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出正能量(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5 14:32:25

点击下载

作者:高红敏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秀”出正能量

“秀”出正能量试读:

前言

敢秀,下一个实现成功的人就是你

这是一个追求创新的时代,好创意很多人都有,想让自己的创意与众不同、脱颖而出,就得让他人感受到你的奇特,好创意更需要创意的方式来表现。怎么表现出来呢?那就是通过秀来完成。“秀”,就是给别人展露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大家都看过湖南台以前的“超级女生”,即现在的“快乐女声”,正是这场选拔赛在中国刮起了一阵选秀之风。从最初甜美的安又琪、张含韵,到如日中天的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再到后来的尚雯婕、许飞等,一代又一代有梦想的女孩走上湖南卫视这个选秀的大舞台。有秀成功的,也有秀失败的。不管谁能秀到最后,“秀”已经是个深入人心的词了。其实不止这些怀着梦想走上“秀”舞台的男孩女孩,在生活和工作中,“秀”一样很重要。

你说你有才华、有本事,那人家怎么知道呢?这就需要秀了。一个人无论能力如何强、才华如何高,如果不懂得把自己秀出去,不善于表现自我,就不会受到人们的赏识,不会有机会得到领导的器重,也不会受到成功的垂青。

有人对成功者和失败者进行了调查对比,发现那些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敢于秀自己。也许他们所用的方式不同,但他们都是敢于主动表现自己的人;而那些失败的人,或许导致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胆小,不敢或不懂得表现自己。

从古至今,成功者多是敢秀之人,古时候最敢秀的人当属战国时的毛遂。“毛遂自荐”的典故几乎家喻户晓,试想毛遂如果不主动向平原君推荐自己,那也许他一生都只能默默无闻,难有脱颖而出的机会,一身的才学也将毫无用武之地。正是通过秀,毛遂显示了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赵国立下大功,成为万众瞩目的大人物,他的命运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古人尚且如此,对处于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的我们来说,更应该像毛遂一样敢于秀自己。如果你觉得自己真的是一块金子,但并没有被人注意,那就应该敢于秀出自己。《“秀”出正能量》是一本讲述如何秀自己的自我表现书。本书不仅告诉你如何在职场上秀自己,还告诉你如何在口才上秀自己,如何在情感上秀自己,如何在外在气质上秀自己……它会让你认识自己的能力,正确秀出自己的才华。

总而言之,一个人要想获得事业或爱情上的成功,就要敢于秀自己,善于秀自己,不能等待,不要沉默,否则就永远不会得到机会的眷顾。

第一章 秀好噱头——秀出职场正能量

聪明的面试是职场秀的第一步

成功秀:面试是踏入职场的第一步,成功与否决定你以后在职场的发展道路。

常言说得好,职场如战场。不仅如此,职场更是一个大秀场。秀好自己,是融入其中的关键要素。

如何躲开各种各样的职场陷阱,打造自己的魅力呢?如何顺利实现心中的梦想呢?正所谓人在职场,身不由己。这里,面试是踏入职场的第一步,是决定你以后的发展道路的关键要素。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在求职面试时受挫的人,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基本相似,大部分人在找工作时比较盲目被动,投出简历后接到面试邀约,缺乏前期准备就贸然前往,过于“简单”地对待面试,结果自然很不理想。现实生活中下文案例的情形比比皆是。周末,陈思颖正和好朋友一起逛街,这时一家招聘单位打来电话通知她去面试。在多如牛毛的招聘会上,“多投”战术让大学即将毕业的陈思颖早就想不起是什么时候投的简历了。回到学校,她询问过同学才知道,这是一家私立日语培训学校。当时,陈思颖自负地认为自己的日语水平很高,且以前参加过很多家大公司的面试,这种小场面自然不在话下。第二天,她如约来到招聘单位。人事部主管简单地问了一些日语方面的问题,她对答如流。主管对她也比较满意。后来主管将她带到一个坐满了学生的教室,让她给同学们上一堂课。陈思颖接过粉笔,有模有样地上起课来。当她正自我陶醉地讲解时,人事主管示意她可以结束了。两人回到办公室,主管问她:“你对我们学校了解吗?”“知道一点,你们是私立外语培训学校。”陈思颖回答。主管又问:“你知道来我们这里培训的都是什么人吗?我们学校的特色和授课风格你了解吗?”陈思颖说不出话来。主管接着说:“我们的学生很多都是需要耐心培养的,而他们本身对日语又没什么兴趣。刚才听了你的讲课,专业水平可能达到了我们的要求,但在教学上,你根本没有与学生互动,不能吸引他们学日语。恐怕你不太适合……”陈思颖听出了主管话中的意思,起身告辞了。

显然,陈思颖在面试方面过于“轻敌”,结果败下阵来。不管什么样的面试都应该有充分的准备,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1.面试前写一份体面的简历才是秀的“王道”。

招聘企业要求准备的资料一定要认真准备,有些应聘者很不重视简历,简历就是两页纸,而且像小孩尿布一样褶皱。试想一个不尊重自己的人,如何换来别人的好感和尊重?

负责一家公司人力资源的管理人员说过:“简历之所以不叫做‘详历’或者是‘繁历’,就是因为它简单”。一份好简历的要诀在于简洁明了。一份优秀的简历要能够清楚地描述个人信息,点明学历、工作经历及特长。如果不放心,还可以在文章后段稍作详细介绍。最好配有照片,千万不要直接用生活照片,或者从生活照上截一小块就用。

2.面试前一定要对这家单位有大体的了解。

去面试前应该对这个公司有个大体的了解。很多小公司可能没有网站,但是这年头不利用网络宣传的公司很少,你可以利用网络的资源“扫描”一下。

3.着装、化妆等最起码要得体,要符合岗位要求。

着装因公司而异,甚至分工种而异。但总的原则是着装一定要得体。20岁就要像20岁的,30岁的就要像30岁的。

男性服饰公司创办人与执行官乔齐默说过,公司西装的销售量增幅达到了10%;像贝尔斯登等华尔街知名的投资银行,已开始要求员工打领带;律师们纷纷搬出存放已久的西装,因为客户的着装比他们还正式。不可否认的是,穿上西装或正式套装,较能展现专业与知识性的形象,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

还有一点就是,着装一定要符合工作岗位的要求。一位女大学生去面试食品质量检测员。为了表现她对此工作的重视,应聘前她去做了头发,摘了眉毛,甚至修了指甲。人事主管问她:“你了解面试的职位吗?”“当然,我很清楚。”女孩子很自信地回答。主管又问:“你是检测食品质量的,这么长的指甲,怎么检测呢?”女孩无言以对。

4.面试当天的准备虽是些小的方面,但是细节决定成败。

如果面试定在陌生的地方,要提前出发,一定不要迟到,这是很多单位最忌讳的事情。最好在约定的时间前5~10分钟到达面试地点,这样,一来证明准时,二来不会误事。

出发前,一定要把招聘方要求的资料准备好,还有自己的证件,尤其要带好原件。

5.面试前要调整好心态。

千万不要对一个约你去面试的公司抱有太大的希望,否则会影响发挥。一定要做到“战略上藐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具体地说就是:首先,要做好面试失败的心理准备,放下包袱。

对很多面试者来说,面试时的紧张多半是由于太在乎面试机会,担心不被录取。这时你可以这样做:面试前努力全身心放松;面试时用深呼吸的方法保持平静,或用心理暗示的方法来使自己放松,比如在心里默念“我很放松,我尽力就行了”。只有放松,才能准确把握考官要问的问题和自己的回答方式。记住,心情放松,心态平和,充满自信。

6.面试的正面交锋就像相亲,要把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

一般来说,面试第一项都是自我介绍,目的是为了打破僵局。另外,用人单位有的时候对简历内容不是特别了解,需要重新认识一下。此时你在简单介绍自己的同时,应该有所侧重,要避轻就重。自我介绍最长不要超过3分钟。有些地方可以留下点伏笔,以引起对方的兴趣。

用人单位人事部门问的问题大多都变化不大,你完全可以在网上搜索到。至于专业性问题,一般都是由用人部门提出的,多以部门主管为主面试官,所以给他们留下好印象是十分重要的。回答问题一般不要超过1分钟,有问必答,不要多答,一定不要啰唆。

该如何提问一些敏感的话题呢?如果用人单位对你有兴趣的话,很有可能会问你有什么关于公司的问题。这个时候你可以多进行一些开放式的提问,比如薪酬、福利等。比如说,你可以这样问:贵公司的福利有哪些?主管一般会告诉你的。至于工资本身,如果在之前的期望薪资里写了,他会告诉你是否能够满足你的要求。

最后,在结束面试离开时,要对主管表示感谢,并报以真诚的微笑。

如何快速消除职场代沟

成功秀:如果说代沟是沟通的障碍,那么理解就是沟通的前提。

俗语说得好,“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但这句话到了职场中就得另当别论了。

当你费尽心机,头破血流地进入自己梦寐以求的公司时,却发现:这个“家”里偏偏是各种不同的人,他们处在不同的年龄段,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职业履历。因此,处事中的代沟就不可避免,不是谈话时的风马牛不相及,就是工作中的你冲我突。小郑上大学的时候是个典型的电脑潮人,聊天、顶帖、灌水、网游……凡是跟网络沾边儿的事情,他都运用自如。但是就这样一个电脑高手,在办公室却不那么得心应手,最近的一场“火星文事件”就让小郑大伤脑筋。“前几天,经理安排我和老李合作一个策划,为了方便,我决定跟老李在网上沟通,还特地给他申请了新QQ号和MSN。因为我平时跟朋友聊天都习惯用‘火星文’,所以跟老李聊天也是如此。结果没聊几句,老李就满脸怒火地找到经理说没法跟我沟通,要求换人合作。”老李认为,自己从前都不接触电脑,基本就是“电脑盲”,最近才开始学习,谁承想就遭遇了小郑的“火星文”。什么是“火星文”?用网上的话说就是:“年轻网民为求彰显个性,使用同音字、音近字、特殊符号来表达的文字。由于这种文字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文字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并且文法也相当奇异,亦称火星文,意指地球人看不懂的文字。”这样的文字可是让老李一头雾水。看来老李和小郑之间真的有代沟了。

既然存在职场代沟,如何秀好自己就是事情的关键了。以下几种方法帮你处理好职场代沟的问题。

1.如果说代沟是沟通的障碍,那么理解就是沟通的前提。

身在职场应该努力克服代沟。细心观察对方的言行,平时多了解同事的情况,了解越多就越容易理解对方。

陈飞跳槽到一家文化公司后,他发现自己的处境有些不妙——上有一群人到中年的同事,下有一帮刚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他试图融入这个团队,可没多久就感觉很难与他们沟通。陈飞就干脆放弃了,除了干好本职工作,其他什么不管,这让他更孤立了。终于,令人难以忍受的隔阂使他向部门经理递上了辞职报告。

