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文秘专业核心课程规划教材·秘书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2 03:10:52

点击下载

作者:孟庆荣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文秘专业核心课程规划教材·秘书学

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文秘专业核心课程规划教材·秘书学试读:

前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高等学校本科教材要以服务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提高教材质量为核心,以创新教材建设的体制机制为突破口,以实施教材精品战略、加强教材分类指导、完善教材评价选用制度为着力点,为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发挥更大作用。教育部也相继出台了相关文件,要求以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申报为契机,加强高等院校建设。

教材是高等教育的纲,纲举才能目张。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秘书学专业正式列入本科招生目录,目前市场上少有内容与时俱进的“秘书学”专业本科教材,编写一本高质量的“秘书学”本科教材势在必行。为了迎合秘书学本科专业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在暨南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本教材《秘书学》将为秘书学本科专业的教育教学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为了使《秘书学》教材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所具有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编委会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一方面,对部分开设秘书学本科专业的院校进行调研,了解他们专业改革、课程改革、教材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另一方面,对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一线秘书工作人员等进行了广泛的调研,了解现在企业对秘书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要求。

与市场上现有的秘书学方面的教材相比,本书有以下四点创新之处:第一,在编写过程中,增加了秘书专业最新研究成果;第二,在编写体例上进一步创新,真正体现了“理实一体化”要求;第三,邀请长期从事办公室工作的企业一线秘书参加本书部分章节的编写,增加了教材的实用性;第四,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本书在内容选择上,体现了高职与本科教育的衔接。

本书由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孟庆荣教授任主编。参与编写的作者大都是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秘书专业的骨干教师,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与科研经验。同时,秘书业界前辈、学者、教授给予了精心的指导与帮助,本书编写过程中,尤其得到了南京钟山学院吴良勤先生的建议和指导,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敬意!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吸收了秘书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因为所引材料众多,为了行文方便,所引成果及材料未能在书中一一注明,因此,笔者将对本书编写有过帮助的方家大作,恭谨地列于书后的参考文献中,并再次表示由衷的尊敬和谢忱!

本书配有教学课件(PPT) ,欢迎授课老师向出版社或笔者索取。出版社联系电话:(8620)85221601,(8620)85228981。笔者QQ:1553972086,邮箱:mqrteacher@163.com。

囿于学识疏浅、时间紧迫,书中数据错漏、说法失当、观点偏颇等情况肯定在所难免,诚恳期望秘书学界专家、前辈以及使用本书的广大师生,提出真诚而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意见请发送至电子邮箱) ,使之修订时更趋完善。叩谢!孟庆荣2014年11月于广州第一章秘书学概述第一节秘书学产生的逻辑根源与历史演进

秘书学即秘书学科。秘书学的产生是20世纪80年代的事情。了解秘书学的产生必须清楚秘书活动、秘书工作、秘书人员、秘书机构、秘书机制等的演进历史。一、秘书产生的逻辑根源

关于古代秘书的起源,秘书学界对此众说纷纭,主要有殷商说、夏朝说、尧舜说、黄帝说、神农说等。如果从秘书活动产生的客观条件角度看,笔者认为“黄帝说”比较合适,即我国古代秘书活动起源于距今约4500年的龙山文化晚期。具体理由是:当时管理社会的组织已具有相当规模并得到了发展,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等职能分明的各级组织已经产生,部落联盟是一个区域较大的最高行政组织,内部有相当严密的管理系统。黄帝设置了分管各项工作的官职,组成了部落联盟的权力机构,即“六相”,黄帝就是这一权力机构的核心人物,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公务活动。据考古发现,当时的人们已开始使用甲骨文字和雏形方块汉字,说明公务文书也已经产生了。据史料记载,《世本》曰:“黄帝之世,始立史官,仓颉、沮诵居其职。”《后汉书·祭祀志》曰:“自五帝始有书契。”舜时就设立了秘书官职纳言,《尚书·尧典》曰:“龙,朕畏忌谗说殄伪,震惊联众。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尚书·孔氏传》曰:“纳言,喉舌之官。听下言纳于上,受上言宣于下。”《汉书·文帝本纪》曰:“古代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

说到底,“秘书”是个历史性的概念,每个历史时期都有着不同的内涵。早期“秘书”一词并非指秘书人员,而是指“宫禁中的秘藏之书”、“谶纬图录”,到后来指“官职名称”、“官署名称”,再到现在指“人”。汉代是道“分水岭”,东汉后期的“秘书”由原来的指物演变为指机构、指人,即朝廷中掌管图书秘籍的官职及其官员。

直到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办公部门随之设立,其中包括秘书机构,并配备秘书官员和秘书职员。至此,中国才有了名副其实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秘书机构和秘书人员。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沿革,“秘书”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广泛的社会职业和庞大的群体。二、新中国成立前历朝历代的秘书活动的历史演进

我国的秘书活动历史悠久,不同的朝代秘书机构变动频繁。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秘书制度越来越完备,工作内容增减不一,秘书人员的选拔条件也越来越高。主要摘录如下:(一)夏朝

约公元前21世纪,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秘书人员的秘书活动从此便上升为国家秘书工作,并带有鲜明的阶级色彩,夏朝的秘书工作是我国秘书史上国家秘书工作产生的标志。夏朝的史官,以文书、档案工作为主要工作,并担负着劝谏帝王,辅助管理国家的重要任务,从而出现了公文文体“誓”,公务文书“典志”。朝廷设置了管理典志的官职——太史令,太史令是辅佐夏王处理国政的“机要秘书长”。《吕氏春秋·先识览》:“夏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执而泣之。”(二)商朝

到了商朝,产生了我国古代最早的秘书机构──太史寮。太史寮内的史官既有层次又有分工,是一支具有结构性的专业“秘书队伍”。商王朝与各诸侯国已有简单的公文往来,公文文体由夏朝的“誓”,增加了“诰”、“命”、“谟”、“典”、“训”等种类。(三)西周

到了西周时期,随着国家管理的正规化,秘书工作的内容越来越多,秘书官职和秘书人数也越来越多,秘书机构的设立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出现于商代末年、成型于西周的太史寮,是我国最早的综合性秘书机构,由太史(又称大史)掌管,属下有左史、右史、内史、外史等副手。同时逐步形成了一些秘书工作制度,如副本制度、保密制度、用印制度等。

