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课(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2-01 15:27:07

点击下载

作者:(德)安德烈·科斯托拉尼,郑磊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证券投资课

证券投资课试读:

前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有人让我提建议的时候,我就把这句中国格言告诉他们。“建议”就是“鱼”,人们不应该执着于此。免费的建议其实只是某些组织、公司或金融机构为了推销证券而向大众所做的宣传。大众接受这些建议买入证券,然后自顾自地把证券价格推向了高点。不断攀升的行情吸引了新客户买入,这样就让那些提供“好心建议”的组织达到了目的。在大多数情况下,这就是那些所谓的建议所起的作用。

人要想成功,就不能盲从建议,必须有自己的观点、主意和想法,要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独立做出判断,就像一个好的渔夫要自己撒网捕鱼。

为了决定什么时候该买入、该抛出,什么时候应该等待,我们就必须了解股票市场上变幻莫测的时升时降的价格波动,这是最重要的。

我的建议不是基于经济学的理论研究,而是来自实践经验。我所知不多的经济学和金融知识,不是从大学课堂上或者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在市场上摸爬滚打的实践中得来的。我为此付出的学费要比我在哈佛商学院读书时高得多。

在我65年的证券投机生涯中,我用过各种交易方法,在78个不同的交易所(证券交易所和期货市场)做过交易,给73家经纪公司打过工。

如今我都算不出自己在这些年里,到底做过多少笔交易了,当然,有成功也有失败。

我做过短线交易,24小时之内完成交割,也做过期限长达5年的交易。从1924年开始直到现在,我没有一个晚上是不看股市行情,或不分析股市行情就上床休息的。

我做过“短期”贷款,也做过“长期”(也就是信用)贷款、股票和“蓝筹股”,也投资过黄金期货、石油债券,还有濒临破产的公司发行的绝对可靠的债券和股票。我交易过各种条款和期限的期权,只要华尔街上的人还没有醒过神来做出选择,那所有其他股票市场上的人就该抓住时机做一把期权交易。

过去我常常被人们称为股票大师、炒股专家,尽管如此,我也曾经多次破产。顷刻间,一切化为乌有,而且负债累累,我甚至想到了自杀。为了在冒险生涯里生存下来,我需要更多的勇气、智慧、能力、耐力,当然还有运气。我们完全可以说:一个真正的股票交易者就应该是“不倒翁”。

我一生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大大小小的革命、内战,经济上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货币的升值、贬值,股价的疯狂上涨和毁灭性的狂泻暴跌,但是我都能化险为夷,幸运地活了下来。确实,股票投资者真的不易。

股市行情并不按照人们的期望发展。为了把水搅混,搞乱人们的判断,“魔鬼”时常出没,要想丝毫不为之所动,谈何容易。股市诡谲多变,来去匆匆。光靠个人判断还不够,要预判市场,还必须留意大众的反应,这可并非易事!

我的目的是用不复杂的方式(不是权威的)讲解我对股市核心的看法和方法,因为无论怎么说、怎么做,也比不上用简明的答案回答简明的问题这种方式更合理、更有用。

我愿以我的亲身经历和经验解答你们的问题,只需要你们告诉我,你们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在大约100期的研讨班上(15000多名学员),无数次在大学、银行、企业(从美洲银行到德意志银行,再到储蓄所;从IBM、杜邦公司、尼克斯多夫、艾克塞尔·斯普林格到狗粮厂)的讲座上,人们向我提出了成百上千个问题。在本书里,我回顾总结了这些问题,你肯定也正想向我提出类似的问题。

最后我想要说明的一点是,我的分析并不只是说出一些逸事和技巧,尽管我总是很乐意讲一些这方面的事——在之前出版的四本书里,我也确实写了很多。我更想做的是帮助读者,给他们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在他们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真的能派上用场。

股市变幻莫测,可能出现的情况有很多,真把所有可能发生以及我能够想到的案例都分析一遍,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我奉献给大家的不是丰盛的菜肴,而是一个烹饪食谱。你尽可按照自己的口味,做出自己的美味菜肴。

我相信,你会成功的。祝你好胃口!安德烈·科斯托拉尼问题与回答什么是股市,股市是做什么的?

股市就是资本市场,是人们用钱购买有价证券,或者把证券换成现金的节点(我的形象说法)。什么是有价证券?

