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657行政学原理历年考研真题视频讲解【5小时高清视频】(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7 09:04:29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657行政学原理历年考研真题视频讲解【5小时高清视频】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657行政学原理历年考研真题视频讲解【5小时高清视频】试读:

视频讲解教师简介

马凯,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马老师对行政管理有浓厚的研究兴趣,研究领域广泛,基础扎实。多次进行北京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课一对一辅导,并帮助考生取得理想的成绩。

授课特点:知识点明确,深入浅出;准确把握考点,结合时政案例,分析透彻;思路清晰,逻辑清楚,富有感染力。

2016年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657行政学原理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辨析题

1.社会监督是社会舆论监督和公民网络批评。

2.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就是公务员或者公共部门人力资源。

3.纪实分析与工作日志是同样的东西。

4.领导力就是领导者表现出来的能力。

二、简述题

一段论述讲市场在资源配置发挥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问政府如何进行行政改革。

三、综述题

十八届五中全会,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创新型人力资源开发。

1.应树立怎样的人才开发战略?

2.如何进行创新创业型人才开发战略?

2015年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663行政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北京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行政学原理

科目代码:663

一、辨析题:认真辨析每个题的内容表述,进行判断。如果正确,请给出你的理由;如果有误,请给出正确的说法。(每题10分,共40分)

1.行政伦理:行政伦理主要是指公务员在从政过程中应该遵守的道德。

2.职位分类: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职位分类是职务分析与职位评价的基础。事实表明,在职位分类基础上,可以大大提高职务分析与职位评价的效率与效果。

3.不充分授权:不充分授权实际上允许执行者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享有一定的自主权,但是十分有限,与特定授权相区别。

4.劳动合同管理:主要是对于用人方与受聘方双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的约定与管理,必须按照法定程序执行,不涉及第三方的物资利益关系。

二、简单论述题:结合下述案例与《公共行政学(第三版)》的相关内容,陈述你的论点或观点,不需要详细论述(35分)。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政府可采取哪些财政措施?为什么?

三、案例分析题:按照以下案例内容与要求,分析并论述所提出的2个问题。

2014年10月23日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要求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现代化。显然在这三个“依法”的共同推进与治理能力建设现代化中,干部既是基础又是关键,请分别结合《公共行政学(第三版)》中的“行政领导”,以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二版)》中的“绩效考评与管理”的相关内容,分析与论述以下问题:

1.如何进行干部管理,促进他们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能力的提升,实现依法治国总目标?为什么?(35分)

2.公务员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的能力考评指标应该是什么?为什么?如何进行设计?(40分)参考答案北京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行政学原理

科目代码:663

一、辨析题:认真辨析每个题的内容表述,进行判断。如果正确,请给出你的理由;如果有误,请给出正确的说法。(每题10分,共40分)

1.行政伦理:行政伦理主要是指公务员在从政过程中应该遵守的道德。

答:该说法是片面的,具体分析如下:

行政伦理概念的外延要大于行政道德的外延。行政道德的概念主要涉及行政主体个人实践活动的正确规范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这主要是作为行政主体的公务人员在行政管理的职业实践中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它包括公务人员的道德传统、道德意识和道德品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道德规范和道德风尚等。比较而言,行政伦理主要是人们关于行政活动对错的判断过程以及判断的理由,这主要涉及行政主体行动的正当性与合理性,亦即领导、决策和执行等行政管理活动的合法性问题,它既包括公务人员个体在行政管理实践中的道德观念、道德活动与道德规范,也包括行政主体作为群体及组织机构在行政活动中所应遵循的价值规范。可见,行政伦理概念的外延要大于行政道德的外延。“简言之,伦理是一种包含着道德,同时又高于道德的社会现象”。行政伦理的涵义,体现了行政管理在公共利益、公共权力、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责任和公共价值等方面的质的规定性。(1)行政伦理是一种关于公私利益关系的观念体系。(2)行政伦理是一种关于权利义务关系的规范体系。(3)行政伦理是一种关于政府管理的价值体系。(4)行政伦理是关于行政管理职业规范的范畴体系。(5)行政伦理是行政权力的一种内在约束机制。(6)行政伦理是一种特定的行政文化层面。

2.职位分类: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职位分类是职务分析与职位评价的基础。事实表明,在职位分类基础上,可以大大提高职务分析与职位评价的效率与效果。

答:该说法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职位分析是职位分类和职位评价的基础。(1)职务分析是指相对某一企事业组织内部各职位工作的分析。即分析者采取科学的手段与技术,对每个职务同类职位工作的结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解、比较与综合,确定该职务职位工作的要素特点、性质与要求的过程。(2)职位分类是指在职务分析的基础上,将职位依据工作性质、繁简程度、责任轻重和所需资格条件,区分若干具有共同特色的职位,加以分类,并以此作为组织内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依据和基础。(3)职位评价又称工作评价,是指根据各职位对组织目标的贡献,通过专门的技术和程序对组织中的各个职位的价值进行综合比较,确定组织中各个职位的相对价值差异。它是薪酬级别设计的基础。职位评价是一种职位价值的评价方法,它是在职位分析的基础上,对职位本身所具有的特性(比如:职位对组织的影响、职责范围、贡献大小、责任大小、任职条件)进行评价,以确定职位相对价值的过程,它的评价对象是职位,而非任职者,它反映的只是职位相对价值,而不是职位绝对价值(职位的绝对价值是无法衡量的)。

