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总比问题多(白金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6 17:33:04

点击下载

作者:黄晓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方法总比问题多(白金版)

方法总比问题多(白金版)试读:

前言

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一旦遇到问题,许多人会下意识地说“我很忙”、“我不知道怎么做”或“这和我无关”等。在习惯于凡事寻找借口之后,晋升、加薪、成长也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当问题出现时,找方法还是找借口成为每一个人必须要做出的选择。不同的选择,带来不同的人生。不少“聪明人”会选择找借口,因为找借口不需要付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结果已经注定:业绩差、能力低下、无奈跳槽。事实上,不会有人记得所谓的“借口”,但结果会被人永远铭记。当然,真正聪明的人会选择找方法,虽然找方法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结果是诱人的:业绩攀升、职场精英。

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家企业,总会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但整个人类社会就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不断进步的。出现问题时,我们必须抛开借口,积极寻找有利因素和解决办法。1993年郭士纳入主IBM的时候,公司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为了使IBM东山再起,郭士纳做了四件事情:一是重组公司结构,二是重塑品牌形象,三是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四是向服务转型。在他的努力下,IBM成功实现了战略转型,到1998年年底,IBM已经完成了18000项电子商务业务,获利820亿美元。

逃避问题就是逃避成长,只有在努力战胜困难和问题的过程中,人的潜能才能得到释放,人也才能得到成长。问题是永远存在的,再美妙的借口也不能解决问题!方法总比问题多,与其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寻找借口上,不如仔细琢磨采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有人曾经说过:“在职场上,能够贡献智慧的员工,是一流的员工;不能贡献智慧,而能贡献汗水的员工,是二流的员工;那些既不动脑,也不动手的员工,必然会被企业淘汰,这是职场的不二法则。”勤于动脑动手的人,永远是职场上最受欢迎的人。我们仔细观察后不难发现,凡是成功的职场人士,他在工作中经历的困难与挫折一定不比常人少,但是,他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成功属于那些善于找方法的人,而不是善于找借口的人。

本书详细阐述了“方法总比问题多”的理念,并提供了找方法的现实途径,案例生动新颖,方案切实可行。阅读本书能让你顺利找到有针对性的改善建议,从而成为“不找借口找方法”的优秀员工。

借口是成功路上的障碍,方法则是走向成功的高速通道。在问题面前,找方法还是找借口,相信读者朋友已经在工作中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第一章 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

世界上最容易办到的事——找借口

找借口是世界上最容易办到的事情之一,因为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借口去自我安慰、推卸责任。工作和生活中都是这样,有的人常常把失败归咎于外界因素,总要找一些敷衍其他人的借口。久而久之,这些人就会养成爱找借口的陋习。于是,我们靠着一个又一个借口麻痹自己,在一个又一个借口中消磨掉生活的勇气和工作的热情。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对于该做而没做的事,总能找到充分的借口和理由。一旦找到了借口,无论是否能说服别人,自己在心里已经原谅了自己。例如,那些学习不用功的学生会说:“许多人都在玩,我又何必这么紧张呢。”那些责任心不强的员工会说:“大家都这样工作,我又何必这么认真呢。”那些生活落魄的人会说:“命运之神不偏向我,我又何必这么努力呢……”

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借口基因”,在办公室、在商店、在生活中的每一个地方,我们都能通过借口带来便利。很多人尝到了借口的甜头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从此陷入了借口的“牢笼”之中。他们可能不了解,在享受寻找借口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推掉了可能降临的机会。J先生上小学时,他不想写作业,就对自己说:“老师布置的功课太多了。”参加工作后,面对工作上的种种难题,他又对自己说:“我是刚毕业的学生,不懂的地方多着呢。”中年时,和J先生同时进入公司的同事都已经节节高升,J先生却不以为然地说:“他们不比我聪明多少,只是运气比我好一点罢了。”等到退休的时候,J先生什么也没有得到,这时他才发现,往事不堪回首:“其实有很多晋升的机会,我都没有抓住。有一次,公司想派我到西部管理分公司,但是我因为感到有困难而拒绝了。每当这种绝好的机会到来时,我总是找到借口推脱掉。”

一旦找到借口替自己开脱责任,自然会“享受”到种种即时的便利,但最终也注定了其一生碌碌无为。

我们在盘点自己的得失时,对借口的利弊应该有更清楚的认识:从借口那里得到的暂时便利终将换来今后的平庸人生。

你可能会发现许多才华横溢的失败者。当你和这些失败者交流时,你会发现这些人都很会找借口。要么怪环境不好,要么怪老板有眼无珠,不识人才,总之,牢骚一大堆,积怨满天飞。殊不知,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借口使他们丧失了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使自己的人生道路越走越窄,使自己在借口中不断退步。

我们再看看那些成功者,他们没有为自己寻找借口,而是在工作中积极寻找办法,解决难题。京瓷公司刚成立不久时曾制作过“水冷复式水管”,这种水管主要用来冷却广播机器真空管。京瓷之所以接到了订单,是因为过去生产这种水管的企业的技术人员离职了。但是,京瓷以前只做小型陶瓷产品,而这种水管尺寸太大,使用的又是老式陶瓷原料,属于陶器一类,并且要在大管中通小冷却管,结构很复杂。当时京瓷根本没有生产这类产品的设备,也未能掌握相关技术。然而由于客户的盛情难却,稻盛和夫只得把任务应承了下来。既然接受了订单,就绝不可以失信于人,不管怎样都必须给客户一个满意的结果。为了做好这种水管,京瓷人付出了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例如,原料虽然与一般陶器一样,使用相同的黏土,但是想让如此大的陶器均匀地干燥很困难。一开始,在成形、干燥的实验过程中失败了很多次,因干燥不均而产生裂痕的现象也频频发生。由于产品的干燥时间过长,稻盛和夫曾尝试在缩短干燥时间上努力,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稻盛和夫采用各种方法反复试验,最后想出一招:在尚未完全干燥、处于柔软状态的产品表面裹上布条,然后向布条吹气,让产品慢慢地、均匀地干燥。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如果产品太大,干燥时间又过长的话,产品会受自身的重力影响而变形。为防止变形,稻盛和夫决定抱着水管睡觉。稻盛和夫在炉窑附近温度适中的地方躺下,把产品小心翼翼地抱在胸前,慢慢转动着水管。用这种方法进行干燥果然奏效,还防止了水管变形。

在旁人看来,这一举动简直是疯狂的、不可思议的。当时,稻盛和夫满脑子想的都是“把产品生产出来”,甚至把它当作自己的孩子,对它倾注了全部的爱。正因为如此,稻盛和夫才能抱着产品转动了整个晚上。这种方法看起来没有多少创意,但如果没有这种“不找借口找方法”的劲头,稻盛和夫或许很难取得日后辉煌的成就。

很多人总为自己找些差强人意的借口,最终错过了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能够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取得优秀成绩的人,往往是最重视寻找方法的人,他们相信凡事都有解决方法。

有什么样的目标,就会带来什么样的人生色彩,有什么样的追求,就能达到什么样的人生高度。唯有摒弃凡事找借口的习惯,才能在职场上取得成功,才会拥有精彩卓越的人生。

不找借口找方法,企业呼唤这样的人才

任何公司都以创造利润为运营目标,以业绩作为考核标准,无论是像微软这样的跨国企业,还是刚刚起步的小公司,都是如此。只有持续赢利,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因此个人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往往决定了一个人在公司内的发展晋升前景。

那么,靠什么为公司创造价值呢?靠的不是借口,而是方法。

我们对于不愿意做的事情,总能找出无数个借口来推脱。有些人总是喜欢找各种各样的理由证明自己为什么做不到,或者把工作中出现的失误怪罪到别人身上。其实,当你不愿意做一件事情时,在做之前你就已经想好了借口。休斯·查姆斯在担任国家收银机公司销售经理期间,曾面对过非常尴尬的情况——公司的销售业绩一直在下滑。到后来,情况极为严重,销售部门不得不召集全体销售人员开大会。查姆斯先生主持了这次会议,他请最优秀的几位销售人员站起来,要他们说明销售业绩为何会下滑。这些销售人员被叫到名字后,逐一向大家倾诉:经济不景气、资金少、人们都希望等到总统大选揭晓之后再买东西,等等。每个销售人员都在列举使自己无法达到平常销售配额的困难情况,会场内弥漫着一股悲壮的气息。

