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暖暖的(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0 04:23:04

点击下载

作者:郭声健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音乐课堂暖暖的

音乐课堂暖暖的试读:

前言

“音乐课堂暖暖的!”——这既是音乐教育的本质特点,也是音乐教学的应然境界,更是我们广大一线音乐教师的自觉追寻。我们深知:做暖心的老师,音乐教师唯有身先士卒;做温暖的教育,音乐课堂必须首当其冲。如果音乐教师都不暖心,怎能指望其他教师会暖心?倘若音乐课堂都不温暖,怎能奢求其他课堂会温暖?

是的,音乐是最温暖的,是为慰藉人类脆弱心灵、抒发个体内心情感而特供的;音乐课堂也是最温暖的,是为带给师生审美愉悦、彰显学校儒雅风姿而存活的。如今,在我们的社会和教育无休止地被功利世俗的阴霾所笼罩的时候,起码还有我们的音乐教育依然苦苦挣扎着坚守自身超凡脱俗之天性品格,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给被应试教育折磨得心寒意冷的孩子们以温暖,给被现有体制折腾得筋疲力尽的老师们以慰藉。难道不是吗?看书中这一个个平凡的日常音乐教学小故事,虽说它们没有任何惊天动地之举,也没有什么重大突破创新,但哪一个不是在带给我们感动和温暖,哪一个不是在为我们注入正能量和煲煮心灵鸡汤?轰轰烈烈终有假,平平淡淡才是真,最终能够让我们引以为傲,能够让我们人生无悔的必定是平凡的日常教学,必定是我们最可爱的学生。这个道理,本书的作者们最懂。然而,就因为作为副科的音乐课在学校教育中一直扮演着“跑龙套”的角色,本来暖暖的音乐教学被冷冷地晾在了一边,甚至连我们的音乐教师自己都仿佛不能再感受到这样一份难能可贵的温暖。很多时候,我们宁愿让名利和虚荣遮蔽双眼,任烦躁与焦虑尽情肆虐,也不愿意俯视和触摸我们的日常课堂,去体验音乐和孩子们带给我们的那份快慰和安详,以及那伴随而来的成就和幸福。于是,我有些不合时宜甚至不知天高地厚地想着要搭建这样一个温暖的小窝。在这个小窝里,老师们能够心无旁骛地好好感受这份温暖,能够毫无拘束地彼此分享、交谈,共同讲述发生在日常音乐课堂上的那些并不平淡的小故事;在这个小窝里,老师们能够毫无禁忌地抱团取暖,无须再用厚厚的衣装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也不必去刻意迎合任何他人并乞求施舍,能够做一回真实的自己;在这个小窝里,老师们彼此都能够听到对方纯美和有韵律的心跳,都能够感受到一股股暖流在涌动,在传送,在弥漫,在扩张。作为本次征文活动的发起人和书稿的主编,尽管整个操作过程并非当初想象的那般顺畅,但我已经很知足了,因为我读到了最多的故事,吸收了最多的温暖,获取了最多的能量。可以说,每读一个故事,我就陪着故事的主人一块儿感动、一块儿快乐、一块儿幸福,毫无疑问,我是一个最最幸运的人。为此,我在这里要特别对关心和参与本次征文活动的老师和同学们、对慷慨让他人分享自己教学智慧和师生情感的作者们、对可能阅读这本书的读者们,一并道一声感谢!我想说,因为有你们,音乐课堂将变得更加温暖,整个教育和社会也将变得更加温暖。我还想大声说,并期待着大家和我一起说:我是音乐教师,我——骄——傲!

音乐课堂不只是暖暖的,它还是美美的。让我们在《音乐课堂美美的》一书中再相见!郭声健2015年4月

生命如歌,边走边唱

陈美艳 山东威海引子:《时间都去哪儿了》

2014年春晚最感人的一首歌《时间都去哪儿了》,引发了众多人的思考:是呀,时间都去哪儿了?是不是真像歌中唱的那样,“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看着身边那些也曾风华正茂的老教师,一天天老去,默默无闻地退休回家;看着那些可爱的孩子,转眼间长大、小学毕业……我问自己:我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是不是我也要等到“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的境地才能醒悟?

近几年,我的内心常常会莫名生出无端的恐惧感,这恐惧源于一眼望到头的职业宿命,源于我对自己的不满。我不想终生只做教育流水线上那个没有思想和创造力的机器人!我问自己:我是谁?我要过怎样的生活?我活着的价值是什么?今后的路该怎样走?发展的方向在哪儿?怎么摆脱思维惯性,提升自己?一系列的问题在我脑海中反复出现,让我一度迷茫、彷徨、困惑。当耳边再次响起《时间都去哪儿了》这首歌时,我告诉自己:活在当下,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不再让它羞愧地悄悄溜走,相信“心有所指,方向渐知”。主题:《稳稳的幸福》

喜欢这首歌的众多原因之一,是因为歌词写到我心里去了。步入不惑之年,很多时候我“开始从平淡日子感受快乐”,我要稳稳的幸福,这幸福来源于我对生活、工作的认可与满足,来源于我内心的平静和强大。我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我与学生、同事们的相处也越来越轻松、愉悦……我感到自己的小宇宙在爆发,气场循环得越来越顺畅了!

记得一天下午的第一节课,我正欢快地弹着琴,教学生唱歌。忽然一个男孩儿怪异的声音传入我的耳中,循着声音看过去,我发现男孩儿单纯的脸庞上显露出一副复杂的表情:既有对自己的行为感到不好意思的负疚感,又有等着我训斥的一种紧张感。我心里一软,没有像以往一样批评他,而是用轻松、调侃的口吻说:“你中午吃鱼时,被鱼刺卡到嗓子了吗?”(因为那天中午学校餐厅刚好吃的是炸鱼)看我没有训斥他的意思,男孩儿仿佛有些意外,愣了几秒钟,随即笑着又发出几声被卡的声音。班上的孩子们听了,善意地笑着,一些调皮的男孩儿“猴子学样儿”似的,马上也跟着发出被卡住的声音。我由着他们玩闹了一会儿,便把食指放在嘴边,做出一个“嘘”(噤声)的动作,孩子们很听话地慢慢收住了说笑的声音,又进入到学习的状态。

从那以后,这个班的孩子,常用这种方式与我开玩笑,有时在课间休息中,有时在音乐课上。无论何时,我都笑眯眯地说:“神啊,快快恢复他美妙动听的声音吧。”时间久了,这个“游戏”也玩腻了,而孩子们与我之间的感情却在玩笑中悄悄加深了。我用宽容幽默的语言、精心的备课上课,赢得了孩子们的喜欢。每天不管在校内还是校外,只要我与学生相遇,总能听到他们高兴、真诚的问好声,我也用真诚的心关爱着每一个孩子。这样的付出本没有期待回报,但孩子们却时时回报给我众多微小的幸福:女生喜欢写信或自制贺卡给我,男生喜欢把他们画的画和折纸送给我,几乎每天下课时,我都会收到这样饱含爱意的小礼物。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的嗓子因为排练舞蹈太过劳累,再加上上火、感冒,哑到几乎发不出声音了。在家休息一天后,回到学校上课的课间,我收到二年级一班施婷钰送来的自制贺卡,贺卡用一个漂亮的小信封装着,信封的正面画了一个绿色的云朵,云朵下面写着:寄信人全班女生,收信人音乐老师。背面用红色的彩笔画了一个心形的笑脸,旁边还粘了一朵布艺的小花(孩子们的良苦用心由此可见一斑)。打开信封,一张简单的贺卡工工整整地写着:音乐老师,我们祝您天天快乐,长得越来越漂亮,希望您嗓子赶快好起来。音乐老师,您工作要小心一点,不要再伤到嗓子了,老师,我们祝您永远幸福——全班女生送。当时如果不是有很多同事和学生在场的话,我那拼命憋回去的眼泪肯定会抑制不住。现在回想起那一刻,我的眼眶还是热热的。

