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务课(经典案例升级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3-06 01:36:07

点击下载

作者:哈佛公开课研究会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哈佛商务课(经典案例升级版)

哈佛商务课(经典案例升级版)试读:

前言

哈佛大学位居常春藤盟校的八名联盟成员之首。在全球各大研究机构以及报刊所提供的排行榜上,哈佛大学几乎占了世界上每一项第一的宝座。例如,在久负盛名的《美国新闻周刊》大学排名上,桂冠常年都被哈佛摘得。作为闻名于世的学府,哈佛大学培养出的精英分散在各个领域。从哈佛大学中曾经走出6位美国总统,曾经产生34名诺贝尔奖得主,而世界级的文学家、思想家、学术创始人,等等,也比比皆是。可以说,在任何领域都能够找到哈佛的校友。

如今的哈佛大学早已不只是一所学校,更是一个品牌,一个象征成功的品牌。它不断地向社会输送着一批又一批的成功人士,让他们的辉煌照亮整个世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巨商富贾们凭借资本的力量已经成为了世界风云变幻的主角。而在这些人中,哈佛出身的人则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

2012年5月27日,美国知名财经杂志《福布斯》评出了产生亿万富翁最多的美国14所大学,其中哈佛大学以拥有50名亿万富翁校友而名列榜首。在《福布斯》评出的469位美国亿万富翁排行榜中,其中50名曾在哈佛大学就读。其代表人物包括微软前董事长比尔·盖茨、微软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纽约市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媒体巨头维亚康姆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石东等。与名列第二的斯坦福大学相比,哈佛所拥有的亿万富翁校友数量整整多出了20位。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哈佛大学成为商界精英的摇篮?而畅游在哈佛校园里的莘莘学子又都接受了什么样的商务精神和理念?这些问题都深深吸引着成千上万想要在商海逐鹿的天下英豪。本书将会为你解读那些从哈佛走出,或者深受哈佛商学智慧影响的世界商业巨子们的成功智慧。

本书围绕十个方面对哈佛大学的商务理念进行分析,为读者解读哈佛商界精英们是如何经营和管理自己的企业的。在战略方面,他们懂得从思维到行动的转变,让战略成为企业永恒驱动力;在企划方面,他们能够统筹规划,让企业在发展中实现效益最大化;在谈判方面,他们以实际行动告诫所有的同行,要学会从对抗到合作,让对方无法在谈判中说“不”……

此外,哈佛的商业精英们在营销投资、财务管理、人脉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以及危机管理方面也都有着独树一帜的理念,能够带给读者很多的启发。

本书囊括了许多世界商业精英的成功案例,对其成长历程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当你走进这本书,汲取到哈佛商者经营成功的精华,一定能够使自己从格局上更上一个台阶。

哈佛大学的教授经常这样告诫学生们:“如果你想在进入社会后,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都能得心应手并且得到应有的评价,那么,你在哈佛的学习期间,就没有晒太阳的时间。因为每个伟大的梦想都需要孕育和灌溉的恒心。”

你也是一样,纵使你没有进入哈佛商学院进行深造的机会,但是,只要你怀揣坚定的梦想,不断地汲取哈佛精英馈赠的养分,然后对自己要走的路进行有条理的规划,你就能让自己无限接近商界之巅,成就盖世伟业。第一课哈佛战略课 从思维到行动,让战略成为企业永恒驱动力

商场如战场。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想要在商场上获得竞争的胜利,就必须懂得制定巧妙的战略规划。战略一词源于希腊语strategos——词义为将军,本用来比喻指挥军队的艺术及科学。现在,这个词在商业经营与管理中被用来描述一个组织、企业如何在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上为自己定位。而人们所说的战略规划,其实就是指企业制定了长期目标并付诸努力将其实现的一个过程。同时它也是一种从思维到行动的转换,一个企业有了战略作为永恒的驱动力,也就意味着离成功更近一步。而只有那些善于为企业做出长期规划的领导者,才能够使企业“永葆青春”!经营不是赌博,决策不是碰运气

在醒着的时候,要学会有策略地去经营和管理自己的人生和事业,而不是将其看做是一场赌博,抑或是异想天开地等着好运的到来。

——德鲁·吉尔平·福斯特 现任哈佛大学校长

在有些人看来,经商不过是赌博,决策都得靠运气。然而,众所周知,哈佛是商界精英的培养基地,很多赫赫有名的成功人士都是从哈佛走出来的,这本身就说明经商可不仅仅是赌博和碰运气这么简单,其中必然存在着某种普遍性的、可操作的成功智慧。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保健品及消费者护理产品公司——强生公司的前任总裁拉尔夫·拉森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成长是赌徒的游戏。”可能会有一些人认为,那些商界精英的成功大多都来自于一种赌徒式的冒险精神和碰到天上掉馅饼的绝世好运。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们的成功固然是因为他们那种堪称胆大包天的决断,而且这种决断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理性的,但这是一种对未来的超前预见力和不断挑战自己的进取精神,以及对机遇的极强掌控力的具体体现。其中,保罗·盖尔文就是不断挑战自己从而获得成功的代表。

