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美元问鼎百事CEO全球头号女强人卢英德的经营哲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02 22:02:32

点击下载

作者:罗锦荣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500美元问鼎百事CEO全球头号女强人卢英德的经营哲学

500美元问鼎百事CEO全球头号女强人卢英德的经营哲学试读:

前 言

卢英德,本名英德拉·克里希纳穆尔蒂·萨尔玛,她和丈夫拉吉·努伊结婚后,从夫姓,更名为英德拉·努伊,而卢英德是她的中文名字。1955年10月28日,卢英德出生于印度南部最大的城市金奈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卢英德的祖父是一名退休法官,父亲是一名会计师,母亲则是一名全职家庭主妇。卢英德的祖父和父亲对孩子们实施的是传统教育,而由于她的母亲比较开明,非常注重对孩子们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思辨能力的培养,所以她对孩子们实施的是开放式教育。在传统与开放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下,卢英德渐渐成长为一名性格独立、能言善辩以及自信好强的印度女孩。

1973年,卢英德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印度马德拉斯基督教学院后,进入加尔各答印度管理学院学习。在当时,印度管理学院是印度仅有的开设有MBA课程的两所学院之一,该学院对考生的要求非常严格,而卢英德能够顺利考入这所学校,足以证明她的实力。两年后,卢英德顺利获得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暂别校园,走上工作岗位。

由于卢英德品学兼优,所以她很快成为一家大型跨国公司的产品经理,而且不久后她又被强生公司聘为在印度孟买办事处的品牌经理。在这段时间里,卢英德积累了丰富的市场营销以及市场调查的经验。尽管已经是工商管理学硕士,但难度高、任务重的工作,以及相对闭塞的工作环境,还是让卢英德吃了不少苦头。但与此同时,卢英德解决困难的能力也使得她的商业天分逐渐显露出来,而这些经历则使得她在这个充满刺激和挑战的商业世界里赢得了一席之地。然而,卢英德在工作实践中发现,自己在印度管理学院所学的知识明显不能使自己在职场中游刃有余,更不要说实现自己的商业梦想了。而恰在此时,卢英德看到了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的一则招生信息,于是已经工作两年的卢英德决定重返校园,去耶鲁留学。在很短的时间内,卢英德就在朋友的帮助下递交了留学申请。

递交留学申请后,卢英德很快收到了耶鲁大学的录取通知。于是,1978年,在离开校园将近三年后,卢英德毅然挥手告别家人,也告别自己的祖国,带着500美元,背着行囊,迈步奔向美国这个陌生的国度。

耶鲁大学历来崇尚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是一个弥漫着学术气息以及自由气息的国度。卢英德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困境而不得不四处打工,赚取微薄的生存费用;一方面则被耶鲁的文化深深地吸引着。尽管此前她从未到过美国,但凭借自己的智慧及自信,卢英德很快适应了这片土地,并彰显出了自己的魅力。在高手如云的耶鲁大学,卢英德的个人魅力以及领导才华都初次显现,而且在两年的留学生涯结束之时,她已经成长为一名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经验的耶鲁管理学院高材生。

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卢英德留在了美国,开始为自己的商业梦想打拼。凭借着卓越的才华以及坚定的自信心,卢英德获得了波士顿咨询集团面试官的青睐,成为该公司的一名高级职员。在波士顿咨询公司,卢英德一面挑战着世俗的偏见,一面充分展现着自己的实力,很快得到重用,升职为国际化企业战略咨询业务项目经理。而也就是从这里开始,卢英德的美国职业经理人生涯拉开了序幕。

在职业生涯的初期,卢英德也和社会上的其他人一样,经历了职业的困惑以及初入职场的不适应。不过,她很快就调整好了自己的方向和定位,一步步行走在追逐自己的梦想的道路上。在波士顿咨询公司工作了六年后,卢英德接受了摩托罗拉公司的邀请,担任该公司的副总裁,负责企业的战略和规划。在此之后,卢英德又为ABB集团效力四年。在这些著名跨国公司所经历的锤炼,使得卢英德的发展前景变得更加明朗,而她的前行之路也变得平坦和开阔起来。

1994年,在ABB的任期结束之际,卢英德几乎同时收到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百事公司CEO韦恩·卡洛维和通用电气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的加盟邀请。经过谨慎思考,卢英德最终决定接受百事抛来的橄榄枝,成为百事公司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战略官。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卢英德和百事的首席执行官紧密合作,一起带领百事走出困境,实现了新的腾飞。与此同时,伴随着工作业绩的凸显,从首席战略官到首席执行官,卢英德在百事公司的地位越来越高。而在2006年,卢英德的职务再次发生变动,而这次变动,使得她从享誉美国的高级资深战略家,成为闻名全球商业圈的“铁娘子”。

2006年10月,随着饮料巨头百事公司的一纸任命,卢英德成为百事的首席执行官,也成为百事的首位女掌门。消息传开后,卢英德这个名字就频繁出现在各大媒体上,也不断打入多个全球排名榜单,成为全球女性效仿的商界女英豪。从2006年到2009年,卢英德连续4次荣膺《财富》杂志评选出的“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性50强”冠军;2008年,在《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女性”排行榜中,卢英德排在第3位;2010年2月初,在英国媒体《金融时报》评选出的21世纪以来引领或塑造全球政治、经济、贸易或者文明的50位人物中,卢英德以第11名的成绩位列其中;在2010年和2012年《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全球最有权势女性”年度榜单中,卢英德均榜上有名。而在卢英德成为百事的首席执行官后,百事在卢英德的领导下也屡创佳绩。

那么,卢英德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她是怎样一步步登上百事权力的顶峰的?她有着怎样的经营哲学?百事又是怎样在卢英德的领导下一步步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呢?本书将以卢英德的经历为主线,从卢英德的留学生涯、在波士顿等公司的经历、入职百事的战略,以及百事的本土文化、广告策略、战略布局、管理方案等方面入手,深入解读卢英德的成功之道以及经营哲学,揭开卢英德以及她背后的百事公司的神秘面纱。第一篇从耶鲁走出的印度高材生:追逐“美国梦”的起点

1955年10月28日,卢英德出生于南印度港口城市金奈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在祖父和父亲的传统教育方式以及母亲的开放式教育相结合的教育背景下,卢英德成长为一名热情向上、独立好强的女孩。

1975年,卢英德从印度管理学院毕业,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并很快跳槽到实力雄厚的强生公司。在强生公司的工作经历使得她迷恋上了这个充满刺激和挑战的商业世界,她在心中暗暗树立起在商场打拼一份属于自己的天地的梦想。然而,对于当时的她来说,就连顺利完成在强生的工作都有些吃力,于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也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卢英德于1978年怀揣500美元,去耶鲁留学。1 印度女孩为充电怀揣500美元留学耶鲁

