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花美眷,抵不过似水流年(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4 08:35:10

点击下载

作者:白落梅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如花美眷,抵不过似水流年

如花美眷,抵不过似水流年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如花美眷,抵不过似水流年作者:白落梅排版:KK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9-01ISBN:9787511370136本书由天津华文天下图书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前言世间万物,终是草草

有人说,我是从宋词里走出来的女子,兰舟独上,又不带词的哀婉与愁怨。也有人说,我来自唐朝,有一种行至水穷,坐看云起的淡然闲远。又有人说,我从民国烟雨长巷走来,款款轻步,一袭旗袍,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

其实,我从红楼书卷里走来,是黛玉葬花时遗忘的一朵落花,随沁芳溪水漂流,辗转于这一世人间。《红楼梦》是一本书,千百人物,千百故事,千百风景。那里有人情百态,世间万象;有鲜花著锦,烈火烹油;那里是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许多人穷尽一生想要抵达,那座朱墙碧瓦的府邸,而身处其间的人,耗费了半世华年,却走不出来。

千万个人,就有千万册红楼。红楼是书,也是戏,更是人间现世。一卷红楼,有释道儒文化,有饮食、茶酒、戏曲、诗词歌赋,乃至琴棋书画。写的是贵族奢侈的生活,也有官场的风云变幻,有市井小民的辛酸无奈,更有人世的千红万紫和兴亡成毁。

令世人百转千回,眷眷难忘的唯有宝黛的爱情。黛玉本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仙草,蒙赤瑕宫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便得久延岁月。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修成女体。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而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盛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投身于金陵贾府。女娲补天时,遗留下一块顽石,后通灵性,动了凡心。便随神瑛侍者入世,幻化为宝玉落胎时口衔的通灵美玉。绛珠仙草念及灌溉之恩未报,决意下世为人,用一生眼泪还之。

贾宝玉和林黛玉今世重逢于金陵贾府,所为的,仅是前生那段未了的宿债尘缘。黛玉三岁时,有一癞头和尚,要化其去出家,黛玉父母不从。后癞头和尚说,既舍不得她,只怕她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可叹黛玉自幼丧母,其外祖母怜她体弱,无人扶持,欲接去贾府照料。正因这段未了情缘,纵是山河动荡,春风失色,亦要涉水而行,与之相逢。初见时,她心中一惊:“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他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像是旧相识,只作远别重逢。”青埂峰僧道谈顽石

她居潇湘馆,几径修竹,难掩其绝代姿容,秋水情态。他爱她弱如西施的病态之美,更爱她婉转多情的诗性之美。她一生所求,无非是为了和喜爱之人,赌书泼茶,清淡相守。若没有薛宝钗,没有那块黄金锁,没有金玉良缘之说,黛玉又是否可以依照她之心意,和宝玉终成眷属。

她住蘅芜苑,栽种香草,而她又是那香草美人,淡泊清守,端雅天然。虽有艳冠群芳之姿,却总不肯惊扰人世。她进京是为了备选才人、赞善之职,她有“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之志。她本无意于宝玉这样不慕功名,不思进取的贵族子弟,更不屑与黛玉相争。

黛玉为官宦小姐,才华惊世。宝钗是皇商之女,博学多才。一个是姿容绝代,柔弱多情,一个是高贵娇艳,任是无情也动人。她服用人参养荣丸,她则服食冷香丸。她藏书数卷,墨香漫溢,她居雪洞一般的屋舍,素简至极。

贾府里,人说她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岂不知,她的世界,除了几卷诗书,便是宝玉。人说她端庄娴雅,宽容大方,却不想,她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宝玉一生所爱,是那清水芙蓉,而非华贵牡丹。黛玉时觉寄人篱下,一草一木皆是贾府赐予。却不知,贾母待其如珍似宝,对她和对宝玉,无有分别心。贾母之心,从不倾于金玉良缘,她所疼之人,唯有大观园的两个玉儿。

贾母若早些做主,黛玉便无须对着秋风秋雨秋窗,日夜彷徨不安。一切皆有宿命,曹公在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就已安排好。普天下所有女子,都有一册薄命司,记载了她们的过去未来。“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黛玉总说自己是草木人儿,无金饰和宝玉相配。宝钗有黄金锁,可宝玉却不是她命里的归宿。其实他们都尽力了,寄身于高墙大院,有许多市井百姓不可企及的富贵,亦有寻常凡人体会不到的束缚与无奈。

后来,每个人都依从了自己的宿命,去了该去的地方。病的病,死的死,走的走,散的散,回归古刹山林,流落烟花冷巷,以至于下落不明。偌大一座园林,成了断垣残壁,落叶铺洒,青苔覆盖,再不见往日风华。

金陵十二钗不见了,昨日群芳夜宴,语笑嫣然,今朝人走席散,了然无痕。红楼十二官也不见了,她们唱完最后一出戏,来不及告别,就匆匆散场。那些素日聚集于一处,喝酒看戏、斗鸡走马、携妓闲游的落败子弟,也随着繁华的府邸,一起倒塌,淹没于滚滚风尘。

渺渺红尘,漫漫河山,顿悟了便能放下。红楼里的人物,各有所执,各有所念,各有所求。老爷公子执于名利声色,王熙凤执于营营利利,而那些整日闲寄于大观园的姑娘,执于春风秋月,浩荡情场。警幻仙曲演红楼梦

她们在园内吟诗作赋、吃酒行令、煮茶抚琴,虚度了光阴,亦成全了岁月。潇湘馆内掩于翠竹深处的那张七弦古琴,该是落满了尘埃。蘅芜苑里的杜若萝薜,可是牵藤引蔓,穿了墙院,去了谁家。栊翠庵的红梅开了又谢,谢了又开,那年藏于地下的一瓮梅花香雪,是否还够煮一壶情茶?

当年所拥有的,亦只是一场虚无,缥缈如风。妙玉带发修行,终悟不透世间玄机,宝玉绝尘而去,又真的可以做到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宝钗安分随时,白云守拙,以后漫长的寂寥时光,该如何孤独走下去?黛玉所终,反倒是真的干净,尘世再无可寄之人,无可付之心。她焚稿断痴,香消玉殒,是对人世最好的诀别。声势煊赫的四大家族,随着那场金陵遗梦,被写成了戏文,半吟半唱,亦真亦假。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走到最后,还有什么忘不了,放不下?秋水庭院,陌上斜阳,淡看恩怨情仇,掩去悲凉沧桑。“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篷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世间万物,有情无情,缘起缘灭,终是草草。白落梅万物为众生所用,非众生所有

世间万物有始有终,聚散有情,离合是缘。佛言: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也是,人存于天地间,万般风景,一草一木,为众生所用,非众生所有。

我们亦是天地间的一粒微尘,形同于某种物件,某株花木,或用来摆设,用来衬景,又或用来寄情。所有的存在,是生命的必然,亦为偶然。但终还是带着执念于世,不肯做个闲人,归去山水,归去溪云。

或执于名利,或痴于情爱,或只是忠于时光,牵附于岁月。修行之人尚有分别心,更况凡人。佛家云,万物皆空,可又有几人可以做到无情无欲,不争不扰,不闻不问?万物分明一直在,而那些装满了喜怒哀乐的人心,何曾有过空无?

