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懂私募股权投资(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1 14:42:55

点击下载

作者:卢明明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一本书读懂私募股权投资

一本书读懂私募股权投资试读:

前言

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PE),是指企业或个人购买其他未上市公司的股票或以货币资金、无形资产和其他实物资产直接投资于其他单位的行为,这种行为的最终目的是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可以通过分得利润或股利获取,也可以通过上市后退出等其他方式取得。

私募股权投资作为一种金融工具,已成为中国企业融资,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企业通往资本市场的桥梁。私募股权投资有助于促使中国建立多样化投融资体系,可以为资本市场输送更多优质的上市资源,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对实体经济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渐行渐远,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回暖。2010年、2011年市场强劲反弹,2012年受IPO减速等影响,募资规模下滑。2014年新募基金数和募资规模均创历史新高。2014年的“新国九条”将培育私募市场单独列出,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私募发行制度和发展私募投资基金。国家发改委、证监会出台了相关举措,成立了专业监管部门,这些都为行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2014年新一轮国企混改、并购市场火爆、上市公司资本活跃等因素,掀起了中国私募股权投资的新一轮热潮。2015年互联网、生物医疗等领域已成为业界持续追逐的热点。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数量爆发式增长相比,合格的投资管理人才尚存在很大缺口。

鉴于此,为了使更多的人对私募股权投资有全面的了解,并使有志于该行业的人才多多涌现,我们特地编写了这本《一本书读懂私募股权投资》。

本书内容立足于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真实发展情况,从实际运营角度、行业现状角度、发展前景角度全方位介绍了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具体情况,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对该行业的立体感知,让读者对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认知不再模糊不清。

本书具体由九个章节内容和附录构成。其中,对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历程、基金的募集、基金组织的设立、基金的治理、投资项目的运作流程等资本运作的操作手法和技巧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介绍,并且对于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领军机构和法律法规也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另外,本书在编写中穿插了大量的数据、案例,且援引的都是近些年的数据,所以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不仅专业性强,而且兼顾了行业知识的普及,所以本书不仅适合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内的从业人员阅读,而且适合广大普通读者阅读。本书也可作为高校金融和投资等专业私募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等课程的教材或辅助读物。

本书在策划与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卢明明、蒋北、刘宝亮、崔慧勇、耿丽丽、许亮、李莉影、陈云娇、于海力、冯少敏、张云叶、任学武、刘瑾、贺延飞、靳鹤、王俊娜、卢光光等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向他们深表谢意!

希望本书能给对私募股权投资感兴趣的读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在此恳请读者批评指正。第一章初识私募股权投资

本章主要介绍了什么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特征,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所作的分类,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方向。一、私募股权投资的界定及行业发展状况(一)私募股权投资的定义

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PE),是指以非公开的方式向少数机构投资者或者个人募集资金,主要向未上市企业进行权益性投资,最终通过被投资企业上市、并购或者管理层回购等方式退出而获利的一类投资。

私募股权投资又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其概念可以从私募、股权投资和基金这三个方面来解读。

1.从私募角度解读“私募”二字是相对于公募而言的,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在基本制度上有五点不同之处,详见下表。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对比(续表)

2.从股权投资角度解读

股权投资是指企业或个人购买其他准备上市、未上市公司的股票或以货币资金、无形资产和其他实物资产直接投资于其他公司,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的行为。这种经济利益可以通过分得利润或股利获取,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取得。

股权投资通常是为长期(至少在一年以上)持有一个公司的股票或长期投资一个公司,以期达到控制被投资单位,或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为了与被投资单位建立密切关系,以达到分散经营风险的目的。例如,被投资单位生产的产品为投资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在市场上这种原材料的价格波动较大,且不能保证供应。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企业通过所持股份,达到控制投资单位或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使其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能够直接从被投资单位取得,而且价格比较稳定,保证其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但是,如果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不佳,那么在进行破产清算时,投资企业作为股东也需要承担相应的投资损失。

股权投资通常具有投资大、投资期限长、风险大以及能为企业带来较大的利益等特点。股权投资的利润空间相当广阔:一是企业的分红;二是一旦企业上市则会有更为丰厚的回报,同时还可以享受企业的配股、送股等一系列优惠措施。

股权投资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3.从基金角度解读

基金是一种由专家管理的集合投资制度,其实质是汇集资金交由专家管理运作,并为投资者赚取投资收益。基金有以下三个特征。

广义的私募股权投资涵盖了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前各阶段的权益投资,即对处于种子期、初创期、发展期、扩展期、成熟期和Pre-IPO各个时期企业所进行的投资,相关资本按照投资阶段可划分为创业投资、发展资本、并购基金、夹层资本、重振资本、Pre-IPO资本,以及其他如上市后私募投资(PIPE)、不良债权和不动产投资等。

狭义的私募股权投资主要指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并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熟企业的私募股权投资部分,主要是指创业投资后期的私募股权投资部分,而这其中并购基金和夹层资本在资金规模上占最大部分。在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主要是指狭义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二)私募股权投资在国外的发展情况

私募股权投资起源于美国。20世纪末,有不少富有的私人银行家通过律师、会计师的介绍和安排,将资金投资于风险较大的石油、钢铁、铁路等新兴产业,这类投资完全由投资者个人决策,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组织,这便是私募股权投资的雏形。

而现代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则先后经历了五个重要的发展时期。

1.早期萌芽阶段(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

私募股权投资最早出现在美国,其前身是帮助美国的富裕家庭诸如洛克菲勒家族等进行理财投资的办公室,美国东方航空公司、施乐公司等就接受过这些家族的投资。这些办公室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专门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

第一家正式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是于1946年成立的ARD,公司创始人主要有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的总裁Ralph Glanders和哈佛商学院的一位教授General Georges Doriot。

