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7 12:19:59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考研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李健《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李健《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试读:

第1章 生活中的金融:从经济主体的财务活动谈起

1.1 复习笔记

一、居民理财与金融

1.货币收入与支出(1)货币收入

城乡居民、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提供劳务和经营性资产等各种渠道获得收入。从形式上看,收入可分为货币收入与非货币收入。(2)货币支出

支出是指家庭为了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的付出行为。支出可分货币支出与非货币支出。(3)盈余与赤字

居民的货币收入大于支出产生盈余;反之,则产生赤字。

居民的货币盈余是其进行货币储蓄与投资的前提,而居民的赤字则需要通过消费信贷或民间信用来弥补。

2.居民盈余的使用(1)储蓄

我国居民除了现金储蓄外,大部分居民盈余通过储蓄存款形成金融部门的资金来源,又通过金融部门的贷款,满足非金融企业的资金需求,实现金融平衡。(2)投资

居民货币盈余另一重要使用方式是进行投资,以获取收益。居民投资可分为金融投资与实物投资。

3.居民赤字的弥补

居民赤字较正规的弥补方式是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是指居民为满足自身的消费需求而向消费品出售方申请赊销或分期付款。

二、企业财务活动与金融

1.企业经营与财务(1)企业经营与资金运动

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具有经济法人资格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从实物形态看,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通过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完成了从投入到产出的再生产过程。从资金形态看,则通过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利润和现金流等指标变化,完成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回收的循环周转过程。(2)企业财务与财务管理

①企业财务活动及其体现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也是企业的资金活动过程,即企业财务活动过程。

企业财务报表是会计主体对外提供的反映自身财务和经营状况的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②企业财务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主要体现在负债管理、资产管理和盈余分配三个方面,其中每个方面都与金融体系息息相关。

③企业财务活动与金融体系

a.企业是金融机构服务的重要对象;

b.企业是金融市场最主要的参与者;

c.企业的财务活动对宏观金融总量和结构有决定性影响。

2.企业负债管理与金融体系

企业的负债是指由企业承担的,以货币计量的在将来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企业的负债管理主要体现在其融资决策与管理上。

3.企业资产管理与金融体系

企业资产是指能以货币计量的由企业控制并能带来收益的经济资源。企业资产主要划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及递延资产。企业资产管理的重点是流动资产和长期投资。

4.企业盈余分配

企业经过一定时期(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的生产经营后,要核算收入与支出,确定自己的经营业绩。其结果可能是盈余,也可能是亏损。

企业盈余的计算是企业各项收入减去企业的各项支出。

企业的所有权归全体股东,因此企业盈余也归全体股东。企业获得盈余后,应当对盈余进行分配。

企业盈余分配的决策要综合考虑自身的发展规划、资产负债水平和外部融资环境。不分配并积累盈余,是企业内部融资的一个主要方式。

三、政府的财政收支与金融

1.财政收支与政策安排(1)财政收支

在现代经济中,政府一方面以税收及其他收费形式从社会各部门获得收入,另一方面又以购买、转移支付等形式使用其收入,政府的收入与支出称为财政收支。

财政收支与金融活动紧密相连:

①财政收支以货币形式体现;

②财政收支需要通过金融体系来实现;

③财政收支对中央银行影响极大。(2)财政盈余与赤字

政府的收入与支出并不总是平衡的,也会形成盈余或赤字。财政盈余是指在一个财政年度内收入大于支出,形成财政资金结余;反之,财政年度内收不抵支,则形成财政赤字。

弥补财政赤字主要有三种方式:

①增加税收;

②向中央银行透支;

③借款。

出现财政盈余主要有三种方式:

①用盈余偿还前期发行的政府债券,减少政府的借款存量;

②先保留盈余以备后用;

③进行政府投资。(3)财政政策安排

政府通过主动调节财政收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政策措施即财政政策,它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共同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两大基本政策。

2.公债融资

政府债券称为公债,是指由政府作为举债人发行的债券。一般来说,中央政府发行的公债称为国债,地方政府发行的公债为地方公债。

从金融运行的角度看,公债由于兼备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其作用颇多。(1)公债在债券市场上发挥基准性作用;(2)公债是金融机构调节资金流动性最主要的工具;(3)公债是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主要操作工具。

3.政府投资

现代各国政府实现其社会发展和经济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就是动用其收入进行投资。

