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1 03:44:56

点击下载

作者:王涿 主编 毛春风、李鹏 副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试读:

前言

前言

2014年6月11日,教育部以教体艺[2014]4号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下简称《标准》)。该《标准》是对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评估、检查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依据。《标准》中明确规定,“必须为一、二年级本科学生开设不少于144学时(专科生不少于108学时)的体育必修课”“为其他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建立健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管理制度,学生测试成绩列入学生档案,作为对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毕业时,学生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处理”“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高等学校开设不少于15门的体育项目”。这些规定充分体现了体育课在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和重要意义,也为高校体育课程建设指明了方向。

本教材共分18项,其中理论部分4项,实践部分14项。全书以“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以“项目教学”为基本方法,以传统体育课程为主,以休闲体育及传统体育项目为补充,力图通过体育项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并通过深入挖掘学校体育在学生道德教育、智力发展、身心健康、审美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形成中的多元育人功能,促进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本教材由王涿任主编,毛春风、李鹏任副主编。王涿负责制定本书的编写框架。具体分工如下:第一章至第四章由王涿编写;项目一、项目四由李鹏编写;项目二、项目八由毛春风编写;项目三由罗庆慧编写;项目五由安品齐编写;项目六由田欣编写;项目七由裴玉东编写;项目九由白桐源编写;项目十、项目十一由裴迅编写;项目十二由梁秀平编写;项目十三由董吉发编写;项目十四由滕守峰编写。

王新老师、曲丽英老师、张云敏老师、苑春雷老师参与了本教材的项目设计工作,李朝阳老师在文字方面进行了指导和帮助,贺兵老师组织了本教材技术图片的拍摄工作。在此向付出辛苦的各位老师表示谢意。

本教材是根据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编写的,书中参考了国内大量的教材和文献资料,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写者水平有限,编写时间仓促,难免存在诸多不足,请大家批评指正。编者2018年8月第一篇 理论第一章 高职体育与健康概述【学习目标】

①了解高职体育的特点、目标;

②了解高职体育遵循的原则与相关要求;

③了解高职体育课程及阳光体育的内容与形式;

④培养并增强终身体育意识。第一节 高职体育的特点与目标

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中国制造2025》强调要健全完善中国制造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推动中国制造业从大国向强国转变提供人才保障。因而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基本定位在“技术应用型人才”。美国管理学家彼·杜拉克把“技术人员”表述为“同时也做体力工作”的知识工作者。“应用型”与“体力”两词充分说明了高职体育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素质的重要手段。马克思曾说:“未来教育对于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的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当今社会发展已将职业教育与体育融为一体,而且两者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相互作用,相互支撑,缺一不可。一、高职体育的特点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既有与普通本科学校共同的特性,又有学制短和职业教育的定向性、实用性和专业性的特点,因社会分工、职业差别的存在而出现了不同的素质培养目标、职业体能要求及自我锻炼需求。高职体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课程,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针对教学对象的不同特点,充分考虑学生未来就业的职业体能需要和终身体育发展需求,培养学生适应就业岗位所需要的良好身体素质和自我心理状态调整能力。

高职体育教育应当顺应社会提供就业岗位对人才的多维度需求,依据院校自身办学特点,在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与其职业特点相关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健身知识、职业病预防、观赏与组织小型比赛的能力等方面的教学。二、高职体育的目标

体育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组成内容,它与德育、智育、美育紧密结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的历史使命。高职体育教育的目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高职生通过体育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高职体育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对学生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高职体育教育目标包括目标定位、健康达成目标和职业素质发展目标。

1.高职体育的目标定位(1)重视学生的兴趣,提倡快乐学习,主动锻炼

充分研究、探讨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结合新时期高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为培养终身体育打好基础。(2)尊重专业特点,以增强体质为本位,服务就业为导向

从实际出发,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强调知识、素质、体能的全面提高,实现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职业和体育技能教育与身体活动的有机结合,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3)重视阳光体育的开展

高职体育教育要走出课堂,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禁锢,重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指导和引导,以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院运动队等多种形式,面对多种学生群体,开展春秋季运动会、体育节等多类型、多层次的体育锻炼活动作为体育课堂的有效填充。(4)重视体育精神与意识的传播

由于高职教育的学制较短,在有限的课堂体育教学时间里不但要让学生掌握一二项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可以健康身心的体育技能,更要对学生加强体育精神的灌输,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才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5)重视德育教育的渗透

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与德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体育教学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影响学生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起到积极作用。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在体育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高职体育教育责无旁贷的任务。

2.健康达成目标

通过体育课程,使学生养成自觉参与锻炼的行为习惯,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式方法,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表现出良好的人格特征,积极的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态度。(1)知识目标

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运动特点和锻炼方法,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掌握基本的运动处方知识;了解常见运动竞赛规则与裁判知识、竞赛组织方法;理解常见运动技术、战术及实际运用方法;了解提高身体素质的知识和手段;了解与运动有关的损伤产生原因及简单处理方法和运动保健知识。(2)技能目标

掌握两项及以上的基本运动技术技能,并能在运动实践中运用,形成自觉锻炼的能力与习惯;掌握发展专项素质的方法与运用方式;能根据掌握的基本知识,利用体育锻炼调节与改善自身心理状态,具备对运动损伤进行简单临场处理及制定简单运动处方的能力;熟悉一二项运动项目规则与裁判方法,并具有在校园及基层企事业单位临场执法与组织简单比赛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体育欣赏能力。

3.职业素质发展目标

结合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职业岗位标准,利用体育教育的手段,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提升职业素养,达到发展学生职业能力与素养的目的。(1)知识目标