所以,职位分析是职位分类和职位评价的基础。在职位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大大提高职务分类和职位评价的效率和效果。

3.不充分授权:不充分授权实际上允许执行者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享有一定的自主权,但是十分有限,与特定授权相区别。

答:该说法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不充分授权,又称特定授权,或称刚性授权,是指上级领导对于下属的工作范围、内容、应达成的绩效目标和完成工作的具体途径都有详细规定,下级行政主体必须严格执行这些规定。这种授权事关重大,涉及一些重要的事务和问题。上级行政领导不能不负起主要责任,下级行政主体被授予的权力是有限的。在刚性授权过程中,被授权者的职务、责任和权力等均有明确的指定,并不享有自主权。而充分授权,是指上级行政主体在下达任务时,允许下属自己决定行动方案,并能进行创造性工作,这是享有一定的自主权的。

而充分授权,又称一般授权,是指上级行政主体在下达任务时,允许下属自己决定行动方案,并能进行创造性工作。以这种方式进行授权并非上级向下级指派特定的行政事务,而是上级行政主体向下级发布一般工作指示。大多数的行政授权都属于这一类。充分授权具体又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1)柔性授权,即上级领导者对工作不做具体安排,仅指示出一个大纲或轮廓,下属可以随机应变、因地或因事制宜地处理工作,有比较大的自由。这种情况要求精明能干的下属。

(2)模糊授权,即授权者一般不明确地讲明工作的事项与范围,只指示所要达到的任务和目标,被授权者自己去选择完成任务的具体途径。该形式一般适用于任务艰巨、需要调动下属积极性的情况。

(3)惰性授权,即上级领导者把自己不愿意处理的纷乱繁琐事务交给下属处理,其中也可能包括领导者本身也弄不清怎样处理的事务。此种形式需要授权者对下属有充分的了解,并且下属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

综上所述,不充分授权又称特定授权,在刚性授权过程中,被授权者的职务、责任和权力等均有明确的指定,所以执行者是不行有自主权的。因此该题目说法是错误的。

4.劳动合同管理:主要是对于用人方与受聘方双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的约定与管理,必须按照法定程序执行,不涉及第三方的物资利益关系。

答:该说法是正确的,具体分析如下:

劳动合同管理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运用组织、指挥、协调、实施职能对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和解除、终止等全过程的行为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总称。劳动合同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提高劳动合同的履约率,对于提高劳动者的绩效,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维护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劳动合同管理的体制包括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管理、社会管理和用人单位内部管理。

二、简单论述题:结合下述案例与《公共行政学(第三版)》的相关内容,陈述你的论点或观点,不需要详细论述(35分)。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政府可采取哪些财政措施?为什么?

答:公共财政指的只是政府的经济行为中与国家预算有关的那一部分。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发展也就成为公共财政的三大职能。其中公共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由市场机制建立的分配格局,使之达到社会认为的“公平”和“公正”的分配格局。(1)一般来说,为了改善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状况,政府可采取的财政措施主要包括:

①按照支付能力原则设计的税收制度,即政府可以通过征税强制性地把财富从那些应该减少收入的人们手中收集起来,再通过各种补贴或失业救济金等制度,以货币或实物形式把这些财富转移给那些应该增加收入的人们。

②按照受益能力原则设计的转移支付制度。政府的转移支付是指不以取得商品或劳务为补偿而支付给个人的款项。如政府可将征收累进所得税筹集的税收收入用于公共事业投资,如安居工程等,以利于低收入阶层;政府还可对奢侈品以高税率征税,对日用品进行补贴,来加重高收入阶层的负担,减轻低收入阶层的负担,借以缩小他们之间的收入差距。

③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关注收入分配改革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收入分配过程包含不同的环节和阶段,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相应地,收入分配格局也可以划分为初次分配格局和再分配格局。个税不再以个人收入为准,而是以家庭收入征收。

④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具体举措是在初次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高最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加快对国有垄断企业改革,完善价格听证制度等;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财税体制改革,调节过高收入者收入,创造条件让群众拥有更多的财产性收入,发放财政补贴,加强对基础公共设施投入力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私人慈善事业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三次分配”体系建立等。(2)采取上述措施的原因主要如下:

公平分配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个层次。经济公平是市场经济内在的要求,强调的是要求投入和产出相对称,它可以由平等竞争条件下的等价交换来实现。但实际情况是,由于市场经济中的各经济主体或个人所能提供的生产要素质量不同、资源的稀缺程度不同以及各种非竞争因素的干扰,各经济主体或个人获得的收入会出现很大的差异,甚至出现与要求投入和产出相对称大相径庭的现象,这就涉及了社会公平问题。由于市场机制不能避免收入和财富分配的不公平,因此就需要政府实施一定的财政措施来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但是,公平并不是绝对平均,公平是一个“规范性”的问题,公平与否很难有一个一致公认的标准。另外,由于公平与效率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果一味地征收高额累进税,很可能对边际生产力水平较高的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有挫伤作用,甚至会迫使他们带着自己的资本和智慧迁移到国外去,显然,这对一国的经济发展不利。因此,近年来世界各国财政政策的关注点,逐渐从收入等级顶端的人们的过高收入问题,转移到收入等级下层的人们的适当收入保障问题。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当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应当是如何防止贫困,而不是如何限制高收入。