1955年10月28日,南印度港口城市金奈的婆罗门社区,降生了一位女婴,她就是后来成为百事CEO的卢英德。卢英德的祖父是一名退休的法官,父亲是一名会计师,母亲是全职家庭主妇;卢英德姐弟三人,姐姐叫钱德里卡·坦登,弟弟叫纳拉扬·克里希纳穆尔蒂。卢英德的祖父和父亲从小就对卢英德实施严格的传统教育,而她的母亲桑塔虽然是位普通的家庭主妇,但对孩子们实施的却是开放式的教育。在卢英德和钱德里卡小的时候,桑塔在每次晚餐前都会给两个女儿出题,讨论当时的一些时政热点,让她们以国家领导人的身份来思考解决方案。卢英德和钱德里卡两个轮流发言,最后,桑塔会按照两人的表现评出一位优胜者。不仅如此,桑塔还为优胜者设置了奖品,而奖品就是一小块巧克力。

在母亲独特的教育方式下,两姐妹的思维能力和辩论能力得到了锻炼。而拜母亲的教育方式所赐,卢英德还逐渐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不服输、渴望成功的性格。就这样,卢英德在传统和开放式相结合的教育环境下慢慢长大。

1975年,卢英德顺利地从加尔各答印度管理学院取得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后,告别学校,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由于卢英德的能力突出,所以她频频收到外企抛来的橄榄枝。在英国老牌纺织公司托塔尔旗下的一家公司担任了一段时间的产品经理后,卢英德跳槽到强生公司孟买办事处任品牌经理。在强生公司工作期间,卢英德的商业智慧逐渐显露出来,而她也由衷地迷恋上了这个充满了刺激和挑战的商业世界,并希望自己能够在这个商业世界里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然而,在工作实践中,卢英德逐渐意识到,自己在印度管理学院所学到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自己在商场打拼的需求,她明显感觉到要想真正在跨国公司取得一番作为,仅凭自己在印度管理学院所积累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在这种情况下,她觉得自己迫切需要找到充实自己能力的渠道,以便为自己今后在商场的实践做足准备。

卢英德平时就有通过翻阅报刊来提升自己经济、政治、管理、文化等知识的习惯。这不仅使得她的文化素养和视野在无形之中得到了扩展,也使她发现了改变自己命运的道路——有一次,在翻阅报纸的时候,卢英德留意到了一则招生广告,这则广告是耶鲁大学管理学院刊登的,内容除了耶鲁大学的简介外,还包括对耶鲁大学管理学院创始人威廉·唐纳森以及他的一个与国际运营和科学管理有关的课程的介绍。看完介绍,卢英德深深地感受到耶鲁大学这个崇尚思想与学术自由的圣地,一定会成为她充实和历练自我的绝佳场所,而且她相信,耶鲁大学管理研究生院将帮助她实现梦想。于是,她立即决定要到耶鲁大学留学。

卢英德做了去耶鲁留学的决定后,立即将这个想法告诉给了自己一位在美国的朋友,这位朋友得知了卢英德的想法后,不断地鼓励她向耶鲁大学递交入学申请。在朋友的鼓励下,卢英德很快将自己的个人资料以及入学申请邮递到耶鲁大学。在忐忑不安的等待中,卢英德终于盼来了耶鲁大学的回信,她不只被耶鲁大学录取,而且她还获得了耶鲁大学的奖学金以及当地财政的援助。

当卢英德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给家里人的时候,她的父母显得很担心。按照当时非常保守的社会风气,卢英德早就过了结婚的年龄,甚至这个事实早已使她的家族在婆罗门社区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而如今,这个还在抛头露面的姑娘又要离开家庭,到遥远的美国留学,这一行为无疑是和当时的整个社会风气格格不入的,而且她很有可能会因此失去嫁人的机会。幸运的是,她的父母尽管不支持她的决定,但最终还是同意了她的留学要求。于是,1978年,披着纱丽的卢英德只身前往美国这个遥远的国度,开始了自己的留学生涯。那一年,卢英德23岁。

刚到美国的时候,卢英德的手中仅有500美元。在印度,这笔钱可以买到很多东西,然而,到了美国,这种情况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印度和美国这两个国家在居民消费水平方面的悬殊差异,这几百美元显然是微不足道的。但卢英德注意到,耶鲁大学提供给她的奖学金刚好能够与高昂的学费相抵消,而自己剩下的钱,勉强能够维持几个月的生活。为了能够完成在耶鲁大学的学业,卢英德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寻找各种兼职的机会。她曾经有月底只剩两美元的经历,也曾经为了维持生计从午夜打工到凌晨五点。为了省钱,她只穿从印度带过去的旧衣服。尽管生活是清苦的,但她并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她喜欢美国自由的空气,她向往自由的天性在这个自由的国度里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释放;尽管这段时间的生活是窘迫的,但卢英德骨子里具有的那股野性,却让她从不逃避困难,而总是学着进行自我调整,以致她很快便融入到了周围的环境之中。2 迅速适应环境,彰显个人魅力

在耶鲁大学留学的日子里,卢英德的经济是拮据的,然而,这远不足以使她陷入困境,她一边想办法解决自己的经济问题,一边享受着自由自在的留学生活。

尽管卢英德对自己经济状况的担忧是存在的,但与此同时,她也为自己所处的环境而感到自豪。

耶鲁大学非常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等各方面得到平衡发展。所以,除了那些理论课程外,耶鲁大学还设立了各种各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因此,卢英德的必选课程除了理论课程外,还包括体育运动、娱乐活动、艺术特长、工作学习、道德修养以及生存体验等各种项目。经过这种学习氛围的熏陶,学生们绝对不会成为只顾学习的书呆子。而卢英德初入耶鲁大学的校门,就体会到了耶鲁大学的学生们在读书时的废寝忘食甚至近乎痴狂,而在娱乐时又个性张扬,激情四射,这些“学得疯狂、玩得彻底”的耶鲁学长们,使得卢英德更加自信——她确信,耶鲁大学就是适合她这棵生命力强的蒲公英生长的最佳土壤。