依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了解本专业相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生理、心理负荷特征与水平,了解常见职业性疾病的成因与预防知识;了解增进职业体能和职业素质素养的锻炼方法和途径;了解体育文化与职业素养提升的关系。(2)技能目标

能正确理解岗位体能要求,学会利用体育锻炼的方法来预防与纠正职业性疾病的方法;掌握提高本专业相对应的岗位群所需关键身体素质、体能的锻炼方法;掌握一二项与职业岗位相关度高的实用体育技能;借鉴体育文化特征,改善身体形态、心理素质和团队协同能力,提升自身职业素养,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提升个人魅力,提高个人生活品质。第二节 高职体育的原则及内容一、促进职业教育遵循的原则

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体系构建须符合社会的需要和改革发展的需要,从实际出发,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强调知识教育、素质、体能的提高,能力、习惯的培养,方法、技能的掌握,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专业特点,紧紧围绕专业设置、职业特征调整开发课程体系,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出发点,把学生今后从事职业劳动应具备的身心素质和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为努力方向,以提高学生的职业体能和身体素质。应既符合职业发展需要,又满足学生个性需求,把体育与学习生活紧密结合。

1.与学生未来所从事职业相适应原则

高职体育教育具有其特殊性,劳动者在从事职业劳动的过程中,所承受的心理、生理负荷,具体的工作形式、自然、社会条件均不同,在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上,要注意与学生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相适应,充分考虑职业特点,以增强体质、提高体育能力、培养体育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体系。

2.针对性与多样性结合原则

在职业教育中,要围绕学生的专业特点,研究职业劳动的需要,分析学生今后从事的职业劳动对劳动者有哪些体能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进行职业实用性身体训练,重点提高身体素质,使学生获得适应职业的身体素质,可以很快地适应职业劳动要求。但锻炼的形式应力求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使学生在愉快的练习中增进肌体机能能力,掌握运动技能。

3.加强职业保健教育,预防劳动损伤原则

从事生产劳动容易使人产生职业病,任何一种职业,都会对劳动者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和危害。每个从业者,都应了解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劳动所具有的各种潜在危害因素,因此,高职体育教育应把“提高、防止、补偿”作为原则,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自我锻炼、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预防,最大限度地维护自我健康,养成终生锻炼的习惯。因此,在体育教学内容安排上,应增加相关职业与健康有关联的理论知识,传授不同职业和专业学生所需要的职业养生健身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学会针对职业病的预防及锻炼方法,从而科学合理、有效地预防一些常见职业病的发生。

4.实用性原则

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必然受到时间、空间和环境的限制,高职体育教育要教会学生如何在有限的时空环境条件下,利用现有条件进行科学有效锻炼。如办公室和生产车间空间狭小,可练习简易健身操或哑铃操。

每一种职业劳动,都对应着特定的职业技能要求。在体育教学中,研究不同职业的基本工作方式,以体育为手段,进行有目的的身体锻炼,既可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二、高职学生体育锻炼的原则

1.自觉主动性原则

自觉主动性原则指体育锻炼者有明确的健身目标,在充分认识体育锻炼的目的、意义的基础上,自觉、自愿、主动、积极地从事体育锻炼活动。同学们首先应该树立“科学锻炼有益健康”的信念,其次体育锻炼是一个自我锻炼、自我完善,克服自身的惰性,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同时,还要有一定的作息制度作保证,把体育锻炼当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因人而异原则

因人而异原则是指选择锻炼内容、方法和安排运动负荷时,应根据个人的性别、年龄、职业、健康状况,对锻炼的爱好、要求和原有的基础,以及生活条件等实际情况来确定。不搞“一刀切”,先确定一个经过努力能实现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按科学方法进行锻炼,以取得最佳的锻炼效果。

3.持之以恒原则

持之以恒原则是指体育锻炼必须经常进行,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体育锻炼对机体给予刺激,每次刺激都产生一定的作用痕迹,连续不断地刺激作用则产生痕迹的积累。这种积累使机体结构和机能产生新的适应,体质就会不断增强,动作技能形成的条件反射也会不断得到强化。因此,体育锻炼贵在坚持,不能设想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效果,必须要长久的积累。

4.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体育锻炼必须遵循人体自然发展、机体适应的基本规律,从不同的主客观实际出发,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在渐进的基础上提高锻炼水平。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运动负荷的大小直接影响人体机能的变化,负荷是否适宜,对锻炼效果的好差起很大的作用。运动负荷的大小因人、因时而异。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机能状态、不同的时间,人体对负荷的承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进行体育锻炼时应循序渐进,随时调整运动负荷,逐步提高锻炼水平。

5.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体育锻炼必须追求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使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人体是由各局部构成的一个整体,各局部均按“用进废退”的规律发展,体育锻炼能促进新陈代谢,使身体各系统、组织、器官和谐发展,达到身体相对的完善与和谐。三、高职体育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高职体育是隶属于我国学校体育的范畴,主要是指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所接受的学校体育教育,按照“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要求,其含义是指传授体育文化与体育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和适应能力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

1.高职体育的目的与任务(1)高职体育的目的

一方面通过大学体育的开展,促进大学生生长发育和体质的增强,保证大学阶段繁重学习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是要求大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提高运动能力,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和体育意识,为毕业以后走向社会,坚持终身体育奠定基础。(2)高职体育的任务

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意识;增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大学生体质;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2.高职体育教育的途径与形式

实现高职体育目的与任务的主要途径包括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多元化、课内外体育呈现一体化、课外体育形式多样化。高职体育的组织形式包括体育教学课、课外体育活动、运动队训练等。高职体育活动主要包括晨练(早操)、课外体育活动、运动竞赛、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等。第二章 体育竞赛的组织编排【学习目标】