有价证券,按照法国人的说法就是动产(valeurs mobilirs),与不动产是相对的概念。人们可以按照由市场供需情况确定的价格,在股市上在任何时间以任何数量进行交易,即买入或卖出有价证券。股市行情必须通过大声喊叫的办法报出来,以便让每一位对这只股票感兴趣的投资者都能听到,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买卖股票。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人们不是通过大声喊叫的方式交流行情,而是用一种窄纸带,上面列明了每一笔交易的股票数量和价位(这种纸带是自动行情接收机用的,用于自动接收股市行情)。在美国,甚至在欧洲一些大城市的股市,也在使用这种纸带。人们能在许多美国老电影里看到类似镜头,当某个大人物走在纽约百老汇大街庆祝胜利的游行队伍前面时,临街的股票交易所里的工作人员从窗口探出头,将这种纸带大把地撒向游行人群。当时的大人物的知名度,就可以根据事后回收的纸带重量来衡量。

和芝加哥相比,许多大交易所里的气氛是不同的,比如说巴黎、苏黎世、杜塞尔多夫、法兰克福。在那里,人们习惯于大声喊叫,整个交易大厅嘈杂异常,如果是新手的话,可能会以为自己误入疯人院了。在伦敦的交易所里,人们则安静得多,所有的股票交易都由被称作“经纪人”的工作人员操作。他们会长期关注某几只股票的行情,随时准备买入或卖出。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交易所里是另一番情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20世纪30年代,那里就已经用上计算机了,和今天纽约股票市场上的投机家们用的小本子一样,能显示出每一笔买卖的委托情况。动产证券指的是什么,就是那些有价证券吗?

动产证券指的是所有的负债(包括契约和债券),国内债券以及国外政府、社团和城市发行的债券,它们和私人企业上市发行的股票一样。提到股票,人们想到的是股份公司出具的股份凭证。

人们也可以做可转换债券、期权凭证以及各种各样其他形式的有价证券交易。这些证券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混合了股票与债券特点的有价证券。经营各种有价证券的市场叫证券市场(也有人称之为有效市场)。股票有什么用?

你可以用手头上的余钱购买有价证券。当你需要现金的时候,可以卖出有价证券收回这笔资金,以后有资金时还可以再买入有价证券。你可以在公司刚上市时买股票(或者买已经上市的股票),不久就会发现,这只股票会被大家炒来炒去。如果愿意的话,你可以一直持有这些股票,这样就会保留这个公司股东的身份。有价证券操作方便,不必像买卖二手车那样,需要在当地报纸或者专门的宣传栏上刊登广告,说要买西门子100股,或者我想卖出戴姆勒-奔驰100股,在股票市场上,人们随时都能买卖。股票市场的有价证券交易额是多少?

这要看是在哪个交易所,还要看是在什么时段。当然,纽约或者东京交易所的交易额肯定要比别的地方高,比如说米兰或者马德里。这也关系到股票市场的大小,关系到有多少人在这里交易。股市里不仅有经纪人,还有投机家和玩家,这些人不做长线,只做短线(有的时候是几天,有的时候甚至是24小时之内)。我把这些短线投机的人称作“寄生虫”。他们只想做短线交易,短到一日,长线也不过几个月,他们的出发点根本不是真正投资某个公司。这些“寄生虫”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的作用也不可忽视。股市不能没有他们的参与。因为他们不停地买入-卖出-再买-再卖,这样的反复操作可以推高交易额。这也挺重要,因为交易额越大,那些真正以炒股为生的人的保障也就越大,他们随时可以卖出自己的份额。在交易额很大的股票市场上做交易,人们可以不受所谓的价格波动影响,无论买入还是抛出,都可以自主决定;而在规模小、交易额少的股市上,就不可能做到。因为大笔买卖股票时,不仅会受到股市价格走势的影响,还会强烈影响价格。在股市上大量买入卖出,如果赶上价格上涨,每操作一笔都能引起股价上涨,将价格推高1/4点;如果赶上价格下跌,每操作一笔都会引起价格下跌,让价格下降1/4点。这就像开车一样,一个16缸发动机的车开起来比一个4缸车舒服得多。“冲击”被分解了。股票用来做什么?

将公司的所有股票集中在一起,就组建了一个股份公司。那些手里有余钱的人等着认购那些大公司的股票。要是没有这些钱,我敢说,就不会有19世纪和20世纪那些重大的经济发展成果,比如说铁路、航运、苏伊士运河,以及矿山和石油的开采,也不会有自由的市场经济下的大型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像汽车工业、航空业、计算机和电子工业等。计划经济国家的情况是怎样的,它们也有这些行业吗?

