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精译(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28 18:56:17

点击下载

作者:金鑫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世说新语精译

世说新语精译试读:

前言

《世说新语》又名《世说》,是南朝宋刘义庆召集门下食客共同编撰而成。因为汉代刘向曾著《世说》,后人为加以区别,宋时将该书改名为《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主要记录了魏晋名士清谈、品题等活动,对其栖逸、任诞、简傲的性格特征,以及种种人生追求和嗜好,也都有生动的描写。较全面地反映了魏晋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与时代风气,是记录魏晋时期社会风貌的重要史料,被鲁迅称为“魏晋名士的教科书”。《世说新语》主要收录了魏晋士人的言行故事,魏晋时期谈玄成为风尚,而玄学正是以道家老庄思想为基础的,因此《世说新语》反映出比较浓厚的道家色彩兼及儒家、佛家思想。从书中记录人物的言行,尤其是对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惠、豪爽等主题的褒扬,都显露出道家为主兼及儒、佛的特点。《世说新语》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故事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故事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显露出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与特性。书中故事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行为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当为融合多部历史书籍而成。全书风格较为一致,当为刘义庆编撰中有意识统一文风所致,这也是该书要好于一般笔记小说的优长所在。《世说新语》流传较早的版本为南宋刻本,现存三种:日本尊经阁丛刊中影印的宋高宗绍兴八年刻本、宋孝宗淳熙十五年陆游刻本和清初期徐乾传是楼所藏宋淳熙十六年湘中刻本。本书选用宋高宗绍兴八年刻本原文,参考刘孝标注释、余嘉锡笺疏,补充现代白话译文。为加深读者对各主题的理解,本书还为各主题配以古诗注解,以期达到主题了然、文味悠长的效果。

德行第一

“无竞维天,四方其训之,有觉德行,四国顺之。訏谟定命,远犹辰告,敬慎威仪,维民之则。”德行当为第一。【原典】①②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③④。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⑤⑥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注释】

①陈仲举:陈藩(?-168),字仲举,东汉桓帝末年任太傅。当时宦官专权,他与大将军窦武谋诛宦官,未成,反被害。这一句说他的言行是士人、世人的榜样。士:读书人。

②登车揽辔:登上公车,手执缰绳。这里指走马上任。揽:拿住。辔:牲口的嚼子和缰绳。

③有澄清天下之志:指怀抱扫除奸佞使天下重归清平的志向。

④徐孺子:徐稚(97-168),字孺子,东汉豫章南昌(今属江西)人,是当时的名士、隐士。

⑤主簿:官名,主管文书印信。白:陈述,稟报。府君:太守办公的地方称府,所以称太守为府君。廨(xiè):官署,衙门。

⑥式商容之闾:在商容居住的里巷门外立标志来表彰他。式:通“轼”,表敬意。商容是殷纣王时的贤臣。闾:指住所。【译文】

陈藩的言谈和行为是读书人的准则,世人的模范。他刚刚走马上任,就怀抱扫除奸佞使天下重归清平的志向。出任豫章太守时,一到治所,就打听徐稚的住处,想先去拜访他。主簿禀报说:“大家的意思是希望府君先进官署视事。”陈藩说:“周武王刚即位,就到商容的住所去拜访,连休息都顾不上。我尊敬贤人,有什么不对呢!”【原典】①②

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注释】

①周子居:周乘,字子居,东汉人,不畏强暴,陈仲举曾赞他为“治国之器”。

②黄叔度:黄宪,字叔度,汝南慎阳人。出身贫寒,有德行,得到时人赞誉。【译文】

周乘常说:“我如果数月见不到黄叔度,庸俗贪婪的想法就又滋长起来了!”【原典】①②③

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诣黄叔④⑤⑥度,乃弥日信宿。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注释】

①郭林宗:郭泰(127-169),字林宗,东汉人,博学有德,为时人所重。

②造:造访。袁奉高:名阆(làng),字奉高,和黄叔度同为汝南郡慎阳人,多次辞谢官府任命,也很有名望。

③车不停轨,鸾不辍轭:指车子不停留,这里形容下车时间短暂。轨:车轴的两头,这里指车轮。鸾:装饰在车上的铃子,这里指车子。轭:架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

④诣:拜访。

⑤弥日:终日,整天。信宿:连宿两夜。

⑥陂(bēi):池。【译文】

郭泰到汝南郡去拜访袁阆,车子尚未停稳,车铃声还在响,就走了;去拜访黄宪,却留宿两夜。别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叔度好比万顷的湖泊那样宽阔、深邃,不会因为澄清而显得清澈,也不会因为搅动而显得浑浊。他器度之深广,实在难以测量!”【原典】①②③

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④⑤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注释】

①李元礼:李膺(110-169),字元礼,东汉人,曾任司隶校尉。当时朝廷纲纪废弛,他却独持法度,令宦官生畏。风格秀整:风度出众,品性端庄。

②高自标持:自视甚高,自负。

③名教:以儒家所主张的正名定分为准则的礼教。

④升:登上。

⑤登龙门:比喻,指抬高声望。【译文】

李膺风度出众,格调严整,自视甚高,把天下正名定分、辨明是非看成自己的责任。后辈读书人有能得到他教诲的,都自以为登上了龙门,声望倍增。【原典】①②

李元礼尝叹荀淑、钟皓曰:“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注释】

①荀淑(84-149):字季和,东汉颖阴人,曾任朗陵侯相(所以下面一则中又叫荀朗陵),后弃官归隐。钟皓(87-155):字季明,颍川长社人,少以“笃行”著称。

②清识:高明的见识。尚:超过。【译文】

李膺曾经赞叹荀淑和钟皓说:“荀君识见高明,人们很难超过他;钟君道德高尚,可以成为良师。”【原典】①②③

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④后从。长文尚小,载著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余⑤⑥⑦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注释】

①陈太丘:陈寔(104-187),字仲弓,曾任太丘县长,所以称陈太丘。初为县吏,后任太丘长。后被党锢之祸牵连,他不肯逃亡,自请囚禁。

②元方:陈纪,陈寔长子。父子三人才德兼备,知名于时。

③季方:陈谌,字季方,陈寔第六子。

④长文:陈群(?-236),字长文,陈寔之孙,陈纪之子。

⑤叔慈:荀靖,字叔慈,荀淑第三子。荀淑有八个儿子,号称八龙。叔慈、慈明是他两个儿子的名字,其余六人就是这里所说的六龙。应门:照管门户,指开门迎送宾客等事,这里指迎接。下食:上菜。

⑥文若:荀彧(163-212),字文若,荀淑之孙,荀绲之子,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官至汉侍中,守尚书令。

