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27 07:06:48

点击下载

作者:李荣,冯芸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友善

友善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友善作者:李荣,冯芸排版:Lucky Read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5-19ISBN:9787300210469本书由北京人大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章溯本求源话友善一、何谓友善

友善是人类大家庭中的成员和谐相处、共同生活和共同发展必不可少的要求。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延续不仅需要有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保障,更需要友善作为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润滑剂和精神支撑。友善不仅是个人不可或缺的美德,也是一切道德修养的起点。友善作为一种价值观,不管在中国传统文化还是西方文化中,都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

从字源上分析,现代汉语中的“友善”在古代汉语中是分别作单字使用的。“友”在甲骨文中是“善,吉也。”所以“善”的本意为吉祥。“友”与“善”结合成友善,从字面上说就是像朋友一样善良。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孟子曾说过:“与人为善,善莫大焉。”在儒家文化中,友善的内涵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层面:第一,友善并不是空洞的教条,而是一个人爱心的外化,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就是说一个人友善的动力源于内心的仁爱,只有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才会对人友善,把这种爱传递给他人与社会。因此,中国儒家文化才会强调个人内在修养的重要性。第二,与人友善的前提是做到“将心比心”,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孟子强调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是要求人们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真正理解他人,从而减少人际关系中的误解与分歧,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友善。我们看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友善首先是一种个人品德,是一切道德修养的起点;友善还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规范来维系人类社会的道德秩序。

名人隽语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同样,西方文化也非常重视友善这一价值。在古希腊,任何两个人在共同体中所发生的任何实际的相互交往都被看作友爱的关系,也就是说,友爱是把两个人相互吸引到一起的那种力量。因此,友爱在古希腊被视为维系社会秩序的重要纽带。古希腊自然哲学家恩培多克勒认为,世界万物从日月星辰到人的四肢身骸都是四种元素(水、火、气、土)在“爱”与“恨”两种力量作用下的结果,其中,“爱”是一种结合的力,“恨”则是一种分离的力。亚里士多德进一步把友爱看作维系城邦存在的基本因素,亚里士多德指出,友爱把城邦联系起来,与公正相比,立法者更重视友爱。实际上,古希腊哲学中,友爱就是意味着与朋友共同生活,从事共同的活动。也就是说,共同生活属于友爱自身,它就像友爱的承载体一样。亚里士多德认为,没有什么比寻求共同的生活更是友爱的标志了。显然,在古希腊,友爱的目的就是消除人们彼此之间的仇恨与对立,从而增强共同体的友爱与团结。在此基础上,亚里士多德把友爱分为善的友爱、有用的友爱和快乐的友爱三种,并倡导人们追求“善的爱”,因为他认为只有善的友爱才是稳定、持久、值得人们追求的。

名人隽语

人类最大的幸福就在于每天能谈谈道德方面的事情。无灵魂的生活就失去了人的生活价值。——苏格拉底

善性是难能可贵的,也是高尚和值得称赞的。——亚里士多德

总之,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还是西方传统文化,都将友善看作人与人相互联系的纽带,友善的最终目的乃是为了实现社会和谐,让人们能够共同生活和共同发展。二、友善的本质特征

首先,友善虽然强调人际和谐,但这并不意味着无原则的迁就或趋炎附势,而是要做到“君子和而不同”。现代社会人们在爱好、个性、利益、兴趣等方面都有着许许多多的差异,在对待同一问题的理解上也有着各自的见解与分歧。一个真正友善的人在对待具体问题时不应当简单地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他人的言论,要敢于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和善且公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暗地里搞小动作,做到“君子坦荡荡”。这才是友善的本意。

经典论述

不但要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而且要善于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还要善于团结那些反对过自己并且已被实践证明是犯了错误的人。——毛泽东

实际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某一问题持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这本身是非常正常的。我们应该通过交换意见、沟通思想以求得对问题的共识。即便存在分歧也不能因此而伤了和气,可以在保留差异的基础上尽可能达成某种程度的共识。因此,真正的友善并不意味着在所有问题上都与他人保持观点的一致,相反,容忍对方的不同看法,也不隐瞒自己的独立见解而刻意迎合对立,才是真正做到了友善。

