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为小事生气,小事永远只是小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09 23:16:25

点击下载

作者:赵月华 编著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别再为小事生气,小事永远只是小事

别再为小事生气,小事永远只是小事试读:

前言

人生如海,潮起潮落,既有春风得意、马蹄萧萧、高潮迭起的快乐,又有万念俱灰、惆怅莫然的凄苦。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许多人处于生命低谷时一味地抱怨、苦恼,大声地哭诉着生活对自己是如此不公,长期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终日被泪水和无奈的情绪包围着。其实,仔细想来,抱怨、折磨自己又有何用?只能徒增自己的痛苦,让自己坠落得更深、更惨罢了!

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渴望得到成功的事业与幸福的生活,希望获得他人的尊重,但有时你会遭遇挫折,会遭遇别人的嘲弄与排挤,这就是生活!生活需要你面对自己的不幸与失意,需要你在人生低谷的时候奋起,需要你在痛苦时寻找快乐,在愤怒时选择冷静,在执迷时敢于放弃,在失意时学会忘记!正所谓:万事都要看得开。

人之所以能够主宰这个世界,并不是因为我们有强壮的身体,也不是因为我们有锋利的牙齿,而是因为我们有着一个充满智慧的大脑,一个看开世事的心态。

的确,生活中有太多不值得我们去计较的事情了,只要我们能够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一些琐事,那么,我们就会享受到生活本应有的快乐与幸福。学会看开,学会看淡,学会看远,学会看透,学会看准!运用你的智慧,以一种超脱的心境将万事看开。运用本书所提供的50个“智慧锦囊”,你会找到原本属于你的快乐,原本属于你的成功!第一章没有如意的生活,只有“看开”的人生因不公平生气,你已经失去了对自己的掌控权

也许有些人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自己在生活中有多少次抱怨老天的不公平。有时,他也许真的遭受了某些不公平的待遇,或是既得的利益被无端地剥夺,自己的荣誉拱手让给他人,或明明是公平的分配却怎么也轮不到自己……于是,常见许多人处于生命低谷时一味地抱怨、苦恼,大声地哭诉着生活对自己是如此的不公,长期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终日被泪水和无奈的情绪包围着。其实,仔细想来,抱怨、折磨自己又有何用?只能徒增自己的痛苦,让自己坠落得更深、更惨罢了!

人生如海,潮起潮落,既有春风得意、马鸣萧萧、高潮迭起的快乐,又有怅然若失、万念俱灰、情绪低落的凄苦。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不能如己所愿:别人得到了幸运的青睐你却与机会擦肩而过,别人获得了成功你却陷入困境,别人一帆风顺你却遭遇挫折……于是,你感叹生活是如此的刻薄,命运是如此的不公。其实,当你有这样的感叹的时候,你已经把自己的命运的掌控权交了出去。

如果把人生旅途连缀成线,那一定是高低起伏的曲线,它可比呆板的直线丰富多了。

威尔逊先生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从一个普普通通的事务所小职员做起,经过多年的奋斗,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办公楼,并且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有一天,威尔逊先生从他的办公楼走出来,刚走到街上,就听见身后传来“嗒嗒嗒”的声音,那是盲人用竹竿敲打地面时发出的声响。威尔逊先生愣了一下,缓缓地转过身。 那盲人感觉到前面有人,连忙打起精神,上前说道:“尊敬的先生,您一定发现我是一个可怜的盲人,能不能占用您一点点时间呢?” 威尔逊先生说:“我要去会见一个重要的客户,你要什么就快说吧。” 盲人在一个包里摸索了半天,掏出一个打火机,放到威尔逊先生的手里,说:“先生,这个打火机只卖一美元,这可是最好的打火机啊。” 威尔逊先生听了,叹口气,把手伸进西服口袋,掏出一张钞票递给盲人:“我不抽烟,但我愿意帮助你。这个打火机,也许我可以送给开电梯的小伙子。” 盲人用手摸了一下那张钞票,竟然是一百美元!他用颤抖的手反复抚摸着钱,嘴里连连感激道:“您是我遇见过的最慷慨的先生!仁慈的富人啊,我为您祈祷!上帝保佑您!” 威尔逊先生笑了笑,正准备走,盲人拉住他,又喋喋不休地说:“您不知道,我并不是一生下来就瞎的,都是二十三年前布尔顿的那次事故!太可怕了!”

威尔逊先生一震,问道:“你是在那次化工厂爆炸中失明的吗?” 盲人仿佛遇见了知音,兴奋得连连点头:“是啊是啊,您也知道?这也难怪,那次光炸死的人就有93个,伤的人有好几百,可是头条新闻哪!” 盲人想用自己的遭遇打动对方,争取多得到一些钱,于是可怜巴巴地接着说道:“我真可怜啊!到处流浪、孤苦伶仃,吃了上顿没下顿,死了都没人知道!”他越说越激动,“您不知道当时的情况,火一下子冒了出来,仿佛是从地狱中冒出来的!逃命的人群都挤在一起,我好不容易冲到门口,可一个大个子在我身后大喊:‘让我先出去!我还年轻,我不想死!’他把我推倒了,踩着我的身体跑了出去!我失去了知觉,等我醒来,就成了瞎子,命运真不公平啊!” 威尔逊先生冷冷地说道:“事实恐怕不是这样吧?你说反了。” 盲人一惊,用空洞的眼睛呆呆地对着威尔逊先生。 威尔逊先生一字一顿地说:“我当时也在布尔顿化工厂当工人,是你从我的身上踏过去的!你长得比我高大,你说的那句话,我永远都忘不了!” 盲人呆立站了好长时间,突然一把抓住威尔逊先生,爆发出一阵大笑:“这就是命运啊!不公平的命运!你在里面,现在出人头地了,我跑了出去,却成了一个没有用的瞎子!” 威尔逊先生用力推开盲人的手,举起了手中一根精致的棕榈手杖,平静地说:“你知道吗?我也是一个瞎子。你相信命运,可是我不信。”

同样遭遇到不幸或失败,有的人只能以乞讨为生,有的人却能出人头地,这绝非命运的安排,而在于个人奋斗与否。

面对自己的不幸,屈服于命运,并企图以此博取别人的同情,这样的人只能永远躺在自己的不幸中哀鸣,不会有站起来的一天。可不幸或失败并不意味着失去一切,靠自己的奋斗一样可以消除“不公平”的阴影,赢得尊重。

确实,世界总是不公平的。这个事实虽让人难以接受,但我们不能自欺欺人。几千年来,人类从没有过可以平均分配财富、不让穷人产生的经济制度。社会中的各种制度,只有靠我们不断地完善而绝不可能达到完美;社会中的种种福利,只能要求分配者做到绝对的公平而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公平。

所以,你大可不必为自己的得失而大喊不公,应该正视现实,承认生活确实是不公平的。

承认生活并不公平这一事实的一个好处便是它可以激励我们去尽己所能,而不再自我伤感。我们知道让每件事情完美并不是“生活的使命”,而是我们自己对生活的挑战。承认这一事实也会让我们不再为他人遗憾,每个人在成长、面对现实、做种种决定的过程中都有各自不同的能力和难题,每个人都有感到自己成了牺牲品或遭到不公正对待的时候。

承认生活并不公平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必尽己所能去改善生活,去改变整个世界;恰恰相反,它正表明我们应该这样做。当我们没有意识到或不承认生活并不公平时,我们往往会怜悯他人,也怜悯自己,而怜悯是一种于事无补的失败主义的情绪,它只能令人感觉比现在更糟。面对压力,悠闲地化解它

有一位猎人看到一件有趣的事情。有一天,他偶然发现村里一位十分严肃的老人与一只小鸡在玩说话游戏。猎人很奇怪,为什么一个生活中不苟言笑的人会在没人时像一个小孩那样快乐呢?