政府投资对金融活动产生重要影响:(1)政府投资伴随着大量的货币收支,对货币需求和货币流通具有重要影响。(2)政府若扩大投资,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可能面临更严重的财政赤字。(3)政府投资将影响整个社会的金融活动。(4)政府的对外投资对国际金融具有重要影响。

主权财富基金,简称主权基金,是指一国政府利用外汇储备资产创立的,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以提升本国经济和居民福利的机构投资者。

四、开放条件下各部门的金融活动

1.国际支付与结算(1)国际支付

国际支付主要是由国际货物与服务贸易、资本流动、财富的转移等引起的,其中,国际货物与服务贸易是最主要的国际支付项目。(2)国际结算

清偿国际债权和债务的货币收付行为,就叫国际结算。(3)国际货币

在国际市场上可用于支付与结算的是国际货币。国际货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被各国普遍接受,二是必须可自由兑换。

对于非发行国来说,国际货币即为外汇。

2.贸易融资与国际信用

贸易融资是指金融机构对进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结算相关的短期融资或信用便利。

国际贸易融资与非贸易融资都是开放部门在经济活动中自发产生的国际信用活动,国际信用活动需要以外汇为载体,通过金融机构的国际业务来实现。

3.国际投资与资本流动

跨越国界的投资称之为国际投资,国际投资使资本在国与国之间流动。国际投资可分为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间接投资。

①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以控制企业部分产权、直接参与经营管理为特征,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的资本对外输出。

②国际间接投资是指购买国外的证券,如股票、政府债券或企业债,以实现资本增值或取得利息或股息等的一种投资活动。

国际间接投资与国际直接投资的根本区别在于投资者对其投资项目的经营活动有无控制权,前者不控制被投资企业或项目的经营活动,其投资活动主要通过国际证券市场进行。

国际投资引起国际资本流动。不管是国际直接投资,还是国际间接投资,实质上都是国际资本的跨境流动。

五、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构成

1.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要素(1)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是商品生产与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产生后,通过为商品计价、作为交换手段和支付手段等发挥交换媒介职能,通过作为财富贮藏和保值增值的手段发挥资产职能,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生产与交易的发展。

货币流通要有相应的货币制度来规范和约束。一国对主权货币的各种规制形成了国家货币制度。(2)汇率

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称为汇率,是一国货币的对外价格。汇率的高低由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货币购买力、外汇供求、市场预期、经济实力、经济发展速度等多因素来决定。(3)信用与信用体系

信用是指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在历史的进程中,信用方式从实物借贷发展到货币借贷,信用范围从个人信用发展到社会信用。(4)利率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许多的资金借贷或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如银行贷款、股票投资、公司债券投资、民间借贷等。利率成为衡量收益与风险的尺度。(5)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是指实现资金借贷或金融交易的工具。

金融工具作为金融活动实现的载体,提供者在创造之初仅作为融资的工具,内涵着一定的金融资产价值与收益权,因此可以独立地在市场上交易、流通。

2.现代金融体系的运作载体

现代市场经济中,无论是居民、非金融企业、政府、金融机构四大部门内部的金融活动,还是各部门之间的金融活动,都是通过金融市场或金融机构来完成的。(1)金融市场

从广义上讲,金融活动的场所即金融市场。不同的金融活动形成了不同的金融市场,主要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和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等,这些市场彼此关联,构成一个有机体系。(2)金融机构

各部门的金融活动基本上都是通过金融机构来实现的。另外,资金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转移、支付,也都离不开银行等金融机构所提供的服务。银行、券商、保险公司、信托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就成为金融活动顺利进行的组织载体。

3.金融总量与均衡

金融总量是指整个金融体系活动的总规模。金融总量在理论上很难确定,只能通过确定若干可观测的统计指标,从货币总量、信贷总量、证券总量、保险总量等方面来大致测算金融总量。

4.金融调控与监管

一个稳定、良好的金融体系及其运行状态对促进经济发展、物价稳定、就业增加和国际收支平衡等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

金融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或手段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它是中央银行动用其政策工具,调控金融活动进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各项措施的总称。

为了减少金融风险,维持金融秩序,保护公众利益,需要政府实施金融监管。为此,政府指定中央银行或设立专门监管机构,对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活动进行监管,促使其稳定运营,以减少金融风险。

1.2 课后习题详解

1.如何理解金融源于社会经济生活?

答:金融在人们的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经济主体的生产、经营、消费、支付等活动都需要用货币来支付;一些经济主体有资金盈余,他们需要把资金存放银行或投资等,而另一些经济主体存在资金短缺,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融入资金。与之相适应,有专门的机构发行货币,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有专门的市场融通资金和交易金融产品;有专设的机构进行管理和监督,由此形成金融体系。可见,金融源于生活,融入日常经济活动之中。

2.如何理解四部门之间的经济金融活动以及开放经济下国内外各部门的经济金融活动?

