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百家姓全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03 02:59:19

点击下载

作者:(北宋)佚名

出版社:海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国学经典:百家姓全集

国学经典:百家姓全集试读:

前言

《百家姓》、《三字经》与《千字文》并称为我国三大蒙学读物,其问世以来一直被广泛传颂。《百家姓》成书时间大约在北宋初年,据宋代学者王明清在《玉照新志》中的考证,当时社会上通行本《百家姓》是宋初钱塘江某老儒所编撰,但未署明作者的详细姓名。清代学者王相参照王明清说法,在《百家姓考略》中进一步肯定,《百家姓》的作者是“宋初钱塘老儒”,这一结论,也为历代学者所沿袭。《百家姓》开篇为“赵钱孙李”,据称其中赵姓实为宋朝国姓,因为宋的开国皇帝是赵匡胤;钱则实为被宋朝收编的钱塘江吴越国国王钱俶的姓;孙则实为吴越国国王钱俶正妃的姓;李则实为江浙地区另一割据政权南唐国国王的姓。据此,后世学者把《百家姓》的成书年代定为宋初,则大致是准确的。

又据称,“百家姓”本系由古代“百姓”一词的演绎而来,意即“普天下的姓氏”。因为古人常常把“百”作虚词,表示“很多”的意思。唯如此,自宋初《百家姓》诞生以来,流传各代的版本虽各不一,但各本所记录的姓氏往往并不止100个姓氏,一般多在200~600个之间,个别版本则达l000多个。

本书采用的是明清以来流传最广的一种版本,也就是人们常提常用的《百家姓》。该版本全文568字,每四字为一组,除末尾的四个字“百家姓终”特为押韵对仗而设外,其余564个字都是姓氏,其中有单姓444个,如“赵”、“钱”、“孙”、“李”;有复姓60个,如“万俟”、“司马”、“上官”、“欧阳”等。尽管这504个姓氏仅占中国姓氏的很小的一部分,但是总的来说,它收录了我国常见姓氏中的大多数,因此该书也就被宋代以来的绝大多数人所接受。《百家姓》中每个姓都有郡望。唐代始著郡望。由于某一姓氏的姓源或发祥、聚集、变迁之地不止一处,于是一姓常常不止一个郡望,但通常以其中一个郡望为主,以区别主从及尊卑。列出姓氏的郡望也使姓氏在发展繁衍的过程中,有了一个比较清晰可寻的主流与支流脉络。宋《百家姓》中所标明的“郡望”乃沿袭唐代所形成的名门望族的地理分布。

与历代蒙学书籍相比,《百家姓》最大的特点是,能在较短篇幅以内最大限度地尽其教人识字之能。同时,该书虽然只是姓氏的一般罗列,但是编排剪裁得当,每两句都能押韵,读来朗朗上口,简洁流畅,颇富韵律美感,非常合适那些长于机械记诵而尚不能理解记诵的启蒙儿童诵读。《百家姓》从宋代诞生以来,历代诵读之声不绝于耳。例如,南宋诗人陆游在《秋日郊居》诗云:“儿童冬学闹比邻,据案愚儒却自珍。”诗人自注说:“农家十月乃遣子弟,谓之冬字。所读《杂字》、《百家姓》之类,谓之村书。”由此可知,南宋时,《百家姓》就是一种相当流行的蒙学书籍。

这以后,以《百家姓》为滥觞而衍化出来的蒙学书籍颇多,如宋代已有采真子所编的《千家编》一卷,明代又有吴沈编著的《千家姓》,清代康熙时有《康熙御制百家姓》一卷,又有丁晏《百家姓三编》一卷等,都是《百家姓》派生出的读物。

我们编写的《百家姓全集》一书,就每个姓氏引证了相关的历史资料,通过对该姓氏的“寻根溯源”,再考察其“变迁分布”,继而罗列“名人荟萃”,使读者最为直观地感受中华民族姓氏文化的源流和变迁。需要指出的是“名人荟萃”中的名人截止到清末,不涉及现当代。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近年来相关著作,力争减少谬误,使作品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由于作者学识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敬请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 蒋沈韩杨1赵(zhào)【寻根溯源】

赵姓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出自嬴姓。伯益是颛顼高阳氏的裔孙,舜帝时是东夷族的首领,因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赐姓嬴。伯益的裔孙造父是驾驭车马的高手,曾为周穆王驾车,建立了战功,周穆王便将赵城(今山西洪洞县北)赐给造父作为封邑。从此以后,造父的后代便以封邑为姓,世世代代以赵为姓。二是出自少数民族改姓而来。【变迁分布】

西周末,造父的后人叔带离开西周奔赴晋国,其后裔为晋大夫,战国初,三家(韩、赵、魏)分晋,建立赵国,为“战国七雄”之一。西汉时,赵佗在今两广建立南赵国,之后在天水郡(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南)形成望族。五代时,涿郡(今属河北)人赵匡胤消灭群雄,建立宋朝。自宋代以后,赵姓遍布全国各地。赵姓当今在海内外也广泛分布,并以河南、山东、四川等省最为集中。【名人荟萃】

赵雍:即赵武灵王,战国时赵国的第六位国君,积极推行“胡服骑射”政策,使赵国成为战国后期一度能与秦国抗衡的军事强国。

赵胜:战国时赵国贵族,被封为平原君,赵武灵王之子,战国四君子之一,战国时期广纳群贤。赵云:三国蜀汉名将。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勇武果敢,他曾在汉中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刘备誉为“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赵匡胤:北宋开国皇帝,即宋太祖。涿州(今河北涿州)人。陈桥兵变,建立宋朝,杯酒释兵权,加强中央集权。

