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良方妙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2 08:53:01

点击下载

作者:178400:卢训丛,尚扬$${0},{1}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肝硬化良方妙法

肝硬化良方妙法试读: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近10余年来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有效方(法)共308首,全书反映了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新进展及新成果。本书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可供临床、科研、教学及肝硬化患者参考。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是国家科学技术部系统惟一一家中央级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使您增长知识和才干。

编写说明

《慢性病良方妙法精选》是一套系统精选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慢性病临床研究成果的丛书。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慢性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慢性病死亡人数在总死亡人数中所占比例也呈持续上升趋势。2005年全球死亡人数5800万,其中死于慢性病近3500万,而我国占750万。目前,主要慢性病的患者在我国约有2亿人,死亡人数占全国居民因病死亡人数的80%以上,已经取代传染病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死因。慢性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最主要的因素,其防治问题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严峻形势既引起广泛关注,相关研究也渐成热点。从现有文献报道可以看出,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病较之西医药具有明显的优势。总结慢性病临床研究新成果,将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良方妙法编著成系列书,旨在为科技工作者进一步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为医生临床及教师教学提供参考,为慢性病患者寻医问药和自我防治提供指南。

本丛书载方主要选自近10年国内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依病分册,每册载方200~300首。在简要介绍中、西医学对该病的认识及治疗概况之后,以方为目,从处方的组成、用法、功效、主治、效验、解析、来源七个方面对选方作了较全面介绍。其特点可概括为“新”、“效”、“精”、“明”、“便”,即:反映了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的新进展、新成果,所载方剂临床运用均有良效,叙述精炼,医理明达,使用和携带方便。

本丛书从立项到编写、出版,始终得到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致谢忱!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参编人员较多,又因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祈望读者提出宝贵意见。《慢性病良方妙法精选》编辑委员会

导言

肝硬化(hepafic cirrhosis)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临床有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受损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肝肾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肝硬化为临床常见病,但其发病率尚无准确统计资料。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供的数据,全世界肝硬化人群平均发病率为17.1/10万。不同国家及同一国家不同地区发病率有较大差异。西方发达国家主要以酒精性肝硬化为主,占所有肝硬化人数的2/3以上。嗜酒人数增加是这些国家近年来肝硬化发病率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国内报道,肝硬化占我国住院人数的0.36%~0.64%,占内科总住院人数的4.3%~14.2%,发病高峰年龄为35~48岁,男女比例约为(3.6~8:1)。我国以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最为常见,其次为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但近年来酒精性肝硬化发生率明显增加。在西欧和美国,肝硬化致死人数仅次于恶性肿瘤、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意外事故,居死亡原因第5位,在美国中年人中肝硬化则位居死亡原因第4位。有资料表明,肝硬化也是我国主要死亡病因之一。

肝硬化的病因很多,主要有:[1]病毒性肝炎。我国肝硬化病例中由病毒性肝炎导致者占40%~65%,主要由乙型、丙型、丁型肝炎引起,其中最常见的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HBsAg阳性率高达76.7%)。通常经过慢性肝炎,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肝炎阶段逐渐演变而来。甲型、戊型肝炎一般不会引起。[2]酒精中毒。由此导致的肝硬化约占我国肝硬化病例的7%左右。据统计,肝硬化的发生与饮酒量和持续时间长短成正比。每天饮含乙醇80g的酒可引起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持续大量饮酒数周至数月多数可发生脂肪肝或酒精性肝炎,持续大量饮酒达15年以上者75%可发生肝硬化。[3]寄生虫病。多由于感染血吸虫或肝吸虫等引起。虫卵随血流进入肝脏后主要沉积于汇管区,虫卵及其毒性产物的刺激,引起大量结缔组织增生,导致肝脏纤维化和门脉高压。[4]毒物中毒。长期反复接触某些化学毒物如四氯化碳、砷、磷、苯等,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甲基多巴、四环素、氯丙嗪、硫氧嘧啶、异烟肼、甲氨蝶呤、双醋酚酊等,引起中毒性肝炎,演变为肝硬化。[5]代谢障碍。由于遗传或先天性酶缺乏导致某些物质因代谢障碍而沉积于肝脏,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结缔组织增生而形成肝硬化。[6]循环障碍(淤血)。由静脉阻塞性疾病如柏-查综合征、缩窄性心包炎、慢性心力衰竭等,导致肝脏长期淤血缺氧,以致肝细胞坏死,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终成淤血性肝硬化。[7]胆汁淤积。肝内或肝外胆管持续阻塞导致肝细胞缺血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与纤维化,久之形成原发性或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8]营养障碍。慢性炎症性肠病、长期食物中缺乏蛋白质、维生素、抗脂肪肝物质等引起吸收不良和营养失调,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降低肝对其他致病因素的抵抗力,渐致肝硬化。[9]先天梅毒及免疫紊乱。孕妇感染梅毒后经胎盘传给胎儿可致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也可发展为肝硬化。[10]其他及原因不明。胰腺囊性纤维化、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可演变为肝硬化。有的肝硬化发病原因一时难以肯定,称为隐源性肝硬化。研究证实,两种病因先后或同时作用于肝脏更易导致肝硬化,如各型肝炎病毒的交叉重叠感染、血吸虫病或长期大量饮酒者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等,都可加速肝纤维化的形成和肝硬化的发生。

肝硬化的病理过程是: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坏死,肝小叶纤维支架塌陷;残存肝细胞再生呈不规则结节状肝细胞团(再生结节);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肝纤维化,肝小叶结构被破坏,形成假小叶,使肝脏逐渐变形、变硬。由于这些病理变化,导致肝内血液循环紊乱,而肝内血液循环紊乱成为门静脉高压症形成的病理基础,并加重了肝细胞营养障碍,促进了肝硬化进一步发展。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不同病因所致慢性损害共有的应答反应,是纤维增生和纤维降解失衡的结果。在肝脏损害过程中,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合成量增多,各组分的比例会发生变化。当各种原因所致慢性肝实质炎症、坏死引起持续性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超过纤维的降解时,即可导致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及分布异常,即肝纤维化。早期的纤维化是可逆的,到后期出现再生结节时则不可逆。这些沉积的细胞外基质主要是胶原,它们来自位于窦状隙(disse腔)的贮脂细胞(ito细胞),沉积于肝小叶各处。目前已发现至少19种类型胶原,但肝脏中含量较高者仅包括Ⅰ、Ⅲ、Ⅳ、Ⅴ、Ⅵ、Ⅹ和Ⅷ型。肝纤维化时,胶原含量可增加4~7倍,以Ⅰ、Ⅲ型胶原增加为主,Ⅳ型胶原也有所增加。除胶原外,其他细胞外基质如蛋白多糖(proteoglycan)、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 FN)、层黏连蛋白(laminin, LN)等也明显增多。

肝硬化早期肝脏肿大,晚期则明显缩小,且质地变硬、重量减轻,外观呈棕黄色或灰褐色,表面有弥漫性大小不等的结节和塌陷区,边缘较薄而硬,肝包膜增厚。肝组织切面可见正常结构被圆形或近似圆形的岛屿样结节代替,结节周围有灰白色结缔组织间隔包绕。肝硬化时,其他器官如食管、胃、脾、肺、睾丸、卵巢、甲状腺、肾上腺皮质等也有相应的病理变化。

肝硬化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目前多根据病因或病理分类,也有根据临床表现分类。根据病因分类分为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寄生虫性肝硬化、中毒性肝硬化、代谢性肝硬化、循环障碍(淤血)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硬化、先天梅毒性肝硬化、营养不良性肝硬化、隐源性肝硬化等几类。根据病理形态分类分为小结节性肝硬化、大结节性肝硬化、混合性肝硬化、不完全分隔性肝硬化(再生结节不显性肝硬化)。根据病理表现分类分为早期肝硬化、晚期肝硬化。根据临床表现和肝功能情况分类分为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本病还可按Child-pugh评分分级,分为A级(总分6~7分),B级(总分7~9分),C级(总分≥10分)。

肝硬化的起病与病程发展一般均较缓慢,可隐伏3~5年或十数年之久。不少病人是在体检或因食管静脉曲张突然呕血或因其他疾病进行剖腹甚或在尸体解剖时才被发现。少数病人因短期内大片肝坏死而在3~6个月便发展成肝硬化。其临床表现在肝功能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有所不同,但两期分界并不明显或有重叠现象。代偿期(早期或隐性期)症状较轻,常缺乏特异性,以疲倦乏力、食欲减退及消化不良为主,可有恶心、厌油、腹部胀气、上腹不适、隐痛及腹泻;营养状况一般;肝轻度肿大,质地结实或偏硬,无或有轻度压痛,脾轻度或中度肿大;肝功能检查正常或轻度异常。失代偿期(晚期)临床表现显著,主要为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症两大类表现。肝功能减退导致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激素等物质代谢障碍,门静脉高压则导致脾淤血、侧支循环建立和开放、腹腔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增高等,临床可出现如下表现:疲惫,消瘦,贫血,各种维生素缺乏症;食欲不振甚或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紫癜、胃肠道出血;面色黝黑(肝病面容),色素斑,蜘蛛痣,黄疸,胡萝卜素血症,肝掌,面部及下肢等部位毛细血管扩张,白指甲,男性性欲减退、睾丸萎缩、毛发脱落、男乳女化,女性月经不调、不孕;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胆系感染、胆结石;脾大,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痔静脉扩张,浮肿,腹水;肝脏质地坚硬,边缘较薄,早期表面尚平滑,晚期可触及结节或颗粒状,肝细胞进行性坏死或炎症时可有轻度压痛。由于病因和病理类型不一,临床表现不尽一致。肝硬化的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试验、免疫功能检查、腹水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及腹腔镜检查、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等。肝硬化的并发症主要有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原发性肝癌、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等。

代偿期肝硬化诊断:有慢性肝炎病史及症状可供参考;如有典型蜘蛛痣、肝掌应高度怀疑;肝质地较硬或不平滑及(或)脾>2cm而质硬,又无其他原因解释,是诊断早期肝硬化的依据。单氨氧化酶(MAO)、血清 Ⅲ型前胶原肽(P ⅢP)升高有助诊断。必要时作肝穿病理检查或腹腔镜检查。失代偿期肝硬化诊断:症状、体征均较显著,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均有明显异常,故其诊断不难。本病需与有肝大表现的疾病如慢性肝炎、原发性肝癌、血吸虫病、肝包虫病、某些累及肝的代谢性疾病及血液病等鉴别;脾大时需与有脾大表现的疾病如疟疾、白血病、霍奇金病、血吸虫及肝吸虫病、黑热病等鉴别;有腹水时需与结核性腹膜炎、癌性腹膜炎、缩窄性心包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卵巢癌、巨大肾盂积水及卵巢囊肿等鉴别;上消化道出血时需与消化性溃疡、出血性胃炎、胃黏膜脱垂、胆道出血、胃癌等鉴别;肝性脑病应与低血糖、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鉴别;肝肾综合征应与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等鉴别。

目前,肝硬化无特效疗法。早期治疗旨在阻止病程进展,延长其代偿期;失代偿期的治疗旨在缓解患者病情,改善其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命。[1]一般治疗:包括休息、合理饮食、支持治疗。[2]药物治疗:平日可用维生素和消化酶;根据病情选用水飞蓟素、葡萄糖醛酸内酯(肝泰乐)、肌苷、三磷酸腺苷、能量合剂、蛋白同化剂、秋水仙碱等解除肝脏毒素、保护肝细胞、促肝细胞再生、防止肝细胞坏死及抗肝纤维化药物。有慢性肝炎活动时应控制肝炎,予抗病毒及免疫调正治疗,如干扰素、阿糖腺苷等,必要时应用泼尼松等。[3]肝移植手术:是晚期肝硬化尤其是肝肾综合征的最佳治疗。[4]并发症治疗:腹水的治疗方法有限制钠和水的摄入、利尿剂的应用、输入白蛋白或右旋糖酐或代血浆、放腹水与腹水浓缩回输、腹腔-颈内静脉分流术等;对于上消化道出血,应紧急采取有效措施包括禁食、静卧、加强监护、止血、补充有效血容量、预防肝性脑病等;对于肝性脑病,一般治疗以去除诱因为基本原则,药物治疗主要是减少肠道氨的吸收和促进体内氨的排出,其他治疗手段包括减少门体分流、人工肝、肝或肝细胞移植等;对于继发感染,应积极加强支持治疗和相应抗生素的应用;对于肝肾综合鱃,尚无有效治疗,重在预防;对于肝肺综合征,内科治疗多无效,吸氧可暂时改善症状但不能逆转病程;原发性肝癌、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等应分别采用相应措施治疗。

肝硬化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肝功能代偿程度及病因、病变类型、有无并发症等。代偿期肝硬化若治疗及时而得当,病变可维持稳定;而失代偿期肝硬化即便采取治疗措施,其预后依然较差。循环障碍(淤血)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等,若能在代偿期及时消除病因,其预后好于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在Child-pugh分级中,A级预后最好,C级最差。2005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与肝病学术会议”上,与会专家报告显示:20%~30%的代偿期肝硬化可以发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6%~15%可发展为肝细胞性肝癌;五年存活率,代偿期肝硬化为55%,失代偿期肝硬化为14%。肝硬化死亡原因主要是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严重感染、肝肾综合征等。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区,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占比例较大,因此预防病毒性肝炎对于降低我国肝硬化发病率显得尤为重要。规范器械消毒、严格筛选献血员、接种肝炎疫苗,以及注意个人卫生、节制饮酒、合理营养、避免药物伤肝等,均为预防肝硬化的有效措施。若肝硬化已成,应积极采取保护措施,阻止病程进展,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寿命。

肝硬化属中医学“胁痛”、“积聚”、“癓瘕”、“痞块”、“臌胀”、“单腹胀”、“蜘蛛腹”、“石水”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常见病因有酒食不节、情志失调、邪毒入侵、虫积所伤等。主要病机为肝脾受损,气血瘀滞,脾失健运;久则水湿内聚,以致气、血、水相互搏结,三焦失司,水泛络伤;至其后期,肝脾肾三脏俱病,功能严重失调,本虚标实。其病机特点为虚实错杂,血瘀贯穿于病理演变的始终。中医药治疗以标本同治、攻补兼施为原则。攻以治标,行气、化瘀、消水为基本治法;补以治本,重在养肝、健脾、益肾。攻勿忘虚,补勿忘实。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2003年制定的《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中,将本病分为肝气郁结证(含肝胃不和、肝脾不调)、水湿内阻证、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瘀血阻络证六型,并指出应该采取中西医结合综合性措施,首先针对病因治疗,肝硬化早期积极应用中药抗纤维化治疗,晚期针对并发症治疗。

综观临床报道,中医药治疗肝硬化(尤其是早期肝硬化)有明显优势,中医药与西医药疗法合理联用能提高疗效。本书所辑为近10年来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有效方(法),共308首。

一、内治

“内治”指通过口服药物治疗疾病的一类疗法。本节选介279首。

1.抗纤汤

【组成】鳖甲20g,柴胡16g,丹参15g,郁金、夏枯草、白花蛇舌草各10g,桃仁6g。【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连用6天,间隔2天后再服。同时联用α-干扰素:每次300万U,开始2周每日1次,以后改为隔日1次。疗程均为6个月。【功效】疏肝理气,化瘀散结,清热解毒。【主治】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证属湿热毒邪内蕴,肝络气滞血瘀。【效验】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情轻重程度上相似,有可比性。治疗组采用上法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α-干扰素,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球蛋白比例(A/G)、γ-球蛋白(γ-G)和肝纤维化指标如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 ⅢP)等水平明显降低,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P<0.01或P<0.05);B超示肝内光点粗、三级血管走行欠清和分布不均影等异常声像图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此外,治疗组HBeAg阴转率为61.0%,明显优于对照组36.3%(P<0.01)。提示α-干扰素和中药抗纤汤联合应用,对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促进肝功能恢复,抗肝纤维增生和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等有显著疗效。【解析】研究证实,肝组织炎症坏死的程度与肝纤维化存在极显著相关性;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α-肿瘤坏死因子11(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等合成和分泌增加及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在肝纤维化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α-干扰素与中药抗纤汤联合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疗效较佳,其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α-干扰素能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等细胞因子和诱导肝细胞内染色体产生抗病毒蛋白等作用,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以消除炎症;α-干扰素能下调TGF-β的分泌,1防止肝贮脂细胞的激活和增生,抑制mR-NA,减少胶原蛋白表达,从而发挥抗肝纤维化效应。中医认为,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生与湿热毒邪内蕴致肝络气滞血瘀,瘀久则成块有关。药理学证实,丹参、桃仁、红花、鳖甲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中药均有显著的抗纤维化和促进肝纤维化溶解吸收的作用;柴胡能疏肝理气,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减轻炎症;白花蛇舌草能清热解毒,抑制乙肝病毒。因此,α-干扰素与中药合用,能协同抑制肝脏炎症和抗肝纤维化。【来源】陈凤钦等.α-干扰素加抗纤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研究.实用医学杂志,2006;22(9):1063~1064

2.鳖甲汤

【组成】茯苓皮、猪苓各50g,白术40g,鳖甲、丹参、大腹皮、车前子各30g,白芍、泽兰各20g,当归15g,柴胡、焦三仙、泽泻、桂枝各10g,三七粉5g。

随症加减:湿热内蕴伴黄疸者,加茵陈50g;A/G倒置者,加阿胶15g;鼻衄齿衄者,加茜草15g。【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配合低盐、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而易消化饮食,休息。2个月为1个疗程。【功效】活血消癓,健脾利水,滋养肝肾。【主治】乙肝肝硬化腹水。证属肝血瘀滞,脾失健运,肝肾阴虚,水液停聚。【效验】共76例患者,均无合并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及腹腔内感染。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病例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组采用上法治疗;对照组对患者饮食、休息的要求与治疗组相同,并常规服用肝泰乐、维生素C,根据腹水变化临时加服安体舒通或呋塞米。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症状消失,肝功正常,超声提示腹水消失)24例,有效(主要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或ALT、T-Bil、A/G有改善,腹水明显减少)12例,无效(肝功功及腹水量无明显变化)2例,显效率63.2%,总有效率94.8%;随访1年,复发腹水8例,复发率21%。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5例,无效9例,36.8%,总有效率76.3%;随访1年,复发腹水35例,复发率92%。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即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解析】标实为肝硬化腹水的特点。肝血瘀滞存在于臌胀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是鼓胀病机的中心环节。然而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乙肝病毒对骨髓抑制或脾功能亢进导致血小板减少以及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均有出血倾向,容易出现鼻衄、齿衄,或合并胃黏膜病变而致上消化道少量出血,或因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而致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因此,治疗本病应标本兼顾,慎用活血化瘀药物。鳖甲汤中,柴胡疏肝理气;当归、白芍、丹参、泽兰养血活血;白术、焦三仙健脾和胃;茯苓皮、猪苓、泽泻、大腹皮、车前子利水渗湿;鳖甲咸能软坚,寒能清热,滋补肝肾之阴;桂枝助膀胱气化;三七既能止血,又能活血散瘀。诸药合用,扶正祛邪,共奏理气活血、益气健脾、滋养肝肾、利水消癓之功。此方除利水作用外还能抗纤维化、调整蛋白代谢、改善肝功能,使病人腹水消退后,硬化程度减轻,肝功能改善,病情长期稳定。【来源】杨杰等.鳖甲汤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38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19(4):362~363

3.槟榔汤

【组成】人参、田三七、槟榔、青陈皮各12g,丹参、地骨皮、泽兰、制附子各15g,茯苓、白术各10g,紫苏9g,甘草5g。

随症加减:有黄疸者,加茵陈、郁金、大黄;湿热甚者,去制附子、人参,加黄连、虎杖;肝肾阴虚者,去人参、制附子,加沙参、白芍、枸杞子。【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30天为1个疗程。【功效】健脾利湿,温阳化气,理气活血。【主治】肝硬化腹水。证属肝脾肾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腹中。【效验】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因及病情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均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服槟榔汤;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腹水及水肿完全消失,主要症状基本消失,食欲及一般情况好,体检移动性浊音消失,B超检查腹水阴性,脾脏缩小,门静脉直径<1.2cm,肝功能恢复正常)44例,好转(腹水及水肿大部分消退,主要症状减轻,食欲及一般情况改善,体检轻度移动性浊音,B超提示少量腹水,脾脏略缩小或不变,肝功能部分恢复)10例,无效(腹水不减或增多,病情加重,或有其他并发症)6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显效18例,好转16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为57%。治疗组腹水消退时间7~30天,对照组腹水消退时间22~47天,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解析】中医理论认为肝硬化腹水的病机为肝、脾、肾功能失调致气滞血瘀,水停腹中,属本虚标实之证。治宜攻补兼施。槟榔汤中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利湿;人参、制附子温阳化气;田三七、丹参、泽兰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并降低门脉压,其中丹参具有抗纤维化及较强的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的作用;槟榔、泽兰行气利水;青陈皮、紫苏解郁理气;地骨皮清虚热;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之效,使肝、脾、肾功能协调,气机通畅,则腹水自消。本方从整体上调理脏腑功能,改善肝功能,降低门脉压,促进蛋白合成,既可防止腹水减而骤增,病情反复,又能缩短疗程,且攻而不竣,补而不滞,患者均能耐受,无明显不良反应。【来源】吴忠珍.槟榔汤治疗肝硬化腹水60例.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2):185

4.参七汤

【组成】红参、丹参、当归、半边莲各10~15g,三七5~10g(吞服),猪苓、前仁各15~20g,茯苓15g,土鳖(吞服)、鳖甲(研粉吞服)、黄芪、白术、枳壳、厚朴、淮山药、麦芽各10g,砂仁6g,肉桂3g(吞服)。

随症加减:阴虚火旺者,去肉桂,加沙参、麦冬、玉竹各10g;脾肾阳虚者,加附片(先煎)、干姜各10g,椒目5g;心肝火旺者,加黄连6g,淡竹叶10g。【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腹水期,在服用参七汤同时,静脉滴注白蛋白10g,隔日1次;口服双氢克尿塞25mg,安体舒通20mg,每日3次,疗程以腹水消退为限。腹水消退后,停用白蛋白、双氢克尿塞、安体舒通,单纯服用参七汤。【功效】行气补气,行血补血,利水消癓。【主治】肝硬化腹水。证属气血两亏,气水血毒结聚。【效验】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02例,男68例,女34例;平均年龄54.6岁,平均病程5.4年。对照组56例,男41例,女15例;平均年龄41.2岁,平均病程4.2年。治疗组采用上法治疗。对照组腹水期静脉滴注白蛋白20g,每2日1次;根据病情不定时分次静脉滴注法呋塞米每日20~80mg;腹水消退后,静脉滴注促肝细胞生长素80mg,每日1次。结果:治疗组显效(腹水及全身症状消失,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34例,好转(腹水和其他症状明显好转,肝功能有所改变)46例,无效(腹水未见减轻,其他症状及肝功能无改变)19例,恶化(腹水及其他症状、肝功能等进一步恶化)3例,总有效率78.4%。对照组显效16例,好转19例,无效15例,恶化6例,总有效率62.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解析】肝硬化腹水若因气血两亏、气机逆乱、气水血毒结聚所致,则治水不如治气,治气须治血;治气当行气、补气,治血当行血、补血。参七汤方中,人参甘温,大补气血;当归辛温,补血行血;三七甘苦温,含有大量人参甙,有行气、补血、补气的作用。诸药合用,切中病机,故治疗肝硬化腹水有良好效果。临床观察,本方能消除或缓解腹水、水肿、腹胀、纳呆、乏力、少尿等症状和体征,尤其在缩短消除腹水时间方面效果明显,远期疗效更为理想。【来源】秦龙腾.参七汤为主治疗肝硬化腹水102例.湖南中医杂志,2002;18(4):25

5.柴苓汤

【组成】柴胡、甘草、黄芩各6g,猪苓、陈皮各12g,半夏、白术、桂枝、大枣各10g,茯苓18g,泽泻15g。【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3次。同时加用酚妥拉明10mg,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30天为1个疗程。【功效】疏肝健脾,和解清热,利湿化瘀。【主治】肝硬化腹水。证属肝郁脾虚,湿聚血瘀。【效验】将12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5例,两组病例年龄、性别、腹水程度、肝功能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常规给予复合维生素B、螺内酯(安体舒通)、双氢克尿塞口服,甘草酸单铵(强力宁)40~6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上法。结果:治疗组显效(主要症状消失,腹水完全消失,肝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白球蛋白比例正常)37例,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腹水减少,肝功能改善或基本恢复,白球蛋白比例接近正常)20例,无效(主要症状无明显改善,腹水不减或增加,肝功能未改善或恶化)3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3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7.69%。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均未发生明显副作用。【解析】柴苓汤有疏肝健脾、和解清热、利湿化瘀之功。酚妥拉明为α-2受体拮抗剂,有血管扩张作用,对门脉系统血管的扩张更明显,因此能降低门脉压力;同时,也可增加肝、肾血流灌注量,既改善肝细胞的缺血缺氧状态,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又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临床观察,柴苓汤与酚妥拉明联合治疗肝硬化腹水,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且无副作用,尤其是在治疗之初3~7天病人腹水消退明显,症状减轻,增强了病人的治疗信心。【来源】何峰.柴苓汤联合酚妥拉明治疗肝硬化腹水60例.医药导报,2000;19(2):157

6.当蛭汤

【组成】当归15g,水蛭9g(研粉吞服),生黄芪30g,丹参15g,三棱9g,红花6g,葫芦壳15g,干蟾9g,茯苓皮15g,龟、鳖甲各18g(先煎半小时)。【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服用。同时口服尼群地平片10mg,每日2次。连服4周。【功效】养血活血,益气健脾。【主治】肝硬化。证属瘀血郁肝,气虚脾弱。【效验】共治疗35例患者。男30例,女5例,平均年龄42岁。按Child-pugh分级,肝功能A级14例,B级19例,C级2例;28例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5例为血吸虫病感染,2例为酒精性肝硬化。结果:门静脉血流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从而降低门脉压;对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影响较少,治疗前后对比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解析】肝硬化之形成,与情志郁结等有关。此病瘀血郁肝是病原,气虚脾弱是病体,加之久病入络,日久多顽,故治疗以养血搜剔为要。方中重用当归、水蛭等活血化瘀之品,以改善微循环,保护肝细胞,促进肝功能恢复,抑制纤维组织增生,使肝内纤维组织软化,提高血浆蛋白特别是白蛋白,从而达到治本的目的。其中当归可显著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的肝静脉嵌塞压(WHVP)而对全身血流动力学几乎没有影响;黄芪能加强肝脏代谢,促进肝功能恢复,还可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力,改善肝内血氧供应,调节和维持机体内在平衡。尼群地平系长效钙通道阻滞剂,具有很强的扩血管作用,同时还有促尿排钠的作用;其在减少门脉血流的同时,并不影响肝总血流灌注,这对肝功能的良好保持非常有利。临床观察,尼群地平与中药联合应用,可明显减少门静脉的血流量,从而使门脉压降低,而对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影响较小。【来源】郑卫华等.当蛭汤合钙通道阻滞剂对肝硬化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8(2):80

7.二虫汤

【组成】白及、陈皮、蟋蟀、炙甘草、蝼蛄各10g,红枣、炒白芍、大腹皮、茯苓皮各30g,陈葫芦壳100g,泽泻12g。

随症加减:脾虚肝旺型加党参、焦白术各30g,茯苓20g,郁金10g;气血两虚型加党参、当归各30g,焦白术、制何首乌各15g,阿胶(烊冲)12g,熟地黄20g;气阴两虚型加太子参、麦冬各30g,天冬、生地黄、地骨皮、天花粉各20g,五味子10g。【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一般3个月为1个疗程。【功效】消肿利水。【主治】肝硬化腹水。证属气滞血瘀,痰凝湿阻,水聚腹中。【效验】共治疗34例患者。男30例,女4例,平均年龄51岁,平均病程28月;ALT 666.8 nmol·s-1/L以下者30例,666.8nmol·s-1/L以上者3例,1333.6nmol·s-1/L以上者1例;白蛋白35g/L以下者29例,正常者5例;A/G异常者24例,正常者10例;肝肿大者4例,缩小30例;脾肿大34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4例,血吸虫病性肝硬化腹水30例。结果:参照1993年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大连会议通过的有关腹水中医疗效判定标准评价疗效,达一级疗效者18例,达二级疗效10例,达三级疗效者4例,无效2例。【解析】肝硬化腹水的形成,责之肝失疏泄,木郁克土,以致脾虚无力运化,气滞血瘀,痰凝湿阻,逐渐结成积、痞块,久则肝脾肾三脏受损,水聚腹中。此时病情往往呈元气不支、邪水猖獗之势,本虚标实,虚实交错,而患者虚难受补,实不堪攻。治疗当务之急宜消肿利水。二虫汤以治标为主,应用时根据本虚增加补益药物,临床观察成效颇佳。中药消肿利水无副作用,消肿持久而不易反跳,尤其对肝肾功能无损害。本病腹水消退后应继续巩固治疗。因属疑难病,经常反复发作,服药时间要长。【来源】张菊花.二虫汤治疗肝硬化腹水34例.新中医,2000;32(5):51

