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必读的精彩作文(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4 16:15:58

点击下载

作者:杨发兴

出版社:延边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学生必读的精彩作文(下)

中学生必读的精彩作文(下)试读:

写景状物篇

行走古城

这个繁华的城市实在热闹得很。一不小心,发现还有个古城可以走走。

原来,有一个世界,离我们的世界如此遥远,却又如此贴近。

城依水存,水随城至。丽江,是水筑的城市。人墙绕户的是水,穿街过巷的是水。

丽江,吟着湿漉漉的诗,带着纯朴、清澈的绝美,从玉龙雪山上飞流而下,蜿蜒流过我尘封已久的心。

阳光懒洋洋地蔓延着,却并不忧郁,脚步在窄窄的石头街面晃悠着,视线被两侧高高的古老建筑虚掩,时间进入了一种休眠状态。

是的,置身丽江,你不可能跟时间赛跑。在这里,天是湛蓝的,纯净而空灵的蓝,无心地飘飞的云,让你感受不到时间在流逝。

四方街是古城的主体,这儿热闹但并不喧嚣。古城固有的纯美,在不知不觉间掠去了尘世沾染的喧闹和浮华。行走街中,在一个个小铺面里看手链,看木雕,看衣服饰品,领略特色风情,看东方文化在披肩上演绎纳西族的风情,看粗犷的摩梭图腾热烈地跳跃,听葫芦丝吹出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在屋顶上飘悠。这些古老文化的积淀,这些令人心之神往的所在,便造就了今天谜一样的丽江。

酒吧是一间间木屋,浸透了历史的深褐。这些镶嵌着丽江湿漉漉记忆的屋子,在岁月的烟云里浸泡着,穿行着,寂然无声。时间固执地在窗棂的间隙中布满了斑驳的痕迹,不知不觉间染成一种空明的情愫,如风过琴弦拨痛了灵魂深处的一抹悸动。

沿河信步,触摸着身边古朴如画的风景。

梦中的丽江,恰如一轴烟水深处的画卷,慢慢地蜿蜒展开。在这里,水声悠远,仿如一个潋滟的梦境,梦里原是千年以前的家,千年以前的丽江。

走累了,随意找张路旁的木椅坐下,注视着身边来来往往的行人。阳光碰撞着身后的屋檐,然后软软地游走在身上,抬起头来,竟有一种微微的晕眩感。风轻轻地拂在脸上,带着些淡淡的水汽。突然想起一个词:安静,宛如一朵莲花徐徐在心里盛放的感觉。

临别时,举起相机,一个纳西族的老妈妈在镜头前微笑,纯粹,恬淡——就像这古城给我的感受。

评论

人生本是行走的过程。作者在繁闹城市中不经意地发现可以行走的古城。这古城是东方少数民族狂野又质朴的文化,是“浸透历史深褐”的木屋。作者走在梦中的家园——原来可以在古城得到人生至静的境界。文随人性,文字清淡。如水流心间,节奏如云过风轻,整体飘渺而又纯美的梦境。结尾出现的老妈妈,表面上突凸,实则为神来之笔。古城如此,原是依人而定,启示读者思索:人在行走时,何地才是驻足处?

孔雀之乡

在祖国的版图上,有一个像孔雀一样美丽的地方——云南,它是孔雀的故乡,也是我的故乡。

离开故乡两年多,故乡的一山一水、一人一物常常闯入我的梦境。我不知多少次盼望自己变成一只孔雀,飞过田野,飞过河流,飞过崇山峻岭,飞到我那热恋着的故乡……

故乡隐藏在云南的一座小山坳里。那里没有名胜,有的只是朴实的山、朴实的水、朴实的人。家乡人很勤劳。他们用鞭子甩亮黎明,赶着一头头耕牛将太阳从东山拉向西山。“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当辛苦了一天的太阳爷爷回到山里时,我那勤劳的亲人才陆续回家。日子就是这样不停地循环着。

村前是河,村后是山。水是从山底渗出来的,这儿一塘,那儿一股,人们称之为“龙潭”。听老人说,“龙潭”下有龙,谁污染了龙潭水,龙就要惩罚谁。因此,龙潭水始终清澈、干净得就像村里人的心灵一样。甜丝丝的水汇成小溪流到村里,给人们用水带来了方便。夏天,我们一群“捣蛋鬼”常光着屁股在村前小河打水仗,让洗衣服的母亲们逮住了,棒槌拍打着光光的屁股,却红了小女孩白白的脸蛋,背开身子哧哧地笑。小河渐渐长出了水草,招来了鱼虾,引来了爱捉鱼的小伙伴们。在“小泥鳅”的带领下,我们常踩着滑溜溜的鹅卵石下河捉鱼。一个深秋的傍晚,我为捉一条红鲤鱼,滑进了深水里,幸好被村里的哑巴救上岸来,当我向他感谢时,他却跑开了,只留下一串湿漉漉的脚印……

故乡的山很多,于是大山又成了我们的乐园。一声响亮的口哨约来了许多放牛的小伙伴,我们骑在忠实的老牛背上,优哉游哉地进入山林。为了防止牛到处乱窜,我们在它脖子上系一个铃铛,让和谐的叮哨声在寂静的山林中回荡,这样我们就能尽情地玩耍了。或上树掏几个鸟蛋,或进灌木丛逮野鸡野兔,玩累了,对着山谷大吼几声,然后静静地躺在草坪上听山谷的回音。口渴时,摘一把杨梅往嘴里塞,常酸得我们眯着眼睛淌着口水。肚子饿时,搂一抱柴,烧几个马铃薯和黄爽爽的玉米棒,那高兴劲儿就甭提了,烧焦的皮把我们这些“小馋猫”的脸涂得像“包青天”似的。

孩提时的我便听父亲说山外的世界很大,于是我曾发誓要爬上故乡最高的大山“仙人峰”顶“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到天黑时,骑上蟾背“身游银阙珠宫”,“醉里偶摇桂树”,还要摘几颗星星挂在胸前。然而当我第一次爬上“仙人峰”顶,看到天空还是那么高,太阳还是那么远时,我才发现往昔的我像井底之蛙。那种幼稚的想法使我笑过后感到一丝苦涩,我那半截腿浸在土里的亲人啊!祖祖辈辈围着大山转,土地将他们牢牢拴住,对外面的世界却茫然不知。

那一天后,我懂得了故乡的小河、大山以及亲人的腰弯成弓形是为了把我这支箭射出去,射向远方。于是,我带着亲人们的期望拼命地学习。几年来,我发觉世界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的故乡却依然贫穷。故乡曾养育了“金孔雀”杨丽萍,她以独特的孔雀舞来报答故乡,故乡养育了我,我将怎样回报故乡呢?

