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复习全书【核心讲义+历年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4 10:13:54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6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复习全书【核心讲义+历年真题详解】

2016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复习全书【核心讲义+历年真题详解】试读:

模块一 备考指南

第1章 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大纲

一、考试目标

1.运用语文学科知识的能力。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和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在语文教学中灵活运用;了解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语文学科发展的大致趋势;准确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

2.语文教学设计能力。能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能准确表述教学目标,恰当选择教学策略,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方案设计。

3.语文教学实施能力。掌握初中语文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熟悉语文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策略,能依据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征,创设情境、激发动机、组织学习、总结提升;熟悉现代教育技术,能依据教学需要恰当选用教学媒体。

4.语文教学评价能力。了解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及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式;能够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的评价理念为指导,针对学生实际,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自觉进行教学反思改善自己的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

1.了解国内外文学发展概况,熟悉重要作家作品及其风格特征,运用文学理论引领学生品味、鉴赏文学作品。

2.能够针对不同文本的特点,运用分析文本的相关知识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筛选信息、解释推论、评价判断的能力。

3.熟练掌握汉语言基本知识(如词汇、语法、修辞),遵循初中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帮助学生理解语言难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具备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熟悉写作教学的过程,能指导学生根据写作目的、内容及要求,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5.正确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能够在教学中体现其倡导的基本理念,落实其规定的课程目标。

6.熟悉现行通用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结构方式、选文特点,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使用教材。

7.掌握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教学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能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使用。(二)教学设计

1.能够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及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分析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

2.能够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3.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已有知识水平,诊断并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

4.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明确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

5.能够把握所选教学内容及其特点,准确分析教学任务,确定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和呈现顺序。

6.能够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所选教学内容及学生语文学习特点,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7.能够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与教学重点、难点相关的教学环节。

8.了解语文教学资源的多样性,能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合理开发、选择和利用教学资源。

9.了解编制教学方案的基本规范与要求,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方案。(三)教学实施

1.能够根据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

2.能够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个体差异,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总结。

3.能够选择恰当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4.能够根据初中语文的不同课型(如讲读课、自读课、活动课),运用恰当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

5.能够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学习反馈转化为新的教学资源。

6.能够帮助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形成问题意识,指导学生根据问题制定计划、搜集资料、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评价反思。

7.善于发现和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

8.能够恰当选用教学媒体,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四)教学评价

1.能够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形成性与终结性、定性与定量等不同类型的评价方式,恰当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

2.能够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的评价理念,发挥教学评价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等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3.能够根据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内容,选择和使用恰当的评价方法。

4.能够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身语文学习的状况,调整学习策略。

5.能够分析、评价自己的教学,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思路,完善教学方案,提升教学能力。

三、试卷结构比模块题型例学科知识教学设计30单项选择题%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学科知识45教学设计题%教学设计学科知识教学设计25案例分析题%教学实施教学评价10单项选择题:约30%合计0非选择题:约70%%

四、题型示例(一)单项选择题

1.为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岳阳楼记》“锦鳞游泳”一句中“游泳”一词,教师给出了两种解释:①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②美丽的鱼儿有时浮出,有时潜入。引导学生从文句语境、修辞手法两个角度理解,确认了第二种解释的合理性;同时又提醒学生注意现代汉语中“游泳”的词义变化。对该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本句所涉及的古汉语语法现象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A.拓展法词类活用

B.导读法使动用法

C.串讲法意动用法

D.比较法古今异义

2.阅读《散步》教学实录片段,完成题目(注意:片段中的字母与选项字母是一一对应的)。

师:[A]老师还想听听大家的精彩发言,先听老师唱两句歌词吧(老师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师:来,大家一起唱两遍吧!(学生陶醉在这优美的旋律中)

师:[B]谁能举一个你身边的例子,说说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亲情、师生情、父子情、母子情等等。(学生纷纷举例)

师:[C]同学们说得真好,请每人选择一个最精彩的例子,写在作文本上,并作简要的评析。(学生进行片段作文,结束后进行小组分享)

师:[D]从课本到社会,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和和睦睦的家庭。但是现在社会上还有一些不顾人情、友情、亲情的现象,谁能举例说明?