卢英德非常庆幸自己当初留学的选择,她一想到自己已经通过努力,置身于倡导学术自由和思想自由的耶鲁大学中,就非常开心。因为,在进入耶鲁大学管理研究生院之后,卢英德惊喜地发现,她的教授们不但学识渊博,拥有非常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还有着非常丰富的实战经验,很多教授甚至本身就是非常成功的资深企业家。在他们的课堂上,卢英德接受到的不只是理论知识,还有来自商业前线的实践经验或者真实案例。卢英德曾经和自己的教授一起亲身参与到一个典型的美国企业项目规划团队中,经过真枪实弹的练习,经过耶鲁大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洗礼,卢英德拥有了详细分析问题的能力。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的课程和卢英德以前在印度接受的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在印度,学校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而缺乏对人的性格、毅力以及精神等方面的培养和塑造,而在耶鲁,卢英德可同时受到两方面的训练。这些训练为她在日后的商业实战中成为有勇有谋、能够面对巨大压力、成功处理各种问题的战略管理专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卢英德相信,在耶鲁大学这种任人张扬的自由国度里,她将学到自己梦寐以求的管理知识,而且她相信,通过在耶鲁大学的学习,通过在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的磨练,她的商业梦想终将会实现。

除了学习,卢英德广泛发展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卢英德是一位板球运动爱好者,来到耶鲁大学后,脱离了父母以及祖父的约束,卢英德更加热情地玩着喜爱的板球,并踊跃地加入到了女子板球队中,成为一名较为活跃的板球队队员。在球场上,卢英德一改平日身穿纱丽、举止矜持的形象,将自己对板球运动的热爱展露无遗。无论是负责击球、投球还是接球,卢英德都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为球队的荣耀奋战。球场上的卢英德不只活力四射,而且具有非常好的团队精神——她从不一个人出风头,总是和队友默契地配合,为整支球队的胜利不遗余力。板球运动,不仅让卢英德的运动细胞得到释放,也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们打开了一个了解卢英德的窗口。卢英德的活力让很多同学感到不可思议,因为在平时的时候,卢英德给人的印象是典型的东方淑女,而球场上踊跃冲锋的卢英德,显然和平日判若两人。不过,经过在球场上的互相了解,卢英德和队友们培养了深厚的感情,而她也很快和很多同学都熟络起来。

玩板球这件事显示了卢英德能够迅速适应陌生环境,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而这也体现了卢英德的魅力所在,她总是通过自己的能力让周围的人对她刮目相看,并通过展露自己的才华,以及和周围人的配合,最终在陌生环境中得以适应,甚至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除了板球运动外,卢英德还积极地融入到其他社团之中,尽情地从社团里吸收着营养,同时也在团体活动中尽情彰显着个人的风采。

在耶鲁大学,与人沟通的能力成为卢英德得到的最宝贵的财富之一。由于卢英德处在一个国际化的大环境中,她所接触的与人沟通的能力,既包括人际沟通、心灵沟通和团队沟通,也包括文化沟通。无疑,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沟通,都必须以娴熟的国际化语言作为媒介,而卢英德就在和同学、教授甚至社会的广泛接触和沟通中,练就了一口地道的美式英语。卢英德认为,能够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沟通,对她来说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机会。尽管这种沟通能力并不是当时商业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然而在卢英德的人生中,这种沟通的意义是不同寻常的。就是在这种沟通中,卢英德发展了自己的社交能力,也由于她善于沟通,使得她拥有了非常多的亲密朋友。这些朋友喜欢和卢英德在学习以及人生等各种问题上展开热烈的讨论。在朋友的眼中,卢英德不仅是一个非常好的沟通者,也是一个值得信任的知心朋友。

在课堂上,卢英德尽情学习着商业知识,而在课下,卢英德则毫不掩饰自己好玩的天性,积极投身到各种社团活动中。她就像一只展翅待飞的鸟儿,竭尽全力地为自己的振翅做着充足的准备。而美国,这个自由的国度,将很快成为卢英德振翅高飞的地方。3 挑战生存训练,领导魅力凸显

耶鲁大学管理研究生院每年都会开设独特的领袖教育课程,并挑选那些具有领导能力以及发展潜力的学生参与其中。这种具有耶鲁特色的领袖教育课程,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们在管理方面的潜能,提升他们成长为各个领域的世界顶级领袖人物的可能性。这些领袖教育课程从个人魅力、沟通力、意志力、号召力、影响力、领导力、决策力、控制力、洞察力、创新力等成功管理者必备的素质入手,对学生展开训练。学生通过接受这种训练,个人能力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可以说,接受这种训练所获得的知识,足以影响一个人的整个人生。

基于课程的非凡魅力,学校总是在谨慎地对学生进行观察之后,才从所有的学生中选择出有领导才能以及潜力的学生进行培训。他们选择的是具有领导艺术,在学生社团以及竞赛,特别是在演讲和辩论中有突出表现、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踊跃参加当地社区活动锻炼自己的人。无疑,卢英德这个在各种社团都表现得游刃有余的姑娘,是符合这些甄选条件的,而她也自然就有幸参与到这种领袖教育的培训项目之中。

在接受这些训练的过程中,卢英德极大地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也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她意识到,具有努力吃苦的精神可以帮助自己提升学习成绩,但对于提升自己的领导魅力,则远远不够,她必须通过在个人魅力、意志力、控制力、洞察力、影响力等方面的训练,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领导型人才。

在接受的所有培训中,给卢英德留下非常深刻印象的当属她接受的两个极端残酷的室内模拟训练。这两个模拟训练分别是沙漠生存和北极生存训练。

尽管只是一种模拟训练,但整个训练环境却十分逼真。这两个挑战生存测验对挑战者可以使用的工具有严格的规定。换句话说,在整个挑战过程中,卢英德和她的同学们只可以携带非常有限的现代化工具。

至此,卢英德这才意识到,野外生存的环境是如此的恶劣;没有了现代化工具的辅助,卢英德深深感受到了自己在大自然面前的无知和渺小。总之,这两个训练对个人的毅力、沟通力以及领导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无论是对当时的训练,还是对日后参与社会的实践来说,这种考验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锻炼一个领袖影响团队命运能力的良好途径。这是因为,恶劣的环境对每个人的毅力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如果由于环境的艰苦,很多缺乏意志力的学生表现出消极的情绪,那么这种情绪就会不断传染、扩散,从而使整个小组的情绪都变得低落,小组的团结性也将受到消极的影响。而按照训练规定,如果一个小组中有超过一半的人在中途就退出,那么,就意味着整个小组的挑战都没有取得成功。这些参加训练的学生们要想挑战成功,就必须要保证整个小组的大部分成员都要坚持下去,将训练进行到底。这时候,团队精神以及沟通的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如果一个小组当中的一位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优秀学生负责和小组成员们沟通,鼓励他们坚持走到最后,通过鼓励他们将整个团队的团队意识都激发出来,那么,整个团队就很有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训练开始了,这种模拟的生存环境的严酷性与沙漠和北极的真实情况比起来,简直毫不逊色。由于他们仅仅带着非常有限的水和食物,再加上模拟出来的“沙漠”和“北极”存在很大的温度差异,参加训练的学生们在“沙漠”里热得汗流浃背,在“北极”时又冻得浑身发抖。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们还要身负重物前进,以致有些同学刚出发没多久就感觉坚持不下去了,于是索性坐在原地,决定放弃这场训练。而卢英德也正被恶劣的环境折磨着,但由于她平时经常参加锻炼,所以她的情况比有些同学要好一些。卢英德非常清楚地意识到,照这样下去,整个小组成员的意志力马上就会被消磨殆尽,而小组大部分成员的失败,就意味着整个团队的失败。这样一来,即使自己能够坚持到最后,也代表不了什么。而要想完成这次训练,重要的显然不是凸显自己的优秀,而是要想办法和所有的团队成员沟通,鼓励大部分同学都能够坚持到最后。于是,在大部分成员都累得一句话都不想说的时候,卢英德强打起精神,开始鼓励同学们坚持下去。她首先以简短有力的语言向所有小组成员申明了这次训练的意义,趁着同学们的斗志还没有完全衰退之际,她不断给那些坐在原地不想前行的同学们打气,鼓励他们拿出自己的实力,拿出自己坚毅的忍耐力,坚持下去。