三、案例分析题:按照以下案例内容与要求,分析并论述所提出的2个问题。

2014年10月23日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要求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现代化。显然在这三个“依法”的共同推进与治理能力建设现代化中,干部既是基础又是关键,请分别结合《公共行政学(第三版)》中的“行政领导”,以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二版)》中的“绩效考评与管理”的相关内容,分析与论述以下问题:

1.如何进行干部管理,促进他们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能力的提升,实现依法治国总目标?为什么?(35分)

答:(1)为了促进干部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能力的提升,实现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

①必须增强干部的法律意识和现代法治观念

当前,一些干部之所以存在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以情代法、搞“土政策”的现象,关键在于依法指导和开展工作的观念树立不牢。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清依法办事的极端重要性,使依法办事成为自觉行动和行为准则。依法办事是岗位职责所系。领导干部的职责是法规赋予的,其权限与职责紧密相连。领导干部作为党委决策的谋划者,其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单位的建设和发展。领导干部必须着力强化依法决策、依法指导、依法办事的意识。推进依法行政,既是一个历史过程,也是一个现实过程,但首先是一个观念上的革新过程。因此,领导干部要树立坚定的法治理念,以信念上的坚定带动行为上的自觉,以行为上的自觉维护法治的尊严。要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游离于法纪之外,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以及如何做,杜绝领导行为“缺位”、“错位”和“不到位”。

所以,我们应该提高我国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和现代法治观念。若我国的领导干部真正具备了以现代法治观念为核心的法律意识,则领导干部基本素质的内容就更加完整,结构也更趋于合理。反之,不仅领导干部基本素质的内容不完整,结构不合理,而且我党确立的依法治国目标也难以实现。

②加强对领导的宣传教育,形成激励和带头的榜样作用

如何提高党员干部依法办事能力,关键在于领导带头。一个单位能否坚持依法行政,是否形成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各级党委要把领导干部法律法规的学习提上议事日程,纳入理论学习和专业学习之中,形成制度,抓好落实;把对法规制度的学习作为干部知识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成考核使用干部的一个条件来衡量;把依法指导和开展工作作为干部能力素质的重要方面来对待,使领导干部不断增强法制学习的自觉性、责任感、紧迫感,努力提高法律素质,学会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对领导干部个人而言,要带头学法,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持之以恒,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营造浓厚的学习风气,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形成群众性学习法律法规的良好局面;要带头依法办事,始终牢记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懂得自己手中的权力越大,肩上的担子越重;要慎用手中权力,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依法办事;要带头严格守法,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自觉接受法律规范的约束,以法律法规为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

③完善监督机制

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监督对防止权力滥用、遏制腐败滋生的重要作用,努力克服台上讲台下不讲、人前讲人后不讲、对下讲对上不讲、对人讲对己不讲等种种弊端,自觉接受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监督。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掌权思源,用权为民,置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对群众的批评意见,要欢迎而不能反对,要鼓励而不能打击,要亲近而不能疏远,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防患于未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办事,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充分尊重其他同志的意见,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履行自己的职责。

④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考核体系,应当以公共部门工作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作为制定考评与管理标准的基本依据,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确定合适的考评与管理标准,做到定量与定性考评相结合,能够量化的尽可能量化。把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政量化到绩效考核的体系中来,可以有效的激励干部,促进他们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能力的提升,实现依法治国总目标。(2)进行干部管理,促进他们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能力的提升,实现依法治国总目标的原因主要阐释如下:

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而干部依法办事、遵章守法是依法执政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推进法制建设的重要保证,更是落实权为民所用的重要保证。依法办事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条件,最终的着眼点是为了落实依法治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而各级领导干部应当高度重视这一要求,慎思,慎行,坚守法律底线,带头依法办事,依法执政,执政为民。领导干部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程中,不仅仅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党务政务工作者,而且应当是国家法律工作者。因此,以现代法治观念为核心的法律意识就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推进依法行政,责任在党,关键在领导干部。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掌握大量执政资源的“一把手”,恪守依法治国的理念,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是提高执政能力、促进依法行政、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2.公务员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的能力考评指标应该是什么?为什么?如何进行设计?(40分)

答:(1)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是推进我国依法治国目标的重要条件,公务员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的能力考评指标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又包括可以量化和测量的二级指标。

①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的观念意识

a.参加专门研究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的次数。

b.参加举办法制讲座的次数。

c.参加依法行政知识的学习、培训和考试的次数。

d.是否向上级领导汇报依法行政工作情况。

②转变职能

a.是否依法清理并公布行政许可实施主体和实施项目。

b.是否擅自增设、变更行政许可项目。

c.是否依法通过招标、拍卖等公开竞争方式对公共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d.非税收收入是否规范。

③行政执法行为

a.是否有具体行政行为被有权部门、行政复议机关或法院撤销、纠正或责令更改的情况。

b.是否有在对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不利的行政决定之前未告知对方有陈述和申辩权利的情况。

c.是否告知相对人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权利的情况。

d.执法人员是否符合法定条件或持有效证件。

e.行政执法档案是否健全、文书是否规范。

f.是否向监督机关、行政复议机关提出书面答复或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相关材料。

g.是否有因执法问题引起行政赔偿的情况。

④行政监督

a.是否依法履行行政复议职责。

b.行政复议案件是否合法、正当。

c.是否对投诉和举报处理及时。

d.是否接受人大监督和质询。

e.是否依法办理信访案件。

f.是否执行人民法院已生效的判决和裁定。(2)将以上因素列为考核指标的原因主要如下:

①公务员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政的意识是履行职责的前提条件。公务员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执政水平的高低,所以提高我国的依法行政能力和依法执政水平,应首先从提高公务员素质入手。

②转变政府职能是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的关键。公务员是执行行政事务的主体,政府职能是否履行到位,是决定行政执法成败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行政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就目前状况来看,我国政府职能定位仍然存在缺陷,仍然管了许多管不了,管不好和不该管的事情,这些不恰当职能的履行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行政能力的发展和提升,制约着我国行政管理事业的发展。

③行政执法行为是行政能力的外在表现和依法行政的重要环节。行政执法应依据相应的法律规范,严格按照执法程序履行职能。不受法律约束的行政执法只会导致权力的滥用和破坏公民对政府权威的信任。

④行政监督是对公务员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政的制约和纠正机制。完善行政监督,形成对公务员权利的制约和约束,有利于规范权力的行使,使国家的行政工作迅速走上依法治国的法制化轨道。(3)公务员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的能力考评指标的设计方案

①公务员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的能力考评设计应该包括:

a.指标体系的制定主体,即有权机关或咨询机构。

b.指标体系的考核评价对象,即公务员。

c.指标体系是依法行政总体目标的具体分类目标。依法行政的总体目标是建设法治政府,而本指标体系是把依法行政总体目标具体化的分类目标。

d.指标体系是对考核评价对象的依法行政情况进行考核评价的标准。

e.指标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有机整体是由各类、各层级具有内在联系的考核评价指标共同组成的。

②在设计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能力的考评指标中,应遵循以下六个原则

a.科学合理原则。首先,科学性要求依法行政的考评价值和标准以科学思想为指导,要求指标体系的设置从考评对象的特点和依法行政的实际出发,使指标体系具有确定性、简明性和先进性。其次,合理性要求考核评价工作解决行政合理与失当的问题。这就要求指标体系内容的设置要全面、真实、可靠,充分考虑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客观条件。

b.公开透明原则。在依法行政考核评价活动中要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程度,增加考核评价工作的透明度,使考核评价对象公开,考核评价内容、标准、程序和方法公开,考核评价结果公开,更加有利于公众直接参与,有利于接受社会监督。

c.客观公正原则。指标体系应当既客观又公正。客观指标准客观和考核评价过程客观,实事求是,符合事情的本来面目。公正指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要公正,考评过程要公正,考评结果要公正,力求真实全面地评价和反映公务员开展依法行政工作的状况。

d.规范便捷原则。依法行政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要规范明确,便于分解和统计,具体标准要清晰、明确,避免过于笼统抽象或过于繁杂,方法要全面、系统,便于操作,能较好地运用到考核评价的实际工作中。

e.法治统一原则。这是依法行政考核指标体系制度化的根本性原则。依法行政考核指标体系制度化的首要工作就是进行法治统一,各个地方要依据国家的基本法律来进行依法行政考核指标体系建设,“应当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国家统一的框架下推进”。

f.联系群众原则。这是推进依法行政考核指标体系制度化的社会基础。不仅要求党委和政府自上而下推进依法行政考核指标体系制度化,专家和普通公民也要成为过程的参与者。

2014年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664行政学原理考研真题综合分析[视频讲解]

一、参考教材教辅

教材(2本)

1.《公共行政学》(张国庆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萧鸣政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教辅(2本,圣才考研网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

1.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2.行政管理学(含公共政策学、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二、本试题与其他相关试题比较

1.本试题与其他年份试题的简单比较

北京大学2014年行政管理考研专业一题目与往年相比在形式上稍有变化,虽然延续了以往的辨析、简答、论述三大模块,但是简答部分变化较大,向案例题型靠拢,不再简单地考察书上某一块成体系的知识点,而是在结合案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课本知识,灵活度大大提高;论述题设置了两道独立的问题,这就加重了论述题的比重,也增大了答题量,相应地也使得难度有所提升。

其次,在考察的知识点分布上,既有传统热点的考察,比如薪酬、公共财政、干部人事制度,这些传统热点有的也以新题型的考法出现;同时又考察了以往很少考到的激励、成本收益分析等知识点,总体难度略有上升。

2.本试题与其他学校相同专业试题简单比较

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向来以题目灵活著称,基本上三年左右题型就会出现较大变化。比如去年第一道题就考察了公共财政中一些计算、量化的知识,2014年则是出现了类似于案例分析似的简答题;同时在知识点分布上也比较分散,没有不可能考到的点,因而也没有绝对不重要的知识点。

对比其他学校,例如人大、北师等学校,出题风格比较稳健,结合时事较多;其它理工科院校的行政管理则一直比较程式化,主要考察书本内容,对灵活性、创新性要求不高。

2014年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664行政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一、辨析题。认真辨析每个题的内容表述,进行判断。如果正确,请给出你的理由。如果有误,请给出正确的界定。(每题10分,共40分)

1.社会监督:社会监督表现为社会舆论监督和公民的网络批评。

2.民主选拔:民主选拔主要表现在强调“群众公认”“民主集中制”和“公开”的选拔原则。

3.政府管理市场化:政府管理市场化就是把某些政府管理的事务进行民营化,外包给政府机构以外的组织来承担。

4.福利:福利是给予组织中所有工作人员的间接经济性报酬,所以它不是薪酬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简答题(30分)