ARD的成立主要原因是由于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早期缺乏对新创立的中小型企业的长期融资,导致新创立的中小企业数目不足,因此ARD成立的宗旨主要是向新创立的中小企业提供长期的融资和专业的管理技能。公司早期的发展并不是很顺利,但是ARD最终证明了其盈利能力:在1946-1969年的25年中,公司向它的最初投资者提供了15.8%的年平均回报率,而同期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回报率为12.8%。

除了ARD公司,根据美国1958年通过的《小企业投资公司法案》而成立的大量小企业投资公司也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小企业投资公司是私人经营的公司,由美国小企业管理局颁发营业执照,通过向新创立的小企业尤其是高风险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来获取回报。美国政府为了鼓励这种小企业投资公司的成立,规定这类公司可以获得小企业管理局提供的资金支持来补充其私有资本,并且在税收上享有一定的优惠措施。

小企业投资公司作为私人资本和国家资本的结合体在政府的推动下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小企业投资公司在推动对新创设的小企业投资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 部分小企业投资公司利用小企业管理局的优惠贷款向新创设的小企业提供债务贷款而不是权益资本投资以获得相对稳定的现金流。

2 小企业投资公司吸引的多数为个人投资者,较少有机构投资者,但个人投资者无法正确理解私募股权投资的长期性和潜在的巨额回报,因此这类小企业投资公司股票在资本市场上以平均40%折扣进行交易。人投此这企业投资公司吸引的多数为个人投资者,较少有机构投资者,但个投资者无法正确理解私募股权投资的长期性和潜在的巨额回报,因这类小企业投资公司股票在资本市场上以平均40%折扣进行交易。小企业投资公司吸引的多数为个人投资者,较少有机构投资者,但个人投资者无法正确理解私募股权投资的长期性和潜在的巨额回报,因此这类小企业投资公司股票在资本市场上以平均40%折扣进行交易。业投资公司吸引的多数为个人投资者,较少有机构投资者,但个资者无法正确理解私募股权投资的长期性和潜在的巨额回报,因类小企业投资公司股票在资本市场上以平均40%折扣进行交易。

3 小企业投资公司的管理存在问题,导致美国国会立法加强了对小企业投资管理公司的管理,使得小企业投资公司的数量到1977年时下降至276家。

2.前期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

美国早期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多数采取的组织形式是依据1940年通过的美国《投资公司法案》成立的投资公司(公司型基金)的形式。但是按照这个法案的规定,上市风险投资公司的经理不能获得公司的股票期权以及其他形式的以绩效为基础的奖励,这些专业从业人员所能获得的只有工资,这些工资与在合伙制基金中作为普通合伙人所能赚取的收益相比微不足道。

因此有限合伙人制度渐渐成为吸引该行业专业从业人员的主要方式,从而使得有限合伙制基金逐步发展成为私募股权投资的主流形式。从1969年至1975年,共有29支有限合伙人投资基金成立,融资约3.76亿美元。

另外,美国于1978年通过法案允许养老基金以有限合伙人的身份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组织转型。通过留住行业内的专业人士和吸引更多的资金,有限合伙人制度为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推动私募股权投资进入到全新的发展阶段。有限合伙人制度为这一时期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中期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

美国私募股权投资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蓬勃发展。从1980年到1982年,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以有限合伙人制度融资共35亿美元,是整个70年代融资额的2.5倍,1987年时达到178亿美元。这个发展高潮出现的背景是美国政府对于私募股权投资的大力支持。这一阶段,美国资本所得税不断下降,1978年从 49.5%降至28.5%,1981年时又降至20%。

1987年之后,美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开始急剧下降。这种下降很大程度上是由在某些领域(如计算机硬件)的过度投资以及缺乏经验的创业投资家的进入所造成的。这两大因素导致了投资回报的下降。

在80年代末期,并购市场的回报也经历了类似的下降,这主要是因为各投资交易机构之间竞争的加剧,由于投资者对投资回报不够满意,他们向这个行业进行的投资也就相应减少。

4.高峰调整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

与之前相比,私募股权投资业的每个分支在20世纪90年代都获得了高增长,投资者获得了极好的回报。这种恢复性增长归因于以下三个因素。

1 20世纪90年代初,许多缺乏经验的投资者的退出使剩余的投资者面临的竞争弱化

2 在这10年中,证券市场大部分时候都发展良好,使投资者可以比较容易地通过证券市场退出私募股权投资

3 技术创新尤其是与信息技术相关行业的发展给创业投资家创造了极好的机会

与环境的变化相适应,创业投资和收购基金得到的投资承诺都增长了,并在世纪之交达到了创纪录的高峰。

在网络泡沫破灭后的2001年和2002年,投资者(主要是机构投资者)对私募股权投资的规模出现了下降,但2002年的规模仍是1990年的3倍。

另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平均规模及募集数目也不断增长。1981年,美国风险投资基金和收购基金的平均规模分别为1700万美元和3900万美元;而到了2000年,已分别增至3.05亿美元及5.42亿美元;1991年,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募集数目仅为292个;到2003年,已达到1285个,是1991年的4.4倍。

5.资本市场的新宠阶段(2004年至今)

2004年资本市场最显著的趋势是富人们重燃对私募股权投资的兴趣。2004下半年以来,资金流向私募股权投资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

1 不动产在富人资产配置中的比例从2003年的17%降至2004年的13%,主要是由于这两年不动产价格已达高峰,富人们普遍选在高点获利了结,以便将资金转移到其他市场投资

2 相对于不稳定的股市而言,富人们对私募股权投资可能带来的回报更有信心

这股风潮延续到2005年,私募股权投资的金额几乎超越2000年网络泡沫之前创下的历史纪录,成为富有人群的理财新宠。私募股权投资成为增长最快、收益率最佳的基金组织形式。