他带着疑问去问老人,老人说:“你为什么不把弓带在身边,并且时刻把弦扣上?”猎人说:“天天把弦扣上,那么弦就失去弹性了。”老人便说:“我和小鸡游戏,理由也是一样。”

生活中,每天总有干不完的事。但是,你有没有仔细想过,如果天天为工作疲于奔命,最终这些让我们焦头烂额的事情会超过我们所能承受的极限。

尤其是当今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时间”似乎对每个人都不再留情面。于是,超负荷的工作不可避免地使人们产生了各种疾患。

因为人们的生活起居没了规律,所以患职业病、情绪不稳、心理失衡甚至猝死等一系列情况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及心理造成了无形的压力。

这时,需要我们换一种心情,轻松一下。学会放下工作,试着做一些其他的运动,偷得半日之闲,消去心中烦闷。记得有一位网球运动员,每次比赛前别人都去好好睡一觉,然后去练球,他却一个人去打篮球。人有问他,为什么你不练网球?他说,打篮球我没有丝毫压力,觉得十分愉快。对于他来说,换一种心态,换一种运动方式,就是最好的休闲。

当今社会形势瞬息万变,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争时间、抢速度已成为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中的普遍现象。

小义在一家知名外企工作,现在他怀疑自己得了健忘症。和客户约好了见面时间,可放下电话就搞不清是10点还是10点半;说好一上班就给客户发传真,可一进办公室就忘了,直到对方打电话来催……小义感觉自从半年前进入公司后,像陀螺一样天旋地转地忙碌,让他越来越难以招架,快撑不住了。“那种繁忙和压力是原先无法想象的,每人都有各自的工作,没有谁可以帮你。我现在已经没什么下班、上班的概念了,常常加班到晚上10点,把自己搞得很累。有时想休假,可假期结束后还有那么多的活儿,而且因为休假,手头的工作会更多。”他无奈地向朋友诉苦。

其实,在工作中,类似于小义这种情况很常见,尤其是在外企拿高薪的工作人员。

据有关统计表明,在美国,有一半成年人的死因与压力有关;企业每年因压力遭受的损失达1500亿美元——员工缺勤及工作心不在焉而导致的效率低下。

在挪威,每年用于职业病治疗的费用达国民生产总值的10%。

在英国,每年由于压力造成1.8亿个劳动日的损失,企业中6‰的缺勤是由与压力相关的不适造成的。

其实,我们都可以试着改变自己。当你下班赶着回家做家务时,不妨提前一站下车,花半小时,慢慢步行,到公园里走走。或者什么都不做,什么也不想,就是看看身边的景色,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如此一来,如此一来,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去海滨、名山休假不是每个人都能办到的,但学会忙里偷闲、休息片刻,则人人都能做到。

在一个美丽的海滩上,有一位不知从哪里来的老者,每天坐在固定的一块礁石上垂钓。无论运气怎么样,钓多钓少,两小时的时间一到,他便收起钓具,扬长而去。 老人的古怪行为引起了商人的好奇。 商人忍不住问:“当你运气好的时候,为什么不一鼓作气钓上一天?这样一来,就可以满载而归了!” “钓更多的鱼用来干什么?”老者平淡地反问。 “可以卖钱呀!”商人觉得老者傻得可爱。 “得了钱用来干什么?”老者仍平淡地问。 “你可以买一张网,捕更多的鱼,卖更多的钱。”商人迫不及待地说。 “卖更多的钱来干什么?”老者还是那副无所谓的神态。 “买一条渔船,出海去,捕更多的鱼,再赚更多的钱。”商人认为有必要给老者订一个规划。 “赚了钱再干什么?”老者仍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组织一支船队,赚更多的钱。”商人心里直笑老者的愚钝不化。 “赚了更多的钱再干什么?”老者已准备收竿了。“开一家远洋公司,不光捕鱼,而且运货,浩浩荡荡地出入世界各大港口,赚更多的钱。”商人眉飞色舞地描述道。 “赚了更多的钱还干什么?”老者的活已经明显地带着嘲弄的意味了。 商人被这位老者激怒了,没想到自己反倒成了被追问者。“你不赚钱又干什么?” 老人笑了:“我每天钓上两小时的鱼,其余的时间嘛,我可以看看朝霞,欣赏落日,种种花草蔬菜,会会亲戚朋友,优哉游哉,更多的钱于我何用?”说话间,已收好钓具走了。

老者以一种悠闲的心态在海滩上垂钓,观朝霞,赏日落,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人生境界啊!喧嚣的都市,繁忙的工作,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些什么呢?

当然,我们不可能像那位老者那样做到完全的悠闲,因为我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去完成,太多的目标要去实现,但是,在承担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的同时,我们偶尔抽些时间,去放松一下自己,释放一下自己的压力,做到张弛有度不是更好吗?

悠闲是生命本身的一种自然状态。悠闲无法刻意去创造,而要靠心去感受。比如,工作之余,偕三五知己一起去公园散步,有的人可以忘情无极,优哉游哉,不知身躯和灵魂之所在,不知不觉地达到了悠闲的境界;而有些人虽然一心想悠闲起来,但几点几分还有什么事情要处理的念头会不时冒出来,挥之不去,这样的人是无论如何也悠闲不起来的。所以,悠闲是一种心灵境界。

悠闲也是一种人文品位。醉中舞剑,隔窗读雨,无不是情趣盎然。但悠闲更是一种生态品位。茶余饭后,老农躺在院坪的竹椅上,“吧嗒吧嗒”地吸着烟,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任微笑照亮满脸铜釉般的慈祥;信步由足,樵夫和着扁担的节奏,自由散漫地唱着古老的情歌,你能说这不是悠闲?人文品位通向生态品位,悠闲的状态进入更高的境界。悠闲是全人类的财富,但不是人人能够拥有的财富。

因此,悠闲无法做作。游手好闲与悠闲无关,无所事事也不是悠闲。如果把无所事事比喻为空旷萧瑟的原野,悠闲则是风光旖旎的自然旅行区。容易学到游手好闲,可以装作无所事事,却装不了悠闲。

人,不能一生悠闲,也不能一生没有悠闲。悠闲是对生命状态的一种调整,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种调整。百思不得其解,就不必执着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 “快撒点草籽吧!好难看哪!”小和尚说。 “等天凉了。”师父挥挥手,“随时!” 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 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 “不好了!好多种子都被风吹飞了。”小和尚喊。 “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师父说,“随性!” 刚撒完种子,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 “要命了!种子都被鸟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脚。 “没关系!种子多,吃不完!”师父说,“随遇!” 半夜一阵骤雨,小和尚早晨冲进禅房:“师父!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冲走了!” “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父说,“随缘!” 一个星期过去。 原本光秃秃的地面,居然长出许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播种的角

落,也泛出了绿意。 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 师父点头:“随喜!”

