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O的内容战略(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6 21:41:53

点击下载

作者:(美)小比尔·梅西(Bill Mesce, Jr.)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HBO的内容战略

HBO的内容战略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HBO的内容战略作者:【美】小比尔·梅西(Bill Mesce, Jr.)排版:HMM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3-01ISBN:9787213091919本书由天津湛庐图书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谨将此书献给所有人,因为我们都想念过去的午夜电视!测试题关于HBO,你知道多少1.HBO是一家什么性质的电视台?

A.无线电视台

B.有线电视基本频道

C.付费电视台

D.卫星电视2.一开始,HBO在内容上的定位是一个什么样的频道?

A.综合型频道

B.电影频道

C.电视剧频道

D.综艺频道3.HBO是什么时候开播的?

A.1965年

B.1970年

C.1972年

D.1975年4.第一家使用同步卫星传播信号的电视台是哪家?

A.ABC

B.NBC

C.HBO

D.Showtime5.令HBO声名大噪的是它的电视剧,那么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力制作电视剧的呢?

A.1985年左右

B.1990年左右

C.1995年左右

D.2000年以后6.以下美剧中,哪一部不是HBO制作的?

A.《黑道家族》

B.《权力的游戏》

C.《纸牌屋》

D.《衰姐们》7.以下哪三部美剧奠定了HBO在电视剧制作领域的引领者地位?

A.《兄弟连》《黑道家族》《监狱风云》

B.《欲望都市》《黑道家族》《六尺之下》

C.《监狱风云》《欲望都市》《权力的游戏》

D.《真爱如血》《欲望都市》《权力的游戏》8.目前,HBO属于哪家公司?

A.时代华纳

B.新闻集团

C.AT&A

D.迪士尼你对HBO的了解有多少?扫码获取“湛庐阅读”App,搜索“HBO的内容战略”,获取测试题答案。各方赞誉

已经超过10年,中国的观众,特别是年轻的互联网用户,享受科技创新带来的更加方便、快捷的影视视听体验。这就是高速发展的在线网络视频行业。从出生就开始看着爱奇艺这样的视频网站的孩子们已经上了小学高年级。同样的时间,在北美、欧洲甚至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用户都在为在线网络视频的发展而开心,资本界都在高度关注像奈飞这样的网络视频企业。可是大家知道吗?47年前发生的科技创新驱动影视娱乐行业发生重大变革的事件,与今天的变化是如此相像。这一事件就是HBO的诞生。《HBO的内容战略》这本书让我这个从事网络视频行业将近10年的人,忽然发现了一个宝贝。有线电视技术、卫星电视技术创新对内容传播方式的改变,从广告模式到向用户收费模式的改变,从采购内容占领市场份额到原创内容成为核心竞争力,HBO的发展史就是网络视频的发展史。读这本书,可能还可以发现我们现在还不曾发生又即将发生的故事。龚宇爱奇艺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HBO打破了人们对传统电视内容的认知,它虽然以电视为载体,但通过信息流和订阅机制,按用户兴趣属性将内容定制化输出,以独特的精品方式引导了用户的日常内容消费。原创内容正是持续吸引用户的关键。《HBO的内容战略》讲述HBO内容运营和爆款打造的商业方法,我们在其中看到了现在奈飞模式的发轫缘起。要找到用户独特的信息流场景,不仅要看系统数据,看叙事方式,而且要看还有哪些内容没被用户订阅。精品订阅时代到了。吴声场景实验室创始人

作为一名娱乐行业商业书籍的狂热阅读者,我在2016年下半年偶然间阅读了Inside the Rise of HBO这本书,系统性了解了HBO不断自我革新的故事,了解了它历经40多年从一家只有首播365户订阅用户到占据美国付费电视频道90%市场份额的崛起之路。按捺不住与业内分享一本好书的冲动,我在2017年上半年通过读书会的形式将这本书首次介绍到了国内,并激发了业内的探讨,也为这本中文版图书的诞生出了一份力。时间快进到2019年,在头部内容的拉动下,几大视频网站的付费会员都已经接近1亿,已经远远超过了HBO在线视频服务,并逼近全球龙头奈飞。站在这个时间点上,重新回顾付费内容鼻祖HBO的历程,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今中国在线网络视频行业的竞争格局与未来发展趋势,希望大家可以享受这一段阅读过程。王丛麦锐娱乐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小比尔·梅西从HBO内部视角出发,给我们呈现了HBO的基础和根本性革新。这本书提到了很多HBO历史上失败的尝试,这都值得我们警醒。我对书中内容最感兴趣的是他的“人物”专栏,里面提到了节目排期的细节,这份工作就像拼七巧板一样。BOOKGASM网站序言两个时代:有HBO的时代,没有HBO的时代

我喜欢走向未来,因此一直在寻找通向未来的大门。——马克·罗森(Mark Rosen)

1972年秋,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美国付费电视台家庭影院频道(Home Box Office,以下简称HBO)首次亮相,不过,它看上去似乎前途未卜,甚至可以说是命运难测。因为这家电视台只不过是入驻了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家小型有线电视网络,而且在经过数周的大力宣传之后,这家电视台成功争取到的注册用户只有不到400个。为了能赢得这群好奇心颇重的用户的赞许,HBO精心准备了一场冰球比赛,之后是一部两年前上映的票房不佳的影片。传媒界的各路神仙还没来得及送上他们的祝福,暴风雨导致的技术问题差点就让这首场演出泡汤。这家电视台羽翼未丰,员工人数寥寥,就连他们自己都不喜欢公司的名称:家庭影院频道。这还真是雪上加霜。

一切似乎都预示着未来之路颇不平坦。在1972年之前,几十年来,很多媒体运营订购电视节目的尝试多以失败告终。大家普遍认为,想要人们花钱购买电视节目,就相当于让人们出钱购买空气一样艰难。因为自商业电视诞生之日起,人们就一直是免费获得电视节目的。HBO进行了众多的调研,其中多数的研究也验证了这种观点。

但40多年后,HBO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付费电视频道。是的,你们看到的没错:不仅仅是美国,而是全球。HBO在美国、欧洲、拉丁美洲,以及太平洋沿岸地区等的订阅量超过1.14亿,公司的年营收额超过50亿美元。而这家公司的创始人们当初并不待见的这个公司名称也已经成为全球最知名的品牌之一,比肩可口可乐。