计划经济国家可以不采用股份公司,自然也就不需要股票市场。国家就是唯一的投资人。信赖企业就像这是一个政府机构。不管人们羡慕还是反对这个体系,这终究是个表面问题。在自由市场经济里,股份公司是经济基础,而投机,也就是交易所,是其引擎。引擎所用的燃料就是富余的资金。只有希望企业成长,获取利润,而不仅仅是获得利息收入,才能让资金服务于实体经济扩张。企业家追求利润,企业才能在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和竞争,这就是驱动力,世界因此而大步前进。人们可以证明这些理论吗?

理论和科学上还没有证明,但最近60年的经验是这样的。我无法举出更好的例子作为证据说明市场和市场投机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一些国家曾经实行过计划经济政策,而如今已经放弃这样做了。

奥地利曾经有70%的股份掌握在国家手中。法国曾有30%的经济为国有。尽管如此,法国和奥地利政府还是丝毫不受干扰地支持了巴黎和维也纳的股市发展。有余钱的人在投资股票的时候享受优惠的税收政策;政府从来没有表现出轻视股票的态度,也从未制定过任何制止股市发展的政策。相反地,众所周知,这些国家的国有银行还支持这些股票市场。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由于突发恶性事件或某些信息而使投资受到影响,引发股市震荡,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本来就依赖于国家的)银行从市场上大量买入股票。当这种突发事件爆发的时候,我常听到这样的对话:“今天的情况怎么样?”很多老股民就会说:“没有危险,有卫兵保驾!”这就是说,银行和它们的代理机构已经来救火了,为了支持股市,它们会大量收购股票。在美国,政府会干预股市吗?

在美国,政府肯定不会把自己搅到股市交易里去。某些团体为了自身利益或许会救市,而且这种做法也可以说是经常发生;当事态发展影响到自身利益的时候,它们会加大操控市场的力度。至于如何操作,我后面还会讲到。虽然说起来是这样,但我相信,美国总统每天都会接到有关股市情况和股市发展趋势会带来影响的报告。德国的情况如何?

像法国一样,德国的政府控制也较少,不仅国家和国有银行,而且那些自身利益与股市发展密切相关的大的私人银行和金融机构也都参与其间,保障股市不受大的干扰,保持着股市的良好发展状态。

在德国、法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可以这样控制市场,但在美国就做不到,因为美国的市场太大了。股市越小越容易管理,市场越平稳。这就像赛马一样:筹码越多的赛马,赌输的危险就越小,或者说,放在专业赛马师名下的筹码的危险性较小,而其他人赢的可能性也比较小。高价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赢家。如果价格定得不好,小到微不足道,就会被别人控制。有时依靠灵感赌一把,要比理性的投资能赚更多钱。

比如说,近年来,德国的银行就很有兴趣参与股市,且取得了不错的投资业绩。这首先是因为,它们在股市上占有大量股份,想在合适的时候再抛售出去;其次,容易再融资,因为大众只想买走势好的上升股,只想买原始股;最后,为了能让有余钱的人购买新上市公司的股票。无论如何,最重要的是,股民需要的是良好运行的股市。上市公司扩大融资的确有利于经济的发展。金融机构是否有兴趣不改变股市的这种良好状态?

兴趣不是一成不变的。银行的确有时候对股市不是特别感兴趣。在20世纪70年代,有段时间利率升高,银行更希望客户把一些钱存在银行,而不是眼看着手里有余钱的人都去了股市。让客户按期收到利息和让客户自己决定投资证券,这两者之间的差距非常大。

在银行的储蓄柜台,柜员会建议客户把钱存起来,或者做定期存款,而不是投到股市里,尽管当时的股票价格非常划算,价位特别低。那时银行只对自己认购股票有兴趣。银行的态度何时发生了改变?