①理解体育竞赛的意义;

②了解体育竞赛的种类;

③了解小型体育竞赛组织方法;

④掌握两种小型体育比赛编排方法。

体育竞赛是体育运动最显著的特征。它是指以争取优胜为直接目的,以某一项目或身体的某些活动为内容,在规则制约下平等进行的体力、技艺和心理素质的全面较量并结下深刻友谊的过程。第一节 体育竞赛的意义与种类一、体育竞赛的意义

学校体育竞赛是指以运动项目、游戏活动或身体练习活动为内容,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各种体育竞赛活动的组织形式。体育竞赛是体育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体育教育成果的重要展示形式之一。它有力地推动学校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促进学校体育的普及与提高,是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目标,发展“阳光体育”的基本途径之一。

参与体育竞赛,要求参加者在比赛中体现出和尽可能地发挥出最大机能潜力,在人体各种能力的极限水平甚至超极限水平上进行激烈的角逐。在体育竞赛过程中,其结果往往很难预料,在人们的心理上常常会引起种种悬念。而其最终结果,取决于参与者的技术、战术、身体素质、心理、智力等各种因素的激烈较量。

通过体育竞赛,强有力地宣传了体育运动,能吸引和鼓舞更多的人参加体育锻炼,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增强体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开展各项体育竞赛,可有力地促进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相互增进团结和友谊,培养勇敢顽强、奋力拼搏、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等优良品质。

学校体育教学和训练的效果如何,有什么进步和不足,通过体育竞赛可以反映出来,从而促进教学和训练质量的不断改进和提高,有利于更快地发现和培养优秀的运动人才,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通过体育竞赛,可以调节和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代生活中,体育竞赛还可以加强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的团结,促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增进友谊,推动国际交往。

在现代生活中,体育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体育竞赛的规律,发挥体育竞赛在推动体育运动中的杠杆运用,促进体育事业向广度和深度迅速持久的发展,为实现体育的任务、目的,认真办好各种体育竞赛活动。二、体育竞赛的种类(1)综合性运动会

它往往包含有若干个运动大项的比赛,其目的是全面展示各国家、地区、行业、单位的体育运动发展情况,广泛总结和交流经验,从而推动体育运动的发展,这种竞赛由于比赛项目众多、规模较大、组织工作较复杂,通常都是每几年举办一届。如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等。(2)单项锦标赛

只有一个单项比赛,并确定团体或个人冠军和其他名次,如世界男排锦标赛、世界体操锦标赛、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等。(3)联赛

这种比赛规定,每年定期举办一种列入计划的规模较大的比赛。(4)邀请赛和友谊赛

各单位之间,为增进友谊和团结,互帮互助,共同提高某一运动项目的水平而举办的比赛均可称为邀请赛,此种比赛均为非正式比赛,各种访问比赛一般都属于友谊赛,其宗旨和邀请赛相同。(5)选拔赛

为发现和挑选运动员,组织和补充代表队,准备参加高一级别的体育竞赛而进行的比赛,通常称为选拔赛。如各分院系为备战学院运动会组建运动队,组织有关同学进行比赛,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6)表演赛

为了宣传体育活动,扩大影响,参加庆祝,慰问纪念,集资等活动而举行的比赛。此项比赛着重技术、战术的发挥,一般不记名次。对准备开展的项目示范性介绍或参加重大比赛后的汇报表演均属于此类。(7)对抗赛

指由两个以上实力相近的单位举办的竞赛,可以是双边、多边 、定期或不定期的,目的是交流经验,切磋技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8)等级赛

按运动员不同技术水平分别举行的比赛。(9)测试赛

为达到一定标准或了解运动员提高成绩的情况而组织的比赛。(10)及格赛

一般在参赛人数过多,有可能影响正式比赛的正常进行时,先举行及格赛。

各类学校除组织上述比较正规的比赛外,还可以开展一些规则简单、形式灵活、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容易组织和便于经常举行的各种非正规比赛,以吸引更多的人参加经常性的练习活动和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第二节 体育竞赛的组织与编排一、体育竞赛的组织

为了顺利完成竞赛的任务,不论是综合性运动会或单项比赛,都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项工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阶段:赛前的策划组织,赛中的监控保障,赛后的总结收尾。组织规模较大的体育竞赛活动,应成立相应的大会组织委员会或筹备委员会。

在各类学校或各大学二级分院系组织校运会、体育节或单项比赛时,应建立领导小组,在主管院(校)长的领导下,由体育、学工、教务、后勤、医务、保卫等各方面领导或代表组成。根据工作需要分成若干小组,例如:宣传组、裁判组、场地器材组、医务组、后勤保障组等,各组的大致工作内容或任务如下。

1.宣传组

搞好体育竞赛的宣传、教育工作。鼓励运动员赛出水平、赛出风格。宣传教育观众,争当“文明啦啦队”。

2.竞赛组

制定大会法规性文件——竞赛规程。为使竞赛工作严密有序进行,还应做好以下工作。

①审查报名表。

②做好抽签和编排工作,编印和下发赛事秩序册。

③做好裁判员培训工作,保证裁判员的数量和专业知识与技术能力。

④预先确定分工,临场及时研究,解决竞赛中出现的和可能出现的有关问题。

⑤如确需要,下发补充通知,解决规程中未尽事宜。

⑥比赛前应认真全面检查场地器材,需要进行整改的应及早安排,保证安全。

⑦比赛期间要及时印发、公布成绩公报。

⑧比赛结束后,认真负责地核对好比赛成绩,编印成绩册,技术资料分类归类及时发送有关部门单位。

3.裁判组

裁判员应本着“认真、公正、准确、及时”的执法原则认真履行职责。作为裁判员,应表现出高尚的道德准则和业务水准。裁判员在工作中应遵守好以下要求,认真履行好职责。

①认真学好规程、规则,统一认识,统一裁判方法。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研究并落实处理方案。组织必要的实习或考核。