自1972年那个雨夜以来,有很多人预测,HBO已经享受了自己最辉煌的时刻,公司已经到达巅峰。而传媒界的格局在不断变化,出现了奈飞公司(Netflix)这类新事物,加上人们的收视习惯在不断改变,比如下载后刷剧等,这些让HBO变得过时,且颇显多余。诚然,HBO有过不景气,走过弯路,甚至遭遇过不折不扣的挫折,而且没人会说HBO的服务依然像当初那样新颖、独特。

不过……

HBO仍然屹立不倒,并表现出了惊人的复原力、反思能力和自我革新能力。他们会定期根据不断变化的电视娱乐环境来调整自己的内容和播出方式。该频道仍然会制作一些赞誉颇高、让人兴奋激动的节目,观众群也越来越庞大。这些节目有《真探》(True Detective)、《衰姐们》(Girls),以及自《黑道家族》(The Sopranos)以来最卖座的电视剧《权力的游戏》(Game of Thrones)。

但在HBO的历史上,最值得注意,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一件事就是,HBO改变了一切。

在过去的40年里,HBO已经让人们很难想起在HBO之前、仅仅只有无线电视台的电视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有线电视伴随着整整一代人成长,他们将有线电视视为常态(而在美国HBO首次开播的地区足有两代人)。1972年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在30岁以下的人看来,那个传媒世界与当今的世界有着天壤之别,俨然是天外来物。从奈飞公司到《绝命毒师》(Breaking Bad),在1972年那晚后发生的所有变化几乎都与HBO的成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HBO的这种服务改变了电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现代有线电视时代的诞生,改变了电影行业的版图,激发了人们对家庭娱乐的兴趣,也激发了人们对传统媒体替代品的选择,而这也促使了家庭录像及网络电视等事物的出现。

坦白来说,我的确心存偏见。我曾为HBO工作了27年。虽然HBO的业绩并不完美,但是从第一天上班时起,我就对坐落在曼哈顿第42街和美洲大道(Avenue of Americas)拐角处的HBO总部留有深刻的印象。那栋绿色玻璃房子里蕴含了巨大的智慧。即使现在我离开了HBO,这种智慧也依然让我颇感自豪。

在接下来的文字里,我们将踏上征途,探索这个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最为成功的一个付费电视频道的发展历史,了解它是如何取得现在的成就,又是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就的。事实上,我们还会追溯到更早的时期,探讨HBO诞生之前的世界。因为要懂得HBO在1972年出现时的革命性,就必须懂得它所反抗的那个世界。在当时,这个传媒历史上的最新篇章尚未充分发现自身的潜力。为了懂得这些,我们必须去了解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敬请拭目以待……引言为什么HBO可以频出爆款

电视将成为现代世界要面对的一场考验……我们或将发现一直以来的平静生活出现新的干扰,让人无力承受,又或将在空中看到一道光芒,前来拯救这个世界。电视将决定我们生活的好坏,这点我相当确定。——埃尔文·布鲁克斯·怀特(E. B. White)

也许最初只是源于一股烟。

早期的某族智人想要传递信息,而且觉得有必要让许多史前的同伴们悉数听到。于是,他一手抓起巨大的毛皮毯,一手拿着火石,爬到最近的高山上,生一把火,然后开始挥动那块毯子,好让同伴在方圆数公里之外都能看见烟雾信号。

数千年后,他的族人后代毛发已经有所减少,举止也更为文雅,不过依然做着同样的事情。只是他们不再拿着毯子和火石,而是有了电视演播室和信号发射设施;他们也不用爬上高山,因为有了发射塔或者卫星转播器,这些卫星转播器在35 900公里之外的轨道上运行,可比地球上的最高山高多了;他们也不用烟雾了,因为有了数字信号,而且他们的信号不再只是传递数公里,而是能同时覆盖整个地球。

话说回来,或许最初根本就不是那样。可谁又知道呢?有线电视兴起的时间还不到70年,没有人能确切地知道它究竟是如何开始的,从哪里开始的,又是由谁开始的。

关键在于自人类开始相互沟通起,他们就一直在寻找某种方法,让自己可以同时和越来越多的同类进行交流,或许是因为他们必须广泛传播自己的思想,又或许是因为这是一种更为划算的肥皂销售方式。不管是出于哪个目的,大家最初只能是大声吆喝,此后就不得不开始寻找新方法,力争扩大覆盖范围,比如使用烟雾信号或者卫星传输,抑或Facebook。

有位哲学家(我一时记不起他的名字)曾经说过,回顾我们的一生,似乎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是那么自然,前后连贯,沿着一条主线直通现在。可是,当初在经历那些事情时,它们好像是随意冒出来的,出乎我们的意料,而且将我们弄得一团糟。从浑身长毛的先辈用烟雾传递信息,到现在能覆盖整个地球的卫星传输,这其中可能也有一系列事件将它们联系在一起,看上去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这种平稳顺畅的科技发展道路也只存在于对往事的回顾中。

同样,从HBO诞生之日起,付费服务似乎也是不可避免的。相信我,事实并非如此。就像其他任何技术一样,电视技术的发展也是很曲折的。HBO的成功也完全符合这样的规律,都是朝着一个目标发展,最后却发展到了别的地方。HBO的启动和最终的成功也并没有什么不同。

电视的“发明”并没有什么精心设计的伟大计划,最多只是说在电视终于诞生之后,人们针对要怎么使用电视有个计划。表面看来这个事情简单得让人难以置信,事实也正是如此。所以,广播电视界名人吉恩·克拉万(Gene Klavan)在他的《关掉该死的电视》(Turn That Damned Thing off)一书中简明扼要地说:“针对电视根本没有什么发展策略,它是自然发展的。”我可以向你们保证,如果现在回到19世纪初期,也就是永斯·贝采利乌斯男爵(Baron Jons Berzelius)发现硒元素的时候,他并没有预见到电视会成为这个实验的最终产品。

不管电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也不管这个过程是如何发展的,电视就这样摆在了我们面前。事实上,它无处不在。电视画面超越了文化的局限,其信号跨越了国家和文化的障碍。不论哪块大陆,不论何处岛屿,从南极到北极,卫星传输和便携式卫星接收器让人们在地球表面任何地方都能接收到电视信号。而且移动上行链路意味着信号可以轻而易举地传输给地球上任何地方的观众。在1990年海湾战争期间,萨达姆·侯赛因(Saddam Hussein)会定期收看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able News Network,以下简称CNN)的卫星节目,以了解伊拉克以外正在发生的事情。迈克尔·富克斯(Michael Fuchs)曾经担任HBO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认为在冷战期间,东欧人通过盗版录像带和地下广播了解到相对富裕的西方世界的生活,因而对当局更为不满。所以说,电视没有围墙。

