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天辟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12 07:43:33

点击下载

作者:陈栎宇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开天辟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开天辟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试读:

前言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同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0年是短暂的,但这60年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60年的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从开国大典到60年同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军,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双百”方针到体制改革后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从扫除文盲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新型国家,从翻身解放到实现小康社会,凡此种种,中罔人民在每个领域无不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不朽的诗篇。

60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沧海一粟。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却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来说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套《共和国故事》。《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但却与戏说无关,我们不过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蘑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历史是复杂的,事态的发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于叙述者的视角、文化构成不同,对事件的认知或有不足,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判断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那只能交给读者去评判了。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上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编者2010年1月

一、伟大的开国盛典

●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啦!”

●聂荣臻向朱德郑重敬礼报告:“受阅海陆空部队均已准备完毕,请总司令检阅。”

●毛主席面对工人的热烈欢呼,通过扩音器高呼:“工人同志们万岁!”

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55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

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市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约30万人。

观礼的还有国际友人。

天安门广场成丁字形。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广场上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他们各自挥动着手中的小旗,像海上的波浪。

下午3时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代委员就位。

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啦!

这个洪亮的声音震撼了北京城,震撼了全国,震撼了全世界,开创了中国各民族人民的新世纪。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的乐曲徐徐上升。30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与此同时,代表着54个民族的54门礼炮齐鸣28响,如报春惊雷回荡在天地间,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28年,终于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

升旗之后,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

宣读公告完毕后,阅兵式开始。

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任检阅司令员,聂荣臻将军任阅兵总指挥。朱总司令和聂将军同乘汽车,先检阅部队,然后朱总司令回到主席台,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命令。受检阅的部队就由聂将军率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接着是步兵一个师,再接着是一个炮兵师,一个战车师,一个骑兵师。

所有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佩戴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1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

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金水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晚上9时30分,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了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啦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毛泽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等副主席和56名委员宣布就职。

会议结束,全体委员即乘车前往天安门城楼,准备参加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

下午2时55分,毛泽东和一代开国元勋们经新华门来到天安门,从西头马道一步步登上天安门城楼。

当毛泽东主席还差两步就要登上城楼的时候,早已准备好的新华广播员丁一岚同志通过扩音器激动地向人们报告:“毛主席来了。朱德副主席、宋庆龄副主席……来了,毛主席健步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顿时,在金水桥之南大约50米处的以华北军区军乐队为主,组成的联合军乐队奏响了那首从黄土地上升起的熟悉而亲切的《东方红》乐曲。

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掌声雷动,欢声如潮,口号声此起彼伏,声震太空:“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毛泽东放眼望去,广场中的三十万欢庆开国大典的群众人头攒动,30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红旗林立,一种说不出的情潮打心底油然而生。

啊!这就是新中国的象征,这就是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的代表。毛泽东情不自禁地挥动着他那巨大的右手,由衷地喊着:“人民万岁!”……

欢腾的天安门广场终于平静了下来,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开国大典现在开始,请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代委员就位。”

在这庄严、热烈的时刻,毛泽东主席用他纯正浑厚的湖南口音神圣地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啦!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30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一时代的强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划破了湛蓝的天空,震撼着三山五岳,迅速传向全中国,传向全世界。群众沸腾了,会场上响起了狂风暴雨般的掌声。

紧接着,林伯渠大声地说道:“请毛主席升国旗!”

这时,站在毛主席身后的名叫苏冶的通信兵,立即上前一步,将一个遥控电钮递到毛主席手中。

毛主席神采奕奕,表情庄重地伸出右手,郑重地按动了电动旗杆的电钮,在天安门广场上所有人的翘首以待中,遥控电钮顺利启动旗杆下的马达,自动将一面长460公分、高338公分的五星红旗徐徐升向明净的天空。

所有的人都脱帽庄严肃立,抬头仰望这鲜红国旗映红的天空。五星红旗的升起,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就在毛主席按下电钮的同时,指挥家罗浪挥动了手中的指挥棒,庞大的军乐队奏响了雄壮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着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随着《义勇军进行曲》一同响起来的还有齐鸣28响的54门礼炮。炮声震天动地,更震动着每一个人的心。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轰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紧接着,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当旗帜到达旗杆最顶端,并伴随着音乐停下来的时候,毛主席突然发出一声赞叹:“升得好哇!”