⑦真人:修真得道的人,此指德行最为高洁的人。据《汉杂事》所载:“殆时人钦重太丘名德,造作此言,与荀氏无与焉。”(见《世说新语笺疏》第8页)【译文】

陈寔去拜访荀淑,家贫、俭朴,没有仆役可以差使,就让长子陈纪驾车送他,少子陈谌拿着手杖跟在车后。孙子陈群年纪尚小,就放在车中。到了荀家,荀淑让荀靖出门迎接客人,让荀爽给客人斟酒,其余六个儿子负责上菜。孙子荀彧还小,就坐在荀淑膝上。这时候太史启奏朝廷说:“有才德之人往东去了。”【原典】①

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②③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④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注释】

①家君:父亲。对自己或他人父亲的尊称。荷:担当,承受。

重名:大名。

②阿(ē):山的拐角儿。

③仞(rèn):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④渊泉:深泉。【译文】

有人问陈谌:“您父亲有哪些功勋和品德,能够享有如此崇高的声望?”陈谌说:“我父亲好比是桂树,生长在泰山的山坳里,上有万丈高峰,下有深不可测的深渊;上受雨露浇灌,下受深泉滋润。在这时候,桂树怎么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泉有多深呢?所以我不知道父亲有没有功德啊!”【原典】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①②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注释】

①咨:询问。

②难为:难做。【译文】

陈纪的儿子陈群有杰出的才智,他和陈谌的儿子陈忠各自论颂自己父亲的事业和品德,两人争执不下,便去问祖父陈寔,陈寔说:“元方很难当哥哥,季方也很难当弟弟,二人的德行难分伯仲。”【原典】①②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③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④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注释】

①荀巨伯:东汉人,事迹不详。

②胡:古时西方、北方各少数民族的统称。

③子: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④国:指地方。【译文】

荀巨伯到很远的地方去探望朋友的病,正好碰上外族强盗攻打郡城,朋友对巨伯说:“我这下活不成了,您赶快离开吧!”巨伯说:“我远道来看您,您却叫我离开,不顾道义来求活命,难道是我荀巨伯干的事吗?”强盗进了郡城,对巨伯说:“大军到了,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何等的男子汉,竟敢独自留下来?”巨伯说:“朋友有病,我不忍心扔下他,宁愿让我自己代朋友去死。”强盗听了互相议论说:“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进入了有道义的地方。”于是就撤军了,全城也因此得以保全。【原典】①②③

华歆遇子弟甚整,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陈元方兄弟恣

④⑤柔爱之道。而二门之里,两不失雍熙之轨焉。【注释】

①华歆(157-231):字子鱼,汉桓帝时为尚书郎,献帝时任豫章太守。同邴原、管宁一起在外求学,三人很要好,当时人们称他们三人为一龙,说华歆是龙头,管宁是龙腹,邴原是龙尾。子弟:子侄,年轻一辈。整:严肃。

②闲室:闲处在家之际。

③朝典:朝廷的礼仪。

④恣:任意。柔爱:和睦、友爱。

⑤雍熙:和乐。轨:法度、准则。【译文】

华歆对待后辈很是严肃,即使是闲暇在家时,礼仪也像在朝廷上那样恭敬严肃。陈纪兄弟之间则是和睦友爱地相处在一起。这两个家庭内部都有各自的相处之道,却又都没有失掉和睦安乐的治家准则。

言语第二

“牧童唱巴歌,野老亦献嘲。泊舟问溪口,言语皆哑咬。”汉语之奥妙,中国人之智慧,最直接地体现于言语之中。【原典】①②

边文礼见袁奉高,失次序。奉高曰:“昔尧聘许由,面无怍③④⑤色,先生何为颠倒衣裳?”文礼答曰:“明府初临,尧德未彰,是以贱民颠倒衣裳耳。”【注释】

①边文礼:边让,字文礼,东汉陈留郡人。后任九江太守,被魏武帝曹操杀害。袁奉高:参见《德行》第三则注②。

②失次序:失顺序,不合礼节。

③怍色:惭愧的神色。

④颠倒衣裳:把衣服穿颠倒了。这句话出自《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⑤明府:明府指高明的府君,吏民也称太守为明府。【译文】

边让见到袁阆的时候手忙脚乱。袁奉高说:“古时候尧请许由出来做官,许由脸上没有愧色。先生为什么如此慌乱呢?”文礼回答说:“明府刚到任,大德还没有显现出来,所以我这个小老百姓才会如此啊!”【原典】①②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注释】

①若令:如果。

②物:传说月亮中有兔和三条腿的蟾蜍。【译文】

徐稚九岁时,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东西也没有,会更加明亮吧?”徐稚说:“不是这样的。好比人的眼睛里有瞳仁,如果没有这个东西,眼睛一定看不见。”【原典】①②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③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④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⑤“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⑦踖。【注释】

①孔文举:孔融,字文举,鲁人,是汉代末年的名士、文学家。献帝时任北海相,时称孔北海。曾多次反对曹操,被曹燥借故杀害。是建安七子之一。

②李元礼:李膺。司隶校尉:官名,西汉武帝设。

③诣:到。

④仆:谦称。

⑤奕世:累世,一代接一代。

⑥了了:聪明伶俐,明白事理。

⑦踧踖(cù jí):局促不安的样子。【译文】

孔融十岁时,随他父亲到洛阳。当时李膺有很高的名望,任司隶校尉,登门拜访的人都必须是名望之士和亲属,才能通报进门。孔融来到他家,对掌门官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经通报后,入门就坐在了前面。李膺问道:“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道:“古时候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这样看来,我和您就是世代通家之好了。”李膺和宾客们无不对孔融的话感到惊奇。太中大夫陈韪来得晚一些,别人就把孔融的应对告诉他,陈韪说:“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出众。”孔融应声说:“您小时候想必是很聪明的了。”陈韪听了,感到非常尴尬。【原典】

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①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注释】

①何以不拜:酒是礼仪中必备的东西,所以大儿说饮酒前要拜(行礼)。下文小儿以为偷东西就不合乎礼,而拜是一种表敬意的礼节,所以不能拜。【译文】

孔融有两个儿子,大的六岁,小的五岁。有一天孔融白天睡觉,小儿子就到床头偷酒来喝。大儿子说:“为什么不先行礼就喝酒呢?”小儿子回答道:“偷来的,哪能行礼呢!”【原典】①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②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③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注释】

①孔融被收:孔融为人恃才负气,多有与传统儒家观点相左的言论,建安十三年被曹操杀害,株连全家。中外:指朝廷内外。

②琢钉戏:古时一种儿童游戏。了:完全。遽:惊慌。

③寻:不久。【译文】

孔融被捕,朝廷内外都很惊慌惧怕。当时,孔融的大儿子九岁,小儿子八岁,两个孩子依旧在玩琢钉戏,完全没有恐惧的样子。孔融对前来逮捕他的人说:“希望惩罚只限于我自己,两个孩子能不能保全性命呢?”这时,儿子从容地上前说:“父亲难道看见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的蛋吗?”不久他们也被逮捕了。【原典】①