东坡居士高才雅量,飘逸不羁,仍吟出:“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的词句。一部红楼,浩浩荡荡成百上千的人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执念。忘不了功名富贵,忘不了爱恨情仇,纵是居于道观的贾敬,也沉迷于炼丹,为求长生自保。而栊翠庵清修的妙玉,割舍不下尘世间那一盏情茶。《红楼梦》开篇第四回有一张护官符,写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无上尊贵。“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金陵四大家族,皆联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贾母便是金陵的史家,而王夫人和王熙凤为王家,薛宝钗为皇商巨贾之女,有万贯家资,挥之不尽的珍珠金银。

如此尊贵的四大家族,钟鸣鼎食,烈火烹油,不可一世。按说,贾母应当将最钟爱的女儿贾敏,留于金陵,以便出嫁后,两家仍可以相互扶持照应,荣枯相携。可她偏偏让贾敏,远嫁扬州。而林家虽也袭过列侯,亦算开国元勋之后,但到林如海之时,业经五世,林如海必须以科第出身,方能做官。

林如海乃前科探花,是个饱读诗书的儒雅之士,林家虽不及金陵四大家族那般鼎盛,却也是书香之族,名门之后。四大家族兴盛不衰,然高门大院里,却不乏落败子弟。他们许多都是像贾珍、贾琏、薛蟠之辈,终日斗鸡走马,游山玩水,会酒观花,聚赌嫖娼。这样的子弟,又岂能入贾母的眼目?

贾敏之才,或许不及林黛玉那般绝代惊世,却也是饱读诗书,姿容出尘的侯门小姐。贾雨村言:“我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近日女子相同,度其母必不凡,方得其女。”贾敏之不凡,应当不是薛宝钗那般举止端庄,成熟稳重的,而是有着诗性气质,知书达理的才女。

这样一位才情不凡的公侯小姐,贾母最为疼爱之人,断不能为了富贵,嫁给庸俗泛泛之辈,误其一生。贾母为诗礼簪缨之族的贵夫人,她喜享乐,于吃穿皆有讲究,爱吃酒行令,对戏曲文化,颇有深究。这样的人物,亦不肯随了俗流,她本高枝,又何须攀附于谁?

书中曾借张道士为宝玉提亲之事,表达了贾母对宝玉择偶的条件。贾母道:“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得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得上就好。”可见,贾母并非庸俗之人,她对宝玉的配偶存如此心思,当年对贾敏亦当如是。林如海乃前科探花,俊朗儒雅,文采风流,家族根基又好,这样翩翩少年郎,如何可以轻易错过?

贾敏嫁去扬州,贾母纵有千般不舍,但为了这段良缘,她愿割舍母女之情。《诗经》有云:“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说的该是林如海和贾敏的感情,他们婚后,夫妻恩爱,于江南风雅之地,相游山水,灯下读书,不尽缱绻温柔。所遗憾的是,贾敏嫁至林家,多年无子嗣。后终被上苍眷顾,生下了一位非俗胎凡骨的女儿林黛玉。林黛玉聪慧灵秀,被林如海和贾敏,视若珍宝。奈何天生体弱,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从未间断。

林家虽无金陵四大家族之显赫,却也世代袭侯,亦是名门,家业自当殷实富庶。林如海在林黛玉去荣国府前一年被钦点为巡盐御史,在朝为官,俸禄丰厚。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

林如海乃读书君子,为官端正,素日亦不结交酒肉朋友,更不会赌博嫖妓。他的家业,不经浮沉,宅地良田以及金银积蓄,不被挥霍,自是不会遭遇大的动荡。况贾敏出嫁时,贾母定当给她备好了丰厚的嫁妆,安排好其花费不尽的银钱和金玉。刘姥姥初游大观园

满箱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随着远嫁的船只,带去了扬州林家。后来,贾敏去世,林如海对行将去往金陵贾府的林黛玉说:“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几年后,林如海又病逝,那么林家的万贯家财去了何处?林黛玉无父母兄弟,无亲无故,林家的所有财产,应当独她一人继承。

贾母命贾琏带随林黛玉同送林如海灵柩到姑苏,仍叫带回来。林黛玉此番之后,便再未归去,林家的财产难道没有随黛玉一同带至贾府吗?不然,林如海亡故,除了黛玉,可谓后继无人。那么多的家产,竟是下落不明?

贾府虽不屑于林家的家产,黛玉寄居贾府,吃穿用度亦是锦绣如织。贾母对黛玉的恩宠,不输于贾府任何一个人,她又何曾忍心黛玉受任何委屈。黛玉于贾府数载,成日感叹寄人篱下之悲戚,感叹其一草一木,皆贾府赐予,而非自家带去。

黛玉曾对宝钗道:“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

一无所有,一草一纸,都是别人施舍。名门之后,诗书之家,怎会落魄到一无所有的境地?纵是父母双亡,亦有家宅祖业,良田数亩,藏书万卷,金银数箱,缘何会如黛玉所说的这样,吃穿用度,皆非己有?那日,紫娟哄骗宝玉,林黛玉要归去姑苏,宝玉伤心犯病。贾母为了安慰宝玉,竟说:“那不是林家的人,林家的人都死绝了,没人来接他的,你只放心罢。”贾母如此着急,亦非对林家诅咒,或许于她心里,林黛玉早已是贾府之人,是其生命里不可缺少的亲人。

自林黛玉入贾府后,贾母便没打算再让她回去。对黛玉万般怜爱,寝食起居,全随宝玉,其余几位亲孙女靠后,宝玉和黛玉,亦是同行同坐,同息同止。素日里,对黛玉关心爱护,吃穿用度皆是极好的。潇湘馆里笔墨书籍一应俱全,居处所需,亦是细致入微。

贾母之心,一直偏黛玉,而疏宝钗。她从不认可金玉良缘,在贾府众人的心里,都知林姑娘是贾母内定给宝玉的人。王熙凤说:“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王熙凤是最知贾母心意之人,她平日经常当众撮合宝黛,意味着其亦否定金玉一说。

有一次宝黛闹别扭,贾母着急抱怨道:“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就连宝黛听罢,亦是柔肠百结,悲喜交加。小冤家俗称感情极深又时常吵闹的小夫妻,贾母以此称呼宝黛,可见其心里对他们感情的认可。

世事难测,沉浮有定,贾母看尽风云变迁,亦不会不懂盛极必衰之理。她尚且来不及安排宝黛的婚事,贾府已日渐沉落,之后的一切,已经不在她掌控之内。更况其年事已高,面对家族之兴盛荣辱,对黛玉已是力不从心。林黛玉卧病潇湘馆

黛玉病入膏肓,最为心痛之人,莫过于贾母。她说,这样的人家,断不能生这样的病,若是单纯的病,花多少银两她都是舍得的。可是贾母不知,黛玉的病,难道不是她一直纵容的么?她让宝黛二人,亲密无间,给了黛玉无限的希望,到最后又无情地夺走。她的无意,却令黛玉魂归离恨天,她不知,世间有一种爱,叫生死相随。

她是精明一生,糊涂一时。以为掌控了贾府一切,没奈何,也逃脱不了宿命。她对不住爱女贾敏,对不住疼了数年的林黛玉,亦对不住贾宝玉。贾母岂会不知,她最疼的两个玉儿之心思,她顺应了金玉良缘,就意味要辜负宝玉和黛玉。

人生的福分,是修来的。贾母洞悉人生,她本想着,安享天年,含饴弄孙。家族败落,她所爱之人,死的死,病的病,走的走,散的散。贾府沦陷,贾母将其一生积蓄拿出,数十箱的金银珠宝,亦够后辈平安度日。

林家的家产,想必亦随着贾府的没落,而随风散尽。富贵显赫的贾府,虽不屑于林家的家业,但是贾母为了黛玉,亦会为其珍藏所有。林黛玉总说自己是草木人儿,寄人篱下,她不知,贾母内心认同了她,更安排好她未来的一切。

精明的贾母,又怎会让嫡亲的外孙女家产落入他人之手,又怎舍得将天生体弱的黛玉,嫁给那些落败公子,凭人欺负?否则,这么多年的宠爱,都白疼了么?她一生寄托,一生所爱,到最后,莫过于宝黛二人了。可最后,亦是她亲手将之毁灭。

千年大厦,只消一个朝夕,便逝如烟尘。薛宝钗守着珍珠如土金如铁的家业,又得到了什么?林黛玉说自己一无所有,可她素日吃穿用度,又输于谁?

