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文体学概论与实践研究(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14 10:23:51

点击下载

作者:徐兴岭,安文风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英语文体学概论与实践研究

英语文体学概论与实践研究试读:

前言

文体学是一门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文体的学科。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习领域,其内容实质是语言学与其他相邻学科(如文学、法学、政治学、媒体研究、认知科学、教育学等)的跨学科比较研究。作为英语教师,我们逐渐意识到文体学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作者撰写了这本《英语文体学概论与实践研究》,希望能够给英语文体学研究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本书结构清晰,内容深入浅出,运用比较的方法,论述文体学理论及其分析模式,旨在提高学习者的理论水平、鉴赏水平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者提供拓宽知识面、增强思辨力、孕育创新精神的一种阅读资料,同时使学生对文体学系统深入的了解,为此后进一步从事语言学领域的其他方面研究及文体学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并用文体学的相关理论指导其语言实践。

本书共分为八章,第一章对文体学的基本概述;第二章介绍了文体学的研究对象;第三章介绍了语言各要素的文体的构成;第四章介绍了多维度的文体功能研究;第五章介绍了语言运用中变异的表现形式研究;第六章介绍了常见语篇文体特征;第七章介绍了文体学与翻译研究;第八章介绍了文体学与英语教学。

全书具体工作分工如下:

第一章至第四章第二节(约8万字):徐兴岭(牡丹江师范学院)

第四章第三节至第八章(约7万字):安文风(牡丹江师范学院)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曾参考和借鉴了许多有关学者的资料和文献,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者水平的限制和出版时间的仓促,书中不免存在纰漏,希望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以便我们今后的修订和完善。作者2015年3月第一章文体学的基本概述第一节文体与文体学的定义与特点一、文体的定义与特点(一)文体的定义

文体是指独立成篇的文本体裁(或样式、体制),是文本构成的规格和模式,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某种历史内容长期积淀的产物。它反映了文本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特点,属于形式范畴。文体的构成包括表层的文本因素,如表达手法、题材性质、结构类型、语言体式、形态格式以及深层的社会因素,如时代精神、民族传统、阶级印记、作家风格、交际境域、读者经验等。文体的特征及其划分,往往取决于其层面结构中某些因素的强化、突出或变异。

文体的客观存在是一种社会文化的需求,但更重要的是依赖于自身的独特的功能。德国姚斯在《走向接受美学》中认为:“文学的形式类型既不是作家主观的创造,也不是反思性的有序概念,而主要是一种社会现象。类型与形式的存在依赖于它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功能。”[1]每一种文体都具有其他任何一种体裁所无法取代的功能以及审美效应。正如莱辛在《汉堡剧评》中所说:“各种体裁的诗歌不可能改善一切,至少说两种体裁不可能产生完全相同的完美效果;但是每一种体裁可以尽其所能做到最好的改善,而且在其范围之内做得比其他体裁更好——那才是它的特定目的。”[2]

文体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就是表达,就是选择,就是风格,甚至也可以说是一种强调。每种文体都具有某种对现实社会内容的表达功能,这是文体的本质特征,也是它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它在表达同一思想内容时,可以在对等的种种方式中进行选择,即选用最恰当的再现思想内容的形式外衣。作家在构思创作过程中,总要选择最符合创作意图和对象的某种体裁结构及其规定性。因为有人视文体为艺术创作的选择性。它往往以历来展现在作家面前的体裁可能的丰富性为前提。它能代表某个作家、某个时期、某……在何地方,只存在于文本的文本品格之中,或者用D. H. 劳伦斯的话说,存在于它“为语言意识而作斗争”之中。在接受美学的观点看来,文体又是读者的一种强调。达克尔·里法泰尔在《文体分析标准》中说:“文体被认为是在不改变意义的情况下给语言结构所传达的信息添加的一种强调(表达的、感情的或美学的)。这也就是说,语言表达,而文体强调。”[3]

文体的意义主要不是来自于文体结构的自身属性,而根本上取决于某种非语言的个人或文化的特质,也可以说取决于某种民族文化的思维方式和心理机制等深层结构。而后者又归根结底受制约于一个民族的生存境况,以及它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每一种文体只有当它的先决条件、它的文化为它获得了地位时才能存在。因此,文体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受文化制约的相对观念。(二)文体的特点

文体概念在其一致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体的基础上,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层级性、比较性、相对性、功能性和分级性[4]。1. 层级性

文体的层级性是指语言的文体可以体现在不同的抽象层上。某些较低层次的文体包含在较高层次的文体之中,是较高层次的文体的组成成分,或表示较高层次文体的独特性。例如,我们可以探讨广义上的不同言语社团的语言(方言)的文体特点(如美国英语、英国英语、澳大利亚英语;北京方言、上海方言等的特点),以及在较高抽象层上的语域的特点(如科技语言、文学语言、日常用语等的特点)。进而,我们还可以探讨在较小范围内的言语社团用语(方言)的特点,如某个或几个关系密切的村落方言的语言特点,某些在较具体层次上的语域的特点(如购物信函的语言特点或十四行诗的文体特点等)。这些不同层次上的文体特点都是由具体的语篇来体现的。

以上主要讨论的是语篇的文体特点。语篇层次以下的语言单位也可显示某些文体的特点,如某一语段的文体特点、某个句子的文体特点,甚至某些词汇的文体特点,如在文体学论著中经常见到的同义词汇的文体效应。

综上所述,不同层次的文体特点之间的关系是组成关系:较低层次的文体是较高层次的文体的组成成分,或者是表现形式。在组成关系中,较低层次的文体在较高层次的文体中具有特定的功能,是其文体整体的一个部分。2. 比较性

当我们讲某一语篇或语段具有某种独特性时,我们总是在把这一语篇或语段与其他的语篇或语段相比较,从而得出这一结论。哈利迪(1971)认为:“文体学实质上是比较性的”,[5]例如,在阅读海明威的小说时,我们会感到,海明威大多数小说的特点是简单明快、直截了当,而且细节之间似乎联系不很紧凑。我们研究其语言特征时发现,他的小说的语言特点是:句子短、修饰成分少、从属句子或小句偏少。

