现在因此牺牲主营业务的利润似乎不大稳妥。

从国外的情形看,相当多的公司在网上销售时收费不菲。许多人无法回避类似西单图书大厦这样的两难选择,另一些人则受制于生产商的要求。《商业周刊》和哈里斯公司联手搞的调查表明,只有12%的电子空间商家的网上价格低于地面商店,在少数提供廉价商品的网站中,卖光盘的CDnow售价比平均零售价低30%,亚马逊网上书店的折扣高达码洋的40%。但就是这两家的价格优势也大多被邮寄费用抵消而变得微乎其微了。

但从长远看,随着人们——包括经济者和消费者——越来越热衰于网上商业,同时消费者也逐渐习惯了在网络中货比三家,竞争也会像在传统商业中一样抑制价格。

首都信息技术发展公司致力于电子商务的解决方案,在不久前主持召开的研讨会上,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相应领域的技术专家介绍各自的应用系统。王克宁表示,西单图书大厦网上书店将逐步解决网上认证与支付问题。岂时,人们有望从网上选物过渡到真正的购买。

顺便提一下,现在想在网上买本书的个人消费者,需要配有调制解调器的486以上计算机、电话线路和每小时10元的上网费。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副局长常小兵在1月15日召开的99CNNIC年会上透露,网络资费将“调整得更加便宜一点。”对于网上书店的买家和卖家,这都是个好消息。

三、如何在网上办杂志赚钱

尼葛洛庞蒂在《数字化生存》中说:“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份报纸,那就是把它看成一个新闻的界面。数字化的生活将改变新闻选择的经济模式,你不必再阅读别人心目中的新闻和别人认为值得占据版面的消息,你的兴趣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过去因为顾虑大众需求而弃之不用,排不上版面的文章,现在都能为你所用。”《时代》早在1994年初就在Internet上创办了《时代日报》(Time Daily)。几乎所有美国有影响的报刊都开设了网络版。1994年秋,继创办《时代日报》后,时代一华纳公司(Time-Warner)在WWW上开设了Pathfinder网址,除《时代》外,公司下属的《人物》、《财富》和《娱乐周刊》等都可以找到。据说,网址开放的第一周,一天之内就接待了80万次访问。《时代》周刊的故事表明,网络杂志已经前进了一大步。起初网络上只有一些读者面很小的专业杂志和同人杂志,而现在,从《经济学家》到《纽约客》,从《商业周刊》到《新共和》,著名杂志已无一“漏网”。《时代》周刊在网上显然做得最好。它不仅为网络用户提供杂志的最新内容,而且还配有有效的检索工具,读者只要打出检索词或主题词,就可以查询以前刊登在杂志上的文章。Pathfinder还具有超文本链接功能,读者可以从容地跳跃到网络的其他部分。这显示了《时代》深谙网络精髓:它并不要求读者只停留在自己的网址内。例如,读者在看到一篇关于麦当娜的评论时,可以很容易地通过超链接发现网络上的娱乐网址。

老版报刊忙于试穿新包装,而新上阵者则全力以赴探索网上世界的奥秘。仅在1995年11月,美国杂志界就发生了两件大事:综合文艺周刊《沙龙》在网上创刊,这本“互动式周刊”将“在电脑世界重建19世纪的文艺沙龙”;《新共和》前编辑迈克尔·金斯利跳槽到微软,受命在网上创立一本评论时事和文化的杂志。

按照《沙龙》编辑大卫·塔尔博特的说法,传统的出版业正趋于瓦解,成群的报纸和杂志记者转而进入环球网。他将《沙龙》同人称为“流放者”,这群人与传统报刊决裂,从一些电脑公司那里获得财政支持,一起创办了《沙龙》。他们尝试将杂志文章与键盘“对话”结合起来,这些“对话”由读者反馈和评论构成。为了使它的在线对话较之上其他部分更为文雅和彬彬有礼(Intenet上的对话常常以粗鲁而闻名),《沙龙》要求所有读者使用真名参加讨论。在第一期上,《沙龙》刊出了约翰·勒·卡雷的小说,女性主义作家卡米勒·帕格里亚的杂文,以及漫画、书评、乐评和长篇连载。很快,它就成为最受欢迎的网址之一。

作为一种新事业,《沙龙》还没有引起传统媒介多么大的注意。但当金斯利宣布离开华盛顿。迁往西雅图,主编一份由微软公司管理的电脑网络杂志时,有观察家指出,数字化电子媒介开始进入一个新时代。因为金斯利是当代美国最出色的时事专档作家和编辑之一,还担任过CNN公共事物论坛节目“交火”(Crossfire)的主持人。无疑,他是跨出传统媒介而进入网络媒介的众多新闻人中最著名的一位。

在去微软之前,金斯利心目中的这本杂志基本上还是一份传统面貌上的杂志,只是利用网络特点进行一些新形式的新闻尝试。他将杂志命名为《酷评》(Salte),指出其目的是“为网络居民提供严肃新闻”。然而,真的着手做起来,金斯利逐渐被网络专家所影响,倾向于加入更多的网络技术,例如:开辟读者参与的公告牌;读者可以一边读文章一边听作者的声音;表现形式更为丰富,读者浏览关于波黑问题的报道时,可以自选调出波黑地图。

除了参与性以久,网络杂志还有一大特点是不固定性。传统杂志一旦编辑印刷完,就永远固定了,而网上杂志却可以随时更新。对于这个问题,金斯利一开始也持传统观点,即作为周刊,周五完成编辑,一周内容不变。然而经过反复的讨论审视,金斯利放弃了周刊每周五定型的传统方式,而拥抱了“新的新闻形式”,即杂志随时增加最新消息。在编辑人员的管理上,也非常Internet化,将采编人员分散到各处。

虽然国外的大量免费电子刊物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窘境,甚至微软的电子杂志《石板书》(Slate)从去年就开始因为经费问题而开始收费,但国内的免费电子刊物却继个人主页之后,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甚至大量的个人免费电子刊物(mailing list邮件列表)也开始在广大网友之间流行起来,成了又一种网上时髦。据不完全统计,国内个人办的免费电子刊物已经有了四十多家。从去年开始,一批优秀的、具有固定订户的电子刊物自发成立了“EZL中国电子杂志联盟”http://china-exl.yeah.net;创思更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热情把个人内容连结起来,创建了“创思电子刊物合作同盟”http://www.hotage.net,热头直逼国内老牌的电子刊物网易和索易。

应该说在目前国内这咱上网情况下,办一份内容详实的电子刊物确实是一种传播信息、造福于广大网友并且给自己结交到更多朋友的好办法。

那么,在时下越来越多的个人网友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时,应该怎么样才能办好一份自己自己的富有个性的电子刊物呢?下面就我的一点浅薄意见与大家探讨。

①对办刊者的要求

作为一个电子刊物的编者首先要明确自己具有哪些方面的能力,是不是有时间,是不是有精力。因为对一个编辑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要能时时在网上泡着、经常浏览大量网页并对各种消息新闻与BBS的贴子有着繁锐的洞察力,能把握大家的心理,把握网上新闻的焦点,但又不是盲目的跟从和炒作,有自己独立或者自己的网站在某些领域已经能够达到权威的地步,那样,你的刊物就会很有影响力了。

②定位与内容

首先,在办刊物之前必须明确在内容上要把它办成什么样子的杂志,重点突出的是什么主题,而自己又在哪一方面有一技之长,并能通过杂志把它表现出来。在这一点上,国内不少个人的电子刊物都做得相当出色了。比如有介绍电脑硬件知识的,精彩网址点评的,专门刊登笑语幽默的,摘录网上各论坛精彩文章的,致力于新闻评论的等等。当然也不反对你搞成一个综合类的刊物,但一般而言,作为个人,想办成一份出色的综合类刊物,在人力、财力、精力上都会心有余力不足。所以即使要搞也不妨侧重于某个主题,其他方面则作为点缀。千万不要搞成东拉西扯、漫无主题的大杂烩。

内容更新要及时,不一定要原创,但一定要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快。有突发性事件更要及时更新,不惜以出号外、出增刊来第一时间发送出你所编辑到的信息。比如办电脑技术类的刊物就应该在一旦有CIH之类大杀伤力的病毒出现之后,以第一时间通知订户。办网上精彩贴子转摘的刊物,更是应该要新要快,要在好的贴子尚未广泛传播之际以第一时间做到刊物里发送出去,让自己的订户能够比别人、比直接到论坛里去看贴子的人更快看到贴子。不要都过去老长时间了还在发《第一次亲密接触》之类的残羹剩饭。记住,要让你的订户觉得你的刊物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他们网上冲浪的一个好帮手,好向导,觉得你的刊物是实实在在为他们服务的。

