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大脑——大脑潜能开发手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20 06:29:44

点击下载

作者:尹文刚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神奇的大脑——大脑潜能开发手册

神奇的大脑——大脑潜能开发手册试读:

前言

我们都知道,人的身体可以通过运动训练变得更加强健,那么我们的大脑,特别是幼儿的大脑,有没有可能也像躯体一样,通过有意设计的专门训练,得到更好的发展,变得更加聪明,更具有创造能力,更能适应当今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答案是肯定的,道理和方法就在这本书里。开发大脑已是当务之急,有识之士不会意识不到它的重要性。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后资本主义时代,后资本主义时代的另一个名称就是知识时代,知识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知识爆炸,知识已成为最具潜力的资本。在这个时代,一个人能不能具备更强的竞争能力,能不能更好地生存下来,不再靠他的体力,而要靠一个智慧的大脑和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了。

本书将现代大脑科学的研究教育和训练结合起来,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大脑的知识,让科学走进我们的生活。它要告诉家长和老师的是:儿童的大脑完全可以通过科学的训练促进其发展,学龄前有很多关键期不容我们忽视,但开发大脑要走一条科学和有效的路,否则将会是徒劳无益的。本书将介绍一些具体的行动方案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告诉家长和老师怎样具体地开发儿童的知觉、注意、言语、记忆和思维能力。此外,书中还会介绍一些早期发现你的孩子是不是个小天才的方法。脑功能开发不仅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它讲求实证和严谨,作为一门艺术,它讲求个性发展。我们人类依据对于自己大脑的科学认知,有目的地开发其功能,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业,其乐无穷。

现在市面上儿童智能开发方面的书籍很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说明人们对这件事情的重视。与此同时,我们也经常听到一些反映,就是这方面的内容很多,有些书这样说,有些书那样讲,方法各种各样,不知究竟应该听谁的。我们认为,只要掌握了脑科学的基础知识,选择何种方法开发大脑也就容易多了,并且还可以自己开发出新的方法来。这正是写作本书的一个主要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本书做了这样的安排,把科学理论和教育训练结合在一起,既有脑科学知识的介绍又有实际操作的实践,不仅告诉家长和老师以及学生自己做什么,而且说明白为什么。作者2004年11月第一章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脑科学提要:

·遗传决定了脑的硬件,但是更重要的则是由环境决定的脑的软件

·人类的大脑具有高度的可塑性

·人们能力上的差异正是教育顺应脑的发展的自然结果,是大脑可塑性的表现

·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每个人都有他擅长的方面

·人类的大脑具有极大的潜力,通常情况下,我们使用的部分还不到它全部潜力的6%1.孩子的未来就在你的手中

有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给我一批孩子,我可以按照你的要求,把他们分别培养成艺术家、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小偷、骗子……”他说这句话的时间,是在一百多年前。人们对此将信将疑,然而大量的事例,却让人们不得不相信,人是完全可以改变的,关键就是教育要得法。那个时期脑科学还很不发达,人们对行为和智力的发展的了解还十分有限。为什么不同的教育法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人们并不是十分清楚。今天科学的发展,逐渐揭开了这里的秘密:人的智力和行为是受大脑支配的,有效的教育法之所以可以培养出我们希望的人才,正是顺应了儿童大脑的发展,如果教育不得法,违背了儿童大脑的发展要求,就会造成教育的失败。所以我们迫切需要的是了解儿童的大脑,找到符合大脑发展的科学的教育和训练方法,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未来的成功者。

人脑之间是有差异的,了解这个差异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但是人脑的差异比起人们所能达到的成就来又实在是微不足道了。

卡尔·威特是19世纪驰名德国的一个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地运用德语、英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和希腊语六国语言;而且还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特别擅长数学。他9岁进入哥廷根大学,14岁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6岁又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发表著作《但丁的误解》,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以后一直在德国的著名大学任教,直到1883年逝世。卡尔·威特的成功,并不是由于他与生俱来的天赋,恰恰相反,他在出生后曾被认为是个有些呆滞的婴儿。卡尔·威特之所以能够这样杰出,完全是他父亲教育的结果。而他父亲的教育之所以成功,从现代脑科学的角度来看,正是符合了儿童大脑发展的需求,正像卡尔·威特的父亲老威特所总结的:“当孩子智力的光芒刚刚出现时,对他的教育就应该开始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满足孩子脑功能发展的需求,而这样的做法正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方法。其实,满足儿童脑功能发展的需求,进行早期教育,古希腊时期的雅典人就已经开始了,但是不知是什么原因,这个好的传统却从世界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则是要等到儿童七八岁才开始教育的错误观念。这种观念耽误了一大批人,好在现在我们已经开始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正在按照脑科学的道理进行积极地纠正。

但丁(1265~1321):中世纪的伟大诗人,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其代表作品《神曲》表达了他对于人类的爱情、智慧和理想的热烈追求。

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在意大利贫民区开办学校,将被人们认为是“笨”的孩子培育成优秀的人才,她所创立的独特的方法,从现在科学的角度看,也正是一种脑科学的实践。她在“笨”孩子身上都能成功,正常孩子就更不用说了。我们也就可想而知为什么现在世界上有那么多的蒙台梭利学校了。蒙台梭利的时代,脑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是不能和现在相比的,但是她却在教育中最早应用了符合大脑发展规律的关键期训练法,她的感-知觉训练也是脑科学的早期实践。