经理劝他试着与同事们多沟通,一个月后再决定是否辞职。经理说:“代沟不是你一个人的事,而是整个团队的事,回避不是办法。你感受到代沟的同时,同事们也在受代沟的困扰。”

陈飞细想经理的话,觉得有道理,即使辞职到新的公司,也同样会遇到代沟。他开始站在同事的角度思考问题,经常与他们聊天沟通,热心帮助同事解决困难。很快,陈飞发现,虽然大家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不同,但还是很聊得来的。一个月后,陈飞毫不犹豫地留下来了。

2.善意和微笑是化解矛盾的不二法门。

人与人在沟通时常常出现不同见解,应该求同存异,即使你与对方观点不一样,也不要因为小事而争得面红耳赤。

3.要时刻尊重前辈,有机会就提携新人。

众多传统企业或多或少都存在讲究职场资历的“潜规则”,于是,也就少不了一些喜欢倚老卖老的“卖老族”。刚毕业的李丽在一家销售公司做文员工作,可办公室里的同事都比她资格老,其中有两位是出了名的“卖老族”。那两位同事对李丽的工作和生活都要以“过来人”的姿态处处干涉、事事指导,让李丽心里很不舒服。后来,她静下心来好好分析了一番“卖老族”的心态,理解了“卖老族”的行为方式。也许年轻的新人的到来使“卖老族”感觉到了威胁,本能地产生了敌意,指手画脚地干涉,其实也是面对新人所带来的“冲击”的一种无奈的自我保护。

与“卖老族”共事,消除代沟就至关重要。其实,在工作上“卖老族”既能给新人设置一定的障碍,同时也能给新人很大的帮助。选择对“卖老族”尊重、理解,有礼貌地倾听对方的指点,这本身并没有什么坏处,就算有自己的理解,也不妨洗耳恭听,既能了解一些不同的做法,也能缓和与“卖老族”的关系,两全其美。

4.用业绩武装自己才是最应该做的事。

想在职场中立足,最快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出工作成绩。我们要重视人际交往,但更重要的是把工作做好,展示出自己的能力,这样既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也能快速融入团队。

不论是沟通、合作还是交友,职场交往中最大的资本并不是对方的认同,而是保持自身恰当的独特性,只有具备对方所不具备的条件,对方才会乐于与你交往。

秀出自己的特长

成功秀:做好本职工作之余,你还应该有一些额外的闪光点让老板“眼前一亮”,只要运用得当,绝对会给你的职场形象加分。

职场江湖是莘莘学子的必修课,除非你先天比别人多“一个染色体”,或有个富得流油的爹,钱多得足够你吃喝玩乐一辈子,除此之外,这条河无论如何是得去蹚的,因为你需要吃饭。

职场上,没有一个有钱有权的爹不要紧,没有才华、没有学历也不要紧,但一定要有自己的特长。当老板想要做什么的时候,首先想起你。否则,你只能做一名“边缘人”。几年前,童俊来到北京打工。没好学历的他,应聘到一家物流公司做普通工人。他觉得自己没什么特殊的才华,在单位里只是过一天,混一天。其实,他还是有一技之长的,能说会道,为人机灵。但是他从不把这些用在工作上。有一天中午,童俊正在和其他工人卸货。没多久,他就想偷懒。这时,老板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拍着童俊的肩膀说:“小伙子,你的工作态度可是不好哦!我观察你有一段时间了。”童俊一惊:老板从哪里冒出来的。第二天,童俊便在老板的劝导下辞职了。

俗话说“技不压身”,职场里也是如此。比如擅长穿衣打扮,或精通美食,或者工作态度认真,或者精通其他行业工种,这些都是你的职场软实力。

在入职场之前,拥有一技之长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孟宇是一名技校毕业的电工,有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是靠上门给人修点小电器过活,基本处于失业状态。后来,他想改行做点别的,但他又非常喜欢自己目前的职业,每天都将自己心爱的工具擦得锃亮锃亮的,然后挂在腰上。这天,他去找工作。在人才市场中走了一圈后,他的情绪顿时跌到了谷底,因为所有的相关招聘宣传单上,要求的学历都不低于专科的。最后,他在一家著名的电力供应公司的巨幅招聘海报下面停了下来,他虽然知道自己是不可能进入这家公司的,但是出于职业兴趣,他还是想多看看。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事情。一个工作人员手中的话筒突然没了声音,招聘方有些尴尬。孟宇是个热心人,于是他走到招聘台前,掀起衣服拿出自己腰间别着的工具袋,对工作人员说:“我来帮你。”工作人员向他投来感激的微笑。孟宇放下手上的简历,接过话筒就修起来。问题并不严重,孟宇几下就搞定了。当他将修好的话筒还给工作人员时,发现对方正在翻阅他的简历。那位工作人员问他:“你是来找工作的?”孟宇憨厚地点了点头:“我没什么文凭,简历都投不出去。”“那就把简历留给我看看吧。”工作人员说。后来,孟宇接到了对方的电话,他被破例招进了那家电力供应公司,成为电力抢修部的一名员工。原来,那位工作人员就是人力资源部主任,是孟宇腰间别着的小工具袋打动了他。因为只有一个真正热爱工作的人才会把工具随身携带,而这样的人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工作。

一个人精通一件事,哪怕是一项微不足道的技艺,只要做得比所有人都好,那么他就能获得丰厚的奖赏。如果他集中精力,坚忍不拔,将这门微不足道的技艺练得异常精湛,他也将有益于社会并得到回报。

秀出自己的人气

成功秀:职场人气是职场上沟通是否有效的最好体现,将有效沟通运用自如能够达成很好的人气,也有利于个人职业的发展。

为什么职场中有的人能一呼百应,而有的人却总是怀才不遇?为什么有的人能左右逢源,而有的人只能孤芳自赏?这就涉及“职场人气”这门学问。

什么是职场人气?通俗地讲,就是受周围人欢迎的程度。徐宏伟是一个自信心爆棚的大学毕业生,自己是名校毕业,学的又是热门专业。他觉得自己很不平凡。毕业后,他到一家外企任职。在他看来,他来到这家公司是公司的荣幸。他认为自己是应当担当大任、做大事情的,运筹帷幄的重要工作才最适合他。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他的上司、同事并没有因为他的到来而表现出格外的热情,而且总是把他摆在状况之外。就像是星星被遮在了乌云之后,他急切地盼着开天明目的那一刻。他总是想让人知道自己,不挑时机、场合与方式,自作聪明地发表自认为很有建设性的意见,结果却使他原来就不怎么样的人气越来越低。

想要在职场打拼,你就要有较高的人气,学会秀自己,这样才能让你的同事赏识你、让你的领导重用你、让你的下属尊重你,才能在职场中如鱼得水,工作起来也就会轻松自在。一位人气极高的保险公司陈经理这样介绍自己:“我刚来这个公司的时候,人生地不熟,跟同事都很生疏,可是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我就跟他们打成了一片,我觉得原因只有两个字,那就是‘真诚’。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这是我的信条。我信奉这样一句话:‘赞美是世界上最廉价的礼物。’我喜欢赞美别人,自己则表现得比较谦虚,也许是因为这一点,同事们都喜欢同我交往,把我当成大哥哥,工作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儿都愿意跟我讲,我也很乐于帮助他们。当然,也有个别同事工作中的有些做法让我看不惯,私下里跟他们讲也不听。对于这种人,我尽量减少跟他们接触,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但平时见面我还是会报以真诚的微笑。”

这是一位聪明的先生,也是一位会积攒自己人气的先生。怎样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让自己在办公室如鱼得水呢?

1.少说空话,多做实事。

职场上比拼的首先是工作,只有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了,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才会为良好的职场人际关系打牢根基。如果经历、背景较为一般,一定要争取在现任公司里拿出最大本领,创造出优秀的工作业绩,这样才可以获得职场主动权。

2.嘴甜舌巧,锦上添花。

少说空话不代表不说话,要会说话。平时不妨对同事、领导嘴巴甜一点,舌头巧一点,多一句问候,多一点建议,或许能使降至冰点的人际关系多些暖意,令良好的人际关系锦上添花,还有可能成为同事和领导的焦点。

3.狡而不滑,精明有方。

在职场中,老板通常会把老实人放在身边用,给予一些重要的工作,但可塑性不大,所以重用的机会不大;太狡猾的人,虽一时讨得老板欢心,但也被处处提防。所以,让人放心,又能为老板赚钱的“狡而不滑”的人,当然是老板的首选!

4.培养人脉,增加机会。

职场中人气较高的人,几乎都有很多的人际交往。你可以通过参加各类行业会议,不断结识优秀的同行业人员,找到人气的提升点,学会恰到好处地展示自己的过人之处,给对方留下良好印象。

5.心有团队,学会分享。

因工作业绩优秀或表现出色获得嘉奖时,切勿贪功独占,应由衷地认为这是团队紧密合作的结果,真诚地与团队、伙伴分享成功的喜悦,共同感受其中快乐,发自内心地以自己的团队为荣。

除了上面这些外,我们若想在职场中保持强劲不息的“人气”,还需加快知识更新,职场中只有通过不断学习获取更多资讯,才能比别人获得更多机会;我们还要注意保持自己的亲和力及个性,在尊重别人见解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质,释放你的观点和智慧,用个人魅力吸引周围的人。

像王婆一样做秀中高手

成功秀:一个人想在职场中有所作为,就要像王婆卖瓜一样,敢于自卖自夸,否则再有才华,得不到展示,也是徒劳的。

职场中有很多的人才,为什么有的人能大展宏图,而有的人原地不动呢?原地不动的人,本身有才,却太爱面子,不去展示自己的才华,结果一生郁郁不得志,空有一肚子的学问,却一点也没用上。有这样一位年轻人,他是名牌大学毕业,非常有才华,但比较内向,平时不愿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当初毕业的时候,他到了一家很有实力、很有前景的大公司工作。他在这里一待就是6年,一直默默无闻,既无大功也没大过,也从未得到提拔重用。他认为自己有一肚子的才学却无法施展,很是苦恼:“这分明是命运与我作对嘛!一些比我后进公司的人都升了职,唯独我……”

