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场馆类活动指导手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19 17:04:43

点击下载

作者:张敏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校园场馆类活动指导手册

校园场馆类活动指导手册试读:

前言

为此,根据党和政府有关政策和部门的要求以及国内外最新校园文化艺术的发展方向,特别编撰了《五彩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丛书,不仅包括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组织管理、策划方案等指导性内容,还包括阅读、科普、歌咏、器乐、绘画、书法、美化、舞蹈、文学、口才、曲艺、戏剧、表演、游艺、游戏、智力、收藏、棋艺、牌技、旅游、健身等具体活动项目,还包括节庆、会展、行为、环保、场馆等不同情景的活动开展形式等,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娱乐性、指导性和实用性。

本套丛书适当配图,图文并茂,设计精美,格调高雅,不仅是广大学校用于开展丰富文化艺术活动的最佳指导读物,也是大中小学学校领导、教师,在校大中小学学生、研究生、博士生以及有关人员学习的最佳实用读物,还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NO1.学校图书馆的建设与活动指导

学校图书馆建设的意义

学校图书馆浓缩着一个学校的知识储备,在创造健康、文明、和谐教育、和谐校园的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不可缺少的办学条件之一。

如何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职能作用,促进书籍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流通使用,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推进书香校园和谐发展,是我们必须深刻思考,并积极探索的。

学校图书馆在创和谐校园中的重要作用

和谐的书香校园是一种以友好相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为核心的校园学习氛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教育与教学之间、学习与阅读之间是相互促进、互为发展的和谐关系。学校图书馆是一个收藏、利用文献等信息资源,服务教育、拓展学习视野的专门机构,是多种文化资源的聚集地、传播地和传承地,其特有的职能作用确立了中小学图书馆在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构建和谐校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教学资源的摄取,除来自教科书之外,图书馆的藏书占据绝大优势。学校根据教育需要,开展各类读书活动,通过阅读书籍,对青少年的思想行为、道德情操、人文素养、心理成长等方面的教育潜移默化。在阅读中,还能够有效地增强师生的天文地理知识、法制观念、安全防范和卫生保健意识,塑造学生良好品德,提高校园文明程度,形成良好道德风尚和和谐的人际关系,推动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建设。

2.学校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学校图书馆,不仅是学科教材的辅助场所,它丰富的课程资源,也是学生拓展视野,提高自我学习能力的基础。学生直接通过自主阅读,创新学习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图书馆还为教师教学提供资料,促进教师自身学习积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更大程度上推动和谐校园建设,更好的营造校园书香氛围。

办好校园图书馆,促进校园和谐发展

图书馆不仅是存放书籍、借阅书籍的地方,更是可以让师生可以潜心阅读的环境。创造好的阅读氛围,通过教师引导,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将有效地推动图书馆的发展,最大限度发挥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尤其是书香校园建设中的巨大作用。

1.做好图书馆各项工作,确保阅读扎实有效

要充分体现学校图书馆服务于教学,服务于素质教育的作用,使它的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在图书馆的管理开放上,必须做到四坚持。(1)坚持健全图书馆管理制度,做到有据可依。要健全图书馆,保证图书馆书籍的有效、循环使用,图书馆必须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并且制度上墙,坚持每一位进入图书馆阅读的读者都能有据可依,自觉保管好书籍。要每学期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做出实效。(2)坚持定期开放,校图书馆应该针对各校实际情况,制定专门的阅读时间表,促进学校师生都能有时间进入图书馆阅读。一般将阅读时间定在课余及文体时段,分年级、分班级进行。(3)坚持抓好班级图书角建设,增强和拓宽图书馆的功能。图书馆是阅读的一个窗口,各班配备的图书角也是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一定数量的书籍储备基础上,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到书店购买课外读物,存放于班级图书角,可以相互借阅、相互传看,一学期一轮换。通过图书角的建设,弥补了校图书馆无法随时开放、书籍不够全面的缺陷,拓宽了图书馆的功能。(4)坚持做好新书、好书的宣传推荐工作,图书馆书籍数量很大,学生对于自己如何选择阅读并不具有很强的思考能力。图书馆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可以选择的空间,更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选择书籍进行阅读。图书馆可以专门开辟1周1期的新书、好书推荐介绍专栏等,并组织学生阅读交流会,让学生参与其中,相互交流介绍书的内容和读后感,不仅使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锻炼,还使其他同学了解书籍信息,学会如何选择、如何从书中受益。

2.发挥图书馆优势,营造和谐书香氛围

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愿意走进图书馆,留在图书馆,就必须充分发挥图书馆优势,营造出和谐的书香氛围。(1)营造独特的阅读环境、充满童趣的图书馆布置、图文结合的板画、激励性的名言警句,让学生先喜欢上图书馆的氛围,才能吸引他们走进图书馆。(2)营造宽松、愉快的阅读环境、快乐的情绪有助于学习,让学生在快乐的情绪中开始阅读,在阅读中感受文本的内涵,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在图书馆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放置一些小玩意,都有助于学生放松心情,进入较佳的阅读氛围,使阅读效果大大提高。(3)营造适当的竞争环境,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缺乏充分的阅读意识和阅读耐性。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建立“讲故事”、“科技我先行”、“天文世界”、“数学宝宝”等各类兴趣小组,有专门的老师进行指导,明确学生阅读方向,并通过评选优秀等手段,刺激学生更积极主动阅读,不断增加知识积累,提高自身阅读能力,形成积极的、良好的阅读氛围。

古人云:“授人与渔,足食终生之鱼。”图书馆就像那一片汪洋大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投入大海之中,捕捉各种知识。大海越美,大海越深,就越能吸引学生的摄取欲望。做好图书馆工作,发挥图书馆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书为基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阅读、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办好了学校图书馆,才能营造和谐的书香校园。

学校图书馆建设新趋势

21世纪是一个全球网络化的世纪,在全球网络化的新型环境下,数字图书馆成为了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数字化图书馆是新世纪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必将成为一个必然趋势,这就对学校图书馆的管理、图书馆的信息收集、图书馆的服务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学校数字图书馆的核心是图书馆管理自动化、载体数字化、服务网络化、管理自动化。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自动化成为图书馆管理的主要手段。

管理的自动化

1.学校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图书采购、图书编目、图书典藏、图书流通,也包括读者管理、期刊管理、阅览室管理、公共检索等图书馆业务都要实行自动化,让读者通过公共检索获取有关信息,用计算机实现利用校园网检索图书资料的自动化。

图书条码的计算机打印,实现加工新书通报、超期催书单、卡片目录、书标、书证等的自动化。利用计算机实现藏书分类统计、流通统计等数据统计的自动化。通过交换机连接校园网,在校园网上提供图书馆信息检索等的自动化服务。通过网络实现图书馆信息发布的自动化。