答:(1)封闭经济由居民(亦称“住户”)、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与政府这四大经济部门组成,各经济部门内部及不同的经济部门之间不断地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并引起错综复杂的资金活动。如果不考虑同一个经济部门内部不同主体之间的经济活动,单是考察部门之间的经济活动与资金流动,可以发现所有的经济部门都无法独立、封闭地生存。同时,居民、非金融企业、政府三个部门都不可避免地与金融机构发生关系。居民需要把节余的资金存放银行、投资证券或购买保险等,也需要在资金不足时向银行申请贷款(如住房按揭贷款);非金融企业需要通过银行、进行资金结算,办理存款、贷款、信托、租赁等业务,或在证券市场通过股票、债券等工具融入资金等;政府也需要通过银行来实现资金调度、划拨,其银行账户会形成一定的存款,同时需要在证券市场上发行政府债券进行融资等。(2)对于开放经济而言,本国各经济部门不可避免地与国外经济部门发生经济关系,产生国际金融活动。开放部门的对外金融活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外贸易和劳务所产生的国际结算与融资;二是投资活动,包括实业投资或纯粹的金融投资。

3.你能看懂资金流量表吗?试描述表中各栏目的关系。

答:(1)资金流量表是以全社会资金运动为对象的核算表。资金流量表分为实物交易和金融交易。实物交易账户侧重反映各部门收入的形成和分配情况,金融交易账户侧重反映各部门资金的余缺以及资金筹集情况。资金流量表的主要功能是描述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一定时期资金往来或交易的流量和流向。每个经济部门的资金来源项目表示该部门从其他部门获得的资金,是资金流入;资金运用项目表示该部门资金流向其他部门,是资金流出。通过当年资金流量表,可以分析不同经济部门之间的资金流动是否正常;从历年的资金流量表中可以找出货币信用运动规律,为制定收入分配政策、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加强宏观调控提供依据。(2)表中各栏目的关系具体表现为:①“国外”部门指与国内部门发生金融交易的所有非常住机构单位,其运用方反映了国外部门在我国国内运用的资金,其来源方反映了国外部门从我国国内获得的资金。②“其他”指除通货、存款、贷款、证券、保险准备金、直接投资、对外债权债务7个项目外的所有金融交易项目。③各部门净金融投资项目的计算公式为:净金融投资=该部门的资金运用-该部门的资金来源。一般来说,各部门净金融投资额的代数和为O。

4.居民的收支如何引起金融活动?居民的盈余或短缺如何通过金融来调节?

答:(1)现代居民经济生活中的日常收入、支出活动和储蓄投资、借贷等理财活动构成了现代金融供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收入引起的金融活动:改革开放后,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快速提升。与此同时,居民收入的货币化程度也不断提高。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使得居民的货币性收入日益增加,导致货币需求随之增长。同时,居民的其他金融需求也快速增加,例如,需要银行提供多样化的存款、转账等服务需求等等。

②支出引起的金融活动:在现代经济活动中,虽然仍有零星的直接支出交易,但根本无法满足现代经济活动跨时间、跨空间和多维复杂交易的需要,大部分的支出活动需要信誉良好、网络庞大且运行通畅的机构作为中介提供支付服务,这个支付中介就是金融体系。绝大多数居民的货币支出活动都是通过金融体系来完成的。(2)①居民是最主要的金融盈余部门,居民盈余最主要的使用方式是货币储蓄与投资。我国居民总体偏爱货币储蓄,除了现金储蓄外,大部分居民盈余通过储蓄存款形成金融部门的资金来源,又通过金融部门的贷款,满足非金融企业的资金需求,实现金融平衡。居民货币盈余另一重要使用方式是进行投资,以获取收益。居民投资可分为金融投资与实物投资。一些居民用盈余购买经营性资产进行生产经营或购买收藏性物品,这是实物投资。

②消费信用和民间借贷既是居民赤字的弥补方式,又是居民跨期金融管理的产物。信用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到期应当偿还,因此当期的借款要由后期的盈余累积来支付。所以,居民的消费信用与民间信用能力,与其未来的金融盈余能力显著相关。当居民预期未来收入高,金融盈余大时,就会倾向于融入资金,增加当期支出。居民在获得信用后,要对未来的支出、积累进行规划,对未来的金融盈余进行管理。居民在跨期金融管理过程中,又可能会产生相应的金融需求,推动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5.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其财务活动有何关系?