事实上,要想在职场中崭露头角,一定要学会秀自己。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酒好也怕巷子深。”当一个人数年如一日、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结果突然发现尽管自己累得半死,别人却好像熟视无睹,尤其是上司,似乎从未当面夸奖过自己,这时他可能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但是你一定要懂得,这不完全是上司的过错。换位想一想,单位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有多少人、多少事要领导操心,自己“被忽略”也是情有可原的。

做一名合格的员工,并不等于要成为那种老黄牛型、默默工作的小职员。有些人确实属于默默耕耘者,他们只是把事情做好而不愿意出风头。我们不能否定这种美德。

适时把自己的工作成果秀出来,让上司知道自己的付出,从而获得重用和提拔,这其实也是走向成功的一种策略。这一点我们应该学学古代的“王婆”,他就是一名秀中高手。王婆,听起来像个女人,其实他是一个男人。王婆原来叫王坡,后来因他说话絮叨,做事婆婆妈妈,人们就送他个外号叫王婆。王婆的家乡在西夏(现在的新疆甘肃一带),以种胡瓜为生。当时,西夏一带经常发生战乱,王婆为了避难,就到中原的开封乡下种起胡瓜来。但胡瓜的外表不太好看,中原人不认识这种瓜,所以尽管这胡瓜很甜,却没有人来买。王婆不知如何是好,他试着向来往的行人夸自己的瓜,并且把瓜剖开让大家品尝。刚开始没有人敢吃,后来有一个人大胆地尝了一口,发现这种瓜像蜜一样甜。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王婆的瓜摊渐渐生意兴隆,人来人往。有一天,皇上到这一带巡视,正巧遇到王婆在卖胡瓜,只见连说带比画地夸自己的瓜好。见了皇上,他也不慌,还让皇上尝尝他的胡瓜。皇上一尝果然甘美无比,连连称赞,便问他:“你这瓜既然这么好,为什么还要吆喝不停呢?”王婆说:“这瓜是西夏品种,中原人不识,不吆喝就没有人买了。”皇上听了感慨道:“做买卖还是当夸则夸,像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有何不好?”皇上的金口一开,没多久,这句话就传遍了大江南北,直至今天。

与王婆卖瓜类似的还有一个典故,那就是“毛遂自荐”。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爆发“长平之战”,赵国大败,秦国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受命去楚国求救兵。事关重大,他决定从食客中精选智勇兼备的二十个人作为随从,选到第十九个人时,平原君有些犹豫,不知该选谁好。这个时候,食客中一位叫毛遂的人走到前面,推荐自己给平原君,愿随前往。平原君细看之下,觉得此人其貌不扬,不是什么杰出人物。“你来这里,有几年了?”平原君还是想试试毛遂的才华。“已有3年。”毛遂说。“有能力的人犹如锥子,如将锥子放进口袋,锥尖就会刺出袋子。你在我这里已有3年,你的名字我都记不住,我怎能相信你的能力呢?请回吧。”平原君说。毛遂并不退回,他接着说道:“您所说的是放在袋子里的锥子,但是您并没有放过啊。如果您把锥子放进袋子里,怎会不知道它的锥尖不仅会穿袋而出,而且还会刺伤身体呢?”听了毛遂的这番话,平原君决定带他一同前往楚国。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

从“毛遂自荐”的故事中我们发现,如果毛遂当时不主动上前,那么他再有才华,恐怕难有出头之日了。

王婆、毛遂都是在默默无闻的环境中积极进取,很好地把握机会推销自己,才获得了人生的成功。

无论在什么单位,光会做事是远远不够的。对此,台湾作家黄明坚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做完蛋糕要记得裱花。有很多好吃的蛋糕,因为看起来不够漂亮,所以卖不出去。但是在上面涂满奶油,裱上美丽的花朵,人们自然就会来买。”做完蛋糕要想到在上面裱花,有了美丽的奶油花朵,自然就赢得了人们的青睐。

俗话说,光说不练是假把式,光练不说是傻把式,又说又练是真把式。聪明人应当是那又练又说的真把式。

很多人可能会说,我们上司并不欣赏那种锋芒毕露、恃才傲物、处处咄咄逼人的做派,但是“偶尔露峥嵘”还是可取的。

要秀就秀最好——态度就是最好的竞争力

成功秀:态度就是竞争力,积极的工作态度会让人更优秀,拥有它,你将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上走得更顺利。

职场中,为什么有的人能成为公司里的核心员工,受到老板的器重?为什么有的人一直碌碌无为?为什么有的人牢骚满腹,总认为与众不同,而到头来仍一无是处?核心的问题就是“态度”!

一个人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他的行为,决定了他对待工作是尽心尽力还是敷衍了事,是安于现状还是积极进取。李想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年轻人,但他对待工作却不是很上心。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只不过是在为老板打工,又不是我自己的公司。如果我有了自己的公司,我一定会做到最好。”不到一年的时间,李想辞了职,自己独立创办了一家公司。“我会很努力用心地工作,因为它是我自己的。”李想创业之初的想法非常令人振奋。然而,没到半年,李想的公司便破产了,他又重新去找工作。因为他认为自己开公司太麻烦、太复杂,根本不适合他的性格。

这种结果可能在很多人的意料之中。如果一个人在做员工时缺乏忠诚和敬业态度,那么这种习气必将影响到他的将来,无论他从事何种职业,即使是自己做老板,这种态度也绝不会轻易地改变。

1.学会敬重每一份工作。

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份工作,就应该敬重自己的工作。1999年,在加入远东大饭店成为餐饮部门的经理之前,王琦玉曾在瑞士、法国顶级的饭店以及中国台湾的西华大饭店服务长达7年之久,属于那种觉得工作令人振奋,而表现卓越的后起之秀。虽然才三十出头,王琦玉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快乐、积极、乐观、声音洪亮、动作利落,还有亲切的笑容。到远东大饭店香宫用餐的客人,常常会碰到他在餐厅里巡视,招呼客人,帮同事上菜,是一个脚踏实地、乐于工作的人。有一次,一位朋友问他:“琦玉,你总是笑口常开,是不是非常喜欢这份工作?”“我不是非常喜欢这份工作,我是‘超级’喜欢这份工作!”王琦玉幽默地笑着说,“真的!我‘超级’喜欢餐饮服务,尤其是在这种五星级的饭店。在这里,我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也能感到自由、弹性与愉悦,而且很有成就感。我真的很爱这份工作!”

敬重自己工作的人才会赢得他人的尊敬,因为心怀崇敬之情才会把工作做好。敬重工作的同时也是在肯定自身的价值,无论你做的工作多么不起眼,甚至卑微,也应怀着一颗敬重之心,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2.带着主动去工作。

对于一个人来说,成功需要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它是一个长期努力积累的过程,没有谁能够轻轻松松地、没有付出就成功。所谓主动,指的是随时准备把握机会,展现超乎他人期望的工作表现,并且拥有“为了完成任务,必要时不惜打破常规”的智慧和判断力。有一个和尚,他在寺庙里待了几年了,可还是做扫地、端茶的工作。有一天,他越想越气,去找方丈理论。“师父,我在这儿辛辛苦苦干了几年了,为什么还是让我扫地、端茶?”方丈微微一笑,慢条斯理地说:“你发现没,你扫地从来不知道把垃圾倒掉,端茶时也从不把桌子上的灰尘抹掉。”

这个小和尚工作的失败在于缺乏主动精神,不知道主动做一些没有人交代他做的事情。有的人可能会认为,反正公司不是我的,为什么要主动呢?

其实,工作不仅仅是为老板服务,更是为我们自己的发展铺路。一方面主动工作的人会积极地思考并完美地完成工作,做事情的效果会更好,更容易受到老板的赏识。其次,主动工作的人肯定会发现不少问题,总结出不少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再次,工作积极主动人会给自己创造很多的工作机会,老板也愿意把事情交给我们做。那么,如何让自己主动起来呢?

第一,每天确定一项明确的工作任务,在上司指示之前主动做好。

第二,每天至少做一件对自己有价值的事情,不要去在乎是否有报酬。

第三,每天告诉自己养成主动工作习惯的意义,至少默念两遍以上。

3.工作意味着责任。

每一个职位中都蕴含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很多老板都会将那些安于现状、不求上进、缺乏责任心的员工形容为“公司的蛀虫”,认为他们非但不能作出贡献,还极有可能给企业与社会带来危害、麻烦甚至是灾难。有一位木匠,他在一家公司做了一辈子木工活儿,他因敬业和勤奋而深得老板的信任。他年老时想退休回家。这个老板一再挽留他,但是这个木匠去意已决,不为所动。老板只好答应,但希望他能再为自己盖一座房子。木匠答应了。此时的木匠已归心似箭,心思全不在工作上了。等到房子盖好后,木匠急切地向老板请辞。这时,老板将钥匙交给了这个木匠:“这个房子属于你,它是我送给你的礼物。”老木匠愣住了,悔恨和羞愧溢于言表。他一生盖了那么多豪宅,最后却为自己建了这样一座粗制滥造的房子。

同样一个人,可以盖出豪宅华亭,也可以造出粗制滥造的房子,不是因为技艺的退步,而是因为失去了责任感。记住,只有那些在工作中勇于承担责任、完美履行责任的人,才会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才能赢得更多的荣誉。

机会不是等来的,要靠自己争取

成功秀:等待机会或停止前行就会被别人超越,与其被超越不如超越自己。

俗话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机会指的是恰到好处的情况。在职场中,很多人认为这种具有一定时间性的有利情况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事实上,机会不是等来的,而要靠自己争取。

很多人可能都知道《赢在中国》这个节目,它是中央电视台的一档全国性商战真人秀节目,是一个大型励志创业电视活动。获胜的人可以获得企业提供的一大笔风险投资。2006年,《赢在中国》上出现了一个闽南小伙,名叫黄加阳。作为聚酷网网站的创始人,他从12万选手中脱颖而出晋级108强,之后又晋级36强、12强,成为12强中唯一的80后选手。可是结果却出人意料。在2006年10月17日晚10点播出的《赢在中国》第一场中,陈洁、黄加阳两位12强选手同时提出希望自己被淘汰。最终12位创业之星中唯一的80后创业者黄加阳在自己力争被淘汰的言辞下,在几名重量级主考官的公正考量下,被认定不具备企业家的素质,被自己淘汰出局。黄加阳,一个1980年出生刚好挂着80后牌子的年轻人,一个争得十几万支持者争得《赢在中国》仅有的两张“虎符”之一的选手,就这样止步于《赢在中国》的12强晋级5强的第一场。一个80后创业者能够在《赢在中国》中走到12强,已经实属不易,可能在众人的拥护下免试晋级12强没有得到更多历练的缘故,黄加阳在晋级5强的选拔中表现得很不成熟。黄加阳作为一个创业者,自信和坚持在这次晋级中都没能体现,因为情绪化,表现出了在关键时刻的极度不自信和关键决策时候的优柔寡断、拿不定主意,不具备企业家的魄力。众人合力换来的“虎符”把黄加阳送上了12强的位置,换来的却是关键时刻他的放弃自己,这是值得所有80后创业者深思的。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机会是靠自己争来的,不是别人给的,只要自己争到了别人就不得不给。”

我们知道,影响一个人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对手很重要,伯乐也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机会,这得靠自己去争取。

等待机会或停止前行就会被别人超越,与其被超越不如超越自己。自己才是最大最强的挑战对手。等待机会不如创造机会,去争取属于我们自己的机会,那么,为什么不能用自己的双脚再向前迈一步呢?