对划线部分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教师发挥自身优势,有效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

B.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C.从口语表达转换到书面表达,读写结合,衔接自然。

D.内容拓展过于宽泛,脱离了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二)教学设计题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第(1)~(3)题。茅以升《中国石拱桥》(片段)

①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②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③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④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了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单元导语

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实物记录,体现了人民大众的智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本单元所选课文基本上都是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阅读这些课文,可以使我们接触到多种知识,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学习本单元,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要理清说明顺利,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

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课文相关说明

本文为某版《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同单元课文还有《桥之美》(吴冠中)、《苏州园林》(叶圣陶)、《故宫博物院》(黄传惕)、《说“屏”》(陈从周)。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部分)(一)阅读课文,完成下列练习

1.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试以赵州桥为例,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2.请具体说说作者介绍赵州桥的顺序。

3.根据课文内容和插图,画出赵州桥的示意图,标上相应的数据。(二)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说明文用语很讲究分寸。想一想,如果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去掉,表达的意思有什么变化?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4.(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学生情况

八年级(上),班额50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

问题:(1)请评析第④段体现出的说明文语言特色(不少于150字)。(2)根据以上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确定的依据。(3)请选择一个主要教学环节(导入环节除外),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三)案例分析题

阅读《皇帝的新装》的教学实录片段(课堂小结部分),回答问题。

师:下面我们分组来给这篇童话拟一个副标题,看哪一组拟得最好。(3分钟后,各组先后发言)

甲组:我们组集体商定的副标题是“记一次裸体游行”。(全班笑)

乙组:我们拟的是“一件奇特的‘试愚衣’”。

丙组:我们拟的副标题是“一群骗子和一个天真孩子的故事”。(丙组同学说完后,教室里起初是一片寂静,继而是哄堂大笑。)

师:文中不就两个骗子吗?怎么会是一群骗子呢?请你解释一下。

生:皇帝自欺欺人、昏庸虚伪,是最大的骗子;大臣官员欺骗皇帝、巴结讨好,是可卑的骗子;两个骗子骗术高明,是狡猾的骗子;老百姓随声附和,欺骗了自己,是可怜的骗子。

师:那么,依此看,这篇文章也讽刺了老百姓的愚蠢无能啦?

生:我们并不那样认为。我们觉得本文通过“骗”与“不骗”的对比,赞美了小孩纯真的心灵,劝诫人们抛弃虚伪的品性。这才是这篇童话的主题。

师:很好。对于这篇文章的主题,一般认为是讽刺了统治者的昏庸无能。丙组同学不囿于一般的答案,主动思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理想的阅读理解思路。大家应该向他们学习。不过,“一群骗子”,作者对他们的情感是有区别的,这一点需要引起注意、总而言之,揭示了人们虚伪的劣根性,这是我们阅读本文时应该读到的。

问题:

该教师采用的“拟副标题”活动对学生深入理解主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评析(写出一点即可)。

阅读下面的学生作文,回答第(1)~(2)题。我的天使

①小时候,爱看童话的我总幻想着,会有一个天使在我身边保护我;长大后,才渐渐明白,其实那个天使就是我的爸爸。

②“女儿,累了吧?吃点水果好吗?”

③爸爸递过来一个刚刚削好的苹果,慈爱地看着我。已经做了一个小时作业的我,伸了伸懒腰,接过来狼吞虎咽起来,啊,真甜!

④似乎每当我有困难时,他都会及时出现在我的眼前。

⑤那天上课时,竟下起了大雨。望着窗外蒙蒙的一片,我心里犯愁了:早上起晚了,急匆匆的忘记带伞了。老天似乎要惩罚我似的,到放学时还下个不停,一点要停的意思也没有。

⑥眼睁睁看着同学们一个个地走了,我的心也焦急起来,脑海中蓦地浮现出作文中经常出现的冒雨送伞的情景:母女在一把小花伞下相拥而行,或是爸爸尽量把伞向着我这边倾斜……但我马上否定了自己的想法,看来我只有等待老天爷的垂怜了。

⑦无情的雨还是不停息地从空中落下来。我的心也越发焦急。我终于决定,为了下午不迟到,还是冒雨冲回去吧。

⑧正当我挽起裤腿,卷袖子,准备冲进雨中时,耳边突然传来了熟悉的声音——啊,原来是爸爸穿着雨衣,骑着自行车!被雨水冲洗得格外醒目,连人带车仿佛刚从水里捞起来一样。在雨水四溢的马路上,他十分艰难地骑着自行车。车终于停在了我的跟前,只见他的脸上满是雨水,雨衣下的皮鞋也变成了“水鞋”。

⑨“还好,你没提前走。不然我就白跑一趟了!”他说。

⑩“您不是在公司休息吗?怎么……”我说。

⑪“我女儿向来马虎,说不定又忘记带伞了,这么大雨我怎么能放心?来,穿上我的雨裤,再用这两个塑料袋套上鞋子,钻到我的雨衣里来!”虽然他又在数落我的老毛病,我心里却是暖洋洋的,为了女儿不被淋湿,他不顾自己了……

⑫在我难过的时候,无论是因伙伴之间的纠葛而郁郁寡欢,还是因升学压力过大而烦燥郁闷,他总会天使一样守护在我身旁,轻轻擦去我的眼泪,帮我重拾信心。

⑬全国数学竞赛的选拨考试中,因为粗心,我失去参加决赛的资格。想到两年多辛辛苦苦的准备,那么多个挑灯夜战的情景,我觉得心好痛!我爬在床上,无声地痛哭起来。

⑭不知什么时候,爸爸坐在了床边,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温柔地说:“你已经尽力做到很好了,有些事不是想好就可以好的。关键是要找到失败的原因,不是还有物理、化学等竞赛机会吗?”看见我停止了哭泣,他又递过来一张纸巾,语重心长地说:“考试失利不要紧,就怕失去了信心。有老爸在,老爸永远支持你!”望着他坚定的目光,我的心情一下子晴朗起来:对,还有更重要的机会在前方等着我,不能再失误了!