此话通过扩音器回荡在广场上。

霎时,广场上一片欢腾,群情振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的主人!

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中国的历史开辟了新的纪元!

毛泽东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升旗仪式结束之后,林伯渠走到麦克风前大声宣布:“第二项议程,由毛泽东主席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毛泽东走到麦克风前,用雄伟苍劲的声音通过无线电波向全世界宣告一个旧社会的结束,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自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政府背叛祖国,勾结帝国主义,发动反革命战争以来,全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情况之中。幸赖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人民援助之下,为保卫祖国的领土主权,为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为解除人民的痛苦和争取人民的权利,奋不顾身,英勇作战,得以消灭反动军队,推翻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现在人民解放战争业已取得基本的胜利,全国大多数人民业已获得解放。在此基础之上,由全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国外华侨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代表们所组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业已集会,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陈毅、贺龙、李立三、林伯渠、叶剑英、何香凝、林彪、彭德怀、刘伯承、吴玉章、徐向前、彭真、薄一波、聂荣臻、周恩来、董必武、赛福鼎、饶漱石、陈嘉庚、罗荣桓、邓子恢、乌兰夫、徐特立、蔡畅、刘格平、马寅初、陈云、康生、林枫、马叙伦、郭沫若、张云逸、邓小平、高崇民、沈钧儒、沈雁冰、陈叔通、司徒美堂、李锡九、黄炎培、蔡廷锴、习仲勋、彭泽民、张治中、傅作义、李烛尘、李章达、章伯钧、程潜、张奚若、陈铭枢、谭平山、张难先、柳亚子、张东荪、龙云为委员,组成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决定北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于本日在首都就职,一致决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本政府的施政方针,选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并责成他们从速组成各项政府机关,推行各项政府工作。同时决议:向各国政府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特此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

当毛泽东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30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阵热烈的欢呼。

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潮水般的掌声。

接着,毛泽东在宣读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之后,又庄严地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句话长久地回荡在神州大地,永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不过,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毛泽东在天安门上宣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是一份由毛泽东亲自起草的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

另有资料记载,毛泽东在10月1日宣读的公告文本与第二天刊在《人民日报》上的略有不同。

这个不同是:毛泽东在天安门上宣读的文本,没有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的名单。

于是,站在天安门上的张治中先生那时向毛泽东建议:在正式发表这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的时候,希望加上全体委员的名单,对内或对外都会产生很大的政治影响。

后来,毛泽东接受了张治中先生的建议,请人用铅笔抄写了一份中央人民政府全体委员的名单,贴在印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的后边,亲自批了4个字:照此发表。署名毛泽东。

然后,毛泽东又请人找来了时在《人民日报》工作的李普,把贴有名单的公告交到李普手里,十分郑重地说:“你要小心这张纸条,千万不要弄丢了。照此发表,不要漏掉了。”

第二天,《人民日报》就发表了上述那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包括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名单在内,后来被认为毛泽东在天安门上宣读的公告正式文本。

因此,后的一切文献资料都把这个当作毛泽在天安门上;宣读的公告正式文本。

这份公告发表之后,正如张治中先生所预测的那样,在国内和国外尤其是尚未解放的国民党统治地区产生了极大的政治影响,加速了国民党军队的弃暗投明。自然,也就等于推进了全国的解放!

事后追论:毛泽东是何等的民主啊!他能获得党内党外人士一致的拥护,并被党内、党外一致推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这种从谏如流的民主作风的必然!

朱德总司令在聂荣臻将军陪同下阅兵

毛泽东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之后,林伯渠激动地宣布:“阅兵开始!”

接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检阅总司令朱德身穿崭新的呢料军装,登上敞篷阅兵车,威风凛凛地从天安门中间的门洞里出来,通过金水桥。在桥南东华表下迎接的阅兵总指挥,华北军区司令员兼京津卫戍区司令员聂荣臻向朱德郑重敬礼报告:“受阅海陆空部队均已准备完毕,请总司令检阅。”

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军乐的奏鸣中,朱德总司令由聂荣臻陪同,出东三座门,沿着东长安街,东单广场,直到外国使领馆聚集的东交民巷,顺序检阅肃立严整的三军部队。“祝同志们健康!”“祝司令员健康!”“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万岁!万岁!”