没有人在一开始就能抓住机会。就像美国总统林肯,他曾经历过无数的磨难:竞选败北,未婚妻去世……可他在几乎精神崩溃的情况下又挺了过来,接着去挑战,最终当选为美国总统。

机遇往往是突然或不知不觉地出现,有时甚至永远不为人所察觉,或只是在回首往事时才认识到过去的那件事是个机遇,庆幸抓住了它或者后悔失去了它。因此,要抓住机会,你要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要随时做好准备。要从年轻时就要开始尽可能地获取各种各样的广博的知识,按照你的知识结构给自己创造机遇;机遇突然出现时,你要抓住它。

其次,要锻炼出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在复杂的情况下发现机遇。

最后,一旦感觉到机会来临,要果断地抓住。俗话说:“抢先一步,领先一路。”

做不可替代的人才能让梦想成真

成功秀:一个公司内最优秀的、不可替代的员工,会把公司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全力以赴地去完成。

大家都知道,黄金代表着尊贵,代表着财富。以往纸币可以代替铜币、镍币,如今,纸币的作用又逐渐被所谓的“电子货币”削弱。但是不管在什么时候,黄金的地位都从未动摇过。

黄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价值呢?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这样说:“黄金在我们的制度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作为最后的卫兵和紧急需要时的储备金,还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可以代替它。”也就是说,黄金的地位如此崇高,是因为它具有不可替代性。

同样,在职场,能做一个优秀的员工很容易,但要让自己优秀到不可替代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达到这个高度,不仅需要付出更多的汗水,还需要拥有更多的智慧。有这样一个大家熟知的故事,发人深省。有一个人经过一个建筑工地,问那里的建筑工人们:“你在干什么?”3个工人有3个不同的回答。第一个工人说:“我正在砌一堵墙。”第二个工人说:“我正在盖一座大楼。”第三个工人说:“我正在建造一座城市。”10年以后,第一个工人还在砌墙,第二个工人成了建筑工地的管理者,第三个工人则成了这个城市的领导者。这里谁是不可替代的呢?显然是第三个工人,他能理解自己工作的价值,关心工作的结果,并会斟酌其中的每一个环节。第一个工人却迫于生活机械地工作,目标只是谋生,缺乏远见;第二个工人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但从不关心与自己无关的事情,缺乏激情。这两种工人随处可见,并不是不可替代的。

一个公司内最优秀的、不可替代的员工,会把公司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全力以赴去完成。他们不光是为老板打工,更不仅仅是为了薪水,而是为了自己的目标、自己的梦想。如果秉持这样的信念,努力不懈,你最后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员工,也一定能实现更高更远的目标。

很多公司里的员工,以前可能并没有考虑过“不可替代”这个概念,认为把手头上的工作干好就行。即使一些优秀的员工,也顶多是在工作上有一些优势而已。

如何评价一个人在公司里是否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呢?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龚曙光先生说过:“评价一个员工是否不可替代,一般以5年为一个周期,看这个员工5年之后,他的岗位是否有人能替代。这是职业生涯的最高状态,以至于有许多优秀的员工因为年龄、健康的原因离开岗位的时候,整个社会都找不到合适的人替代他,例如GE公司的前CEO韦尔奇。不仅韦尔奇在职的时候是不可替代的,在他离开岗位之后,仍然是不可替代的。他的继任者只是继承了他的职位,并没有继承他的影响力,他的离开为这个职留下了着巨大的空洞与永恒的遗憾。”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不可替代呢?要做你老板离不开的人。在老板看得到的地方,你要努力去做;在老板看不到的地方,你同样也要努力。你应该相信,老板在时刻关注着你,你尽职尽责的表现,老板总会注意到。一旦成为上司离不开的人,就证明你已经接近或达到不可替代的境界了。全球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公司的亚洲事务主管有一位私人助理,此人是一位善解人意的年轻人,总能快速地领会到主管的意图,深受主管器重。每天的日程表、记录、会议安排,他都按照主管的意图,安排得非常妥当,让主管工作得更省心,更快捷。这个助理不仅在工作上尽心尽责,他同样也注重一些生活上的小细节。由于主管的身体不太好,他就与主管的私人医生保持密切联系,随身带着必备的药品。他还着意了解主管的习惯和爱好,安排好主管的饮食起居。有一次,这个主管出差去了东京,一进下榻酒店的房间,就惊喜地发现窗帘是自己最喜欢的米黄色,床上则摆着自己平时习惯用的那种枕头。原来那个助理早在两天前预订房间时,就已安排好了一切。有一次,主管委派这位助理出差。可是没走几天,这个主管就感到非常不适应,他对一个下属抱怨说:他这一走,我就像失去了右手,只能用笨拙的左手来工作,这可真是要命!最后,在主管的频频催促下,助理迅速处理好外面的工作,马上回到主管身边。后来,这个主管因健康的原因辞去了工作。辞职的同时,他极力推荐那位助理接替他的职位,最后助理成功任职。

老板离不开你,这是不可替代员工的标准。当然,要成为不可替代的员工,还有很多方法,关键是自己要一点点去摸索,去实践。

秀得恰当,升职加薪

成功秀:美国斯坦福研究中心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一个人的成功,六分之一来自知识,其余主要来自人际关系。可以说,人脉是财富和成功的通行证。

升迁加薪,从基层岗位到管理层,一直是职场中人的梦想。可是很多人常抱怨:“为什么周围的人都升职加薪了,而自己却没机会呢?”

很多人都看过《杜拉拉升职记》,杜拉拉从一个刚进入外企的“菜鸟”,一路奋斗打拼坐上这家全球500强企业的人事总监的位置,成为近几年白领中最流行的励志故事。其实,职场中更多的人是杜拉拉成功之前的状态,那么如何获得杜拉拉式的成功呢?

1.踏实工作的同时秀一秀自己。

很多员工抱怨道:自己日夜奔波、埋头苦干,却一直得不到上司的赏识,升迁总是与自己无缘,难免愤愤不平。其实,要摆脱这种职场失意的困境,关键是调整好心态,会干的同时还要会秀方为升迁之道。高翔只是一个中专学历、相貌一般、能力中等的年轻人。第一眼看见他的人都不会相信这个看似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年轻人,竟然在短短3年内,实现了从一个小职员到销售负责人,年薪两万到十多万的提升。刚进入公司时,同事们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像这样一个人能进入这样的公司做个小职员已经是他的造化了。和一群比自己学历高且资历深的人在一起工作,高翔从来没有自卑过,相反,他每天都以积极而饱满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高翔进公司第三年,公司要将业务拓展到少数民族地区。公司作出决定后,几乎没人主动愿意去,高翔却站了出来。他对老板说:“让我去吧,我一定把公司的销售做好,请领导放心。”就这样,高翔被派到了边疆。在年终总结大会上,公司总裁特意表扬了高翔:“公司今年的业务拓展之所以能顺利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高翔的努力工作,年轻人就应该有股子拼劲儿,敢闯!公司其他的员工应该向小高学习啊!”不久,高翔被任命为部门经理。当初,那些嘲笑高翔的人虽然有更高的学历和更扎实的专业知识,但是此刻他们只有惭愧的份儿了。

每个老板都不喜欢笨、懒、慢的人,但如果你整日埋头苦干,“俯首甘为孺子牛”,却不懂得适时秀秀自己,老板又怎会发现你这匹千里马?会干还要会秀自己,可以提高你的职场“能见度”。简单地说,就是让老板看到你的出色表现。

此外,只有懂得高瞻远瞩的人,才会随时秀一下自己,以便观察周遭的情势环境,拓展思考的视野,增加工作的附加值。因而,他们在团队中出类拔萃,成为上司乐意提拔的好下属。

2.抓住适当时机,提出晋升的要求。

眼看着和自己一同进公司的人一个又一个地随着公司的发展走上了更高的职位,可自己呢?一直在原地不动。现在终于有一个适合自己的空缺职位,可老板却一直没有动静,这时自己主动说吧,又担心老板会认为自己过于自私,争名夺利。究竟该怎么办呢?这可能是大多数人的目前左右为难的境况。

其实,如果你真有本事胜任这项工作,为什么不主动地、实事求是地向上司反映情况,提出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呢?而且这绝不属于自私和争名夺利的范畴。在平等的机会面前,每个人都有权利去获得自己应该得到的东西。

事实上,对老板来说,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他不可能完全了解每个人的情况,有时可能会被一些表面现象障目,以至于做出片面性的判断。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去主动帮助上司了解实际情况,以使其做出更为公允和明智的决定呢?如果不主动,只会失去这次机会。

3.扩大人脉资源,获得更多的机会。

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而在于你认识谁。从非主流杂志的编辑到国内知名的某时尚杂志的时常总监,孟琳来了一个华丽的转身。身边的同事一致认为,这样的好机会非她莫属。除了工作水平不在话下外,孟琳还有一张强大的人脉关系网。从事时尚编辑工作5年,孟琳敏锐的网络触觉、娴熟的编辑技能以及敬业精神早在业内形成一定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在日常工作中,她很注重经营自己的人脉资源,在各行各业几乎都有熟人。电话、短信、QQ、E-mail、MSN等都是她编织人脉网的手段。前不久,国内某知名时尚杂志的时常总监一职出现了空缺,在那里工作的编辑朋友马上将这信息转给了她。同时,这家杂志社的社长在一次圈内聚会中也与她略有接触,就将她推荐到人力资源部门。经过几次面谈,对方认为孟琳在业界的影响力和工作能力等各方面都很符合公司的要求,于是她顺利被录取了。如果你认为,孟琳的升迁只是一次机缘巧合,纯粹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那你就错了。在孟琳的职场生涯中,数十家公司都想挖她过去。

人脉就像是树脉。一棵小树苗要想长成参天大树,必须有粗壮厚实的根脉供给营养,有纵横的支脉和叶脉供给空气、阳光和雨露。如果你想成为参天大树,我需要从现在开始好好打造自己的人脉资源了。