在互联网崛起之前,近40~50年里,电视是全球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年代里,电视成为全球主要的信息和娱乐来源,其影响力远超电影、广播或纸质出版物。就算是现在,对年纪稍长的人群而言,电视依然是他们的首选,排在互联网之前。尽管有了网络、奈飞公司,以及其他所有被归于“新媒体”的东西,但电视仍然是能够一举覆盖广大受众的最佳媒介。

在美国,精装书只要销量达到几万册,就能跻身《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单;摇滚歌曲专辑只要销量过10万张,就能获金唱片奖;电影只要票房收入超过2亿美元,也就是大概有2 000万~3 000万人买票观看(其中许多人是重复观影),就能在1~4个月的时间内在票房榜单上占得一席之地。

美国98%的家庭至少拥有一台电视机。不管大家相信与否,仍然有人要么是买不起电视,要么是认为电视让人脑力枯竭、精神颓废、沉迷上瘾、注意力消散,从根本上来说是种罪恶,为此自愿选择放弃拥有电视机。有了这些电视机,收视率排在首位的黄金档电视节目一晚上的收视量就能达到2 000万~3 000万个家庭,甚至更多。

在维基解密和视频网站火爆之前,电视通常是树立政坛声誉、引领时尚潮流,以及在娱乐行业取得事业发展的一种工具。要达到目的,有时候只需要拍摄一季热门节目,而有时候只需转播某个事件。但电视也是一把双刃剑。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之所以在总统竞选中败给了约翰·肯尼迪(John Kennedy),是因为年轻的肯尼迪活力四射,在1960年电视转播的总统候选人辩论中看上去光芒四射,而双下巴的尼克松浑身是汗、胡子拉碴,看上去糟糕透顶。此外,1987年,在电视转播的“伊朗门”听证会上,奥利弗·诺思(Oliver North)表现出的真诚恳切让他从违法者变成了爱国英雄。

尽管电视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其本身绝对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说电视改变了我们,那么电视本身也发生了变化,而且还在持续改变。HBO引领了有线电视王朝的出现,但传媒世界已经沿着这条道路向前迈进,公众和电视行业对电视能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的观点也随之发生着改变。

先进电视网站(Advanced Television)的数据显示,约有95%的美国家庭接入了有线电视网络,但据美国电视广告局(Television Bureau of Advertising)估计,只有略高于60%的家庭真正订购了有线电视服务,另外30%左右的家庭通过订购卫星电视来收看付费电视频道。30年前,普通的城市电视观众也许只能接收到6个无线电视台;而现在,普通的有线电视系统就能提供100多个频道,电视节目从最新的真人秀到美国众议院的直播,无所不有。

HBO让我们跨入了现代有线电视时代。从多个方面来看,他们驳斥了自20世纪40年代末以来推动电视发展的背后理论。他们没有试图去尽最大可能争取最多的观众,也没有打算拿尽可能多的时间去取悦数量最大的观众群,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他们让观众们花钱购买此前免费的节目。在电视时代的早期,人们都认为电视不应该这样操作。但通过这种方式,HBO创造了一个为小众群体拍摄节目的样板,对此,有线电视世界现在仍在效仿。

HBO曾经说过,电视不一定必须是过去的样子。

那么,就让我们先来看看电视过去的样子吧。第一部分HBO重塑电视产业深度解读领读官:王丛HBO的5大关键节点1.1972年,HBO首播。

HBO首播的节目包括一场冰球比赛和一部名叫《永不让步》的电影,这个电影名字真是再应景不过了。2.1975年,HBO上星。

HBO采用卫星传输信号后,其信号迅速覆盖全美。两年内,HBO的订阅量突破了百万大关。到1980年,HBO已经在美国每个州都拥有附属电视台。3.1984年,突遭发展停滞。

美国有线电视市场趋近饱和,HBO新任首席执行官迈克尔·富克斯逐渐开始采取内容原创的战略。4.1995年,HBO内容战略转向原创自制剧。

这一年,杰夫·比克斯接替迈克尔·富克斯,成为HBO的首席执行官。富克斯为HBO指明了方向,而比克斯对这个方向稍加以了调整。比克斯认为原创内容中,对HBO而言最有价值的当属有剧本的电视剧。1998年开始,《欲望都市》《黑道家族》《六尺之下》三大爆款逐步进入市场。2008年,又出现了新的三大爆款:《真爱如血》《衰姐们》《权力的游戏》。5.2010年,进军在线流媒体产业。

在以奈飞为代表的流媒体冲击下,HBO再一次面临市场的考验,它的应对就是也进入这个行业。2010年,它推出自己的流媒体HBO GO服务,但市场反应并不成功。2015年,它与苹果公司合作,推出了HBO NOW。01电视原来的样子,三大无线电视网统治市场HBO时刻HBO出现之前,美国电视产业是怎样的

1.NBC、CBS和ABC三家无线电视台垄断电视市场。

2.家庭娱乐产业以广播为主,电视是广播的延伸。电视起源于哪里

钻进家里的车子后,我们并不会想太多,而是直接坐到方向盘后面,转动车钥匙,开心地看着车子启动,然后出发。如果我们想得更远一点,我们也许会思考父母曾经驾驶过的旧车,是如何演变成我们现在驾驶的时髦的有着流线型设计的汽车的。或许我们还能想想汽车的起源,我们可能会想到20世纪50年代的重载雪佛兰,或者是20世纪初期的福特T型车。

但是,我们不会去想那些最终带来汽车这种东西的所有岁月,以及一系列毫不相干的研究,比如内燃机(最终成了汽车的动力源)、硫化橡胶(用于轮胎)、石化产品(车内门把手)、电子产品(仪表盘内乱七八糟的电线)、无线传输技术(收音机)、制冷技术(空调)、空气动力设计(现代许多车辆外观看上去相仿的原因所在)、折射透镜(大灯玻璃罩)等。在思考汽车的起源时,我们根本不会想到在发明以上物品时所投入的时间、所进行的试验和所付出的理论思考;我们也不会想到发明电弧焊所进行的电力试验,尽管汽车组装时的点焊会用到电弧焊;我们甚至不会想到全球定位系统和卫星无线电。说到这儿,我想大家应该明白我想说什么了。我们也应该清楚,几百年前捣鼓折射透镜的人在忙乎自己的发明创造时,根本就没有想到过什么汽车大灯。《韦氏词典》认为refraction(折射)这个词语诞生于1603年。