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曾经不可一世的四大家族,繁盛于金陵,淹没于金陵。当一切都散尽,谁还去顾及那满箱珠宝,王侯之位?

世间一切,为众生所用,非众生所有。别去问,万贯家财去了哪里,尘世间,本无尊卑之分。荣也一生,辱也一生,富也一生,贫也一生。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为什么,在红楼这座无情道场修行

不知从何时开始,世人皆喜爱一句话:人生是一场修行,爱是一场修行。是,红尘是修行的道场,这个道场浩荡纷繁,能够修成正果的人不多。许多人都是匆忙草草地过完一生,辞别之时,甚至连一个完整的故事都没有。而修成正果的人,亦不过是在离开时,少一些遗憾,了却尘世债约。《红楼梦》是一座修行道场,一座无情的道场。贾府里的男女老幼、大小主仆皆在梦里修行。他们视红楼为名利场,亦是风月场,是那些败落公子,吃酒玩乐之所,也是红楼女儿,闺阁筑梦之地。他们在属于自己的院落修行,或沉迷酒色,或执于诗文,或落入情海,又或仅仅只是修行。妙玉在栊翠庵,李纨在她的稻香村,不参与贾府纷争,亦为修道。

时光无情,时光亦解梦。红楼是一场梦,又非梦,它假亦真时真亦假。富贵如烟云,繁华若秋水,万般美好稍纵即逝,像梦一般的迷幻凄迷。《红楼梦》乃作者曹雪芹虚构的一部长篇小说,其间的人物与故事,出处和场所,却和现实有所印证。红楼便是红尘,红尘即道场,他们在红楼里修行,我们于红尘中修行,相望相安,无有差别。《红楼梦》,本是一部描写青春的小说,却隐藏了太多人生世味,有悲壮,亦有苍凉,是沧海,亦是桑田。翻开书卷,便见花柳繁华,草木葱茏,在没落之前,整个贾府皆是风云鼎盛。随处可见的春光,灯火如云的月夜,弥漫了整个府邸。就连饮酒作乐,奢靡无度,亦那般生动明媚。

大观园里,有着遮掩不尽的春光,姹紫嫣红开遍,良辰美景奈何天。纵是秋雨绵绵,孤影寒灯,晨起时,依旧会有潋滟秋阳,涤荡尘世一切薄冷。冬日里漫天飞雪,玉树琼枝,唯见许多妙龄女子,聚集于芦雪庵烤肉吃茶,折梅饮酒,有盛世喜乐之光景。

大观园也是一座情场,是给红楼女儿做梦之所,她们用最美的年华交换。在属于自己的轩落里,赏花弄草,吟咏诗词,尽情地挥霍光阴。她们亦有许多无由的烦恼,以及难以消遣的情绪,但大观园始终给她们遮风避雨,免去世态浇漓。

这是一群终日无所事事的少男少女,不懂名利交织,不问尘寰消长,不解人间离恨。他们聚之一处,花前嬉戏,行令作诗,赌书泼茶。斜阳庭院,似水流年,看罢花开花落,月圆月缺,不曾得到什么,输掉的,亦不过是青春。

王熙凤在她的名利场奔波忙碌,虽位高权重,却亦不能潇洒自如。贾府里的大小事务,皆由其亲自料理,上至老太太,老爷太太,下至丫鬟小厮。尤其是大观园里的宝玉,以及那些娇柔的姑娘,她更要照顾到无微不至。这些人,皆是大观园里的主角,她不能轻易得罪。王熙凤看似掌控贾府风云,实则一直在为他人作嫁衣裳。

王熙凤对贾母逢迎,事事讨其欢心,为她张罗好一切。对太太毕恭毕敬,不敢有丝毫怠慢,凡事做到尽善尽美。对宝玉和黛玉,更为珍视,她深知,宝黛二人是老太太最为宠爱的小辈。但凡宝玉和黛玉所缺需的,她都做到周全,他们之间几番吵闹,亦是凤姐去宽解。王熙凤是贾母最为信赖,甚至依靠的人,而凤姐为了取悦贾母,也是倾心相待。

然贾府就是一座无情道场,王熙凤没能如愿以偿,她或许也得到过别人虚情的尊重,假意的顺从。她虽步步为营,机关算尽,只是每走一步,皆是沟壑险滩。她收获的,未必有付出的那么多。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她的日子,无清闲舒适,就连躺于病榻上,还要想着如何打理贾府事务。所谓高处不胜寒,她怕一丝错误,让其失去了在府中的地位和权力。她不是无情之人,却被迫要做无情之事。最后这座无情道场将其葬送,凤姐没能修成正果,落得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

大观园是林黛玉的情场,她是那多情且深情又伤情的女子。她来贾府,是为了还清前世欠下的债约,故她初见宝玉,便如旧相识。之后他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彼此暗生情愫,交付真心。若非宝玉和宝钗的那段金玉良缘之说,黛玉亦不会落下心病。之后,她的眼泪再也没有停止过。

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并非是她自己所说的那般,草木之人。自她步入贾府的那一瞬间,贾母便对其万般宠爱,呵护备至,虽说寄人篱下,却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贾府里的每一个人,对她都尊重,多少人赏其容貌,爱其才情,更爱她冰洁超脱的诗心。

可黛玉仍旧生出“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感叹,依旧吟咏“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悲凉诗句。她的感伤与凄凉,并非是举目无亲,她所有的伤痛,皆因情而起。是这段不知未来,飘忽不定的情缘,让她终日惶恐不安,让她成为大观园里最多愁多病的女子。

倘若无有世俗羁绊,黛玉和宝玉来一场甜蜜的爱恋,她又岂会在无数个夜晚,泪染湘竹?黛玉内心所有的伤,皆为了这段情,她不能安心啊。如果贾母早早为她做主,将其许配给宝玉,她悲剧的结局也许会被改写。但一切因果已定,就算她如何修炼,容颜绝代,才华惊世,亦不能如愿以偿。

成熟稳妥的薛宝钗,对于人间情事,无有黛玉这般敏感。也许,薛宝钗所要的,不是儿女情长,她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她的初衷,是要进宫选秀,做一个像元春一样的皇妃。她的才貌品德,以及她的端庄贤惠,亦适合进宫竞选。但她的梦,尚未开始,便因了莫名的缘由而止息了。

林黛玉输了,输给了薛宝钗。她在潇湘馆修炼了十多个春秋,最终没有得到她的爱情,她深爱的男子,娶了别的女子。当初她为金玉良缘之说,和宝玉多次拌嘴,宝玉说她多疑,贾府里每个人都说她过于孤高,性子不及宝钗随和。后来方明白,她是醒透的女子,她未卜先知,只是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只能终日忍受情感的熬煎,在潇湘馆里,过着凄风苦雨的寂寥日子。