答: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也是企业的资金活动过程,即企业财务活动过程。而企业的经营活动可以通过企业财务报表直观地反映出来。

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可以看出,企业的经营活动可以体现为资金运动,并由此形成相应的金融供求。企业生产经营前需要投入一定的资本金,而资本金投入结构的不同,决定了企业的产权属性。单个出资人的为独资企业,不同股东按比例出资并按比例享有股东权利的为股份制企业。

对于一个特定企业来讲,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要先购买固定投资、原材料及其他辅助生产经营性物资。生产经营中会形成许多债权债务关系,有些是本企业对外负债(如暂时拖欠外企业的货款,或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有些是外企业对本企业的负债。当企业资金充足时,还考虑将资金存放银行,或购买股票、债券进行长期或短期的投资。

企业的购买活动、债权债务活动和投资活动等都是财务活动,都需要通过金融体系来实现。另外,企业经营形成利润,利润分配政策及其发放形式是企业财务决策的重要内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要依法纳税,这同样也是资金活动。可见,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都可以通过财务活动体现出来。

6.企业的财务活动如何引起金融活动?企业的盈余或短缺如何通过金融来调节?

答:(1)企业财务活动与金融体系密切相关,是金融运作与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企业是金融机构服务的重要对象。表现为两方面:—方面,企业庞大的财务活动是金融机构业务的基础,企业也因此成为金融机构最重要的客户群;另—方面,企业的财务运作离不开金融机构,企业资金的供求和支付、理财等都需要金融机构为之提供低成本的便利与服务。

②企业是金融市场最主要的参与者。企业发行的票据、股票和债券等是金融市场最主要的交易工具,企业之间的债务买卖、票据交易等,使企业成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最活跃的参与者。

③企业的财务活动对宏观金融总量和结构有决定性影响。企业的贷款需求是货币创造的前提条件;企业信用的扩张或收缩直接影响货币信用总量,而企业的资产组合与理财活动对金融资产结构和货币结构有决定性影响;企业的进出口和海外投融资对国际收支影响巨大;企业对宏观金融调控的反应也是货币政策能否见效的重要影响因素。(2)企业的盈余或短缺通过金融来调节,具体表现如下:

①企业盈余的多少以及投资者实际分配到盈余的多少和分配方式,将影响企业(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一般来说,盈余越高,且投资者实际分配到的盈余越多,则有利于该股票价格的上涨;相反,企业盈余少或亏损,或者企业不愿意分配盈余,使投资者实际得不到分红回报,则该企业股票价格将下跌。

②不同企业之间由于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会经常性发生资金往来,一些企业暂时拖欠对方企业的货款,形成该企业的应付账款或应付票据,或预收其他企业的货款,形成该企业的预收账款。企业之间的相互负债活动,称为商业信用,其信用工具主要为各种商业票据。商业票据是一定债权债务关系的载体,可在企业之间或企业与银行之间进行转让,形成了票据的背书、贴现等活动,这些都是货币市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通过货币市场的交易活动,企业之间实现了资金余缺调剂。

7.财政收支活动如何引起金融活动?财政盈余或短缺如何通过金融来调节?

答:(1)财政收支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活动的主要体现,也是政府参与和干预经济运行的主要渠道。财政收支与金融活动紧密相连。

①财政收支以货币形式体现。现代社会庞大而复杂的财政收入与支出不可能通过实物来实现,都必须借助货币形式。

②财政收支需要通过金融体系来实现,金融系统是财政收入、支出顺利实现的渠道,因此财政收支产生对支付网络与支付工具的需求。

③财政收支对中央银行影响极大,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代理国库业务,财政收入形成的存款是中央银行重要的负债项目,财政支出直接减少中央银行负债。

④财政收支影响各部门的金融活动。财政收入使资金从社会各部门(居民、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等)流向政府部门;财政支出使资金从政府流向各部门。当政府提高税率,或扩大征税范围时,非政府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减少;当政府增加支出时,流入非政府部门的资金增加,非政府部门的金融资源更为充足。(2)政府的盈余或短缺通过金融来调节,具体表现如下:

①财政出现赤字就必须弥补,否则无法维持正常的预算内支出。弥补财政赤字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增加税收,如前所述这将相应缩减居民和企业部门的可支配收入;二是向中央银行透支,这会影响货币的稳定,引起通货膨胀;三是借款,对内主要通过发行公债向居民、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等非政府部门借款,也可以通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政府债券或向他国借款。后两种方式统称政府信用。

②出现财政盈余,政府则需要考虑如何运用盈余。第一种方式是用盈余偿还前期发行的政府债券,减少政府的借款存量。第二种方式先保留盈余以备后用,这将增加中央银行账户上的政府存款。第三种方式是进行政府投资。

8.国际收支活动如何引起金融活动?国际收支的盈余或短缺如何通过金融来调节?