从旁观者的角度出发,这些销售人员说的确实有道理。但是,公司设置销售人员这个职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听他们陈述困难。如果有些事情必须由你完成,你就没必要浪费时间准备各种借口,除非你想离开那个岗位。

当以这样或那样的借口为自己推脱责任时,结果已经注定。在解决问题之前,不要着急为自己寻找借口,而应千方百计想办法克服困难。

让我们看看休斯·查姆斯是如何做的。当销售人员们还在阐述各种困难时,查姆斯先生说道:“停,请大家暂停十分钟,让我把我的皮鞋擦亮。”然后,他让坐在附近的一名小工友把他的擦鞋工具箱拿来,并要求这名工友把他的皮鞋擦亮。在场的销售人员都惊呆了。那位小工友先擦亮他的第一只鞋子,然后擦另一只鞋子,他表现出了一流的擦鞋技巧。皮鞋被擦亮之后,查姆斯先生给了小工友钱,然后说道:“我希望你们每个人好好看看这位小工友。他拥有在我们整个工厂及办公室内擦鞋的特权。他的前任年纪比他大得多,尽管公司每周补贴他五元的薪水,而且工厂里有数千名员工,但他仍然无法从这个公司赚取足以维持生计的费用。”“这位小男孩不仅不需要公司补贴薪水就赚到相当不错的薪水,每周还可以存下一点钱,他和他的前任的工作环境完全相同,也在同一家工厂内,工作的对象也完全相同。”“现在我问你们一个问题,以前那个男孩拉不到更多的生意,是谁的错?是他的错还是顾客的错?”那些销售人员回答说:“当然是那个男孩的错。”“正是如此。”查姆斯说,“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你们现在推销收银机和一年前的情况完全相同:同样的地区,同样的对象以及同样的商业条件。但是,你们的销售成绩却比上一年差。这是谁的错?是你们的错,还是顾客的错?”销售人员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是我们的错!”

在解决问题之前,不要抱怨问题、不要回避困难。任何一件事情,无论它有多么艰难,只要你认真去做,就能解决。与其把时间花在找借口上,不如把时间花在找方法上。

不要让借口阻碍了我们前进的方向。每当做一件事情时,就应该想到这句话: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绝不放弃自己想做的事,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你一定会想到解决这件事的办法。

如果你有智慧,请你贡献智慧

松下公司的标语牌上写着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有智慧,请你贡献智慧;

如果你没有智慧,请你贡献汗水;

如果你两样都不贡献,请你离开公司。”

一家企业里肯定有各种各样的员工,他们来自五湖四海,能力、性格等方面也是千差万别,员工通常可以分成如下三类。

1.机械型员工。这类员工完全按照领导的指示做事。企业管理者面对这样的员工,就如同面对一个机器人,你要将工作步骤像写程序一样布置给他,否则他什么也完不成。

2.智能型员工。这类员工可以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主动运用到工作中,还能为领导提供某些专业方面的合理化建议,就像领导的智囊团。

3.智慧型员工。这类员工能够系统化地思考问题,将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会贯通起来,用于工作。这样的员工是用头脑工作的员工,才是每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最需要的员工。

在工作岗位上,能否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是一个员工是否有智慧的表现。好员工带着智慧工作,他会先分析工作的具体情况,然后寻找解决方法,他们总能把工作做到最好。

有这样一个故事。安妮和露西几乎同时受雇于一家粥店,开始时她们都一样,从底层干起。不久后,安妮便受到总经理的青睐,一路从领班直升到部门经理。露西却像被人遗忘了似的,还在基层辛苦地工作着。她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细心的人会发现:她们都在基层工作的时候,安妮与露西每天接待的顾客差不多。然而,晚上结算的时候,安妮总是比露西多赢利百十来元钱,天天如此。其中有什么玄机呢?每当有顾客进门的时候,露西总是微笑着迎上前,边盛粥,边问道:“加不加鸡蛋?”客人说加,露西就给客人加了一个鸡蛋。每进来一个人,露西都要问一句:“加不加鸡蛋?”有说加的,也有说不加的,几乎各占一半。每天,安妮也是微笑着迎上前,边盛粥,边问客人:“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客人笑着说:“加一个。”再进来一个顾客,安妮又问一句:“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爱吃鸡蛋的说加两个,不爱吃的就说加一个,也有要求不加的,但是很少。一天下来,安妮的业绩当然要比露西好一些。

工作时善用大脑工作的员工肯定比仅用四肢工作的员工更有效率,也更受企业领导者欢迎。

同样一项工作任务,有的员工可以十分轻松地完成,而有的员工时不时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除了个人反应能力等先天差异外,关键在于有的人是用大脑工作,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考虑如何用有效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更好的成果,而有的人仅用双手在劳动。当时还是个小护士的吴士宏,抱着半导体学了一年半的许国璋英语,就壮着胆子到IBM应聘。站在长城饭店的玻璃转门外,吴士宏足足用了五分钟的时间观察别人怎么从容地步入这扇神奇的大门。成功进入IBM后,吴士宏最开始做的是基层办事员的工作——沏茶倒水,打扫卫生。她曾感到非常自卑,连触摸自己心目中象征着高科技的传真机都是一种奢望,她仅仅为身处在这个安全又能解决温饱的环境中而感到宽慰。为了改变这种状态,吴士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为了达到打字的专业水平,她没日没夜地苦练,很长一段时间手指拿不住筷子;为了通过计算机语言考试(否则就要“下岗”),她用两个星期的全部夜晚啃完了一尺半厚的教材;为了锻炼口才以适应推销业务,她把自己关在家里对着墙壁反复练习绕口令,快读专业术语,导致咽喉充血不能吞咽食物。她相信只要自己坚持做好手头的工作,上级一定会给她更多的锻炼机会。果然不出吴士宏所料,她的努力和敬业获得了上级的注意,开始接到一些更有挑战性的任务。最终,吴士宏承担了IBM中国公司华南地区的全部销售工作!吴士宏在IBM公司工作了12年,她的能力有目共睹,正是主动创造价值让她从一名勤杂人员成长为一名高层管理人员。

吴士宏的奋斗历程证明了一点:成就是“真刀实枪”干出来的。

成大事者和平庸之人的本质区别,就是能否理性对待困难,是否勇于克服困难,是否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工作态度。工作态度决定个人的前景,一个不找借口找方法的人,才有希望成为企业最看重的人。

总之,我们应该记住,企业和老板需要的是能主动找方法、创造价值的员工,如果只想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朝九晚五”的世界里得过且过,那么,你很有可能被淘汰。

最优秀的人,是最重视找方法的人

一个人在失败后表现出来的态度是他走向卓越或平庸的分水岭。平庸者遭遇失败后只会找借口推卸责任,优秀者面对失败会积极寻找原因,为下次的成功准备条件、寻找机会。

明明是因为工作不力造成问题成山,不积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原因,却一味强调客观原因。失误、失败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认真对待。“要是我有机会读大学,我早就成了风云人物”;“我要是身体好,早就下海经商,说不定成了百万富翁”;“如果我年轻20岁,我会创办自己的公司”;“要是我运气好一点,哪里还会是一般员工,总经理的位置就是我的。”……找借口是件毫不费力的事,而且可以为自己轻描淡写地找到合适的理由。