周朝时期,包括秘书工作、秘书人员、秘书机构、秘书工作制度在内的秘书体制的雏形基本确立。其特点是:工作范围较小,一人负责多事,分工不明确,但已脱离萌芽状态。(四)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处在社会大变革时期,秘书史官“御史”和“尚书”的职责、地位发生了重要变化,他们不仅负责草拟文书、宣布命令、对外接访和处理信件,而且还是国君的重要随从,能够参与决策。如屈原为楚怀王的“左徒”,《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各诸侯国的秘书新官职也产生了,如令正、掌书、尚书、文书等。这一时期的秘书工作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新的文书载体出现;文书种类有所发展;政务活动记录已形成制度;在文件保密上形成了封泥制度。(五)秦朝

秦朝时期,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社会制度,设立丞相府、太尉府、御史大夫寺等部门。其中,御史大夫既是皇帝的“秘书长”,“受公卿奏章,掌天下文书”,又是国家的监察官,“举劾按章”。从中央到地方的全国范围内统一的秘书机构、秘书工作制度也随之形成。此时“秘书”的职权大大上升。御史大夫,主要管理记事,其地位相当于副丞相,主要职责是管理图籍、奏章,监察文武百官。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中丞,掌管图书秘籍,同时监察文武官吏;侍御史,掌管文书;监御史,被中央派到地方各郡,负责监督郡守。(六)汉朝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权建制,但秘书机构发生了变化,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后来又由尚书台代替。尚书台的地位空前上升,身兼数职。西汉成帝的秘书机构为“尚书台”,尚书台掌管奏章、参与决策;主簿、书佐为中下层秘书,保管文书、拟写公文。到了东汉,尚书台逐渐发展成为皇帝的机要秘书处。秘书职位由高至低设置有:尚书台、尚书令、尚书公、尚书郎、尚书等。(七)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曹操首设“秘书令”,“典尚书奏事”,实际就是魏王的“秘书长”;曹丕称帝后,改为中书,设置中书省、中书监、中书令、中书舍人、通事郎;两晋时,设秘书寺,下设秘书卿、秘书少卿、秘书丞、主簿官等,此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秘书机构;南北朝时,国家秘书机构设置基本不变,国家政务都由中书省负责,当时的秘书工作机构更为庞大,系统也更加完整了。(八)隋朝

隋朝时,中央机构中设置三师、三公以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五省。为避讳隋文帝杨坚的父亲的名字,中书省改为内史省,中书监、中书令改为内史监、内史令,门下省侍中改为纳言。经隋炀帝改革官制,秘书省机构扩大,且初期接收北周的全部藏书,又增设副职秘书“少监”和“校书郎”两个职位。隋朝立国虽短,秘书事业却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九)唐朝

唐朝时,皇帝更加重用秘书官。用品位低、资历浅的小臣执掌政要,以削弱和限制宰相的权力。此时天子的身边出现了私人秘书──翰林学士,这些私人秘书有的甚至官至宰相。朝廷秘书机构又恢复了原来三省的名称,即分置于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内,并明确分工,即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唐代的秘书选拔要求更高,要通过科举考试,考试内容涉及书法、思想判断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方面,甚至还重视人的外在形象。(十)宋朝

宋朝时,中央集权空前集中,机构更繁杂,分工更细致。秘书机构设置为中书省、门下省、枢密院。枢密院负责军机事务;中书省负责行政事务,参与机密,直接取旨于皇帝。秘书选拔采取严格的考选制度。(十一)元朝

元朝时,中央行政中枢是中书省,中书省内的秘书机构是参议府,参议府内的专职秘书机构有承发司、管勾司、检校所、照磨所、时政科等。此时期的秘书活动呈现出秘书机构设置更加繁杂、分工更加细密的特点。(十二)明朝

明朝时,朱元璋废除了中书省,设华盖殿、文渊阁。诸殿阁大学士收阅奏章、批发文稿、协助政务,这是“内阁”的开始。内阁之下设六科、通政司、六书房,后期有司礼监。(十三)清朝

清朝,秘书工作较前代有了较大发展。崇德三年,设“内三院”,即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院,主要为皇帝办理文书及编撰史籍。康熙时,设立了“南书房”,并将其作为皇帝的机要秘书机构。雍正时,设立了“军机处”,是为皇帝服务的机要秘书处。晚清,为了适应外事工作需要,又增设了“司务厅”和“清档房”,专管文书、档案工作。从清朝开始产生了私人秘书,由地方长官私人聘请,不拿官方俸禄,不占政府机构编制,称为幕客、幕客西席、馆师、宾师等,俗称师爷。1911年,清政府进行官制改革,实行内阁制,设置了秘书职能机构──承宣厅。该时期的秘书机构还有内阁、翰林院、军机处、通政使司、奏事处等。(十四)中华民国

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在大总统府内设立秘书处,各部设政务厅,各省督府设秘书员;1912年,中华民国采用内阁制,设立内阁秘书厅;1913年,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实行总统制,撤销内阁和秘书处,在总统府内设立政事堂,处理一切军国大事;设立内史监,专理“切身政务机密者”。袁世凯倒台后,北洋军阀黎元洪任总统,段祺瑞任总理,他们效法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体制,成立国务院,设置了秘书厅,厅下设秘书长、秘书、俭事、主事等。

1927年,蒋介石组织成立了国民党中央党部和中央政府,改革了秘书工作,健全了秘书机构,出台了秘书工作制度,秘书人员的称谓有秘书长、秘书、录事、事务员、书记员等。三、新中国成立后的秘书工作的历史演进

伴随着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以加强服务意识和转变工作方式为思路,秘书工作走过了不寻常的历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新中国秘书工作的制度化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吸收秘书工作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新中国发展的秘书工作机构。此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及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等一系列的制度和政策,指导、规范、推进了秘书工作的开展。(二)秘书工作的现状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催生出多种秘书种类,秘书从业者逐渐增多,呈现出秘书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的态势,我国的秘书工作更加规范,秘书工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局面。