不冲动的跳槽才是聪明人的选择

成功秀:跳槽作为升职、加薪的加速器,是职业发展过程中常见的需求。

对于很多人来说,跳槽会触发内心隐藏的恐惧:跳好了皆大欢喜,要是跳不好怎么办?到时候家人的唠叨、经济的压力、自己的悔恨聚集起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就难以承受了。

诚然,职场中人总有“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想法,但如果因为一时冲动,仓促决定,可能追悔莫及。据统计,半数职场中人跳槽是为了追求高薪。让薪资上个台阶固然是好,可是为了一两百块跳槽就显得过于草率。现在很多中介或公司在招聘的时候说得花好稻好,可是工作后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不加以分析,就会轻易入瓮。有的人在跳槽时只盯住薪资,不考虑自身的长远发展,更是得不偿失。李宇是一家服装公司的市场推广总监。眼看着身边的朋友们越跳越高,李宇也有些按捺不住了。他想:凭着自己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成绩一定能找到薪水更高、工作环境更好的公司。于是,他毅然决定投入跳槽的大军中。可是到了新公司以后,李宇才发现,一切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如意。除了薪水升级,没有更好的前景。由于没能如愿以偿,负面情绪在李宇心里越积越深,开始自责、否定自己,甚至出现抑郁的倾向。

一般来说,最易发生跳槽的五个原因是“发展空间小”、“待遇低”、“学不到东西”、“领导管理不善”和“不能学以致用”。但无论是何原因,归根到底都是想要寻求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因此,做出决定前要先考虑好是不是应该跳。多年前,一批大学生分配到一家企业。没多久,由于这家企业产品过时,再加上管理不善,已濒临倒闭的边缘。于是大学生们纷纷跳槽,另谋发展。到最后,仅剩下一位大学生,他义无反顾地留了下来,每月只拿几百元的基本工资,与工人同吃同住,没日没夜地为企业设计和开发市场上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几年后,这家企业终于起死回生,并日益发展壮大。他也名正言顺地坐上该企业总经理的位置,年仅32岁。有人问起他当初的决定时,他认真地说:“我当初没有盲目地跳槽。”

当然,当你真正决定要跳槽时,你也不要怕“跳”。想要理性跳槽,你可以参考下面的“五步跳”:

1.要找到跳的原因,“为什么跳”。

当跳槽问题具体到个人的时候,就变得很复杂:现在的工作究竟在哪里让你不满意?你还希望得到什么?当前公司可以帮你解决不满意的方面吗?其他公司做得到吗?你可以从个人的性格、天赋到兴趣进行全面分析,如果不能回答“为什么跳”这个问题就选择跳槽,那么此时跳槽就是盲目的。

解决了跳槽原因,你还需要对跳槽后的工作做出一定的预测。郑爽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外企工作,这里是知名企业,她所从事的又是热门的行业,薪水也不错,在很多人眼里,她该知足了。可是工作了一年多,她却一肚子牢骚:“这里的工作内容非常单调,工作环境也不好。”其实,在郑爽抱怨的同时,她一直在跳与不跳中纠结着。

郑爽这样的情况在职场中其实很普遍。尤其是对一些刚毕业工作不久的大学生来说,工作一不顺心就想“动”。但是为什么想跳呢?如果仅仅是工作单调,环境不好,并不足够说服自己。因此,若想跳槽就要找出主要原因,明智地跳。

2.要问问自己的实力,“凭什么跳”。

跳槽凭的是个人实力、人脉和以往的业绩。只有清楚地知道自己凭什么,才知道跳槽后能够做什么。

有些求职者因为工作不好找,轻易与愿意接受自己的用人单位签约,工作了几个月,却发现不适合自己,于是仓促跳槽。

跳槽之前要认真思考,看自己是不是喜欢这份工作,有没有能力胜任,有没有韧劲坚持到底。如果对自己不了解,不妨向一些职业顾问咨询,帮自己找准方向。这样,深思熟虑之后,才不会盲目跳槽。

3.要找到方向,“往哪里跳”。

一份工作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影响是很大的,所以行业内跳槽比跨行跳槽普遍得多。从小规模公司到大规模公司,从国企到外企,或者是从外企到国企,跳槽总会引起变化,关键是要捕捉到其中的主要变化,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4.要找准时间,“什么时候跳”。

什么时候跳?一定要选准时机,在原公司有了丰富经验和较大成绩时跳,可以为你在新老板那里加分。

跳槽是可以计划的,有时机会降临又是不能预计的。但在没有真正适合的机会降临之前,你完全可以计划跳槽时间,特别是如果你很有实力,在业内很有知名度,什么时候跳槽或者是否跳槽基本可以由你自己掌控。

如果没有过硬的实力,你最好不要草率地跳槽;如果选择跳槽,必须先有明确合理的目的性,然后做好准备。

5.要找对方法,“怎样跳”。

制定跳槽计划需要具体到细节,要有很强的操作可行性。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最合适的跳槽方法,有时也不一定非要把那些“弹跳高手”提供的跳前条件都准备充分,但大致上都要进行这些方面的考虑。

跳槽有科学的一面,也有艺术的一面。也许在不经意时,改变命运的机会就会降临,有时你苦苦追求却不见机会的影子。

第二章 秀好口才——为不会说话的嘴巴开药方

从好的开场秀开始

成功秀:好的开场白给人亲热、友善、贴心的感觉,能够很快消除彼此间的陌生感。

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要与人打交道。想要赢得对方的好感,初次见面时的开场白很重要。那么,如何在开场白中秀出自己呢?

1.要寻找双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说好第一句话,仅仅是良好的开端,要谈得投机,你就必须和对方确立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有人可能会说:“大家都不认识,第一次见面,怎么知道对方对什么感兴趣呢?”关键在于讲话时仔细观察对方,从他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心情、处境入手。有这样一位小伙子,他去拜访一个陌生人,发现对方的墙上挂有“制怒”二字,便知这个人有克服易怒缺点的诉求。于是他开口问道:“您平时很爱发脾气吗?”对方回答:“我平时确实很容易冲动,但明知自己有这个毛病,却有时控制不了,为了提醒自己,就写下来挂到墙上,时刻告诫自己。”这个小伙子很聪明,由此话题谈开,先是表示非常理解,继而谈谈自己的看法,两个人谈得非常投缘,这样就缩短了两人的距离,颇有“相见恨晚”之感。

有的人在初识者面前感到拘谨难堪,多是因为没有发掘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而已。

2.坦白告诉对方你的感受。

有些人总是能够很快与初次见面的人打成一片,其实,坦白地说出你的感受也是打开话匣子的有效方式。

你可能去参加晚宴,会觉得自己太害羞,与这种宴会格格不入,或是刚好相反,虽然许多人都讨厌这种聚会,但是你很喜欢。这时你不妨将你的感受对一个愿意听的人说出来,这个人很可能就是你的知音。

你要明白,坦白地说出“我在这里一个人也不认识”或“我不知道该讲些什么”,总比让自己显得拘谨冷漠好得多。

3.抓住对方的心理更有利于谈话。

要想使对方对你产生好感,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必须察言观色,了解对方近期最关心的问题,掌握其心理。有这样一位女孩,正逢周末感到无聊,便去参加一个舞会以排遣寂寞。由于当时她脸上起了很多的痘痘,有点“不敢见人”,便躲在一个角落里,以至于舞会过半也没人来邀请她。这一切都被旁边的一个男士看在眼里,便走过来以一个礼貌的邀请动作请这位姑娘跳舞。女孩自然是非常高兴,也很感动。当一曲终了,这个男士又适时夸了她一句:“你的舞跳得很好,为什么不来和我们一起跳呢?”一来二去,两人熟了起来。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利用这样的场合认识别人、发展友谊,只要你有意与别人交往,善于打开别人的心扉,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直接或间接地赞美对方的长处。

几乎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能够看到并赞美自己的长处。那么,初次见面交谈时,应该投其所好,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指出对方的长处并赞扬一番,这样的开场白能使对方高兴,从而对你产生好感,激发彼此交谈的积极性。被誉为“销售权威”的霍依拉先生与人交往时就很会说开场白。有一次,为了拉广告,霍依拉前去拜访梅伊百货公司总经理。二人寒暄之后,霍依拉突然开口问道:“您是在哪儿学会开飞机的?总经理居然能开飞机,可真不简单啊!”这位总经理听了他的话显得很兴奋,两人谈得非常投机,广告的事当然也很顺利地解决了。

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一个好的开场白能够使两个萍水相逢的人在短时间内迅速达到心理共鸣,从而使谈话轻松愉快地进行下去。

5.要常用“我们”一词。

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大师卡耐基告诉我们,若想把自己表现得更好,形成圆满的人际关系,就应善于利用“我们”一词。

用“我们”将是一个最好的开场白,把对方无形之中拉进了自己的圈子,就算对方想走也得找个合适的理由。用“我们”不仅缩短了彼此间的距离,还能促进彼此间友好的关系,要对对方动之以情,主动去了解对方的苦恼与欲求。这种了解作用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共感”,或称“感情移入”。

要记住的是,你必须先对对方表示“共感”,对方才会对你表示“共感”。因此,首先你必须运用心理谋略,做出“共感”的姿态,这种姿态一旦练习熟练,也就会真正产生出彼此的“共感”来。

开口是金——选择合适的话题

成功秀:选择合适的话题是谈话成功的技巧。

在交谈时,通常是由开始讲话的人选择一个话题,大家围绕这一话题各抒己见,然后转向另一个话题,因此选择合适的话题便显得十分重要。如果选择的话题能被大家接受,谈话便会顺畅地进行下去。反之,若引不起大家的兴趣,没有人做出反应,交谈便失败了。有一位师范大学的教授,是从事哲学教学和研究的。他每年寒假都要回农村老家看望父母和亲友。跟左邻右舍亲戚朋友聊天时,他发现封建迷信在农村里盛行。于是,他决心努力用自己熟悉的哲学道理去劝说他们,什么物质呀,意识呀,世界观呀,无神论呀,等等。但是他的话题引不起乡亲们的兴趣,不仅不听他的劝说,反而不一会儿都找借口离开了。

这场谈话就是一次失败的谈话。那么,平时与人交谈的过程中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话题,使谈话“投机”呢?