几度山花开,几度杜鹃鸣。故乡的情、故乡的爱无时不在激励我,我将加倍努力,用自己的智慧耕耘刚刚苏醒的故乡,我要用科学知识把故乡这只金孔雀武装起来,使她飞起来,飞向世界……

评论

作者用极简单的语言写极简单的事,表现的是儿童充满快乐的顽皮与稚趣,呈现出一种真实美、朴素美。这正是作者构思巧妙所在。另外,本文讲述了故乡朴实的山、朴实的水、朴实的人,描绘了故乡山水的美丽如画,赞美了故乡人“用鞭子甩亮黎明,赶着一头头耕牛将太阳从东山拉向西山”的勤劳与“当我向他感谢时,他却跑开了,只留下一串湿漉漉的脚印”的质朴。作者最后以“金孔雀”杨丽萍类比,以朴实的语言吐露出报答故土的真挚情感。

年华似水,乌镇依旧

乌镇历史悠久,春秋时为吴疆越界,吴曾驻兵于此防越。

乌镇自古名胜众多,宋时就有八景:古山云树、霓水风帆、双溪皓月、两镇苍烟、南郊春色、西林爽气、仙桥野田、佛寺晨钟。

乌镇像一个秀气的江南女子,走过了几千年,但仍不显倦容。而乌镇的流水,恰似女子水汪汪的大眼睛。流水,缓缓的,从容不迫。沉沉的墨绿,虽历经千年的过滤,仍像一条翠绸向前铺去。铺过石桥、水阁,铺到家家户户。

经历一番小船悠悠,水上看乌镇,有种历史沉淀的感觉。

乌镇安静地浸在水中,又无处不悠闲。

水乡多桥,乌镇尤甚。且桥的样式纷繁,风格各异:有古朴威严的多孔石拱桥;有秀美巧趣的砖砌洞桥;也有短仅丈余的木桥。古镇石桥卧波的姿势很美,生命的张力毫无保留地显露在幽静的水面上,像一坛陈年老酒,沉淀了太多的故事。桥也一样,无数的文人骚客走过,桥甘愿为一个虔诚的倾听者,有故事的桥的影子,藏在流水里,在同一个位置,亘古不变。

乌镇的老街清一色旧石板铺地,两侧高墙隔出店铺和民房。门和店全用木板,残缺的雕花、斑驳的乌漆、横骑在老街上的拱门,是大户人家的墙界标志,恍惚间让人以为时间在这里凝固了。

乌镇的小巷很深很深,两侧又很窄很窄。散步巷中,感觉巷的神秘,亦可思考时间在这里留下的痕迹。

小桥、流水、人家/小巷最深处/多少岁月轻描淡写/年华似水/乌镇依旧。

评论

乌镇像个秀美的江南女子,作者就如同婉约派的词人。词人钟情这位秀女,在他的笔下,鸟镇每一道风景都极具江南特色:小桥、流水、老街、深巷……那么宁静、悠久、美好。

作者的文章也像是乌镇的一景:从容不迫、精妙隽永,让人回味无穷。笔墨虽简约却很精致,充满灵气。开头和结尾,以诗照应,更为全文酿造了诗情。

永远的布达拉宫

绵延的青山,无边的草原,成群的牦牛,湛蓝的天空,展翅的雄鹰,虔诚的喇嘛,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这一切,都令我心驰神往,魂牵梦绕。

奔驰的列车呼啸着,把我们带到了高高的玛布日山下,布达拉宫就建在上面。

布达拉宫,一个我神往已久的地方,我终于见到了你!

抬头看看天空,竟是那样的蓝,蓝得像块晶莹剔透的宝石;形态各异的白云在蓝天的映衬下轻轻地飘着,煞是好看。从远处望去,布达拉宫仿佛是一座仙山琼阁,它光芒四射,照得我们连眼睛都睁不开。

我跟随爸爸,沿着阶梯一级一级往上爬。走近了布达拉宫,才看清了它的雄姿,一百一十多米高的宫殿层层叠叠、金顶耀眼、雄伟宏阔,一派雄浑的气势。当我站在这座高大雄伟的宫殿前,用好奇的眼光上上下下一遍遍地打量它,听着人们一声声赞叹时,我的心潮汹涌澎湃,无法平静。

看到这里,我不禁思绪飞扬。盛世唐朝,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加强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和发展吐蕃的经济文化,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松赞干布为了迎接文成公主,特地修建了华丽的王宫——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布达拉宫。文成公主进藏,为汉藏人民的友好,做出了不朽贡献。布达拉宫就是汉藏人民团结和睦的一个历史的见证。

布达拉宫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建筑形式和壁画。它依山为楼、别具匠心的设计把人工建筑和自然地势融为一体,显出了高峻、宏伟、雄浑的气势。同时,它又吸取了汉族的某些建筑风格,如金顶斗拱、雕花梁架和藻井等,与藏族的建筑形式配合得十分得体、和谐。这种汉藏合璧的建筑风格,是藏族人民同汉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艺术结晶。壁画是布达拉宫最富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部分。壁画的数量特别多,只一层楼就有六百九十一幅,其余的多得都数不清,它们记载了西藏千年以上的历史。画面色彩斑斓绚丽,人物栩栩如生,既有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又有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有些画生动地反映了藏族与汉族的亲密关系,如唐代文成公主入藏组画,从唐朝的京城长安画起,用了十六小幅画来描画长安城,有宫殿、城墙、街道、民房……文成公主离开长安,一路上走过了千重山,渡过了万道水,最后到了拉萨河,松赞干布率领臣民们亲自隆重地迎接……

布达拉宫,一个美丽的地方;布达拉宫,一个神秘的地方;布达拉宫,是值得我们留恋的地方。

评论

布达拉宫在人们的心目中具有神秘的色彩,令人心驰神往。所以小作者在介绍描绘布达拉宫时也不急于把它推到读者面前,而是先写青藏高原的壮丽景象,再写布达拉宫的优美背景,接着又宕开一笔,思绪飞到了唐朝与吐蕃和亲的远古时代,说到建造布达拉宫的原因,这样蓄足了“文势”,才由远及近,像电影特写镜头一样,展示出布达拉宫的风采,行文跌宕有致。

走进九寨

我所到过最美丽的地方,莫过于九寨沟。

它就像一个现代的桃花源,深深地与世隔绝。站在源外的人们一定想偷窥里面的世界,却往往敬畏它的神秘。当人处于一切未知的状态时,才是最茫然的。而我,一走进九寨,就被九寨中幽幽而出的一股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气熏得醉倒在一片水色里。

我去的时候,正值夏季。因为那儿水多,所以是个避暑的好去处。那儿湖泊相环,溪流相绕,时不时倾泻出一挂瀑布,整个九寨都沉浸在迷蒙的水汽之中,让所有属于夏天的烦躁都随之慢慢散开,染出一整片的蔚蓝。