然而,句子的长短及复杂与否本来没有什么固定的标准。当我们说海明威的小说中短句多或句子简单时,我们都在不自觉地与其他作家的作品相比较;或更广泛地讲,是在与小说语言的“常规”(norm)相比较。例如,福克纳的小说中的句子要长得多,亨利·詹姆斯的小说中的句子复杂难懂。海明威小说的简洁性和福克纳小说的细致性可以通过以上数量关系的比较表现出来。有比较,才有鉴别。单就一家而言,难以断言各自的语言特点。3. 相对性

文体的以上几个特征同时决定了文体的相对性。首先文体的相对性表现在文体的层级性上。某个文体特征在一个层次上是共性的特征,而在另一个层次上就是独特的。例如,说海明威的小说简单明快、直截了当,在整个小说作品的层次上讲是独特的,而对于海明威个人的作品来讲,则是共性特征。

其次,文体的相对性表现在文体学的研究范围上。从语言单位上讲,小至词素,大至长篇巨著都可以说具有文体特征。

从涉及的方面来讲,文体研究可以是共时的,也可以是历时的。如研究古英语的文体特点与现代英语的文体特点的不同或19世纪的小说与20世纪的小说的不同就是历时研究。文体研究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群体的。如我们可以研究个体作家或个体记者的不同文风,也可以研究某个流派、潮流的文体特点。文体研究可以以产出的语篇为研究单位,也可以以某个领域的潜在的语言系统为研究单位。

再则,文体的相对性还表现在体现形式上。文体的中性特点常被认为是“共核语言”的特征,然而共核语言并非是一个统一体。有些语言特征适合于所有语体的语言,如the、of等;有些则在某些语域中受限,如I、you等在正式的科技文体中受限。同时,某个语体中表现出的文体特征一方面与其他语体相比较而产生,同时也与所谓“共核语言”相比较而突出。另外从数理统计的角度来讲,某些在文体上有意义的“异常”现象都是相对于某些常规建立起来的。然而,所谓常规是在直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迄今为止,还未见有人利用科学的、客观的方法在任何领域确立过常规。然而,这种常规却可经常在“不确定和模糊的”基础上得到人们的接受。4. 功能性

语言的文体都是与其功能密切联系的。在情景中没有任何功能的语言特征不是文体特征。某一语言特征,如某一词汇或修辞手段,如果在某一语篇中出现时与语篇在情景中的作用是一致的,对于实现交际者的目标起到了一定作用,那么在这一情景中它就是文体特征。

但哈利迪(1971)在对威廉·戈尔丁的《继承者》的文体分析中发现,作品在对尼恩得瑟尔人的描述中,不及物动词的出现频率很高。这种模式正好反映了小说的主题:尼恩得瑟尔人的行为没有效力,理解力有限,为他们最后在世界上绝迹埋下了伏笔。因此,不及物动词的高频率出现在此语篇中是明显的文体特征。然而,在某些篇章中偶然的不及物动词高频率出现可能与语篇的功能关系不大,可在文体分析中忽略。

由此可见,各种语言形式和手段都有成为文体特征的潜势,但不是“天生”就是文体特征。只有在情景中具有一定功能的形式手段才可称为文体特征。5. 分级性

在语篇文体的研究中,很少有人谈及语言文体的有无问题,因为语篇都是在一定的语境中用于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的。我们很难找到没有文体的语篇,所以,哈利迪(1971)认为语篇中“不存在没有文体的区域”。同时,也很少有人谈及语篇文体的强度问题。然而,如果我们把语篇文体看作是由运用某些对常规的偏离等手段而产生的效应,这种效应是可以有大小之分的。另外,如果我们把语篇文体看作独特性,那么独特的程度也是有区别的。从这个角度讲,语篇文体的强度是可以区分的。

那么,以什么为标准来衡量语篇文体的级差呢?主要结合两个方面来看。一是首先确定某个语篇的常规,然后根据常规来分析语篇中的语言特征偏离常规的程度。如果这种偏离常规的语言现象是有动因的,即在某个语境中有利于实现交际者的交际目的,那么我们可以用偏离常规的程度来衡量语篇文体的强度。二是根据语篇语境和交际者的交际目的来确定语篇动因的程度。这两个因素结合起来共同决定语篇文体的强度。二、文体学的定义与特点(一)文体学的定义

文体学已经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自20世纪60—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文体学的定义、内涵、研究范围、目的和方法众说纷纭。许多专家学者试图从各自的研究领域、不同的文体学流派、不同的观察视角和不同的研究层面出发给文体学下定义,如:恩克威斯特(N. Enkvist, 1964)给出的7种定义,张德禄(1998:38)列出的10种定义,刘世生(1998:2-11)总结的31种定义等等。其中比较流行的观点有:布封(De Buffon)的“文体就是人本身”(The style proclaims the man)、斯威夫特(J. Swift)的“在恰当的地方使用恰当的词,这就是风格的真实意义”(Proper words in proper places make the true definition of a style),穆卡洛夫斯基和魏多逊(J. Mukarosky, 1964; H. G. Widdowson, 1975)的“文体就是偏离”(Style as deviance)、韩礼德(M. A. K. Halliday, 1971, 1985)的“文体就是意义潜势”和“文体就是前景化”、恩克威斯特(N. E. Enkvist, 1964)的“文体就是以最有效的方式讲恰当的事情”等。

虽然文体学研究存在各种流派,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对语言使用规律提出了有意义的解释,但国内很多学者都认同文体学是研究语言使用规律的学科这一说法。[6](二)文体学的特点

文体学具有自己的独立性,绝不是其他学科的附属,其研究范围极其广阔。对文体学的这种新的认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并开始为国内外的许多学者所接受。