③刊物格式

目前国内的电子刊物中用HTML来做的还不是很多,绝大部分仅限于纯文本的方式。纯文本的方式做起来简单,读者阅读起来也不存在兼容性的问题。HTML方式的刊物又分为单页HTML和复页HTML。HTML的方式显得页面华丽,图文并茂,符合了电子刊物的特点,一期杂志就像是一个被EMAIL下载了网站,阅读起来更加方便。已经成了电子刊物发展的方向。

④发送方式

Mailing list邮件列表当然主要是以电子邮件方式来传播,因此它发送时的安全性(有没有病毒)、快捷快都显得相当重要。第一,要确保你发送出去的东东没有病毒。现在大量新型病毒通过EMAIL被广泛传播已经成了一个大问题,所以刊物的编辑必须要保证从你手里出去的东东没有病毒,因为这关系你刊物订户的安全和刊物自身的声誉。第二,订户通过EMAIL来收取刊物,速度快慢也不得不考虑。本来大家预订刊物就是为了省时省钱地看到网上的第一手的信息,没有人愿意等上个老半天来等一份也许可有可无的东西。所以,文件到底有多大?这就涉及到一个你的刊物是由什么方式来发送的问题。TXT?HTML?ZIP?这三种方式中HTML做成的文件肯定显得较大,传送起来也较慢,但它具有图文并茂等不可替代的优势,必将成为未来电子刊物的主流,所以一般建议把办好的HTML杂志用ZIP打包后发送。

⑤自我宣传

办好了一个刊物必须有读者,即定户,否则刊物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一开始可以在自己认识的朋友圈子里小范围的传阅,通过他们介绍给别的朋友。等积累了一定经验,刊物大致定形了以后就可以在各BBS贴帖子,以吸引更多的放户,甚至通过其他已经较有名气的电子刊物作链接为自己作广告,可能的话也可以加入加子刊物联盟,再或者可以主动给别人投递刊物,请别人试阅、批评,但应注意投递的东东一定要短而精,实用且富有特色,只有这样才可能引起对方兴趣,要不然就会适得其反,被别人当成垃圾邮件不算,还会让人反感。

四、如何办电子商场赚钱

社会发展到今天,信息化的春风已扑面而来,特别是近两年以来,随着网络世界的日益繁荣,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正踏着轻盈的脚步向人们走近。如目前在网上被炒得沸沸扬扬的网上婚姻、网上教学、网上求医、网上购物、网上交友等等,正以令人吃惊的速度飞速前进。而这之中,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网上购物,更是成了网民们津津乐道的热点话题。

自1996年以来,中国的信息产业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百姓走进因特网已不是什么新鲜事。随着上网人数的增多,精明的商家当然不会错过这个一展身手的好机会。于是,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电子商场也应运而生,早在1996年春,我国第一家网上书店就在杭州新华书店创办。走进位于深圳的网上音像店http://202.96.162.103/和天虹商场http://www.szrainbow.com.cn/,只要你办理了招商银行网上支付卡,进入商店通过注册、并被确认后,就可能通过因特网选取购买自己喜爱的商品;而广州的泰信超级市场http://www.tekson.gnet.gd.cn/,则是通过进入超市选取商品,并详细填写送货地点和用户信息,货到付款的方式进行购物的。1997年6月,北京翠微大厦开佃了北京第一家电子商场(http://www.cwds.com.cn),这一切,似乎都在向人们表明,电子商场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但果真如此吗?恐怕未必,因为《北京经济报》曾报道,北京西单商场“网上购物”开通后的1月时间里(http://www.xdsc.com.cn),成交量只有五六例,占访问人数的1‰。另据了解,京城里的其他几家电子商场也冷冷清清,与人们较高的期望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此,众人均表示了极大的不解,更有人提出是因技术落后,软硬件设施跟不上造成的。实际上与此恰恰相反,在开办电子业务之前,这些商场都具备了商业自动化的硬件条件,在计算机平台上,只要制作一些软件便可网上开店,消费者使用信用卡来支付货款,由商家送货上门,不仅不存在上述的问题,而且也极大地方便了网民们的购物。那么这种局面的形成,又是什么原因呢?对此,西单商场负责人解释,目前在网上购买小件商品的人居多,顾客购买大件时对产品的信任度不够;取货方式也不尽如人意,对于网上购得的小件商品,北京顾客需要自己上门取货,而外地顾客则采用邮寄方式,只有大宗货物才关货上门。此外,还有一些困扰网上购物的因素如购物安全、上网速度及费用、消费隐私等问题,这些,都构成了目前电子商场冷冷清清的直接原因。

此外,作为一种新的购物方式,电子商场真正地进入中国大陆的时间并非很长,因此隐含了许多易被人们忽视的先天不足。除上述种种因素外,诸如国民消费水平、消费观念、商品品质保障、商家服务质量、货款支付方式、商品送货方式及配套的保障措施和监督手段等等,都滞后于实际需要。综上所述,造成了前述象北京西单商场所遇到的尴尬景象。

其实,作为信息时代的直接产物,在世界内,网上购物方式也表现出了许多令人堪忧的地方。1997年秋天,维萨(VisaUSA)公司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向新闻界说明他们的信用卡交易系统非常安全,并鼓励顾客进行在线购物,还预测,这个圣诞节的世界Internet信用卡消费额将达到23亿美元,而1996年是11亿美元。但是由IBM资助的Internet分析专家会议却提供了另一组数据,IBM的测试性黑客小组对使用信用卡的在线商店的服务器系统进行侵入试验,结果侵入成功率高达90%,安全性之差实在让人震惊。实际上,当信用卡数据传到在线商店的计算机上以后,就不再安全了,很易被盗。此类案件时有发生,每年信用卡诈骗案损失总额平均大约为15亿美元。对此,已有商家承诺,万一顾客帐户被盗,顾客每年最多损失50美元,其他亏空全由商家承担。不仅仅如此,网上交易给众多的犯罪分子也提供了很好的“洗黑钱”的场所,在虚拟交易的环境下,罪犯不大可能遭遇有经验的银行工作人员,而且有关网上交易的立法也跟不上实际的发展速度,所以罪犯可以如鱼得水,来无影无踪。国际刑警组织官同在日前于新西兰举行的一次专业会议上说,随着在线金融和智能卡等新技术的推广,罪犯洗钱更加容易了。至于象退货难、周期性长等潜在的原因,就更多了,这些,都成了阻碍电子商场大发展的拦路虎。

那么,这种现代购物方式,目前在中国就真的无用武之地吗?或者说电子商场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吗?答案是否定的。回首历史发展的规律,像这种符合社会发展、极具生命力的新鲜事物,是绝对不会穷途末路、黯然收场的,它必将随着历史发展的车轮不断完善与发展,逐渐覆盖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此,我们不妨从两个方面来加以证明。首先困扰在这种新兴购物方式上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用它来取代旧式的购物方式到底有没有必要?在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前,人们都习惯于在各式各样的商品店铺中选购自己中意的商品,付款方式也脱离不了原始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方式,毋庸置疑,这种原始的购物方式在人们心中已经烙下深刻的痕迹。但随着时代的前进,工作效率已成为现代人追求的首要目标,那种既繁琐又效率低下的购物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需要,所以,产生一种简单实用的新兴购物方式是顺理成章的,应当说,这个时候应运而生的电子购物是符合时代需求的。

有了上述需求,就是说电子购物是具备发展潜力的,但又为何会冷冷清清、停滞不前呢?这正是我们现在要探讨的另一方面。众所周知,由于在我国信息产业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境地,大多数人的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好,互联网络的发展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再加上诸如象通信设施、售后服务设施、电子商务推广以及现有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缺憾和不如人意、也造成了消费者对网上购物的不信任与迷惑,同时电子商务本身发展也受企业运行机制的影响,因而自然就有了象个别商场那样的进退维谷。

尽管如此,但可以预见,这些目前阻碍网上购物方式发展的种种因素,并不是不可改变的,它们必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而进步。到了那一天,凭一只小“鼠”指点购物的美好局面必将成为事实。很显然,对此有关方面已引起相当的重视,而一些极具超前眼光的商家也不约而同地看到了这一点。目前,政府部门已联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协商启动信用卡及活期存单上支付的电子商务工程。目前,北京世都百货开通了网上商品介绍和浏览站点(http://www.oneworld-china.com),北京燕莎友谊商城也将开办电子商场,预计1999上半年正式开通,与此同时,在古都西安也已开通了这样一家网上交易场所(http://www.xatrade.com.cn/),目前虽说还不十分完善,但可以预见,随着更多的有识之士的加入,这个新兴的购物方式一定会深入人心的。

第四节 网络创业先驱的成功案例

一、杨致远和“雅虎”

杨致远是华裔美国人,出生于台湾。

1990年,杨致远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离家不远的斯坦福大学,他所选择的电机系,正是硅谷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入大学时,杨致远就修了艰深但却乐在其中的电机课程。更被“硅谷是工程师建造出来的,而斯坦福居功厥伟”这句话打动。最后,他果然选择主修电机工程。致远的弟弟和哥哥一样都志在成为电机工程师,他们甚至连博士研究计划的主题都非常巧合。