我们认为那些发明创造似乎是一夜之间就来到人世间的,但实际上,其背后有着漫长而曲折的历史,有众多鲜为人知的系统化研究、车间试验,以及表面看来毫不相关的小发明创造。电视也是一样的。

到某个时间点时,众多工匠和发明家脑子里已经明确有了电视这个设想,并将它作为自己的攻关目标,但他们在将设想变为现实时所使用到的零部件早已存在,而且其中众多零部件最初的设计目的并非专门用于电视。

也就是说,如果要探究电视发明于何年何月,要得出确切的答案有一定的难度。这取决于我们选择将何处作为起点,也取决于我们对电视的定义。

它可以起源于我们在引言中所提到的史前时代的朋友,也可以起源于引言中的另一位熟人、瑞士化学家永斯·贝采利乌斯男爵。

男爵先生在1817年发现化学元素硒。硒会发出冷光,所以在电视发明的早期被用于生成视觉图像。但在最初,男爵先生只是对化学和物理感兴趣。

或许我们也可以说电视的起源应该是在距那12年之后,也就是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发明原始的真空管的时候。法拉第当时并不知道什么电视,他主要的兴趣点只是了解电的原理。不过,在20世纪发明晶体管之前,真空管一直是电视和收音机内的主要零部件。

接下来还有英国人威廉·克鲁克斯(William Crookes)。他在1878年发明了克鲁克斯管(Crookes Tube),也称为阴极射线管。克鲁克斯也对电的原理颇感兴趣。他并不知道自己的研究创造了第一个阴极射线管。在平板显示器时代之前,阴极射线管被用作电视机的显像管。

年龄稍大一点的读者应该还记得或者可能仍然还拥有阴极射线管电视机。凑近看这种电视机屏幕,我们会发现图像是由被称为“像素点”的小碎片组成的。而在电视漫长的历史中,上述绅士们也仅仅只是构成整幅历史画面的些许的“像素点”。其他“像素点”还包括了美国发明家菲利浦·凯瑞(Philip Carey),他是第一个使用光电效应将图像转换成不同强度的光线的人,以及托马斯·爱迪生和伽利尔摩·马可尼(Guglielmo Marconi)这样的巨人。他们都在最初(通常是在无意间)铺设了通往电视的道路。

到某个时间点时,电视机的发展已经变得势不可当,因为不管是单纯地出于好奇还是因为胸怀大志,总会有像贝采利乌斯、法拉第等这样的人,为自己设定“创造下一个伟大事物”的任务。1835年,当萨缪尔·摩尔斯(Samuel Morse)发明电报后,下一个伟大事物自然就是找到某种方法,让人类的声音通过电线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而不是使用“滴滴滴,哒哒哒,滴滴滴”(求救信号SOS的摩尔斯电报电码)。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发明了电话,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人们可以跨越距离进行交谈之后,下一个伟大事物自然就变成了如何将视觉影像从电线的一端传到另一端。

在1884年前,凯瑞等人曾经成功地实现视觉传输,只是当时还不能说那是真正的图像传输。凯瑞和同样喜欢捣鼓小发明的同伴们使用一套硒光电管,将图像转变成明亮度不一的光线,然后在电线的另一端,用另一套电管再将光束复原成之前的图案。只是当时这并非是典型的图像。

如果要拿真真切切的图像传输作为电视的诞生标志,那么就是1884年了。保罗·尼普科(Paul Nipkow)是一位德国工程师。他发明了一种方法,通过他所谓的“机械扫描”系统,第一次采用电流来传输图像。虽然他所传输的不是动态图像,甚至都不是高质量的静态图像,但这是一个起点。

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多数关于电视的研究都是以尼普科的扫描方法为基础去进行的。此后,电视的发展历史上出现了一位来自美国爱达荷州的年轻人费罗·泰勒·法恩斯沃思(Philo T. Farnsworth)。他的名字相当绕口。法恩斯沃思聪明过人,同时也相当少年老成。早在1922年,他就在自己高中化学课的黑板上首次画出真正的电子电视的设想——不再使用机械扫描,有点像我们所知道的那种电视。6年后,年轻的法恩斯沃思在自己的接收器上接收到了第一张二维图像。

法恩斯沃思为电视研究者们提供了关键的线索。现在,对下一个伟大事物感兴趣的人都基本了解了电视的工作原理。下一个伟大的事物就是提高电视的性能。

到1930年,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展示了第一个家用电视接收器的样机。贝尔电话实验室(Bell Telephone Laboratories)展示了第一个彩色电视机的样机。实验电视台播放了第一个综艺节目、第一段远程新闻报道,以及第一部电视剧。通用电气公司在纽约州斯克内克塔迪市的实验电视台开始面向少量实验用接收器定期播放节目。

自年轻的法恩斯沃思在高中黑板上涂鸦起,8年的时间里出现了众多重大的发明,而其中纽约市实验电视台的开播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当时是1928年,美国无线电公司(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W2XBS频道播出的第一个内容是一只菲力猫(Felix the Cat)雕像在小转盘上不停地旋转。

当然,这算不上是什么电视节目,而且它也没打算成为电视节目。强光下的菲力猫只是美国无线电公司的工程师们进行信号接收测试的一个内容。更简单一点来说,这次测试就是为了回答一个问题:这种方法行得通吗?