在关于九寨的记忆里,镜海应该是最清晰的一个。

走到镜海前,我有了一种透析灵魂的感觉。那是怎样一片湖水?没有见过的人真是无法想象的,它不是书上所说的清澈如镜,其实,真正清澈的水是不能当镜子照的。因为那样清的水只能让你看见湖底的游鱼玩得有多欢畅,躺着的沉木显得有多静穆,却不能看清自己的表情。我蹲在湖边,看着水中映出的自己,既熟悉又陌生,这就是我,我就是这样的模样吗?以前我总认为,人长得怎样都是供别人看的,自己则更像个局外人。现在,所谓的“孤芳自赏”,却被我了解得淋漓尽致。其实不光是外表,在那样的一面镜子前,我甚至觉得自卑。一种被看穿的窒息感,让我第一次感到做人的失败。真的,我觉得我的一切都在它的掌握之中。我是如此渺小。好害怕,好恐惧,迫使我赶紧离开。

离开这扇记忆之门,又推开了另外一扇。哇!一推开门我便惊呆了。这是一个七彩的世界,好美好美,像在梦境中,却又那么真实。它叫五彩池,位于九寨的顶部,只有经过了长途的攀爬,才能一饱胜景。看惯了一路的风景,再见到五彩池,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我静静凝望着五彩池,一摊一摊的湖水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忽高忽低,层次分明。别以为湖里面是死水,它是会流动的。看着一缕溪流从上至下,先后变成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彩,我忽而明白——原来变的不是水本身,而是水所处的环境。也许,真正的水只能是无色的,而环境赋予它华丽的衣裳。那湖水因衣裳的衬托而动人,那衣裳因湖水的陪伴而美丽,简直完美无缺。

九寨是藏族人民的家园,虽然已向全世界开放,却丝毫没有受到外界的一点污染,这真是个奇迹。

其实,九寨本身,不就是个奇迹吗?

评论

旅游业的发展已使九寨沟名扬天下,选定这一题材的确是要有些魄力的。当然如何写出自己的特色,是首先要考虑的。

作者抓住了九寨“水”的独特,就抓住了九寨的命脉。写水,又避免了泛泛的介绍,重点描绘了“镜海”和“五彩池”。

如果只是这样写,文章还是难免步别人的后尘。水可清净一切,这是水的本质。用水“透析灵魂”,把自己的心灵敞开,让“我”与九寨的水融合在一起,九寨就极具作者的主观色彩了。自然,我们就很容易地把本篇与其他写九寨的作品区别开来了。

江南水韵

一长溜儿的青石板,铺成了一条江南独有的路;一大片的青黛瓦,构成了水乡独有的房。没有喧嚣,没有世俗,只有河汊里的摇橹声伴着四季的水声与水乡人的吴侬软语。

江南的天气总是阴沉沉的,但又从不降大雨,只是那细微而又滋润的一点点。漫步在江南人家的巷道里,你会感觉到它总是湿乎乎的。小巷的角落里,总会有几株小草或是小花,在潮湿而多雨的环境里生长,很快乐。有了它们的存在,江南人的生活总那么有滋有味儿。

春雨轻柔,夏雨豪放,秋雨萧瑟,冬雨粗犷。雨点儿打在青石板上,迅速弹开了,发出清脆的声响。雨丝飘在瓦屋上,汇成一小股,从檐上流淌下来,落到院子的地上。时日一长,地上便有了一排整齐的小坑,引得檐下的孩子产生许多联想。雨珠掉到水面,轻巧地挪移了,泛开了,漾出几个大小不等的圈儿,惊得水底的鱼儿争相嬉戏。独自游荡在雨中,抬头一看,只觉得桥上似乎过去了一位江南姑娘,果真是水做的骨肉。

行走在江南曲折弯绕的河岸边,河汊里的船晃悠悠地过去了,那船是不快的,却极富韵味。驾娘立于船尾,一左一右地摇着橹,划开了一道道水痕。假若你有耳福,或许可以听到当地民歌,亦是用吴地方言唱的,我虽听不大懂,但从那韵味十足的腔里,却也仿佛听出些名堂。船橹一横,便拐人人家的后院。江南人竟是如此爱水,把戏台都搭在了水上。隔着忽明忽暗的灯火,听着戏台上婉转似莺啼的戏文,真觉得如置身仙境一般。

掉了牙的老婆婆在水的这边洗菜,年轻的姑娘们在水的那边漂着长长的细纱。水中的鱼儿清晰可辨,水底的草蔓顺水起舞。在江南水乡,一切都那么静谧、和谐。

沿着江南的河道划去,沿河你可以看见许多蓝底印花的布,那布散发着一股淡淡的草药味。原来,江南人用的蓝染料就是用这江南水和着中草药调出来的。布被做成衣裳穿在江南人身上,透着一股水灵灵的略嫌娇嫩的风姿。

船,就这样摇摇晃晃地在河中划着,听着水流声和摇橹声,我分明感觉到了时间的脚步。这水,该不会是江南生存了几千年的精灵吧?

水是江南的魂魄,很难想象江南若是没了水会是什么样子;水是江南的根,很难形容江南人若是离了水还能做些什么。水是江南人世世代代传下来的宝,天上的水、地上的水汇成了这个独有的江南,这个水做的江南。

评论

如一首灵动的抒情诗,似一幅隽永的水墨画。诗画中,观江南四季雨打芭蕉,听小桥流水间船橹戏水声,赏水边浣纱的姑娘、洗菜的阿婆……江南水之韵致毕现。置身其中,小作者的笔似乎也濡染了江南的水韵,恬淡宁静、纤尘不染。又有谁能说得清楚——究竟是江南的水孕育了江南人,还是江南人赋予了江南水之魂灵?

本色舞阳河

黄河,因其桀骜不驯、汹涌澎湃而闻名遐迩;长江,由于气势磅礴、逶迤曲折而声名远播;漓江以其山清水秀、风韵独具赢得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名!然而,这条默默无闻的舞阳河呢?

它位于贵州境内,由北向南奔赴珠江,在省内也可算家喻户晓了,、但我是不闻其名也不知其境的。然而,我去过漓江,着实不信天下还有胜过“甲天下”的山水。

那次,我从上游顺流而下,听到的是叮咚的泉吟,看到的是满目的绿明。途中的山涧、小道,让我不禁想起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走着走着,峰回路转,眼前豁然开朗,原本的山泉小涧,竞汇成了宽阔的江河!青山耸立,挟持两岸;绿波荡漾,清江瑟瑟……这就是舞阳河——养育贵州儿女的母亲河!