延伸阅读朱熹与陆九渊“论敌”相亲的故事

朱熹和陆九渊都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但二人的学术观点却是针锋相对。朱熹认为“理”是万物生成的本源,而陆九渊则认为“心”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为此二人经常唇枪舌剑,据理争论,吵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争论了十几年都没有什么结果。后来,朱熹在庐山脚下开办了白鹿洞书院,他不但自己讲学,还热情邀请陆九渊前来为学生讲学。作为“论敌”的陆九渊则欣然前去讲学,使学生深受教育。朱熹对他的讲课非常赞赏,还将陆九渊的治学警句刻在石碑上,立于白鹿洞书院门口。朱熹与陆九渊“论敌”相亲的故事,千百年来被人们传为佳话,也极好诠释了“君子和而不同”的真义。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不敢公正坦率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表面上随声附和,私下却互相拆台,这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和而不同”的“小人”了。这种人凡事不讲原则,甚至为了满足个人私利而曲意迎合上级,阿谀奉承:凡是“领导”的观点,即便是错的也要无原则地加以捍卫;凡是与领导观点相左的观点,不论对错一概加以否定。这种做法表面上是与人为善,实际上却是对他人和社会的不友善,因为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社会和谐,甚至会造成国家和社会的动乱。

延伸阅读“莫众而迷”的典故

晏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有一次晏子访问鲁国,鲁哀公问道:“俗话说:‘没有三个人合计就会迷惑。’现在我和全国民众一起考虑事情,鲁国仍然不免于动乱,为什么呢?”晏子说:“古代所谓‘没有三个人合计就会迷惑’,是说一个人意见错误,两个人意见正确,三个人足以形成正确的多数了,所以说‘没有三个人合计就会迷惑’。现在鲁国的群臣以千、百来计算,人数不可谓不多,但却都是一些迎合国君的人,说的话就像出自一人之口,没有不同意见,哪里算得上三人呢?”

其次,平等待人是友善的前提。友善作为人们之间的一种友好关系,不是一种等级关系,而是一种平等关系,也就是说友善是发生在平等的公民之间的一种关系。现代社会的主要标志就是人与人之间在政治上的地位差别已经不复存在,无论地位高低、财富多寡,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平等成员,大家都是公民。友善就是发生在公民之间的一种平等的友好关系,而非不同等级的人之间的逢迎依附关系或支配恩赐关系。若是对富贵之人阿谀奉承、刻意巴结,对贫贱之人冷眼相对、拒绝来往,这实质上是缺乏公民平等意识的表现,更谈不上友善。因此要做到友善,首要的前提就是要平等待人。

名人隽语

一个人如果对待陌生人亲切而有礼貌,那他一定是一位真诚而富有同情心的好人,他的心常和别人的心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孤立的。——培根

必须注意的是,友善作为一种平等的公民关系,不同于传统的以“人情”为根基的血缘关系、邻里关系、朋友关系等。因为后者实质上是发生在“熟人”之间的关系,而公民关系则是一种陌生人之间的关系。与传统的“熟人社会”不同,现代社会实际上是一个陌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是随着社会分工的高度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现象,随着社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人员流动性逐渐增强,人们所面对的不再是传统的熟人圈,而是置身于一个由陌生人组成的社会之中。陌生人社会一方面增进了人际交往的范围和机会,同时也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淡薄,冷漠和不信任的现象增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比较容易做到与家人、朋友、同事和邻里和睦相处。但是要做到对陌生人友善却不那么容易。中国古人倡导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四海之内皆兄弟”,并且将“推己及人”作为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所谓“推己及人”,就是把别人看作是自己的同类,承认他人也有和自己一样的思想、要求,从而能够在自己的言行践履当中想到他人,尊重他人,进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也是平等待人的要求。

延伸阅读屠格涅夫与乞丐的故事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有一次在街上散步,突然有一位衣衫褴褛的乞丐跪倒在地向他伸出了脏污不堪的手,红肿的双眼里露出的满是希望与乞求:“先生,给我一点食物吧。”屠格涅夫寻遍全身也没有找出可以给他的东西,于是就握住那只脏手,诚恳地说道:“兄弟啊!我真的很抱歉!”不料,那乞丐站起身,紧握作家的手,脸上挂着泪花,却满带笑容地回答说:“谢谢,这已经够了。”

友善之爱是平等的,它就像阳光,不论英俊丑陋,不分贫穷贵贱,总是将温暖播撒在每一个人的身上,给予每个人无私的关爱。

再次,友善在本质上是互动的和互利的。长期以来,人们倾向于将友善理解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从而把友善理解为单向度的施予行为,而忽略了友善的互动性。在一个充满友善和关爱的社会中,每一个个体既是友善的施予者,又是友善的受益者。实际上,社会在本质上就是要通过社会成员间的互助互爱而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互利。反过来说,在一个不友善的社会中,每一个人也都是不友善行为的受害者。也就是说,在友善面前人人都是受益者,在不友善面前每一个人都是受害者。每一个人都有困难的时候,在一个友善的社会中“众人拾柴火焰高”,任何个人的困难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都会迎刃而解。