蒙台梭利(1870~1952):世界著名教育学家,意大利人。早年学医,后从事教育研究和实践,创立了蒙台梭利教育法,是儿童潜能开发的先驱。

不知家长们是否听到过这样一个由心理学家做的著名实验,虽然从科学上来讲这是个很成功的实验,但在伦理上却实在有些“缺德”。一个心理学家来到一所学校,找到一个班,指着这个班里的三个学生,对这个班的老师说,通过我们的科学的观测,这三个学生脑子有问题,智力有障碍。然后,他又分别找到这三个学生,对他们说,我们通过观测,证实你们的脑子有问题,智力不好。随后,他又来到另一个班,指着另外三个学生,对这个班的老师说,这三个学生,我们通过科学的观测,发现他们是天才。然后,像第一个班一样,他又分别找到这三个学生,对他们讲,对他们进行的科学观测的结果表明,他们是天才,只是他们自己还不知道。他这样做完以后就走了。等到学期终了,他又来了。期末考试的结果出现了一个奇迹,第一个班,考试成绩最差的三名学生正是他说的那三个脑子有问题的孩子,而这三名学生以前学习成绩可是中等偏上的。另一个班,排在考试成绩前三名的正是他指出的是天才的三个学生,这三名学生也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他们的成绩以前在班里只是中等。这时,心理学家把实验的真实情况说了。其实他根本没有做什么科学的测试,他完全是随机找的这两个班级的老师和学生。他是要看看学生对自己的信心,加上老师对他的信心,对这个学生能起到什么效果。这个实验科学地验证了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一个学生的成绩提高,不仅要让学生自己有信心,要努力,同时老师也要对他有信心才行,而且老师对学生的信心还是相当重要的。说这个实验是个成功的实验,是因为它科学地证明了上述道理,说它“缺德”,也是基于同样的道理,那些被心理学家告之脑子笨的孩子,要改变对自己的看法却不是一件容易事了。“专家说的,我信专家的。”这个实验对他们的打击太大了,这也提醒我们千万不要让孩子们受到不良的心理暗示,否则对于他们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随机:统计学术语,指研究对象的选取不是实验者刻意安排的,这是进行心理学科学实验的一个基本原则。

通过采用科学的教育手段,使普通的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殊才能的儿童成长为才华横溢的人才,这在国内外有众多的范例。下面再介绍几个非常成功的例子。

塞德兹博士师从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不仅最早发现了卡尔·威特这一成功范例并推荐给世界,而且从中汲取了宝贵的经验,以心理学知识为指导也将自己的儿子成功地培养成享誉全球的天才。他的儿子威廉·詹姆斯·塞德兹,11岁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佛大学,15岁获得博士学位。塞德兹的教育思想与老威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相似的。他的基本观点是,天才还是俗物,与其说是由先天的遗传、禀赋等因素所决定,倒不如说是由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等因素所决定的。塞德兹博士在谈到他的儿子的才能时这样说道,“小塞德兹并不是上帝心情愉快时所偶然创造出的神童,而是人间的某种教育所必然形成的天才。”他还进一步罗列了在同一个家庭接受同样的教育而出现好几个天才的事例,巴尔年龄很小就进入了哈佛大学,他的15岁的姐姐莉娜也进入了一所著名的女子大学,他俩的妹妹玛丽安和弟弟德洛夫也在只有14岁和12岁的时候进入了大学。这不是偶然的现象,因为不可能会有这么多的偶然,这从概率上讲不通的,只有一个正确的解释,那就是这正是某种符合了人类儿童天才成长的教育的结果。

我们还可以举出M·S·斯特娜这一范例。

20世纪初,美国召开了一次国内的世界语大会,会上,斯特娜夫人5岁的女儿和年过70的著名语言学家马库罗斯教授一起用世界语做了会话表演,参会者为之赞叹不已。而这只是她女儿的才能的表现之一。在斯特娜夫人的独特的教育下,她的女儿在3岁的时候就可以创作诗歌,4岁能用世界语搞创作,5岁时可以用8国语言讲话。斯特娜夫人用了什么样的教育方法使其女儿在这样小的年龄就取得惊人的成绩,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按M·S·斯特娜夫人的说法,她的教育方法受到了卡尔·威特的影响,她的方法和老威特的方法可以说在原则上是差不多的。当然她也有独特的地方,应该说是在老威特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斯特娜认为教育不应在学校由教师开始,而应在家庭里由母亲开始。她在总结她的教育方法时提到,她注重给女儿创造愉快的生长环境,她对女儿的教育都是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的。她认为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需要真正地理解孩子。斯特娜夫人特别提到,她从一些关于早期教育成功的例子中发现,那些大音乐家、美术家、文学家、科学家的诞生,都离不开早期接受的合理教育。

上面我们举的这些成功的事例,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他们的教育方法或方式符合了孩子自然成长的需要,或者说是科学地开发了人脑的潜力。每位成功的教育者都有各自独到的地方,这正是教育的艺术性的体现,但是他们的施教原则却是完全一致的,这正是开发潜能的科学所在。2.遗传和环境

教育在人才的成长中的作用正在被科学的事实不断证实,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这方面的内容,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了解人的智能与遗传和环境的关系。在这一方面,人们进行了很多研究,一些人认为遗传起着很大的作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英国人高尔顿。他对几百名有成就的人和一些普通人进行了比较性的研究,结果发现名人的家系比普通人的家系往往更多地出现名人。根据这个结果,他认为天才的出现有着很强的遗传性。不过,这个结论不免过于武断了些,因为使得名人的家庭出现更多的名人有很多社会文化以及经济条件方面的因素。很明显,名人家的孩子比普通人家的孩子更有机会获得优良的教育,名人家的孩子比普通人家的孩子在社会上有更多的成功的机会。但是这些因素在高尔顿的研究中并没有被排除。因此,很多学者不同意高尔顿的观点,人们找出很多相反的例子证明环境对智力的影响不亚于遗传对智力的影响。有个叫霍伍捷克的人,曾和助手一起研究了252名儿童,在这些儿童6岁~18岁期间,先后测定了14次智力,结果发现,多数儿童的智商都有变化,有的变化还很大,变化幅度可以达到30分以上。这个结果清楚地表明,儿童所处的环境对于他们的智能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前苏联神经心理学家鲁利亚曾用双生子进行过研究,他发现,在幼儿时期,异卵双生子的语言记忆力的差异是同卵双生子的两倍多,而异卵双生子的视觉形象记忆力的差别是同卵双生子的三倍多。异卵双生子比同卵双生子的差别大表明的是遗传的作用,然而,两类双生子的这种在语言和形象记忆方面的差别到了小学阶段就逐渐越变越小了。这表明,随着幼儿的生长和与环境的不断接触,环境对智能发展的作用也就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居主要地位了。这些是从追踪调查和对照实验的角度来进行的科学观察,事实上,如果您细心观察的话,您会在自己同事和朋友的周围,发现很多环境与智力相关的例子。比如说,我们很容易找到父母的智能与子女的智能不相近的情况。有的家庭,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智能很高,但是子女却学业平平,甚至还有低于一般同龄同学的情况;与此相反,有的家庭,父母都没有什么文化,然而子女却不乏大学毕业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这些都反映出智能不受遗传制约的一面。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智能与遗传确有密切的联系,但同时也与环境因素有着更加不可分割的关联。