男孩儿们的表达方式与女孩儿们截然不同。那个星期每个班的音乐课,我都是借助粉笔、黑板和手势语言来与孩子们沟通的。三年级七班的凯,在我给他们班上完课的第二天,给我送来两盒润喉片;五年级一班的方禹下课后,在走廊上拦下我,郑重地面对着我,什么话也没说,深深地给我鞠了一躬。当时,我被他突如其来的举动弄懵了,反应过来时,方禹已经跑出了我的视线。

孩子们的心如此纯净、善良、美好,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我的心每天都被幸福充溢着。“我要稳稳的幸福,能用双手去碰触……我要稳稳的幸福,能用生命做长度,无论我身在何处,都不会迷途。我要稳稳的幸福,这是我想要的幸福。”尾声:《怒放的生命》“曾经多少次跌倒在路上,曾经多少次折断过翅膀,如今我已不再感到彷徨,我想超越这平凡的生活,我想要怒放的生命……”通过读书、学习、备课、上课,我给自己打开了一扇扇窗,让“阳光”照射到我的身体,温暖我的心灵;又通过写随笔,我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感悟,一点点进行梳理,让它们形成知识树,在心底渐渐长大,浸润着我的身体和灵魂。

我知道没有厚实的教学基本功作基础,怎么可能怒放?!我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例如近期目标有:每节课都要精心备课,制作教学PPT;每天练琴至少半小时,一个月弹一首完整的曲子;每天练歌半小时,一周学会一首新歌;每天练舞或欣赏、学习舞蹈一小时,一个学期创编一个新的舞蹈;每天最少读10页书,读完一本后写感想;每天最少跑20分钟步,让身体健康、有活力;每周至少写两篇工作随笔,记录工作的状态和点滴幸福……我按照自己设定的目标有条不紊地实施着,很多时候都不会有集中的时间让我去完成自己的目标,我就利用零散的时间来完成。比如:上下班一个人走路的时候练习唱歌;随时随地利用手机便签记录自己的状态和感受,哪怕只是只字片语;每天早起半个小时到学校操场上跑步,沿200米的跑道跑10圈就是20分钟(因为坚持跑步,我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好,许多亚健康的症状也不知不觉地消失了);如果哪天实在太忙、太累或太懒,我就饶过自己,让自己放松一天,或者在后面几天补上。“可得一生平凡,绝非一生平庸。”我没有冠冕堂皇的远大志向,只是不愿自己的生命如此平庸地蹚过命运的河床,面对当下,我的选择就是厚积薄发,活出全新的自己。

毕业季的“最后一课”

陈小慧 浙江江山

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一早,我穿上精心挑选的红色上衣、白色长裤,让自己鲜亮起来。同事看到我说:“用相机把上课过程拍下来吧。”我笑笑说:“无须相机来帮忙,记在心底的才是最难忘的。”

六年级的学生即将毕业,原本我是没有机会给六(2)班的孩子们上这一课的,因为今年我没有教毕业班。没想到,4月的一天课间,翔跑到我跟前,说:“老师,很多同学想请你在我们毕业前,再给我们上一堂音乐课。”太出乎我的意料了!记得还是两年前,他们四年级的时候,由我教他们班音乐课。如今,我这样一个“小三门”学科的老师,和我所任教的每周仅两节的音乐课,却被热爱着、被惦记着、被想念着、被期待着,以往可没有这样的经历!呵,能有幸在他们毕业之前受邀,真有一种受宠若惊之感。我笑笑,表达了被邀的喜悦与感谢。同时,之前与他们畅游乐海的一个个瞬间在脑海中纷纷闪过,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布满了全身……

经过两周的准备,我走进了六(2)班的教室。霎时,掌声和笑脸包围了我,我深鞠了一躬,然后把他们带往音乐教室。那天的队伍格外整齐,孩子们静、齐、快的行走也流露出了他们内心掩饰不住的兴奋。课堂一开始,我给孩子们推荐了一篇文章,是《读者》中的《我从不和别人比较》。带着对文章主人公——法国著名DJ音乐人帕斯卡尔·克雷曼先生的无限钦佩,我朗读了全文。然后,和孩子们分享了自己学生时代的经历。曾经有段时间,自己由于专业成绩不如别人而深深自卑,曾经因生活在别人的影子下而懊恼不已。但现在,我同文章中的主人公一样,以“不和别人比较”的心态让自己放下压力,激励自己朝梦想飞奔,跟过去的自己比较,在自己的进步中前行……看着孩子们专注的眼神,我想,他们应该有所启发吧!

接着,我陪孩子们一起观看了影片《生命因你而动听》的片断,和他们一起感受音乐老师贺兰先生的喜怒哀乐,一起体会单簧管女孩、黑人男孩等同学为梦想肯吃苦、敢付出、坚持不放弃的点点滴滴,孩子们在轻松快乐中得到了启示。离下课还有10分钟,我跟孩子们说:“无论你们今后遇到什么困难,有什么烦恼,只要你们想起我,只要你们愿意,都可以找我倾诉、和我商量,我能帮上忙的一定尽力而为。因为——你们中的每一位,都是我的朋友!”

随后,我坐在琴凳上,弹起了《友谊地久天长》。轻轻地,孩子们跟着唱了起来,歌声深情而优美。我弹着琴,不敢看孩子们,怕自己控制不住会流泪。唱完两段,我请他们拿出口琴,吹一吹这经典的旋律。我回想起,四年级时,是我领着他们学吹口琴的,一晃,他们已要毕业。孩子们吹奏得很投入,琴声动听。

演奏完毕,我说:“我有个愿望,我想成为一个像贺兰老师一样的音乐老师,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和过去的自己比赛,哪怕像影片中的单簧管女孩和黑人男孩那样无助、有缺点,都请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我希望今天在场的所有人,在五年、十年后,甚至在我退休后,都能成为解放路小学的骄傲!”孩子们齐刷刷地望着我,有的默默倾听,有的频频点头,还有的已禁不住泪眼婆娑。

我再次深深地向他们鞠躬,感谢孩子们给我这个珍贵的机会,陪我一起度过这难忘的“最后一课”。课后,孩子们纷纷走近我、拥抱我,那一刻,大家潸然泪下。在晶莹的泪光里,我幸福满满——感谢我可爱的孩子们!感谢我深爱的音乐!感谢我挚爱的音乐教育事业!因为有你,我才收获了平日里那点点滴滴的幸福;因为有你,我才一直拥有“努力做更好”的力量;因为有你,我的生命才变得如此丰富多彩!而这些,都是我此生莫大的荣幸!