经典论述

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大家。——列宁

名人隽语

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扔到荒漠不可能生存一样。——列夫·托尔斯泰

个人如果单靠自己,如果置身于集体的关系之外,置身于任何团结民众的伟大思想的范围之外,就会变成怠惰的、保守的、与生活发展相敌对的人。——高尔基

一个人劳动时,他既是为他自己劳动也是为一切人劳动,而且一切人也都为他而劳动。——黑格尔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就是互利性,社会分工的发展必然会使社会成员之间产生特定的依赖性,任何个体都不可能脱离他人和社会而单独存在。同时,由于市场经济是以“利益”为导向的经济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会淡化人与人之间传统的友爱关系,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情感缺乏症”。然而,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友善,市场经济的秩序也可能受到破坏。因此,市场经济更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和关爱。

相关链接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2013年12月5日,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在北京登记成立,它是由志愿者组织、志愿者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联合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在中央文明委指导下开展工作。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的宗旨是:普及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培育志愿文化,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成立后,将从建设和谐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出发,设计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发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动员公务人员、社会公众人物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有一个新的更大发展。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发布“邻里守望”倡议:关爱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农民工、关爱残疾人。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的成立,有助于促进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实现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进一步形成引领社会进步的文明风尚,有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人们对社会主流价值的认同感和践行力,助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关链接人民日报:大力培育“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本禹志愿服务队”、“郭明义爱心团队”……千千万万个志愿服务队伍正在神州大地组建,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呈现出勃勃生机。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加强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我国的志愿服务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志愿服务,以利他、自愿、无偿为基本要求,形成的是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人际关系,体现的是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反映的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水平,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良好社会风尚的具体体现,更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志愿服务是培育“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良好社会风尚的重要平台。在这里,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服务实践,与社会各界群众面对面交流,经过细微具体的帮扶,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意识,更可以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在实处。

志愿精神是培育“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良好社会风尚的核心要求。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志愿精神,既包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表现出社会进步的时代要求,必须大力弘扬,将这种精神贯穿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转化为人们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培育“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尚,要在传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上下功夫。传统文化中那些激励人们崇德向善的宝贵思想,与我们倡导的志愿精神相融相通,志愿服务正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现代实践。对中华传统美德,要结合时代要求,加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注入志愿服务中。

培育“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尚,要在营造和培育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普及志愿服务常识,介绍各地取得的先进经验,传播优秀志愿者的感人事迹;充分发挥文艺作品的感染作用,创作生产出生动感人的文艺作品,使全社会在情感共鸣中获得启迪,受到教益;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采取多种形式褒奖优秀志愿者,引导人们见贤思齐,争做志愿精神的践行者。

培育“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尚,要在融入上下功夫。志愿服务对象多是普通人,服务内容多是平常事,只有立足社区、着眼基层,才能将志愿精神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社区、街道和乡村应该是志愿服务的主要天地,党员干部应该成为志愿服务的表率;志愿精神应该是未成年人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并应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深入每个环节;志愿精神还要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各行各业的实际工作,体现在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范之中,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志愿服务事业光荣而崇高,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培育“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尚,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最后,我们不仅要对人友善,而且还要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友善地对待自然。人类所处的世界是一个由完整的生物链构成的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任何一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都因为相互提供食物而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的链条关系。如果人类不能维护这种生态系统,最终受害的只能是人类自身。

延伸阅读牧民杀狼的恶果

在新疆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把狼当做害兽来消灭。玛纳斯县塔西河乡牧民哈力别克说,20世纪80年代前后,他就参加过县上和乡上组织的打狼队,打死了不少狼。为了鼓励牧民打狼,有关部门还专门制定了奖励政策:捕杀一只成年狼,奖励一只母羊,捕杀一只狼崽,奖励一只羊羔。在持续数十年的杀狼声中,狼在新疆很多地方已难见踪迹。狼处于草原生物链的上端,草原上少了狼的踪影,处在生物链下端的食草动物自然会随之激增。于是,草原上的老鼠多了、野兔多了、黄羊多了……特别是以啃食植物根茎为食的老鼠数量急剧增加,最终使很多草场被毁坏。鼠害成灾,人们只得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在草场上投放毒饵消灭老鼠,而这个做法的直接后果,是造成了鹰、狐狸、猫头鹰等老鼠天敌因误食毒饵而大批死亡,草原生态平衡进一步陷入紊乱。

遗憾的是,人类社会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化肥农药滥用、臭氧层空洞、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正引起全球的关注,日益恶劣的环境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那灰色的天空是一张欲坠的网,晶莹的露珠是云儿的童话,美丽的羽毛是蓝天的梦想,高耸的天线和层叠的脚手架是城市撑开的大手,婉转的鸣唱已锈去……这一切,让人触目惊心!我们不能做自然的独裁者,只有友善地对待自然,才能保护好家园,才能健康地生活。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