统帅和士兵此呼彼应,海啸般的声音在京城大街上涌伏、滚动。

本次阅兵是按阅兵式、分列式的组织程序进行的。阅兵式在静止状态下进行,全体受阅部队以天安门主席台为中心,按序列在东、西长安街列队,接受阅兵司令员的检阅;分列式在行进状态下实施,各受阅部队依次由东向西通过天安门城楼前接受检阅。受阅部队按海、陆、空三军的序列编组。

朱德总司令在聂荣臻陪同下,乘阅兵车先后检阅了排列在东长安街的海军代表部队,陆军的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和西长安街的骑兵师。

海军的一个方队由东北海军学校和华东海军舰队选调人员编成;陆军各方队由步兵一九九师、独立二〇七师六一九团和临时编组的炮兵第四师、战车第三师、骑兵第三师编成;空军的一个混合飞行梯队由华北军区航空处所辖的P-51型歼击机中队、蚊式轰炸机小队和PT-19型、L-5型教练机小队编成。受阅部队共1.64万余人。

武器装备以军兵种为单位,按种类集中,统一编组,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地面、海上到空中,使陆、海、空三军浑然一体,形成强大阵容。

朱德总司令宣读解放军总部命令

检阅完毕后,朱德总司令回到城楼主席台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

站在麦克风前边的朱德总司令左右站了四位野战军将领:贺龙、刘伯承、陈毅、罗荣桓,他庄重宣读道:

全体战斗员、指挥员、政治工作人员和后勤工作人员同志们: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部队,今天和全体人民在一起,共同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

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部队,在反对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蒋介石反动政府的革命战争中,已经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敌人的大部分已经被歼灭,全国的大部分国土已经解放。这是我们全体战斗员、指挥员、政治工作人员和后勤工作人员一致努力英勇奋斗的结果。我向你们表示热烈的庆祝和感谢。

但是现在我们的战斗任务还没有最后完成。残余的敌人还在继续勾引外国侵略者,进行反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反革命活动。我们必须继续努力,实现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目的。

我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工作员,坚决执行中央人民政府和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的一切命令,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时肃清土匪和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镇压他们的一切反抗和捣乱行为。

在人民解放战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中央人民政府万岁!

毛主席万岁!《命令》宣读完毕后,阅兵分列式开始,受阅部队从天安门前由东向西行进:

火红的“八一”军旗在护旗兵掌护下,伴着《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引导着受阅方队。

首先通过天安门广场的是年轻的人民海军方队,水兵们头戴白色无沿帽,脑后飘动着黑色缎带,身着蓝白相间的海魂服。

接着,步兵师以三个建制步兵团和临时编组的冲锋枪、轻机枪、通信、重机枪、轻迫击炮、重迫击炮、战防炮、山炮各一个营共八千名指战员,组成十二个方阵接受检阅。

炮兵师以75毫米野炮、105毫米榴弹炮、37和75毫米高射炮的阵容出现在天安门广场。火炮由小到大,由低到高,依次前进,均用中型卡车或十轮大卡车牵引,颇为壮观。

战车师由摩托化步兵、装甲步兵和坦克兵各一个团编成。随着隆隆的马达声,各种坦克车、装甲车通过检阅台,战士们昂立在车上,注目城楼,庄严敬礼。

当战车师进至天安门广场时,我9架P-51战斗机、2架蚊式战斗机及6架运输机、教练机,呼啸着飞临天安门上空,与地面的战车部队遥相呼应。几分钟后,天空中又有9架P-51战斗机飞过;天上地下浑然一体,形成立体的武装阵容。

骑兵师尾随战车部队行进。在《骑兵进行曲》的节奏中,来自察哈尔草原的骑兵师,分别组成“红马连”、“白马连”、“黑马连”,三色相间、五马并行,以整齐划一的动作跑过天安门前,骑兵们握枪挎刀,英姿赫赫。

这次阅兵历时两个半小时,场面非常壮观。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威武雄壮的阵容展现在国人面前,不仅为新中国的开国盛典献上了一份厚礼,也给世界以震惊。

这两个多小时浓缩了人民军队以往漫长的战斗历程,也预示了未来的征途。

山呼海啸的群众大游行

受阅部队行进结束之后,林伯渠大声宣布:“群众游行开始!”