某一国际咨询公司为某国政府准备了一份关于该国吸烟的成本—收益分析报告。该报告的结论是,吸烟的收益是正的。吸烟除了能够产生大量的国家税收外,部分原因是虽然吸烟有害,但是如果引起早死,也可以节省政府用于退休保障的钱。所以尽管各个国家明令禁止吸烟,但是却屡禁不止。请你从公共财政的角度谈谈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并且进行评价。

三、论述题(80分)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请分别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与行政学的相关理论方法回答以下问题:

1.深化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依据、内容与举措是什么?为什么(40分)

2.政府集聚人才的选拔机制、激励机制与保障机制应该是什么?为什么?(40分)参考答案

一、辨析题:认真辨析每个题的内容表述,进行判断。如果正确,请给出你的理由。如果有误,请给出正确的界定。(每题10分,共40分)

1.社会监督:社会监督表现为社会舆论监督和公民的网络批评。[北京大学2014年真题]【分析】属于基本概念考察,意在考察概念理解的完整度,出自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十五章“法制行政”第四节“社会监督”。【参考答案】

此题对社会监督表现形式的表述是不正确的。(1)社会监督是法制监督的一部分,是外部监督的一种。法制监督主要有两大类,即国家法制监督和社会法制监督。为了区别起见,国家法制监督简称为法制监督,社会法制监督简称为社会监督。它们与行政监督一起,共同构成国家法制行政完整的监督体制和制度。(2)社会监督是指社会舆论、公民、公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社会行为主体,依据法定的权力,必要时经过法定的程序,对政府及其官员实施的监督。社会监督的实质,是公民从国家权力主体的地位出发,行使法定的权力,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官员所实施的监督。(3)社会监督的主体及其表现形式为:社会舆论、公民批评、公民投票、压力集团、地方自治制度等。在这个过程中,法定的权力主体通过享有和行使监督权,来督促和保证行政机关和行政官员遵从法律,对国民尽职尽责,履行行政责任。因此,社会监督不仅表现为社会舆论监督和公民的网络批评,还包括公民投票即全民公决、压力集团的监督与地方自治制度的监督等。

综上,该题对社会监督表现形式的概括是不全面的。

2.民主选拔:民主选拔主要表现在强调“群众公认”“民主集中制”和“公开”的选拔原则。[北京大学2014年真题]【分析】属于人力资源知识点,书上并没有明确定义,但在萧鸣政《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六章“管理人员选拔与配置”中讲到我国公共部门管理人员选拔管理制度改革中提到较多。【参考答案】

此题关于民主选拔主要特征的论述是正确的,突出强调了民主选拔的特点。(1)民主选拔是指当政府中管理职位出现空缺时,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选拔技术和方法,根据政府人力资源规划,从政府外部或内部招募遴选符合该管理职位要求,具有相应管理能力和热情的人力资源充实到政府的管理层中。民主选拔包括制定选拔政策、公示选拔政策、选拔对象调查、选拔对象测试、决定任命等环节。(2)在公开选拔的过程中,无论是政府内部还是政府外部选拔,都需要将制定好了的管理人员选拔方针、标准、范围以及实施程序等公布出来,向政府中的成员和选拔对象作全面说明,征得他们的理解、关心、赞同、支持和参与,以降低选拔管理的成本和风险,保证管理人员选拔管理的成功。因此,民主选拔强调“公开”的选拔原则。(3)针对公共部门传统选拔制度的失灵和人事腐败,当前公共部门管理人员选拔制度的改革即强调民主选拔的制度化改革,主要表现在强调“群众公认”、“民主集中制”和“公开”的选拔原则,在制度设计上也突出了这一点,如民主推荐、集体研究、民主测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

因此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

3.政府管理市场化:政府管理市场化就是把某些政府管理的事务进行民营化,外包给政府机构以外的组织来承担。[北京大学2014年真题]【分析】典型的概念辨析题,区别近似的概念是经常考察的题型。需要先阐述两个概念,再论述其异同点,作简要比较。【参考答案】

此题关于政府管理市场化的定义是不正确的,没有明确区分民营化和市场化之间的关系。(1)政府管理的市场化是指,为了提高政府效率,优化公共产品,降低行政成本,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是可靠的选择。为此,政府可以比照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等价交换”等规则来获取经费等资源,同时与其他组织进行竞争。政府管理市场化可以通过在公共部门推广信息技术、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提高政府的能力等手段来实现。更重要的是,要在政府内部广泛实行绩效管理,明确规定公共机构应达到的工作目标,并且创造诸如量化绩效评定、签订短期就业合同、直接给予物质奖励等合用的方式和技术方法,对最终的工作结果予以评价,同时奖励那些达到或超额完成预期目标的机构及其人员。(2)民营化是指政府终止对一个特殊活动的责任,并把它转交给盈利或非盈利的组织。通常,民营化是“更多地依靠私人组织,更少地依靠政府来满足社会的需要”,除必须由公共部门单独承担的职能外,许多传统的管理职能,大可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来实现。民营化的具体做法大体上有:签约发包、公有民营、公民合营、完全民营、诱导转著等方式。(3)民营化只是政府管理市场化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通过民营化运作,提高政府效率,改善政府服务质量才是最终的意义。同时,私营部门具有卓越的管理水平,政府要改善效能必须引入“企业家精神”,借鉴企业管理的理论、技术、原则和方法,才能克服政府管理弊端,改进公共服务质量。