家系:按血源关系记录下来的亲属关系图谱。

双生子:即双胞胎。双胞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同卵的,即由同一个卵细胞发育而成;另一种是异卵的,即由两个不同的卵细胞发育而成。前者叫同卵双生子,后者叫异卵双生子。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由遗传造成的人的智能上的差别很小,而这个很小的差别与人们能够达到的成就的水平来比,则完全可以忽略掉。那么是什么造成了人们之间在事业和成就上的明显差异呢?正是后来的教育和自己努力的结果。

对于绝大多数正常人来说,关于遗传和环境与脑的功能的关系问题,我们可以用计算机做一个比喻。事实上,人的大脑的功能在相当程度上确实就像是一台特殊的高效能的计算机。在这个形象的比喻中,遗传可以决定的是脑的硬件部分,环境则可以决定在这个硬件的前提下都包含哪些软件,其中当然包括了各种各样的应用软件。我们现在看到,对于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来说,计算机在硬件上的差别几乎可以忽略,而人们更关心的却是各种各样越来越复杂和完备的计算机软件了。正是这种软件上的差别,才使得使用者得以完成不同的工作,创造不同的业绩。3.脑的潜力到底有多大?

自从人科动物出现,人类逐渐演化至今,历经沧桑,随着历史长河的漫游,创造了无数的文明和奇迹。随之而来的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人类可以有多大的能力?

看看我们的周围,人们的差异随处可见。就拿语言学习来说,虽然大多数人一辈子只说一种语言,但是有的人却可以说几种甚至十几种语言,差别似乎只在于你是不是认真地去学语言了。再拿计算来说,一般人心算两位数乘法大概很少能在一两秒钟内完成,但是那些经过了训练的人却可以和电脑比运算速度,差别虽大却也可以用有没有经过训练来解释。两万年前人类的大脑和我们现在的结构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人类的文明却是在近四千年内创造出来的。人类大脑的潜能似乎刚刚得到了发挥,还有多少潜能没有发掘出来?对这个问题实在是很难给予准确的回答。因为随着科学的进步,脑科学研究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自身大脑这个神秘的器官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入,发现人脑可以开发的内容越来越多,对人脑的能量的估计也越来越大。

对人脑比较容易计算的一种估量方法是分析它的记忆容量,从中我们可以观察人脑巨大潜能的一斑。人脑具有庞大的记忆容量,若将其用信息的单位——比特,来进行测量,那么,人脑每秒钟就能接受10亿比特的信息,当然,这些信息不会都被记住,但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信息被保留下来,人在一生中所能记忆的信息量也高达1610,即一京比特。一京有多少呢?它是100亿的100万倍。用个形象的比喻,人脑的信息容量要比国家图书馆还大上百倍。

比特:以二进制式规定的信息计算单位,即一个0,1的信息单位。

然而,对于人脑的这种巨大的潜能,我们却远远没有充分利用。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表:(见表1)表1:科学家对大脑潜能的估计怎么做?——重新认识、了解你的孩子既然我们的大脑具有这么大的潜力,而且这巨大的潜力正有待您的开发,那么我们就开始着手做吧,机会难得,时不可待。

1.重新认识、了解你的孩子,对你的孩子树立起信心,相信他一定会在你的教育下成功。

我们先来做个填空练习。

想一想:你的孩子在_____方面明显地比别的孩子强,在_____方面好像也很不错。在这两个方面表扬他,夸奖他,给他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

想一想:你的孩子对_____很有兴趣,他好像还喜欢_____。给他更多的时间做这两方面的事情,如果可能的话,和他一起来做一做。让他的兴趣充分发挥出来。也许他的潜力会让你大吃一惊,你需要重新认识他呢!

2.找出你在教育孩子上的思想定位,看一看你的想法对不对?

现在,让我们思考一下,在下图的那条线段上,依据你对孩子的教育情况,可从遗传和环境两者的作用上,给自己的观念和实际做法划出一个形象的定位来。即:你所做出的努力如何?你认为你在对你的孩子的智能的发展方面的观念是什么?你认为遗传和环境哪个更重要?实际生活和教育活动中,你是怎样操作的?

如果你对自己的定位偏于遗传,那么你就需要改变一下了,在教育孩子方面你还没有做出足够的努力,你在潜意识里可能觉得教育起不到什么作用,也许你觉得,孩子的智能如何,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已经基本决定了,后来的努力并不能改变什么。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快快转变一下,给孩子提供更多更好的发展环境吧!相信你所做出的努力是值得的,遗传决定的仅仅是脑子的硬件,而对于孩子最有意义的却是脑的认知机能,是大脑的软件,这些软件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下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在良好的环境下,你的孩子会成才的。第二章脑的功能构筑及其与教育的关系

脑科学提要:

·人脑有130多亿个神经元

·神经元之间借助突触可以形成各式各样的复杂的神经网络,神经网络的变数极大,这正是大脑可塑性的基础

·人类的大脑具有极其复杂的解剖结构和功能构筑

·大脑有四个主要的脑叶:额叶、颞叶、顶叶和枕叶

额叶负责计划、组织、运动和言语表达

颞叶负责听觉信息的处理

顶叶负责躯体感知和各种感知觉的联合

枕叶负责视觉信息的处理

·四大脑叶发育成熟的顺序是:枕叶-顶叶-颞叶-额叶

·人类的各种认知功能分别由不同的脑叶和脑区主管1.为什么要讲脑的功能构筑?

在这一部分里,我们要介绍一些关于大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谈一谈我们现在了解到的关于神经细胞和脑的组织结构、大脑的分工和基本的功能构筑。讲这些做什么?家长和教师可能会这样问。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吗?我们又不是搞研究的,我们关心的只是如何让孩子的大脑发达,仅此而已。对,我们也是这个目的,正是为了让家长能够真正掌握教育和训练孩子的科学手段,真正让孩子的大脑发达起来,所以才应该多了解我们的大脑。要知道,这才是科学地开发大脑的前提。想一想,如果你不清楚脑是怎样构成的,如果你不知道开发了半天,脑的哪个部位受益了,哪个部位发达了,那不就成了无的放矢了吗?这可以用体育训练做个比喻。科学的体育训练绝不是盲目的锻炼,而是很清楚训练的是哪个部位,甚至是哪组肌肉群。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合格的运动员。现在的健身运动也是这样,使用哪种训练器械,必须很清楚锻炼的是哪些部位,不然就会出现问题。对于大脑更应该如此,只是由于大脑结构太复杂,我们不太容易像了解身体结构那样地了解大脑,加上脑科学知识的普及率不够,人们往往忽略了对大脑的了解,随着脑科学的进展,我们已经可以在大脑开发的时候比较明确地知道我们在做些什么了,因此了解大脑也就进入了议事日程,成了科学开发大脑的第一步。