国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成为仅次于银行贷款和IPO的重要融资手段。国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规模庞大,投资领域广泛,资金来源广泛,参与机构多样化。目前西方国家私募股权投资占其GDP的份额已达到4%~5%。迄今全球已有数万家私募股权投资公司,黑石、KKR、凯雷、贝恩、阿波罗、德州太平洋、高盛、美林等机构是其中的佼佼者。(三)私募股权投资在国内的发展情况

从1984年中国引进风险投资概念至今,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已经历了30余个春秋的潮起潮涌。在国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蜂拥而至的同时,本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也在快速发展壮大,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业已经从一个“新生儿”逐步成长起来,并已开始迈出坚实的步伐。

1.风险投资尝试(20世纪80年代)

与美国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类似,中国对私募股权投资的探索和发展也是从风险投资开始的,风险投资在中国的尝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科学技术改革的决定》中提到了支持创业风险投资的问题,随后由国家科委和财政部等部门筹建了中国第一个风险投资机构——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中创公司)。

2.掀起投资热浪(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

20世纪90年代之后,大量的海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开始进入中国,从此在中国这个新兴经济体中掀起了私募股权投资的热浪。(1)第一次投资浪潮

第一次投资浪潮出现在1992年改革开放后。这一阶段的投资对象主要以国有企业为主,海外投资基金大多与中国各部委合作,如北方工业与嘉陵合作。但由于体制没有理顺,行政干预较为严重,投资机构很难找到好项目,而且当时很少有海外上市,又不能在国内全流通退出,私募股权投资后找不到出路,这导致投资基金第一次进入中国时以失败告终,这些基金大多在1997年之前撤出或解散。(2)第二次投资浪潮

199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出台为中国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作出了制度上的安排,极大地鼓舞了发展私募股权投资的热情,掀起了第二次短暂的投资风潮。国内相继成立了一大批由政府主导的风险投资机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深圳市政府设立的深圳创新投资集团公司和中科院牵头成立的上海联创、中科招商。

2000年年初出台的《关于建立中国风险投资机制的若干意见》是中国第一个有关风险投资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文件,为风险投资机制建立了相关的原则。同时,中国政府也积极筹备在深圳开设创业板,一系列政策措施极大推动了中国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但当时由于还没有建立中小企业板,基金退出渠道仍不够畅通,一大批投资企业因无法收回投资而倒闭。(3)第三次投资浪潮

前两次的私募股权投资热潮由于退出渠道的不顺畅而失败,但这种情况在2004年出现了转机。2004年,中国资本市场出现了有利于私募股权投资发展的制度创新——深圳中小企业板正式启动,这为私募股权投资在国内资本市场提供了IPO的退出方式。因此,2004年以后出现了第三次投资浪潮,私募股权投资成功的案例开始出现。

2004年6月,美国著名的新桥资本以12.53亿元人民币从深圳市政府手中收购深圳发展银行17.89%的控股股权,这也是国际并购基金在中国的第一起重大案例,同时也诞生了第一家有国际资本控股的中国商业银行。

由此开始,很多相似的私募股权投资案例接踵而来,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渐趋活跃,从发展规模和数量来看,本轮发展规模和数量都超过了以前任何时期。

3.出现回国创业热潮

进入21世纪后,一枝独秀的中国经济日益吸引留学海外的中国学子回国创业发展。一个高科技项目,一个创业小团队,一笔不大的启动资金,是当时绝大多数海归刚开始创业时的情形。百度、搜狐、UT斯达康这样的知名科技公司,创业伊始不过是“三两个人,七八杆枪”,但是因为不断得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融资,这些公司最终从一大批同类中脱颖而出,成长为行业巨头。

近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已经突破了互联网和高科技公司的范围。有来自多行业、多领域的公司登陆纳斯达克。对此,纳斯达克中国首席代表徐光勋指出:“这些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它们带来的中国概念也被国际市场所接受。这对中国企业而言无疑是好事。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中,高级管理层大多拥有海外留学背景。”

以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例,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来自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中国企业中,海归企业为数不少。这些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海归企业正在由推动国内新经济、新技术、互联网等诸多领域的发展,扩展到推动中国传统产业的发展。

以百度、新浪、搜狐、携程、如家等为代表的一批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企业给国内带回了大批风险投资,这种全新的融资方式,极大地催化了中小企业的成长。

与此同时,国内所有国际风险投资公司的掌门人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海归,例如,IDG资深合伙人熊晓鸽、鼎晖国际创投基金董事长吴尚志、赛富亚洲投资基金首席合伙人阎焱、红杉基金中国合伙人沈南鹏、金沙江创业投资董事总经理丁健、美国中经合集团董事总经理张颖、北极光创投基金创始合伙人邓锋、北斗星投资基金董事总经理吴立峰、启明创投创始人及董事总经理邝子平、得克萨斯太平洋集团合伙人王兟等这10多位掌管各类风险投资基金的掌门人均是海归人士。

大部分风险投资都是通过海归或海归工作的外企带进国内的,这些投资促进了国内对创业的热情,促进了一大批海归创业企业和国内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国内创业投资行业的进步。

总体来看,私募股权投资在中国发展迅速,新募集基金数、募集资金额和投资案例与金额等代表着投资发展的基本数据将会长时间保持增长状态,这是新兴市场的经济发展和中国企业数量多、发展快所带来的投资机遇。二、私募股权投资的特征

私募股权投资具有募集资金来源广泛、投资回报率高、无需披露交易细节、投资期限较长、多采取有限合伙制、一般投资非上市企业、多采取权益型投资方式、退出渠道多样等特征,具体特征详见下表。私募股权投资的特征表现三、私募股权投资的分类

根据被投资企业发展阶段划分,私募股权投资主要可分为创业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成长资本(Development Capital)、并购资本(Buyout Capital)、夹层投资(Mezzanine Capital)、Pre-IPO投资(Pre-IPO Capital)以及上市后私募投资(Private Investment in Public Equity,PIPE)。(一)创业风险投资