1984~1986年,随着股市大幅扩增,情况又有了变化。金融机构对股票发生了特别浓厚的兴趣,积极推动股市的发展,为的是让大众都来购买股票。它们打算帮助那些受其关照的公司扩大资本金,也想把许多私人企业转变成股份公司。所以,它们的观点是,通过大众认购股份来达到上市发行新股或增资扩股的目的。对于股民来说,有一条颠扑不破的道理:价格升了就买入,价格跌了就卖出(也就是业内人士常说的“追涨杀跌”)。大众不知道是新股还是扩股,不会考虑那么多。重要的是人们看到了股票价格已经由什么价位上升了多少点,而且他们相信还会再涨多少点,这个时候,想让人们把手中的股票抛了,可就非常难了。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有余钱的人不愿意接触股票,可后来他们醒悟了,对股票产生了兴趣,开始以不可阻挡之势涌入股市。在五年前对股票还一无所知的上百万普通老百姓,现在都成了股民,想在股市上大显身手。

不过,在德国没有什么绝对情况。就整个西欧来说,股市发展也不再乐观。在米兰、马德里、维也纳,甚至在赫尔辛基,最近都能看到这种现象。

股市变化莫测,股民对此爱恨交加。就像反复无常的酒鬼一样,清晨,他痛恨自己前一晚喝太多酒,立志要戒酒,从此滴酒不沾。可到了晚上七点,他要了一杯鸡尾酒;八点喝了一杯葡萄酒;到了十点的时候,他又开始喝威士忌了;午夜十二点的时候,他就像以往一样,又烂醉如泥了。股票就像一只来回打转的轮胎,又像潮涨潮落,无休无止。遗憾的是,就连最聪明的经济学家也算不出汇率会升高多少;而海洋学家能够计算大海的潮汐运动,测量结果精确到一秒。股市变化的经济基础是什么?

其实,根本就不需要什么经济基础,也不需要激励去推动股市。技术上的或者心理承受力方面的因素,或者说二者都会极大地影响一个人顺应市场走势和驾驭资金能力的发挥;还有就是支付能力,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股市震荡对经济有益吗?

有时有,有时没有。本来,股票是给了大众一个长期投资的方式。投资企业长期债券,资金会被冻结,而投资股票的好处就在于,当我需要钱的时候,随时可以“解冻”自己的资金。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曾提出一个理论:股东和股票应该被紧紧绑在一起,就像不可解除的婚姻,像并蒂莲(他可能从没有想过还有离婚一说)。但是,命运总是像魔鬼的黑手,不停地拨来点去,捉弄着老百姓,让人变鬼,让鬼成神。当这个魔鬼露出狰狞面目的时候,股市就会出现大震荡,于是它就可以坐收渔利了。股市游戏的变化越大,也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过去,人们说,一个商人亏损10000荷兰盾就是倾家荡产了,而现在,股民一失手就可能会损失10000马克。股票投资会让人变得忧心忡忡,歇斯底里。他该如何在金融机构解决通货膨胀问题之前,在干涉出现之前,做一手漂亮的交易呢?他四处奔波,探听虚实,为的是得到一些建议、提示和股票推荐。这样的股民轻而易举就被股市套住了,被拖向深渊。有时候,人们也会因为害怕或贪念,而被股票诱惑得跃跃欲试,激动不已。所以,当股票攀升的时候,成千上万的人都涌了上去,不想错过幸运机会,都想得到股市的垂青。因为在股市再次呈现牛市之时,任何事情都不会比只能看而不能买更令人痛心了,但是在买入之后又输掉了的时候,那种情形更令人心碎。人们认为银行和金融机构对公众是不真诚的,情况是这样吗?

不是的,绝对不是不真诚。但它们经常是不负责任的,它们的人员和代理智商不高、经验不足,这些人倾向于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交易。金融家和做市商终究不是孤儿,银行和金融机构本身是利润创造者,其最大的兴趣是为炒股的人买卖它们自己的股票,为的是获得最高的收益和支付最高的红利。这就意味着,它们想占大众的便宜,以把好处装进自己的腰包。饭馆的老板也是如此,不能因为他提供的饭菜比别人多了一种,而他只做了一天就不想再做了,就认为他不真诚。有一种情况是肯定的:随着媒体加强宣传和股市行情的不断上涨,股票的散户化一直在提高,而这是总体经济利益的一部分。大众在股市震荡中遭受的损失是否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这只会在某种程度上产生负面影响。在股市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过上涨直到崩盘的情况,也就是跌至低谷的时候。股市风暴来临时,数千名股民饱受其苦,挣扎在痛苦的边缘,当然,交易额的大头还是掌握在大公司手中。在经济繁荣时期会出现大量的新公司,这些公司很脆弱,在一次金融危机之后就很快消失了。但有一些公司会勉强生存下来,等待经济发展时机的再次来临。这种现象在现代化、技术革新型工业企业里尤为常见。通过技术改良和发展,新公司受到股票交易投机的刺激,被注入新的血液,就会像蘑菇一样,再一次茁壮成长。不过,人们应该考虑到其中的风险。您之前提到匈牙利,说明投机对这些国家也能起到重要作用,为什么?