8.苓甲汤

【组成】茯苓、大腹皮各30g,麦芽、黄芪各20g,泽泻、猪苓各15g,丹参、制鳖甲、白术各12g,柴胡、赤芍、郁金各10g,当归8g,生甘草5g,陈皮4g。

随症加减:伴消化道出血者,上方去丹参、制鳖甲,加茜草、蒲黄各15g,白及、三七各10g;伴黄疸者,加茵陈蒿15g,溪黄草30g;腹水日久,肾阳亏虚者,加菟丝子、巴戟天、枸杞子各15g,附子20g;血瘀证明显者,加土鳖6g,三七、桃仁各10g。【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服。3个月为1个疗程。【功效】疏肝健脾,化瘀利水。【主治】肝硬化腹水。证属肝郁脾虚,肾失蒸化,气滞血瘀,水湿内停。【效验】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30例,两组病例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予服复肝汤,对照组常规使用西药,均连续治疗1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中若合并肝昏迷、消化道大出血、感染等危急重症,均给予抗肝昏迷、止血、抗感染等对症支持处理。结果:治疗组显效[症状消失,腹水退尽,一般情况良好,肝功能(ALT、T-Bil、A/G或蛋白电泳)恢复正常]21例,有效(主要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腹水减少1/2以上,肝功能指标下降幅度在50%以上而未完全正常)12例,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或恶化)5例,总有效率86.84%;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3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3.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腹水、胸水均较治疗前显著减退(P<0.05),而治疗组减退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追踪观察,治疗组腹水减退后不易反弹,继续用药可巩固疗效,且无副作用,而对照组腹水减退后易反弹,长期服药易引发肝肾功能损害。【解析】肝硬化腹水发病责之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病机主要为肝郁气滞,血脉瘀阻,脾失健运,肾不蒸化水液,使水湿内停,积于体内。其证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因此,治疗应以疏肝健脾、化瘀通络治其本,利水消胀治其标,方用苓甲汤。方中柴胡、郁金疏肝解郁;黄芪、白术、麦芽、陈皮、甘草健脾行气;丹参、鳖甲、赤芍、当归活血化瘀通络;茯苓、泽泻、猪苓、大腹皮利水消胀。诸药合用,药性平和,补不留邪,攻不伤正,攻补同施,使肝郁得解,脾运得健,血脉畅通,水湿分消。药理研究证实,疏肝理气药物能减轻肝纤维化程度,降低肝胶原蛋白含量;益气健脾药物不仅能改善消化吸收功能,而且有利于升高白蛋白,提高淋巴母细胞转化率,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并有诱导干扰素作用;活血化瘀药物能扩张肝脏血管,增强肝脏血液循环和肝脏血流量,从而防止肝细胞的坏死,加速病灶的吸收和修复,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利水祛湿药能增加胆汁分泌,降低转氨酶。本方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作用机制可能在于其抗肝纤维化,改善肝脏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来源】孙玉冰等.复肝汤治疗肝硬化腹水38例临床观察.湖南中医药导报,2004;10(7):18~19

9.复肝汤

【组成】苍术、白术各50g,茯苓、丹参、赤芍各20g,鳖甲、大腹皮、防己、柴胡各15g,穿山甲、怀牛膝、广木香、甘草各10g。

随症加减:肝区痛加前胡10g,川楝子15g;有明显黄疸者加茵陈60g,生大黄6g(后下);消化不良者加焦三仙各15g;若腹水量大加车前子、浮萍各30g,益母草15g;肝昏迷或有肝昏迷预兆者加升麻30g。【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服。【功效】补脾利水,行气活血,软坚散结。【主治】肝硬化。证属脾虚水停,气滞血瘀。【效验】共治疗120例患者。男98例,女22例;年龄5~70岁;最长病史12年,最短4个月;属早期肝硬化者69例,中晚期者51例;有腹水者52例,合并消化道出血者24例,合并肝昏迷者9例。结果:显效(症状控制,腹水消失,经B超复查证实肿大的肝脾回缩至正常大小、质地变软,恢复工作或劳动,观察2年以上无复发)61例,有效(症状和腹水消失或部分消失,肿大的肝脾回缩但未达到正常大小,观察2年内病情有反复但较治疗前明显减轻)46例,无效(病情无明显好转,或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但病情不稳定,2年内多次复发或反而加重)13例,总有效率89%。服药量最少9剂,最多63剂。【解析】岳氏认为,治疗肝硬化应攻补兼施。“攻”用消法,利水、行气、活血均属之;“补”以补脾为主。复肝汤中,苍术、白术为补脾佳品,故其用量较大;丹参、赤芍活血化瘀、软缩肝脾,其中丹参能降低门静脉压力,改善肝内血液循环,减轻瘀血,使肿大的肝脾回缩、肝细胞营养和氧的供应增加,从而促进肝细胞再生和肝功能恢复;甘草、柴胡、茯苓合用为甘柴合剂,能减轻肝细胞损伤,促进肝细胞代谢,阻止脂肪变性,抑制纤维组织增生,促进纤维组织重吸收;鳖甲、穿山甲活血祛瘀,软坚散结,消散积块,有抑制结缔组织增生和提高血红蛋白含量的作用;防己、大腹皮利水;怀牛膝补肝肾、活血,并引药下行;广木香行气;升麻能助肝解毒。诸药合用,共奏其效。【来源】岳淑珍.自拟复肝汤治疗肝硬化120例.中国民间疗法,2005;13(5):25~26

10.肝复汤

【组成】醋柴胡、炒莪术、炙鳖甲、炮山甲、肉桂各10g,广郁金12g,丹参、赤芍、生牡蛎、红枣各30g,炙黄芪、带皮茯苓各15g,炒白术20g。

随症加减:肝郁甚者加青皮、陈皮、金铃子;血瘀甚者加地鳖虫、桃仁、炒玄胡;脾虚甚者加炒党参、炒山药、山楂、砂仁、蔻仁;肾阳虚甚者加附子、鹿角片;肾阴虚甚者去肉桂加生地、杞子、麦冬、知母;有腹水者加商陆、大腹皮、陈蒲壳;兼黄疸者加茵陈;见衄血者加三七粉(吞服)、白茅根、仙鹤草;白球蛋白比例倒置者重用炒白术50~100g。【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个月为1个疗程。【功效】行气活血散结,健脾温肾利水。【主治】肝硬化。证属肝郁血瘀,脾肾亏虚。【效验】共治疗50例患者。男35例,女15例;年龄28~77岁,病程2~30年;其中肝炎后肝硬化者37例,血吸虫性肝硬化9例,酒精性肝硬化4例。曾服中西药疗效欠佳。结果:显效(症状消失,腹水消失,肝脾大稳定不变,肝功能恢复正常)27例,好转(症状明显好转,腹水减50%以上而未完全消失,肝功能指标好转50%以上而未完全正常,肝脾大稳定不变)15例,无效(未达到好转标准)8例。其中服药最少2个疗程,最长4个疗程以上。【解析】肝硬化代偿型与失代偿型属祖国医学的“积聚”、“臌胀”范畴。外因可为肝炎病毒或蛊毒(血吸虫病)或酒毒,内因为肝郁、血瘀、脾肾亏虚。其病位主要在肝。肝喜条达、恶抑郁;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肝气郁结血行瘀滞,壅阻肝脉而成积聚;肝郁失疏而克脾土,脾失运化,水湿内停,使气、血、水互结,久则累及肾脏,使肾开合不利,水不能泄而成臌胀。因此,行气化瘀、健脾益肾利水是治疗肝硬化的根本之法。然在治疗时宜先审其气、血、水三者先后主次,再定行气化瘀、健脾益肾利水之轻重缓急。健脾益肾利水必兼行气化瘀,标本同治,攻补兼施。但攻伐过猛,逐水太过,易损伤脾胃、耗气伤阴;活血化瘀过猛,易引起脉络破裂而使病情恶化。肝复汤以柴胡、郁金疏肝理气解郁;丹参、赤芍、鳖甲、山甲滋阴柔肝,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改善肝内微循环;牡蛎软坚散结;肉桂温肾化气行水;黄芪、白术、红枣健脾益气,取肝病实脾之意,重用白术具有增加白蛋白、纠正白球蛋白比例及持久利尿作用。全方具有行气活血、软坚散结、健脾温肾利水之效。且标本兼治,补不壅中,攻不伤正,对改善肝功能、纠正白球蛋白比例、消除腹水有明显作用。【来源】路其云.肝复汤治疗肝硬化50例.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1):19

11.活肝汤

【组成】金钱草、车前仁、茯苓皮各30g,丹参、山药、泽泻、黄芪各15g,大腹皮12g,炮山甲10g,泽兰各10g。

随症加减:脾虚湿重者,加苍术、厚朴、薏苡仁;肝郁气滞明显者,去黄芪,加四逆散;瘀阻于络,肋下痛甚,肝脾均大而质硬者,加土元、莪术、三棱、红花;肝阴不足,血分有热者,加水牛角、生地、旱莲草、丹皮;湿热两盛者,加龙胆草、半枝莲,苦参。【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5天为1个疗程,一般连服10个疗程。【功效】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益气健脾。【主治】肝硬化腹水。证属气滞血瘀,水湿内停,脾气虚弱。【效验】共治疗40例患者。平均年龄53.5岁,病程1~10年。结果:显效(治疗10个疗程后,停药30天,经实验室检查所有指标恢复正常)28例,有效(治疗10个疗程后,停药30天,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轻度损害,但未见明显病变,也无明显症状)8例,无效(治疗10个疗程后,症状未见消失,实验室检查肝功能仍严重损害,B超示肝脾肿大,仍见分隔波及液平反射)4例,总有效率为90.00%。【解析】肝硬化腹水多因气滞血瘀、水湿内停而引发。治疗必须针对病因,活血化瘀,益气健脾,利水消肿,标本兼治。活肝汤加减治疗本病,乃通过活血化瘀、益气健脾、利水消肿而收效。对40例患者的临床观察,确有良效。【来源】田兴盛等.活肝汤治疗肝硬化腹水40例.西藏医药杂志,1998;19(4):27~28

12.健肝汤

【组成】黄芪15g,白术、茯苓、香附、乌梅、木瓜、莪术、茵陈、生麦芽各9g,丹参、醋鳖甲各20g,炙甘草6g,生山楂12g。

随症加减:大便稀溏者加山药、白扁豆;腹水严重者加车前子、大腹皮;黄疸重者加大茵陈用量;鼻衄、牙龈出血者加赤芍、三七粉。【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温服。【功效】益气健脾,疏肝解郁,活血化瘀【主治】肝硬化(失代偿期)。证属肝郁脾虚,气滞血瘀痰凝。【效验】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男34例,女12例,年龄36~72岁;Child-pugh评分为B级者30例,C级16例。对照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34~73岁;Child-pugh评分为B级者13例,C级7例。两组均有明显肝功能异常及失代偿期征象,血清白蛋白(ALB)<35/L,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均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PTA)<60%。两组均采用保肝、支持(白蛋白、氨基酸)及利尿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上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10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肝功能指标得到非常明显或明显改善(P<0.01或P<0.05);治疗组Child-pugh评分分值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例先后发生肝性脑病后得到逆转;1例上消化道出血者经采用综合止血措施后病情得到控制。【解析】肝硬化失代偿期机理为邪气侵入络脉,肝脾肾功能失调,致气滞、血瘀、痰凝,日久致虚。本虚标实,病情复杂。治疗应以益气活血、化瘀散结、疏肝健脾为基本治法。健肝汤中,黄芪、丹参、炙甘草益气活血;醋鳖甲、莪术滋肝阴散瘀血;茵陈清热利湿退黄;香附、生麦芽疏肝健脾理气,且生麦芽有消积化坚的作用;乌梅、木瓜酸温养肝而不峻补;生山楂味酸养肝,化瘀而不峻。诸药共奏益气健脾扶正气、疏肝解郁调气机、活血化瘀消癓瘕之功。药理研究证实:黄芪、炙甘草、醋鳖甲可提高细胞免疫功能,调节体液免疫,抑制纤维增生,促进纤维吸收,逆转肝纤维化;丹参活血化瘀,能改善肝微循环及其环境,保护肝细胞,且能纠正、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消除肝纤维化诱因,增强胶原酶活性,促进胶原降解,从而达到阻断肝纤维化进程的目的。【来源】姚传美等.健肝汤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46例.湖北中医杂志,2005;27(7):28

13.软肝汤

【组成】鳖甲20g,黄芪、葛根、茵陈各15g,扁豆、青皮、莱菔子、柴胡、丹参、当归、茯苓、泽泻、海藻、昆布、鸡内金、白术各10g,三七6g。

随症加减:腹胀甚者青皮、莱服子分别增至20g;右胁痛甚者加延胡索、五灵脂;纳差加焦三仙;有黄疸者茵陈增至30g;气虚重者加党参或西洋参;阴虚加熟地、麦冬;阳虚加干姜、吴茱萸;有腹水者加猪苓、大腹皮;腹水多者行腹腔穿刺放水后3天内,黄芪增至100g。【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服。30天为1个疗程,一般服1~3个疗程。治疗期间低盐、高热量、高蛋白饮食,禁饮酒,忌郁怒,慎房事。【功效】疏肝补中,升清化浊,解毒利水,化瘀软坚。【主治】早中期酒精性肝硬化。证属酒湿浊气蕴聚,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水壅结腹中。【效验】共治疗30例患者。全部病例均为男性,年龄28~72岁,病程半年~8年;肝功能均异常,B超提示门静脉不同程度增宽,放射性核素扫描肝体积缩小、分布稀疏不匀、脾脏增大。结果:治愈(肝功能正常,B超肝脏密度、大小正常,门、脾静脉宽度基本恢复正常,随访半年无复发)13例,显效(肝功能基本正常,B超肝脏密度明显减小,门静脉宽度≤14mm,脾脏肋间厚度≤40mm)6例,有效(肝功能明显好转,B超肝脏密度有减小,门静脉宽度≤16mm,脾脏肋间厚度≤60mm)9例,无效(上述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善)2例,总有效率93.3%。病人最少服药30剂,最多90剂,平均服药52.5剂。【解析】酒精性肝硬化为长期嗜酒过度所致。若有病毒性肝炎病史者,更增加治疗难度。其病机为酒湿浊气蕴聚中焦,壅塞气机,损伤肝脾,使运化失常,肝失条达,久则气滞血瘀。木郁克土,脾虚愈甚,水湿停留,进而波及于肾,以致开阖不利,水浊渐积渐多。肝脾肾功能失调而使脏腑虚者愈虚,气血水壅结腹中使实者愈实,形成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治疗必须标本兼顾,攻补兼施,补益不宜过度以防留邪,祛邪防止克伐过猛以防损伤正气。方中葛根、扁豆解酒毒,升清化浊;青皮、莱菔子、柴胡疏肝理气,畅达气机;丹参、当归、三七活血化瘀,柔肝止痛;茯苓、泽泻、茵陈利水渗湿退黄;海藻、昆布、鸡内金、鳖甲软坚散结,育阴养肝;黄芪、白术补益中气。临床根据不同兼症,灵活加减应用。临床观察,本方治疗早中期酒精性肝硬化效果较好。【来源】范杰华.软肝汤治疗酒精性肝硬化30例.中医研究,2003;16(4):44

14.舒肝汤

【组成】丹参25g,鳖甲15g,当归12g,柴胡、赤芍、川芎、枳壳、香附、桃仁、郁金、地鳖虫、水蛭各10g。【用法】每日1剂,加水500ml,浸泡20分钟,文火煎20分钟,并将药液浓缩至200ml,分2次服。同时予西药常规治疗,如强力宁、肝安、白蛋白、维生素等;疗程结束后仅服用维生素B、维生素C,必要时应用白蛋白。【功效】舒肝解郁,活血化瘀,软肝散结。【主治】肝硬化失代偿。证属肝郁气滞血瘀。【效验】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病例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有可比性。治疗组采用上法治疗;对照组除不用中药外,其余治疗与治疗组相同。两组疗程均为0.5~1年。对50例患者进行跟踪随访,随访时间为半年1次。结果:1、3、5年存活情况,治疗组分别为20例(80%)、17例(68%)、10例(40%),对照组分别为10例(40%)、5例(20%)、3例(12%),其存活率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第1年,P<0.01;第3年,P<0.01;第5年,P<0.05)。死亡原因,消化道出血,治疗组10例,对照组16例;肝功能衰竭合并肝昏迷、肝肾综合征及感染,治疗组4例,对照组6例;治疗组1例死于肝癌。【解析】肝硬化的基本病机是正衰邪盛,病邪侵入机体,留恋不去;湿热未尽而兼血瘀、肝郁;脾肾气虚,肝郁气滞,导致血瘀,经脉阻塞,血不养肝,而关键在于血瘀。舒肝汤就是针对肝硬化的基本病因病机所制定,具有活血化瘀、舒肝解郁、软肝散结等功效。方中柴胡、郁金、香附疏肝理气,解郁散结;赤芍、川芎、当归、桃仁、丹参活血化瘀,行气通络;地鳖虫、水蛭破血逐瘀,善消瘕;鳖甲咸寒入肝,软肝散结;枳壳行气宽中,和胃除胀。诸药相合,共奏其效。经过5年随访观察,长期服用舒肝汤的患者生存率与常规西医治疗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原因尚不清楚,可能是活血化瘀药物改善了肝脏血液循环,减轻了肝纤维化,进而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的结果。【来源】尚建中.舒肝汤辅助治疗肝硬化失代偿5年的随访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3):228~229

15.强肝汤

【组成】强肝汤I号方:茵陈、茯苓皮、白芍各18g,栀子、金银花、泽泻、猪苓、丹皮各15g,大腹皮、地骨皮、桃仁、鸡内金各12g,大戟5g,黄芪30g,薏苡仁、龙眼肉各25g,大黄炭、神曲各20g,黑白丑8g。竹叶、灯心草少许为引。强肝汤 Ⅱ号方:当归、白术、白芍、泽泻、柏子仁、木通、紫草、香附、郁金各12g,黄芪20g,丹皮、茯苓、冬瓜皮、冬瓜仁、鸡内金各15g,厚朴、甘草各8g。【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腹水量在1000ml以上,无论身体强弱均可应用强肝汤I号;腹水量在1000ml以下者,用强肝汤 Ⅱ号方,腹水全部消退后继续用药月余,以巩固疗效。【功效】逐水活血,清热利湿,补脾益气,养血柔肝。【主治】肝硬化腹水。证属湿热蕴蒸,痰瘀交阻,肝郁脾虚。【效验】共治疗40例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27~68岁;肝炎后肝硬化腹水者34例,洒精性肝硬化腹水2例,药物性肝硬化腹水1例,原因不明肝硬化腹水3例;并发黄疸者5例,上消化道出血者1例。结果:40例中,临床治愈(症状消失,腹水消退,肝功恢复正常,脾脏缩小肿大的1/2以上,能恢复日常工作,2年以上未复发)35例,有效(症状基本消失,腹水消退,肝功能明显改善,脾脏缩小肿大的1/3,基本能适应日常生活,1年以内未复发)4例,无效(用药后症状、体征及各种检查无改善;或治疗时间超过2个月)1例,总有效率为97.5%。【解析】肝硬化腹水的治疗应分阶段进行。腹水量多者以攻逐为主兼以补虚,腹水量少则以补虚为主兼以利水。肝硬化晚期出现腹水,症状多见腹胀大而四肢消瘦,纳差,怠倦乏力,面色苍黄,舌胖嫩而有瘀点、瘀斑,脉虚弱。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先以大戟、黑白丑、大黄炭攻逐水邪,以祛除腹水之标,并兼以补虚;待腹水基本消失则主要矛盾为虚,当以黄芪、白术、茯苓补虚为主兼用利水之品。攻乃祛实,并非专指攻逐水饮,而是包括攻逐水饮、活血化瘀、清热利湿;补乃补虚,并非专指健脾,而是包括补脾益气、养血柔肝。肝硬化腹水者,多因湿热毒邪,困于中州,以致脾失健运,湿困热蒸生痰,入于肝经而阻于血络,形成血瘀。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又有统血功能;肝为藏血之脏,性喜条达。痰瘀交阻,脾失健运,造成后天生化无源,新血不生而恶血不去,三焦阻塞,形成肝硬化腹水。治疗时,除应用逐水药物外,还应加用茵陈、栀子、地骨皮、金银花利湿,桃仁、丹皮活血祛瘀。痰瘀交阻肝络,肝血不畅,血不养肝,故在补脾同时,当兼用当归、龙眼肉、白芍、柏子仁养血柔肝。强肝汤切合病机,故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来源】高秀真.强肝汤治疗肝硬化腹水40例临床观察.吉林中医药,1995;(2):17

16.化瘀汤

【组成】黄芪、赤小豆、连皮苓、醋鳖甲、金钱草、焦三仙各30g,白术、丹参各20g,当归、郁金、半枝莲、车前子各15g,泽兰10g。

随症加减:胁肋胀痛者加玄胡15g,白芍30g,鼻齿出血者加仙鹤草30g,旱莲草15g;目黄者加茵陈30g;腹胀明显者加厚朴12g,炒枳实、莱菔子各10g。【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服。30天为1个疗程,可连续治疗2~3个疗程。可配合西药护肝支持治疗,腹胀甚者酌情选用安体舒通、呋塞米等西药利尿。【功效】益气健脾,活血利水。【主治】肝硬化腹水。证属脾气虚弱,血瘀水积。【效验】共治疗36例患者。男30例,女6例;平均年龄52岁;肝炎后肝硬化30例,酒精性肝硬化2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3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血吸虫肝纤维化1例。结果:显效(症状消失,肝脾回缩或稳定不变,肝功能恢复正常,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正常或接近正常)19例,好转(症状减轻,腹水减少,肝脾大小稳定,肝功能轻度异常,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改善)13例,无效(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检查无明显改变或加重)4例。【解析】肝硬化腹水多由情志内伤、酒食不节、劳欲过度、感染血吸虫及黄疸、积聚失治等所致。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疗宜标本兼治。化瘀汤以黄芪、白术益气健脾,丹参、当归及泽兰活血化瘀,赤小豆、半枝莲、金钱草、连皮苓及车前子利水消肿,大腹皮行气除满,鳖甲软坚散结,焦三仙健脾消积。全方共奏益气健脾、活血利水之功。根据单味药物药理研究结果,方中诸药合用能有效改善肝脏微循环,减轻肝组织的缺血缺氧,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阻断或减少胶原纤维的生成,延缓肝硬化的发展,防止并发症发生,使脾脏缩小,腹水消失,全身症状得到改善。【来源】黄红英等.化瘀汤治疗肝硬化腹水36例.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8(11):1821~1822

17.降疸汤

【组成】赤芍5g,葛根、丹参、红花、瓜蒌、茵陈、白术、党参各30g,金钱草、海金沙各15g,柴胡、僵蚕各10g。

随症加减:热偏盛者加黄芩、龙胆草;湿偏盛者加薏苡仁、厚朴;血瘀偏甚者加桃仁、莪术;阴虚者加生地黄、麦冬;阳虚者加桂枝、茯苓;血虚者加当归、桑椹、阿胶;脾虚者加茯苓;腹水者加大腹皮、白茅根。【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功效】疏肝健脾,清热解毒,祛瘀化痰,利胆退黄。【主治】肝炎后肝硬化残留黄疸。证属湿热残留,瘀热未清,肝郁脾虚。【效验】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15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及Child-pugh分级等资料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均常规予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能量合剂、益肝灵等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同时给予降疸汤治疗,两组疗程相同。结果: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黄疸疗效标准结合临床制定,治疗组显效6例,有效3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4.4%;对照组显效1例,有效3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2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T-Bil、ALT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解析】残留黄疸多出现在肝病的治疗后期。肝硬化残留黄疸临床表现以黄疸为主而肝病的其他相关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本病既有阳黄湿热残留、瘀热未清而阴津已伤的特点,又有阴黄正气不足、脾胃亏虚、升发无力的表现。其病机多由于湿热之邪羁留,蕴结脾胃肝胆,日久瘀阻血脉,脾胃失运,肝胆失疏,加之早期过用寒凉清解之品而损伤脾胃,痰浊内生,终致痰瘀互阻、邪恋正虚。根据肝硬化残留黄疸的病理特点,治以凉血活血、化痰通络、疏肝实脾为主。降疸汤中,赤芍重用,凉血活血;瓜蒌、僵蚕化痰通络;丹参、红花活血化瘀;柴胡、白术、党参、葛根疏肝健脾,益气升阳;茵陈、金钱草、海金沙清热化湿,解毒利胆。丹参“善治血分,去瘀生新,补血生血功过生地,调血敛血力堪芍药,逐瘀生新性倍川芎”(《本草汇言》);葛根“能鼓舞胃气,或佐健脾胃,有醒脾之功”《药品化义》,“其性味皆薄,最能升发脾胃之气”(《本草正义》),尚能活血;红花破血、行血、和血、调血。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健脾、清热解毒、祛瘀化痰、利胆退黄之功效。临床观察,降疸汤治疗肝炎后肝硬化残留黄疸对消退黄疸、促进肝功能恢复有较好疗效。【来源】顾尔莉等.降疸汤治疗肝炎后肝硬化残留黄疸45例疗效观察.新中医,2006;38(3):45~46

18.芪棱汤

【组成】黄芪、三棱、莪术、水蛭、桑椹、天花粉各适量。

随症加减:肝肾阴虚者加女贞子、旱墨莲;脾肾阳虚者加干姜、制附子;血瘀加桃仁、丹皮;出血加白及、仙鹤草;腹水加大腹皮、防己。【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3个月为1个疗程。【功效】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主治】肝炎后肝硬化。证属气阴两虚,瘀血阻络。【效验】将77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对照组34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及合并症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以上方治疗;对照组服用人参鳖甲煎丸(市售中成药)8g,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症状消失,肝区无压痛及叩痛,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正常,B超检查肝脏回声好转,脾肿大缩小)24例,有效(主要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肝区无明显压痛及叩痛,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基本正常或好转,B超检查肝脏回声无明显变化,脾肿大稳定或轻度回缩)13例,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无变化或出现并发症)6例,总有效率86.1%,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1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4.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ALT、TTT、A/G、GLB等肝功能指标,以及血清HA、LN、PC Ⅲ等肝纤维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解析】肝炎后肝硬化辨证多为气阴两虚、瘀血阻络,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治疗虽以活血化瘀为常用之法,但因慢性肝炎尤其乙型肝炎的病程较长,湿热疫毒之邪不断耗伤人体正气,故当兼以扶正。病至晚期,强用破血逐瘀之药不仅不能奏效,反而徒伤正气,甚则造成血离脉道而出血。若病在早期则不必拘泥于此。芪棱汤有补气养阴、活血化瘀、散结去积之效。方中黄芪大补脾胃之气,令气旺血行、瘀去络通,为君药;三棱、莪术理气活血、化瘀散结,为臣药;水蛭破血化瘀,桑椹、天花粉滋阴生津、养阴化瘀使肝脾恢复藏血、摄血的功能,三者共为佐药。诸药合用,从而从根本上化解瘀血,恢复正常的血行。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可明显改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并使肝硬化患者血清HA、PC Ⅲ、LN下降,肝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水蛭可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使周围血管阻力下降,增加有效循环血量,改善肝微循环,增加尿量。临床观察,芪棱汤能明显减轻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症状,改善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多项指标,说明该方还具有护肝和抗肝纤维化作用。【来源】苏峥等.芪棱汤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4):81~82

19.芪术汤

【组成】生黄芪30~100g,白术30~60g,怀牛膝、茯苓、大腹皮、汉防己各30g,白茅根、泽兰、陈皮、香附各15g。

随症加减:肾亏明显者加山药、山茱萸、女贞子;白球蛋白比例倒置者加阿胶、五味子、三七;伴有胸水者加葶苈子;伴有黄疸者加茵陈、金钱草、车前子。【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3次,将所取药汁混匀后分3次于早、中、晚服用。同时配合以下治疗:限制水盐摄入,每日进水量为前日尿量加500ml左右;根据肝功能情况分别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门冬氨酸钾镁、维生素C、维生素K等;利尿剂先用安体舒通40~80mg,每日3次,效果不佳者联用呋塞米20~40mg;酌情使用人血白蛋白,必要时每次5~10g,每周1~2次;合并腹水感染者选用第3代头孢菌素。1个月为1个疗程。【功效】疏肝健脾,化瘀利水。【主治】肝硬化腹水。证属肝郁脾虚,气滞血瘀,水湿停聚。【效验】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对照组60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及肝功能等方面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组采用上法治疗;对照组除不用中药外,其余治疗与治疗组相同。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显效(症状消失,腹水退尽,一般情况良好;ALT、T-Bil、A/G或蛋白电泳等肝功能生化指标恢复正常)68例,有效(主要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腹水减少1/2以上;肝功能生化指标下降幅度在50%以上但未完全正常)16例,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甚至恶化)6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25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71.6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解析】肝硬化腹水形成主要与肝脾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湿停滞有关。其病虚实错杂,脾虚是关键。因此,治疗以疏肝健脾、化瘀通络治其本,利水消胀治其标。方中黄芪、白术、茯苓补脾气,利水湿;汉防己助之利水湿而不伤阴;白茅根凉血活血,利湿退黄;泽兰有“通肝脾之血”的特点,横行肝脾之间,活血而不伤血,补血而不滞血,同时又能利水;香附舒肝理气,消除肝经郁滞;陈皮行气健脾和胃;怀牛膝益肝肾、补精气,活血利水。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健脾、化瘀利水之功。本方对腹水消退效果明显,可弥补西药利尿剂临床应用的不足,而且可改善肝功能,提升白蛋白。药理研究证实,益气健脾药物不仅能改善消化吸收功能,而且有利于升高白蛋白,提高淋巴母细胞转化率,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并有诱导干扰素作用;活血化瘀药物能扩张肝脏血管,增强肝脏血液循环和肝脏血流量,从而防止肝细胞坏死,加速病灶的吸收和修复,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利水祛湿药能增加胆汁分泌,降低转氨酶;疏肝理气药物能减轻肝纤维化程度,降低肝胶原蛋白含量。【来源】刘启如等.芪术汤辅助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现代实用医学,2006;18(2):110,115