赵之谦:清代杰出的书画家、篆刻家。与任伯年、吴昌硕并称为“清末三大画家”。2钱(qián)【寻根溯源】

钱姓的来源较单一,其远祖为颛顼的玄孙陆终。陆终的第三子名筏,字铿,史称筏铿。后来帝尧封筏铿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建大彭氏国,从此,他便以彭为姓而称彭铿。传说彭铿活了八百多岁,于是被后人尊称为彭祖。彭祖的后代中有叫彭孚的,在西周时任钱府上士,专管朝廷的钱币,其后人为了纪念他的事迹,就以他的官职为姓,称为钱氏。另外,清代满族和西南少数民族如哈尼族中也有姓钱的。【变迁分布】

钱姓源起于陕西,发迹于徐州,以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为郡望。三国时期,遍布于江浙及安徽。唐宋之际,钱镠在临安(今杭州)建立吴越国。钱姓当今主要集中分布在江苏、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在安徽、河北、湖北等地也有较多分布。不过,后来姓钱的人都逐渐南迁,所以时至今日,江南的吴兴、武进一带,也有许多姓钱的人。【名人荟萃】

钱起:唐朝大诗人。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大历十才子”之一,与郎士元齐名,世称“钱郎”。

钱选:宋末元初著名画家。浙江省吴兴人。擅长人物、花鸟、蔬果和山水。笔致柔劲,着色清丽,自成风格。

钱大昕:清代考据学家。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嘉定年间,有“吴中七子”之冠。著有《唐石经考异》、《经典文字考异》、《元史艺文志》、《潜研堂文集》等。

钱陈群:清代大臣。浙江嘉兴人。累官至右通政史。善诗,为乾隆赏识,时相唱和,与沈德潜合称江浙两大老,有《香树斋集》。3孙(sūn)【寻根溯源】

孙姓起源的头绪很多,主要有六大来源:一是出自芈姓。楚国令尹孙叔敖任职时,为官清廉,政绩卓著,被誉为“一代名相”。其后人为了纪念他,就以他的字中“孙”为姓氏。孙叔敖使成为这支孙姓的始祖。芈姓孙氏也是黄帝后裔。二是出自姬姓,是卫国国君康叔的后代。周文王的第八子康叔封为卫国国君,史称卫康叔。卫康叔的九世孙惠孙的孙子名乙,子武仲,他以其祖父惠孙的字为姓,也有取单字“孙”为姓者。武仲就是这支孙姓的始祖。三是来源于妫姓,是舜帝的后裔。西周初年,武王追封先贤遗族,舜帝之后、妫姓之裔被封为陈国。春秋时陈国公子完为避祸逃到齐国,其五世孙书在齐国任职,因功被齐景公赐姓孙。四是来源于子姓,是商汤后裔、子姓族裔比干之后。比干被商纣王所残害后,有子孙避难隐姓,因本为望族子孙,故改为孙姓。五是出自夏侯氏改孙姓者。六是少数民族改姓。【变迁分布】

孙姓最早在河南、山东一带活动。战国时期,在南方吴郡(今江苏苏州市)形成望族。秦汉时期,由中原向四面八方扩展。三国时期,孙坚父子在江南建立吴国。宋明时期,扩展到全国,并形成浙赣、鲁苏两大聚集中心。孙姓在当今主要集中分布在山东、河南二省,在黑龙江、辽宁、河北、安徽等地也占有较大比例。【名人荟萃】

孙阳:即伯乐,春秋中期秦穆公之臣,善相马,也称孙阳伯乐。

孙武:春秋末期伟大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名言。

孙膑: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武的后裔,著有《孙膑兵法》。

孙权: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即东吴大帝。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兵法家孙武第二十二世后裔,雄才大略,骁勇无比,后人有“生子当如孙仲谋”之说。

孙思邈:唐代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京北华原(今陕西耀县)人。著有《千金药方》,《千金翼方》,被誉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4李(lǐ)【寻根溯源】

李姓主要来源有两种。一是来源于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的后裔,因曾三代世袭大理职务,故以官为氏,称理姓。商末理徵直言纣王,而遭杀身之祸。其子理利贞逃亡时,因李子充饥相救,得以生还,其后人改姓李。二是来源于赐姓或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李姓、赵姓、张姓、杨姓;北魏时,鲜卑族中本来的复姓叱李氏,随孝文帝入中原后,改为单姓李;此外,唐初曾有徐、安、杜、郭、麻、鲜于等16姓开国元勋因功被赐为国姓李。三是来源于他姓改李姓,如唐代许多功臣被赐李姓。【变迁分布】

李姓形成时,族人世居今安徽涡阳一带。春秋时期的李耳是正史中立传的首个李姓人物。先秦时期,主要在中原活动。秦汉时期,向各地迁移,南入两广,西进甘肃,以后在陇西(大致在今甘肃省南部和东南部)、赵郡(今河北邯郸市)等地形成望族,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太平盛世的李氏唐朝。唐代以后,出于多种原因,李姓播迁更加频繁,分布地更为广泛。先后还有大成、西凉、凉、吴、魏、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顺等李氏政权建立。在越南、朝鲜也有李氏王朝建立。李姓当今在海内外有广泛分布,在东北、冀鲁豫、四川和苏皖北部分布密度最高,河南则是李姓人口第一大省。【名人荟萃】

李耳:即老子,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著有《老子》,又称《道德经》。

李广:西汉名将。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人。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以勇敢善战著称。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奴数年不敢侵扰,称之为“飞将军”。

李春:隋代造桥匠师。现今河北邢台临城人。建造赵州桥(安济桥)。赵州桥存世1400多年,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

李世民:唐代明君、政治家、军事家,即唐太宗。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创造了“从谏如流,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盛世。

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5周(zhōu)【寻根溯源】

周姓主要来源有三种。一是可以追溯到远古的黄帝轩辕氏。相传黄帝时就已经有周部落存在,黄帝还有位大将军叫周昌。周部落的后代,都以周为姓。二是来源于姬姓,始祖为周文王。黄帝的玄孙后稷的后代古公亶父(周太王)率族人迁居周原(今陕西岐山一带),从此成为周族。后来周太王的曾孙姬发灭商建周。周朝灭亡后,周朝的许多王族后来都以周为姓。三是来自他姓或他族改为周姓的。【变迁分布】