卢英德是一个沟通的高手,也是一个具有非凡洞察力的队友,她总是边鼓励同学们边观察他们的表情,通过他们的眼神来揣摩自己的话是否起到了作用,判断最能够激励同学们斗志的东西是什么。为了使同学们重燃斗志,卢英德不顾疲惫,坚持让自己保持着乐观的笑容。在卢英德的带动下,那些坐在地上的同学们又重新站了起来,继续前行。而卢英德在艰苦前进的同时,还不时说些使人感到快乐的话,从而保证整个团队的活力,使小组成员们将注意力转移到快乐的事情而不是眼前恶劣的环境上,使他们暂时忘掉痛苦,带着较少的压力前进。为了帮助那些没有信心走到最后的同学,卢英德可以说使出了浑身解数,她时而走到最前边,鼓励所有的成员,时而跑到队尾,鼓励那些快要掉队的同学。由于环境的恶劣,以及跑前跑后消耗的体力过多,再加上说的话太多,卢英德的嗓子都哑了,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同学们的鼓励——不能说话,她就用微笑、坚定的眼神、胜利的手势、相互搀扶以及热情拥抱的方式来鼓舞整个小组的斗志。

更让同学们感动的是,卢英德还将自己节约下来的水和食物,分给那些看起来快要坚持不下去的同学。在卢英德的鼓励和坚持下,除了极个别同学因为体力原因实在难以坚持到底外,卢英德所在小组的大部分成员都圆满完成了任务。而通过监控设备,教授们清楚地看到,这个看起来有些文静的东方女孩,是怎样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力以及优秀的沟通力,来鼓励同学们,帮助同学们取得成功的。卢英德以自己的实力,赢得了一个很高的分数,也赢得了同学们对她的支持和喜爱。而教授们,也对这名来自印度的学生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他们相信,这个学生,将来必将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无可争议的杰出的领导者。

分数显然不是卢英德最大的收获,在这次训练当中,鼓励同学取得成功的过程,使得卢英德对沟通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在她成为百事公司首席财务官后,曾经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了这次训练的情景,也总结了这次训练中最大的收获。卢英德说,每当自己坐下来讨论如何让别人与自己并肩前行时,就会想到从这两个训练中所总结出来的生存法则。你怎样将一项崇高的事业阐释清楚?如果你希望带动他人一起抵达胜利的彼岸,那么你该怎样为这些人来描绘前景?这些事情可并不容易做到,因为要想让别人和你携手共进,就一定要确保你所描绘的前景是符合他人期许的,否则,这个前景就根本起不到激励他人的作用,也难以确保他人能够和你齐心协力。而要想描绘出符合他人的愿景,第一步就是要了解他们每个人内心的想法,尽管有时候看起来有些过度沟通的意味,但这一步,的确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在耶鲁大学的求学经历使得卢英德收获了很多。然而,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两年的岁月很快就要过去了,卢英德的留学生活即将接近尾声,而在耶鲁大学的学习生活也将成为卢英德记忆中的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一扇新的大门即将在卢英德的面前开启,而门内的生活,显然要比学校里接受的训练要残酷许多。4 初次面试受挫,穿上纱丽做自己

1980年,卢英德以优异的成绩取得耶鲁大学公共和私营企业管理硕士学位,结束了为期两年的留学之路。其实,早在奔向美国之前,卢英德就下定决心在美国闯出一番事业,经过在美国耶鲁大学两年的学习,卢英德更加热爱美国这片充满自由的天空,也更坚定了自己要留在美国打拼的决心。因此,卢英德的毕业也就意味着,她在美国的职业生涯即将开启。

无论是窘迫的经济现状,还是急需施展伟大抱负的心理,都对卢英德迅速开始一份工作提出了迫切要求。然而,尽管带着耶鲁高材生的光环,卢英德这个只身在外闯荡的女孩,还是面临着许多现实的困难。而她要过的第一关,就是如何通过面试。卢英德对自己的能力信心十足,然而,她的第一次面试,不是输在自己的能力不足,更不是输在自己的信心不足,她甚至还来不及做自我介绍,就被面试官赶出了办公室。

事情还要从她接到面试通知开始说起。参加面试,自然需要一身得体的服装,而问题也正是出在了服装上。在参加面试之前,卢英德就开始为面试时的着装问题而苦恼。她实在不知道应该穿着什么样的衣服去参加面试。如果是在印度,着装当然不会成为问题,她的母亲会为她准备好合适的衣服,而她只要按照母亲的准备,穿上恰当的纱丽即可。然而在美国,卢英德不能再依靠母亲,她必须靠自己的眼光,为自己选择一身合适的行头。

尽管在美国大街上,走在路上的行人穿着各种各样的怪异服装,但在正式场合或者是上班时间,大部分人还是会规规矩矩地穿上职业套装。卢英德当然也想像其他上班族一样,为自己选一套职业装。但在当时的美国,职业女装中短裙占的比例很大。那些短裙展示了女性曼妙的身姿以及修长的大腿,而由于多年养成的穿衣习惯,来自印度这个保守国度的卢英德,从来没有穿过短裙,所以为了避免穿露着腿部的短裙,卢英德决定买一套男性穿的套装给自己穿。

卢英德的腿的比例比上身长很多,而在买衣服的时候,她又想到了母亲对她的教导——卢英德小的时候,她的母亲总是告诉她,买衣服的时候要买大一些的,这样就不至于过一段时间,衣服就不能穿了。卢英德试穿了一套职业男装的外套后,发现大小刚好合适,于是,按照小时候妈妈对她的教导,她买了一套略大一号的衣服。这套衣服整整花去了她45美元。由于她估量着这套衣服自己应该能穿得下,于是便没有再次试穿,就直接拿回了家。