尽管黛玉也有快乐,结社吟诗,行令对句,是她最为喜爱之事。但这些快乐,抵消不了她的悲伤。她的心病,无药可医治,当她误以为贾母为其做主,即将成为宝玉的妻时,经年老病于刹那间烟消云散,整个人脱胎换骨。但事与愿违,宝玉娶了宝钗,她心如槁木,焚稿断痴,香消玉殒。

薛宝钗也输了,她得到了贾宝玉,却还是一个输者。在宝玉的心里,永远住着一个林黛玉,他一生,都将哀悼那段木石姻缘。他是一个叛逆者,不同俗流,不安于现状,断然不会爱上像薛宝钗这样循规蹈矩的女子。他爱黛玉的灵气,爱她与众人不同的心肠,爱她诗性的气质。

也许宝钗并不屑于像宝玉这样不求上进的男子,可当她进宫的梦破碎之后,别无选择。宝玉成了宝钗唯一的筹码,她依靠他,得了一个贾府二少奶奶的身份。这只是一个虚名,失去黛玉的宝玉,是一具行尸走肉。更况这时的贾府,再不见当年的风华鼎盛,只是一个没落的家族,剩下一个空壳,支撑着摇摇欲坠的江山。

大观园亦非宝钗所要的修行道场,她只是贾府的一个过客,她甚至不屑于这里的一草一木。只是当她踏入贾府的那一刻,便注定与此纠缠不清,注定无法抽身自保。她不甘凡庸,却力不从心,对编排好的命运,亦只能妥协。宝玉走了,他为了黛玉,出家做了和尚,选择了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宝钗只能守着一个虚无的名分,悲情寂寞地过完余生。

槛外人妙玉,于栊翠庵里修行,虽处花柳繁华地,却不与世同。他们饮宴聚会,结诗社,妙玉皆不曾参与。她每日青灯古佛,于庵庙里静心坐禅,饮一盏无有世味的茶。于世人眼中,妙玉是一个高洁之人,众人皆醉,唯她独醒。可她真的清醒么?若没有她对宝玉,那段隐藏于心的情缘,她该是醒透的。

妙玉本是仕宦小姐,因自幼多病,便皈依佛门,带发修行。又为睹观音遗迹和贝叶遗文,随师从苏州到了京城,被请进贾府的大观园,入住栊翠庵。她素日只守着自己那片净土,与人无尤,而贾府的人,对其亦尊重。她深居简出,偶尔到惜春住处,与她下棋。她自视清高,不落尘泥,其他人的居所,她皆不寻访。

大观园太过喧闹,太过繁芜,并不适合清修。这座无情道场,最后粉碎了她所有的梦。贾府轰然倒塌,她亦不幸落入贼寇之手,弄得不知所踪。这位洁若莲花的女子,以为禅坐蒲团,对着古佛,便能寻到最终的依靠。却不知,这座看似繁华浩大的府邸,比红尘还要纷乱肮脏,又如何给得起,她要的美好与清宁?

他们用一生的光阴在这里下注,输了青春,赔了岁月。倘若大观园是一座有情道场,处处莲花绽放,菩提花开,这里的人,是否真的都能修得正果,是否真的圆满?人生当是荣枯有定,聚散随缘,待到来世,放生池畔相见,又何必在乎谁又早些,谁又太迟。

都说爱像云,因为自在漂浮,才能美丽。亦不知从何时开始,世人爱上了残缺而虚幻的美,故《红楼梦》会成为一部令众生痴迷的名著。它飘忽若梦,只是这个梦,让人一旦走进去,便一生一世不愿醒转,亦不能醒转。

吾有情,故吾有碍。有情之人,在无情之地修行,亦无法更改结局。有词《寄生草》: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哪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人生有情,是时光要你我下注

有人说,红楼就是一场虚幻缥缈的梦,所以梦中的一切都是假的。不仅名利富贵是假的,就连人与人之间的情义亦都是假的。那些看似有情的人,实则无情,看似重义的人,实则无义。

也许红楼真的只是曹雪芹在落魄时所做的一场梦,但是梦中一切场景,在现实里都曾出现过。《红楼梦》里的每一个人,就是现实中的我们,在如镜的岁月里,谁都没有权利批判别人的真伪。

总是听人说,贾母是个虚情的老太太,她对黛玉,并非是真的疼惜。否则不会在黛玉最需要她的时候,无情地离开,甚至在背后伤害于她。只是贾母真的不爱黛玉吗?当贾宝玉丢了通灵宝玉,得了相思病,疯疯傻傻时,贾母便急着为他操办婚事。这时的贾母,没有将宝玉和黛玉搁置于一处,却让这一对有情人分开。

贾母说了这么一句话:“林丫头的乖癖,虽也是他的好处,我的心里不把林丫头配他,也是为这点子。况且林丫头这样虚弱,恐不是有寿的。”她相中的是宝钗,“只是宝丫头最妥”。这时林黛玉躺在潇湘馆的病榻上,已经奄奄一息。如果贾母真爱黛玉,会在此时对她不管不顾吗?可如果贾母不爱黛玉,那之前对她的种种关爱,又是什么?失宝玉通灵知奇祸

贾母怎么会不爱黛玉,她曾说过:“我的这些儿女,所疼者独你母亲,偏她早我而去……”贾敏当年远嫁,之后回家省亲的日子,想来不会太多。她的离世,一定令贾母痛彻心扉。如今看到黛玉,贾母自然会将对贾敏的爱,全部付诸在她的身上。黛玉第一次进贾府,贾母将她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

之后贾母对黛玉更是无微不至的关照,吃住皆与宝玉相同,对其疼爱胜过了贾府的几位小姐。因为怜惜黛玉,特将她和宝玉住在一块,自此贾府的人,知道了老太太对黛玉的偏爱之心。所以在贾府,都知黛玉性情孤傲,却无人敢对她造次,她是贾母的心肝宝贝,谁敢对她不尊重?

黛玉初进贾府,贾母见她体弱,得知她服用人参养荣丸,立即命人配一份给她送去。每次贾府聚宴,贾母左右两边坐的都是宝玉和黛玉。贾母说过,最疼爱的人是两个玉儿,还有凤姐。而她对宝玉和黛玉的爱,出于肺腑,乃真情流露。对凤姐的疼爱,是因为凤姐对她一直逢迎,处处知她心意,令其愉悦舒心。

整部书中,有关贾母疼爱黛玉之处,不胜枚举。平日里,时常听到贾母对人提起,两个玉儿,如此亲密称唤,亦只有宝黛,才能得到她的恩宠。第二十九回中,林黛玉和贾宝玉因为金玉之说而拌嘴,黛玉一气之下,铰了她送给宝玉的玉穗子。

二人为此大闹一场,那边贾母听后,气得直抱怨:“我这老冤家,是那一世里造下的孽障?偏偏儿的遇见了这么两个不懂事的小冤家儿,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真的是俗语儿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了。几时我闭了眼,断了这口气,任凭你们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又不咽这口气!”自己抱怨着,也哭起来了。

看似寻常的一段话,足以证明贾母对黛玉宠爱至极。于贾母心里,黛玉和宝玉一样的重要,这对小冤家,是她的心头肉,任何时候,都不可分割。他们之间,无论谁有个差错闪失,贾母皆会牵肠挂肚。