2.学校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参考软件

大多图书管理系统集编目管理、采验管理、读者管理、流通管理、期刊管理为一体,包括了图书及音像资料目录信息查询、期刊目录信息查询、题录索引信息方便的服务、读者借阅信息查询、网上流通统计、教师参考资料推荐、新书通报、信息发布等内容。同样是系统各部分既相互独立,又能进行各部分之间的数据调用。

学校图书馆实现自动化管理,既可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更可让师生更加方便、高效地利用图书馆资源。所以图书馆实现自动化管理是新世纪学校图书馆管理的必然趋势。

载体的数字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图书的载体正在发生变革,主要体现是出现了高科技的新型载体并得到普及,这主要有两种。

1.新型的存贮材料

网络载体是指利用网络实现共享的“网络图书”,其中,网络图书以网络形式进行传输,传播速度快,成本低廉,时效性好,如果解决好版权问题,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图书载体形式。很多普通图书都以“图书+网络”的形式出版,体现了图书的这种数字化趋势。

数字化资源是数字图书馆的物质基础,正如传统图书馆的图书资料,是图书馆开展一切信息服务工作的泉源。

简单地说,学校图书馆数字化载体主要有:本馆现有图书资料和新增的新型图书资料,还有从互联网上查找、选择并加以下载的网上图书资料等。

服务的网络化

不管是哪种图书馆,其最终的根本任务是为读者服务,对学校图书馆来说就是为师生服务。管理的自动化、载体的数字化必将要求学校图书馆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其中阅读方式的变化是最为显著的。

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等称谓有待统一的新型图书馆已经出现,传统的阅读方式正向数字化的阅读方式转变,电子阅览、网络阅览等新型阅读方式将日益普及,各种读书软件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阅览不同格式的数字图书。

这种新的阅读方式已经不仅仅是视角上的方式,而正向听觉的方向发展,因为各种“听书软件”还把人们从现代的视觉负担中解放出来,从而实现读者在做其它事情的同时,能够轻松地享受读书的乐趣,进行文化的熏陶,感受人类的文明与进步。

互联网的普及和校园网络的建设成为图书馆服务方式转变的契机,读者可以足不出户,在家通过上网就能获取世界的种种信息,要获取图书也是轻而易举。

图书馆的网络服务体系建设是指基础网络设备的建设和通信条件的建立。具体地说,包括数字化信息的存储管理体系和信息的传输服务体系两方面。前者指数字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的自动化,其中包含了功能强大的服务器数据库的建立。后者指图书馆的服务器与局域网、国际互联网的高速连接,并通过它们来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图书馆的自动化和校园网络建设已经取得了共识,成为了校园投资热点和重大项目,一定程度上为数字图书馆的网络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为信息数字化和服务网络化提供了条件。

图书馆网络建设是将所有学校图书馆联结成一体,成为一个完全共享资源的数字图书馆网络体系。它实行分布式管理,在整个网络上,采用统一的数据标准和通信协议,把所有学校的数字资源形成一个庞大系统,为学校教育提供全面良好的服务。

学校数字图书馆网络的建立,有赖于独立存在和运行的每一个学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没有个别图书馆的数字化,学校数字图书馆网络只是梦想,永远不可能实现。

加强学校图书馆硬实力

加强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在硬件方面要加大投入,科学管理,以图书馆为阵地,以读书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服务职能。

严格图书馆的管理制度

为了使校园图书馆管理规范化,学校要制定《图书管理人员职责》、《师生借阅制度》、《图书损坏赔偿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图书馆的各种台帐要齐全,帐物要相符,图书经费专款专用。图书馆实行全天候开架开放。借阅时,要充分发挥班干部及小图书管理员的作用,规定按班借阅,保证学生借书、看书有秩序、不拥挤。

图书馆的环境卫生要做到窗明几净,桌椅整齐,地面整洁,书架、报刊排列整齐。学校图书馆要牢固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千方百计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根据师生的不同要求,做好图书的推荐、介绍和借阅工作。如青年教师要上公开课、练兵课,要尽力为他们推荐相关的图书、音像资料。遇到节日、纪念日,要向学生推荐有关的图书。为了方便师生借阅,要扩大书刊流通范围,尽量增加图书馆的开放时间,督促学生及时借、还书。开展各种形式的服务工作图书馆紧密围绕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充分利用图书资源,积极配合教导处、少先队大队部开展了各种读书活动及导读工作。

1.开展读书笔记展评活动

图书管理人员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读书笔记,在阅读中,发现好词佳句,随时摘抄到读书卡上。每学期开展一期“读书笔记”展评,期末进行汇总评比,看哪位学生写得好,对表现突出的班级、学生予以表扬鼓励。

2.开展“办手抄报”活动

学生通过读书,自发开展“办手抄报”活动。学生通过博览群书,吸取营养,每学期至少自办两期手抄报,学校定期组织评比。此项活动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而且也能促进读书活动的开展。

3.开展演讲或征文活动

积极引导学生读好书,读学生自己喜欢读的书,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学校图书馆要通过一系列读书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学校图书馆的工作中,加强图书管理工作,努力提高管理水平,使图书馆越办越好,使学校图书馆成为繁荣校园文化生活,传播先进文化和思想的重要阵地。

提升学校图书馆软实力

对于图书馆而言,电子资源、物理馆藏等是硬实力,图书馆的人文精神、育人优势、服务意识、人力资源、创新能力等是软实力。

作为一种隐性资源,软实力体现图书馆的整体精神风貌,是图书馆的价值理念和内在品质,是图书馆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凸显人文关怀

在图书馆的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中,人文关怀体现为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及图书馆在满足人的信息知识需求、实现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人的因素第一、公众精神至上,这永远是图书馆的根本准则。因此,在图书馆实践中,要一切为读者着想,尊重读者、关心读者、服务读者,以客体适应主体的信息需求,也就是以馆员来适应读者的各种需要。

图书馆员的服务意识、平等观念和公益观念,是评价图书馆的重要依据,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图书馆员是个平凡的岗位,也不可能做出轰轰烈烈的事迹来,只要在现有的条件下,积极发挥馆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为读者排忧解难,就是对人文关怀的最好诠释。

营造优雅环境

良好的图书馆环境不仅能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的兴趣和效率,还能成为一种对读者施以教化的审美的文化环境。图书馆要在馆内开展形象设计、形象教育、形象宣传,加强人文精神的宣传教育,使图书馆员从思想上认识到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优雅环境是图书馆工作者自身的责任。在环境的营造上,应从环境对人的影响力出发。注重修饰建筑内的各种细节来加强图书馆的文化色彩,还可以辅以树木、花草等来达到优雅、整洁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吸引读者来馆阅览和学习。

在图书馆里布置各种宣传材料、标语口号和名言警句等都能从正面启发读者树立刻苦学习、拼搏的精神,对读者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图书馆制订规章制度从人文的角度出发,关注人文环境的礼貌用语。