功能构筑:指人的大脑在各种心理活动中形成的复杂的功能系统。2.脑的基本组织结构

就像人体的其他器官一样,脑这个器官的基本构成单位也是细胞,构成人脑的细胞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就是建构我们的大脑并使其产生神奇作用的功能性细胞,信息处理就是由这类细胞进行的,我们管它们叫做神经细胞;另一类是维系神经细胞的活动并且为它们提供营养和支持作用的细胞,我们管它们叫做胶质细胞。对于神经细胞人们还有个更专门的名字,叫做神经元。(见图2-1)之所以叫做神经元,是为了把有功能作用的神经细胞与负责支持和营养作用的其他细胞区分开来。作为人脑信息处理的基本功能单位,神经元具有一些独特的构造,它的细胞体上长有一些突起,这些突起分为两种,突起数量比较多,个头比较小,叫做树突;比较长,个头也比较粗大的,叫做轴突。这些突起与信息传导密切关联,树突是负责接收信息的,轴突则是负责传出信息的。一个神经元就是由神经细胞的胞体和长在它上面的树突和轴突构成的。图2-1:神经元

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互相连系着的,但是它们之间的联系方式却很有特色,它们并不是实实在在地互相接触在一起,它们之间是以一种电化学的方式通过一个极细微的空隙相互联结到一起的。对于神经元之间的这种特殊的联系方式我们叫做突触。(见图2-2)一个神经细胞可以从别的细胞接受多达成千个突触的输入。而这些输入到达神经细胞的部位在树突、胞体和轴突上的分布又各不相同,从而对该神经细胞产生的影响也不相同。对于一个神经元输入的神经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一种复杂多变的形式,这也正是人类脑功能活动的多样性的基础。神经元对输入的信息具有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进行总合的机能。它每时每刻对位于细胞不同部位的突触输入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决定其输出的强弱,这个过程也叫做整合作用。正是通过这种整合作用,亿万个神经元在大脑中夜以继日地处理着无数的信息,执行着脑的各种机能。

电化学的方式:指生物电活动与化学物质的变化结合在一起的反应方式。图2-2:突触

大脑皮层 神经细胞在我们的大脑中最为密集的一个地方,也就是与我们人类的智慧密不可分的部位。它是我们大脑上的一层薄薄的物质,覆盖了我们人类大脑的全部表面,厚度各处不一,平均为2.5毫米,总重量约为600克,占整个大脑重量的40%。它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上面有很多很多的褶皱,这些褶皱的形成是大脑皮层面积增大的结果。这就好像是将一张很大的纸揉成一个纸团一样。表面上看,大脑皮层好像没有多大,但若将其展开,把褶皱铺平,面积可达2200平方厘米。(见图2-3)这其中,1/3露于表面,另有2/3位于褶皱里面。这些褶皱在大脑的表面上形成了深浅不等的沟,较深的沟则叫做裂。沟裂间的隆起部分称做脑回。人类大脑表面上的沟回很多,这是人脑很重要的一个特征。一般来说,沟回的多少与智能的高低有密切的相关。沟回越多,智能也越高。图2-3:大脑的表面

血脑屏障 这是个大脑的保护系统,同时也是给大脑提供营养时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需要对它有所了解。

我们的大脑对血液的需求很大,脑的重量虽然只占到体重的1/50,但脑的血液供应量却占到全身的1/5。这是因为脑本身几乎没有储存物质的能力,脑活动时需要的大量能量只能高度依赖于稳定而丰富的血液供应。但是我们的脑子又是一个很敏感的器官,有害的物质很容易就使它受到破坏,而我们每天吃的和喝的东西里面有不少对大脑不利的东西,这些东西很快就进到了血液里面,可是我们的大脑却安然无恙。什么原因呢,这是由于我们的大脑有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这种保护机制就叫做血脑屏障。

什么是血脑屏障呢?这要从我们脑和脊髓的毛细血管的构造说起。脑和脊髓的毛细血管的构造与机体其他器官的毛细血管不一样。在其他组织器官上,由内皮细胞构成的毛细血管的血管壁上有张开的小孔,另外,内皮细胞与内皮细胞相连接的地方还有缝隙。这样,毛细血管里面的物质就会通过这些缝隙和小孔渗出,内皮细胞自身也会吞噬血液中的物质,并对这些物质进行运输,或是将它们吸收到血管里面去,或是把它们排放到血管以外。但是脑和脊髓的毛细血管上的内皮细胞的小孔却与其他部位的不同,它们不是开放的而是闭合的,此外,内皮细胞与内皮细胞之间的细胞膜还互相融合,没有什么缝隙。还有,这里的内皮细胞也不像其他部位的毛细血管那样具有吞噬和排放血液中的物质的功能。最后,在脑和脊髓的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的外侧还有一层膜,这层膜被神经胶质细胞(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神经支持性细胞)的突起包围着。这些特殊的构造有什么功能呢?它使得物质在这里难于自由交换,使大脑对于物质有了选择性,不是说什么物质都可以进来,只有那些经过选择的物质才能进入脑内,让大脑只吸收那些符合条件的特定的物质并和不需要的物质进行交换。所以它实际上起到了一种保护大脑的作用,正因为这样,所以上述这些在脑和脊髓处的内皮细胞的特殊构造以及相关的特定结构就被称为“血脑屏障”,意思就是说这里有一道在血液和脑之间的护栏,它们形成了我们大脑的警卫系统。

血脑屏障对于我们的大脑的安全是很重要的,它可以有效地防止许多有害物质进入我们的大脑。不过,它并不是对所有的有害物质都可以抵御,比如说酒精就可以很顺利地通过血脑屏障。为什么我们喝了酒,马上就有点上头的感觉,那就是酒精通过了血脑屏障对大脑起了作用的结果。还有一些毒品也是很容易闯过血脑屏障的。所以我们不能因为有了这个血脑屏障就放心大意了。对于那些对脑子有害的物质始终是要多加防备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血脑屏障虽然可以保护我们的大脑,但同时它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大脑对于血液中的物质的利用。如果你研究出了一种对于大脑很有好处或对于某种脑病很有效的药物,你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这种药物是否能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到大脑中去,否则就是再好的药物,过不了脑的门卫这一关也是没有用处的。对于许多保健品也是一样的道理,现在市面上各种脑保健品很多,建议你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看看它是否可以通过血脑屏障,通不过去,对大脑的作用就无法发挥了。