而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是肯定的,但真正让菲力猫的快速转动并名扬天下的,并不是这场用来证明无线电视技术的实用性的测试。重点在于两年前,美国无线电公司已经组建了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ational Broadcasting Company,以下简称NBC),为听众们提供广播节目。菲力猫的播出让NBC同时也涉足了电视业务。电视网络诞生了,下一个伟大事物到来了。NBC、CBS和ABC三足鼎立

在最初的发展中,电视经历了20世纪的两大灾难。如果不是这两大灾难,商业电视就能早点开播。第一大灾难就是经济大萧条。

电视技术的发展要靠资金雄厚的大型企业来加以支持。在当时,像费罗·法恩斯沃思这样的人想要在自家的车库工作室里开展相关研究,就得花很多钱才能让电视正常工作,因为电视所需的新装置都很贵。但1929年的华尔街股灾(Wall Street Crash)导致那些企业资金枯竭,大幅度减缓了电视的发展速度。实际上,几乎全球其他所有事务的发展速度都大幅度放缓。

速度减缓,但并未停止。试验电视台仍然在各处涌现,广播技术在发展的道路上慢慢地向前行进。尽管遭遇了经济大萧条,但1938年,杜蒙特公司(DuMont)的家用接收器上线,成为美国市场上的第一款全电子电视机。当时并没有什么节目可供人们收看,但电视终于来到了美国公众的面前。不过,不管电视营造了何种发展势头,最终再次突然面临熄火。这次,导致熄火的事件要比华尔街股灾更加严重,那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电视并没有就此躲藏起来。正是在这战争岁月里,商业电视诞生了。美国当时尚未直接参战,但欧洲大部分地方已经被德军攻占,日本也正在太平洋地区与中国和英国开战。1941年7月1日,NBC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olumbia Broadcasting System,以下简称CBS)这两家纽约市的广播公司获得了商业广播的牌照。在珍珠港事件半年后,第三家电视网络也开始在纽约之外的地区播出,这家电视网络隶属于杜蒙特公司。

当时,电视的发展成本全部由其开发者承担。但这样的情况在1942年开始发生改变,电视开始自己赚钱来维持生计。也就在这一年里,宝路华手表(Bulova Watch)在其中一家无线电视网购买了15秒钟的画外音宣传片段。电视广告由此诞生。

在那些岁月里,三家无线电视网每周大概会制作30~40个小时的电视节目,但这些节目和我们心目中典型的电视节目完全不同。无线电视网会报道从歌剧到军事行动再到政治干预等一切内容,只是没有人关注。在当时,公众的注意力,以及电子和传媒行业的注意力都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上。电视是反应迟钝的新生事物,纽约仅有7 000台电视机,其他城市的电视机数量更少。

在经历艰难的战争岁月之后,战后的20世纪40年代成了这种新娱乐形式的黄金时代,而且这个新行业没过多久就重获发展动力。1948年,又出现了另一家电视网,即美国广播公司(American Broadcasting Company,以下简称ABC)。在当时,全美大约有50万台电视机在夜晚闪着亮光。1951年秋,NBC成了第一家同时跨越美国东西海岸市场进行播出的电视网,在全美共有61个频道。到1954年,全美超过2 600万个家庭都有了电视机,开始收看电视。

有了NBC、CBS和ABC的运营(杜蒙特公司在1955年倒闭),有了跨越美国东西两岸的广播电视,于是也就有了我们当今所知的商业电视节目的大致模样。在近25年的时间里,这三大无线电视网稳坐电视业的霸主之位,无人能敌。电视是广播的延伸

不管我们身处何地,不管是在麦当劳,还是在公交车或者火车上,甚至是在上厕所时,我们都可以看电视、电影或视频网站,可以玩游戏,也可以进行视频电话。现在这一代人的成长过程中,便捷的视觉媒体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让人无处可藏。所以,他们很难想象当初的广播对听众的吸引力有多大。他们用惯了智能手机、iPad、无线网络和Hopper网站。但不妨想想看:在家庭电子娱乐的巅峰时期,每当夜幕降临后,一家人围坐在客厅里,盯着一个木匣子看,而木匣子里只有一个闪闪发光的刻度盘,这又是一种什么感觉?

艾美奖得主、制片人兼导演比尔·佩斯其(Bill Persky)向我们讲述了关于广播的黄金时代的故事:

广播的惊人魔力主要在于它的存在让人甚感兴奋。在当时,每当有飞机从头顶飞过,人们就会停下手中的事情盯着看。如果你够幸运,家里会装有电话。否则,当糖果店接到打给你的电话后,就只能派人来通知你,而你不得不飞奔到糖果店去接那个电话。难以想象,这种生活已经离我们那么遥远了,而我曾经有过切身的体会。

广播就像是电子壁炉。晚餐后,家人们围坐在旁边,舒舒服服地一起听着节目。在《菲伯·麦吉和莫利》(Fibber Magee and Molly)中,会使用一切可用的声音效果来营造客厅壁橱开门时发出的刺耳的声音。每当那一刻到来时,虽然大家都心中有数,可都像第一次听到那样开心、激动。《勒克斯广播剧场》(Lux Radio Theater)、《首演秀》(Mr. First Nighter)、《中央大车站》(Grand Central Station)等广播剧请来了好莱坞明星们来配音,他们的声音萦绕在客厅里。那个时候,我们并没有太多期望,更多的是尽情欣赏。

后来,下午也出现了广播剧,听众可以在《特里与海盗》(Terry and the Pirates)、《午夜队长》(Captain Midnight)、《巴克·罗杰斯》(Buck Rogers)和《青蜂侠》(The Green Hornet)这些节目中进行15分钟精彩的历险。此外,还有各种神奇的东西供大家邮购,如解码戒指、有暗室的皮带扣、独行侠(Lone Ranger)的银子弹,以上三样售价都只有10美分,以及银杯(Silver Cup)的面包包装纸。

但其中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大家的想象力。这些东西并不是实实在在地摆在大家面前的,所以大家会在脑中自行设想各种画面,让它们更贴近自己的生活。而我们当时玩游戏时会扮演那些角色,因为没有人知道他们究竟长什么模样,所以我们可以扮演任何一个角色。

所以说,广播是非常个人的东西。

从根本上来说,电视网络都是广播网络的延伸,无论是网络播放的内容,还是播放的方式,甚至是业务的开展形式,都是如此。至少,在最初几年内是如此。电视广播节目视频化

美国无线电公司在1926年建立了第一个广播网络,这是相当聪明的一个举措,因为它们本身的产品之一就是收音机。建立一个广播网络,可以让购买美国无线电公司收音机的顾客们有东西可听。而有了东西可听,人们也就有了购买收音机的理由。所以NBC之类的公司也就成立了,并且最终建立了两套网络,即红网(the Red)和蓝网(the Blue)来播放广播节目。1943年,NBC将蓝网卖给了爱德华·诺布尔(Edward J. Noble),而诺布尔以该网络为基础建立了ABC。