所有这些都可以把读者引入强烈的文化氛围,激发广大读者的求知欲望。图书馆还要根据自身丰富的资源,举办学术报告、研讨会等,强化图书馆的学术气氛。

要通过开展读好书、评好书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师生的鉴赏力;通过编发图书快讯、新书或好书介绍等栏目,挖掘、开发文献资源,提供信息服务,提高图书利用率;通过举办读者导读讲座、图书资料讲座等,讲授读书要领及读书成才体会,引导学生读好书、善读书,奋发学习,立志成才。通过这些活动,寓育人于管理、服务之中。

推进人力资源建设

信息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充满创造性的时代。知识与信息以前所未有的增长速度和创新模式影响着传统图书馆的工作理念,并且使图书馆的工作方式和服务形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面对这种信息环境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提高信息资源开发的深度和网络化服务的水平,适应学校教学和科研发展的要求,无论在思想观念的更新上,还是在业务工作技能的提高上,都对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学校要紧密结合自身发展和信息化的进程,制定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计划,在人才数量、质量、层次以及外语语种、专业类别等方面根据情况进行选择和配置,形成合理的结构比例。

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馆员进修、培训制度,坚持对在职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通过专题讲座、学术活动,拓宽馆员的知识面,使其及时了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趋势及学术动态,提高其理论水平。

通过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同时也要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促使馆员自觉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拓宽知识面,自觉提高综合素质。在重视现有人员培养的同时,要积极引进图书情报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图书馆工作,补充新生力量,形成一个较为合理的高、中、低人才结构。这样才能有利于图书馆的长远发展和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建构特色馆藏

服务是方向,藏书是基础。任何一个图书馆无论其拥有多么丰富的馆藏资源,都无法满足本馆各类读者的需求,这就需要图书馆藏书建设应朝着个性化、特色化发展,建构有特色的馆藏,保持图书馆的藏书活力。特色馆藏是一个图书馆所收藏的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文献资料,是区别于其他图书馆藏书的不同特色,是一个图书馆的“亮点”。

图书馆应在“学科性”、“专业性”和“地方性”上下功夫,馆藏局部优势要绝对突出,不求面面俱到,但求重点鲜明,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因此,馆藏特色不应一味追求数量,关键在重质量,质量又要表现在特色上。要根据本校专业长远发展需要,选择部分专业文献或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为馆藏发展的特点,系统完整收集,并深入开发,建立自己的特色文献数据库。

尤其是要注意收集具有本校特色的文献。学校在建立特色学科和品牌专业过程中形成的学术著作、论文、科研成果、教改方案、所采用的教材与教学参考书、自编的讲义、实习指导书等都是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对这些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收藏就可形成独一无二的特色馆藏,对于教育科研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同时,还要注意对“灰色文献”的收集。所谓“灰色文献”是指一些非公开发表的内部资料,如学术研讨会论文、会议记录、科技报告、内部刊物、科研成果等。在产学研合作办学的背景下,师生有较多的时间参与企业的研发和生产活动,有更多的机会收集来自课题本身和企业、专业会议的“灰色文献”,这部分文献的收集和利用可促进本校的特色学科和品牌专业的建设,并满足部分社会读者的需求。

创新教育与图书馆建设

创新教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作为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已经被教育界广泛地认同。

图书馆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知识经济社会的动力源泉,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图书馆的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图书馆在学校创新教育中的主要作用

1.图书馆文献信息是创新教育的知识源泉

图书馆拥有各种学科的各类文献资料,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这些知识信息作为公共信息存在,可以被很多人无限次地使用。

读者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博览群书,各取所需,在反复阅读、分析、判断的基础上消化、巩固、拓宽课堂所学知识,并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真识灼见,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想象力、思维能力及判断能力也相应得到锻炼和提高。也只有涉猎大量的知识并不断更新和拓展知识结构,才能产生创新的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实现教育的创新。

2.图书馆良好环境是创新教育的自由空间

图书馆拥有大量的有序信息资源,它不仅能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知识,而且还为读者提供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研究、自我教育的良好条件和环境。图书馆安静的学习环境,浓郁的知识氛围,能使读者全神贯注于知识的汲取,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陶冶学生的情操。

图书馆的读者工作也重视教育和培养读者创造思维的能力,培养读者将获取到的知识进行分解、加工、整合成新知识的能力。图书馆能为读者提供宽松的空间以及民主、自由的学术环境和氛围,鼓励读者在知识的海洋中吸取营养、陶冶情操,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新观点、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使他们的创造力尽可能地发挥出来。

3.图书馆是学校创新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知识更新不断加快,计算机、网络迅速走近人们的生活,各种文献信息大量涌入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逐步数字化,因此帮助读者不断提高利用馆藏资源的能力,尤其是利用电子文献资源的能力,学习网络知识以及现代情报检索技能已成为创新教育的迫切需求。

指导广大学生利用新型文献资源,提高信息消费和知识消费水平,使图书馆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都将取决于图书馆能否向读者提供所需的知识以及所提供知识的数量和质量。

图书馆服务要向文献知识的深加工领域转变,形成多元化、社会化的服务格局。丰富而有序的文献资源,图书馆员的帮助辅导,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使图书馆成为因材施教、培养创新思维的“第二课堂”。

4.图书馆是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阶梯

当今交叉学科、新兴学科不断涌现,教师在教学、科研过程中要利用图书馆不断学习新观念、新知识、新成果以及了解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学术动态,使原有知识不断更新,在此基础上才能启发教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切科学研究、一切知识创新都是从学习、研究现有的文献资料为起点,图书馆浩瀚的文献资源是从事知识创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

通过对图书馆文献信息的学习,教师能够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能够提高职业道德修养,能够补充学科或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教育科研、学科教学论、学习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增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熟练使用各种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充分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

学校图书馆在创新教育中发挥的作用

1.加强图书馆工作的创新(1)图书馆管理创新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人是最活跃、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未来的图书馆竞争将由馆藏与建筑转向管理与服务,图书馆员在图书馆的文献信息的存贮功能、交汇功能和生产功能中将担任主要角色。

因此,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能力,并以人的能力作为实施管理的最根本立足点和依靠力量,以人的能力提高为出发点,通过知识网络的环境,将人和组织的共同创新和发展作为管理工作的根本目标。

要建立各种管理制度。图书馆的各种管理制度应适应自动化、网络化的新模式,不仅要处理好继承和发展关系,还要协调好图书馆各部门之间、各岗位之间的关系。

健全的图书馆管理制度可以使工作人员明确职责范围、工作要求,使图书馆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这样才能调动起各级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可以促进图书馆改革的深入,又能使图书馆更好地履行职责,提高办馆效益和服务质量,并促进各类型图书馆的协调与合作,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图书馆管理体系,以保证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在管理方式上,要坚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行网络化管理。实现文献管理、服务管理、人事管理及其它事务管理的自动化、规范化,是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要求,更是创新教育的要求。