因此原题的论述是不太恰当的。

4.福利:福利是给予组织中所有工作人员的间接经济性报酬,所以它不是薪酬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大学2014年真题]【分析】关于薪酬概念的辨析,是历年常考题,已经出现多次,而且难度也不大,考生必须熟练掌握。【参考答案】

此题关于福利和薪酬关系的说法是不正确的。(1)薪酬是员工在组织中通过工作而获得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回报。具体而言,薪酬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外在报酬,指员工所得到的货币、实物及服务,它包括直接报酬、间接报酬、非金钱性报酬三类,直接报酬包括工资、奖金、股票期权、利润分享等;间接报酬包括保险、带薪休假等各种福利;非金钱性报酬指与职务相关的工作条件及权限的安排,如办公环境的安排、助手等服务人员的配备等;一种是内在报酬,通常是指员工自身因工作而获得的心理收益,比如,挑战性的工作、决策的参与等等。所以,福利是薪酬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给予组织中所有工作人员的间接性经济报酬。(2)福利是给予所有工作人员的间接经济性报酬,往往是为满足工作人员生活方面的共同需要和特殊需要,组织为雇员提供的除工资和奖金外的一切物质待遇。作为薪酬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利可以改善和优化雇员的生活条件,提高士气,吸引优秀员工,降低雇员的流动率,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达到激励的目的。

所以,福利是薪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原题的说法并不正确。

二、简答题(30分)

某一国际咨询公司为某国政府准备了一份关于该国吸烟的成本—收益分析报告。该报告的结论是,吸烟的收益是正的。吸烟除了能够产生大量的国家税收外,部分原因是虽然吸烟有害,但是如果引起早死,也可以节省政府用于退休保障的钱。所以尽管各个国家明令禁止吸烟,但是却屡禁不止。请你从公共财政的角度谈谈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并且进行评价。[北京大学2014年真题]【分析】2014年的题型变化主要体现在这一题,以往的简答题往往是两道,公共行政学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各一题,而且都是书上的知识点。但2014年的简答题已经变得很像公共政策的案例分析,需要综合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十二章“公共财政”的内容进行回答。【参考答案】

该问题中,某国政府利用公共财政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吸烟的成本收益进行了衡量,认为综合考虑吸烟在税收方面对财政收入增加的贡献与吸烟在社会保障支出方面对财政支出的削减后,得出吸烟会给一个国家的财政带来正收益,这也就是为什么吸烟屡禁不止的原因。对此,从公共财政的角度来看,吸烟屡禁不止的原因并不与此公司所持有的观点一致。对该问题的评价如下:(1)公共财政指的是政府的经济行为中与国家预算有关的那一部分,公共财政的职能,是指政府的财政活动在经济和社会中所固有的功能,它既表现为公共财政的作用,也表现为公共财政的职责或责任。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公共财政的职能主要体现为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发展。(2)该公司采用的是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是指针对政府确立的政策目标,提出若干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案,比较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的现值,并通过分析选择出最优的财政支出方案。(3)从公共财政的角度考虑,在利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时,需要注意政府部门与私人经济部门所追求的利润最大化目标是不同的:一方面,公共财政支出一定要讲究效益最大化,以提高公共财政支出的效益;但是政府追求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政府进行经济决策是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譬如,在决定修建某一大型水电站时,它必须考虑这一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不能像私人经济部门更关注水电站带来的经济利润。所以,作为公共部门的财政支出,在分析其成本效益时,不仅要考虑有形的、直接的、内部的成本和效益,还要考虑到无形的、间接的、外部的及长期的成本和效益。(4)该公司在利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选择了与该方法不同的价值取向:从政府自身增加财政收入与减少财政支出的角度出发,结果忽视了政府对维护社会整理利益、保证居民身体健康、减少环境污染的责任。吸烟带来烟草行业的繁荣被认为给政府财政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烟草税收入,同时吸烟诱发的各种疾病被认为缩短了国民的生命而节省了社会保障开支。这种分析结论的得出与政府代表与维护社会利益的立场是相违背的,不符合政府的价值导向和职责。(5)烟草税作为一个税种,目前在增加税收收入中有重要作用,但是在我国公共财政收入中,应该逐渐重视税收中的个人所得说、企业所得税以及增值税等税种,而不应大量来自烟草税,这样反而会对烟草税形成依赖转而促进烟草行业的进一步繁荣。(5)社会保障在当今中国人口红利减少,养老负担增大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财政应给予社会保障更大的支持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综上,该国际咨询公司的说法是背弃政府职责、忽视公共财政的公益职能的看法。

三、论述题(80分)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请分别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与行政学的相关理论方法回答以下问题:[北京大学2014年真题]

1.深化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依据、内容与举措是什么?为什么(40分)【分析】2014年的论述题偏人力资源这本书,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是考前热点之一,但是考察到的知识点却是以往较少涉及的萧鸣政《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十章“人员激励”以及第十三章“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部分专题。【参考答案】(1)深化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依据

早在20世纪末,我国就提出政府工作人员“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的要求,但时至今日,这一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体制改革和公职人员分类管理,导致政府对社会部门特别是企业的角色由直接行政管理变为间接控制调节,行政功能变为服务功能,这就要求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能够为社会、为企业服务的能力,专业化技能正是这些服务功能所依托的核心内容。然而现实情况是,公务员队伍中在专业技术人员方面存在巨大的缺口。整体看来,我国公务员队伍建设存在以下不足:

①知识老化,结构不合理,公务员的素质结构与形势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由于起步较晚以及历史原因,我国公务员队伍中知识老化现象严重,中文、历史、哲学等传统专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大多数公务员出身于传统的行政管理时代,无论知识储存量还是专业知识构成,都无法满足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形势下各级政府发展的要求。

②专业化人才短缺。主要表现在信息技术人才、法律、农业、金融、外贸、环保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特别是入世以后适应世贸组织需要的涉外法律、涉外谈判、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方面的人才更是奇缺。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公务员中既精通业务、掌握国内相关法律和情况,又了解国外发展动态、熟悉国际惯例和规则的人才,远不能满足需要;能熟练运用外语直接参与涉外事务协调谈判的人才数量太少。据抽样调查,省级以上机关中有67%的人不了解有关本职业务的国际规则。

③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人员素质偏低,城乡结构不均衡。县、乡一级的公务员综合素质远远低于城市、城区,导致政府部门工作中大量的战略性、创新性、涉外性工作胜任者甚少,大量的低技能人员却占着重要岗位无所事事。这使得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在这些地方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使地方政府的执政方向和执政策略不能与国家整体规划相吻合,也在极大程度上加重了官僚主义、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倾向。

④干部作为整个国家公职人员中拥有领导、指挥、决策权的群体,其职能与地位的重要性使得其素质与水平必须要达到一定的高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对干部队伍建设尤为重要。综上所述,必须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2)深化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内容与举措

人事干部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从选拔、培训、考核、奖励、管理、监督、激励、更新、福利、退休等多个方面入手。

①在选拔方面:科学确定人员需求,编制录用计划,明确报考资格;拓宽选拔渠道、优化选拔方法,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法制、德才兼备原则,保证公开、公正、公平;

②在培训方面,加强培训需求分析,更新干部培训内容与方式,加大对培训效果的考核,利用柯克帕特里克四层次模型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③在绩效考评方面:变单一的考评为全面的考核,使考评内容由过去以考勤为主变为现在有着鉴定、导向、激励、沟通等多方面作用的综合管理体系;

④在政府部门人员配置方面:通过职务任免、职务升降、调配交流、录用与辞退等形式实现知人善任、优胜劣汰、发挥个人特长的最终目的。打破“铁饭碗”、“终身制”的僵局,将竞争机制引入到政府部门的用人中来;

⑤在薪酬管理方面:实行以职务和级别为主的职级工资制,并实行定期增资制度,改革奖金制度,明确津贴发放,确立保险和福利待遇制度。同时参考社会收入水平,适当提高公务员工资,尤其是基层公务员工资;

⑥在人力开发方面:通过教育开发、培训开发、流动开发和卫生保健开发实现公务员个人价值最大化,并对公务员职业生涯进行管理,拓宽职业路径,改革激励制度,灵活公务员用人制度。

2.政府集聚人才的选拔机制、激励机制与保障机制应该是什么?为什么?(40分)【分析】人才问题一直是萧鸣政老师比较关注的领域,在许多年前的考题中也曾出现过。本题比较基础,主要考察书上成体系的内容,可以套用在人才问题上。【参考答案】(1)政府积聚人才的选拔机制

①政府积聚人才的选拔机制是对一般公务员,根据《公务员法》实施的考任制,以考试成绩等选拔合适的人才;对领导职务的公务员,采用委任制与选任制相结合的选拔方式,保证人尽其用;对专门技术人才与特殊职位上的公务员,可以采用聘任制的方式。

②这样做的理由在于,结合不同层次,即在区分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专业技术人员与非专业技术人员的前提上,结合各个职务的自身特点,分类选拔,具有针对性,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对于普通公务员来说,因为录取量较大,工作内容和职责较为简单,为确保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效果,适宜采用逢进必考的公务员考试;对于职级较高的领导层,除了正常的升迁、调任途径外,近年来多强调公开选拔,以扩大选人视野,打破用人垄断。(2)政府集聚人才的激励机制

①把西方的激励理论应用于公共部门,建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具体包括权力激励机制、竞争激励机制、自为激励机制;同时建立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举的双轨激励机制,包括采取绩效挂钩的薪酬制度和灵活的福利形式,采取有效的精神激励手段以及适度结合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②这样做的理由为,当前公共部门激励存在不少问题,凸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a.约束不对称,重监督而轻激励;

b.考评激励的作用难以得到体现;

c.干部选拔中缺少激励;

d.激励内部出现不对称、不均衡的现象。

通过上述改革措施能有效解决公共部门激励中存在的问题。(3)政府集聚人才的保障机制

①政府集聚人才的保障机制主要通过福利制度与工资制度来实现。公务员以其能力、技术、学识以及时间和精力为政府服务,政府按一定的标准发给其报酬,是谓公务员的工资。公务员的福利,主要是指政府举办的、为公务员提供生活优惠的各项福利设施和各种福利补贴,还包括一些其他福利措施。公务员的工资和福利制度,可以为公务员提供稳定的生活费用来源,保障公务员基本生活的稳定,其生、老、病、死都能得到政府适当的照顾,因而可以稳定公务员的工作情绪,使之安心工作。所以,公务员的工资和福利制度,在人事行政的实际运作中,主要担负的是保健机制的功能,它可以基本满足公务员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为公务员忠诚、安心地为国家效力和服务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②这样做的理由在于: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与人的工作有关的因素有两类:一类是“激励因素”,如晋升、赏识、责任、工作成就、荣誉等,这些因素可起到激发人的工作动机、使人产生一种内在的工作动力的作用;另一类是“保健因素”,如工资福利、安全保障、管理监督等,正如卫生保健不能直接激励人们努力工作,但可以防止产生不满的工作情绪,维持最低的工作标准,福利与工资制度正是作为保健因素存在的。