20.芪遂汤

【组成】黄芪、大腹皮、丹参、水红花子各30g,甘遂1.5g(冲服),生白术、茯苓各20g,人参10g,鳖甲、泽泻各12g,附子、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各15g。

随症加减:肝郁气滞者加柴胡、沉香;湿热明显加茵陈;脾虚湿困者加砂仁;血瘀加当归、赤芍,肝肾阴虚者加枸杞子;总蛋白降低,白/球蛋白倒置者加鹿角胶。【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同时配合西药治疗:肌苷、复合维生素B、益肝灵常用量服用,螺内酯40~60mg,每日3次;双氢克尿塞每日50~150 mg,10%葡萄糖500 ml加强力宁、维生素C、氯化钾常用量及支链氨基酸250 ml静滴,每日1次。连用4周或以上,部分病人输血浆或人血白蛋白。2周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3个疗程。【功效】健脾益气,活血化瘀,温阳利水。【主治】肝硬化腹水。证属阳气不足,脾失健运,血瘀水停。【效验】将98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72例,对照组26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脾肿大、肝功能异常及腹水程度等基本情况相似,具有可比性。有并发症发生时,两组均作相应治疗。治疗组采用上法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与治疗组同)治疗。结果: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制定的肝硬化腹水(水臌)疗效标准判定疗效。治疗组显效58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3.07%。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腹水疗效比较,2周内消退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57.36%、15.28%,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平均消退时间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7天,28天。肝功能疗效比较,治疗组ALT、T-Bil、A/G复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有效病例,治疗组40例,2年内复发4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好转;26例3~5年内无复发;对照组10例,2年内复发3例,其中1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好转,2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死亡。【解析】肝硬化腹水由肝病迁延日久发展而成,本虚标实。治疗应正邪兼顾,攻补兼施,在扶正补虚的同时,活血化瘀,温阳利水。芪遂汤中,黄芪、人参、生白术、茯苓健脾益气扶正;鳖甲滋补软坚消癓;丹参、水红花子活血化瘀利水,以防“血不利为水”;附子温阳化气,使水液得以运行,周流全身;甘遂攻逐水饮,使腹水从二便而出;大腹皮、泽泻理气宽中,利水消肿祛湿;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和胃消食。诸药合用,攻补兼施,标本同治,补而不留寇,邪祛不伤正。临床观察,此方具有显著的利尿作用,与西药利尿剂合用,能明显提高疗效,并能改善肝功能,且无任何不良反应。【来源】张志发.芪遂汤配合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72例.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4(4):283~284

21.铁马汤

【组成】铁扫帚、淮山药各30g,马鞭草20~30g,冬术、制大黄、广郁金、猪苓各10~30g,当归、地鳖虫、茯苓、花槟榔各10~15g,川桂枝、泽泻、大枣、柴胡各10g,炙甘草6g。

随症加减:湿热并重黄疸明显者加茵陈20~30g,并加重大黄用量至20~30g;血热妄行见鼻衄、齿衄者加白茅根30g,仙鹤草20~30g,藕节炭10g;腹水加赤小豆、冬瓜子各30g,商陆10g,以水消为度,中病即止;胸水加炒葶苈子20~30g,桑白皮、葎草各30g;病情稳定、脾虚不运而胃纳不佳者加炙鸡内金10g,生山楂15g,谷麦芽各30g;肾虚腰酸而转展不利者加杜仲、狗脊各15g,桑寄生30g;气虚乏力加党参、炙黄芪各20~30g;阳虚畏寒加淡附子10g,炙桂枝5g;阴虚内热加生白芍15~30g,女贞子、旱莲草各20~30g,或用龟甲15g(先煎),生熟地各30g;病毒性肝炎转归而来者加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各30g;酒精中毒性肝病转归而成者加葛花、枳子、楮实各10g;脂肪肝转化而成者加丹参、虎杖各30g,莱菔子15g,生山楂18g,决明子20g;血吸虫病转化而成者加炙鳖甲15g,地鳖虫10g。【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功效】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疏肝健脾,通阳利水。【主治】肝硬化。证属肝脾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效验】共治疗106例患者。男82例,女24例;30岁以下者6例,31~40岁21例,41~50岁30例,51~60岁36例,61岁以上8例;病程3~22年;病毒性肝炎(慢活肝)而致者68例,血吸虫病引起肝硬化10例,慢性酒精中毒性硬化16例,脂肪肝性肝硬化12例。一般疗程为3~9个月,多为1~3个月,3个月以上效果明显。结果:显效(症状消失,腹水消除,肝功能正常,B超提示肝硬化不显,形态、回声、肝内结构较治疗前好转)63例,有效(全身症状减轻,腹水基本消退,肝功能改善)36例,无效(治疗1~3个月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出现其他合并症,改用其他方法治疗)7例。【解析】铁马汤有活血利水、软肝化积之功。其选药精当,切中病机。铁扫帚、马鞭草、田基黄为江南民间专治臌胀的单方草药,民间以治小儿疳积,本方取其健脾补虚、活血消积、凉血解毒、清热祛湿、利胆退黄。地鳖虫、制大黄实为大黄□虫丸之代表,其活血消癓破积之力峻猛,且有祛瘀生新之妙。广郁金为血中之气药,能活血化瘀、疏肝利胆退黄。冬术、山药、柴胡、当归、茯苓、猪苓、花槟榔、川桂枝、泽泻、大枣、甘草实为逍遥散与实脾饮化裁而来,逍遥散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使肝郁得解,血虚得养,脾虚得补;实脾饮温阳健脾、行气利水,化裁后重在健脾通阳利水(方中含有五苓散),培土制水。肝硬化一旦形成即为本虚标实。本虚者肝脾肾俱虚,标实乃气滞、血瘀、水停。气、血、水互结在病程不同阶段各有侧重。血瘀重在肝,水肿重在脾,肝脾病理变化实为肝硬化腹水的关键。治血瘀重在疏肝活血,治水肿重在健脾温阳利水。注意治实当顾其虚,补虚勿忘其实。铁马汤寓攻于补,随症施治,使正气渐复,邪气渐衰,疾病向愈。【来源】朱军等.铁马汤治疗肝硬化106例临床分析.光明中医,1999;14(5):39~41

22.消臌汤

【组成】益母草(煎汤代水)200g,陈葫芦50g,生薏苡仁、车前子(包)、茯苓、猪苓、泽兰、丹参、生山药各30g,生白术20g,大腹皮、地骷髅、地龙、泽泻、炙鸡内金各15g。

随症加减:伴黄疸者加茵陈30g,生黄芩15g,制大黄6g,水牛角60g;ALT、AST增高者加苦参15g,垂盆草40g;白蛋白<30 g/L者加生黄芪30g,生鳖甲(先煎)15g,倍山药;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姜竹茹各15g,陈皮6g;有出血症状者加小蓟15g,白茅根30g,三七粉(冲服)6g;门静脉高压、脾大者加生牡蛎(先煎)50g,昆布、海藻各10g。【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20~30天后改以健脾柔肝活血等方药巩固疗效。同时配合小剂量短程利尿药:中等量以下腹水者,双氢克尿噻25mg,安体舒通20mg,每日3次口服;大量腹水者,可加呋塞米20mg,每日2次口服,治疗2~4天患者尿量增多、腹水减轻或消退后,减量维持2~3天停服。一般使用利尿药10~15天。若血浆白蛋白<25g/L,经以上治疗10天无改善者,配合使用白蛋白。酒精性肝硬化要绝对禁酒,饮食宜高蛋白、低盐饮食,注意电解质变化,肝功能异常者要注意休息,避免受凉感冒。【功效】健脾消胀,活血利水。【主治】肝硬化腹水。证属肝络瘀滞,脾胃虚弱,瘀阻水停。【效验】共治疗100例患者。男82例,女18例;年龄在40岁以上者67例;首次发病66例,反复发作34例;血浆白蛋白<30g/L者92例;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增高72例,伴黄疸18例;所有病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高压。结果:显效(症状完全消失,一般情况良好;腹水消失,肝脾大稳定不变,无叩痛及压痛;ALT、T-Bil、A/G或蛋白电泳等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以上各项指标保持稳定达3个月)65例,好转(主要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腹水减少至轻度而未完全消失,肝脾大稳定不变,无明显叩痛及压痛;肝功能指标下降幅度在50%以上而未完全正常)20例,无效(未达好转标准或恶化)15例,总有效率85%。大多数患者服药2~3天尿量明显增多,腹胀渐减,食欲增加。【解析】肝硬化腹水者,肝络瘀滞,脾胃虚弱,土不制水,瘀阻水停,积聚于腹中,属正虚邪实重症。消臌汤中,陈葫芦甘、淡、平,《本草再新》谓其“利水,治腹胀,黄疸”;益母草辛、苦、凉,小剂量活血化瘀,大剂量利水消胀,《本草求真》谓其“消水行血,去瘀生新”、《本草正》谓其“性滑而利,以退浮肿,下水气及打扑瘀血,通大小便之类,皆以其能利也”;陈葫芦、益母草为主药,活血利水消胀;茯苓、薏苡仁、白术、山药健脾益气,利水渗湿;猪苓、泽泻、车前子利水消肿;大腹皮、地骷髅行气消肿利水;地龙性味咸寒,行痰利水,《本草经疏》谓其“咸主下走,利小便,故治大腹、黄疸”;丹参活血,泽兰活血利水;鸡内金活血,且能健脾消胀。诸药相伍,共奏健脾消胀、活血利水之功。在中药治疗同时,配合小剂量短程利尿药以加强消除腹水作用。【来源】薛瑞华.消臌汤配合小剂量短程利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100例疗效观察.河北中医,2005;27(10):772~773

23.逐瘀汤

【组成】当归60g,丹参、赤芍各30g,牛膝12g,水蛭(研粉)、雷丸、红花、桃仁、枳壳各10g。【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配合普萘洛尔10mg、硝酸异山梨酯10mg,每日3次口服。同时施以基础治疗:保肝,补充维生素,间断利尿,输注支链氨基酸等;若患者白蛋白低于30g/L,适当补充人血白蛋白;有大量腹水者,在按比例输入白蛋白的前提下,腹穿放液。【功效】养血行气,活血破血,引瘀下行。【主治】肝炎后肝硬化。证属血瘀气滞。【效验】共87例患者。男61例,女26例;平均年龄41.5岁,病程2~11年;有乙型肝炎(乙肝)病史者58例,丙型肝炎(丙肝)病史者19例,乙肝、丙肝兼有者1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4例,采用上法治疗;对照组43例,基础治疗与治疗组相同,另加普萘洛尔10mg,每日3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显效28例,好转10例,无效6例,显效率63.6%,总有效率86.4%;对照组显效8例,好转18例,无效17例,显效率18.6%,总有效率60.5%。【解析】逐瘀汤为《傅青主男科》用以治疗血臌的名方。傅氏治疗臌胀,每每先以此方攻逐破其坚,继用补元气而利尿之品取效。考其义,乃以“破血积聚”之水蛭为主药祛其瘀,桃仁、红花、当归、白芍养血活血使久留之瘀有孱动之力,加用枳壳、牛膝乃行气活血、引瘀下行。药理学研究发现,水蛭、桃仁、红花、丹参、当归等均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减轻肝瘀血,改善微循环,减少肝细胞变性坏死,使肝糖原及三磷酸腺苷合成增加,促进肝细胞修复,消除肝细胞纤维化病变,使肝脏得以回缩变软,且没有西药秋水仙碱的毒副作用。普萘洛尔通过其能阻滞心脏β受体,使心排出量减少,内脏血流量减少,1同时阻滞内脏循环血管舒张性β受体,从而使与之相抗衡的α受体相2对兴奋、内脏血管床收缩、内脏血流量减少。上述两种作用同时减少门脉血流量,故能降低门脉压,但临床单用,显效太慢,且不良反应较多。当与硝酸异山梨酯合用时,两者对内脏血管床的收缩作用相加,降低门脉压力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应用,且不良反应轻微。中西联用,可使肝脏微循环得以改善,肝细胞得以再生,正常肝小叶得以重建,从失代偿向代偿转化。【来源】李林林等.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44例分析.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12(3):185

24.清毒汤

【组成】乌梅、生地、玄参、小蓟、茜草各15g,黄连、大黄(后下)、枳实、厚朴、血余炭各10g。【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200ml,早晚分服。本方是“急则治标”,不宜久服。【功效】清热燥湿,活血化瘀,解毒通腑,滋阴凉血。【主治】肝硬化腹水肠源性内毒素症。证属湿热蕴结,血瘀毒聚,阴液亏虚。【效验】将60例患者依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基本的保肝利尿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清毒汤;对照组加用乳果糖10~20ml,每日2~3次。疗程10天。结果:治疗组临床主要症状(包括发热、纳差、腹胀、黄疸)总积分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氨值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鲎实验的阴转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中药清毒汤对肝硬化腹水合并肠源性内毒素症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缓解病人发热、腹胀等症状,对内毒素的清除具有显著效果,观察过程未见毒副作用。【解析】由于血浆存在多种抑制因子,使血鲎试验阳性率低,自发性腹膜炎时常腹水阳性率高,因此本研究治疗前后均以腹水内毒素检测为准,与血鲎试验具有相同的临床意义。肝硬化腹水合并肠源性内毒素症临床表现为湿热毒邪蕴结中焦,气滞血瘀,肠腑不通或通而不畅,部分患者出现阳明腑实证。清毒汤主药大黄、黄连、厚朴、枳实,针对内毒素症主症清热燥湿、行气消痞、解毒通腑。肝硬化有瘀血阻络的基础,毒邪致病又加重血瘀,故用茜草、血余炭活血化瘀;肝硬化腹水尤其是在应用利尿剂的情况下,多存在肝肾阴虚,内毒素症时易出现营血分证,清热解毒药物又易伤阴,故佐以滋阴凉血之品,以防阴虚血热、病邪深入传变。诸药合用,共达清热燥湿、解毒通腑、滋阴凉血、活血化瘀、祛邪而防伤正的目的。药理研究认为,大黄抑菌、导泻作用可抑制肠道细菌繁殖,并把细菌产生的内毒素经导泻排出体外,减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茜草抑菌、抗凝血,血余炭吸附毒素;厚朴、枳实促胃肠动力、减少内毒素的产生和吸收,改善腹胀症状;乌梅抑制多种细菌生长,小蓟保肝、利胆、抗感染、止血。多种中药具有直接灭活或拮抗内毒素,降低TNF-α水平等作用。【来源】孙凤霞等.中药治疗肝硬化腹水肠源性内毒素症临床研究.四川中医,2006;24(1):53~55

25.燮枢汤

【组成】柴胡、黄芩、法夏、川楝子、白蒺藜各12g,红花、片姜黄、刘寄奴、炒莱菔子、泽泻、焦三仙、槟榔各9g,皂角刺6g。

随症加减:转氨酶增高者加用垂盆草、五味子;腹水重者加用牵牛子、甘遂、芫花;有黄疸者加用茵陈蒿、金钱草;肝脾大者用鳖甲、炮甲、丹参;大便秘结者酌加枳实、厚朴、大黄;气虚者加黄芪、红参;肝区痛者加香附、佛手、知母。【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每次200ml左右,早、中、晚各服用1次。2周为1个疗程。未达到显效者服用2个疗程。同时辅以西药予护肝等对症支持治疗及一般治疗。【功效】调和肝脾,利水通络,疏肝活血。【主治】肝硬化腹水。证属肝脾肾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结于腹。【效验】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对照组39例,两组一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西药护肝等对症支持治疗及一般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上方治疗。结果:参照1993年8月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大连会议修订的《肝硬变腹水中医疗效判定标准》评定疗效。治疗组显效63例,有效46例,无效11例,显效率52.5%,总有效率90.8%;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8例,无效8例,显效率33.3%,总有效率79.5%。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解析】曾氏针对肝硬化腹水病机,即肝脾肾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结于腹,确立攻补兼施之原则。证偏重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应以补虚为主,祛邪为辅;证偏重气滞、血瘀、水结者应以祛邪为主,补虚为辅。燮枢汤中,柴胡升清阳,黄芩降浊阴,一升一降,调理阴阳升降之枢机,共为君药;法夏辛温善降中焦逆气而燥湿和胃健脾;白蒺藜苦辛而温,宣肺之滞,疏肝之郁,下气和血;川楝子苦寒入肝,清肝热,行肝气而止胁腹痛;红花辛温和血通经,并能和血调血,与法夏、白蒺藜、川楝子共为臣药。片姜黄辛苦性温,行血中气滞,治心腹结积,痞满胀痛;皂角刺辛温,开结行滞,化痰祛瘀,破坚除积;刘寄奴苦温而辛,破瘀消积散肿;炒莱菔子辛甘性平,理气消胀,助焦三仙、槟榔消食而除胀满、运中焦而健脾胃,与姜黄、皂角刺、刘寄奴共为佐药。泽泻入肝肾,能行在下之水,使之随清气而上升,更使在上之水随气调而下泻,能泄肝肾水湿火热之邪、助阴阳升降之机,为使药。全方攻补兼施,为治疗肝硬化腹水之效方。【来源】曾敏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120例临床观.中医药导报,2006;12(9):24~25

26.蠲臌汤

【组成】山桔根30~80g,金扁柏、马兰根、半边莲、远志、马鞭草、生黄芪各15g,丹参、大腹皮、鸡内金各10g。

随症加减:湿热内蕴证减黄芪、花远志;脾虚湿阻证去马鞭草、马兰根,加茯苓12g;阴虚血热证去马鞭草,增伏牛花、旱莲草各15g;肝脾血瘀证减远志,加泽兰10g;水气犯肺证减远志、马鞭草,需增葶苈子、桑白皮各10g。【用法】每日1剂,早晚分服。【功效】健脾益气,活利尿血,理气消痞,清热解毒。【主治】肝硬化腹水。证属脾虚气滞,血瘀水停,热毒内积。【效验】共治疗52例患者。男39例,女13例;以40~50岁者多见。中有肝炎病史者23例,营养不良者18例,长期饮酒者4例,原因不明者7例。结果:痊愈(腹水消失,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11例,显效(腹水消失,主要症状消失,肝功能基本正常)26例,有效(腹水基本消失,主要症状改善,肝功能轻度异常)9例,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变化或出现严重并发症)6例,总有效率88.5%。治疗后,一般1周内尿量显著增多,鼻衄消失;2周内食欲恢复,1个月后精神好转,腹胀及腹泻消失。在痊愈、显效、有效的46例中,血浆白蛋白都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腹水消退时间最短者8天,最长者22天,26例在15天内退尽。【解析】肝硬化腹水属中医学“臌胀”范畴。本病病机复杂,其病理过程多是从腹胀发展为腹水,最后至肝昏迷或大出血,而腹水又是阻碍气血运行和加重脏腑功能失调的重要因素。因此,消除腹水是控制病情发展的关键。根据腹水的病机特点,治当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蠲臌汤为此而设。方中金扁柏、半边莲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大腹皮下气宽中,导水下行;马兰根、马鞭草活血,而马兰根兼有清热解毒、马鞭草兼具除湿之效。方用丹参一味,取其活血行血、祛瘀生新而无伤阴破血之弊,并合用鸡内金运脾消积,共奏祛瘀消痞之力;山桔根益气健脾利水,能明显改善肝功能,配丹参又能活血化瘀,合利尿药则使水道疏通、水气得利而腹水得消,伍生黄芪健脾益气、消肿利湿。久病阴虚或脾肾两亏者又常加入远志以其甘补苦降而收补脾益肾、滋阴降火之功。全方健脾益气,活利尿血,理气消痞,清热解毒,标本兼顾。【来源】林立.蠲臌汤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观察.中国民间疗法,2008;(10):27

27.硬七味汤

【组成】京三棱、蓬莪术、车前子、腹水草、水牛角各10g,车前草20g,猫人参40g。

随症加减:气滞湿阻者加柴胡、炒白术、桂枝各10g,陈皮、茯苓各15g,制大黄(后下)3~10g;气阴两虚者加麦冬、党参各10g;右胁胀痛者加川楝子、生白芍各10g,延胡索20g,广郁金6g;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者加绵茵陈、田基黄各15g,生山栀5g;谷丙转氨酶升高者加垂盆草、败酱草各20g,五味子5g;腹胀加神曲15g,生麦芽、山楂各20g,陈皮5g;恶心呕吐加半夏6g,高良姜3g;肝脾肿大加制鳖甲、炮山甲各10g,生黄芪20g。【用法】每日1剂,分3次煎服。2个月为1个疗程。【功效】行气活血,利水消肿。【主治】肝硬化腹水。证属肝气郁滞,血液凝聚,水湿壅结。【效验】共治疗50例患者。男40例,女10例;年龄18~79岁,病程均在1年以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38例,胆汁性肝硬化5例,酒精性肝硬化4例,原因不明3例。治疗1~3个疗程。结果:显效(症状和体征缓解或消失,B超示腹水消失,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均正常)26例,好转(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B超检查腹水明显减少,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均明显好转)16例,无效(主要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腹水未见减少,或出现肝性脑病,或肝硬化合并肝细胞癌,或上消化道出血等)8例,总有效率为84%。【解析】肝硬化腹水多系肝脾俱病,脾的运化失职,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以奉养其他脏腑,水湿不能正常转输以排泄于体外,于是清浊相混;同时,肝气郁滞,血气凝聚,隧道因而壅塞而成。故活血破血、利水消肿当为其主要治法。硬七味汤中,京三棱、蓬莪术、猫人参行气活血以通瘀滞;车前子、车前草、水牛角降气消肿利水;腹水草行水消瘀,解毒消肿。诸药相伍,使瘀血得祛,水湿得消,顽疾得治。临床观察,硬七味汤可使早期肝硬化逆转,对晚期肝硬化亦有明显的改善。【来源】郑黎明等.硬七味汤治疗肝硬化腹水50例.浙江中医杂志,1999;(12):13

28.肝纤泰汤

【组成】黄芪30g,丹参、防己、连翘、赤芍各20g,五味子15g,五灵脂(研末冲服)、冬虫夏草(研末冲服)各4g。

随症加减:有黄疸者加金钱草、茵陈各30g,秦艽、泽泻各12g;有腹水者加白茅根、桑白皮、茯苓皮、大腹皮各30g;泽泻、桂枝各15g;发热者加半枝莲、连翘、蒲公英、败酱草、白花蛇舌草各20g,生石膏30g;纳差者加鸡内金、生山楂、生麦芽各30g;肝脾肿大者加三棱、莪术、桃仁各15g;煅牡蛎30g。【用法】每日1剂,加水500ml浸透,煎取药液100~150ml,分2次于早晚空腹服。同时配合以下治疗:支链氨基酸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50%葡萄糖150ml、10%氯化钾10ml、胰岛素10U、三磷酸腺苷80ml、辅酶-A 100U、维生素C 2.5g加入10%葡萄糖液3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4天为1个疗程,间隔7天,进入下1个疗程。合并感染者给予有效抗生素,有腹水者给予利尿剂。【功效】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主治】肝硬化。证属气虚血瘀。【效验】共65例患者。其中有慢性肝炎病史者54例,以腹水为首发症状者11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0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及病程具有可比性(P>0.5)。治疗组采用上法治疗;对照组不用肝纤泰汤,其余治疗与治疗组相同。所有患者至少治疗两个疗程,平均3.2个疗程。治疗期间不用或慎用对肝脏功能有影响的药物。结果:治疗组患者食欲减退、腹胀、乏力、恶心等症状明显消失,肝功能得到恢复,B超查肝胆脾,图像明显好转。治疗组治疗后Child-pugh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随访半年至1年,治疗组患者静止期为21例、活动期8例、死亡3例,对照组分别为5例、15例、6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解析】肝功能贮备力是反映肝实质损伤程度最重要的指标。正常人肝脏有巨大的功能储备,即使切除70%的肝脏,余下的肝脏通过代偿,仍能维持机体的生存。但肝硬化患者,由于长期弥漫性、持续性肝实质细胞的损伤,引起肝细胞减少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肝功能储备力逐渐下降。肝纤泰汤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品为主组成,旨在改善肝脏微循环,恢复肝功能,促进损伤的肝细胞修复及再生,减轻肝细胞坏死,阻止或抑制肝纤维化进程。临床观察,该方在促进肝功能恢复、提高肝脏储备力、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确有良效。药理研究证明:黄芪、丹参等能不同程度地改善微循环,促进受损组织修复;冬虫夏草能改善蛋白代谢,促进蛋白合成,恢复肝功能;丹参、鳖甲等均能阻止或抑制胶原蛋白的合成,加速其分解,促进肝纤维化的吸收。【来源】陈雁楠等.肝纤泰汤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储备力的影响.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3;13(4):243~244

29.大橘皮汤

【组成】橘皮、茯苓、猪苓、泽泻、白术各15g,槟榔15~30g,滑石30g,生姜10g,木香、肉桂、甘草各5g。

随症加减:脾肾虚甚改生姜为干姜10g,加熟附子10g;血瘀加丹参、赤芍各15g。【用法】以上中药均由制药公司分别制成浓缩颗粒,每味单独包装,每包10~15g;根据辨证结果将单味浓缩颗粒组成复方。每日2剂,每次以温开水150~200ml冲服。盐的摄入可适当放宽,每日3~4.5g。1个月为1个疗程。【功效】清热化湿,利水消肿。【主治】顽固性肝硬化腹水。证属脾肾俱虚,水气互结,湿郁化热。【效验】将6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6例,两组病例年龄、性别、病情、病程及尿量、大便次数、体重、腹围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采用上方治疗;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方法治疗。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予以护肝、B族维生素、维生素C、能量及抗感染等治疗,均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腹水及全身症状缓解或消失,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腹部B型超声波复查腹腔积液消失)12例,好转(腹水及其他症状明显缓解好转,肝功能改善,腹部B型超声波复查腹腔积液少量或减少)18例,无效(腹水未减少或增加,临床症状、肝功能及有关检查均无改善或恶化)3例,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显效9例,好转1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6.6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平均尿量及大便次数增加、平均体重及腹围减少等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或P<0.01);而血清醛固酮和尿钠变化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解析】顽固性肝硬化腹水者,由于病久脾肾俱虚,水气互结,又湿浊内停,郁久化热,故见脘腹胀满、小便不利、大便泄泻或秘结难解。因此,于后期本虚之中多有湿热蕴结于肠内之实证,如仍以温阳利水、疏肝理气、活血祛瘀之法则常难以奏效。此时治宜清热化湿,利水消肿。大橘皮汤出自《奇效良方》,主治湿热内盛、水湿并入大肠而致脘腹胀满、小便不利、大便泄泻、水肿等,与本病病机相合。方以五苓散行水,六一散清热利湿,且重用槟榔以下气通便、行气逐水;橘皮、木香理气,使气行而后水行,自然水从小便而出,达到利水消肿之目的。药理研究表明,茯苓、猪苓、泽泻、白术均有明显持久的利水作用,能促进排钠;丹参、赤芍等有改善结缔组织代谢、改善微循环、保护肝细胞、促进肝功能恢复作用;槟榔则具有利尿、促进肠壁蠕动、减轻肠道炎症及组织水肿、减轻肠道内异常发酵和促进炎症渗出物的排出等作用,可减少氨的合成及吸收而减少肝昏迷的发生。临床观察,本方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疗效确切。其血清醛固酮、尿钠等治疗前后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观察例数较少有关。服用大橘皮汤颗粒剂治疗肝硬化腹水与服用大橘皮汤疗效相近,但颗粒剂服用方便,不失为一种副作用少、速效、持久、简便的保守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较好方法。【来源】陆磊等.大橘皮汤颗粒剂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69例临床研究.河北中医,2004;26(1):11~13