“傻”姐妹的美丽蜕变

董爱伟 浙江杭州

1995年,杭州到河南招老师的消息迅速在我们毕业班中传开,因不满意家乡工作的分配和对“天堂”的向往,我孤身一人来到杭州,成为较早“东南飞”的小孔雀之一。那时的联络方式主要还是书信,陌生的语言与生活环境使我倍感孤独。刚开始工作的半年时间里,别人最惬意的周末和节假日成了我最难熬的时日。

因为孤身一人,在学校的宿舍里、音乐室里经常会有住在学校附近的三三两两的学生和我泡在一起,当然,我也经常被邀请到学生家做客。有一次到一个学生家里,学生兴奋地说要请我喝她们这里最受欢迎的茶,一边说着一边把泡好的茶捧给我品尝。我仔细一看,红的是胡萝卜块,青的是烘青豆(嫩绿的大豆剥好后经过水煮,烘干制作而成),还有芝麻、橙子皮,五颜六色,这样的茶我可从没见过。既然学生说此茶很好,那就喝呗!一口茶喝到嘴里,我差点喷出来,痛苦艰难地咽下后,我冲学生叫喊:“这茶怎么是咸的?!”“对呀,这就是我们这里最具特色的茶,也是最好的茶,我们叫它烘青豆茶,茶水喝几杯后,里面的烘青豆、芝麻、橙子皮、茶叶都可以吃掉,好吃又营养!很好吃,你刚刚喝不习惯,慢慢地你肯定会喜欢上它的。”我的学生饶有兴趣地给我介绍着。果真如学生所说,我后来很快就喜欢上了烘青豆茶,并且还有点上瘾。

在我的第一届七(3)班学生里,有一对双胞胎姐妹,姐姐叫董水花,妹妹叫董仙花,就住在我们学校附近。在一次音乐课上,当学生们学会了一首新歌后,我请学生自告奋勇站起来演唱。当我请举手的一位女同学演唱时,有同学告诉我:“老师,别让她唱了,她很傻的。”这句话全班的学生肯定都听见了,我看着那位女同学,她的手仍然高高地举着,还面带着微笑。我坚持请这位举手的女同学站起来演唱。虽然唱得不算好听,但绝对不跑调,音也很准。我当着全班同学表扬她:“这位同学唱得真不错,如果我们全班同学都有她这个演唱水平的话,我们班的歌声,肯定是全校最好的,因为她音准不错,声音也很甜美。如果大家都像她这么勇敢的话,你们的歌声肯定会越来越好听。”在后来的音乐课上,这位同学经常举手也经常演唱。再后来我才知道,唱歌的不是同一个人,她们原来是一对长得极像,智商、情商都差不多的双胞胎姐妹——水花和仙花。

在校园里,这对形影不离的姐妹,只要看到我,老远就打招呼;音乐课后,也总会跟我说一两句闲话,有时还专门跑到讲台前和我说“老师再见”,有一个星期天还跑到我宿舍里和我聊天。又一个星期天,姐妹俩竟拿了一包烘青豆给我送来,说:“老师,我们家新做的烘青豆给你泡茶喝!”我说:“这个烘青豆做起来很麻烦,你们妈妈知道吗?”姐妹俩争着说:“我们妈妈听我们说你喜欢喝烘青豆茶,是她让我们送的!”

一个春天的周末,我闲来无事,便在学校周边的田地上捡野菜马兰头,正好被路过此地的“两朵花”看到了。她们很高兴地说她们也喜欢吃马兰头,两个人一边说还一边帮我用手掐野菜。第二个星期天的中午,姐妹俩提着足可以炒一盘的马兰头来到我的宿舍,我很惊喜,留她俩吃中饭,姐妹俩害羞地说“不行,不行”,就跑走了。

在姐妹俩毕业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很久没有看到她们,有时候心想,也不知道她们现在怎么样了。有一次到姐妹俩所在村子的朋友家玩,问起这“两朵花”,朋友说:“那两个傻子啊!初中毕业后也不知干什么去了,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说起来是初中毕业,也不一定认识几个字!”“我觉得她们挺不错的啊!我对她们姐妹俩的印象很好,学习成绩是差点,但唱歌还不错,音乐课上表现很好的,有礼貌,还懂事!”我急忙争辩着。

多年后,我骑着自行车走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一朵花”也骑着自行车迎面而来,她激动地冲我大叫:“董老师!董老师!”我们俩都下了车,彼此问候着,我知道她们姐妹俩现在都在工厂里上班,已经能帮父母赚钱了。这样的情景在我们上下班的路上出现过好多次,每次我都分不清是哪一朵花,但每次都是以对方热情而甜美的“董老师”的叫声开头。再后来,我的家搬到离学校稍远的地方,代步工具也改为了汽车,以上情景再没有出现过。

几年前,初三任课老师到饭店一起聚餐,饭后我们几个女同事突发奇想,去“腐败”了一次——洗脚。落座后,端着洗脚水的几个洗脚工走了过来。“您是董老师吧?”一个洗脚工惊喜地叫道。“我是董仙花呀!您不认识我了?”“还真的认不出了!你现在怎么变得这么漂亮?还这么端庄,彬彬有礼!”我欣喜地看着她说。“董老师,您也漂亮,还和以前一样!我今天给您好好洗洗,等会再给您捶捶背,按摩按摩。”那天我感觉是我所经历的为数不多的几次洗脚服务中最享受最优质的一次服务。我在聊天中得知,姐妹俩现在都已嫁人并都当上了妈妈。这朵“花”在给我服务时,还不时地向旁边的同事自豪地介绍我,其他几位洗脚的小姐妹也都露出羡慕的神情。

当后来再次和同事说起这“两朵花”时,我们对学生们又多了几分感慨!大家口中所谓的“傻”,仅仅是学习中处于弱势的状态,如答非所问、反应迟钝、考试分数低等。但对于成长中的少年儿童来说,他们有太多太强的可塑性,像“两朵花”这样热情、善良、真诚、乐观的姑娘,她们被这个社会需要着,凭自己的辛勤劳动赚钱养家,对待别人温暖、热情、真诚,难道这不是一个优秀的社会成员应有的素质吗?