游行队伍群情激奋,热情洋溢。走在游行队伍最前面的是工人,京郊农民紧随其后。后面是机关干部、青年学生的游行队伍。

当人流来到天安门城楼时,人们不自觉地放慢了脚步,向天安门城楼翘望,想看清楚一点,想多看几眼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虽然播音员齐越、丁一岚劝说、指挥游行群众按规定通过天安门,但无济于事。人群是在后浪推前浪的作用下流动的。

这时的毛主席笑容满面,神采奕奕,和游行群众目光相对,表情、动作配合协调,就像两个人对面交流一样。毛主席时而挥手时而鼓掌。当工人群众队伍过来时,毛主席面对工人的热烈欢呼,通过扩音器高呼:“工人同志们万岁!”

当农民群众队伍过来时,他又高呼:“农民同志们万岁!”

而每当广场上的群众听到毛泽东的声音时,更加热烈地鼓掌欢呼:“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声浪一阵高过一阵。就是这样不知有多少个来回,台上的毛主席和广场上的广大群众思想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

天很快黑了下来,毛主席面对扩音器,吩咐工作人员:“把水银灯全打亮!”于是,城楼上下雪亮的水银灯一起打开,把天安门照耀得如同白昼。

就这样,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已经站了好几个小时了。尽管已经很累了,但他一直站在那里,一步也没有离开主席台。有些领导人关心他,经过多次动员,他才进了休息室。

毛泽东刚坐下点燃一支烟,和程潜说了几句话,还没有来得及喝口水,周恩来就走了进来。周恩来对毛泽东说:“你预料得很对,你必须在天安门上连续站几个小时。你刚刚离开了主席台,游行的群众看不见你了,他们都停下来不前进了。”

毛泽东高兴地说:“好吧,疲劳也得去啊。”

说完,他将香烟熄灭,向程潜抱歉地笑了笑,又回到主席台上。游行的队伍看见了毛主席,一边欢呼着,一边又继续前进了。

在天安门城楼站了整整三个小时的毛泽东,再次感受到了人民的力量:同是这些可爱的人民,昔日他们可以为自由、为民主在天安门前呐喊。而今天,他们又是如此忘情地为自己的领袖欢呼!啊,这不正好应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老话了嘛!

晚上9时25分,无数彩色的礼花向广场四周发射出来。首都军民载歌载舞,尽情地欢度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夜晚。

直到深夜,首都还沉浸在狂欢的气氛中。狂欢的浪潮扩展到全国各地,从城市到乡村,解放了的人们欢呼着、跳跃着,每个人都从心中发出同一个声音——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宣告了中华民族的新生!

二、天安门的新时代

●经过反复权衡,周恩来终于在9月的一个凌晨蘸墨挥毫,在阅兵方案的报告上写下了自己的意见。

●大清扫运动前后历时91天,共清除垃圾20多万吨,广场西侧的垃圾山消失了!广场上的腐臭味消散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典礼即将开始,中华民族的历史将在这一天翻开它崭新的一页。

周恩来反复权衡选定庆典场地天安门

1949年10月1日这天,古老的天安门广场焕然一新,天安门城楼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在庄严、热烈的气氛中,30万北京市民欢天喜地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庆典结束后,已担任政务院总理的周恩来同志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为了这次开国大典的圆满举行,周恩来曾度过无数个不眠之夜。

自从开国大典的日子确定下来以后,开国大典筹委会根据中央的指示,拟定了开国大典方案,其主要内容有以下三项:

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

第二、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仪式。

第三、人民群众游行活动。

筹委会认为,新中国的开国大典,这三项内容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在这三者之中,阅兵式怎样举行,尤其是阅兵式在什么地方举行,却是开国大典方案的中心问题。

开国大典筹委会设立了阅兵指挥机构。这个指挥机构由开国元勋朱德总司令亲自挂帅,担任阅兵总司令。阅兵总指挥由聂荣臻担任。副总指挥由杨成武、唐延杰、唐永健、刘仁、肖明、肖松等人担任。

杨成武与唐延杰走上特殊领导岗位后,在中央军委的领导下,首先主持起草“阅兵典礼方案”。

这个方案拟制出来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筹划阅兵仪式的负责人,专门听取了有关汇报。