卢英德本来还想再买一双皮鞋的,但由于这套衣服的花费太高,她实在拿不出多余的钱来为自己添置一双新鞋,就只好从自己带过来的鞋子中选择一双来配自己新买的衣服。可是她带过来的鞋子大多具有明艳亮丽的色彩。然而,卢英德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她最终决定,穿着那双色泽艳丽的橘黄色靴子去参加面试。

到真正面试之前,卢英德将这套衣服穿在身上,才知道这套衣服有多么不得体:她的上衣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大袋子,裤脚反而比脚踝还要高,虽然明知衣服很不合适,但由于实在没有其他的职业装,卢英德只能硬着头皮穿着这身衣服去参加面试。想象一下,一件像大袋子一样的上衣,配上一件裤脚勉强到脚踝上方的裤子,还有一双明艳亮丽的橘黄色印度靴子,该是怎样一副滑稽的情景?然而,卢英德别无选择,她克服心中的窘迫感,用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对自己进行鼓励后,便向着面试地点出发了。

无疑,卢英德的面试不会一帆风顺,只是她没有想到,她一出场,就让负责面试的几位面试官惊讶得面容失色。尽管这些美国人也见识过很多不走寻常路的面试者,但在如此正式的面试场合,一个面试者居然穿着男性套装(显然衣服极度不合适)、色彩艳丽的鞋子来面试,还是让三个面试官大吃一惊。三个西服革履的面试官中,没有一个人有翻阅卢英德简历的意思,其中一个更是在说出“这里可不是能够为她修改衣服的裁缝店”的同时,指着门的方向让卢英德离开。这是卢英德来到美国后的第一场面试,经过在耶鲁大学两年的历练,卢英德本来对自己的能力非常自信,但当她怀着志在必得的心来到面试地点时,却因自己怪异的着装而失去了接受面试的资格。

离开面试官的办公室后,卢英德沮丧地回到了自己住的地方。身为一个女孩子,居然被面试官赶出门,这种经历使她感觉到了耻辱。强烈的羞耻感使得她泪流满面,但她并没有因此而颓废,在印度的工作经验以及在耶鲁大学的学习经历都告诉她,社会的本质是残酷的,无论是印度还是美国,都不会怜悯弱者。于是,她顾不上擦拭脸上的泪水,就直奔职业发展咨询顾问的办公室。

在职业发展咨询顾问的办公室,卢英德眼泪汪汪地讲述了自己的第一次面试经历,她讲到了自己的着装,讲到了面试官见到她后的反应,讲到了自己居然连自我介绍都没做就被面试官赶了出来。在听到卢英德的着装介绍时,在场的人无一例外地笑了。伴随着办公室里的人们的笑声,卢英德的职业发展咨询顾问问道:“如果你在自己的国家接受面试,那么你会穿什么样的衣服?”卢英德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当然是纱丽。我以前在印度面试都是穿纱丽。”这位职业发展咨询顾问微笑着回答说:“那么,下次找工作的时候,就像在印度一样,把你的纱丽穿上吧。如果他们没有录用穿着纱丽的你,那么,承受损失的将是他们,而不是你。”

卢英德认真思考了职业发展咨询顾问的话,她心里明白,职业发展咨询顾问的意思是让她相信自己,让她勇敢地承认来自性格、背景以及文化身份等方面的差异,以自己最熟悉的方式来增强自己的自信,从容地接受挑战。卢英德认同了职业发展咨询顾问的观点,所以她从带来的印度服装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那件纱丽,作为自己日后面试的“战袍”。第二篇职场生涯早期的拼搏:目标坚定才能得以成长

1980年,卢英德通过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层层面试,得到波士顿咨询集团国际企业战略项目部的一个职位。在入职初期,卢英德由于穿着纱丽上班而饱受争议,但她却用自己的自信和勇气打败了那些用异样的眼光来打量她的同事、上司甚至是客户,使自己的着装逐渐被人接受,使穿着纱丽的自己成为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独特风景。

在职业生涯的初期,卢英德也和社会上的其他人一样,经历了职业的困惑以及初入职场的不适应。与当地美国人不同的是,卢英德还要经受来自自己的印度特色和美国商业传统之间的迷茫。为了寻找自己的定位,为了使自己有一个明确而正确的职业发展规划,为了走好自己的职场之路,卢英德不断地尝试着,很快,她就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并坚定不移地朝着自己的规划以及梦想努力着。1 入职波士顿咨询公司,开启职业经理人生涯

第一次面试失败后,经过职业发展咨询顾问的指点,卢英德很快走出沮丧,重拾信心和热情,积极地向其他公司投递简历和求职信。不久,卢英德投递给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简历收到了回复,她又得到了一次面试的机会。这一次,卢英德穿上自己最喜欢的那件纱丽,从容自信地走进了波士顿咨询公司。

令卢英德没想到的是,穿上自己熟悉的纱丽之后,卢英德似乎摆脱掉了某种束缚,她自如地展示着自己在印度的工作经验和耶鲁的学习经历带给她的感悟和能力,而面试官也对这位带着浓厚的印度风情的女子充满了好感。除了着装外,卢英德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以前在跨国公司任职的经验也为卢英德增光添彩。她在几轮面试考核中表现出来的才智以及自信,终于征服了波士顿咨询公司的面试官,她也成为了波士顿咨询集团国际企业战略项目部的一名高级职员。由于业绩出色,她在入职不久后便被提拔为波士顿咨询集团国际化企业战略咨询业务项目经理,而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卢英德的职业经理人生涯拉开了帷幕。

然而,卢英德在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事业绝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她一直是个饱受争议的角色。

人们对卢英德的争议首先来自于服装。在入职波士顿咨询公司,有了购置职业套装的能力之后,卢英德并没有将自己的纱丽藏入箱底,而是依然坚持每天穿着纱丽去上班、开会,甚至是接受媒体采访。卢英德非常满意自己的着装,她认为,这体现了一种自信,而她也曾告诫其他人,永远不要试图去隐藏自己的出身,做回自己是最好的。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人们对于民族服饰文化有着一定的包容心,但在那些已经习惯了清一色职业套装的白领阶层眼中,卢英德的衣服却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也因此,人们将饱含好奇、怀疑等各种含义的眼光都投向了她。

卢英德对于众人的目光当然会产生不适应的感觉,但她很快就将情绪调整了过来,她不再惧怕那些异样的目光,并信心十足地穿着纱丽穿梭于各种场合。卢英德这样回应自己的不适应感:一天两天,人们可能会觉得新鲜,然而只要习惯了,人们的这种感受就会发生变化,时间长了,人们的新鲜感过去了,就不会再看到别人异样的目光了。只要你能努力克服不适应的感觉,坚持做自己,你的同事、上司甚至客户,都会慢慢地接受你,喜欢你。