优秀者大都具备这样的素质:他们不为自己找理由,而是主动想办法走向成功。2012年初,林书豪突然火了。谁都没有想到林书豪会火,他1.91米的身高、90公斤的体重还有那曾经受过伤的膝盖,在“弹簧人”林立的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实在是没有任何优势,之所以林书豪走向成功,就是因为“如果你身体不如别人强壮,你的脑袋一定要比别人灵光。”林书豪是哈佛大学的高材生,从小到大他从来没有因为打球而耽误学习。林书豪打球从来不跟黑人球员拼爆发,也不跟白人球员拼身体。他的大局观,他突破中的变向,他的假动作,他灵巧的转身都让对方球员难以防守。所以,球评人、专家、教练以及队友对林书豪的普遍评价就是“打球智商高”、“脑子比腿跑得更快”。在林书豪砍下职业生涯单场新高38分,尼克斯队主场击败湖人队的比赛结束后,“魔术师”约翰逊在ESPN演播室对林书豪的篮球智商大加赞赏:“他打得太好了!他的比赛风格,是纳什和斯托克顿的结合体,他融合了这两者的优点。”约翰逊认为林书豪的进攻选择很明智:“当他进攻时,对手迎上来防守,他就传球,如果防守退后,他就开始投篮。我很奇怪,为什么湖人开始不夹击林。他打得太聪明了,非常明智。他打出了一场不可思议的比赛。”对于林书豪打球智商高这一点,尼克斯主帅德-安东尼最有感触和发言权。“他做什么都非常容易,其他队友围绕在他身边,这就是我们想要打出的篮球。林书豪的速度和篮球智商非常不错,这就是事实,而且我觉得他还可以比现在更出色一些。”丹东尼表示,“作为一名控球后卫,他最大的优点就在于打球时非常动脑子。他之前一直说一定给他表现的机会,他可以证明自己的实力,现在他做到了。”林书豪的成功,与他较高的篮球智商分不开。对此,他本人也承认,在哈佛、在常春藤联盟里打球令自己受益匪浅。“那会儿你面对的都是高智商的球员,要对付他们,你就必须练好脚下活。”林书豪说,“防守中,你必须时刻留心背后有人空切,或者双掩护之类的事情。就我个人来讲,那种比赛的节奏相对较慢,我不得不去适应慢节奏的攻防。所以现在,不管是跑起来打球,还是半场阵地战,我都很适应。”

动脑筋找方法,看起来跟打篮球没关系,但现在在美国职业篮球联赛,所有人都夸林书豪判断局势能力强,打球智商高。这就是方法的力量。

李嘉诚是香港的超级富豪,他的最高学历只是初中,而且还有一年没读完;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患小儿麻痹症,下肢瘫痪,他却连任四届美国总统;肯德基创始人哈兰·山德士,66岁时才重新找到事业的起点;盛田昭夫从经营电器做起,经历过数不清的挫折和失败,最后终于使“索尼”进入世界名牌之列。

事实上,困难永远都有,挫折也在所难免,关键是怎样对待。只有不断向别人学习,只有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探索实践,才会有成功的机会。

在成功的路上,注定有许多失败者。借口是懦夫的托词,为了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我们去寻觅吧——寻觅成功的机会,不要寻觅借口。

第二章 只要精神不滑坡,方法总比问题多

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

人作为高级动物,最大的特点就是会动脑筋。只要我们下决心并肯动脑筋,方法自然滚滚而来,这不仅会提高自己找方法的自信,而且会让你越来越熟悉找方法的窍门。“只要精神不滑坡,方法总比问题多”,这是一种无所畏惧的信念,也是工作的指导方针。无论在哪里,不管是领导还是员工,只要有这样的精神,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呢?

虽然说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够被轻易解决,可是如果不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是不会主动消失的,它将一直困扰着你。“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任何人都应该并且可以拥有主动找方法的勇气,并且运用方法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

在工作中,如果我们遇到了难题,就应该坚持这样的原则:努力找方法,而不是轻易放弃。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并于2009年当选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劳模。是什么促使这位杂交水稻专家不断走向成功的呢?可以说,“为工作找方法”的工作精神是他获得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元素!杂交水稻的研制成功浸透了袁隆平严谨治学的精神。因为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难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进行杂交。这样就需要培育出一个雄花不育的稻株,即雄性不育系,然后才能与其他品种杂交。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袁隆平知难而进,他认为,雄性不育系的原始亲本,是一株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也能天然存在。中国有众多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品种,一定蕴藏着丰富的种子资源。于是,袁隆平迈开双腿,走进了水稻的莽莽绿海,去寻找这从未见过,而且中外数据从未报道过的水稻雄性不育株。时间一天天地过去,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踩烂泥,驼背弯腰,一穗一穗地观察寻找。面对这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袁隆平凭着认真严谨的工作精神,终于发现了一株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在水稻研究方面,袁隆平的要求更是一丝不苟。跟随他40年的助手尹华奇举了个小例子:一个组合几粒种子如果要播种成两排,怎么播种呢?要是偶数好办,平均分布;如果是奇数,多出的一粒种子,袁隆平要求不可以放左边也不可以放右边,一定要放在中间,以保证密度一致,缩小实验误差。尹华奇说,袁老师不仅这么要求,还要检查。一年做一万多组,都要求得极其严格。20世纪70年代,我国水稻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公斤,总产量增加200多亿公斤。这些成就主要源于袁隆平的研究成果。

没有一次成功是一劳永逸地实现的,成功需要每天重复不断地行动,一天又一天地坚持。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无论什么年代,困难都会存在,我们只要敢于迎难而上,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在现实生活中,善于思考的人,总能给自己赢得机遇,在成功无望的时候创造出柳暗花明的奇迹。

没有笨死的牛,只有愚死的汉

俗话说:“没有笨死的牛,只有愚死的汉。”任何成功者都不是天生的,只要你积极开动脑筋,寻找方法,终会“守得云开见月明”。法国有位名叫约翰·法伯的科学家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人们称之为“毛毛虫实验”。法伯把若干只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他还在离花盆不远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毛毛虫开始一个跟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一个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毛毛虫还在不停地、坚韧地爬行,一连走了七天七夜,终因饥饿和筋疲力尽而死去。这其中,只需任何一只毛毛虫稍微与众不同地改变行走路线,就会轻而易举地吃到松叶。

像毛毛虫一样失去判断力、经常盲从的人很多。他们一直都在按别人的指令行事,就如同脑袋长在别人身上一样,这种老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走的人,只会和机遇擦肩而过。

聪明的人都不喜欢与别人同吃一碗饭,他们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能够把小机会变成大机会。他们目光独到、另辟蹊径,在别人“睡醒”之前就已把钱赚进了自己的口袋里。

正面心态,积极思维,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人们应该并且可以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用这种心态思考自己面临的问题。

在工作中也是如此,你总会遇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但你的思路绝不能被钳制住,只要思路是活的,就一定能找到出路。老王是颇有名气的水果大王,尤其是他的高原苹果色泽红润、味道鲜美,供不应求。有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将苹果砸伤了,这对老王来说无疑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但是老王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久,他便打出了这样一则广告,并将之贴满了大街小巷。广告上这样写道:“亲爱的顾客,你们注意到了吗?在我们的脸上有一道道伤疤,这是上帝馈赠给我们高原苹果的吻痕——高原常有冰雹,高原苹果才有美丽的吻痕。味美香甜是我们独特的风味,那么请记住我们的正宗商标——伤疤!”从苹果的角度出发,让苹果说话,这则妙不可言的广告再一次使老王的苹果供不应求。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你只是唉声叹气、怨天尤人,自然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你把心锁打开,勇敢地面对问题,开动脑筋,你也会收获更多。

常常听到有人抱怨生活多么艰难,路多么难走。抱怨了很久,而他们的生活还是那么艰难,他们的路依然是那么难走。其原因不过是他们没有想办法解决问题。只有像故事中的老王审时度势,化问题为契机,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问题不是绊脚石,而是垫脚石

工作和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我们会随时随地遇到各种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很多人为自己留了条“后路”,他们总会找出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这个工作太难了,没法解决”、“时机不成熟,条件不具备,我办不到”……就在他们不断强调这些理由的时候,同样的问题却已经被不找借口的人解决了。

在善于找借口的人眼中,借口具有世界上最神奇的作用,“实在是客观条件所限”或“我已经尽力了”成为了追究责任的“免死金牌”。优秀的人面对问题和困难时,借口从来不是他们的第一选项,因为他们明白:方法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终极之道。