颍川太守髡陈仲弓。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②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客③曰:“足下但因伛为恭,而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④⑤,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注释】

①髡(kūn):古代一种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陈仲弓:陈寔。

②“二人同心”四句:出自《周易·系辞上》。

③伛:驼背。

④孝己:殷代君主高宗武丁的儿子,他侍奉父母最孝顺,后来高宗受后妻的迷惑,把孝己放逐致死。伯奇:周代的卿士(王朝执政官)、尹吉甫的儿子,侍奉后母孝顺,却受到后母诬陷,被父亲放逐。

⑤尹吉甫放孝子伯奇:尹吉甫,周宣王大臣。伯奇:尹吉甫之子。【译文】

颍川太守对陈寔施以髡刑。有人问陈纪:“颍川太守这个人怎么样?”陈纪说:“是个高明的府君。”又问:“您父亲怎么样?”陈纪说:“是忠臣孝子。”客人说:“《周易》上说:‘两个人同一条心,就像一把钢刀,锋利的刀刃能斩断金属;两个人心意相投的话,它的气味像兰花一样芳香。’那么,怎么会有高明的府君惩罚忠臣孝子的事呢?”陈纪说:“您的话是何等的荒谬啊!因此我不回答你。”客人说:“您不过是拿驼背当作恭敬,其实是不能回答。”陈纪说:“从前高宗放逐了孝子孝己,尹吉甫放逐了孝子伯奇,董仲舒放逐了孝子符起。这三个做父亲的,恰恰都是高明的人;这三个做儿子的,恰恰都是忠臣孝子。”客人听后惭愧地走了。【原典】①

荀慈明与汝南袁阆相见,问颍川人士,慈明先及诸兄。阆笑曰:②“士但可因亲旧而已乎?”慈明曰:“足下相难,依据者何经?”阆③④⑤曰:“方问国士,而及诸兄,是以尤之!”慈明曰:“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以为至公。公旦《文王》之诗,不论⑥尧、舜之德而颂文、武者,亲亲之义也。《春秋》之义,内其国而外诸夏。且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不为悖德乎?”【注释】

①荀慈明:荀爽。

②难:责问。

③方:方才。国士:全国推崇的才德之士。

④尤:责怪。

⑤祁奚:春秋时代晋国人,任中军尉。祁奚告老退休,晋悼公问他接班人的人选,他推荐了他的仇人解狐。刚要任命,解狐却死了。晋悼公又问祁奚,祁奚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大家称赞祁奚能推荐有才德的人。

⑥亲亲:热爱亲人。前面的亲作动词用。【译文】

荀爽和袁阆见面时,袁阆问起颍川郡有哪些才德之士,荀爽首先提到自己的几位兄长。袁阆讥笑他说:“才德之士只限于与你有亲属关系的人吗?”荀爽说:“您责难我,依据什么经典呢?”袁阆说:“我刚才问一国的才德之士,你却谈自己的诸位兄长,因此我才责怪你呀!”荀爽说:“古时祁奚在推荐人才时,对内不回避自己的儿子,对外不忽视自己的仇人,人们认为他是最公正无私的。周公作《文王》时,不去叙说远古帝王尧和舜的德政,只歌颂周文王、周武王,这是符合爱亲人这一大义的。《春秋》义理是把周王室看成亲人,把诸侯看成外人。况且不爱自己的亲人而爱别人的人,难道不是违反了道德准则吗?”【原典】①②

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正月半试鼓。衡扬枹为《渔阳掺挝》,③渊渊有金石声,四坐为之改容。孔融曰:“祢衡罪同胥靡,不能发明王之梦。”魏武惭而赦之。【注释】

①祢(mí)衡(173-198):字正平,平原人。魏武:曹操,初封魏王,死后溢武。谪:降职。

②枹:鼓槌。渔阳掺挝:鼓曲名,也作渔阳参挝。挝:鼓槌。此曲为祢衡所创,取名渔阳,是借用东汉时彭宠据渔阳反汉的故事。彭宠据幽州渔阳反,攻陷蓟城,自立为燕王,后被手下人杀死。祢衡击此鼓曲,有讽刺曹操反汉的意思。

③胥靡:指服劳役的囚徒。【译文】

祢衡被曹操贬为击鼓的小吏,正月十五这天大会宾客的时候要试鼓。祢衡挥动鼓槌奏《渔阳掺挝》曲,鼓声深沉,有金石之音,满座的人都为之动容。孔融说:“祢衡的罪和那个傅说相同,却不能引发您的求贤之梦。”曹操听了很惭愧,就赦免了祢衡。【原典】①②

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③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④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德操曰:“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⑤⑥不虑失道之迷。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此乃许、⑦⑧⑨父所以慷慨,夷、齐所以长叹。虽有窃秦之爵,千驷之富,不足贵也。”士元曰:“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若不一叩洪钟、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注释】

①庞士元:庞统,字士元,东汉末襄阳人,曾任南郡功曹,年轻时曾去拜会司马德操,德操很赏识他,称他为凤雏。后从刘备。司马德操:司马徽,字德操。曾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和庞统。

②故:特地。

③带金佩紫:带金印佩紫绶带,指做大官。绶带:就是丝带,是用来挂金印的。秦汉时,丞相等大官才有金印紫绶。

④适:但,仅仅。邪径:斜径,小路。

⑤伯成:伯成子高。据说尧做君主时,伯成子高封为诸侯。后来禹做了君主,伯成认为禹不讲仁德,只讲赏罚,就辞去诸侯,回家种地。耦耕:古代的一种耕作方法,即两人各扶一张犁,并肩而耕。后泛指务农。

⑥原宪:孔子弟子,字子思。孔子死后原宪隐居,蓬户褐衣蔬食,不改其乐。桑枢:用桑条编成的门。

⑦许、父:许由、巢父。

⑧夷、齐:伯夷、叔齐。

⑨千驷之富:古代一辆车套四匹马,因称四匹马拉的车为驷,也称一乘。【译文】

南郡庞统听说司马徽住在颍川,特意从两千里外去拜访他。到了那里,遇上司马徽在采桑叶,庞统就在车里对司马徽说:“我听说大丈夫处世,就应该做大官,哪有委屈自己宏达的志向去做蚕妇的事!”司马徽说:“您请下车来。您只知道走小路快,却没有想到会迷路。古代伯成子高宁愿回家种地,也不羡慕做诸侯的荣耀;原宪宁愿住在破屋里,也不愿换住达官的大宅。哪里有住就要住在豪华的宫室里,出门就必须骑高头大马,左右要有几十个婢妾侍候,然后才算是与众不同的呢?这正是隐士许由、巢父慷慨辞天下的原因,也是清廉之士伯夷、叔齐长叹的来由。就算有吕不韦那样的官爵,有齐景公那样的富有,也是不值得尊敬的。”庞统说:“我出生在边远偏僻的地方,很少见识大道理。如果不是今天敲击一下大钟、雷鼓,也还不知道您的见识啊。”【原典】①②