保罗·盖尔文是摩托罗拉的创始人,他做事雷厉风行。盖尔文所经营的公司会经常设置一些极富挑战性的目标,这些让别人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往往都不断地激励着他手下的工程师去完成。

20世纪40年代末,盖尔文为电视机事业部定下了一个难度相当大、甚至很多人认为脱离现实的目标——要在第一年以179.95美元的单价卖出10万台电视机,并且还要有一定程度的利润。在那个时候,盖尔文手下的一位经理说:“这么大的生产能力,我们的新工厂根本就不具备。”而另一个人则抱怨:“那个数量只是个理想目标,我们根本无法实现,那种销售量会让我们变成业界第三或第四大厂商,而我们在家用收音机方面,最好的成绩也不过是第七或第八。”此外,一位负责生产的工程师说:“我们甚至不能肯定成本是不是能够降到200美元以下。”

面对下属的纷纷抱怨,盖尔文镇定自若。他没有急着更改目标,或者做出多么详细的辩解与分析,只是坚定地说:“我相信我们肯定能卖到这个数量。在你们拿出用这个价格、卖出这个数量的利润报表给我看之前,我不想再看任何成本报表。我们一定要努力做到这一点。”

后来,摩托罗拉确实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晋升为电视机行业的第四大制造商。更为重要的是,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盖尔文将一种追求进步的驱动力思想灌输给了他手下的员工,使他们能够逐渐适应承受压力的同时,产生能够在公司里重复制定挑战性目标的运作形态。这不仅能够加强员工的自觉性,也能够不断地培养他们善于决策的能力。

在培养儿子继任公司总裁的时候,盖尔文不断向儿子强调“保持公司前进的重要性”,同时也继续强调往任何方向大力前进胜过坐以待毙。此外,盖尔文还不断地建议大家,要时刻谨记自己追求的东西。

1959年,盖尔文逝世了。几十年后,他的公司依旧遵循运用决策来维系公司正常运转的经营策略。公司的员工都懂得时常运用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来抓住一切可能带来盈利的商机这一道理。这些挑战性的目标包括“成为先进电子工业主力的目标”、“赢得鲍尔德里奇国家品质奖的目标”、“实现极高品质表现的目标”等等。在盖尔文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兼继承人罗伯特·盖尔文用“自我革新”这个词语来表达不断转型的理想,并时常借助投身于大胆计划的决心去实现这些理想。

从盖尔文的企业管理策略中,我们能够看出,企业的经营绝不是一场赌博,而是需要有胆识、有策略地进行。要做出正确的决策,也绝不是仅仅靠碰运气能实现的,而是要有能够抓住机会,能够当机立断的决断力。

绝大多数人都听说过美国的摩根银行,它是世界金融界的风云角色!而它的创建者J·P·摩根也是一个十分懂得抓住机会、当机立断的人。

J·P·摩根于1857年大学毕业。历经了多番努力,他最终顺利进入了邓肯商行。有一次,他去古巴出差为公司购买海鲜产品。正当他要离开的时候,一个人在身后叫住了他:“先生,您需要买咖啡吗?我半价卖给你!”“半价?”摩根表现得相当吃惊。看到摩根惊讶的表情后,那个人赶紧上前解释。原来,这个人是个船长,来自巴西,原本是要与一个美国商人做买卖,给他运送一大批的咖啡,不料那个美国人破产了,于是这船咖啡就被积压下来,卖不出去了。船长十分诚恳地看着摩根:“先生,我看您也像个生意人,如果您能买我的咖啡,那就真的是帮了我一个大忙了,我给您算半价好了!”

与船长进行了一番诚恳的交谈后,摩根十分心动。他清楚地知道享誉世界的南美咖啡是相当有价值的,如今能够用半价买下这些咖啡肯定就相当于捡了个大便宜。于是,摩根毫不犹豫地替老板邓肯做了这笔生意,买下了这船咖啡。岂料,得知此事之后,邓肯却大发雷霆:“谁让你擅自做主的?这船咖啡绝对不许以公司的名义买!”

这对摩根而言可谓是晴天霹雳,钱都给人家了,退货是不可能的!再三思索,摩根决定自己来做这笔生意!于是,摩根从同为商人的父亲那借了一大笔钱,赔付给了老板,将这船咖啡归于自己名下。就在摩根买回咖啡后不久,巴西就出现了罕见的严寒天气,咖啡产量锐减,价格暴涨,这就使得摩根手中的咖啡利润倍增,邓肯知道以后非常后悔。

摩根的父亲通过这件事情,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儿子十分具有商业天赋,于是,就又给了他一大笔钱,让他自己去商界闯荡。看准了金融业发展前景的摩根,很快就成立了摩根银行。此后,他四处打探商机,不断地向大企业挑战,不久就从同行中脱颖而出,很快便成了美国金融界首屈一指的风云人物!