我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机遇来自于每一次努力。但我们也经常看到这类不幸的事实:很多有目标、有理想的人,在“我已经试过了”的感慨声中日益倦怠。“我已经试过了”,这个托辞看起来完美无缺,你却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借口的陷阱之中,在事情开始之后就选择了自我放弃,只不过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可以“体面”退出的理由。刚从学校毕业的阎成被北京一家很知名的报社录用了,只不过半年来他一直在打杂,他很希望能独自完成采访。一天上午,报社特别忙,突然有位热心读者打电话说在一个地方有特大新闻发生,请报社派记者前去采访。领导希望小阎能得到锻炼,便派他独自前往采访。等到下午他回来时,领导问他采访的情况怎么样,他却说:“路上太堵了,等我赶到时事情都快结束了,并且已经有别的新闻单位在采访了,我看也没什么重要的新闻价值,就回来了。”领导很生气地说:“北京的交通的确很堵,但是你不知道想别的办法吗?那为什么别的记者能赶到呢?”小阎红着脸争辩道:“路上真的很堵,再说我对那里又不是特别熟悉,身上还背着这么多的采访器材……”领导很生气,从此再也没有将类似的工作交给小阎。

在工作中,像小阎这样遇到问题不是想办法解决,而是四处找借口推脱的人并不少见。其实,在完成某件工作时,如果仅仅满足于“已经试过了”,就会失去很多机会,结果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利益,也阻碍了自己的发展。

有些问题,特别是那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可能让你懊恼万分。这时候,有一个基本原则可用,而且永远适用。这个原则非常简单,那就是永远不放弃,永远不为自己找借口。

问题在不同的人面前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在善于找借口的人面前,它是绊脚石,让他在工作与生活中栽了一个又一个跟头;在善于找方法的行动者面前,它是垫脚石,让他在收获胜利的同时,又踏上新的成功起点。甲、乙、丙三个人供职于同一家加工贸易公司。虽然公司的产品不错,销路也不错,但有些货款无法及时收回。四川有一个大客户半年前就买了公司10万元的产品,但总以各种理由迟迟不肯支付货款。公司决定派甲业务员去讨账。甲觉得这位大客户不好惹,心想他欠的又不是自己的钱,就以自己“不适应四川的气候”为由拒绝了。公司于是派乙业务员去要账。乙找到了那位大客户,但那位客户的态度很强硬,于是乙以“客户太难伺候”为由无功而返。没办法,公司只得派丙业务员去讨账。丙刚跟那位大客户见面,就被指桑骂槐地教训了一顿。但是丙并没有被客户的强硬态度吓退,他想尽办法说服那位客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客户终于开了一张10万元的支票给丙。丙很开心地拿着支票到银行取钱,结果却被告知账上只有99920元。很明显,对方耍了个花招,给了丙一张无法兑现的支票。第二天就是春节,如果丙不及时拿到钱,这笔账又要拖到年后了。丙业务员突然灵机一动,自己拿出100元钱,把钱存到客户公司的账户里去。这样一来,账户里就有了10万多元,他立即将支票兑现了。

丙业务员面对一个赖账难缠的客户,一边用情,一边用智,终于追回了欠款。

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为了不去做某些事而制造借口,或是想出千百个理由来为没能如期实现的计划辩解,那么现在是该面对现实好好检讨的时候了。

接受某项工作时,我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努力挑战困难,要么消极应战。前者可以带来成功,而后者只能走向失败。

思路决定出路,方法决定前途

你是不是还在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你是不是在领导分配任务时,条件反射地罗列出一系列借口?你是不是还在为没有如期实现的目标而懊悔不已?

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不找借口,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要有毅力,遇到困难时能够勇敢地面对,而不是想着逃避,这样,你便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我们不妨看一下这个寓言故事。很久以前,人们结伴去寻找一座金山。当他们沿着大路前进时,突然发现前方有一条大河,挡住了大家前进的道路。河水奔腾不息,金山就在河的对岸,但面前的这条河却使他们陷入了困境。怎么办?绝大多数人只能无功而返,因为“不能走过去”是大家都知道的,所以他们未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另一些人,他们改变了陆地行走的姿势和习惯,他们学会了游泳,但是河太宽,体力根本不能支持他们游到对岸,于是也只能无功而返;还有一些人临河沉思,偶然看见了一根圆木在河里漂浮,于是有了灵感,意识到圆木能将他们带到对岸,结果他们发明了船,最终到达了金山。

能渡过大河的人都是成功者,这是因为他们善于找方法,他们借助了水的浮力和木材的特点,最终到达河对岸。遇到困难就要改变自己的思路和行为,只有改变,才能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卓越者必定是重视找方法的人。在他们的世界里不存在“借口”这两个字,他们相信凡事必有解决方法,而且能够解决得更加完善。事实也一再证明,看似极其困难的事情,只要用心寻找方法,总能够解决。

真正杰出的人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问题找借口。因为他们懂得,寻找借口只会使问题变得更棘手,更难以解决。真正杰出的人,都富有积极开拓和创新的精神,他们绝不会在没有努力的情况下,就找借口逃避。

每一盆鲜花的背后都有一段种子奋斗的故事,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确实,成功是有条件的,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找方法。善于动脑筋,善于找方法,这是所有成功者的特点。李嘉诚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他之所以能够成功,也是有一定原因的。从打工的时候开始,他就是一个善于通过找方法解决问题的高手。他先是在茶楼做跑堂的伙计,后来应聘到一家企业当推销员。做推销员首先要能走路,这一点难不倒他,以前在茶楼成天跑前跑后,早就练就了一副好脚板,所以最重要的还是怎样千方百计地把产品推销出去。有一次,李嘉诚去写字楼推销一种塑料洒水器,一连走了好几家都无人问津。一上午过去了,一点成绩也没有,如果下午还是毫无进展,他回去将无法向老板交代。尽管推销颇为艰难,他还是不停地在给自己打气,精神抖擞地走进另一栋办公楼。他看到楼道上的灰尘很多,突然灵机一动,没有直接推销产品,而是去洗手间,往洒水器里装了一些水,将水洒在楼道里。十分神奇,经他这样一洒,原来脏兮兮的楼道,一下变得干净了许多。这种情景立即引起了办公楼里有关人员的兴趣,就这样,一下午他就卖掉了十多台洒水器。李嘉诚这次推销为什么能获得成功呢?原因在于他掌握了客户的心理:“听别人说好,不如自己看到的好;看到的好,不如使用起来好。”总讲自己的产品好,哪比得上亲自示范、让大家看到使用后的效果呢?在做推销员的整个过程中,李嘉诚十分重视分析问题和总结方法。公司的老板发现:李嘉诚跑的地方比别的推销员都多,成绩也是全公司最好的。

其实不仅是李嘉诚善于找方法,几乎所有的成功者都深知找方法的重要性。优秀者总是能够主动找方法解决问题,而不是找借口回避责任,他们才是企业的财富,是团队的骨干!