再后来,在说起这两个“傻姑娘”时,我的介绍、我的辩解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喜悦、兴奋和“得瑟”之感。难道不可以吗?是我的音乐课给她们俩正了名,而我这位音乐教师也因此久久地留在了她们的记忆之中。

那些折翼的天使

范夏婵 广东佛山

很喜欢刘若英的《最好的未来》,歌词很美,可以成为教育的信条:每种色彩都应该盛开,别让阳光背后只剩下黑白;每一个人都有权利期待,爱放在手心跟我来,这是最好的未来。我们用爱铸造完美现在,千万溪流汇聚成大海,每朵浪花一样澎湃,每个梦想都值得灌溉。眼泪变成雨水就能落下来,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他们是我们的未来。“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他们是我们的未来。”每个家庭都期待着自己的孩子出生,看着他们幸福、快乐地成长。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上帝同等的眷顾和关爱,其中也有折翼的天使。孤独的天使

孤独症又名自闭症,在我的尚有欠缺的常识中,一直认为自闭症只是性格上天生的严重缺陷,这种孤陋寡闻直至我遇到小杰才有所改变。他是一个9岁的小孩,印象中第一次见到瘦瘦小小的他时,他一直躲在妈妈身后,因为怕陌生人。他表达有障碍,不能很流畅地说完每一句话。妈妈领着他来到钢琴前,他弹响了第一个音后,小手指又缩了回去。妈妈在一旁不断地鼓励,他终于完整地把一首曲子弹完。尽管手型是错误的,指法是乱七八糟的,但我觉得那是他心中的旋律,他享受这音乐。后来也断断续续地弹了几首,只是每一首结束后,他一定会缩回到妈妈的怀抱,在得到很大的鼓励和赞扬后,才能勇敢地迈出下一步。

课后我查阅了这种症状的相关资料:儿童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以男性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等。约有3/4的患者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却在某方面具有较好的能力。

再往后的几节课里,他的症状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了。如行为方式刻板:弹完一首曲子,不管是否流畅、有无错音,必须往下翻谱,手抓住乐谱不放;弹完所有曲子,不管下课与否,必须把琴盖合上。但让我非常吃惊的是,一首陌生的曲子,如果他能弹上三次,必定能把谱子背下来。为了更好地改进我对他的上课方式,我向他的随行生活老师了解了他平时生活、学习上的一些行为特点。他喜欢受到赞扬、鼓励,每当他的手执意翻开下一页时,我就开始不断地给予他上一首曲子的肯定,并表达想再多听一次的愿望。几节课下来,我发现他的手慢慢地松开了,不再把谱子按得那么紧了。我知道他表达有障碍,就鼓励他唱谱,在旁边轻轻地陪着他唱,尽管他口吃得较厉害,但他很乖,慢慢地吐出每一个音。对于每首歌曲的插画,我都尝试让他说出自己的看法。渐渐地,他上课不再需要生活老师作陪,我能和他有基本的沟通,我从一个陌生人转变成一个可以让他信赖的人了。我希望音乐能为他孤独的世界带来一丝阳光。每节课后,我都主动打电话给小杰的妈妈,我希望她了解自己的儿子慢慢地在进步,其实他也可以很棒。有一天,同样的刚上完课,他依旧习惯性地把所有的书本放好,把琴盖合上,不同的是,他看着我微笑地说:“范……老师,您……辛……苦了!谢……谢您!”刹那间,就因为他那断断续续的话语、真诚的眼神,我已被感动得眼泛泪光。这样感谢的话,我在其他孩子的口中极少听到。

我和他的接触将近一年,后来因家里的原因,他不再上课了。我感谢他给了我如此的经历,让我自己也提升了不少。太久没见,想他了……希望音乐能伴随他度过快乐的童年,过着对于别人来说简单而平凡的生活。静音的天使

在开学的第一天,我就关注到他了。他在人群中比较显眼,因为他带着一个人工耳蜗。他叫小勇,初一新生。他先天性失聪,出生时,上帝就给他按下了静音键;后来由于家庭条件较好,在合适的年龄装上了人工耳蜗,从此他的世界才有了声音的色彩。

在平常的课上,他并不是调皮捣蛋的学生。他会像其他孩子一样,安静听讲,认真地学唱歌曲。只是尽管装上了人工耳蜗,能听到世界的声音,但是语言表达还是有障碍,包括唱歌。他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他并不嫌弃自己五音不全的声音。

又到了音乐课的期末考试,这学期为了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我把考试的方式改为歌曲表演。每个学生都站到座位围成的圈中间,手持话筒演唱。下一个就该轮到小勇了,因为他的特殊性,我特意来到他身边悄悄地问:“你可以吗?如果你觉得为难,你可以在课后再唱给老师听。”小勇用坚定的眼神看着我,回答说:“我可以!”只见他自信地走出去,拿着话筒,开始演唱。那是我第一次听他单独演唱,旋律基本在调上。虽然声音忽大忽小、断断续续,但是从他的声音中,听到的更是希望,更是感动。“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在日落的海边\在热闹的大街\都是我心中最美的乐园\我相信自由自在\我相信希望\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有你在我身边\让生活更新鲜\每一刻都精彩万分\I do believe……”一首《我相信》,我似乎听到了小勇一路上的艰辛、一路上别人对他的歧视,而他不顾一切艰难前行。

歌曲唱毕,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我并没有多说什么,因为我知道他的行为已经成为全班的榜样和无形的力量。他能为自己骄傲,也会是全班的骄傲。希望他能像这首歌曲所唱的一样,过着自信的人生,当他遇到挫折、失落时,音乐能帮助他走出困境。失控的天使

开学初,我就听闻9班有个癫痫病患者,并且他的发作是不定时的。癫痫病,即俗称的“羊角风”或“羊痫风”,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

其实我在9班上课时,也没特别关注哪个学生是患病者,因为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都有权利享受音乐。几周课下来,我也没遇到他发作的时候。但是有一天,当我们进行音乐主题欣赏时,所有同学都低头看着旋律,突然有个同学向我示意,旁边最后一排有同学在抽搐。我惊住了,接下来我便看到这样的一幕:同组的两个男生,一人抓住正在抽搐的同学的一只手,把他按在地上,只见他已经脸色发白。由于我完全没有处理的经验,于是询问同组的同学。他们都说:“老师,别担心,过几分钟他就会好的,我们会处理的。”两个男生示意他抓住旁边的硬物,不断提醒他控制住。我问他:“要紧吗?要去医务室吗?”他双手双脚不断挣扎,用惨白的嘴唇吃力地回答我:“我没事!”我彷徨无措,只能等待。虽然这种场面在同班同学面前已经重复出现过很多次,但是他们依旧担心地注视着他。在两个男生强大力量的压制下,他慢慢地恢复过来,终于又可以继续上课了。课后,我了解到,每当他发作时,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总有旁边的同学帮助他。在这节课后,我就特别留意他,他一直都是一个人坐在最后一排的凳子上。在我的课上,他与其他同学别无差异,当同学们开心地笑时,他也笑着;当同学们欢乐地歌唱时,他也享受着。只是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一种渴望,渴望像同龄人一样毫无病痛地生活着。音乐是种美好的药物,希望往后我能用音乐帮他减少些许病痛。从此,我记住了他的名字——小林。

在社会上、校园中,似乎有太多的有先天缺陷的孩子了。他们无法选择自己出生时的健康状况,但是他们有自己向往的生活方式。如果你身边的“折翼天使”有着音乐梦想,尽量地帮助他们吧,请走近他们,你会有别样的感受、别样的收获。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都应该得到来自音乐的抚慰!