摩根的事例告诉人们,决策从来都不是碰运气。摩根不是一时冲动,也不是因为运气好才“转危为安”。而是在看到商机的时候,他能够果断地做决定,不但赚了钱,还让父亲认识到自己的才华,可谓是一箭双雕。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要想成为商业精英,就必须学会当机立断,在机会到来的时候紧紧握住!

经营企业不是一场赌博,那些所谓的运气与天分都只不过是旁人在看到精英、富翁们的成功之后强加上去的闪耀光环。世界上没有谁的成功是靠幸运之神的青睐一蹴而就的,商场里也不存在无休止的好运,更没有无尽头的低迷。因此,在机遇面前有策略地放手一搏,要比浪费时间去赌一把、等待运气降临睿智得多。深思熟虑,勾画出未来蓝图

成功开始于想法,但是,只有想法却没有付出行动,还是不可能成功的,只有经过深思熟虑后付诸行动的人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比尔·盖茨 微软创始人,哈佛肄业

在哈佛,几乎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幅未来蓝图。他们对于明天的构想并不是幻想,而是他们的远大目标。有了目标,人才能有前进的动力,也才能激情迸发地朝着心中美好的生活奔跑。远大的目标是船在海洋中行驶时的罗盘;是人在黑暗中摸索时的灯塔。而一个人想要树立一个适合自己的远大目标,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学会深思熟虑,以避免自己处于一团乱麻的状态。

所谓深思熟虑,简而言之就是审时度势。其中的“时”包括三个要素:好时机、坏时机和一般时机。当遇见好时机的时候,做事情就有可能会事半功倍;反之,时机不好的话,也有可能会事倍功半;而当时机一般的时候,那就要依靠个人的努力,几乎没有取巧的可能。此外,“势”也包括三个要素:强势、弱势和均势。强势时,就如同是从山上向山下滚石头,无法阻挡;弱势时,就像是从山下往山上滚石头,相当费力,而且还不一定能成功;在均势时,就会如同在平地上滚石头,全凭实力,没有任何外力做支撑,也没有阻力做威胁。

想要成大事者,就应该有过人的理智、开阔的眼界、沉稳的秉性,并且还要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不断开拓自己的见地。在知识能力方面,也要不断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那些领军人物要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学会自我充电。有的时候,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头人,就要有那种审时度势的能力。权位越高,就越容易被过程掩盖了视线,尤其是在关键时刻,一定要清楚地记得自己做事的目的。

美国默克制药公司的创始人乔治·默克是典型的深思熟虑的人。他始终坚持用自己的思想与理念去勾画通往成功彼岸的蓝图。

20世纪20年代末,乔治·默克就勾勒出了默克公司的宏伟蓝图。他下定决心让其成为世界顶级公司,并且在医学上造福人类,赚取丰厚利润。

默克公司的核心理念与乔治·默克理想的进步始终保持协调一致,这是它真正与众不同的地方。而实际上,在公司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乔治·默克一再定出与公司理念协调一致的远大目标:

20世纪30年代初期,他勾画出一幅蓝图——要建立一个“足以和大学及研究机构平起平坐的研究机构”。

20世纪50年代初期,他按照蓝图制定战略计划——要使公司向完全整合的制药公司转型,以便全面参与医药界的激烈竞争。

20世纪70年代末期,要把公司推向世界,成为20世纪80年代世界级的制药公司。

20世纪80年代末期,要成为首家在每一种疾病上都有先进研究技术的制药厂商。

20世纪90年代初期,要“重新界定制药业的典范”。

默克公司不断按照勾画的蓝图协调计划和行动,对产品的品质严格把关,其领导者也有着自己的经营理念,这些因素都使默克公司能够在世界居于领军地位。它曾16次荣获美国《财富》杂志“美国十大最受推崇公司”的称号。

在商场上打拼,就像是在浩瀚的沙漠中探险,必须了解大局势、大背景,时刻做到心中有数,知道自己的目标和大致方向在哪里,并能够从细微处把握和分析所处环境。

驰骋于商场之上,如果没有一个远大目标作为导航器,企业管理者可能就无法将整个公司带上正轨。只有勾画出一幅“应情应景”的未来蓝图,企业才能朝着光明的方向不断前进,不断发展。制定经营战略,驾驭发展方向

如果你对如何经营好公司有一个清晰的轮廓,那么,发展的船舵将会被紧握在你的手中!