创业风险投资主要投资技术创新项目和科技型初创企业,从最初的一个想法到形成概念体系,再到产品的成型,最后将产品推向市场。通过对初创时期提供资金支持和咨询服务,使企业从研发阶段充分发展并得以壮大。

由于创业企业的发展存在着财务、市场、营运以及技术等诸多方面的不确定性,因而具有很大的风险,这种投资能够持续的理由是投资利润丰厚,能够弥补其他项目的损失。(二)成长资本

成长期投资针对的是已经过了初创期而发展至成长期的企业,其经营项目已经从研发阶段过渡到市场推广阶段并产生一定的收益。

成长期企业的商业模式已经得到证实而且仍然具有良好的成长潜力,通常可用2~3年的投资期寻求4~6倍的回报,一般前期投资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营业收入和正现金流。成长资本投资规模通常为500万~2000万美元,并具有可控的风险和可观的回报。

成长资本是中国私募股权投资中比例最大的部分,从2008年的数据看,成长资本占到了60%以上。(三)并购资本

并购资本主要专注于并购目标企业,通过收购目标企业股权,获得对目标企业的控制权,然后对其进行一定的重组改造提升企业价值,必要时可能更换企业管理层,成功之后持有一定时期后再出售。

并购资本相当大比例投资于相对成熟的企业,这类投资包括帮助新股东融资以收购某企业、帮助企业融资以扩大规模或者是帮助企业进行资本重组以改善其营运的灵活性。并购资本涉及的资金规模较大,通常达10亿美元左右,甚至更多。(四)夹层投资

夹层投资的目标主要是已经完成初步股权融资的企业。它是一种兼有债权投资和股权投资双重性质的投资方式,其实质是一种附有权益认购权的无担保长期债权。这种债权总是伴随相应的认股权证,投资人可依据事先约定的期限或触发条件,以事先约定的价格购买被投资公司的股权,或者将债权转换成股权。

夹层投资的风险和收益低于股权投资,高于优先债权。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上,夹层投资也处于底层的股权资本和上层的优先债(高级债)之间,因而称为“夹层”。

与风险投资不同的是,夹层投资很少寻求控股,一般也不愿长期持有股权,更倾向于迅速地退出。当企业在两轮融资之间,或者在希望上市之前的最后冲刺阶段,资金处于青黄不接的时刻,夹层投资者往往就会从天而降,带给企业最需要的现金,然后在企业进入新的发展期后全身而退。这也是它被称为“夹层”投资的另一个原因。

夹层投资的操作模式风险相对较小,因此寻求的回报率也低一些,一般在18%~28%。(五)Pre-IPO投资

Pre-IPO投资主要投资于企业上市前阶段,或者预期近期上市的、企业规模与盈利已达到可上市水平的企业,其退出方式一般为上市后从公开资本市场上出售股票。

一般而言,Pre-IPO投资者主要有投行型投资基金和战略型投资基金两类。

Pre-IPO投资具有风险小、回收快的优点,并且在企业股票受到投资者追崇的情况下,可以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六)PIPE投资

PIPE是Private Investment in Public Equity的缩写,它是指投资于已上市公司股份的私募股权投资,以市场价格的一定折价率购买上市公司股份以扩大公司资本的一种投资方式。

PIPE投资分为传统型和结构型两种形式。

相对于二次发行等传统的融资手段,PIPE融资成本和融资效率相对较高,监管机构的审查较少,而且不需要昂贵的路演成本,这使得获得资本的成本和时间都大大降低。PIPE比较适合一些不希望应付传统股权融资复杂程序的快速成长为中型企业的上市公司。四、私募股权投资的相关术语

私募股权投资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金融活动。在实际的私募股权投资运作当中,项目的各方参与者都会遇到很多相关术语,理解并掌握相关术语的含义,是参与者们必备的基本技能。

私募股权投资主要的相关术语及其释义详见下表。私募股权投资相关术语及释义(续表)(续表)五、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发展方向

随着金融市场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深入,近几年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出现大规模增长,由此也形成了良莠不齐的局面。随着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发展,优秀的公司会脱颖而出,并成为稀缺资源。纵观近几年PE的发展,以下几种趋势正在逐步成为行业的发展方向。(一)由政府导向向市场导向发展

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最初是政府导向的。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政府为扶植高新技术企业而成立了第一批创投机构;2007年,第一支政府引导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成立,此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类政府引导基金涌现出来。政府引导基金对于投资方向、行业、地域有一定限制,一般投向政府大力扶植的产业,地域限制于当地或周边地区。由于限制了资金投向,政府引导基金较难达到收益最大化。

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善和金融改革的推进,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调整作用逐渐显现出来,私募股权投资也逐渐由政府导向向市场导向发展。市场化的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行业、地域不受限制,完全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保证投资者收益的同时资金流向最具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许多国资背景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也纷纷开始市场化运作。市场化成为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发展趋势。(二)由同质化向品牌化发展

机构同质化是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一个重要问题。大量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投资理念、策略、行业、阶段都极其相似。由于市场中存在激烈竞争,所以会有大批机构在调整期中被淘汰出局。在未来,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必然朝着差异化、品牌化路线发展,打造自身品牌特色,加强增值服务能力,打造优秀的本土基金,真正走上崇尚价值投资的正确路径。(三)由全行业覆盖向专业化发展

目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仍以综合性基金为主,覆盖的行业面广,难以做到对单一行业深入理解和考察,投资成功率大打折扣。从当前情况来看,只侧重于某一行业的专项基金越来越受投资者青睐。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专业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四)由Pre-IPO向并购基金发展

当前对成熟期企业的投资模式大多为Pre-IPO,从事并购的基金寥寥无几,而全球将近2万亿美元的私募股权投资中63%是投向并购重组方面的,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并购基金在未来十年将有较大的发展。第二章私募股权投资的运作