刘公幹以失敬罹罪。文帝问曰:“卿何以不谨于文宪?”桢答③曰:“臣诚庸短,亦由陛下网目不疏。”【注释】

①刘公幹:刘桢,字公幹,著名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其五言尤负盛名,后人将其与曹植并举。罹:遭受。

②文宪:法纪。

③网目:法网。【译文】

刘桢因为失敬而获罪。曹丕问他:“你为什么不遵纪守法呢?”刘桢回答说:“臣确实平庸浅陋,但也是由于陛下法网不够稀疏的缘故。”

政事第三

“自古安危关政事,随时忧喜到樵渔。零陵併起扶颠手,九庙无归计莫疏。”进退皆以“政事”,实乃古代读书中之要旨也。【原典】①

陈仲弓为太丘长,时吏有诈称母病求假。事觉,收之,令吏杀②焉。主簿请付狱考众奸,仲弓曰:“欺君不忠,病母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考求众奸,岂复过此?”【注释】

①收:逮捕。

②众奸:众多犯罪事实。【译文】

陈寔任太丘县县令时,有个小官吏假称母亲有病请假,事情被发觉,陈寔就逮捕了他,并命令狱吏处死他。主簿请求交给诉讼机关查究其他犯罪事实,陈寔说:“欺骗长官就是不忠,诅咒母亲生病就是不孝;不忠不孝,没有比这个罪状更大的了。查究其他罪状,难道还能超过这件吗!”【原典】

陈仲弓为太丘长,有劫贼杀财主,主者捕之。未至发所,道闻民①②有在草不起子者,回车往治之。主簿曰:“贼大,宜先按讨。”仲弓曰:“盗杀财主,何如骨肉相残!”【注释】

①在草不起子:指生了孩子不肯养育。在草:指临产分娩。

②按讨:查验惩处。【译文】

陈寔任太丘县县令时,有强盗劫财害命,主管官吏捕获了强盗。陈寔前去处理,还没到出事地点,半路上听说有家老百姓生下孩子不肯养育,便掉头去处理这件事。主簿说:“杀人事大,应该先查办。”陈寔说:“强盗劫财杀人,怎么比得上骨肉相残这件事重大!”【原典】①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②③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④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注释】

①贤家君:对对方父亲的敬称。

②何所履行:所履行音何,执行的是什么。

③绥:安抚。

④周旋:指应酬、揖让一类礼节活动。动静:行止,行动。【译文】

陈纪十一岁时,去拜候袁公。袁公问他:“令尊在太丘县任职时,远近的人都称颂他,他是怎么治理的呢?”陈纪说:“家父在太丘时,对强者就用恩德来安抚他,对弱者就用仁爱来抚慰他,放手让他们安居乐业,时间久了,人们就更加敬重他。”袁公说:“我过去曾经做过邺县县令,正是用的这种办法。不知道是你父亲效法我呢,还是我效法你父亲?”陈纪说:“周公和孔子生在两个不同的时代,他们的礼仪举止,虽然相隔很远也如出一辙。周公没有效法孔子,孔子也没有效法周公。”【原典】①②

贺太傅作吴郡,初不出门。吴中诸强族轻之,乃题府门云:“会稽鸡,不能啼。”贺闻,故出行,至门反顾,索笔足之曰:“不可③啼,杀吴儿。”于是至诸屯邸,检校诸顾、陆役使官兵及藏逋亡④,悉以事言上,罪者甚众。陆抗时为江陵都督,故下请孙皓,然后得释。【注释】

①贺太傅:贺邵,字兴伯,会稽郡山阴县人,三国时吴国人,任吴郡太守,后升任太子太傅。

②吴中:吴郡的政府机关在吴,即今江苏省吴县,也称吴中。强族:豪门大族。

③屯邸:当时吴地世家子弟多带兵屯戍在外,而他们的居舍却在吴郡,故称为屯邸。

④检校:查核,考察。顾、陆:顾雍、陆逊家族。顾雍曾为相掌朝政,陆逊曾为将掌兵权。【译文】

贺邵任吴郡太守时,到任之初,足不出户。吴中所有豪门士族都轻视他,竟在官府大门写上“会稽鸡,不能啼”的字样。贺邵听说后,故意出门,走出门口,回过头来看,并且要来笔补上两句:“不可啼,杀吴儿。”贺邵于是到各大族的庄园查核顾姓、陆姓家族奴役官兵和窝藏逃亡户口的情况,然后把事情本末全部报告朝廷,因此获罪的人非常多。当时陆抗正任江陵都督,为此特意往建业向孙皓求情,这才得以赦免。【原典】①②

山公以器重朝望,年逾七十,犹知管时任。贵胜年少若和、③裴、王之徒,并共言咏。有署阁柱曰:“阁东有大牛,和峤鞅,裴④⑤楷鞦,王济剔嬲不得休。”或云潘尼作之。【注释】

①山公:山涛。朝望:在朝廷中有声望。

②知管:主持掌管。知:主持。时任:指山涛担任吏部尚书,亲自主持官员的任免之事。

③贵胜年少:显贵并年轻者。和:和峤。裴:裴楷。王:王济。

④剔嬲(niǎo):纠缠。

⑤潘尼:字正叔,潘岳之侄。他在山涛死后才入朝为官,似不可能作此。【译文】

山涛在朝廷中有威望而受到器重,年纪已过七十岁,还照旧担当重任。一些权贵家子弟,如和峤、裴楷、王济等人都一起给他歌功颂德。有人在官署的柱子上题道:“官署东边有大牛,和峤是牛颈上的鞅,裴楷是牛后部的鞦,王济在中间纠缠不得休。”有人说这是潘尼写的。【原典】①②

贾充初定律令,与羊祜共咨太傅郑冲。冲曰:“皋陶严明之③旨,非仆暗懦所探。”羊曰:“上意欲令小加弘润。”冲乃粗下意。【注释】

①贾充(217-282):字公闾,在魏朝任廷尉,主管诉讼刑狱。到晋武帝登位,任尚书仆射,与裴楷共定科令,制订(晋律)。

②郑冲:字文和,深研儒术和百家之言,动必循礼。魏齐工时拜司空,转司徒。晋武帝即位,拜太傅。高贵乡公时,司马昭辅政,命贾充、羊祜等分定礼仪、法令,他们都先咨询郑冲,然后才公布。

③粗下意:粗略地提出自己的意见。【译文】

贾充当初拟定法令时,就和羊祜一起去征求太傅郑冲的意见。郑冲说:“皋陶制定法令的那种严肃而公正之主旨,不是我这种愚昧软弱的人所能探究的。”羊祜说:“圣上想要叫你稍加补充润色。”郑冲这才粗略地说出自己的意见。【原典】①②