把音乐课上到操场去

封开鸿 贵州贵阳

温馨的音乐课是在操场上而不是教室里,你会觉得奇怪吗?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实验性学校,创办于1988年8月,是拥有100多名教师、2800多名学生、48个教学班的一所大型实验性学校。近几年随着招生的力度越来越大,原来最早的专用音乐教室不得不被改为普通教室,我们的音乐课教学只能在普通教室里面进行。但只要心中有音乐和孩子,我相信在哪里都可以把音乐课上好。

这天是星期四,我的课特别多,上午连续三节课外加一节教师培训;下午两节课外加四点到六点的合唱排练。上课铃声响了,我来不及回办公室,而是直接提着录音机,背着电子琴到了三楼。楼道上很安静,没有一个学生在外面打闹。因为班级较大,学生人数较多,我会特别强调他们要养成好习惯。比如:上课铃声响了做好课前的准备,无声地管好自己,轻声地回答问题等。今天他们怎么这样安静呀?我心中窃喜,越来越可爱的孩子们!要知道,就是一个“静息”这样简单的习惯我都会每节课唠叨,从以前的大声尖叫到现在可以默默管好自己,这对于天性活泼好动的孩子来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但凡有点滴的进步我都会大力地表扬。

轻轻放好电子琴和录音机,我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孩子们好像也看懂了我的微笑。我小声地唱出音乐口令,示意他们要坐好,这是他们从一年级就知道的口令习惯。教室里面一点噪音都没有,我赶紧表扬他们:“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真棒,可以无声地管好自己,很舒服。你们这么棒,封老师要奖励你们!……这样吧,我们今天的音乐课到操场上去上好吗?”顿时,孩子们看着我兴奋地点头。这可是我第一次做出这样大胆的尝试,还从来没有哪个老师把音乐课上到操场上去,因为一旦“失控”,会无法收住他们,可我今天要大胆地选择信任他们。

于是我赶紧立下规矩:第一,静静地排着队唱着“U”音从教室到操场;第二,到操场后按三个声部围成一个圈。接着我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可我还真是有些不放心,又轻轻地问了一句:“保证可以做到的小朋友用微笑告诉我?”几乎所有的小朋友脸上都露出了微笑。我们就这样分组排着队,唱着“U”音、做着循环呼吸来到了操场。

我在大圈里和孩子们一起盘腿而坐,并没有开始我的音乐教学,而是开心地和孩子们一起聊天。今天的天气真好,太阳出来了,操场上的空气比教室好多了,我希望以后可以带他们经常来操场上课、做游戏,一起感受音乐的快乐,孩子们显然很开心。接着,我轻轻地站起来,用手势示意孩子们也站起来,开始了我们的音乐第一站,我和孩子们一起用柯尔文手势唱音阶。我们从无声模仿到轻声模唱,尽管声音不是那么和谐,甚至有个别音不准的学生还冒出声来,可是看到他们乐在参与,这就是做教师的幸福了。我们很顺利地进入第二站,复习歌曲。其实在来操场之前我就有意识地把他们分成三个声部围成一个圈,意在复习一首三声部的歌曲《美丽的黄昏》,在操场上每个声部站在一起,声音也显得比较集中,孩子们看着我的指挥手势大胆地唱起来。我站在孩子们中间,时而看看一声部的学生,时而把目光投向二声部,时而转身面向三声部,这样的感觉真好,每个孩子都在我的视线里,我和他们亲切地近距离交流,我甚至可以走到每一个孩子的身边,用耳朵轻轻地听他们的音是不是准确,这是在教室里面根本就做不到的,这不就是上音乐课的享受吗?

就在这时候,一个孩子兴奋地说:“高老师在给我们照相呢!”为了不分散孩子们的注意力,我故意解释说高老师是被我们的歌声吸引了,可见大家唱得很好,继续加油,控制音量,注意气息。我们并没有停止活动,这也是我平时帮他们养成的一个良好习惯,上课时不管哪个老师临时听课或是有小朋友迟到,我们都保持常态,注意力在老师这里就可以了。孩子们的定力不错,没有人因此而停下来东张西望,我也不知道是哪一位高老师在给我们照相。当我转身面对三声部的孩子时,那位照相的高老师已走到我们的身边,正拿着手机继续给我们录像呢。这时候我才知道是他们的班主任高薇薇老师。我和孩子们没有受到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扰,继续我们的音乐之旅,这也让我由衷地感受到“心境”和“心静”对于上音乐课是多么的重要。我宁愿花更多的时间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毕竟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孩子们才可以静下心来聆听,才能够与老师合作好。记得一位音乐家说过:“音乐最怕的就是闹,一句话都不说这样的静就是一种享受。”

下课铃声响起,眼保健操开始了。我故意把班上最调皮的小男孩刘叙含叫到身边,轻声地对他说:“今天你的表现真棒!可以教我做眼保健操吗?”他点点头坐到我旁边,几次我轻轻睁开眼睛观察他们时,发现他们都很专注。

课后班主任高老师走过来对我说:“封老师,你的课太安静了,真是一种享受,没想到他们在操场上可以这样安静。我很喜欢你把游戏融入音乐课中,这样的配合是怎样做到的?”我听了高兴地说:“没什么,这是一节普通的音乐课,爱他们就可以做到了……”

下课后,一股暖流一直在我的心里回荡,一节普通的音乐课让我找到了幸福感,甚至萌生了制造更多幸福的创意。比如:下次在操场上准备一个大鼓和他们玩节奏;再下次准备把音乐课带到操场上和他们做律动等。我思考着怎样把柯达伊和奥尔夫的一些好的教学理念贯穿到音乐课中,把游戏、节奏、音乐融入孩子们的心田,当然,最最基本的一点就是给他们更多的爱,让他们更加喜爱音乐。

感谢那些音乐瞬间

郭晓林 澳门

今天看到小学音乐启蒙老师“身体不适”的QQ签名,心里莫名一阵担忧,怕老师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把一切都奉献给工作。是的,她就是这么一个传播快乐的天使,哪里有她,哪里就有乐音响起,无时无刻不在传递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欢愉。儿时那些有关音乐课堂的快乐瞬间随即泉水般涌现:只要积极发言就可以获得“奖状”;与澳门濠江中学的学生们合唱“七子之歌”;为毛阿敏等大牌明星伴唱……虽然它们不是一个个非常具体清晰的影像,无法一一回放,但那些音乐伴随的瞬间却有着言语无法形容的微妙情绪和感受,让我在奇妙的记忆海洋中遨游。“你真棒!”