太过执着,犹如握得僵紧顽固的拳头,失去了松懈的自在和超脱。

生命是一种缘,是一种必然与偶然互为表里的机缘。有时候命运偏偏喜欢与人作对,你越是挖空心思想去追逐一种东西,它越是想方设法不让你如愿以偿。这时候,痴愚的人往往不能自拔,好像脑子里缠了一团毛线,越想越乱,他们陷在了自己挖的陷阱里。而明智的人明白知足常乐的道理,他们会顺其自然,不去强求不属于他们的东西。

顺其自然,绝非被动,不是在生活的海边临渊羡鱼,不是在命运的森林里守株待兔,而是洞悉人生、承受一切命运际遇的大智慧;顺其自然,是对生命的善待与珍爱,是对人生的喝彩与礼赞。

据说,迪士尼乐园建成时,总经理迈克尔先生为园中道路的布局大伤脑筋,所有征集来的设计方案都不尽如人意。迈克尔先生无计可施,一气之下,命人把空地都植上草坪后就开始营业了。几个星期过后,当迈克尔先生出国考察回来时,看到园中几条蜿蜒曲折的小径和所有的游乐景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时,不觉大喜过望。他忙喊来负责此项工作的戈尼,询问这个设计方案是出自哪位建筑大师的手笔。戈尼听后哈哈笑道:“哪来的大师呀,这些小径都是被游人踩出来的!”

生命中的许多东西是不可以强求的,因为那些东西或许我们终生都得不到,而我们不曾期待的灿烂往往会在我们的淡泊从容中不期而至。我们常想悟出真理,却反而因为这种执着而迷惑、困扰。只要恢复直率之心,彻底地顺从自然,真理就随手可得了。

如果我们学会了顺其自然,也许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就像下面故事里的樵夫一样。

有位樵夫生性愚钝,有一天上山砍柴,看见了一只从未见过的动物。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走上前去问道:“你是谁呀?”那动物说:“我叫‘领悟’。”樵夫心想:我现在不是正好缺少“领悟”吗?干脆把它捉回去得了!这时,“领悟”对樵夫说道:“你现在想捉我吗?”樵夫吓了一跳:我心里想的事它怎么知道?这样吧,我不妨装作一副不在意的样子,然后趁它不注意时捉住它!“领悟”又对他说:“你现在又想假装成不在意的模样来骗我,等我不注意时把我捉住。”樵夫的心事都被“领悟”看穿,所以就很生气:真是可恶!为什么它总能知道我在想什么呢?谁知,这种想法马上又被“领悟”发现。它开口道:“你因为没有捉到我而生气吧!”于是,樵夫从内心检讨:我心中所想的事,好像反映在镜子里一般,完全被“领悟”看清。我应该把它忘记,专心砍柴。我本来就是为了砍柴才来到山上的,实在不应该有太多的欲望。想到这里,樵夫挥起斧头,用心地砍起柴来。谁知,一不小心,斧头掉下来,意外地压在“领悟”上面,“领悟”立刻被樵夫捉住了。

当问题发生时,你看到的只是表面的结果;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才是你真正应该探究的原因。而对于一些让你想不开的问题,只要用好的心态去对待,就会找出根源,你也等于找出了答案。

业务员小周有一个令他十分头疼的客户,这个客户专爱拖账,而且往往一拖就是好几个月。

为了这个客户,小周不知道让经理给数落了多少次。其实,并不是他不积极地去催账,只是这家公司的老板老谋深算,只要秘书一听见电话那头传来小周的声音,便会马上接口说:“我们老板不在。”然后,“喀嚓”一声挂断了电话,叫小周向谁开口要钱呢? 若是直接跑到客户的公司去,前台小姐一看到他,便一定会中气十足地扯着嗓子喊道:“真是不巧,我们老板今天不在!” 做生意做得这么痛苦,小周不是没想过干脆不要和这家公司打交道了,只是市场冷清,如果放掉这只大鱼,可能会连鱼干都吃不到!为了长期的利润着想,小周只好硬着头皮,一次又一次地上门去碰钉子。 终于有一天,小周想出了一个对症下药的办法。他匆匆忙忙地来到客户的公司。照例,他在门口就吃了前台小姐的闭门羹,她大声地喊道:“我们老板不在,请你先回去,等老板回来我再请他打电话给你。” 小周只好点了点头,转身走向门口。临出门前,像是忽然记起了一件事情,他走回柜台,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封信交给前台小姐说:“要是老板回来了,麻烦把这封信转交给他。” 说完,小周就急忙离去。 过了一会儿,小周又气喘如牛地走回来,他上气不接下气地对前台小姐说:“很对不起,刚才的信给错了,请还给我。这封信才是给您的老板的。” 前台小姐走到办公室里拿了那封信出来交还给小周。 小周瞄了信封一眼,发现信封已经有被拆开过的痕迹,便兴奋地说:“太好了!老板已经回来了,请带我去见他。” 就这样,小周顺利地见到了老板,拿到了货款。在把货款放进公文包的同时,他看了看皮包里那封被拆开的信,信封上写着:“内有现金,请亲启。” 小周的脸上浮现出了得意的笑容。

小周的问题是什么?他有一个贪心的客户,因为贪心,所以拖账,如果想要成功地收回账款,小周必须先从人性的贪婪面着手。

任何问题的答案,都隐藏在问题之中,没有人可以处理一个自己不知道是什么问题的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深入了解。

当你了解了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时,你便可以得知该从哪里下手。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有的只是你不了解的问题。屈屈小事,何必争执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种意识,人和人之间不同的思想意识构成了纷繁美丽的世界。同时,也正是由于阵线不同,团体与团体之间、人和人之间不可能永远保持一致,难免会因为意见相左而出现误会与争执,但关键在于,人应该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