1.谈话时要找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

谈话是一个沟通的过程,谈话双方对话题的共同兴趣,是保证有效交谈的基础。所以在谈话开始时,一定要考虑到双方的共同兴趣把话题选好。不同的谈话对象要安排不同的话题。凡是拜访过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人,无不对他广博的知识感到惊讶。无论对一个牧童、猎奇者、纽约政客,还是一位外交家,罗斯福都知道该同他谈些什么。那么罗斯福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其实答案很简单。无论什么时候,罗斯福每接见一位来访者,他都会在前一个晚上阅读这个客人所感兴趣的材料,以便见面时找到共同的话题。

这就是与人沟通的诀窍,即谈论他人最高兴的事情,因为兴趣是具有感染性的。兴趣在人际圈中是一把无形的利剑,可以扫除彼此之间沟通的障碍。

2.谈话时选择的话题最好情趣高雅。

一般来说,情趣健康高雅的话题,容易使谈话产生畅所欲言、真诚沟通、思想共鸣的效果;而情趣庸俗低级的话题,往往难以谈得投机。小李和小陈小时候是好朋友,后来两人在不同的城市上了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了各自的城市工作。有一次,小李出差到小陈的城市,约了小陈在一家饭店喝酒聊天。席间,小陈的话题比较低俗,而且说话时也是满嘴脏话。这让小李很不舒服。这样,两人谈了一会儿,小李便告辞了。其间,小陈一再挽留小李去自己家住,但小李坚持回到自己的住处。

可能小陈并没有在意小李对自己的意见,自己的谈话内容让小李产生了反感,这样的谈话还能谈多久呢?

3.话题要有新意,不能落入俗套。

谈话时,经常老生常谈、陈词滥调,把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拿出来唠叨,恐怕任谁都听腻了。因此,一定要保持话题新鲜,要时刻传递新信息,交流新思想,与时俱进,才能使谈话常谈常新。于妙是一个初中生,她很爱看课外书,学习成绩也一直很好。这天放学回家,于妙便迫不及待地拿出了各种课外书。这时妈妈进来了,开始唠叨:“别人都是一回家就写作业,就你拿着一些没用的书瞎看。”于妙听了心里越来越烦,她对妈妈不满地说道:“妈妈,你每天都是这些话,烦不烦啊?”“说我烦,你就好好学习。”妈妈生气地说。就这样,一场没有开始的谈话,就提前结束了。

生活中,很多父母想和孩子沟通,结果还是永远不变样的唠叨。这样的谈话怎么能进行下去呢?

如果我们做到了这几点,选择一个好话题,就为谈话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开口分场合,说话讲时机

成功秀:在不同场合,不同时机,面对着不同人,不同的事,从不同目的出发,就应该说不同的话,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言谈效果。

无论是职场,还是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看到一些人,说话不看场合,不分时机,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想到什么说什么。他们以为自己很会秀,其实这是一种“不会说话”的表现。

1.开口分场合。

俗话说:“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场合对说话的影响,与场合对交际者的心态和情绪的折射作用分不开。同样一句话,在此场合会被认为合理、有见解,在彼场合则会引起人家的反感。

因此,在不同的场合就要说符合场景气氛的话,说话时要特别注意分寸,否则,不看场合说不合情理的话就必然要碰壁。有一个年轻人长得眉清目秀,仪表不俗,可就是不会说话。有一天,他的岳父去世了,家人很是悲痛。他以酒相慰,对自己的内弟说:“好事成双,再饮一杯。”气得他的内弟转身就走了。还有一次,他的朋友结婚,他上前去祝贺。喜宴上,他对新郎官说:“凭咱哥们交情,下次你再结婚时我还来喝酒。”满座人面面相觑,朋友哭笑不得。他却山吃海喝,浑然不觉。因为这个年轻人说话太不合时宜,以后谁家有婚丧嫁娶的事情都不再邀请他了。

在不同场合中,人们对他人的话会有不同的感受。你若想受人欢迎,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针对不同场合选择说适合的话。

2.说话讲时机。

说话要把握好时机,如果该说的时候不说,时境转瞬即逝,便失去了再说的机会;如不顾说话对象的心态,不注意周边的环境气氛,不到说话的时候却急于抢着说,很可能使对方误解,甚至反感。秦二世胡亥在位时,赵高为了实现专权,便想方设法排挤李斯,企图陷害他。若直接陷害,又恐授人以柄,便想利用胡亥的昏庸加害李斯。这一天,赵高对李斯说起胡亥的所作所为,说胡亥每天饮酒作乐,不思朝政,希望作为丞相的李斯劝告皇上,并约定在二世有闲时候,由赵高通知李斯。隔了几天,李斯得到赵高的通报,说胡亥正好没事,且心情不错,希望李斯去晋见。李斯应约进宫,胡亥正与姬妾歌舞狂欢,看见李斯进来,心中很不高兴,而李斯却浑然不知。正言进谏,胡亥只好当场敷衍一下。等李斯一走,胡亥便开始发牢骚,说丞相瞧不起他,什么时候不好说,偏在这个时候来啰唆。后来李斯的杀身之祸也就是来源于此。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要对方愿意听你的话,或者接受你的观点,就应当选择适当的时机。这就好像是一个参赛的足球运动员,虽有良好的技艺、强健的体魄,但是他没有把握住“决定性的瞬间”,或早或迟,脚就落空了。

所以,时机对一个谈话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但何时才是这“决定性的瞬间”,怎样才能判定并抓住机会,并没有一定的规则,要看对话时的具体情境,还要靠你的经验和感觉来判断。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成功秀那些最不会说话的人可能就是喋喋不休的人,而会说话的人可能话不多,但说得很巧。古语说:“兵不在多而在精。”说话也应越“精”越好。

俗话说:“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一个会说话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受人欢迎。而一个不分场合、总是喋喋不休的人,有可能“话多错多”,招人反感。《墨子闲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子禽问他的老师墨子:“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吗?”墨子回答说:“青蛙日夜都在鸣叫,弄得口干舌燥,却不为人们所爱。而晨鸡黎明按时啼,天下都被叫醒了!多言有什么好处?话要说到点子上才好。”

可见,语言作用的大小,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平时生活中,与人交流或是作演讲的时候,要掌握好“火候”,否则过犹不及。比如,在演讲的时候,有的人长篇大论,滔滔不绝,自我感觉良好,在浪费听众宝贵时间的同时,却提供有限的信息,让人厌烦。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演说家,他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演讲的天才。一次演讲时,他滔滔不绝地进行了长达3小时的演说。当演说结束,全场爆发出一阵极其热烈的掌声。演说家听了后非常高兴,下台来拉住一个听众问:“你对此次演讲的印象如何?”那个听众说:“很好。”演说家更高兴了,追问道:“哪儿最好呢?”这个听众说:“最好的就是那句结束语:先生们女士们,我的报告完了。”这个演说家的脸当时就红了。

少说话固然有一定的好处,但人既然在社会中,就要与人交流,就应该说话。若要说话,就应该掌握说话的技巧,讲究说话的艺术。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话少而精呢?马寅初先生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有一次参加中文系郭良夫老师的结婚典礼。贺喜的人们发现马校长亲临现场,情绪顿时高涨起来,鼓掌欢迎马校长即席致词。马寅初先生本来没有想到自己要讲话,但是既然大家热情相邀,又不能让大家扫兴。讲什么呢?多夸奖新郎几句吧,又显得是客套话;讲学问吧,显然不合时宜。最后,他来了个一句话的演讲:“我想请新娘放心,因为根据新郎大名,他就一定是位好丈夫!”在场的人听了马校长的这一句话,起初莫名其妙,后来联系到新郎的大名,恍然大悟:良夫,不就是善良美好的丈夫吗?

在任何场合,我们说话时都要言之有物,否则便要少说。要说,则说自己领悟所得的感慨之话,说心灵深处衷心之话;自己没有把握的话不要说,言不由衷的话不要说,无中生有的话不要说,伤人伤己的话不要说,伤感情的话不要说,造谣中伤的话不要说,粗言粗语的话不要说。

如何为如白开水般的谈话加点“糖”

成功秀:在如白开水般的谈话中加点“糖”,这样可以使谈话变得有滋有味,生动有趣。

很多人说:“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我经常不知道找什么话题来说,只是漫无目的夸夸其谈,对方和自己都感觉到很乏味。我很想与人攀谈甚欢,让双方都不觉得无聊,有点新鲜感。”是啊,与人谈话,如果只是一味地夸夸其谈,那这样的谈话就像是喝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味,也很难引起对方的谈话兴趣。有这样一位年轻人,他刚刚当上了董事长。上任第一天,他召集公司职员开会。很多员工认为这下又得没完没了地听董事长的述职报告了。会上,这个年轻人自我介绍说:“从今天开始,我是你们的董事长。”然后自我打趣道:“我生来就是个领导人物,因为我是公司前董事长的儿子。”参加会议的员工都笑了,他自己也笑了起来。

这个年轻人并没有上来就长篇大论,而是作了一个精彩的开场白,让此次会议变得异常轻松,也不乏味。显然,这个年轻人的谈吐风趣,而且会说话,为自己的“就职演讲”加了一点“糖”。

1.先找到跟对方交流的频率。

对于说话之道,有专家认为这是人的逻辑思维与表达思维互动的结果。不同的对话者的知识结构、接受能力也是不一样的。比如,你对只有初中水平的对象大谈城市建筑理念,跟炒房者大谈经济适用房的作用与紧迫感,都是不合时宜的,甚至可以用“大家不在同一个频率交流”来形容。

因此,我们在谈话之前,最好能了解对方是谁、是什么背景、有什么共同语言、有什么禁忌话题不能触碰。经过这样的考量,彼此的对话才是同一个层面上的,并会产生愉快的交谈气氛。

2.讲话时可以以小故事开头。

嘴慢的人在与人谈话时,一定不要心急打开聊天局面。你可以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入手。比如说,你在赴宴的路上看到什么人、见到什么事,那么饭桌上就可以先把这件事情讲出来和大家分享。无论是正式还是非正式会议或者饭局,如果能以故事作为讲话的开篇,那么接下来你的讲话就会受到更多人关注,没有人喜欢开口闭口都是大道理和书面语的人。

如果是进行演讲,可以在一开始讲述新近发生的奇闻怪事、令人震惊的重大事件或生动感人的故事。这种开头,由于故事具有情节生动、内容新奇等特征,容易赢得听众的关注,并能产生悬念,激起听众的兴趣。

3.幽默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和谐。

幽默像一座桥,能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能跨过人与人之间的鸿沟。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难免发生一些摩擦和误会,运用幽默可以避免对立情绪,消除不快,达到和谐。有一次,小李挤公交车,由于司机急刹车,站着的小李打了一个趔趄,撞在前面一个女孩子的身上。这位女孩子回过头来,杏眼圆睁,怒气冲冲:“德性!”一场横眉怒目的争斗似乎就要发生,全车人的视线都投向他俩。谁知,小李一点也不动气,微微一笑答道:“不是德性,是惯性。”公交车里顿时爆发出一阵笑声,被撞的女孩子也情不自禁地笑了。