众所周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三位一体的价值实践体系,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的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的是社会层面的价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倡导的是公民在个人层面上应当实践的价值。

在某种意义上说,在这“三个倡导”中,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居于非常基础的地位。在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中,“友善”在某种意义上又具有更为基础的意义。

首先,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中,从表面上看,爱国和敬业体现的是公民个体素质的道德准则,诚信和友善则是公民群体交往和人际沟通的道德准则,四者似乎是相互并列的价值追求。但实际上在这四个价值要求中,友善又相对处于更为基础的地位,其他三个价值要求无一不与友善理念相关联。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对他人都不能友好善良相处的人会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因为热爱祖国就要对祖国和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这种深厚的感情首先意味着对人民的“友善”;敬业也离不开友善,敬业首先体现在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而责任感也是“友善”的基本内容之一,因此我们很难指望一个不友善的人会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为社会和他人奉献;同样,诚信也必须根源于友善,我们不可能说一个制造出售地沟油、毒奶粉、假鸡蛋的商人是友善的人,因为他的这种做法是在拿人民群众的生命当儿戏,伤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破坏了社会的诚信。

其次,从社会层面的价值来讲,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首先必定是一个友善的社会。从自由的层面来说,社会的自由绝不只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它必须包含着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友善。设想在一个冷漠、充满对立和冲突的社会中,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会处处受到他人的牵制和羁绊,谈何社会的自由?相反,如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友善的,“众人拾柴火焰高”,每一个人都会在这种和谐互助的社会中有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这才能真正地实现社会的自由。

同样,社会的平等、公正和法治也必须植根于人际关系的友善,因为平等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待人如己”,也就是说平等意味着要尊重和理解他人,而公正和法治则首先意味着远离丑陋与邪恶,弘扬人性的纯真与善良,因此,一个平等、公正和法治的社会必须建立在人际关系的友善之上。

最后,从国家层面的价值来讲,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必须首先基于人际关系的友善。其一,国家的富强是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结果,因此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人与人之间离心离德、不友善的国家会是一个富强的国家。其二,从国家民主的层面来讲,民主得以存在的前提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而平等则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同样,民主的目的也不是离散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关系,而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团结。因此,民主离不开人际关系的友善。其三,国家的文明与和谐更加离不开人际关系的友善,简言之,人际关系的友善是社会文明与和谐的标志。

名人隽语

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章太炎

在世界上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是最需要的。——罗素

做一个善良的人,为人类去谋幸福。——高尔基

一个有德行的人自己意识着他的行为内容的必然性和自在自为的义务性。由于这样,他不但不感到他的自由受到了妨害,甚至可以说,正由于有了这种必然性与义务性的意识,他才首先达到真正的内容充实的自由,有别于从刚愎任性而来的空无内容的和单纯可能性的自由。——黑格尔第二章善以立世天下同“友善”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之一。它为人们提出了作为现代社会的公民在加强自我修养方面应当遵循的一项重要基本规范。具体而言,友善的含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友善是个人的优秀品质

很多时候,人们主要把友善理解为人与人相处时的一种态度和方式,事实上,友善首先应是个人的一种德性与气质,是对仁爱等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对人德性要求的继承。“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个人品性修养的核心。“仁”的含义十分宽泛,孔子关于“仁”的论述在《论语》中就有100多处,但就人格修养而言,“仁”是全德之名,是一切美德的总称。“仁”包括“恭”、“宽”、“信”、“敏”、“惠”等,但其最根本的内容是“爱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孟子也说:“仁者爱人。”可以说,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对个人品性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爱人,爱人就是仁,“仁爱”是人之为人的根本,仁爱精神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道德修养。在人际交往实践中如何做到爱人呢?首先就是要友善地待人,一个人只有具备友善的德性和气质,才会做到爱人如己、博施仁爱。要想做到博施仁爱、爱人如己,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以友善的态度“推己及人”,即通过对自己内在情感的体察,按照“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和“人性本善”的态度,达到对他人内在感情的相应理解,并以此作为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础。一个拥有友善品性的人就应该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要扪心自问,假如我处在对方的状况下,会怎么样?以达到与对方感情或思想上的共鸣,以爱己之心去爱对方,由爱自己推广到爱亲人,再到爱所有人,以至爱世上万事万物。爱己之心人皆有之,爱亲之心亦人皆有之,一定范围的推己及人不难做到,但是要将这种爱推得广、推得远,真正做到视他人如己身,视天下犹一家,是很难的。儒家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这个意思。