虽然活跃于课外活动,杨至远只花4年就拿到了学士及硕士学位。快毕业时,他不免也试了向个合适的工作机会。但他很快就发觉自己还未准备好到社会去工作。他回忆说:“我有硕士学历,但欠缺经验或成熟度,那时才21岁,心根本都还没定下来,所以我决定继续待在学校。”于是,博士候选人成了他的头衔。没有太多的压力伴随而来,“我的博士生涯非常轻松,这期间我学会了打高尔夫球。”这时候的杨远不曾想到,他光耀人生的那一天已经为期不远了。

幸运地,似乎也是命中注定——当杨致远终于发现自己适合从事研究工作时,大卫·费罗也因从事研究计划而留在学校。而后者后来成了雅虎的另一位创办人,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

杨致远和费罗是旧识,费罗比致远早一些时候进入电机这一领域,他1988年即毕业于杜兰大学,而且,他还曾当过杨致远的助教(一向全拿“A”的致远,至今仍会发牢骚:“他居然给我个B”)。他们也做过好几堂课的同班同学,还曾一起合作过某堂课的作业。杨致远回忆道:“多亏费罗,这份作业几乎是他独自完成,我根本没做什么事。所以从那时起,我就知道以后要多跟这家伙合作。”

当然自此之后,杨致远就“常和这家伙合作”。

攻读博士时,费罗和杨致远都决定专注于自动化软件设计。杨致远认为这是个“相当蓬勃的产业,极富开创良机”。他和费罗期特能在毕业后,投入到这个刚起步的产业。然而,90年代初期,一小群野心勃勃的公司开始操控市场,很快地这项产业就已“整合到没有像当初那么多的机会了”,杨致远感吧地说。

就在这令人惋惜的情况持续发展之际,日本京都将开办斯坦福课程。对两个从未去过日本的人来说,这似乎是个轻松可游历日本的好方法,所以两人都报了名。就在日本,两人的友谊发展得更加坚定不移。“只因同是外国人,几乎事事都一起经历。”杨致远回忆说。

回到斯坦福后,杨致远和费罗在一辆学校拖车里成立了一间小型办公室,尽管他们自己有家,但大多时候却待在那儿。

回到以往平淡无奇的生活只不过几个月,互联网上出现了马赛克(Mosaic)第一个网浏览器,Web网给Internet带来了极大的活力,很快就把费罗给迷住了。如同以往一样,费罗自顾自地在杨致远之先,尽情游览他的新发现,从此一切有了改变。杨致远和费罗很快地成了网络发烧友,他们制作了自己的主页,主要内容包括杨的高尔夫分数,还有他们很喜爱的日本相扑运动资料。他们在网上通宵达旦地游历,而他们的博士论文也因此暂搁一旁。还好,他们的指导教授出国休假去了。

就在畅游于网络世界的日子里,雅虎的理念渐渐冒出头,那是源自于两人都在建立自己所喜爱的网站名单。杨致远对费罗所连线的网站充满兴趣,因为他猜想那些网站有助于他对所有网站的了解,而费罗也对杨致远的有兴趣,因为杨致远总能找到有趣的东西。不久之后,他们连线互传网站。从每天传,进展到每小时。进而到持续不断,他们最后终于决定将所有的连线网站以“更容易消化的方式”集合起来。

杨致远回忆道:“原本个人私有的网络各单,就变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共有体系。”而他们将其取名为“杨致远费罗全球资讯网导览”。当这个体系内所设的网站愈来愈多面难以使用时,他们就将这体系的网站一一分类,而当每个目录也都容纳不下时,他们就再细分成子目录。这种核心概念自那时确立后,直至雅虎功成名就都没有太大的变更。

杨致远和费罗因自己的需求所发展出的方法,很显然地获得了大众的呼应。不久后,数以百计的网友开始连上这个设在拖车内的网站。这种情形对他们而言是又惊又喜,因为他们从没想过会有任何外来的观众。但实际上,此类网站就像其他网站一样,多多少少总会有些观众。

费罗和杨致远无心插柳柳成荫地有了观众后,他们不知不觉地也开始一一回应观众的需要。起初,他们只是单向地接收,之后便开始向使用者要求回馈网站资讯。渐渐地,他们扩充网站指引,像是加入了“有什么新鲜事”(Whats New)和“有什么酷事”(Whats Cool)目录。

充满赞美之辞的电子邮件愈来愈多,这种数字化的掌声令杨致远和费罗深感满足,而且在连连掌声中,珲附上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结果促成雅虎更精进的发展。杨致远深信“要不是有这么多外来的回应,我们就不会继续下去,更不会有今天的雅虎”。

所以他们就不断地免费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来争取更多网友上站一游。到1994年冬季,雅虎实在是太成功了,费罗甚至有点希望不要成长得如此迅速。吃饭和睡觉所花的时间对他们来说,已是奢侈。更糟糕的是,他们还有博士课程得去伤脑筋——至少还要花一年的时间。便此时网络正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而催化网络发展的强大助力网景也在此时开发出来。如果在此时将他们已渐成气候的网站暂停下业,未免显得极不理智。

所以在他们的夏季命名会议前,杨致远和费罗就对学业挂上了休战牌,全职投入雅虎。当他们的上网率愈来愈高,由网路上所传来的掌声愈来愈响时,他俩开始认真思考要将雅虎的服务变成一项事业。

作为雅虎的成长背景,斯坦福大学一节是不可忽略的。正是斯坦福独特的氛围使雅虎的出现成为可能。

斯坦福的校园是硅谷的第一站。在这里,随时随地你都可以看到各种新奇的东西:在计算机图像实验室,你可以看到欢喜佛;教学楼过道里,你会撞上一个独自漫游的机器人;实验室里,研究生会戴着特殊眼镜,摆弄只有他自己才看得见的三维桌面;教室里会有教授高谈阔论为什么人们应该礼貌对待计算机。

几十年来,斯坦福的精英们为硅谷输送了大量科技成果、产品和人才。看一看新落成的计算机科学大楼前那块刻着捐款人名单的金匾,你就知道从期坦福里走出了些什么样的企业和人才;著名的惠普公司、网络之最CISCO,好莱坞最爱的SGI和一串著名的高科技风险投资家——Reddemins和Donaldvalentine。斯坦福和其他高等学府一样吸引着超级学术精英和全美甚至全球最聪明的学生。在校园里。光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便有30多位。学校每年本科、研究生的入学申请总是全美国竞争最激烈的。除了良好的学术、教学环境,更独特的是弥漫整个校园的创业精神——美国之梦的典型象征。“Yahoo!”刚开始的发音是野虎,而非雅虎。“Yahoo!”所提供的搜寻服务远比它现已威震四方的名字早几个月为人所知。刚开始时,它只是国际互联网上的一个小站,叫做“全球资讯网导览”。后来,杨致远把名字改成“杨致远费罗全球资讯网导览”。

虽然雅虎后来有极大的进展,但仍然和当初的设计目的一样,是想为在国际互联网这片汪洋大海中捞针的使用者所设计的指引。就像它的名字所讲的,它是有体系、有组织的。它包含了14种大项,诸如商业和经济、娱乐、健康以及电脑及国际互联网。在每一大项之下,又有一群小项目,而雅虎的使用者(又称Yoozers)只要点一下鼠标即可进入。

譬如说,点一下“娱乐”,你会进入一页满列着“娱乐主题公园”、“幽默、笑话、玩乐”以及“音乐”,这些分类又会带领你进入更细的分类。似“音乐”为例,你可进入卡拉OK音乐排行榜、音乐种类及各类组织;组织类又可带领你到铃铛、鼓、合唱及其他分类。使用者点着鼠标,穿越各种分类,一直到达他们的目的地。有时候可能要穿越超过一打以上的分类细目才能到达所要去的网址。雅虎的分类相当仔细,原因在于它的文度。

14项分类可触及40万个网址。而每个星期还有数千个新网址加入。用户若不想一层层点下去,亦可键入感兴趣的主题或名字,然后按下“搜索”字样,即可立即取得相关的网站名单。

雅虎的层级化目录可说是手工制品,超过十万个的项目均为人为编列。因此使用者所连线的网站都是经过特意选取,并非透过电脑软件运算的。就这点而言,雅虎是个人工非常密集的产品。由于这份指南加入了人们的取决与判断,有时候它竟出奇地有效率。

雅虎的独特之处使它成为网络上最具影响力的霸主之一。自有雅虎之名的两年内,他们的网站每星期就已为数百万计的使用者提供成千上万的网页。据估计,雅虎的上站率是同类竞争者的两倍以上,在庞大的网景系统上的占有率超过一半。雅虎同时引超过三百家付费广告商。随着雅虎服务内容的不断扩充,使用率及赞助商急速增加。雅虎从原来一个简单的网站指南,已蓬勃发展成各式信息的汇集地,包括新闻报道、股市行情、气象报告、电话号码及交互式地图等。