少说如果,多说如何

面对种种不如意,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在为自己找借口。由此衍生出了两类员工:一类喜欢以“如果”作为口头禅的开头,“如果当初我不这样就好了”“如果当初我那样做就好了”“如果我有这样一个上司就好了”;一类喜欢以“如何”作为自己的标签:如何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如何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如何把事情干得更好。

爱说“如果”的人总把失败的原因归到他人身上,他们总在抱怨自己的机会少,怀才不遇,甚至是命运不公,却从不在自己的身上找原因。说“如何”的人不会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没有意义的抱怨声中,他们通常把抱怨的时间节省下来解决问题。

遇到困难和挫折以后,把注意力放在“如果”上面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每每到了这个时候,最关键的是要想到“如何”二字,如何摆脱困境,如何从失败中奋起,如何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当然,每个人遇到的问题不同,回答“如何”的答案也不尽相同。一家建筑公司为一栋新楼安装电线。在安装过程中,他们要把电线穿过一条20米长,但直径只有3厘米的管道。管道砌在砖石里,并且拐了五个弯。他们感到束手无策,显然,用常规方法是无法完成任务的。后来,一位爱动脑筋的装修工想出了一个非常新颖的主意:他到市场上买来两只白鼠,一公一母。然后,他把一根线绑在公老鼠身上,并把它放在管子的一端。另一名工作人员则把那只母老鼠放到管子的另一端,并轻轻地捏它,让它发出吱吱的叫声。公老鼠听到母老鼠的叫声,便沿着管子跑去找它。公老鼠沿着管子跑,身后的那根线也被拖着跑。就这样,穿电线的难题顺利解决了。这位爱动脑筋的装修工也因此得到了同事和老板的称赞。

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用智慧去工作。我们在工作时,不但要用手去做,更要用脑子去想。不管工作有多忙多难,都要经常停下来好好想一下,不要觉得事情就是这样了,再怎么努力也没办法了。你只有在工作中主动想办法解决困难,才能成为企业中最受欢迎的人。

美国成功学家格兰特纳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有自己系鞋带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的机会!”让我们记住这句话,改变对借口的态度,把寻找借口的时间和精力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因为工作中没有借口,失败没有借口,成功不属于那些寻找借口的人。

时间绝对不会倒流,不纠缠于“如果”,多想想如何做。小吴有个口头禅:“你若不想做,会找到一个借口;你若想做,会找到一个方法。”后来公司发展壮大,原有的电话线根本不够用。重新铺线的成本太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电话线的问题。于是,大家满腹抱怨,工作积极性大受影响。在很多人只顾抱怨的时候,小吴没有任何怨言。他认为,再多的抱怨也无济于事,倒不如多想想如何解决。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买了一部小灵通,并开始了正常的业务流程。销售部召开会议时,很多人的工作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停顿,大家纷纷寻找原因,并不约而同地将问题归咎于电话。但是有一位员工业绩依然很稳定,那就是购买小灵通的小吴。他最后发言时,诚实而坦率地说道:“我的业绩之所以很稳定,并不是我有多聪明,只不过我希望自己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家已经看到了,我自己买了一部小灵通,在电话不好打的时候,我就通过小灵通联系业务,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在这里我正式向各位同事和公司提出我的想法:我们每个人购买一部自己的小灵通,比较经济实用,公司提供支持,报销部分费用。”大家对小吴的这番发言报以热烈的掌声。公司对他解决问题的方法也非常赞同,提供了这方面的费用支持。

人的一生就是在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中度过的,应该主动问问自己:“我好好想过解决办法吗?”

在遇到失败和挫折的时候,“如果”的设想和借口没有用,“如何”的回答才能解决问题。只要多想想“如何”去做,而不是纠缠于“如果”式的各种借口,克服困难,走出失败,任何人都有希望成功。

第三章 以结果为导向,找对方法做对事

员工的天职是创造价值

结果,也就是我们要达成的目标,它不会从天而降,也不会唾手可得,而是要经过缜密思考、精心准备、积极行动,不断寻找解决的方法,只有不断尝试,才能达成。

在任务或工作完成不好的情况下,我们往往会找出这样或那样的借口来掩饰我们的失误、无能、懦弱和懒惰。其实,无论对于自己还是对于他人,真正需要的并不是借口,而是结果!

只有获胜,才能赢得生存所需的资源;只有持续获胜,才能得到广阔的空间和领地,才能从竞争的包围圈中脱颖而出。正如比尔·盖茨所说的:“这个世界不会在乎你的自尊,这个世界期望你先做出成绩,再强调自己的感受。”

市场竞争激烈无比,如果企业的产品跟不上市场,那么无论你曾是业界霸主,还是龙头老大,你的结局都将是失去生存的权利。

通常我们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面对同一项任务,不同的人做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即使是同一个岗位,不同的人薪水也会不同。其实,这里面的玄机就在于做的方法与过程。伍尔夫和吉姆是同一家设计公司的设计师。交易会召开之前,他们接到了新的任务。这是两家著名企业的展位设计,两家公司都对设计标准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老板把两个项目分别交给了吉姆和伍尔夫。吉姆看到客户的要求后,不由得抱怨起来:“怎么可能呢?怎么可能达到这样的要求,简直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于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吉姆觉得很烦恼。他想,反正交给谁做都一样做不出来。于是,他仍然按照以往较低的标准设计了这个展位。客户看到初稿之后,大失所望,并明确表示,他们考虑转换另一家设计公司。这样的结果令吉姆更为沮丧。伍尔夫接到设计要求之后,感到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项目,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没有惯例可以参考。但是,他又从心里感到高兴,他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新机会。为了获取新的灵感,他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想了很多办法。最后,他从海洋世界的纪录片中获得了灵感,设计出来的展位美轮美奂,老板和客户对此都非常满意。最后,吉姆被辞退了,伍尔夫则升为了部门主管。

吉姆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没有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没有积极思考,所以使自己陷入了失业的困境;而伍尔夫却因为善于动脑想办法,做出了令客户以及上司都满意的结果。

结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一家企业不追求利润,这家企业肯定会垮掉。

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以结果为本;有的人结果意识淡薄,忽视对工作结果的把握,而是把精力放到了找寻各种各样的借口上面。两种不同的做法,决定了员工的优秀与平庸。优秀员工在结果心态的驱动下,会竭尽全力利用方法取得结果,他在赢取结果的过程中,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没有人会注意到你奋斗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荣誉只会授予创造结果的英雄。只有当你获得大家一致的认同时,你才有资格谈论努力过程中的酸甜苦辣。

结果是一种标杆,是一种方向,也是不断走向卓越的新起点。借口则是一种毒药,是一种巫术,更是毁掉你前途的主要力量。

在现实中,许多员工总在抱怨公司给自己的机会少,自己具有非凡的能力却没有得到重用,一切平庸全是老板的错……他们总是找出种种理由和借口,为自己的平庸开脱。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态度比平庸更加可怕。对于一名员工来说,一旦养成了不求结果的恶习,必定会轻视自己的工作,甚至轻视人生的意义。

事实上,当你接受一项任务时,就意味着你必须做出结果。这是确保你继续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畅顺之路,而懒惰、不思考则势必会对你的工作产生影响,甚至使你的信用度降低。如果你勤于思考,能够很好地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那么你的人生价值就会提升,当你解决了一个异于常规的问题时,你升值和升职的机会就会自然而至。20世纪70年代初,初中毕业的孔祥瑞到天津港当码头工人,后来与门机结下了不解之缘。2001年,天津港制定了冲击亿吨大港的奋斗目标,这意味着,六公司的18台门机要比上年增加近30%的工作量。那些天,孔祥瑞天天站在门机下面琢磨,希望这些他闭着眼睛都摸不错的“老伙伴”具备他还不知道的潜力。有一天,孔祥瑞干脆爬上船,近距离观察门机抓斗的动作,他突然发现门机抓斗放料时,起升动作有一个16秒左右的停滞。能不能把这个作业空当利用起来,提高工作效率呢?他和队里的技术骨干对指挥门机抓斗的“大脑”——主令控制器进行革新改造,将手柄移动轨迹由“十”字形变成“五角星”形,成功地挤出了15.8秒时间。改造后,每台门机平均每天多装运480吨,大大超过了预定指标。2002年,以孔祥瑞的名字命名的“门机主令器星形操作法”,被评为“天津市职工十大优秀操作法”之一。在30多年的工作生涯中,孔祥瑞创造科研成果150余项,为企业创造效益8400多万元。

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是一种崇高的责任,也是优秀员工必须具备的品质。员工要学会统筹安排,拿出最佳的方案,真正把劲儿使在刀刃上,实现效率与质量并重,把工作做得趋于完美、无可挑剔。

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

小凤和小莉是位于某开发区旁边的一家网络公司营销部的职员,她们主要的工作是把网络产品推销给开发区内的其他企业。但是小莉的业绩一直不如小凤,有一天,小莉在公司和同事聊天的时候说:“你们发现没有,经理对小凤格外照顾。”这话被正好路过的经理听到了,他把小莉叫到办公室,“你觉得你比小凤的业务能力如何?”“我觉得我不比她差。”“你比小凤的业绩如何?”“小凤的业绩比我好,但……”“那就行了,对于我来讲,我只看你们的业绩,谁的业绩高,就说明谁对公司有更大的价值,我就给谁开出更高的工资。这么讲虽然有点残忍,可这就是在公司生存下去的法则。”