事情也的确如卢英德所说,从第一天上班开始算起的六年间,卢英德每到夏季,就一定会穿上一袭纱丽,她没有为了要让自己看起来像一个正宗的美国人而放弃自己的价值观以及民族习惯,而她的同事、上司以及客户们,对她穿纱丽的态度也早就从最初的疑惑不解发展到最后的习以为常。人们习惯看到这个东方女子穿着具有印度特色的服饰,也将其看作是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美丽风景。

波士顿咨询公司是一家富有创新精神的管理咨询公司,它培养了很多世界顶尖级企业管理人才,从这里走出了不少国际著名的咨询机构创始人。与此同时,波士顿咨询公司也是一个男性展示才华的平台,在这个藏龙卧虎、高手如云的精英团队,女性发挥的作用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因此,人们对卢英德的服装问题的争议并不是卢英德最为棘手的问题,摆在她面前的,还有另外三个更为严峻的挑战。

第一,她必须要克服性别歧视带给她的障碍。作为一名女性,卢英德必须要比男士们付出更多的努力,这样才能在这个男人称霸的公司内拓展自己的空间,证明女性在能力方面并不输于那些优秀的男性;

第二,卢英德来自印度,在这个以美国人为主的公司里,卢英德需要打破美国人对外来者的世俗偏见;

第三,由于卢英德是在印度南部热带气候的环境下成长的,她的肤色黝黑,因此被很多美国白人误认为是黑色人种。而当时,美国种族歧视的不良风气抬头,卢英德还要面对白人同事的异样眼光,而这种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的狭隘思想,是非常难以打破的。

人们可以从卢英德早期的经历中看到这种严峻形势的影子。在波士顿咨询公司,卢英德提出了很多对公司发展非常有利的建设性意见。然而,由于当时的波士顿咨询公司还是男士的天下,因此,卢英德在初入职场时提出的意见虽然对公司发展有益,却因为自己的性别原因,而没有得到同事、高层甚至是下属的认同。可以说,在初入公司的那段时间,卢英德遭受了很多来自性别方面的歧视。幸运的是,卢英德自小就养成了乐观、不轻易服输的性格,她用自己的坚持,用实践证明了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在努力证明自己的那段时间里,卢英德直接参与了公司很多国际化战略咨询项目,有些项目,她甚至是以主要负责人的身份来主持的。通过与纺织品公司、消费品公司、零售商以及各种化学品生产商等大型客户的广泛接触,卢英德逐渐积累起了丰富的企业战略咨询经验,通过与各种各样的客户打交道,制定各种各样的企业战略方案,她的眼光愈加敏锐,她的战略思路也更加具有实用价值。慢慢地,由于具有敏锐的战略眼光,卢英德逐渐得到同事以及上司的信赖。

在录制《杨澜访谈录》时,卢英德回忆起这段心酸的时光,提到女性在职场中遭受的不平等待遇时,她说道:“即便到了现在,在职场中还是存在一个事实,那就是女性要想获得成功的机会,就一定要比男性做得更好一些。在我职业生涯的早期,曾经因为性别而有过被人歧视的遭遇,有些男性经理人在和我说话的时候,根本就不会看着我的眼睛,不会和我有任何眼神的接触,或者当我提出某种建议之时,这些男性经理人总是提出反对的意见。但如果同样的建议,是从一位男性的口中说出,这些男性经理人则会评价说这个主意真是不错。不过,我不会把这些放在心上,只要这个建议最终得到了认同,由我提出或者由别人提出又有什么分别呢?没有人会在意这一点。如果有人不愿意拿正眼来看我,那应该是他的损失,而不是我的。我也不会感到难过,只是耸耸肩,这件事就过去了。我继续做我的工作。毕竟,说到底,是我自己离开了认同自己的祖国,做出了去美国留学的选择,也是我自己选择留在美国工作的。如果一开始有人在和我接触的时候存在偏见,那么,我就必须试着接纳人们的这种态度,相信通过我的努力,人们在和我交流时会渐渐地正视我,并认同我。我必须要帮助人们来适应我,帮助别人来改变对我的印象。”

伴随着卢英德接受的磨难,以及她的成熟过程,时光不紧不慢地前行着。在波士顿咨询公司,卢英德从开始的不被人看好到后来的广受青睐,从一个初入美国社会的青涩学生成长为一名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企业战略咨询师。就这样,六年的时光过去了,在这六年里,卢英德和许多世界著名的跨国企业有过合作,她的视野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拓展,她的个人能力也和初出校园之时有着天壤之别。卢英德在波士顿咨询公司的职场之路接近尾声,等待她的将是更为广阔的天地。2 在异国的土地上站稳脚跟

1986年,按照当时签订的劳动合同,卢英德和波士顿咨询公司的雇佣关系已经到期。此时的卢英德变得越来越稳重,微笑之中透露出自信和优雅。由于卢英德在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出色表现,也由于她在这六年间获得的丰富的企业管理咨询经验,卢英德在合同刚刚到期之时,不费吹灰之力,就收到了美国电子产品制造商摩托罗拉公司的邀请。于是,就在这一年,卢英德在告别波士顿咨询公司后,就成为摩托罗拉公司汽车会员部开发团队的一名成员。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卢英德就实现了晋升,她被任命为企业战略与规划部副总裁,而且拥有了公司常务董事的身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卢英德的职场之路更为平坦,摆在她眼前的是一条步步高升的康庄大道。在摩托罗拉公司任职的四年时间里,卢英德的战略规划能力与企业运营的才华已经充分显露出来,她用自己出色的业绩,为公司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1990年,卢英德离开摩托罗拉公司,进入ABB公司担任高级副总裁兼战略营销总监。ABB是一家大型跨国企业,总部设在瑞士苏黎世,在瑞典、瑞士、美国证券交易市场上市。这家公司主要以电力与自动化设备研发制造为主要经营领域,在全球工程建设行业位居前列,公司经营业务已经拓展到海外100多个国家。

