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纯天然食材养生速查全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22 20:57:19

点击下载

作者:孟飞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本草纲目》纯天然食材养生速查全书

《本草纲目》纯天然食材养生速查全书试读:

前言

《本草纲目》是一代神医李时珍对人类的美好馈赠,它将李时珍的养生智慧融于平常食物中,是防治疾病的食疗精华,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受到古今中外一代又一代人的尊崇。同样的,李时珍的那些“药补不如食补”等富有前瞻性的健康主张,也穿越时空,被现代人奉为健康箴言。“是药三分毒”,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但是很多人仍然不懂这个道理,滥用药物,结果导致了很多不良后果。其实,中医自古就不强调药补,而是高度重视食疗养生。说到食疗养生,或许我们首先会想到中医药膳、米面肉食。可你是否知道纯天然食材也可以起到养生的功效呢?日常生活中,我们所食用的食材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脂肪等物质,合理均衡地食用不仅可以维持生命的正常运转,加强身体对营养的吸收,而且食材中某些特殊的营养成分会大大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及免疫力,减少疾病对我们的侵害。《本草纲目》记载,“饮食者,人之命脉也,而营卫以赖之”,即食物是人体最重要的营养来源,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养生之道,莫先于食”,食物调理得当,不仅可以保持人体的正常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还可以治疗各种疾病。饮食不足或调理不当,则可诱发某些疾病。根据食物的性味、功效,合理搭配五味营养,使谷肉果蔬相互调和,从而达到延年益寿、保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目的,是符合现代人倡导的养生之道的。

那么如何吃对食材,食材到底有何种药用价值,食材的食疗功效有哪些?为此,我们组织专业人士编写了《〈本草纲目〉纯天然食材养生速查全书》,旨在将古籍中的精髓以一种科学、简洁、易懂的形式呈现给你。

本书精选了《本草纲目》中适宜食用的粮豆、蔬菜、水果、干果、肉禽蛋奶、水产、饮品调料不同种类200余种常见的纯天然食材以及人参、西洋参、枸杞子等常见药材,分别从其性味归经、营养功效、主要营养成分、搭配宜忌、人群宜忌、选购、储存等方面进行解析,让大家吃得清楚、明白。并针对贫血、高血压、心律失常、胃炎等55种常见病,根据男女老少不同人群所需营养,提供了大量做法简单、营养全面、安全有效的食疗菜谱和民间偏方,让你轻松做自己的养生大师。

希望本书能为你了解食材中的养生秘密提供一把钥匙,为你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给你的合理饮食提供帮助,从而使你从热衷于药补、药膳的误区中走出来,回归到中国自古以来传统的天然食养中,以天然无毒害的食物调养我们的身体。

绪论

纯天然食材的特性

每种食物都有属于自己的颜色与味道。正如中医五行学说中,对人体所做的“心、肝、脾、肺、肾”的划分一样,食物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味道和颜色归纳出五味与五色。所谓“五色入五脏”“五味入五脏”,这就将食物与人体的健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了解了

食物的五色

、五味后,才能选对适合自己的食物,从而达到食疗养生的目的。食物的五色

食物的五色包括黄、红、绿、黑、白,与中医五行学说对应后就是:黄色属土,是脾之色;红色属火,是心之色;绿色属木,是肝之色;黑色属水,是肾之色;白色属金,是肺之色。·五色的功效·

黄色的食物作用于脾,富含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可抗氧化,提高人体免疫力,也能帮助培养积极开朗的心情,增加幽默感,更可以强化消化系统与肝脏,清除血液中的毒素,令皮肤变得细滑幼嫩。

黄色

菠萝、香蕉、橙子等,经常食用有益于脾

红色的食物在视觉上能给人刺激,让人胃口大开,精神振奋,因此,红色食物是抑郁症患者的首选食物。同时红色作用于心,能减轻疲劳,激发食欲,令人精神状态变好,增强自信及意志力。

红色

红辣椒、红枣、山楂、樱桃等,经常食用有益于心

绿色的食物可舒缓肝胆压力,调节肝胆平衡,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以及膳食纤维,更大程度上避免癌症的发生。多食绿色食物能让我们的身体保持酸碱平衡,不仅如此,从心理方面讲,经常吃绿色食物还可舒缓压力,并能预防偏头痛等疾病。

绿色

一切绿色蔬菜和水果,多吃会有益于肝

黑色食物不仅给人们质朴、味浓的食欲感,而且补肾作用突出。经常食用这些食物,可调节人体生理功能,刺激消化系统,促进唾液分泌,有促进胃肠消化与增强造血功能的作用。同时黑色食物富含大量的微量元素及亚油酸等物质,可抵抗衰老,美容养颜。