有人试图把文体学仅仅看作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但是,文体学不论算不算一门独立的学科,都有自己明确的问题要讨论。其中的一部分问题看来属于所有人类的口语的范畴。从这一广义出发,文体学是研究一切能够获得某种特别表达力的语言手段,因此,比文学甚至修辞学的研究范围更广大。所有能够使语言获得强调和清晰的手段均可置于文体学的研究范畴内:一切语言中,甚至最原始的语言中充满的隐喻、一切修辞手段、一切积压法结构模式。这就是说,语言学的探讨范围涵盖不了文体学的研究内容,就语言现象而言,文体所涉及的方面也已超出了语言学的范畴。它是一门“有自己明确问题要讨论”的独立学科。竹内敏雄《美学百科辞典》又认为:“最近又出现新动向,即从作品语言结构的兴趣出发重视文体问题,企图在文体学中探求语言学和文艺学的媒介作用。”[7]有些文学评论家发现,在研究文学作品语言现象时,语言学的方法和理论往往无能为力。因此他们试图从文体学的建构中去寻找一种新的方法和手段,以适应所有语言现象研究的需求,并使文体学成为文艺学和语言学这两门学科互相沟通的媒介和交汇点。如德国的W. 施奈德、H. 赛德勒等就进行了这种文体学形成的尝试,他们都以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一般语言表现作为对象。我国王佐良先生的《英语文体学研究及其他》(1978)一文,也主张尽快促成一门包括语言学又涵盖文学的新的文体学的诞生。他认为:用现代语言学的方式来研究文体是一个成就,然而在文学语言面前,特别是形象语言面前,语言学家都望而却步了……在这种时候,人们不由得想到那门古老的、可以至少上溯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想到在20世纪对于文学语言进行了精湛分析的克林斯·布鲁克斯等人。难道这些人的努力都是完全无助于文体学研究的吗?还是要等时间来促成一个既包括语言学又包括文艺学的新的综合呢?这就是说,早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历史上的一些修辞学家、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者,就已经对文学语言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一门完全涵盖语言学、文艺学的新的文学早已在历史中得到孕育,它的成熟和独立是水到渠成的事。可见,文体学是时代文体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现代语言学、文艺学相互渗透、融合的必然结果。第二节文体学的沿革与流派一、文体学的沿革(一)早期的修辞学

欧美的文体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对修辞发表过精辟的见解。亚里士多德说:“仅仅知道我们应该说什么还不够,还必须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这样会大大有助于演说取得应有的效果。”[8]他进一步提出要打动听众,一要靠内容,二要靠文辞,三要靠演说技巧。由此可见,在当时修辞是和演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古罗马政治活动家西塞罗以希腊演说艺术为典范,融合了雅典派和小亚细亚派的长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说风格,写过许多精彩的演说辞,留下了不少修辞学方面的专著,如《论演说术》、《演说家》等,被认为是罗马演说和拉丁文学之父。他强调演说家必须掌握哲学、文学、历史、法律等各种知识。他把演说风格分为三类,即朴素的、中间的和华丽的。

大约生活在公元1世纪的古希腊作家朗吉努斯在《论崇高》一文中阐述了他的美学原则。他认为,若要言辞动人,首要的是具有崇高的思想,还要富有炽烈的感情。其余三个条件是:修辞、用字和组织。在他看来,文章的形式从属于文章的内容。他的观点和论述对于此后的西方文学评论具有很深的影响。

在中世纪,修辞学和诗歌的创作结合,许多修辞原则体现在诗的写作中。近代的修辞学大都是规定性的,讲述各种文章的写法,其中影响较大的著作有纳斯菲尔德的《作文与修辞》、斯特伦克与怀特合著的《文体的要素》等书。近年来,人们对于这类规定性的修辞学批评甚多,其影响随之日益减小。(二)英美文学批评与文体学的关联

无论在英国,或是在美国,20世纪以前的文学评论总的来说或偏于个人印象,或注重时代背景、作者身世以及作家和作品在文学史中的位置等,对于作品本身的细致分析较少。另一个倾向是对于经典著作、对于古英语、中古英语文学进行研究,而忽略对于现代文学作品的研究。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才开始打破这一局面,现代文学作品陆续介绍到大学课程中来,人们对于传统的文学教学方法提出了疑问。著名评论家理查兹、燕卜荪和黎维斯等都先后在开创新的文学教学和文学评论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1929年,理查兹出版了《实用批评》,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他的分析批评方法的运用。他力图把文学理论“科学化”、“规范化”。他强调评论必须基于作品文字本身。燕卜荪于1930年出版《晦涩的七种类型》。他所说的“晦涩”也就是理查兹所指的作家、诗人文字内容的丰富性。理查兹等评论家的影响在19世纪30年代迅速扩大,人们对于作品的文字愈益注意。在美国随即产生了“新批评派”,代表人物有兰萨姆和布鲁克斯等人。在他们的评论中,对于作品本身的分析占据着突出的地位。这一派的影响一直持续到19世纪50年代,此后才逐渐让位于更新的学派。

与传统的文学评论相比,艾略特、理查兹、兰萨姆等把眼光从作品之外转到了作品之上,对于许多作家和作品做过精辟的评论,但是,就评论方法而言仍然缺乏一定的程式。艾略特曾经说过:“除了聪明机敏之外,并无方法可循。”[9](三)欧洲大陆的文体研究

欧洲大陆的文体研究呈现了十分不同的局面。如果说英美的文体研究与文学评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么,欧洲大陆的文体研究则得力于现代语言学的发展。

在这方面贡献最大的要数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索绪尔严格地区别历时语言学与共时语言学。共时语言学研究作为独立系统存在的目前正在使用的活的语言。索绪尔认为,这方面的研究比研究只存在于历史上的语言现象更为重要,从而使语言学与活的语言联系起来。索绪尔的另一重大贡献在于他把语言与言语区分开来。语言是社会共有的符号系统,而言语则是人们在不同情况下对于这一符号系统的具体运用。有的文体学家从语言的角度研究文体,更多的人则是从言语的角度进行研究。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文体学就是对于言语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欧洲大陆的文体研究大致上可分为四支,一是索绪尔的学生巴依为首的日内瓦学派,一是俄国的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一是法国的结构主义,一是以斯皮泽为代表的“心理文体学”派。前三支的共同特点是运用现代语言学的成就进行文体分析,斯皮泽的情形稍有不同。

总的来说,欧洲大陆的文体研究在本世纪呈现出十分活跃的局面,集中了许多根底深厚的学者,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超过英美。在作家语言研究方面成就尤为突出。在理论建树方面,欧洲大陆的学者也走在前面。(四)近年来文体研究的发展

近几十年来,文体学又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文体学方面的专门会议已经召开过多次,文体学方面的专著迅速增加。随着语言学的进展,又出现了新的文体学研究流派,扩大了文体学研究的范畴。