争执大多始于日常生活中鸡毛蒜皮般的小事,一句笑话、一个脸色、一篇文章、一封书信、一个传闻、一件用具等都可能成为产生误会的原因。

有些争执初时不深,若未及时消除,可能会随着时间的加长而裂痕日益增大、误会日益加深、甚至会因误会加深而成为仇敌。

人生在世,精神的愉快胜过一切,而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无疑是构成心情愉快的重要因素。由于各种原因,有些人际关系是无法达到和谐的。但是误会会使本可以做到和谐或本来是和谐的关系,只因理解和认识上的误会而形成人际关系中的遗憾。所以说,它比直接的、不良的人际关系更让人感到痛苦。它是对美好关系的破坏。这种破坏并非主观的、有意识的、故意的,而是因互相的隔膜、意识的不可通性、感情的客观障碍所致。

争执既已形成,不论是你遭到了误解或你可能正在误解别人,唯有互相沟通才能达到理解,使误会消除。

通常,人际关系中容易产生争执的是这样一些人:交谈交往极少者、互不了解个性者、性格内向者、个性特别者、自视清高者、狂妄傲慢者、神经过敏者、常信口开河者、爱挑剔小节者等。

与上述这些人交往,不论是初次的或多次的,你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容易产生歧义,是否可能遭到误解,或者你是否对他存有偏见和误会。

任何人都有独立经营着的那一片小小的天地,形成他之所思、他之所言、他之所行,形成自己的特色。有的人的这片小天地呈开放张扬的状态,可以随时接纳所有的人。有的人则呈封闭压抑的状态,这是不好交际、不善交际、不易交际的人。与他这类人交往首先得启开那扇封闭的门。待你走进去后才可能发现真正的他。否则,你只能在门外与他交往,这时,各种各样的误会都可能产生。

我们都知道,林黛玉是个特别难打交道的人,随便一句话中的一个用词不妥,就可能得罪她。她发了脾气,你还不知道为了何事。生活中这样的女性并i 罕见。

如果你已经意识到自己遭到了误解,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直接与误解你的人解释交流、推心置腹、坦诚相见,不要搁在胸中,更不要犹豫猜忌。你可以借一次家宴、一场舞会、一次公关活动、一次约会或一个电话互诉衷肠,以你心换他心,以他心换你心,以此解开疙瘩,冰消雪融,重归于好。

可能你和对方没有这种直接交流的机会,或者你觉得直接解释交流的方式有些难为情,那么你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详尽地阐明自己,也可以化干戈为玉帛。

如果对方对你误解太深,已经对你形成偏见,甚至于把你视同仇敌,消除误解当然要困难许多,但也不是毫无办法,可参考下述两点:一是要有恰当的方式,二是要有一定的时间。你首先可以通过间接的方式,动用和对方亲近的人,让他在你们中间做桥梁、做媒介,把对方的怨气和意见,把你的诚意、你的本心都通过这位中间人予以传达、疏导。传达疏导到一定时机,你们就可以发展到直接解释交流了。

天下没有解不开的疙瘩,没有打不破的坚冰,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当你受到误解的时候,错误不在你而在于对方,但你对对方之误却能够宽容大度不予计较,反倒主动地想办法去消除对方之误,此为君子度量。

当你受到误解的时候,如果你对对方之误厌恶憎恨,压根儿不想去消除它,更不愿主动去做疏通工作,以为那样做是降低了身份、丢了自己的面子、损伤了人格,此为小人之心。

圣人说:“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承担全国的屈辱,才算得上是国家的君主。如果你在小小的人际关系圈内都受不得丝毫委屈,吃不得半点亏,头低不下一毫,话多不得半句,那你就只能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了。

避免争执的另一重要方法是学会沟通,避免顶撞或辩论。当你将要陷入顶撞式的辩论旋涡里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绕开旋涡,避免争论。你不可能指望仅仅以口头之争来改变对方已有的思想和成见。把细枝末节的小事当作天大的原则问题来加以辩论,是因为我们坚持成见的缘故。只要你争胜好斗、喋喋不休,坚持争论到最后一句话,就可以体验到辩论的“胜利”,可是,这种胜利不过是廉价的、空洞的虚荣心的产物,它的结果只能会引发另一个人的怨恨。

谁能够克服喜好争论的弱点,谁就能在社交中获得成功。

日常工作中容易发生争执,有时搞得不欢而散甚至使双方产生芥蒂。人是有记忆的,发生了冲突或争吵之后,无论怎样妥善地处理,总会在心理、感情上蒙上一层阴影,为日后的相处带来障碍。最好的办法,还是尽量避免它。

我们常用这么一句话来排解争吵者之间的过激情绪:有话好好说。这是很有道理的。争吵者往往容易犯三个错误:第一,没有明确而清楚地说明自己的想法,话语含糊,不坦白;第二,措辞激烈、专断,没有商量的余地;第三,不愿意以尊重的态度聆听对方的意见。有一个调查说明,在承认自己容易与人争吵的人中,绝大多数说自己个性太强,也就是不善于克制自己。

同事之间有了不同的看法,最好以商量的口吻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语言的得体是十分重要的。应该尽量避免用“你从来不怎么样……”“你总是弄不好……”“你根本不懂……”之类的语言,这必然会引起对方反感。即使是对错误的意见或事情提出看法,也切忌嘲笑。幽默的语言能使人在笑声中思考,而嘲笑他人则包含着恶意,这是很伤人的。真诚、坦白地说明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让人觉得你是希望合作而不是在挑人的毛病。同时,要学会听,耐心、专注地听对方的意见,从中发现合理的成分并及时给予赞扬。这不仅能使对方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也能给自己带来思考的机会。如果双方道德品质、思想水平及文化修养都比较高的话,做到这些并非难事。

如果遇到一位不合作的人,你就要冷静,不要让自己也成为一个不能合作的人。宽容忍让可能一时让你觉得委屈,但这却能表现出你的修养,也能使对方在你的冷静态度面前平静下来。当时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时,不妨把事情搁一搁,认真考虑之后,或许大家就能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善于理解、体谅别人在特殊情况下的心理、情绪是一种较高的修养。或许有的人生性敏感,或许恰恰遇到不顺心的事没处发泄怒气,或许对方正生病,这些都可能是造成态度、情绪反常或过激的原因。对此予以充分谅解,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心胸开阔是非常重要的,谁能没有言谈上的失误和过错呢? 对于别人无意间造成的过错应充分谅解,不必计较无关大局的小事情。法国有这样一句格言:“两个都不原谅对方细小过错的人不可能成为老朋友。”如果以老朋友的态度进行合作,许多争执是可以避免的。适应自己的劣势,再慢慢改变它