②裁判长要合理安排好裁判员,对抗性强或决定胜负的关键场次应重点关注。

③裁判员在履行职责时应精力集中。既要严格执行规则,又要讲文明礼貌。

④执法中不能弄虚作假。如发现反判、漏判、误判等应立即纠正。

⑤比赛结束后,广泛认真地听取各方意见,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在学校中举行的各种竞赛,应大胆积极地在学生中挑选和培养裁判人才,给他们创造在实践中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凡符合条件者,应向有关部门推荐,发放相应级别的裁判证书,充实裁判队伍,推动体育运动的发展。

4.场地器材组

根据规则和规程的要求,认真合理地布置好竞赛场地和器材设备。认真负责地做好场地的修整、清理等工作。

5.后勤保障组

后勤工作应向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及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比赛、工作条件。二、体育竞赛的编排

采用怎样的比赛方法,需根据比赛任务、项目特点、参赛人(队)数、时间安排、场地设备等因素来统筹考虑和选择,下面介绍的是几种常用的比赛方法。

1.淘汰法

淘汰法是指在比赛进行过程中逐步淘汰成绩靠后者,最后决出优胜者。淘汰法有两种淘汰情况:一是按预先规定顺序让参赛者一人(队)进行比赛,用展现比赛参与者最佳成绩的方式,通过及格赛、预赛、复赛、决赛等渐进赛次,淘汰劣者,比出优胜名次。如田径、游泳项目比赛多采用这种方法。另一种情况往往被球类和其他对抗性比赛项目所采用,即一对一按预先排定的淘汰表进行比赛,胜者进入下一轮,直到最后一对决出优胜者。

为了使比赛尽可能公正,淘汰编排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根据实际水平设立若干种子队。种子队分开排列,以便使强者不过早相遇,尽可能使他们在决赛时相遇。

②排定种子队后,为使参赛者机遇、机会均等,其余位置均应抽签排定。

③淘汰赛比赛场次的计算,以采用下列公式比赛场次=参赛队数-1

④如参赛队数(人数)不是2的几次方时,则应在第一轮排出“轮空”,“轮空”位置要分散排列。

图1-2-1为8个队参赛的淘汰制比赛轮次表的示意图。图1-2-1 8个队参赛的淘汰制比赛轮次表示意图

2.轮换法

将参赛者分为若干小组,在规定的同一时间内,分别进行各个项目的比赛。赛完一项后,各组按预先排定的比赛顺序依次轮换再进行下一轮比赛。如体操团体比赛的男子6个项目、女子4个项目均采用这种方法进行。

3.循环法

又称循环制,共包括单循环、双循环、分组循环三种方法。

单循环:所有参赛的人(队)在比赛中均能相遇一次,最后按参赛者在全部比赛的胜负场数、得分的多少来排定名次。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参赛人(队)不多,竞赛时间又较长的情况。

循环制的编排方法较多,比较复杂。现分别就8个参赛队和7个参赛队采用的单循环比赛的轮次表依次示范如表1-2-1和表1-2-2所示。表1-2-1 8个参赛队单循环比赛轮次表表1-2-2 7个参赛队单循环比赛轮次表注:碰到0号队轮空一次。

单循环比赛场次Y计算公式为

式中,N为参赛队数量。

单循环比赛轮次的计算方法:

①参加比赛队数是奇数时,则比赛轮次等于队数,轮次=队(人)数。

②参加比赛队数是偶数时,则比赛的轮次为队数减1,轮次=队(人)数-1。

双循环:所有参赛的人(队)在比赛中均相遇两次,按最后比赛中的胜负场次、得分多少排列名次。这种方法适用于参赛的人(队)较少,而竞赛期限又较长时采用。

分组循环:把参赛的人(队)分成若干组,分别进行单循环。这种比赛方法适用于参赛人(队)数多而竞赛期又短的情况下使用。

循环赛的优点是不论参赛者的水平高低、技术优劣、实力强弱,都有机会与其他参赛者进行比赛,因此锻炼机会增多,有利于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参赛者的技术水平,产生的名次比较客观。

4.混合制

竞赛在第一阶段预赛中采用分组循环制,第二阶段决赛中采用淘汰制;或者相反,在第一阶段预赛中采用淘汰制,在第二阶段决赛中采用循环制。任何一种赛制或方法的优缺点都不是绝对的,如其符合竞赛的目的、性质、队数、时间、场地等需要,就是相对正确和先进的。

5.顺序法

分组顺序法:将参赛者分成若干组,分别进行比赛。如田径比赛中的径赛项目按预赛、复赛、决赛成绩评定名次。

不分组顺序法:在同一比赛时间内只能有一人依次进行比赛的项目。如田径比赛中的田赛项目。第三章 体育游戏与欣赏【学习目标】

①了解体育游戏的作用与健身价值;

②掌握简单体育游戏的创编方法;

③了解体育欣赏的作用和意义。

体育游戏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它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规则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也是一种有意识的、创造性的和主动性的活动,其基本特征是大众性、普及性、娱乐性和易操性。第一节 体育游戏的特点与作用一、体育游戏的特点

1.健身性

体育游戏是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进行的,本身就有锻炼价值,而在实施中,组织者又有意识地采用各种手段与形式,赋予游戏某些特定的锻炼价值,以便通过游戏达到预定的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