美国无线电公司在收音机行业有一个名叫哥伦比亚公司(Columbia)的竞争对手,生产制造留声机和唱片。他们不会任由美国无线电公司来垄断这个“新媒体”。同美国无线电公司一样,他们也需要一家广播网络公司来吸引人们购买自己的产品。为此,哥伦比亚公司在1927年成立了哥伦比亚留声机广播系统公司(Columbia Phonograph Broadcasting System)。不过,公司名中的“留声机”很快就被去掉了。

收音机行业的本意是培养和加大消费者对收音机、唱片和唱片播放器的需求,由此为美国无线电公司和哥伦比亚公司创造营收流。对于广播网络本身而言,它们的收入来源于广告。

这些广播网络会为自己播放的每档节目找一家“赞助商”。每家赞助商将会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换取在节目中为自身产品打广告的机会。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些节目的所有权属于赞助商。

不管是收听天狼星卫星广播公司(Sirius Satellite Radio)的频道,使用我们的iHeartRadio手机应用,还是在车载收音机里找一个好听的电台,我们现在的广播都与当年有着天壤之别。20世纪30~40年代的广播不仅像现在的电视一样流行,同时也拥有同样精彩的节目。除了大量唱片音乐之外,还有综艺节目、电视竞赛节目、新闻、脱口秀、儿童节目、肥皂剧、警匪剧、西部片、情节剧和情景喜剧。

所有这些看上去是否有点眼熟?那是因为电视网络公司就是由广播网络公司成立的,他们直接在广播网络的基础之上升级建设了电视网络。事实上,这些网络公司不仅为电视制作与广播同类的节目,通常还直接将广播节目搬上电视。

有时候,广播节目会被全盘搬上电视,例如《杰克·本尼秀》(The Jack Benny Show)和《搜捕》(Dragnet)就被原封未动地搬上了电视。有时候,因为媒介的变化,人们会对广播节目进行特定的“考量”。以《硝烟》(Gunsmoke)为例,广播剧中,扮演主角人物马歇尔·狄龙(Marshall Dillon)的是矮胖的威廉·康拉德(William Conrad),但在搬上电视时,则选择改由强壮的詹姆斯·阿尼斯(James Arness)出演。总共有约200部广播节目最终被搬上了电视。《隐藏的摄像头》(Candid Camera)是《整蛊总动员》(Punk'd)的始祖,但就算是这个节目,最初也是源自广播节目《隐藏的麦克风》(Candid Microphone)。事实上,在一段时间里,许多这类的节目都同时在广播和电视上出现,直到后来广播的流行度大幅降低,让人们觉得没有意义继续播出广播版本为止。

杜蒙特电视网之所以倒闭,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它并没有广播网络。电视网络的广播网络哥哥们一直负责所有的运营开支,直到这些电视网络小弟们能够自给自足。1949年是电视网络亏本的最后一年。次年,它们的广告收入超过了9 000万美元。如果不考虑广告费率的变化,这笔收入相当于现在的三亿美元。而且,直到20世纪80年代,电视网络的收入一直在稳步增长。广播网络还为电视网络提供了现成的赞助商、人才、附属关系和技术基础。因为没有广播网络,杜蒙特公司也就没有了已经培养起忠实受众群的广播节目,无法将它们改编成电视节目。缺乏这些资产,就不得不从头开始,而其他公司早在20年代20世纪就已经在广播上抢得先机,所以杜蒙特公司永远赶不上其他公司。

纽约市已经变成了电视广播网络的中心。由于广播网络的总部设在纽约,新的电视网络能轻而易举地利用早已存在的广播技术,来满足自己的传输要求。纽约地区也让这些网络公司能够接触到该市活力十足的舞台表演群体。这些在舞台上久经考验的表演者拥有优秀的播音才能,这也是他们所必须掌握的技巧。因此,与西海岸的电影人才相比,他们更适合直播的电视节目的需要。电视的运用方式传承自广播

赞助方式也被搬到了电视上。从当今的电视广告形式来看,我们很难想象当初的赞助商和电视节目之间的关系有多么的紧密。

电视节目的演员们实际上就是产品的代言人,而节目本身不仅是种娱乐方式,也同样是产品宣传渠道。对于那些看不起“产品广告植入”的人来说,只有看看赞助的电视,他才能懂得究竟什么叫产品植入。一些节目实际并非由电视网制作,而是由特定赞助商的代理广告商来创作。一些节目被打上了特定产品的烙印,例如《死亡谷的日子》(Death Valley Days)是和20骡队(20 Mule Team)的硼砂清洁剂合作的,而《美利坚的冷酷时刻》(U. S. Steel Hour)是由美国钢铁公司(U. S. Steel Corperation)赞助的。

但事实也证明,这种紧密的关系在电视剧重播时就会让人相当头痛。例如,在格劳乔·马克斯(Groucho Marx)的电视竞赛节目《一决高低》(You Bet Your Life)中,舞台上方一直挂着一幅庞大的迪索托汽车(De Soto)的横幅,这个品牌的年代太过久远,很多人都不见得知道,而横幅正好就位于摄像机的镜头范围之内。多年后,在该节目被出售给多家地方电视台之后,工作人员不得不将每期节目中的横幅裁剪掉,以维护新的赞助商的利益,而另一个原因在于迪索托汽车已经像渡渡鸟一样消失了。

赞助商和节目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也让每个节目背后的创造团队头疼不已。赞助商对角色的分配、编剧和导演的选择,甚至是内容都拥有否决权。电视早期有很多有待考证的故事,其中一个故事涉及一部关于犹太人大屠杀的电视剧,该剧讲述了犹太人被送入纳粹毒气室的故事。据说,电视剧的赞助商恰巧是一家天然气公司,它们反对在节目中展示毒气室,并且强迫编剧将这部分内容改写为被枪决。

赞助商权力之大,甚至可以让观众数量较少的节目一直播出。在麦卡锡主义者疯狂的日子里,《三重身份》(I Led 3 Lives)是唯一宣传极端爱国主义的电视连续剧。由于无法在电视网络公司找到固定的播放时段,该剧只能依赖于垄断型公司的赞助,并在20世纪60年代前一直反复播放。原因就在于赞助该节目的公司都是那种最反对、最头疼市场化的机构,如公共事业公司、银行,以及石油和钢铁公司。而这些机构认为一直播出这档节目是“为公众服务”。

这套电视广告体系最终发展成了现在的模样,要归功于西尔维斯特·韦弗(Sylvester Weaver)。20世纪50年代时,韦弗担任了NBC的掌舵人。他注意到杂志并不是靠销售冠名权来赚钱,而是靠出售广告版面。韦弗从中领悟到电视网络也可以销售广告时段,也就是我们现在这样。

