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陆在哪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0 14:01:50

点击下载

作者:王连河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新大陆在哪里

新大陆在哪里试读:

前言

蛟龙号深潜7000多米,到地球最深处寻找深藏的秘密。海底可燃冰的成功采样,预示着人类有取之不竭的新能源。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摇篮,但地球上的许多现象令我们费解,百慕大的灾难、通古斯的爆炸、撒哈拉的绿洲,以及那许多神奇的现象,使我们对熟悉的地球感到陌生。我们须漫游地球,重新认识地球,解剖地球。

沧海横流,浪花飞腾,那是我们雄心壮志的象征。我们尽情巡航,寻觅蕴藏的奥秘和宝藏。那霞光万丈的朝阳,就是我们金色的彼岸;那劈波斩浪的呼呼海风,就是我们凯旋的歌唱。

是的,地球所隐藏的奥秘,那简直是无穷无尽。从地表到地核、从沙漠到海洋、从高山到河流、从探险到失踪、从灾难到灭绝,真是无奇不有。怪事迭起,奥妙无穷,神秘莫测,许许多多的难解之谜简直不可思议,使我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捉摸不透。破解这些谜团,将有助于我们人类社会向更高层次不断迈进。

地球奥秘是无限的,科学探索也是无限的,我们只有不断拓展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发现更多的丰富宝藏,破解更多的奥秘现象,才能使之造福于我们人类的文明,我们人类社会才能不断获得发展。

为了普及科学知识,激励广大读者认识和探索地球的无穷奥妙,我们根据中外最新研究成果,特别编辑了本套丛书,主要包括地学、地球、地理、海洋、探险、失踪、灾难、灭绝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可读性和新奇性。

总之,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我们是地球的精灵,我们必须认识地球、爱护地球,形成保护地球家园的意识,以回报地球母亲的无限恩赐。

探索海上死亡区

两起相同的空难

1969年7月30日,西班牙各家报纸都刊登了一条消息,该国一架“信天翁”式飞机于1969年7月29日15时50分左右在阿尔沃兰海域失踪。人们得到消息后,立即到位于直布罗陀海峡与阿尔梅里亚之间的阿尔沃兰进行搜索。由于那架飞机上的乘员都是西班牙海军的中级军官,所以军事当局相当重视,动用了十多架飞机和四艘水面舰船。但人们搜寻了很大一片海域后,只找到了失踪飞机上的两把座椅,其余的什么也没发现。

在这次事故发生前两个月,即同年的5月15日,另一架“信天翁”式飞机也在同一海域莫名其妙地栽进了大海。

那次事故发生在18时左右,机上有8名乘务员。据目击者说,当时那架飞机飞行高度很低,驾驶员可能想强行进行水上降落而未成功。机长麦克金莱上尉侥幸生还,他当即被送往医院抢救。尽管伤势并不重,但他根本说不清飞机出事的原因。

人们还在离海岸不远的出事地点附近打捞起两名机组人员的尸体。后来几艘军舰和潜水员又仔细搜寻了几天,另外5人却始终没找到。

据非官方透露的消息说,这次飞行本来是派一位名叫博阿多的空军上尉担任机长的,临起飞时才决定换上麦克金莱。这样,博阿多有幸躲过了这次灾难。然而,好运并没能一直照顾他。时隔两个月,已被获准休假的博阿多再次被派去担任“信天翁”式飞机的机长。这次,他回不来了。

这一事实促使人们得出结论,这是两起一模一样的飞机遇难事故。两架相同类型的飞机从同一机场起飞,由同一个机长驾驶,去执行同一项反潜警戒任务,在同一片海域遇上了相同的灾难。但谁也无法解释,失踪的“信天翁”式飞机发回的最后呼叫“我们正朝巨大的太阳飞去”,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四架飞机一起扑向大海

西地中海“死亡三角区”的三个顶点分别是比利牛斯的卡尼古山,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毛里塔尼亚共同接壤的延杜夫,再加上加那利群岛。在这片多灾多难的海域不断发生着飞机遇难和失踪事件。

1975年7月11日上午10时,西班牙空军学院的四架“萨埃塔”式飞机正在进行集结队形的训练飞行。突然一道闪光掠过,紧接着四架飞机一齐向海面栽了下去。

附近的军舰、渔船以及潜水员们都参加了营救遇难者和打捞飞机的行动,他们很快就找到了5名机组人员的尸体。但是,这四架刚刚起飞几分钟的飞机为什么要齐心合力朝大海扑去呢?西班牙军事当局对此没有做任何解释,报界的说法是“原因不明”。

