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3-03 13:21:40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试读:

2015年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

2015年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专门贸易

答:专门贸易是指以关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标准时的一国一定时期内进出口活动的总和。根据这个标准,外国商品进入关境之后才列为进口,称为专门进口;凡是离开关境的商品都要列为出口,称为专门出口。专门出口额和专门进口额相加称为专门贸易额。

2.从量税

答:从量税是指按照商品的重量、数量、长度、容量和面积等单位征收的关税。从量税的优点有:①手续简便,无须考虑货物的规格、价格差异,可以节约征税成本;②当进口价格下跌时,关税仍保持一定水平,从而不影响保护作用;③可防止进口商谎报进口价格以逃避关税。从量税的缺点有:①对同税目的商品不论等级、品质、价格,一律按同一税率征税,税负不合理;②由于按数量征税,因而税率固定无弹性,税额不随物价涨落而变化,失去税收的价格调节机能。

3.要素丰裕度

答:要素丰裕度是指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要素丰裕度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的相对丰裕程度,或者说是一个国家资源的相对供给量。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某种生产要素丰裕,其价格就便宜。

衡量要素的丰裕度有两种方法:①以生产要素供给总量衡量,若一国某要素的供给比例大于别国的同种要素供给比例,则该国相对于别国而言,该要素丰裕;②以要素相对价格衡量,若一国某要素的相对价格和别的要素价格的比率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相对价格,则该国该要素相对于别国丰裕。

4.混合型国际投资

答:混合型国际投资是一种水平型和垂直型相结合的直接投资方式。一般来说,目前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并不单纯是水平型投资或垂直型投资,而是两者兼有,进行混合型投资。发达国家之间的直接投资往往以水平型为主要形式,而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则以垂直型为主要形式。

5.提供曲线

答:提供曲线是指在各种贸易条件下,一国为了达到最高的福利水平所愿意进行的各种进出口组合。提供曲线既可以看成一国的出口供给曲线,也可视为一国的进口需求曲线。作为出口供给曲线,它表示在不同贸易条件下,一国愿意提供的出口产品的数量。随着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即贸易条件的改善,一国愿意出口的商品数量会增加;作为进口需求曲线,它表示在不同的贸易条件下,一国对进口产品的需求量。随着进口产品相对价格的降低,一国愿意进口的商品数量会增加。从此意义上说,提供曲线又常常被称为相互需求曲线。

6.国际市场细分

答:国际市场细分是指企业按照一定的细分标准,把整个国际市场细分为若干个需求不同的产品和营销组合的子市场,其中任何一个子市场中的消费者都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需求特征,企业可以在这些子市场中选择一个或多个作为其国际目标市场。国际市场细分是企业确定国际目标市场和制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必要前提。

国际市场细分是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市场细分概念在国际营销中的运用。与国内市场相比,国际市场购买者更多,分布范围更广,作为企业由于自身实力的限制,往往更难满足全球范围内顾客的需要。为此,就需要对国际市场按照某种标准进行划分。

7.国际分销模式的标准化

答:略。

8.垄断优势论

答:垄断优势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海默和金德尔伯格提出。垄断优势理论认为市场的不完全性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同时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获利的条件。市场的不完全性产生于四个方面:①产品市场不完全;②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③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④由于政府的有关税收、关税、利率和汇率等政策原因造成的市场不完全。垄断优势包括:①市场垄断优势;②生产垄断优势;③规模经济优势;④政府的课税、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产生的市场进入或退出障碍,导致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利用其垄断优势;⑤信息与网络优势。

二、论述题

1.论述国际交易磋商中构成有效发盘的基本条件。

答:发盘是指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特定的人报价的行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对发盘的定义是:“凡是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特定的人提出的订立合同的建议,如果其内容十分确定,并且表明发盘人在其发盘一旦得到接受就受其约束的意思,即构成发盘。”

构成有效发盘的基本条件有:(1)发盘必须是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提出

特定的人是指在发盘中指明个人姓名或公司名称的受盘人。发盘必须指定可以表示接受的受盘人。受盘人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这一规定的目的是为了把发盘同普通商业广告及向大众散发的商品价目单等区分开来。(2)发盘的内容十分确定