好业绩不能从天而降,要经过艰辛、努力、思考才能获得。

每家公司都是追逐利益的实体,持续发展则需要公司中的每位员工解决公司运营中的所有问题。公司是员工证明自己能力的战场,无论何时何地,如果你没有贡献,解决不了问题,你迟早是一枚被弃用的棋子。1861年,当美国内战开始时,林肯总统还没有为联邦军队找到一名合适的总指挥官。林肯先后任用了4名总指挥官,他们却没有一个人能“100%执行总统的命令”——向敌人进攻,打败他们。最后,格兰特完成了这一使命。从一名西点军校的毕业生到一名总指挥官,格兰特升迁的速度令人难以想象。在战争中,那些能圆满完成任务的人最终会被发现、被委以重任,因为战场是检验一名士兵、一名将军到底能不能出色完成任务的最佳场所。在格兰特将军担任联邦军队总指挥官期间,纽约派了一个牧师代表团到白宫求见林肯,要求撤换格兰特,理由是格兰特将军在战争期间喝酒。林肯耐心地听他们讲了一个小时。然后林肯说:“诸位还有话要说吗?”代表们说:“没有了。”于是林肯问道:“诸位先生,你们讲得很好,我想请你们告诉我,格兰特将军喝的酒是什么牌子的?”大家回答说:“不知道。”林肯说:“这太令人遗憾了。如果你们能告诉我,我将派人购买10吨该牌子的酒,送给那些没有打过胜仗的将军们,好让他们也像格兰特一样打几场胜仗!”为什么林肯总统这么器重格兰特呢?因为在当时,联邦军队中大部分的将领一直在打败仗,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人敢于主动进攻,更没有一个人能像格兰特那样:当他还上校时,他就开始打胜仗;当他升为陆军准将时,他还在打胜仗;当他升为少将时,他仍然在打胜仗。他打的胜仗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他总是能利用手中有限的军队、有限的武器,在战场上创造最大的胜利。格兰特升为联邦军队的总指挥后,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林肯总统是格兰特最有力的支持者,而格兰特也以他非凡的执行力赢得了林肯的信任。林肯在后来也曾说道:“格兰特将军是我遇见的最善于完成任务的人。”

在战场上,林肯总统需要像格兰特一样能解决问题的将军,同样的道理,在职场中,老板也需要那些能够解决问题的员工。对于老板来说,他不需要你告诉他,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克服多少困难,他只需要你完成这个任务。

一名员工是否优秀,关键看他所创造的价值,他是否能够解决问题。

百事可乐公司推崇一种“执行力”文化,强调员工“主动执行”公司的任务,并100%地去完成它。那些一直能很好地解决问题的人总会得到公司的嘉奖,那些业绩不佳的员工则不断地被淘汰出局。这种“以结果论成败”的企业文化塑造了一支有顽强战斗力的员工队伍。

不要“想当然”,老手也会翻船

不能快速取得业绩的原因之一就是“想当然”。绝大多数问题的出现都是“想当然”的结果。

所谓“想当然”,就是觉得事情理所当然、应该百分之百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发展。一旦具备“想当然”的意识,就不会认真想,更不会核实、确认。

客观事实与客观规律不会以你的个人意志为转移。当你“想当然”时,许多想象不到的问题就会出现。以下是“想当然”的四种情况。“想当然”一:美国霍尔公司CEO詹姆斯·格林要去东南亚考察,让主管务必在出发前为他准备好资料与数据,到了机场格林向主管要文件时,主管却说:“我以为你在飞机上也不可能看文件,所以准备等会儿回公司打印出来,等你到了酒店,我再传真给你。”“想当然”二:某国外交部有一封急电,通信员问是否马上送来,总理秘书根据平时的情况判断,这封文件不过是上个文件的正式印件,就没有让通信员送过来,最后差点因此而耽误了大事。“想当然”三:一名销售员跟客户约好三天之后面谈,于是他到那天就匆忙赶过去了,结果客户不在。回到公司,老总问他为什么去之前不打个电话确认,他说都已经约好的事情,没想到客户会忘记。“想当然”四:一位培训师为一家企业进行过一次员工培训,效果非常好。这家企业下个月还有一次高层培训,可能会再次选择他。有了第一次成功的经验,他对这次培训十分有信心。因此他没有做前期的准备工作,最后企业以他不擅长深入的案例决策分析为由没有选择与他合作。

在职场中,通常员工会有四种“想当然”的表现:自以为是地擅自改变领导意见;凭“表面印象”判断;只考虑到原本的“计划”;盲目乐观。上述案例中的四人就是分别犯了这四种错误。“想当然”的人在工作中是无法有效完成任务的。

告别“想当然”,取得好业绩,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自以为是,勤请示领导

很多时候领导这么说了,但许多员工不照此去做。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觉得执行可以根据情况灵活应变。但从另一个角度想,那只是员工自己的想法,领导也是这么想的吗?或许他们做出的改变恰恰是领导不想要的。所以,凡事多向领导请示才能把任务做好。

2.加强核实问题少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觉得一件事情“看起来是这样的”,于是就去做了,或者“以前都是这样,这次也不可能例外”。可是,结果却很有可能和我们预想的大有出入。所以,在工作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加强核实,才能有效推进工作。

3.“计划”赶不上“变化”“想当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只考虑原本的“计划”,却忽略了可能产生的“变化”。

有句老话说得好,“计划赶不上变化”。事物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无论事先计划得多么周详,在执行的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种种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做任何工作时都多想一些,有时候还必须根据预想的变化提前做几个方案。如果只是拘泥于原有计划,那么当我们面对新的变化时,很可能就会束手无策,无法解决。

4.不盲目乐观“想当然”地认为后续的发展和结果都会很顺利,盲目乐观会蒙蔽我们的双眼,看不到潜在的问题,即使看到了问题,也觉得这很正常,不会引起重视。

让问题止步,只为结果找方法

“结果决定一切”,看上去这也许会使许多人付出的努力都白费了,但历史就是按照这种法则运转的,所以结果是对一个人能力的最佳评价。在某企业的季度工作会议上经常听到类似的推诿。营销部经理说:“最近销售情况不理想,我们得负一定的责任。但主要原因在于对手推出的新产品比我们的产品先进。”研发经理认真总结道:“最近推出新产品少是由于研发预算少。大家都知道,杯水车薪的预算还被财务部门削减了。”财务经理马上接着解释:“公司成本在上升,我们能节约就得节约。”这时,采购经理跳起来说:“采购成本上升了10%,是由于不锈钢价格急速攀升。”于是,大家异口同声说:“原来如此!”言外之意便是:大家都没有责任。最后,人力资源经理终于发言了:“这样说来,我只好去考核不锈钢厂了?”