先秦时,从西北发展到中原。汉代时期,在苏皖一带发展,在“沛国(今江苏沛县)”形成望族。隋唐及以前,汝南、陈留、浔阳、临川、庐江、泰山等周氏,享誉天下。明清时期,在南方有较大发展。当今以西南及长江流域最为集中,在东北、陕甘宁等地也有密集分布。【名人荟萃】

周勃:西汉名将。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时开国武侯,被刘邦赐予列侯的爵位,时称“绛侯”。

周亚夫:西汉名将、军事家。沛县(今江苏沛县)人。战功卓越,后升为宰相。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在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军事家,在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

周瑜:三国东吴名将。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相貌英俊、有“周郎”之称。与刘备联合,在赤壁以少胜多、击败曹操南犯大军,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周敦颐:北宋哲学家、文学家、理学家。道州营道(现今湖南道县)人。根据陈抟的《无极图》,著《太极图说》,理学大师朱熹曾推崇他为理学的开创人。

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创作了许多新词调,对后世影响很大,开南宋格律词派之先河。6吴(wú)【寻根溯源】

吴姓来源有两个。一是来源于姬姓,是黄帝轩辕氏的直系后裔,始祖为周代始祖古公亶父的长子泰伯,泰伯主动让国,到远在东南的吴越地区(今江苏无锡一带)创业建立吴国,成为吴国的始祖,后来吴国的后人就以国为姓。二是来源于虞姓,相传周文王封仲雍的后代于虞国。金文中虞和吴字相通,于是虞人中后来便有了姓吴的。【变迁分布】

秦汉时期,主要在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发展。之后在濮阳、渤海、陈留、吴兴、汝南、长沙、武昌等地形成望族。唐代时期,在南方各省迅猛扩展。明代时期,在江浙苏皖和闽粤形成两大聚集区。当今以山东、江苏、湖南、福建、广东、四川等地分布最为密集。【名人荟萃】

吴起: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一说曹县东北)人。初为鲁将,继为魏将,后奔楚国,任令尹,主持变法,后被杀。

吴道子:唐代第一大画家,被后世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画史尊称吴生,又名道玄。阳翟(今河南禹州)人。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

吴承恩: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

吴敬梓:清代小说家。安徽全椒人。著有《儒林外史》。

吴三桂:清朝权臣。辽东人。明末清初人物。明天启二年(1622)武进士,崇祯年间先后任都指挥使、都督同知、总兵、中军府都督等重要职务。1644年降清,引清军入关,被封为平西王。7郑(zhènɡ)【寻根溯源】

郑姓的来源比较单一,主要来源于姬姓,以国名为姓氏,其远祖为郑桓公。周宣王封同父异母兄弟姬友在郑,称郑桓公。郑国是春秋初期的强国,后来被韩国所灭。郑桓公的后人迁居至陈、宋之间,以国为姓,世代姓郑。【变迁分布】

早期在中原地区活动。秦汉以后,开始向四面八方发展,并以荥阳郑氏最为显赫。宋代时期,以东南沿海、豫鄂最为密集。明代时期,以浙闽赣最多。当今主要集中在河南、浙江、福建、四川等地,台湾也有较多分布。【名人荟萃】

郑国:战国时期著名水利专家,修建了郑国渠。韩国人(今属河南省)。秦始皇元年(前247),受命入秦游说,建议引泾水东注北洛水为渠,企图疲劳秦人,勿使伐韩。秦王采纳其议,命他主持开凿工程。工程进程中被秦察觉此意图欲杀之,他说渠凿成亦秦利,因得继续施工,终于完成。

郑和:明代航海家。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宁)人,圣裔(穆罕默德先知后裔)。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

郑成功:明末清初民族英雄。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郑成功一生,抗清驱荷,以赶走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祖国领土台湾的业绩载入史册,海峡两岸均立像树碑纪念。有《延平王集》行世。

郑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官员。兴化(今属江苏)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扬州八怪”之一。历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人称三绝。有《板桥全集》。8王(wánɡ)【寻根溯源】

王姓的来源比较复杂,主要以下几种。一是来源于姬姓,为周文王、周灵王、魏国信陵君无忌的后裔,以王族爵号为氏。二是来源于妫姓田氏,为齐王田和的后代,以王族称谓为氏,此为河南王氏。三是来源于子姓,为殷商王子比干之后,以爵号为氏,也为河南王氏。四是复姓简化而来。秦灭六国后,各国王族避难散居,至汉朝初年纷纷易姓为“王”氏。五是来源于赐姓或改姓的王姓。六是出自少数民族有王姓或改王姓。【变迁分布】

早期以中原及华北分布为主。秦汉以后,向周边播迁。隋唐以前,已经形成太原、琅琊、北海、陈留、东海、高平等二十余个王氏望族。历史上,王姓先后建立有新、汉、郑、燕、前蜀、闽等十几个政权。宋明时期,为全国第一大姓。当今以东北、内蒙古、山东、冀东、苏北为分布密集区,另外,开闽王姓漂洋过海,扬帆南洋,所以在海外也有广泛分布。【名人荟萃】

王诩:即鬼谷子,又名王禅。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纵横家的鼻祖,被誉为千古奇人。他的弟子有兵家:孙膑、庞涓、尉缭子;纵横家:苏秦、张仪、毛遂和被誉为商圣的范蠡等。

王昭君:西汉宫女。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因“昭君出塞”而闻名,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人称“书圣”。祖籍琅琊(今山东临沂),后迁居会稽(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人称其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作品有《兰亭集序》。

王维: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画家,有“天下文宗”、“诗佛”的美称。祖籍山西祁县。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以尚书右丞终,世称王右丞。

王安石: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临川(今江西省东乡县)人。北宋丞相,主张改革变法。封荆国公,人称“王荆公”。