朱保国,曾任河南新乡水性树脂研究所所长、河南省飞龙精细化学制品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深圳爱迷尔食品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深圳太太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深圳太太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他用短短5年时间,使太太药业从一个地区性的品牌发展到目前销售遍及国内200多个城市的全国品牌的民营企业。公司上市后,他的身价估算市值已达50亿元人民币。 朱保国曾谈过这样一种理论:一个人的成功往往取决于他的劣势。比如桶,假设它的劣势在底部,它就注定无法装满一桶水;假如它的劣势在颈部,它就可装满。世上有滴水不漏的桶,但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假如劣势在颈部,我们可以装水;假如劣势在桶底,那么可以用来种花。人的定位与产品和企业的定位是相同的,只有把自己的希望和梦想与企业的最高目标联系在一起,才有可能超越自身的劣势;一个产品、一个企业只有把希望和梦想融入更高的追求、更高的目标中才有可能超越自身的劣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然而,有的人却将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到自己的某些劣势上,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他们为此万般苦恼、自卑,认为是因为有了那些劣势而不能获得人生的成功。其实,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会有某种劣势,关键看你怎么对待它。有些所谓的劣势,对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并无什么妨碍,与其花大量的心思去讨厌它、弥补它,不如将时间、精力用来关注、发展、渲染自己的长处,开发自己独特的天赋。当你的优势被发挥渲染到极致时,你的劣势就不再引人注目,你也就成功了。

成功取决于劣势,其前提是你知道自己的劣势并以此挑战自己的潜能。而一旦你超越了自己的劣势,你便同时超越了自己,成功便会尾随而来。

被誉为“乐圣”的贝多芬,到了晚年耳朵完全聋了,他指挥的交响乐队在演奏,自己却听不到。听众向他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他也不知道,同伴向他示意的时候,他才猛然觉醒,然后向观众致谢。

在我们身旁,不是也有许多这样的人物吗?

一个先天性四肢瘫痪的青年,长年坐着轮椅,每动一步,都得靠人推着。他没有读过书,靠自学学完了小学和初中的课程。他闯到北京,想在歌坛有所发展。很多人替他担忧:那么多艺术寻梦者都在北京拼搏,却难以成功,以他的状态,又能怎样?然而,一年后,他在北京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并被特邀为中国残联艺术团的演员。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等各大媒体也相继报道了他。这是很多闯北京的正常的艺术寻梦者都不能做到的。

劣势既然已经属于你,你就应该正确地面对它。善待劣势,善待自己吧!如果拥有一颗晶莹剔透、美丽善良的心,为什么还要奢求完美呢?不必太在意自身的劣势,努力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使自己更充实、更有内涵,做一个开朗、善良并且积极进取的人。我们无法使自己的外貌完美,但我们绝对有能力使自己的内心完美,不被劣势和完美所累!往事难再追,后悔已无益

令人后悔的事情,在生活中经常出现。许多事情做了后悔,不做也后悔;许多人遇到要后悔,错过了更后悔;许多话说出来后悔,说不出来也后悔……人的遗憾与后悔情绪仿佛是与生俱来的,正像苦难伴随生命的始终一样,遗憾与后悔也与生命同在。

人生一世,花开一季,谁都想让此生了无遗憾,谁都想让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永远正确,从而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可这只能是一种美好的幻想。人不可能不做错事,不可能不走弯路。做了错事,走了弯路之后,有后悔情绪是很正常的,这是一种自我反省,是自我解剖与扬弃的前奏曲,正因为有了这种“积极的后悔”,我们才会在以后的人生之路上走得更好、更稳。

但是,如果你纠缠住往事不放,或后悔万分,一蹶不振;或自惭形秽,自暴自弃,那么你的这种做法就是蠢人之举了。

古希腊诗人荷马曾说过:“过去的事已经过去,过去的事无法挽回。”的确,昨日的阳光再美,也移不到今日的画册之中。我们为什么不好好把握现在,珍惜此时此刻的拥有呢?为什么要把大好的时光浪费在对过去的悔恨之中呢?

覆水难收,往事难追,后悔无益。

据说,一位很有名气的心理学老师,一天给学生上课时拿出一只十分精美的咖啡杯,当学生们正在赞美这只杯子的独特造型时,老师故意失手,咖啡杯掉在水泥地上摔成了碎片,这时学生中不断发出惋惜之声。可是这种惋惜也无法使咖啡杯再恢复原状。这时,老师说:今后在你们的生活中如果发生了无可挽回的事时,请记住这破碎的咖啡杯。

破碎的咖啡杯使我们懂得了:过去的已经过去,不要为打碎的咖啡杯而哭泣!生活不可能重复过去的岁月,光阴如箭,来不及后悔。生活的的秘决就是,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要重蹈覆辙,要知道“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尽管忘记过去是十分痛苦的事情,但事实上,过去的毕竟已经过去,你不能让时间倒转。无论何时,只要你因为过去发生的事情而损害了目前存在的意义,你就是在损害你自己。超越过去的第一步是不要留恋过去,不要让过去损害现在,包括改变对现在所持的态度。

如果你决定把现在全部用于回忆过去、后悔过去的机会或留恋往日的美好时光,不顾时不再来的事实,希望重温旧梦,你就会不断地扼杀现在。因此,我们要学会适当地放弃过去。

面对亲人的逝去,你痛苦难言,但生死乃自然法则,任何人也不能超越这一法则。你应当克制自己的痛苦,不要想不开,但也不要压抑悲痛,因为压抑对心理健康不利。虽然有时这并不容易做到,但你若一味沉浸于过去的辉煌或是阴影之中,不把自己解脱出来,不回到现实生活中,你就会永远生活在过去,并因此产生一种强烈的自我挫败的反应。

错过了就别后悔。后悔不能改变现实,只会消弭未来的美好,给未来的生活增添阴影。最后,让我们牢记卡耐基的话吧:要是我们得不到我们希望的东西,最好不要让忧虑和悔恨来破坏我们的生活。且让我们原谅自己,学得豁达一点。做自然的自己,无关容貌

容貌,是与生俱来的,是父母给的。有的人漂亮,有的人丑陋,也有的人既不美丽也不丑陋,属于中不溜儿的那种。

本来一个人的容貌也没什么,可人是一种追求完美的高级动物,况且人还有意识,总希望自己眼前的东西能够“赏心悦目”,因此容貌的美丑就极为重要了。

其实很多人都承认,无论容貌好与坏,带给人的烦恼往往是一样多的。

容貌美丽者有容貌美丽者的烦恼,这往往是容貌平平的人所体味不到的。美丽的容貌,可能给人带来幸运,却不一定能给人带来幸福。美丽的容貌是一张通行证,不过这张通行证既可以使人上天堂,也可以使人下地狱。而容貌美丽者又往往体味不到容貌平平所带来的烦恼,整日生活在“求美无小事”中,或梳妆,或保养,日子久了,难免生出些烦闷。

不过常人并不管这么多,尤其是那些容貌平平者和容貌丑陋者。常言道:“郎才女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见,容貌的美丑对于女人更为重要。

既然容貌有美丑之分,就少不了有个标准。

古时说书的是这样形容美人的:瓜子脸,柳叶眉,丹凤眼,樱桃小嘴,体形不高不矮、不肥不瘦,“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美妙绝伦。

但“美丽”的标准也不是绝对的,单就我们中国的历史而言,历朝历代对美的认识就不统一,甚至有可能相互冲突。“楚王好细腰”,所以,宫中多饿死。到唐朝,就以胖为美了,杨贵妃的模样是当时妇女的“崇拜偶像”。但到宋朝,就又变为以瘦为美了。