坐在船舱里,推窗而望,窗外的那幅画别有风味。秀峰随轻风款款前行,虽不那么豪放,却平添了几分羞涩;盈盈的河水泛着翠绿,浮着醉人的清香,浓酽酽的,仿佛贵州的陈年佳酿;沉甸甸的,又仿佛古老而不易解读的水墨丹青。我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了口气,一股醇香沁人心脾,微风徐来,能不自醉?穿行在山谷水潭,突然,眼前从天而降的瀑布的喧嚣催醒了我。只见一道银白的“细纱”,在我眼前晃动,仔细分辨,那“细纱”足有三叠。叠叠激进,让“细纱”变得暴躁起来,水瀑追逐,势不可挡!等船驶近了,生生地感到弥漫眼前的清凉水雾,那股“细纱”宛若通天银河,又若狂暴的天兽!低头观赏水面,飞花溅玉般的水珠,倏地窜人衣袖、前襟乃至项领。沁人的凉意,让你有说不出的乐趣!

如果说黄河汹涌,长江险要,漓江秀丽,那么,舞阳河就是令人陶醉的迷人,如同浓郁馨香的贵州陈酿,又如灵秀朴实的山寨姑娘。虽不为更多人所知,但名江大河依然不能压掩舞阳河的清丽秀雅。她就如同掩口一笑默然的秀女,懂得生活、珍惜生命,还有着绝不刻意追逐名利的品格!

她是隐士?是山民?是愤世嫉俗的迁客骚人?是,也不全是。她就是她,最为本色的她,最令繁华浮世之人羡慕不已的普通人!

评论

掩卷而思,犹如久久徜徉在文字带来的愉悦之中……吃厌了山珍海味,偶尔一品时菜鲜蔬,也别有·番风味;看惯了浓妆艳妇,自然惊讶于盈盈秀女的悠然眼前。“我要去旅游!”高喊着口号出发,带着山好水好的大话归来,外加一身疲惫,这几乎是眼下旅行的时尚!然而,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她们没有沁入你的心田,你也没有融入山水。你还是你——一无所获,孑然一身!然而,本文的作者却不然。拓展的视野、敏锐的心、个性化的心灵感悟,让读者体验到了作者独占一方山水的喜悦!

忽然想起“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口说不带,然心中早已留取万千万千……

四季水赞

水,孕育了生命;水,创造了文明。人们高歌生命,盛赞文明。我要为水而歌,高唱四季水赞。

慷慨。春天,细雨绵绵,大地复苏。水,从天南地北毫无保留地倾泻而下,滋润大地。于是,山坡披上绿袄,田野穿上花装,大地鲜活起来了。水,不顾自己的消逝,前仆后继,渗进了这里,又钻到了那里;出现在这棵绿柳枝上,又凝结在那片绿茵丛中。生命之水充满了整个空间,把无限的希望带给了人们。

博大。夏天,赤日炎炎,万物劲长。几阵雷雨过后,山涧出现了闪烁的银练,小溪变成了跳跃的银鱼。大地通体湿润,空气透体凉爽。万物贪婪地吸收着,人们畅快地享受着。水以她博大的胸襟滋润着万物,容纳着万物,造福着人类。偶尔,几场暴雨,也给万物,给人类带来致命的创伤,但那何尝是水博大的错误呢?难道不是人类扼住水倾注万物给养通道的恶果吗?

崇高。秋天,金风送爽,硕果累累。人们放干了鱼塘,排干了稻田,水悄悄地回到小溪、水库里。为了能在来年给人们带来更大的喜悦,她静静地躺在一边,默默地积累。她把最崇高的荣誉,最热情的赞美,让给了风,让给了日。而自己则像一位无名的战士,与鲜花无缘。

妖娆。冬天,寒风凛冽,飞花遍野。水,成了一种天然饰品。她使大地着上素装,原野披上银甲。凝结成晶莹的柱子,结成坚固的磐石。水,给世界带来难得的景致,无限的风光。更重要的是她使人们在尽情欣赏时,明白了凝聚的真实含义,使人类精神得到升华。

水,万物的精灵,人类的灵魂,生命的源泉。人们从你那里获得了生命,延续了生命,明白了生命的真谛。

评论

本文宛如一首水的赞歌,春夏秋冬组成了歌曲的四个乐章:春水的慷慨,夏水的博大,秋水的宁静,冬水的妖娆,主题各异,各臻其美。拟人化修辞,赋予水丰富的人性内涵。

迷人的环城湖

聊城,故名东昌府,昔日“胭脂”姑娘的家乡,今日,聊城风景更加秀丽。不必说高耸的铁塔,玲珑奇巧的山陕会馆,单是那碧波粼粼的环城湖也足以令人心醉神迷。

环城湖的总面积是4.2平方公里,略小于杭州西湖。她像一块巨大的玉环把聊城围起来,而雄踞中央的光岳楼则如玉环中的一颗明珠。

环城湖的湖水长年不竭,环城湖的景色四季如画。

春暖花开的季节,和风阵阵吹送,湖中微波荡漾,岸边绿柳成阴。每天我放学回家路过这里,总爱沐浴着金色的夕阳,坐在软绵绵的草地上,有时高声朗诵“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有时痴迷地观赏水中倒映的落霞。不知哪一天,从远方飞来许多不知名的鸟儿,它们在水上忽起忽落,引得我在芳草如茵的岸边追着、跑着,直到夜幕降临。

晚上,月色朦胧,乳白色的夜雾为湖面笼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这时,岸边的柳阴下,不时闪出一对对情侣。他们有的边走边谈,有的并肩而坐,面对湖面窃窃私语。他们是在山盟海誓,还是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只有宁静的湖水听得见。

夏季,可是最热闹的季节。每天早晨,湖西北的小码头上挤满了划船的人。他们手牵着手跳上小船,荡起双桨,摇碎了一池平静的湖水。“东昌美哟东昌美,巍巍的光岳环城湖的水……”这动听的歌声从几位姑娘的船上飘来,那般的甜润,似美酒一般甘醇,似鲜花一样芬芳,仿佛把人带人了一个梦幻的世界。

即使在烈日当空的中午,湖边的树荫下也少不了那些握竿垂钓的老人,来往的行人也多驻足乘凉。

太阳还挂在树梢,这里又沸腾起来了,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自行车、摩托车摆满岸边的树荫。沿湖的岸上、水中,身穿红红绿绿游泳衣的男女老幼,一眼望不到头。喊声笑声。此起彼伏,好一副热闹景象。

最丰硕的是秋季。天高云淡,秋风萧瑟,树叶凋零,这正是捕鱼的大好季节。湖面上机帆船“嘟嘟嘟”地响个不停。撒一网,无数条活蹦乱跳的鲤鱼腾起朵朵水花。这些鱼很快投入了市场,成了人们桌上的美味佳肴。

冰封大地的严冬,这里却别有一番景象。每天清晨,身着各式服装的少男少女们就来到这里。他们来来往往穿梭于如镜的冰上,展示着优美的舞姿。当然其中也不乏初学者,有的刚滑几步,身子一晃,只听“哎哟”一声,屁股墩在冰上,顿时,笑声一片……啊!迷人的环城湖,你是鲁西大地上一枚闪光的玉环,你是祖国花园中的鲜花一朵。