黑色

黑木耳、香菇、葡萄等,多食用有益于肾

白色食物润肺,同时白色给人干净清爽的感觉,可调节视觉平衡,安定情绪。

白色

白菜、白萝卜、银耳、洋葱、蒜等,多吃益肺

食物的五味

食物的五味包括: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根据中医五行学说可分为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肾。·五味的功效·

酸味食物:

可收敛、固涩,治疗久泻、脱肛和遗精等症,也具有生津开胃、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保健功能,适合胃酸不足者食用。同时酸味能增强肝脏功能,但要注意合理地食用,切勿过量。

酸味

山楂、橙子、梅子、番茄等,多食能增强肝脏功能

苦味食物:

可以清热解毒,泻火通便,利尿及健胃。苦味对癌细胞有较强的杀伤力,还可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帮助缓解人的紧张和压力。同时苦味食物还能解湿除燥,有促进内分泌的功效。抗菌消炎、调节酸碱平衡也是苦味食物的独特功效。

苦味

苦瓜、百合等,常吃可杀伤癌细胞

甘味食物:

可以滋补身体,解除肌肉的疲劳,有调和脾胃、止痛、解毒的功效。但多食会导致骨骼疼痛、头发脱落,且容易使人发胖。

甘味

香蕉、甘蔗、大枣等,有调和脾胃的功效

辛味食物:

可发散、行气、活血解表、止痛、化痰。有散寒、舒筋活血的功效,还能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若过量食用会加重痔疮、胃溃疡、便秘等患者的病情。

辛味

蒜、韭菜、茼蒿、姜、青椒等,有散寒、行筋活血的作用

咸味食物:

可有效软化酸性肿块,调节新陈代谢,也可补充体内缺乏的微量元素。但心脏病、高血压患者不宜多吃。

咸味

苋菜、海带等,可调节新陈代谢

五色对五味的食用宜忌

关于食物的味道,其实不只是味觉的感知,也是调理自身的依据。中医学认为,五色、五味及五脏是相对应的,在食疗中,也具备各自不同的营养作用。怎样选择食物更有利于自身健康,关键在于全面了解“五色”“五味”“五脏”之间的禁忌及搭配。

●黄色应脾,甘味入脾,脸色缺少明黄色的,可以多食黄色、味甘的食物,如胡萝卜等。

●红色应心,苦味入心,如果想面色红润,可多补充一些红色、味苦的食物,如西红柿、橘子等。

●绿色应肝,酸味入肝,面色发青的人不宜多食绿色及味酸的食物,可多食木瓜、石榴等水果。

●黑色应肾,咸味入肾,面黑者要少吃黑色及咸味食物,否则会使心口烦闷、肤色晦暗,宜食海带等海藻类食物。

●白色应肺,辛味入肺,想要肌肤美白,可食白色、辛味的食物,如茭白、洋葱等。

食物的四气

中药有四气五味之说,食物也有四气五味之说。熟知食物的性味,对掌握和运用好食物的养生功效有着重要意义。

日常生活中,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把一块薄荷糖放到嘴里,咽喉里就会有一种清凉的感觉;喝一口生姜茶,胃里面就有一种温热感。这说明薄荷具有清凉的作用,生姜具有温热的作用。这就是食物的“气”——食物本身所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性质,即四气,也可称为“四性”。其中寒、凉同性,温、热同性,但程度上却有差异,“凉”实为“微寒”,而“热”实为“大温”。

有人会说,食物中不仅有寒、热、温、凉四种特性,还有平和之性,介乎寒与热之间,即传统食养学所说的“平性”食物。的确有平和性质的食物,但却不是绝对的不寒不热,也就是说,要么稍稍偏温,要么稍稍偏凉。所以,中医对食物特性的描述,只有“四气”或“四性”,而不是“五气”或“五性”。

食物归经,有序地调养身体

食物归经理论是前人在长期的医疗保健实践中,根据食物作用于机体脏腑经络的反应而总结出来的。如梨能止咳,故归肺经;核桃仁、芝麻有健腰作用,故归肾经;酸枣仁有安神作用,故归心经;芹菜、莴苣有降血压、平肝阳作用,故归肝经;山药能止泻,故归脾经。由此可见,食物归经理论是具体指出食物对人体的医疗效用所在,是人们对食物选择性作用的认识。