30.术芍三皮汤

【组成】炒白术30g,生黄芪15g,茯苓、泽泻、大腹皮、赤芍、白芍各10g,青皮、陈皮各6g,丹参30g。

随症加减:湿重者去黄芪,加苍术、厚朴各6g;黄疸者去黄芪,加茵陈30g,土茯苓15g;脾虚者加炒党参12g,炒白术加至60g;气滞血瘀者加当归10g,红花10g,木香6g;肝阴不足者加枸杞子10g,女贞子、麦冬、川楝子各12g;肝区隐痛者加川楝子、郁金、木香各10g。【用法】常规予以护肝利尿,抗生素控制内源性感染,适当补充白蛋白,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在此基础上加用本方,每日1剂,水煎服;加用核糖核酸,每日30mg,静脉滴注。30天为1个疗程。【功效】健脾利水,柔肝理气,活血化瘀。【主治】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证属脾虚肝郁,水停血瘀。【效验】共治疗50例患者。男42例,女8例;年龄(44.2±11.6)岁;ALT异常者8例,T-Bil异常者9例;ALB为(25.7±3.09)g/L。结果:ALB升至(31.40±3.72)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ALT恢复正常5例,T-Bil恢复正常4例;腹水消退时间为(15.02±4.76)天。【解析】术芍三皮汤中,白术益气健脾,且能利小便、退水肿、化血结;黄芪补气健脾,增加肝糖元,保护肝细胞,对免疫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茯苓、泽泻、白芍健脾利湿,滋阴柔肝;赤芍、丹参活血化瘀,改善肝脏微循环,并能抑制肝内纤维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促进已形成的肝纤维组织重吸收,从而促进肝功能恢复。核糖核酸(RNA)直接参与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正常时肝脏合成蛋白质不仅需要直接从门静脉摄取足够的氨基酸,还需要有脱氧核糖核酸(DNA)和RNA的参与;肝脏疾病时,肝细胞内RNA和细胞核内DNA减少或消失,肝脏合成蛋白质的功能明显降低,应用外源性RNA能促进肝细胞合成DNA,增加肝细胞白蛋白合成,从而有助于病变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术芍三皮汤与RNA联用,取长补短,既有中药扶助正气、补中寓利,又有RNA促进肝细胞合成DNA而增强肝细胞合成白蛋白。临床观察,其升高血清白蛋白含量的作用非常显著。【来源】林莉等.自拟中药方配合核糖核酸治疗肝炎肝硬化52例小结.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0;16(3):17

31.白术消臌汤

【组成】生白术60~90g,茯苓、泽泻、防己、怀牛膝各15~20g,大腹皮、车前子各20~30g,赤芍40~50g,椒目、二丑各6~9g,黑大豆30g。

随症加减:黄疸加茵陈30g,郁金6g;白、球蛋白比例倒置加生薏苡仁30g;ALT升高加垂盆草、田基黄各30g;齿鼻出血去椒目加水牛角30g(先煎30分钟);顽固性腹水加葫芦壳30g;HBsAg(+)加丹皮12g。【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肝性昏迷者同时服用片仔癀0.6g,每日2次,水化灌服。临床应用注意:[1]气滞壅盛或有燥热伤阴者,生白术剂量不宜过大,但最低不能少于60g,并应酌加疏肝理气、泻热养阴之伍药,如柴胡、佛手片、生大黄、枸杞子、生白芍、北沙参之类。[2]齿鼻出血或反复难愈者,伍以水牛角,甚或羚羊角3g(先煎30分钟),疗效显著、见效快,一般1~2剂都能见效;伴有肝性昏迷者,灌服片仔癀,近期疗效颇佳。[3]疗效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强,且症状不易复发,因此治疗本病需要足够的疗程。【功效】健脾燥湿,逐水消臌,下气破瘀,益肾固本。【主治】肝硬化腹水。证属脾肾亏虚,气滞血瘀,水液停聚。【效验】共治疗52例患者。男45例,女7例,年龄39~67岁;肝炎后肝硬化18例,酒精性肝硬化21例,其他13例;黄疸指数升高32例,谷丙转氨酶升高13例,低蛋白血症29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16例;所有病人均有腹水,其中两次以上腹水者35例,齿鼻出血12例,肝性昏迷6例。结果:临床痊愈(症状消失,B超示腹水吸收,肝功能检查在正常范围,随访6个月症状无复发)3例,显效(症状消失,腹水部分吸收,肝功能检查正常)32例,有效(症状部分改善,肝功能检查未改善,腹水存在)8例,无效(症状加重,腹水存在,肝功能检查无改善)9例,总有效率为83%。【解析】《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提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格致余论·臌胀病》倡导“参术为君治臌胀”。白术消臌汤中生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为君药;茯苓、泽泻、防己、车前子利水消臌;二丑、椒目、大腹皮、赤芍逐水、下气、破瘀,为臣药;佐以怀牛膝、黑大豆益肾固本、补中有攻、虚实兼顾。药理研究,白术不但有升高白蛋白,改善白、球蛋白比例倒置之功,而且有显著持久的利尿、促进排钠作用。【来源】史初航.白术消臌汤治疗肝硬化腹水52例.浙江中西医结合杂,2000;10(2):105~106

32.白玉消胀汤

【组成】茯苓、玉米须、白茅根、冬瓜皮各30g,车前草、益母草各15g,地鳖虫、茜草、延胡索、抽葫芦、大腹皮、川楝子、紫菀、枳实各10g。

随症加减:脾气虚寒较重,大便泄泻而泻后腹胀不减或有腹痛者,加干姜、人参各10g;肾阳虚衰,下肢浮肿甚则阴囊水肿者,加附子15g,白芍、生姜各10g;心下痞满者,加细辛、麻黄各6g,附子10g;内热口渴、舌红少津者,加玄参15g,石斛10g;潮热盗汗、烦躁失眠者,加银柴胡10g,地骨皮15g,夜交藤30g。【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30天为1个疗程。【功效】行气宽中,活血疏畅,利水消肿。【主治】肝硬化腹水。证属脾肾两虚,水邪内停。【效验】共治疗61例患者。年龄29~68岁,平均53.2岁;最长病程26年,最短1年半,腹水病史6个月~5年。结果:显效(腹水与水肿完全消失,一般状况及理化检查结果明显好转)23例,有效(腹水与水肿以及其他症状明显减轻,理化检查结果较前好转)26例,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理化检查无明显改善)12例(其中死亡3例,另4例患者短期治疗后放弃治疗),总有效率为80.3%。【解析】慢性肝炎患者,往往病情反复发作,病程绵长,加之治疗过程中多用苦寒药物,以致脾气虚寒或脾气下陷,此所谓“肝病传脾”。脾虚日久及肾,致脾肾阳虚,化水无力,发为腹水。此时实邪内存,正气亏虚,补之无效,攻之不堪,最难调治。白玉消胀汤是著名老中医刘渡舟教授自拟方。此方“专用于肿胀大证投补药无效,而不能峻攻之时”。方中紫菀温润上焦、宣肺化痰;枳壳、川楝子行气宽中;茯苓、玉米须、抽葫芦、大腹皮、车前草、白茅根、冬瓜皮利水消肿以利三焦;延胡索、茜草、益母草、地鳖虫活血助疏利小便。综合全方,上利肺气行治节,中补脾土以运水湿,下开水府畅三焦,祛邪而不伤正。临床运用每获奇效。【来源】李振玉.白玉消胀汤治疗肝硬化腹水.山东中医杂志,2004;23(2):92

33.保肝营养汤

【组成】母鸡1只,丹参、党参、黄芪各15g。【用法】每日1剂,水煎,弃去中药和浮油,汤为药用,每次100~200ml,每日3~4次,适量食肉。4周为1个疗程。【功效】健脾益气养血,补精填髓益肾,活血化瘀保肝。【主治】肝硬化腹水。证属久病虚弱,水邪内停。【效验】共80例患者。其中,肝炎后肝硬化70例,酒精性肝硬化10例;腹水存在时间在3个月以内者58例,3个月以上者22例。无肝昏迷和明显厌食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腹水程度及腹水存在时间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常规保肝利尿,必要时输入人血白蛋白;治疗组在对照组保肝利尿方法基础上服用保肝营养汤。结果:治疗组显效(症状消失,腹水消失不再复生)31例,有效(症状消失,腹水大部消退)7例,无效(症状和腹水无明显改善)2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65.0%。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肝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解析】中药和鸡汤组成的保肝营养汤配合小剂量利尿剂治疗肝硬化腹水取得较好效果。鸡肉性甘温,入肝肾经,含有蛋白质、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煮肉炖汁可以为肝病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具有温养补气、强壮脾胃、补精填髓、保肝益肾的功效,尤其适于久病虚弱、气血双亏的患者;党参、黄芪补气养血,丹参活血化瘀,三者合用能有效改善肝功能,提高全身机能,增强利尿剂的作用,使腹水稳步消退。另外,保肝营养汤作用缓和稳妥,随尿量逐日增多,腹水渐渐消退,避免了常规多次抽腹水或快速利尿所造成的血容量剧减和电解质紊乱诱发肝昏迷的弊端,而且具有疗效持久、腹水退而不复生的特点。【来源】王春银.保肝营养汤治疗肝硬化腹水40例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6;3(7):320~321

34.鳖甲黄芪汤

【组成】鳖甲、牡蛎、黄芪、柴胡、当归、赤芍、丹参、猪苓、薏苡仁、穿山甲。药物用量视病情及证型确定。

随症加减:气滞湿阻型加大腹皮、槟榔;湿热蕴结型加菌陈、虎杖、大黄;瘀血阻滞型加三棱、莪术、郁金;肝肾阴虚型加生地、枸杞;脾肾阳虚型加桂枝、附子。【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个月为1个疗程,可连服3~4个疗程。【功效】活血化瘀,行气利水,除湿健脾。【主治】肝硬化腹水。证属气滞血瘀,水湿内停。【效验】将104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44例,两组病例病因诊断、主要并发症、血浆蛋白降低程度及腹水程度等临床资料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病例均常规应用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肌苷、肝必复等保肝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鳖甲黄芪汤,对照组不加用任何中药制剂,两组其他对症、支持疗法等措施完全相同。结果:治疗组显效(症状缓解,腹水消退)27例,好转(症状明显改善,腹水减少,但1个疗程后尚未完全消退)26例,无效(症状无改善,腹水持续不退或消退后再复发及自动出院、死亡)7例,显效率45.00%,总有效率88.33%。对照组显效8例,好转23例,无效10例,显效率18.18%,总有效率65.91%。两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3周内腹水消退者23例占85.19%,对照组4例占50.00%,两组3周腹水消退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解析】肝硬化腹水多由于情志抑郁,饮食不节,湿热内蕴,损伤肝脾,累及肾脏,使肝、脾、肾三脏俱病发生。肝气久郁,影响脾运化功能,乃至气滞、血瘀、湿阻,进而壅遏脉络,结成结痞块;瘀积久留,气血运行受阻,脾运更弱,水液代谢失常,久则由脾及肾,使肾阳亏虚,开阖失司,水湿内聚,遂成腹水。本方具有活血化瘀、行气利水、除湿健脾功效,主治气滞血瘀、水湿内停之证。方中当归养血、活血、补血;柴胡舒肝理气解郁,能降酶、降浊、利胆抗肝损、防肝脂肪变性及抑制纤维增生;赤芍、丹参、川山甲、鳖甲、牡蛎活血化瘀柔肝,有抑制结缔组织增生、提高血浆蛋白、改善肝内微循环、软坚散结之功效;猪苓、薏苡仁利水除湿健脾;黄芪补脾益气,能提高免疫功能。本方之化瘀利水、护养正气与西医之保肝利尿相结合,相得益彰,使疗效得以提高。【来源】吴玉琴等.鳖甲黄芪汤治疗肝硬化腹水60例.泰山医学院学报,1996;17(3):240~241

35.鳖甲三虫汤

【组成】炙鳖甲30g,地龙、地鳖虫各10g,水蛭3g(研粉分2次吞),半枝莲、六月雪、炒白芍各30g,炒白术15g,牵牛子、猪苓、厚朴各10g。

随症加减:湿热内蕴症见黄疸、胸闷、口苦、小便短赤镇,加茵陈、山栀、金钱草、虎杖;气虚症见疲乏无力、四肢倦怠、声音低怯、面部虚浮、舌胖边有齿印、动则气促者,加黄芪、党参、黄精;阴虚症见五心烦热、舌红、口干、尿赤便结者,加生地、龟板、石斛;脾肾阳虚症见纳少、便溏、跗肿、肢冷恶寒者,加干姜、益智仁、淫羊藿。【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服,3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2个疗程。【功效】软肝化瘀,攻下逐水。【主治】肝硬化腹水。证属肝病日久,疏泄失常,瘀阻成积,水湿内停。【效验】共治疗37例患者。男26例,女11例;年龄29~64岁;病程最短18个月,最长9年;兼慢性活动性肝炎者18例,肝功能失代偿者16例;合并胆结石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例,慢性胃炎9例。结果:显效(症状消失,腹水消除,肝功能正常)19例,有效(症状明显改善,腹水减少,各种检查有不同程度好转)15例,无效(主要症状改善不显著,病情无好转甚至恶化,体检与理化检查无改善)3例,总有效率92%。18例ALT反复异常者,恢复正常12例;17例A/G倒置者,恢复正常9例。37例HBsAg阳性者,转阴6例;25例HBeAg阳性者,转阴8例;27例抗HBcIgM阳性者,转阴5例。显效、有效者1年内复发4例,占11.8%,其中1例停药后第五个月因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抢救无效而死亡。【解析】乙肝后肝硬化腹水,常因感受湿热疫毒之邪日久,正不胜邪,导致肝脾内伤而发病。肝病日久,疏泄失常,脉络瘀阻成积,肝病及脾,脾虚失运、水湿内停,终致肝脾同病,使腹部遂渐胀大而成臌胀。肝脾久病,进而累及肾脏,则可导致肝肾阴虚或脾肾阳虚,甚则肝肾阴竭,肝风内动而见神昏痉厥。病系本虚标实。本虚只能缓图,标实则需急治,所以消水是当务之急。对于消腹水,逐水优于利尿,利尿多伤阴,且淡渗之剂不起作用,反复攻补,耐心治疗,方有病愈者。攻下遂水不会引起大出血,因逐水正好减轻门静脉高压。肝硬化腹水以肝脾血瘀为本,腹水期以治水为先,但勿忘软肝化瘀以治本。基本方中鳖甲既走血分,又走气分,既可软坚散结,又可入肝抑邪,使邪去消,为治疗肝硬化之良药;水蛭、地鳖虫、地龙破血逐瘀,通经利水道;炒白芍补肝血、养肝阴;白术健脾补气;半枝莲、六月雪舒肝活血,清热解毒;厚朴、猪苓、牵牛子行气消胀,攻下逐水,其中牵牛子药性滑利,气味雄烈,通三焦,降肺气,利水道,善泄水湿,为消腹水要药。诸药相配,具有软肝化瘀、攻下逐水之功效。【来源】胡晓峰.鳖甲三虫汤治疗肝硬化腹水37例.光明中医,2002;17(1):57~58

36.健脾软肝汤

【组成】生黄芪60g,鳖甲30g(先煎),软肝草(广东草药)、党参、车前子、茜草、泽兰各15g,紫河车、当归、赤芍、白芍、丝瓜络各12g,杏仁、鸡内金、香附、红花、桃仁、丹参各10g。【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功效】补气养血,活血化瘀,健脾软肝。【主治】肝硬化。证属肝血瘀滞,气血不足,脾失健运。【效验】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其中乙肝后肝硬化30例,丙肝后肝硬化2例,酒精性肝硬化3例;对照组30例,其中乙肝后肝硬化25例,丙肝后肝硬化3例,酒精性肝硬化2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服用上方;对照组服用大唐肝泰冲剂(中成药)11g,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1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全身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B超证实脾大回缩明显或正常)20例,好转(其他症状明显好转,脾大回缩或稳定不变,肝功能基本正常或轻度异常)9例,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肝功能无好转或恶化)6例,总有效率82.9%;对照组治愈6例,好转13例,未愈11例,总有效率63.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即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肝功能改善及脾脏厚度回缩效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解析】肝为血脏,将军之官,主疏泄,易亢易郁。若气机失调,肝血瘀滞,肝络瘀阻,又加久病体虚,气血同病,波及诸脏,日久而形成肝硬化。本病病情复杂,大都正不抗邪,水湿内停,本虚标实。因此,治疗应时时顾护正气,兼以活血化瘀。中医学认为,“气者,人之根本也”,“气行则血行”,“气可化水”,“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健脾软肝汤方中,重用生黄芪补气以促血行,与党参、当归、白芍相配则补气养血;紫河车培本扶正,久服大补精髓。上五药为扶正主药。配合红花、桃仁、泽兰、茜草、丹参、赤芍等活血化瘀而不伤血,使气血调和舒畅则水湿易行。再佐以香附、杏仁、丝瓜络等疏肝行气,宣肺以开水之上源,通络以条达气机;鸡内金健胃消食化积;鳖甲、软肝草软坚散结柔肝。诸药合用,共奏补气养血、活血化瘀、健脾软肝之功。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保肝、促进肝细胞再生与白蛋白的合成、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上述活血化瘀药能扩张肝脏血管,增强肝内血液循环,增加肝脏血流量,因而能减轻病变部位的缺血程度,改善肝脏营养状态及氧气供应,以防止肝细胞坏死,加速病灶的吸收和修复。【来源】黄洪沛等.补气活血健脾软肝汤治疗肝硬化35例疗效观察.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18(4):338~339

37.补阳还五汤

【组成】黄芪20g,当归15g,川芎、桃仁、红花、赤芍各12g,地龙10g。

随症加减:有腹水者加茯苓、大腹皮、泽泻各12g。【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服。有低蛋白血症者,定期输人血白蛋白。4周为1个疗程。【功效】补气活血,化瘀通络。【主治】肝硬化。证属气虚血瘀。【效验】共治疗30例患者。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45岁;兼有腹水者8例,有低蛋白血症者5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采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1993年召开的第五届学术交流会上制定的疗效标准评定疗效,临床显效12例,改善15例,无效3例,症状总有效率为90.0%;治疗前后肝功能对比显效10例,改善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无病例发生副作用。【解析】中医认为,肝硬化后期辨证属本虚标实之证,即气阴两虚、血瘀水停,其中以气虚血瘀最为突出。补阳还五汤能补气活血、化瘀通络,正切合本病病机。现代研究证明,本方能改善微循环,对抗增生性炎症,并具有免疫增强的作用,还可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来源】孙阳.补阳还五汤治疗肝硬化30例.中国民间疗法,2004;12(8):47~48

38.参芪柴苓汤

【组成】生山药50g,生薏苡仁20g,党参、炙黄芪、生白术、白扁豆、茯苓、莲子各15g,陈皮、炙甘草各10g,柴胡、升麻、防风各6g,伏龙肝100g。

随症加减:若腹水、腹胀甚者,加大腹皮15g,姜皮10g;泻下无度,日10余次者,加诃子、米壳各10g。【用法】每日1剂。伏龙肝以纱布包,先煎15分钟,取上清液1000ml,去渣;再下余药,煎煮3次,取汁400ml。每日2次口服。【功效】补中升阳,健脾渗湿,运脾止泻。【主治】肝硬化性腹泻。证属脾失健运,水湿内盛,中阳被遏。【效验】共治疗30例患者。男27例,女3例;年龄40~50岁者12例,50~60岁14例,60岁以上4例;病程半年至1年者24例,1年以上6例。结果:痊愈(腹泻消失,大便每日1~2次,软便成形,腹不胀痛)6例,显效(腹泻明显改善,每日2~3次)15例,有效(便次减少,腹胀等一般症状改善)7例,无效(诸症无改善)2例,总有效率93%。【解析】肝硬化性腹泻是脏腑间病变相互累及的结果。病程至此,已是肝脾两虚,脏腑功能低下,病理产物积聚为患,即所谓“清气在下则生飧泻,浊气在上则生胀”。治之法,既不宜伐肝,又不能分利。伐肝则肝愈虚,分利则气更弱。对此虚极之体水湿内盛、中阳被遏、互为因果之病机,取补中升阳、健脾化湿之法实为上治。健脾化湿以参苓白术散最佳。方中白术、山药、薏苡仁等生用,补而不滞,化湿渗湿;伏龙肝辛温补土,引药直达病所,培土胜湿。补中升阳以补中益气汤尤胜。方中所佐升柴之辈,可引三焦气机转枢有常,使清浊各循其道。诸药合用,脾健阳升而湿祛浊化,则泄泻自止。【来源】姜淑彦.补中益气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肝硬化性腹泻30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18(3):214

39.补中益气汤

【组成】黄芪、白术各30g,党参、当归各15g,陈皮、升麻各9g,柴胡、甘草各6g。

随症加减:纳差明显,舌苔厚腻者,加用制厚朴12g,焦神曲30g,焦麦芽15g,炒鸡内金9g;腹胀明显,小便量少者,加用白茯苓30g,大腹皮12g,生姜衣4g。【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6周为1个疗程。【功效】补中健脾,益气养血。【主治】肝硬化低蛋白血症。证属脏腑受损,气血亏虚。【效验】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2例,对照组38例,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程及血清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均采用肝硬化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上方。结果:治疗组显效(全身症状如腹水、下肢浮肿或周身浮肿纳差等消失,肝脾肿大稳定不变甚至缩小,ALB、GLB、A/G值恢复正常)31例,有效(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肝脾肿大稳定不变,血清蛋白指标恢复50%以上)23例,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或恶化)8例,总有效率87.10%;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63.16%。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ALB、GLB、A/G值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血清蛋白指标虽有好转,但与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ALB、GLB、A/G值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TP无显著性差异(P>0.05)。跟踪观察1年,显效及有效病例复发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解析】肝硬化患者由于肝功能障碍,肝脏合成蛋白质能力下降,同时机体又不断消耗大量蛋白,遂成低蛋白血症。一般治以护肝、补充蛋白质及对症处理。中医学认为,肝硬化低蛋白血症是因湿热互结日久,损伤脏腑气血,使气血亏虚所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补中益气汤能补中益气健脾以化生气血、升高ALB、降低GLB、恢复A/G比值,从而明显改善肝硬化患者血清蛋白指标,达到扶正固本的目的。临床及药理研究发现,方中黄芪、白术、柴胡具有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保护肝脏、抑制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促进肝脏合成白蛋白作用;当归则能降低血黏度、改善肝脏微循环、促进白蛋白合成并有效抑制肝脏纤维化。补中益气汤通过整体调整,弥补了纯西药治疗之不足,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来源】方文佳.补中益气汤合西药治疗肝硬化低蛋白血症62例.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2(5):298~299

40.苍牛防己汤

【组成】苍术、白术、川牛膝、怀牛膝、汉防己各30g(白术用量可随病情轻重加减,轻症30g左右,重症60g左右;白术的炮制也根据病情差异而有所不同,湿盛型宜生用,阴虚型宜炙用,脾虚型宜炒用)。

随症加减:湿热较甚,伴有黄疸,舌苔黄厚腻者,重用茵陈30g,并酌加黄芩15g,大黄9g;腹胀甚者,加大腹皮20g,厚朴15g;肝区疼痛不适者,加醋柴胡、郁金、延胡索各10g;气虚甚者,重用黄芪30g,并加党参15g,鸡血藤30g;肝肾阴虚者,加生地、麦冬各10g;脾肾阳虚者,加附片、仙灵脾、巴戟天各10g。【用法】每日1剂,微火水煎1小时,早晚空腹服。4周为1个疗程。【功效】补肝健脾益肾,疏肝活血利水。【主治】肝硬化腹水。证属正气虚衰,气滞血瘀,水液停聚。【效验】共治疗62例患者。男48例,女14例;平均年龄45岁,平均病程10年;肝炎后肝硬化者23例,血吸虫病肝硬化者39例;62例均有肝脏缩小、门静脉高压症,26例脾肿大;62例均有不同程度全身浮肿、贫血、肝功能损害、白蛋白减少;腹水轻度者26例,中度者29例,重度者7例;轻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29例,中度曲张者6例,重度3例,有上消化道出血史者6例。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愈(症状消失,肝功能检查正常,白、球蛋白比值正常,B超检查无腹水)45例,好转(症状明显好转,白蛋白升高,白、球蛋白比值增大,B超检查少量腹水)14例,无效(症状、体征及各项生化检查治疗前后无变化或病情恶化)3例,总有效率为95.2%。1年后随访,腹水复发者5例。【解析】苍牛防己汤为方药中老中医验方。方药中老中医对肝硬化腹水颇有探求,治疗肝硬化腹水经验丰富。他认为本病病位在肝脾肾,其传变是由肝传脾,由脾传肾,由肾传心;病性系正虚邪实,外似有余,内实不足;腹水是在人体正气虚衰基础上气滞、血瘀、水停的结果;治疗主张以消攻为主,消补兼施或攻补兼施;补以补肝脾肾为主,消以疏肝和胃利水为主。苍牛防己汤中,苍术、白术健脾,川牛膝、怀牛膝疏肝、活血、利尿,汉防己行水。全方药味虽少,但量大力专,取效迅捷。药理研究证实,苍术、白术能增加白蛋白,纠正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异常,促进钠的排出,有显著且持久的利尿作用;川牛膝、怀牛膝、汉防己能扩张肾血管,改善肾血流灌注,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并能排钠,也有较明显的利尿作用。【来源】李玉春.苍牛防己汤治疗肝硬化腹水62例.浙江中医杂志,2002;(3):104

41.虫草术酱汤

【组成】冬虫夏草2g,黄精40g,黄芪、丹参各30g,鳖甲、枸杞子、炒白术各15g,败酱草(所用药材为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带根全草)12g。【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2次,共300ml,分早、晚温服;每周连服6天,停1天,84天为1个疗程。【功效】益肾健脾养肝,活血化瘀软坚,清热解毒利湿。【主治】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证属肝脾肾俱虚,兼气血瘀滞、湿热毒邪不净。【效验】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服用上方;对照组口服维生素类、肌苷、复方益肝灵、复合磷酸酯酶片,静脉滴注氨酸钾镁。两组治疗前及治疗期间均未应用抗病毒或免疫调节药物。结果:对照组基本治愈〔症状消失,肝脾肿大稳定不变或缩小,无压痛及叩痛,肝功能检查正常;乙肝e抗原(HBeAg)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转;随访180天以上无反复〕、好转(主要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肝脾肿大稳定不变且无明显压痛及叩痛,肝功能检查正常或下降50%以上;HBeAg及HBV-DNA转弱阳性;追踪观察有反复但服药后有效)及总有效率分别为15.0%、13.3%及28.3%,治疗组分别为68.3%,12.5%及80.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解析】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虽病在肝,但多累及脾肾,临床多以肝脾肾俱虚兼气血瘀滞、湿热毒邪不净为病理表现。虫草术酱汤中以冬虫夏草、黄精滋水涵木、培土荣木为主,其中黄精重用以益肾健脾,使先天、后天之本充足,则肝木得以荣养,气血得以畅通;枸杞子、黄芪、炒白术等辅助君药增强疗效兼利湿和中;丹参、鳖甲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瘀血去则新血生;败酱草清热解毒、排脓破痰、利水消肿。全方共奏益肾健脾养肝、活血化瘀软坚、清热解毒利湿之效,治本为主,标本兼治。现代研究表明,益肾健脾药能激活机体免疫功能。黄精、白术、枸杞子等能抑制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促进肝细胞再生,抑制炎性反应;冬虫夏草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作用,能减少胶原在肝内的沉积,并使已形成的胶原降解或重吸收;黄芪能促进肝细胞再生,防止肝糖元减少,又能提高细胞免疫;丹参等活血化瘀药能改善肝内微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再生,抑制过度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和肿瘤生长,使肝细胞恢复合成蛋白的功能;败酱草有促进肝细胞再生和防止肝细胞变性、舒通门脉循环的作用。【来源】程月兰等.虫草术酱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疗效评价.康复与疗养杂志,1997;12(4):148~150

42.大黄赤芍汤

【组成】生大黄20g,赤芍40g。【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每次30ml,每日4次,口服或经胃管注入,连续7天。【功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凉血通腑。【主治】肝硬化内毒素血症。证属热毒积聚,血液瘀滞。【效验】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职业、病情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在保肝退黄、对症处理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上方;对照组在保肝退黄、对症处理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口服或经胃管注入胃肠黏膜保护剂思密达3g,每日3次。两组均连续治疗7天。结果:治疗组总胆红素、ALT有明显改善,两组总胆红素、ALT和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血浆内毒素、TNF-α水平下降幅度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大黄赤芍汤可使内毒素、TNF-α水平下降,保护肝功能。【解析】细菌内毒素的主要成分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中的脂多糖(LPS),其生物活性复杂。在正常情况下,肝脏可以将来自门静脉的内毒素完全灭活,若肝脏受损,对内毒素的灭活能力下降,则易发生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血症既可直接损害肝脏,又可通过炎症介质(如TNF-α、IL-1β、IL-6、IL-8、IL-10、GM-CSF等)的大量释放对肝脏形成“二次打击”,而由细胞因子引起的继发性肝损害要比原发性免疫损害严重得多。大黄赤芍汤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凉血通腑为主。其中,生大黄能显著拮抗内毒素,通过影响血浆中cAMP和cGMP水平面抑制内毒素性发热,还可减轻内毒素引起的肠壁血管通透性的增高,保护肠黏膜和肠上皮细胞,保护肠黏膜屏障;赤芍不仅能较好地改善症状和体征,降低ALT、D-Bil、T-Bil,而且可减少红细胞在肝脏的聚集,改善肝脏微循环,恢复肝细胞的正常代谢和血液供应,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本研究表明,大黄赤芍汤在保护肝功能、降低胆汁淤积方面的效果是思密达组所无法比拟的;大黄赤芍汤通过降低内毒素水平、抑制TNF-α活性的方式减轻肝损害。【来源】郭志忠.大黄赤芍汤治疗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研究.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1):24~25