后来宝玉因为玉穗子被黛玉铰碎,袭人让湘云为宝玉重做一个。湘云说,谁铰的让谁做去。而袭人却忙说,可不敢叫林姑娘做,因老太太疼她,平日里从不让她做这些活。那个玉穗子,费了好几个月方做完。可见贾母对黛玉是真的宠爱,素日里事事对其关心备至,呵护有加。

贾母与众人逛大观园,来到潇湘馆,见黛玉窗纱的颜色旧了,忙命人换上她认可的颜色。携刘姥姥逛园子,至黛玉处,刘姥姥说比上等书房还精致。可见贾母知黛玉是个喜爱诗书的才女,故对她的住处,会比一般姑娘更费心思。

贾母知黛玉体弱多病,时常会命人给她送去私房钱,恩宠于她。有一次宝玉的丫鬟佳蕙送茶叶去给黛玉,正值贾母命人送钱去,黛玉随手抓了一把给她。贾府的太太小姐的月例钱,都是由凤姐发放,所以贾母命人送去的钱,则是她另外给黛玉的零用钱。

黛玉多病,平时只要一病,贾母必定亲自去探望。需要什么名贵药材,请哪里的郎中,都妥善为她安排。宝玉向贾母提起黛玉吃燕窝的事,贾母知道后,立即知会了凤姐,于是每天都有人送燕窝去潇湘馆。

有一日宴会后放烟花,贾母知黛玉娇弱,禁不起那响声,忙将她搂至怀中,无比溺爱。那日湘云做东吃螃蟹赏秋桂,贾母临走时,还不忘关照黛玉不可多吃。在贾母心里,她时刻关怀着这位柔弱的外甥女,生怕贾府里的人,对她有丝毫的怠慢,生怕寄人篱下的她,有孤独无依之感。贾母对黛玉的爱,不落于宝玉。一次筵席散后,她命人将一碗笋和一盘风腌果子狸给颦儿宝玉两个吃。在她心里,宝玉和黛玉都是她嫡亲血脉,一样重要,一样疼爱。贾母当初接黛玉到贾府,便打算用爱一直温暖于她,不辜负其女儿贾敏的托付。故宝玉和黛玉的亲事,她必定亲自做主,方可安心。

当凤姐第一次开宝黛的玩笑,问黛玉既吃了我们的茶,为什么不给我们做媳妇的时候。众人心里,几乎都明白,贾母存这样的心思。凤姐是最解贾母心意之人,所以才会说出这样的玩笑话。林黛玉躺在病榻上时,曾听见侍书跟雪雁说宝玉与知府定亲的事取消了。“老太太心里早有了人,就在咱们园子里的……老太太总是要亲上作亲的,凭谁来说亲,横竖不中用!”

在贾母心里,一直不认可金玉良缘,她认为宝玉和黛玉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她亦一直存有亲上加亲的念头,只是觉得他们年龄尚幼,不必太过着急。她至爱宝玉,宠溺黛玉,这一对小冤家,若聚在一起,必定会圆满幸福。可贾母到后来,为何要拆散他们的幸福?要让一对生死情人,劳燕分飞呢?潇湘馆春困发幽情哄宝玉薛蟠做生辰

大概是因为贾宝玉和林黛玉太相爱了吧。贾母是一个封建传统的老太太,她一心维护贾府的兴盛。尽管,她素日喜闹腾,亦赞同她们聚集一处吟诗作赋,吃酒行令。但她说过,像他们这样的大户人家,最容不得的是儿女私情。当她得知,黛玉为宝玉得了相思病,宝玉又为黛玉痴傻时,心中生出惶恐。她怕这对小儿女,因情字而误了终身,害怕他们的私事,影响到贾府的声誉。

这时贾母急着为宝玉相亲,不是因为她不爱黛玉,而是明白亲疏有序的道理。先为宝玉提亲,再为黛玉筹嫁,只是不允许他们在一处,怕他们情难自拔,生出事端。贾母听了凤姐的偷梁换柱之计,答应让宝玉娶宝钗。事实上,贾母比任何人都明白,宝钗确实比林黛玉更适合做贾府的二少奶奶。

贾母也许不知,宝玉和黛玉早已情根深种。只以为他们两小无猜,心生情意,纵是将他们分开,亦不会有多么严重的后果。又或许她知道,这样偷梁换柱的计谋,是一场必输的赌注。但为了宝黛的幸福,她愿意赔上所有的筹码。她又何曾没想过,将会付出怎样的代价。

当初紫鹃的一句玩笑,说黛玉要归家去,宝玉为此痴傻疯癫,几乎死去。如今偷梁换柱,他又如何受得了?宝玉对黛玉之痴心,不仅是贾母,甚至是王夫人、王熙凤还有薛宝钗,都看得清清楚楚。但她们没有谁愿意为黛玉说一句话,又或者,没有谁做得了主。世态逼人,纵是恩宠宝黛的贾母,于婚姻大事上,亦不能让他们随心所欲。

棋错一步,满盘皆输。贾母的赌注输了,因为她的决定,林黛玉死了,贾宝玉成了行尸走肉。当黛玉得知宝玉娶的是宝钗时,她万念俱灰,往日如泉涌的泪水却已干涸。她焚烧了旧稿,在一个风雨之夜含恨离世。而宝玉揭开盖头,看到自己多年的美梦,于瞬间破碎,从此再也没有清醒。

他哭道:“我要死了!我有一句心里的话,只求你回明老太太:横竖林妹妹也是要死的,我如今也不能保,两处两个病人,都要死的。死了越发难张罗,不如腾一处空房子,趁早把我和林妹妹两个抬在那里,活着也好一处医治、服侍,死了也好一处停放。你依我这话,不枉了几年的情分。”

贾母听到这话有多心痛,可是大错铸成,已然不能改变。如果贾母知道她的决策,会换取这样的结果,她是否会愿意为了她心爱的两个玉儿而改变?在她眼里,两个玉儿体弱多病,倘若再为情伤,二人结合在一起,必定不能走得久远。可是她没想到,此番狠心的拆散,他们竟是无路可走。

黛玉和宝玉的悲剧,早在前生就已经注定,今生以惨淡的结局收场,亦是必然。他们的离散,无关任何人,所以贾母没有错,王夫人也没有错,凤姐亦无错。黛玉死了,将遗憾留给活着的人,她虽含恨带怨而死,却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记得贾母得知黛玉咳血,曾老泪纵横,哭喊道:“倘若林丫头有什么不测,我也不活了。”难道这还不足以证明贾母对黛玉的爱吗?黛玉自进贾府的那一日起,贾母就将贾敏托付给她的重任放在心上,她对黛玉的爱,除了宝玉,整个大观园无人能及。

就是这样一份爱,让黛玉虽寄居贾府,却从未受过真正的委屈。她所谓的风刀霜剑,实则是锦衣玉食;她的孤苦无依,实则是千恩万宠。而慈悲的我们,又怎么会认为,这位年迈的老祖母,对黛玉的爱都是虚情假意的呢?