我国的秘书工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大的发展。从工作内容上突出四个强化:一是辅助决策的强化;二是信息工作的强化;三是督查工作的强化;四是协调工作的强化。从工作方式上突出四个转变:一是从偏重于办文办事转变为既办文办事,又为领导出谋献策和辅助管理;二是从单纯的收发、传递信息,转变为收集、处理、整合信息;三是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四是从手工办公转变为自动化办公,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秘书工作虽然是一门古老的职业,已经有了4000余年的历史,但在我国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还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国家大的发展环境和新的教育政策促进了秘书学的形成。1981年党中央召开第二次全国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座谈会,1985年党中央召开第三次全国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座谈会,提出秘书工作的“四转变”、“三服务”。这次会议在我国秘书发展史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明确了新的历史时期秘书工作的指导思想,从内容到形式都有许多创新,把秘书工作提高到了新高度、新水平。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从20世纪下半叶以来,涌现出一大批秘书学研究者和秘书学教育家,现在已经形成了由秘书学界资深奠基人领航、以中生代和新生代为骨干的秘书理论研究和实践者的队伍,秘书学的研究流派异彩纷呈。

第二,秘书学理论专著、教材的数量无以计数。仅秘书理论著作种类就有秘书学、秘书实务、秘书写作、秘书史、办公室事务管理、会议管理、办公自动化、办公设备操作与管理、秘书心理学、秘书美学、秘书礼仪、档案管理、涉外秘书工作、秘书语言学、秘书工作、秘书文化、秘书修养、秘书工作案例等。

第三,作为秘书学研究的重要载体和学术阵地,秘书类期刊几乎与秘书学研究同一时段诞生。可以说,秘书学自创建伊始便有了自己的专业期刊,并相伴相随、快速发展、日臻完善。半个世纪以来,秘书学研究,包括论文、研究报告等成果层出不穷,全国各地开辟了诸多学术阵地──50多种秘书学专业刊物,摘录如下:

上海大学文学院主办的《秘书》;

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主办的《秘书工作》;

兰州大学主办的《秘书之友》;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的《广东秘书工作》(原为《秘书工作》) ;

广东省秘书工作质量研究会主办的《秘书工作质量研究》;

天津市企业秘书协会主办的《企业秘书与写作》;

沈阳大学主办的《文秘》;

成都市秘书学会主办的《秘书界》;

鄂尔多斯秘书学会主办的《鄂尔多斯文秘》;

北京市秘书学会主办的《北京秘书工作通讯》;

青岛市办公室工作研究会主办的《办公室工作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主办的《文秘风》;

四川乐山市工交秘书学会、乐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的《厂长与秘书》;

武钢(集团)公司秘书工作研究会和湖北大学行管系等主办的《企业秘书》;

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和云南省秘书学会主办的《秘书之声》;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和广西秘书工作者协会主办的《文秘工作》;

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的《办公室工作》;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主办的《秘书园地》;

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和湖南省秘书学会主办的《当代秘书论坛》(原为《当代秘书》) ;

中国档案出版社主办的《办公室业务》;

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主办的《秘书世界》;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和广西秘书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秘书工作研究》;

中共石家庄市委办公厅和石家庄市秘书协会主办的《秘书战线》;

河南省秘书协会主办的《河南秘书》;

贵州省毕节市政府办公室主办的《文秘园地》;

河南省秘书学研究会主办的《秘书学刊》;

江汉大学主办的《秘书学研究》;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和山东大学合办的《现代文秘》;

河南省现代秘书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秘书理论与实践》;

中国仪器仪表协会主办、北京办公自动化杂志社编辑的《办公自动化》。(这里需说明的是:秘书学的深入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蹒跚起步,走过了一段艰辛、曲折的发展历程,由于办刊主体各方面的原因,以上刊物有的起起落落,或停刊或改刊。)

多年来,秘书专家、学者、教育精英在这些刊物上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刊登的论文不计其数。

第四,全国、地方、行业性秘书学会、协会、研究会、专业委员会等社团学术组织纷纷成立,如上海市秘书学会、重庆市秘书学会、浙江省秘书学会、广东高教学会秘书学专业委员会、北京市秘书学会、广西秘书工作研究会、中国高教学会秘书学会(现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学专业委员会)、四川省秘书学会等。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都成立了秘书专业委员会。这些组织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学专业委员会为例,它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所属的“学科”专业委员会,是我国秘书界迄今唯一的全国性社团学术组织,积极开展了“全国文秘技能大赛”、“文秘课题申报”、“文秘精品课程立项”、“文秘教科研立项”、“文秘高层论坛”、“文秘教材编写”、“国家级‘十二五’教材申报”、“文秘教育教学成果评奖”、“文秘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奖”等活动,推动了秘书事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秘书学术会议和秘书专业技能竞赛、评奖活动相继在全国各地举办;秘书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成立,规范了秘书人才上岗资格;秘书科学研究十分活跃;凡此种种都标志着秘书学的诞生与发展。

第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是全国鉴定机构,在秘书国家职业标准制定、秘书职业资格鉴定统一管理、秘书专业技能竞赛等方面起到了开拓、引领和规范的作用。1998年在新职业、新技能领域向社会推出试验性、示范性和开拓性的全国统一考试,对考试合格者颁发相应等级的秘书职业资格证书。秘书职业首批从业者参加了全国秘书资格统一鉴定。为规范管理,国家相继出台并调整了一系列政策,如《秘书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综合评审办法》、《秘书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考核方案》、《秘书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时间安排》、《秘书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工作要求》、《秘书国家职业标准》等。秘书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展开,并逐步走上正规化、科学化的轨道,保证了秘书职业资格认证的质量,大大提高了秘书职业准入的含金量。

第六,高等院校秘书专业(文秘专业或××专业的文秘方向)开始兴起,秘书专业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旺景象,秘书专业建设出现了崭新的体制、机制、格局和途径。秘书教育先是以中专、高职高专层次为主,在这些学校开设文秘专业(或秘书方向)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有近千所大中专院校开设了文秘专业。2011年秘书学正式被列入本科招生专业目录,从而使我国文秘专业教育层次的设置形成了从中专、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完整的教育层次系统,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秘书人才。这些院校一直是秘书专业办学层次、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师资培训、教学改革等成为理论研究以及教学实践中着力探索的问题的教育基地。值得说明的是,由于秘书专业教育层次、培养人才目标以及办学体制等的差异,秘书专业在不同学校的叫法不一,此处不再详述。目前,政府、高校、行业、职场秘书构成了四方联动的秘书人才培养机制。