⑮津津有味地吃完苹果,我似乎更有劲头了:“爸爸,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问题:(1)请从⑫和⑬两段中各找出一个错别字,从第⑧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修改。

错别字甲______,改为______

错别字乙______,改为______

病句:______

修改:______(2)请指出该作文存在的问题(写出一点即可),并提出修改建议。

第2章 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备考技巧

一、做好复习笔记

语文教师资格考试的内容很多,考试所涉及的知识点几乎遍及教材各有关章节,学科知识中还有部分是超出教材范围的,而且题型变化较多,要记忆全部内容,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在平常的复习时,一定要善于把握重点,讲究方法,最好能养成做笔记的习惯,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巩固知识,做好应试准备。

1.对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做摘要笔记,概括其要点,提纲挈领,提炼出全书的内容和逻辑结构,同时,还要结合教材的详细内容,举一反三,以考试大纲为依据,认真研读,做到真正吃透,这样才能把握教材的脉络,抓住重点。

2.在教材的相应位置做好眉批笔记,可圈可点,可增可减,边看边做。这一过程既是读书的过程,也是记忆的过程。

3.对所学内容做好心得笔记。根据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思考、对比、分析、体会等随手记下来,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大有裨益。

二、制定复习计划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复习是中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通过复习可以强化记忆,加深理解。因此,制定一个适宜的复习计划,严格规定每天的作息时间是非常必要的。制定一个良好的复习计划,要做到以下几点:

1.掌握学习的一般规律。以背资料为例,背资料要长期背才能记住,短期背大量信息是很难记住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同学第一天猛背,第二天几乎忘得一干二净然后埋怨自己笨的原因。“少而精”是人类大脑记忆信息的方式。世界最新记忆科学研究再次证实,即使短期记忆也遵循“少而精”的原则。一旦违背了这种原则,那么复习计划自然难以奏效。

2.复习任务要明确。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提出明确目的和要求,如今天晚上记忆15个生字,明天下午熟记一篇文章。有了明确的复习目的,会使大脑细胞处于活跃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对外界信息反应敏捷,记忆清楚。实验表明,围绕目的和要求,集中注意力阅读两遍材料,比随随便便读10次的记忆效果要好得多。在复习某些材料时,应抱有“下决心记住,执意不忘”的目的与想法。当然,也不能急于求成,贪多求快。

3.运用正确的复习方法。比如分散复习法,将复习分配在几天、几周内,分段去完成复习任务;又比如交叉复习法,将语文学科知识部分与教学部分交叉起来复习,避免过度劳累等。

三、掌握考试技巧

考试技巧是考生有能力驾驭考试的表现,它能帮助考生在面对规律性题目是应对自如,发挥出超常水平。因此,了解考试的技巧,并在日常练习中反复使用,能有效地提升考生的信心与实力,尽早适应考试的节奏。

1.考前准备

考试前一天,去熟悉一下考场环境,将考试必需品(包括准考证、身份证、钢笔、圆珠笔、橡皮、尺子等)集中到一起,以免赶考时忘掉,同时要记得考点地址、自己的考场号、座位号,做好各种应急准备,以免出现不应有的差错导致迟到而影响考试情绪。

2.稳定情绪

进入考场以后,首先要稳定情绪,认真填写卷头,检查试卷印刷质量,如遇不清、错印、漏印、破损等情况,举手报告监考老师。

3.审明题意,弄清答题方向

审题对于回答各类试题都是十分重要的。在正式答题前,要仔细地逐字逐句地搞清题目的含义,尤其是对那些意思相近的词或字的不同含义,要从题目本身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弄清题意后,确定答题方向,再认真按要求作答。

4.答题要规范、条理分明、重点突出

对主观题型,切忌动笔就写,信口开河。应在答题前理出思路,拟定一个结论性的要点,然后才动笔作答,避免东拉西扯,不着边际,得不到分数却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答题时,注意规范和条理,答案要准确、简洁、明了,并注意逻辑顺序。

书写也要规范,不可用网络字,忌潦草、勾勾划划,保持卷面整洁。

5.先易后难,尽量少留空白

本着先易后难的顺序,保证时间的合理分配。容易的题目先把分数拿到手,做完整个试卷后再回头将难题攻克,不轻易放弃是拿高分的关键,能解几步就写几步,争取分步得分。但注意不要仅仅为了填充空白而漫无边际乱写一通(胡乱作答,会影响判卷老师对你的水平的判断且浪费时间)。