小学音乐课堂是我发言最积极活跃的地方,只为获得老师那一句“你真棒!”的表扬。老师竖起大拇指的手势、善意的眼神、甜甜的微笑是我至今无法忘怀的最美的夸奖。刚开始我是为了获得赞扬而回答问题,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举手再思考。但是,在课堂上若胡乱作答是不能获得“你真棒!”的。要是答错了,老师也不会一口否定你的思考,她会摸摸你的小脑袋,说:“嗯,这位同学回答得很有意思,但是请再想想有没有别的方式?”所以,每次作答我都是自认为“深思熟虑”后才会举手,渐渐地提高了自己回答的正确率。回想起来,再没有什么东西比“你真棒!”这份礼物带来的自信心更有价值的了。它让我慢慢爱上音乐课,在音乐课堂上找到自信,它在我的心中种下了音乐的种子。“叉烧包”“你的‘叉烧包’呢?”合唱队训练时老师经常这样提醒我们唱歌时要提笑肌,要注意自己的歌唱状态。听到提示我们便会马上在两边脸颊“做”出两个圆圆的“叉烧包”,提起嘴角放声高歌。合唱队日常的训练在印象中应该是枯燥乏味的,但老师却常常把这些生动的比喻运用到排练中来,让我们乐在其中。合唱队训练成为我小学课余时间中最期待的活动,音乐因此也成了我生活中的重要伴侣。“三人行”“从今天起你们就是我的小老师了。”老师笑眯眯地说。由于工作需要,老师居然让我和另外一位同学做她的古筝小老师,每天放学抽出一点时间教她弹琴。表面上“受宠若惊”,心里却沾沾自喜,因为我也可以给“学生”评价啦!“你真棒!”老师表现得不错的时候我会这么鼓励她;“这里不对,左手应该加颤弦。”老师指法有错误时我们亦“耐心”指导。“三人行,必有我师。”原来是这么个道理呀。在讨论的嬉笑声和悠扬的练琴声中,学习音乐和教授音乐成了如此快乐的事情,时间一晃而过。做老师真好,既可以教授学生音乐知识,又可以通过学习不断充实自我。“我也想成为一名音乐教师!”这个想法悄悄地在我心里萌芽了。师恩难忘

故事正如您想的那样,如今我也成了一名音乐教师。若不是今天的点滴回忆,也许不会发现,开启我人生理想大门的正是这位平易近人的音乐老师啊!感谢老师给予的那些美好的音乐瞬间,她从没有告诉我们什么高深的道理,却在自己的每堂音乐课上践行着个人的教育哲学,用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收获来使自己达到新的人生高度,用教学的赤诚之心来谱写音乐的华章。在她身上我看到了每一位教育者的兢兢业业、敬业奉献,更看到了自己未来努力的方向,有梦有追求,就一定有收获!

音乐让他重塑自信

何丹 广东深圳

我们学校是职业高中,每到九月份新生入学时,看到的都是一双双迷惘失神的眼睛。大部分学生认为来到了职业高中就是死路一条,没有前途没有出路。开学前教导处门口总会聚集许多要求转学的高一家长,有些家长认为去民办的普通高中也比在职高学校强。

樽是这些高一新生中的一名,他长得黑黑壮壮,由于他不是一般的黑,所以一眼看去令人印象深刻。第一次上课时我发现他不敢直视老师的眼睛,上课的时候眼睛总是看着地板,思想在四处神游。第一堂课我组织了一次“音乐歌曲大PK”,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选代表出来唱歌,樽被他们组推了出来,他站在人群里羞涩地唱了起来。没想到他的小声哼唱显示出其音准和节奏都特别准确,尤其是乐感特别好。下课后我找到他,说他唱歌很棒,希望他好好练,然后参加学校的十大歌手比赛。他很惊讶地看着我说:“老师我可以吗?”他说初中时曾参加过一次校园十大歌手比赛,但是一上去就被老师喊停了,还问他到底在唱什么。我对他说:“樽,你是我听到的乐感、节奏最好的学生之一,你必须要参加学校的校园十大歌手比赛。”他听了默默地走了。第二天晚上,樽加了我的微信号,并且发微信告诉我说他愿意参加校园十大歌手比赛。

那之后,每次下课都能看到樽对着手机小声哼唱。校园十大歌手初赛的结果终于出来了,评委都是学校学生会成员,我看见樽的成绩排在了前五名,晚上我发微信鼓励他:“樽,你很棒。继续加油!”他马上回我说:“谢谢老师。”复赛结果出来后,他的成绩还是在前五名。总决赛上他唱的歌曲是《你是我的眼》,我只记得当他唱完之后,全场的掌声如雷鸣,他的歌声赢得了全场的欢呼,并且教他的任课老师都纷纷说这个黑黑的男孩唱得真好。最后公布名次,他获得了校园十大歌手第一名,从此他多了一个外号“小黑哥”。获得名次的晚上他给我发微信:“老师谢谢你,其实我很紧张的,我真没想到我能拿第一。”我回复他说:“你唱得很好,你自己要有自信。”他回了我一个笑脸。这次歌手比赛,让他在短短一个学期里面改变了很多,上课也很少迷惘和走神了,当他偶尔走神或者上课说话的时候,任课老师都会走到他身边轻轻拍拍他的肩膀提醒他。到了高一的第二个学期,只要见到我,他都会远远地向我挥手或者突然在我后面闪出来故意吓我:“嗨,老师好!”我知道,他已经完全走出了中考失意的阴霾。

在高二的第一个学期,学校准备参加广东省大中专校园十大歌手比赛活动,只有两个参赛名额。我找到了樽,他却很担心地看着我说:“老师我行吗?我从没参加过任何学校外的比赛啊。”我点点头对他说:“你肯定可以的!”另外一个选手是高三的一个学了多年美声的男生,樽知道要和他一起去参加比赛更加犹豫了,他晚上和我通过微信聊了半个多小时,主要意思就是他不如那个男生,很担心自己发挥不好。我告诉他只要参加就好了。到了广州的比赛场地,他们报到完进行抽签,结果两位选手分别抽到倒数第五和倒数第一。一共有来自广东省各地区的上百名选手参赛,从下午一点半开始彩排到正式上台,一共持续了五个多小时,樽一直很紧张地站着,看着一个个选手上台表演。六点多钟的时候,樽终于要上台了,我走过去和他说了一句话:“我们就是来玩的,你就当和我广州一日游好了。”樽笑了。音乐响起,樽走上舞台,大家哗然,因为他很黑却穿着银光闪闪的礼服,显得有几分滑稽。可是当他一开口,全场都安静了下来,他唱的是《如果没有你》,他的声音带着磁性,并且听得出感情非常丰沛。当他唱完第一段后,原本安静的赛场突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他一下场我就走过去告诉他:“樽,你是最棒的!”边上的学生也围过去夸他唱得真好。分数当场评出来,樽以9.03分获得了广东省大中专校园十大歌手中职组总决赛第五名,同去的那个高三男孩获得了第八名。他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回学校的路上一直给爸爸打电话,分享自己的比赛情况和喜悦心情。

现在的樽对自己充满了自信。他不但开始学习钢琴,而且还给同学的演唱进行即兴伴奏。业余时间樽经常和同班同学一起在操场打羽毛球,当我和同事一起经过操场时,他们都会看着我笑容满面地大叫老师好。我心里特别开心,不是因为他获了奖,而是因为他终于重塑了自信。这个班上再也没有要求转学的学生了,并且还有要求转过来读的学生。其实,在我们职校里面几乎都是这样从迷惘失落的高一新生,到自信开朗的高二学生,再到勤奋刻苦的高三学生。樽告诉我:初中他是被放弃的学生,因为学习成绩太差被老师安排到最后一排,并且被班主任要求不要参加中考以免拉低学校的升学率。任何比赛和表演都和他无缘,他参加过一次校园歌手比赛,但初赛就出局了,因为他一上台就特别小声,不敢唱出来,老师们都不认为他优秀。我听了有些黯然,如果老师们肯给他一点耐心或者一点鼓励,也许他早就对自己充满信心了。在我们职校的孩子们需要的是老师的肯定和鼓励,需要老师们用爱织起来的温暖,只要找到这把打开自信的钥匙,他们都能飞得很高。