概括起来,近年来的文体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采取了更精密的语言分析的方法,使文体分析更趋于细致准确。芬兰文体学家安克威思特于1964年在《论文体的定义》一文中已经提出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方法,不仅包括语音、音位、词形、句法、词汇、标点等,还包括文章的组织、形式以及文章之外的各种因素(例如语境、作者与读者的关系等)。1969年出版的里奇所著《英诗语言分析指南》以及克里斯特尔和戴维合著的《英语文体调查》提出了一整套细致的文体分析的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对于诗及其他文体的范例作了详尽的分析。(2)文体研究的范围逐步扩大,从文学发展到其他体裁,从着重研究书面文字延伸到口语会话的研究。英美方面专著有里奇的《广告英语》、欧道厄尔及陶得合著的《当代英语语体》等。苏联学者出版了许多论述功能语体的专著,例如科斯特马罗夫著《报纸上的俄语》(1971)、索尔甘尼克著《社论语言和文体》(1973)、米特罗芳诺娃著《科技著作的语言》(1973)、瓦西里耶娃著《俄语修辞学讲义——科学语体》(1976)等。(3)由于社会语言学的兴起,在文体学研究中出现了新的概念,例如“语域”被广泛应用于文体研究中。数理统计方法运用于文体研究产生了统计文体学,苏联在莫斯科、基辅、萨拉托夫等地成立了功能语体的修辞统计研究中心。美国也有一些人专门从事这类研究,例如,柯鲁伊特于1976年出版了《散文文体与评读》。作者通过对于句法和词类分布的调查勾画出四百年来英语散文文体的变化。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对于文体学研究也是一个很大的推进。人们不仅注意表层结构,而且更注意到深层结构,把生成语法理论运用于文体分析。二、文体学的主要流派(一)伦敦学派

今天作为英国语言学主流的伦敦学派(又叫作“新弗斯学派”)是受英国语言学家弗斯的影响。弗斯对语言学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主要有两点:发展了语境理论或称情景的上下文理论,提出了语音学中的韵律分析体系。英国的文体学家正是受到弗斯有关语言学理论的启示,在文体分析中将社会因素考虑在内。“语域”这一概念被介绍到文体分析中来,提高了分析的细密度。文体学家对于文体的构成因素也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提出讲话内容、讲话方式和讲话人与听话人的地位关系,这些都是研究文体必须注意的几个方面。语言学家韩礼德不仅在文体学理论方面成就卓越,而且在实际文体分析中提供了许多经典范例,对后人在文体学方面的研究有很大帮助。另外,英国文体学家利奇、肖特等在运用语言学理论进行文体分析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二)日内瓦功能主义学派

人们一般认为现代文体研究以巴依1902年发表的《法语文体论》为开端。巴依着眼于研究整个语言的表现手段和效果,研究抽象的语言如何变成为具有各种感情色彩的活的语言。巴依把文学语言的研究排斥在外,他认为,作家、诗人使用语言与一般人使用语言情形不同,他们使用语言是自觉的,有着美学的目标,即企图用语言创造美,正如画家使用颜色、音乐家运用声音一样。巴依的追随者克列索、马鲁苏等修正了这一看法,不再把文学语言排除在文体研究之外。(三)德国心理文体学派

德国学派斯皮泽、沃斯洛、奥尔巴赫等都是学识渊博的学者。他们受克罗齐美学理论的影响,企图通过文体研究来解释一个民族的精神及心理,其方法是凭直觉从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的语言特点寻找共同的心理因素,目的在于将文体学与文学史、艺术史以致整个文化史联系起来。斯皮泽认为,文体分析首先要靠本能的反应,在多次阅读作品之后可能会触发这种反应。有了这一反应之后再从作品语言分析中得到证实。有人认为斯皮泽的方法具有普遍应用的价值,有人认为这种方法仅适用于具有突出特色的作家。还有一些人认为这种方法主观随意性大,缺乏严格的科学根据。尽管人们对于斯皮泽的分析方法持不同看法,然而都一致承认他在作家研究方面有重大贡献。(四)法国结构主义学派

结构主义在哲学上源自康德,代表着与休谟截然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人的思想中有相当大的部分产生于人的思想结构,而不是人的经验的反映。这种观点在人类学、语言学、文学评论中都有反映,但具体表现方式各不相同。霍克斯对于目前人们所使用的“结构主义”概念作了这样的概括:世界是由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单个的事物所组成,这个新概念构成了被称为结构主义的思想方法的首要原则。简而言之,结构主义认为,特定环境中的每个要素的性质本身并不具有意义,它的性质取决于该要素与这一特定环境中的其他要素的关系。也就是说,任何实体或经验的全部意义只有在它和它所属于的结构结合在一起时才能观察到。[10]

罗兰·巴特是法国结构主义文体学家的代表。他认为,写作全部是风格,没有风格的写作是不存在的。他说:“我们不能再把一篇作品看作是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二元结构。作品不是二元,而是多元;在其中只存在形式,更确切地说,整个作品包含了多种形式,但并不存在内容。”[11]

巴特把内容也作为形式的看法引起了争议。人们认为,文学作品终归还是有主题的,不能认为作品只有形式而并无内容可言。(五)俄国形式主义学派

出生于莫斯科的雅各布逊是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早年就对诗歌语言很感兴趣,常同“诗歌语言研究会”成员讨论诗歌语言问题。“布拉格语言学会”成立后,雅各布逊遂成为布拉格学派的主力。这一学派所持的观点是,文学语言不同于人们使用的一般性语言,文学的目的在于使人们对于熟悉的一切感到不熟悉,从而对于事物获得一种新奇的看法。他们对于文学语言,尤其是诗歌语言中的变异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对于文体研究提出了理论上的解释,因而在西方现代文体学研究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1]李哲鹏,张磊主编,《英语实用文体翻译》,河南人民出版社,2012,90。

[2]陈艳虹等编著,《英语文体学概论》,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11,4。

[3]李哲鹏,张磊主编,《英语实用文体翻译》,河南人民出版社,2012,91。

[4]张德禄著,《语言的功能与文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4~30。

[5]张德禄等著,《英语文体学重点问题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42。

[6]李佳编,《英语文体学理论与实践》,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2。

[7]陈艳虹等编著,《英语文体学概论》,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11,7。

[8]胡文仲等编著,《英语文体学引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500。

[9]胡文仲等编著,《英语文体学引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502。

[10]陈艳虹等编著,《英语文体学概论》,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11,20。

[11]Barthes,《Style and its Image》,《in Literary Style: A Symposium》, 1970.第二章文体学的研究对象第一节文学文体学一、文学文体学概述