有人做过统计,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1969年的20多年的和平时期中,地图的这个小点上竟发生过11起空难,229人丧生。飞行员们都十分害怕从这里飞过。他们说,每当飞机经过这里时,机上的仪表和无线电都会受到奇怪的干扰,甚至定位系统也常出毛病,以致搞不清自己所处的方位。这大概就是他们把这里称作“飞机墓地”的原因吧!七具尸体和六个西瓜

如果说飞机失事是因定位系统失灵导致迷航的,那么对货轮来说就令人费解了,因为任何一位船员都知道太阳就可以用来作为确定方向的参照物。

西地中海的面积并不大,与大西洋相比,气候条件也算是够优越的。然而,在这片海域失事的船只一点儿也不比飞机的数量少。

这里发生的最早的船只遇难事件是在1964年7月,一艘名为“马埃纳”号的捕龙虾的渔船不幸遇难,有16名渔民丧生。此事相当奇怪,引起了人们各种各样的猜测。但8月8日西班牙报纸刊登这则消息时却说“没有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7月26日22时30分,特纳里岛的一个海岸电台收到从一艘船上发来的一个含糊不清的“SOS”呼救信号。但它既没有报出自己的船名,也未说出所在的方位。23时整,该电台又收到一个相同的告急信号,之后就什么也听不到了。

第二天上午10时45分,海岸电台收到另一艘渔船发来的电报,说他们在距离博哈多尔角以北几海里的海面上发现了七具穿着救生衣的尸体。

有人认出他们是“马埃纳”号上的船员。电文还说7具尸体旁边还浮着一只空油桶和六个西瓜,此外什么都没发现。

为了寻找可能的生还者,海岸电台告知那片海域上的渔民和船员,让他们也沿着前一艘渔船的航线航行。过了一天,一艘渔轮报告说找到三具穿救生衣的尸体。几十艘船在这里又整整搜寻了三天,均一无所获,后来在非洲大陆一侧的沙滩上又发现了两具尸体。这样,一共找到了12个人,其余4人始终没有下落。

事后人们提出了许多疑问,比如:在相隔半小时的两次呼救信号中,“马埃纳”号的船员怎么没能逃生呢?他们为什么两次都不报出自己的船名和方位?也许那些穿着救生衣的人是被淹死的?可遇难地点离海岸只有1海里,为什么船上那些水性娴熟的船员竟连一个也没能游到岸边?

还有人推测说他们是饿死的。但是这似乎站不住脚,因为最先被捞上来的那七名船员在海里最多待了9个小时,这么短的时间,一般是不大可能饿死人的。还有一种认为船上发生过爆炸事故的假设也可以被推翻,因为捞上来的尸体完全没有伤痕。任凭人们如何猜测,制造了这场灾难的大海一直保持着沉默。全体船员迷失方向

地中海7月份的气候总是风和日丽的。1972年7月26日上午,“普拉亚·罗克塔”号货轮从巴塞罗那朝米诺卡岛方向行驶。到了下午,不知怎么回事,这艘货轮掉转船头驶到原航线的右边去了。

原来,船上的导航仪奇怪地受到了干扰,并且船长和所有的船员没有一个人能够辨明方向。出发时船长曾估计,他们在第二天上午10时左右即可抵达目的地。但次日凌晨5时,“普拉亚·罗克塔”号遇到的几名渔民却说,这里离他们要去的米诺卡岛足有几百海里。

很难设想,在这段时间里,这艘货轮上所有的人都丧失了理智或喝醉了酒,以至连辨认方向的能力都没有了。这又是一起没人说得清楚的海上谜团。拓展阅读在我国西北地区,由于长年干旱少雨,造成大面积沙化,历史上很多水草丰美的村镇都变成了杳无人烟的沙漠。但由于沙漠湿度较低,也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物。

“魔鬼海”海域探秘

太平洋上的“魔鬼海”

神秘莫测的百慕大三角是令人生畏和难以捉摸的海区,有不少舰船和飞机在那里惨遭不幸或无缘无故地销声匿迹。直至今天,科学家也未能解开它的神秘之谜。

正当海洋学家们为寻找打开百慕大三角之谜的钥匙而绞尽脑汁时,又一个“百慕大”出现在科学家们的面前。在日本千叶县野岛崎以东洋面上出现了一个以沉没巨轮而闻名的“百慕大”,人称太平洋上的“魔鬼海”。