归肝胆经的食物

蔬菜类:西红柿、丝瓜、油菜、荠菜、香椿、韭菜、慈姑、芹菜、茼蒿、黄花菜、枸杞菜、马兰头、槐花等。

瓜果类:梅、梨、柚、桃、枇杷、山楂、樱桃、桑葚、荔枝、杧果、无花果、松子、芝麻、金橘、乌梅等。

水产类:海蜇、淡菜、龟、青鱼、鳝鱼、鳗鱼、鳗鲡鱼等。

禽畜类:猪肝、羊肝、牛肝、猪肉等。

调味品类:酒、醋、玫瑰花、桂花、茉莉花等。

归心经的食物

粮豆类:陈米、小麦、绿豆、赤豆等。

蔬菜类:芹菜、辣椒、慈姑、苦瓜等。

瓜果类:西瓜、甜瓜、柿子、百合、柠檬、桃子、桂圆等。

水产类:莲、藕、海参等。

畜禽类:猪心、兔肉、牛奶、鸡蛋等。

调味品类:酒。

归肺经的食物

粮豆类:糯米、豆浆、豆腐皮、薏仁米。

蔬菜类:生姜、葱、芥菜、香菜、茭瓜、洋葱、大蒜、白萝卜、胡萝卜、芹菜、蘑菇、慈姑、茼蒿、竹笋、芦笋等。

瓜果类:梨、梅、橘、柚、甘蔗、柿、百合、花生、枇杷、猕猴桃、柠檬、橄榄、松子、香橼等。

水产类:鲢鱼、鲥鱼、鳗鱼、泥鳅、海藻、紫菜等。

禽畜类:猪肺、猪皮、牛奶、羊奶、白鸭肉、鸭蛋、鹅肉、燕窝、蛤蟆等。

调味类:蜂蜜、冰糖、酒、茶、淡豆豉等。

归大肠经的食物

粮豆类:荞麦、玉米、黄豆、豆腐等。

蔬菜类:苋菜、白菜、菠菜、芥菜、马铃薯、冬瓜、茄子、黑木耳、蘑菇等。

瓜果类:柿、梅、杨梅、桃、苹果、柠檬、石榴等。

水产类:菱。

禽畜类:猪肠、火腿。

调味类:蜂蜜。

归小肠经的食物

粮豆类:赤豆等。

蔬菜类:苋菜、苜蓿、黄瓜等。

禽畜类:猪小肠。

归膀胱经的食物

粮豆类:黄豆类、赤小麦等。

蔬菜类:白菜、冬瓜等。

瓜果类:西瓜等。

水产类:螺等。

禽畜类:雀等。

归脾经的食物

粮豆类:粳米、糯米、小米、粟米、大麦、小麦、高粱、甘薯、荞麦、黑豆、黄豆、蚕豆、扁豆、豌豆、豇豆、黄豆芽、豆腐皮、豆腐、腐乳等。

蔬菜类:生姜、香菜、苦菜、茄子、西红柿、茭瓜、油菜、荠菜、大头菜、芋头、南瓜、胡萝卜、辣椒、山药等。

瓜果类:梅、橘、栗、柚、苹果、枇杷、山楂、罗汉果、荔枝、杧果、无花果、桂圆肉、葡萄、花生、香蕉、椰子等。

水产类:莲、藕、芡实、泥鳅、鲢鱼、鲤鱼、鲤鱼、鳝鱼等。

禽畜类:猪肚、猪肉、猪血、火腿、牛肉、羊肉、狗肉、鸡、鱼、鸭肉、鹅肉等。

调味品类:白糖、蜂蜜、冰糖、陈皮、酱、花椒、大蒜等。

归胃经的食物

粮豆类:粳米、糯米、粟米、

大米

、大麦、绿豆、黑豆、蚕豆、扁豆、豌豆、黄豆芽、豆腐皮、豆腐、腐乳等。

蔬菜类:芹菜、白菜、包心菜、韭菜、香椿、莴苣、白萝卜、胡萝卜、芋艿、马铃薯、南瓜、黄瓜、苦瓜、茄子、马兰头、苜蓿、木耳、蘑菇等。

瓜果类:山楂、刺梨、橘、西瓜、甘蔗、香蕉、梨、大枣、猕猴桃、甜瓜、栗等。

水产类:乌贼鱼、带鱼、黄鱼、银鱼、鲫鱼、蟹、菱角等。

禽畜类:猪肉、牛肉、鸡肉、猪肚等。

调味品类:醋、大蒜、葱、生姜。

归肾经的食物

粮豆类:小麦、小米、甘薯、粟米、蚕豆、黑豆、刀豆、薏仁等。

蔬菜类:芥菜、香椿、韭菜、黄花菜、山药、枸杞菜等。

瓜果类:樱桃、石榴、桑葚、黑芝麻、栗、李、葡萄、核桃、杨梅、白果、西瓜等。

水产类:鳗鱼、鲤鱼、鳝鱼、黄鱼、海蜇、海参、淡菜、虾、蚌肉、龟肉、莲子等。

禽畜类:猪肉、猪肾、猪耳、猪血、猪髓、猪肝、猪心、火腿、鸭肉、羊肉、狗肉、鹿肉、驴肉、雀肉、熊掌、燕窝、紫河车、鸽蛋、蛤蟆等。

调味类:小茴香、盐、酱、花椒、大蒜等。

纯天然食材养生法则

利用纯天然食材养生,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则,比如说哪些食材不能同食?四季中的食材不一样,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原则?食物在搭配过程中有哪几种情况?每个人的体质都不同,不同的体质在选用食材时有什么侧重点?不同的体质各自有哪些典型特征?这些都是在养生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下面我们将为你逐一讲解。

食物的科学配伍

·什么是食物配伍·

每一种食物都有其独特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应该摄取多种食物,以保证营养的均衡和全面。但是在食物的选择上,我们还应该注意食物的搭配问题。食物的搭配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食物搭配得当,就会促进营养的吸收;如果搭配不当,不仅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还会危害身体健康,严重者还可导致疾病,甚至死亡。“搭配得宜能益体,搭配失宜则成疾。”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食物都可以同时食用的,食物之间也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