——朱利安·泰普林 美国心理学家,曾在哈佛任教

面对日益复杂的商业环境,企业若想要从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通盘谋划,制定出具体的战略计划。尽管有些企业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就已经开始进行这种类似于谋划的活动,可是他们所使用的概念却并非经营战略,而只是一种公司计划、企业政策或企业家活动,等等。直到20世纪60年代,经营战略才披上科学的战衣,穿梭在各大企业之中。

著名的管理大师安索夫对经营战略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他认为经营战略主要关系企业外部胜于内部,尤其是关系到企业生产的产品构成和销售市场。它能够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及经营性质。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通过经营战略,我们的企业能够得到两个问题的答案:一是企业是什么?二是它应该是什么?总之,企业的发展方向、历程等都与经营战略息息相关。

面对日新月异,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和竞争性的商业环境,一个企业想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学会探索未来的动向,寻求你的事业在未来的发展机会,然后据此做出全面具体的战略计划,再去寻找一种通向未来的经营途径。1965年,著名的默克制药公司在美国企业史上,率先采用了一种“零缺点”程序,并且做出一种长期的战略性决策,从而驾驭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此外,著名的福特汽车公司的领导者,也能够为公司制定出具体的战略计划,采用集“价值观、使命以及指导方针”一体化的管理策略,并且在20世纪80年代的商业竞争中取得了反败为胜的惊人成果。

福特汽车公司集“价值观、使命以及指导方针”为一体的管理策略将公司的产品与员工放在了公司所得利润的前面,领导者更重视的是产品质量的改善、员工积极性的提高以及顾客满意度的提升,这些都是公司经营与发展中的战略性定位。

福特汽车始终追求的目标就是向“汽车工业”的回归,为此,福特汽车还成立了一个独立的小组,同时赋予这个小组一个相当具有魄力的目标——创造一种崭新的、市场区域中的真正世界级汽车。于是,便有了后来被称为“金牛座/貂族”的车系。同时,在该车系中表现出来的以顾客为重的设计精神,从一开始就极受福特汽车领导层重视。在这个计划上,福特投入了32.5亿美元的预算支出,可见重视程度之高。这笔支出对于福特汽车而言,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预算,足足是以往纪录的4倍。

福特汽车公司为了能够最为及时且精准地听取顾客们的心声,还特意研究制定了相当严密的“质量—承诺—绩效”的后续计划,以便于有效接纳顾客对经销商服务质量的评价。公司还创设了相对新颖的崇高的“总裁奖”,给那些被顾客一致好评的经销商以资表彰。在用过上百种方法后,福特公司成功地将“价值观、使命以及指导方针”转化为实际行动与日常行为。制定出经营战略,驾驭企业的发展方向,这就是福特汽车公司能够走向国际的真正动力。

哈佛商学院的MBA(工商管理硕士)课程中,战略管理的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经营战略往往能够告诫人们可能会得到什么东西,也会召唤人们为了自己想要达到的效果去不断地努力,付诸行动。就如同是将一幅既定的蓝图放在心中,然后使企业能够按照蓝图的规划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甚至走向更高的境界。

那些取得骄人成就的企业领导人往往都懂得在工作中制定出相对的经营战略,让公司发展的方向盘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其实就是通往成功的捷径,也是每个企业领导者应该具备的追求进步的独特精神。如果领导者能够将这种精神贯穿于企业的每个层面,让每个人都能很好地规划自己的工作,那么企业的效益也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提高预测力,看清市场走向

当你能够预测市场下一步的走向时,你也就能够看到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但是,仅仅只是看到,要将它握在手中,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卢克·瓦休 经济学教授,曾在哈佛任教

美国著名的幽默大师马克·吐温曾经发出过这样的抱怨:“我往往是在机会离去时,才明白这是机会。”其实,在现实商界中,大多数企业的管理者都有过类似的心境。他们总是在一些千载难逢的机会面前犹豫不决,然后看着机会渐渐远去才突然醒悟,但也为时已晚。这往往都归咎于他们对市场无法做到客观精准的预测,导致他们看不清市场的走向以及发展的趋势。在瞬息万变的当代市场中,无法提高预测力的企业往往都会时刻面临被淘汰的危险,最终难以摆脱灰飞烟灭的厄运。

许多成功的企业在很大程度上都比别的公司更善于抓住、利用机会。那些精明的企业家总是对市场的各种小变化保持着高度的敏感,从而发现旁人常常忽略过去的巨大商机。

Laptop Lane公司的CEO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一个衣着讲究的经理人在机场寻找手提电脑的插座,这个场景激发了他的业务构思。不仅如此,他还注意到了一种趋势,那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商务旅行者的人数在急剧上升,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携带手提电脑出门,而他们当中大多数人都希望在外面也能同自己的同事以及顾客时刻保持着联系。

此外,Laptop Lane公司的CEO还意识到,公司的出差人员都存在着一种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旅途通信的支持。

于是,机场很快就出现了全方位服务的工作站。工作站包括隔夜快递、复印、会议室出租、传真发送以及打印服务。每一个地方都设有4~12个办公室,面积为36~48平方英尺(3.3~4.5平方米),墙高7英尺(2.1米)。而场地的租用费为前5分钟2美元,以后每增加1分钟38美分,租用费包括传真以及本地、长途电话在内。

Laptop Lane公司CEO的预测力给公司带来了腾飞式的发展,也带来了相当大的利润。显而易见,那些成功的商业精英从来都具备着敏锐的市场预测力,能够把握市场走向,找出问题关键之所在,然后付诸行动解决它。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时间、人力以及资金等因素都显得弥足珍贵且十分有限。那么,如果能够提高预测力,看清楚市场的走向,将会大大减少这些有限资源的耗费,也能够使企业获取更大的利润,从而以最快速度走向成功。企业的领导者如果仅仅像竞争对手那样调配资源,是不可能产生竞争优势的。倘若你能看准公司各个部门取得成功的关键领域以及预测那些制胜的关键因素,并能够将资源正确组合调配,那么你就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使你的公司处于一个有竞争优势的位置。