6.认真检查,确保无误(1)认真检查答案是否符合题目要求;(2)字母、符号是否准确无误;(3)计算结果是否正确;(4)整个试卷是否有会做而忘了做的漏题,等等。

在确信万无一失的情况下交卷,以保证较高的成功率。

模块二 核心讲义

第一部分 学科知识

第1章 语文基础知识

1.1 考纲解读

1.了解国内外文学发展概况,熟悉重要作家作品及其风格特征,运用文学理论引领学生品味、鉴赏文学作品。

2.能够针对不同文本的特点,运用分析文本的相关知识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筛选信息、解释推论、评价判断的能力。

3.熟练掌握汉语言基本知识(如词汇、语法、修辞),遵循初中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帮助学生理解语言难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1.2 核心讲义

一、中国古代文学(一)先秦文学

1.《诗经》(1)《诗经》的编订《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①风,即民间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民间歌谣;

②雅,即正,指朝廷正乐,分为大雅和小雅;

③颂,即宗庙祭祀的舞乐,分周颂、鲁颂、商颂。(2)《诗经》的内容

①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如《生民》、《公刘》;

②农事诗,如《七月》、《载芟》、《良耜》;

③宴飨诗,如《小雅·鹿鸣》;

④怨刺诗,如《节南山》、《正月》、《魏风·硕鼠》;

⑤战争徭役诗,如《小雅·采薇》、《无衣》;

⑥婚姻爱情诗,如《周南·关雎》、《邶风·静女》。(3)《诗经》的表现手法《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①赋,即铺陈直叙;

②比,即譬喻比方;

③兴,即触物兴词,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4)《诗经》的意义及艺术特点《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开创了抒情诗的传统,其中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为后世诗歌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从《诗经》的表现手法看,最显著特点是“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②《诗经》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节奏感极强。

③《诗经》语言形式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多重叠句,保留了民歌的原始特点。

2.《左传》(1)《左传》的成书《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为左丘明所作。《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但它不只是对历史事件作客观的罗列,还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2)《左传》的叙事特征

①发展了《春秋》笔法,不再以事件的简略排列或个别字的褒贬来体现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主要是通过对事件过程的生动叙述,人物言行举止的展开描写,来体现其道德评价。

②《左传》叙事充满故事性,有神秘化特点,最突出的成就是对战争的描写。

③《左传》的人物描写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变化,生动传神。

④《左传》以第三人称作为叙事角度,作者从旁观者的立场叙述事件,视角广阔灵活。

3.《论语》《论语》编辑成书在战国初年,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语言言近旨远、词约义丰,深刻平实、含蓄隽永,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4.《孟子》(1)《孟子》的成书《孟子》七篇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谈话,是孟子和其弟子共同著作的。该书反映了孟子对儒家学说的继承和发展,表达了孟子的思想和理论,塑造了大思想家的鲜活形象。(2)《孟子》的艺术特点

①缜密纯熟的论辩技巧。《孟子》中的论辩文逻辑推理巧妙灵活,长于譬喻,善用类比。

②气势浩然的文风。《孟子》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加强文章的气势,文气磅礴。

③语言风格精练简约、深入浅出,标志着我国标准书面语的完成。

5.《庄子》(1)《庄子》的成书《庄子》33篇,分为内、外、杂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出于庄子后学。(2)《庄子》的艺术特点

①寓言是《庄子》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往往以深邃的思想和浓郁的情感贯注于行文之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

②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想象和虚构。庄子思想高深莫测,超越时空和物我之别,想象诡奇。

③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代替逻辑推理的论述。

④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富有诗意。

6.《离骚》(1)《离骚》概况

屈原,原名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是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离骚》正是其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全诗共三百七十多句,近二千五百字。(2)《离骚》的主题

①忠君与爱国;

②美政理想与身世之感;

③高洁坚贞的人格形象;

④香草美人:象征和意境。(3)《离骚》的艺术特点

①形式上新鲜、生动、自由、长短不一,借鉴了楚地流行的参差不齐的民歌句式。

②语言上吸收了大量的楚地方言,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使诗歌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增加了生活气息。(二)秦汉文学

1.司马相如与汉赋(1)司马相如简介

司马相如是汉赋创作成就最高的作家。《汉书·艺文志》著录相如赋29篇,今存5篇。其中《子虚赋》、《上林赋》是其代表作,也是汉赋中最优秀、影响最深远、具有典范意义的作品。(2)《上林赋》艺术特点

①塑造了宏伟壮阔的帝国形象,弘扬了大一统的观念,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

②按时空顺序和以类相缀兼用的铺陈方式,创造了一种巨丽之美。

③文章以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与夸张笔法的融通,句法灵活多变,长短不一。(3)汉代其他赋家的创作