王阳明: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文学家。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余姚市)人。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9冯(fénɡ)【寻根溯源】

冯姓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来源于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周文王的儿子毕公高有个后裔叫毕万,他的孙子有一支被封在冯城(今河南荥阳),其后人以邑为姓,世代姓冯。二是来源于归姓,是冯简子之后。春秋时郑国有个大夫叫冯简子,因封邑在冯而得姓。【变迁分布】

先秦时期,冯氏已经有迁徙居住于今山东者;而三国以前,冯氏还有迁至今四川及湖北者,河南冯氏则分布在今内黄、宝丰、焦作、南阳、安阳等地,其中潮阳为当时的大族。晋代末期,已经迁入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地,并在始平(今陕西兴平东南)、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颍川(今河南许昌)、上党(今山西长治)、京兆(今陕西西安)、弘农(今河南灵宝)等郡县形成望族。到了汉唐时期,冯氏繁衍的很快,从原来的发源地陕西,发展到了现今河南、河北、山西及福建等地。宋代时期,以四川、河南为多。明代时期,主要在山东、浙江、广东发展,在今以广东、河北、河南为最多。【名人荟萃】

冯谖:战国时期一位高瞻远瞩、颇具深远眼光的战略家。齐国(今属山东省)人,曾辅佐孟尝君。在孟尝君遭齐王猜忌时,游说国君,使之威名重立。通过“薛国市义”、营造“三窟”等活动,冯谖为孟尝君立下了汗马功劳,使其政治事业久盛不衰。

冯异:东汉开国名将。颍川父城(今河南宝丰东)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征西大将军,被刘秀封为阳夏侯。

冯梦龙:明朝文学家、戏曲家。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他的作品比较强调感情和行为,最有名的作品为(《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三言与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两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

冯子材:晚清抗法名将。广西钦州人。咸丰间从向荣、张国梁镇压太平军,同治间累擢广西提督。中法战起,起用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大败法军于镇南关,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授云南提督。甲午战争间奉调驻守镇江,官终贵州提督。治军四十余年,寒素如故。卒谥勇毅。10陈(chén)【寻根溯源】

陈姓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来源于妫姓,始祖是舜帝的后裔妫满。周武王建立周朝,追封先人圣王虞舜的后代妫满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县),妫满为陈侯,称陈公满,其后代子孙,以国为姓,此为河南淮阳陈姓。二是来源于陈国公族后裔。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以国为氏,就是陈氏。三是出自他姓或少数民族改姓。隋初白永贵改姓陈,其裔也多改陈姓;南北朝的时候,鲜卑族中有一支姓侯莫陈氏的,实行汉化政策后,改为姓陈了。【变迁分布】

陈氏早期由中原向四处扩散。西晋末期,进入福建,陈霸先在南朝时建立陈国,长期居住中原的颍川(今河南禹州)陈氏成为望族。唐代初期,陈元光入闽为“开漳圣王”。宋明时期,则重点在南方发展。在当今尤以浙江、福建、台湾、广东等省为最集中地区,形成粤闽和浙苏两个聚集中心。【名人荟萃】

陈胜:字涉,故又称陈涉,楚国阳城(今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阳城乡)人。秦末农民义军首领,在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

陈平:西汉谋略家、名相。阳武(今河南原阳)人。年少时喜读书,有大志,曾为乡里分肉,甚均,父老赞之,他感慨地说:“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在楚汉相争时,曾多次出计策助刘邦。汉文帝时,曾任右丞相,后迁左丞相。

陈琳:东汉末著名文学家。广陵射阳(今江苏宝应)人。“建安七子”之一。陈琳诗、文、赋皆能。诗歌代表作为《饮马长城窟行》。

陈子昂:唐代著名诗人。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受武三思所害,冤死狱中。代表性的作品有《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陈玉成:太平天国名将。广西藤县人。是太平天国后期重要将领,骁勇善战,被封英王。11褚(zhǔ)【寻根溯源】

褚姓的主要来源有三种:一是以地名为氏。周代有褚地,当地居民就以褚为姓。二是以官职为姓。相传春秋时期的来宋、卫、郑等国都有一个名为褚师的官职,负责掌管城市的集市贸易。后来,担任这些官职的人的后代便以官职为姓氏,姓褚师,再后来又简化为单姓褚。三是出自他族。今彝、傈僳族有褚姓。【变迁分布】

汉代时期,主要在河南、山东、江苏等地分布。隋唐之前,在河南郡(今河南省洛阳市)形成褚姓望族,阳翟(今河南禹州)、钱塘(今浙江杭州)褚氏名人辈出。明清以来,在东北、河北、上海、浙江、广东、云南等地均有分布。【名人荟萃】

褚少孙:西汉史学家。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寓居沛县(今属江苏)。元帝、成帝时博士,曾补写过司马迁《史记》,今本《史记》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补作。

褚裒:东晋大臣。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女为晋康帝皇后。永和初年,进号征北大将军、仪同三司。

褚亮:唐代大臣、诗人。杭州钱塘人。秦王李世民文学馆十八学士之一。官至通直散骑常侍,封阳翟侯。褚亮为太宗朝宫廷诗人,其诗文与虞世南齐名,卢照邻称其所作“风标特峻”。常侍从太宗征战,多有进谏。被史学家称为江左名流。卒陪葬昭陵。

褚遂良:唐代宰相,著名书法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褚遂良博通文史,精于书法,以善书由魏徵推荐给太宗,受到赏识,后任谏议大夫。他曾劝谏太宗暂停封禅,并对朝政提出过许多积极建议。褚遂良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为初唐四大书法家。12卫(wèi)【寻根溯源】

卫姓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来源于姬姓。周文王的第九子康叔被封于卫(今河南省淇县),接管旧殷都朝歌七族的遗民,建立了卫国。到春秋战国时,卫国被秦国兼并。卫国公族子孙就以故国名为姓,世代相传姓卫。二是来源于古代少数民族鲜卑族有卫姓。【变迁分布】