总之,想要在竞争的大潮中获取更多的利润,占据更大的优势,企业的领导者就要学会提高自己的预测力。要看清市场的走向,其实质就是抓住客户的“胃口”。那些能够引领潮流的公司之所以具有在“不经意间”识别需求的独特能力,实际上都是因为他们懂得如何预测市场需求,不断地满足客户的“胃口”。

作为领导者的你,如果能够具备和商业精英一样的市场预测力,能够不断地了解客户各种各样的需求,把握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然后在那些十分关键的功能领域中做出一些相对有效的努力,可能就会使你与竞争对手的地位发生转变,从而取得最终的成功。高瞻远瞩,用整体观念统筹全局

高峰只对攀登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真正有意义。做事也是如此,如果你仅仅懂得高瞻远瞩而不付诸行动的话,事业依旧只是一盘散沙。

——卢克·瓦休

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大作为,就必须有远见卓识和高瞻远瞩的眼光。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你是否能够纵观全局?你又是否能够一语道破别人无法参透的潜在威胁?只有高瞻远瞩,用整体观念去统筹全局,全面地看待市场发展及更替的领头人才能事事走在别人前面,抢占先机,并最终摘得成功的果实。

1977年,被评为挪威年度最佳企业的耶伯生航运公司的拥有者——阿特勒·耶伯生,出生于挪威的卑尔根。他可谓是一个相当有远见的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阿特勒·耶伯生总是能够高瞻远瞩,用整体观念去统筹全局。

中东战争爆发后,东西方之间的海上门户——苏伊士运河曾一度被关闭。这迫使日本以及大部分西方国家在中东购买的石油只能绕过好望角,经过长途跋涉后才能回到本国。如此奔波的长途运输存在着很多潜在的隐患,直接导致人们对油船的需求量大幅度递增。一时间,石油运输业也成为那个时候世界航运业的热门话题。

然而,对于石油运输业,阿特勒·耶伯生则有着他独特的见解。那个时候的他年仅31岁。由于父亲去世,阿特勒·耶伯生便继承了一家船运小公司。这是一家只拥有7艘船的小公司,跟其他大船运公司比起来,它就显得十分脆弱,甚至是不堪一击的。他的父亲在世的时候,曾在航运业经营油船的热潮中购置了3条油船。由于油船的造价相对较高,这3条油船几乎耗尽了公司微薄的资本。这样的投资可谓是积压了资金,具有一定程度的风险性。同时,在面对那些庞大的运输公司时,单凭这3条油船可以说是毫无竞争力。在考虑到这些情况之后,阿特勒·耶伯生毅然决然地决定退出石油运输的竞争热潮。于是,当他接管公司一年后,油船便被他卖掉了。

很多人都无法了解阿特勒·耶伯生的做法,甚至还会有人嘲讽他的无知与愚蠢。但是,阿特勒·耶伯生对于这些都一笑了之。公司的油船很快就脱手了,阿特勒·耶伯生便用卖油船的钱新购进了几艘散装船。这种散装船能够给那些大公司运输钢铁产品以及其他各种散装原材料。在此基础上,阿特勒·耶伯生与一些大公司签订了运输钢铁产品和原材料的长期合同。

又过了几年,中东战争再次爆发。阿拉伯产油国为了能够抵制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以色列的援助,都纷纷将油价提高,导致油价猛涨的局面。油价的猛增使得许多石油消费大国大幅度削减石油的需求量。与此同时,北海和阿拉斯加石油的成功开采,也使石油运输的路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两种情况都使油轮的需求量急剧下滑,可以说是给世界石油运输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动荡。大多数石油运输船都被迫处于空闲状态中,这也就导致有些公司由于缺乏足够的财力而濒临破产。就在大多数公司都在为前途担忧的时候,阿特勒·耶伯生却依然平稳的做着自己的生意。他的公司凭借着与工业部门签订的那些长期合同,运输散装货物,盈利也十分的平稳,并且呈现上升趋势。因此,在风暴中安然度过航运业衰退时期的只有阿特勒·耶伯生的公司,也正是他的高瞻远瞩使得公司成功地躲过一劫,避免遭受重大的损失。

再后来,阿特勒·耶伯生逐步积累起资本,使公司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成为当时挪威最具发展前景的船运公司,它逐渐成为掌握着共计120万吨、90条商船的大船队。

从阿特勒·耶伯生的成功事例可以看出,不管是何种企业,作为领导者,都要有着高瞻远瞩的眼光与处事不惊的魄力,只有站得“高”,才能很好地运用整体观念去规划全局。这就要求管理者能够有一种高层次的眼光及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霸气,这样才能够在关键时刻从整体出发,引导企业不断地靠近成功,在茫茫商海之中里立于不败之地。