①枚乘,是梁园文学群体中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七发》也是“七体”的开山之作。

②扬雄,以善于模仿著称,著有史称“四大赋”的《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

③东方朔,其代表作《答客难》是现存汉代最早以遇与不遇为主题的设辞类作品。

④班固,代表作有《两都赋》、《幽通赋》,开创了京都赋和抒情小赋。

⑤张衡,代表作《二京赋》、《思玄赋》、《归田赋》,艺术创造非凡,独领赋坛风骚。

2.司马迁与《史记》(1)司马迁与《史记》简介

①司马迁,字子长,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

②《史记》是司马迁历时十四年创作完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记载了从上古传说的黄帝时代至汉武帝元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具有崇高的地位,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史记》的叙事艺术

①沟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总体风貌。

②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以时间为序排列人物传记,分传合传相结合。

③注重因果关系的探索展示,叙事没有停留于对表面现象的陈述,而是追根溯源,揭示出隐藏在深层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但有时也会有宿命论解释。

④对复杂事件和宏大场面的驾驭游刃有余,条理清晰。

3.汉乐府(1)汉乐府简介

两汉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2)乐府诗的主要内容

①表现百姓疾苦;

②爱情婚姻题材,爱恨交织;

③乐生恶死的人生愿望,将人神仙化;(3)汉乐府的艺术特点

①乐府诗是创作主体有感而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②叙事手法娴熟巧妙,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语言朴素自然而感情丰富,形式自由、多样,情节曲折,详略得当。(三)魏晋南北朝

1.建安风骨(1)曹操父子的创作

①曹操,字孟德,他不仅以诗歌开风气之先,而且还为天下英才提供了施展文学才华的机会。他继承和发展了汉乐府诗,代表作有《蒿里行》、《短歌行》、《观沧海》等。

②曹丕,字子恒,其诗歌创作以宴游诗、抒情诗、思妇诗最为著名,其代表作为《燕歌行》等。其创作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

③曹植,字子建,其诗歌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当时诗坛最杰出的代表。他大力创作五言诗,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代表作有《白马篇》、《赠白马王彪》等。(2)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是汉末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建安七子前期作品往往反映动乱的社会现实,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后期往往表达对曹氏政权的拥护,表现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通过游宴、赠答的形式表示出来。(3)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①诗歌中宣扬政治理想,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

②诗歌风格上,表现出了强烈的个性色彩。

③建安诗人处于时代与个人双重悲剧的交汇点上,诗歌也具有悲剧色彩。

2.陶渊明(1)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代表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2)陶渊明的诗歌类型

①田园诗: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并真切地写出躬耕之甘苦,极尽纯净之美。

②咏怀咏史诗:围绕着出仕与归隐,表现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品格。

③行役诗:作于宦游期间,这类诗歌的共同主题就是悲叹行役辛苦,表达对仕宦的厌倦。

④赠答诗:以其真挚的感情、家常的内容、隽永的意味而闻名。(3)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

①《五柳先生传》。实为自传,着重表现他的性格志趣与精神气质,语言朴素洗练,看似平淡,实则蕴涵深刻,体现了陶渊明的高洁志趣。

②《桃花源记》。通过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③《归去来兮辞》。是其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节奏跌宕,声韵舒畅,具有永恒的生命力。(3)陶渊明的典型意义

①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平淡自然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②酒和菊已成为他的象征,代表着物我两忘的境界和高情远致的意象。

3.南北朝民歌(1)南朝民歌

南朝民歌绝大多数是情歌,主要分吴歌和西曲两类,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①语言清新浅近,清妙的歌谣随口唱来,不雕饰,不做作,风格清丽缠绵。

②体制小巧,大多为五言四句。

③大量运用双关语,含蓄委婉。(2)北朝民歌

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此外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也有一小部分。北朝民歌的情调和风格是直率朴素、刚健豪放的,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①表现北方的景色和风俗,如《敕勒歌》;②表现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③表现粗犷豪迈的个性和豪侠尚武的精神;④表现频繁的战争;⑤羁旅行役和怀土思乡之作和婚恋题材的作品。(四)隋唐五代文学

1.初唐诗歌(1)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他们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怀着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其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以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最为著名。(2)陈子昂

陈子昂,字伯玉,其诗歌创作表现出与馆阁体明显不同的复古倾向,代表作为《登幽州台歌》。他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有唐一代,其对风骨的追求、诗美的理想,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3)张若虚

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和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他的《春江花月夜》,标志着唐诗的成熟,兴象玲珑、不可凑泊的盛唐诗也随之出现。

2.盛唐诗人群体(1)山水田园诗

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以王维、孟浩然为中心,还有裴迪、储光羲、张子容、常建等一批诗风与他们相近的诗人组成。他们诗作清心澄虑,静观山水而生情,情具象而为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交融互渗而构成晶莹美妙的诗境。代表作如孟浩然《过故人庄》、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等。(2)边塞诗

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其诗作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情辞慷慨、气氛浓郁、意境雄浑,多采用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的形式。杰出作品如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3.孟浩然(1)作者简介