脑的可塑性 我们讲脑的组成,就是要看看有哪些内容对我们开发大脑有关。这里就涉及神经细胞发育的科学事实,以及相关的可塑性问题。神经细胞是人体细胞的一种,同其他细胞一样,它也有一个从小到大,生老病死的过程。但是它有一个与其他细胞不同的地方,就是它的胞体不能再生。它不像其他细胞,死一个可以再补一个,细胞的总数保持不变。神经细胞没有这种填补的机能。我们人类的大脑大约有130多亿个神经元,这个数量在我们出生时就已经基本达到了,而在出生后的个把月内就基本上固定下来,以后也不再增长了。需要提醒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被叫做神经元的神经细胞,而不是指脑子里存在的所有的细胞,也就是说不包括那些负责支持神经元细胞功能活动的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细胞不同,胶质细胞是可以再生的。

神经元不能再生,这似乎不是一件好事情,但事情并不这样悲观,因为尽管神经细胞不能再生,但是它上面的突起却可以再生,而且特别重要的,是这些突起总在进行互相连接的活动。正是这种活动,才使神经细胞之间建立起各种联系,使神经系统成为了一个机能活动系统。粗看起来,神经细胞具有不可再生性,似乎与脑的可塑性有一定的矛盾。但是实际上,它并不会影响到脑机能的可塑能力。事实上,脑的机能并不取决于脑细胞的绝对数量,而是与脑细胞之间建立起来的网络的复杂性密切相关。而脑的网络形成的物质基础是突触,突触是具有强大的可增长性的。所以可塑性指的不是神经细胞的再生,而是指由于突触的再生而造就的神经网络的巨大潜力。

神经网络是脑的功能系统的框架,正是神经网络的强大的可塑性,才使得人类的各种高级心理活动以多层次,按系统运作的复杂方式和谐地进行,并造成了人脑的功能的千差万别,人的能力也才表现出不同的类型。所以要深入谈论人脑的可塑性,我们就要讲讲人脑的复杂的机能系统。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人脑是怎样分工的?3.大脑是怎样分工的?

我们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每个半球又分为四个主要的脑叶,(见图2-4)即位于前部的额叶,位于后部的枕叶,位于中上部的顶叶和位于中下部的颞叶。大脑的左右半球各有不同的机能,每侧半球的各个脑叶也都有不同的分工。这是大脑在漫长的生物演化历程中逐渐发展形成的机能分化,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大脑最有效地接受、加工和处理外界的各种信息,在复杂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图2-4:大脑的外侧面和各个脑叶

大脑左右半球的差异是一个专门的话题,它对我们开发大脑有着特别的意义,我们在后面要详细地专门讨论。这里我们先来看一下半球上的各个脑叶的不同机能。

枕叶 负责的是视觉信息的处理,我们眼睛所接受到的各种视觉信息都是在这里进行加工处理的。

颞叶 负责处理和听觉有关的各种信息。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我们听话的部位和说话的部位不在一起。它们在大脑皮层上是分开的。那个负责说话的部位不在颞叶上,而在额叶上。

顶叶 与躯体感觉相关联,同时还负责各种感觉之间的联系活动。比如,听觉和视觉的联合活动,躯体感觉、听觉和视觉的联合活动等等。大脑顶叶在人类发展得很突出,特别是顶后区。这个区域正是掌管各种感觉相互联系的部分,同时它也是处理多种复杂信息,包括语义内容的重要部位。

额叶 与躯体运动功能相关联,当我们让肢体按照我们的想法运动,这个发出指令的功能区就在额叶上。在我们人类的左侧额叶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高级机能,那就是负责人的说话机能的区域。此外,我们人类和动物界的其他种类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就是我们人类是高度社会化的,我们的行为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我们人类创造了高度的文明。这其中的计划和组织机能也是由额叶来完成的。从脑的结构演化上来看,额叶只是在到了人类才发达起来。额叶的发达与人类特有的言语、社会以及相应的复杂机能有密切关系。由于额叶是这样重要的一个部位,国际科学界就把脑科学的十年规划中的重点研究内容定为额叶的机能。当然,对于额叶的机能我们还了解得不够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

对于额叶的机能,我们可以来看一下历史上的一个著名的病案。1848年9月13日,新英格兰某铁路工地,一个名叫菲尼亚斯大·盖奇的25岁的工人正在用一根一米多长的铁撬工作。突然,一个意外发生了,炸药提前爆炸了,巨大的冲力将他手中的铁撬从他的左颧骨下方穿入头部,然后又从头顶飞出,落到身后二十几米的地方。盖奇的头被这根铁撬打出了一个洞,然而令人惊奇的是,他居然没有失去知觉,并且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在医生的治疗下,10个星期以后,盖奇就出院了。没多久,在体力恢复之后,他又重新开始工作了。但是,更为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人们发现,盖奇变了一个人。虽然他仍然可以和人说话,走路和运动也没有什么异常,但是在性格和行为上却让人几乎认不出来了。事故发生以前,盖奇是一个公认的模范市民,在工作中是一个非常有能力、有效率的领班。他思维敏捷、头脑灵活,对人很友善很和气,行为举止彬彬有礼。但是现在他却一反常态,变得十分粗俗无礼,对事情没有耐心,顽固、任性,而且变化无常,办事优柔寡断。原来他做事情有条有理,十分有计划,可现在却好像无法计划和安排自己将要干什么事情了。由于这些行为上的原因,他已无法胜任原来的工作,便在一家出租马车行工作。后来他的健康状况恶化,伴发癫痫,于1860年去世。

盖奇是一个在历史上记录下来的脑损伤的奇特病例,检查发现,脑部被损害的部位主要是前额叶。现在盖奇的颅骨和那根穿透他的颅骨的铁撬还存放在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展室里(见图2-5、2-6),神经心理学家们仍在继续进行着研究。作为一个典型,盖奇的病例清楚地表明了大脑额叶与人格的关系。图2-5:盖奇的头骨图2-6:穿透盖奇头骨的铁撬