2.趣味性

体育游戏作为游戏的一种,必须具有趣味性,如果没有趣味性则不能称为体育游戏,而只能称为体育练习或体育锻炼。趣味性是体育游戏的本质特点之一。

3.无直接外在功利性

体育游戏是一种不带功利色彩,没有任何外因负担的集体活动。

4.竞争性

竞争是体育的本质属性之一,源自于对日常生活中竞争现象的模仿,双方或多方在规则限定下追求卓越、永争第一、努力拼搏。

5.结果的不确定性

体育游戏获胜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竞争的内容可以随意变通,可以比体力、比技巧、比智力,也可以比运气、比与同伴的协作、比集体的力量、比应变能力、比勇气等,因此可能出现的结果也是多种多样的。体育游戏的这种竞争性,可以使弱者有成功获胜的可能,给强者提出新的挑战,只要全力以赴,参加者都有夺标的希望。

6.具有一定的规则性

游戏是“玩”的一种,是一种有规则的“玩”,或者说是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的“玩”。规则能够约束犯规行为,维护游戏的安全,保证双方的公平竞争,引导游戏的技术与战术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7.虚拟性

在体育游戏中,可以通过假设与虚构的情节或“角色扮演”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8.综合性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几乎任何体育项目的练习都可作为体育游戏的素材。

②几乎任何体育项目都可以将体育游戏作为教学与训练的手段。

③既能培养与提高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又能运用它学习并提高运动技能、技术及战术。二、体育游戏的作用与健身价值

1.体育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体育游戏形式活泼有趣,种类繁多,能极大地满足学生好动、好奇和追求新奇刺激的特点。参与者完全在轻松、平等、适度竞争的条件和氛围下进行活动,建立起轻松、愉快的心境,获得情感、情绪上的满足,从而由心底调动和激发参与者的学习兴趣,使参与者有“要我学”的被动式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式学习,主体地位得到有效地体现和发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2.体育游戏能促进技术动作的掌握和提高

在运动技术的训练中,很多都需要多次、反复地练习才能建立巩固的动力定型,练习时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当中枢神经处于兴奋状态时,最有利于条件反射暂时性神经通路的形成,因而有利于掌握各种运动技能。体育游戏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大脑处于良性机能状态,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心境下进行机能练习,从而提高技术掌握的效率和效果。

3.体育游戏有利于激发竞争意识,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体育游戏是激发参与者竞争意识、培养团队精神,调动比赛热情,产生成就感的过程。体育游戏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练习方法,是由一定的情节、形式、规则和结果等组成的综合性活动,参与者可以在可行范围内自行摸索或小组讨论探究取胜方法,也可以通过个人或小组创编游戏的方式来有效地激发参与者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有利于参与者智力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4.体育游戏能促进参与者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体育游戏可带给参与者强烈的情感体验。合理、适当的体育游戏使参与者在趣味和娱乐中得到学习与锻炼,保持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体育游戏把认知与实践、心理活动与肢体动作、有意识与无意识结合起来,表现出富有时代气息的刺激性和竞争性。参与者通过体育游戏相互交流,加深了解,增进友谊,极大地锻炼自我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增长社会交往经验。

5.体育游戏的健身价值

①枯燥乏味的素质练习和重复单调的技能练习往往使练习者望而生畏。体育游戏不仅能提高参与者的速度、灵敏性等素质,还可以通过游戏中各种跑、跳、攀爬、平衡等组合身体练习来有效伸展关节,拉伸韧带,增强肌肉力量,发展身体协调性,达到提高综合身体素质的目的。

②体育游戏多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进行,在游戏过程中,能使人摆脱各种烦恼与焦虑的负面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调整精神状态,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③体育游戏过程中,参与者往往需要面对复杂、新鲜、随机的外界刺激,这些刺激通过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大脑又通过神经系统发出各种指令来指挥运动系统来应对,从而锻炼并改善参与者神经系统功能。第二节 体育游戏的分类

1.按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分类

人的基本活动能力指人的基本活动技能。按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可以把体育游戏分为行走类、奔跑类、跳跃类、投掷类、攀爬类、悬垂类游戏等。这种分类是以活动中的动作特征为划分依据,优点是能使人一目了然地了解活动过程中动作的基本特征,可以很容易地满足以发展某种基本活动能力为目的的选择。

2.按发展身体素质的任务分类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的力量、速度、灵敏、柔韧、耐力等身体基本状态和功能能力,它是人体从事各种体育活动的基础。按照身体素质分类,可把体育游戏分为力量类、速度类、灵敏类、柔韧类、耐力类等,是以游戏活动对提高和发展某项身体素质能产生的作用划分的。

3.按运动项目分类

借鉴现有的运动项目,以各运动项目的技术特点作为分类基础,可分为田径类、体操类、篮球类、足球类、排球类等。这种分类较明确地揭示了某项运动中技术动作、活动形式、场地和器材等方面的特征,同时也可作为相应项目训练的辅助练习手段。

4.按体育课的结构分类

体育课的结构是指构成一节课的几个部分,各部分的教学内容、组织教法和时间分配等。我国目前的体育课通常分为三个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体育游戏在其中各个部分都有体现,如准备部分的集中注意力、提高兴奋性类;基本部分的身体素质、运动项目辅助类;结束部分的整理与放松类等。

5.按活动的形式分类

活动形式是指体育游戏的表现形态。按活动的形式可分为追逐类、角力类、接力类、综合类等。体育游戏的活动形式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特异性,这样可以较清楚地区分某种游戏所采用的活动形式。