孟浩然,襄阳人,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他虽未曾入仕,但怀有济时用世的强烈愿望,代表作有《过故人庄》、《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篇。(2)自然平淡的艺术特色

自然平淡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观其诗歌,尽管诗中也有刻画细致、用字精审的工整偶句,但多以单行之气运笔,一气浑成,无雕琢之迹;妙在自然流走、冲淡闲远,不求工而自工。

4.王维(1)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与孟浩然同为山水田园派代表诗人,著有诗集《王右丞集》。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但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最为著名。代表作有《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使至塞上》、《山居秋暝》等。(2)艺术特色

①静逸明秀,兴象玲珑,创造出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境。

②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的结晶。

③受当时佛宗的影响较大,形成了以禅入定、由定生慧的精神境界,有摆脱尘世之感。

5.李白(1)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有《李太白集》传世。李白创造了古代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高峰,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2)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①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作细致的描述,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

②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喷发式的抒情方式。

③想象变幻莫测,发想无端,离奇恍惚,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

④与作诗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对体积巨大的壮观事物尤为倾心。

⑤语言风格清新明快,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常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反映出其不肯苟同于世俗的高洁人格。

6.杜甫(1)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他的诗被称为“诗史”。(2)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①杜诗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诗中有一种深沉的忧思,缓慢、悲怆,低回起伏。

②萧散自然,是杜甫诗歌的又一重要特色。闲适情趣,安静明秀的境界,细腻的景物描写,形成萧散自然的特色。

③杜甫的身上集中了中国文化传统里的一些最重要的品质,从语言或意象上也可找出杜甫与前辈诗人的各种联系。集六朝、盛唐诗歌之大成,承前启后。

7.古文运动与大历诗风(1)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一次有目的、有理论主张、有广泛参与者并且有深远影响的文学革新。自内容而言,是明道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自形式而言,是由骈体至散体,是散文自身发展的一种要求。韩、柳古文理论是其思想核心。(2)韩柳古文的艺术创新

①建立新的散文美学规范,把散文引入了杂文学的发展路途,在创作实践中重视辞采、语言和技巧,突破了一切文体的界限和陈规旧制,使大部分应用文具备了很强的艺术性。

②强化了作品的抒情特征和艺术魅力,把古文提高到了真正的文学境地。(3)大历诗风

大历年间是盛唐诗风向中唐诗风演变的过渡期。这一时期大量作品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遂露出中唐面目。代表人物为韦应物、刘长卿、顾况、李益等。

8.韩孟诗派(1)韩孟诗派简介

韩孟诗派是贞元至元和年间形成的,以韩愈、孟郊为首的诗人群体,着力于新途径的开辟、新技法的探寻以及诗歌理论的阐发,提倡“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重视诗歌的抒情功能,特别崇尚雄奇怪异之美。(2)影响

韩孟诗派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诗歌创作理论。它突破了过于重视人伦道德和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由重诗的社会功能转向重诗的抒情特质,转向重创作主体内心的展露和艺术创造力的发挥,这在诗歌理论史上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

9.刘禹锡(1)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号宾客,与柳宗元合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刘梦得文集》四十卷传世,主要作品有《陋室铭》《乌衣巷》《竹枝词》等。(2)刘禹锡的艺术特色

①雄直劲健,饶有豪猛之气,带有强烈的愤懑和反抗。

②风情俊爽,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有一种哲人的睿智,极富艺术张力。

③咏史怀古的诗作最为人所称道。这些诗语言平易简洁,意象精当新颖,具有一种沉思历史和人生的沧桑感、隽永感,在中唐诗坛胜境独标。

10.白居易(1)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以《长恨歌》《琵琶行》成就最高。(2)白居易的诗歌主张

①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诗歌的通俗性与写实性;

②强调诗歌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

③他认为诗歌的目的在于补察时政;

④过分重视诗的讽刺功用,虽然突出了诗歌的现实色彩,但也将诗歌导入了狭窄路途。(3)白居易诗歌的内容

①讽喻诗:深刻反映下层民众苦难生活,尖锐揭露上层达官贵人腐化生活和欺压百姓的恶行,如《秦中吟》。

②新乐府:《新乐府》五十首是一组有着明确政治目的,组织系统,一篇专咏一事,富有民歌咏叹情调,通俗易懂,平白浅切的系统化诗作。

③歌行体:抒情因素的强化烘托了诗歌意境,语言明白晓畅而又精纯准确,想象、虚构、比喻等手法炉火纯青,如《长恨歌》、《琵琶行》。

④唱和诗:元稹、白居易之间的酬唱作品,多长篇排律,但有些过于重视形式技巧。

⑤闲适诗:知足保和,出世逃禅,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俗”的倾向,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为后人所称道,其隐士思想也对后世影响深远。

11.杜牧(1)作者简介

杜牧,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代表作有《清明》《泊秦淮》《江南春绝句》等。,(2)创作特点