开展私募股权投资活动离不开各方参与者齐心协力的合作。私募股权投资运作流程中的每一步都非常关键,运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项目最后的成败。在私募股权投资案例中,失败是大多数的,只有严格项目评估标准、对投资项目优中选优才能从最大程度上避免失败的风险。而投资项目的退出,作为万里长征的最后一步,决定了整个项目运作的圆满与否。一、私募股权投资的主要参与者

私募股权投资的主要参与者是私募股权投资活动的主体,主要有被投资企业、基金管理公司、投资者、中介服务机构。(一)被投资企业

被投资企业都有一个重要的特性——需要资金和战略投资者。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规模和用途的资金。

创业期的企业需要启动资金;成长期的企业需要筹措用于规模扩张及改善生产能力所必需的资金;改制或重组中的企业需要并购、改制资金的注入;面临财务危机的企业需要相应的周转资金渡过难关;相对成熟的企业上市前需要一定的资本注入以达到证券交易市场的相应要求;即使是已经上市的企业仍可能根据需要进行各种形式的再融资。(二)基金管理公司

私募股权投资需要以基金方式作为资金的载体,通常由基金管理公司设立不同的基金募集资金后,交由不同的管理人进行投资运作。

基金经理人和管理人是基金管理公司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通常是有丰富行业投资经验的专业人士,专长于某些特定的行业以及处于特定发展阶段的企业,他们在经过调查和研究后,凭借敏锐的眼光将基金投资于若干企业的股权,以求日后退出并取得资本利得。(三)投资者

只有具备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资格的投资者,才能顺利募集资金成立基金。基金的投资者主要是机构投资者,也有少部分的富有个人,通常有较高的投资者门槛。

在美国,公共养老基金和企业养老基金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最大的投资者,两者的投资额占到基金总资金额的30%~40%。机构投资者通常对基金管理公司承诺一定的投资额度,但资金不是一次到位,而是分批注入。(四)中介服务机构

随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和成熟,各类中介服务机构也随之成长和壮大起来,其中包括以下几类机构。

1 专业顾问

专业顾问公司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者寻找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机会,专业的顾问公司在企业运作、技术、环境、管理、战略以及商业方面卓越的洞察力为他们赢得了客户的信赖

2 融资代理商

融资代理商管理整个筹资过程,虽然许多投资银行也提供同样的服务,但大多数代理商是独立运作的

3 市场营销、公共关系、数据以及调查机构

在市场营销和公共事务方面,有一些团体或专家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提供支持,而市场营销和社交战略的日渐复杂构成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对于数据和调研的庞大需求

4 人力资源顾问

随着私募股权投资产业的发展,其对于人力资源方面的服务需求越来越多,这些代理机构从事招募被投资企业管理团队成员或者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经理等主管人员的工作

5 股票经纪人

除了企业上市及售出股权方面的服务,股票经纪公司还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提供融资服务

6 其他专业服务机构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还需要财产或房地产等方面的代理商和顾问、基金托管方、信息技术服务商、专业培训机构、养老金和保险精算顾问、风险顾问、税务以及审计事务所等其他专业机构的服务

中介服务机构在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他们帮助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募集资金,为需要资金的企业和基金牵线搭桥,还为投资者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表现进行评估,中介服务机构的存在降低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相关各方的信息成本。二、私募股权投资的运作流程

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活动总的来说可分为项目寻找、项目评估、尽职调查、公司的价值评估、交易构造和管理以及项目退出六个阶段。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作为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投资机构,其运作能力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未来的投资收益。因此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每一步运作流程,都是严谨、客观的。(一)寻找项目

私募股权基金要取得良好的投资回报,如何在众多项目中以较低的成本和较快的速度获得好的项目是关键,因此通常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在充分利用公司自有资源的同时也会积极从外部渠道获取项目信息,整合内外部资源,建立多元化的项目来源渠道。一般来说,投资项目的来源渠道主要包括自有渠道、中介渠道以及品牌渠道等。

各种信息渠道来源提供的项目信息质量存在差异,通常通过个人关系网、股东、商业伙伴获得的项目信息质量比较高,因此基金经理在寻找项目过程中倾向于通过朋友、熟人、银行、证券公司、政府部门或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介绍。另外,一些重要的投资洽谈会也是比较好的收集项目信息的渠道。

常见的投资项目主要来源渠道详见下表。投资项目的主要来源渠道(二)项目评估

项目初评是基金经理在收到创业项目的基础资料后,根据基金的投资风格和投资方向要求对创业项目进行初步评价。私募股权基金通常都有一套自己的投资政策,包括投资规模、投资行业、投资阶段选择等,因此在项目初评阶段,基金经理通常根据直觉或经验就能很快判断。常见的项目初步筛选标准详见下表。项目的初步筛选标准

由于项目初评只对项目的一些表面信息进行筛选,因此对于通过初步评估的项目,基金经理需要进行进一步调查研究,对项目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认证和评价,从而更全面地了解项目未来发展前景。

项目评估要点详见下表。项目评估要点(续表)

根据项目企业提供的商业计划书对创业项目进行综合研究评价后,基金经理通常会组织对创业者进行访谈,询问有关问题,并让创业者就一些关键问题做一次口头介绍或讲演。

基金经理可通过这次会面获取更多有关项目的信息,核实商业计划书中所描述的创业项目的主要事项,了解私募股权基金能够以何种程度参与企业管理和监控,创业者愿意接受何种投资方式和退出途径,考察创业者的素质及其对创业项目成功的把握。(三)尽职调查