这样的情景经常在各家企业上演着——当工作出现困难时,各部门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指责相关部门没有配合好自己的工作。责任能推就推,事情能躲就躲。最后,问题只有不了了之。

美国总统杜鲁门上任后,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摆了个牌子,上面写着“book of stop here”,翻译成中文就是:“问题到此为止。”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让自己负起责任来,不要把问题丢给别人。

犯了错误时,你首先要反省:我的理由是不是客观,是不是真实可信?是不是只想掩饰自己的错误?然后回头看看自己的行为,如果自己确实有错误的地方,就应该勇敢地承担责任,诚恳地承认错误,并且改正自己的行为,积极寻求补救的办法。

不把问题留给老板,勇于承担自己职责范围内的责任。只有这种员工,才是老板心目中值得栽培的人才。

只要是工作,就会有问题出现,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就越能体现出我们的工作价值!如果我们面对问题时,不是一味找借口,而是积极主动地寻找方法,再难的问题也能解决。

积极找方法解决问题的员工才能更快地成长,在企业中脱颖而出。因为只有积极找方法的员工才能够为企业创造效益,成为推动公司发展的关键力量。王光和张颐同时供职于一家音像公司,他们能力相当。有一次,公司从德国进口了一套当时最先进的采编设备,但是说明书是用德文写的,公司里没有人能看得懂。老板把王光叫到办公室,告诉他:“我们公司新引进了一套数字采编系统,希望你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然后带领大家一起吃。”王光连忙摇头说:“我觉得不太合适,一方面我对德语一窍不通,连说明书都看不懂;另一方面,我怕把设备弄出毛病来。”老板眼里流露出失望的神色,只好又叫来了张颐,张颐很爽快地答应了,老板很高兴。张颐接下任务后就马不停蹄地忙碌起来。他对德文也是一窍不通,于是就去附近一所大学的外语学院,请德语系的教授帮忙,把德文的说明书翻译成中文。在摸索新设备的过程中,他一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在德语系教授的帮助下,通过电子邮件,向德国厂家的技术专家请教。短短一个月下来,张颐已经能够熟练使用新的采编设备了。在他的指导下,同事们也都很快学会了这套设备的使用方法。张颐因此到了老板的赞赏。以后,有什么任务,老板总是第一时间找到张颐。因为他知道,张颐不会让他失望。

完成任务是没有条件的,一个没有执行意识的人,就会习惯寻找借口。“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解决不了问题的人”,这句话是一种自信与勇敢的体现,表明了一个人对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的态度。只有抱着这样的心态努力工作,才能圆满解决工作上的问题,完成自己的任务。

工作中,管理者看重的是业绩,要的是结果。作为一名合格的员工,就应当认清自己的责任,把问题留给自己,把成果带给企业。

向市场要结果

如果一名销售人员的业绩不达标,或多或少跟市场有关系。但这真的是业绩不达标的理由吗?我们要做的不是找借口,而是开拓新的市场。

夏季被公认为是洗衣机销售的淡季,但是,海尔提出了开发适应淡季销售的产品的要求,“小小神童”洗衣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1990年,海尔调查洗衣机市场时就发现,夏天洗衣机卖得特别少。为什么夏天人们洗衣服洗得特别勤,洗衣机反而卖不动呢?经过市场调查才发现,当时市场上只有4公斤、5公斤的大洗衣机,消费者夏天的衬衣、袜子换下来天天洗,用大洗衣机洗又费水又费电,干脆用手洗了。并不是在夏天人们不需要洗衣机,而是没有适合洗衬衣和袜子的小洗衣机。根据消费者这个需求,海尔研制开发了一种“小小神童”洗衣机,洗衣容量为1.5公斤,3个水位,最低水位洗两双袜子。这种洗衣机在夏天投入市场后很快就供不应求了。

海尔员工通过创新把洗衣机销售做到了淡季不淡,他们把人们在夏天洗袜子、洗衬衣的问题解决了。由此,海尔的科研人员和销售人员都树立了这样一种观念: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

海尔员工只是转换了一下思路,在别人向“大”的方向发展时,海尔选择向“小”的方向开发。这也说明了:只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只要有赢得市场的必胜信念,再加上一些巧妙灵活的创意,就能够取得不错的效益。

在善于创新的员工眼中,不存在“不能做”的市场,即使市场开拓比较难,他们也一定能在困难中找到突破点,运用灵活的思维和方法打开市场、赢得市场。

现在,所有企业都在讲创新,有些企业开发出了新产品,却无法从中获得收益。某市一家工厂投入2000多万元,组织科研人员经过一年多的攻关,开发出了一种新产品。这种产品在技术上确实是比较先进的,但由于成本太高,购买者寥寥无几,公司由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是什么原因使这家工厂“为创新所累”呢?根本原因是它没有以将产品“卖出去”为原则来进行技术创新。在市场中,“买”与“卖”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卖家而没有买家不能成为市场,更不能发挥创新的价值。

公司技术创新最重要的是要有市场效果。只有紧紧围绕着市场的需求,才能够生产出创造效益的产品,取得丰厚的经济利润。我们不但要向自己要创意,更要向市场要结果。“向市场要结果”,必然不能忽视消费者的意见,产品只有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会有市场。

做市场,是要讲求手段与策略的。如果一味跟随别人的步伐,而没有丝毫的创新,市场只能越做越小,越做越死。有时,一点小小的创意,一个小小的变化,便可以改变产品的市场格局,从而赢得良好的业绩。

第四章 对工作负责,就是对工作中的问题负责

问题来了,不推卸责任

一场众人期待的话剧演砸了,剧院经理非常生气,他把剧组的工作人员叫来以便弄清究竟哪个方面出现了问题。经理首先问导演:“说说你的看法。”导演说了一大堆理由:“编剧设计的台词过于拗口、服装师迟到十多分钟、灯光和美工没能按照要求工作、演员的表演还欠火候……”经理听了之后说:“那么作为该剧的导演,你的责任是什么呢?”导演说:“出现这样的问题与我无关……”

当出现问题的时候,领导听到最多的就是“与我无关”、“我才到的呀”、“我想了很多办法,但不知道怎样才能改善”、“都是他们出的主意,我不知道他们的初衷”……这种态度往往令上司很恼火。

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勇于承担责任不仅是一种品质,而且是你走向成功的法宝。然而在现代职场中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大家学会了互相推诿和转让责任,并美其名曰:转让风险。

你要相信,只有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有可能成就大事业。小李是一家大型公司的工程部经理。一次,上司安排他去处理一件难缠的事——由于一桩工程引发的公司与当地居民的纠纷。本来,这些事务并不在他的职责范围之内,但公司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总裁认为他能言善辩又极善周旋,便让他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到外地与分公司的几位负责人共同协商,妥善处理这件对公司业务发展至关重要的事务。到了当地之后,小李自恃是总部派下来的人,不屑与分公司的几位负责人积极协商、共同处理,而是我行我素、一意孤行,但是他不了解当地的民俗民情,结果不但事情未能妥善处理,还与当地居民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当总裁责怪他时,他怕影响到自己以后的升职和加薪,便把责任统统推到了分公司的几位负责人身上。于是,总裁对事情进行了一番详细的调查,了解到事情的全部过程,知道如今如此严重的后果完全出于他的自作主张时,便责罚了他,并因此对他的人品和能力产生了质疑。

小李自己把事情办砸了,还把责任推给同事,这样做不仅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还给自己带来了麻烦。“我警告我们公司的人,”美国塞文事务机器公司前董事长保罗·查莱普说,“如果我听到谁说‘我不知道,这不关我的事’,我马上开除他。因为说这话的人显然对我们公司没有足够的兴趣——如果你站在那儿,眼睁睁地看着一个没有穿救生衣、只有两岁大的小孩单独在码头边上玩耍——好吧!我可不会容许你这样做,你必须跑过去保护那个两岁的小孩才行。”“同样,不论是不是你的责任,只要关系到公司的利益,你都该毫不犹豫地加以维护。因为,如果一个员工想得到提升,任何一件事都是他的责任。如果你想使老板相信你是个可造之才,最好、最快的方法,莫过于积极寻找并抓牢促进公司利益的机会,哪怕不属于你的工作范畴,你也要这么做。”

由此可见,只有出现问题总是主动承担,积极想办法解决的员工才是企业领导心目中的优秀员工。

不怕岗位小,就怕志气小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影响公司发展的关键人物。在同样的工作任务面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工作效果,原因何在?其实只是因为个人的看法不同,导致最终的结果不同罢了。

在现实工作中,存在很多认识不到位的职场“小演员”,他们总是喜欢在老板出现的时候装模作样,假装很忙碌,其实什么都没有做。这种“忙碌”短期内可能会获得老板的好感,但是时间长了,不但会给公司造成损失,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也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你在表演忙碌的时候其实也是很忙碌的,与其把大部分时间放在精心策划的表演上面,还不如真真正正地做点事情。忙碌工作的最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讨好老板,而是为了使自己的才华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王小丫是名副其实的“金牌”主持人,但是也许很多人不知道,如今光芒四射的她,在刚刚进入职场时,做的也只是一些很基础的工作。当年,王小丫从四川大学经济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经济类报社工作。但是令这个高才生没想到的是,她的第一份工作竟然是到通联部抄写信封。面对这样的工作,王小丫一遍遍地问自己:“难道这就是大学生的工作吗?”那时她感到十分沮丧,甚至到了绝望的地步,无论如何也想不通。但是她还是坚持做了下来,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王小丫抄写信封的速度越来越快,甚至快到一个人可以承担三个人的工作量。看到王小丫把工作做得又快又好,领导便问她:“愿不愿意做点其他的工作呀?”就这样,王小丫先后在文摘版、理论版和副刊版担任编辑,后来经过不懈努力,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电视节目主持人。