匈牙利政府和它的建设者在多年的失败经验中,总结出了一个结论,即私有经济尽管存在一些弊端,但是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此外,政府还想回笼这笔掌握在民众手中、数额较大(在银行储蓄中所占份额最大)且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的剩余资金。所以,一些国有企业公开发行利息固定、期限不一的长期贷款,利率高于银行存款利率。这是向有价证券投资方向过渡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企业向社会出售这类长期贷款,购买者除了获得利息之外,还可获得企业年底的利润分红。在西方国家,人们把这种方式称为“优先股”:这种股票除了会带来利息,还会从企业利润中分到股息。现在匈牙利的专家在考虑上市一种根本就没有利息的股票,股民只参与企业的利润分红。在西方国家的语言中,股票一词就包含着股息的意思。政府想把老百姓手中这笔游资转移到企业,以支持企业经营。吸引有余钱的老百姓,最简单明了的做法是贷款利息比银行储蓄利息高。如果企业运行良好,业绩不错的话,还可让他们获得利润分成。每个手中有余钱的人都会认真思考哪个长期贷款会带给他持续利润分成的机会?投资哪一家企业可以避免落入只圈钱而不赢利的无底洞?假如碰到这种情况,他可能最终仍会紧紧攥着不能给他带来任何益处的长期贷款,为的是等到价格走低而这笔贷款收益率上升时,能挣得更多一些。如何投资一笔钱,这就叫作“投机交易”,在美国有,在德国也一样。投资股票的期限短、效益好,特别能引起人们的兴趣。计划经济国家肯定没有股份公司吗?

以前是这样的。那里的法律限制私营企业的雇员数量。为了证明当国家赋予私营企业更多自由的时候,股份公司在经济发展中还能起到更重要的作用,我们还有其他更有说服力的例子吗?自由市场经济的典型不是长期贷款、储蓄存折,其代表形式是股票。因为当人们把手中的钱投资到股票的时候,得到的不仅仅是股息,而且还要参与公司的利润分成,还要关心公司的经营与发展,以及由此引起股价不断上升时该如何操作。股票投资的时间短、见效快,是多余资金最好的升值方式。投资股票的钱一直在流动着,是活钱。不管是在街角、树荫下、咖啡馆里,还是在股票交易所;不管是与别人共同决定,还是一个人自作主张;不管是私有的资本主义,还是半国有化的资本主义,私有经济哪怕有一点点的立锥之地,就可以投资股票。没有股份制,人们对股份公司就没有权利。但更根本的是,没有股票就没有股份公司。人们称这种投资行为是“玩”,从此也就出现了股票“玩家”——投机家。

我要强调的是“投机家”,而不是“玩家”。这些投机行为基于不同的情况:利率变化趋势、政府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技术因素等。您所说的“中期”指的是多久?

是指1~3年,最长5年。长期是指多长时间?

长期投资指的持有某个有价证券几年时间,并长时间地追踪其价格走势。持有者能长时间,甚至在几年里都关注某一只股票,而且,他发自内心地期望自己购买股票的那个公司能持续成长。在几年里长期持有IBM股票的股东,其股本早已经翻了100多倍。短期股价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就短期而言,经济形势与公司业绩根本就不会对股价产生影响。当日发生的事件、近期新闻甚至是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等会影响股价,因为很多人是根据这些眼前事件决定下一步行动的。这种盲目跟进在大多数时候是错误的,或者引人误入歧途,因为这些根本经不起推敲。不是已发生的事实本身,而是大众对该事件的心理反应影响了股价走势。