随后,各位领导先后进行发言,作了一些指示。阅兵方案顺利通过,但开国阅兵地点放在哪里,却没有当即定下来。

1949年8月的一天。华北军区的几位将领来到周恩来办公室,将他们经过反复论证的两套阅兵方案,交给周恩来。

这两套方案一个是西苑机场,另一个就是天安门广场。

周恩来仔细看过阅兵方案后,并没有立即决定选择哪一个。他紧锁着眉头,将胳膊时而抱在胸前,时而放在背后,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

这两套方案都有优点,但也都有缺点。

选择西苑机场的优点在于其场地宽阔,而且早在1949年3月25日,华北军区为了欢迎党中央、毛主席进入北平,已经举行过由一万余人观看的阅兵式了。但它的缺点又是,在这次的开国大典上需要一个检阅台,而西苑机场却没有。如果要搭建起一个气势雄壮的检阅台,那将又会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其次,西苑机场距市区有很长一段距离,数十万群众要参加大典,往返都不方便。假如没有相当规模的群众参加,开国大典应有的气氛就出不来,阅兵式也就达不到扬我军威的目的,会影响开国大典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再次,机场跑道虽大,但只有一条道可以进退,对参加阅兵的部队来说,行动起来很不方便。

而选择天安门广场的优点在于,天安门地处北平市中心,届时领袖、军队和群众水乳交融,开国大典可以搞得轰轰烈烈,特别是天安门城楼就是现成的阅兵台,不必费太多的力气,就可以让全体政协代表到天安门城楼进行检阅。并且,天安门周围街道四通八达,容易集中和疏散。但是,在天安门广场阅兵,缺点却是参加开国大典人员众多,会严重影响到当时的交通,而且当时的长安街较窄,不能按照正规阅兵的行进分列式,只能允许横排步兵十二路纵队、骑兵三路纵队和装甲车两路纵队。这也会影响到阅兵的气势。

这两套方案相比起来各有千秋,但要做到军队和群众水乳交融,天安门广场的方案又好象略胜一筹。周恩来思考了很久……

举行开国大典的日期一天天临近。准备参加阅兵的部队也已经开始进行分列式训练了。

就在开国大典的前一个月,周恩来的思维重心落在了天安门上。

这座矗立于北平城中央的巍峨壮丽的古代阙楼,建于1417年,当时取名“承天门”,有“承天启运,受命于天”的意思。1644年,“承天门”在兵火中受毁。1651年,顺治帝命人重建后,改命天安门。

天安门,这座封建时代北京城的最高建筑,是旧皇城的正门,城门五阙,重楼九楹。天安门城楼,从广场整体布局上看,大有“横空出世”之象。从天安门广场上放眼眺望,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熠熠生辉,显得无与伦比的庄严、雄伟。事实上,天安门还是明清两代帝王从事重要活动的地方之一,其最重要的活动就是“金凤颁诏”。每逢冬至到天坛祭天,夏至到地坛祭地,以及皇帝大婚和出兵亲征等隆重典礼,都要从天安门出入。

经过反复权衡,周恩来终于在9月的一个凌晨蘸墨挥毫,在阅兵方案的报告上写下了自己的意见,谈到了开国大典的日期和地点:

毛主席、总司令、少奇同志阅:

日期在闭幕后政府成立之日。阅兵地点以天安门前为好,时间到时再定。检阅指挥员由聂担任,阅兵司令员请朱德同志担任。

周恩来

九·二

接着,这个意见传到了刘少奇手上,他在自己的名字上画了一个松子般不大不小的圈圈。

同一天,毛泽东和朱德听取了周恩来的口头介绍和分析,并一致同意在天安门前举行开国大典。

后来,开国大典圆满结束,天安门也就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

天安门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中国

天安门,这座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建筑,历经风雨沧桑,在沉寂多年之后,终于又在1949年的金秋季节成为中国人民以及海外华人注目的焦点。

1949年8月9日至14日,第一届北平市各界代表会议隆重召开。在这次会议上,332名代表顺应民意,一致决定:整修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使北平以整洁的形象迎接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和开国大典。

这时,刚从国民党手中接收过来的北平城卫生状况是怎么样的呢?据史料记载,除少数干道、富贵人家寓所和政府办公场所外,刚解放的北平基本上可以用“垃圾遍地”来形容。

以天安门广场为例,当时的天安门城楼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到处是垃圾,仅城楼上的野鸽子粪便就有几十吨之多。金水河河道淤塞,水面污垢腐臭。天安门前也是垃圾成山,最大的垃圾堆竟然有六七米高!