当年的王小丫虽然只是报社的一名普通抄写员,但她从来不认为自己所在的岗位“小”,她知道自己的工作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锻炼、提升自己的机会,所以,她通过努力赢得了领导的认可,收获了职场的成功。

一家公司的墙壁上写着一句很好的话——“不以位卑而消沉,不以责小而松懈,不以薪少而放任”,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求员工不要因为职位小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要斤斤计较工作的回报,而要更多地将自己的付出放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每个人无论职位高低、责任大小,都要为公司尽心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为公司着想,做到老板在与不在一个样,在认真工作中锻炼自己。

有些员工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自己学历高、有能力,就一定能够被委以重任,一定会收获成功。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原因何在?其实,一个人即便有再高的学历,再好的教育背景,对待工作如果不认真,不将敏捷的判断力、准确的逻辑推理能力、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工作中的具体细节联系起来,最终也会一事无成。

员工不要因为自己的职位很小,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是要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在工作中,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小到可以被抛弃;没有任何一个细节,细到应该被忽略。

与工作谈恋爱

与工作谈恋爱?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也许是:我的天!我爱上任何东西,都不可能爱上那份沉闷的、消耗我所有精力的工作。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爱上自己的工作并非不可能,关键是如何找到工作的可爱之处。

正如京剧业内的一句行话:“不疯魔不成活”。“不疯魔不成活”指的是一种职业精神,指的是一种境界,一种极痴迷的境界,无论对戏还是对工作具有一种深深的迷恋,这种迷恋让人深陷其中,如痴如醉。能成就一番大作为者,不乏“疯魔”之辈,唯有此等痴迷投入才能终成大器,完成大业。最初创立联想的十几年中,柳传志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业务开拓上,他对工作的爱已经让他身边的人有点受不了了。以前柳传志和家人聊天的话题非常广泛,但自从成立了联想公司之后,柳传志在家里的话题就再也离不开“联想”这两个字了。柳传志有过许多次类似的出差经历——从某个宾馆出去办事,等要回去时突然忘了自己住哪个房间了。一环套一环的工作让柳传志每时每刻都在想工作的事情,以致将一些生活琐事全然抛在了脑后。

成功人士都有一些类似的品质。像“疯子”一样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是他们成功的内在动力。

但是,有的人在一开始是无法自由选择自己热爱的职业的,只能被迫选择一些不符合自己爱好的职业。在这种情况下,更不能敷衍了事,而要学会爱自己所做的。

乔布斯就是这样一个不折不扣的热爱工作的人,他对职业的热爱缔造了一个神话。乔布斯(Jobs)在英文中意为“工作”。乔布斯也经常这样度过他的一天:早晨6时起床,工作一会儿后吃早点,然后等孩子们上学后再工作一个小时,9时左右去公司上班。无论他在哪里,他的计算机都通过高速网络和苹果公司连接在一起,以便他随时可以处理文件和电子邮件。乔布斯并不觉得这样很辛苦,他说自己很幸运,很年轻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热爱什么职业,这个信念帮助他成功地创建了苹果公司,即使在条件艰苦的仓库里汗流浃背地工作也无怨无悔。因为和董事会的经营理念不同,乔布斯被苹果开除。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把自己赶走,这样残酷的现实并没有浇灭他对电子行业的热爱。几经波折后,乔布斯又回到了苹果公司CEO的位置,并带领苹果公司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乔布斯成就了非凡的事业,他说那是因为他很幸运地找到了热爱的职业,事实上是他的坚持不懈成就了自己。在一次检查中,乔布斯被查出胰脏有一个肿瘤,接受手术后,他又重新回到了苹果公司。经历了挫折,乔布斯感慨地说:“人生会用砖头打你的头,但不要丧失信心。我确信,我爱我所做的事情,这就是这些年来我继续走下去的惟一理由。”“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这就是乔布斯对待人生和事业的态度。事实上对自己的工作越热爱,工作效率就越高。有些人对工作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因为工作能给他成就感,工作能让他兴奋,工作能使他活得充实。

与工作谈恋爱,你会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越来越少,解决问题的方法越来越多。

提升工作价值,提高时间含金量

麦肯锡公司曾经得到过一次沉痛的教训。麦肯锡公司曾经为一家重要的大客户做咨询。咨询结束的时候,麦肯锡的项目负责人在电梯间里遇见了对方公司的董事长,该董事长问麦肯锡的项目负责人:“你能不能说一下现在的结果呢?”由于该项目负责人没有准备,因此无法在电梯从30层到1层的30秒钟内把结果说清楚。最终,麦肯锡失去了这一重要客户。从此,麦肯锡要求公司员工凡事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结果表达清楚,凡事要直奔主题、直奔结果。麦肯锡认为,一般情况下人们最多记得住一二三,记不住四五六,所以凡事要归纳在三条以内。

这就是如今在商界流传甚广的“30秒钟电梯理论”或称“电梯演讲”。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益。节省时间就是为企业创造效益。员工要提高时间的利用率,提高时间的含金量,提升工作价值。我们可以对自己做以下的价值分析。

假定一个部门平均每人月收入400元,这400元占每人每月创造新价值的27%,则每人每月创造新价值为:400÷27%=1482元。每人每天工作7.5小时,每月工作23.5天,则每人每月的工作时间=7.5×23.5×60=10575分钟。每人每分钟创造的价值=1482÷10575≈0.14元。因此,如果办一件事,需要3个人工作5天,则办此事的成本为3×5×7.5×60×0.14≈945元。

通过这种价值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每一分钟的工作价值都是可以量化的,你做了多少事,产生了多大的价值,很容易计算出来。对于某些人来说,虽然看上去非常忙碌,但通过价值计算却发现他的效率非常低,这也就难怪领导会不满意了。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呢?就是把价值管理植入我们的工作当中,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最有价值的事。利用好时间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凡事分清轻重缓急,一切以要事为先,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将时间用在回报率最高的地方。汉夫特是加拿大渥太华一家宾馆的老板,他以“懒惰”著称,凡是能交给手下干的事,他绝不亲自去做。宾馆业务虽然繁忙,他却整天悠闲自在。有一年的圣诞节,他让宾馆全体员工分别评选出10名最勤快和10名最“懒惰”的员工。汉夫特把这10名最“懒惰”的员工叫到他的办公室。这些员工忐忑不安,以为老板要炒他们鱿鱼,可是令他们感到意外的是,一进门,汉夫特就说:“恭喜各位被评为本宾馆最优秀的员工。”这10名员工面面相觑。看到大伙这样,汉夫特微笑着解释道:“根据我的观察,你们的‘懒’突出表现在总是一次就把餐具送到餐桌上,一次就把客人的房间收拾干净,一次就把工作干完,因此在别人眼里你们大部分的时间都闲着,无所事事。但依我看,最优秀的员工无一例外都是‘懒汉’——‘懒’得连一个多余的动作都不想去做。勤快员工的‘勤’,大多表现在整天忙忙碌碌,不在乎把力气花在多余的动作上,做一件事不在乎往来多少趟、花多少时间,如此一来,工作能有效率吗?”

也许你会觉得汉夫特的行为不可思议,这并不奇怪,因为你还没有弄懂工作追求的是什么。

有人曾经问过许多公司的管理者:什么是评价员工的标准?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说:业绩。要提升业绩,就要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可见,无论员工在其他方面表现得如何出色,对待工作如何勤奋,只要他拿不出令人信服的业绩,一切都是白费工夫。虽然勤奋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一个只知道勤奋的人并不是一个百分之百的人才,如果要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