先秦时期,主要在河南居住。秦代时期,迁至河北北部,汉、晋时期,在山西、山东、四川、湖北等地均有分布。之后,在山西河东郡(今山西省夏县)发展成为望族,因此卫姓郡望河东。唐代以后,广泛分布在东北、河南、山西、陕西、江苏、上海、浙江等地。【名人荟萃】

卫子夫:西汉皇后。平阳(今山西临汾)人。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大司马大将军卫青是她的弟弟,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是她的外甥,生有一男三女,男为戾太子刘据。

卫青:西汉大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汉武帝时期重臣,军事家,汉武帝的大司马大将军。一生战绩显赫,被封为长平侯。卫青功成名就之后娶平阳公主为妻。

卫瓘:西晋书法家。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曾任三国魏镇东将军,西晋时任司空、太保等职,惠帝时被贾后所杀。出身书法世家,父卫觊长于书法。

卫富益:南宋著名学者。祖籍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少有异质,识见高远,读书不务章句。传世著作有《四书考证》、《易说》。13蒋(jiǎnɡ)【寻根溯源】

蒋姓的起源比较单一,主要是来自于姬姓,以国名为姓。西周初期,周公姬旦的三儿子伯龄,被封在了蒋(今属河南),他就在那里建立了蒋国,是周朝的一个小国。后来蒋国被楚国灭掉了,伯龄的后代就以故国名为姓,称蒋姓。【变迁分布】

先秦时期,在中原地区活动。两汉时期,向四面八方播迁。东汉时期,已经迁移到浙江,并在江南发展,宜兴蒋氏、乐安蒋氏已成为望族。唐代时期,已经迁至了福建与两广。当今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福建、四川等地。【名人荟萃】

蒋琬:三国时蜀汉著名大臣。零陵湘乡(今属湖南)人。蜀汉进尚书令,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后封为安阳亭侯,接替诸葛亮为丞相。

蒋芾:宋代大臣。今江苏省宜兴人。蒋俨公十六世孙。被授予起居郎兼直学士院、中书舍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代参知政事(副宰相)升为左正议大夫、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宰相)。

蒋廷锡:清代大臣。江苏常熟人。曾任礼部侍郎、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14沈(shěn)【寻根溯源】

沈姓的来源比较复杂。—是来源于姬姓。周文王的第十个儿子季载(周成王的叔父)因平叛有功,被封于沈国,春秋时被蔡国灭掉,子孙便以国为姓。二是来源于羋姓,是颛顼帝的后代。春秋时处长王芈旅(一作吕、侣)之子公子贞被封在沈邑(今址失考),其后代便以封邑名命姓,称沈姓。三是来源于金天氏,是少昊的后代。少昊金天氏的后代中有人建沈国,春秋时被晋国所灭,其后代便以国为氏,称沈姓。【变迁分布】

早期在河南、湖北活动。之后,向四处播迁。东汉以后,发展至浙江。唐代以后,迁入福建、两广。当今以江苏、浙江、河南分布最密集。【名人荟萃】

沈约:南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声律学家。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是《二十四史》中《宋书》的作者。

沈佺期:唐代著名诗人。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擅长七言诗,辞藻华丽,律体严谨,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

沈括: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著有《梦溪笔谈》。

沈周:明代著名画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闻名于明代中叶画坛,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15韩(hán)【寻根溯源】

虽然黄帝、尧帝时分别有韩流、韩终,一般仍说韩氏源自姬姓。周成王之弟姬涌为晋国之君,后至晋穆侯时,其幼子桓叔受封于曲沃,桓叔的儿子食采于韩,是为韩武子,其后代三家分晋,建立韩国,后都新郑,国亡后以国为氏。【变迁分布】

早期由陕、晋至中原发展。之后播迁于苏、浙、川、鲁、甘、冀等地,以颍川(今河南禹州市)、南阳(今河南南阳市)为郡望。唐代以后,南迁东南各地。当今尤以河南、山东、江苏为最多。【名人荟萃】

韩非:战国末期的思想家。韩国(今河南禹州)的诸公子之一。战国末期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著有《韩非子》,是先秦法家学说的大成之作。

韩信:西汉著名军事家、将领。淮阴(今江苏淮安)人。与张良、萧何并称“兴汉三杰”,后为吕后所谋杀。

韩擒虎:隋朝著名大将。河南东垣(今河南新安县东)人。以具有胆略雄威著称。

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还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被称为“百代文宗”。

韩世忠:南宋抗金名将。陕西省绥德县人。他与岳飞同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先在河北屡败金兵,后驻镇江曾以八千兵迎击金兀术,激战黄天荡,金兵闻之胆寒。为官正派,不肯依附丞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死后被赠为太师,追封通义郡王;孝宗时,又追封蕲王,谥号忠武,配飨高宗庙廷。16杨(yánɡ)【寻根溯源】

杨姓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源自姬姓。西周末年,周幽王封周宣王的小儿子尚父于杨(今山西洪洞一带),建立杨国。春秋时为晋国所灭,其后裔便以杨为姓。二是源自赐姓,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湖南、贵州的部分少数民族为赵、张、杨等姓。

三是源自他族改姓杨。【变迁分布】

早期在陕西、河南发展,并在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北)、河内(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等形成杨氏望族。两汉时期,南下四川、浙江。杨坚建立隋朝并统一中国。五代时期,杨行密建立吴国。明代以后,主要在两广及西南地区发展。当今主要集中分布在河南、四川、云南等省。【名人荟萃】

杨敞:西汉丞相。华阴(今属陕西)人。行事谨小慎微,颇受霍光赏识,升至丞相职位,封为安平候。

杨坚:隋朝开国皇帝。汉族,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阳县)人。他统一了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被尊为“圣人可汗”。