经筹备委员会领导一致同意,决定由市建设局承担这次天安门广场的清理工作。

北平市建设局领受任务后,确定了天安门广场的整修方案如下:(一)开辟一个能容纳16万人的大广场,清除广场地区多年遗留的渣土和障碍物,平整碾压5.4万平方米的广场,供群众集会用。(二)修缮天安门城楼主席台,清除楼顶上杂草,粉刷城楼和广场四周红墙。(三)在天安门广场的合适位置设计并修建一个升国旗的设施,供大典时升旗使用。(四)修补天安门前、东、西三座门之间的沥青石砟路面1626平方米,供游行的群众和阅兵式军队通过用。(五)美化环境,种树、种草等绿化工程。全部整修工程预计于9月底前全部竣工。

这项工程规划起来不容易,实施起来就更不容易,主要就是靠人民群众的义务劳动实现的。当时,各界群众在整修广场场地劳动中争先恐后,人人都想多贡献一份力量。

这里以北平市学生为例。这年9月的一个星期六,共青团北平市委和北平市学联要求各校组织4300名大中学生在这天下午到广场参加义务劳动。

消息一公布,两天时间就有1.8万人报名,各校只好采取抽签办法决定谁能参加。在大中学生的影响下,华北人民政府的800余名工作人员来了,北平邮政局留用人员训练班300多学员来了,150名儿童团员来了。大家齐心协力,一天内填平了广场内的309个坑。

同时,在当时北平城还有一个硬性规定,无论公车私车,一律不准空车出城,出城时必须捎上垃圾。形式多样的清运会在北平城一个接一个地召开,红红火火的全民大清扫运动揭开了序幕。

大清扫运动前后历时91天,共清除垃圾20多万吨,广场西侧的垃圾山消失了!广场上的腐臭味消散了!

接着,市建设局又组织各方面专业人员,做了如下工作:清理琉璃瓦上的蒿草和灰土;修补城墙,整修门窗和廊柱,将它们粉刷一新;修补城楼两侧的台阶;修理金水桥;对金水河进行清淤,注入清水,等等。天安门城楼的面貌焕然一新。

9月底,开国大典举行前夕,一个宽阔的广场诞生了。这个广场以天安门做主席台,南至中华门,左右达东西三座门;中部、后部广场,东止于公安街的东面红墙,西至西皮市的西面红墙。整个广场可以容纳20万人。在广场前端,一个高达22.5米的旗杆矗立起来,旗杆用无缝钢管制成,涂白磁漆,下有底座,用汉白玉栏杆围起。在广场周围,种植了大量鲜花、草坪和树木。一个光彩夺目、宏伟壮观的天安门广场已经呈现在世人面前。

周令钊绘制天安门毛泽东巨像

开国大典的前夜,装饰一新的天安门城楼上悬挂了一幅高6米,宽4.6米毛泽东画像,这幅面带微笑、气宇轩昂的领袖画像,理直气壮地向世界宣告:伟大的新中国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说起这幅画像,还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呢!

1949年9月2日,周恩来签署:“阅兵日期在政府成立之日,阅兵地点以天安门前为好”的批示,明确表明天安门城楼将作为开国典礼的主席台。

于是,相关部门迅速展开对天安门城楼的修葺工作。国立艺专实用美术系教师周令钊受领的任务是为天安门城楼绘制毛泽东巨幅画像,为开国大典之用。

那么为什么要请周令钊画毛泽东像呢?