延伸阅读仁爱的含义

传统的“仁”主要表现为爱,如“仁,爱也”,强调仁、爱相通。仁还有博爱的意蕴,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层次:爱人、敬人。“仁之实,事亲是也。”仁就是爱父母,这种爱,是敬爱、孝爱。“仁者必敬人”是先秦儒家荀子对仁的基本看法。教育中应施以敬的内容,如敬长、敬师、敬贤等。所谓敬,是要学会尊重,说话客气,礼貌待人。“恻隐之心,仁也。”这里的“仁”是同情心,同情心就是爱心。王安石有语:“不知仁义之无异于道德,此为不知道德也。”讲道德就是讲仁义,合乎仁义就是善,违反仁义就是恶。如何讲道德,施爱心?北宋哲学家张载说得好:“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就现代社会对其成员的要求而言,人格和道德的发展应该是最重要的。对每个社会成员来说,对这两方面的素质要求应远远超过对其他文化素质的要求。社会的教育理念和舆论导向必须要在这一方面达成最大化的共识,并积极地将其付诸实践,否则,这个社会培养出的所谓人才即使智力水平再高、专业技能再优秀也不会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相反,只能成为社会的破坏者和社会发展的障碍。我国是礼仪之邦,“仁爱”的精神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根本,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人民开始普遍重视和认同这一道德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引导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口号也开始从着眼个体的“学会生存”而发展为“学会关心”,这说明整个世界都认识到了仁爱精神的价值,希望人们在仁爱精神的指引下去“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和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生态利益”,“关心其他物种”,“关心地球的生活条件”,等等。同时,友善还源自人们对于善价值的追求。善就是要求人们不但不做有损于他人利益的事,而且还要多做有利于他人及社会的事,不计报酬,不计名利。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把友爱分为善的友爱、有用的友爱和快乐的友爱三种,认为只有善的友爱才是稳定、持久、值得人们追求的。怀一颗善良的心、成为善良的人是友善的前提。把善心传递给他人的过程就是友善。能够友善地对待他人既是对自身“善”性的展现,同时也是对人们彼此之间能够实现善意相处的推崇,由此可见,友善的发生基于人们对整个人类形成善良美德的追求。

名人隽语

最能施惠于朋友的,往往不是金钱或一切物质上的接济,而是那些亲切的态度,欢悦的谈话,同情的流露和纯真的赞美。——富兰克林

没有一个善良的灵魂,就没有美德可言。——贝多芬

在整个社会处于转型期的今天,社会成员能否拥有友善的品质充分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友善是每个公民应有的基本道德品质。现代社会日益细化的社会分工决定了任何人都不是一个单独的存在,任何人都不可能独立地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换句话说,现代社会使人们之间的交往成为必然,现代人只有在相互交往中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但现代社会的人们通常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的利益诉求间存在矛盾,甚至冲突在所难免。如果缺乏友善的道德品质,人与人之间就难以跨越差异,难以调和分歧和矛盾,共同的社会生活将变得非常艰难。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的友善,是公民进入社会生活的道德姿态。友善的品质促使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寻求相互认同,积极主动地履行彼此间义务,以善意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友善是心平气和地与别人探讨问题,友善是在别人遭遇困难时你伸出的一只手,友善是对陌生人的一个微笑,它表明一个人胸怀的宽广,体现一个人精神境界的纯净高尚,友善是光明与和平的使者。友善,是一个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前提。爱群、利群、乐群,是社会风气良好的重要标志。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对人友善,是公民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

经典论述

真诚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的无价之宝。你能否对你的朋友守信不渝,永远做一个无愧于他的人,这就是你的灵魂、性格、心理以至于道德的最好的考验。——马克思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日益丰富,进而使人们传统的观念受到强烈的冲击。许多人在个人物欲获得极大满足之后,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发生了扭曲,他们没有因社会为他们的成功创造条件而心存感激,根本没有想过要用友善之心去帮助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朋友,更不要说去关爱那些需要帮助的其他社会成员。财富没有使他们的品质更加高尚,相反却使他们丧失了友善这一基本的优良品质,这些人在物质上获得极大满足的同时,精神世界却无比的贫瘠荒凉。他们一味地追求物质的享受,却忘记了用友善的心灵去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义务,他们在挥霍财富的同时,也消耗掉了自己的德性。一个丧失了友善品质的人,不仅不会主动去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更严重的是,由于这些人对他人生命、社会责任的漠视,为了追求个人一时的财富和利益,他们会放弃人性中最本真的善良,甚至不惜以伤害他人生命和危害社会安定为代价。

延伸阅读三聚氰胺事件

事件起因是国内很多食用婴幼儿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随后在其食用的奶粉中发现化工原料三聚氰胺。根据我国官方公布的数字,截至2008年9月21日,因使用婴幼儿奶粉而接受门诊治疗咨询且已康复的婴幼儿累计39965人,正在住院的有12892人,此前已治愈出院1579人,死亡4人。事件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和人们对乳制品安全的担忧。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对国内的乳制品厂家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三聚氰胺检验报告后,事件迅速恶化,包括许多国内知名奶粉生产厂家在内的22个厂家69批次产品中都检出三聚氰胺。该事件重创中国制造商品信誉,多个国家禁止了中国乳制品进口。