此外,图书馆的管理创新还要求图书馆的管理是动态的、开放的,而不是静态的、封闭的。图书馆的管理本身具有开放性和运动性的特征。如果一味强调静态的管理制度修订和完善,而忽视管理过程中的动态性,将影响图书馆管理系统现代化的进程。要用全新的管理理念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也只有管理创新才能创造更加有效的资源创新模式,发挥图书馆的整体功能,为实施创新教育提供必要的软环境。(2)图书馆创新要有“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随着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日趋完善,网络中的所有图书馆均可实现互连,文献资源共享成为现实,加上互联网上的其他讯息,一个网状的巨大图书馆便形成了。读者可以在网络中的任何一个“站台”搭乘网络的“班车”去知识的海洋遨游。图书馆以“一个或几个网址为读者服务”将成为可能。图书馆的科技创新是实施创新教育的硬环境。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新技术的应用已使图书馆工作手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就要求在图书馆服务中对传统服务思想、服务方法进行全方位思考,并在实践中积极改进和创新,以促进创新教育的深入。

在服务理念上,要树立“读者第一”的服务思想,一切从读者利益出发,时刻注意方便读者。图书馆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3)在馆藏文献上改变“重收藏轻利用”的观点。图书馆在服务方式上,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图书馆要面向社会、面向读者、面向未来。要改变传统的守株待兔式地等读者上门方式,主动去接触读者,广泛进行社会调查研究,听取读者意见,收取读者的需求信息。

要变封闭式服务为开放式服务,传统意义上的单个图书馆是整个图书馆群的一个节点,各个节点之间联系甚微,图书馆相对比较封闭。现代新技术已经将各个节点之间连接起来,使“图书馆群”变成社会化的、具有现代意义的“图书馆网”。因此,我们要走出固定场所,摆脱传统文献处理方式和单个图书馆的桎梏。

建立以本馆为中心,从平面到立体的、辐射型的服务体系,注重本馆的特色建设,然后借助网络互通有无、实现共享并增加网络信息服务和网上图书浏览等方式。

变大众化服务为个性化服务,由于读者的需求层次各不相同,而且阅读倾向已向专业化、精密化方向发展,不能满足于图书馆提供的统一化、大众化的服务,而希望提供完整、有序、广泛,全过程、全方位、立体化的专题信息知识。

图书馆服务要根据不同的用户群体,对每个用户群体的不同个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提倡服务的个性化,利用各种手段、适时提供经过整理、分析、综合的信息和知识,对信息实现准确、快速的反馈和调控,提高读者的满意率。

变浅文献服务为信息服务,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知识量的激增,使人们阅读的知识相对变少,人们需要经过加工有序的知识。不仅要提供一次文献,更要搞好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的深加工,营造一个优质高效的组织环境和高雅宽松的网络环境。提供多层次信息咨询服务,实现知识的增值。

变单一服务为全方位服务。传统的图书馆往往只有借还,图书馆对读者要提供多方位的服务,同时这也是现代信息社会读者的一种需求。图书馆将会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文献中心、信息中心、咨询中心、研究中心。

2.加强图书馆藏书的建设

图书馆藏书是实施创新教育必备的物质基础,藏书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为创新教育服务的水平。随着创新教育的开展,学校普遍进行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为此,图书馆的藏书结构与模式也要相应发生转变和调整,在学科类型方面,应改变过去那种过分强调和偏重专业教育文献资料的做法,注意收藏基础学科、相关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文献,藏书结构由单一性向综合性转变。在文献类型方面,应注意电子文献和视听资料的收藏,逐步增加其在馆藏资源中所占的比例,以满足师生的阅读需求。

3.开设图书馆文献检索课

开设文献检索课是增强学生情报意识,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文献与信息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同时也是创新教育的需要。图书馆应充分重视利用图书馆的教育,把文检课列入选修课或必修课,以提高学生对情报资料的收集能力、选择能力、处理能力、吸收能力和利用能力,完善其知识结构。

随着学校课程体系朝横向复合型转变,文献检索课也应改变过去课程内容局限于专业和科技文献检索的做法,相应增加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科类基础课程的检索内容。另外,文献检索课必须相应增加计算机检索内容,使学生熟练掌握机检的方法与技能,这必将极大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4.加强图书馆的导读工作

图书馆的导读工作是读者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之一。图书馆的导读工作应立足于读者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以“提高读者的阅读能力,即选择文献、利用文献、理解读物和消化知识的能力”为目的,加大导读工作力度,深化导读工作内涵。

图书馆可编制导读书目、推荐书目和教学参考书目,开展书评活动,举办导读讲座、约题讲座、读书报告会以及专家导读等,对大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使学生学会科学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研究的能力。

总之,图书馆在学校的创新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定要积极重视和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使图书馆成为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

发挥图书馆的使用效率

图书馆工作的优劣,不仅要看图书管理工作的好坏,还要看它的使用效率。发挥图书馆的使用效率,应从许多方面入手,去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

管理人员政治思想素质必须提高

图书管理人员应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这是管好、用好图书的首要条件。既要在思想上认识到图书馆是教学阵地,又要意识到它也是学生开阔视野的第二课堂,能逐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使他们读好书,读“活”书,从书中吸取丰富的营养。

一个好的管理员要具备许多素质。认真学习文化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丰富管理水平,使管理更趋于科学化。了解藏书情况,以“摸清家底”,现藏哪些书,还缺哪些书,做到心中有数,便于有目的有计划的补充藏书。

热爱图书管理事业,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在工作中要做好读者信息反馈的收集工作,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情况,把来自各渠道的信息汇报给学校领导,寻求解决。

掌握学校工作安排日程,便于及时向学校师生开放图书,并向他们推荐好的书籍。做好图书的借阅和回收工作,做到遗失要赔,损坏要补,爱护好图书。

提供一个科学便捷的外借渠道

外借工作是图书流通的一种主要形式。它直接向读者提供馆藏图书,供读者使用。只有通过外借流通,图书馆藏书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读者才能读到自己所需的书,满足自己学习、工作的需要。

首先让全校师生了解图书馆,参观图书馆,激发他们的读书欲望。

做好向师生介绍书籍的宣传工作。及时用海报、墙报或新书介绍、新书目录、新书陈列的形式向师生介绍评价一些新出版的适合师生阅读的书目,推荐有利于师生工作学习的参考书,指导他们选择有用的书籍,并学会使用目录卡,使图书馆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能通过学校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介绍图书的使用管理,发动全校学生自愿办理借书证。这样,为发挥图书的使用效率,加强图书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坚持教育方针,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向

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漫长过程中,教师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必须做的工作就是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指导学生如何选择恰当的图书、如何制定科学计划、如何掌握正确的方法等。

从理性的高度来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材料中理性知识的认识,引导学生深刻挖掘蕴藏于生活现象中的内涵,引导学生由此及彼,从简单的、表层的、看似普通的生活现象中引出深刻的道理。

1.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要求学生大量阅读,教师自己也必须做到博览群书,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起阅读的信念。在平时的活动和交流中,通过指定的阅读材料,师生认真探讨不同类型作品的鲜明特征,认真揣摩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共享读书的乐趣。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渐受到教师的影响,也开始用心地读书,那么良好的自主阅读的习惯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