综上所述,各级党政领导机关、教育院校、行业组织、秘书现职人员等形成了有机的整体合力,开拓、推动了秘书职业的发展,可以说,秘书学基本完成了从一门前科学到一门趋于稳定、自成体系的常规科学的历史演进,这意味着秘书学学科达到了一个新阶段,秘书学开始走向成熟。四、国际秘书工作的发展

国外的秘书职业比较发达,很早就成立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秘书行业组织,有些行业组织甚至成为国际性的行业组织,如国际职业秘书协会,这为进一步推动秘书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一)国际职业秘书协会

国际职业秘书协会成立于1981年,原名“美国全国秘书协会”(成立于1942年) ,其总部设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包括4万多名会员,700家分支机构,除美国的在职秘书外,其会员来自欧、亚、拉美各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英国、德国、意大利、瑞士、挪威、比利时、冰岛、澳大利亚、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巴西、秘鲁、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巴拿马以及南非等。国际职业秘书协会的宗旨是:作为秘书的代言机构,维护秘书的合法利益;通过连续教育,提高秘书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介绍最新技术,增强秘书的业务技能,提高秘书的职业地位。1998年,国际职业秘书协会又改名为国际行政管理者协会。

国际职业秘书协会创建了三种刊物:①《秘书》,为国际秘书领域主要刊物,交流介绍秘书工作方面的新思想、新观念、新动态、新技术;②《秘书工作范例》,为协会同各分支机构中的企业经理代表人物合作创办的一种多方面综合论述刊物,反映秘书职责的共同特性;③《职业秘书道德准则》,建立和传播秘书职业行为标准,体现了秘书的职业道德观念。

国际职业秘书协会于每年7月举行国际秘书会议,世界各地会员均可参加。会议内容丰富,有名人演讲、专题报告、专题讨论、专家讨论以及与办公室贡献成果相结合的非正式讨论会等。

每年举办的“特许职业秘书考试”,在世界各地设250个考场同时进行,报考条件十分严格:高中生要有6年秘书工龄,大学生要有共6年的大学学龄与秘书工龄才能报考;有学士学位的人须有一年的工作经验且须经过证明才能报考。考试科目为:企业法、企业行为科学、企业管理、人际学、秘书会计学、秘书技能、办公室秘书工作程序等。考试连续进行12个小时。1980年曾有6000人报考,1000人合格。合格者获“特许职业秘书”资格(简称CPS)。在美国,所有秘书都期望获此资格,以求个人未来更好的发展。(二)欧洲专业秘书协会

1974年,法国的桑尼亚·威纽娜女士发起创立欧洲专业秘书协会,总部设在巴黎,会员国包括绝大多数欧洲国家。

欧洲专业秘书协会的宗旨为:一是成为全欧洲秘书的代言人;二是通过下列方式确立秘书在管理层的主要形象:①提升秘书的地位,②促使秘书接受专业训练,③让秘书成为一种职业;三是激发秘书发挥潜能;四是形成欧洲秘书的核心组织以加速促进秘书工作;五是提供全欧洲相关业务的网络联系;六是通过下列方式促进全欧洲秘书行业的相互了解与合作:①为秘书提供交流与分享的平台,②协助会员前往其他欧洲国家担任秘书工作;③举办商务及文化性的国际级会议。

欧洲专业秘书协会定期出版刊物《欧洲秘书的今日》,面向各国会员发行,使各国会员借此相互了解和沟通。欧洲专业秘书协会会员分为见习会员、会员及荣誉会员三种。(三)亚洲秘书协会

1974年,菲律宾秘书协会向亚洲诸国秘书协会呼吁筹建亚洲秘书协会,首倡者是菲律宾秘书协会会长琴·阿比尼亚女士,同年,在马尼拉召开了首届大会。1976年,亚洲秘书协会正式成立,第二届亚洲秘书大会召开,决定首任会长琴·阿比尼亚女士为亚洲秘书协会的创会会长,菲律宾秘书协会为亚洲秘书协会的秘书处。亚洲秘书协会的宗旨是:交流情报,报告各国的活动,提高秘书的知识技能等,致力于推动亚洲秘书向前迈进。亚洲秘书协会有年会、月例会和自己的刊物。1998年,亚洲秘书协会改名为亚太行政专业协会。五、国际秘书节

1952年,美国芝加哥资深秘书哈里·克林福(Harry Klemfuss) ,认为秘书在组织中的角色和重要地位应该得到重视和提升,就向美国商务部长提议应该建立秘书周计划,这一提议很快被批准,从而促成了世界第一个国际秘书节的诞生,即每年四月的最后一周为国际秘书周,该周的礼拜三即为国际秘书节,国际秘书周与国际秘书节就此共同诞生。自2000年开始,每年的国际秘书周和国际秘书节又改名为“行政专业周”(Administrative Professionals’Week)和“行政专业日”(Administrative Professionals’Day)。

国际秘书节设立的宗旨是为了肯定秘书工作在职场上的贡献,表达对秘书的敬意,借此节日向秘书们道声“辛苦”,并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投入此专业。为此,每年的秘书节期间,全世界各国都要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如新加坡每两年评选一次“最专业的秘书”,表彰最具专业精神、工作效率高和有杰出表现的秘书。第二节秘书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在秘书学的内涵和架构问题上,秘书学界的观点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还未形成一个稳定的、统一的、被广泛认可的共识。一、秘书学的研究对象

秘书工作、秘书机构、秘书人员等与秘书相关的一切现象,都是秘书学研究的对象范畴。具体包括:

秘书工作的内容、性质、特点、原则、方法、制度规律以及中外秘书工作产生、发展和运动变化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等。

各国、各级、各类型的秘书机构和秘书机构设置的原则、组织形式、性质、职能以及国别间的区别等。

秘书人员的类别、层次、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社交礼仪、秘书的资格选拔以及古今中外的区别等。二、秘书学的研究方法

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秘书学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一)理论联系实际

秘书学既是理论科学,又是应用科学,这就决定了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但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从大量的秘书工作实践中提炼出理论,而且理论要以指导实践为依归,坚决摒弃空泛而没有实际意义的研究。(二)运用比较的方法