山司徒前后选,殆周遍百官,举无失才,凡所题目,皆如其言。唯用陆亮,是诏所用,与公意异,争之,不从。亮亦寻为贿败。【注释】

①山司徒:山涛。前后选:指山涛先后两次担任选拔官员的职位。

②题目:品评。《晋书·山涛传》载,山涛两次任选职共十多年,每一官缺,就拟出几个人,由皇帝挑选。凡所奏甄拔人物,都各作品评。【译文】

山涛前后两次任职选官,几乎考察遍了朝廷内外百官,一个人才也没有漏掉,凡是他品评过的人物,都像他所说的那样。只有一个陆亮是皇帝的命令决定的,和山涛的意见不同,山涛为这事力争过,皇帝不听。不久陆亮因为受贿而被撤职。【原典】①②

嵇康被诛后,山公举康于绍为秘书丞。绍咨公出处,公曰:③“为君思之久矣。大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人乎?”【注释】

①秘书丞:秘书省的属官,掌管图书典籍。

②出处:进或退,指出仕和退隐。

③消息:消长,减少和增长。山涛以为,四季也有变化,人的进退出处也应按情况而定。【译文】

嵇康被杀以后,山涛推荐嵇康的儿子嵇绍做秘书丞。嵇绍去和山涛商量是否出仕。山涛说:“我替你考虑很久了。天地间一年四季,也还有交替变化的时候,何况是人呢?”【原典】①

王安期为东海郡,小吏盗池中鱼,纲纪推之。王曰:“文王之②囿,与众共之。池鱼复何足惜!”【注释】

①王安期:王承(275-320),字安期,太原晋阳人,累迁东海内史(在王国里,内史掌管大守职务)。

②文王之囿,与众共之:语见《孟子·梁惠王下》:周文王有个方圆七十里的园囿,人们可以到那里去打柴、打猎。【译文】

王承任东海郡内史时,有个小吏偷了池塘中的鱼,主簿要追查这件事。王承说:“周文王的猎场是和百姓共同使用的。池塘中的几条鱼又有什么值得吝惜的呢!”【原典】①

王安期作东海郡,吏录一犯夜人来。王问:“何处来?”云:②“从师家受书还,不觉日晚。”王曰:“鞭挞甯越以立威名,恐非致理之本。”使吏送令归家。【注释】

①录:拘捕。犯夜:触犯夜行禁令。《晋律》禁止夜间通行。

②甯越:战国赵人,中牟人。原为农民,因为努力求学,只用了十五年即成为周威公的老师。【译文】

王承任东海郡内史时,差役抓了一个犯宵禁的人来。王承问他:“从哪里来的?”那个人回答说:“从老师家学完功课回来,没想到时间太晚了。”王承听后说:“处分一个像甯越那样的苦学者来树立威名,恐怕不是获得良好治理的根本办法。”便派差役送他出去,叫他回家。

文学第四

“文学纵横乃如此,故应当家有季子。时来谁能力作难,鸿雁行飞入道山。”文学,古代读书人之要害、命技也。【原典】①

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尝算浑②天不合,诸弟子莫能解。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转便决,众咸

③骇服。及玄业成辞归,既而融有“礼乐皆东”之叹,恐玄擅名而心④忌焉。玄亦疑有追,乃坐桥下,在水上据屐。融果转式逐之,告左右曰:“玄在土下水上而据木,此必死矣。”遂罢追,玄竟以得免。【注释】

①郑玄(127-200):字康成,东汉末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县)人,著名经学家,遍注群经,精通历算。马融(79-166):字季长,东汉大经学家。

②浑天:古代的一种天体学说和天体算法。古代的天体论中有浑天说,以为天像鸟蛋,地像蛋黄,日月星辰绕南、北两极旋转。人们就用这种观点去推算日月星辰位置。

③骇服:叹服。骇:惊讶。

④转式:旋转式盘推演吉凶,是一种占卜的方法。式:通“栻”,占卜之具,类似星盘。【译文】

郑玄在马融门下学习,过了三年也没见着马融,只是由得意弟子为他讲授罢了。马融曾用浑天算法演算,结果不相符,弟子们也没有谁能理解。有人说郑玄能演算,马融便叫他来,要他演算,郑玄一算就解决了,大家都很佩服。等到郑玄学业完成,辞别回家,马融随即有“礼乐都向东去了”的感叹,他担心郑玄会独享盛名,心里很忌恨他。郑玄也猜测马融会来追赶,便走到桥底下,抓着木屐浮在水面上。马融果然用旋转式盘占卜郑玄踪迹,然后告诉身边的人说:“郑玄在土下水上,靠着木头,这表明一定是死了。”便决定不去追赶,郑玄终于因此得免一死。【原典】①

郑玄欲注《春秋传》,尚未成。时行与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②玄就车与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听君向言,多与吾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遂为服氏注。【注释】

①服子慎:服虔,字子慎,任九江太守,作《春秋左氏传解谊》。

②向:刚才。【译文】

郑玄想要注释《左传》,还没有完成。一次外出,和服虔相遇,两人住在同一个客店里。起初两人并不认识,服虔在店外的车子上和别人谈到自己注《左传》的想法,郑玄听了很久,听出服虔的见解多数和自己相同。郑玄就走到车前对服虔说道:“我早就想要注《左传》,还没有完成。听了您刚才的谈论,大多和我相同,现在就把我做的注全部送给您。”于是服虔完成了《服氏注》。【原典】

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①怒,使人曳著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②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注释】

①曳著:拉到。

②“薄言”句:引自《诗经·邶风·柏舟》,意为:我去诉说,反而惹得他发火。薄言:助词,无义。【译文】

郑玄家里的奴婢都读书。郑玄曾差遣一个婢女做事,所做的事情不合他的心意,郑玄要打她。她刚要分辩,郑玄生气了,叫人把她拉到泥里。一会儿,又有一个婢女走来,问道:“为什么在泥水中?”她回答说:“我去解释,反而惹得他发怒。”【原典】①②

服虔既善《春秋》,将为注,欲参考同异。闻崔烈集门生讲传,遂匿姓名,为烈门人赁作食。每当至讲时,辄窃听户壁间。既知不能逾己,稍共诸生叙其短长。烈闻,不测何人,然素闻虔名,意疑之。明蚤往,及未寤,便呼:“子慎!子慎!”虔不觉惊应,遂相与友善。【注释】

①参考:指查阅、考察、比较等。

②崔烈:字成考,汉灵帝时官至司徒、太尉,封阳平亭侯。【译文】

服虔对《左传》很有研究,将要给它做注释,想参考各家的异同。他听说崔烈召集学生讲授《左传》,便隐姓埋名去给崔烈的学生当佣人做饭。每到讲授的时候,他就躲在门外偷听。等他了解到崔烈超不过自己以后,便渐渐地和那些学生谈论崔烈的得失。崔烈听说后,猜不出是什么人,但他素来听到过服虔的名声,怀疑是他。第二天一大早崔烈就去拜访,趁服虔还没睡醒的时候,便突然叫道:“子慎!子慎!”服虔不觉惊醒答应,从此两人结为好友。【原典】