管理一家公司,就如同行军打仗一般,都要讲究策略。需要用全局性的思维去看待问题。在现代市场的竞争大潮中,企业领导者的能力及策略要远远比资本、名气、规模等重要得多。是否能够高瞻远瞩地引领企业发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想要得到成功,就要付诸行动,全面地看待市场发展及更替,这样才能使企业得到更多的机会,更大的利润空间。立足当下,保证战略的可行性

不管是多么完美的战略,都不能脱离现实,只有真正做到立足当下,才能使它富有生命力。

——罗伯特·弗罗斯特 美国诗人,曾在哈佛任教

当一种战略制定好了,这并不代表目标最终一定能够实现。有些领导者只会开一些空头支票,这样往往会使手下的员工甚至整个公司都陷入一种空前的憧憬中。但是如果最终所谓的计划没有得到相应的实施,那么他们的期望就会落空,这也就会严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长此以往的话,企业的领导者便会在员工中失去威信与诚信。因此,企业的领导者要学会立足当下,保证战略的可行性,不要总是给员工开一些空头支票,那样只会适得其反,使企业失去凝聚力。

华为集团是世界著名的500强公司,2015年的全球销售额达到了3950亿元人民币。在华为发展初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任正非并没有为公司设立“假、大、空”的战略目标,甚至到2000年前后华为公司的销售额已经达到220亿元人民币时,外界询问华为的战略目标,任正非的表述是“华为没有战略,如果你一定非要问华为公司的战略目标是什么,我们的想法就是怎么样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怎么样比竞争对手多活一口气”。

由此可见任正非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企业领导者。他的战略目标是“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这绝对是立足当下,切实可行,而且非常清晰明确、具有激励作用的目标。

那么,要保证战略的可行性,其中最重要的办法就是要依据实际制定出具体的方针以及计划。所谓具体的方针就是指导组织行为的总则。它对目标的建立、选择战略以及实施战略的框架结构做出了概述,做出具体的方针也是让任务更加明朗、更加清晰的主要手段之一。

企业总体、长远的目标、发展方向、重点以及所采取的那些基本行动方针都在企业战略的规划之中。这些都是概括性的、原则性的规定,它们都具有行动纲领的意义。但是想要使这些所谓的战略规划都被赋予实际意义,就必须要立足当下,紧扣实际情况,保证它的可行性,这样才能使其变为具体的行动计划。

因此,无论是哪种企业,在制定战略方针的时候,首先要明确的就是自己的意愿以及使命,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从头开始。针对战略计划的制订,目标管理的执行,哈佛商学院为每个企业的领导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制定出经营管理计划

经营管理计划可谓是目标管理的源头。设定以及达成各项工作指标可以说是目标管理的核心手段,而目标管理又是经营管理计划的实施方法,每个企业的管理者都要清楚地认识到经营管理计划的重要性。

2.切合实际地设定战略目标

领导者在设定战略目标的时候,一定要以公司以及员工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在目标设定之前,领导者应该考量员工业务水平、企业自身的资源以及管理体系的支持能力,不能只为了讨得最高领导人的欢心,而去制定一些违心或者要求过高的目标,在设定战略目标时就要绝对避免出现有始无终、泛泛而谈的局面。

3.经营战略和管理战略要相辅相成

既要有经营结果指标,也要有管理过程指标。如果缺少其中一个,那么就会使一方产生一些不平衡甚至无法延续的危险。倘若没有经营结果指标,管理过程指标就会像是无源之水,徒劳无功;而倘若没有管理过程指标,那么经营结果指标就会缺少保证达成的手段、制度以及流程,最终想要达成目标也只能是一种幻想。

4.提前做好预算以及事后的兑现奖惩

当领导者在制定一个目标管理方案时,一定要同时做好一笔资金预算,预设奖惩,然后根据目标实现与否兑现奖惩。这样,才能够起到奖优罚劣的作用,也才能够很好地保证下一轮目标管理可以有效执行,最终达成良性循环。

5.战略要简明扼要,清晰合理

一般来说,企业应确定几个有关全局性的目标,然后各部门或个人依次对其进行分解,整理出精髓的部分,避免繁琐。在制定目标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全面的考虑,不能让目标太过于杂乱,抑或是自相矛盾。

总之,战略管理是一项比较严谨的、系统性的管理工作。只有立足当下,精于设计,保证战略的可行性,才能够使其成为企业经营发展的加速器,从而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

立足当下,可以算是一种组织哲学,更能称之为一种人生哲学。从当下开始前进,脚踏实地地经营,将提升企业自身价值作为主要目标,在可行的战略计划中不断地修正和完善企业前行的路径,以保证公司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到达财富之巅。着眼未来,关注长远利益