比较是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方法,一方面从我国秘书历史的纵向角度,研究前后的不同,尤其是“后”比“前”的进步、发展之处,以便为“更后”的秘书工作有超越式的前进提供参照;另一方面从我国秘书工作与国外发达国家的秘书工作进行的横向比较中,找出优于和劣于外国秘书工作之处,特别是在体制、机制方面进行比较,以便扬长避短。(三)借助他山之石

注重对其他学科尤其是相关学科的研究,比如管理学和领导科学的研究。秘书是辅助领导做行政管理工作的,因此,秘书工作属于管理学和领导科学的范畴,离开了管理学和领导科学的研究,就等于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四)多方建立联动机制

国家各级秘书领导机构、高校、行业和职场秘书四方合作,形成联动机制,以秘书教育、秘书科研、秘书活动为突破口,促进未来秘书事业的大发展。第三节秘书学的学科性质与本质

关于秘书学的学科性质问题,目前秘书学界尚未达成共识。归纳起来,有四种观点:一是应用说,认为秘书学是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应用学科;二是分支说,认为秘书学是社会科学中管理学或领导学的分支学科;三是交叉说,认为秘书学是由许多相关学科交叉而产生的一门交叉学科;四是综合说,认为秘书学是运用多种学科理论和方法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一、秘书学的学科性质(一)秘书学是一门新兴学科

秘书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理由很简单,直到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秘书学科的深入认识和探讨才大张旗鼓地铺展开来,边认识边实践,边探讨边改进,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摸索,这一学科才逐渐走向成熟。(二)秘书学是一门应用学科

一门学科的形成都是以它的实践为基础的,秘书工作实践经历了数千年的漫长历史,不论“秘书学”这个名称是否存在,但作为一门学科,它事实上早已处于潜在的实践状态中,秘书学历经四千多年的萌芽、孕育、成长的演进,逐渐成熟。(三)秘书学是一门综合学科

秘书学是一门综合学科。能够被称为“综合”,一方面是因为领导须全面负责,综合管理,而秘书部门的工作是全面辅助领导,自然也带有综合性,这是就秘书部门工作的综合性而言;就秘书人员职责的综合性而言,有些基层组织的秘书机构编制基本出于节省人力的考虑,所配备的秘书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因此秘书工作的职责范围比较全面综合。另一方面是因为秘书学综合了行政管理学、心理学、会议实务、行政学、领导科学、行为科学、社会学、文书学、档案、写作、速记(录)、调研、信访、督查、统计、传播、公共关系、信息科学、办公设备、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内容。二、秘书学的学科本质

通过阅览大多秘书学著作可以发现,对于秘书学的学科本质,有的学者主张两分法,即将秘书学划分为理论秘书学、应用秘书学两个模块。例如司徒允昌、陈家桢的《秘书学教程》和陆瑜芳的《秘书学概论》。也有的学者主张三分法,即理论秘书学、工作秘书学和技术秘书学。

笔者认为秘书学既不是单纯的理论秘书学,也不是单纯的应用秘书学,秘书学的学科本质应是将应用秘书学提炼为理论秘书学,反过来理论秘书学又能指导应用秘书学,二者相互兼而有之。本教材将秘书学分为两个模块,即理论篇和应用篇,理论篇涵盖秘书史和秘书理论;应用篇涵盖秘书实务和秘书技术。第四节秘书学的结构与知识体系一、秘书学的结构体系

秘书学的结构体系由两部分组成:秘书理论和秘书实务。(一)秘书理论

秘书理论阐释静态的问题,核心点在于秘书工作、秘书人员和秘书机构。即有哪些秘书工作(活动) ,包括秘书工作的内容、性质、特点、原则、作用和规律;应配备怎样的秘书人员,包括秘书人员的类别、层次、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要设置何种秘书机构,包括秘书机构设置的原则、特点、组织形式和地位等。秘书理论是在秘书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秘书史是不可或缺的内容,秘书史解释人们的认知问题,即秘书人员、秘书工作和秘书机构等产生的逻辑根源以及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现在状况如何。(二)秘书实务

秘书实务阐释动态的问题,任何实务都要与理论相匹配,理论落到“地”上才有实际意义。秘书实务阐述秘书的应用问题,即做什么,怎样做,做到何种结果等,本书将分为四个较大的模块:秘书工作的事务管理、会务管理、公文拟制与处理和办公自动化。秘书专业技能是在实践中培养并逐渐完善的,秘书技能是不可或缺的内容,秘书技能提供解决方法,即何种情境中,运用何种方法与手段达到怎样的工作目标。二、秘书学的知识体系

秘书工作的全面性、多样性和具体性,决定了秘书学不是单一的纯理论学科,也不是单一的纯应用学科,而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关于秘书学的学科体系,秘书学界说法不一,有并列说、分支说、包含说等。笔者认为,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秘书学只是整合了多门学科的部分内容而已,以此构成了秘书学的知识体系,并没有构成学科体系。

秘书学吸收了多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某些知识与技术,汲取了行政管理学、心理学、会议实务、行政学、领导科学、行为科学、社会学、文书学、档案、写作、速记(录)、调研、信访、督查、统计、传播、公共关系、信息科学、办公设备、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内容而构成了自身的知识体系。

本教材按秘书学的内容结构,即秘书史、秘书理论和秘书实务、秘书技术来安排知识体系。第二章秘书机构第一节秘书机构设置的原则

秘书机构以其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成为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秘书机构并非可以随意设置,其规模的大小、承担的职责以及管理的体制等都必须适应本单位秘书工作的实际需要,必须遵循相应的原则。一、秘书机构的概念

秘书机构即秘书工作部门,指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为领导机构、领导者全面处理综合行政事务而设立的辅助机构。社会行政组织分为领导机构、职能机构、辅助机构、咨询机构和派出机构,其中,辅助机构又分为全面辅助机构和局部辅助机构,我国的秘书机构一般属于全面辅助机构。

秘书机构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秘书机构,是指负责综合行政工作的办公厅(室) ,包括其下属的文书、接待、档案、机要、外联、宣传、信访、调研、警卫等部门;狭义的秘书机构,仅指各级办公厅(室)中的秘书部门。本书介绍的是广义的秘书机构。

目前,在我国,除基层机关或规模较小的单位一般不设专门的秘书机构,只配备适量的秘书人员外,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到省、市(地)、县、乡(镇)各级党政领导机关,以及各类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普遍设有秘书机构。二、秘书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