在进入ABB公司的第一年,卢英德就充分发挥了她的才智,在重组公司各部门、优化经营结构方面有着不俗的表现。不仅如此,她还在公司开发了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项目。在全球大气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这个项目能够帮助ABB公司缩短有关空气环境保护的法规制度的适应时间,从而增加ABB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筹码。由于卢英德在这个新技术开发战略中融入了节能减排理念,ABB公司很快在新型环保技术领域凸显出来,一跃成为该领域的领航者。对于ABB公司进行重组的必要性,卢英德这样评价道:“这是一家新兴集团公司,它集资60亿美元,旗下有15家公司拥有独立的经营业务。它需要经过重新规划,才能转变成一个凝聚力强、效率高的运营组织。”本着这个目标,卢英德主持了ABB公司的重组,调整了经营结构,使ABB公司在美国的业务结构以及经营结构都得到了优化。作为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战略官,卢英德主要负责ABB公司在美国的业务。为了确保ABB公司在北美市场有正确的发展方向,确保它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建立起不可动摇的市场地位,她调动起了自己丰富的经验以及战略眼光。卢英德在此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精准战略眼光和战略统筹能力,使很多同事对她敬佩有加。他们一致认为,卢英德确立的战略方向之精准,已经让其他企业战略官难以望其项背。于是,卢英德的战略规划使得ABB在北美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美国也因此成为ABB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最大的一个销售市场。ABB公司在美国市场的营业收入高达30亿美元,这个数据是ABB全球总营业额的三分之一。

在ABB这家跨国公司,卢英德的工作一直都十分出色,她不仅将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在企业评估、市场调研以及企业决策方面的天赋也更加充分地显露出来。20世纪90年代初期,卢英德在ABB公司取得的骄人成绩,已经使她成为一名惹人注目的商业奇才。因此,即便是在企业家和商业精英众多的美国商业界,来自印度的卢英德依然凭借自己的才华站稳了脚跟。这样一来,国际上的一些著名猎头公司也开始关注卢英德的发展动向。卢英德的非凡战略眼光以及不俗的工作业绩在业界传开后,很多商业巨头都希望将卢英德这名管理人才纳入到自己的麾下。显然,在事业方面,迎接卢英德的将是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除了在事业方面的春风得意,卢英德在生活方面也颇有收获。1978年,对于美国这个陌生的国度来说,卢英德只是一名外来者,是需要靠四处打零工勉强维持生计的留学生。而十几年后,卢英德不仅完成了学业,还靠出色的业绩打拼出一番事业,甚至还组建了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有一个支持和疼爱她的老公,以及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

在来到美国之前,卢英德其实就产生了在美国定居的想法。而随着事业的节节高升,卢英德早就成为美国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她也不费吹灰之力就取得了美国国籍。不仅如此,她还利用自己在美国的影响,为姐姐和弟弟争得了到美国工作或者学习的机会。在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时候,卢英德还将父母移民到了美国。

之前那个饱受争议的穿着纱丽的东方女子,已经成为人们眼中的优雅女性,已经用自己的才华作为敲门砖,融入到了美国主流社会生活中。在这片异国的土地上,卢英德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生活中,都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接下来,她将昂首阔步,迎接更加光辉的未来。第三篇从百事首席战略官到首席财务执行官:用雄厚的实力赢得管理的主动权

1994年,卢英德在ABB公司的任职到期,她几乎同一时间就收到通用电气总裁杰克·韦尔奇和百事公司首席执行官韦恩·卡洛维的加盟邀请。面对同是世界500强企业的邀请,卢英德将何去何从?经过左右为难的挣扎后,她终于做出决定,接受百事公司抛来的橄榄枝,以百事公司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战略官的身份,成为百事大家庭中的一员。

进入百事公司后,卢英德一边加强对百事的了解,一边对百事的战略规划进行重新的考量和部署。经过一番长期细致的调查,卢英德提出了百事的战略改革方案——转变百事公司一直坚持的多元化战略,要求百事公司实现经营专业的回归,将尾大不掉的快餐业务以及沉重的瓶装系统从百事公司剥离出去,经过整合后形成独立的上市公司。卢英德的改革方案一经提出,立即在百事公司引起了轩然大波,无论是董事会还是百事高管,都对她的这一建议嗤之以鼻,采取了坚定的否定态度。1 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同时抛来的橄榄枝

1994年,距离卢英德初到美国时已经有十六年了。在这十六年里,卢英德从一个初到美国的国外留学生,已经成长为一名具有丰富企业战略管理经验的商业精英。在美国这个充满自由与竞争的国度里,卢英德在生活上游刃有余,在事业上更是如鱼得水。由于卢英德的商业天赋以及勤奋好学,她在职场上一路凯歌高奏,无论是在哪家公司任职,都能够给出令公司刮目的满意答卷。

在这十六年的时间里,卢英德通过参与市场调研、企业评估、财务管理、企业决策等企业管理实践,将自己的商业和管理天赋充分展现了出来。经过十六年的锤炼,卢英德已经成为资深战略专家,并在美国商界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她被华尔街评论家与分析师评论为商界新星,她的才干与潜质受到了多家全球顶级企业的关注与赏识,很多商业巨头都希望能将卢英德这名管理人才纳入到自己的麾下。

1994年,对于卢英德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她在ABB公司的任职到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此时的卢英德,拥有专业的战略管理与规划咨询经验,拥有在摩托罗拉以及ABB公司斐然的业绩。她的才华和经验,自然使她成为一名抢手的高级人才。就在卢英德辞去ABB公司的工作之际,她几乎同时收到了有“全球第一CEO”美誉的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以及百事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韦恩·卡洛维的加盟邀请。

当时的通用电气公司正处在急速发展时期,这艘超级企业航母急需一位资深战略官来协助韦尔奇掌舵,而卢英德无疑是最好的人选。为了能够赢得卢英德的入职,韦尔奇为卢英德安排了一个高级管理职位,这个职位享受的待遇非常诱人。相比而言,百事公司面临的是多元化发展的困境,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韦恩·卡洛维,这位具有过人智慧的管理专家,自然明白自己此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来帮助百事走出困境,他强烈地意识到,卢英德就是能够帮助百事的人。在得知卢英德从ABB卸任的消息后,卡洛维不只第一时间致电卢英德,表达了希望她加盟百事的意愿,而且为了消除卢英德的顾虑,为了表达自己和百事的诚意,他还多次亲自登门拜访。

面对通用电气与百事公司这两个不同行业的佼佼者的邀请,卢英德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她仔细对比这两家公司,衡量着自己入职后才能的发挥空间。从经营领域和企业规模的角度,通用电气和百事公司都位列世界500强企业中,但两家企业的级别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通用电气这家多元化企业,在世界500强企业阵营中,居于前10名的位置;而百事公司这家餐饮服务企业,排名要在100名以外。的确,卢英德在得到杰克·韦尔奇的盛情邀约时,产生了无数的憧憬,她从波士顿咨询公司离职后,一直在工业制造型企业担任管理者,对她来说,去通用电气应该是驾轻就熟的,她也一定会非常容易地适应通用的工作环境。从通用电气的地位以及卢英德拥有的工业制造企业经验的角度来看,卢英德一度将通用电气放到能够为自己提供更高发展平台的位置。但冷静下来后,卢英德意识到,杰克·韦尔奇是全球顶尖级的CEO,他正在以卓然的智慧缔造通用电气的神话,而韦尔奇本人就是一位在战略与统筹运营方面颇具天赋的专家,是人们心目中的商业奇才,因此他需要的只是一位优秀的助手。韦尔奇的光芒是耀眼的,即便自己的才华再高,也终将因这个耀眼的光芒而变得黯然失色。尽管卢英德才华横溢,但在通用电气一路狂奔的路上,在韦尔奇耀眼光芒的遮掩下,她充其量只能成为通用电气神话中的一个点缀。