2.因材施教,科学引导

学生经历不同、家庭环境不同、经济条件也不同,必然会使他们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心理需要,这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必须承认这种差别的客观存在,做到求同存异,并且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使学生充满阅读的信心和勇气,就能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学生愿意学习,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快乐,也就逐渐开始喜欢阅读,养成经常阅读的习惯。

3.关注进步,享受快乐

每个人都喜欢得到表扬和鼓励,小学生也不例外。在课外阅读上,他们更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赞扬。教师要多关注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所取得的点滴进步,譬如看到学生能静下心来看一本书,能尝试去读自己未曾读过的书,能做到一点读书随笔等,教师就要及时地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使学生受到鼓舞,以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阅读动力,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尝试心理。

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充分地肯定学生所取得的点滴成绩,更让学生感到教师时刻在关注着自己。这样就会产生只要努力就取得成绩的信念,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表达逐渐顺畅了,感情表现逐渐丰富了,与人交流的困难也逐渐消失了,开始体验到阅读的快乐,也更愿意开展课外阅读,实现了良性循环。教师也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与学生分享快乐。

加强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

图书馆除了可以开展专题讲座、民主讨论、图书评论、故事会、知识竞赛等各种形式的导读活动外,还要重视课外阅读向课堂教学渗透。图书馆应争取工作的主动性,重视与各科任教师的协作和配合,由教师根据各年级各学科课外阅读推荐书目的读物,向学生推荐。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课程改革、新的教学理念、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要求将上一个新台阶,这为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功能,使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更好地适应新世纪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服好务,为实现新世纪基础教育的奋斗目标做出贡献。

利用图书馆提高学生素质

学校图书馆的读者是学生,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它能够提供给学生许多课本无法学到的知识,能够扩展和延伸学生课堂的学习,帮助学生扩宽知识视野,弥补学生更多的知识营养。

而多数学生往往在书山中盲目地走着所谓“勤之径”,把“勤”字简单地理解为多读、多看、多借阅,因而在“学海”中来回游弋,找不到目标方向。

学校图书馆要让每一位学生通过阅读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启迪思想,指导阅读,培养思想素质

良好的思想品德需要优秀的教育方法。图书馆丰富的知识信息,可对学生思想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陶冶高尚的情操和思想品质提供了一个“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场所。对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可进行分层指导。

1.开阔眼界,了解现实生活

指导学生读历史小丛书,中外名人传记等,激发爱国之情,确立报国之志。

2.塑造新品质,吸收好思想

有针对性地指导学习《雷锋》、《张海迪》等书籍,让主人公的理想、人生追求、奋斗目标及思想品质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启迪,使学生能较好地调解生活学习情绪,真正品位体验人生的每一步。

开发智力,指导阅读,提高写作能力

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教师积极主动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可通过利用书刊,让学生多动脑、多观察、多动手,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使“第二课堂”并不“第二”的思想深入学生心里。

1.利用橱窗

多介绍文学名著的写作方法,经行指导,在提高学生文化修养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2.利用黑板报

学校小广播多发表学生的读书笔记和优秀习作,积极引导学生博取众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真、善、美的文学来呼唤人生,塑造美的心灵,确定主题旋律,以此来提高文化修养和思想境界。

3.指导中阅读

从“名家短篇”中,巧设问题,从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诱发学生去探索和思考科学之奥秘、艺术之魅力,将属于书刊的信息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认真读书,做好笔记,为写作能力的提高打下扎实基础。

陶冶情操,指导阅读,增强自觉抵制能力

学校可从图书馆丰富有趣的资料中筛选精华,指导学生会读勤读,丰富精神生活,进行自我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方式,自觉抵制吸烟、酗酒、早恋、打群架、搞小黑帮等不良行为,用科学的知识保护自己健康的成长,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

1.向学生推荐阅读书刊

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和提高,自觉进行思想品德情感、意志诸方面的自我修养。

2.组织心理和法律讲座

学校可组织进行“读书征文”,实践体验生活等活动,使学生在伟人、科学家的成长轨迹中,看到人生观、价值观和面对挫折的勇气,引导学生正视自我,反思自我。通过法律知识讲座,及时开展“学法传法”活动,遵纪守法,培养高尚情操,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表现和锻炼。

3.开展咨询活动

学校在讲解课内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开设心理咨询活动辅导,与学生有感情沟通,在认真倾听学生心声的同时,努力指导学生学习健康心理读物,使学生的各种心理障碍得到消除或缓解,增强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健康、快乐、诚信、进取、开放、和谐、创造性的心理品质。

培养教师自学能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做学生阅读指导的良师益友,努力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的阅读指导是关键。要求教师多研究组织创造性的阅读指导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教师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首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博学多识,有较高的阅读鉴赏能力,加强自学能力方面的专题辅导。

2.要求教师有良好组织能力

能指导开展好各种读书活动,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自学能力方面的专题辅导。

3.提升教师文化修养和人格魅力

这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巩固课内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及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有着积极的作用。素质教育已成为一种科学的教育思想,是一种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理论。

在学校教学体制中,它呼唤新的教育,它呼唤教师的新意识,我们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优势,为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积极尝试创造性阅读指导的方法,使学生乐读、会读、优读,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学校图书馆的管理及职能

学校图书馆是学校教育、教学的辅助机构,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加强图书馆的管理,发挥图书馆的职能,对于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意义重大。

常规管理职能

图书馆的常规管理是图书馆的一项基础工作,做好这一工作对图书馆其它职能的发挥是必不可少的。

1.添置新书

师生对图书的需求是无限的,而学校用于购书的资金是有限的。因此,在添置新书时要注意满足师生的迫切需要,特别要满足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应多购置一些教学参考书和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购书时还要注意藏书结构的合理性,要确保图书的质量。

2.登记排架

图书登记有一定的要求,要严格按有关规定登记上册。图书上架应分门别类,科学规范。新书应专辟书柜,分类排架,放在方便的位置,便于师生查找。

旧书注销要按有关规定,经主管部门领导批准后,方可办理注销手续。

3.借阅流通

藏书的目的是为了师生借阅,应制定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借阅手续。图书借阅应有一定期限,让更多的人能借阅所需书籍,确保借阅渠道畅通。

4.平时护理

平时要经常做好图书的防尘、防潮、防晒、防霉、防蛀、防火等工作,还要做好破旧图书的修复工作,延长图书的使用期,保证所藏图书顺利流通。

主要服务职能

图书管理人员作为学校的教辅人员,应本着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思想,积极开展工作,发挥服务的职能。

1.积极推荐新书

学校添置新书后,管理人员应及时公布书目,定期出刊新书简介,及时向广大师生推荐,以促进新书及时流通。

2.开展读书、评书活动

图书馆应多与学校团委等部门和班主任沟通联系,积极开展读书、评书等活动,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3.扩大借阅时间和空间

管理人员要充分考虑学校现有条件,多一些奉献精神,要充分利用中午、放学、双休日等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积极为学生借阅提供方便。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变“窗口式借阅”为“开放式借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有较多的选择图书的余地。