6.按参加活动的人群特点分类

体育游戏具有无外在功利性、趣味性等特点,这也决定了活动参加人群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如年龄分类、性别分类、工作性质分类等。这种分类的优点是,可以根据参与者的人群特点选择适当的游戏形式。

除上述几种外,体育游戏的分类还有,按场地空间、分队与不分队、有无情节、有无器材、参加人群性质和内容特点分类等。有的体育游戏往往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类因素,常用的是按基本活动能力与运动项目结合的分类方法。第三节 体育游戏创编一、创编遵循的原则

做好体育游戏的创编,了解和掌握体育游戏创编的原则是首要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原则是“纲”,如果不掌握创编原则,后续的工作就可能会混乱,会偏离方向,导致事倍功半。在创编体育游戏时应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锻炼性与科学性原则

锻炼性与科学性原则是创编体育游戏时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之一。体育游戏应该具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作用,应根据参与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实际活动能力等特点来确定相应的运动负荷、动作难度和活动方式,可以通过走、跑、跳、投掷、攀登、爬越、搬运、追逐、躲闪等人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动作,利用某些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和竞技运动的基本动作技术、球类活动基本技术、力量柔韧素质练习为素材来创编游戏,在游戏中既培养参与者基本活动能力,还可以为参与者学习体育技能打下良好基础。

2.观赏性与趣味性原则

观赏性与趣味性原则是体育游戏创编的又一本质特征。如果开发创编出来的游戏缺乏趣味性和观赏性,将会从根本上失去对参与者的吸引力,也失去了创编游戏的意义。为提高体育游戏的观赏性和趣味性,应该根据参与者身心特点和身体素质、运动技术及智力水平,结合生活素材、传统文化素材、地方特色素材,筛出适合体育游戏特征的内容。也可在游戏中运用一些特殊的规则,通过有趣的赏罚方法以及加入情节、角色扮演,采用一些形象化的动作等下功夫。如:使生活中常用的动作戏剧化,用变异的动作替代习惯动作,用器械来限制动作的幅度和速度,把较难的专项技术简单化,让平常的动作在较高的要求下完成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易操作与目的性原则

体育游戏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体育活动,只有根据参与者的年龄、性别、生理心理特点以及身体素质训练水平,有的放矢地创编体育游戏,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创编的体育游戏操作性要强,游戏方法、规则要便于操作控制和裁判,对伸缩性强、规则可变性大、主观裁判随意性较大的体育游戏来说,创编时一定要合理设计,进行必要的实践考证,严格把握好操作环节和裁判标准。

4.启发性与针对性原则

体育游戏作为体育锻炼的一项重要内容或一种辅助手段,要设法通过游戏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有针对性地培养参与者某一方面能力。如为培养参与者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可创编有一定动作难度的“接力类”游戏;为培养团队合作、集体主义精神,可设计分队竞赛的游戏形式和个人得分与团体积分相结合的计分方法等。在创编游戏时,可在任务达成条件等方面留有一定余地,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参与者的主动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给参与者施展聪明才智的机会。

5.安全性原则

在创编体育游戏时应考虑到游戏的名称、目的、准备、方法、规则及所需场地器材的可操作性。尤其要注重贯彻安全性原则,对游戏各个环节均应做“安全检查”。其一,设计动作时考虑是否容易引起伤害事故,动作幅度较大时,应考虑避免发生肌肉拉伤的具体对策;其二,游戏的器材使用是否合理,在使用投掷或负重器材时,要考虑避免器械使用不当或掷出拾回器材的时机不妥而发生伤害事故;其三,规则制定是否严谨,如追逐类游戏是否容易发生踩踏事故,跑动的线路也要予以规定,以免发生正面相撞等事故;其四,要看场地的安排是否注意了安全因素,每队、每人之间的左右距离、前后间隔是否恰当,在狭窄的活动场地中,还要考虑避免因周围的障碍物引发的意外事故等。

6.智力性与开放性原则

体育游戏不仅是身体和体能的较量,同时也是智力的较量,是一项体脑并用的活动。一种体育游戏往往有多种玩法,在创编游戏过程中应该考虑其开放性和多种可能性,给参与者留有一定的思考与创造的空间,特别是在游戏方法上,要有利于激发参与者智慧的火花。在较大型游戏过程中,都会存在一个怎样完成游戏才能做到多、快、好、省以及提高游戏的成功率和取胜率的问题。为此,在明确目标与规则的前提下,留给参与者一定的空间,使之能够举一反三,而不要把游戏的每个环节的具体做法都对应规定,把体育游戏变成一种单纯的肢体活动,抹杀参与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二、体育游戏创编方法

1.明确游戏的目的任务

体育游戏的参加者一般都是为了体验愉快的游戏过程而参加游戏的。但对于游戏的组织者来讲,体育游戏是体育教育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这个目的是通过各个具体游戏来达到的。而一个具体的游戏,一般需要完成某种具体的任务。

2.选择游戏的素材

明确了游戏的目的任务之后,即可动手选择游戏的素材,游戏素材的选择应针对游戏的任务进行。如集中注意力游戏所采用的练习,是运动量要小一些的放松游戏,主要是精神上的放松,趣味性要浓一些;发展腿部力量,可采用跑、跳等动作作为游戏的素材;为学习专项技术服务的游戏则应以专项技术动作为素材。有时可以将几项任务巧妙地糅合到一个游戏中去完成。例如,一个任务是集中注意力,另一个任务是队列练习中的向左转向右转。这时如采用“先算后转”的游戏,则可在一个游戏中同时完成两个任务。