但不论怎样,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孔子尚且说道:“食色,性也。”就是说喜爱美丽的事物和喜爱食物一样,是人的本能。

美丽,不仅能让别人“赏心悦目”,更能增加自己的自信。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尤其证明了这一点。所以,那些即将毕业忙于找工作的同学,更不忘把自己打扮得美丽一些,因为“美丽”方可“动人”。

美,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东西。追求美,无可厚非。从古至今,人都在追求着美。美,有心灵之美,有容貌之美。心灵之美,是见不着的,容貌之美是形诸于外的,是随时随地可见的。所以,人更多的是注重自己的外在美。甚至为了保存自己的外在美,而放弃内在的东西。

但人毕竟有美丑之分,而且美人也会有一点点缺陷,因此丑人想要美一点,美人想要更美一点,如此一来,“求美”就出现了。求美,是人的一种天性。就说外在美吧,外在美有天生之美与人工之美之分。当天生容貌不能与别人相比时,就会求助于“人工”,进行美容。试图改变自己的外在形象,改变自己与生俱来的不足。

记得那位替父从军,南征北战的巾帼英雄花木兰吧?驰骋沙场多年的她,回到家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然后,从从容容地“对镜帖花黄”。她的目的很简单,就是用些装饰品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些,还我女儿装。

古时的女人们,就已经很会“求美”了,比如修剪眉毛,贴花黄(就是把一些有颜色的纸剪成星月等形状,贴在额头上),在脸上擦胭脂,嘴上涂唇膏,头上别上各式各样的簪子等。

时至今日,求美的方式就更多了,对普通容貌的人而言,变成美人已经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现代的整容手术,让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还有整形手术,能让“丑人”变“美人”。而且基因技术已经给我们预示了美好的未来,可以在父母亲交合的那一刻,修改不满意容貌的基因。比如,把单眼皮的基因修改成双眼皮的基因,把矮个子基因修改成高个子基因,把黑发基因修改成金发基因。如此一来,我们可真要生活在一个赏心悦目的世界里了。

不过,真到那时,也还会有美中不足的问题,就是美的标准问题。如果有个统一的标准,那么,满眼的美女中,就很难分清楚这个“美人”和那个“美人”,丈夫找不着妻子,儿子找不到妈妈,麻烦就来了。如果没有统一标准,那各个不同标准的“美人”闹将起来也是令人头疼,譬如现在的“某某小姐”选美大赛就乱了套了。

芝兰在野兮,不以野而自伤;芝兰在室兮,不以室而自庆。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以及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是自己能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约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其中,自我是焦虑、恐惧的所在地。人在生活中常会受到外界的威胁、本我不合时宜的冲动和超我的制约。

正因为有这些自我焦虑的因素存在,你必须开始了解你自己,必须与真实的自己和平相处。你要没有焦虑和恐惧地正视自己,单纯地与真实的自己相处。因为想要真正了解某种东西,必须和它密切相处。但是如果你对内心的焦虑习以为常的话,你就不再和它在一起了。譬如你在卧室中悬挂一幅字,每天进出都会看到它,两三周后,你就无视它的存在了。

如果你已经认清了自己是恐惧和焦虑的,既不接受也不排斥,既不消沉也不得意,而只是客观地观照它,这种状态是很好的,说明你的心智学会了观照生命。你应该学会在生活中观照生命的真实性,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善待生命的自主性,观照生命的整体性。这才是真实的你,不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制约而无所适从。

下面这则小故事中的蜈蚣就是听了青蛙的话以后,结果不能像自然的自己那样从容了:

一只青蛙看见一只蜈蚣用一百条腿走路,心里就琢磨:我用两条腿走路都很麻烦了,它是如何用一百条腿走路的呢?先迈哪条腿,后迈哪条腿能记住吗?有一天,它终于忍不住当面问了蜈蚣。 蜈蚣听后,也疑惑了,它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每天都在走路,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迈步的。 “让我想一想再回答你。”它对青蛙说。蜈蚣就开始站在那里想,到底先迈哪条腿呢?越想越糊涂,就想走走看吧,结果晃动几下,却倒在地上。它着急地告诉青蛙:“我现在还是不能回答你的问题,而且我也不能控制自己的腿了。你以后还是别再问其他蜈蚣同样的问题了。”

与真实的自己和谐相处,做最自然的自己,这才能享受生命中的自然之美。流言蜚语之外,是更完美的自己

几个女同事聚在一起吃午餐,聊着聊着,就开始发挥某方面的“专长”,批评起这个部门的主管不好,那个部门的主管看起来色迷迷的,连董事长的儿子、女婿也难逃一劫,一个一个被她们拿出来评头论足一番。 几个女人七嘴八舌的,东一句西一句,越说越起劲。正当她们聊到精彩部分时,看到行政部门的小刘拿着便当走过来,就热情地叫他过来一起用餐。多了位听众,女人们聊闲话的功力更是发挥到了极致。一位陈小姐正在批评刚上任的男经理,她悻悻地说:“哼!什么都不懂,还老是摆臭架子,依我看,我们小刘都比他强多了。小刘!你说是不是啊?” 小刘正低着头吃饭,却无端地被卷入这场“战局”里,为了阻止这个话题继续下去,小刘忽然抬起头来,望望四周,神秘兮兮地说:“但是,我听经理说过他非常欣赏你,还想约你出去看电影,到底他约了没?约了没?” 大家听了,原本一肚子的话顿时卡在喉咙里,眼光不约而同地集中在陈小姐泛红的脸上。这下子,陈小姐可成了八卦新闻的最佳女主角。 其实,新上任的经理,才能和品德都出类拔萃,暗恋他的人数不胜数,哪里会去喜欢一个成天在背地里说人是非、唯恐天下不乱的女人?这只不过是小刘为了耳根清静,虚晃一招罢了。

小刘的这招还真管用,接下来的时间里,大家低着头默默无语,几道狐疑的目光轮流在陈小姐脸上打转。说人者人恒说之,陈小姐终于尝到被人在背后论长论短的滋味了。

当“八卦制造机”成为八卦中的主角时,这台机器的运转功能一定会大大削减。的确,说别人那些无关痛痒的是非,可以有效地促进同事间的情谊,为平淡的工作增添一些色彩,但是这种行为却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是不道德的。

不实的谣言,不管你再怎么强调你只是“听说”,不管你之后如何道歉补救,只要有一个人相信,伤害就已经造成。将心比心,换成你是当事人,你作何感受?“根据可靠的消息指出,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可靠的消息。”一位幽默作家这么写道。谣言止于智者,但愿人们都能够有这样的智慧。

所以说,对于流言,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一笑置之,时刻谨记当你谈论别人是非的时候,你自己也可能成为别人“八卦”是非的对象了。