通过项目评估之后,基金经理会提交《立项建议书》,项目流程也进入了尽职调查阶段。因为投资活动的成败会直接影响投资和融资双方公司今后的发展,故投资方在决策时一定要清晰地了解目标公司的详细情况,包括目标公司的营运状况、法律状况及财务状况。尽职调查的目的主要有三个:发现问题、发现价值、核实融资企业提供的信息。

在这一阶段,投资经理除聘请会计师事务所来验证目标公司的财务数据、检查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开展审计工作外,还会对目标企业的技术、市场潜力和规模以及管理队伍进行仔细的评估,这一程序包括与潜在的客户接触,向业内专家咨询并与管理队伍举行会谈,对资产进行审计评估。它还可能包括与企业债权人、客户、相关人员如以前的雇员进行交谈,这些人的意见会有助于投资机构作出关于企业风险的结论。

尽职调查对于项目投资决策意义重大。

尽职调查能够帮助私募股权基金了解项目企业情况,减少合作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尽职调查结果也为合作双方奠定了合理估值及深入合作的基础

对有关的单据、文件进行调查,这本身就是一个保存和整理证据的过程,相关情况能以书面证据的方式保存下来,以备查询或留作他用

详尽准确的尽职调查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客观评价项目,做好投资决策的重要前提条件

尽职调查的主要内容覆盖创业项目及项目企业的运营、规章制度以及有关契约、财务等多个方面,其中财务会计情况、经营情况和法律情况这三方面是调查重点。

由于尽职调查涉及的内容繁多,对实施尽职调查人员的素质及专业性要求很高,因此,私募股权基金通常要聘请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协助调查,为其提供全面的专业性服务。尽职调查的对象及主要内容详见下表。尽职调查对象及主要内容(四)公司的价值评估

价值评估是私募股权基金基于尽职调查所得到的项目企业历史业绩、预期盈利能力等资料,通过科学的价值评估方法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的过程。价值评估是私募股权基金对外投资过程中关键的一步,无论是项目投资还是项目退出,都需要对项目企业进行价值评估。

1.价值评估的方法

对企业的价值评估方法主要有收益法、市场法和成本法三种。

三种评估方法的使用前提以及优缺点详见下表。企业价值评估基本方法比较

由上表可见,对于创业企业而言,比较适用的价值评估方法是市场法和收益法。虽然从理论上讲,收益法考虑了企业未来持续经营的现金流,是比较成熟的估值方法,但其计算复杂,对参数假设敏感性高,因此在国内的私募股权市场上,较为常用的方法还是市场法。

2.价值评估的数学模型

市盈率模型和现金流折现模型是公司价值评估中两个重要的数学模型,以下简要介绍市盈率模型和现金流折现模型。(1)市盈率模型

市盈率是股价与收益的比率。因此市盈率模型的基本原理是在预测项目企业收益的基础上,根据一定市盈率来评估项目企业的价值。

其演算过程如下。

市盈率=参考企业价值/参考企业预期收益

项目企业价格=项目企业预期收益×市盈率

项目企业现价=项目企业预期收益×市盈率/(1+预期收益率)

运用市盈率模型计算项目企业价值要注意以下两个要点。

确定适当的市盈率

● 由于项目企业并未上市,没有自身的市场价格,因此只能采用比较方式选用与项目企业具有可比性的已上市企业的市盈率或者整个行业的平均市盈率。究竟选择上述两种市盈率的哪一种作为标准市盈率,则取决于私募股权基金的实际情况和获得相关资料的难易程度

● 其次要对标准市盈率进行调整,因为项目企业通常具有较高的风险,所以在考虑它的市盈率时通常要打一个折扣

预测收益

● 对项目企业利润的初步预测通常是由项目企业管理层在商业计划书中做出,但这种预测是建立在通过一系列预测假设得出的企业业务计划的基础上,因此私募股权基金通常需要对利润预测进行审核

● 审核的重点有两个:一是业务计划是否切合实际,二是预测假设是否合理。私募股权基金会在审核结果的基础上,考虑企业在得到投资后所能获得的改善,对未来利润进行重新评估。未来利润的预测可采用下列公式:预期利润=市场容量×市场份额×销售净利润率(2)现金流折现模型

现金流折现模型的基本原理是将项目企业各年度的自由现金流量进行折现值后再累加,得出项目企业的价值。

其计算公式的演变过程如下。

企业价值=企业权益价值

企业权益价值=企业总价值–债务价值

企业总价值=营业价值+外延投资价值

营业价值=预测期现金流量现值+预测期后现金流量现值

现金流量净现值=∑年度预期自由现金流量/(1+收益率)

自由现金流量=毛现金流量–投资支出

毛现金流量=息税前利率×(1–所得税)+折旧

根据上述公式运用现金流折现模型计算项目企业的价值,主要有以下六大基本步骤。

对各年度自由现金流进行预测

包括计算净营业利润与投资支出;计算价值驱动因素;形成综合历史视角;分析财务状况;了解战略地位;制定绩效情景;预测个别详列科目;检验总体预测的合理性

根据各年度自由现金流计算其折现值

其间通常必须根据非股权投资和股权投资的不同成本来确定和商定不同的收益率或折现率,并考虑它们的不同权重

将各年度自由现金流折现值累加得出连续价值估值

包括选择恰当的预测期限并根据必须的估计参数进行调整。恰当的预测期限并根据必须的估计参数进行调整

计算企业总价值价值

即将前面各年度累加得出的营业价值估值加上其间的外源性投资价值,即为企业总价值

计算企业权益价值或企业价值

即将企业总价值扣去债务价值后的余额,即为企业权益价值或者企业价值

结果检经验

对价值计算过程与结果进行检验(五)交易构造和管理

投资者一般不会一次性注入所有投资,而是采取分期投资方式,每次投资以企业达到事先设定的目标为前提,这就构成了对企业的一种协议方式的监管。这是降低风险的必要手段,但也增加了投资者的成本。