杨炯:唐代诗人。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

杨玉环: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广西容州(今广西容县)人。唐玄宗李隆基册封其为贵妃,即杨贵妃。杨贵妃天生丽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堪称大唐第一美女,此后千余年无出其右者。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杨业:北宋名将,军事家。太原(今属山西)人。北汉时,骁勇善战,屡建奇功,官至建雄军(今山西代县)节度使。北宋灭北汉后,杨业随其主刘继元降宋,宋太宗因他熟悉边事,仍任他为代州刺史,授右领军卫大将军,长驻代州(今山西代县)抵抗辽兵。公元980年,辽兵入侵雁门关,杨业父子绕背夹击,辽兵死伤惨重。公元986年,宋太宗赵光义趁辽国皇帝更换,三路出兵伐辽,杨业战死疆场。

杨万里:南宋诗人。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一生力主抗金,与范成大、陆游等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17朱(zhū)【寻根溯源】

朱姓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炎帝时有古老的部族朱襄氏,以发明琴瑟、善于降妖而著称,这是朱氏最古老的来源。二是周武王封颛顼之后曹挟于邾(今山东曲阜),建立邾国,后来被楚国所灭,其后裔以邾为姓,后来去掉邾的偏旁为“朱”。此为朱姓的主源。三是尧帝的儿子丹朱之后、舜时的大臣朱虎之后,也以朱为姓。【变迁分布】

秦汉时期,迁至中原与华东一带。东汉末期,又远迁至至四川、福建等地。之后在吴郡、钱塘、沛国、永城、丹阳、太康、河南等郡县形成望族。唐代时期,已经远播广东。宋代时期,在江西密布,后因朱明王朝的建立而繁衍昌盛。当今以江苏、广东、浙江、河南等地最为密集。【名人荟萃】

朱亥:战国魏国勇士。据说他勇气过人,力大无穷,曾经凭着手中四十斤重的铁锤,保存了危急中的赵国。

朱买臣:西汉名臣。会稽吴(今苏州)人。以勤学著称。

朱熹:南宋著名学者。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理学的代表人物。

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原名朱重八。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1368年,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朱元璋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18秦(qín)【寻根溯源】

秦姓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来源于嬴姓。颛顼、伯益的后裔中有个叫非子的,被周孝王封于秦(今甘肃天水),建立了秦国。后来秦始皇灭掉其他六国,建立了天下大一统的秦帝国,秦朝灭亡后,非子的子孙便以国为姓,称秦姓。二是来源于姬姓,为周文王的后裔。周朝时,周公旦的儿子伯禽的裔孙,以鲁国公族大夫的身份食采(享用封邑的租赋)于秦(今河南范县北),后来便以邑为姓,称秦姓。三是古代大秦(古罗马)人来中国后,有的就以“秦”为姓。【变迁分布】

早期主要在河北、河南、山东、陕西、湖北等地分布。秦汉以后,在甘肃、四川、山西等地发展,并在天水(今甘肃通渭)、太原、齐郡(今山东淄博)、河内等郡县形成望族。宋明时期,在南方发展。当今在河南、四川、广西等地有较多分布。【名人荟萃】

秦越人:战国时名医。渤海郡鄚州(今河北省任丘)人。他治病以诊脉为名,创立了望、闻、问、切“四诊法”,用“针”、“石”、“熨”等简单的医具治疗,被人们称为“扁鹊”。

秦琼:唐朝名将。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勇武威名震慑一时,是一个于万马军中取人首级如探囊取物的传奇式人物。曾追随唐高祖李渊父子为大唐王朝的稳固南北征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民间与尉迟恭为传统门神。

秦观:北宋著名的词人。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

秦桧:宋代奸相。建唐(今江苏省南京)人。以“莫须有”的谋反罪状杀害岳飞父子,为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之一。

秦良玉:明代著名女将。其夫石砫宣抚使马千乘死后,代领其兵,所部号“白杆军”,被封为“忠贞侯”。是古代著名巾帼英雄。19尤(yóu)【寻根溯源】

尤姓来自沈姓。周文王第十子封于沈,后以国为姓。唐朝末年,沈姓者随王潮、王审知入闽,为避闽王“审”字之讳,将沈去掉三点水旁,改为尤,才开始有了尤姓。【变迁分布】

宋代以后,主要在南方诸地分布,以吴兴郡(今浙江临安至江苏宜兴一带)为郡望。江浙一带以苏州、无锡、常州、吴县、仪征、太仓、泰兴等地较为密集,在河南、山西、福建、云南等地也有分布。【名人荟萃】

尤叔保:宋代书画家、富翁。武进(今江苏常州)人。为人正直,以书画名世。晚年颇雄于财,其园亭池馆,为一时绝胜。

尤袤:南宋诗人、大臣。无锡(今属江苏)人。绍兴进士。任泰兴令时有政绩。累官至礼部尚书兼侍读。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并称“南宋四大家”。

尤世功、尤世威、尤世禄:明末将领。榆林卫(今陕西榆林)人。长兄世功出身武举,累官至总兵,清兵破沈阳时战死。次兄世威与清作战屡立战功,累官至左都督,李自成破西安后,被俘杀。弟世禄为宁夏总兵官,李自成攻榆林时,守城死。

尤侗: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戏曲家。江南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曾被顺治誉为“真才子”;康熙誉为“老名士”。康熙年间举博学鸿词科,任翰林院检讨,参与修纂《明史》,三年后辞官回乡。诗词古文俱佳。

尤渤:清朝将领。甘肃武威人。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担任安徽寿春镇总兵,他率部猛烈反击,击退了进犯松江府的英军,旋即升为江南提督。20许(xǔ)【寻根溯源】