修养,以完成角色的转变。如果一个人没有自我修养的品质,即使他具备其他一切成功者的素质条件,也是毫无价值的。令你愤怒的小事,会让你接近情绪的“真理”

在平日里,让人愤怒的可能大多都是一些小事。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拥挤的公交车上,乘客之间由于无意中的碰撞而引起争吵,双方闹得脸红脖子粗;学校里,同学之间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如不小心碰落了别人的铅笔盒之类而出言不逊,大动肝火,怒气冲冲;邻里之间为了一些小纠纷而各不相让,争吵辱骂,没完没了。这些都是无原则的冲突,不必要的感情冲动,毫无意义的动怒,是无益之怒。

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之七情。人与人之间由于性格、修养、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不尽相同,发生某些摩擦或冲突是难免的,出现愤怒情绪也可以理解。然而,若是经常愤怒,或是愤怒一触即发,往往会使人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内经》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则伤脏;脏伤,则病起。”近代科学研究证明:暴怒能击溃人体生物化学保护机制,使人体的抵抗力下降,而为疾病所侵袭。怒气犹如人体中的一枚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酿成大祸。“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就是这个道理。

发怒会使人远离真理。世界上很少有因为愤怒就使问题和矛盾得以解决的;相反,常常因为愤怒把事情搞僵、搞砸了。愤怒时,极而言之,极而行之,没了后退之路,没了回旋余地。本来有理,反而变成了没理;本为小事,结果闹成了大事,甚至不可收拾,过后,悔之晚矣。《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怒责部下,结果被范疆、张达切了脑袋;刘备怒气难抑,率兵亲征,又被东吴火烧连营。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190装甲旅旅长阿萨夫亚古里与埃军第二步兵师先头部队遭遇时,因三次进攻均未成功,便恼羞成怒,孤注一掷,将剩余的85辆坦克全部投入战场,结果中计惨败。诸如此例,不胜枚举。俄国大文豪屠格涅夫曾这样劝告喜欢与人争吵、情绪激动的人:“在开口之前,先把舌头在嘴里转十圈。”因为愤怒是射向健康的一支利箭,它不一定能伤害你的敌人,却会时时侵蚀你的健康。《孙子兵法·火攻篇》中指出:“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这虽然强调的是临敌制怒,但对生活中的人们同样具有启发性。

清朝林则徐官至两广总督,一次,他在处理公务时,盛怒之下把一只茶杯摔得粉碎。当他抬起头,看到自己的座右铭“制怒”二字,意识到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立即谢绝了仆人的代劳,自己动手打扫了摔碎的茶杯,以示悔过。

与人相处,不分是非曲直、动辄发火,是一种远离文明的表现。易怒之人,应像林则徐那样,潜心修养,注意“制怒”,心平气和,以理服人,不可放纵心头无名之火,像火柴头似的一擦就着,触物即烧。“制怒”真言,谁都应该置为座右铭。

制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是一个人以理智战胜感情冲动的过程。善于制怒不仅需有“忍人所不能忍”的宽广胸怀和以大局为重的精神境界,而且还需要有强烈的自我控制意识。要“制怒”,首先要努力陶冶自己的性情,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理智地将“愤怒”这个“情绪炸弹”扔掉。

制怒的最好法门是忍,是宽容。自觉地忍,理智的让,不是退缩、不是无能、不是放弃原则,而是一种策略、一种智慧、一种境界。只有洞察世事,心灵清澈,对是非、矛盾有清醒认识的人,才会在可能被激怒的时候,做到真正自觉地忍,真正心平气和地面对生活、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和挑战。要具有忍的智慧,达到忍的境界,当然需要修炼,而生活本身的正面经验和负面教训,则是这种修炼的燧石。

退一步海阔天空。能宽容,正好说明你的涵养高,你的心胸博大,你的内在力量强。

一个不会愤怒的人是庸人,一个只会愤怒的人是蠢人,一个能够控制自己情绪、做到尽量不发怒的人是聪明人。聪明人的聪明之处,是善于运用理智将情绪引入正确的表现渠道,使自己按理智的原则控制情绪,用理智驾驭情感。以平和的态度来摆事实、讲道理,要比大喊大叫更能让对方心服口服;而宽恕和谅解有时比伤害、侮辱更能震撼人心。只要我们肯下功夫学会制怒的正确方法,他人肯定会对我们的道德、修养以及理智、大度发自内心地佩服。那时,我们自会达到“风平而后浪静,浪静而后水清,水清而后游鱼可数”的全新境界。

心若改变,你的态度就会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就会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就会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就会跟着改变。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远离愤怒,认真、快乐地生活,怀大爱心,做小事情。爱情的真谛是顺其自然,即使失恋

爱情的问题错综复杂,但世间的“真爱”并不多见,至情至性的人更是少有。一般的人总是把爱情加上种种功利的条件,又有许多人把爱情看作唾手可得的东西,更有人把一时的幻觉当作了爱情。

我们大多认为这很正常,其实这都是假象,绝非真正的爱情。

当两人之间有真爱情的时候,是不会考虑到年龄的问题、经济的条件、相貌的美丑、个子的高矮等外在的无关紧要的因素的。假如你们之间存在着这种问题,那你还是要先问问自己,你们之间是否有真正的爱。

如果你明明已看出了对方有不值得你爱的地方,却还偏偏要执迷不悟的话,那就是自讨苦吃。为爱情牺牲自己,说起来很浪漫,但假如对方并不值得你为他这样牺牲,或你的牺牲换不来你们之间的幸福,那你就要当心,不要让自己做傻瓜才好。

请你找一个值得你爱的人去爱。让那些爱慕虚荣的、见异思迁的、徒有其表的、不了解你的情感和人格的人去找他“志同道合”的伴侣去吧!你总有一天会暗自庆幸你幸亏没有得到他呢!

失恋的痛苦多半伴随着自尊心受到损害的痛苦一同到来。而这时维护你自尊心的唯一办法,就是不要再继续向他表白你的爱情。

要想使你所爱的人觉得你尊贵,千万不要把哀求作为追求的手段。哀求会使一个好好的人忽然看起来卑下和笨拙,而影响了你原有的风度和气概。

如果一个人不能在适当的时候,在“礼”字面前让步,那他当初的“情”也就值得怀疑了。

当你知道你的爱对对方不仅无益反而有害的时候,当这种爱曾使自己和对方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时,当自己和对方的爱危害到无辜的第三者或更多的人时,就是你的爱情应该止步的时候了!

一个“爱”字会让人与人之间显得融洽亲密,并会鼓励无数颗积极进取、乐观无畏的心!我们一定要好好地运用它,不要污蔑和亵渎它!