野岛崎位于日本房总半岛的最南端,它本来是个岛屿。1703年,一场大地震使海底隆起来而变成了半岛,与横须贺隔海相望,其间便是船舶进出东京湾的门户——浦贺水道。

所谓“魔鬼海”,就是指北纬30°至36°,东经144°至160°之间的一片海域。

1952年9月18日,日本“妙神丸”号渔轮返回港口时,渔民们都说海面上“恶浪翻滚形成了巨大的穹顶”。

这可能是海底火山爆发。著名的富士山山脉从伊豆半岛一直向南延伸至马里亚纳群岛,日本列岛的大部分地震都是由它引起的。当这片海域的海底火山喷发时,海浪喧腾咆哮,能掀起异常可怕的巨浪并形成海啸,有时还会涌上海岸,给沿岸的村庄带来深重的灾难。对此,日本渔民十分恐惧。考察船赶赴“魔鬼海”

日本科研人员对“妙神丸”号渔轮的报告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获得消息的第三天,即9月21日,日本航海安全署派出了自己的考察船。与此同时,东京渔业大学也召集了一批科研人员乘“新阳丸”号考察船赶赴“魔鬼海”。这些科研人员都是日本科学界有威望的学者,分别来自东京大学、东京教育大学、东京科学博物馆和其他研究机构。

9月24日,这两艘考察船先后完成任务安全返回。日本水文地理署的工作人员看着他们的考察报告,开始为自己派出的“海阳5丸”考察船担心了。这艘船也是9月21日离开东京的,上面有不少学者。一连等了几天,也没有得到“海阳5丸”的任何消息。这时整个日本都惊惶不安起来,因为船上有几位日本最著名的地质学家和海洋学家,还有20多名船员。

令人疑惑不解的是,这艘考察船自离港后连一份电报也没发回过。派出去寻找的人员陆续回来,他们报告说,除了一座新的火山喷发以外,其他什么也没有发现。接连不断的失踪事件

不久,日本海事当局正式宣布“海阳5丸”失踪了。在此之前,政府曾派出大批飞机和船只四处搜寻,最后都毫无线索。最重要的收获便是在新发现的那座火山附近的海面上找到的一些碎木块。除此之外,人们连一个浮筒、一艘橡皮艇或一具尸体也没看见。这次灾难使日本科学界蒙受了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而灾难本身就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色彩。

人们在问:为什么没有收到“海阳5丸”的任何电文?为什么它不在最危险的时刻发出呼救信号?即使海底火山喷发再凶,也总该在附近海面发现尸体吧?为什么没有呢?更加令人惊愕的是,这艘装有几十吨汽油的考察船竟然没有留下一丝一毫的油迹!1969年1月5日,日本54000吨级的矿砂船“博利瓦丸”在该海域被断成两截,31名船员中只有两人获救;1970年1月5日,利比里亚万吨级油轮“索菲亚卫”号断成两截沉没,接着另一艘万吨级油轮“安东尼奥斯·狄马迪斯”号在2月6日沉没了,两艘船上共有16名船员失踪或死亡;2月9日,一艘60000吨级的矿砂船“加利福尼亚号”在“魔鬼海”又沉没;1980年年底,一艘由美国洛杉矶驶往中国的南斯拉夫货轮“多河号”在“魔鬼海”遇到险情后突然失踪了。据日本报界报道,从1949年至1954年,先后有9艘船在“魔鬼海”失踪,其中除两艘船失踪后找到一碎片以外,其余7艘船则什么痕迹也没有留下。1973年日本海岸警卫队发表了“白皮书”,声称从1968年至1973年,在日本海失踪的渔船有数百艘。

1957年4月19日,日本轮船“吉川丸”沿“龙三角”航线归国途中,船长和水手们突然清楚地看到两个闪着银光、没有机翼、直径十多米长、呈圆盘形的金属飞行物从天而降,一下子钻入了离轮船不远的水中,随后海面上掀起了奔腾的涌浪。

1981年1月2日17时47分,希腊货轮“安提帕洛斯”号在“魔鬼海”突然失踪。科学家们发现,在“魔鬼海”附近失踪的船舶有的竟连无线电呼救信号也来不及发出;有的虽发出了“SOS”信号,但是当救助飞机赶到时,巨轮早已无影无踪,在海面上仅留下漂浮物和浮油。