许姓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源自姜姓,西周分封时,将炎帝的后代文叔封在许国(故城在今河南许昌),春秋时,许国成为楚国的附庸国。战国初期,被楚国灭亡,其子孙便以国为姓。二是来自尧帝时的高士许由。尧想把天下禅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就逃到箕山隐居起来;尧又邀请他任九州长,许由就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意听。许由去世后,就葬在箕山。西周初,周武王把炎帝的裔孙伯夷的后代封在了许由隐居的箕山,建立许国。战国时,许国被楚国灭掉,其后代便以国为姓。【变迁分布】

秦汉前后,开始从中原向外迁移,并在汝南(今河南上蔡)、高阳(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西北一带)形成两大望族。隋唐时期,已经远播山东、陕西、江苏、浙江、安徽、四川、湖南、云南等地。宋明时期,向东南、西南边陲远迁。当今在山东、江苏、广东、云南等地密布。【名人荟萃】

许平君:西汉皇后。昌邑(今山东金乡)人。汉宣帝刘询结发夫妻,汉元帝母,19岁卒,为霍光妻霍显命女御医淳于氏下毒所害。

许慎:东汉经学家、文学家。汝南召陵(现河南郾城县)人。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称,著有《说文解字》。

许劭:三国魏大名士。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人。好评论人物,每月更换一名,时称汝南“月旦评”。曾评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句话几乎称为曹操一生的定论,“一代奸雄”也成了曹操的代名词。

许浑:唐代诗人。祖籍安州安陆,寓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七五律尤佳,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更有“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之语。其诗作中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句为世人传唱。

许有壬:元代著名政治家。汤阴人(今河南汤阴)。他历官七朝近五十年,官至中书参知政事、集贤殿大学士。21何(hé)【寻根溯源】

何姓姓氏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的后代。黄帝是少典的儿子,本姓公孙,因居于姬水边,故改成姬姓,其后裔后稷被周王室封为始祖。战国时,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的后代建立的韩国被秦国灭亡,其子孙避难逃到江淮一带,在河边摆渡为生。秦朝官兵搜捕韩国后裔,这些人受到盘查,紧急时,指河为姓,逃过劫难,后改河为何。二是唐代的“昭武九姓”中有何姓。隋唐时,西域阿姆河、锡尔河流域各氏族统称“昭武九姓”,即康、史、安、曹、石、米、何、火寻和戊地。三是出自赐姓。【变迁分布】

汉晋时期,在今河南、安徽、山东、江西等地活动。西晋末期,何氏已经有迁居福建者,在庐江、东海、扶风、郫县、陈郡等地形成何姓望族。当今在南方地区分布较多,其中以四川、广东、湖南分布最为密集。【名人荟萃】

何进:东汉大臣。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何皇后的异母兄,黄巾起义时拜为大将军,率军卫镇京师,以功封慎侯,及灵帝崩,皇子辩即位,以主幼宫廷内外不安,进谋诛宦官,不密,反为所害。

何休:东汉著名学者。任城樊(今山东滋阳)人。何休为人质朴多智,精研六经,对六经造诣极深。作《春秋公羊传解诂》12卷。又注《孝经》、《论语》等。另作《春秋汉议》13卷,以春秋大义,驳正汉朝政事600多条,“妙得公羊本意”。官至谏议大夫。

何景明:明代著名文学家。信阳(今属河南省)人。进士,官至陕西提学副使。“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有《大复集》。

何绍基:清代书法家、诗人、画家。湖南道州(今道县)人。进士,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通经史,精小学金石碑版。据《大戴记》考证《礼经》。书法初学颜真卿,又融汉魏而自成一家,尤长草书。22吕(lǚ)【寻根溯源】

吕姓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源自姜姓,其始祖为伯夷的后代,被封在吕国,其子孙便以国名为姓。炎帝裔孙伯夷协助大禹治水有功,夏初被封在吕(今河南南阳一带),建立吕国。春秋时,被楚国灭亡,其后代以国为姓。古时,在今河南新蔡,又有一吕国,史称东吕,其实是南阳吕国分出来的一支。春秋时,东吕被宋国灭亡,其后代也以国为姓。二是源自姬姓。商末,周文王占领春秋时期隗姓魏国之地,封其亲属(姬姓)在魏国。周武王时,又将魏国迁封在山西芮城东北的魏城。子孙以国为姓。春秋时,晋国大夫魏锜食采于吕邑(今山西霍县西南),子孙以吕为姓。三是来自少数民族改姓。【变迁分布】

早期,发展在河南、安徽、山东、湖北。两汉以后,广泛分布在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等地,并在河东、东平、东莱、阳翟、濮阳、略阳等郡形成吕姓望族。宋代时期,已经发展到福建、两广等地。明代时期,已经遍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当今在山东、河南等地最为密集。【名人荟萃】

吕不韦:战国末期卫国著名商人,后为秦国丞相,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人。组织人编写了《吕氏春秋》。

吕布:东汉末年名将。五原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人,一说山西忻州人。汉末群雄之一,著名武将与割据军阀。善弓马,力大无穷,时称“飞将”,号奋威将军,封温侯,割据徐州,曾被封为徐州牧,为一代枭雄。建安三年(198)在下邳被曹操击败并处死。

吕蒙:三国时东吴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阳东南)人。文武双全的人物,以致鲁肃见他时,曾称赞其“学识渊博,非复吴下阿蒙”。先在赤壁之战中与周瑜等大破曹军,后大败关羽,夺回荆州,在东吴堪称战功赫赫。后被封南郡太守、孱陵侯。

吕洞宾:唐代传奇人物,“八仙”之一。河中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一说陕西省人。曾隐居终南山等地修道,后四方云游,自称回道人。被道教全真教尊为北五祖之一。

吕蒙正:北宋宰相。河南洛阳人。吕蒙正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980年,拜左补阙,知制诰。988年,拜吕蒙正为宰相。1001年,第三次登上相位。不久,因病辞官,回归故里。真宗朝拜永熙陵,封禅泰山,过洛阳两次看望吕蒙正。卒后,谥文穆,赠中书令。23施(shī)【寻根溯源】