当你不能得到你所爱的对象时,不要悲伤,应该好好地祝福他的将来,好好爱惜自己的前途。这样,虽然你们没有在一起,但彼此仍会以对方为荣,仍会永远敬爱并记得对方。恋爱只能在可以认真的时候才认真,如果你对恋爱没有十分把握,那还是抱一种欣赏的态度比较妥当。

在爱情中,只有骗取对方的爱情才是罪过,而不接受对方的爱情却是诚实。

最重要的是,情场上的失败并不是人生的失败。不论原因在你,还是在对方,这种失败都仅仅表示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你找错了对象。所以,用不着消沉灰心,否定自己。

世界上,表面有缺陷的事物往往会有一种凄艳的美;表面上美满的,背后反而隐藏着空虚和悲哀。爱情的结局是否美满,有时并不能从表面上去推测和衡量,表面上结局不美满的,也许正因此而双方留下了永恒的好感。

简单,顺其自然,这个原则是不会错的。人们之所以困惑,并不是他们不知道应遵守的原则,而是因为他们希望自己是个例外。所以他们会明知故犯,会做错事情。因此,对爱情不必勉强,但对婚姻则要负责。这就是要告诉你的道理。第二章人生的进程不外乎得失,看淡了也就轻松了与挫折不期而遇,人生平添几分精彩

人们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中能够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痛苦,多一些顺利、少一些挫折,可是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折磨人,总是给人以更多的失落、痛苦和挫折。

有这样一则故事:

草地上有一个蛹,被一个小孩发现并带回了家。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长时间,身子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天真的孩子看到蛹中的蝴蝶痛苦挣扎的样子十分不忍,于是,他拿起剪刀把蛹壳剪开,帮助蝴蝶脱蛹出来。然而,由于这只蝴蝶没有经过破蛹前必须经历的痛苦挣扎,以致出壳后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死了。自然,这只蝴蝶的欢乐也就随着它的死亡而永远地消失了。

这个小故事也说明了一个人生道理:要得到欢乐就要能够承受痛苦和挫折。这是对人的磨炼,也是一个人成长必经的过程。

人生在世,谁都会遇到挫折,而适度的挫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可以帮助人们驱走惰性,促人奋进。因此,挫折又是一种挑战和考验。我们的生活因挫折而变得丰富多彩,我们的性格因坎坷而锤炼得成熟。挫折来临—与挫折挑战—在战斗中升华自己,这就是逆境与挫折的意义所在。

人生重要的不是拥有什么,而是经历了什么,任何坎坷的经历都是一种宝贵的人生财富。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超越自然的奇迹多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的。”关键的问题是应该如何面对挫折与不幸。

纵观古今,许多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大都是在逆境及挫折中磨砺过来的。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类创造文明与进步的过程中,无不经历过挫折与失败。

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发明地动仪时,曾遭到当时朝廷的打击,对他降职使用。别人也嘲笑他搞科学是不务正业。但他不为功名利禄和嘲笑讽刺所动摇。世界著名科学家、大西洋海底第一条电缆的设计者威廉·汤姆逊教授曾说过:“有两个字最能代表我50岁前在科学进步上的奋斗,那就是‘失败’。失败当然会产生忧虑,可是,对于从事科学的人来说,天赋的才能常会带来一种特别的兴致,使他不致十分失望,也许反会使他的日常生活格外快乐。”有人专门研究过国外293个著名文艺家的传记,发现有127人在生活中遭遇过重大的挫折。

任何成功的人在达到成功之前,没有不遭遇挫折与失败的。爱迪生在经历了一万多次失败后才发明了灯泡,而沙克也是在试用了无数介质之后,才培养出了小儿麻痹疫苗。“你应把挫折当作使你发现你思想的特质,以及你的思想和你明确目标之间关系的测试机会。”如果你真能理解这句话,它就能调整你对逆境的反应,并且使你继续为目标努力,挫折绝对不等于失败,除非你自己这么认为。

爱默生说过:“我们的力量来自我们的软弱,直到我们被戳、被刺,甚至被伤害到疼痛的程度时,才会唤醒包藏着神秘力量的愤怒。伟大的人物总是愿意被当成小人物看待,当他坐在占有优势的椅子中时会昏昏睡去,当他被摇醒、被折磨、被击败时,便有机会可以学习一些东西了;此时,他必须运用自己的智慧,发挥自己的刚毅精神,从中了解事实的真相,从他的无知中学习经验,治疗好他的自负精神病。最后,他会调整自己并且学到真正的技巧。”

然而,挫折并不保证你会得到完全绽开的利益花朵,它只提供利益的种子。你必须找出这颗种子,并且以明确的目标给它养分并栽培它;否则它不可能开花结果。上帝正冷眼旁观那些企图不劳而获的人。

面对挫折,人一般有两种反应:一种是很在乎,一种是不在乎。心理素质好的人不会把倒霉当作什么事儿,可心理素质稍微差一些的人就不同了。他们认为上天不公,于是怨天尤人,甚至心怀怨恨,于是,以前一个热情的人也会变得冷漠,以前一个善良慈爱的人也会开始生恨。

于是,在陌生人问路时,他会不理不睬,或者故意指错方向;马路上有人丢了东西,他看在眼里,他绝不会提醒一下;散步时踩到一块石子,不是踢到路边去,而是踢到路中间;单位来了新同事,不是给人一个微笑,而是冷眼欺生;有人遇到倒霉事,他更加不会安慰几句,而是站在一旁幸灾乐祸;有人做了好事,他也不满,全是一股嫉妒之心;等等。

遇到挫折之后,是保持正常的心态,还是带着恶意去生活,其实是一个有关态度的选择,而且是一种很重要的选择,每个人都绕不过去。选择善意的人,心情是明朗的、愉快的、坦荡的、温馨的;选择恶意的人,心境常常是阴暗的、烦躁的、猥琐的。这种善说不上大善,这种恶也说不上大恶。但日积月累着善意和恶意,会使人发生质的变化。向善会使人性升华,向恶会使人堕落。向善的人会生活平静,一步步走向成功;向恶的人会觉得事事不顺,一步步走向失意。

生活中多一点儿善意,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人生的境界。你日积月累的是阳光,生活自然会充满灿烂。

人生之路充满坎坷,一个人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难免遇到挫折。遇到挫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你如何面对它。敢于面对挫折的人,即使最后失败了,也仍然是胜利的,因为他懂得如何对待挫折。不敢面对挫折的人,不是一个自信的人,因为一个自信的人是不会那么介意自己的失败的,他会对自己充满信心,知道自己最终会胜利。人只要多一分自信,就会坦然地面对挫折。

美国成人教育家卡耐基经过调查研究认为,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

有15%在于其学识和专业技术,而85%靠的是心理素质和善于处理人际关系。1976年奥运会上十项全能冠军的获得者詹纳,曾从体育比赛的角度做了类似的论述,他说:“奥林匹克中的比赛,对运动员来说,20%是身体方面的竞技,80%是心理上、人格上的挑战。”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充分发展自己,使自己取得巨大成就的智慧,可惜不少人忽视了自我开发的巨大潜力。

小时候,我们都是从跌倒中学会走路的,即使长大成人,这样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