黛玉是真的解脱了,她死后,整个贾府亦随之败落。像她这样一位洁净无尘的女子,如何禁受得起那些侮辱,所以她的死,是上苍对她的另一种眷顾。没有谁能和时间做对,与命运抗争,无论过程是悲是喜,是长是短,都会过去,都会。了断宿债,不留遗恨在人间

初夏的清晨,带着一种不与世争的清凉。那些沐过细雨微风之人,再不敢生出浮躁的理由。一夜的雨,白荷、茉莉、栀子皆已盛开。洁净醒目的白,摇曳于绿叶间,自有飘逸出尘之美。

记得林黛玉说过,她不喜李商隐的诗,却独爱他诗中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雨打残荷之境,千百年来,令人痴迷神往。浮生如梦,那位宛若出水芙蓉的潇湘妃子,已不知魂寄何处,归去何方。

但凡读过红楼的人,都知林黛玉是含恨而死。她不恨多年宠爱于她,却在紧要关头忽视她的贾母;不恨机关算尽,偷梁换柱将她出卖的王熙凤;不恨素日里姐妹相称,在最后夺了她心上人的薛宝钗;偏偏恨一生至爱于她,为之魂牵梦萦的宝玉。

黛玉认为是宝玉辜负了她,是宝玉亲手将她华丽的梦彻底粉碎。黛玉不知,这原本就是一场戏,而戏的背后,是别人在操纵他们的命运。贾宝玉亦只是一颗棋子,对真相一无所知,他甚至比黛玉更为可悲。

黛玉形容憔悴,躺在潇湘馆的病榻上,万念俱灰时,留下一句不完整的遗言“宝玉、宝玉,你好……”之后,浑身冷汗,气若游丝,最后一点余温亦消失殆尽。她是带着怨恨离世的,她恨宝玉不守信诺,恨宝玉太过心狠,将往日海誓山盟抛掷脑后。多年情分,就在她闭上眼睛的那个瞬间,一笔勾销。

她不知,她误解了宝玉,其实被谎言欺骗,被人摆弄的人是宝玉。他丢了通灵玉,病得七零八落时,老祖宗给他做主,让他娶素日朝思暮想的林妹妹。刹那间,病好了,也不痴了,整个人神清气爽,等着做他的新郎官。可他不知,凤冠霞帔里的美人不是林妹妹,而是那个他敬重却全无爱意的宝姐姐。宝玉平日里,最怕人提及金玉良缘,在他心里,只信木石姻缘。

林黛玉之所以深爱贾宝玉,是因为他虽处温柔富贵乡,却不喜奢华,不流世俗。金玉于他眼中,不过是富贵人家用来炫耀身份的浊物,而草木岩石则蕴含了天地灵气,是他所钟情之物。亦因此,贾宝玉会爱上姿容绝代的林黛玉,她是个天然无雕饰的女子,任何时候,都如一朵洁白的芙蓉,冰清玉洁,不染纤尘。

宝玉和黛玉是一见钟情,彼此在清澈的眼神中,看到了洁净的内心。他们亦是一见如故,初见时便觉远别重逢,有似曾相识之感。自黛玉进贾府后,便和宝玉同吃同住,两小无猜,他们之间的情谊,比任何人都要深重。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后来一起葬花,一起读《西厢记》,一起在幽清雅致的潇湘馆,诉说衷肠。贾宝玉无论于人前人后,一颗心都偏向黛玉,认她为此生唯一的知己。黛玉不会和其他人一样,叫他读八股文,走功名之道,从不说混账话。就连宝玉挨打时,还不忘宽慰林黛玉,让她安心,纵算为那些人死了,都甘愿。

一直以来,贾宝玉深知林黛玉对他的痴心。而冰雪聪明,比宝玉更有灵性和慧根的黛玉,难道就不明白他对她之心意吗?或者说,她知宝玉对她的情义,只是骄傲和自卑,时常会提醒她的身份。原本是天生地造的一对,为何偏偏来了一个戴着黄金锁的薛宝钗,而她又是那么出类拔萃,深得人心。林黛玉的怅然心事,其实是在薛宝钗到来之后,方开始郁积的。

尽管宝玉无数次让她安心,无数次指天盟誓,不理会金玉良缘,只信木石姻缘。也许黛玉信了,可她还是怕,那些个风声雨声的夜里,她在潇湘馆辗转不眠。大户人家,最忌讳的就是相思病,她得了这种病,不敢与人提及。

唯一知冷知暖的人,是与她情同姐妹的紫鹃。可紫鹃毕竟只是个小丫鬟,纵是知晓她万千柔肠,亦不能为她做主。而贾宝玉跟她患了相同的病,又如何敢轻易与人言说,只能陪着她一起,时好时病,患得患失。

林黛玉带着无限离恨,无限惆怅,辞别这令之百转千回的烟火人间。她亦不愿相信,贾府里唯一的知己,今生唯一深爱的男人,会如此将她抛掷。但纵是聪慧如她,又怎能猜测出王熙凤等人的计谋。又或者说,她根本就不会相信,待自己如心肝宝贝的外祖母,会和别人串通好来欺骗她。她的心冰洁无尘,不愿意那些肮脏丑陋之事,与自己有任何关联。

黛玉被迷惑了,她宁可相信是宝玉背叛了他,亦不肯相信这世上竟有那么多冷酷之人,将污浊的计谋,落于她身。无奈之下,她将郁积心中的怨恨,都加在宝玉身上。也许绝顶聪明的黛玉,比谁都活得清醒,她知道,她和宝玉都做了别人的棋子。但她没有办法,挣脱不了这被捆绑的宿命,只好让自己彻底解脱。

当黛玉从傻大姐那里得知,宝玉要娶的二少奶奶是宝钗时,便打算用死亡的方式,为爱情做最后的告别。她跌跌撞撞去了怡红院,见到了半痴半傻的贾宝玉,彼此四目相看,带着无法诠释的笑意与迷茫。

黛玉问宝玉因何而病,宝玉说为妹妹而病,黛玉无言微笑,之后转身离开。迈出怡红院,就口吐鲜血,整个人几乎死了大半。这是他们最后一次相见,之后黛玉魂归离恨天,宝玉阴差阳错娶了薛宝钗。

或许之前黛玉有迷失津渡,她得知真相后,去往怡红院,找宝玉问个明白。那时的宝玉依然一口咬定是为妹妹而病,他眼神中流露的欢喜与爱意,是骗不了人的。那一瞬间,黛玉明白,这一切真的与宝玉无关,他们都做了这个权贵家族的殉葬品。所以黛玉走出怡红院,之后便绝食,因为她没打算继续活下去。林黛玉知道贾府已无净土,她临死前对紫鹃说:“妹妹!我这里并没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她想家了,想念扬州,尽管那里没有亲人,但她希望自己魂归故里,亦算是落叶归根。好过搁置在这肮脏之地,被人耽搁,被人糟蹋。

她总算明白,这么多年,一直都是寄宿于别人檐下,从来没有真正推开这富贵人家那道深锁的重门。大观园不过是她青春的驿站,潇湘馆是一叶收留她的小舟,如今她要返回故里,那烟水迷离,风光无际的江南,与这座繁华又虚幻的金陵城诀别。

林黛玉究竟是为什么而死的?为爱情而死,因泪尽而亡。李纨探视她时,她已不能言语,“只眼皮嘴唇微有动意,口内尚有出入之息,却一句话一点泪也没有了。”一直以泪相伴的林黛玉,临死时,再也流不出一滴眼泪了。她的泪早已流尽,心亦枯竭,也因为她人间的债还清了,所以不需要再有任何无趣的纠缠。

黛玉是三生石畔一株绛珠仙草,下凡到人间还一段泪债的。“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黛玉自出生,就有不同于别人的婉转柔肠,一切皆因她不是凡人。她带着使命来到人间,还神瑛侍者前世灌溉之恩,泪尽之时,便是债约了却之日。所以就算王熙凤不想出偷梁换柱之计谋,就算让她好梦成真,嫁给了宝玉,她亦无福消受。她为还泪而来,将一生的眼泪流尽,就要即刻离开,不允许有任何的耽搁与逗留。