评论

文始,“不必说……单是……”的句式融情于景,叙述有序,直切正题。然后,作者扼要介绍了环城湖的面积和特点,领起下文:“环城湖的景色四季如画”,以下按春、夏、秋、冬排开,层次清晰,结构紧凑。本文语言形象优美,如“每天我放学回家路过这里,总爱沐浴着金色的夕阳,坐在软绵绵的草地上,有时高声朗诵‘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他们手牵着手跳上小船,荡起双桨,摇碎了一池平静的湖水”,都是情景交融的句子。

那里,有一片大海

我从小生活在大海边,大海哺育了我。很小很小,我就对大海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

我的老家原本不在大海边。很多年以前,我的爷爷为生计所迫,举家迁徙,来到了浙东这片令人神往的大海之滨。

据说,我的出生,还真与大海有缘呢。那时,爷爷和爸爸为了养活一家人,整天整夜驾着小小的渔船出没在风浪里。为了照料男人们的生活,也为了多一个帮手,倔强的母亲硬是腆着大肚子,也上了漂泊不定的渔船,跟随男人们在艰险中颠簸。

在一个“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的夜晚,母亲在忍受着分娩时的煎熬。海风好大好猛,小船在惊涛骇浪中浮沉。风急,浪高,夜黑。颠簸的船舱里,随着“哇”的一声响亮的啼哭,我坠落到了这个人世间。渔舟载着我这个小生命,在海面上漂浮,宛如“天地一沙鸥”。

从此,如同我的祖辈、父兄一样,我这个大海的女儿,从内心深处涌起对大海的热爱;大海成了我童年的好保姆,好伙伴。

白天,遥望大海,“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如诗如画的世界启迪着我幼小的心灵。特别是夕阳西下的时候,大海又别有一番美妙的情趣:“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搁岸斜。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而到了夜晚,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观渔火了。渔港里,百舸昂首,桅樯林立。几百米宽的海面上挤着大大小小的船只,密密层层。一阵阵震耳欲聋的马达声夹杂着一串串清脆的打铃声随着海潮的喧哗,在天空中久久飘散。小舢板、大机帆、钓机,穿梭似的往来。间或传来渔民们那发音浓重的闽南腔调的吆喝声,粗犷、爽朗的欢笑声。真是:“诗思浮沉樯影里,梦魂摇曳橹声中。”海水里,摇落了一串串、一簇簇的渔火……

每当看到这壮观的景象,就深深地感到大海变了,变得更壮美更富饶;大海边的人们也变了,变得更舒心更幸福。

现在,我远离故乡的大海,在外读书。但“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我又怎能不时时想起那片生我养大我的大海呢?

评论

大海和作者有着特殊的缘分,作者对大海有着特殊的感情。她感激大海以美来启迪心灵,以富饶养育着渔人。而今,她在远方更加思念家乡的大海。

夏日的青衣江畔

挺拔峻峭的山岩上,几朵野花点缀在荆棘之间。一条宛如玉带的江水从山脚缓缓流过。江面上飘着淡淡的暮色,一抹夕阳的血红从两边淌下来,滴到深黛的江面上。在轻轻的江风中,河边一片片的稻草轻轻摇曳着。这,就是夏日的青衣江畔,我故乡的青衣江畔。

金光斜照下,宽阔的石坎上,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悠然地坐在光滑的鹅卵石上。年老的,坐在一起抽着叶子烟,花白的胡子在夕阳下变成金黄色,一环金黄色的烟圈从他们饱经风霜的脸前飘过;年轻的,早已抵挡不住江水的诱惑,扑进了它的怀抱。

踩着冰凉的江中踏石,深吸着江风送来的泥土芳香,我逆流而上。噢,那不是我儿时的伊甸园——老黄桷树吗?岁月已使它的树皮变成了老人的脸,然而它的枝叶却非常茂盛,似碧云匝地,层层叠叠隽秀轻逸,为过路人奉上一片绿荫。

越往前走,江面越窄。最后我来到了被家乡人称为“蛤蟆石”的地方,这里的江面特别窄,水流也特别急。刚才还像个娴静的少女的青衣江转瞬之间变成了一个性情粗暴的小伙子。哗哗的水声,是在向人们证实它的存在,还是在向人显示它的威力?

江中心,立着几块形如蛤蟆的岩石。相传很久以前,青衣江里有一个凶恶的河神经常上岸进行骚扰,人们生活很不安定。于是,玉皇大帝派蛤蟆大将前来收服河神,谁知河神威力太大,蛤蟆大将反被他变成石头立在河边,形成了千奇百怪的“蛤蟆石”。人们仍面临着被洪水吞没的危险。

如今,凶恶的河神再也不敢逞凶了。因为勤劳的家乡人民在江边修筑了一道坚固的堤。汹涌的江水拍打着堤岸,发出阵阵的轰鸣,是它不愿忍受禁锢而发出的痛苦呻吟,还是在高赞人类伟大力量?我想是后者吧。

评论

文章开始的景色描写十分生动、形象,巧妙地将一幅青衣江畔的美丽图景勾勒出来,作者对青衣江畔的热爱之情也很自然地流露出来。文章由景及人,巧妙地运用联想,情景交融。既描写了青衣江的优美景色,又赋予其传奇色彩,又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青衣江的爱恋和家乡人民的赞美之情。

花生

提起花生,便让我想起幼时曾猜过的一个谜语,谜面是“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自胖子”。

不难看出,花生是由果皮(麻屋子)、果仁(白胖子)以及夹在两者之间的红生皮(红帐子)所组成的。

花生系干果科植物,所以它也秉承了大多数干果科植物所共有的特征:果皮粗糙。无怪乎花生拥有一副“千疮百孔”的面容了!俗话说“人不可貌相”,花生的果皮虽然不养眼,但是用它制造成的花生饼(俗称“麻生”)却是饲养猪、鸡等家畜、家禽的上好饲料。

红生皮是一层极薄的皮,好像红纱帐一样。它是由多种成分生成的,据说可以入药,把它放入水中泡约20分钟,这样原来的水便成了一种微红的液体。虽然,味道有点苦涩,但是常饮这种红生皮水有健胃、刺激味觉之功效。我们平常所说的吃生花生可以健胃,其实是红生皮在“暗中相助”。

花生的果仁呈白色,球状的果仁十足一个大白胖子!果仁肉含有丰富的油质,如果你用果仁在白纸上一摁,拿开果仁便会发现白纸上出现了一小片油渍,放置光线较强处,油渍内的油迹便清晰可见。正因为如此,用它轧花生油不仅出油多而且油色纯,味道绝不逊于豆油、色拉油等食用油。如今,在各个农家的饭桌上,煮果仁、炸果仁几乎成了家常便饭了!足见其味道妙极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饮食文化的普及,我国开创了以花生为供应药材的药品产区,以及花生油生产基地等一系列以花生为原料的新型产业,相信花生在今后的生产生活中,必将得到更广泛的利用。