钟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秘公一见。置怀中,既定,畏其①难,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注释】

①难:诘责,质问。【译文】

钟会撰著《四本论》刚刚完成,很想让嵇康看一看。他把文章揣在怀里,已经走到了嵇康的住所,又怕嵇康质疑问难,揣着不敢拿出,走到门外远远地扔进去,便转身急急忙忙地跑了。【原典】①

何晏为吏部尚书,有位望,时谈客盈坐。王弼未弱冠,往见之。②③晏闻弼名,因条向者胜理语弼曰:“此理仆以为极,可得复难不?”弼便作难,一坐人便以为屈。于是弼自为客主数番,皆一坐所不及。【注释】

①王弼(226-249):字辅嗣,山阳人。能言善辩,是魏晋玄学的主要开创者,著有《老子注》、《周易注》、《论语释疑》等书。弱冠:古代男子到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后即指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②条:分条列出。向者:以前。理:指玄理,清谈家的道家思想。

③难:驳难。【译文】

何晏任吏部尚书时,地位声望很高,当时清谈的宾客常常满座。王弼还不满二十岁时,去拜会他。何晏听到过王弼的名声,便分条列出以前那些精妙的玄理来告诉王弼说:“这些道理我认为是玄理的最高境界了,你还能再反驳吗?”王弼便提出反驳,满座的人都觉得何晏理屈。于是王弼就自问自答,反复几次下来,他所谈的玄理都是在座的人赶不上的。【原典】①②

何平叔注《老子》始成,诣王辅嗣,见王注精奇,乃神伏,曰:“若斯人,可与论天人之际矣!”因以所注为《道》、《德》二论。【注释】

①何平叔:即何晏。

②王辅嗣:即王弼。【译文】

何晏注《老子》才完成,就去拜会王弼,看见王弼的《老子注》见解精微独到,于是非常佩服,说:“像这个人,可以和他讨论天人关系的问题了!”于是把自己所注的《老子》改写成《道》、《德》两论。【原典】①②

王辅嗣弱冠诣裴徽,徽问曰:“夫无者,诚万物之所资,圣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无已,何邪?”弼曰:“圣人体无,无又不③可以训,故言必及有;老、庄未免于有,恒训其所不足。”【注释】

①裴徽:字文季,魏河东闻喜人,官至冀州刺史。

②无:“无”和”有”是道家的两个哲学范畴。《老子》四十章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就是道,它没有任何物质的内容和属性,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从无产生出始初的物质,这就是有,然后进一步产生万物。王弼也是主张“凡有皆始于无”的。

③训:能释词意。【译文】

王弼年轻时去拜访裴徽,裴徽问他:“所谓‘无’是万物的根源,可是圣人不肯对它发表意见,老子却反复地陈述它,这是为什么?”王弼说:“圣人认为无是本体,可是无又不能解释清楚,所以言谈间必定涉及‘有’;老子、庄子也免不了说到‘有’,所以要经常去解释那个还掌握得不充分的‘无’。”【原典】①②

傅嘏善言虚胜,荀粲谈尚玄远。每至共语,有争而不相喻。裴冀州释二家之义,通彼我之怀,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注释】

①傅嘏(209-255):字兰硕,北地泥阳人。弱冠已知名于世,为司空陈群辟为掾。

②荀粲:字奉倩,魏颍川颍阴人。荀彧幼子,好老庄之言。【译文】

傅嘏擅长谈论玄虚之理,荀粲清谈崇尚玄远。每当两人在一起谈论的时候,常常发生争论,却又互不理解。裴徽能够解释清楚两家的道理,沟通彼此的心意,常使双方都感到满意,彼此都能通晓。【原典】

何晏注《老子》未毕,见王弼自说注《老子》旨,何意多所短,①不复得作声,但应诺诺。遂不复注,因作《道德论》。【注释】

①诺诺:连声答应,表示同意。【译文】

何晏注释《老子》还没完成时,一次听王弼谈起自己注释《老子》的要旨,对比之下,何晏的见解很多地方有欠缺,何晏不敢再开口,只是连声答应“是是”。于是不再注释下去,便另写《道德论》。

方正第五

“自昔保方正,顾尝无妄私。顺和固鄙分,全守真常规。”方正,古之君子美德之要害也。【原典】①②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③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④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注释】

①陈太丘:陈寔。期:约定时间。

②日中:日到中天,中午。

③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

④委:抛弃,舍弃。【译文】

陈寔和朋友约好一同外出,约定中午出发、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来,陈寔不管他,自己走了,走后那位朋友才到。当时陈寔儿子陈纪才六岁,正在门外玩耍。来客问陈纪:“令尊在家吗?”陈纪回答说:“家父等了您很久,见您不来,已经走了。”那位朋友便生起气来,说道:“真不是人呀!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扔下别人不管,自己走了!”陈纪说:“您是跟家父约定中午走的,到了中午还不来,这就是不守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人家的父亲,这是不讲礼貌。”那位朋友听了很惭愧,就下车来招呼他。陈纪掉头回家去,再也不回看一眼。【原典】①②

南阳宗世林,魏武同时,而甚薄其为人,不与之交。及魏武作司空,总朝政,从容问宗曰:“可以交未?”答曰:“松柏之志犹③④存。”世林既以忤旨见疏,位不配德。文帝兄弟每造其门,皆独拜床下。其见礼如此。【注释】

①宗世林:宗承,字世林,以德行为世所重。曹操年轻时,想和他结交,遭到拒绝。

②薄:轻视,看不起。

③见疏:被疏远。曹操后来只是在礼节上厚待宗世林,但是压低他的官职。

④文帝兄弟:指曹操的儿子曹丕、曹植等。曹丕为魏文帝。造:前往,到。【译文】

南阳郡人宗承,和曹操同时代的人,他很瞧不起曹操的为人,不肯和曹操结交。曹操做了司空,总揽朝廷大权的时候,曾经委婉地问宗承:“现在可不可以结交呢?”宗承回答说:“我松柏一样的意志还没有变。”宗承因为不合曹操心意被疏远以后,官职很低,和他的德行不相配。但是曹丕兄弟每次登门拜访,都是以晚辈的身份,特别在他的坐榻前行拜见礼。他就是这样地受尊敬。【原典】①②③