医学史上还有一件事情也可以说明我们的额叶与人格和行为的关系,那就是脑白质切除术。脑白质切除术是由葡萄牙医生埃加斯·莫尼斯发明的,这是一种切除联结额叶和其他脑区之间的联络纤维的手术方法,这种手术曾被用来治疗一些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的精神病患者,特别是为了矫治他们的破坏性和反社会行为。手术确有效果,术后病人的侵犯行为大减,这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曾被认为是用手术的方法治疗精神病的重大成就。但是很快人们就不再乐观了,因为虽然病人的冲动性和侵犯性行为受到了扼制,但是同时却在另一方面出现了问题。这些病人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们不再对任何事物有任何兴趣,没有意志力,没有计划,生活无目的,对未来没有想法,很多人变得十分顽固,同时伴有严重的持续性行为和强迫性动作,比如没完没了地重复地做一个简单的事情,如果让他画一棵树,他就会一棵接着一棵没完没了地画下去。因此,可想而知这样是无法回归社会的,无法完成工作,无法适应生活环境。由于这些严重的后果,这种手术不久就被禁止了。脑白质切除术的兴衰揭示了额叶与人格及行为的密切关系,这个关系是脑科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目前还在不断地深入。

脑白质:大脑的物质构成分为灰质和白质。灰质是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从解剖上看颜色发灰发暗,所以叫灰质。白质是神经纤维汇集的地方,在解剖上看颜色发白发亮,所以叫白质。

持续性行为:指反反复复地做一些简单的动作,且不会随情况的变化而改变。

以上只是一些非常笼统的划分,对于人类的各种复杂的机能活动,科学家们已积累了很多的数据和资料,揭示出人脑的更为复杂的机能分布。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知识我们需要知道,就是我们这里谈的大脑的四大脑叶(额、顶、颞、枕)在发育成熟的时间上并不是同步的,而是有先有后。了解这个顺序很重要,它可能指导我们先开发哪个脑叶,先开发哪种脑机能,因为人为地开发大脑要顺应脑的自然发展过程。四大脑叶的成熟顺序是:最先成熟的是枕叶。接下来是顶叶,然后是颞叶,最后是额叶,额叶的成熟包括了两部分,一部分是运动皮层,主要支配和协调肢体运动的机能,这部分的发育比较早;一部分是前额叶皮层,它涉及人的计划、组织和自我控制等最为复杂的机能,这部分的成熟最晚,它的主要发展阶段是在孩子长到十几岁以后。

我们了解大脑的功能分区,就有了开发大脑的科学依据。开发各种不同的认知功能,实际上就是在开发大脑的不同脑叶,以及不同的功能代表区,比如说训练视觉机能就是在开发脑的枕叶,训练听觉机能就是在开发大脑的颞叶,训练体感就是在开发大脑的顶叶,训练言语机能就是在开发位于额叶和颞叶的相应的语言区,训练计划机能就是在开发额叶等等。为了更有科学性地指导我们的开发训练,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了解脑的功能系统,也就是下面要谈的三位一体的脑和三大功能区理论。4.三位一体的脑

根据脑的结构、皮质类型和作用的不同,科学家提出了人脑的三位一体学说,即我们的脑有三个部分:古脑,也叫做爬行脑;旧脑,也叫做哺乳脑;最后一个是新脑,就是我们现在总爱谈的智能的核心——大脑的新皮层。这三个脑一个套着一个,在进化的阶梯上一个比一个晚地分化出来,在形态上,后来者把前者包盖起来,并且更为重要的是,一个管着一个,即后来的管着它前面的。

爬行脑 在这个三位一体的模型中,位于最底部的是一个状似爬行动物的结构,它是爬行动物就已全部具备了的脑的结构,人们形象地把它称做爬行脑,学者则称它为R-复合体。爬行脑的主要部分就是脑干,它主要负责我们人类的非随意性行为,所谓非随意性行为指的是那些不受我们思想制约的那些自动化的生理性的活动,比如说调节心跳和呼吸等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功能等等。除此以外,爬行脑在人类的本能性的身体反应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举个例子,当两个朋友彼此相见时,一定会下意识地微笑,又如当人们激烈的争论时,随着语言的升级,还会伴随一系列身体动作,这些都是不由思想控制的属于爬行脑掌管的不随意活动。

哺乳脑 在爬行脑的上面,趴伏着另一群虽然没有爬行脑古老但同样也不年轻的脑组织,它的结构有些类似老鼠的大脑结构,由于这一部分脑是哺乳动物所共有的,所以我们形象地称它为哺乳脑。哺乳脑的功能比较复杂,它是繁殖的控制器,同时掌管吃喝的节律。另外,它更是情绪的发起中心和操纵平台,控制着我们人类的复杂的情绪和情感活动。哺乳脑与爬行脑一样,它所掌管的那些功能不受我们思想的随意控制。当人遇到危急的情况而使身心处于紧张的状态,当人们受到惊吓而产生恐惧反应,以及当人们遇到了自己喜爱的人而一见钟情,此外还有人类的各种各样的微妙的情感波动,都是我们无法清楚地由思维来控制和理性地进行调节的过程,而所有这些过程的生物学基础正是哺乳脑的功能活动。

新皮层 在哺乳脑的上面,发展出了人类引以自豪的脑组织,大脑的新皮层。从进化上看,人类的大脑皮层包含了几种不同的成分。在种系演化上,最早出现的皮质是嗅觉性的,主要的功能是调节内脏的活动,这种皮质在鱼类即已出现,叫做古皮质。从爬行类开始,非嗅觉性的新皮质出现了,在以后的进化过程中,新皮质的面积不断增加,发展十分迅速。到了哺乳类,特别是高等哺乳类,新皮质已占据了完全的主导地位。在人类的大脑上,新皮质占了全部皮质的96%。而古皮质则只剩下很小的部分,并被挤到脑的底部及卷入脑的内面。不过,我们可不能小看这比例不大的古皮质,它的作用和影响并不小,搞不好是要出问题的,许多行为问题的根源就是不了解和控制不好这个古皮质。新皮层是人类进行思维的部分,它负责人类的各种高级认知机能,言语、记忆、判断、推理、计划、组织以及各种有意行为都是主要由这个新皮层来掌管的。新皮层是一个理性的器官,它通过分析和综合各种信息,做出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指令。新皮层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对于在它下面的脑组织的控制机能。由于它是在其他两个“脑组织”,即爬行脑和哺乳脑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它对于它的前身有一种调控的作用,这样我们的行为才可以行得通。比如说,当你看到一盘你很喜欢吃的水果时,你的较原始的脑组织,爬行脑和哺乳脑会驱动你产生吃那盘水果的冲动,但是你的新皮层会告诉你:不行,那盘水果是别人的,不属于你,你不应该动。这样你的那种冲动就会被新皮层理智地控制住,从而不至于让你做出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新皮层正是人类社会和文化的产物。5.脑的三大基本功能区