正如有人说过的: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都怒放了,自己的那颗还没有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呵护自己的花就会慢慢长大。有的种子不会开花,也许只因为他本就是一棵参天大树。

生命的绝唱

胡红兵 浙江嘉兴

仔细想来,从大学开始就在琴行教学生弹琴,至今已有好些年了。每次重复同样的工作:检查作业、给学生示范演奏、布置作业,时间久了,觉得这种生活枯燥无味、无甚稀奇。虽然耳边整日有音乐的围绕,但它在我的生命中似乎只是一个谋生的手段罢了。

直到有一天,那个女孩的出现。

那天,正好是周末,我在家里休息,琴行的经理亲自打电话给我,说有个特殊的学生,想跟我学琴,问我收不收;并说这个学生现在就在琴行,有空的话就过来看看。这倒是勾起了我的好奇,琴行经理所说的特殊的学生,到底特殊在哪里呢?正好有时间,我就去见了那个特殊的学生。

当我踏进琴行办公室的时候,房间里除了经理外,沙发上还坐着两个人。其中一个年长者五十岁左右,穿着极为普通,衣服是20世纪80年代极为常见的女士中山装,这年头已经很少看到有人穿这么老套的衣服了。她戴着很厚的近视眼镜,面容消瘦而憔悴,脚上穿着一双普通的皮鞋,虽然外面刚下过雨,但鞋子依然很干净。另一个是文静的女孩,短发,面带浅浅的笑容,肤色出奇的白净,莫非这就是那特殊的学生?

就在我打量这二位的时候,经理说话了:“胡老师,这就是我刚才给你说的那位学生,叫小钥,这位是她的妈妈。”母女俩朝我露出了微笑。说也奇怪,平日里每天都面对着笑容,但似乎很久没有见过这么真诚的微笑了。“这位就是胡老师,你们先彼此熟悉一下情况,我打个电话,待会儿我跟你细说。”经理知道我的习惯,每次我收学生的时候,都要先和学生们聊聊天,这样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才能因材施教。就这样,我和这对母女聊了起来。没想到,接下来的对话,使我有一种走进了戏剧的感觉。

这个家庭的故事十分曲折:母亲是一家企业的会计师,父亲是一家国有企业的工人,生有一个可爱的女儿,生活原本风平浪静,虽然平凡,却也温馨。十年前,也就是在女孩读初一的时候,由于父亲的下岗,母亲的内退,苦难瞬间降临,这个家庭原本平静的生活被搅乱了。好在父亲母亲都是善于过日子的人,父亲在农贸市场租了一个摊位卖起了蔬菜,母亲则在其他的工厂找到了一份兼职的会计工作。对于这个家庭来说,虽然他们原本晴朗的天空飘起了小雨,但是一家人劲往一处使,竟也撑起了一把足够温馨的小伞。当父母的努力支撑着这个家,做女儿的也很懂事。就在四年前,女孩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本省一所大学的中文系,这个消息给这个平凡而又艰辛的家庭增添了巨大的欢乐和动力。

但上苍有时却喜欢跟善良的人们开一些恶意的玩笑。就在一家人兴高采烈地憧憬新生活的时候,在学校例行的新生入学体检中,女孩竟然被查出患有白血病,而且情况非常不妙,医生甚至断言,女孩很难熬过一年。这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对这样一个家庭来说,绝对是灭顶之灾,能够想到,一个普通家庭在这样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面前是何等的绝望。巨额的医药费,日夜不停地为工作奔波,特别是每天受到不知什么时候女儿就会突然离去的精神煎熬,这些,我从这位母亲憔悴的面容中都可以看出来。但这对善良的夫妻始终对女儿不离不弃,就算女儿在某个深夜或黎明突然静静地离去,他们也无怨无悔地承担着为人父母的责任,这就是父母的大爱。

就在女孩病情最危重的那些天里,我所在城市的电视台报道了这件事情,媒体希望通过社会的力量来帮助这个在风雨中飘摇的家庭,帮助这个少女。当记者采访女孩,问她有什么愿望需要大家帮助完成时,女孩在镜头前嫣然一笑,轻声说道:“我从小喜欢古筝,但一直没有机会去学,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有机会完成这个心愿。”我没有在现场,这是当时采访她的记者后来告诉我的。我可以想到当时的情景,女孩的面容固然苍白消瘦,但那神情一定是我们从未见过的从容镇定;她的声音也一定很轻,但那句话一定比世界上任何的音乐作品都来得有分量。因为,一个用生命为代价的愿望,是可以撼动天地人心的。

后来,记者找到了我所在的这家琴行,希望琴行能帮她完成这个愿望,于是就出现了开始说的那一幕。这时,正好经理也进来了,问我收不收这个特殊的学生。我没有说话,望着这个学中文的女孩,她的面容因为长期做化疗而显得苍白,但眼神是那样的清澈,丝毫看不出任何对疾病的恐惧,她的那种坦然对我而言实在是巨大的震撼。“好的,这个学生我收下了!”我对经理说,因为我没有任何理由拒绝这个女孩以生命的尊严提出的请求。商定了上课时间后,她们离开了琴行,临行的时候,女孩的母亲朝我鞠了一躬,我连忙扶起她,因为以我二十几岁的生命还无法承受一个母亲神圣的感谢。

他们走后,经理跟我说:“琴行决定免收她的一切学习费用,你这边怎么样?”“免吧!”我安静地回答,教琴这么些年,还没有碰到过这么动情的场面。她的情况足以令我感到震惊,如果向这样的学生去收取学费,我觉得有辱“老师”这个称呼。再说,能替这个女孩完成生命中的一个心愿,对我的教学生涯无疑是一次洗礼和升华。

到了预约上课的那天,我提前来到琴房,把古筝仔细地调了一遍,心里怀着一种神圣感,静静地等候着,我思量着怎样以老师的身份、以朋友的语言、以喝彩者的情怀来完成一个女孩简单而令人震撼的心愿。

九点整,有人敲门,女孩和她的母亲准时到达,和上次见到的一样素净。“胡老师,你们先上课,我在外边等着,麻烦你了。”她妈妈轻声地说,然后欠了一下身,退出了琴房,她的衣着还是那样素净,灾难中这个母亲还保留着以往的礼仪。“我们怎样开始呢,是按正常的程序走,还是安排特别的学习内容?”我小心地问道。“就按您的思路来吧,以我目前的情况,可能哪天就没有机会再弹琴,学习古筝只为圆儿时的一个梦而已。”说这话时,女孩一脸的阳光。我若有所思,这种参透生死的话从她这个年龄的少女口中说出,怎不令人感伤。那天,我给她讲了古筝的历史、构造、演奏方法等,末了,我教她弹《茉莉花》,一首和她一样淡雅的江南小调。