魏文帝受禅,陈群有戚客。帝问曰:“朕应天受命,卿何以④⑤不乐?”群曰:“臣与华歆服膺先朝,今虽欣圣化,犹义形于色。”【注释】

①受禅:接受禅让帝位,指曹丕登位称帝。公元220年农历正月,曹操死,其子曹丕继位为汉丞相;十月,曹丕废汉献帝为山阳公,自称皇帝。

②陈群:字长文。东汉末,曹操召他为司空西曹椽属,后迁御少中丞曹丕即帝位后,迁尚书令。

③应天受命:指登帝位。帝王都认为自己是顺应天意、接受天命而登位的。

④华歆:字子鱼,曹操召他为议郎,后任尚书令、御史大夫。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稟承曹操意旨领兵入宫收杀皇后伏氏,灭其族。曹丕即帝位后,迁为司空。

⑤义形于色:不忘旧主之情现于神色。【译文】

魏文帝称帝,陈群面带愁容。文帝问他:“朕顺应天命即帝位,你为什么不高兴?”陈群回答说:“臣和华歆铭记先朝,现在虽然欣逢盛世,但是怀念故主恩义的心情还是不免要流露出来。”【原典】①②

郭淮作关中都督,甚得民情,亦屡有战庸。淮妻,太尉王凌③④⑤之妹,坐凌事,当并诛。使者征摄甚急,淮使戒装,克日当发。州府文武及百姓劝淮举兵,淮不许。至期遣妻,百姓号泣追呼者⑥数万人。行数十里,淮乃命左右追夫人还,于是文武奔驰,如徇身⑦首之急。既至,淮与宣帝书曰:“五子哀恋,思念其母。其母既亡,则无五子。五子若殒,亦复无淮。”宣帝乃表,特原淮妻。【注释】

①郭淮:字伯济,魏朝时任雍州刺史,齐王曹芳嘉平元年(公元249年)迁征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在关中(今陕西省地)三十多年,功绩显著。

②战庸:战功。庸:功勋。

③王凌:字彦云,三国魏太原祁人。历任司空、太尉。密谋废立,司马懿当时为魏朝大将军(晋朝时追尊为宣帝),亲自领兵讨伐他,便自杀。

④征摄:指捉拿。

⑤克日:限定时间。

⑥徇:营救。

⑦宣帝:司马懿,字仲达,魏河内温县人。魏之重臣,后杀曹爽,专国政。【译文】

郭淮出任关中都督期间,很得民心,也多次建立过战功。郭淮的妻子,是太尉王凌的妹妹,因为王凌犯罪受株连,应当一起处死。派来逮捕她的官吏追得很急,郭淮让妻子准备好行装,限定日子就要上路。州府的文武官员和百姓都劝说郭淮起兵反抗,郭淮不同意。到期打发妻子上路,百姓嚎啕痛哭,一路跟着呼唤不舍的有几万人。走了几十里路后,郭淮到底还是叫手下人去把夫人追回来。于是文武官员飞跑传命,好像救自家性命那么急。夫人追回来以后,郭淮写了封信给宣帝司马懿说:“五个孩子哀痛欲绝,恋恋不舍,思念他们的母亲。如果他们的母亲死了,我就会失去五个孩子。五个孩子如果死了,也就不再有我郭淮了。”司马懿于是上表魏帝,特赦了郭淮的妻子。【原典】①②

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③④⑤毗为军司马。宣王既与亮对渭而陈,亮设诱谲万方,宣王果大⑥忿,将欲应之以重兵。亮遣间谍觇之,还曰:“有一老夫,毅然仗

⑦黄钺,当军门立,军不得出。”亮曰:“此必辛佐治也。”【注释】

①“诸葛亮”句:诸葛亮任蜀汉丞相,东联孙吴,数次北伐曹魏。公元234年出兵于渭水南五丈原攻魏,魏遣大将军司马懿领兵防御。蜀兵远来,利在急战,司马懿却屯兵以候其变。八月,诸葛亮死,汉兵退。次:指临时驻扎。

②魏明帝:曹睿,魏文帝曹丕的儿子。诸葛亮伐魏正是他在位的时候。晋宣王:司马懿。魏咸熙元年晋国初建,追尊他为宣王。他的孙子司马炎建立晋朝,又追尊他为宣帝。

③辛毗:字佐治,任行军司马,将军府的官员,平时总理事务,作战时负参谋之责。

④对渭而陈:隔着渭水对阵。

⑤诱谲:诱惑欺诈。

⑥觇:窥视,察看。

⑦黄钺:用黄金装饰的斧,是帝王赐给主管征伐的重臣的。这里表明辛毗奉命监军。【译文】

诸葛亮屯兵在渭水之滨的时候,关中为之震动。魏明帝非常害怕司马懿出战,便派辛毗去担任军司马。司马懿和诸葛亮隔着渭水列成阵势以后,诸葛亮千方百计地设法诱骗他出战,他果然非常愤怒,就打算用重兵来应战。诸葛亮派间谍去侦察他的行动,间谍回来汇报说:“有一个老人拿着金斧,坚定地面对军营门口站着,军队都出不来。”诸葛亮说:“这一定是辛佐治了。”【原典】①②③

夏侯玄既被桎梏,时钟毓为廷尉,钟会先不与玄相知,因④便狎之。玄曰:“虽复刑馀之人,未敢闻命。”考掠初无一言,临刑

⑤东市,颜色不异。【注释】

①夏侯玄(209-254):字太初,魏齐王曹芳时任太常,为九卿之一,主管礼仪祭祀之事。当时司马师以大将军辅政,后中书令李丰因司马师专权,密谋以夏侯玄代替他,事泄,李丰被杀,夏侯玄被捕交廷尉审理,随后被杀。

②钟毓:魏太傅钟繇长子。

③钟会:钟毓的弟弟。

④因便:顺便,乘机。

⑤东市:行刑的地方,法场。汉代在长安东面的市场行刑,故后代通称法场为东市。【译文】

夏侯玄被逮捕戴上脚镣手铐之后,当时钟毓任廷尉,他弟弟钟会先前和夏侯玄不相交好,这时趁机羞辱夏侯玄。夏侯玄说:“我虽然是罪人,也不敢遵命。”虽然经受刑讯拷打,始终不出一声,临到解赴法场行刑,也依然面不改色。【原典】①

夏侯泰初与广陵陈本善。本与玄在本母前宴饮,本弟骞行还,径入,至堂户。泰初因起曰:“可得同,不可得而杂。”【注释】

①夏侯泰初:即夏侯太初,夏侯玄。陈本:字休元,曾任郡守、廷尉,迁镇北将军。弟弟陈骞,字休渊,当时还年轻,任中领军(掌管卫兵)。【译文】

夏侯玄和广陵陈本是好朋友。当陈本和夏侯玄在陈本母亲面前宴饮时,陈本的弟弟陈骞从外面回来,径直进入来到堂屋门口。夏侯玄于是站起来说:“我可以和志趣相同的人交往,但不能与不相投的人混杂在一起。”【原典】①