只要食物搭配得当,健康将变得更加轻松、容易。几乎所有的营养学家都认为,掌握一定的食物搭配知识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利于促进我们的身体健康,避免因为食物搭配不当而引起疾病甚至死亡。关于食物搭配的知识,是非常繁杂的,但总体上来说应遵循这样的原则,那就是最大限度地保持膳食和营养的平衡,也就是吃多种不同种类的食物,而且所吃食物的种属相隔越远越好。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除了掌握饮食搭配原则以外,还应该多了解各种食物的属性,关注我们经常食用的食物有哪些搭配宜忌。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多看一些食物的营养书籍、多听一些有关的讲座,对于我们改进饮食的质量是很有帮助的。·食物搭配的几种情况·

与药物的配伍同理,食物的配伍基本分为协同和拮抗两个方面。食物的协同配伍包括:相须、相使;拮抗方面包括相畏、相杀、相恶和相反。

纯天然食材四季养生注意事项

·养生要顺应天时·

一年中有四个季节、二十四个节气,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就一定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顺应季节和节气的交替变化。只有顺应了天时,才能保证人的身体健康。早在古代,中医理论中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将大自然的规律与人的生理、病理紧密地联系起来,认为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的健康是息息相关的。《黄帝内经》云:“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须顺四时而适寒暑……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也就是说,我们的饮食要与当时的气候条件相适应,达到天与人的协调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更健康、更长寿。早在两千多年前成书的《周礼·天官》中就对四季饮食宜忌做了具体的说明,如认为夏季多汗,应多进食羹汤类饮食,冬季多寒,应适当多用些辛辣的饮料等。

此外,食性还要与四时气候相适应。《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出:“用凉远凉,用寒远寒,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此其道也。”这就是说,寒冷季节要少吃寒凉性食物,炎热高温季节要少吃温热性食物,食物要随四季气温而变化。我们在夏天的时候喜欢喝绿豆粥以消暑解热,冬天的时候喜欢吃涮羊肉以御寒暖体等,就是这个道理。·四季养生原则·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天气由寒转暖,阳气开始生发,所以春季养生应以平补、清补为宜。由于春季的气温变化比较大,所以在饮食上,应以高热量的食物为主。此外,冷热刺激可加速人体内的蛋白质分解,所以还应该注意补充足够的优质蛋白质。春季,各种细菌和病毒都开始繁殖,很容易侵犯人体而导致疾病。所以,我们一定要保证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抵抗力,防止病毒和细菌的入侵。

春季是“百草回芽,百病发作”的季节,很容易导致旧病复发,因此身体虚弱的人更应该特别注意。祖国医学认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古人云,春应在肝。春季是肝气最旺盛的季节,肝亢则伤脾,所以人在春季特别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的症状。酸食可使肝功能偏亢,所以不宜食用,应食用一些具有辛甘升散作用的食品,不但可以健脾益气,还可防止肝气过盛。