一项发盘至少应该列明这三项:货物的名称、数量及价格。缺少任何一项,发盘都无法真正成立。另外,一项发盘一般还应该规定一个明确的发盘时效,一旦超过了这个时效,发盘人就不再受其约束了。(3)发盘必须表明严肃的订约意思

即发盘人应该表明在得到接受时,将按发盘条件承担与受盘人订立合同的法律责任。这种意思可以用发盘、递盘等术语和语句加以表明,也可以不使用上述或类似上述术语和语句,而按照当时谈判情形,或当事人之间的业务交往情况或双方已经确立的习惯做法来确定。(4)发盘必须送达受盘人

送达是指将发盘内容通知特定的受盘人或送交受盘人,送达的标志是将发盘送交特定受盘人的营业场所或通讯地址,如无营业场所或通讯地址,则送交受盘人的惯常居住地。《公约》第十五条规定,发盘于送达被发盘人时生效。发盘在未送达被发盘人之前,即使受盘人已经知道该项发盘的内容,他也不能接受此项发盘。

2.论述进口配额与等效进口关税在经济效应方面的异同。

答:(1)进口配额和等效进口关税在经济效应方面的相同点

①小国征收进口关税的经济效应

a.关税的价格效应

在图1中,曲线S、D分别表示国内供给和需求曲线;表示征收关税前的世界价格,即自由贸易下的价格;表示征收关税后的国内价格;假设关税为从量税,t表示对单位进口商品所征收的关税,则征收关税后国内价格可表示为:。

b.关税的生产效应

图1  小国进口关税的经济效应

征收关税前,生产者的剩余为三角形的面积所示;征收关税后,生产者剩余为三角形的面积所示,那么征收关税前后,生产者剩余增加了,增加部分为梯形的面积a,此即为征收关税后生产者福利所得。

c.关税的消费效应

图1中,征收关税后,国内消费量为,与征收关税前的消费量相比,消费量减少了。消费量的下降对消费者的福利有不利的影响,图1中,征收关税前后,消费者剩余分别为三角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所示,所以消费者福利的损失为梯形的面积(a+b+c+d)。

,此即为关税的贸易效应。

d.关税的税收效应

所谓税收效应是指政府由于征收关税而获得的财政收入。征收关税所获得的收入=进口量×关税率,在图1中,关税收入为,即等于矩形AEFB的面积c。至于对福利的影响,则要看政府如何使用这部分税收而定,如果政府将关税收入全部用于补贴消费者,则可以抵消消费者的部分损失。

e.关税的净福利效应

由图1,关税各种福利效应的净值=生产者福利增加-消费者福利损失+政府财政收入=a-(a+b+c+d)+c=-(b+d)<0。所以,对于小国而言,关税会降低社会福利水平,社会福利的净损失为(b+d)。

②小国进口配额的效应

图2  小国进口配额的效应

由于小国在市场中只是既定价格的被动接受者,而非价格的决定者,即它对于国际贸易市场中的价格事实上没有多大影响。

a.保护效应(生产效应):其数量为图2中的,是在进口配额保护下国内生产的增长,也称为进口替代效应或生产效应,即以国内生产替代的那部分进口商品。

b.消费效应:在图2中其数量为,由于价格上升造成需求下降,从而消费水平收缩,从而消失的部分消费。

c.贸易效应:保护、消费效应之和,即替代进口的部分加上消费减少造成的进口下降。即和之和。

d.国际收支效应:因进口下降引起的对外支付降低,即外汇的节约,其数量等于。

e.生产者剩余:增加了a部分;

f.消费者剩余:减少了部分;

g.配额的净福利效应:;

h.配额净损失:;

因此,在小国情形下,配额和关税的经济效益相同。(2)进口配额和等效进口关税在经济效应方面的不同点

①作用机制上,关税只是改变市场机制的作用,而配额则完全替代了市场机制。

②保护效果上,进口关税的贸易效应是不确定的,从而对生产者提供的保护是不确定的;进口配额是由政府确定的,对进口数量的限制也是明确的,因而对生产者提供的保护也是确定的。

③竞争效应及对福利的影响上,进口关税在发挥保护作用时,由于不能完全隔绝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从而限制了生产者对本国市场的垄断权力,生产者不可能无限制地提高价格。因为只要价格超过了国际价格和关税之和,消费者就会无限制地购买进口商品;但实行进口配额时,由于与国内竞争的进口商品不可能超过配额,所以国内生产者可以非常容易地确定为获取最大利润应该增产的目标。