评论

这篇说明文的主要优点是:

第一,开头巧妙,富于情趣,能吸引读者。

第二,能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紧扣开头的谜语,将花生的三个特征交待得明明白白的,在介绍特征时又用不少笔墨,介绍其功用。

苦瓜

不喜欢苦瓜,因为它苦,但因为它有营养,所以餐桌上总是不断。当爸爸把几粒苦瓜的种子丢进废弃已久的花盆时,我坏心肠地诅咒:“一定活不了!”带着平日里根深蒂固的排斥。

家中的花一向由我护理。苍翠的文竹、娇香的茉莉、浓艳的风信子、清丽的水仙,这些虽不能同时开放的花卉,经我的手,无不个个生机盎然。这其中,当然不包括那盆苦瓜。我拿出“装傻”的本领,把它与空花盆一样对待。爸爸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我也只是定期往里浇水,对它的发芽不抱半点希望。

事与愿违,苦瓜像是得了道理,偏偏与我过意不去。不仅抽出了新芽,而且开始用嫩绿的藤蔓,试探地攀住低矮的院墙,羞涩地延伸开来。我忍住拔掉它的冲动,赌气似的定期浇水,既然你能长出来,好!那么走着瞧,看你还能长多高!

居然开花了。在暑假的最后一天,金黄色的小骨朵,用缓慢得无法察觉的速度绽开。为了看它的开放,本应收拾东西准备开学的我,在火辣辣的太阳下曝晒了大半天,直到天空隐隐现出月亮苍白的轮廓。我惊异地发现,它完成了整个开花的过程。一点点挣扎着摆脱花萼的束缚,明黄的花瓣薄如蝉翼,皱巴巴的,透着一股生涩的初开的味道。鲜嫩的花蕊在含混的夜色中,有种柔软的触感。一定是错觉吧,我揉揉酸痛的眼睛。从来看到的都是生命力喷薄欲出的观赏花卉,孰知花开竟如此地艰难。本想嘲笑苦瓜花的单薄、丑陋,而如今……但它仍是不美,比例失调的花冠与花茎,无论如何也比不了娇艳的各色花卉。对,是不美,心中固执己见。说到头是不喜欢。

开学了。

初三,学习的繁重是我始料未及的,于是,护理花草的“重担”就落到了爸爸的头上。我特意交代了要给苦瓜定时浇水,心情是我自己也不明了的,也许只是想,看看它究竟有多大神通。虽然爸爸精心照料,但那些花草的颜色还是明显地黯淡下去。连一向翠绿的文竹也开始枯黄。爸爸对侍弄花草并不在行。眼见着花花草草日渐凋零,妈妈却不许我插手。她说我的前途比这些花草的前途更重要。不久,连苦瓜的花也凋谢了。我心里除了惆怅,也有自嘲,到底是野草,成不了气候。

生活单调地循环,拿着让人无语的成绩,渐渐学会忍耐,而后麻木。秋天到了,九月金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找不到任何可以收获的东西,收获麻木不仁的心灵?算了。

是衰败了吗?开始腐烂了吗?我木然地伫立在阳台上。望着小院里苦瓜攀爬的藤蔓相互纠葛,萎靡的枯叶在地上投射下点点细碎的光影,然而其中,却分明有一点翠绿。难道是果实?当我走近时,对自己的想法做出了肯定的回答。一瞬间,心像是被什么东西填满了,胀胀的疼痛传到眼睛上,泪盈于睫。再也找不到理由去嘲笑它,或者说,再也没有勇气去嘲笑它。即使是营养不足,即使是枝叶枯黄,它没有放弃,就这么默默地积蓄养分,等待时机,终于在这金色的秋季,倾其所有,凝结成了生命的延续,不枉一次生的机会。沐浴在秋日煦暖的阳光中,望着小小的苦瓜折射出的澄亮的色彩,我的心情豁然开朗,如果可以选择,如果还有来生,愿我可以成为一朵小小的苦瓜的花,金黄、平凡。的确,有的花开只为了开花,而有的花开是为了结果。

评论

看过姜杉的文字,我想用一个词来形容:漂亮。

她的用词可以直指人心,让你随她喜,随她忧。苦瓜是多么平凡的事物,我也不太喜欢它丑丑的样子和苦涩的味道。可从现在起,从看过姜杉的文章起,我喜欢上了它,只为它结果的执著与生命的色泽。

窗外那两棵树

不知从何时起,我开始注意起窗外的水杉——笔直、高大的树干,枝间透着略带红色的嫩芽,和着几缕微风,尽情享受着春雨的滋润,总会使人在雨后初晴的时候,感叹绿意又深了一层。

然而我更喜欢的却是水杉旁一株不知名的小树。它矮矮的,不引人注意,却很奇特——它的叶只生长在树丫的顶端,而绝不在树之间分权长叶,几片叶儿争着在枝头吐翠,远看就如同枝间开了一团团绿色的花。

但是几天后,我发现小树在靠近它身后矮房的地方,被折去了粗粗的好几段枝。那如花团锦簇般的枝头,只留下几条发白的折痕。小树,在瑟瑟的风中,颤抖着仅存的几片新叶,显得如此凄楚。

我的心被刺痛了,这只是一个不成熟的生命啊,却这样被截去了正返青的枝。也许矮房的主人不爱房前的这两棵树,却把对水杉的无可奈何,无情地宣泄在这幼弱的生命上。

命运对于这两棵树竟是如此不公。难道弱者连生存的机会也没有吗?同样是生命,水杉依旧接受着阳光,接受着春雨;而小树,却如此无助地立在它身旁。

我一时竟感慨万千了。其实生活对于人也同样不公,有人如温室的花草般长大;也有人却因家境穷困而求学无路、生活艰辛……太多太多了。莫非生活,就是现实中最残忍而又无可辩驳地不断制造着的不平等吗?正如水杉旁的小树,没有水杉的高大,就只能被夺去新枝,甚至生命。于是我不再看水杉,不再看小树。

然而一次初夏的雨后,当我无意中向那曾经令我心碎的绿投去一瞥时,我愣住了。小树,已长满了绿叶。如果说以前小树的美是一种令人怜爱的美。那么现在则是一种绿色的成熟的美。鲜绿的叶儿,恰巧遮住了那深深的伤痕。虽然还是矮矮的,却已不再是那株幼弱的小树了。

在那一刻,我惭愧了。小树,终于证明它能像水杉一样,接受阳光,接受雨水。它在以生命与命运的不公抗衡啊!