欣欣向荣的雅虎,俨然成为流行趋势的探测器。凭着超强的搜索功能,雅虎能够掌握网络脉动,了解使用者的兴趣与期望。这种对网络进化的独到见解,有助于及早发展出迎合趋势的新站台及服务。而雅虎对国际互联网进展的特有观点,促使它率先推出针对特殊群体及地域所设计的雅虎连锁网站。雅虎同时还将触角伸展至其他媒体,现在已出版雅虎丛书、雅虎杂志,以及数个电视节目。而这一切的发展,不得不让杨致远把雅虎定位成媒体公司而不是科技公司。

虽说如此,杨致远和大卫当初建立简陋的网站目录时,可没想过有一天会像维康集团(Viacom)成为多元化的经营王国。当初的想法和现今的成果可差了十万八千里。他们原先想的是,在当时还是这么小的网络上,找个资料已是困难多多,如果能为自己和一些朋友解决这个小问题,那该有多好。下一步则是,能做些不同于学校的事情,让生活有些不同,该会多棒。从这点来看,雅虎源于个人嗜好,而非商业策划下的产品——虽然杨致远初到硅谷时,曾含糊地思考过商业动机。“把雅虎变成商品。”有一天,终于有人提出了这个想法。

表面上看来这是个粗略的提议。拥有高等教育学历的这两个人,没什么工作经历,雅虎也看不出有任何获利模式。向使用者收费似乎是个可获利的方法,但使用者就会因此跑得光光,崦如果向列在雅虎上的各网站收费,那是一毛钱都收不到的。卖广告版面又会招致老网友的反对,他们可是坚守着不让国际互联网遭受商业污染的信念。

虽然有种各步利迹象,但把雅虎变成商品的想法却是直觉上该做的事。不过不管怎样,Yahoo!的商业价值不容忽视,Yahoo!每天要接待数以万计的访问者,任何拥有大量忠实追随者的事物总是有价值的。

到1994年夏季时,杨致远估计他们的网站每天都有数万人上站,而且上站率不断地增高。同样可确定的是,雅虎也有许多网络上的竞争者。费罗记得包括华盛顿大学的Web Crawler,卡内基美合大学的Lycos计划。(Lycos后来组成公司并且公开上市股票),还有一个昙花一现的WWW Worm,另外还有一个付费使用的网站服务叫Info Seek,是由商业经验老到Steven kirsch公司创设的。

雅虎大部分的竞争对手依据使用者所键入的字词去搜索一套由“网络蜘蛛”所建立的网站索引,而电脑软件也会传回在国标互联网上所发现的新网站资料以供搜索。网络蜘蛛可以短时间内跑遍许多站,而且免工资。在这个理由下,索引搜索比雅虎可触及的范围显得更为广泛。

但雅虎人工制成的体系也具有本身的优执。由于关键字的搜索常错判这些字的原义,如用索引搜索Oasis(绿洲合唱团)时很容易跑出诸如埃及Siwa绿洲甚至英国五重奏一类的指引。而要搜索奥运比赛时,很可能会发现来到了一个介绍古希腊绘画艺术的网站。索引搜索的优点同时也是它的缺点,就在于搜索键入内容中所有的相关字。

然而几乎每一个英文字或名称。在网上总有数不清的含意,太过广泛的索引搜索,极容易导致毫无用处。用一个名叫Excite的索引搜索,去寻找“Oasis”这个字,可跑出115396个相关资料,而在雅虎的资料库中却只出现151个。这些在雅虎搜索所产生的可用相关资料,也会依其性质在层级化目录的上下文被聚合在一起,好让使用者做进一步的细查。“娱乐——音乐——艺文——类型——摇滚——绿洲”这个目录,会出现在雅虎搜索阿站名单的最上方,而且所指引的23个网站都和音乐有关。

而网站列在“区域——地区——非洲——社会和文化”这目录上,谈的就是一块干涸地中有水之处。发展事业在雅虎初期,会以布尔逻辑(boolean logic)这套工具,使它们所编目出的资料更具意义。透过这个普及的方法可缩小搜索范围(例如:“奥林匹克”和“运动”“绿洲”和“沙漠”)

大部分的索引搜索还会依搜索出来结果的相关性来排列高低。但布尔的查底方法与雅虎那种只要赁直觉就可获得资料的体系相比较,前者显得困难多了。更何况每个搜索服务的句子构成法也不尽相同。除此之外,相关性排列系统通常会以搜索字词在网站标头或文件中所出现的频率,来判别相关性的高低,明白这个道理,网站设计者就运用各式花招,加强他们的网站与最常搜索字眼的相关性。

虽有以上这些状况,并不代表索引搜索一无是处或一定不比雅虎好用。索引搜索无可否认地是一个好帮手,而许多雅虎的忠诚使用者也不时会寻求此项服务的协助。但雅虎所具备的特殊优点,以及创造网络上一份最佳层级化目录的成就,使它屹立不摇,占有一席之地。但雅虎所使用的那套体系,早期在网络上并非独家或许正因为没什么利益可图,大部分同性质的网站一一倒站。杨致远评估:1994年底前,雅虎已成了国际互联网导航界至名归的领导者。成功的果实是甜美的,但也必须付出辛苦的代价。

秋季前这段期间,杨致远和费罗每天都忙于分类工作。电子邮件箱内的邮件累积得都来不及清理,而他们的电话则响个不停。1994年秋,他们网站人次达到一百万名。由此可以解读为大约有十万人曾上站使用过他们的网站。但正当他们为到这个里程碑而感到欢欣之际,费罗和杨致远也认识到,如果不有所改变将无以为继。

幸运地,要对这个网站有所作为的时机已经成熟,网景发行第一代导航者测试版,同时热线也推出第一个靠广告支持的网站。投合大众喜好的新闻界掀起报道网络现象的热潮,而商业投资族群亦于此时涌人网络世界中。费罗和杨致远在此之前或许曾心力交瘁资源匮乏、没有支薪,但他们的服务已成了网络圈中的一个传奇,所以当网络热愈来愈旺时,雅虎也就跟着水涨船高。

1995年上半年,费罗和杨致远洽谈好几笔投资基金。而且他们必须立即学会金融家那套行事本领,同时他们还得跟上日渐增加的站台分类进度。除此之外,他们必须保持自己的优势,他们所经营的网站已是全世界最高上站率的站台了。

杨致远回忆在他们那辆拖车内,“费罗和我睡在同一个地方,他睡觉时我工作,4个小时后换我去睡而他起来接手。”虽然两个都快被繁重的工作榨干了,他们却即将引发风潮。杨致远回忆:“当你做这事时,你就是认为它是件最酷的事。世上没有任何事像它一样。两人在工作时,彼此间就具有一股同志式的爱,就像电影《末路狂花》的主角那样,驾车冲出悬崖。你完全不知道另一端会是怎样的景况,或许会有个网子抓住我们,或许什么也没有。但我们不在乎,即使输了也没什么损失。”

在杨致远和费罗两人将要山穷水尽之前,他们在“水杉基金”(Sequoia Capital)发现了机会。水杉是最被硅谷看好的投资基金之一。它曾投资引发个人电脑革命的苹果电脑公司,创造电视游乐产业的Atari公司,开发并控制资料库市场数年之久的“甲骨文公司”(Oracle),以及网络硬件设备的大户CISCO系统。这些公司都足可让水杉对外自傲自夸。

麦克·莫里兹(Mike MOritz)是介绍水杉基金挹注雅虎的牵线人。他记得初次造访费罗和杨致远的那辆拖车时,两位雅虎的主持人“坐在窗帘紧闭的小空间里,服务器冒着大量的热气,每隔几分钟电话答录机就会有一通留言,高尔夫球具靠在墙边,装比萨的纸盒散落一地,没洗的衣服丢得到处都是”,他回忆道,“没有一个母亲会希望自己儿子的卧室像他们那样。”莫里兹不想扮演母亲的角色,所以眼前的这片混乱并不特别令他烦心。但雅虎某些层面的混乱却令他伤脑筋。

举一事为例:“到底谁在乎雅虎,这是笔什么样的生意?一切都混沌未明。”而且,雅虎没有资深的经营者,却有个相当疯狂的名字。有谁会支持一个叫雅虎的怪东西呢?更令他烦恼的是,他根本想不出任何实例是“基金曾投资于免费提供服务或产品的公司。人们都说网景免费提供它的产品但那真是胡扯!”