在此过程中不同投资者选择不同的监管方式,包括采取报告制度、监控制度、参与重大决策和进行战略指导等。另外,投资者还会利用其网络和渠道帮助企业进入新市场、寻找战略伙伴,以发挥协同效应和降低成本等方式来提高收益。(六)项目退出

私募股权投资的退出是指基金管理人将其持有的所投资企业的股权在市场上出售,以收回投资并实现投资的收益。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是私募股权投资环节中的最后一环,该环节关系到其投资的收回以及增值的实现。私募股权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高额收益,而退出渠道是否畅通是关系到私募股权投资是否成功的重要问题。因此,退出策略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者在开始筛选企业时就需要注意的因素。三、私募股权投资的项目评估标准

对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来说,寻找好的企业、好的经营者或管理团队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寻找项目、初步评估和尽职调查等步骤是私募股权投资的基础,在整个项目评估过程中,每个基金的偏好不同,其评估标准会有所不同,但因为创业企业的失败概率极高,所以大多数私募股权基金一般都严格遵循下列标准。(一)企业和产品具有高成长性

首先,企业要具有高成长性,即公司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一定经营规模;其次,拟投资的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如具有先进的技术优势或在行业领域中处于较领先的地位;最后,企业要有好产品。所谓好产品,就是必须具备以下特征的产品。

1 它不仅要能满足市场的现有需求,还要能够满足市场的潜在需求

2 它必须具有独特性,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可靠性和维护性,能够满足人们的某些特殊需求,从而能够在市场中获得独占或领先的地位

3 它所服务的市场规模要足够大,这样才能为企业的高成长性奠定基础4 它必须是不易被模仿的,一个产品(或服务)对市场需求的满足性非常好,而且独特性也非常强,但如果它容易被模仿和替代,就很难保持其市场地位(二)企业面对的市场足够好

一个好的市场是成就好产品的首要条件。企业所面对的市场最好具备以下条件。

1 它能为风险产品提供规模足够大的发展空间

2 它本身具有高成长性

3 它对即将进入市场的产品(或服务)很容易接受,并且同时又能对产品(或服务)跟随者的模仿形成很高的壁垒

4 市场能保持一定的竞争水平,企业所面对的竞争既包括同类产品的竞争,同时也包括替代品的竞争等(三)具有优秀企业家团队“宁可投资一流的人才、二流的技术,也不投资一流的技术、二流的人才”,这句私募股权投资的口号足以体现出企业管理团队的重要性。对企业的领头人的评估中要求其必须具备以下素质。(四)企业财务状况良好

没有财务规划的企业,是没有财务方向的企业。对中小企业进行财务状况分析与评价至少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四、私募股权投资的退出

融资、项目选择和退出是私募投资基金过程中的三大环节,三者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的堵塞都会影响整个项目的成功。退出机制是运作流程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顺畅健全的退出机制在私募投资基金成功循环运作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私募股权投资的退出机制是指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其所投资的创业企业发展相对成熟后,将其持有的权益资本在市场上出售以收回投资并实现投资的收益。私募股权投资的特点即循环投资,也就是具有“投资—管理—退出—再投资”这种循环过程。私募股权投资的退出是私募股权投资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核心环节,其实现了资本循环流动,体现了私募股权资本的活力。所以,只有建立畅通的退出机制才能为创业资本提供持续的流通性和发展性。

私募股权投资的退出机制关系到主体双方:对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而言,退出机制与其投资的收回及投资收益的实现密切相关,投资收益的多少、投资回报率的高低都取决于能否顺利退出以及以何种方式退出;对创业企业而言,退出机制意味着与私募股权投资家合作关系以及利益共同性和利益差别性关系的终结。(一)私募股权投资的退出方式

由于企业内部成长过程和结果的多样性以及所依赖的外部环境与条件的差异性,私募股权投资的退出方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主要有首次公开发行上市、股权回购、兼并与收购、管理层收购、二级出售、破产清算等几种模式。

上述几种方式有些差别不大,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一般将私募股权投资的退出方式归纳为三种:IPO、股权转让(包括企业回购、兼并与收购和二级出售)以及破产清算。

1.IPO

IPO就是首次公开募股发行,一般是在投资企业经营达到理想状态时进行的。其可以使私募股权投资家通过企业上市将其拥有的不可流通的股份转变为公共股份在市场上套现以实现投资收益。IPO被认为是最常见且是最理想的退出方式之一。在美国,大约30%的风险资本通过这种方式退出。

到目前为止,私募股权基金通过IPO上市的途径主要有五种。(1)境内A股主板上市

这是指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市场上市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市场上市。主板与中小板并没有实质上的不同,法定上市条件是一致的,区别在于中小板适合规模较小(股本总额在人民币3000万~5000万元)的公司。(2)境内B股上市

境内B股是指专供境外投资者以人民币表明股票面值以外汇买卖的记名式股票。自H股和红筹股崛起以来B股地位直线下降,市场效率显著降低,已经逐渐丧失融资的功能。(3)创业板上市

自从2009年3月31日证监会公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从同年5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创业板市场上市,在上市门槛、监管制度、信息披露、交易者条件、投资风险等方面和主板市场有较大区别,更加有利于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型中小产业的发展与壮大。但同时对这些企业的高成长性有较高要求,要求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创业板市场不仅给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渠道与成长空间,同时也对私募股权基金的成长有很大的推进作用。(4)境外直接上市

境外直接上市是指国内企业在境外直接上市,一般有H股(香港证券市场上市)、N股(纽约证券市场上市)和S股(新加坡证券市场上市)。(5)境外间接上市

境外间接上市一般是指在境外如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巴哈马群岛等设立离岸控股公司在境外直接上市,这种上市模式也被称为“红筹模式”。但随着相关文件的相继出台,红筹上市模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有不少境外上市项目无限期搁置。