是的,有人因穷困而辍学,然而又有多少人真正放弃了书本呢?也许生活就是这样。弱者抱怨它不公平,只有强者在历经挫折之后,才感激它给予的磨炼。

我依然爱水杉,依然更爱小树。

评论

树,往往被赋予精神内涵而成为人类审视自己的一种特殊意象,小作者深谙此道。在将水杉与无名小树映衬、对照的细致描述中,渗透了作者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尤其是柳暗花明、峰回路转式的笔法,突显了对“强者感激生活不公对它的磨炼”的认识,从而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此外,语言不愠不火,娓娓道来中又不乏激情律动,使人读后,心中蕴满了生命的绿意。

河坊街的魅力

“夕阳斜斜地照着雕花门窗,门联上几个字岁岁平安……”每当听到周杰伦深情地唱着《上海一九四三》时,我的记忆都会被悄悄拉到那条古色古香的老街——河坊街。

记得在很小的时候,河坊街没有现在这么迷人。

那时候,每天被奶奶从暖和的被窝中拎起,无精打采地跟着她去吴山上晨练,必经的就是河坊街。

也许是因为每天早晨都是迷迷糊糊的,也许是因为畏惧晨练,河坊街在我儿时的印象中,就像奶奶床底下积满灰尘的大木箱,是那样的苍老,那样的孤寂,离我又是那样的遥远。

让我记忆犹新的,也只有一家不知名的老店里热气腾腾的羊肉汤和那奶奶教了一个礼拜我才念明白的“胡庆余堂”四个字。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在我渐渐长大的同时,河坊街也日新月异地变化着。

最近一次游览河坊街,是在五一长假时。

正对着古朴的河坊街,背后是林立的立交桥,那真是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像是翻开历史书的一个篇章,更像是爱丽丝漫游仙境。

进入河坊街,那些古老的建筑沐浴在阳光下,显得那么惬意。看到一个穿着蓝色长袍的“小二”在热情招呼,我禁不住诱惑,奔进菜馆。“小二”马上利索地招待起来,巨大的茶壶,茶水经过一根细长的壶嘴倒进了每个人面前的杯子里。

吃完了香喷喷的臭豆腐和透心凉的凉粉,我又奔向了工艺品店。

刚刚饱了口福,现在又该饱饱眼福了。

华丽的丝绸、玲珑的玉饰、有趣的拨浪鼓、可爱的套娃、神秘的佛珠……每一样都让我身旁的老外啧啧称奇,听到他们一句接一句的“Verygood”,我心里早就乐开了花,好像这店是我开的一样。

河坊街上的铜雕也是别具特色:茶馆门口肩搭抹布、手提水壶的伙计,保和堂门口文质彬彬的许仙……最生动的莫过于河坊街老百姓生活的场景。

快走完这条古色古香的老街时,馋虫们又不争气地爬了出来。能够和脆脆的吴山酥油饼齐名的就是定胜糕了,一口口咬着热乎乎的定胜糕,听那个做糕老奶奶讲着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故事,也别有一番趣味呀!

呆呆地站在街尾,看着街头街尾的人群,我并不急于离开,总觉得有个声音在召唤我,那条老街好像有很多的话还未诉尽,有很多的故事还没讲完。

河坊街,她就像爷爷手中常握的那杯茶,不是大口咽下就能品出味来的;她就像奶奶的大木箱,不是尘封多年后一刹那打开就能明白的;她就像那首轻轻哼唱的《上海一九四三》,没有人不陶醉,没有人不留恋,也没有人能够真正读懂……

这就是河坊街的魅力!

评论

河坊街过去是苍老的、孤寂的,现在却有着“妙不可言的感觉”。作为一条“古色古香的老街”,在建筑外观上过去与现在可能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所以作者集中笔力写古街生意上的兴隆和富有时代特色的变化,这种变化也正是河坊街的“魅力”所在。可见,细心观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是写好观察笔记的基本功。

豆子

“种啥不好,种豆子?”我用一股带着诸多不满的语气反问道。“豆子有啥不好?还是红豆呢!多可爱!”

当了半辈子教师的老妈依然坚持。

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老妈觉得我书桌前除了书本、讲义,就是作业、试卷,太单调了,对身心无益。于是,她就泡了三颗红豆,到红豆破皮发芽时,种在一只装满黑土的塑料杯里,放在我桌前。

真是的,种棵仙人掌也好呀。不过,我还是谢了老妈的美意,让三颗——不,该是“三棵”红豆在我的窗台上落了户。

哟,刚冒出土的红豆嫩芽摇摇晃晃的,似乎只要有一阵轻风,就能折断它。我真的很怕三个小生灵会在我面前夭折。可豆子偏偏不领情,抬着头,傲慢地在风中起舞。好倔强的豆子!

豆子不需要很多水,每天淋上几滴就够了,起码它们不至于渴死。

在温暖的阳光下,在微微的和风中,豆子抖动着,欲展开那皱巴巴的新叶。啊,和我们少年人一样,豆子也在刻苦地努力。努力总是有收获的,几天后,豆子便拥有了两片拇指般大小的绿叶。清晨薄雾中的它们,身上挂着点点汗水,高昂着小脑袋,尽显顽强与执著——多可爱的豆子啊!

天有不测风云,“豆”有旦夕祸福。窗未关严实,一夜狂风大作,竟把豆子的根拔出来不少,差点就让它们集体“搬家”了。本想让豆子们去“参见西方极乐大佛”算了,但出于“豆道主义”,我还是在杯土中插了根小竹竿,把豆子们扶靠在竹竿上。第二天,嗬,豆子们又齐刷刷站起来了!我从它们年轻的脸上,再次读到顽强与执著——多可爱的豆子啊!

灾难过后,豆子们仿佛更加懂事了。它们似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得战胜一切困难与艰险,生存下去,挺拔起来。它们围着竹竿,你搀着我,我扶着你,相拥相抱,相依相靠。尽管它们中的每一个都还是那么嫩弱,但它们团结起来,就成为一个坚强的集体——多可爱的豆子啊!

夕阳西下了,但明天依旧要旭日东升。我可爱的豆子啊,也将迎来它们新的明天……

评论

作者由不喜欢豆子到欣赏豆子,看似写三棵弱小的豆苗,实是表现和展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执著的奋斗精神。小作者成功地运用比喻和象征的表现手法,通过对豆子不断勇敢地迎接和战胜困难艰险,执著地成长的描写,使得豆子的“可爱”之处尽显读者眼前。文章没有忘记在赞扬豆子的同时,又更深刻地告诉年轻的朋友们,在人生的征途上,面对种种艰难困苦。都要勇敢地去面对,用顽强与执著的精神去迎接美好的未来。

状物篇

诗情荷花

荷花,不比“一卉能熏一室香”的茉莉芬芳,不抵“花影妖娆各占春”的杏花妩媚,不像“可曾沾雨露,不改向阳心”的向日葵灿烂。但是,我偏偏喜欢它蕴含的诗情。

试想一下,一泓碧绿的水面上,荷花星罗棋布,妙龄少女般亭亭玉立。粉荷垂露,盈盈欲滴;白荷带雨,皎皎无瑕。怒放的,嫩蕊摇黄;含苞的,欲绽还羞。绿盖叠翠,青盘滚珠,与涟漪阵阵的碧水相映成趣。这莫不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的风景?