现在,广告商并非直接从电视网络公司购买广告时段。广告代理机构会从电视网络公司打包买下广告时段,然后再根据他们向客户提交的广告策略来分销这些广告时段。公司通常不是赞助整个节目,而是根据每天和每周的电视节目表选择某个战略时间段,再购买单独的60秒钟的插播广告。

现在,电视广告也与节目收视率这个有趣的话题挂上了钩。说到电视就无法回避收视率这个问题。收视率本身就值得探讨,因为对商业电视而言,它们决定了要向观众播出哪些节目。电视节目如果收视率不够高,其结局就会像那些无法获得充足空气的人一样。

不管是人还是节目,只有死路一条。02内容荒漠,广告成了无线电视网的盈利主体HBO时刻HBO出现之前,电视内容是怎样的

1.无线电视网依靠广告商生存,收视率高低是电视节目能否继续播出的唯一标准。

2.在无线电视网的垄断中出现了一些独立电视台,播出内容区别于三大无线电视网。

3.公共电视台给观众们呈现了一些精彩节目,但大部分内容都过于枯燥或缺乏吸引力。收视率,广告商最关心的数字

电视网络不是随意地变出其广告时间的价格的。广告商们花钱是为了获得观众们的关注。他们希望知道自己付出的钱是否物有所值,而要找到答案,唯一的方法就是弄清楚究竟有多少人在观看电视。这种需求自广播开始以来就已经存在了,而且这也是一种固有的需求。早在1949年,也就是在第三家电视网络ABC公司开播一年之后,甚至是在电视网络开启跨美国东西海岸运营以前,定期的收视率调查系统就已经存在。收视率决定广告收入

这种对所播出节目的收视率进行调查的做法并非源于电视。早在广播相当流行的时期里,广播电台就基于同样的原因进行过收听率的调查,就是为了让赞助商了解究竟是谁在观看什么节目,以及让赞助商知道自己的钱是否花得物有所值。多年来,有众多电视收视率调查系统先后出现又随即消失。而现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美国最重要的电视收视率调查结果都由尼尔森公司(A. C. Nielsen Company)提供。自尼尔森公司的调查数据首次被用于广播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从1950年起,这家公司就开始对电视的表现进行评估,他们也已经成了电视台心目中衡量成功与否的宝典。尽管尼尔森公司所采用的调查设备和调查方法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了各种变化,而且常常会带来巨大的争议,但其基本原则却始终如一。

尼尔森公司会选择几千个家庭作为样本,由他们来代表特定的“大众”。这个“大众”会根据客户的要求来进行定义:美国所有的电视用户、仅有线电视的用户,以及仅订购了付费电视台的有线电视用户等。为了能代表整个美国的普通观众,尼尔森公司会选取4 500个家庭作为样本。公司会对这些大众的收视模式进行测量,从而确定“收视率”,即在所有样本中,收看特定节目的电视数占总电视数量的百分比;以及“市场占有率”,即在所有样本中,收看特定节目的电视数占正在收看电视节目的电视数量的百分比。尼尔森公司使用的公式中包括了收视率、使用家庭开机率(HUT)和市场占有率。借助该公式,人们可以了解特定节目在尼尔森公司调查结果中的排名,以及在特定时间里插播商业广告应有的合适成本。在分析插播商业广告的成本时,尼尔森公司分析的是广告的千人成本(CPMS),也就是每一千名观众观看该节目时广告商所承担的成本。

关于收视率最大的争议在于其准确度,或者更直接一点来说,也就是收视率所衡量的标准。尼尔森公司的测量设备就附在电视机上,能记录该电视机在特定时间正好调到了特定的频道,但无法测量房间里是否真正有人在观看该节目,因为有时候人们只是想开着电视听个声响,免得孤单,并没有真正在观看电视内容;测量设备也无法得知人们是否喜欢自己所收看的电视内容,因为有的观众是抱着“我倒是想看点别的,只是其他电视节目更差劲!”的心态在看节目,等等。

多年来,尼尔森公司与广告代理公司、电视网络公司,以及制作公司等众多机构一直在开发测试替代技术或补充技术,但截至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家机构能够想出完全满意的东西。

回到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HBO的一位高级节目排期人员向我解释了收视监测系统的问题所在。

我们最初仅使用测量仪,但我们也希望了解人们是否真正喜欢他们所观看的节目,以及这种喜欢程度有多高。测量仪无法为我们提供这方面的信息,所以我们就增加了日志的方式。每个参加测量的家庭会收到一本小日志本,请他们在上面标记他们所观看的电视台和观看的时间,然后就他们是否喜欢所观看的内容来打分,分别有非常喜欢、喜欢、一般和不喜欢,等等。

问题在于观众家庭在填写日志时会撒谎。他们在每个月最初的几天里还是会勤快地填写,但此后就会变得懒散,不再随时填写日志。此后,等到每个月结束时,要上交这本日志本了,家中某人——通常是家里的女主人,就会根据记忆来填写这些日志。

事实上,她其实也并非完全是根据记忆来填写的。她在日志本上填写的是她希望家人们此前应该观看的内容,而并非是家人们真正观看的内容。例如,我们会回收到大量日志,上面填写着大量美国公共广播公司(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以下简称PBS)的节目,但测量仪反馈的结果却是收看PBS的电视数几乎为零;从日志内容来看,家人中从未有人收看过我们Cinemax电影频道的午夜成人节目,但测量仪反馈的数据却显示这是家中收看最多的节目。

我们最后放弃了日志方式。

著名的电视制片人杰拉尔德·艾布拉姆斯(Gerald Abrams)说:“收视率就像是用量油尺去丈量大海的深度。取样量太小,但截至目前,他们也只能做到这一步。”

对一些电视台而言,收视率的问题或许并不在于这些数字究竟有多准确,而是它们能让电视台看上去显得更加优秀。20世纪80年代,无线电视网的观众群开始逐步向有线电视转移,于是无线电视网开始抱怨尼尔森公司在取样时向拥有有线电视的家庭倾斜。他们认为,尼尔森公司选取了4 500户家庭来代表整个美国市场,但样本中拥有有线电视的家庭所占的比例要高于全美范围内有线电视家庭所占的比例。正因为如此,无线电视网的收视率被人为降低了。如果取样的代表性能够达到他们所认为的标准,则无线电视网的收视率应该会升高。