原来早在1949年4月上旬,在北平六国饭店举行的“国共和谈”中,周令钊所画的一幅毛泽东画像被挂在会场中,获得中方代表团的好评,国民政府代表对这幅画像也是赞誉有加。这幅画像给中方首席代表周恩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经周恩来同意,筹委会邀请周令钊来画毛泽东像。

周令钊受领任务之后,便和他的学生陈若菊等人在天安门城楼上靠东的空间紧张地工作起来。他们把木板竖在墙上,搭起三层脚手架。负责古建的油漆师傅为他们打底、调颜色。

要画毛主席的哪一种神态呢?周令钊选择了一张毛泽东头戴八角帽,身穿粗呢子制服,脸部稍仰,面带微笑的照片。照片中的毛泽东朴素大方,满面慈祥,极具亲和力。

这张照片是新华社摄影局的郑景康在延安时拍摄的,也是当时解放区最流行的一张照片。

大约20天后,就在画像将要完工的时候,开国大典筹委会副主任聂荣臻亲自前来验收。他看后指出,主席的衣领敞口式样不妥,因为开国大典,要严肃一点儿。

周令钊和他的学生便遵照聂荣臻的指示,重新改画了衣领。

9月30日晚上,周令钊和工人们把这幅画像提前挂到了天安门城楼正中央。

当晚10点,周恩来来到了天安门,对城楼的布置工作做最后一次检查。当他发现在毛主席的画像下面标有“毛泽东”三个黑体字时,他认为这非常不妥,并说:“毛主席那么不谦虚,还自己喊自己毛泽东?”便要求赶快采取措施把三个黑体字涂去。

此时,离庆典活动还有几个小时,要想把巨幅画框取下来再处理已来不及了。周令钊教授急中生智,立刻爬上脚手架,用灰蓝色颜料把画像下面的白边连同黑色的字体涂成中山装的颜色,又在延长的身体部位的服装上加了一个扣子,使其协调而不失比例。

由于画太大,梯子又小,周令钊只能一点一点地涂抹,上上下下如此反复很多次,直至看上去“天衣无缝”为止。当他做完这一切的时候,已经是10月1日的凌晨了。

红色书法家钟灵书写天安门标语

在天安门城楼正面,除了悬挂有毛泽东画像外,还有两条巨幅标语,一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另一副是“中央人民政府万岁”。很多人都不知道,这17个大字其实是出自一个人之手。

当时,负责筹办开国大典的周恩来副主席和胡乔木同志决定在毛主席画像的两侧书写两副标语。但是按照中国人过春节挂春联的习俗,对联一般竖在门框两侧。而天安门是扁长的建筑,如果按一贯的习俗,将这两幅巨幅标语采用竖贴法,就会影响其美观效果。

这时,来自日本的肖野很快打破了思维定势。他采用了横幅对称的设计,红底白字白框,既醒目又没有破坏天安门的协调。这种别出心裁的设计博得了筹备委员会的赞赏。

标语的设计完成以后,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总务处办公室主任兼会场布置科科长的钟灵,接到了书写这两条大标语的任务。

于是,钟灵憋足了劲,决心使出自己全部看家本领,在这个非同寻常的地方好好露一手。

天安门城楼的红墙那么长,标语上的每个字都要有房子这么大,两幅标语是写繁体还是简体字呢?为了照顾大多数,钟灵决定采用庄严、大方的宋繁体美术字书写这两幅标语,同时,根据城楼的尺寸,他还确定每个字高2米、宽2.2米,以及对称问题。

在书写之前,钟灵先是一步一步丈量了天安门城楼的长度。他发现天安门的九间门楼并不是一样宽窄,门楼的中间部分最大,第四和第六间稍窄,第三和第七间、第二和第八间、第九和第一间依次递减。明代的能工巧匠们充分利用人们视觉存在错觉的原理,在本来对称呆板的建筑上做了技术处理,但人们的肉眼却根本看不出来。

受到这种构思的启发,钟灵把后8个字之间的距离依次适度拉大。这样,从远处看,“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两幅标语虽然字数不一,但也显得很对称。

然后,钟灵又充当木工教练,指导木工按照此例锯好木板,钉成字盒,外面装上一层毛玻璃,里面安上电灯泡。这样,使得标语挂上去并且通电后,即便是夜晚从远处看,也能一清二楚。

筹备委员会原计划在天安门城楼的重檐中间悬挂国徽,但直到10月1日的前一天,国徽图案还没有确定好。于是筹委会又请钟灵书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这17个大字悬挂在这个位置。