相比之下,百事公司的董事长卡洛维显然不如韦尔奇那般出色,他的战略管理能力在韦尔奇和卢英德之下,但他在慧眼识英雄方面和韦尔奇拥有一样的智慧。他知道,百事公司面临企业发展战略的调整,而从华尔街有关企业战略评论中,他得知了ABB公司的首席战略官卢英德的事迹,他认定卢英德就是能够带领百事走出困境的希望。与此同时,卡洛维也知道他的好朋友韦尔奇已经向卢英德发出了邀约,但卡洛维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他多次放下手中繁忙的事务,亲自登门拜访,想以自己的诚意来打动卢英德。

对于百事公司的邀请,卢英德也有她的顾虑,她缺乏饮料与食品行业的工作经验,有些担心自己难以胜任。因此,尽管卡洛维的多次拜访深深感动了她,她还是处于犹豫不决的状态中,难以自拔。

为了打消卢英德的顾虑,卡洛维解释说,百事公司拥有很多熟悉本行业的人才,但就是因为太过于熟悉本行业,才使得这些人才难以置身事外,以客观的态度来对百事公司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他没有隐瞒百事当时的情况,他告诉卢英德,此时的百事公司对于多元化发展战略定位不清,加上机构重叠、部门各自为政、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百事公司的发展速度变得非常缓慢,它急需注入新鲜的血液来帮助自己重获生机。卡洛维诚恳地说道:“我知道通用电气的韦尔奇也向你发出了邀约,韦尔奇是非常优秀的CEO,通用电气也是很有发展前景的公司,但是我非常需要像您这样的精英的帮助,我和百事公司比韦尔奇更需要您。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百事成为对您有特殊意义的地方。”

最终,卡洛维的真挚彻底打动了卢英德,而卢英德也相信,百事公司将会为她提供最好的发展空间。于是,就在离开ABB公司后不久,卢英德接受了百事公司抛来的橄榄枝,以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战略官的身份,正式加盟百事公司。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卢英德都将全力负责百事公司的企业战略与发展规划工作,也正是借助百事这个平台,卢英德逐渐由美国小有名气的商业精英,进一步成长为全球范围内享有盛名的女强人。2 提出战略改革方案,一时孤立无援

1994年,卢英德接受了百事公司抛来的橄榄枝,加盟百事公司。卢英德进入百事公司后,主要负责企业战略和发展,也就是说,她直接对后来成为百事首席执行官的罗杰·恩里克负责。当时的百事公司正面临着至关重要的转型,而卢英德不只促成了百事的成功转型,而且在日后的百事发展中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上级的信任以及个人能力的突出,卢英德参与了百事公司的每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当然,卢英德的能力并不是一开始就得到所有同事,特别是百事高管的信任的。比如,在她进入百事公司后,对百事的客观情况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分析,经过调研,她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百事公司应该将那些苦苦支撑的连锁餐厅业务都甩掉,将核心品牌作为市场经营的重点,这样才能使百事公司的产品结构得到优化,才能提升百事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然而,卢英德的顶头上司罗杰·恩里克当时就首先表示了不支持的态度。

事情还要从卢英德刚刚进入百事公司说起。

卢英德在加盟百事公司以前,曾经因为做研究企业战略的课题而对百事公司有过一定的了解。虽然这些了解已经足以支撑她完成课题,但不足以使她胜任百事公司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战略官的职位。为了尽快熟悉工作,卢英德把企业内部的资料都抽调了出来,她废寝忘食地阅读了百事公司发展史、企业经营决策、发展战略等资料,并很快投入到百事公司高管的角色中。

经过对百事公司的发展历程以及经营方式的进一步了解,卢英德在加深了对百事的认同感的同时,也产生了深深的担忧。她了解到,百事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非常多的挫折和坎坷,但在困境中,百事公司一直都顽强不屈地支撑着,或许正是由于百事公司的这种斗志,才使得它由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成长为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巨型企业的。其实,百事的这种经历和精神与卢英德在逆境中百折不挠、刻苦奋进的过往极其相似。在为百事公司的过往而唏嘘不已的时候,卢英德对这个和自己有着相似经历的企业,产生了深深的担忧,而这种担忧来自于百事公司一直以来坚持的多元化战略。

卢英德深知,在一个不成熟的市场,无论涉足哪个领域,只要市场竞争不激烈,市场没有细化,那么,只要敢于投资,就有极大的利润空间。但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逐步细化,这时,粗放的多元化企业就会面临困境。如果企业管理者缺乏对市场的敏锐嗅觉,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缺乏处理多元化带来的危机的能力,那么,无论这个企业有多大规模,多好的效益,都将会走向失败。

百事公司是幸运的,因为创始人简道尔先生在执掌百事公司时,并没有因为百事公司在多元化领域取得的成就而迷失方向,走继续扩张的道路,而是将公司发展战略由全民多元化向关联性多元化收缩。正因为如此,百事公司幸运地躲过了多元化道路上的重大陷阱。然而,仅仅成功躲避过一个陷阱并不代表百事公司能够一劳永逸,只要百事公司还走在多元化道路上,就难免会受到多元化的消极影响,就不敢保证每次都能够躲过危机。

卡洛维接替简道尔的职务,成为百事新一任掌门人之后,继续推行简道尔的多元化经营模式,尽管他将主要精力集中到百事公司在餐饮和食品行业的扩张,而在其他行业涉及相对较少,但在90年代初期的时候,百事公司还是已经发展成为多元经营模式较为丰富的企业,经营范围包含餐饮、食品、服装、物流以及房地产等多个领域。而卡洛维将进攻的重点放在饮料、小食品和快餐业的关联性多元化经营战略,又使百事掀起一轮并购与新建热潮,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百事公司已经成为在全球范围内拥有25000多家饭店的大型企业,它的规模要比专注于碳酸饮料的可口可乐公司大很多。

与百事公司的扩张经营几乎同步的是全球市场的逐步成熟。换句话说,百事公司的外部竞争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粗放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