43.芪归丹参汤

【组成】黄芪30g,当归15g,丹参30g。【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功效】益气养血活血。【主治】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证属气血亏虚,兼有血瘀。【效验】共治疗26例患者。男19例,女7例,年龄40~70岁,肝病病程2~15年。其中,活动性肝硬化18例,静止性肝硬化8例。Child-pugh分级,肝功能A级2例,B级11例,C级13例。门脉血流量(ml/min)、门脉血流速度(m/s)、门脉主干内径(mm)分别为783.65±28.34、0.09±0.02、14.24±0.35。疗程2个月。结果:门脉血流量(ml/min)、门脉血流速度(m/s)、门脉主干内径(mm)分别为547.34±23.80、0.12±0.01、12.82±0.32,均较治疗前有非常显著的改善(P<0.01)。【解析】门脉高压症是肝硬化失代偿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临床上常表现胁部疼痛或不适、纳呆、乏力、脾大、腹水、出血倾向等。其舌体常见胖大,舌质暗或淡,脉多弦涩或沉细。中医辨证多属气血亏虚,兼有血瘀。治宜益气养血活血。芪归丹参汤中,黄芪、当归益气养血,丹参养血活血,黄芪还有利水作用,对肝硬化腹水有效。全方组方严谨,恰中肝硬化门脉高压的病机。大量实验研究证明,丹参可以显著降低门脉高压症患者的门脉压力;当归可以显著降低肝硬化患者的血黏度而降低门脉压力,黄芪可以抗肝纤维化,改善肝内微循环,从而改善门脉压力。临床观察,芪归丹参汤可以显著缩小门脉高压症病人门静脉的宽度,降低门静脉的血流量,增加门静脉血流速度,对于降低门静脉压力,防治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来源】彭延宽.当归补血汤对肝硬化门脉高压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4(5):373~374

44.二甲牛角汤

【组成】炙鳖甲(先煎)15g,炮山甲片(先煎)12g,水牛角(先煎)、黄芪、仙鹤草、丹参各30g,三七粉(冲服)3g,紫河车(研粉冲服)6g。

随症加减:血清胆红素增高者,去黄芪、紫河车,加赤芍、茵陈、制大黄;腹水者,加防己、大腹皮、地骷髅;胁痛甚者,加柴胡、延胡索、郁金。【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以6个月为1个疗程。【功效】活血益气。【主治】肝炎后肝硬化。证属正气内损,瘀凝肝络。【效验】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男44例,女12例,年龄25~68岁,平均病程6.8年;乙型肝炎者48例,丙型肝炎4例,乙型重叠丙型肝炎1例,乙型重叠戊型肝炎3例。对照组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26~65岁,平均病程6.2年;乙型肝炎26例,丙型肝炎2例,乙型重叠戊肝2例。两组HA、P ⅢP、Ⅳ-C等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用上方,对照组则常规予服肝泰乐、肌苷、维生素E,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HA(ng/ml)、P ⅢP(ng/ml)、Ⅳ-C(ng/ml)治疗组分别为113.8±31.4、96.4±14.3、76±11.3,对照组分别为242.0±127.4、125.0±16.9、84.7±17.3,即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解析】肝炎后肝硬化主要病机是肝病缠绵不愈,邪气未尽,正气内损,肝血郁滞,瘀凝肝络。二甲牛角汤中,鳖甲滋阴软坚、散结消癓,炮山甲片破宿血积瘀、软坚散结,水牛角清肝凉血、养阴止血,三药合用使破瘀软坚之力倍增;三七活血止血、散瘀止痛,仙鹤草祛瘀散结止血而善于攻坚,丹参祛瘀生新补血,紫河车大补精血,黄芪益气养血以防止攻伐太过。全方活血与益气并举,祛邪与扶正兼顾,久服补不壅中,攻不伤正。HA、P ⅢP、Ⅳ-C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与程度。临床观察,二甲牛角汤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HA、P ⅢP、Ⅳ-C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说明本方有显著的抗肝纤维化功效。【来源】俞兵和.二甲牛角软肝汤治疗56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观察——附西药治疗30例对照.浙江中医杂志,2000;35(3):108

45.芪归茵香汤

【组成】黄芪30~120g,茵陈10~30g,当归、杏仁、二芍、丹皮、香附、泽兰、炒二术、车前子、黄芩、水红花子、冬瓜皮、鸡内金、藿香、橘红各10g。

随症加减:腹水顽固不消加炒二丑;伴胸水加冬瓜仁;齿鼻衄血加白茅根、炒地榆;血小板低加大枣、炒地榆、阿胶;腹胀明显属气滞者加厚朴、青陈皮,属气虚者加党参、茯苓;低烧加鳖甲、地骨皮;胁痛加醋柴胡、郁金、木瓜;黄疸明显加金钱草、车前草;纳呆有苔加焦三仙,无苔加藿香、砂仁;转氨酶增高加草河车、板蓝根。【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功效】健脾柔肝益肾,扶正活血利水。【主治】证属肝脾肾三脏受损,湿热凝聚,瘀血阻络,水液停聚。【效验】共治疗58例患者。男35例,女23例;平均年龄41.5岁,病程6个月~20年;既往有肝炎病史者49例;初次腹水38例,2次腹水15例,3次腹水5例;本次腹水时间在1个月以内者23例,1~3个月25例,3个月以上10例。结果:按照中国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肝硬化腹水中医疗效判定标准(试行)草案》中的标准判定疗效,一级疗效32例,二级疗效13例,三级疗效7例,无效6例;腹水消退一级32例,腹水消退二级13例,腹水消退三级7例。总有效率91.3%。【解析】肝硬化腹水主要由于正虚(气虚、脾虚、阴虚),肝郁血滞,中州不运,湿热凝聚结痰,瘀阻血络,加之肝、脾、肾三脏实质性损害以致功能失调,三焦气化不利,气血运行不畅,水湿不化,聚而成水。其正虚为本,邪实为标,因此见水不能单纯利水。芪归茵香汤中,重用生黄芪以扶正补气,托毒生肌利水,促进肝细胞再生;苍术、白术、茯苓益气健脾利湿;当归、赤芍、白芍、丹皮、香附、泽兰、水红花子补血柔肝,凉血活血,改善肝的微循环,抗肝纤维化;冬瓜皮、车前子清热利湿,藿香醒脾祛湿;杏仁、橘红理气化痰,鳖甲滋阴软坚散结,寄生补肾养肝。诸药共奏健脾柔肝益肾,扶正活血利水之功。全方补而不滞,祛邪而不伤正。【来源】吴春节.扶肝活血利水方治疗肝硬化腹水58例.北京中医,1998;(3):21~22

46.扶正祛瘀汤

【组成】丹参、黄芪各20g,鳖甲15g,冬虫夏草、紫河车、土鳖虫、三七各10g。【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早晚温服。3个月为1个疗程。【功效】活血化瘀,益气填精。【主治】肝硬化。证属正气亏虚,瘀血阻络。【效验】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组以上方加减治疗;对照组服用大黄□虫丸6g,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结果:参照《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与《中药新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标准评定疗效。综合疗效,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除脘腹胀满、饮食减少及肝掌、赤缕红丝等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各项症状、体征改善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降低血清HA、Ⅳ-C、ALT、AST、T-Bil,提高ALB及纠正A/G值倒置等方面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在降低LN、PC Ⅲ方面也有一定作用;肝、脾B超结果改善方面,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解析】肝硬化当属中医积聚等范畴,引发本病之源,多以久患肝病,毒邪不除,肝体受损为要。病性多属本虚标实,以正气亏虚、脏腑失和为本,肝血阻络为标。治当标本兼顾,以活血化瘀、益气填精为法,方用扶正祛瘀汤。丹参乃活血化瘀之要药,方中重用,为君药;冬虫夏草益肾补阳,紫河车补气、养血、益精,二药补肾填精,扶助正气,使瘀祛而不伤正,共为臣药;黄芪补气除滞、祛瘀散结,为补气要药,鳖甲养阴散瘀、消痞除腐,土鳖虫、三七活血通经、破除瘕,四药配伍既能益气补虚,又能助君推动血行,化瘀散结,共为佐使药。纵观全方,可使瘀祛络通、气补精填,既养肝体,又畅肝用,攻补兼施,共奏活血化瘀、益气填精之效。【来源】曲世华等.扶正祛瘀汤治疗肝硬化瘀血阻络证30例临床观察.中国社区医师,2005;21(23):31

47.扶正软坚汤

【组成】丹参50g,郁金、鳖甲各30g,茯苓、猪苓、白茅根各20g,黄芪、当归、白术、枸杞各15g,山茱萸、甘草各10g。

随症加减:胁下胀痛、舌紫暗、有瘀斑者,加三棱、莪术各10g;胸闷饱胀、苔厚腻者,加苍术、厚朴、山楂各10g;脾虚乏力甚者,加党参10g,山药20g;舌光绛阴伤者,加沙参15g,麦冬10g;吐血、下血者,去丹参、郁金,加白及、参三七各10g;神志异常者,加石菖蒲10g;昏迷者,加服安宫牛黄丸1丸。【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4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功效】扶正软坚,化瘀利水。【主治】肝硬化腹水。证属肝脾肾三脏受病,气血水淤积于腹部。【效验】将75例患者按3:2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45例,对照组30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有可比性。对照组常规使用护肝药,酌情使用利尿药,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对并发症进行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上方。两组均低盐饮食,控制摄水量。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综合疗效,治疗组显效(腹水完全消退,主要症状基本消失,食欲及一般状况好,平脐腹围缩小8cm以上,体检移动性浊音阴性,B超无液暗区、脾脏缩小)28例,好转(腹水及浮肿大部分消退,主要症状减轻,食欲及一般状况改善,平脐腹围缩小3cm以上,体检轻度移动性浊音,B超提示少量腹水、脾脏略缩小或不变)10例,无效(腹水不减或增多,症状加重,病情逐渐恶化或死亡)7例,总有效率84.4%;对照组显效8例,好转1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3.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腹水、纳差乏力、黄疸、腹胀等主要表现及ALT、A/G、BUN(尿素氮)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均有较大改善(P<0.01)。【解析】肝硬化腹水病位在肝,但涉及到五脏六腑。主要因肝、脾、肾三脏受病,气、血、水、瘀积于腹部而成,故多虚实夹杂。因脾虚而运化失职,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肝之疏泄失常,则水液代谢不利;肝气郁结,势必乘犯脾土,肝脾虚损,累及肾脏;肾虚则膀胱气化不利,水湿瘀浊内积,病情益重。所以治疗本病应以扶正固本为要,祛瘀利水同施,兼顾三脏,消补兼行,以扶正软坚、化瘀利水为大法。扶正软坚汤中,黄芪、白术、茯苓益气健脾以助生化之源;枸杞子、山茱萸补肝益肾以补血之虚;郁金、丹参活血祛瘀生新;鳖甲软坚散结;猪苓、车前子、白茅根利水消肿。诸药合之,扶正而不滞邪,逐邪且不伤正,故能使正气振、硬结软、水肿消而病除。临床观察,扶正软坚汤配合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说明其中西药联用具有协同作用。【来源】曾广安.扶正软坚汤治疗肝硬化腹水45例.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8;18(2):57~58

48.扶正消臌汤

【组成】黄芪、白术各30~60g,丹参、茯苓皮、汉防己各30g,大腹皮、白芍各15g,当归、桃仁、柴胡各10g,甘草6g,田七3g。

随症加减:湿热重者,去黄芪,加茵陈、黄芩;腹胀甚且以气为主者,加莱菔子、木香、沉香;肝肾阴虚明显者,黄芪减量,加生地、女贞子;阳虚者,加附片、肉桂;肝区胀痛甚者,加独活、徐长卿;消化道出血者,加服云南白药;出现脑病者,加石菖蒲、郁金。【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个月为1个疗程。同时配合一般治疗,包括:休息,低盐饮食,服用护肝药,间断使用双氢克尿塞、安体舒通等利尿药,必要时加呋塞米、多巴胺;根据病情可选用白蛋白、新鲜血、氨基酸类支持疗法。有感染者,加用相应的抗生素。腹水消退后,较长时间服用大黄□虫丸合乌鸡白凤丸疗效好。【功效】益气健脾,疏肝理气,活血利水。【主治】肝硬化腹水。证属脾肾亏虚,气血水瘀内结。【效验】共治疗98例患者。男71例,女27例;年龄27~30岁者8例,31~40岁24例,41~50岁31例,51~60岁29例,60岁以上6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86例,慢性血吸虫病肝硬化3例,乙型肝炎合并丙型肝炎肝硬化6例,乙型肝炎合并酒精中毒性肝硬化3例;大部分病例腹水反复多次发作,久治不愈,病程在0.5~3.5年。治疗2个疗程。结果:显效(B超提示腹水消退,症状基本消失,肝功能及血浆蛋白正常,随访1年未复发)55例,有效(B超提示大部分腹水消退,主要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或有改善,血浆蛋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访半年内未复发)29例,无效(腹水、症状、肝功能及血浆蛋白无明显变化)14例(含死亡病人5例),总有效率85.7%。一般而言,血吸虫性肝硬化疗效好,肝炎后肝硬化稍好,病程短者疗效好于病程长者,服药时间愈长疗效愈好。【解析】肝气郁滞,肝络瘀阻,功能失调,缠绵日久,以至肝脾肾亏虚,气血水瘀结于腹内,腹渐胀大而成本病。其病理关键是气虚血瘀水聚,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虚实交错;治疗当以扶正祛邪为原则,不可偏废。扶正消臌汤中,重用黄芪、白术,益气健脾补其本,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改善能量代谢,促进肝细胞再生;三七、丹参、当归、白芍、柴胡、桃仁活血祛瘀,疏肝理气,改善肝组织微循环,防止肝细胞纤维增生,促进已形成的纤维降解,保护肝细胞;茯苓皮、大腹皮、汉防己利水除胀治其标。全方益气、疏肝、活血、利水,虚实并重,扶正祛邪,切合病机,并配合西药辅助治疗,故收良效。【来源】罗嗣尧等.扶正消臌汤治疗肝硬化腹水98例.江西中医药,1998;29(2):25

49.芪丑丹杏汤

【组成】生黄芪45g,生白术、丹参各30g,杏仁、大腹皮各15g,生大黄、牵牛子各10g。

随症加减:有黄疸者,加茵陈、金钱草各30g,山栀10g;腹胀难忍者,加青皮、莱菔子各10g,生麦芽30g;脾脏大、有出血倾向者,加三七粉3g(冲服),鳖甲、白及各15g;总蛋白质降低、白球蛋白比例倒置者,加黄精12g,鳖甲30g,山甲10g;形寒肢冷,阳虚症状明显者,加制附子4g,桂枝10g;有胸水者,加生麻黄30g(先入久煎),葶苈子10g;顽固性腹水者,加醋甘遂0.5g(研末空腹冲服),车前子60g(包煎);腹水消退后,生大黄、牵牛子用量可酌减。【用法】每日1剂,每剂2煎,取汁300ml,分3次于早中晚服用。30天为1个疗程。顽固性腹水服中药期间,适当配合服西药安体舒通、双氢克尿塞,饮食以低盐、高蛋白易消化饮食为佳,忌食生冷肥腻,避免精神刺激。【功效】健脾益气,疏通三焦,活血利水。【主治】肝硬化腹水。证属脾气虚弱,水停血瘀,气机郁滞。【效验】共治疗42例患者。男28例,女14例,平均年龄42.5岁;第一次出现腹水者26例,二次出现腹水者16例;出现腹水时间最短1周,最长1年。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参照1993年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大连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评定疗效,达到一级疗效者24例,二级疗效者8例,三级疗效者4例,无效(服药2个疗程腹水无变化,甚或增多)6例,总有效率85.7%。其中腹水消退时间最短7天,最长2个月。【解析】临床所见,几乎所有肝硬化腹水病例均以本虚标实为突出表现。标实即水停、血瘀、气滞,本虚即脾虚。脾虚失其运化之职,清阳不升使水谷之精微不能输布以奉养五脏,浊阴不降则水湿不能转输以排泄体外,蕴结中焦,遂成臌胀。治疗以疏通三焦为立方之本,而三焦中又以中焦为枢纽。芪丑丹杏汤取大剂生黄芪、生白术健脾益气,运化中焦,兼以利水,虽不言泻而泻在其中;杏仁宣发肺气,通利上焦,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有“提壶揭盖”之妙;牵牛子、生大黄通利下焦,给邪以出路;丹参养血活血,大腹皮行气利水,使气、血、水三者相互协调。三焦畅通,则腹水除也。药虽七味,却配伍严密,切中病机,故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获效。【来源】闫培林.扶正消臌汤治疗肝硬化腹水42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0;14(1):17

50.茯苓导水汤

【组成】炒白术、桑白皮、槟榔各15g,茯苓、泽泻、猪苓、大腹皮各20g,砂仁、苏梗各6g,木香12g。

随症加减:气滞血瘀者加制香附10g,泽兰15g;脾虚气虚甚者加黄芪15g;湿从热化者加垂盆草、茵陈各30g。【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15天为1个疗程。【功效】健脾行气,利水消肿。【主治】肝硬化腹水。证属脾虚水停。【效验】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肝硬化与腹水病程,以及治疗前转氨酶、白蛋白水平、门脉宽度、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Child-pugh分级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给予低盐饮食、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上方。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腹部超声波等检查无腹水,肿大的脾脏明显缩小,肝功能基本正常)19例,有效(症状明显改善,腹部超声波等检查腹水有所减少,肿大的脾脏无明显变化,肝功能好转或无明显变化)9例,无效(症状及体征基本无变化,理化检查无改变,或病情恶化)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解析】肝硬化腹水可因黄疸日久、感染蛊毒、嗜酒过度等原因而发病,涉及的脏腑主要是肝脾肾三脏,基本病机是气滞、血瘀、水停,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脾虚水停型肝硬化腹水是临床多见的一型肝硬化腹水。根据前贤之教诲,通过健脾益气以利水,佐以行气消胀、利水消肿,可以恢复肝脏之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茯苓导水汤出自《医宗金鉴》,原为治疗妊娠水肿胀满或喘而难卧方。方中白术、茯苓健脾利水,补气养血,濡养肝脏;泽泻、猪苓利水消肿;桑白皮、陈皮、大腹皮行气利水;砂仁、木香、木瓜、苏梗以理气调中。诸药合用,具有健脾行气、利水消肿之功效。药理研究证明,白术、茯苓能促进肝细胞再生,提高白蛋白水平,防止和逆转肝纤维化,其中白术增加白蛋白、纠正白/球蛋白倒置作用明显,并有显著持久的利尿作用,可促进钠的排泄;猪苓、泽泻能增加尿量,减少腹水。故以该方治疗脾虚水停型肝硬化腹水疗效确切。【来源】张燕.茯苓导水汤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6;16(3):181

51.复肝再生汤

【组成】茵陈54~200g,栀子15g,大黄5g,柴胡10~15g,黄芩15g,丹参20~30g,红花5g,厚朴15g,赤芍30g,黄连20g,紫草10g,马鞭草30g,猪苓30g,茯苓30g,竹叶10g,丹皮15g,金钱草30g,金银花15g,鸡内金30g,板蓝根30g。

随症加减:腹胀甚者加槟榔片20g;肝区痛甚者加香附15g,郁金20g;血小板少者加阿胶(烊化)20g,桑椹子30g;黄疸甚者加大茵陈用量;湿重者加大厚朴用量;热重者加大丹皮用量;血瘀重者加大丹参用量;高血压患者减少柴胡用量。【用法】每2日1剂,水煎取汁3次。前两次急火煎至沸腾后改中火熬20分钟,加盖;第3次煎至沸腾后改中火熬15分钟;将3次煎取汤汁混合一起。每次100ml左右,每日4次,饭后半小时服用。阿胶单独烊化,每次5g,每日2次加入药汤中同服。大量腹水者可同时口服利尿药,待腹水消退后逐渐停药。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连续服用2~3个疗程。根据病情可将其做成散剂或丸剂服用。高血压患者应加服用降压药物。忌食油炸、滋腻、高盐食品,控制饮水量,饮食宜清淡、富含营养的保肝食品(如西瓜、西红柿、鱼类等),少量多餐,戒酒;精神上忌躁、怒,心态要豁达平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生活规律,活动适度。【功效】清热利湿消胀,解郁活血化瘀。【主治】肝硬化。证属肝郁气滞血瘀,湿蕴热结水停。【效验】治疗组98例患者。男82例,女16例;年龄在35岁以下者8例,35~45岁35例,46~55岁45例,56~65岁10例;患有丙型肝炎者26例,酒精中毒性肝硬化者14例;病程长者30余年,最短5年。治疗组服用复肝再生汤,对照组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白蛋白,口服“肝得康”(亦为中药制剂)、利尿药等。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腹水消失,主要症状及其他体征消失,肝功能恢复,脾脏缩小,血小板回升;B超肝脏形态逐渐恢复正常)39例,显效(腹水逐渐消退,主要症状与其他体征好转,肝功能好转,黄疸指数明显下降,白蛋白较前升高;B超肝脏形态明显改善)28例,有效(腹水基本消退,症状与体征好转或部分消失,肝功能好转,黄疸指数下降)26例,无效(以上各项无明显改变或恶化)5例,总有效率94.89%;对照组62例,临床控制3例,显效12例,有效20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56.4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解析】复肝再生汤中,茵陈、栀子、大黄为茵陈蒿汤,是清热利湿治黄疸之主方;柴胡疏肝,升发少阳之气,有促进肝细胞再生之功效;黄芩清热,与柴胡共为治肝硬化不可缺少之主药;丹参、红花、赤芍活血化瘀,疏通脉络,减少肝纤维组织增生,同时又能消退顽固性黄疸;厚朴、马鞭草宽肠消胀利湿;黄芩、紫草、金钱草、金银花、板蓝根清热解毒;猪苓、茯苓、竹叶清热利湿除烦;丹皮清血中之热,凉血止血;鸡内金消食导滞;槟榔消胀,冲墙倒壁,荡涤三焦污浊;香附、郁金解郁止痛;阿胶、桑椹子养血生血。诸药配合,具有清热利湿消胀、解郁活血化瘀之效,与肝硬化基本病机合拍,故收良效。经10年观察,未发现本方有毒副作用;部分病例服药后有口干感觉,乃柴胡升发作用所致,停药后自行缓解。【来源】张淑彦.复肝再生汤治疗肝硬化98例.中国社区医师,2004;6(6):52~53

52.复肝抑纤汤

【组成】甘草26g,炒白术20g,柴胡、生牡蛎、猪苓、当归各15g,郁金、蒲公英各12g,三七3g。【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200ml,每次100ml,每日2次。【功效】疏肝健脾,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主治】早期肝硬化。证属肝郁脾虚,肝血瘀阻,湿热内蕴。【效验】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50例,两组病例资料相似,具有可比性。两组均予一般支持疗法,治疗组同时服用上方,对照组加服复方丹参片3片,每日3次。结果:治疗组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 Ⅲ)、Ⅳ型胶原(Ⅳ-C)等肝纤维化指标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较治疗前有非常明显降低(P<0.01),且其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仅HA、LN、PC Ⅲ等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提示复肝抑纤汤能缓解肝硬化进程,对防治肝纤维化有积极作用。【解析】肝纤维化是细胞外基质(ECM)合成降解失衡而过度沉积的结果。TGF-β1是目前发现的促进肝纤维化最重要的细胞因子。在自分泌与旁分泌TGF-β1的双重作用下,促使肝星状细胞不断增殖,合成和分泌ECM,促进胶原生长,并且抑制蛋白水解酶合成分泌,抑制ECM降解。在持续病毒感染、炎症等不良因素的作用下,TGF-β1表达增加,激活周围更多的处于静息状态的肝星状细胞,从而加速了肝纤维化进程。肝硬化以肝郁脾虚、肝血瘀阻、湿热内蕴为基本病机。复肝抑纤汤针对早期肝硬化病机,以疏肝健脾、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为治法。方中柴胡、郁金疏肝理气,白术健脾益胃,茵陈、蒲公英清热解毒,猪苓利湿泄浊,当归、三七活血化瘀。诸药合用,邪去正复,瘀滞得消,故收良效。【来源】邵鸣等.复肝抑纤汤治疗肝炎肝硬化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8):1022

53.护肝消臌汤

【组成】黄芪、白茅根、丹参、车前子各30g,茵陈、山药、生地、麦冬、赤芍、丹皮各20g,五味子、猪苓、大腹皮各15g,鳖甲、葶苈子、厚朴各9g,生大黄、甘草各6g。

随症加减:气滞湿阻型加郁金12g,延胡索10g,川楝子、桑白皮、柴胡各9g;肝脾血瘀型加莪术、穿山甲、川芎各9g;肝肾阴虚型加知母、地骨皮各12g;脾肾阳虚型加山萸肉15g,干姜6g;湿热蕴结型加山栀、龙胆草各12g;有出血倾向者加茜草、仙鹤草各15g。【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同时要求患者卧床休息,低盐、低脂、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忌食辛辣刺激及粗糙食物,保持情绪稳定,适当限制水入量;根据尿量多少加用螺内酯片40~80mg,氢氯噻嗪片25~50mg,每日2~3次,口服;根据血清白蛋白水平每1~2天静脉滴注20%人血白蛋白50~100ml;大量腹水者放腹水或结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胀缓解后再运用利尿剂;积极控制腹腔感染、电解质紊乱、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功效】行气活血化瘀,利水化湿消肿,补肝益肾健脾。【主治】肝硬化腹水。证属肝脾肾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湿聚。【效验】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2例,两组病例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组采用上法治疗;对照组除不用中药外,其余治疗与治疗组相同。两组均治疗1个月。结果:治疗组显效(症状、体征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并发症纠正,B超检查示腹水完全消退)25例,有效(症状、体征好转,肝功能明显改善,并发症纠正,B超检查示腹水明显消退,减少>50%)13例,无效(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无改善或恶化,并发症未纠正或加重,B超检查示腹水无减轻或增多)2例,显效率62.50%,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32例,显效11例,有效14例,无效7例,显效率34.38%,总有效率78.13%。两组比较,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3例初服中药出现轻微恶心、腹泻,服药5天后不良反应消失。【解析】肝硬化腹水主要由于感受疫毒之邪、酒食不节、情志所伤、血吸虫感染等,使木郁克土,进一步累及肾脏,致肝、脾、肾功能失调而成,故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其主要病机特点。治疗尤需注意攻补兼施,做到补虚不忘实,泄实不忘虚。护肝消臌汤中,黄芪、山药、五味子扶正健脾,益气养阴;茵陈、车前子清热化湿,利胆退黄;生地、麦冬滋阴补肾;猪苓、大腹皮、葶苈子、白茅根、厚朴利水消肿,行气散满;赤芍、丹皮凉血活血,化瘀通络;生大黄活血逐瘀,泄热通腑;丹参、鳖甲滋补肝肾,软坚散结;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诸药共奏行气活血化瘀、利水化湿消肿、补肝益肾健脾之功。临床观察,以护肝消臌汤为主辅以必要的西药治疗本病,在改善症状、恢复肝功能、消除腹水等方面,优势互补,标本兼顾,可以起到协同作用,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的西药治疗。【来源】马国俊等.护肝消臌汤为主治疗肝硬化腹水40例.浙江中医杂志,2006;41(7):385

54.蛤蛎软肝汤

【组成】生牡蛎、三棱、莪术各30g,炮山甲、赤芍、柴胡各15g,蛤壳12g。

随症加减:肝郁脾虚者,以肝郁为主加白芍、茯苓各15g,当归、白术、丹皮各12g,栀子10g,薄荷5g;以脾虚为主加党参、炒山药各15g,广木香、焦白术各12g,砂仁5g。气滞血瘀者,加香附、元胡各15g,乌药10g;肝肾阴虚者,加当归、生地各15g,枸杞12g,鳖甲30g;谷丙转氨酶升高者,加五味子15g;总胆红质升高者,加茵陈30g;脾功能亢进者,加阿胶(烊化)、熟地黄各15g;齿衄鼻衄者,加大蓟、小蓟、仙鹤草各30g,三七粉3g(冲服);阴虚内热者,加地骨皮15g,白薇10g;有腹水者,加猪苓、车前子(包煎)各30g,泽泻15g。【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3次,共取药汁约500ml,分3次服用。40~60天为1个疗程。【功效】行气化瘀,软坚散结。【主治】肝硬化。证属气滞血瘀。【效验】共治疗41例患者。男26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33.7岁。所有患者患慢性乙型肝炎病史均在2年以上,B超检查结果为弥漫性实质病变,经肝活检确诊为肝硬化,排除肝癌患者。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证的14例,气滞血瘀证的25例,肝肾阴虚证的2例。结果:临床治愈(B超示肝脾大小正常,肝内回声均匀、密度正常,肝功能正常,纳差、乏力、肝区痛缓解,腹胀消失)28例,有效(肝脾较前有明显回缩,肝内回声较前减弱,症状明显减轻)12例,无效(肝脾大小变化不明显或症状无明显改善)1例。【解析】慢性乙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化临床比较多见,多由湿热毒邪蕴结不解而内伏血分引起气滞血瘀而成。湿热郁久可酿液为痰或血瘀痰凝、痰瘀交织。故治疗本病应采用行气化瘀、软坚散结的治法。蛤蛎软肝汤中,蛤壳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利湿消肿,穿山甲祛瘀散结,生牡蛎软坚散结,三棱、莪术行气止痛、破血祛瘀、软坚散结,赤芍活血化瘀,柴胡舒肝解郁。七药合用共奏行气化瘀、软坚散结之效。由于蛤壳、生牡蛎为贝壳类药物,炮山甲质轻在水中漂浮,都可使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故要求煎煮3次。临床观察,蛤蛎软肝汤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疗效较好,对肝郁脾虚证的疗效较气滞血瘀证为佳,对肝肾阴虚证的疗效最差。【来源】王平军等.蛤蛎软肝汤治疗肝硬化41例.中医研究,2000;13(6):44~45