④管理方法的差异。关税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是自动进行的,因为关税并没有排除价格机制的作用。征收进口关税,带动进口价格的变动,出口国的供给和进口国的需求相应地得到调节,关税收入则流进了国库;而配额则牵涉到进口许可证的分配。

⑤在大国条件下,关税的净福利效应取决于政府的税收效应大小与消费者和生产者扭曲大小之比,若税收效应更大,则净福利效应为正,反之,则为负。在配额情形下,外国出口供给弹性较大时,会恶化本国贸易条件;外国出口供给弹性较小又十分依赖于该大国的市场时,该大国实行配额控制进口,可能会改善本国贸易条件,使出口国贸易条件恶化。

3.论述跨国公司对其母国经济的影响。

答:(1)跨国公司对母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①母国的国际收支因国外收益的回流得到改善。

如果在国外的子公司形成对母国的生产设备、中间产品和辅助产品等类似产品的需求,跨国公司也能够改善母国的国际收支。

②跨国公司对母国的利益还来自就业效应。与国际收支一样,当国外的子公司形成对母国的出口需求时,就会产生有利的就业效应。比如说,丰田公司在欧洲投资汽车生产线,受益的是日本的国际收支和就业,因为丰田公司直接从日本进口了欧洲境内汽车生产线所使用的零部件。

③当母国的跨国公司因为身处外国市场学到了有价值的技能之后,就可以将这种技能转移回母国。

这就相当于逆向的资源转移效应。通过接触外国市场,跨国公司能够学到更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更先进的产品与流程工艺。这些资源都可能转移到母国,有利于提高母国的经济增长速度。(2)跨国公司对母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①国际收支受到损害。母国的国际收支可能会从以下三个方面受到损害:

a.在最初为跨国公司提供资金从而导致资本流出时,母国的国际收支会受到损害。然而,这个效应通常要小于后来对外投资收益流入的数额。

b.如果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是为母国市场寻找一个低成本的生产地点,那么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也会受到损害。

c.在对外直接投资替代直接出口的情况下,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也会受到损害。

②就业效应

当对外直接投资成为国内生产的替代品时,就会产生最严重的问题。海外直接投资可能会造成母国就业机会的丧失,特别是传统工业部门。从长期看,“刺激效应”的作用增加了新兴工业部门和第三产业部门的就业机会,提高了科技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在就业人数中所占的比重。事实上,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更可能是增加而不是减少了母国的就业机会。因此,就业数量的增减并不能衡量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对投资国的就业效应,就业结构的改进以及相应的就业质量的提高才是真正影响就业效应的因素。

③可能会出现产业空心化

关于产业空心化的定义有两种表述:第一种是狭义的产业空心化,指一国传统产业已经衰退,而新兴产业还没有充分发展,且新兴产业的发展不能弥补传统产业衰退造成的损失,而导致的经济萎缩的状况;第二种是广义的产业空心化,指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导致国内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下降,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产业空心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无序产业外移,削弱原有产业基础;其次是忽视技术创新,优势产业被赶超。

4.论述国际产品差异化策略及其优点。

答:(1)国际产品差异化战略

国际产品差异化战略是指为使企业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而采取的国际化战略。这种战略的重点是创造被全行业和顾客都视为独特的产品和服务以及企业形象。实现差异化可以有许多方式,如产品设计、名牌形象、技术特点、顾客服务、销售渠道及其他方面的独特性。最理想的情况是公司在几个方面都有其差异化特点。应指出的是,产品差异化战略并不意味着公司可以不考虑成本,但成本在此不是公司的主要战略目标。(2)产品差异化战略的优点

只要条件允许,产品差异是一种可行的战略。企业奉行这种战略,可以很好地防御五种竞争力量,获得竞争优势。

①实行差异化战略是利用了顾客对其特色的偏爱和忠诚,由此可以降低对产品的价格敏感性,使企业避开价格竞争,在特定领域形成独家经营的市场,保持领先。

②顾客对企业(或产品)的忠诚度形成了强有力的进入障碍,进入者要进入该行业需花很大气力去克服这种忠诚度。

③产品差异可以产生较高的边际收益,增强企业对付供应者讨价还价的能力。

④由于购买者别无选择,对价格的敏感度又低,企业可以运用产品差异战略来削弱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⑤由于企业具有特色,又赢得了顾客的信任,在特定领域形成独家经营的市场,便可在与代用品的较量中,比其他同类企业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三、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面材料,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进口鼓励措施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