一般来讲,文学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语言。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一种艺术表现。它能够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借助形象表现客观世界的语言艺术。文学作品不同于一般语言的地方就是文学语言是塑造文学形象、表达作品主题的工具。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具有说明事物、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等功能。文学语言具有语言作为社会交际工具的一般性质与作用。从这一点上说,文学语言具有语言学的普遍特征。但是,作为文学创作的工具,文学语言可以通过形象的作用表达层次丰富的意义,产生艺术的美感。文学语言的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它也属于美学的范畴。文学语言作为社会交际工具所表达的意义往往流于字面,溢于言表,是全民语言所共有的语义,可以凭借社会文化环境、按照逻辑推理的方法加以了解,但是属于艺术范畴的文学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则可能藏于字里行间,蕴于语言深层。一部作品的特有意义,往往不能按约定俗成的规则加以了解,而要通过对作家个人风格和作品特殊语境的探讨才能把握。二、英语文学文体学的分析模式(一)英语文学文体的一般特点1. 前景化与语言形式

文学语言与非文学语言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音位结构、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在某些方面突出的或者说是前景化的用法。2. 本义的语言与比喻的语言

我们以tree(树)为例。其本义是指一种有(树)干、枝杈、(树)皮和叶子的高大植物。但在a family tree(家谱)中,tree指的就不是“有(树)干、枝杈、(树)皮和叶子的高大植物”,而是指动物(包括人类)的家族谱系。这种意义是tree的比喻义。tree指植物形体的本义与指动物家族谱系的比喻义有一定的相似特征,从图形来看,家族谱系图与树的形体看起来很相似:二者都是一种有机生长的过程,所以我们使用同一个词(tree)来指这两种不同的事物。文学语言习惯运用词的这种比喻意义,常见的比喻手法有明喻、暗喻、提喻、转喻,等等。3. 文学文体的分析方法

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分析文学的文体。根据语篇的体裁和分析目的的不同,下面的几种方法有助于分析文学语篇的语法结构和篇章意义。(1)当词汇层面上出现前景化时,可采用形态分析法分析词的新组合。(2)当句法层面上出现前景化时,可利用词类(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知识分析非常规的或“标记性”的词序或句法组合。(3)在句法层面上,除了分析句子结构外,还可以寻找不同类型的短语(如名词短语、动词短语等)组合模式,这种模式往往使语言更趋于文学化。(4)在了解语言系统的基础上,控制某一范围内语法项的组合规则,就易于从语言“日常的”、非文学的用法中辨认出“变异的”、“标记性的”或文学性的结构,从而使你的分析更有话可说。(5)如果面对语篇难以确定该从何处着手分析,可以试着将之改写。通过比较原文和改写后的篇章,就能评价原文的正式或非正式程度,以及它对读者的感染力。改写语篇也是辨认原文中其他重要特征的好方法。(6)词义的结构方式是怎样的?比如,有无词义重叠或词义空白现象?有无反义词、同义词、下义词和上义词现象?是诙谐方式还是常规方式?(7)语境对你理解语篇有多重要?有不同背景知识的读者会对同一语篇有不同的理解吗?(8)某个词或短语的字面意义在此处适用吗?如果不适用,你就要分析语言的比喻用法。找一下有没有明喻、暗喻、提喻和转喻。(9)语言的比喻用法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神秘的或可怕的事物变得平常或不可怕,或者使日常的事物变得美好和不寻常。(二)诗歌文体及其分析方法1. 诗歌的语音模式

诗歌的押韵是人们都熟悉的。对许多人来说,押韵可能就是诗歌的代名词。最常见的押韵形式是尾韵。2. 重音与格律模式

英语单词中的音节有重读音节与非重读音节或称重音与次重音之分。

我们在讲话时往往交替使用重音与次重音,这就产生了节奏。诗歌充分运用重音与次重音的交替,形成规律性的节奏,这就产生了格律。英语诗歌中最常见的格律是五步抑扬格。3. 语音与格律的诗功能

诗人为什么要使用语音和格律模式呢?下面诸方面的解释将有利于我们对诗歌文体的理解。(1)为了形成美学乐趣或语音的美感(如,远看石头大,近看大石头,石头果然大,果然大石头)。语音与格律模式正如音乐一样,其根本特点是使人愉悦。多数人都喜欢节奏和重复的语音,尤其是儿童似乎正因为这一点而喜欢诗歌。许多儿歌、民谣、唐诗等都因其语音的美感而受人喜爱。(2)为了遵循某种规约、文体、诗歌形式。就像服装和建筑一样,诗歌也有其流行式样,而且不同的时代流行不同的语音形式。因此,诗人写作的时代极大地影响着其所写诗歌的形式。(3)为了试验或革新一种形式。通过革新,诗人一方面创造出新的诗歌形式,另一方面也对传统的诗歌语言形式进行挑战。(4)为了展示技巧并享受知识的乐趣。正如运动员以快跑或跨栏来展示他们的能力一样,诗人用语言来展露他们的技巧。从语言的形式与意义的完美组合中,诗人获得了一种满足感。(5)为了在诗行中产生强调或对比的效果。使用某些格律模式如缓慢的“扬扬格”,或者在一系列规则的模式中突然加入变化,都会引起读者的特别注意。(6)为了模仿自然界的声音。当诗行的节奏或语音刻意模仿所描述事物的声音时,就产生了拟声。4. 诗歌文体的分析方法

对诗歌的文体进行分析主要从诗歌的相关信息与诗歌本身的结构形式两大方面着手。相关信息包括题目、作者、写作年代、体裁(如史诗、十四行诗、挽歌等)、题材(如爱情、战争、自然风物等)。结构形式可考虑下列方面。(1)总体布局。诗节中的诗行长度是相等还是不等?(2)诗行数目。全诗有多少行?(3)诗行长度。数一下诗行中有多少音节。音节的长度是规则吗?(4)规则格律。哪些音节重读?重读音节之间的非重读音节数目相等吗?每行有多少音步(重读音节)?指出音步的类型和每行的音步数目,或者指明不规则的格律模式,但找不到规则格律时,也不说明诗歌就没有利用格律。一首诗可能是无韵诗,而且偶尔会使用特别的格律模式以达到强调或拟声效果。(5)尾韵。如果有尾韵,将之标出,可借助参考书弄清楚该诗的格律和尾韵是否与某一诗歌类型相符(例如,歌谣或十四行诗)。(6)语音模式的其他形式,如元音韵、辅音韵、头韵、头尾韵、倒押韵、重复韵,等等。(7)参照上面列出的建议,可点评这些结构形式在诗中产生的效果。还应查找语言的字面用义和比喻意义、句法及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互文性参照、语域等。(三)小说文体及其分析方法