中日美术家联手制做天安门大红宫灯

众所周知,在开国大典上,天安门城楼上挂着8盏大红宫灯。这些宫灯硕大无比。每一盏至少三个大人才能环抱过来。它们在随风飘荡的黄色流苏的衬托下,显得愈加红火。

人们很难想到,这8盏宫灯是中日美术家联手制成的杰作。

当时,华北军区舞美队队长苏凡负责天安门下东西门以内开国大典会场的设计布置任务。他找到钟灵说,城楼上的设计布置方面如有需要帮忙的,可以找他,他有人、有物,要什么给什么,并说他那里有两位日本美术设计家肖野和森茂。

肖野那时40上下,森茂才30出头,两人都是日本美术专科学校毕业的学生。他们的血管里流着日本民族的血,但是日本民间保留着不少源于中国的文化,这使他们对中国并不陌生。

接受这一光荣任务后,两人激动得一夜没有休息好,他们感谢中国人民对他们的信任,发誓要把这项工作做好。

可是怎么搞才能既体现民族风格又显示出浓重的节日气氛呢?

肖野和森茂两人首先想到了中国的宫灯。

在中国成语中有“张灯结彩”一词,其中的“灯”指的是大红灯笼。在中国民间习俗中,凡逢年过节,喜庆之日,必挂大红灯笼,以示喜庆。皇宫中的大红灯笼被称为“宫灯”。

所以,悬挂宫灯既符合中国传统和民族风格,又能充分体现出开国大典浓重的喜庆气氛。

为提高工作效率,两位日本美术家的工作室,就开在天安门里面的西厢房。乍看上去,这里显得忙碌而凌乱,各种数据、资料和图纸都汇聚、堆积在这里。

肖野和森茂不分白天黑夜地干着,很快设计出了20幅各式各样的宫灯草图。

一周后,周恩来看到张致祥送来的20幅草图。他一眼就看中了肖野和森茂设计在天安门城楼上的10根红色廊柱中间悬挂8只红色宫灯。

周恩来十分欣赏这个宫灯方案,但不同意在金水桥栏杆上扎彩色气球,认为这太杂,太乱,宫灯就可以突出喜庆气氛,也显得比较庄重、严肃。再者,若在大典进行中间气球因各种原因乒乓乱炸,岂不是大煞风景?末了,周恩来要求张致祥,一定要在开国大典前两天就把8盏大红宫灯挂到天安门城楼上。

然而,找谁去制作这8盏宫灯呢?

苏凡整日在北平城里跑,但一次次都失望而归。大家一听做那么大的宫灯,都异口同声回答了一个“不”字。

只剩下10天了,肖野说:“找一个扎灯艺人来,我们自己干!”

一句话提醒了苏凡。他直奔故宫博物院。故宫的人一见这么大的尺寸直摇头。他马上请人去查清宫档案,看看有没有健在的老艺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档案室的工作人员还真找到了一位当年专门为皇宫扎宫灯的老艺人,他家就住在西城区丰盛胡同。

这个70多岁的老人住在丰盛胡同一带。老艺人看看设计图,转转现场,平静地说,这么大的宫灯,我这辈子没做过,让我做可以,不过有个条件你们一定要答应。这8个大宫灯,只有在天安门城楼上做。如果在底下做,将来抬不上去。老人喘了一口气又说,我只要两个人,把我的徒弟找来就行。

随后老人叫苏凡买来绿竹红布黑钉黄穗。张致祥叫木工做了灯的圆托。肖野和森茂负责宫灯的装饰,他俩和大家一样,吃住在城楼上。

此后几天时间里,苏凡等人和老艺人师徒吃住在城楼上,整整干了三天,做成了8个巨大的宫灯。宫灯每个高2.23米,周长8.05米,直径2.25米,重达80公斤,堪称有史以来最大的宫灯。

宣传部长张致祥关注着宫灯的制作进度,每天都要登上天安门城楼,看看宫灯制作情况。周恩来要求开国大典前两天将大红宫灯挂上天安门城楼的要求,眼看没法实现了。

离庆祝大会还有一天,8个大红宫灯终于做成了。张致祥调来一队战士,搬来几架梯子,折腾了好一阵,还挂不起来。肖野建议把宫灯拴在横梁上,两旁砸两个铁环,这才挂好了宫灯。

经过无数人的共同努力,古老的天安门城楼又显露出她那庄严、典雅的恢宏气势,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准备与欢天喜地的人们一道,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