塑造社会成员的理想德性,是每一个社会在对社会成员培养时应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自古以来,中国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都是强调以德行为主,即道德第一,学问第二。人类文明已经进入21世纪,思考如何净化心灵、完善人生、陶冶情操,做一个“经济人”与“道德人”相统一的现代人,仍然是当代文明不能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特别是在中国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伴随着物质利益的凸显,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带上了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重才轻德的倾向日趋严重。在这种大氛围下所培养出的人才大都缺乏社会责任感、正义感,并不同程度地带上了自私冷漠、自我中心、个人利益至上甚至唯利是图的心理倾向。严峻的现实使我们不得不冷静地思考如何建构符合时代要求的理想人格培养模式。无论这种理想人格模式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在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今天,我们对社会成员的首要要求应该是与人为善、待人真诚。一个社会,如果其成员缺少了友善的品质,人的精神就会被私欲蛀空,心灵就会被腐蚀,人就成了空有躯体的无本之木,这样的人越多,社会就会变得越荒芜、越悲凉,整个社会就会失去精神力量的支撑。

作为现代社会的成员,我们应将友善的品质自觉地应用于自己的生活与工作中。在家庭中,友善可以使家庭的氛围更加和谐,可以化解各种家庭内部矛盾。由于家庭是整个社会系统的最基础的细胞,家庭成员友善品质的培育和践行是整个社会友善氛围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在工作中,竞争的残酷、人际关系的复杂是现代社会成员必须面对的现实状况,但与人为善、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能够帮助我们更快地适应和成功地应对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的种种困境,并最终获得事业上的成就感和生活上的幸福感。

延伸阅读将相和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赵国优秀将领廉颇以英勇善战闻名,立下无数战功,地位很高。蔺相如当时是一位赵王身边宦官的门客,被推荐完成送和氏璧换取秦国十五座城的任务。当时秦国强大,大家都知道送去和氏璧也得不到秦国的城池,不送却又怕得罪秦国招来祸患,蔺相如肩负国家利益和荣辱,冒生命危险以聪明才智和胆识完璧归赵,得到赵王的赏识和封赏。不久秦赵两国国君在滇池相会,蔺相如又立大功,为赵国挽回面子。赵王封他为上卿,官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对蔺相如不满,觉得自己在沙场上为赵国拼命,攻下无数城池,立下汗马功劳,蔺相如动动嘴皮子就比自己功劳还大,他很不服气。蔺相如得知廉颇对自己有意见,处处忍让,别人说他怕廉颇,他却说:“秦王我都不怕,难道能怕廉将军?现在秦国不敢入侵,是因为赵国有得力将相,一旦我们不和,就会削弱赵国力量,秦国趁机入侵怎么办?我不论功争权,为的是国家大局,将相的共同利益!”此话传到廉颇耳里,廉颇也是深明大义之人,主动负荆请罪。将相和的佳话流传至今。二、友善是人际关系的调和剂

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中文“人际关系”常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称为人际交往,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个体均有其独特之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及价值观,然而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之关系均有极大的影响。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又是有联系的。人际交往是人际关系形成的前提和基础,现实生活中的人,必然要与他人进行各种形式的交往。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影响自然界,而且也互相影响。他们只有以一定的方式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才会有生产。”