虽然网景的标价对大多数的使用者而言不具意义(大部分的人都是违法地免费用网景导航才),但网景的大部分收入还是来自于软件销售。雅虎的商业模式跟热线比较相近。热线的产口完全免费,它是靠一套规划完善的广告收益模式支持。但雅虎从未被设计成是登广告的工具,他们实在不愿出售广告版面。

莫里兹回忆说:“他们两人非常担心,一但增加广告将对雅虎的服务有损,而且他们害怕登广告会令现有用户倒尽胃口。”美国在线前来接洽,企图购买下雅虎。费罗和杨致远对美国在线的提议斟酌了许久,最后还是拒绝了对方的好意。虽然美国在线同意分享股权,然而,费罗与杨致远却得为此签下卖身契,为他们工作好几年。费罗回想当时的想法是:“我们还是希望自己来。”

金钱、股票等利益吸引了他们,因为开发雅虎的工作“很好玩”,他们可不希望有“大人物”在一旁监督呢!同时,他们也担心,倘若把雅虎卖给美国在线,最后可能会因此扼杀了它的发展。后来,美国在线的确买下一家类似的网络索引服务公司。

这时,其他的企业集团亦接踵而业。MCI、微软、甚至是CNET都分别前来与费罗及杨致远试探合作的可能性。但是,正是提出合作方案的只有网景。一开始,是因为安德森得知他们将把雅虎迁出斯坦福大学,立刻安排网景临时刊载他们的站台,这是双方第一次正式接触。不过,据杨致远说,过了几个星期之后,对方就希望将他们延揽为网景的正式员工,专门负责雅虎。其实,这和美国在线大同小异:希望将雅虎拉扰为他们内制的产品,并提供公司股票作为报酬等等。不过,与美国在线不同的是,网景尚未公开上市,它的股票价格仍非常低。

杨致远说:“我们很难拒绝这样的好事。”但后来他们还是回绝了网景的合作案,坚持自行发展。终于1995年4月,借助水杉的资助,成立了他们自己的公司,资产额约400万美元。

1994年4月,著名的风险投资基金会——水杉基金终于打破从不给任何免费的服务和产品投资的先例,使雅虎有了第一笔正式运转的资金。雅虎公司挂牌成立了。这意味着,从这一天开始,水杉把两个穷学生的业余爱好推上了飞速发展的征途。而真正令人吃惊的事情将在一年后雅虎股票正式上市的那一天发生了。

网景始终没有发展出属于它自己的网络指南服务,这对雅虎的发展是一大助力。在1995年,网景所生产的导航者软件中,将工具列的网络指南链接到雅虎网站,使得雅虎的知名度大增。这么一来,这个全球最强势的网络软件发展公司等于是肯定了雅虎的服务品质。每个使用“导航者”软件的客户,很自然地利用雅虎为网络指南。

每天上百万的人利用导航者上网(或查询网络指南),这是雅虎的一大契机。也因此,雅虎成了许多网络新鲜人设定进入网站的起始点。在这同时,美国在线买下发展络索引服务的先锋之一“网络漫爬者”(Web Crawler)。网络漫爬者每天亦有不少用户上线查询,因为就像在导航者上的雅虎站台一样,美国在线和GNN(为美国在线并购的提供上网服务公司)的客户,都直接将网络漫爬者链接成固定的网络指南服务站。

不过,就两者的功能比较,雅虎的功能与形式日益精进、求新求变;反观网络漫爬者,仍维持着最初不假修饰的外观。这一点,正印证了费罗当初质疑雅虎可能在美国在线的操控下失去光彩的论点。

极拓展公司的效率。他们找来其他人,帮助公司发展。其中一位是布莱达,专门负责营运计划;另一位是工程师唐纳德·罗伯(Donald Lobo)。而他们在日本认识的Ninj,后来加入他们的行列,成为他们的网站分类员,针对不同的网站分门别类。“Ninj一手建立了雅虎如今具备的网站分类及编辑部门。”杨致远对她的成就颇为肯定。之后,陆续加入的网站分类员逐渐分摊了这两位创始者的责任。他们再也不必为了如何界定不同网站而弄得筋疲力竭了。

随着公司规模的日益扩大,为了更有效率地分派人力资源、训练员工,他们需要找个专业的经理人来管理整个公司。并不是他们想置身事外不愿介入公司的营运,事实上,费罗和杨致远都认为公司还有成长的空间,只是他们已无法管理日渐茁壮的雅虎。负责投资的水杉公司也赞同他们的看法,因此一边指派人员暂代总经理职务,一边寻找适合的人选。几个月之后,他们总算找到了适合的人选,那就是提姆·库格(Tim Koogle)。

库格也是斯坦福大学出身,也是自研究生时开始就尝试创业的人。当时,他的业务主要是帮助一些有钱的斯坦福大学生修理汽车引擎。只是,他的事业就没有费罗及杨致远的雅虎那么成功。来雅虎前,库格是摩托罗拉的工程师。

费罗和杨致远专注于其他研究发展的工作。费罗后来专门负责技术开发部门,而杨致远则开始研究经营策略及负责对外的公关工作。

库格到任后所下的第一道指令就是“让公司像个嫌钱的公司”。的确,雅虎必须开始进账。同时,雅虎也必须面对争夺市场利益的大战,毕竟,目前网络指南服务已不像刚开始那样是“人人有饭吃”的轻松局面,竞争日益激烈。许多由大集团撑腰的对手都想分食这块大饼。从网景当年8月份公布的公开认股价格看来,在国际互联网上只要能超过其他竞争者,你就是大赢家。

许多性质与雅虎相同的竞争者逐渐浮上台面。其中InfoSeek停止向所有链接的网站收取佣金,也开始出售广告版面。Lycos正式与卡内基美仑大学拆伙,以商业化、强势并积极的态度扩展市场。另一家McKinley也一样积极,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网络工商指南。美国在线不甘示弱,开始大量促销网络漫爬者;严格说来,微软也在竞争者的行列中。不过,令人意外的是日后崛起的黑马:Architext。

面对这么多竞争者,雅虎在1995年8月以崭新的面貌迎战。在它的网站上,增加了许多新的功能,并扩充许多广告版面。布莱迪说此举让雅虎从此脱离廉逊、低声下气的姿态。不过,他们也担心会因此引发用户的不满。果然,他们收到不少电子邮件,责骂他们出卖自尊、令人难以置信。幸好,这样的指责只维持了几天而已。毕竟,他们这么做也只是想增加些收入而已,少数人的抗议行动,不会影响大家对这项网络服务的继续支持。

除了广告页的增加之外,雅虎也针对它的分类体系做了些修正,把原先19项类别浓缩精简成目前的14大项。同时,雅虎也在这时候首次推出路透社的新闻连线服务。雅虎与路透社之间的合作方案,早在1994年便开始酝酿。一年后,成功地推出网络即时新闻服务。用户只要在雅虎的首页中,按一下头条新闻的键,即可接收各种不同类别的新闻讯息,如财经新闻、娱乐新闻、政治新闻、最新间条等等,极为方便。

雅虎网页上的每个广告版面待价而沾。因为增加了新闻服务的功能,上网的人次激增,广告版面也就更抢手了。尽管和路透社合作这项新闻服务,大量地增加了上网使用雅虎的人次,不过,实际上,雅虎希望可以成为一项无所不能、不可或缺的网络工具。紧接着新闻连线之后,同年的12月,雅虎又增加了气象信息服务;次年春天,股票信息也上网了,之后又陆续推出新的网站和不同的服务。

这些服务的推出,主要是希望上网用户可以认同雅虎的多项功能,并将使用雅虎变成他们日常生活的一环。同时,在推出路透社新闻服务后一年,雅虎在市场上亦成功地塑造了它的独特风格,使得许多其他竞争者纷纷仿效它的作风。成功地摆脱以往仅是通往网络门槛的形象,现在,雅虎俨然已是网罗各项资讯的重要供应站。倘若雅虎持续朝着这个方向前进的话,不久之后,将可成为百万人每日不可或缺的资讯提供者,对一般人的重要性可能比报纸、电话簿更为重要。

尽管当时尚无法估计它到底可以增加多少利润,亦无法预测它在逼退EINet Galaxy与“全球资讯网虚拟图书馆”(WWW Virtual Library)之后的身价如何。不过,假如两人当初对“杨致远的网路导览”及日后改变“营利”方针有所迟疑,雅虎将不可能有今天的局面。

他们一直坚持的信念是,只要有更多人上网使用雅虎,就会成功。因此雅虎的身价在投资者注人资金之后,以不到一年的时间证实了他们当初的想法。

杨致远和费罗基本上只是依着最初的想法,让雅虎继续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好吸引更多的上网人次及建立知名度。他们的成就使他们变成这一行里最顶尖的人,而他们仍将继续保持顶尖的地位,毕竟,他们可是头一位将自己创立的服务系统在网络上推行的人!他们的成功指标乃是依靠使用国际互联网的人次来统计,而这些数字还会不断地增加。

雅虎身为这一行的头号人物,它所拥有的上网人次也远远超过其他网站。这可以让使用雅虎网站的人,一传十、十传百地累积增加。有许多第一次使用雅虎的上网人士,很快便发现使用雅虎可以很方便地链接其他功能,简单又好用。因为使用过的感觉不错,所以很多人还会再进入雅虎。网络上的常客是网站受欢迎与否的基准,像雅虎就拥有数百万名左右的网络常客支持。这样庞大的用户使用率,一旦推出新的服务内容,一定可以收到相当可观的回应,并且还能借此吸引更多新用户的使用。