APEC峰会前中国宣布鼓励进口措施

韩碧如

中国向出席本周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的贸易伙伴抛出了一块“骨头”,它宣布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对高新技术进口提供更多银行信贷,以及加快审批肉类和海鲜进口。

齐聚北京开会的APEC领导人都有意进入中国这个大市场,中国加大设备进口将对美国、日本和韩国产生吸引力,而加大水果、海鲜和肉类进口将受到邻近的台湾、东南亚特别是澳大利亚的欢迎。

中国国务院表示,高科技设备的进口将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工业能力。这项支持出台之际,许多国有企业正艰难应对北京方面下达的稳增长任务。近年来的扩张和升级改造使得这些企业背负沉重债务,如果所在行业产能过剩,它们还在获取新贷款时还会受到限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进口信贷支持力度,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等进口,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进口的若干意见》表示。《意见》敦促能源和资源企业进行海外投资,保障战略资源的供应。近年来出现一股收购热潮之后,除与俄罗斯达成的天然气协议外,中国的海外能源投资已趋于枯竭。

答:(1)进口鼓励措施

对于国内缺乏、进口价格偏高而又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商品,政府也采用鼓励进口的政策。鼓励进口是为了保护国内稀缺资源,尤其是那些不可再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

进口鼓励的政策措施有进口补贴和消费补贴。进口补贴是政府为了某种目的,对进口商品实施的财政补贴。进口补贴包括:①该国从国外按世界市场价格购买商品,在本国低价销售,其差价(购销倒挂差价)由财政进行补贴。这种“政策性亏损”由政府来承担。②政府的直接支出。如果政府是进口补贴商品的购买者时,情况就会是这样。它影响到进口商品的国内市场价格和本国的生产。消费补贴则是通过给消费者补贴,增加其购买力,从而间接地鼓励进口。(2)进口鼓励措施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①积极影响

a.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工业能力,加快产业转型

材料中中国在APEC峰会上提出对高新技术进口提供更多银行信贷,这有助于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进而加速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b.有利于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

材料中《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进口的若干意见》表示会加强督促能源和资源的海外投资,这有利于缓解我国资源枯竭的局面,满足能源和资源的供应,为工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支持。

c.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

材料中中国在APEC峰会上提出要加快审批肉类和海鲜的进口,这有利于促进农产品的进口,更好的满足14亿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物质保障。

d.有利于缓和国家关系,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

材料中,中国的一系列鼓励进口措施有利于缓解中国常年保持货物贸易顺差的局面,有利于缓解中国日益增多的贸易摩擦,进而改善中国的双边与多边贸易关系,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

e.加快国内同行业的竞争,促进国内同类行业企业发展

材料中的一系列进口鼓励措施,都会使国内同类产业、行业在本国市场上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这会刺激国内企业、商家不断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提高产品的质量与生产率,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②消极影响

a.竞争的负面效应不利于本土企业的发展

材料中,中国进口鼓励的一系列措施使得中国国内同类行业的企业面临进口产品的竞争,由于国外企业在高新技术等方面存在优势,会迅速挤占本国市场,甚至垄断本国市场,这不利于本土企业与民族经济的成长发展。

b.不利于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材料中,中国鼓励高新技术产业产品的进口,由于国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相对来说,中国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中国居民和企业难免对进口的优质产品与服务产生依赖,使得中国本土企业丧失自主创新能力。

c.对我国的国家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高新技术产业一般会涉及到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部门,这些重要行业和部门与国家的安全利益息息相关,中国必须把这些行业企业牢牢抓在手上,一旦鼓励这些行业产品的进口,会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利益产生不利影响。

2014年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

2014年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

1.边际产业扩张论

答:边际产业扩张论是由日本学者小岛清根据日本国情,结合本国特色而发展出的一种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边际产业扩张论认为,境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可称为边际产业)依次进行。这些边际产业正好也是投资东道国具有比较优势或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而且两国可以在对外直接投资及其引致的贸易中互补并获得更大的收益。该理论否定了垄断优势因素在境外直接投资中的决定作用,强调运用与东道国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标准化技术,来拓展国外市场。