前苏联神经心理学家鲁利亚博士根据脑的结构与机能之间的联系,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实验室实验,将人的大脑分为三个主要的系统,或基本的功能区。第一基本功能区指的是位于大脑中心的部分,这个部分掌管人的觉醒状态,负责人的注意活动。第二基本功能区指的是人类大脑皮层上在中央沟和外侧裂之后的部分,包括顶叶、颞叶和枕叶。我们知道,顶叶负责人的躯体感觉和触觉,枕叶接受来自视觉的信息,颞叶掌管人的听觉活动。很清楚,第二基本功能区是一个接受视、听、触和躯体感觉信息的场所。在这个基本功能区中,大脑皮层还有一个按解剖和功能的分化程度不同而形成的三级组织,即感知觉初级区、感知觉二级区和感知觉输入系统的三级区。这种三级组织不论是在枕叶、颞叶还是顶叶都存在,且一级比一级高级,功能也越来越复杂。感知觉初级区负责的是感觉的形成,感知觉二级区负责的是知觉的形成,而感知觉三级区负责的则是复杂的与语义相关的信息的处理。第三基本功能区位于中央沟和外侧裂以前的部分,即额叶。这部分脑皮层具有运动发放的机能,大脑的运动皮层就在这个区内,同时它也是人类最晚进化出来同时也是发展最为迅速的部分。它的其他机能就和我们人类的社会化功能以及组织、计划和控制等高级心理功能联在一起了。在这个基本功能区中,同第二基本功能区一样,也有一个按解剖和功能的分化程度不同而形成的三级组织结构,即额叶的运动初级区、运动二级区和负责计划、组织和控制机能的额叶三级区,同样的,也是一级比一级高级,越来越复杂。

中央沟:大脑半球外侧面上的一个重要的脑沟,它将额叶和后面的顶叶分开。

外侧裂:大脑半球外侧面上的一个重要的脑裂,它将颞叶和额叶、顶叶分开。

三大基本功能区是如何工作的呢?

第一基本功能区提供了认知和心理活动的操作背景,它调动着人的注意力;第二基本功能区接受各种信息并将其联系起来,是形成我们的感觉和知觉的场所,并在感知觉的基础上,完成对各种事物的认知,比如说对言语信息的理解;第三基本功能区负责人的反应活动,并对脑的各部分活动进行统合,它依据第二基本功能区的信息处理结果,进行规划和组织,完成人对于各种事物的反应活动。现在我们以家长叫孩子关上电视机上床睡觉这个简单的日常活动为例,来说明人脑的三大基本功能区是如何共同工作的。首先是第一基本功能区的活动,它用来调节孩子的注意力使他关注于某件事情。“哟,好像有人在叫我,像是妈妈的声音”。一旦这个信息进入这个人的意识,它就被引导到相应的接受区域。即第二基本功能区域,在这个区域,这个信息转换成有意义的信号被送至大脑皮层相应部分,也就是颞叶的听觉性言语信息处理中心。这个中心首先接收这个信息,然后再从收听到的听觉信号中将它分离和整理出来,形成意义:“妈妈是在叫我,她还说了什么呢?”在有意识的指引下,听觉性言语中心继续对信息进行分析和组织从而形成有意义的内容。“噢,让我关上电视机,是睡觉的时间了?”“妈妈在说‘快十点了,明天还要上学。’”当大脑工作到这个阶段时,第三基本功能区开始评价这些信息的意义并考虑是否要有下一步的行动了。“现在是不早了,我要听妈妈的话。”于是他就会关上电视机,准备睡觉了。这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人的认知和行动的正常进行是一个系统化的活动,这个系统化的活动是在大脑的三个功能区互相配合下才能完成的。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清楚了大脑是在统一的有系统地进行着各种认知和智能活动。我们训练大脑,开发大脑也正是在训练这样一个系统,使我们的大脑更加有效地工作。另外,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三大基本功能区的成熟期是不一样的,这就涉及下面我们要讲的关键期了,我们将会看到人的智能的发育是与脑的三大基本功能区的发育相吻合的,而开发大脑也要与脑发育这个阶段相一致。怎么做?——针对不同脑部位的开发训练脑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功能,对于大脑的有效开发就需要针对不同的脑部位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这是一个较高的科学的起点,以往我们可能都没有注意到这方面的要求,现在有了这方面的知识,接下来的,就需要您结合这一单元介绍的大脑的结构与机能的关系,思考一下,如何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制定开发孩子脑功能的训练计划。

思考一下您的孩子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知领域的发育情况,它们的机能状态反应了大脑的相应部位,即枕叶、颞叶和顶叶的发展状况。运动机能如何,运动控制怎么样,言语表达能力如何,这些是最基本的额叶机能。还要观察一下孩子的各种感知的联合活动,它们提示了大脑皮层各脑叶及其联系的发展程度,及时发现可能的发育上的延迟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现在来检查一下你的孩子在下面几方面能力的发展情况:* 视觉和听觉的发展如何?* 言语理解和表达与同龄孩子一样吗?* 走、跑,还有平衡机能怎么样?

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在上述几方面有落后于其他同龄孩子的情况,比如说反应有些迟缓,那么可以进行下面两项训练。

1.视觉反应训练

眼-手距训练 所谓眼-手距指的是从看到视觉刺激物(比如说游戏中要捕捉的东西)到做出反应(比如说伸出手去抓握那个东西)的时间。这种训练可以自己根据孩子的兴趣而随意设计,只要能引起孩子的兴趣,适合孩子能力发展的阶段就行,不一定局限于什么固定的模式。

2.听觉反应训练

听-手距训练 所谓听-手距和眼-手距是十分类似的,不同的是:不是看到视觉刺激物,而是听到声音刺激物。同眼手距的训练一样,这种训练也不一定要局限于什么模式,随孩子的兴趣灵活而定。

按照三位一体的脑的模式进行情商的早期开发。三位一体的脑模式告诉我们,一个发育成熟的人应该能够有效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并使行为符合社会规范,而这种能力有一个发育上的阶段性,所以,家长和老师应随时注意孩子的情绪发展,及早发现问题,并予以训练。从脑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来说,就是培育他的大脑皮层对哺乳脑和爬行脑的控制机能。这个控制机能如果没有发育好,会严重影响到孩子以后的社会适应机能,也就是情商低。