1981年4月17日,“多喜丸”航行在日本东海岸外海,忽然间,一个闪出蓝光的圆盘状物体从海中冒出来,掀起一阵大浪,差点儿把“多喜丸”打翻。它在空中盘旋着,速度极快,无法看清它的外表细节,直径在200米左右。在它出现时,船上无线电通信失灵,仪表的指针也乱作一团,疯狂地快速旋转。后来,它重新飞回海中,又造成大浪,把“多喜丸”的外壳打坏了。

船长臼田计算了一下时间,来自海中的发光飞行物从出现至隐没共约15分钟;然而就在它钻回水下后,船长发现船上的时钟奇异地慢了15分钟。“魔鬼海”沉船奥秘“魔鬼海”沉船的奥秘究竟在什么地方?据海洋气象学家观察,北太平洋冬季的风浪是很大的,但对于万吨,特别是几万吨以上的巨轮来说,这些风浪实在无法将其掀翻或折断。不过,科学家们认为,“魔鬼海”附近的风浪与北太平洋其他海域的风浪不太一样。在“魔鬼海”,常常会看到能掀起高达20米至30米金字塔形的“三角波”。“三角波”就是巨轮沉没的罪魁祸首,可“三角波”又来源于哪儿呢?海洋科学家们做出了很多猜测,但由于人类还未能获得有关“魔鬼海”的第一手资料,因此也仅仅是猜测而已。拓展阅读1928年2月28日,—艘6000吨级的美国轮船“亚洲王子”号,驶离纽约港,经巴拿马运河驶入太平洋。—个星期之后神秘失踪,驻夏威夷的美国海军闻讯前往搜寻,但一无所获。

欧洲探险队的覆灭

因何去探险

15世纪后期,欧洲探险家想从西北或东北的航行中找出前往亚洲的航路。当时,正值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鼎盛时期,他们从美洲和印度、中国等亚洲国家的贸易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英国也想奋起直追,但是已有的航道被西、葡两国霸占,所以摆在面前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寻找通往东方的航线。当时,人们已经知道挪威北部并没有结冰,于是探险家们开始了他们寻找西北航线的北极探险,并为此而前赴后继地奋斗了几个世纪之久。

1845年,英国政府决定设立两项巨奖:以20000英镑奖励第一个打通西北航线的人,以5000英镑奖励第一艘到达北纬89度的船只。正是这两项巨奖导致了北极探险史上最大的一次悲剧。探险队准备出发

富兰克林的两只探险船是“恐怖”号和“黑暗”号,这两艘船不仅装备有当时最先进的蒸汽机螺旋桨推进器,在需要时还可以将这种螺旋桨缩进船体之内以便于清理冰块,而且还装备了前所未有的可以供暖的热水管系统。此外,它们还装有厚厚的橡木横梁以抵挡浮冰的冲撞和挤压,人们认为这种新式的探险船完全可以冲破西北航线上的冰障。

1845年5月19日,富兰克林率领129人的探险队出发了,他们首先驶向格陵兰岛,然后沿加拿大北海岸西行。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成功是必然的,那两项巨额奖金肯定会被富兰克林获得。

按照富兰克林的计划,当探险队驶经巴芬湾时,船会在冰层中被冻住,熬过冬季,待夏季解冻时,远征队再继续向西行驶,直至下一个冰冻期降临为止。

船上储备的食物及物资足够用3年,包括61987千克面粉、 16749公升饮料、909千克为治病用的酒、4287千克巧克力、1069千克茶叶、大约8000桶罐头、15100千克肉、11628千克汤、546千克牛肉干和4037千克蔬菜。他们预定于1848年抵达太平洋。探险队的失踪

自从1845年7月下旬有些捕鲸者在北极海域看到了富兰克林的船队后,便再也没有他们的任何消息。至1848年年末,英国方面确信富兰克林的队伍已经失踪,不过搜索者们一直没有找到任何可信的证据。

至1854年,在北极居民因纽特人中流传的消息传到了英国,这些消息说:有一群来路不明的白人正在北极的海岸边奄奄一息。哈得逊公司的约翰·雷博士把这个消息及遇难者的一些遗物带回英国,其中有富兰克林本人的一枚勋章,这些东西便成为证明富兰克林探险队遭难的最初线索。对探险队实施救援

从1848年以后的十多年里,共有40多个救援队进入北极地区,展开大面积搜索。这些救援队伍大部分都是由政府派出的,但也有少数是个人资助的。其中最感人的是富兰克林的妻子简的不懈努力,她坚信自己的丈夫还活着,所以不惜一切代价先后派出四艘船到不同的地方去搜索。