55.臌胀复原汤

【组成】黄芪40g,丹参、茯苓各30g,猪苓、泽泻、大腹皮、炒白术、醋鳖甲、炒山药各20g,党参、郁金各15g,柴胡、茵陈、当归各10g,砂仁6g,三七粉5g。

随症加减:胁痛加延胡索、白芍各12g;衄血加白茅根30g,茜草20g;有黄疸加龙胆草、黄柏各10g;腹胀加莱菔子15g,厚朴10g,鸡内金12g,木香6g。【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服。30天为1个疗程,一般需服用2个以上疗程。腹胀难忍者可配合西药利尿。在服上方的同时,注意休息及饮食调节。【功效】益气祛瘀,消癓散结,理气利水。【主治】肝硬化腹水。证属气虚血瘀,气结水聚。【效验】共治疗30例患者。男27例,女3例;最小年龄27岁,最大67岁,30~45岁21例;首次出现腹水20例,出现腹水2次以上10例;肝炎后肝硬化26例,酒精性肝硬化4例。结果:临床治愈(腹水消失,肿大的肝脾回缩或肝脾稳定不变,症状全部消失,肝功能正常,能从事一般工作,6个月以上未复发)19例,好转(主要症状消失或显著好转,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腹水消失;或症状全部消失,腹水消失,肝功能正常,但6个月内又复发)10例,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1例。总有效率96.7%。【解析】虚、瘀是肝硬化腹水的病理关键。虚不受补,虚不耐攻,病情将日渐恶化;若瘀血不去,则气滞不畅,水气难消,新血难生。臌胀复原汤标本兼治,随症加减。方中黄芪、白术、党参、山药、丹参、三七、当归益气化津、祛瘀利水,其中活血祛瘀之品尚能消癓散结、回缩肿大之肝脾;大腹皮、茯苓、猪苓、泽泻理气利水,有利于消除臌胀腹水;柴胡、茵陈、郁金通达肝气,清除湿毒;鳖甲软坚散结以加强回缩肝脾之力;砂仁振奋脾胃,芳香化湿,引药入肝。诸药合用,共奏益气祛瘀、消癓散结、理气利水、恢复肝功能之效。药理研究证实,黄芪、白术均有免疫调节、代谢调节作用,能减少肝细胞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持久而显著地利尿、消除腹水,同时增加蛋白合成,纠正白/球蛋白比例失衡;茯苓、泽泻可减轻钠水潴留,消除腹水,亦有免疫调节和保护肝脏的作用;丹参软缩肝脾,改善循环,减轻肝细胞的缺血缺氧,有利于肝细胞再生;郁金能退黄,促进肝实质的恢复,降低门脉压力,增加白/球蛋白比值;鳖甲可提高血浆蛋白,抑制纤维组织再生并促进其吸收;当归能改善肝内血流,促进肝细胞再生,抑制炎症反应。临床观察,臌胀复原汤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确切,临床可根据虚、瘀、水、气轻重变化化裁运用。【来源】薛宝生等.臌胀复原汤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临床观察.河北中医,2004;26(9):676

56.归芪软肝汤

【组成】丹参、黄芪、白花蛇舌草各30g,大腹皮、茯苓各20g,当归、赤芍、醋鳖甲、白术、车前子、茵陈各15g,枸杞子12g,炮穿山甲、仙灵脾各10g,枳壳9g,桃仁8g,柴胡、大黄各6g。

随症加减:右胁痛明显者加元胡、郁金各12g;病久虚损严重者加红参6g,阿胶珠12g;衄血者加三七3g,紫珠草15g,仙鹤草12g;形寒肢冷者加制附子10g,肉桂3g。【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温服。腹水严重者加服安体舒通40mg、呋塞米片20mg,每日3次;血浆白蛋白明显减少者适当补充人血白蛋白;伴有感染者加用抗生素。【功效】化瘀软坚,柔肝健脾,益气养阴,利湿消胀。【主治】肝炎后肝硬化。证属脾虚湿盛,或肝郁脾虚,或瘀血阻络,或脾肾阳虚。【效验】将11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对照组46例,两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P>0.05)。治疗组治用上方;对照组常规服用维生素B 1、维生素C、维生素E、益肝灵片,静脉滴注10%葡萄糖、能量合剂、支链氨基酸,腹水者服安体舒通、呋塞米片,血浆白蛋白低下者间断使用人血白蛋白,伴感染者应用抗生素并对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显效(症状完全消失,一般情况良好,肿大的肝脾缩小或稳定不变,无叩击痛及压痛,腹水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35例,好转(主要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肿大的肝脾稳定不变,无明显叩击痛及压痛,腹水减轻50%以上,肝功能指标下降幅度在50%以上而未完全达到正常)26例,无效(未达到好转标准或恶化)7例,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显效13例,好转15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60.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病例以脾虚湿盛和肝郁脾虚两型疗效最著,瘀血阻络和脾肾阳虚两型疗效次之,湿热内蕴和肝肾阴虚两型效果较差,前两型与后两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显效及好转病例随访1年,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解析】肝炎后肝硬化发病与肝脾肾功能失调、血瘀气滞、气阴亏虚、水湿邪毒内蕴、浊水停聚相关,病实体虚,虚实互见。病情进一步发展,瘀血和脾虚的征象明显。因此治疗以活血化瘀、益气健脾、软坚柔肝、利水化浊为主,标本兼治。方中当归、丹参、桃仁、赤芍、穿山甲、鳖甲活血化瘀,软坚柔肝消癓;黄芪、白术、茯苓益气健脾,乃肝病实脾之法;白术、茯苓、车前子、大腹皮健脾利水消胀,可不同程度地促进钠离子排泄,并能避免西药利尿剂易引起电解质紊乱之弊;茵陈、大黄、蛇舌草清热利湿解毒;枸杞子、鳖甲、仙灵脾滋阴养肝益肾;柴胡、枳壳疏肝理气解肝郁,可引诸药直达病所。全方具有化瘀软坚、柔肝健脾、益气养阴、利湿消胀之功。对改善肝脏微循环、降低门脉高压、促进肝细胞再生及白蛋白合成有良好的效果,对改善症状疗效更为明显。同时对改善酶谱、降低血清总胆红素亦有显著疗效。临床应用未发现毒副作用。【来源】赵明恩.归芪软肝汤治疗肝炎后肝硬化68例临床观察.国医论坛,2000;15(5):24~25

57.化瘀双降汤

【组成】黄芪、丹参、虎杖、白花蛇舌草、茵陈、猪苓、五味子各30g,大黄、汉防己、银杏各15g,鳖甲、甘草各10g。【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两次于早晚服用。【功效】化瘀软坚,清热利湿。【主治】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证属瘀血内结,湿热内蕴。【效验】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8例,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均常规保肝对症治疗,腹水消退后逐渐停用利尿剂,治疗组同时加服化瘀双降汤。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显效(症状消失,腹水消退,肝功能正常)13例,占26.00%;好转(症状好转,腹水减轻,肝功能改善或稳定)32例,占64.00%;无效(症状无好转,腹水不减,肝功能无改善或加重)3例,占6.00%;死亡2例,占4.00%。对照组显效5例,占10.42%;好转15例,占31.25%;无效16例,占33.33%;死亡12例,占25.00%。两组显效率、好转率、无效率及死亡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解析】绝大多数肝硬化患者均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因此,临床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抗乙型肝炎病毒,二是抗肝纤维化。化瘀双降汤所选药物茵陈、虎杖、白花蛇舌草能有效地抑制HBV的复制,有助于清除免疫复合物和HBV;猪苓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大黄利胆退黄效果明显;黄芪、银杏、五味子、鳖甲能增强机体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诱生干扰素,改善血清蛋白含量,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汉防己、丹参、甘草能有效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抑制炎症反应以及肝内胶原的合成,促进纤维组织吸收及肝细胞再生。诸药合用,既能有效地抑制肝炎病毒的复制,又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同时还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临床采用本方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不仅疗效满意,且毒副作用小。【来源】王伟等.化瘀双降汤治疗乙肝后肝硬化98例.河南中医药学刊,1998;13(5):45

58.化瘀通利汤

【组成】白蒺藜18g,三棱、莪术、椒目各8~10g,茯苓、泽兰、泽泻、鸡内金各15~20g,茵陈15~60g(后下)。

随症加减:有胸水者加葶苈子;下肢浮肿明显者加川牛膝;胁痛加元胡、郁金;消化不良加神曲、苍术、山楂;鼻齿衄血者加白茅根、白及;白蛋白低下者加黄芪、党参、白术。【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服。服药期间忌盐至腹水消退;症状缓解后继续服用3~6个月巩固疗效。中药治疗同时,西医以支持疗法及对症治疗为主,如白蛋白低者适量给予白蛋白,腹水多者适当给予双氢克尿噻、安体舒通,合并感染者加用抗生素,消化道出血者给予降低门脉高压、制酸、止血药等治疗。【功效】化瘀消积,通经利水。【主治】肝硬化腹水。证属肝脾脉络瘀阻,浊水积于体内。【效验】共治疗76例患者。男58例,女18例;年龄21~30岁者18例,31~60岁34例,60岁以上24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68例,酒精性肝硬化腹水6例,血吸虫性肝硬化腹水2例;初次腹水者42例,2次腹水者21例,3次以上腹水者13例。结果:按照1993年全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大连会议修订的《肝硬化腹水中医药疗法判定标准》评定疗效,显效54例,好转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0.79%。治疗时间最短者30天,最长者320天。所有患者服药后未见明显副作用。【解析】肝硬化腹水多因七情郁结、饮食内伤,肝脾失和,气机不调等多种原因,造成肝脾脉络瘀阻气滞,三焦气化失司,浊水积于体内形成。本病的特点是瘀血和浊水积于体内,二者相互影响。如瘀血阻滞经络,血液中的大量水份溢于肌肤,则加重胸腹积水和全身水肿;体内水湿过盛,经络受压,气血运行不畅又能加重瘀血。二者互为因果,使病情逐渐加重,缠绵难愈。因此,在治疗本病时解决体内“瘀血”和“浊水”的问题显得至关重要。化瘀通利汤中,白蒺藜疏肝理气通经络,《本经》谓其“主恶血,破结积聚”;三棱、莪术破血消积;茯苓、泽泻、椒目健脾利水消肿;鸡内金软坚消积化食;关幼波教授认为泽兰既能通肝脾之血又能利水,而茵陈为清利肝胆湿热、退黄的要药,但利水作用亦佳,有无黄疸均可应用。诸药合用,相得益彰,共奏化瘀消积、通经利水之功。临床应用,随症加减,能改善肝脾血液循环,增加肝血流量,防止肝细胞坏死,加速病灶的吸收和修复。【来源】刘志群.化瘀通经利水汤为主治疗肝硬化腹水76例.四川中医,2005;23(8):62

59.活血利水汤

【组成】丹参、黄芪、白芍、茯苓皮、车前子(包煎)各30,鸡内金、泽泻各20g,鳖甲、枸杞子各15g,穿山甲12g,青皮、三七(另包冲服)各10g。

随症加减:气滞者加柴胡、香附;寒湿者加苍术、藿香;脾肾阳虚者加炮附子、干姜;肝肾阴虚者加何首乌、山茱萸;呕血者加十灰散;发热者加金银花、连翘。【用法】每日1剂,加水500ml浸泡半小时,文火煎取药汁150ml,早晨口服;再加水400ml,文火煎取药汁150ml,晚上口服。【功效】活血利水,软坚散结,益气健脾、滋养肝肾。【主治】肝硬化腹水。证属血瘀水停,肝肾脾亏虚。【效验】将7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男34例,女9例;轻度腹水14例,中度腹水9例,重度腹水16例,顽固性腹水4例。对照组28例,男21例,女7例;轻度腹水10例,中度腹水5例,重度腹水11例,顽固性腹水2例。治疗组采用上方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利尿、支持、抗感染、防止出血等方法治疗。两组均以半个月为1个疗程,可连续治疗2~4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症状消失,精神及体力良好,肝功能正常,B超提示腹水消失,脾肿大缩小或正常,门静脉宽度降至1.3cm以下,停药10个月以上不复发者)29例,好转(主要症状消失,肝功能有明显改善,B超提示腹水消失,脾大回缩或稳定不发展)11例,无效(症状体征及实验检测结果均无明显好转)3例,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显效13例,好转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67.8%。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平均治疗35天,对照组平均50天,治疗组治疗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解析】肝硬化腹水病位虽然在肝脏,但涉及到五脏六腑。其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疗应正邪兼顾,补消兼施。活血利水汤中,重用丹参、三七活血化瘀止血。药理研究表明,丹参能扩张血管,改善毛细血管舒缩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红细胞聚集,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活性,减少腹水生成;三七能消炎、抗凝、促进纤溶、利尿止血等。用黄芪、山药、枸杞子补气健脾、滋养肝肾,又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以顾其虚;用鳖甲、穿山甲、鸡内金滋阴软坚散结,使肿大的肝脾得以缩小;辅以茯苓皮、泽泻、车前子、白芍疏通三焦,淡渗利水,且利水而不伤阴液。诸药合用,标本同治,攻补兼施,能有效地改善肝脏的微循环,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阻断或减轻胶原纤维的生成,延缓肝硬化的发展,防止并发症发生。【来源】周瞡.活血利水汤治疗肝硬化腹水43例.四川中医,2000;18(5):35

60.活血软肝汤

【组成】丹参、赤芍、苦参、炙鳖甲、炙穿山甲、杜仲、生牡蛎、桑寄生各30g,参三七9g,生甘草6g。【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功效】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主治】肝炎后肝硬化。证属气滞血瘀,脉络瘀阻,积聚成块。【效验】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病例年龄、病程等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活血软肝汤和人参鳖甲煎丸(市售中成药)治疗,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改善、肝功能恢复等明显较对照组为佳(P<0.05);血清HA、LN、P ⅢP水平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1)。提示活血软肝汤对肝炎后肝硬化有较好疗效,并能明显降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解析】慢性肝炎后肝硬化是一种炎症反应和纤维化同时并存的疾病,文献报道纤维化标志物可反映纤维化的程度。西医常以保肝消炎和抗纤维化治疗为主,但疗效欠佳。该病病因病机为感受湿热疫邪,内传入里,肝脏受损,日久则气滞血瘀,脉络瘀阻,积聚成块。辨证多为湿热内蕴、瘀血阻络,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活血软肝汤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效。方中丹参、赤芍药、参三七、苦参为主药,可凉血活血、清热解毒,改善肝脏微循环;炙鳖甲、炙穿山甲、生牡蛎祛瘀软坚散结,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扶助正气;生甘草调和诸药。临床观察,活血软肝汤能明显改善肝功能和升高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同时能明显降低血清HA、P ⅢP、LN值,说明该方有改善肝纤维化的作用。【来源】邢练军等.活血软肝汤治疗肝炎后肝硬化临床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10):21~22

61.丹参芎鳖汤

【组成】丹参、鳖甲各24g,黄芪20g,川芎、桃仁、海藻、山楂、生牡蛎各12g,大黄10g。

随症加减:黄疸者加茵陈20g,山栀12g;腹胀胁痛者加川楝子、玄胡索各12g;腹水者加泽泻15g,大腹皮20g;牙龈出血者加藕节20g,白茅根15g。【用法】每日1剂,将鳖甲及生牡蛎先煎40分钟,余药纳入1000ml水中浓煎至300ml。早、晚各服150ml。3个月为1个疗程。【功效】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益气滋阴。【主治】肝硬化。证属气阴耗损,瘀血阻络。【效验】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42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上方治疗。对照组治用肌苷、利加隆、维生素C、能量合剂;补液量视患者病情而定,有腹水者补液量减少并应用安体舒通、双氢克尿塞等利尿剂;血清白蛋白<30g/L者定期用人体白蛋白静滴。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症状完全消失,脾肿大回缩或肝脾大小稳定不变,有腹水者腹水消失,ALT、A/G恢复正常,半年之内未复发)11例,好转(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好转,肝脾大小稳定不变,有腹水者腹水减少50%以上,ALT、A/G基本恢复正常)26例,无效(未达到好转标准或病情加重)5例,总有效率88.1%;对照组显效6例,好转15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58.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解析】肝硬化由肝脾失调,气血凝滞,壅塞不通所致者,因其迁延缠绵,具有正气耗损、瘀血阻络等病理变化特征。故治疗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兼益气滋阴。丹参芎鳖汤中,丹参为主药,活血化瘀,凉血活血,破瘀除积;黄芪、鳖甲益气滋阴,软坚散结,顾护正气;桃仁、川芎辅助丹参加强活血化瘀之功,川芎兼能行气开郁、通达气血;海藻、山楂、生牡蛎软坚化痰散结;大黄利胆通腑,通调肝脾血脉,下瘀血而排毒,减轻门脉高压。综合方中单味药物药理研究结果,丹参芎鳖汤可改善肝功能和肝脏微循环,减少肝细胞外基质的生成与沉积,抑制肝组织胶原纤维的形成,通过提高肝组织胶原酶的活性而促进胶原纤维的降解。【来源】朱建明等.活血软坚抗纤方治疗肝硬化42例.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18(10):11

62.活血益气汤

【组成】潞党参、生黄芪、云茯苓、大腹皮、紫丹参各20g,怀山药30g,炒白术、牵牛子、泽泻、生鳖甲、炒枳壳、穿山甲各15g,京三棱12g,黑附片(先下)9g。

随症加减:黄疸明显属湿热蕴滞者加栀子、茵陈、虎杖;转氨酶增高属湿热毒疫者加蒲公英、板蓝根;低蛋白血症属肝脾两虚者加紫河车、黄精;有出血现象属血热妄行者加仙鹤草、三七、大蓟、小蓟;血氨增高属热毒内蕴、上扰心神者加菖蒲、降香;饮食不佳加焦神曲、焦山楂、焦素芽、鸡内金。【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2次,每次煎煮30分钟,共取汁400ml,分2次于早晚服用。10天为1个疗程。【功效】理气行滞,化瘀消水,软坚化积,健脾温肾。【主治】肝硬化腹水。证属脾肾亏损,气滞血瘀,水液停聚。【效验】共治疗40例患者。男27例,女13例;年龄24~65岁;首次腹水21例,2次腹水13例,3次腹水6例。40例肝功能均异常。结果:显效(腹水消失,主要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低蛋白血症,白球蛋白比值倒置改善,肝脾肿大回缩)20例,好转(腹水消失,主要症状好转,肝功能有所改善,白球蛋白比值倒置略有改善)15例,无效(各项异常指标无改变)5例,总有效率88.00%。服药40~120剂,平均服药80剂。【解析】肝硬化腹水者,因肝脾肾损伤,气滞血瘀水停而积聚腹中。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亦滞。故治水治瘀必先治气。肝硬化腹水多为虚实相兼,治疗应攻补相施。活血益气汤中党参、云茯苓、白术、山药、黄芪健脾助运,补气燥湿;泽泻、大腹皮、牵牛子利湿消水;鳖甲、丹参、三棱、穿山甲活血化瘀,软坚消积,有促进肝脏血液循环及肝细胞修复功能;附片温脾肾之阳而化水气;枳壳理气行滞。诸药合用,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切合病机,故临床运用收效满意。腹水消退后应调理肝脾肾以治其本,巩固疗效,常选用六君子汤、参芩白术散、小柴胡汤、肾气丸之属。【来源】王云光.活血益气汤治疗肝硬化腹水40例.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6;8(2):91

63.己苈黄丹汤

【组成】汉防己、大腹皮、陈皮各15g,制大黄、葶苈子、椒目各10g,生黄芪、丹参各30g,白术20g。

随症加减:大便稀溏者加豆蔻15g;腹水严重者加猪苓30g,陈葫芦20g;黄疸久不退者加苦参、郁金各15g,茵陈30g;肾阳虚衰者加制附片5g,干姜8g,桂枝12g。【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温服。同时配合以下治疗:护肝用益肝灵片3粒,每日3次;间断给予支链氨基酸或白蛋白;利尿剂选用安体舒通片40mg,每日3次,或双氢克尿塞25mg,每日1~3次,腹水消退后逐渐减量直至停药。【功效】理气活血,利水祛湿,益气健脾。【主治】肝硬化腹水。证属气滞血瘀,湿聚水停,脾气亏虚。【效验】随机选择60例患者作为治疗组,30例为对照组,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方面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采用上法治疗;对照组除不用己苈黄丹汤外,其余治疗与治疗组相同。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腹水、黄疸完全消退,症状消失或基本消退,肝脾明显回缩变软或稳定不变,肝功能恢复正常,体力恢复,可从事一般工作,停药后半年以上未复发)4例,显效(腹水、黄疸消退,主要症状消失,体力明显恢复,肝脾稳定不变,肝功能明显改善)29例,有效(腹水、黄疸明显消退,症状、肝功能均有改善)24例,无效(治疗半月后症状、体征、肝功能均无改善,病情进一步恶化或者死亡)3例,显效率48.33%,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临床治愈0例,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显效率为33.33%,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解析】肝硬化腹水归属于“积聚”、“臌胀”等范畴,是中医“风、痨、臌、膈”四大顽症之一。中医根据臌胀病变程度将其分为气臌和水臌。治疗原则为,在辨别虚实的基础上,初期采用理气活血、健脾利水等法,必要时可暂用峻剂逐水;后期本虚标实酌情攻补兼施。在《金匮要略》中,己椒苈黄丸用于肠间有水气的证治,将其加减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取其通利小便、分消水饮之功。方中防己宣透肺气,通调水道,下利水湿;葶苈子泻肺下行;椒目利水逐饮;大黄软坚决壅,逐水从大便而去,并有逐瘀之效,水去则诸症自除。加入黄芪、白术以益气扶正,其中黄芪能促进蛋白合成,白术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丹参活血化瘀,能改善肝肾微循环,以助利尿。【来源】钟建岳等.加味己椒苈黄汤治疗60例肝硬化腹水.青海医药杂志,2007;37(2):49~50

64.加味越鞠汤

【组成】苍术、栀子、川芎、甘草各5g,丹参、当归、鳖甲、神曲、焦楂各10g,郁金、香附、党参各15g,黄芪30g。【用法】每日1剂,制成口服液,每次80ml,每日2次,早晚口服。同时给予肌苷、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常规护肝治疗。【功效】健脾疏肝,消食和胃,益气养血,化瘀软坚。【主治】肝炎肝硬化。证属肝郁脾虚,痰食互结,瘀血阻络,气血不足。【效验】将64例患者分为两组,即治疗组42例,对照组22例,两组病情相近,且近半年未用过免疫调节药,并排除其他药效评价因素。治疗组治用上法;对照组不用加味越鞠汤,其余用药同治疗组。疗程2个月。结果:治疗组乏力、食欲不振、腹胀复常率及脾肿大回缩率分别为89.2%,75.0%,89.2%,73.8%;对照组分别为55.6%,33.30%,30.0%,9.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ALT、T-Bil、ALB、G复常率分别为61.2%,59.19%,.52.6%,82.3%;对照组分别为57.3%,63.7%,45.9%,24.8%。两组ALT、T-Bil、ALB复常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球蛋白复常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T淋巴细胞亚群中CD与CD含量、CD/CD比3448值及T淋巴细胞嗜银蛋白Ag-NORs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或P<0.05),且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提示加味越鞠汤对肝炎肝硬化患者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解析】T淋巴细胞是细胞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而且参与体液免疫并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以保证机体免疫功能的正常发挥和维持稳定平衡。核仁形成区相关的嗜银蛋白的嗜银强度,是反映细胞内脱氧核糖核酸转录活性及蛋白合成水平的重要标志。通过检测T淋巴细胞Ag-NORs含量,了解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是获取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状况的可靠手段。肝炎肝硬化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随着肝+++功能损害加重,CD亚群及CD/CD比值逐渐下降,其Ag-NORs含448量也显著下降。肝炎肝硬化病机多为肝郁脾虚、痰食互结、瘀血阻络、气血不足。越鞠丸出自《丹溪心法》,功效行气解郁,方中苍术燥湿健脾,香附疏肝理气,神曲消食和胃,川芎活血行气,栀子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加味越鞠汤即在此基础上加郁金、焦楂、当归、丹参、鳖甲、党参、黄芪、甘草以加强疏肝健胃、益气养血、软坚化瘀之功。诸药合用,肝气得疏、气行瘀散、脾运痰化、气血具补。临床观察,该方可使肝炎肝硬化患者诸症改善,肿大的脾脏回缩,血清球蛋白下+++降,T淋巴细胞亚群中CD、CD增加,CD/CD比值及T淋巴细胞3448Ag-NORs含量+升高。【来源】邢陆等.加味越鞠汤对肝炎肝硬化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Ag-NORs的影响.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3;13(2):116~117

65.健活利肝汤

【组成】大青叶30g,丹参、赤小豆、茯苓、白术各15g,赤芍、泽兰、郁金、泽泻、鸡内金、广木香、草豆蔻、厚朴各10g。

随症加减:有黄疸者加茵陈15~20g,芦根30g;有热者加黄芩、栀子各10g;腹水消退后去泽泻,加三棱、莪术各10g,鳖甲20~30g。【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此方宜守方服用,药方及药量不宜轻动。【功效】健脾利水,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主治】肝硬化腹水。证属脾虚气滞血瘀水结。【效验】将1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6例,男54例,女32例,平均年龄46.7岁,平均病程4.63年;重度腹水者52例,中度者18例,轻度者16例;首次腹水48例,2次腹水25例,3次腹水13例。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45.5岁,平均病程3.9年;重度腹水者28例,中度腹水16例,轻度腹水6例。治疗组采用上方;对照组主要应用益肝灵、复合维生素B、肌苷及双氢克尿塞、氨苯喋啶,必要时应用呋塞米、人血白蛋白或血浆。结果:治疗组显效58例,有效2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3%;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2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8%。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HBeAg阳性阴转率51%,对照组阴转率46%,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随访治疗组52例有效病例,2年内复发3例,经中药治疗好转;3年内未复发48例,合并消化道出血死亡1例;对照组跟踪25例,2年内复发5例,其中2例中西医结合治疗好转,合并消化道出血死亡3例。【解析】肝硬化腹水者,其病在水,源在血,血瘀络阻水泛是其重要病机。肝、脾、肾三脏受病,气滞、血瘀、水结三者关联。治疗原则为,消腹水以治其标,改善肝功能及肝脏病理损害、纠正蛋白为治其本,并宗古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训。健活利肝汤中,茯苓、白术、泽泻、赤小豆、草豆蔻、鸡内金健脾利水,丹参、赤芍、泽兰、广木香、郁金、厚朴理气活血化瘀,大青叶清热解毒,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利水、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之功效。研究证实:茯苓、白术、泽泻、草豆蔻、赤小豆均有明显持久的利尿作用,其作用主要是通过钠、氯、尿素的排泄等多个环节实现,因泽泻含有大量的钾,故其利尿能避免丢钾而引起的电解质紊乱;丹参、赤芍、泽兰等可扩张血管,疏通肝脏微循环,增加血流量,降低门脉压力及增加肝脏的营养供应;大青叶清热解毒,可预防腹腔感染。临床观察,健脾利水、理气活血法治肝硬化腹水,疗效肯定,复发率低,且无任何副作用。【来源】李书英等.健活利肝汤治疗肝炎后肝硬化136例.潍坊医学院学报,2000;22(4):319