4.购书、借阅预约登记

由于种种原因,有时师生需要借阅的图书缺乏或外借未归,为使师生有更多的时间放在教学工作上,图书馆可开设预约登记业务,使师生既节省时间,又能及时借阅到所需书籍。

主要教育职能

学校图书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窗口,应该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阵地,发挥教育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

1.环境布置

文明整洁的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管理人员应积极想办法布置好图书馆、阅览室的环境。环境的布置要简朴、宁静、高雅,使之与图书馆应有的文化氛围相协调,使学生来到这里就能置身于知识的海洋中。

2.习惯培养

管理人员应经常督促和教育学生爱护图书,爱护报刊杂志,教育学生保持整洁、安静的良好阅读环境,从而逐步使学生养成爱护公物、关心他人的优良品德和静心学习的良好习惯。

3.养成文明行为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文明行为的一个方面。管理人员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尤其要注意态度和蔼,不可粗暴训斥,更不能恶意谩骂。要以正面教育为主,多树立优秀典型,给予表扬。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总之,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一个职能机构,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关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数码存储与传输技术等的全面普及,使得人们对文献信息的加工、存储、查询、利用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数字图书馆也就应运而生。

从众多的定义表述中认为数字图书馆是:以组织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进入图书馆并提供有效服务。几乎图书馆的所有载体的信息均能以数字化的形式获得,包括所有联机采购、编目、公共查询;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检索,通过网络组织读者访问外界数字图书馆和文献信息数据库系统,如电子杂志、电子图书、声像资料、动画片、影视片、多媒体资料等,用计算机系统管理图书、期刊等的读者服务。

与传统图书馆比较

传统图书馆的馆藏载体主要是纸质文献,与之相比数字图书馆对藏书建设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图书馆“馆藏”的含义已被扩展,不仅包括不同的信息格式,还包括不同的信息类型,因而使得数字图书馆不再受制于物理空间,它所能收藏的书刊等资料的数量也没有空间制约。

传统图书馆中常常进行的一些手工操作,如装订、上架、归架及核点书刊等,在数字图书馆时代将会消失。另外,数字图书馆还能有效的解决传统图书馆中破损、遗失、逾期不还等各种问题。

从检索方式上看,用传统的检索方法,读者往往要在众多的卡片前花费不少时间,使借阅者感到不便,查全率和查准率都难以提高。而数字图书馆则是依托于数据库界面友好的搜索引擎,使读者能更快、更准确地进行检索,为读者带来极大的方便。

数字图书馆能实现资源共享,使异地信息本地化。数字图书馆的阅读空间不再局限于屋里的阅览室,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把大量的网络信息资源传送到用户的家里或办公室内,用户可以同时存取不同地点的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从而也加强了与读者的沟通。

建立数字图书馆意义

数字图书馆的建立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提高全民族素质提供强有力的文化基础支持。数字图书馆工程将会根本改变我国文化信息资源保存、管理、传播、使用的传统方式和手段,克服我国文化信息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和共享的弊病,为知识创新和两个文明建设营造一个汲取文化信息的良好环境。特别对信息不畅通和文化比较落后的地方,只要联通数字图书馆的网络系统,都能方便地使用丰富多彩的文化信息资源。

数字图书馆建设应解决的问题

1.数据的存储问题

磁盘等存储工具上的信息只能保存十几年,因为它要经受温度、磁场、记录存储格式、硬件配置、新旧系统间的互换等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软件与硬件技术设备迅速更新的影响。

2.数据的传输问题

数字图书馆能得到充分使用的一个必备条件是要有足够的带宽,以保证快捷地传输文本、语音、图像、影像资料。多媒体点播系统、全文存储和全文检索对网络的带宽都有较高的要求。

3.信息安全与防护

信息安全问题是计算机网络界最为头疼的难题,也是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最大难题之一。信息安全的威胁来自计算机病毒、黑客对信息资源的攻击、不法分子蓄意摧毁系统的处理能力或破坏系统的通讯装置。

4.经费投入问题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尤其是设备的更新、数据的存储、传输、纸质文献的数字化,都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如果仅依靠图书馆的力量,“以文养文”是行不通的,因为图书馆具有社会性和公益性,肩负着传播文化知识的使命。另一方面,向用户收取数据使用费还要受到用户经济承受能力的影响和制约。因而,目前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经费还主要依靠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的投入。

5.馆员素质问题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有着很多不同,所以数字图书馆员应成为数字化信息专家,要掌握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信息的存储、检索、传播技术;要提高外语水平,以便在丰富的英文信息资源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还要有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以便将网上的信息做深层次的加工。从目前图书馆员知识结构的现状可以看出,符合这些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严重不足,还远远不能满足数字图书馆的要求。馆员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势在必行。

农村小学图书馆建设指导

农村小学图书馆建设的问题

1.数量少

小学图书馆服务辐射面相对较窄,各校图书馆主要以本校师生为借阅群体,其藏书量少,规模小,不能满足需要。

2.缺乏管理

绝大多数学校图书馆在创建时依赖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一次性赠书,缺少日常购书经费,没有稳定的管理机制。特别是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基本设施不足,通过“检查验收”后,就任其自然了。

3.经费不足

经费不足是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投入仅靠临时的拨款或某领导、某单位的少量赠书,难以维持健康发展。

4.内容陈旧

部分图书老化、过时。当前图书有相当一部分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变迁不能适应现行社会的发展,甚至有些早已被淘汰,严重影响到教师教育教学的运用和学生对知识的吸取。农村小学图书馆建设建议和措施1.学校与周边相关单位联盟建设联盟发展是当前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的热门话题和实践模式,在当前一个开放的社会化大环境下,联盟建设是一种必然的选择。联盟建设是指学校与办事处或其他机构,根据互惠互利的原则而开展的图书信息和服务的交换。学校图书馆要破除“自办自利”意识,树立“社会大图书馆”的理念,采取多室协作、互为补充、联合一致建设。联合的目的在于实现资源共享,不论室际互借、文献传递,还是分工收藏乃至人才培养,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学生而言,它大大地拓展了可利用资源范围,对图书馆自身来说,找到了生存之道:同舟共济,以避免各自衰退。

2.组建班级图书角、图书箱

以班为单位,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书拿出来,在教室的一角放置图书角或图书箱,让学生之间互通有无,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3.鼓励人们为图书馆捐书

图书馆收到捐赠图书后,要向捐赠者出具收藏证明或感谢函,并依据图书馆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对捐赠图书进行认真细致地加工,编入图书馆书目数据库,使捐赠图书得以最好的收藏、保管和利用。

图书馆对捐赠图书进行汇总后,将不定期地在图书馆网站主页公布捐赠书目与捐赠人名单,以表示对捐赠者的公开感谢。对于不符合收藏标准的捐赠品,图书馆将以合适的方式进行处置。