举例来说,当初雅虎一推出路透社的新闻服务,立刻成为提供网络新闻资讯的佼佼者。在这之前,其他的网站也曾尝试在网络上提供新闻服务,然而,凭着广大爱用者的支持,雅虎的新服务内容刚一推出,马上就拥有固定的读者,抢过其他提供新闻服务网站的风头。到今天,仍有许多人到雅虎寻找需要的新闻信息。

到了1995年8月,整个网站服务重整作业完成之后,管理阶层面对另一个现实问题:他们需要一笔庞大资金来维持公司的运转。虽然,在雅虎开始出售广告版面之后,帐面上多少好看了一些,然而,实际上可供使用资金仍然不足。而且,雅虎在这个市场上仍是大有可为,如果仅藉着广告版面赚取收入,无法让公司做更积极的营运发展。1995年秋天,雅虎的经营主管们开始了另一回合征求资金挹注行动。这回他们开出业的条件是4000万美元。这样的条件好像有点狮子大开口,毕竟雅虎在去年只有400万美元的资金,而在不久前才开始有广告收入。令人惊讶的是,对于雅虎所开出的条件,许多有意投资的财主毫无异议。“甚至连眼皮都没眨一下!”杨致远这么形容。在知道了对方如此大方的反应之后,他们都颇为惊讶,而且暗自懊恼:“早知如此,当初应该把价钱抬高一点。”说是这么说,他们还是很高兴外来资金的赞助,并预期不久之后的成果。最后签署投资的是雅虎长久以来的好伙伴——路透社,以及一家成长迅速的日商集团软件银行。

软件很行成立于1981年,创业人是一位日本商人,名叫孙正义。他具有韩国血统,并曾在美国接受教育。近10年来,软件银行在日本首屈一指的电脑软件经销商。目前,它的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宣称近五成以上。软件银行最早引起美国方面注意是在1994年。次年,它以210万美元一举买下了Ziff-Davis(ZD)的出版事业,更引起了人们对它的好奇。隔了几周之后,雅虎即对外公开征资。

这一回合的增资,使得雅虎有本钱继续推出新的服务内容。公司内部也增聘了一些中、高级主管。不过,到了年底,他们却面临一个极大的挑战。原来这时网景宣布要将它网页中的“网络指南”联结到雅虎的对手Excite网页上。在过去一年以来,这项特权一直都是属于雅虎的。有百分之二十的雅虎使用者,都是藉由这个按钮而认识雅虎的。倘若丧失了这项特权,很难评估对雅虎的影响有多大。杨致远说那时有传言说网景想要重新编排它的“网络指南”及“网站搜寻”联结点。对于这点,大家都能理解,因为只要能成为这两样服务的联结点,好处是渐在话下的。所以,也难怪网景想要重新编排,并开始收费。然而,这整个重新编排过程,却有如生小孩一般漫长又难熬。一度,网景要雅虎开出价码,公开竞标这个联结点的位子;一下子,又说要同时联结好几个相同性质的网络指南服务,并以字母的顺序来排,这不是呕人吗,以Y为首的雅虎到时候不就得排到后头去了吗!整个事情拖了许久,一直都没有结论。突然,在圣诞节前夕,网景就通知雅虎有关Excite取代他们的消息。

如今,雅虎的风格日渐成熟,公司也颇具规模,再加上拥有足够的资金,它在网络相关市场上仍然是一枝独秀。1996年,差不多是雅虎该考虑发行第一次对外的公开认股的行动了。利用目前这个时机发行股票是再好不过的了,因为照过去网景的经验,许多投资人对网络这项新媒体的投资意愿是十分的高昂;而像雅虎这种提供网络搜寻服务的公司又不多,真可说是奇货可居。许多人使用网络的主要目的是想藉此寻找一些自己所需要的资讯。因此,越多人使用网络,网上搜寻服务的使用人次也就跟随着成长。雅虎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到1996年2月为止,雅虎每天至少要提供超过600万页的资讯给上网的用户,这比前一年9月的数字整整增长了两倍。

不过,在雅虎完成股票上市的计划之前,软件银行的孙正义打了电话给雅虎的高层人员,他明确表达想提高在雅虎的股权比例,藉此以巩固自己在决策方面的地位。孙正义还特别强调,依他的标准,控股超过百分之三十以上才称得是所谓的“投资”。真正的投资是完全投入的合作伙伴,而不是单纯的资金赞助者。因此,他十分坚持要求百分之三十的控股。

杨致远和费罗对孙正义的要求感到十分困扰。不过,他们也想到:孙正义是雅虎进入日本的绝佳跳板。除此之外,孙正义掌管ZD的业务。杨致远和费罗必须让出手上一大部分股权。不论是杨致远、费罗或是水杉都不想放弃手中的股权。

最后协调结果是三方各卖出相同的股份让整件事情得以圆满解决。后来在公司公开认股之后,杨致远和费罗只拥有雅虎百分之十五的股权(水杉拥有百分之十七,孙正义则持有百分之三十七强)。虽然知道让出手上的股权是为了公司好,但是杨致远还是觉得很难过,“好像是把自己的小孩送给别人一样”。不过,这个被送出的小孩倒还蛮幸运的,因为最后软件银行总共对雅虎挹注了超过6000万美元的资金。软件银行随后积极拓展他们在网际络的影响力。孙正义派驻美国的左右手——ZD总裁艾瑞克·喜普(Iric Hippeau)曾对外表示,孙正义对杨致远所提出的网络远景十分兴奋,也相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可能实现的。也因此,他觉得对雅虎的投资就像是押对了宝。到了1996年秋天为止,软件银行已经买下近十几家网络公司,雅虎股票正式对外上市,认股狂热瞬间狂涨。

到了1996年,Yahoo!考虑公司股票公开上市。

4月12日,正值星期五。Yahoo!在这一天成功上市。《华尔街日报》将雅虎的首次露面评为“华尔街盛事”。雅虎的两大竞争对手Lycos和Excite,虽抢在雅虎之前上市(In-foSeek在数月后上市),却未降低雅虎的市场需求,大众对Yahoo!的投资热情毫没有受到影响。

Yahoo!上市价是每股13美元,开盘就报24.5美元,最高达到43美元,当天的收盘价是33美元,杨致远和费罗的身价都超过了1亿美金。

这次漂亮的股市出击,使得雅虎的市场价值高达8.5亿美元,是水覆一年前所投资的200倍。

二、贝索斯与他的亚马逊书店

1986年,贝索其从普林斯大学毕业,1988年进入位于纽约的“信孚银行”(Bankers Trust Company),主要工作是研究开发电脑系统。短短两年之内,贝索斯就成为该公司最年轻的副总裁。从1990年到1994年,贝索斯协助一家华尔街顶尖的公司——D.E.Shaw and Co建立定量分析的风险基金,表现同样优异的贝索斯在1992年又成为该公司最年轻的副总裁。

发现网络商机的贝索斯,立即在脑中浮现了一幅美好的企业蓝图,并且迫不及待地辞去华尔街D.E.Shaw and Co.基金公司副总裁的工作,和妻子麦肯丽(Mac Kenzie)收拾行囊,带着所有的家当,前往西雅图发展。选择创业的地点是很重要的决定,贝索斯曾经在科罗拉多、俄勒冈与华盛顿之间选择,后来挑中西雅图(Ingram)也很近。贝索斯曾在接受访问时谈到落脚西雅图的原因,他解释:“我们选择西雅图作为创业的最佳地点,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西雅图是科技人才高度集中的地方。”另外,他还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必须靠近几家主要大型的书籍经销商,全世界最大的殷葛兰书库就在俄勒冈的罗斯堡……再者,西雅图也是一个非常企业化的城市,随时都会有刺激的事物产生。”

所以靠近书籍经销商是贝索斯另外项重要的考虑。贝索斯在草创之初希望可以依赖全美最大的书籍批发业者——殷葛蓝,他的盘算是:殷葛蓝对于货物配送以及库存成本的控制,会有很大的帮助。

选好落脚处的贝索斯带着老婆一路向西行,小俩口驾驶着老旧的Chevy Trail Blazer(一种四轮传动的大型车),沿途贝索斯就已经开始在笔记本电脑上,兴奋地撰写事业企划书,同时拿出移动电话,到处张罗筹措创业的资本了。企划书的内容是根据已经拟订的信念,就是“网络不只是介绍与陈列书籍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可以卖书的场地”。贝索斯就这样从亲朋好友一点一滴的捐助里,募集到大约100万美金的创业种子资本。