根据肖特的分析,在小说语言中有三个最基本的话语层次,即,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话语,叙述者与受述者之间的话语以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话语。这三个层次的话语至少包括六个话语参与者,而每一个话语参与者的话语都有自己的观点或者视角,这就意味着小说语言中至少交织着六种不同的观点。1. 小说语言与叙述视角

分析小说文体时,叙述者与受述者这一话语层次中的叙述者视角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常见的叙述者视角是第一人称叙述者视角(即叙述者从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叙述故事)和第三人称叙述者视角(即叙述者从第三人称“他或她”的视角叙述故事),有时也见到第二人称叙述者视角(即叙述者从第二人称“你”的视角叙述故事)。一般来讲,第一人称叙述者的“我”同时也是小说中的人物,而第三人称叙述者的“他或她”则不是小说中的人物。2. 话语与思想的表述

小说中的叙述话语有以下几种可能的表述方式:直接引语、自由间接引语、间接引语,叙述者对言语行为的表述,叙述者对言语的表述。在直接引语中,读者见到的是人物的原话;在叙述者对言语的表述中,读者见到的则仅仅是叙述者对别人话语的转述。

小说中的思想表述与话语表述有相同之处,约有以下几种可能的表述方式:叙述者表述思想;叙述者表述思想行为;间接思想;自由间接思想;直接思想。3. 小说的文体风格

人们谈论小说的文体风格时,通常指作家风格,也就是说可以辨认出的属于某个作家的个人风格。如海明威有自己的特殊写作方式,这种写作方式将他的作品同其他作家的作品区别开来。除此之外,作品也可以有风格,正如作家被认为有风格一样。作品风格关注的则是语言选择如何帮助构建语篇意义。4. 小说文体的分析方法

综上所述,分析小说的文体时可以考虑从以下诸方面着手:①词汇模式(字词用法);②语法组织模式;③语篇组织模式(语篇组织的单位,从句子到段落以及段落以上的单位是如何安排的);④前景化特征,包括修辞手法;⑤是否能辨别出风格变异的模式;⑥多种类型的话语模式,如话轮替换或推论模式;⑦叙述视角模式;⑧话语表述模式;⑨思想表述模式;⑩作家的风格;⑪作品的风格等。(四)戏剧文体及其分析方法

戏剧有两种存在方式,即文本方式和舞台方式。文体学家所致力的戏剧研究,研究对象是纸上的文本。文本是不会变化的。他可以轻易地将页面翻回到先前的一幕,比较该剧不同部分的言语,或者拿另一个剧本来比较不同的戏剧。戏剧舞台上的现场表演则是一闪而过的。如果当时漫不经心,只听到了一部分言语,那么,另一部分是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和地点再次听到的。然而这并不是说分析舞台上的表演永远是不可能的,尤其是现在我们已经具有录制戏剧表演的技术与手段。在此探讨的是戏剧文本的语言。1. 戏剧语言的三大特点(1)诗歌特点

戏剧具有诗歌的特点。语音和格律也与戏剧语言密切相关,因此,前面已经讨论过的应用于诗歌的一切与语音模式、格律、句法和比喻语言有关的方面,都可能适合分析戏剧的语言。(2)小说特点

戏剧还具有小说的特点。小说中的两大要素,即人物和情节,在戏剧中也同样重要。因此可以按照小说分析的方法,分析戏剧的人物和情节。同样,前面描述的小说分析的一些方法也可用来分析戏剧的语言,然而有一点使戏剧在根本上又不同于小说,那就是戏剧通常缺少叙述者,这种欠缺使小说很难成功地改编成戏剧。(3)对话特点

戏剧更具有对话的特点。戏剧之不同于诗歌和小说,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是其对口头语言相互作用的突出应用,以及通过人物所说的话语来构建和协商人际关系的方式方法。这正是语言学真正显示其重要性的地方,因为关于对话的分析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语言学方法,尤其是语篇分析的技巧可帮助我们分析戏剧中人物之间的话语轮换。2. 戏剧语言分析的理论模式

许多语言学理论模式可用于戏剧语言的分析,例如,①话轮的数量和长度;②话语交换序列、毗邻应对与会话分析;③产出错误;④合作原则;⑤言语行为;⑥前提理论;⑦语言标记身份;⑧语域;⑨言语与沉默——戏剧中的女性人物等。3. 戏剧文体的分析方法(1)解释文本,即将文本的语言转换成自己的语言。这可能是一个比较粗略的方法,但它可以确保你对文本的基本理解是正确的。这是一个检测生疏词汇或语法结构的机会,也可以检测每个人物是如何对戏剧情节的完善起作用的。尽管你的解释试图尽量接近原文内容,但可能仍会有存在歧义或不同解释的地方。你应该尽量注意这些地方,或许通过不同的释义能够表明多种理解的可能性。(2)给文本写个评论。这为你解释你所分析的节选部分在整个戏剧语境中的重要性提供了场所:你分析的节选部分是如何促使情节发展和人物成长的?这一方法也能检查出文本中的文学暗指与多重意义;正是暗指与多重意义造成了文本有多种理解的可能性。(3)选一种理论方法(或许是上面讨论过的)对文本进行分析。此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此你应用一种理论模式从一个具体的观点来考虑文本。这需要非常全面和细致,而且你所选择的方法是否恰当也很可能值得争辩。应用一种理论模式来分析文本可能使你感觉学到的新东西很少,或者学了很多。对大多数同学来讲,这种方法比解释的方法或者评论的方法要难一些。(五)散文文体及其分析方法

何为散文,目前尚无统一的确切定义。黄渊深认为根据所含的内容,散文可有三种定义。①广义的散文(即英语的prose,相对于韵文verse),包括除诗歌之外的一切体裁,如小说、戏剧、传记、政论、文学批评、随笔、演说、游记、日记、书信等。②较广义的散文,即“广义散文”中除了小说、戏剧之外的一切体裁。③狭义的散文,即英语的essay,本文作者认为大致相当于我国的杂文。本文的散文文体指“较广义的散文”。