4.适当采购旧书、打折书

在旧书市场,有相当一部分书不过时,如《雷锋的故事》、《平凡的世界》等优秀著作,其价格便宜,可读性强。此外,一些书店因经营不善或转向经营,店内图书打折出售,学校可借此机会选购部分优秀图书,充实图书馆,物美价廉。严禁采购盗版书籍和劣质书刊。

5.搜集内部刊物和本地著作

内部刊物大多免费交流,其最大特点,不用出资,可读性较强较实用。

NO2.学校广播站的建设与活动指导

学校广播站建设的意义

校园广播作为现代校园传媒,以其传播速度快捷、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广播运作的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可以最大程度贴近学生,在学生思想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校园广播是学校向学生贯彻传递政治观点、政治立场、育人方向和培养目标的重要工具。校园广播作为政治宣传舆论工具,其最大特点是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它克服了一般思想教育中受空间、人数限制的局限,学校向学生传递的教育内容、思想观点,学生只要身处校园中任何一角,都可在第一时间受到教育和影响。因此,学校要充分重视和善于发挥校园广播在政治思想宣传方面快捷而又广泛的特点。

校园广播是弘扬校园正气、抑制社会邪气的有力舆论工具。弘扬校园正气、抑制不良邪气,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日常的重要任务,同样也是校园广播的基本职责。校园广播作为舆论工具有导向和监督作用。从实际情况看,通过广播传导正确舆论监督错误舆论,往往比思想政治工作者单独面对面的做思想工作更省时省力,更具有震撼力和约束力。

校园广播是优化校园文化氛围的有效载体。校园广播对校园文化优化的作用最明显地表现在,它能很好地配合学校一些活动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通常是以活动形式展开的,活动过程最关键的是要有氛围作铺垫,包括活动前的舆论制造、活动中的宣传报道、活动后期的舆论延伸,都需要校园广播给予支持,可以说任何一项学生思想教育活动缺少广播的支持,它将大为逊色。

校园广播的服务性弥合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性。为学生服务不仅是当前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任务,也是校园广播的重要特性之一。

首先,学生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学生展开的,广播也理所当然要为其服务;其次,学生在校期间需求是多方面的,既有学习上的又有生活上,既有物质上的又有精神上的,这些需求靠自己、靠同学、靠老师都不可能一一解决,而校园广播则可以发挥某些优势帮助解决,如获取有关知识、交流情感、传递友谊、提供信息、展示才华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校园广播的全部活动都要建立在紧紧围绕服务于广大学生为根本任务和宗旨的基础上。

学校广播站的建设指导

校园广播站的建设影响深、任务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如何完善校园广播站的建设,充分发挥其特定的功能,到底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明确发展指导思想和特定功能

许多学生对广播站的指导思想、功能的认识是模糊的、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在平时的广播中应该用多种方式,使学生们明确广播站的指导思想是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趋势,满足教育改革、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明确校园广播站的功能。

1.德育功能

校园广播站作为学校的宣传机构,必须首先遵循学校的指导思想,办学方针,做好学校的喉舌,把握好舆论的导向,才能有效地协助德育部门开展教育。

作为校园广播站,一定要设置许多适应学生需要的版块,以更加贴近听众,适应听众。

新闻节目,如《早间新闻联播》、《一周新闻回顾》,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重要时事,进而关心国家大事,激发爱国热情。

文学天地,如《校园文摘》、《精文阁》、《好书解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心理教育,如《心灵窗口》、《校园闪光点》、《为人处世》,引导学生增强心理素质,学会做人。

知识窗,如《海外校园》、《快乐之旅》、《名人逸事》、《生活小常识》、《生活时尚》,可以增长学生的见闻。

自我天地,如《青苹果剧场》、《圆梦天地》,使学生学会创造。

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节目,发展同学们的爱好兴趣,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团结友爱,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2.促学功能

广播站的工作岗位是促进学生成长进步的阵地。广播员是经过考试、面试等环节脱颖而出的具有一定广播能力的学生,但是要连续被录用,他们必须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增强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普通话水平、写作能力、思维能力。

广播站的节目覆盖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知识性强。各种形式的节目引导学生积极投稿,促使同学们博览群书,勤于动笔,这样不但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知识,而且也会调动学习积极性,很多学生会因此成长起来。

3.服务功能

广播站负责播放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的口令;传递学校的通知以及学生会各部门的会议通知;通过播放一些轻松愉快的乐曲,使广大师生在紧张的教学之余得到放松;为广大师生传情达意、加强沟通等等,都体现了广播站的服务功能。

以上三个功能,德育功能是最重要的。学生明确了广播站各项功能以及这些功能的主次位置,有利于正确认识广播站,并充分利用这个阵地,自觉锻炼成长。

制定针对性和前瞻性工作制度

经过讨论、研究,并总结多年广播站工作的实际情况,可制订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工作制度。

其主要的内容是把广播站日常的工作原则、纪律、方法等以书面的形式确定下来,使全体师生对广播站的工作有总体的认识。

1.招聘制度

为保证广播站的播音质量,广播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因此,对报名当广播员的同学要进行严格的考试,主要是口试,主要考查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

招聘的时间学校可自行规定,一般在新学年的第一学期中段考试前后。能够通过口试的同学名额确定后,进入试用期。期满后择优录用为正式广播员,任期为一年,一年之后,按照广播员的思想品德、工作作风、学习情况、工作实效等决定是否对其续聘。

对于思想落后、作风散漫的广播员,进行“下岗”处理。可民主选举或以其他方式设立站长,负责日常的管理工作。这样可以激励学生不断学习,树立责任感,主动开展工作。

2.日常播音制度

学校广播站每天固定时间开播。例如每天开播四次,分别是早上6:45—7:10,11:20—11:45,中午1:45—2:15,下午5:05—5:35。

广播员要认真做好备播工作,依时值日,不做其他与广播无关的事,采用普通话播音,值日的广播员当天要搞好广播室的清洁卫生,保管好学校的广播器材等。

3.例会制度

广播站每个星期召开例会,时间固定。例如星期三早读时间为学习会议,主要是学习普通话、广播技巧、朗读等,由每个广播员轮流辅导。星期五早读时间召开工作会议,总结一周以来的工作情况,指出值得提倡的或做得不够的地方,讨论改善的方法,发表个人意见等。

例会制度是提高广播员的业务素质,广播员进行自治、自理、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

4.评优制度

为充分调动广播员的积极性,在每学期都评选优秀广播员,并由学校予以表彰、鼓励。优秀广播员名额数固定,评选条件是根据广播员的工作表现、思想表现、学习表现等。这项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激励、鞭策着同学们不断进取。

精心指导,加强广播员思想教育

指导老师要适时在例会上或通过个别谈话等方式引导和鼓励他们,使广播员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扬长避短,尽量做到全面发展,在广大同学中起良好的示范作用,以达到以点带面的教育目的,保证良好的广播质量。

播放一些健康、上进的歌曲,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在广播站中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团结、务实的良好氛围。广播站的工作千头万绪,需要不断完善、不断改进。