一个星期后,当她再来上课时,一首简短的《茉莉花》竟然被她弹得行云流水,充满情趣。我很是惊奇,因为一般的学生学习一两个月,弹出来的东西也没有这么有韵味,而她,仅仅上了一节课而已啊!出来倒水喝的时候,我向她母亲了解她在家的练习情况:“她弹得这么出色,在家里一定花了不少时间吧?”“这孩子,很久没有看她这么执着兴奋地干一件事情了,每天除了打针吃药、吃饭睡觉,剩下的时间就是坐在琴边,一遍一遍地练习。”说这话时,她母亲又是欣喜又是心疼。而我的心里,刹那间一片温暖,是那种聆听生命绝唱后的巨大感动。

每周的同一时间,女孩和她母亲总是如期而至,她学琴的状态越来越好,第一个月学会了《浪淘沙》,第三个月弹出了《妆台秋思》,第五个月弹出了《渔舟唱晚》。她对古筝的执着喜爱令所有人感动,我甚至在想,如果能按正常的程序学下去,三五年之后,她肯定能取得相当好的成绩。在欣喜于她进步的同时,我又隐隐地有些不安,我从她母亲凝重的面色中感觉到,她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了,有好几次她甚至连课都无法坚持上完。每当我说“休息会吧,有空再弹”时,她总是淡淡一笑:“我还要去化疗,尽可能用有限的时间多学点吧。”用生命去热爱一件乐器,我除了感动,唯有用我自己的行动去帮助她完成生命最后的庄严愿望。

给女孩上的最后一节课是在她学琴半年后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

那天,是她母亲扶她上楼来的,她自己明显已经体力不支了。我打量着她,身形越发消瘦,白色的羽绒服裹在她身上,更显单薄,头发上的几片白雪,更映得她面容惨白。不知怎么的,那天给她上课,心里似乎压着个什么东西似的,莫名地难受。我甚至不愿多看一眼那位母亲微驼的身影和无助的眼神。

那天学的是《高山流水》。《高山流水》对于中国人来说,实在是一个值得记忆的文化符号,她是中文系的学生,对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也并不陌生。对于她的教学,我是颇有思考的,我很少教她现代曲目,教给她的都是一些古典曲目,因为那些古曲能代表古筝的精髓,也符合她的身份——中文系的学生,更贴近她的气质——古典、含蓄、淡雅。所以那天上课之前,我们交流了对这个曲子的理解,她对作品的见地令我惊讶,不愧是中文系的学生。由于时间的限制,那天只给她讲了《高山》部分,说好了下节课再来学《流水》。临走的时候,她送给我一套新年的邮票全集,和她母亲一起向我敬了一个礼,道了声谢谢,面色安详而真诚。而我心潮澎湃,我预感,这可能是她的最后一课了。

三天后,我接到她母亲的电话,说她的病情恶化,要转到上海治疗,接下来的古筝课可能上不了了。我听后,心里一片黯然。

从那天开始,女孩就再也没有来上过课,我没有联系过她,也不知道她的状况,但我从心底里愿这个像茉莉花一样的女孩能够健康快乐地生活。我的教琴生涯又恢复了平静,但有种淡淡的不安一直占据着我的心灵,一起失落的,还有那半曲《流水》。

从大学开始,我就一直在教人家弹琴,在我那原本波澜不惊的教学生涯中,她的出现就像投进深潭的一块巨石,使我对音乐的态度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当处于休闲状态的时候,音乐只是一种娱乐;而当音乐渗透进了生命尊严、人性力量的时候,就变成了艺术,也就变成了永恒。而她,无疑属于后者,不为舞台的缤纷绚烂,只为内心的平静安宁。

我碰到过太多学琴的人,有小孩、有青年、有老人,有的为考试加分而来,有的为修身养性而来,有的为缓解寂寞而来;只有她,目的纯粹,仅仅为了儿时的一个愿望,来得清澈透明,走得无牵无挂。太多的人夹杂了其余的东西坐在琴边,弹出来的曲子也染了俗气,只有她,弹得一尘不染,弹得清清白白。只有这种参透了生死的低吟,才能拨动心弦,直入肺腑,震撼人心,因为,那是生命的绝唱。

一张揉皱的白纸

胡沈颖 浙江湖州

我与美术教师同在一个办公室。有一回,我在播放德彪西的钢琴曲《水中倒影》时,对桌的美术老师下意识地在桌面一张脏兮兮的纸上涂画着。该老师擅长人物画,常玩笑着喊要画美女,那天还真随手涂出了一个“美”女——一头瀑布般的长发,一袭似有似无的长裙,发端随风而落的几片花瓣……没有确切的五官,几乎都以流畅的线条勾勒而成,虚幻但很美,这种美产生于无限的想象中。

由着这个灵感,我打算这个课时以“涂画”为引导手段,试探一下求知的学生们会做出怎样的反馈。课堂上,在学生紧张的“考试吗?考试吗?”的质疑声中,我给每人发了一张白纸:“请大家听一个作品,把你对这个作品的感受用点、线、面、色块、文字等一切你乐意用的方式表现在这张纸上,我们听两遍。”十分钟后,交流展示,我看到了丰富的联觉反馈:有类似心电图的线条,有童话故事的编创,有片段梦境的描述,有山水意境的唯美,有华丽缥缈的诗词……还有“奇葩”拿了个沾有脏水的竹丝扫把在纸面上盖个大章,黑水顺纸流下,他还对我解释说:“老师,我感觉到的就是这个流淌的瞬间。”……

在热烈的交流中,学生慢慢都被激起了表达欲,从无人发言到争先恐后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构思,但我发现有一个学生居然把我发的白纸揉了个团(注:我在布置任务前申明了每个人的作品都要上交,并选出一些作品贴到我们的艺术交流栏),这个学生的举动让我非常不快,明摆着是跟我对着干嘛!我校是全市最好的一所高中,我立马意识到这个学生的傲慢,可能他认为我这个举措太过幼稚吧,怀着极大的不满和好奇,我请他交流他的作品。在全班哄堂大笑中,他自己也笑着打开皱巴破烂的纸,他居然还在纸的下角签上了他的名字,看来,这就是他的作品。我用眼神鼓励他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只听他说道:“这个音乐给我的感受就如同这张白纸现在的状态,带给我的是一个错综复杂又凹凸不平的层面。”顿时,全班由笑闹到唏嘘再到掌声,一句话,让我似乎也悟到了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的真谛。

课后,这个教学情节一直在我心中,令我反思无限。每次听到德彪西的音乐,总有一种似幻似真的感觉、一种朦胧缥缈的感受,心跟着声音游走、飘荡,这种感觉说不清道不明也写不出,在音乐鉴赏课的其他作品中很少出现这样的状况。学生的这些反馈,尤其是这张揉皱的白纸,让我意识到一贯的教学方式不适用于德彪西的作品,甚至会破坏德彪西作品所特有的美。挥之不去的思绪驱使我去查了不少德彪西的资料和印象主义音乐、绘画、文学等相关材料,读到了德彪西与众不同的个性追求和生平,也看到不少名人对德彪西作品的唯美讲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