分析散文文体可考虑下列诸方面:①写作意图与对象;②立论方法;③篇章的组织与结构;④段落的过渡与扩展;⑤句型的选择与运用;⑥词汇的分析与比较;⑦语言的逻辑与表达;⑧语气与态度;⑨文体与修辞;⑩节奏与韵律;⑪引语、暗指与典故;等等。三、文学文体学的发展趋势

无论是对文学语篇的文本主义阐释还是语境主义阐释,文体分析的着眼点都是语篇的语言特征。两者的差别在于,前者通过分析各种语言特征,阐释它们共同表现出的语篇的主题意义。而后者则是把语言特征与语境因素结合起来,阐释语境如何影响了文体,及通过其互动表现的主题意义。因此,无论是对文学语篇的文本主义文体分析还是语境主义文体分析都需要对文学语篇的主要语言特征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因为文学文体本身的特点,文体分析有不同的侧重,常用的文体分析方法也有不同。诗歌往往篇幅短小,且对语言标准的偏离程度较大,适合逐句细读,应用传统的文体分析方法、功能和认知文体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解释诗歌的主题意义,人物的思维风格或者读者在诗歌中游走的过程等。小说往往篇幅较长,且叙事性强,适合把文体分析与语料库语言学、叙事学等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小说最突出的特征是包含各种视角,因此文体分析的一个重点是通过对人物言语和思想作文体分析来揭示各个视角人物的情感、意识形态立场等。戏剧主要由人物对话构成,多采用语用学的话语分析、言语行为理论等对对话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揭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主题意义。对人物对话中的语言特征的分析也可以结合语料库统计工具,从而发现频率上偏离常规的语言特征,并结合语境解释统计发现的语言特征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意义。

总的来说,文学文体研究方法表现出明显的认知转向、语料库转向、多种文体分析方法的融合、与多模态符号学结合,以及与相邻学科进一步跨学科融合这五个趋势,表现如下。(一)越来越多地应用语料库工具

语料库方法通过为某部或某些文学作品建立语料库,并对其中某个或某些语言项目进行频率统计,帮助研究者发现传统的文体分析方法很难发现的大篇幅的文本中与常规相比过度高频率或过度低频率出现的语言项目,揭示文本中的一些重要语言特征及其表达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意义。不过,这种统计方法往往需要与传统的各个层面语言特征的分析或功能文体、认知文体分析等结合起来,而且频率过高或过低并不一定表明该语言项目就是前景化的。读者仍需结合语境判断统计出的量上突出的语言项目是否是文体特征,并分析其意义。

国外的语料库文体学发展很快,但是可以看出,语料库统计的语言项目还比较少,往往是词汇和语法层面的特征,比如高频率出现的词汇、词语的高频率搭配等。语料库文体学与功能文体学、认知文体学结合的研究数量还非常少,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更多有价值的语言项目进行统计。国内的语料库文体研究数量还很少。如卢卫中、夏云所说,“在国外语料库文体学研究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却处于萌芽状态,仅有少数研究者注意到文体的定量研究方法并予以介绍,实证研究类文章也仅有寥寥数篇,不论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缺乏系统的研究。”[1](二)认知文体分析方法应用很多

不论是诗歌、小说还是戏剧,认知文体分析方法应用的数量都很多,超过了功能文体学和传统的各个语言层面的分析,体现出文学文体研究领域明显的认知转向。(三)对多模态理论的应用

对三种文学文体的分析都出现了文体分析与多模态理论相结合的案例,但是数量还比较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四)各种文体分析方法的结合

不管是对哪种文学文体的分析,我们都可以看到,文体分析往往根据分析对象的具体语言特征融合两种甚至多种文体分析方法,体现出文体分析在方法论上随意取材的特点。(五)与叙事学、翻译等学科的跨学科结合

叙事学对宏观叙事结构,如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叙事视角等的研究可以对微观层面的文体分析构成指导和补充。因为小说具有复杂的叙事结构、叙事视角,所以文体学和叙事学的结合主要用于对小说的分析。对三种文学文体的文体分析都可以对该文体的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对三种文学文体都有学者从文体学的角度探讨该文体的翻译。博厄斯·贝耶尔于2011年出版了著作《翻译文体学研究》,比较系统地探讨了翻译研究的文体学途径,以及文体学在翻译实践中的作用。探讨文学文体学和文学翻译的接面也是未来的一个研究方向。第二节实用文体学一、实用文体的特性

实用文体是依据与文学文体不同的特性定义的,这样一来,与文学文体的特性相反的特性便是实用文体的特性。学界对实用文体的研究还刚刚开始,远远少于对文学文体的研究,而且大部分是在语言学的框架中进行的,不是以研究文体为目的,所以,实用文体可以从对文学文体的相反特性中发现。对于文学文体的特点,已有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例如,卡特认为文学性的特点是:媒介依赖性(语篇的文学性越强,在解读中越不依赖其他的媒介)、重新语域化(任何一个词、文体特征或语域都不会被排除在文学语境之外)、层次阔交互性(由几个不同的强加的语码或层次交互形成的语篇比不是由多个层次或者有多个层次但不交互形成的语篇文学性更强)、一词多义性(词语的多义性越强,语篇的文学性越强)、移位互动(移位的或间接言语行为互动越多,其文学性越强)和话语模型化(话语模型化越强,其文学性越强);而申丹则认为文学性是“文学的虚构性、非实用性、审美功能、社会共识、特有的创作程式、阐释程式,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特定语言结构”。[2]

与文学文体不同,实用文体表现出以下七大特性:①语境依赖性;②体裁一致性;③学科依赖性;④语域依附性;⑤层次直接体现性;⑥言语行为的直接性;⑦话语的语体化和体裁化。(一)体裁一致性

与其“自足性”相关的是“重新语域化”特性,实际上表示的是一种“语域混合性”,体现“体裁混合性”。文体效果通常是由引入一个新的体裁而引起的,形成突出的模式,产生文体效果。在实用文体中,语篇的体裁一般要保持一致性,但在文学作品中出现法律文本显然是为了取得某种特殊效果,而且不一定保持一致性,也不必保持一定长度。与文学混合体裁相对立的是实用体裁的一致性,即在实用文体语篇中,体裁要保持一致,而且要符合体裁结构的要求。(二)语境依赖性