3.体育游戏的设计(1)制定体育游戏的内容

体育游戏的内容选择,主要根据游戏的目的来选择运动项目,或走、跑、跳、投掷、攀爬、支撑等基本活动。一个游戏一般以一个基本动作为主,再搭配一两个辅助动作;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基本动作进行加工变异,使其增加趣味性及时效性。体育游戏的内容选择不宜过于繁难,也要避免单调乏味。(2)选择体育游戏的活动方式

①接力:由多个个人或多个组合完成同样的动作,并以各种方式衔接,最后以团体累计成绩,决定胜负的活动方式。

②追拍:追拍有徒手追拍和附带器械追拍。一般在各种跑、跳、滚翻、爬越、攀登等移动方法中直接或变异应用。

③传接:通过手对手、脚对手、头对头等方式进行。

④投准:在体育游戏中,有很多采用扔、投、踢、头顶等动作,并以各种不同的“靶”为目标的活动。

⑤角力:以徒手的拉、挤、碰撞、拍击为基础,结合绳、球、棒等小器械进行的活动。

⑥远度:以距离远近为评定胜负的标准。

⑦报数:通过报数,再配合一些肢体动作的游戏形式。(3)安排体育游戏的队列、队形

创编游戏应考虑到组织形式和方法,体育游戏中的队列、队形的设计十分重要。合理地使用队列、队形,能使游戏有条不紊,严密而不呆板。

常用的队列有以下几种。

①纵队:一至多路纵队。适合于接力游戏。

②横队:一至多列横队。适合于近距离的游戏。

常用的队形有以下几种。

①疏散式的马蹄形:适用于球类、投掷等游戏。

②疏散式的单元形:适用于球类、圆周形的游戏。

③双圆形:有间隔的适用于攻守型游戏;无间隔的则适用于找替换着或圆周形的游戏。

④放射形:适用于圆周形的游戏。

⑤三角形:适用于球类及三角对抗性游戏。

⑥无定形:即游戏时,无一定的队形要求。适用于攻守型游戏。

上述队形,可单一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4)游戏的路线

①穿梭式:参与者以迎面穿梭的方式进行游戏,一般只跑单程。

②来回式。

③围绕式。(5)游戏的接替方法

①交物法:用接力棒、球或其他物品作为信号进行接替。

②接触法:前后两个学生以身体接触的方式进行接替。

③过线法:以线或旗等作为信号物,用越过、绕过等方式进行接替。(6)制定体育游戏的规则

游戏规则的制定是游戏顺利进行的保证,因此,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则,对游戏的动作、活动的范围及进行的形式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另外,规则还是评定胜负的重要依据。制定游戏规则,既要符合参与者智力发展水平,也要使学生有充分展示才能和特长的余地。同时,还要注意规则不宜过于复杂、繁琐,以致限制参与者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及个性发展。一般以3~5条为宜。

①明确合理与犯规、成功与失败的界限。

②明确对犯规者(队)的处理办法。如:犯规者取得的成绩无效;对犯规者(队)扣分或降级;犯规队伍名次列于最后;罚犯规者退出比赛。

③发要有一定的灵活性。第四节 体 育 欣 赏

体育欣赏是指欣赏者通过媒体或在现场观看他人的体育活动,了解运动员、竞技运动项目以及竞技体育的物质、制度、精神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产生积极心理作用、教育娱乐以及政治经济等功能的一种文化活动。观看体育比赛是大学生闲暇之余的一个重要生活组成部分,提高大学生体育欣赏能力的目的是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满足精神需求,认识和参与体育运动,进而实现端正学生的体育态度、培养体育素养及促进学生体育生活化和实现终身体育的目的。一、体育欣赏的意义与作用

1.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兴趣

兴趣直接影响并调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积极性。怎样激发学生自主学习、锻炼的积极性,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体育实践课教学多以教授运动技能为主,主要强调学生对体育运动中某一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容易造成枯燥感,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体育欣赏可以使学生通过视听刺激得到感官愉悦,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取得情感上的乐趣,使自身情感和学习动力直接沟通。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接收大量的体育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欲望和兴趣,促进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2.有助于美育和德育教育

欣赏体育运动中的美,如人体美、姿态美、动作美、技术美及赛场上运动员表现出的意志品质美、智慧美等。二、如何进行体育欣赏

1.欣赏体育精神

从整体上说,我们应注意欣赏蕴涵在体育比赛中的那种崇高的“体育精神”,它包括竞争精神、自我超越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体育比赛的最大魅力在于永恒的竞争,在于有规则的、公平的、平等的、和平的竞争。运动场上无论是官员还是平民,无论是明星还是新兵,都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听同一声号令,没有尊卑贵贱之分。体育比赛的另一个魅力在于不停地追求与超越,它追求人类的健美、完善、聪慧、愉悦;追求人类社会的友谊、和平、公正、进步;它挑战人类的生理极限,通过更快、更高、更强而不断实现人的自我超越。体育比赛的魅力还在于运动场上的团结协作和配合默契。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简单的语言提示,均可以使运动员之间的配合做到天衣无缝,犹如行云流水,从而达到最佳的境界。

2.欣赏比赛的形式与过程

竞技体育比赛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在欣赏不同类型的比赛时,应注意不同的欣赏角度,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1)欣赏直接对抗性竞技项目

包括篮球、排球、足球、手球、网球、曲棍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项目,以及拳击、摔跤、柔道、击剑等个人项目。这类项目比赛的特点是:裁判员按规则规定的条件去判断运动员的得分与失分,并以此作为衡量成绩的依据,判断比赛的胜负。欣赏这类比赛项目,应注意欣赏比赛过程中个人技术的运用和整体战术的配合,以及运动员所表现出的那种视野开阔、豁达合群和大智大勇的精神状态。(2)欣赏对比性竞赛项目