进入21世纪,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处于改革实践当中,为发挥各级各类组织的秘书机构的作用,提高组织工作的成效,秘书机构的设置应遵循如下原则:(一)必要性原则

必要性原则,即所设秘书机构必须符合组织管理和领导工作的实际需要。在我国,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到各省、市(地)、县、乡(镇)党政系统都设有秘书机构,凡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必须设置秘书机构,即使是法人资格的小型民营企业,由于外联需要经常行文,也必须设置办公室,只是配备少数秘书人员而已。必要性原则是秘书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具体要求如下:

1.组织工作的必要

依秘书机构所属组织的高低不同,从辅助领导大政方针政策的研究到服务本组织的“办会”、“办事”、“办文”等,秘书机构设置的组织形式、秘书人员的层次结构及配备数量等,都取决于组织一切工作的实际需要。

2.领导工作的必要

秘书机构的设置必须从方便领导者的工作需要出发,因领导者是该组织的法人代表,肩负着决策与管理的重要职责。秘书机构的直接服务对象是本组织的领导,任何一个秘书机构,都直接受本组织领导的指挥。秘书机构的设置,还要遵循分级管理的原则,由本组织的领导根据工作需要来设置。这样能够有效地保证秘书机构行使自己的职责,为领导工作提供高效的服务。

3.综合事务的必要

依秘书机构所属组织的性质和层次不同,在我国,无论是党政系统,还是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层级越高,秘书机构内部业务越多,分工也越细;反之,层级越低,秘书机构业务越少,分工就越粗。相对来说,我国较高层次的党政机关的秘书机构人员岗位分工较细,而层次较低的党政机关、小型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秘书机构除了为领导服务外,更多的是协助本组织的职能部门处理综合繁杂的行政事务。(二)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指秘书机构设置的各个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要自成体系。应遵循如下原则:

1.机构名称一致

如我国党政系统自上而下的各级秘书机构的“厅”、“局”、“处”、“科”、“室”、“股”的名称应保持高度一致的体系关系。

2.设置标准一致

各组织内部所设秘书机构的层次与结构,秘书人员的层次、结构与岗位职责等,应采用统一的标准,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4年新出台的《秘书国家职业标准》。

3.秘书职能一致

秘书职能分为一般职能和深层职能。一般职能是为本组织的领导辅助管理与服务,多数情况下是办理综合事务、办理会议与活动、拟写与处理文书等;深层职能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06年出版的《秘书国家职业标准》的规定,一般职能的秘书没有行政级别,但秘书人员的岗位一旦达到高级别的资格时,即已经走上了领导岗位,随之秘书职能就发生了质的提升,如办公厅(室)主任、领导助理等。(三)高效性原则

各级各类组织根据自身需要设置秘书机构的层次和秘书人员的结构层次,必要的层次是辅助解决组织的领导管理的问题。

1.高效率

根据组织与领导的业务量科学设置秘书机构,秘书机构的层次不宜过多,系统内上下要匹配,要克服上下左右难以对口联系的弊端,秘书机构设置的根本要求是达到效能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以使秘书机构轻便灵活、高效运转。

2.高质量

根据秘书机构的业务量配备秘书人员,人员编制要合理,业务范围、职责权限和隶属关系要明晰,秘书部门内的业务流程和规章制度要规范,防止部门内部互相推诿,人浮于事。

3.高效益

秘书机构及其秘书人员要从组织系统的整体目标出发,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各种形式的活动与方法手段,辅助组织的领导妥善处理系统内外之间的各种关系,形成高效、高质运转的工作体系,以期实现组织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目标。第二节秘书机构的组织形式

凡从事秘书工作的部门都可称为秘书机构。我国目前的秘书机构的名称还没有达到高度统一,有些单位称为“办公室”、“行政部”或“综合办(办公室)”,还有的称为“调研室”、“研究室”、“政务处”、“政工科”、“综合处”,这些秘书机构,虽然未冠有“秘书”一词,但实施的就是秘书工作职能。一般在“秘书”一词后面加上“厅”、“局”、“处”、“科”、“室”、“股”等来命名秘书机构的等级名称,如秘书处、秘书科、秘书室等。

我国各级党政机关、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普遍设有秘书机构,有些较低层次的基层机关和规模较小的单位,虽然没有设立专门的秘书机构,但在“办公室”中也配置了少数从事秘书工作的人员。在小型民办企业中,为了节省人力成本,有的秘书人员还要身兼数职。

秘书机构的设置不仅表现在常设的组织中,有时为了完成某项特定任务,还会成立临时性秘书机构,如大型会议、庆典活动、多个组织联合参与的项目等,会有大量的筹备、组织、行政事务需要操办,都会成立临时的“秘书处”、“办公室”以处理相关综合事务,待此特定任务完成后,临时性的秘书机构也随之撤销。一、各级各类秘书机构

根据我国党政组织系统的级别层次,秘书机构自上而下分别为办公厅、秘书处、秘书科、秘书股等。(一)国家机关的秘书机构

国家机关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均设办公厅。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办公厅的区别是:中共中央不设正副秘书长,而是在办公厅设正副主任;国务院则设正副秘书长,不设正副主任,由秘书长直接行使领导职权。

由于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机关的职责、工作任务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在设置下属机构方面,都采用分理制和综理制这两种形式设置所属机构。

分理制,就是采用分部门办公的形式。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实行的都是这种形式,办公厅相当于部委一级的机构,内部下设局级机构,局级以下设处、室或科等。

以下列举党、政、企业组织的三种秘书机构,如图2-1、图2-2、图2-3所示:图2-1 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机构图2-2 市级秘书机构图2-3 企业(公司)秘书机构

综理制,就是采用不分部门办公的形式,由秘书机构综合管理领导机关的日常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央军委和全国政协常委会实行的便是综理制这种机构设置形式,由秘书长领导办公厅负责综合管理,承办日常工作,办公厅下设若干局、处、室等。一般中小型企业中,由“党”、“政”、“群”三个系统组成“三合一”的秘书机构,企业全部的秘书工作均由这一秘书机构负责处理。(二)省、市(地)、县级的秘书机构