文学具有“自足性”特点,因文学语篇不需要以任何已有的,或者正在出现的语境作为其创作的“指称物”,而是以作者的想象为基础创作的。实用文体则不能“无中生有”,而是要有一定的依据,要有据可查。语篇意义产生的依据来自于语境,包括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从这个角度讲,实用文体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语境依赖性”,是可以到语境中去查证和核实的。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实用文体语篇都是从实际的交际事件中提取出来的,是依赖语境的。(三)学科依赖性

实用文体都要涉及另外一个学科,即把文体学的理论体系引入到另一个学科中,用于对这个学科的语言特点的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讲,实用文体学的研究对象具有学科依赖性。在这个研究领域中,总是有一个人类社会实践领域与文体学研究的目标相关,两这个实践领域本身促生了一个语言之外的学科。(四)语域依附性

文学语篇除了具有体裁混合性的特点外,也具有语域混合性的特点,即把不同语域的内容在同一个语篇中呈现,利用不同语域之间形成“张力”来获得突出效果,产生文体效应。但实用文体总是要“寄生”在一个与人类生活和实践密切联系的实践领域中,属于一个比较概括的语域的话语范围。但无论如何,每一个语篇基本上所属的语域是明确的。然而,某些语域显然也涉及某个次级语域的混合现象,主要表现为不同的语域有不同的作用。然而,它们不是简单的混合,而是海洋运输语域从属于法律语域,或者说法律语域应用于海洋运输语域。无论如何,实用文体对于某个学科的依附性是清晰的。

一旦文体学依附于某个语域,两个语域就会被“绑定”在一起,不再分开,一直到语篇意义的结束,也就是说,实用文体学除了表现出语域依附性外还表现出语域一致性。(五)层次直接体现性

层次直接体现性指相关的语篇的意义是直接由相关的词汇和语法模式体现的,也就是说,语篇的词汇模式和语法结构模式是由语篇的意义决定的,而这些词汇和语法模式则对语篇的意义没有直接的影响。这与文学语篇有很大的区别。在文学语篇中,虽然从总体上讲,语篇的意义是根据情景语境由词汇语法体现的,但文学语篇不是用于直接体现人类的物理和心理经历、表现讲话者和听话者的关系的,而是通过模拟或者利用体现人类的经历的意义模式来实现新的交际目的,即给读者提供娱乐欣赏的艺术品,使其在阅读中得到愉悦和教益,而不是直接得到信息。也可以说,它是通过提供信息的体裁形式,来给读者提供服务。在这种情况下,语篇的形式和内容出现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而不仅仅是内容决定形式的关系。这主要是因为某些形式特征在文学体裁中成为体现某些美学效果、艺术特色的比较约定俗成的模式,形式的变化必然会引起意义的变化。而为了取得特殊的效果而引起的意义的变化,也必然会导致文学体裁采用新的形式特征。

在实用文体语篇中,语篇的意义大部分都由比较典型的词汇语法模式和结构体现,层次之间的互动比较少,大部分是直接的决定关系。(六)言语行为的直接性

语篇的交际目的与在语篇中实现的言语行为具有直接关系,要么两者是相同的,要么后者是前者的组成部分。例如,写一封信表达一个承诺,这个承诺就应该是真实的,是可以在将来通过作者的行为来检验的:写信人是否遵守了承诺,是否做了应该做的事,完成了承诺要完成的任务。读者可以在将来的交际中对写信人的承诺作出评价。然而在文学作品中,这种承诺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作出的,读者可以根据对语篇的阅读来检查他是否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但这只是读者阅读时对语篇意义的一种评价,对作者用它来实现什么样的美学效果的评价,而不是对作者的评价。也就是说,作者的任务只是写作,无论他在作品中作出什么样的承诺,他都没有履行和实施承诺的义务。评价的标准只是他使用承诺的方法是否合适,是否获得了预期的效果。即使他在语篇中确实对读者作出了许诺,实际上,读者也不真正相信他将来会这样做,因为他的承诺会被当作一个文学创作的手段,而不是他将来实际要做的事情。他可以是作者,也可以是叙述者,或者是两者的结合,任何语言行为都局限在语言内部,而不会延伸到语言的外部来作为承诺、请求、允许、命令等。(七)话语的语体化和体裁化

实用文体的语篇都要归属于特定的语体,以一定的体裁形式出现。话语的语体化是与其功能密切相关的。它们要局限于一定的话语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比较典型的人际交流方式。

语体化的特点首先表现为属于某个语体的语篇的意义模式基本上都属于相关的领域,即尽管语篇表达的意义千差万别,但都是在这个领域中交际的产物。另外,由于在特定的领域中,有比较典型的交际目的类型。它有几个突出的优点:信息提供得比较清晰、具有永久保存性、格式比较固定、容易理解。因此,信函成为商务交际的重要体裁模式,在商务活动中使用广泛。另一个比较典型的交际方式涉及口语,即商务谈判,这是利用信函所无法完成的交际任务,它具有即时性和双向交流性,有利于把相关问题讨论清楚。所以,语体化的结果是所有的语篇也必然会体裁化,由特定的体裁结构潜势固定下来。二、实用文体学的理论模式

文学文体学和实用文体学使用相同的理论模式。作为文体学的一个分支,它必然是从文体学理论中派生出来的。那么,区分文学文体学和实用文体学还有实质性的意义吗?我们必须首先解释这个问题,然后才能对实用文体学理论模式的特点进行进一步研究。

由于文学文体学的本质是探讨能够产生文学欣赏效果的语言,所以,它更倾向于对手段和措施的研究,因此才产生了“偏离常规”、“违反常规”、“陌生化”等似乎是破坏性、摧毁性的概念来描述取得文体效果的方式。这是因为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通常对新奇古怪的东西感兴趣,而对于普通实在的一般东西则不屑一顾。人们阅读文学作品并不是为了解决现实社会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棘手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而是为了娱乐和消遣,而新奇古怪的稀缺东西能够提供新鲜感和愉悦感。

但是在实用文体中,语篇的作用是完成交际任务,使作者或者讲话者得到他想得到的东西。因此,语言是一般的还是特殊的,是老套的还是新颖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符合语境的要求,是否能够使作者或讲话者获得想得到的信息、事物和服务,取得预期的效果。从这个角度讲,由于两类文体的交际目的不同,区分文学文体和实用文体还是十分必要的。(一)语境的作用1. 文化语境与体裁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