1.挫折教育

在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注意发现他出的错误和不如别人的情况,及时地指出来,这样就会使孩子从小在实践中学会接受挫折。

对待孩子的成绩,不要总盯着满分不放,只要他尽力了,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就可以了。让他有一种心理准备,正确认识自己,允许别人比自己强。

2.意志训练

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不要总是顺着他,要让他学会在自己不愿意的情况下也能够执行指令。第三章关键期

脑科学提要:

·关键期的存在得到了行为生态学方面的证明

·认识关键期是脑功能开发的重要出发点

·人类认知活动的主要关键期大多集中在学前期

·脑的发育历程与人的智能发展阶段是互相吻合的

·关键期的利用正是有效开发大脑潜能的核心

·如何利用小学阶段的关键期:促进脑的第二大基本功能区的发展

·如何利用中学和大学阶段的关键期:促进脑的第三大基本功能区的发展

我们的大脑有那么巨大的潜力,为什么这些潜力没有得到发挥呢?为什么我们也做了不少努力,然而却业绩平平?为什么大脑的机能似乎总不能使我们满意呢?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错过了大脑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脑的那些潜能只有在关键时期才能得到最有效地发掘,机会错过了就很难再找回来了。1.什么是关键期?

我们先来搞清楚什么是关键期吧。

看看图3-1的照片。图中有个老头儿在水里,后面跟着一群小鹅。看得出来,小鹅与这个老头儿关系可不一般,它们把他当成了妈妈,他走到哪里,它们就跟到哪里。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这个老头儿是个著名的行为生态学家,他进行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在这些小鹅刚出生的时候,没有让鹅妈妈与它们在一起,而是他本人替代了鹅妈妈出现在这些小鹅眼前,结果就导致了这种亲情关系。这个实验说明,小鹅有个认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就在它刚出生的时候,在这个时期里,它们会把第一个出现在眼前的运动着的物体当成亲人。而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期,同样的运动着的物体就根本不可能形成这种关系了。这个老头还因为这个著名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奖。与小鹅相同的情况在其他多种动物身上也都得到了证实,比如,小鸡出生13小时~16小时后也有类似小鹅的表现。小羊出生后几天内没有待在妈妈身边,以后就不再合群而是喜欢乱跑。小鸟出生后几周若不在鸟群生活,以后将永远不能唱出动听的歌了。其他的动物如小狗、幼鼠等,也都有这种行为学习上的关键期。图3-1:洛伦兹发现的“印记-关键期”效应

那么人类是不是也有这种关键期呢?答案是十分肯定的。

我们大概都知道“狼孩”的事情。“狼孩”的故事就是关键期的最好证明。所谓“狼孩”就是出生后在早期阶段不幸被动物,比如说狼或是其他动物,叼去后哺养长大的人类儿童。一个特别的现象是,这些不幸的人类儿童在回到人间后,虽然经过人们百般的教育和训练,但最终却仍旧不能恢复正常的人类的功能。20世纪20年代一个英国人在印度发现了两个由狼抚养大的女孩,这两个女孩的生活习性与野生动物狼的习性一样。其中的一个在离开狼穴后不到一年由于不适应而死去了。另一个在人们的精心哺养下成功地活了下来,一直到17岁。在这个“狼孩”重新回到人类环境后,人们想方设法恢复她的智力和人性,包括教她说话,她在刚被发现的时候是没有语言的。但是让人们失望的是,在进行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教育训练以后,她才只能听懂几句简单的话,总共学会了6个单词。又过了3年,词汇增加到45个,也会说几句不流利的话了。但是直到她死的时候,她的智力仍旧停留在相当于四岁儿童的水平。这就是错过了关键期的结果。

目前世界上已经发现了三十多个由动物抚养长大的悲惨的“野孩”。这些孩子没有一个在回到人间后变成了完全正常的人,他们的大脑功能和相应的智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同龄人。

我们在临床上见到过这样一个现实中的病例。有一对农家父母带着他们的儿子来医院看病。儿子已经27岁了,身体十分健壮发育相当好。从身体上看不出有什么问题。但是他的举止和表情,却显现出与他的年龄很不相符的地方。他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一双大大的眼睛里闪动着恐惧的目光。更令人惊讶的是,通过详细的智能和神经心理学测定,发现这名成年男子的智力刚刚与五岁儿童相仿,而他与智能低下的人又完全不同,不仅脑的影像学检查没有任何异常发现,而且特别重要的是,我们用一些非结构性的功能性测定手段对他的大脑进行检查,比如心理相关电位(P300)以及脑电图和脑地形图,结果全都显示出和正常人完全一样的数据。

心理相关电位(P300):人在进行各种心理活动时,会在头皮的表面形成脑电,这就叫做心理相关电位。P300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指的是在心理事件发生后300毫秒左右计算机记录到的相关脑电位变化。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位发育健全的男子智能这样差呢?原来,这里有一个本不该发生的令人十分遗憾的故事。这名男子在五岁以前完全是一个正常的孩子。出生时没有任何异常,一岁时就已会走路和说话,在以后的几年中,也没有发生任何脑部的损伤和其他严重的疾患。村里人都说这孩子聪明可爱。可是就在五岁那年,有一天,他在同一群孩子玩耍的时候,不慎失足跌入粪坑。虽然这件事本身并没有造成窒息或任何其他的生理性的脑部的损害,但却因掉入粪坑这一事实给这孩子造成了一种意想不到的与同伴继续交往的障碍,使他陷入了一种难以同人相处的境地。同村的孩子见了他就叫他“臭孩”,“粪坑里爬出来的”。这个孩子胆子小,内向,受不了这些。父母看到这种情况更不忍心,就不让他与别的孩子一起玩了,整天在家里和父母在一起,自然少了很多与人交际的基本社会技能。上小学的以后,他仍旧生活在被其他孩子欺负的环境之中,没过多久,家长又把他接回到家里,不上学了。一晃几年过去了,他年龄大了,上一年级又怕人家笑话,还有那件事的阴影仍旧没有消失,上学更困难了。因此,在不知不觉中,多少年过去了,他只是同父母一起在地里干活。他家是在山区,在这种情况下,他几乎没有任何与同龄人相处的机会,当然更提不到接受正规的教育了。他的父母没有文化,也不知如何教他,更忽略了对他的教育。就这样,这个孩子在这种基本上与世隔离的情况下长大了。

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很类似我们前面提到的“狼孩”的状况,只不过他是在一种人为的隔离状态下生活的。这种隔离使他失去了发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