1.改进硬件设施

学校要想收到更好的效果,必须积极创造条件改善硬件设施,只有优良的设备,才能令更多学生关注广播站,使学校的宣传深入人心。

2.广播员素质培养

在广播员的培训上要不断增加广度和深度;定期举办大型的活动,如与外校广播站进行工作经验交流,组织参观访问电台、电视台,组织普通话比赛、朗诵比赛等。

一支优秀的广播员队伍构成了校园广播站的“软件”,具备了良好的硬件和软件,广播站的面貌才会永葆活力。

3.适时调整节目

继续完善学校喉舌的功能,保持一贯地支持、协助学校的德育工作。目前校园广播站在学校学生社团工作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学生生活中也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日益成为德育部门进行宣传教育、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的载体。学校要不断地摸索,借鉴先进的管理模式,把严格要求和大胆放手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促进广播站的健康发展。

学校广播的新闻写作方法

新闻的种类及特点

狭义的新闻又称“消息”,有关词典的定义是:最广泛使用的一种新闻体裁。在形式上,它有明确的导语和标题;在写法上,通常采用倒叙法,先用极简要的几句话说明全文的目的或结论,以唤起读者的注意,使读者脑子里先得到一个总概念,不得不继续看下去。

1.新闻的种类

新闻的分类有不同的标准。按其性质分,有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军事新闻、社会新闻等;按发生地区和范围分,有国际新闻、国内新闻、校内新闻等;按内容和形式则可分为动态、综合、典型新闻等。根据一般的方法,将新闻分为以下几类:(1)动态新闻。这是报纸、通讯社、电视台使用最多的一种新闻体裁,是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和社会生活中的新情况、新变化、新成就、新动向的报道。这类消息的显著特点是篇幅短小,时效性极强。(2)综合新闻、又叫综合消息,它是反映带有全局性综合情况、动向、成就和问题的消息报道,常常把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活动和事例,围绕同一个中心概括起来加以报道。(3)典型报道、又称经验消息,它是对学校某个部门、地区或单位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所取得的新经验的报道。通过典型报道,可以带动全局,指导一般。(4)新闻述评、又称评述消息,它是介于消息和评论之间的一种新闻体裁,兼有消息和评论两种作用。它常常是在事件告一段落或发生转折时及时地加以报导和介绍,在诉说事实的同时,分析形势,研究动向,指出发展趋势等。(6)特写新闻。这是一种特定的手法,就是采用放大和再现的电影近镜头手法,去描写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消息报道。特写新闻往往抓住事实中一两个有意义、有情趣、有影响的要素或片断加以再现和放大,重点写一两个画面,向人们展示事件的一点或一个横剖面。

2.新闻的特点

目的明确,有的放矢。

反映迅速,时效性强。

内容真实,准确无误。

语言精练,篇幅短小。

新闻在形式上以灵巧见长,因而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多不过数百字。

新闻内容及结构形式

一条完整的新闻消息,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五部分。

1.标题

标题是新闻的眉目,是新闻内容的精粹所在。标题是新闻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标题别致,旧闻也会增色;反之,新闻也无光彩。

新闻的标题有正题、引题和副题等形式。正题是标题的主体部分之一,一般概括标题的主旨,点明立意之所在。引题和副标题则是介绍背景、烘托气氛,或对正题予以补充。写好新闻标题,需做到:准确,符合新闻内容;鲜明,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和新闻价值;生动,新鲜活泼,具体形象,最好带点文采;简练,用较少的文字概括和包含较多的新闻内容。

2.导语

导语就是消息的开头,它要求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重要、最新鲜、最精彩的事实,揭示全文的主题思想,以便使读者了解主要内容,并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导语是从事实中提炼出来的精华部分,具有统领全文的作用,因此,有人称之为“消息中的消息”。导语的写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直叙式。就是用最简练的语言,扼要叙写新闻中最主要的事实,给读者以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一目了然的印象。直叙式导语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写法。(2)设问式。以设问开始,把新闻消息里所要解决的问题或所要介绍的经验更尖锐、更突出地提到读者面前,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深思。设问之后立即用事实作出回答。(3)描写式。文章一开始就针对消息内容中富有特色的事实或有意义的某一侧面,用简洁的笔调勾出它的形象,从而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4)评论式。新闻的开头就对所报道的事实进行精辟的、画龙点睛式的评论,以揭示事物的性质、特征或作用。(5)结论式。它把新闻事实的结论或结果,一开始就写出来了。(6)对比式。运用对比或衬托手法,把作者要说的事实和观点鲜明地突出出来。(7)引用式。引用新闻中主要人物的精辟的语言,点明消息的中心或意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然,导语的写法还有其他一些,这里不再一一介绍。总之,导语要写得具体、肯定、准确、生动活泼。引用新闻中主要人物的精辟语言,点明消息的中心或意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主体

新闻的主体接导语,围绕着立意展开全部内容,圆满地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主体运用的材料要充实、具体,易有典型意义。新闻中的五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和原因,都要有所交待。消息的立意要集中,一则新闻只有一个中心,说明一个问题,叙述一件事情。一篇消息的质量如何,关键在于主体部分写得如何。因此,写一篇消息时,主体部分必须着力写好。

主体的结构形式,有时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即时间的先后,一步步进行交待;有时按逻辑顺序,即事情的重要程度安排层次,先讲概貌,后讲细节,先讲主要材料,后讲陪衬材料。

不论用什么方式来写主体部分,都要尽量使得内容充实,层次分明,详略得当,另外,应注意主体与导语的文字不能重复,导语说过的话,主体不要再说。

4.背景材料

背景材料是指新闻中关于历史、原因的说明和环境、气氛的描写。它的作用是说明事情产生的条件、消息的性质和意义。它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消息的内容,增加消息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背景材料从具体作用上分,有许多存在情况。(1)对比性材料。就是对事物进行前后、左右、正反的比照以突出新闻事件的重要意义,或阐明一定的主题思想。(2)说明性材料。介绍新闻事件的历史状况、地理环境、政治背景、发展变化以及其他种种客观条件、主观因素等等。把新闻事实讲得全面深刻而又恰如其分。(3)诠释性材料。介绍人物的出身、经历,产品的性能、特点、使用方法以及解释一些专用术语、技术性知识等,以帮助读者理解内容,增长知识。

5.结尾

结尾是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好的结尾能加深读者对主要事实的感受,让读者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教育。但并不是所有消息都非有结尾不可。如果主体部分已交待清楚,则不必再加,否则会画蛇添足。

学校广播站通讯稿的写作

通讯是比新闻更详尽、生动的新闻体裁。通讯被誉为报刊的一颗明珠,是报刊、广播常见的一种文体,它比新闻、消息更详细、更生动地报道客观事实和典型人物。

通讯的分类和特点

1.通讯的分类

通讯的种类,依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法:从篇幅上可以分为长篇通讯和小通讯;从形式上可以分为文艺通讯和新闻通讯;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主题通讯和新闻故事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