IPO退出虽然被普遍认为是最成功的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方式之一,但它并非适合于所有的目标企业,与其他的退出方式相比,IPO退出也有其内在的优势和劣势。

对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来说,投资企业能成功上市,是其能功成身退的主要条件之一。只要能坚持到所持股权锁定期解除,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就能将手里的股权套现,赚个盆满钵满。但当前看来似乎没那么简单,从等待IPO上市的潜在上市公司数量看,未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以IPO上市方式退出无异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沪深交易所发布的最新IPO申报企业信息显示,目前审核中的待上市企业数量有数百家,按境内IPO近几年季均上市65家公司计算,已申报的待上市企业就需要将近三年才能消化完。而潜在的待上市公司数量更是数不胜数,即使按照国内目前5000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不完全统计)、一家机构一年投资一家企业来计算,则每年潜在上市资源增量就达5000家,按以IPO方式退出的比例为20%计算,每年通过IPO上市的潜在公司增量为1000家。

而实际的IPO数量是,2014年境内IPO数量125家。在这些不容乐观的数据背后,更有相当一部分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其所投企业在IPO申请时就遭遇“滑铁卢”。另外,由于在PE炙热阶段所拿项目普遍估值过高,而目前二级市场平均账面回报率较低。

现阶段IPO退出的难度越来越大且获利空间逐渐收窄,但这种退出方式仍具有很大的优势,不仅可以获得在证券市场上持续融资的机会,还可以保持企业的独立性,对于投资人来说,则可以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

2.股权转让

股权转让是针对希望快速从企业中退出,以实现资本增值的风险资本家而设计的一种制度。据统计,在美国超过三分之一的风险资本最终选择了这种退出方式。股权转让的方式包括以下几种。(1)企业回购

企业回购是指投资期满,企业从私募股权投资手中赎回其所持有股权。这是一种很保守的退出方式,通常是创业企业的管理层为了保持公司的独立性而选择的备用方式。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回购股份给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带来的收益并不差。

在企业回购中,最常见的方式是管理层回购。管理层回购是指根据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所投资企业的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签订的股权回购协议,由企业或其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按照商定价格购回股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股权回购操作,一直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而除了企业IPO成功后功成身退,若IPO失败,多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会选择股权回购当做退路。

管理层回购主要是因为管理层对公司非常了解,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虽然尚未达到公开上市要求,但企业管理层充分相信企业未来的巨大潜力。管理层收购对私募股权投资而言有诸多好处,如管理层对企业比较了解,在回购谈判、签约等环节可节省大量时间和成本,出售价格也相对公平合理,风险资本可迅速而彻底地退出。

为了确保管理层能回购股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一般要与被投资企业的控股股东签订协议,约定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有权要求控股股东回购自己的股权。企业有实际控制人的,应当要求实际控制人为回购主体,或者由实际控制人对名义上的控股股东的回购提供担保。强调实际控制人的义务,是因为企业的经营权掌握在实际控制人手中,而名义上的控股股东却未必有能力履行回购义务。

管理层回购是保障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安全性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在上市退出渠道不畅以及企业经营环境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2)兼并与收购

兼并与收购是指企业间的兼并与收购。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创业企业不是为了经营,而是希望可以快速实现权益增值然后彻底退出。就这一目的而言,兼并与收购是十分适合私募股权基金的一种退出方式,其益处有如下几点。

1 并购方通常都会以较高的价格购买创业企业,使私募股权基金能够快速收回现金,从而迅速退出实现投资回报

2 在创业企业的任何发展阶段都可以实现。公开上市的资源毕竟有限,并不是所有的创业企业都可以顺利上市。而且通过兼并与收购的方式,私募股权基金并不需要过分受法律法规的限制,只要双方协商一致就可以自由地完全地退出3 机制灵活,全过程可以控制。私募股权基金可以自由选择有意向的交易对象、出售时间、份额比例,过程上完全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3)二级市场出售

二级市场出售是指被投资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如果私募股权投资存续期届满,或出于某种原因须使收益变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将所持股份转让给另一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将风险资本退出。

3.企业清算

企业清算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投资企业无法继续经营时通过清算公司的方式退出投资,这是投资退出的最坏结果,往往只能收回部分投资。

清算包括自愿性清算与非自愿性清算两种形式。(二)退出流程

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退出流程一般按下列顺序展开。(三)退出时机的确定

私募投资基金退出运作的起点是退出时机的确定。确定退出时机时,私募投资基金不仅要考虑当时被投资企业的资金运行状况和收益水平,还要分析当时的整体宏观经济环境是否适合退出。

从最佳状态来看,退出的时机应该是市场高估企业的时候。市场是不是会高估一个企业,基于市场上投资者的预期,聪明的私募投资基金非常善于提高投资者对企业的预期,但这也需要市场基本面的配合。通常整体经济要向好,市场认为某种行业是朝阳行业的时候,这个行业的企业就容易卖一个好价钱。但只要私募投资基金可以通过改善企业的业绩使企业大幅增值,就不必对市场时机的选择投入太大的精力,只要对时机的把握不出太大的问题,就总是会赚钱的。

在确定退出时机之后,私募股权投资基会就要对各种可供选择的退出路径进行详尽的评估。在对退出时机所处的整体宏观环境进行考虑的基础上,深入比较各种退出路径的利弊。这时,基金管理人也可以聘请专业机构和投资银行等协助其进行分析。(四)退出过程的设计

确定备选的退出路径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就开始设计整个退出过程。基金经理通常会聘请各方面的专业人员来负责不同方面的运作,比如聘请与退出相关的法律、税收政策和商业事务方面的机构,同时由一家或多家机构进行实时监控,以此来保证退出过程的每一环节都良性运作。

除此之外,私募投资基金必须结合所选择退出路径的特点,确定一份具体的退出进程计划书。一份具有可行性的、完备的、事先草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