既是还清宿债,了断前因,就该含笑离去,又如何会怀恨而死?林黛玉之死,其实是一种解脱,因为只要她活着一日,便要还泪一天。更况她死的时候,贾府虽有衰败之象,但终究还是鼎盛之时。黛玉死后不久,整座贾府轰然倒塌,所有的人,都没有逃过那场劫数。唯黛玉清白而去,未曾遭受那样的侮辱,这于她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人生这场盛宴,终有散场之时,早晚而已。与其在人间受辱,莫如趁早离别,不至于让自己太过狼狈。所以不要问究竟是什么,让宝玉和黛玉在今生擦肩而过,错失了相濡以沫、天荒地老的机缘。他们只是将命运编排好的那出戏演完,自己没有添加情节的权力,亦不想多此一举,在繁芜世海做无谓的沉沦。纵有情爱难消,沟壑难填,也只能从容作罢。“只见黛玉两眼一翻,呜呼!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当时黛玉气绝,正是宝玉娶宝钗的这个时辰。”相信世人读到这段时,都为黛玉流下悲情遗憾的泪。多少人为之惋惜,同时又不免为宝玉感叹。这对苦命鸳鸯,直到死,都无法握紧彼此的手,好好诉说这些年的相思之苦。

黛玉是明白人,她对宝玉没有误解,更无怨恨,她甚至怜惜于宝玉,最后两声凄凄叫唤,是她深深的叹息。她怎会不知,这些日子宝玉患的亦是心病,每日痴傻,皆因他没能如愿以偿。当宝玉以为娶了林妹妹时,平日的疯傻,竟一下子全好了。就连揭开红盖头前,心思细腻的宝玉还想到:“林妹妹是爱生气的,不可造次。”

其实,宝玉比黛玉更傻,他如何也想不到,最疼爱自己的祖母和母亲会这样欺骗他。所以当他看到盖头里的美人是薛宝钗,而非林黛玉时,他的世界已是天崩地裂。这是天底下最大的一场骗局,骗他的,是至亲至爱之人,他无法接受,才会在瞬间崩溃。以为是一场噩梦,醒来之后,一切都没有改变,一切都是真的。林妹妹真的已经死了,从此每天陪伴他的,是山中高士晶莹雪。

黛玉的死,让宝玉痛彻心扉,也让他从此真正解脱。原本对这红尘还有一点眷念,如今了无牵挂,他再不必为纷繁人世,做丝毫的停留。他从来没有这样洒脱过,抛弃一切,远离侯门深海,在一个飞雪漫天的日子,飘然远去。宝玉走了,带着衔玉的美丽传说离开,从此放下人间爱恨,与佛结缘。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林黛玉不是死了,是尘缘了断,完成使命,回归仙界。人间是她暂时修炼的道场,一旦缘尽,就该绝尘而去,不留眷恋。而我们的叹息,我们的眼泪,都成了多余,成为强加给他们的负累。红尘一梦,梦醒后,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人事早已悄悄更换,不复当年。

林黛玉焚烧了旧日诗稿,断却痴心,静静地躺在潇湘馆,等待死神将她带走。那一晚,风雨交加,潇湘馆比任何时候,都要寒凉。另一处,红烛高照,一对牵错红线的鸳鸯,孽债难消。没有谁辜负谁,是前世的因,今生的果。

有人说,应该给林黛玉安排一个美丽的死法。她洁净如莲,该如莲荷一般,在水中消长。所以她该沉湖而死,在温柔的月光下,静静死去,无惊无扰。无论林黛玉是以哪种方式离世,她都是冰洁的。“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一朵含露的芙蓉,无须别人安葬,她辞别春风秋水,就在今夜,起程去了远方。盛世繁华,不过春秋一梦

都说千万个人读红楼,就会有千万卷《红楼梦》。甚至每个人,于不同时间段读红楼,亦会生出不同的情愫与感悟。这与成长的年岁相关,和心境相关,甚至与季节气候相关。

记得有茶客说过,同样一泡茶,在不同的天气,不同季节,泡出来的味道,都不复相同。雨中隔帘品茗让人悠然静心,午后阳光下喝茶则有一种慵懒的闲逸。还有雪中煮茗,菊下斗茶,更是清雅怡人,颇得闲趣。

红楼亦是如此,若用浮躁心读之,其间则是万象纷纭,错综复杂。用淡然心读之,其间则是山明水秀,一清二白。有时我总会想,为何那么多红学家,要将《红楼梦》分解得那般繁复精深,仿佛贾府里的一草一木,一尘一土,都隐藏不可解说的玄机。整个贾府,没有洁净之物,只有那对石狮子是干净的,但它见证了历史荣辱,目睹了家族兴亡的过程,它还一如既往的干净么?我们总喜欢把所有的错都怪罪于他们身上,仿佛贾府里每个人都阴险狡诈,机关算尽,皆无所事事,游戏人生。岂不知贾府里的那些人,和我们现世中的人,并无区别。他们同我们一样,啃噬人间烟火,有着七情六欲。整部《红楼梦》,除了离经叛道的贾宝玉,沉醉于诗情的林黛玉,以及掩上庵门,不问尘世的妙玉,又有谁可以脱离现实,不屑名利,不受束缚,栖居于凡尘,做着优雅的梦?

只是宝玉、黛玉还有妙玉,真的做到了身居红尘,端然洒脱于世么?他们的确比寻常人,多一些唯美凄迷,多一份别样心肠,尽管他们极力想要置身事外,让自己和凡俗划清界限,却一直不得而脱。

故他们比一般人活得更不开心,试问一个洁净无尘的人,将其落入红尘染缸,还能洁净和快乐吗?心的洁净方是真正的洁净,再坚厚的心,也经不起光阴的消磨,流年让人越来越薄脆,又岂知不会有瓦解的那一天?

有人说,贾宝玉和林黛玉是《红楼梦》的魂魄,若没有他们,这场梦,根本没办法开始。果真,黛玉魂断潇湘,宝玉离尘出家,这场梦就到了终结之时。偌大的一个贾府,浩浩荡荡几千人,都做了他们的陪衬。因为他们的离散,所有人的梦都该醒转,所有人的戏都要散场,所有人的故事都要结束,所有人的前缘孽缘皆要了断。

到底是怎样的两个人,他们的微妙之举,足以让整个贾府风云变幻。宝玉平日若耍小性摔通灵玉,府里的大小丫鬟皆要跟随之受责罚。他挨一次打,惊天动地,府中上下一大群的人,围着他忙成一团。紫娟试探他,说林黛玉要回苏州老家,他瞬间疯疯傻傻,大病一场,让上至贾母,下至无名小丫鬟,皆吓得魂飞魄散。

林黛玉虽寄居贾府,身份地位不及贾宝玉尊贵,可她亦是贾母的心头肉,是宝玉铭心刻骨的知己。每年她犯嗽疾,府里为她请大夫,抓药,耗费不少银两和人力。贾母和宝玉为她的病操碎了心,而其他人,为了迎合贾母,又岂敢对黛玉不尊重。纵是不喜她之冷僻孤傲,可是面对这样一位出类拔萃,姿容绝代的佳人,谁又能生出怠慢之心?