另一方面,无线电视网也有自己的方法在“调查时间段”里人为地提高收视率。调查公司会在2月和11月各选一周进行收视率调查,无线电视网则会使用这两周的收视率来为该季度的广告设定价格标准。但在这些调查周内,无线电视网会放弃平时每周的电视排期,改为大量播放能吸引人们关注的节目。通常采用的噱头包括特别播映的节目,抢在正常的夜间节目表之前连续播出热门的连续剧,或者是播放顶级的体育赛事。

关于收视率,让人颇为好奇的一点就是它们没有什么绝对值。当美国人人都收看一档节目时,收视率的数值将会非常高,不管如何诠释该数值都不影响其结果。但大多数电视节目都没有这种毋庸置疑的地位。

如果晚上观看电视的人数较少,可能节目收视率会较低,但市场占有率高(也就是小蛋糕中分得一大块),是当晚最热门的节目。而到另一个晚上,当有更多人收看电视,那么该节目的收视率可能会升高,但市场占有率会降低(也就是大蛋糕中分得一小块)。换而言之,同一个节目在某个晚上可以大败《破产姐妹》(Two Broke Girls),也可能在另一个晚上被《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完全碾压,即使该节目的收视率完全一样。原因就在于其市场占有率不断发生着变化。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进行节目排期时,必须在类似方面进行考虑。有不少优秀的电视剧就是因为被安排在错误的晚上、错误的时间段播出而被扼杀了。

虽然存在种种问题,但很显然,收视率依然有大用场。它们可以帮助电视网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也能让购买广告时间的客户了解到同样的信息——考虑到流入电视广告的大量资金,这确实是至关重要的信息。广告时段的价格波动幅度很大,具体取决于每天的时间点,以及特定节目在收视率上的排名。但就算排名较低,广告收入也相当可观。黄金时段的广告费用为平均每30秒钟12万美元到14万美元。节目不同,广告费用也有所不同,低可为五位数,高可达六位数,特殊盛事的广告费用甚至可以高达罕见的数百万美元。在2014年的超级碗比赛中,30秒钟的广告时段费用高达骇人的240万美元。无线电视网当时预计,此后2014—2015年电视季的广告收入可以达到90亿美元。收视率的副作用:节目质量得不到保证

由于无线电视网的业务主要就是为广告商争取观众们的关注,所以如果一个节目不能吸引他们,不能争取到足够多的关注,让广告投入物有所值,那么这个节目就会成为历史。即使该节目是自小菲力猫之后电视上最出色的节目,其结局也只能如此。

在每个电视季结束时,无线电视网会因为取消了一些优秀的节目而遭受到大量的抨击,但公平地说,无线电视网也要挣钱。在制作每集一个小时的普通电视剧时,一集的成本为200万~500万美元,而每季会播放22~24集。这也意味着即使是收视率较低的电视节目,一季的成本也高达4 400万美元。而这还仅仅只是一个节目。无线电视网大约需要21个小时的节目来填满自己每周的黄金时段。按照这些数字算下来,不管什么样的会计都会抓狂。

汽车和个人电脑的生产成本通常会随着时间而慢慢降低,但制作电视剧的成本似乎有悖常理。电视剧播放时间越长,成本越高,或者说至少“线上成本”会越来越高。线上成本是指人员成本,即明星们的薪酬。线下成本是实际的制作成本,比如场景搭建、摄影棚使用的成本等。如果节目广受欢迎,那么参演节目的明星们续约谈判时,成本通常就会提高。他们会认为自己在节目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感觉自己有足够的谈判筹码,可以要求大幅度提高签约金。一些连续剧在多年后被停播,并非是收视率下降,而是因为从经济角度出发,继续播出已经不现实了。

财务压力主要落在节目制片人的肩上,而并非无线电视网。无线电视网会与制片人就每集的费用进行谈判,但撇开明星薪酬不谈,制作成本也是逐年上涨的,而无线电视网已经被有线电视抢走大量观众,不得不收紧自己的钱袋。

多数无线电视网的电视节目现在财务上都是“赤字”,也就是说节目的制作成本超出了无线电视网所支付的费用。多数制片人无法靠电视剧赚钱,直到该电视剧能够在多家地方台同时播出,也就是说该电视剧的重播权被卖给全美的有线电视台和独立电视台。但要想成功地在多家地方台同时播出,制片人手中必须有足够多的集数,可以让地方电视台和有线电视网连续播出该节目,也就是说每个工作日晚上都能播出一集。一个非常灵活的经验之谈就是,如果每集是一个小时,那么制片人手中至少有三季一个小时的节目,或者五季半个小时的节目,这样才能成功地在多家媒体同时播出。

不过,有线电视网对节目的需求深不可测,而粉丝剧也有自己的小众观众群,这都为那些在无线电视网折翼的电视剧创造了令人惊奇的多台同步播出的机会,比如《萤火虫》(Firefly)。尽管这部电视剧只有14集,但制片人迫切想要填补所有的财务赤字,为此缩短了电视剧首播和多平台同步播出之间的时间差。CBS的热门电视剧《极品老妈》(Mom)仅在一季之后就在有线电视网TBS上播出。

由此可见,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去关心收视率了。

不过,即便无线电视网自己也承认,收视率的副作用之一就是多年来许多优秀的电视剧被停播了,因为尽管收看特定节目的观众达到数百万人,但调查取样太少了。桑尼格·罗索(Sonny Grosso)曾是一名警察,参与过现实版的《法国贩毒网》(French Connection)的侦破工作,后转行为电视制片人,制作过的电视剧时长超过900个小时,其中包括《摩天楼奇案》(Night Heat)和《皮威叔叔剧场》(Pee-Wee's Playhouse)。他认为收视率只是数字游戏,而一些优秀的电视剧成了收视率的受害者,为此他说:“我宁愿运气好,而不是质量好。”

在众多电视评论家看来,收视率还有另一个令人倒胃口的副作用,也就是无线电视网在进行节目制作时,会倾向于将标准设定为可吸引观众的数量,而不是节目作为一种娱乐项目的质量。这种做法通常被称为是“迎合大众口味”,也就是在策划电视节目时丢小鱼作诱饵来吸引大鲨鱼。

无线电视网的这种趋势并非最近才出现,而是在电视出现的第一天就已经存在。早在1961年,牛顿·米诺(Newton H. Minow)任美国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