友善是处理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内容之一,友善的作用,好比是社会中人际关系的调和剂。在现代社会,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已经与传统宗族社会有了较大差别,以血缘关系为主导的亲缘关系只是社会成员需要面对和处理的各种人际关系的一部分,社会成员间的关系已经日趋复杂和多元化了。多元化人际关系的存在使人们在处理彼此之间关系时,不应该再仅以纯粹的亲情作为调节的唯一手段,当人际关系的双方均为平等的公民时,公共道德规范应成为社会成员和谐共处、共同生活的根本纽带。在业已形成广泛共识的公共道德规范体系中,友善价值规范是调节人际关系的有效策略之一。友善规范在现代社会人际交往中的广泛普及,对于使现代社会成员学会打破家族生活界限,以友善之心去对待自然、社会和他人大有裨益。当社会成员之间产生矛盾时,当人类社会与外部环境产生矛盾时,友善的品质能够起到疏导情绪和缓解矛盾的功效。但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有的交往过程可能非常顺利,令人心情舒畅、身心健康,能够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的交往过程则可能难如人意,令人心情郁闷、身心受损,并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因此,进行正确的人际交往十分重要。如何进行人际交往呢?人际交往有种种方法与技巧,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怀有一颗友善的心,因为友善是人际关系的调和剂。待人友善的心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待人友善,首先要学会彼此尊重。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相比一个重要的进步就在于每个人在政治地位上的差别已经不复存在,所有人无论地位高低、财富多寡,在人格上都是完全平等的。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是发生在不同等级的人之间,而是发生在完全平等的个体之间。既然同属平等的社会成员,公民之间的交往就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之上。孔子曾经讲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基本含义是指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人。这句话揭示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的这句名言告诫我们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准则为参照标准来对待他人。因此,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世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以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僵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亚里士多德曾指出,平等是友爱固有的特点。友善是建立在主体的平等地位之上的,友善的双方拥有共同的要求,彼此间有着同样的愿望。与人交往、广交朋友时,首先要学会平等地尊重他人,不但要尊重与自己情趣相投的人,还要尊重与自己性格相异的人,求同存异、互学互补、处理好竞争与相容的关系,更好地完善自己。对待朋友做到尊重并不难,能够尊重、包容自己的对手甚至是敌人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事,但这种尊重和包容又是最能充分体现一个人高贵的友善德性的。面对同一件事,以两种不同的态度来对待,结果便会截然相反。友善的态度更能温暖人心,进而感动对方,使其渐渐改变敌对的想法。很多时候,用强硬方法解决问题往往会一无所获,但若用友善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延伸阅读威廉·麦金莱轶事

在一次选举期间,美国第25任总统威廉·麦金莱经常被一个记者如影随形地跟踪。因为此人效力的报纸与麦金莱政见相左,经常发表一些于其不利的报道。麦金莱对这个人感到很恼火,可内心倒是禁不住暗暗“钦佩”其攻击自己的那种执着劲儿。一天,麦金莱坐着马车去附近一个小镇演讲。天气异常阴冷,没走多远,麦金莱就听见后面传来熟悉的咳嗽声,回头一看,原来是那个正患感冒且衣着单薄的记者,坐着简陋的马车尾随而至。麦金莱吩咐车夫停下,下车走到记者跟前,说:“年轻人,从你的座位上下来。”记者走下车,心想这个政敌报仇的时机到了。“拿着,”麦金莱脱下自己的大衣递给记者,“这件大衣你穿上,坐进我的马车里去。”“可是,麦金莱先生,”记者颇感意外地说:“我想你大概不知道我是谁。这次竞选我一直对你紧追不放,每次只要你一发表演说,我就会在报上骂你,我今天过来就是要尽我所能将你置于死地的。”“我知道,”麦金莱微笑着说,“不管怎么说,你穿上这件衣服,先坐进那辆车里暖和暖和,等会儿你好打个漂亮仗。”结果,从那以后,这个记者再也没有发表过一篇诋毁麦金莱的文章。

待人友善,其次要坚持诚实信用。从道德范畴来讲,诚信即待人处世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诚信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可见,诚信的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反对弄虚作假。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诺言、不虚伪欺诈。“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话,都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由此看来,传统伦理将诚信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品质,认为诚实是取信于人的良策,是处己立身、成就事业的基石。总而言之,诚信是个人生活的根本准则。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诚实守信作为最基本的社会美德一直受到国人的大力推崇。对于每个身处中国文化氛围中的社会成员而言,“诚信”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宝。在现代社会中,要真正做一个受人欢迎、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光靠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诚信”精神就是培养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指引人们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个人以诚信立身,就会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讲究信用,就能守法、守约、取信于人,就能妥善处理好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待人友善与诚信待人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当一个人怀着友善之心待人的时候,他是不可能去坑害、算计别人的。友善维系着人们之间的真诚。友善不是一种偶然的情绪,而是一种稳定的道德联系。在这种联系之中,人们真诚相待,建立互爱互信的伦理秩序。当朋友之间真正实现彼此友爱的时候,就一定能够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不卑不亢,谦虚真诚而不矫饰诈伪,不俯仰讨好位尊者,不藐视位卑者。总而言之,人们之间的信任程度通常与情感密切相关,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越密切,相互的信任程度就越深。友善价值观最大的社会功能就在于可以通过拉近人们之间的情感距离使承诺具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公民之间的友善交往是建立诚信社会的首要前提和保障。