2.国际战略联盟

答:国际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跨国公司,出于对整个世界市场的预期目标和企业各自总体经营目标的需要,以签订长期或短期契约为形式而建立的局部性相互协作、彼此互补的合伙、合作企业的一种联合经营方式。公司进行战略联盟往往出于3个原因,即希望达到自己的战略目标、增加收益的同时减少风险、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资源。

3.合资经营

答:合资经营,是指由外国投资者与东道国投资者依照东道国法律在东道国境内共同投资设立一家新的企业,投资各方依据各自出资额的多少共同行使经营管理权,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经营形式,由此设立的企业称为合资经营企业。外国投资者采用合资经营形式进入海外市场往往是出于政治或经济方面的考虑。

4.转口贸易

答:转口贸易又称中转贸易,是指经第三国(或地区)转手成交的出口国(生产国)与最终进口国(消费国)之间的贸易。它有两种形式:(1)商品从出口国运到第三国通关后,存入保税仓库,然后原封不动或稍加改装、加工,再从第三国输往最终进口国;(2)商品不经第三国,直接从出口国运到最终进口国,但在这两国之间并不发生直接买卖关系,而由第三国的转口商来完成交易。转口国(或地区)往往是一些地处交通要冲的商品集散中心或自由港,如鹿特丹、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它们在转口贸易中赚取进出口差价或手续费。这种贸易不受本国经济周期的影响,又可分散风险,因而受到重视。对出口国和最终进口国来说,它往往又是应付对方设置的贸易限制的手段。

5.区位优势

答:区位优势是指跨国企业在投资区位上所具有的选择优势,即可供投资地区是否在某些方面较国内优势。如果企业所有权优势与内部化优势皆有,那么,对该企业而言,把这些优势与当地要素,即区位因素结合必然使企业有利可图。而这些因素是指东道国不可移动的要素禀赋优势及东道国政府对外国企业的鼓励或限制政策等。区位优势具体表现为:东道国市场的地理分布状况、生产要素的成本及质量、运输成本、通讯成本、基础设施、政府干预范围与程度、各国的金融制度、国内外市场的差异程度,以及由于历史、文化、风俗偏好、商业惯例而形成的心理距离等。企业从事国际生产必然要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它决定着企业从事国际化生产的区位选择。

6.成本加成定价法

答:成本加成定价法是寡头垄断厂商所使用的一种定价方法,即按产品单位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润制定产品价格的方法。实行这种定价方法有两个基本步骤。首先,厂商要估算出单位产量的成本。由于这种成本一般随产量而变动,所以,厂商必须根据某种假定的产量水平进行估算。为了这一目的,厂商通常假定生产能力的利用为某种百分比,一般地是在2/3和3/4之间。其次,厂商在估算出的平均成本之上,加上一个通常按百分比计算的毛利(也称作加成或赚头)。这种毛利或加成意在把某些不能分摊到任何具体产品上的成本包括进来,并为厂商的投资提供一笔收益。毛利的大小取决于厂商认为它能够获得的利润率。有些厂商为自己订立了所希望获得的目标收益额,这—数额也就决定了毛利的大小。

7.外部性

答:外部性也称为外溢性、相邻效应等,是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他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这种成本和收益差别虽然会相互影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外部性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性称为外部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性称为外部不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不利的。福利经济学认为,除非社会上的外部经济效果与外部不经济效果正好相互抵消,否则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帕累托最优状态不可能达到,从而也不能达到个人和社会的最大福利。

8.产品生命周期

答:产品生命周期是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弗农认为,产品生命是指市场上的营销生命,产品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就产品而言,也就是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而这个周期在不同的技术水平的国家里,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期间存在一个较大的差距和时差,正是这一时差,表现为不同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它反映了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变化。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关税同盟的动态经济效果。

答:关税同盟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关税或其他壁垒,同时协调其相互之间的贸易政策,建立起对外的统一关税。这无疑意味着各国在制订关税过程中要让渡出一部分国家主权,但这种形式简化了同盟内部的商品流通,并使同盟在关税谈判中能够作为一个整体来与其他国家讨价还价,从而开始带有超国家的性质。关税同盟有两种经济效应,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