如果你只看得见眼前的利益,那你将会失去获得更大财富的机会。

——比尔·盖茨

从哈佛大学毕业后能在同时代产生深远影响的人,往往都是那些能够比别人看得远的人。如果静下心来去翻看那些世界著名公司的历史,你就会发现它们得以发展的主要动力并不是要去刻意增加各个股东的财富,也不是不惜代价地争取企业的最大利润。赚钱永远都只是企业发展的目标之一,它并不一定就是最重要的目标。着眼未来,关注企业的长远利益,增加企业的使命感以及核心价值,这些才是商界精英们关注的重点。而事实表明,那些懂得着眼于未来的企业往往会比纯粹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司赚得更多的钱。

正是因为能够着眼未来,所以威廉·休利特留下的不是一家昙花一现般的赚钱机器,而是一家能够基业长青、经久不衰的惠普公司。

1946年,惠普公司的销售额一落千丈。公司上下人心惶惶。然而,领导者休利特却能够将目光放在企业未来的发展上,依然决定挽留手下那些十分优秀的高薪人员,这样就避免公司的长期利益遭受损害。休利特在公司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强调,坚决不能为了迅速地获取短期利益而全然不顾公司的长期发展和健全。在休利特的眼里,惠普的长期信誉要高于一切短期利润,是无论如何都必须保护的。正是这种高瞻远瞩,着眼未来的投资理念,使得惠普公司多年来获利颇丰,公司内部的工程人员也层出不穷地推出各种获利良好的创新型产品,深受同行的称赞。

除了惠普公司,著名的制药集团默克公司也由于拥有长远的眼光及正确的价值观而成就了其霸业。在实际的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领导往往会由于眼前利益的诱惑,或者经营困难的巨大压力而选择短期行为,放弃有利于未来的长远行为。然而,这往往会成为优秀企业和普通的分水岭。有人认为,着眼于未来有些虚无缥缈,其实如果能够将目光放得远一些,则可以使手下的员工改善工作状态,提高工作效率,为公司创造更多的财富。在未来蓝图的映衬下,追求进步的驱动力并非一种枯燥的理性认识,而是一种能够深入人心,并且具有一定自我强迫性、甚至是与生俱来的原动力。默克公司的前任总裁乔治·默克二世对长远的眼光阐述过自己的看法。他说:“在这一行工作的人真正受到了促进医学进步、服务于之的理想的激励。”到了1991年,历经整整三代领导人之后,默克公司的CEO罗伊·空魏吉罗也同样就此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最重要的是要记住,我们的业务成功意味着战胜疾病和协助人类。”正是有了这些能够重视公司长远利益的宗旨和使命感,才能使企业保持着屹立于商界不倒的地位。

不少企业的领导者在研发和开拓新领域的时候,也都彰显出了他们的远见卓识。索尼公司就是其中很好的例子。

1952年,索尼公司预备研制一种“迷你”收音机。在那个时候,收音机一般都是用真空管做的。按照当时的技术水平,世界上还没有哪家公司能够将晶体管技术应用于收音机这种消费品上。当索尼这一创新计划的消息传往国外的时候,一位美国顾问连连摇头说:“晶体管收音机?有没有搞错?即便是在美国,晶体管也只是用在不以赚钱为目的的国防科技研究上,就算你们真的能把晶体管技术应用于消费品,那成本也一定会非常高,你认为这么昂贵的收音机谁会买呢?”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看好索尼的这项新计划,但是这些却并没有影响索尼开拓创新的步伐,他们仍然坚持做下去。最终,索尼不仅成功地制造出了“迷你”收音机,还将这种新型的收音机普及到了全球,实现了“迷你”收音机梦想,这让所有曾经不看好“迷你”收音机的人都惊叹不已。

正是那种不畏困难,敢于向前,着眼未来,重视长远利益的精神支撑着索尼不断地走向国际,走向世界。换言之,想要成就大事业就必须将自己的目光放得远一些,注重未来的利益,不拘泥于眼下的蝇头小利。成功者的眼中,不仅仅只有当下的利润,更多的,是自身乃至企业在很久以后的发展趋势及空间。

一个组织的使命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组织宗旨以及组织哲学。所谓组织宗旨,就是指一个组织在经营过程中所要达成的理想目标;而组织哲学,则是指一个组织为其经营活动方式所确立的信念、价值观以及行为准则。任何组织想要更好地生存并获得成功,都必须要树立一套着眼未来、重视长远利益的信念,作为组织一切方针和行动的前提。致力于把握尚未浮出水面的商机

无论你有多少金玉良言,具备多好的条件,在机会尚未到来之前你若没有具体的筹备,那么你很有可能会错失商机。

——威廉·詹姆斯 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曾在哈佛任教

商机往往是稍纵即逝,如果稍不留神,或者短暂的犹豫就会导致错过。所以,当你嗅出商机的气味时,就一定要果断出手,毫不迟疑。商机就是“钱机”。因此,致力于把握尚未浮出水面的商机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商机在未浮出水面之前,你或许已经能够隐隐约约感觉得到,这个时候如果你始终还是前怕狼后怕虎,瞻前顾后,那是肯定成不了大事的。俗话说“该出手时就出手”,但仅仅懂得忍耐和等待,还不是真正的聪明。你也更要记住未雨绸缪的道理,将一切都规划得井井有条,当商机到来之时,你就可以很得心应手地利用它给自己创造更多的财富。