高贵乡公薨,内外喧哗。司马文王问侍中陈泰曰:“何以静之?”泰云:“唯杀贾充以谢天下。”文王曰:“可复下此不?”对曰:②“但见其上,未见其下。”【注释】

①高贵乡公:指曹髦(241-260),魏国皇帝,是魏文帝曹丕的孙子。未登位时封为剡县高贵乡公。大将军司马师废魏齐王曹芳后,立他为帝。他在位时,司马昭继承哥哥司马师的职位,专国政,自为相国,曹髦想除掉他,反被司马师的党羽贾充率兵杀死。

②上:指更重的处理。下:指更轻的处理。【译文】

高贵乡公被杀,朝廷内外群情激愤,议论纷纷。司马昭问侍中陈泰:“怎样才能使舆论平息下来呢?”陈泰说:“只有杀掉贾充来向天下人谢罪。”司马昭说:“可以不可以再考虑一个比这轻一些的处理办法呢?”陈泰回答说:“我只知道有比这更重的,不知比这更轻的。”【原典】①②

和峤为武帝所亲重,语峙曰:“东宫顷似更成进,卿试往看。”还,问何如,答云:“皇太子圣质如初。”【注释】

①和峤:字长舆,任侍中,迁中书令。多次向晋武帝司马炎谈起担心太子不能继承国家大业,武帝不以为然。

②东宫:太子居住的宫室,这里用来称太子。【译文】

和峤是晋武帝所亲近、器重的人,有一次武帝对和峤说:“太子近来似乎更加成熟长进了,你试着去看看。”和峤去了回来,武帝问他怎么样,和峤回答说:“皇太子资质同以前一样。”【原典】①②

诸葛靓后入晋,除大司马,召不起。以与晋室有仇,常背洛水而坐。与武帝有旧,帝欲见之而无由,乃请诸葛妃呼靓。既来,帝③就太妃间相见。礼毕,酒酣,帝曰:“卿故复忆竹马之好不?”靓④曰:“臣不能吞炭漆身,今日复睹圣颜。”因涕泗百行。帝于是惭悔而出。【注释】

①入晋:诸葛靓仕吴为右将军、大司马,吴国灭亡后,他到了晋的都城洛阳。

②除:授官,任命。大司马:官名。

③竹马之好:比喻儿童时代的交情。竹马:儿童用来当马骑的竹竿。

④吞炭漆身:比喻为父报仇,据《史记·刺客列传》载:春秋末年,晋国的大夫赵襄子灭了智伯,智伯的家臣豫让便要杀赵襄子来给智伯报仇。他用漆涂身,使身上长癞疮,以改变形貌;吞炭弄坏嗓子,使声音沙哑。毀容变音,使人不识,再去报仇。【译文】

诸葛靓到了晋朝首都洛阳后,被任命为大司马,他不肯应召赴任。因为他和晋室有仇,常常背对洛河的方向坐着。他和晋武帝有旧交情,武帝很想见他,却又找不到缘由,就请婶母诸葛太妃招呼诸葛靓来。来后,武帝到太妃那里和他见面。行礼后喝酒,畅饮的时候,武帝问:“你还记得我们小时候的交情吗?”诸葛靓说:“臣不能吞炭漆身,今天又看到了圣上。”说完便涕泪交流。武帝于是既惭愧又懊悔地走了出去。

雅量第六

“卫侯不易得,余病汝知之。雅量涵高远,清襟照等夷。”雅量,将宽厚视为第一风雅之事,古之道德标准由此可见一斑。【原典】①

豫章太守顾劭,是雍之子。劭在郡卒,雍盛集僚属,自围棋。②外启信至,而无儿书。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③沾褥。宾客既散,方叹曰:“已无延陵之高,岂可有丧明之责!”于是豁情散哀,颜色自若。【注释】

①雍:顾雍(168-243),字元叹,累迁尚书令,位至丞相,曾得到蔡邕的赞赏。

②了:明白。

③延陵:地名,这里指延陵季子。春秋时代,吴国的季札受封于此,称延陵季子。他最熟悉礼制,他儿子死后,葬丧都合乎礼。并且说:“骨肉归复于土,命也。若魂气,则无不之也。”【译文】

豫章太守顾劭是顾雍的儿子。顾劭死在任内,当时顾雍正大请同僚下属饮酒作乐,自己下围棋。外面禀报说豫章有送信人到,却没有他儿子的书信。顾雍虽然神态不变,可是心里已明白其中的缘故;他悲痛得用指甲紧掐手掌,血流出来沾湿了座褥。直到宾客散去以后,才叹气说:“已经不可能有季札那样的高尚旷达了,难道可以哭瞎眼睛而受人责备吗!”于是就放开胸怀,驱散哀痛之情,神色自若。【原典】①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色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②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注释】

①嵇中散:嵇康。

②靳固:吝惜固执。【译文】

嵇康在法场被处决时,神态不变,他要求给他琴,弹奏《广陵散》。弹完后说:“袁孝尼曾经请求学这支曲子,我吝惜固执,不肯传给他,《广陵散》从今以后要失传了!”三千名太学生向朝廷上书,请求拜他为师,朝廷不准许。嵇康被杀后,司马昭随即也后悔了。【原典】①

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②色无变,书亦如故。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往。【注释】

①焦然:形容烧焦了。

②跌荡:指神色慌张,不能遵循礼节。【译文】

夏侯玄曾经靠着柱子写字,当时下着大雨,雷电击坏了他靠着的柱子,衣服烧焦了,他神色不变,照样写字。宾客和随从反而都跌跌撞撞,站立不稳。【原典】①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注释】

①折枝:使树枝弯曲。【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有一次和一些小孩儿出去游玩。他们看见路边的李树挂了很多果子,把树枝都要压断了,小孩儿们争先恐后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别人问他,他回答说:“树长在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的李子。”拿李子来一尝,果真是苦的。【原典】①②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③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注释】

①断:隔绝。

②纵:听凭。

③湛然:安适的样子。【译文】

魏明帝在宣武场上把老虎的爪牙包裹起来,举行人、虎搏斗表演,任凭百姓观看。王戎当时七岁,也去观看。老虎乘机攀住栅栏大吼,吼声震天动地,围观的人都吓得退避,跌倒在地。王戎却安然不动,一点也不害怕。【原典】①

王戎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遗筒中笺布五端,戎虽不受,厚报其书。【注释】

①筒中笺布:一种细布,卷作筒形。《晋书·王戎传》作“筒中细布五十端”。端:二丈为一端。【译文】

王戎任侍中的时候,南郡太守刘肇送给他十丈筒中细布,王戎虽然没有受礼,却还是深情地给他写了一封回信。【原典】①

裴叔则被收,神气无变,举止自若。求纸笔作书,书成,救者②多,乃得免。后位仪同三司。【注释】

①收:逮捕。

②仪同三司:仪仗同于太尉、司徒、司空。这三个官职号称三公,又称三司,三公以下有“位从公”之名,仪同三司的都是位从公,即非三公却给以和三公同等的待遇。【译文】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