省委和省人民政府均设正副秘书长和办公厅,办公厅设正副主任。办公厅工作由秘书长直接领导。设置下属机构采用分理制的形式,办公厅与省属部、委、局平行,厅下设处、室,再往下设科、组。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均设办公室,办公室设正副主任,下设科、股、组等。

省、市、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常委会,按相应级别分别设办公厅或办公室。设置下属机构均采用综理制的形式,由办公厅秘书长或办公室主任统辖下属各处或科,全面负责日常工作。(三)基层单位的秘书机构

基层单位的秘书机构通常只设办公室,不再设置下属机构,由办公室的人员各自分管某项专职工作,其实这些人员所从事的就是秘书工作。有些单位为了节省人力成本,仅设置兼职秘书。

城市的社区办事处和农村乡镇一般设办公室或秘书股,根据较少的业务量和简单的工作程序,设专职秘书或兼职秘书。该秘书往往要负责收发文件、保管印章、起草公文、安排会议、派遣车辆、接待来访、处理电话等多项行政工作。二、秘书机构的组织模式

秘书机构的组织模式是指本组织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时所采用的组织结构形态或模型。

我国的秘书机构,在编制上大体有以下三种组织模式:(一)因人分设制

因人分设制,即为了领导者的职务分工而分设相应的秘书机构。如我国党、政机关办公部门,内设综合处(科)、秘书一处(科)、秘书二处(科)、秘书三处(科)等,这大都是根据主要领导者和分管领导者的分工而设置的秘书机构。有的领导因工作特殊需要配备私人秘书,也属于此类。

因人分设秘书机构的优点是:便于领导者直接指挥与调遣。缺点是:增加了单位的管理层次,容易出现工作对接错位和推诿现象。(二)因事分设制

因事分设制,即为了使秘书工作的业务范围更清晰,并且有利于机关分工明确而细分设置对应的秘书机构。如秘书处(科)、文书处(科)、信息处(科)、督查处(科)、档案处(科)、信访处(科)、调研处(科)、接待处(科)等秘书机构,就分别对应了文字、文书、信息、督查、档案、信访、调研、接待等秘书工作。通过各自的业务活动,辅助领导工作和机关工作。

因事分设制的优点是:便于秘书机构的科学化分工管理,有利于秘书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有助于秘书工作的责任到位和质量的提高。缺点是:不便于直接为领导工作服务,如果协调出现问题,就会发生工作失调、运行不畅的现象,最终影响工作的进展。(三)混合分设制

混合分设制,即因人分设制和因事分设制两者兼有的组织模式。如某些办公部门中,设有秘书一处(科)、秘书二处(科)、秘书三处(科)等,同时设有信息处(科)、信访处(科)、调研处(科)、接待处(科)等。

混合分设制的优点是:既便于秘书机构为领导工作服务,又便于为机关工作服务。缺点是:辅助服务的重点不突出,业务范畴容易相互交叉或重复,令秘书人员无所适从。第三节秘书机构的性质

秘书机构有其特殊的地位和性质,不同于一般的职能部门,它是直接辅助单位领导者和协助处理各项日常工作的部门,目的是使领导者能够集中时间和精力,考量和处理重大问题。一、辅助功能的综合性

秘书机构所承担的工作涉及的范围和内容都十分广泛。首先,秘书人员充当的是领导的参谋助手,领导工作的全局化的特点决定了秘书工作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因为任何一级领导都处于不同层次系统的管理位置上,他必须总揽全局,预测发展,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秘书人员作为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也必须具有全局观念,站在领导者的角度观察,要保持与领导同步思维来分析问题,提出参谋建议,以适应领导者驾驭全局的需要;其次,秘书人员是为组织的综合工作服务的,其综合协调、公关形象职能等都是通过办文、办会和办事等业务来实现的。二、机构地位的中枢性

在组织管理系统中,领导者起着主导决策的作用,秘书机构正是辅佐领导者完成决策管理运行过程的行使职权的中枢部门。整个运行过程既承上启下,又沟通内外,协调左右,对本系统来说,秘书部门需要与上级单位和下属单位进行信息联络与业务处理,在本单位内协助领导与职能部门之间沟通联络、分管专项业务;对系统外来说,秘书部门充当桥梁角色,需要保持与社会、兄弟合作单位的联络畅通无阻,确保合作目标的实现。三、组织关系的封闭性

秘书部门的人员的编制在本组织,受本组织领导管辖,为整个领导群体服务。秘书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地位是平行的。秘书机构只接受本级组织的领导,直接对本级组织的领导负责。秘书机构即便在其公务活动中,与上级、同级或下属单位(当然也包括与上级秘书机构)或下级秘书机构产生了组织间的工作配合关系,也仅仅是业务范畴内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并不属于隶属关系。如图2-4所示:图2-4 组织机构第四节 秘书机构的职能

在我国,秘书机构主要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的一种综合服务和辅助管理的部门。其职能主要有参谋助手职能、枢纽桥梁职能、管理协调职能和公关形象职能。一、参谋助手职能

作为一个单位唯一的综合服务部门,秘书机构的工作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有着明显的差异。秘书机构的参谋助手职能主要是围绕领导者的管理目标、决策思想,随时有效地为领导者进行决策管理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及时针对领导者的咨询给予明确的回应,应提出通过周密思索论证而形成的建设性方案,以及进行决策实施中的某些协调和督察辅助,乃至为领导者拾遗补阙,甚至是提醒和劝谏。二、枢纽桥梁职能

协调作用对于一个有机组织体系的正常运转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秘书机构正处于中心地位,发挥着沟通连接纵向关系与横向关系的桥梁职能,例如,以单位名义向上级部门呈报本单位的书面请示、报告;向上级部门汇报下级的工作情况、工作建议;向下级单位传达领导机关的书面指示、计划、批示以及口头指令;与有关单位进行业务联系,包括公文、电话以及人员往来;与新闻媒体、顾客、群众进行沟通联络;特别是为本单位的领导者与职能部门之间、领导者与员工之间提供的沟通联络等工作更为频繁和实际。三、管理协调职能

任何一个党政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都要建立不同层次的领导和指挥关系,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部门必然要领导和控制系统内的全部资源,并指挥完成工作目标。秘书部门辅助领导者进行系统内部的运作管理,当系统内一旦出现不和谐的因素时,秘书部门就要通过协商和调解,减少和化解各类错综复杂的矛盾,消除隔阂,使各相关方面达成共识,有序配合,推进工作,实现共同目标。四、公关形象职能