夏季烈日炎炎,气候炎热潮湿,是阳气最盛的季节,应以清淡、苦寒、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为主。由于夏季的气温比较高,所以特别容易出汗,可是在流汗的过程中,大量的钾也随着汗液排出了体外。而且大多数人在夏季的时候都没有什么食欲,所摄入的钾也就相对减少,这样就很容易造成人体缺钾。我们所出现的精神不振、四肢无力、头昏眼花等症状都是由于缺钾所引起的,严重者还可出现呼吸困难、心搏骤停等症状,甚至威胁生命。

夏季是病毒和细菌繁殖最快、活动力最强的季节,也是胃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因此要特别注意饮食的卫生与质量问题。此外,在高温环境下,人体内的蛋白质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增大,所以应该适量地补充蛋白质。营养学家还建议,高温季节最好每人每天能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B各2毫克,钙1克,这样可减少体内糖类和组织蛋白12的消耗,有益于人体健康。

秋季天高云淡,气候干燥,气温逐渐下降,天气忽冷忽热,属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因此应以润燥益气为养生要点。由于秋季气候干燥,因此要特别注意补充水分,以防止皮肤干裂,邪火上侵。秋季的干燥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夏末秋初的温燥,二是秋末冬初的凉燥。温燥应以清热滋润的饮食为主,凉燥应以祛寒滋润的饮食为主。此外,秋季的干燥很容易使肺受到伤害,发生肺炎、哮喘等病症,所以要特别注意保持肺的滋润。

冬季天气寒冷,在饮食上应以温热、滋补的食物为主,以达到驱寒保暖的目的。俗话说得好:“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这句话虽然有些夸张,但却也有一定的道理。这是因为在冬季进补可以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储存在体内,为第二年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

在冬季,由于受到寒冷天气的影响,人的甲状腺和肾上腺等分泌腺的分泌量都有所增加,以促使机体产生热量来抵抗严寒。所以,我们一定要保证能量的供给,适当增加高热量的食物。医学研究表明,人怕冷与体内缺少矿物质有关,所以保证矿物质的充足也是很重要的。此外,冬季的气候也很干燥,还应该注意多摄入维生素B和维生2素C。·四季的饮食宜忌·

了解了四季的气候特点,我们就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状况,来进行饮食的调理与进补,顺应天时而促进健康。下面是四季的饮食宜忌,以供参考。

春季:宜食用花生、豆类、乳制品等热量较高的食物;宜食用奶类、蛋类、鱼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宜食用青菜和水果等维生素含量较高的食物;宜食用大枣、虾仁、香菜、葱、姜等具有辛甘升散作用的食物;忌食生冷油腻食品和酸食。

夏季:宜食用苦瓜、芹菜、莴笋、绿茶等苦寒的食物;宜食用水果和蔬菜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宜食用草莓、荔枝、李子等富含钾的食物;忌食肥甘厚味及燥热的食物;忌食生冷的食物。

秋季:宜食用黄瓜、梨等清凉多汁的蔬菜和水果;宜食用豆类等高蛋白植物性食物;宜食用蜂蜜、芝麻、银耳、香蕉等补肺润燥的甘润食物;忌食葱、蒜、姜、辣椒等辛味食品;忌食烧烤。

冬季:宜食用羊肉、牛肉、狗肉、鸡肉等温热的肉食;宜食用萝卜、香菜、黄豆、葱、蒜、大枣、橘子、桂圆等蔬菜和水果;忌食生冷或过腻的食物。此外,冬季可多食用一些汤,如羊肉萝卜汤等。

不同体质的特征及食养原则

·气虚型体质·

此种类型的人都有精力不足、免疫力低下的症状。所以就应避免过度劳累,并且合理饮食。

典型特征“气”“血”“水”支撑健康,而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气”。气虚的症状便是“气”不足。“气”不足就等于精力不足,如此便常会有如下一些症状:易感到疲劳、倦怠、发冷等;易造成免疫力低下,易患感冒且长时间不愈;肠胃变弱,食量减少,易患溏便及痢疾;也易出现花粉症等过敏性症状,及尿频、夜间多尿、性欲高潮功能障碍、不孕症、阳痿等症状。

生活建议

中国古人讲“劳即伤气”,意思是“过度疲劳会伤气”。正如古话所讲,过度疲劳会使先天性体质因素恶化。不管何种体质,工作学习时应避免过度疲劳,适当运动及娱乐,尤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时常按压足三里、气海两个穴位,或对其进行简单针灸等刺激,可以有利改善气虚。

肠胃弱的气虚者,为减轻肠胃负担,不应多吃油腻、甜腻、刺激性强的食物。进食时要细嚼慢咽,合理饮食,这些很重要。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