特别有意思的是,她指示各个船长按照一个刚刚在爱尔兰死去不久的4岁女孩凭自己的灵感所画出来的神秘的航海图去进行搜索,而后来的结果却表明,这个航海图居然非常准确地指出了富兰克林出事的地点,因而成了一个耐人寻味的谜。

起先,人们还抱着一丝希望,但几年之后,事情已变得很清楚,任何救援活动都已毫无意义,此后的努力只不过是为了搜索富兰克林探险队全军覆没的证据罢了。线索的发现

1859年,利波尔德·麦克林托克船长在距布西亚半岛不远的威廉国王岛上发现了一条当年探险船上的救生艇,艇中装有死人的骨骼。而且,在救生艇附近,麦克林托克发现破碎的尸骨散落在四周。

麦克林托克发现了一件不寻常的事情:这群走投无路的水手拖着小艇逃难时,在艇中塞进了500多千克重的奇怪货物:茶叶和巧克力、银制刀叉、瓷器、餐具、衣物、工具、猎枪和弹药,偏偏没有探险船上储存的饼干或其他配给食品。都是些不能吃的东西——除非把人体也算进去!而因纽特人传播的消息中恰恰提到了吃同伴尸体的事。没有谜底的迷

一个半世纪过去了,人们对于富兰克林探险队的覆没仍然觉得疑惑不解、扑朔迷离,似乎是一个永远也无法解开的谜。因为129名身强力壮的男子携带着足够使用三年以上的食物和物资,一去不复返,并且无一生还,这种惨案是难以解释的。

于是,科学家也来揭秘这个疑案了。在1981年至1982年,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人类学家欧文·比埃蒂和其他考古学家一起追踪当年的考察线路,结果在威廉国王岛上找到了31块骨骼,这些骨骼散布在一个石头窝棚遗址的四周。经过仔细研究和分析表明,这些骨骼属于同一个人体,年龄在22至25岁之间,无疑这是一名富兰克林探险队中的水手的尸骨。

比埃蒂对尸体的骨骼组织进行了分析,1982年,第一个微量元素分析结果出来了,比埃蒂惊讶地发现,在那位不知名的水手的骨骼中,铅元素的含量高达228%。也就是说,遇险水手的骨骼中的铅含量是正常标准的10倍。

19世纪40年代,铅在人们的生活中使用很广,即便如此,这也大大超过了当时的工业标准。这一结果立刻引起了比埃蒂的高度重视。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如此严重的铅中毒的呢?据比埃蒂分析,虽然铅的来源可能是多方面的,来自茶叶的包装铅箔、铅合金的器皿和用铅镶嵌的用具等,但最主要的来源是罐头食品。原来听装罐头是1811年才在美国取得专利,作为一种新技术为皇家海军所用。而那时的密封罐头所用的焊料主要是铅和锡的合金,其中铅的含量高达90%以上。

这种焊料还有一个缺点,就是流动性差,所焊的缝隙常常会留下许多空隙,因而导致食物腐蚀变质。由此便引起了两个严重后果,一是导致食用者铅中毒,二是有相当大一部分罐装食品很快变质而无法食用。对富兰克林探险队来说,这两个结果都是致命的。

这很可能就是富兰克林探险队全军覆没的最根本的原因。1890年,英国政府正式颁布法律,禁止在食品罐头的内部采用焊锡,但对富兰克林来说实在是太晚了。拓展阅读约翰·富兰克林爵士还是一名年轻的水手时就对北极十分向往。1818年,他随一支皇家海军探险队首次出征北极,后来他又先后率领两支陆地远征队前往加拿大北极地区勘测海岸线并绘制地图。

征服珠穆朗玛峰的勇士

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前奏

世界最高峰的身影最早进入了欧洲山地探险家们的视野。1921年,英国登山探险家乔治·马罗列勇敢地踏上探索珠穆朗玛峰奥秘的征途。马罗列和他的探险队此行的目的是要找到这座披着神秘面纱的山峰的具体位置。

他们历经艰辛,费尽周折,终于在中国和尼泊尔之间找到了珠穆朗玛峰。虽然一切现代交通手段在它那里毫无用处,但在当地夏尔巴人的帮助下,马罗列一行对珠峰进行了一系列的详细考察,为日后攀登珠峰打下了基础。