综上,人才是一国兴旺发达的最重要资源,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人力资源已超过物力、财力资源而成为决定一国兴衰的主导因素。政府部门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其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受到强有力的挑战,因而必须加强人才梯队建设,通过建立良好的人才选拔、激励和保障机制来引进、使用和培养人才,从而提升政府效能,建设令人民满意的政府。

2013年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663行政学原理考研真题综合分析[视频讲解]

一、参考教材教辅

教材(2本)

1.《公共行政学》(张国庆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萧鸣政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教辅(2本,圣才考研网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

1.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2.行政管理学(含公共政策学、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二、本试题与其他相关试题比较

1.本试题与其他年份试题的简单比较

本年度试题是自2010以来变化最大的一年,首先开题便是一道结合时政的材料分析题,除了要运用理论知识来解答之外,还有计算部分,要通过数据来说明问题,这是从未出现过的题型,给同学们带来很大挑战;

其次,辨析题减少为4道,放在了第二部分,在做题习惯上给大家带来了挑战;

第三道大题把几个概念放在一起辨析,看似简单,实际上要求学生要对整本书有极好的把控,而且要超越问题本身,答出深意。

总之,2013年的试题是北大新题型的突出代表,灵活性和创新性特别明显,大家可以好好研究。

2.本试题与其他学校相同专业试题简单比较

很多学生想考北大行管主要是觉得专业课“貌似简单”,因为既不考数学也不考经济学,相比于其他同类院校感觉简单许多。的确北大的专业课以识记性知识居多,但绝对不是单纯的记忆,非常注重理解和运用。2013年的试题便是一个良好的例证,标志着北大的题型再次发生较大的变化。

其他院校题目类型仍绕较为传统,在题型设置上以名词解释、简答和案例分析居多。每一年题目之间的传承性较大,不会有太激进的变化。

2013年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663行政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一、按照下面材料回答问题(50分)

一段十八大的具体材料,主要是关于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两番的目标。有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2010年和2020年将达到的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对数据。

1.我国2020年实现比2010年GDP总额翻一番有没有可能,请根据相关的计算回答,不得纯粹用文字表述。(15分)

2.你认为我国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有没有可能,请用相关行政管理理论和相关理论阐述。(15分)

3.你认为随着GDP总值翻一番,我国城乡人居收入能不能同等比例翻一番,请根据相关的计算回答,不得纯粹用文字表述。(20分)

二、按照下面材料回答问题(4*10分)

1.有人说领导力就是领导者的能力,你是否认同这句话,请给出解释。

2.工资就是薪酬,这种说法在什情况下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请给出正确的界定。

3.职业道德和个人道德相比,职业道德的主体是许多个体聚合成的群体,你是否认同这句话,请给出解释。

4.有人说第三条道路是新自由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的共同底线而不是不同于这两种道路的第三种观念。你是否认同?请给出解释。

三、论述题(60分)

试比较分析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公务员、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和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联系与区别。参考答案

一、按照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一段十八大的具体材料,主要是关于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两番的目标。有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2010年和2020年将达到的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对数据。

1.我国2020年实现GDP总之翻一番有没有可能,请根据相关的计算回答,不得纯粹用文字表述。(15分)【分析】本题属于长期经济趋势分析,题目中已经给出了2000年和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因而可计算出过去的十年间年均经济增长率;同时题目中提出到2020年经济增长的目标是比2010年翻一番,因此又可计算出为实现此目标所应该达到的增长率;再结合近两年的实际增长率,通过比较来得出结论。【参考答案】2001和2010年我国现价GDP分别是10.97万亿元和40.15万亿元人民币,2011年达到了47.29万亿元。2001~2010这10年GDP年均实际增长10.5%,是新中国成立以来GDP实际增长速度最快10 的10年。【2001年总值×(1+r)=2010年总值,计算出年均增长率r】

要使2020年GDP实际规模比2010年翻一番,2011~2020年GDP10 需年均实际增长7.18%。【2011年总值×(1+r)=2020年总值,计算出年均增长率r】假定GDP平减指数2012年增长2.2%,2013~2020年平均增长3%,那么到2020年现价GDP将达到112.01万亿元,是2010年的2.8倍。事实上,由于2011年GDP已增长9.3%,2012~2020年GDP仅需年均实际增长6.94%即可实现翻一番目标。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GDP累计实际增长7.7%,如果2012年全年GDP增速为7.7%,则2013~2020年GDP仅需年均实际增长6.85%。由此可见,我国2020年实现GDP总之翻一番的目标既切实可行,又实事求是。

2.你认为我国2020年城乡居民人居收入翻一番有没有可能,请用相关行政管理理论和相关理论阐述。(15分)【分析】计算方法算法同上题,但本题需要结合行政管理学相关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