66.健脾益肝汤

【组成】半边莲、炒白术、茯苓皮、丹参各30g,黄芪20g,大腹皮、赤芍各15g,柴胡10g,炮甲、陈皮各6g,炒枳壳、甘草各5g,土鳖虫3g。

随症加减:湿热内蕴者加茵陈15g,熟大黄3g;瘀血阻滞者加田三七4g(磨兑);腹水消退后伴肝肾阴虚者去茯苓皮、大腹皮、半边莲、炒炽壳,加旱莲草15g,枸杞子、菟丝子、女贞子各10g。【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温服。1个月为1个疗程。【功效】疏肝健脾,行气活血,利水消肿。【主治】肝硬化腹水。证属肝郁脾虚,气滞血瘀,水湿内停。【效验】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24例,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用上方治疗;对照组常规使用保肝药、利尿剂,适当补充白蛋白。两组病例在有并发症时均予相应对症处理;均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腹水及全身症状缓解消失,肝功能基本正常)10例,好转(腹水及其他症状明显好转,肝功能有改善)26例,无效(腹水未见减轻,其他症状及肝功能无改善或恶化)2例,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显效2例,好转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6.67%。治疗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ALT、γ-GT、T-Bil、A/G值均显著改善,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为大(P<0.05或P<0.01)。随访6个月~2年,两组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即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解析】根据肝硬化腹水的主要病机肝郁脾虚、气滞血瘀、水湿内停,遵循标本同治原则,采用健脾益肝汤。方中黄芪、炒白术健脾益气、升清降浊,其黄芪能促进人体蛋白合成而对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白术能升高白蛋白、抗凝血和明显持久地利尿排钠,黄芪和白术相伍能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免疫功能;丹参、土鳖虫、炮甲活血通络,其丹参可显著降低肝硬化门脉压力,并可激活胶原酶,促进胶原蛋白降解,使肝纤维化程度得到改善;柴胡、赤芍、炒枳壳、甘草疏肝理气,促进肝功能恢复,其赤芍尚能改善肝微循环、抗肝纤维化、抑制胶原纤维增生,柴胡能降低ALT活性及血清总胆红素、缩短凝血酶原时间、纠正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的病理改变、减轻肝细胞病理改变、保肝及护肝;茯苓皮、大腹皮、半边莲、陈皮行气利水消肿。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健脾、行气活血、利水消肿之功,从而有效减轻或消除肝硬化腹水症状,并消除腹水和恢复肝功能。【来源】袁晓清等.健脾益肝汤治疗肝硬化腹水38例临床观察.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8(5):252~253

67.健脾利肝汤

【组成】党参30g,白术、茯苓、大腹皮各20g,黄芪、车前子各15g,泽泻、草豆蔻、厚朴各12g,三七、甘草各6g。

随症加减:腹胀偏重者加枳壳;右胁下疼痛者加元胡;伴鼻衄、齿衄者加仙鹤草、益母草;腹水明显者加木瓜、赤小豆;阳虚重者加熟附子、干姜、肉桂;伴阴虚者加生地、枸杞。危重病人适当给予20%人血白蛋白或利尿、强心、止血类西药对症治疗。【用法】每日1剂,3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将基本方原量增至50倍加工成片剂,每片重0.5g,每次5片,每日2次,白开水送服,连服3~6个月。【功效】健脾益气,利水通络。【主治】肝硬化腹水。证属气虚水结血瘀。【效验】共治疗65例患者。其中男36例,女29例;年龄29~65岁,病程2~21年;轻度肝硬化20例,中度肝硬化27例,重度肝硬化18例。结果:显效(症状明显缓解,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B超示腹水消失,脾大接近正常范围)39例,有效(症状明显减轻,肝功能有改善或基本正常,B超检查腹水少量,脾大有回缩)19例,无效(治疗50天以上症状改善不明显,肝功能无好转)7例,总有效率为89.23%。【解析】脾虚水泛是肝硬化腹水发病中的重要病机。肝脾肾三脏同时受损,日久气虚水结,久病入络,必夹血瘀,其临床表现为一派气虚水泛之象。宗《内经》,“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训,治疗以健脾益气为主治其本,利水通络以治其标。扶正应缓补、平补,不可峻补、温补,祛邪切忌大苦大寒,所谓“平治于权衡,去苑陈芕”。健脾利肝汤中,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泽泻、草豆蔻、厚朴、大腹皮、车前子、利水健脾、理气消胀,三七活血通络。诸药共用以奏健脾益气、利水通络之效。药理研究,黄芪有诱生干扰素、促进机体产生抗体、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茯苓、泽泻、白术、草豆蔻均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三七能明显减轻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修复再生。对肝硬化腹水的基本病理形态改变,西药不能使其逆转,因此单用西药治疗难以从根本上改善肝功能、升高白蛋白以消除腹水,容易导致肝硬化腹水的复发。临床观察,健脾利肝汤对改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升高白蛋白有明显疗效,基本消除了腹水再生的条件,故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肯定,复发率低。【来源】邵光秀等.健脾利肝汤治疗肝硬化腹水65例.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15(4):2002:417~418

68.健脾柔肝汤

【组成】白术、黄芪、猫人参各30g,党参、茯苓、丹参、枸杞子各15g,地鳖虫、水蛭、大黄各9g,甘草5g。

随症加减:高中度腹水者,选用方药中苍牛防己汤(苍术、牛膝、防己、黑白丑);谷丙转氨酶、胆红质增高者,选加蒋士英茵金蒲虎汤(茵陈、郁金、蒲公英、虎杖、垂盆草、茯苓);蛋白电泳倒置配合《千金方》鲤鱼汤加赤小豆以多餐佐食。【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功效】益气健脾,活血化瘀。【主治】肝硬化。证属脾虚气弱,瘀血阻肝。【效验】共治疗80例患者。男76例,女4例;年龄32~75岁,病程半年~10年;病因属急慢性肝炎失治或误治演变而来者63例,药物中毒性肝病5例,酒精中毒性肝病1例,其他内科疾病所致6例,属血吸虫性肝病2例;伴不同程度腹水者51例,胆红质增高32例,脾脏肿大70例,谷丙转氨酶偏高者50例,并发肾功能不全者3例。全部病例蛋白电泳均接近平值或倒置。结果:参照1992年中国中医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疗效标准评定疗效,显效34例,有效4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0%。其中,脾脏肿大者,显效38例,好转23例,无效9例;胆红质增高者,显效25例,好转6例,无效1例;谷丙转氨酶增高者,显效35例,好转12例,无效3例;蛋白电泳接近平值或倒置者,显效36例,好转26例,无效6例。【解析】综观临床所见,肝硬化患者常表现为脾虚气弱,瘀血阻肝。因此,益气健脾、活血化瘀为本病的主要治法。健脾柔肝汤中,以大剂白术、黄芪、党参、茯苓益气健脾利水,使气壮血行水消。药理研究证实,党参、白术、茯苓、黄芪、枸杞子等均能促进人体内的白蛋白合成,纠正白球蛋白比例倒置。猫人参专清肝火之毒,利水消肿,是肝腹水病人必用之品;大黄、地鳖虫、水蛭、丹参直入至阴,通络化瘀,具有改变肝脏质地,回缩肿大之肝脾功效。肝硬化辨证分型固然重要,但脾虚肝瘀实为贯穿肝硬化整个病程的关键病机。【来源】郑桂明.健脾柔肝汤治疗肝硬化80例.浙江中医杂志,1997;32(10):444

69.健脾软肝汤

【组成】党参、白术、云茯苓、车前子、泽泻各30g,黄芪60~120g,当归、莪术、地鳖虫各10g,炙甘草6g。

随症加减:脾虚甚者党参易为人参,黄芪用至120g以上;小便短少、腹水量大者加猪苓30g,大腹皮30g,商陆10g;腹胀满者加厚朴、枳壳各12g;脾肿大者加鳖甲、赤芍各30g;虚寒者加干姜、炮附子(先煎)、桂枝各10g;大便干秘者加大黄6~10g,二丑6~10g;胁痛者加元胡、郁金各12g。【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3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3个疗程。【功效】益气健脾,活血软坚,利水消肿。【主治】肝硬化腹水。证属血瘀水停,脾气虚弱。【效验】共治疗30例患者。男23例,女7例;平均年龄52岁,病程6个月~7年;有明显的肝炎史(其中慢性乙型肝炎18例,丙型肝炎2例)20例,有饮酒史(每天0.25kg以上)5例,无肝炎及饮酒史5例。全部病例经B超证实为中度以上腹水,伴脾肿大、肝功能中度以上损害。结果:经1~3疗程后,最短1疗程,最长3疗程,显效(症状消失,腹水消退,肝功能正常,观察3个月无腹水出现)15例,有效(证状减轻,腹水基本消失,肝功能明显改善,观察3个月无腹水增加)10例,无效(证状及肝功能无改善,腹水无消退或3个月内恢复原状,病情恶化)5例,总有效率83.3%。【解析】健脾软肝汤方突出益气健脾,符合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古训,况且肝硬化腹水者虚证表现已很明显,益气健脾为主,理所当然。忽视脾虚的存在,一味峻攻利水,将重损脾气。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绝不可犯虚虚之戒。朱丹溪主张治疗单腹胀必用大剂参术;关幼波指出此病应以扶正为主,在中焦上下功夫,邪正兼顾;邓铁涛指出人参或党参,或健脾之剂,是比较好的护肝之药,故用大剂量参术健脾治疗肝硬化应引起重视。总之,古今医家强调肝硬化从脾论治,应重用益气健脾药。药理研究证实,白术可以增加白蛋白,能纠正白球蛋白比值倒置现象,并有显著持久的利尿和能促进钠排泄的作用。健脾软肝汤以四君子汤为主,同时重用黄芪,如此脾胃强健,五谷运化,气血充盛,水湿瘀血遂消,此扶正祛邪治本之法。因有血瘀水停等标实证,虚实夹杂,治当虚实兼顾,标本兼治,故加当归、白术、土鳖虫、丹参活血化痰、软坚散结,增加肝内微循环血量,防止肝组织纤维化;茯苓、车前子、泽泻利水渗湿,健脾和中,使扶正不碍邪,祛邪不伤正。诸药共成益气健脾,活血软坚、利水消肿之功效。本病属慢性疾病,不能操之过急,要守方加减,缓缓图之,长期服药,方能见效。【来源】柴根旺等.健脾软肝汤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9;13(2):10

70.健脾活血汤

【组成】生黄芪、党参、白术、山药、丹参、山楂、海藻、生牡蛎各30g,茯苓、赤芍、泽兰、郁金、当归各15g,青皮、川楝子各10g。随症加减:有黄疸者加茵陈30g,栀子10g;腹水较剧者加泽泻、猪苓各15g,车前子30g;肝脾肿大者加三棱、莪术各10g。【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功效】健脾活血,祛湿利水。【主治】肝硬化(失代偿期)。证属(病)毒、血(瘀)、水(湿)互结。【效验】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对照组51例,两组资料无显著性差异,有可比性。治疗组治以健脾活血汤;对照组常规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E,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10%葡萄糖及能量合剂,有腹水者口服利尿剂。两组以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肝功能恢复正常,肝脾肿大缩小稳定,腹水消退,症状消失)28例,有效(肝功能大部分指标恢复正常,肝脾肿大稳定不变,腹水消退50%以上,症状明显减轻)21例,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或加重)5例,总有效率90.7%;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15例,无效34例,总有效率33.3%。两组疗效经Radit分析,P<0.01,即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解析】肝硬化大多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其病因病机为(病)毒、血(瘀)、水(湿)互结,虚实夹杂。毒为致病之首因,无毒不成病,但在疾病的不同阶段病因病机偏重不同。肝硬化失代偿期病机重点是血水互结,正不胜邪,辨证时不要拘泥于既往过于繁杂的分型论治,既要辨证,也要辨病。处方药量要大,病重药轻无济于事;药味要多,因病情复杂,药力单薄不能达到重击病邪扶助正气的目的。健脾活血汤依此而设,临床观察,疗效显著。【来源】李木书.健脾活血汤治疗肝硬化54例.江西中医药,2003;34(12):15

71.健脾利水汤

【组成】生白术、赤白芍60g,黄芪、车前子、冬瓜皮、陈葫芦壳各30g,丹参24g,泽泻、茯苓、大腹皮各20g,汉防己18g,柴胡12g,红参10g,牵牛子6g。

随症加减:湿热重者去红参,加茵陈30g,黄芩、栀子各10g;血瘀明显者加醋鳖甲、桃仁、红花各10g;气滞明显者去红参,加沉香10g,郁金9g,厚朴6g;兼阳虚者去牵牛子,加附子9g,仙茅10g。【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2次,早晚分服。【功效】健脾利水,活血散瘀。【主治】肝硬化顽固性腹水。证属脾肾虚衰,肝血瘀阻,水湿留积。【效验】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患者均在休息、限盐、限水、纠正电解质紊乱及综合护肝疗法的同时,给予安体舒通口服、呋塞米静脉注射,治疗组再加上方。疗程26天。结果:消退腹水疗效,治疗组显效(24小时尿量≥1000ml,腹水量明显减少,B超检测示腹水消失或少量)10例,有效(24小时尿量>600ml,腹水量较前减少,B超检测膀胱直肠凹液性暗区的厚度减少50%左右)18例,无效(24小时尿量≤600ml,腹水量变化不明显或加重,B超检测示腹水量不减少或增多)8例,有效率为77.8%;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11例,无效21例,有效率为41.7%。治疗组消退腹水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肝肾功能变化,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肌酐(Cr)、尿素氮(BUN)等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其中T-Bil、Cr、BUN水平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用药过程中未见明显副作用。【解析】顽固性肝硬化腹水中医辨证多为脾肾渐衰,肝血瘀阻,水湿稽留,三焦壅塞,属正虚邪实证。健脾利水汤中,生白术、黄芪、红参健脾益气利水,泽泻、茯苓、车前子、汉防己、冬瓜皮、葫芦壳、大腹皮、牵牛子利水消肿、疏浚三焦,柴胡、丹参、赤芍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其中人参、黄芪、白术能升高人血白蛋白而有纠正A/G倒置作用,黄芪、赤芍、丹参能抑制肝纤维组织增生、扩张肝肾血管、改善微循环而增加肾血流量;泽泻、车前子、汉防己、冬瓜皮、葫芦壳、大腹皮、牵牛子、茯苓、白术有利尿作用。全方共奏健脾利水、活血散瘀之功。临床应用,针对病机,随症加减。结果表明,西药与健脾利水汤联用在消退腹水及改善肝肾功能方面效果显著。【来源】芦俊青.健脾利水汤配合西药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疗效观察.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18(1):44~45

72.健脾散结汤

【组成】泽泻20g,生黄芪、木瓜、茯苓各15g,大腹皮、王不留行、丹参、白术各12g,厚朴10g。

随症加减:胁下痛甚者加川楝子;嗳气、胸闷者加代赭石;大便不畅者加大黄;阳虚湿盛者加肉桂、猪苓;气虚加山药、党参;胁腹胀痛者加郁金、青皮;HBsAg阳性者加虎杖、七叶一枝花、贯众;胆汁性肝硬化者加金钱草、路路通;腹水甚正不虚者吞服醋甘遂粉,同时配合西药如肝安、白蛋白,酌情加用西药利尿剂和钾剂。【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连服12天为1个疗程。【功效】健脾行气,活血利水。【主治】肝硬化腹水。证属脾虚,气滞血瘀水聚。【效验】共治疗30例患者。男22例,女8例,年龄34~65岁,平均病程6.1年。结果:显效(腹水基本消失,肝功能明显好转)8例,有效(腹水减少,体征改善)16例,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病情恶化)6例,总有效率80.0%。【解析】肝硬化腹水者,因肝、脾、肾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腹中而发病,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交错。早期以邪实为主,晚期以本虚为主。本虚是肝、脾、肾三脏俱虚;标实是气、血、水壅结腹中,相因为患。治疗上早期重在祛邪,根据气滞、血瘀、水聚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侧重;后期则应注意滋阴补肝肾,益气养阴或者温补肾阳。健脾散结汤中,大腹皮、泽泻、茯苓、木瓜利水除湿;生黄芪、白术健脾益气;丹参、王不留行活血行水;厚朴行气。全方共奏健脾利水、活血行气之功。肝硬化腹水若不攻其腹水,则正气很难恢复,且补而不受,但攻逐太过又往往伤及正气。因此,正确处理攻邪与扶正的矛盾是治疗的关键所在。依据病情及患者体质(正气),酌情运用攻逐水饮之法,使腹水消除,同时注意保护正气,勿伤正气。【来源】刘学冠.健脾散结汤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河北中医,2000;22(1):35

73.攻补消水汤

【组成】生黄芪60g,党参、丹参、白术、鸡内金各30g,茯苓、葶苈子、陈葫芦、枸杞子各20g,槟榔18g,醋鳖甲、炒杏仁各15g,炒小茴、炒白芥子、当归、醋莪术各12g,炮山甲、牵牛子各10g。

随症加减:湿热内蕴者加茵陈60g(后下),生大黄10g(后下),以大便每日2~3次为度;脾肾阳虚者加制附子12g(先煎),干姜6g;肝肾阴虚者加辽沙参30g,旱莲草20g。【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ml,分2次口服。腹水基本消退后单纯口服健脾化瘀消水汤,3个月为1个疗程。【功效】健脾益气,化痰通络,宣肺化痰,通腑消炎。【主治】肝硬化腹水。证属气虚血瘀痰凝水结。【效验】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在西医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上方;对照组60例,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结果:依照肝硬化临床诊断、中医辨证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方案)评定疗效,治疗组在临床治愈率、Child-pugh分级治愈率、B超检查结果、控制腹水远期复发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提示健脾化瘀消水汤治疗肝硬化腹水效果显著,腹水消退彻底,远期疗效满意。【解析】肝硬化腹水者,可因湿热疫毒袭肝日久未清,胶固缠绵,经年累月,伤及脏腑气血;脾虚日甚,气行无力,水湿津液不得运化输布,反与湿浊顽痰凝聚壅阻隧道;瘀血闭阻脉络,三焦不得通调,水源不能下注膀胱而结于腹中,终成气虚、血瘀、痰凝、水结。攻补消水汤中,重用生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求其本;配当归、丹参、醋莪术、醋鳖甲、炮山甲活血化瘀,软肝缩脾,疏通隧道;葶苈子、炒杏仁、炒白芥子宣肺化痰,通调三焦;牵牛子、炒小茴通腑理气,去菀陈挫;槟榔、鸡内金消积导滞助消化;枸杞子、陈葫芦归肝肾经,引水源直达膀胱。诸药共奏健脾益气、化痰通络、宣肺化痰、通腑消炎之功。药证合拍,直中病机,遂使顽疾向愈,沉疴顿除。【来源】古群山.健脾化瘀消水汤治疗肝硬化腹水120例临床研究.河南中医,2004;24(9):22~23

74.芪苓枸芍汤

【组成】生黄芪、带皮茯苓、车前子(包煎)、陈葫芦、冬瓜皮各30g,潞党参、焦白术、白芍、枸杞子、熟女贞、枳实炭、全当归、将军干各12g,川厚朴、生大黄、广土狗各9g,甘草6g。

随症加减:ALT持续不退者加垂盆草、五味子、田基黄;胆红素不降者加绵茵陈、广郁金、人造西黄、姜黄;白蛋白偏低、白/球蛋白比值倒置者加龟板、鳖甲、僵蚕、大枣;肝脾肿大者加泽兰、莪术、王不留行、红花;胆固醇高者加生山楂、决明子。【用法】除生大黄外,其余药物以陈葫芦、冬瓜皮各30g煎汤代水煎取药汁;生大黄以凉水浸取上清液,混入煎取的药汁之中。每日1剂,分2次服。3个月为1个疗程。【功效】健脾柔肝,行气利水。【主治】肝硬化腹水。证属脾虚肝郁,水积血瘀。【效验】共治疗108例患者。男89例,女19例;年龄20~30岁者15例,31~40岁21例,41~50岁35例,51~60岁26例,60岁以上11例;病程1~10年;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者86例,酒精性肝硬化9例,原因不明肝硬化13例。治疗1~2个疗程,治疗期间一律停用其他药物。结果:显效(疗程结束时症状完全消失,一般情况良好;肝脾肿大稳定不变,无叩痛、压痛,腹水消失;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各项指标稳定半年以上)55例,好转(主要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肝脾肿大稳定不变,无明显叩击痛、压痛,腹水减轻50%以上而未完全消失;肝功能指标改善幅度在50%以上而未完全正常)43例,无效(未达到好转标准或恶化)9例,总有效率90.7%。【解析】肝硬化腹水属中医臌胀(水臌)、瘕积聚范畴,为中医临床四大重症(风、痨、臌、膈)之一,其病机复杂,涉及肝脾肾等,且虚实夹杂。根据多年的临床观察,本病的病理关键在于脾虚肝郁。脾虚则运化无权,水湿内停,肝郁则经脉不畅,气滞血瘀,以致水饮瘀血互交,积于腹部,乃成臌胀。据此,治当健脾柔肝,行气利水。方中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助运,枸杞子、女贞子养阴柔肝,广土狗、将军干、车前子、茯苓皮利水除胀,枳实、厚朴行气宽中,诸药合用共奏涤瘀祛浊之效。【来源】季昆明等.健脾柔肝消水方治疗肝硬化腹水108例.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7):25

75.芪苓参柴汤

【组成】黄芪、白术、茯苓、泽泻、大腹皮、白茅根、丹参各30g,猪苓20g,车前子15g,柴胡、桂枝各8g。

随症加减:有黄疸者加茵陈、大黄;有出血者加三七粉、栀子炭;湿热明显者去桂枝、黄芪,加黄连、虎杖;肝肾阴虚者去桂枝,加枸杞子、白芍;脾肾阳虚者加仙灵脾、附子、干姜。【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个月为1个疗程。【功效】健脾理气,活血利水。【主治】肝硬化腹水。证属脾虚,气滞血瘀水停。【效验】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30例,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均予西药保肝、支持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上方。治疗组治疗1个疗程后停用西药,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腹水及症状消失,食欲及一般情况好,B超提示无液性暗区,脾脏缩小,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30例,好转(腹水大部分消退,主要症状减轻,食欲及一般情况改善,B超提示少量腹水,脾脏略缩小或不变,肝功能有好转)14例,无效(B超提示腹水减轻或增多,临床诸症加重,肝功能无改善或加重,病情逐渐恶化或出现各种并发症而死亡)8例,总有效率84.6%;对照组显效8例,好转1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腹水消退时间、肝功能(T-Bil、ALT、ALB)改善及腹水消退后疗效巩固比较。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解析】芪苓参柴汤根据肝硬化腹水气滞、血瘀、水停的病机特点而制。方中黄芪、白术补气健脾,培土制水;柴胡、大腹皮疏肝以调畅气机;丹参活血化瘀以疏通血脉;五苓散、白茅根、车前子温阳化气行水。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活血化瘀、行气利水之功,使气行、水利、瘀祛而正不伤,补气健脾滋肾以绝腹水再聚。临床观察,用芪苓参柴汤治疗肝硬化腹水,具有很好的改善肝脏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回缩肝脏、降低门静脉压力等功效,可使患者腹水消退快、症状改善快,提高远期疗效、降低腹水复发率,从而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来源】刘小林等.健脾行气消水汤治疗肝硬化腹水52例观察.吉林中医药,2004;24(10):12~13

76.参泽二甲汤

【组成】白术30g、太子参、泽泻、白茅根、白芍、大腹皮、生地各20g,党参、茯苓、泽兰、龟甲、鳖甲、麦冬各15g,阿胶、炙甘草10g。【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同时,注意休息,合理饮食,限制水盐摄入;根据肝功能情况,分别选用硫普罗宁(凯西来)、门冬氨酸钾镁、复方氨基酸等,利尿药首选螺内酯(安体舒通),效果不佳者联合呋塞米,酌情使用人血白蛋白和(或)新鲜血浆,合并腹水感染者选用抗生素。20天为1个疗程,可连续治疗2个疗程。【功效】健脾养阴,利水化瘀。【主治】肝炎肝硬化腹水。证属脾虚阴亏,水湿内停。【效验】将174例患者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7例,两组情况大体相似。治疗组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对照组除不用中药外,其余治疗与治疗组同。结果:治疗组显效(症状完全消失,一般情况良好;腹水消失,肝脾大小稳定不变,无叩痛及压痛;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以上3项保持稳定3个月)46例,有效(主要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腹水减少至轻度而未完全消失,肝脾大小稳定不变,无明显叩痛及压痛;肝功能指标下降幅度在50%以上而未完全正常)33例,总有效率90.8%;对照组显效32例,有效36例,总有效率78.2%。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肝功能及B超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对照组除T-Bil外,其余指标也有显著改善,但治疗组ALT、AST、ALB及B超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对有效病例进行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为19.2%,对照组49.0%,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5)。【解析】肝硬化腹水发病以脾虚阴亏、水湿内停为主者,因正虚邪恋,治疗往往是攻之不去、补之无效,颇为棘手。参泽二甲汤以调理脾胃为主,含六君子汤,有补益中央、荣贯四旁、扶土荣木的作用;龟甲、鳖甲滋阴益肾、消积散结,阿胶滋肝肾而清热,三药含动物胶质蛋白、角蛋白、胶原等,能补充白蛋白;白芍敛阴柔肝养血,麦冬、生地养阴生津;大腹皮行气宽中、利水消肿;泽泻、白茅根利水渗湿清热;泽兰活血化瘀、利水消肿。通观全方,养中有散,泻中有补,养阴而不恋邪,利水而不伤正,化瘀散结,且清热养血而能防突发血证之变。与西药合用治疗肝炎肝硬化腹水,能明显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来源】张秀慧等.健脾养阴利水方治疗肝炎肝硬化腹水87例.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6;13(7):41~42

77.肝炎 Ⅲ号汤

【组成】熟地、枸杞、茯苓、虎杖、猪苓、大复皮、黄芪、山楂各20g,丹参、板蓝根各30g,白芍、龟板、党参、白花蛇舌草、柴胡各15g【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早晚分服。同时配合西药凯西莱0.2g加10%葡萄糖注射液3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4周后改口服0.1~0.2g,每日3次。3个月为1个疗程。【功效】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理气活血。【主治】肝炎后肝硬化。证属正气不足,邪毒未尽,气滞血瘀。【效验】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病例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组采用上法治疗,对照组只用西药益肝灵、肌苷、维生素C、门冬氨酸钾镁、支链氨基酸、安体舒通等。治疗1个疗程,门诊随访均1~3年。结果:治疗组近期治愈(症状消失,脾肿大缩小,肝区无压痛、叩击痛,腹水、下肢水肿消失,肝功能各项指数恢复正常,病情稳定能胜任正常工作,一般体力劳动后病情无变化)42例,好转(症状消失,脾肿大明显缩小,腹水及下肢水肿基本消失,肝功能检查基本正常,能胜任一般轻体力的劳动)12例,无效(病情无变化或加重、死亡)6例(10%),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近期治愈16例,好转26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解析】中医认为肝炎后肝硬化病位在肝、脾、肾三脏,一般病机属正虚标实。正虚为正气不足,正不胜邪;邪实为血行不畅,肝细胞纤维化迁延转化为肝硬化甚至肝癌。西药凯西莱与肝炎 Ⅲ号汤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是因凯西莱能对抗多种类型肝损伤,保护肝线粒体结构,改善其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及活性氧的消除,抑制过氧化物的产生,促使坏死肝细胞修复。肝炎 Ⅲ号汤中党参、黄芪、熟地、枸杞、茯苓、猪苓、木通、大复皮、丹参、白芍、柴胡、板蓝根、白花蛇舌草等具下如下功能:激活免疫系统,增强免疫细胞活力和诱导内源性干扰素的产生,从而增强自身免疫功能;促进肝内毛细胆管、毛细血管通畅,解除门静脉回流受阻,抗肝纤维化和提高肝胶原酶活性,清除氧自由基,促进肝细胞修复,以达到逆转肝硬化目的。临床观察,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来源】肖华勇.凯西莱联合肝炎 Ⅲ号汤治疗肝炎后肝硬化120例的疗效观察.四川医学,2004;25(4):411

78.理气疏肝汤

【组成】旋复花(布包)、杏仁、半夏、山楂、麦芽、谷芽、大腹皮各10g,苏梗、青皮、陈皮、枳壳、绿萼梅、香附各6g。【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2次,将所取药汁混匀后分2次于早、晚服用。1个月为1个疗程。同时配合以下治疗:休息为主,合理饮食;限制水盐摄入,每日进水量为前日尿量加500ml左右;根据肝功能情况,分别给予甘利欣、门冬氨酸钾镁、支链氨基酸等;利尿剂先用安体舒通40~80mg,每日3次,效果不佳者联合应用呋塞米20~40mg;酌情使用人血白蛋白,必要时每次5~10g,每周1~2次;合并腹水感染者选用第3代头孢菌素。【功效】疏调气机,宣郁化湿。【主治】肝硬化腹水。证属气郁湿阻。【效验】将13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8例,对照组45例,两组病例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以及中医分型等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采用上法治疗;对照组不用中药理气疏肝汤,其余治疗与治疗组相同。两组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症状完全消失,一般情况良好,腹水消失,肝脾肿大稳定不变,无叩痛及压痛,ALT、T-Bil、A/G值或蛋白电泳等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并保持稳定3个月)67例,有效(主要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腹水减少至轻度而未完全消失,肝脾肿大稳定不变,无明显叩痛及压痛,肝功能指标下降幅度在50%以上但未完全正常)15例,无效(未达有效标准或恶化)6例,总有效率93.18%;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1.11%。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解析】肝硬化腹水因气郁湿阻而致者,尽管使用大剂量中西药利尿、放腹水等治疗,都难以达到根治的目的。有时腹水放得越多,增加越快,越利越虚。因此,治疗肝硬化腹水应根据其病机辨证施治,待肝功能恢复正常,能够对饮食物正常消化吸收,腹水自然消除。临证多以疏调气机、宣郁化湿之法缓缓图之,常常取得满意的疗效。理气疏肝汤突出疏调气机,方中旋复花、苏梗、绿萼梅、青皮、陈皮、枳壳、香附、半夏疏理气机;杏仁开水之上源,使水道通调;大腹皮下气宽中,行水消肿;山楂、麦芽、谷芽消食以助脾之运化。总之,本方从本治之,着眼于调节肝的功能,而不是一味追求利水消肿。临床观察,本方对重度腹水消退效果明显,可弥补西药利尿剂临床应用的不足,而且可改善肝功能,对白蛋白的提升作用明显;在腹水治疗时间上也较西药短;出院后随访证实本方还可明显降低腹水的复发率,远期效果理想。【来源】谢传钞.理气疏肝汤治疗肝硬化腹水88例.福建中医药,2005;36(1):5~7