1924年,马罗列随同一支装备先进的英国登山队来到喜马拉雅山麓,准备向珠穆朗玛峰发起冲击。当地人都习惯于山地生活,他们帮助登山队把沉重的给养和设备背到了海拔7800多米的高山营地,成了最理想的帮手。马罗列和他的队友便从这里向顶峰攀登。

马罗列的两名队友在第一次攀登中登上了海拔8300米的高度,突破了当时世界登山史上的最高纪录。然而,可怕的暴风雪阻挡了他们前进的步伐。暴风雪把他们刮得晕头转向,好不容易等到风势稍弱,但他们携带的氧气已剩下不多,不能确保成功登上顶峰。他们俩只好怀着懊悔的心情踏上归途。

当天气好转、风力减弱,马罗列和一个年轻力壮的队友接着向顶峰攀登。他们艰难地越过了一道道峭壁冰川,在充满死亡威胁的道路上勇敢地前进着。好不容易到达了海拔8500米的高度,他们抬头望去,白雪皑皑的峰顶已近在眼前,他们俩心里真有说不尽的高兴,恨不得一步走完那剩下的路程。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场更为猛烈的暴风雪在霎那间降临了,马罗列和队友被大风刮得无影无踪。直至10年后,人们才在珠穆朗玛峰脚下的积雪中找到了一把他们遗留下来的雪斧,成为他们的唯一遗物。屡败屡战

整整10年过去了,在这期间一共有9支探险队一次又一次向珠穆朗玛峰发起冲击,企图征服这座神秘、险峻的山峰,但是他们的努力都因各种原因遭到失败。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英勇无畏的探险家们虽然连续遭受了10次失败,但他们勇敢的尝试给后来者提供了信心和经验。

1953年3月,英国有史以来最强大的一支登山探险队聚集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准备再次攀登珠穆朗玛峰。不久,这支探险队就出发到设在海拔3900米的第一登山营地。

探险队在营地里搭起了20个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帐篷,用来住宿和存放食品、氧气等物品。一支由舍普族人组成的运输队担负运送一切给养和设备的任务。

探险队到达营地后立即开始了严格的登山练习和适应气候的训练。队员们都清楚地知道,面对珠穆朗玛峰这难以捉摸的“凶神”,只有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否则即使是最先进的设备和最周密的计划也无济于事。因此,人们不厌其烦地练习爬山技巧,扩大肺活量和增强肌肉,为从南坡攀登珠峰做精心的准备。经过三个星期的严格训练,探险队把基地移到海拔5400多米的昆布冰川,它横跨在令人心惊胆战的大山峰之间,是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第一难关。这里不仅坡陡路滑,而且气候变化无常,常常会发生雪崩等意想不到的危险。准备后的正式攀登

在高山基地稍作休整后,勇敢的登山队员们开始正式攀登。希拉里和另外三位队员担负在冰坡上开辟阶梯的任务,好让庞大的运输队负重在上面行走。由于暴风雨、雪崩和冰川移动等影响,这项工作既艰苦又复杂。

他们缓慢而艰难地向上攀登,彼此间都用系绳连接着,以便有人不慎滑下冰坡时,同伴能及时把他拉上来。他们借助铝梯,爬过一个又一个深不可测的冰窟窿。遇到又滑又陡的冰坡,他们每前进一步都必须用雪斧凿出台阶。

在经历千难万险之后,登山队员们总算通过了这一冰川地区,转到了珠穆朗玛峰的南坡。这时,可怕的高山反应出现了,不少队员产生了思考力减退、萎靡不振的病状。

在困难面前,探险队员们表现得非常坚定沉着,他们不知疲倦地在冰上开辟道路,顺利到达了分别设在海拔7000米的第六营地和海拔7200米的第七营地。

5月26日早晨,第一支顶峰突击队开始出发攀登顶峰。查理斯·埃文和汤姆·鲍迪伦作为第一小组率先出发,他们在越来越险的道路上奋力攀登。在山口极目远望的人们,看到远处有两个身影正在努力向顶峰攀登,营地上立即沸腾起来,大家都期望他们能一举成功。成功登上南高峰

中午过后,埃文他们登上了海拔8700米左右的南高峰,在此以前从未有人到达过这样的高度。向上仰望,通向顶峰的道路像一条狭窄的刀锋般的脊梁,它的一边是一个滑向几千米深冰河的陡坡,另一边则是一条冰柱悬挂的峭壁。他们俩都渴望继续先下继而后上向顶峰的脊岭前进。那多少年来人们可望不可即的顶峰离他们仅仅100多米。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