小李的幽默轻松地化解了尴尬,让自己体面地从窘境中解脱出来。在人际交往中,幽默就像一块甜蜜的糖果,能让人与人间的沟通变得更和谐。

4.平常像存钱一样存一些幽默段子。

我们常遇到这样的尴尬情景,比如在开会和演讲等正式场合,讲着讲着突然发现自己的话题卡住了,或者别人根本没有听你在说什么。这时候,你要想的是如何引回大家的注意力。

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准备几个幽默笑料包袱,以便及时救场。平时多读些民间笑话、搞笑小说,多看一些喜剧,多听几段相声,随时随地收集幽默段子。也可以将幽默、有趣的文章剪贴,并加以分类整理,以备不时之需。

大家想想,如果一段长达一两个小时的谈话、聊天和演讲没有任何笑料,那该多乏味。反之,适时的几个段子能够让人忘记你所讲的枯燥和无聊的话题。人们在回忆这次聊天和演讲经历时,会觉得你这个人是幽默和风趣的。所以,当话题卡住、冷场或者别人心不在焉时,可以重新检索一下自己的幽默资源库,拿几段经典的内容出来。

适时的“戴高帽”会让谈话更顺畅

成功秀:学会给他人“戴高帽”,这样可以使他人心情愉悦,彼此关系和谐。“人靠衣装,美靠靓妆”,这句颇有影响力的广告词其实蕴藏着哲理——在好的外部环境下,人会变得开朗。语言当然也是一种外部条件,如何把这种外部条件变得顺畅呢?那就是要学会给他人“戴高帽”。

什么是“戴高帽”呢?就是把一个人的优点、专长、名誉、地位等美好的一面,用恰当的话语表达出来,并让对方乐于接受,从而起到鼓励、鞭策、警醒、劝告等作用。

关于“戴高帽”,清代学者俞樾在他的笔记里写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京官要调往外地任职,行前向其师告别。老师忠告他:“在外当官不容易,一定要谨慎。”他对老师说:“无妨,我已准备了100顶高帽子,逢人就送他一顶,何愁处理不好上下左右的关系呢?”这个老师听后大怒:“我等乃正直之人,怎能如此行事呢?”这个人马上恭恭敬敬地说道:“天下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还有几人啊!”这个老师听了他的话后,很高兴地说道:“你的话,也的确如此啊!”那人走出老师的家门,便对人说:“我的100顶高帽子,现在剩99顶了”。

当然,我们说的“戴高帽”区别于阿谀奉承、讨好卖乖之类的庸俗言行,它必须针对对方的实际,把好话说圆,给人以真诚感,令对方心悦诚服。因此,它是人际交往中一种常用的说服技巧,如果运用得当,对促进人际交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李志是一家大型文化公司的编辑,他能轻松地使那些知名作家为他写书。不论那些人如何繁忙,面对他的请求都无法拒绝。每当李志去拜见一位作家时,他的开场白会这样说:“老师您好!我知道您目前非常忙,可正是因此,我才来请您写文章,那些过于空闲的作家,写出来的作品根本不入流,与您的作品简直无法相比。所以,我特地前来拜访您,请您无论如何都要帮这个忙。”

无论什么样的作家,听到这样的开场白,可能都会无法拒绝他的请求。因为没等拒绝的话说出口,他手中的“高帽子”就戴到了自己的头上,再拒绝显然有些失礼,也显得自己小气。“高帽子”究竟该如何戴,还要掌握这样几点:

首先,要多使用钦佩性语言。钦佩性语言容易使人产生优越感,更能满足人们的心理,这对于谈话顺利进行有很关键的作用。

其次,一定要把握“戴高帽”的时机。一般来说,当对方不想帮忙时,拒绝的理由往往非常充分,要想改变他的想法,使其接受你的请求是十分困难的。但如果把握住说话的主动权,先给对方戴顶“高帽子”,不让对方有机会说出拒绝的话,这样的谈话很容易成功。

此外,“高帽子”戴得要恰如其分。世人都喜欢被恭维,只要恭维的话恰如其分,不流于谄媚低俗,不损害人格,一定能获得对方的欢心。

当然,在工作和生活中,乱戴过重的“高帽子”是不明智的。更多的时候不要轻易地正面表态,保持一份矜持下的端庄和从容。在一种“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情况下,将“高帽子”巧妙与人戴上,既可以防止抹不开面子,也让对方心领神会,还不容易被他人识破,而产生不快的感觉。

好口才是练出来的

成功秀:没有谁天生就有好口才,那些口才好的人也是经过锻炼的。

很多刚入社会的人,可能会觉得自己口才不好,总是担心自己说错话,所以不敢主动与人开口说话,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害羞和胆怯的心理时刻压抑着自己,无形中失去很多美好的东西。美国总统林肯天生就有口吃。现在大家提到林肯,只记得他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葛底斯堡演讲词,却绝少有人记得,他曾患有口吃,说话比一般人都费劲。可是林肯通过不断的后天努力,得到了绝佳的口才。为了练口才,徒步30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论辩、如何做手势,他一边倾听,一边模仿。他听那些云游八方的福音传教士挥舞手臂、声震长空的布道,回来后也学他们的样子。他曾对着树、木桩、成行的玉米练习口才。古代希腊著名演说家德莫斯梯尼从小口吃,但立志演说。为矫正口吃,使口齿清晰,他将小石子含在嘴里不断地练说话。据说他曾把自己关在屋里,将头发剃去一半,成了“阴阳头”,“逼迫”自己专心练口才。经过12年刻苦磨炼,终于走上成功之路。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小时候也曾患有口吃,但他没有被困难吓倒。为了克服口吃,练就口才,他常常朗诵、慢读课文,为了准确发音,他对着镜子纠正嘴和舌根的部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这些名人为我们锻炼口才树立了榜样。要想练就一副过硬的口才,就必须像他们那样,一丝不苟,刻苦训练。

好的口才需要不断锻炼,并且和他人用心地交谈。你会在交谈中获得经验,从锻炼中掌握说话的艺术,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学习过程。

要练好口才不仅要刻苦,还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科学的方法可以使你事半功倍,加速口才的练成。

1.与人说话一定要有信心。

要想拥有好口才,你必须有信心,不要胆怯。要知道,你与别人都是一样的,你紧张,对方也会这样,没有什么可害怕的,你要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勇敢地锻炼自己。你可以先与身边的朋友练习,多与家人沟通,试着去猜,去揣摩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样一来会对你在对方面前的表现有所帮助,也会锻炼你的胆量。

2.说话一定要有内容。

要使别人在听你说话的时候,有所收获或产生共鸣,才能在公共场所吸引人的注意力。这样的谈话才能算是成功的,才能使他人愿意与自己交流。

3.多向自己身边的人或名人学习。

俗话说:“上帝之所以给人类一个嘴巴两只耳朵,就是要人们多听而少说话。”有一次,英国的科学天才贝尔纳说了句俏皮话,把他的朋友们逗得哈哈大笑。一位非常佩服他才华和为人的人恭维他说:“只有你才能说得出如此妙不可言的话来。”可是,贝尔纳坦率地告诉他,这句俏皮话是他刚刚从报纸上看来的。“是吗?可你说得那么自然,就像是发自你的内心一样。”“这一点算你说对了,”贝尔纳得意地说,“不同的是,我把它权威化了。”

我们平时可以多观察身边会说话的人或是名人是如何说话的,从中领悟说话的真谛。

好听的话出自一张会秀的嘴

成功秀:会说话的人肯定是社交圈的高手,有一个好人缘,在奔向成功的路上也会有更多的人支持他。

不知哪位作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是人才不一定会说话,但是会说话的人必定是人才。”在现代社会,如果一个人有“会说话”的能力,通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为什么这样说呢?不会说话的人肯定是不善于交往的人,即使有所交往也是有限的,因为说别人不爱听的话,无异于限制与他人交往。没有人会愿意与说话不中听的人交往。真正伤害心灵的不是刀子而是比刀子更厉害的嘴。据《战国策》记载,在秦任职的姚贾以严词应变,驳斥了韩非对他的诽谤言论,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当时,楚、燕、赵、韩等国想联合起来对付秦国,秦王捃大臣商议,姚贾自愿出使四国。姚贾的出使制止了四国的联合行动,回秦后得到重赏。韩非对此颇为不满,就到秦王面前说姚贾的坏话。一开始攻击姚贾用秦国财宝贿赂四国君王,是“以王之权,国之宜,外自交于诸侯”,认为重赏这种人是不利于“厉群臣”的。于是,秦王召来姚贾问道:“我听说你私下里用秦国的财产去结交各国诸侯权贵,有这样的事吗?”姚贾说:“是有这样的事。昔日曾参孝敬父母,天下人都希望有他这样的儿子;伍子胥尽忠报主,诸侯们都希望得到这样的臣子;贞女擅长女工,每一位男子都希望娶这样的女子为妻。我对大王忠心耿耿,大王却不知道。如果我不以珠宝馈赠,那四个国家怎么会心甘情愿地归顺秦国呢?如果我对大王不忠,那四个国家的国君又怎么会相信我呢?夏桀因听信谗言杀害良将关龙逢,纣王因听信谗言杀害忠臣比干,结果国破身死。现在,大王又听信谗言,以后还会有忠臣为大王出力吗?”听完姚贾的这番辩驳后,秦王也就不再难为他了。

姚贾在被动的情况下能够说服秦王不难为自己,可见他的确有一张会说话的好嘴巴。可以说,要想说好话,一定要用好自己的嘴巴。

1.要使用受人欢迎的语调。

所谓语调,是指说话时句子中间高低、快慢、轻重、停顿等变化。感情可以在语调的变化中表现出来。比如说,你去了一家店里买衣服,却忘记带钱,如果你能从容,甚至傲慢地对售货员说:“把那件衣服拿来给我试试。”售货员一定会跑来跑去地为你服务的。但是,如果你怯怯地提出这样的要求,即使你的口袋里装满了钞票,售货员可能会冷冷地打量你,然后慢吞吞地取下衣服给你。这就是不同语调带来的不同效果。