①大量用七绝写咏史诗,用史论笔法,寓褒贬议论于含蓄诗味中,借景抒情中注入了深沉的历史感慨。

②杜牧的政治抱负和开阔的心胸造就了其诗歌创作豪迈、爽快、明朗、劲健的风格。

③在诗歌艺术上豪迈不羁和情思缠绵相结合、清丽俊爽而又绰约含蓄。

12.李商隐(1)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著名唐代诗人,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温庭筠的诗作并称为“三十六体”。代表作有《夜雨寄北》《锦瑟》《无题》等。(2)艺术特征

①重主观、重心灵世界的表现,在表现包括爱情体验在内的心灵世界方面作了重大开拓。

②追求细美幽约,诗风绮密瑰妍,诗意朦胧却亲切可感。

③意象独特,大量用典,诗歌内涵具有多义性。

④具有凄艳浑融的风格,那种孤独、飘零、惘然、无奈、寥落、伤感的情绪,浓郁而又深厚,弥漫在许多诗中,使诗的各部分得以融合、贯通,浑然一体。(五)宋代文学

1.柳永(1)作者简介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代表作有《雨霖铃》《望海潮》《忆帝京》等。(2)柳永对词的发展

①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

②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的创作使词的体制开始完备。

③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④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如副词“恁”、“怎”等,富有表现力。

⑤大量运用铺叙和白描手法,着意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3)柳永对后来词人的影响

①柳词在词调的创用、章法的铺叙、景物的描写、意象的组合和题材的开拓上都给苏轼以启示,故苏轼作词,一方面力求在“柳七郎风味”之外,自成一家;另一方面,又充分吸取了柳词的表现方法和革新精神,从而开创出词的一代新风。

②黄庭坚和秦观的俗词与柳词更是一脉相承。秦观的雅词长调,其铺叙点染之法,也是从柳词变化而出。周邦彦慢词的章法结构,同样是从柳词脱胎。

③北宋中后期,苏轼和周邦彦各开一派,而追根溯源,都是从柳词分化而出,犹如一水中分,分流并进。

2.范仲淹(1)作者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范文正公”。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代表作有散文《岳阳楼记》,诗歌《渔家傲·秋思》等。范仲淹兼工诗词散文,是豪放派代表人物。(2)艺术特色

范仲淹经历了四年的军旅生活,拓展了其艺术视野,丰富了人生感受。他为词世界开辟了崭新的审美境界,也开启了宋词贴近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创作方向。沉郁苍凉的风格,成为后来豪放词的滥觞,如《渔家傲·秋思》。

3.欧阳修(1)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代表作品有宋词《踏莎行》,散文《醉翁亭记》。(2)散文成就

①对前代的骈赋、律赋进行了改造,去除了排偶、限韵的两重规定,改以单笔散体作赋,创造了文赋。

②对四六体也进行了革新。欧阳修常参用散体单行之古文笔法,且少用故事成语,不求对偶工切,从而给这种骈四俪六的文体注入了新的活力。

③使散文的体裁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完备。

④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

4.王安石(1)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临川先生,又称荆公。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诗作以《元日》《梅花》等最为著名。(2)艺术特色

①诗词方面,注重反映社会现实,诗律精严,晚期诗歌风格被称为“王荆公体”。

②散文方面,以重道崇经为指导思想,重视文学的实际功用,逻辑严密,说服力强,体现出了简洁峻切、短小精悍的个人风格,但对艺术感染力的重视不够。

5.苏轼《题西林壁》《水调歌头》《江城子·密州出猎》《浣溪沙》(1)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亦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因其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书法擅长行、楷,用笔丰腴跌宕,与黄庭坚、米蒂、蔡襄并称“宋四家”。代表作品有《赤壁赋》《石钟山记》《饮湖上初晴后雨》《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等。(2)苏轼的艺术成就

①苏轼的文道观在北宋具有很大的独特性,他认为文不只是工具,其自身表现力也尤为重要;“道”也包含客观事物的规律,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

②苏轼对社会现实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以诗歌为最。

③深刻的人生思考使苏轼对沉浮荣辱持有冷静、旷达的态度。

④主张兼收并蓄。在创作中十分注意使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互相渗透,互相调节。

⑤以诗为词,认为诗词同源,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

6.李清照(1)作者简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代表作品有《声声慢·寻寻觅觅》《如梦令》《武陵春》《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夏日绝句》等。(2)艺术特色

①全面展现出了她的女性情怀,词境随心境而变。

②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

③语言独具特色,精妙清亮,风韵天然。善于用最平常最简练的生活化的语言精确地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流程。

7.陆游(1)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诗人。与范成大、尤袤、杨万里合称为“南宋四大家”。陆游是中国古代创作诗歌最多的诗人,今存九千多首。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代表作品有《示儿》《卜算子·咏梅》《关山月》《钗头凤》等。(2)艺术特点