只是美丽还不足以吸引我。“新鲜靓妆,艳溢香融,羞煞蕊珠宫女”的杏花比它美,“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海棠花也比它美。可是,它们不过是绣花枕头,没有荷花骨子里的那种精神。一次,我从烈士墓穿过政法大学回家,不觉间经过一个水差不多已经干涸且满是淤泥的池塘。我加快步伐走近,却发现池塘里竟盛开着几朵荷花。虽然叶和茎上满是泥沙,它们却依然那么高傲,那么可爱,周围的狼藉丝毫掩饰不住它们绰约的风姿。我从心底里为它们“悲哀”:别的花大都生长在肥沃的土地上、温暖的阳光下,而此时的它们,境遇实在悲惨。但是,我又不禁为它们高兴:这一道亮丽的风景不正印证了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吗?

如果你认为这些外在的东西很花哨,那么就请看荷花落到实处的可爱:美丽的花瓣谢去后,那清香的莲子和甘甜的莲藕就该“登场”了。一个个睡在莲蓬里的白白胖胖的莲子被采出来,经过处理,制成莲子羹、莲子炖鸡、莲子炒西芹……听着就令人垂涎。而那鲜嫩的藕,虽然长久不见阳光,但清洗出来后却光亮、诘白,做成藕片、藕粉、藕汤……哪样不堪称佳肴?原来,荷花不仅养眼,而且还养身、养神呢!“雨后桃花作片飞”的桃花美景让我陶醉,“玉箫吹彻北楼寒,野月峥嵘动万山”的梅花令人钦佩,可我却独爱那别样诗情的荷花。

评论

读罢此文,一股清新淡雅的荷香扑面而来。荷的情态、荷的风骨、荷的妙处在小作者笔下一一展露。

文章以排比句式起笔,接着描绘荷的情态与颜色:亭亭玉立、楚楚动人、翠绿粉红、鹅黄玉白。怎能不让人赞叹——好美的荷啊!第四段点明荷的精神与风骨,旨在说明荷不仅具有外在的美,而且兼备内在的神韵。

这篇习作并不长,但层次分明,诗意盎然,娓娓道来,温婉细腻,字里行间展现出小作者出色的学识和才情。

沙枣树

我家楼下有两棵沙枣树,每当看到它们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奶奶家的那棵沙枣树。

那棵沙枣树经历了无数个春夏秋冬,仍然坚定地站在奶奶家的院子里。它身材高大硬朗,伸长的手臂常年抚摸着房檐和院墙。它主干上的树皮干硬而粗糙,记录着岁月的沧桑。小枝上长了很多小刺,又尖又细又长又硬,那是它保护自己的武器,是对抗寒冬酷暑的形象宣言。叶子的颜色界于淡蓝色和灰白色之间,那是它和寒冬不屈搏斗了几十年后却把霜雪留在身上的光荣证明。

春天的时候,沙枣树开花了。最大的花瓣也只有黄豆粒大。白色的小花一簇一簇的,在春风中散发出阵阵香味。那种香味不浓不淡,悠长而纯正,哪怕是在万花香中,你也能嗅到它那沁人心脾的清爽独特的草香味。你一旦闻到它,就会不由自主地微启鼻翼,轻闭眼帘,先是神清气爽,进而陶醉在其中。到了秋天,沙枣成熟了,满树满树都是小果儿。沙枣向阳处是橘红色,背光处是灰白色的。从橘红到灰白,过渡自然,仿佛经过画家的细心描画一样。沙枣皮上布满了小疙瘩,再加上那羞红的色彩,就像一个长着青春痘的活泼可爱的小姑娘的面庞。

我很喜欢吃沙枣。把沙枣放在舌头上,闭嘴抿一抿,果内的清香味就充满了口腔。那味道沙沙的,面面的,甜中带酸,使人回味无穷,终身难忘。

我喜欢沙枣,更喜欢沙枣树。小时候,我经常在沙枣树下看书,和小朋友一起玩儿。它是我的好伙伴,甚至经常成为我梦中的风景。

两年前奶奶搬家,听说老房子拆了,我就立即回到了老房的旧址。老沙枣树没了,只剩下一个很大的树桩,我的心里不禁泛起丝丝伤感。可仔细一看,树桩周围竟长出了许多沙枣树苗,我立刻激动不已:老树还顽强地“活”着,“活”成了一大片希望。

上了中学,因为功课紧张,我很少去奶奶家,也再没去看过那老树根周围的小沙枣树苗,不知它们可好?是否有人照看它们?但我坚信,它们一定长得很旺盛,甚至枝繁叶茂,果实累累。正如我吃过很多沙枣,那么,我的心田里也一定会长出挺拔而顽强的沙枣树,并且在不久的将来还会结满清香而甘甜的沙枣果。

评论

小作者对沙枣树的观察细致入微:它的外形、它的色彩、它的清香、它的滋味,以及它的成长、它顽强的生命力都描写得淋漓尽致。精细的观察源于发自内心的喜爱,平实的叙述中流淌着一股挚爱之情,沙枣树已然成了小作者的“好伙伴”、“梦中的风景”;而文章的主题在小作者动情的描述中渐进升华——由单纯的对沙枣树的喜爱到对这棵生命之树的赞美、对蓬勃生命力的讴歌。

风致楚楚白茉莉

我国有许多名花,牡丹、玫瑰、腊梅、秋菊、水仙……争妍斗艳,千姿百态,五彩斑斓,令人赞叹。可是在这里,我却要介绍一种极为平凡的花——茉莉。

茉莉是一种常绿灌木,喜暖,耐旱,无论是在肥沃土壤中或贫瘠土地上,都可繁茂地生长。一年开花数次,尤其是在炎炎夏日,花落花开更为频繁。据说茉莉原是印尼的国花,后来传入我国,便在这片富饶土地上扎下了根,默默点缀着这片东方圣土。

茉莉的枝干不像梅枝那样“疏影横斜”,所有枝干都努力向上靠拢,但由于枝干密而多,要互相绕开,于是只好曲折地沿上逐渐向外伸展。这些枝干每一个曲折都恰到好处,错落有致,简直是能工巧匠的得意之作。

茉莉那绿油油的叶子又为那虬枝增添了新意。叶子中部宽,头尾尖,一般长大约六七厘米,中间最宽处四五厘米。叶子一般是深绿色,但新生的嫩叶却是淡绿色的,一片片青翠欲滴,滑润无比,就像薄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