亚马逊公司上网之后9个月,由于反应实在太热烈,因此贝索斯决定要再拟一份公司发展企划案,目的是希望多募集些钱,多打广告。而创业初期的顺利局面,包括实际的营收加上客观的顾客群,都使得亚马逊具备极佳态势可以募集创业后的首次投资基金。贝索斯还回忆那段寻找投资方的故事。他说:“那段时间,我们会玩笑式地故意改变声音,然后说如果你是顾客请按1;如果你有意投资请按2。”

不过虽然顾客很多,但是真正有意投资的只有一家,就是KPCB公司,这家声誉卓著的投资公司是最后慧眼识英雄的惟一资者,日后也与亚马逊发展建立了极深远的关系。当时贝索斯打电话给该公司的一位重要人物——约翰·道尔(John Doer),并且告诉他:“就KPCB公司在网络界的声望来说,我们两人应该谈谈”,道尔欣然同意隔天在西雅图的总部见面。贝索斯见了投资方后,说明来意,表达希望将这次募资分别与两家公司合作的想法。但是道尔则认为,如果由他跟自己的朋友吃下全部股权的话,将更可全心全意关注亚马逊的发展。贝索斯觉得所言有理,便同意道尔的意见。当时亚马逊价值估计超过5000万,最后KPCB以800万元的支持下,开始扩大其经营版图。

许多人都知道乔布斯(S.Jobs)是在车库晨面发明了苹果电脑,雅虎(Yahoo)的创办人杨致远与大卫·费罗(DavidFilo)是在斯坦福大学共用一个拖车内的办公室,其实也无异是一个小车库。像这样车库发迹的故,再一次发生在贝索斯的身上。

就这样,贝索斯开始从400平方英尺大小的克难车库办公室发迹,而在1995年7月正式成立亚马逊网络书店。当网络创业成了美国时兴的趋势时,亚马逊的销售也一飞冲天。拜业绩突飞猛进所赐,6个月后,亚马逊总部搬迁到2000平方英尺的仓库;又过了6个月,亚马逊再次搬迁到西雅图一个工业区,此时的总部面积已经是广克17000平方英尺的大型仓库。贝索斯打趣说,“这么经常搬家,不动产业主可真是爱死我们了”。当然,除了空间不断扩大外,员工人数也不断增加。创办亚马逊15个月之后,贝索斯曾结媒体谈到发迹的过程,他说:“15个月前,我们只有7名员工,现在有170位。”1999年更突破了2000名员工,成长极为快速。贝索斯本人对公司发展如此迅速,建立网络公司一年半以来,其实也有些惊讶。曾有媒体好奇地问贝索斯,在成长快速的亚马逊,最令他惊讶的事情是什么?贝索斯的回答是:

大体说来都还不算太糟,……目前来说,也许是公司发展的速度吧。我们对此极为乐观并且始终相信我们可以建立一家大公司,但之前都还没达到,不过预期应该很快就会见到。

这段车库传奇,至今看来有点讽刺的是,搬到了竞争核心的工业小镇后,对亚马逊的发展的确有了关键性的影响。因为在这里,亚马逊才能更便于了解传统零售或网络销售的竞争对手的一举一动。果然,与敌为邻的贝索斯就经常“深入敌营”。因为贝索斯征召员工或供应商举行会议时的地点,常常都选在美国最大的传统书店;也就是日后亚马逊的主要对手之一——巴诺书店(Barnes and Noble),在书店的咖啡吧台里面进行亚马逊的发展大计。进入敌营的贝索斯喝着香醇的咖啡,绞尽脑汁思索亚马逊的发展,果然在短短的时间内,贝索斯就把亚马逊经营成一家如同在超级书店的咖啡吧台喝着咖啡一样的吸引人的书店。

这个时候的贝索斯,开始一步步地规划发展的步骤,克服可能的困难。首先,他必须先突破出版业订购量最少10本的下限规定。贝索斯选了一本有点诡异难找的书,出版经销商根本找不到,10本订购量的下限规定因此不攻自破,不成为亚马逊创业的困难点了。“在软件方面,亚马逊书店上网之前,贝索斯与几位伙伴就花了一年的时间准备,测试系统及软件,并且建立好与书籍供应商的关系后,才正式成立亚马逊网络书店。贝索斯有一次接受访谈的对话,正可以说明亚马逊在正式上路之前不断努力的过程。现在来看成功模式近乎奇迹的亚马逊,若从结果反证其过程,则亚马逊的每一个步骤似乎都是正确无误的。有人就对”一帆风顺的贝索斯发问:至今你犯的最大错误是什么?贝索斯说:这是一个大问题。我会说我们一直回避主要的错误,但也拜幸运所赐,好几个我们所做的决定,随着时间过去都被证明这些决定是正确的,即使在当时还不是那么的清楚。例如,我们曾经辩论是否要公司成立之前,来一次所谓的beta测试,在历经9个月的发展之后我们最后决定应该要做这项测试,而且还测试了3个月,我想这就是我们所做最好的决定之一。

早期的网站不如今天发达,甚至还有点生硬的感觉。由天大部分早期的电脑用户都对电脑具有高度的驾驭能力,而且他们的网址也容易浏览,所以要求电脑网络必须要快速迅捷的并不多。那时甚至有人嘲讽速度并不快的网络“全世界都在苦苦守候”(World Wide Wait)。但是,贝索斯及工作伙伴也希望效法苹果电脑的精神,积极创新及改良,因此持续努力地增进电脑软件的功能,希望能使网络上的互动做到“人性化”的感受。

贝索斯所谓的“人性化”希望,可以以该公司的高级编辑瑞克·艾依瑞(Rick Ayre)的一段话作为注解。艾依瑞说:“虽然科技正式在提供只有科技才有能力提供的事物、宏大的利益以及服务给人类,像搜寻引擎等功能就是其一,但是人类不应该感受到科技的存在。”虽然科技本身是没有生命的,但是却希望低科技带给人类的冰冷感受,完成人性化而方便的科技功能,这就是贝索斯希望能够体现在亚马逊书店身上的重点。

贝索斯埋头苦写软件程式大半年后,以2000本的库存书,以及110万种书的书目开张,而光是列出可以取得的书目清单,就足够塞满7册的曼哈顿地区电话簿。从亚马逊网站设立的那一刻起,贝索斯即带领着成长快速的团队,包括程序设计师及编辑群,大家继续抱持着“让功能更简单、更快速、更无障碍”的理想迈进。

贝索斯刚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不久曾进入金融服务业任职,当时雇用他的可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葛雷希拉·屈其林司基(Graciela Chichilnisky)曾经这么评价贝索斯“在知识的领域里,关键的重点是创新的速率,钻研的深入程度。贝索斯将能预期这引进改变,我看好他的脑子。”

至今,贝索斯仍未让这位教授捻。从他决定创建一个虚拟的网络书店,而且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书店,并以地球上最大的河流——亚马逊河为命名依据开始,贝索斯就以网络商业先驱的身份,荣登《华尔街日报》的头版人物。

虽然贝索斯手下并没有任何一家传统型的零售商店,但是他也利用低成本的优势建立事业。贝索斯提供畅销热门书籍20%的折扣优惠。除了250万的书籍销售之外,亚马逊书店还提供其他网站所没有的独特服务。例如,由顾客撰写的书评、依顾客先前买书的种类提示新上市的同类书籍,以及自动化的电子邮件服务,依照顾客感到有趣的领域,提醒爱书人有新推出的书籍。

1997年3月,贝索斯成功使亚马逊网络书店上市。7个月后,股价飙涨三倍,公司市值预估超过14亿美元,员工人数614名。自此,经营最热门的网络书店成了贝索斯的成名事迹。这段车库发迹传奇由于不断在美国上演,因此虽然已成气候的竞争敌手比比皆是,但是贝索斯还是玩笑式地说“坦白说,更令我关心恐惧的是,不知什么时候又会从车库里面蹦出两个小伙子了。”

亚马逊书店店名的由来倒是有一个有趣的过程。本来贝索斯打算给书店取一个有点像荷兰语aard的名字,但伙伴觉得隐晦难懂;后来他又想以Cadabra替书命名。贝索斯在该次接受访谈时,提到亚马逊公司内部即使发生一些小问题也会很快就改正,他就是以亚马逊书店的命名作为例证。

后来贝索斯果然从善如流,在大伙儿建议下取名aAmazon,向世界最大的河流看齐。也幸亏如此,否则网络上今天出现的就是一家谐音如死尸的“死尸”网络书店,恐怕会有不少顾客被吓跑吧。

虽然今天亚马逊已经成为网络书店的代名词,但是亚马逊却曾闹出“亚马逊”控告“亚马逊”的双胞案。美国明尼苏达州东南部的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在其城内的洛润公园(Loring Park)里,有一家已经设立30年,店名也叫亚马逊的小书店就控告了书籍网络巨人——亚马逊网络书店,指控它在明知的情况下侵权使用“亚马逊”之名而影响了该店的生意。这家小书店的女老板芭比·蔽瑟(Barb Wieser)表示:“我们用亚马逊这个名称30年了,这30年来也建立了识别的证明符号,但如今却有人使用同样的名称,令我们深感困扰。”