商界精英们都知道,发现那些悄然兴起的抑或是潜在的需求更能够给自己带来滚滚财源。曾经有经销商细心地发现妇女们总是期望自己能够在做饭和清洁上少花费一些时间。于是,随之出现的现代洗衣机、烘干机、洗碗机以及微波炉都能够说明那些懂得洞察潜在商机的精英们的聪慧。

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实业家伯纳德·巴鲁克,在他20多岁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百万富翁。他所取得的成功主要在于他很善于发现机遇并且很好地利用它。和其他的商人一样,巴鲁克在创业的初期也历经了艰难困苦,但是他拥有一双善于发现事物之间密切联系的眼睛,并且能够从这种联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商机,因此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899年的一天傍晚,巴鲁克在家突然听到广播里播报一条消息,说联邦政府的海军在圣地亚哥将西班牙舰队消灭了,这也就意味着持续很久了的美西战争就要结束了。在那一天,证券交易所不营业,私人的交易所却依然能够维持正常工作。巴鲁克立刻就意识到,如果他能在黎明前赶到自己的办公室大批量地吃进股票,那么就有可能会大发一笔横财。正是因为看到了这还未浮出水面的商机,巴鲁克为自己赚得一桶金。

19世纪末,能够进行长途货运的交通工具只有火车,可惜的是火车在夜晚不能运行。这种情况就局限了人们的运输需求。于是,巴鲁克在火车站以私人名义承包了一列专车,用于夜间运输,之后巴鲁克又接了几笔大生意。就这样,当其他投资者还处于睡梦中时,巴鲁克就已经抓住了机遇,狠狠地赚了一笔。

就像巴鲁克一样,很多商界精英之所以能够打拼出属于自己的天空,按照美国著名学者杰拉尔德·克雷夫茨的观点来说,就是因为“他们具有长时间磨砺得来的经商才干和对持续不断的迫害的高度警觉,他们常常选择在供求的某一环节上满足人们需要的灵巧职业和企业”。

在商界,机会可谓是无处不在。它们始终在等待那些善于发现它们的人。机遇面前人人平等,如果你不懂得去挖掘那些还未浮出水面的商机,那么你就只能与大好良机擦肩而过。不要总是去抱怨命运的不公,也不要认为好的运气只会偏袒那些已经获得成功的人。其实,那并非运气,而是他们比你更敏感,更加注重思考,也有更大的魄力去争取那些还未浮出水面的商机。

那么,到底该如何具体去把握还未浮出水面的商机呢?

1.从人们的需求入手去寻找商机

在日常生活中,要发现和把握商机,必须要了解商机的表现。那么,商机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最基本的表现就是人的需要。哪里有需要,哪里就存在商机。甚至可以说,人的需要即是商机。比如夏天很热,人们需要降温,需要凉爽,于是产生风扇、空调等就是商机。

2.通过信息去获得商机

信息是商机的外衣,是财富的媒人。掌握的信息越多,知道的信息越细,我们就越容易发现商机。一条信息救活一家企业,一条信息使一个穷人变成富翁,这样的例子非常多。

3.从未来着眼去寻找商机“愚者赚今天,智者赚明天。”这是美国商界的一句箴言。它道出了企业经营制胜的客观规律。市场经济云波诡谲,瞬息万变,任何产品都难以逃脱自己有限的生命周期,这就使企业的经营时时充满着艰难、曲折与风险。如果眼睛只是盯着今天,跟着走俏商品跑,往往是万人争过独木桥,造成同类商品的饱和、过剩,继而陷入经营困境。如果眼睛盯着未来,抢在他人前面行动,就很容易获得成功。

4.从危机中去寻找商机

危机孕育商机,而且危机越大商机越大,这是一条商业真理。想让危机变成商机,关键在于如何应对危机。如果应对得好,往往可以使危机变为商机,通过负责、有效的危机管理战役,公众将会对企业有更深的了解,更大的认同,优秀的企业及企业家也因此脱颖而出。

总之,率先发现潜在的商机能够给人们带去相当大的利润。善于抓住机遇的人,往往都是得益于他们创新的思维方式。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信息时代里,机遇与挑战、风险与收益都是并存的,它们之间有着不可忽视的关联。当机遇露出了“马脚”,你就要迅速地逮住它,用自己的“慧眼”抢先一步去创造财富。第二课哈佛企划课 规划保证最高效率,统筹实现最大效益

时间是一种十分稀缺且有限的资源。对于企业来说,要想充分利用好这种资源,就必须要想方设法提升工作效率,而统筹规划则是提升效率的杀手锏。在企业的规划中,明确目标是一个好的开端,在接下来的计划中,整个企业都要着眼于这个终极目标,将所有的事情都分出轻重缓急,然后全力以赴。只有当每一个员工都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向着目标不断进取,整个企业才能逐渐走向强大。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