相比静态效果而言,关税同盟亦带来进一步的动态效果,关税同盟的动态效果如下:(1)取得竞争效应

关税同盟建立后使成员国之间的竞争加强,专业化程度加深,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带来有利的资源再分配效果,这可以说是组成关税同盟的最大动态收益。在组成关税同盟之前,生产者(尤其是那些独占市场或垄断者)可能由于高关税壁垒的保护而故步自封;但当关税同盟形成后,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被消除,国内垄断厂商不得不面对更多国外对手的竞争,这将迫使他们改进技术与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带来福利的增加。(2)获取规模经济

若干国家组成关税同盟后,单个国内市场扩大为同盟内市场,可以导致规模经济,降低单位成本。欧盟成立后各成员国生产的产品种类大为减少,同时产品单位成本降低。因此获得规模经济效应。集团内部消除各种障碍,使得商品在伙伴国的市场上自由流动,组成了较大的统一的市场,从而克服了过去各个国家市场相对比较小、生产规模不经济的缺陷。(3)刺激投资

关税同盟成立以后,一方面由于市场的扩大和竞争的加强,促使同盟内部成员国企业为生存发展而增加投资;另一方面同盟外部的生产商为绕开贸易壁垒,打开同盟内市场,往往直接到同盟内部投资设厂,这类工厂又被称为“关税工厂”。这被认为是欧盟成立之后,美国向欧盟国家投资激增的主要原因。(4)提高要素的流动性

由于关税同盟内部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因而导致了资源的更有效利用。(5)加速经济增长

以上诸项动态利益无疑将推动同盟内各成员国的经济增长。

这些动态利益比静态利益更重要,因而如果把动态利益加入到关税同盟的福利影响中,可以看到关税同盟绝对会导致社会福利的增进,这也是贸易集团化为何如此如火如荼的真正原因。

2.简述国际直接投资的类型。

答:国际直接投资是指各国(地区)投资者把生产资本输往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经营和管理,并掌握经营管理控制权的投资行为。它是资本国际流动的主要方式之一。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按照投资者投资组建方式的不同分类

①创建方式

创建方式也称为绿地投资,是指通过投资建立新企业。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企业可按照投资者的愿望控制资本投入量、确定企业规模和选择厂址;另外可以按照投资者的计划,实施一套全新的适合技术水准和投资企业管理风格的管理制度。但是,这种方式进入目标市场缓慢,创建工作比较繁琐。

②兼并与收购

兼并和收购的方式是指一国企业通过购买另一国现有企业的股权而接管该企业的方式。一般来说,兼并会改变企业数目,被兼并的企业将消失。而收购不改变企业数目,只是在产权重组后,控制权发生了变化。并购方式能使投资者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对目标市场的进入,有利于投资者得到公开市场不易获取的经营资源。但是对被并购企业的资产评估和与被并购企业的协调工作比较复杂。(2)按照投资者对投资企业拥有的股权比例的不同分类

①开办独资企业

投入的资本完全由一国提供,外资股份为100%。包括设立分支机构、附属机构、子公司等。它可以采取收买现有企业或建立新企业的方式来进行。

②与投资所在国合办合资企业

两国或两国以上的投资者在一国境内根据投资所在国的法律,通过签订合同,按一定比例或股份共同投资建立、共同管理、分享利润、分担亏损和风险的股权式企业。合资企业可分为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或企业、无限共同责任公司,并具有法人地位。

③与投资所在国举办合作企业

国外投资者根据投资所在国法律,与所在国企业签订合作经营合同而设立的契约式企业。签约各方可不按出资比例,而按合同条款的规定,确定出资方式、组织形式、利润分配、风险分担和债务清偿等权利和义务。(3)按照投资者的投资动机的不同分类

①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

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又分为两种。

a.一国投资者为了在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实行专业化而将生产资本直接输出到另一国进行设厂或建立新企业的投资活动。这种对外直接投资在资源的开采、提炼、加工和制成品制作过程中使用较多。

b.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某些生产阶段采用投资的方式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进行。这种投资方式,在西方发达国家或一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经常采用。

②水平型对处直接投资

水平型对处直接投资是指一国的公司或企业作为投资者将生产资本输出到另一国,在投资所在国设立子公司,从事某种产品的设计、规划、生产和销售等全部经营活动。(4)对外直接投资还采取其他的一些投资方式