麻烦的是,这家小书店也有自己的网站。它在网站上是这样形容自己的——“北美地区历史最悠久的独立女权主义者书店”,同时,网站上也指出书店成立时间是1970年。

代表作为原告的这家亚马逊书店的律师马赛亚斯·山缨(MathiasSamuel)告诉媒体时表示,其实这件事情背后的观念很简单,就是“先来先服务”(first-come, first-serve)根据披露这件控诉案的媒体表示被告的亚马逊网络书店还未看到这件控诉的内容,所以暂时不予置评。

目前这件双胞案的发展如何,尚未有明确的结果,只是读者上网前恐怕得小心留意,以免找错网站。

贝索斯成名于书市,也许有人会好奇他是不是一位爱读书的人呢?又或者,书对贝索斯而言,只是单纯的生意工具?贝索斯的说法是:“我在偶然间成为一个读者以及爱书人,那恰好与我的工作一致。如果当初分析的结果,独木舟是网站上销售最佳的产品的话,我们也会卖独木舟,即便我人生中从未有划独木舟的经验。”

爱看书与卖书,两者之间对贝索斯而言,并没有直接的必然关系,纯粹是偶然才结合在一起。但是,贝索斯倒是非常喜欢阅读科幻小说,光是1998年就读了35本之多。不过从上述的谈话可以看出贝索斯相当具有相信数据及分析结果的精神,一个数据就可以改变贝索斯的人生。

之所以选择书籍为创业商品的首要原因是调查结果的显示。相信数据的贝索斯,在选择销售的产品时即曾进行调查,发现适合在网上销售的商品中,书籍市场的潜力最大。贝索斯自承抱持非常严谨的态度研究市场,他列出网络上销售潜力最佳的前20名产品,然后钻研其中前5名,他在研究后出了销售商品的潜力排序,书籍正是高居潜力排行第一的宝座,其余则是音乐、录像带、电脑硬件、电脑软件等。

选择书的第二个原因是书市不像贝索斯的第二选择——音乐市场一样遭到六家大型经销业者的垄断。创业前的贝索斯曾深入观察市场并进行研究,而其研究的重点就着重在市场占有率的分布状态。贝索斯表示:

了解市场的规模,以及每一样商品市场的供应商之后,我发现每一样产品的市场都存在有800磅的大猩猩。我尤其注意每一个可以在互联网上增加特别价值的市场,并试着去了解能够提供顾客什么样的价值。

贝索斯的比喻是:“在出版界或经销中心,并没有800磅的大猩猩丰在。”(There are no 800 pound gorillas inbook pubishing or distribution)800磅的大猩猩指的就是“中市场的优势业者”,既然市场没有这样的大猩猩,那么换言之,进入的门槛与竞争的压力就相对较轻。书籍市场难道没有够份量的书商吗?那125年的百年老店巴诺书店与拥有一千多家分店的疆界书店(Borders)又如何呢?贝索斯表示:“巴诺书店与疆界书店是美国最大的连锁书店,但是它们分别只占了11%以及10%的市场占有率。”

如今,贝索斯获得了成功,证明了他当初的眼光确实一点没错。

亚马逊书店的网络销售,是属于“无店铺营销”,因此亚马逊知道在有面对面的亲切笑容下,更必须以无微不至的贴心服务征服消费者。亚马逊书店的广受欢迎,当然主要是因为网络本身具有的特性,不过,亚马逊公司设计种种贴心的人性化服务功能也扮演了可或缺的角色。亚马逊网络书店的特色,可以区分为三点说明:一、“网络不打烊”与“上架寿命长”;二、提供选取的方便;三、创造“互动功能。”

就网络本身的功能与特性来说,除了它可以无论远近地将讯息快速传达给消费者之外,另外两项与书籍市场具有密切关系的优点是:“网络不打烊”与“上架寿命长”。

台湾著名的诚品书店,在1999年3月12日首创24小时全天候书店经营,此举为台湾的书店经营带来革命性的变革。诚品可以说是台湾第一家“7×24小时”的书店,但其实网络书店早已具备24小时不打烊的特性了。亚马逊的死对头马诺书店网站的总裁捷夫·奇林(Jeff Killin)曾经被问到,为何决定进入网络商业的领域?他回答的原因中有一项就是:“网络允许我们全年、全天不打烊。透过网站,我们还可以服务国际上想找英文打折书的客户。”

以亚马逊目前营销世界160个国家和地区的渗透性来说,根本已经没有所谓的销售高峰或低谷时间与淡季旺季的营运考虑了。这项优点让亚马逊之类的网络商店营业时间加倍,效果则无限扩大。

许多放在传统书店销售的书,困于空间的不足,往往在陈列上放了一阵子就下架了。对书店、作者甚至是消费者都是损失,因为下架的书极可能是一本后势看好的书。但在网络书店便不存在类似的问题。只要顾客想到,随时可以订购。如蓝登书屋的副总裁所说:“网络书店的出现让旧书复活了。”由于上架时间不受限制,因此陈年老书也有顾客寻找,因而活跃了旧书的销售。

当然上述网络的天生优势仍嫌不足,因为网络媒体如雨后春笋,性质相同的网络书店就有几千家之多。亚马逊凭什么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呢?其实说穿了,正如《时代》周刊对当初亚马逊这个点子的评语一样:“真是再简单不过了(devilishly simple)。因为只要键入书名、作者名,甚至一个普遍又笼统的标题,亚马逊的网站就会把资料库中符合的书籍列出。选定好书名后,再接着键入地址及信用卡号码,然后亚马逊位于西雅图仓库的人员,就会找出订单把书邮寄出去。”简单说,亚马逊设计了许多简单的功能,博得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在亚马逊网站选购物件,可以有强大的搜寻功能协助,使得消费者方便搜索心中的标的物。例如:

书本的搜寻:可依作者姓名、书名、主题类别(多达28种),或者是关键字串寻得。

音乐的搜寻:可依歌曲、艺术家姓名、CD专辑名称或歌名寻得。在14个音乐“浏览区间”中,罗列了数百种风格的音乐类型。

如果觉得在芜蔓庞杂,下列如何选择,亚马逊还有一项贴心的服务,就是消费者可以依照自己的心情、偏好的优先顺序、以及心仪的作家或艺术家来挑选,如此就可以得到亚马逊所提供的建议及推荐,以方便挑选书籍和音乐。

亚马逊除了自己的网站所提供的功能外,也在1998年买下了Juglee公司。利用Ju-glee的搜寻引擎作为搜索的利器,亚马逊公司常常在不知不觉间,就又出现一项新的服务,大大加强了亚马逊的选项服务。“选项服务”一直是贝索斯引以为豪的优势之一。他明白指出:“亚马逊书店比大型连锁超级商店完全掌握的优势是:选项及价格。”他还说:“在网站上可以有无限的书架空间,对人们来说,选项是当他们决定所评估事物时的重要标准。选项必须如此卓越的理由是,网站就很多方面来说,使用起来都是不方便的,所以必须藉不可思议的选取服务,补偿人们使用这项不发达科技的缺点。”选取的方便及多可也就成为亚马逊网站的重要特色。

亚马逊网站与其他大多数强调引人注目的图表的网站不同,亚马逊网站强调的是信息,以及提供信息的方便管道。但是在信息泛监的时代,即便有最丰富的信息,也未必能博得顾客的青睐。重要的是,如何落实贝索斯在创业初期的科技“人性化”理想,这就有赖互动功能的设计。

在这方面的设计,有几点值得一提:

1.Reader Review(读者书评)。在这个区域,登载出顾客对书籍的反应,无论是正面或负面,这项设计的目的是希望能够藉此协助读者接近好题材的书,回避不需要的书籍。“读者书评”一直被视为是一个“透明化的自助系统”,在这项功能的帮助下,方便消费者购书,进而推升了销售数量。在此功能的设计下,作者的评论或其他专业人士写的评论,不管是出版商、作者,甚至任何一位消费者都可以自由地把自己的评论加在网页上。这项设计,达到了“即时性互动可能”的效果。作者可以藉此知道读者的反应;读者可以立刻把自己对书的所有看法一股脑儿地宣泄在互动的网站上对书商而言更可了解消费市场以及舆论的反应。因此从好的方面来看,这样互动的设计,创造了三赢的局面。贝索斯曾表示:亚马逊特别自豪于读者书评这个部分。

2.接力写故事。在读者书评的功能设计下,亚马逊还想出了一个点子,就是提供一种“互动式小说”的服务。亚马逊的构想是,先替故事起个头,接下来则由上网的访客来完成它。

亚马逊找来美国新闻界的名人,也是曾经在1982年及1991年两度赢得普利策新闻奖的得主约厄普代克(JOhnUpdide)起笔小说的开头,小说的题目是“谋杀造就杂志”(Murder makes the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