79.利水消肿汤

【组成】党参20g,白术、鳖甲、丹参、泽泻、车前子、大腹皮、猪苓、茯苓各15g,地鳖虫、炮穿山甲、桃仁各10g。【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ml,每次150ml,早、晚饭前服用。【功效】健脾益气,渗利水湿,活血行瘀,软坚散结。【主治】肝硬化腹水。证属脾虚失运,痰瘀交阻,气滞水停。【效验】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均予西药保肝、限钠、限水、利尿及补充维生素等治疗;治疗组加用利水消肿汤。两组均治疗1个月。结果:治疗组显效(B超示腹水明显消退,最大液体深在40mm以下,肝功能及症状明显改善)21例,有效(B超示腹水有所消退,最大液体深在80mm以下,肝功能及症状有所改善)7例,无效(B超示腹水无明显消退,肝功能及症状无明显改善)4例,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9例,无效12例,总效率6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解析】肝硬化腹水者,因肝失疏泄,脾胃受伤,痰饮结聚,饮食精华不能传输,营卫凝滞为瘀,清浊相混,壅塞隧道,遂成臌胀。肝气郁滞,脾虚失运,痰瘀交阻,水湿稽留为其病机特点。临床实证甚少,大多为虚中夹实,故治疗应补虚祛实。利水消肿汤中,党参益气,气旺则水行;白术健脾利尿退肿,其利尿作用维持时间较长;鳖甲散结消癓,且能提高血浆蛋白含量;炮穿山甲、地鳖虫活血祛瘀;泽泻、猪苓、茯苓、车前子渗利水湿;大腹皮下气利水;丹参、桃仁活血祛瘀,软坚散结,且丹参具有抗肝纤维化、改善肝脏微循环作用。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渗利水湿、活血行瘀、软坚散结之功。临床观察,本方消退腹水、改善肝功能效佳。【来源】黄松平.利水消肿汤治疗肝硬化腹水32例.中国中医急症,2005;14(6):518

80.慢肝养阴汤

【组成】炒白术60g,茯苓、茵陈、丹参、泽泻、大腹皮各20g,防己、炙黄芪各18g,党参、莪术、仙灵脾、醋鳖甲、五味子、牛膝、,仙茅各15g,鹿角胶、柴胡各9g,穿山甲5g。【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服。3周为1个疗程。【功效】益气健脾,清利湿热,活血化瘀。【主治】慢活肝肝硬化腹水。证属湿热挟毒,气滞血瘀,正气虚损。【效验】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42例,两组病例平均年龄、病程、性别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以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予慢肝养阴汤口服。结果:治疗组好转(病情明显好转,A/G比例、肝功能明显改善)57例,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A/G比例、肝功能变化不大)3例,有效率95%;对照组好转29例,无效13例,有效率6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解析】湿热挟毒、邪毒留恋是慢活肝肝硬化腹水的主要原因,正气虚损、免疫功能紊乱或低下为重要病机,肝失调达、气滞血瘀、微循环障碍又是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因此治疗本病应着眼于蛋白代谢,纠正A/G值失调,以补虚为主并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慢肝养阴汤中,重用白术、党参、黄芪、五味子益气健脾,能保护肝细胞或促肝细胞再生,同时能调整细胞免疫功能,其中党参、白术、黄芪还能提高蛋白含量;丹参、莪术、穿山甲活血化瘀,可抑制球蛋白的增高;茵陈、柴胡、泽泻清利湿热,有抑制乙肝病毒的作用。诸药配伍,共收其功。【来源】马海平等.慢肝养阴汤治疗慢活肝肝硬化腹水102例.中国民间疗法,2001;9(10):41

81.芪蛭软肝汤

【组成】黄芪、丹参各30g,党参、茯苓各20g,白术15g,三棱、莪术各12g,桃仁10g,红花、水蛭各8g。

随症加减:有黄疸者加茵陈、栀子、车前草;腹胀便塘者加腹皮、炒薏仁;纳差者加山楂、建曲;胸闷胀者加陈皮、郁金、枳壳;转氨酶升高者加五味子。【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20天为1个疗程。【功效】健脾疏肝,活血化瘀。【主治】肝硬化。证属肝郁脾虚,气滞血瘀。【效验】共治疗33例患者。男23例,女10例;平均年龄46.7岁,平均病程2.7年;肝功能异常者28例;表面抗原阳性者12例。结果:临床治愈(症状消失,肝功能各项指标正常,B超检查正常)25例,好转(症状消失,肝功能各项指标改善,B超检查正常)6例,无效〔症状略有好转,肝功能无改善,B超仍提示硬化)2例,总有效率93.93%。【解析】肝硬化属难冶之症,若治疗不当,日久累及脾肾等脏,将出现一系列急危证候。临证发现,本病主要病机为肝病及脾,脾失健运,气血乏源,肝失所养,疏泄失常,终致气滞血瘀,更加难以恢复,形成恶性循环。肝郁脾虚是本病的病理关键。故治疗以健脾疏肝为主,辅以活血化瘀之法。芪蛭软肝汤中,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增强和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保护肝脏;水蛭活血化瘀,抑制纤维组织增生,使肝脏回缩变软;丹参、三棱、莪术、红花、桃仁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诸药合用,则脾得健运,瘀祛新生,后天之本得以资助,气血充足,肝得濡养而功能自复。这正是仲景先师之“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理论在临床上的变通应用。临床观察,芪蛭软肝汤治疗肝硬化疗效显著。【来源】刘少富.芪蛭软肝汤治疗肝硬化33例临床体会.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8;5(10):56

82.芪贞丹鳖汤

【组成】黄芪、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车前子(包煎)各30g,太子参、茯苓、鳖甲(先煎)、泽兰、丹参、仙灵脾、女贞子各15g,炮穿山甲10g。

随症加减:纳呆、食少者加砂仁6g(后下),建曲10g;黄疸加茵陈15g,田基黄30g;腹胀甚者加大腹皮15g;胁痛加醋柴胡10g。【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2次,各取150ml,分早晚服。全身状况差并有大量腹水者适当补充白蛋白,并予利尿药等。疗程为1~3个月。【功效】健脾益肾,化瘀解毒,逐水消臌。【主治】肝硬化腹水。证属毒蕴肝络,肝脾肾虚,气血水搏结。【效验】共治疗52例患者。男35例,女17例;平均年龄48.9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15年;有消化道出血史者5例,曾发生肝昏迷1例;首次腹水18例,第2次腹水者28例,第3次腹水者6例;HBsAg全部阳性,HBeAg阳性43例,HBcAg阳性31例。结果:显效(主要症状消失,腹水完全消退,肝脾恢复正常或明显回缩变软,肝功能正常)27例,有效(主要症状明显好转,腹水明显减少,肝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21例,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或加重)4例,总有效率为92.3%。HBsAg阴转14例,阴转率为26.8%;HBeAg阴转15例,阴转率为34.9%;HBcAg阴转13例,阴转率为41.9%。【解析】肝硬化腹水者,若因湿热毒邪,久蕴肝络,渐致肝脾肾俱损,肝血瘀阻,气、血、水搏结,三焦功能失司,水湿停留而产生腹水,治疗当以健脾益肾、化瘀解毒、逐水消臌为大法。强肝软坚汤中,黄芪、太子参、茯苓益气健脾,脾健则气血充盈,水湿得运,瘀血可行;仙灵脾、女贞子、鳖甲温补肝肾,软坚散结,肾强则开合有度,邪去则正安;丹参、炮山甲、泽兰化瘀消癓,瘀积消除则百脉流畅,三焦通利;车前子利水渗湿,导邪下行,使邪有去路。本方攻补兼施,补不恋邪,攻不伤正。据药理研究,上述药物具有调整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肝细胞修复,改善肝脏微循环,降低门脉压力,提高肝脏蛋白代谢,抑制病毒繁殖,降解肝内胶原纤维,增加肾血流量,促进利尿等作用。【来源】俞文军.强肝软坚汤治疗肝硬化腹水52例.山西中医,1999;15(6):15

83.青蒿鳖甲汤

【组成】鳖甲(先煎)、生地各20g,丹皮15g,青蒿、知母各10g。

随症加减:湿热蕴结者加茵陈、黄芩、薏苡仁、泽泻;脾虚湿盛者加生黄芪、山药、茯苓、车前草;肝郁血瘀者加炮甲珠、川芎、郁金;腹水者加陈葫芦、大腹皮;发热加重者加地骨皮、白薇、胡黄连。【用法】每日1剂,水煎去渣取汁300ml,分2次温服。4周为1个疗程。【功效】养阴透热。【主治】肝炎肝硬化持续低热。证属肝肾阴虚,热伏阴分。【效验】共治疗34例患者。男32例,女2例;病程3~6年,年龄37~59岁;乙型病毒肝炎肝硬化者33例,丙型病毒肝炎肝硬化者1例。结果:痊愈(发热消退,且停药后3个月未出现病情反复)21例;有效(体温较前下降但未降至正常,或有时低热有时正常)8例;无效(发热无变化)5例,总有效率为85.29%。【解析】本病临床表现以午后发热多见,体温波动在37.6~38.5℃,以无恶寒、头痛、咽痛、心率加快为特点,有的患者甚至无明显感觉,自测体温才发现异常。本病发生可能与血中原胆烷酮增高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肝炎肝硬化持续低热属中医“内伤发热”范畴。肝硬化患者,由于肝郁脾虚,肝脾功能失调,气血涩滞,壅塞不通,形成癓瘕积聚;积聚日久,病延及肾,以致气滞、血瘀、水停腹中而成鼓胀;肝体阴而用阳,因毒邪入蚀肝体致肝阴不足,气郁发热日久伤阴,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则肝阴益亏;加之久病肾火虚衰,阴伤及阳,或湿热内盛,热耗阴津,则肝肾阴津更虚。阴虚则热,与湿热或血瘀相兼为病,则热在午后至夜间多发,且缠绵难愈。据此,治以养阴透热为主法,兼祛湿瘀。青蒿鳖甲汤出自《温病条辨》,主治温病后期热伏阴分证。方中鳖甲滋阴清热、入络搜邪,青蒿芳香透络而引邪外出,两药相伍,滋阴清热,内清外透;生地清阴络之热,丹皮泻血中伏火,知母退热消蒸。诸药合用,切中病机,使阴津得补,伏热得除,以奏退热之效。在此方基础上兼以利湿、活血,更是清本之图,故其效益佳。【来源】陆定波.青蒿鳖甲汤治疗肝炎肝硬化持续低热34例.湖北中医杂志,2007;29(5):35

84.清肝消水汤

【组成】黄芩、焦山栀、枳实各10g,柴胡6g,平地木、泽泻、大腹皮、马鞭草、猪苓、茯苓各15g,车前草20g,生白芍12g。

随症加减:腹胀气滞明显者加川楝子、制香附、广木香;出现黄疸、尿色深黄、大便秘结者加绵茵陈、生大黄;肝肾阴虚而口干、舌质光红少苔者加炙鳖甲、枸杞子、生地。【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早晚分服。如水邪难退,腹水难消,正不虚者,可予牵牛子粉,每次吞服3g,每日1~2次。患者出现严重低蛋白血症时,酌情补充人血白蛋白制剂。【功效】清热利湿,理气逐水。【主治】肝硬化腹水。证属湿热内蕴,水停气滞。【效验】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例一般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全部病例均有2项以上不同程度肝功能异常,A/G比例<1.5,血白细胞计数<4.0×109/L,血小板<80×109/L;超声波检查均有不同程度肝硬化、脾肿大及腹水征象。治疗组采用上法治疗,停用其他西药;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月。结果:治疗组显效(腹水及全身症状缓解或消失,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A/G比值增高>0.3)13例,有效(腹水及全身症状明显好转或改善,实验室检查有1~2项主要指标好转或接近正常)10例,无效(腹水及主要症状、实验室检查无明显改善或恶化)7例,总有效率76.67%;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13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56.67%。两组比较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解析】肝硬化腹水属中医学“臌胀”范畴。关于臌胀的病因病机,朱丹溪有较详细的论述。《丹溪心法·鼓胀》提出:“七情内伤,六淫外侵,饮食不节,房劳致虚,脾土之阴受伤,转运之官失职,胃虽受谷,不能运化,故阳自升,阴自降,而成天地不复之否,清浊相混,隧道壅塞,郁而为热,热留为湿,遂成胀满,经曰膨胀是也。”若肝硬化腹水属湿热型,治疗当以清热利湿为主。本方即据此而设。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患者整体状况及其病情的变化灵活掌握扶正与祛邪之侧重点。如形神未衰,舌苔厚,大便秘结,尿少而脉弦紧或弦数者,当以攻邪为主,但应注意不宜攻逐太过,逐水泄利既有损及脾胃生气之弊,又有可能伤及脉络而致动血(吐血、便血)。【来源】洪小平.清肝消水汤治疗肝硬化腹水60例.四川中医,2001;19(7):39~40

85.清利活血汤

【组成】鸡骨草、平地木、岗稔根、白花蛇舌草各30g,丹参、郁金各9g。

随症加减:ALT增高加穿破石、垂盆草;T-Bil增高加西茵陈、制大黄;γ-GT增高加炮山甲、蚕蛹粉。【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ALB降低加保肝注射液(由丹参、太子参、白术、黄芪、五味子等组成)。【功效】清热解毒祛湿,活血化瘀理气。【主治】肝硬化。证属邪毒羁留,湿热缠恋,瘀血阻络。【效验】将确诊为肝硬化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97例,男73例,女24例;平均年龄49岁;有肝炎病史63例,乙肝病毒(HBV)携带者29例,抗HCV阳性5例。对照组58例,男41例,女17例;平均年龄47岁;有肝炎病史39例,HBV携带者16例,抗HCV阳性3例。观察组采用上方治疗。对照组服用甘草甜素片2片,每日3次;益肝灵片2片,每日3次;护肝片4片,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3个月。结果:TTT(麝香草酚浊度试验)、γ-GT、γ-G、ALB、GLB、A/G值以及T-Bil、ALT等各项指标,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其总复常率达68.66%;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除T-Bil、ALT两项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复常率仅为22.40%;两组治疗后比较,除T-Bil、ALT两项无差异(P>0.05)外,其他各项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或P<0.05)。【解析】清利活血汤一般用于各种慢性肝炎后期或肝硬化慢性生化指标持续不降者,功能清热解毒,化瘀理气。方中鸡骨草、平地木、蛇舌草味苦性寒,清热解毒兼以化湿;丹参、郁金、岗稔根味辛性寒,活血化瘀佐以理气和络。韩哲仙认为:慢性肝炎后期及肝硬化的病因病机为瘟邪疫毒羁留,肝脾湿热缠恋,瘀血阻络成。因此全方抓住了湿、热、瘀、毒之实质,精选六味为主方,再根据生化指标变化灵活加减化裁,使久羁之湿热疫毒得以清除,固结之积聚癓瘕得以祛散。临床观察,本方对TTT、γ-GT、γ-G、ALB、GLB、A/G以及T-Bil、ALT等各项生化指标异常均有很好的恢复作用,提示其对肝炎后肝硬化在祛除肝损伤病因、保护肝细胞、恢复肝功能、抑制体液免疫反应、抑制纤维组织增生、改善形态结构等方面均有着较好的治疗作用。【来源】郑宗明等.清利活血汤对肝硬化生化指标改变临床观察.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9;13(3):15~16

86.鳖芍二参汤

【组成】郁金、绿萼梅、党参、白术、红花、白芥子各15g,白芍、当归各18g,砂仁10g,山药、丹参、炙鳖甲、金钱草、车前子各30g。【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3次于早、中、晚服用。20天为1个疗程。【功效】柔肝理脾,化瘀利水。【主治】肝硬化腹水。证属脾气虚弱,肝血瘀阻,水湿内停。【效验】共治疗49例患者。男37例,女12例,平均年龄46.3岁;酒精性肝硬化腹水者9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18例,原因不明22例;就诊时初发腹水者13例。治疗2个疗程。结果显效(精神饮食良好,B超复查显示腹水消失,肝脾形态体积正常,门静脉内径不大于1.3cm,肝功能各项指标正常,随访1年腹水不复发)36例,好转(精神体力较前有明显好转,肝功能各项指标明显好转,B超提示腹水消失或明显减少,肝脾大小形态稳定,随访1年病情基本稳定)10例,无效(自觉精神体力无明显好转,B超显示肝硬化程度无好转或加重,腹水偶有减少但反复发作,肝功能无明显好转或加重)3例,总有效率为93.87%。【解析】肝硬化腹水大多因脾虚复感湿热邪毒、久羁不除,或长期过度饮酒使肝脾反复损伤引起,病虽在肝,实有脾失健运,这是因为肝病日久,乘土传脾。《内经》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幼幼集成》亦说:“脾土强者,足以捍御湿热,不必生黄,惟其脾虚不运,所以湿热乘之。”可见湿热、脾虚在肝病发生中的重要作用。肝主疏泄而藏血,脾主运化而为气血生化之源。肝脾两脏受损,最终及肾,使气化开阖失司,气血水瘀积于腹内,清浊相混而发为臌胀。故脾气虚肝血瘀阻是臌胀之本,水湿内停为臌胀之标,并贯穿于发生发展的始终。治宜柔肝理脾,化瘀利水。方中郁金、绿萼梅、白芍柔肝解郁;党参、白术、山药、砂仁健脾益气;当归、丹参、红花、炙鳖甲活血化瘀,并能抗肝纤维化;金钱草、车前子清肝利胆,行水消肿,且车前子含钾量高,不易出现低钾血症;白芥子利气豁痰,化瘀通络,温中开胃。诸药合药,祛邪而不伤正。【来源】杨先礼.柔肝理脾化瘀方治疗肝硬化腹水49例.陕西中医,2006;26(9):1073~1074

87.软肝化水汤

【组成】炒白术50g,葶苈子、白茅根、丹参各30g,黄芪20g,槟榔、柴胡、虎杖、茯苓、泽泻、炮穿山甲、鳖甲各15g,丹皮、车前子、桔梗各12g。【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2次,分早晚饭后温服。以胸腹水消失为治疗期限,此后可再改方以调理善后。【功效】活血化瘀,祛邪利湿,交通三焦。【主治】肝硬化腹水并胸水。证属气滞血瘀,水停胸腹。【效验】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观察组各24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停用其他治疗药物,专以上方治疗;对照组禁盐,予维生素C、甘利欣、白蛋白、安体舒通等西药常规保肝利尿治疗。结果:治疗组中治愈(腹水经B超、X线证实完全消失,症状消失,肝功能及血清白蛋白、白/球比值正常,随访1年稳定)16例,显效(胸腹水消失,症状基本消失,肝功能正常,血清白蛋白或/和白/球比值轻度不正常)3例,有效(胸腹水消失,但症状不同程度存在,肝功能不正常或波动,血清白蛋白、白/球比值不正常)2例,无效(胸腹水不消失,症状和肝功能无改善甚至加重)3例,总治愈率66.7%,总有效率87.5%;疗程最短25天,最长5个月,平均疗程46.7天。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3例,有效4例,无效14例,治愈率12.5%,总有效率41.7%;疗程最短44天,最长6.5个月。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解析】肝硬化腹水的主要发病机理为气滞血瘀水停,所并胸水则因水湿过盛,向上凌心犯肺所致。故本方以丹皮、丹参、槟榔、柴胡理气活血,更以炮穿山甲、鳖甲血肉有情之品加强活血软坚之力,以茯苓、炒白术、黄芪益气健脾、固守中土,以泽泻、白茅根、虎杖祛邪利湿,以葶苈子、桔梗宣肺理气、交通三焦。诸药相合,共奏活血化瘀、祛邪利湿、交通三焦之功,从而达到祛除胸腹水、改善肝功能、提高白蛋白、阻止肝硬化继续发展的目的。【来源】崔堂斌等.软肝化水汤治疗肝硬化腹水并胸水24例.中医研究,2000;13(5):32~33

88.软肝利水汤

【组成】海藻、二丑、黄芪、丹参、楮实子、陈葫芦、茯苓、车前子、厚朴各900g,白术750g,泽泻600g,人参450g,川椒目150g。【用法】使用煎药机加工包装成每小包150ml。每次150ml,每日3次于饭后服。15天为1个疗程。同时配合以下治疗:低盐低脂软食,注意休息;常规口服安体舒通、双氢克尿塞,静脉推注维生素K,1适当给予人血白蛋白,静脉滴注能量合剂、丹参注射液、支链氨基酸等;腹水感染时给予抗生素,电解质紊乱对症处理。【功效】益气健脾,理气利水,活血软坚。【主治】肝硬化腹水。证属肝脾肾俱损,气滞血瘀水停。【效验】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上法治疗;对照组除不用中药外,其余治疗与治疗组相同。平均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短期利尿及缩小腹围、减轻体重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腹水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改善肝功能、提高白蛋白、降低球蛋白、纠正A/G倒置等效果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解析】肝硬化腹水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指肝、脾、肾三脏俱损,标实指气滞、血瘀、水停兼备。治疗当以攻补兼施为原则,宜益气活血、软坚利水与扶正补虚并举。软肝利水方中,海藻软坚利水,二丑攻逐水饮,楮实子滋肾清肝、利尿消坚,陈葫芦、茯苓、白术、车前子、泽泻、川椒目健脾祛湿、利尿消肿,丹参活血化瘀,人参、黄芪益气利水,厚朴理气。诸药合用,扶正祛邪,且祛邪而不伤正。临床观察,软肝利水汤对于保护肝细胞、促进肝功能恢复有一定作用,而且能促进利尿。【来源】张金发等.软肝利水汤治疗肝硬化腹水50例.中国民间疗法,2006;14(2):34~35

89.软肝消水汤

【组成】茵陈60g,黄芪50g,茯苓、泽泻、泽兰、炙葶苈子、苦参、白花蛇舌草、葛根、汉防己各30g,三棱、鸡内金、五味子、枸杞子各20g,陈皮15g,当归10g,大枣5枚。【用法】每日1剂,常规浸泡2小时后浓煎取汁,分包成3袋,每袋150ml。每次1袋,每日3次口服。同时配合西药护肝、利尿、对症支持治疗。15天为1个疗程。【功效】健脾利水,补益肝肾,行气活血,解毒退黄。【主治】肝硬化腹水。证属肝脾肾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结毒聚。【效验】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3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以及脾肿大、食道静脉曲张、脾功能亢进等基本情况相似,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组采用上法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所用西药与治疗组相同。2个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症状及腹水完全消失,肝功能ALT、A/G恢复正常,脾肿大缩小或正常)21例,好转(主要症状基本消失,肝功能有明显改善,脾肿大回缩不明显,腹水基本消失)11例,无效(未达到好转标准或恶化)3例,有效率91.43%;对照组显效10例,好转12例,无效11例,有效率66.67%。二者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肝功能等级(Child-Pugh分级)提高例数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解析】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是大部分慢性乙肝患者的最终转归。其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对其治疗目标有二:一为消腹水以治其标,一为改善肝功能及肝脏病理损害、纠正蛋白异常以治其本。软肝消水汤依据本病气滞、血瘀、水结的主要病理变化及“久病必虚必瘀”认识拟定。方中黄芪、当归益气健脾,调节免疫功能,助白花蛇舌草、苦参抑制病毒复制;泽兰、葛根、三棱、鸡内金等行气活血,软坚散结,活络化瘀,防“血不利则为水”之弊,并扩张血管,改善肝脏微循环,增加血流量,降低门脉压力及增加肝脏营养物质供应;葶苈子、茯苓、防己、泽泻通达三焦,疏通气机,淡渗利水;白花蛇舌草、苦参、茵陈、五味子解毒退黄,护肝降酶;枸杞子、陈皮、大枣补益肝肾,养阴柔肝,顾护脾胃,利水不伤阴。诸药合用,攻补兼施,邪正兼顾,标本同治,补涩不留寇,祛邪不伤正。临床观察,软肝消水汤对肝硬化腹水具有消除腹水、改善肝功能、延缓肝硬化进程等效果。【来源】赵书超等.软肝消水汤治疗肝硬化腹水35例临床观察.河南中医,2005;25(12):43~44

90.软肝消臌汤

【组成】黄芪、薏苡仁、茯苓、茯苓皮各30g,鳖甲、龟板、益母草、泽兰、泽泻、猪苓各20g,丹参、赤芍、柴胡、厚朴各15g,广三七、土鳖虫各10g。

随症加减:阳虚加附子、干姜、肉桂各10g;阴虚加沙参、麦冬、白芍各15g;黄疸加茵陈、蒲公英、车前子各30g;肝区疼痛加延胡索、郁金各15g;鼻、齿衄血加旱莲草、茜草各15g;腹胀纳呆加山楂、麦芽、神曲各30g,鸡内金15g;肝脾肿大加三棱、莪术、穿山甲各15g;腹水重者加陈葫芦、大腹皮、花椒目各30g。【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功效】健脾益气,利水消肿,活血化瘀。【主治】肝硬化腹水。证属脾土虚衰,气滞血瘀,水饮内停。【效验】共治疗30例患者。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45岁,平均病程2年;肝炎后肝硬化20例,酒精中毒性肝硬化6例,心源性肝硬化1例,原因不明者3例;肝硬化腹水早期16例,中期10例,晚期4例;ALT升高者10例,T-Bil>17.6μmol/L者11例,HBsAg、HBeAg阳性者19例,ALB<30g/L、GLB>30g/L者25例。

结果:显效(腹水消退,症状和体征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肝脾有不同程度回缩、变软,体力恢复良好,能进行体力活动,经观察半年无复发)16例,好转(腹水消退50%~80%,主要症状和体征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或明显改善,A/G值不同程度改善,但停药后易复发)12例,无效(腹水无明显减少,症状和体征无好转,实验室及物理检查无改善)2例,总有效率93%。治疗2~4个疗程者15例,5~7个疗程者10例,8个疗程以上者5例。【解析】肝硬化腹水者,肝脾肾三脏受损,气滞血瘀,水饮内停,以致腹部日渐胀大。中焦脾土衰败在肝硬化病理变化中居重要地位。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及水湿,又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气、血、水的运行顺畅与否与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肝硬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腹水、营养不良、白细胞减少、低蛋白血症、出血等临床表现,皆与脾虚有关。故本病当从脾论治。通过健脾化湿、调畅气机以改善消化道症状,增加食欲,促进精微物质吸收,提高血浆蛋白,以消除腹水。软肝消臌汤以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组方。功效健脾益气、利水消肿、活血化瘀。方中黄芪、白术升阳益气,健脾化湿;茯苓、薏苡仁淡渗利湿;猪苓、泽泻、茯苓皮利水消肿;柴胡、厚朴疏肝解郁,理气化湿;丹参、赤芍、益母草、泽兰活血化瘀,利水消肿;土鳖虫、广三七活血逐瘀;鳖甲、龟板软坚散结,消痞化积。诸药共奏其功。根据单味药物药理学研究结果,组成软肝消臌汤之药物有调节免疫功能、抗肝脏纤维化、扩张动静脉和毛细血管以改善肝脏供血、增强肝脏合成白蛋白等功效,合而为用有利水消肿、消除腹水、恢复肝功能、改善病情预后作用。临床观察,应用本方治疗肝硬化腹水效果较为满意。【来源】秦泗明等.软肝消臌汤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广西中医药,2001;24(2):23~24

91.软肝缩脾汤

【组成】太子参、焦白术、茯苓、川朴、鸡内金各12g,砂仁6g,炙甘草5g,山药、炒扁豆、炒薏苡仁各24g,炒麦芽30g,陈皮、桔梗、龟板、鳖甲、穿山甲各10g。【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功效】益气健脾,软坚散结。【主治】肝硬化脾肿大。证属脾虚血瘀。【效验】共治疗65例患者。男58例,女7例;平均年龄41岁,平均病程8个月。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愈(脾脏厚度及长度缩减80%以上至完全恢复正常,症状消失)18例,显效(脾脏厚度及长度缩减50%~80%,症状基本消失)40例,有效(脾脏厚度及长度缩减20%~50%,症状减轻)7例,无效(脾脏厚度、长度及症状均无改变)0例。【解析】近年来相关临床报道,治疗肝硬化脾肿大多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基本治法,重用活血药,以攻为主。有人认为,该治法存在着弊端,因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导致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出现食道及胃底静脉曲张,活血化瘀药的大量应用容易造成消化道出血。因此,根据中医学“久病必虚”、“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理论,提出本病治以益气健脾、软坚散结,以补为主,攻补兼施。软肝缩脾汤即据此而设。临床观察,该方可使肿大的脾脏明显缩小,甚至恢复到正常状态。由于脾脏回缩,门静脉压减低,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