①有着终生不渝的爱国情怀,坚持夙志,大声疾呼抗敌复国。

②与江西诗派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对“活法”说深信不疑。

③热爱生活,善于从各种生活情景中发现诗材,反映了对平和生活的想象。

④陆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严谨。

8.辛弃疾(1)作者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别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同时具备军人的豪情与词人的气质,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婉之处,他写词有着自觉而明确的创作主张,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2)辛弃疾对词的发展

①拓展了词表现的主人公,塑造了一类虎啸风生、气势豪迈的英雄形象。

②注重从人物的行为活动中展现抒情人物的心态情感和个性形象,将词的心灵世界由个体的人生苦闷延伸向民族社会的忧患。

③辛词系统地批判了当时社会的腐朽黑暗,拓展了词境,强化了词的现实批判功能。(3)艺术特点

①意象的转换别具一格。辛弃疾以其特有的眼光观物,任何普通的景物都能幻化、创造成军事意象。

②稼轩词在苏轼“以诗为词”的基础上,进而“以文为词”,将古文辞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

③风格多样化。写豪气,是以深婉之笔出之;抒柔情,又渗透着英雄的豪气。嬉笑怒骂,皆成佳篇;亦庄亦谐,俱臻妙境。

9.文天祥(1)作者简介

文天祥,字履善、宋瑞,号文山,又号浮休道人,南宋诗人、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代表作品有《过零丁洋》《正气歌》。(2)艺术成就

①《过零丁洋》等诗歌悲怆激奋,大义凛然,表现了他的忠义情怀和英雄气概。

②文天祥晚期诗作的一种重要形式是“集杜诗”,即把杜甫的诗句重新组合成诗。他在燕京狱中写了《集杜诗》一卷,共五言绝句200首,是具有独立文学价值的创作。(六)元代文学

1.关汉卿(1)作者简介

关汉卿,字汉卿,号已斋叟,元代杂剧作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代表作有《窦娥冤》《鲁斋郎》《救风尘》等。(2)关汉卿杂剧艺术特点

①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极高的现实性和强烈的反抗精神。关汉卿杂剧题材和形式都广泛而多样化,揭示了社会各方面的矛盾,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结合。

②情节安排紧凑,布局引人入胜,主线清晰,善于设置悬念。

③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的典型人物。

④善于驾驭语言,他吸收民间文学的土语方言,以及古典诗词的鲜活字词,并加以提炼,又善于烘托渲染,充分表现了元杂剧的“本色”。

⑤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

2.王实甫与《西厢记》(1)作者简介

王实甫,名德信,元代杂剧作家。中国著名剧作《西厢记》的作者。(2)《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①有鲜明、深刻的反封建的主题。结尾处正面地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反对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封建等级制度的进步主张。

②《西厢记》是元杂剧的“压轴之作”,它在戏剧冲突、结构安排、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西厢记》用长篇巨制来表现一个曲折动人的完整的爱情故事,其结构规模在中国戏剧史上是空前的。

③《西厢记》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成功地塑造了栩栩如生、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

④文辞优美,诗意浓厚,很多古文感情色彩强烈,富于音乐节奏,历来为人们所传颂。

3.马致远(1)作者简介

马致远,字千里,晚年号东篱,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代表作品有散曲《天净沙.秋思》,杂剧《汉宫秋》等。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2)创作内容

①马致远在元代梨园声名很大,有“曲状元”之称。他所作杂剧15种,现存7种,其中以《汉宫秋》最为著名。

②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非常著名,有“万花丛里马神仙”之誉,代表作有《陈抟高卧》《黄粱梦》等。(3)《汉宫秋》的艺术价值

①《汉宫秋》特别渲染了恃强凌弱的气氛,通过戏剧冲突,抒发自己无法主宰命运、只能任由捉弄的悲哀。

②虽然写到君臣、民族之间的矛盾,但着重抒写的是家国衰败之痛,是在乱世中失去美好生活而生发的那种困惑、悲凉的人生感受。对于深化作品的主题,启发人们深入思考金元之际国内民族斗争的历史性变化,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③《汉宫秋》以“秋天”的意境作为结撰全剧的背景,突出秋的萧瑟悲凉,更使整个戏笼罩着灰暗荒寞的气氛,这又表达出作者对时代的体验和认识。(七)明代文学

1.施耐庵与《水浒传》(1)作者简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文学家,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2)《水浒传》的艺术价值

①语言明快、洗炼、准确、生动,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②通过对比等手法,塑造了众多真实、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③紧紧围绕着“官逼民反”这一思想,采用串珠式的结构,把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融合在一起,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扣紧人物的身份来刻画他们的性格。

④从《水浒传》开始,小说作为一种新的文体,从此在文学领域内确立了应有的地位,开始逐步改变以诗文为正宗的文坛面貌,多方面地推进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艺术的发展。

2.罗贯中与《三国演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