秘书机构是单位联系社会的“门脸”和“窗口”,是各阶层的窗口。秘书人员在协助领导者处理事务和沟通内外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会把单位的服务意识、精神风貌、文化特征、礼仪风范等信息传递出去,形成正面的或负面的社会效应。从秘书人员言行的点点滴滴,外界可以看到该单位的管理理念、实力现状和发展前景。那么,为塑造良好的单位公关形象,就要打造完美的秘书机构作为“门脸”和“窗口”。第三章秘书人员第一节秘书的定义

本章所讲的秘书人员,是指我国历史时期意义上的秘书工作人员。一、“秘书”一词的演化“秘书”一词是个历史性的概念,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在古代,“秘书”是分开来表达意义的。“秘”即“祕”(mì) ,从“示”旁。《说文解字》释为“神也”,意为“神秘”、“隐秘”,后因形近而写为“秘”字,收于《集韵》;“书”基本义为写字、书写、记录,此外,还有装订成册的文件、书信、著作等意思。“秘书”第一次作为组合复词,见于汉代,从掌管宫中图书经籍的“秘书监”(官职名称)演化而来,完成了“秘书”由“物”演化为“人”的过程。具体的演化路径如下:

先是指物,即皇宫中秘密收藏的图书资料(朝廷的机要文件)。《汉书·刘向传》曰:“诏向领校中五经秘书。”《晋书·荀勖传》载:“及得汲郡冢中古文竹书。诏勖撰次之,以为中经,列在秘书。”这里的“秘书”均指“皇宫中秘藏之书。”

东汉时期佛教传入,宗教迷信得以空前地发展。此时,“秘书”意为“谶纬(c hèn wěi)图篆等书”。谶纬图篆是汉代流行的宗教迷信,称之为“秘书”。“谶”是巫师或方士制作的一种隐语或预言,作为吉凶的符验或征兆。“纬”是相对于“经”而言的,是以迷信方术、预言附会儒家经典的各种著作。图篆,即谶书。所以说,这个时候的“秘书”是由其本身的“神秘”意义而延伸开来的。“秘书”由指物发展为指机构(指官职,指人)。公元2世纪,东汉桓帝设“秘书监”,既是官署,也是官职,职掌典籍。“秘书监”指藏书机构,是专门管理图书档案的机构,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档案馆,下设有“秘书监”、“秘书令”、“秘书丞”、“秘书郎”等职务。这是“秘书”由物转化为人的历史进程中所迈出的重要一步,是一个突出的转折点。至曹魏,设置“秘书令”,“典尚书奏事”,始掌机要,但为时极短,曹丕称帝,即改为中书令。魏晋南北朝时,设立“秘书丞”、“秘书郎”,仍是掌握典籍的官员。“秘书”发展到指机构、指职位、指人。晋代时设立秘书寺,梁代时改为秘书省,隋唐均设秘书省“典司经籍”,“掌邦国经籍图书之事”。唐设“秘书郎”,分掌“经、史、子、集”。唐宋以至元代,“秘书”均指国家图书档案机构的名称。明时设内阁、六科、通进司、司礼监等中央秘书机构,票拟、贴黄、行移勘合及监生。至清末,我国的“秘书”才真正名实相符。

现代“秘书”始于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同盟会,先后任命马君武、胡汉民为同盟会总部秘书;1907年,清朝安徽巡抚冯煦上奏并经皇帝批准后,在巡抚衙门中设立了秘书、助理秘书等职。这是国内官方首次使用秘书职务名称,它成为现代秘书职名的直接渊源。1911年后,秘书的含义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是“秘书”已完全摆脱了“图书”的含义,从原先指物转变为特指从事秘书工作的职位或人;二是对秘书人员所有旧式的称谓全部退出了历史舞台,对从事秘书工作的相关职位或人员均以“秘书”相称。

总而言之,我国古代“秘书”演化到现代“秘书”,由指物或指机构、官职、官员到普通人员,最主要的是其内涵、工作性质、职能范围等都有着极大的不同。二、现代秘书人员的定义

现代秘书人员即“秘书”,指“人”。(一)我国对秘书定义的各种说法

我国秘书界的专家、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对“秘书”的定义进行了激烈的探讨,并得出了争论的结果。有人统计过,秘书学界(包括文献)对“秘书”的定义多达上百种,有“人员”说、“职务”说、“职位”说、“职业”说、“职称”说、“参谋”说、“助手”说等多个说法。列举如下:

1980年《辞海(缩印本)》中的“秘书”词条定义为:秘书是“职务的名称之一,是领导的助手。秘书工作是一项机要性的工作,它的任务是收发文件、办理文书、档案和领导交办的事项,各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一般均设有秘书工作部门或秘书工作人员”。

1983年《现代汉语词典》将“秘书”词条定义为:秘书是“掌管文书并协助机关或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工作的人员”。

1982年毛含德教授在《秘书学概论(内部版)》中说:“秘书是一种职务的名称……是在国家政权单位、事业和企业单位中,协助领导综合情况,研究方针政策,密切各方面的关系,办理文书、档案、人民群众来信及其他日常行政事务的人员,也是一种职称。”

1983年张金安、常崇宜在《秘书学概论》中认为,“秘书是一种职务、也应当是一种职称”,“是领导的耳目、助手和参谋”。

1985年王千弓在《秘书学与秘书工作》中说:“秘书是社会主义国家工作人员职务名称之一。”

1986年张家仪在《秘书》杂志上撰文《也谈秘书的定义》,他认为:“秘书是身处领导机构或附着个人,撰制掌管文书,辅助决策,并处理日常事务的服务人员。”并认为:“秘书从事的工作也就是秘书职业,秘书职业也就是服务性的,所以秘书绝不是一种职务,而是一种职业。”

1987年常崇宜在《现代秘书工作》一书中认为:“秘书是一种职务名称,也是一种社会职业。是领导机关首脑或特定领导人员的助手。各种秘书的具体助手作用各不相同,但都是通过辅助领导,直接为领导服务去体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

1987年刘祖遂、王守福在《通用秘书学》中认为:“秘书是社会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