他们是《红楼梦》里的主角,掌控不了自己的命运,却可以掌握这出戏的悲欢离合。许多人认为他们是完美的化身,给了那些青春男女,无限美好的想象。但宝玉和黛玉毕竟生存在封建时代,思想上叛逆,行为却不敢放纵,做出荒唐之事。

除了葬花,一起偷读《西厢》,偶尔私底下眉目传情,别的皆不敢有丝毫的造次。但他们那份缥缈离尘的美感,给许多被纷繁困扰之人,添了情趣和雅致。读罢红楼,恍然间明白,原来人生可以如此诗意地活着,青春可以有一场这样美丽的相遇。

他们在贾府导演一场盛世浩荡的《红楼梦》,整个贾府的人,乃至众生,都在看他们演绎。贾府究竟有多大?似乎天下人都羡慕这座豪华府邸的繁盛,天下人都等着看这座大厦几时轰然倒塌,等候盛极必衰的结局。那是因为世人对现实有太多不满,因为众生皆有一颗叛逆之心。人生路上,有太多沟壑,太多错误,太多悲哀,走过去了,没有谁可以回头。

人生如戏,而身处戏中的人,依旧愿意看别人的戏。似乎唯有纷繁浩荡,惊心动魄,方能将世事淋漓尽致地演透。许多时候,连我们自己都不明白,究竟是来人间演戏,还是来看戏。亦不知,在哪场戏里做了谁的陪衬,谁又将谁出卖,谁又将谁辜负。我们都是人间惆怅客,于茫茫世海,孤独又无依。

读《红楼梦》第四回,贾雨村判案时,门子就给他一张护官符,上面皆是本地大族名宦之家的俗谚口碑,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些只是开篇的引子,非凡之气势,让人对《红楼梦》充满神奇的向往和憧憬。

人生步步皆是局,这么大的家族,亦只是你算计我,我算计你。稍不留意便会落于陷阱,可算来算去,还是一笔糊涂账。谁输谁赢,难以分辨,尘世间,无论是名利之争,或是情爱之争,皆要付出代价。

利场也好,情场也罢,几番算计,几经风云,皆会误了卿卿性命。王熙凤是厉害的,一生机关算计,却落到死后无处安葬之下场。林黛玉可谓超凡脱俗,不与世争,可是在情场上,她又何尝不是百般计较,宝玉的一点风吹草动,会令她长病不起。贾府上上下下,男男女女,主子仆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本经,皆有一张尺。不要以为地栖居于某个安静的角落,不沾是非,不惹爱恨,就不会遭遇风雨相侵。李纨每日于稻香院修篱教子,府中大小事务不闻不问,可大观园风雪来袭时,她又如何做到毫无瓜葛?就连在栊翠庵清静修行的妙玉,于贾府遭劫之时,也没能幸免这场灾难,遭贼寇掳掠,下落不明。

贾府的人,各自为利益忙碌奔走,似乎只有宝黛二人沉浸于风花雪月,利禄功名皆不染身。可他们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他们每天为爱愁困,为情迷惑,何曾有过颖悟超脱。林黛玉说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她对人生所有感叹,皆缘于一个情字。她遭受的不是名利的逼迫,亦非孤独的逼迫,而是情的逼迫。倘若让她如愿以偿嫁给贾宝玉,日日郎情妾意,镜前画眉,她还会寂寞,还会泪流不止吗?

在这纷扰无情的世间,林黛玉也看到太多的污浊与丑陋,可她不屑一顾。她来人间,只是为了还泪,她要的亦只有情爱,在注定失去的爱情里,她的人生不可能圆满,亦不会有快乐。

贾府所有的人,皆是如此。贾母为贾府之昌盛,贾政为名,王熙凤为利,薛宝钗为其地位,以及那些贵族公子,为他们纵酒高歌、风流快活的日子。而贾宝玉,为了倾国倾城的林妹妹,忘记他该承担的责任,甘愿抛弃一切。试问谁人不自私?谁敢站在朗朗乾坤下,说自己是绝对的清白?《红楼梦》最美的风景是大观园,大观园里居住了金陵十二钗。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这十二钗,哪一个不是在孽海情天里长大,哪一个没有尝尽悲欢冷暖。在她们出生之时,命运就被安排于薄命司里,无从修改。乃至金陵十二副钗,亦是如此。我们手捧一卷《红楼梦》,以为在看一场与自己无关的戏,为他们跌宕起伏的故事拍案叫绝。却不知,自己在红尘深处,早已身不由己。

贾府是一面现实的镜子,每个人,都可以在镜中看到自己真实的容颜,照见灵魂的影子。贾府之人,皆是芸芸众生中微小的一个,你笑他们游戏人生,我们同样亦只是凡尘戏子。《红楼梦》之所以为四大名著之首,是因了这本书亲近于生活,牵动我们的情愁。一卷书,弥漫着浓郁的烟火,我们又离不得这烟火,甚至依靠烟火来喂养,得以生存下去。那些脱离了现世的神佛之境,太过缥缈,太过遥远。

一场声势浩大的戏,几千个人排练上演,确实不易,但是说散场就散场了。故事到了该结束之时,再无任何转圜余地。大限来临,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护身符亦不再管用。过往堆积成山的金玉,皆化作尘土,辉煌的宫殿,仅一个瞬间就倾倒,片瓦不存。上上下下数千人,曾经以居住在侯门公府为荣,今时沦落到无人收留之境地。

果真是一场梦,是曹雪芹的梦,是贾府的梦,亦是天下人的梦。世相迷离,连做梦也需要资格,需要勇气。我们都被宝黛的爱情感动,认为是他们的生死之情,让《红楼梦》成为千古绝唱。可是有多少人拥有过这样凄美的爱情?我们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看客,为他们的悲剧命运,生出无言的感叹罢了。“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篷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垅头送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做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花红柳绿的大观园,只剩下衰草枯杨。大观园里,那些美丽如蝶的女子,在韶华之龄,被折去了翅膀。仓皇逃离之时,谁又能为谁疗伤?花谢花飞,人生又有几度春秋;梦醉梦醒,世事能辨多少真假。

读一卷《红楼梦》,我们不必探解书中存多少秘密,无须知晓其间有多少深刻的内蕴。唯愿山河静美,人世不惊,聚散无意,荣枯随缘。孽海情天,沧海如何化作桑田

也许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红楼梦》这部小说会成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首。《红楼梦》自清代以来,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始终伫立于巅峰之上。至今如此,没有任何作品得以超越。一册《红楼梦》,似一叶载梦的青舟,遥遥领先在浩瀚的书海里,有着不可复制的传奇。

其实,这是一部没有完结的作品,作者曹雪芹写完前八十回,就落魄而终。自乾隆年间开始,《红楼梦》通过名为《石头记》的手抄本形式流传,一时间京城纸贵。而关于《红楼梦》的续作纷纷出稿,并衍生出“红学”。这是一本残缺之书,有美丽的开端,却无完整的后续。任由后人如何编写,都无法抵达曹雪芹创作的高度,无法成全他之心意。

天地因残缺而大美,未完之《红楼》,似乎比别的名著,更受世人喜爱。谁也不知,到底从几时开始,痴迷于《红楼》,迷恋大观园里的一草一木。尽管世人都说那是一块肮脏之地,每一个角落,皆被尘土覆盖。可《红楼梦》,却像一株树,种植于每个人的心间,随着流年一起成长。

为何世人皆爱《红楼》,恰是因为《红楼》给人的感觉,是一场盛世繁华的梦。人生亦如梦,所以众生甘愿于梦里幻想,梦里沉沦,并且一醉不醒。《红楼梦》是一面镜子,可见世间百态,可见人情冷暖,亦可见沧海桑田,又是一面令人迷失心性,难以割舍的魔镜。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