施姓源自姬姓,为黄帝的后代。春秋时,鲁国国君本是周朝宗室,姬姓,鲁惠公的儿子公子尾,字施父,为鲁国大夫,其后人以其祖字为姓,称施姓。【变迁分布】

早期,在山东、湖北、江苏分布,并在吴兴形成郡望。宋元以来,也多分布在江苏、浙江。在当在东北、北京、山西、安徽、宁夏、福建等地都有一定分布。【名人荟萃】

施全:南宋著名义士,因刺杀秦桧不成而遭杀害。

施耐庵:明代著名文学家。祖籍是泰州海陵县或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辞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一切技术无不精通,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施琅:明末清初著名将领。施琅原来郑芝龙和郑成功的部将,降清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先后率师驻守同安,海澄,厦门,参与清军对郑军的进攻和招抚。24张(zhānɡ)【寻根溯源】

张姓一支出自黄帝之后,张挥为始祖。黄帝的第五子青阳的儿子名挥,曾担任弓正一职,发明并制作了弓箭,被赐姓张,即张姓的始祖。另一支也出自黄帝的后代。春秋时,晋国有个叫解张(姬姓后裔)的贵族,其子孙以他的字为姓,世代姓张。此外,还有赐姓或改姓张的。【变迁分布】

最早在中原地区活动。秦汉之前,已经遍布华北各地。秦汉之后,向甘肃、青海及长江流域发展。隋唐时期,已经在清河、范阳、太原、京兆、南阳等二十六个郡形成张姓望族。宋代之后,遍布全国各地。当今以山东、河南、河北、四川等省最为密集。【名人荟萃】

张仪:战国政治家、外交家、纵横家、谋略家。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人。鬼谷子门生,相秦惠王,以连横之策游说六国,使六国背叛纵约以事秦。惠王卒,六国复合纵以背秦,群臣谗之,乃去秦而为魏相。

张良:秦末汉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字子房,传为汉初城父人,(今安徽亳州市城父镇)。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王朝的开国元勋之一,“汉初三杰”(张良、韩信、萧何)之一。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张良及时功成身退,避免了韩信、彭越等鸟尽弓藏的下场。卒后,谥为文成侯,此后被世人尊称为谋圣。

张衡:东汉科学家、大臣。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文学家、学者,在汉朝官至尚书,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南阳人。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张九龄:唐代名相。韶州始兴(今广东韶关始兴县)人。官至平章事(丞相)。有《张燕公集》传世,诗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绝唱。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张之洞:清代大臣。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主要奠基人,为中国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25孔(kǒnɡ)【寻根溯源】

孔姓来源较多。一是出自姜姓。黄帝时有史官孔甲为最早的孔氏。二是出自子姓。西周时,周武王封纣王之兄微子启于宋,宋湣公的玄孙正考父为宋国大司马,其子名嘉,字孔父,宋国上卿,史称孔父嘉,后为太宰华督所杀,其子孙外逃后以先祖字孔为姓,此为孔子的直系来源。三为姞姓孔氏,春秋时在卫国做大夫。四为姬姓孔氏,郑文公大夫孔叔之裔。五为妫姓孔氏,陈灵公大夫孔宁之裔。此外,还有外族改姓者。【变迁分布】

早期在河南、山东活动。秦汉以后,已经远播浙江、江西、广东、湖南等地,并在会稽、鲁国、常山、南阳等郡形成望族。宋明以后,遍布于全国各地。当今以山东及江苏、辽宁等地分布最为密集。【名人荟萃】

孔子:春秋时期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祖上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仅:西汉大臣、财政家。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为大盐铁商。先任大农令,领盐铁事,主管盐铁专卖。后任大司农。孔仅因为精通盐铁生产技术,又对朝廷有所捐赠,因而被汉武帝委以重任——掌握了当时国家经济命脉的掌管盐铁事务的“大农丞”。

孔融:东汉文学家。东汉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有俊才,为建安七子之一,汉献帝时为北海相,世称孔北海;立学校,表儒术,后拜大中大夫,为曹操所杀。

孔尚任:清代戏曲作家。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时人将他与《长生殿》作者洪升并论,称“南洪北孔”。26曹(cáo)【寻根溯源】

曹姓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颛顼帝后裔陆终的第五子安,大禹时被封在曹国,其后代以国为姓。二是源自姬姓,是黄帝的后代。周武王的弟弟振铎被封于曹(今山东菏泽一带),建立曹国,春秋末曹国被宋国灭掉,其国人以曹为姓。三是由邾姓改为曹姓。周朝初,武王封曹安的后裔于邾国(今山东曲阜东南),后来邾国被宋国灭亡,其国人以邾为姓,后有改姓曹的。【变迁分布】

早期在苏鲁一带活动。秦汉时期,已经广泛分布于河南、湖北、安徽、浙江、甘肃等地,后以谯郡(今安徽亳州)、彭城、高平、巨野等为郡望。唐宋时期,扩展至福建、两广等地。当今在全国各地广泛分布,并以四川、河北、河南分布最为密集。【名人荟萃】

曹刿: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即曹沬(mèi),一作曹翙。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夫(今山东省东平县人)。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

曹参:西汉大臣。泗水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开国功臣,名将,是继萧何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秦末随刘邦起义,汉朝建立后,协助高祖平定陈颛、英布等异姓诸侯王的叛乱。刘邦称帝后,对有功之臣,论功行赏,曹参功居第二,赐爵平阳侯。

曹操: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及文学家。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建安元年,他统一了中国北部。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曹操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他的儿子曹丕、曹植也很有文才,与曹操并称“三曹”。

曹彬:北宋大将。真定灵寿(今属河北省)人。历任右骁卫上将军、侍中、武宁军节度使、都监、枢密使等职。

曹雪芹:清代著名文学家,著有传世名著《红楼梦》。故里有四,河北丰润,辽宁辽阳、铁岭与江西武阳,尚无确切定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