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1939年,慕尼黑协定签订和捷克斯洛伐克被分割后,欧洲股票市场走势良好,因为希特勒向全世界承诺保证人们1000年的和平。德国元首表示对慕尼黑协定很满意。在一位英国议员攻击英国政府背叛捷克斯洛伐克而提出一个攻击性的提议之后,英国首相张伯伦在下议院解释说,他根本不怀疑希特勒的承诺,自由会得到保证。股市呈现出一片祥和之气,特别是巴黎证券交易所。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个大大的惊愕——1939年3月15日,希特勒出兵捷克斯洛伐克,占领了布拉格,全世界为之震惊。英国首相张伯伦再次来到下议院,情绪低落地说他感到非常难过,因为希特勒食言了。他非常明确地做出解释,并着重强调,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还会进攻但泽,即波兰,大不列颠也会倾其所有人力、物力帮助波兰抵抗侵略。这是一个极其令人痛心的声明,像重磅炸弹一样震慑了整个欧洲股票市场。“千年和平”这个最大的愿望被摧毁了。令人担忧的状态持续了几个月,战争的恐惧越来越强,很明显,人们害怕他们的证券账户会很长时间才能处理完,他们的现金可能会全部被他人占有。这是一个很容易理解的、很有逻辑的反应。

一个很显然的问题是,眼下谁会是买主?我们前面说过,市场上总是要有买有卖,买者当然是最乐观的,他们相信战争不会发生,希特勒会收手。随之出现了一个观点,认为即便爆发战争,也不会持续太长时间。德国经济并不是很强大,希特勒这个大骗子在战争持续几个月后一定会停火。接着,又出现了另外一个说法,认为反正股市已经这么萧条了,有没有战争都得买入股票。特别是那些专业投资人,他们必须把手中的钱投出去,尤其是那段时间的市场走势对他们非常有利。有一些公司因为担忧股市的流动性,以防万一,在这么低的价位把股票又买回来了。股市慢慢走低,希特勒的每一个威胁都使股市行情更糟。特别是在1939年8月23日苏联外交部部长莫洛托夫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之后,情况更恶劣了。一些人认为应该移民海外,欧洲的命运前途未卜。战争阴云密布,股市每况愈下。人们甚至想到了战争会带来的厄运:股市关闭,银行债务会延期清偿。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都需要人们有足够的勇气、坚定的信念,才会购买法国的股票。不仅巴黎股票市场如此羸弱,纽约和伦敦的股票交易所也一样差劲。我自己也做了最坏打算。谁还能想象到比战争更糟糕的事情呢?最让人神经紧张的9月1日到了,德国入侵波兰;9月3日,法国和英国对德国宣战。但给我们股票投机家和银行经理们一个惊喜:银行不关门,债务不延期清偿,股市也不关闭。股市也解除了外汇管制。所有惊喜中,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是股市的走势峰回路转,走向了更高点。谁能想象得到股市对战争爆发的反应却是疯涨,宣战又能怎样呢?

股市上涨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其中一个是市场的技术分析方法,我在后面的章节里还会再谈;还有一个事实上的解释,听起来非常合乎逻辑。大众已经饱受了1个月的恐惧煎熬,所以又开始了新的资本运作。正是战争带来了一切经济上的后果。在老百姓的心中,战争意味着通货膨胀。通货膨胀、货币贬值这些字眼让人们想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人们想把手中的钱换成有用的东西存起来,还得越快越好。人们在短时间内不容易买到不动产,最快的办法是把手里的钱换成股票。在人们眼里,股票总比现金好一些。这种上涨的势头一直持续到德国对荷兰发起第一次攻势。所有的股票交易所立刻被同一根命运链条绑在一起,股民和股票玩家突然意识到真正的“战争”开始了。股市暴跌,熊市一直持续到了1940年6月中旬德军攻陷巴黎。接着,股市就关闭了,人们开始逃离占领区,撤退到法国其他未被德国占领的地区。在非占领区开的交易所只是一个象征性的市场,交易额极小,仅能维持运转,苟延残喘,以保持“交易所”的名头而已。这就是股票!风险难测、喜怒无常,受到每一个事件,特别是日常生活中与股票毫不相干的每一个事件的直接影响。决定股票中期走势的因素是什么?

资本市场上的利率水平和流动性,是决定随后几个月,也就是股票中期供需的关键因素。利率,特别是长期利率,对长期贷款来说,有着直接的影响。当长期贷款利息减少时,一部分资金就会分流到股票市场。但是,看到这种利息效应在股票市场上发挥作用,还需要等一段时间。在股市暴跌之后,市场的真正反弹也需要6~12个月。其间当然有时也会出现一些价格曲线突然陡升的情况,就像乌云密布时不期而现的一道闪电,骤然刺破天空。长期贷款和股票市场之间的利差会持续多长时间,是很难说的,它不是人们事先规划好的,会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最重要的因素自然还是市场的技术规律,要知其究竟,且等我以后再谈。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