①利润再投资的方式

利润再投资是指跨国公司的境外分支机构利用其利润扩大投资的方式。

②合作开发方式

合作开发是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形式,是指资源国利用国外投资开发本国资源的一种国际经济合作形式。通常由资源国政府(或政府经济机构、国营企业等)与国外投资者共同签订协议、合同,在资源国指定的区域内,在一定的期限内,与国外投资者共同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共同承担风险、分享利润。合作开发适用于大型自然资源的(如石油、天然气、矿石、煤炭和森林等)开发和生产项目。

③BOT投资方式

BOT是指“建设—经营—移交”。典型的BOT形式,是政府同外商投资的项目公司签订合同,由项目公司筹资和建设基础设施项目。项目公司在协议期内拥有、运营和维护这项设施,并通过收取使用费或服务费用,回收投资并取得合理的利润。协议期满后,这项设施的所有权无偿移交给政府。BOT方式主要用于发展收费公路、发电厂、铁路、废水处理设施和城市地铁等基础设施项目。

3.简述地区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答:狭义经济一体化,即区域经济一体化,它是指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组成的并具有超国家性质的共同机构,通过制定统一的对内、对外经济贸易政策、财政与金融政策等等,消除区域内的各成员国之间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的障碍,实现区域内互利互惠、协调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最终形成一个政治经济高度协调统一的有机体。地区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有:(1)促进了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贸易的增长

尽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层次不同,但贸易自由化都是其寻求的基本目标。通过削减关税或免除关税,取消贸易的数量限制,削减非关税壁垒形成区域性的统一市场,加上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致使成员国间的贸易环境比第三国市场好得多。从而促进了区域内成员国间的贸易迅速增长,集团内部贸易在成员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明显提高。(2)促进集团内部的国际分工和技术合作

经济一体化的建立有助于分工和技术合作,促进区域内的科技一体化。如在欧共体统一机构的组织和推动下,成员国在许多单纯依靠本国力量难以胜任的重大科研项目,如原子能利用、航空、航天技术、大型电子计算机等高精尖技术领域进行合作。(3)促进了经济贸易集团内部的投资自由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过程是贸易自由化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也是各国间取消投资限制的过程。它促进了经贸集团内部投资的发展。(4)提高了贸易集团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由于区域性贸易集团的不断扩大,各贸易集团的成员日益增加和各贸易集团经济一体化的程度不断提高,贸易集团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显著提高。其中,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中正形成三大区域性贸易圈。(5)经济贸易集团具有不同程度的保护性与排他性

经济贸易集团内部实行贸易自由化,生产要素流动障碍的逐步消除客观上形成了保护性与排他性,出现了以下几种趋势:

①贸易集团内部贸易发展速度超过对非集团国家的贸易发展速度;

②对集团外国家的类似产品出口不利影响较大;

③加强和扩大区域贸易安排势必削弱多边贸易谈判的注意力,不利于多边贸易体系的改善,影响世界贸易的宏观环境。

4.简述战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

答:国际服务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所发生的服务交易的活动。这种服务是指以提供活劳动的形式而满足他人需要并获取外汇报酬的活动。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对国际服务贸易下了较为准确的定义,包括:跨境提供、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四种方式提供服务。战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如下:(1)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速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服务贸易随着交通运输、金融、通信等行业的发展而有所发展,但其发展速度和规模以及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均不显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后,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的扩大和深化,加强了各经济部门之间和各经济部门内部的相互依赖,这种情况要求有一种非生产的“要素”加入到生产过程中,以便协调各生产经营活动环节之间的关系,合理配置生产要素。(2)以通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为代表的其他服务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的最大项目

全球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发展增强了服务活动及其过程的可贸易性,通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等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扩张。同时,与近年来出现的大型呼叫中心、数据库服务、远程财务处理等一样,新的服务贸易业务逐渐衍生出来。国际服务贸易竞争的重点将集中于新兴服务行业,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和以高科技为先导的一系列新兴服务将成为未来各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和强大动力。(3)发达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主导地位

由于当代世界各国经济和服务业发展严重不平衡。各国的对外服务贸易水平及在国际服务市场上的竞争实力悬殊,与国际货物贸易领域相比,全球各地区和各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对称性更加突出。近年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