与人谈话和交流时,选择什么样的语调,有时比选择什么样的词汇更重要。杨洪梅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资深业务经理,她最关心客户的销售问题,并总是乐于帮助他人解决,但她的声音却让人听来讨厌,就像一个小女孩发出的尖叫声。有一次,她需要同事帮忙。本想自己平时帮助过他,他肯定也会帮助自己。但出乎她意料的是,她的同事拒绝了。私下里,那个同事说,“我很想帮助她,但她的声音又尖又孩子气,让人觉得缺乏诚意,太自以为是。”

显然,杨洪梅就是因为自己说话的语调不合适而导致别人拒绝了她。因此说,无论你和他人谈论什么话题,都应该注意让自己说话的语调与所谈及的内容相协调,并能恰当地表明你对某一话题的态度。

2.说话的节奏要恰当。

与人交往时,要想说话让人家爱听,喜欢听,就要注意控制好自己说话的节奏。有一次下班途中,有一个年轻人遇到一群刚看完电视球赛的学生,就问:“这场比赛谁赢了?”有一个学生兴奋地说:“中国队大败日本队获得冠军。”这位年轻人迷惑了:到底是中国队打败了日本队获得了冠军呢,还是日本队打败中国队获得了冠军呢?他又问了另一位学生,才知道是中国队胜了。

这位学生说的话之所以让人家不明白,就是因为他没有掌握好说话的节奏。因此,与人谈话时要放慢一些,声音要洪亮。

3.发音一定要字正腔圆。

讲话要让人接受,还要做到发音清楚,吐字清晰。说话的时候,每句话都要明白易懂,避免用艰涩词汇。有些人觉得说话时用语艰深,可以体现自己很有学问、很有修养。其实,这样说话不但让人听不懂、惹人反感,有时候还会引起别人怀疑,以为是在故弄玄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难听的话不妨换个说法来讲

成功秀:当我们在指正别人的错误时,如果能讲究方法和方式,这样既不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和负担,也不会给别人造成压力或伤及他人自尊。

古语有“忠言逆耳利于行”,也就是说,忠实的劝告往往是不动听的,却对我们的行动有好处。可是人们都是爱听好听的话,为什么我们不能把“逆耳”的“忠言”说得“顺耳”一些呢?

当你用难听的话指正某人的时候,出发点是为了帮忙,然而你的好心却难以获得好报,这是因为说话的方式不对。好的沟通方式可以帮助对方进步,而不好的沟通方式就像一把伤人的匕首。程羽在一家外贸公司工作。在公司,他不但学历高,而且业务能力也非常强。来到公司时间不长,就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很受老板器重。可是,他与同事的关系却十分紧张。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每当程羽听到其他同事提出一些较不成熟的企划案,或是某些时候得罪到他时,他总会指责对方没有工作能力。在他的观念里,这样做并无不妥,因为这一切都是“师出有名”,如果不是别人有错在先,他也不会这样指责,而且自己指责人也是为了让对方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尽管程羽这样想,但是他却慢慢地被周围的人孤立起来,工作起来十分不顺手,最后只能选择离开公司。但是程羽始终觉得自己很委屈,仍不断地问自己:“难道我的观点错了吗?难道我发脾气都是没有道理的吗?”

事实上,尽管同事的想法不够成熟,如果程羽能够换一种和蔼的语气来沟通,这样会赢得更多的理解。像现在这样得理不饶人,只会讨周围同事的厌。

指正别人的错误时,如果能讲究方法和方式,则既不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也不会给别人造成压力。这样,你给别人留一点面子,别人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与感动。美国著名企业家查尔斯·施瓦布在工作中就特别注意谈话技巧。有一天中午,查尔斯路过炼钢车间,发现有几个工人正在抽烟,而在他们的头顶上,悬挂着一块非常显眼的写有“禁止吸烟”字样的牌子。查尔斯这时会怎么做呢?是痛斥他们一顿,还是指着牌子对他们说:“你们不识字吗?”不,都不是。他心平气和地走到这些人跟前,然后递给每人一支雪茄:“年轻人,假如你们愿意到别处去吸烟的话,那么我将非常感谢。”

可见,当我们在生活中指正别人的错误时,要懂得换位思考。不要主观地认为别人应该怎样,而应该揣摩对方的心理,否则,很有可能伤人伤己。

当要指正别人错误的话可能会难听时,可讲究一些技巧和方法,换一种说法,并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说话的口气,语气表达一定要委婉,避免让对方心里不舒服。你通过艺术的巧妙的方式,把正确的观点表达出来,并让对方乐意接受和改正。

说话最好委婉一些。有的人性格太直爽,说话太直接,会让对方难以接受,莽撞行事也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这种危险并不会因为你的观点是对的或者你的指正毫无敌意而降低。

说话时态度要真诚。真诚可以打动人,可以让对方更容易接受你的建议。如果你的态度不够真诚,对方会觉得你是想显示自己本事,或者是想看他的笑话。要客观地分析对方的意见或者工作,帮助对方找出缺失或者不足的地方加以改进和完善。

拿出你的整改措施。指正不应该关注于对方犯的错误有多么严重,而应该关注为什么错,计划如何改正。不要指责对方,指责只会让你与对方陷入恶劣的情绪之中,影响理智和判断力。毕竟,事情已经发生,不会再有任何的改变,最终是要从中吸取教训,不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

总的来说,如果贸然指责别人,很可能造成人际关系紧张。这就提醒你在指正别人的错误时,说“逆耳”的话一定要讲究技巧,这样不仅可以使问题得到解决,还可以多一个朋友。

学会倾听

成功秀:要想成功地完成一次对话,首先要学会听别人说话。倾听可以成就好口才,只有善于倾听的人,才能把握别人的思想感情,才能做到“知己知彼”。

想要与人和睦相处就要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沟通之道,贵在少说话多倾听,做一个好听众,处处表现出愿意聆听并接纳对方的意见和想法的模样。这样,你会慢慢发现对方也比较愿意接纳你,并且提供你所需要的答案和信息,甚至把他真实的想法告诉你。

可是,我们周围很多人在与人交谈时往往缺乏听的功夫,他们顾不上听别人说了些什么,或是匆匆忙忙地打断别人的谈话,或是心不在焉地听别人叙述,或是断章取义地对待别人的谈话,或是滔滔不绝地自说自话……这样的沟通怎能成功呢?李可是一个家具推销员,今天他很纳闷,原来上午他推销一套家具,本来对方已经决定要买了,可是就在确定成交的时候,那位顾客忽然反悔了。为什么呢?李可晚上在床上想来想去,百思不得其解,最后他决定打电话问一问那位顾客。电话接通了,李可提出了疑惑。“先生,你不认为晚上11点给人打电话会影响他人休息吗?”对方说道。“对不起,先生,我实在是找不出原因,我已经反思了一天,也想不出自己错在哪里。”“很好,那么你现在可以耐心听我说话了吗?”“是的,我现在非常愿意听。”“可是,今天下午你并没有耐心听我说话。就在成交前,我和你提到我刚出生的女儿,还有我妻子的辛苦,我还和你说我买家具是为了给她们一个惊喜。可是,当时你根本没有听,你在听另一个推销员讲笑话。可能你认为我说的这些与你无关,但是我可不愿意从一个不尊重我的人手里买东西,就这么简单。”从此李可懂了,耐心倾听对于做任何一件事都非常重要。

在与人交谈的时候,想必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对方的言论也许有用,或许无用,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无论他说的是什么,只要你表示出耐心,就表明你关心他、尊重他。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故事:美国著名的主持人林克莱特在一期节目上访问了一位小朋友。林克莱特问:“小朋友,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呀?”那个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当飞行员!”林克莱特接着说:“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时,飞机所有的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先告诉飞机上所有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系上降落伞,先跳下去。”当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没有说话,他继续注视着孩子。接着,这个孩子的两行眼泪夺眶而出。这时林克莱特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的回答透露出一个孩子的真挚:“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还要回来!”

看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敬佩这位主持人,他能够让孩子把话说完,并且在“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仍保持着倾听者应具备的一份亲切、一份平和和一份耐心。

由此可见,倾听时不动脑思考,往往会曲解说话者所要表达的完整思想。所以,我们在听别人说话时应该做到:不要只听一半。并且,不要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别人所说的话里面。

当然,倾听别人说话除了要拥有积极的态度之外,还要讲究技巧。那么,倾听需要哪些技巧呢?

1.保持适当的视线接触。有的人说话的时候,喜欢看着没人的地方,这就会给别人一种被轻视的感觉。因此,我们在倾听人说话时,一定要保持适当的视线接触,目光对视是对别人的基本尊重。

2.适当地重复。听完之后最好将对方所说的话进行简单的概括,并且复述给对方听,以表现出你在用心听别人说话,而且还在和他一起思考。

3.作出恰当的反馈。如果你能耐心地听对方倾诉,并边听边点头,不时附上“嗯”、“对”之声,那么说者就会认为“你对我说的话题很感兴趣,我还可以多说些”。他的自尊也会得到满足,表明他说的有价值,他会认为:“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倾诉的机会,找到一个能理解我的人。”

4.一定要把话听到底。有的人认为自己有能力在别人把话讲完前就找出问题所在。而事实上,如果你反应太快,对方就会觉得话不投机,从而使你可能漏掉寻找最佳解决办法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

5.认真思考对方所说的话。倾听时应认真思考对方所说的话,善于归纳其中的重点,并注意找出背景因素,以便作出恰当的反馈。

总的来说,无论你是什么身份,都应该明白倾听的价值,并学会倾听。

第三章 秀出激情——打开气场正能量

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要永远充满激情

成功秀:一个有激情的人,无论是底层工人,还是大公司经营者,都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一项神圣的天职,并拥有深厚的兴趣。

激情是什么?激情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你可以利用它来补充体力和精力,并培养自己坚强的个性。

爱默生说:“不倾注激情,休想成就丰功伟绩。”在伟大成就实现的过程中,激情是最具有活力的因素,它是工作的灵魂,是一种能把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调动起来的伟大力量,它使人们不畏惧现实中的重重困难,不断鞭策和激励人们努力奋进。每一项发明,每一个工作业绩,无不是激情创造出来的,只要拥有工作激情,就一定会有丰硕的工作成果。卡耐基的办公桌上挂了一块牌子,他家的镜子上也有一块同样的牌子。巧的是,麦克阿瑟将军在南太平洋指挥盟军的时候,办公室墙上也挂着这样一块牌子,上面都写着同样的座右铭:你有信仰就年轻,疑惑就年老;有自信就年轻,畏惧就年老;有希望就年轻,绝望就年老;岁月使你皮肤起皱,但是失去了激情,就损伤了灵魂。

这是对激情最好的赞美词。培养并发挥激情的特性,我们就可以对所做的每件事情,添上火花和乐趣。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