名人隽语

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回报。——李嘉诚

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莎士比亚

即使开始时,怀有敌意的人,只要自己抱有真实和诚实去接触,就一定能换来好意。——池田大作

有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袁采

待人友善,还要做到处处宽以待人。每个人由于家庭背景、学业经历、性格特点的不同肯定有不同的气质、习惯和生活方式,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彼此之间产生一些矛盾和分歧是必然的。与他人交往和相处时在非原则性问题上要能够做到不斤斤计较,以德报怨,宽容大度是待人友善的重要表现。友善待人所要求的宽容主要是心理相容,即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与人相处时的宽容、忍让。要学会宽容,宽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时能从对方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充分地理解他人,体谅他人,拥有宽阔的胸怀。人们在共同生活、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摩擦、矛盾是正常的,但是矛盾发生后,如果一味斤斤计较、睚眦必报,带给当事双方的只能是更深的矛盾和长久的伤害,人际关系的紧张最终必将影响个体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和谐。面对矛盾,明智可行的做法是学会忍耐和包容,学会换位思考体谅他人,以积极的态度化解矛盾,避免矛盾的激化,最终达到彼此的互利互惠,而不是两败俱伤。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宽容,以友善宽容的态度对待社会和他人。21世纪是一个鼓励个人彰显个性、鼓励创新的社会,人际交往中产生误解和矛盾的可能性比以前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大得多。这就更要求人们在交往中要有宽容的心态,要谦让大度、克制忍让。在宽容友善待人的同时勇于承担自己的行为责任。当然,我们这里所提倡的宽容克制并不是无原则的软弱,甚至纵容错误。准确地说,真正的宽容是要在坚持正义的基础上有度量,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也就是说,在与人交往时,要时刻怀有宽以待人的友善之心,设身处地地多为他人着想。人际交往、待人处世,如果没有了宽容,没有了友好,就失去了人之初中最重要的“善”。可见,友善是一种美德、一种修养,也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境界的尺码。

延伸阅读化干戈为玉帛的典故

大禹幼年时便随父亲鲧东迁,来到中原。其父鲧被尧帝封于崇(即中岳嵩山),叫崇伯,实际上是一个封国国君。大禹的父亲鲧在自己的封地上建造了很高的城墙来保卫自己,使得自己属下的部落及族人纷纷离他而去,也使得其他部落的人认为有机可乘,都虎视眈眈地等待着机会。大禹当上首领后,注意到这个情况,就马上派人拆掉了城墙,填平了护城河。不但如此,他还把自己的财产分给大家,毁掉兵器,以道德来教化人民。大禹带领部下因地制宜,教民众学种稻谷、种杂粮,发展农牧业生产。这时候天下安定,国富民强,老百姓家里集聚了够好几年吃的粮食,国库中的储备也足够用好几十年。大禹带领整个部落的人各尽其责,别的部落相继来归附。大禹在涂山开首领大会时,来进献玉帛珍宝的首领有上万人。不仅如此,大禹还功成不居,好让不争,谦卑自律,责躬罪己,仁厚爱民。舜觉得大禹是一个能够治理天下的贤能之人,就在老了以后把帝位禅让给了大禹。

友善能够使我们真正体会到人生的美好和温暖,能够消除和化解人们之间的疏离与敌意。因此,待人友善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最迅速和最有效的方式,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友善和谐的社会之中,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以友善的态度与他人相处,共同营造一个心情舒畅、处处温暖和谐的生活环境。三、友善是和谐社会的润滑剂

人类由采集狩猎时代进入农业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次革命。由农业社会迈向工业社会是第二次革命。人类社会的第三次革命则是信息革命。电信、电脑和人造卫星等通信技术和通信手段的发展使得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看起来越来越密切。但在便利的沟通手段背后,我们收获的却是人际关系的淡漠、情感的压抑和失落。毫不夸张地说,人际关系的冷漠和疏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特别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人情冷漠和过度理性所带来的弊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让友善待人和友善相处重新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重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之中,市场作用及其内在运行机制的功利性和竞争性特征,对传统人际关系造成巨大的冲击,并带来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在此意义上,友善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为社会矛盾的缓解、社会良序的维护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价值基础。友善是维护和谐社会生活的润滑剂,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在友善价值观的引领下,我们一定能够有效化解现代社会紧张的人际关系、调节社会心态、创建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

友善价值观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紧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竞争压力,二是多元价值观所带来的差异性。我国市场经济搞了30多年,由初始的企业竞争逐渐演变成今天全社会全方位的竞争,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规律使人们陷入无止境的竞争旋涡,人们不管自身条件如何,总喜欢跟别人盲目攀比,造成压力重重、人际关系紧张。盲目竞争使很多人心态失衡,失去了理性思维,不良心态反过来又导致盲目竞争、恶性竞争,盲目竞争和不良心态又共同造成紧张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同时,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的人们在思想意识领域的活跃和分化,多元化的价值观念使各种思想意识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冲突。可以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快,我国已经进入了多元化和信息爆炸时代。其特征是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产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分配方式多样化等日趋明显。以互联网、电视等为代表的多媒体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