包括体操、艺术体操、跳水、花样游泳、花样滑冰等。这类项目比赛的特点是对比,要求运动员按规定条件和动作质量去完成比赛的技术动作,比赛中强调动作难度、美观和艺术性。欣赏这类比赛项目,应注意欣赏比赛过程中的那种富于艺术的美感,即运动员能够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把身体控制到尽善尽美的程度,使健力美得到高度的统一,再加上和谐韵律和鲜明节奏的微妙配合,犹如抒情诗般的艺术造型,给人以强烈的美感。(3)欣赏记录性竞赛项目

包括田径、游泳、举重、射箭、射击、划船、赛艇等。这类项目比赛的特点是:计算成绩有客观指标,即以时间、距离、重量、命中率等具体指标作为评定运动员名次的依据。欣赏这类比赛项目,应注意欣赏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那种你追我赶的拼搏精神及勇敢坚毅、刻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3.欣赏比赛的结果

虽然“重在参与”是人们普遍欣赏的体育信念,但对比赛结果的欣赏,能让人从中获得一种满足感、成功感。当人们在欣赏一场足球比赛时,尽管对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技术、战术表演,对相互的末期配合有着一种良好的情感体验,但人们还是关心最后的结果。正是这一结果的悬念,使更多的人有耐心看完一场也许是零比零的比赛。

欣赏比赛的结果,能产生一种强烈的移情作用。如观看跳高比赛,当运动员准备起跑的时候,观众会情不自禁地屏息无声,暗暗地为运动员加油。而当运动员以其舒展优美的姿态越过超过自己身高的横竿时,观众会从心底里发出一种宽慰的欢呼,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与升华。欣赏比赛的结果,能使人获得一种强烈的振奋作用。由于现代国际比赛规定颁奖时要升国旗、奏国歌,因此,一场比赛的结果总是牵动着亿万人的心。取得胜利会使一个国家举国欢腾、欢呼雀跃。

总之,欣赏竞技体育比赛应该注意多层次、多角度地去感受、去体验。要注意增加必要的欣赏知识,比如比赛项目的演变历史和发展现状,一般本地的比赛方法和比赛规则,比赛队员的技术特点和技术风格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获得愉悦的精神享受。第四章 运动医务监督【学习目标】

①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方法;

②掌握常见运动疾病的预防处理方法;

③了解运动处方的知识、能做简单自我诊断。第一节 常见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其与一般的工伤或日常生活中的损伤有所不同,它的发生与运动项目、训练安排、运动环境、运动者的自身条件以及技术动作有密切的关系。参加运动锻炼,首先要了解自己是否有不适合运动锻炼的家族病(比如:心脏疾病、哮喘等),并了解自己的基本情况,有心脏或其他因参加运动会使病情加重的人,应该先治病或参加康复锻炼,之后才能参加锻炼。不良的运动习惯对体育健身参加者来说,不但会影响其健康、学习和工作,也会妨碍锻炼健身的正常开展。

由此,在体育健身过程中,为保证同学们能健康进行身体锻炼,需要很好地掌握运动损伤的发生规律,切实做好预防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同时,了解和掌握一些体育健身运动中常见的运动疾病和损伤的产生原因,预防与处理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一、常见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处理

1.肌肉韧带拉伤

内因:身体训练水平不够,柔韧、力量、协调性差,生理结构不佳。

外因: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温度、湿度不适宜,锻炼活动内容不合理。

预防:选合适场地及适当的锻炼内容,在正常天气情况下锻炼,准备活动充分、循序渐进。

处理:24h前为急性期,应停止运动,冷敷、包扎、高置受伤部位。24h后为恢复期,应配合按摩、热敷、微动,并进行康复或恢复性锻炼。

2.关节扭伤

内因:技术掌握不好、协调性差,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小、生理结构不佳、疲劳。

外因: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滑、器材使用不当、锻炼活动内容安排不合理(急速动作、转、跳连接内容过多)。

预防:准备活动充分,熟悉器材、处置场地,循序渐进,听从教练安排或自己放慢速度。

处理:24h前为急性期,应停止运动、冷敷、包扎、抬高受伤部位。24h后为恢复期,应配合按摩、热敷、微动,并进行康复或恢复性锻炼。

3.过度疲劳

表现:心动过速,运动后血压、脉搏恢复慢,内脏不适。人发冷,多汗、脸色白或红、头痛、晕、虚、筋疲力尽。

原因:锻炼方法不科学、不循序渐进、运动量过大、锻炼时间过长、休息不充分等。

预防:合理安排锻炼时间、计划,注意劳逸结合。

处理:循序渐进,进行系统训练、全面训练。

4.重力休克

表现:头晕、眼发黑、心难受、脸苍白,手发凉,严重时晕倒。

原因:运动过程中血液供应下肢较多、突然静止运动时静脉回流不够,造成脑缺血缺氧,发生脑供血不足。

预防:高强度运动后,继续进行慢跑、缓步走等低强度运动。

处理:让患者平卧、脚垫高、头低于脚,从小腿向大腿方向做推拿按摩。

5.中风

表现:严重心血管疾病,呼吸循环系统受影响,皮肤干、红、热现象、脉搏快、弱,呼吸浅等。

处理:

有知觉:适量喝水、宽衣,如呕吐就不要给流质食物,打电话,送医院等。

无知觉:打电话呼救,侧躺,观察呼吸,冰块放在腕、踝、腋、颈脉处,不按摩。

6.运动腹痛

原因:肝脾淤血、慢性腹部疾病,呼吸肌痉挛(准备活动不充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