答:(1)居民、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四大部门都存在跨国的经济活动或财富转移活动,各国间的各种经济和社会交往,必然伴随着货币的国际支付。居民主要因国际服务贸易或财富转移,如国际劳务收支、国外购买、国外旅游、国外留学(培训)以及国际汇款等形成国际支付。

非金融企业是国际支付的主体,其频繁的进出口贸易活动以及财富转移(如利润转移)活动引起复杂的国际支付。另外,金融机构会因购买、服务性贸易等引起国际支付活动,政府也会因购买、援助等引起国际支付活动。(2)国际收支的盈余或短缺通过金融来调节,具体表现如下:

①当开放部门在办理进出口业务中,出现资金不足时,就会产生贸易融资需求。贸易融资是指金融机构对进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结算相关的短期融资或信用便利。

②国际贸易融资与非贸易融资都是开放部门在经济活动中自发产生的国际信用活动,国际信用活动需要以外汇为载体,通过金融机构的国际业务来实现。因此,国际信用活动对国际金融市场的供求关系和外汇汇率产生重要影响,对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和盈利能力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这些金融机构的股价表现,影响国内证券市场的发展变化。同时,国际信用活动体现了国与国之间债权债务关系的建立与转化,直接表现为国际资本流动,对国际收支有决定性作用。

9.现代金融体系由哪些因素构成?为什么要对金融体系进行调控与监管?

答:(1)现代经济是货币信用经济,现代金融体系建立在现代货币制度和现代信用制度基础之上。缤纷复杂的金融活动要通过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来实现交易。因此,货币、汇率、信用、利率、金融工具等是现代金融运作的基本范畴,也是现代金融体系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2)金融活动源于社会经济活动,同时又影响社会经济活动。合理健全的金融体系及其总量结构,将对社会经济活动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反,将制约甚至破坏正常的社会经济活动。因此,一个稳定、良好的金融体系及其运行状态对促进经济发展、物价稳定、就业增加和国际收支平衡等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

金融是社会信用的产物,金融活动具有极高的风险性。而金融一旦出现风险,又将对社会各经济主体活动都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为了减少金融风险,维持金融秩序,保护公众利益,需要政府实施金融监管。为此,政府指定中央银行或设立专门金融监管机构,对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活动进行监管,促使其稳定运营,以减少金融风险。良好的金融监管,是金融体系稳定发展的必要保障。

10.现代金融总量、结构与国民经济总量、结构之间有何关系?

答:社会各经济主体借助货币信用形式,通过金融市场或机构完成的金融活动形成了金融总量与结构。金融总量是指整个金融体系活动的总规模。从理论上讲,一国(地区)各经济主体对内、对外的金融活动总和即是其金融总量。但在实际工作中,很难直接将社会各部门的金融活动简单加总来统计金融总量。而且,各经济主体的金融活动可能存在交叉,因而可能出现重复统计问题。因此,只能通过确定若干可观测的统计指标,从货币总量、信贷总量、证券总量、保险总量等方面来大致测算金融总量。

其中从信贷、证券、保险等角度对金融总量的研究,一般与这些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结合在一起进行考察,主要着眼于产业发展和信用规模。而货币总量则是宏观金融研究的重点问题,因为所有经济总量和信用总量都以货币来计价,因此,货币供给与需求及其关系,成为研究宏观金融动态均衡的核心。一切商品和劳务交易也都以货币来计价流通,各个经济主体为什么需要货币,哪些因素影响货币需求,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究竟需要多少货币?同时现代货币是信用货币,它由银行体系创造。整个银行体系是如何提供货币的,货币供求是如何实现均衡的,货币失衡导致的通货膨胀原因何在,影响几何,如何治理?这些都是非常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

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概念题

1.绿地投资[首都经贸大学2008研]

答:绿地投资,又称创建投资或新建投资,是指跨国公司等投资主体在东道国境内依照东道国的法律设置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所有权归外国投资者所有的企业。创建投资会直接导致东道国生产能力、产出和就业的增长。

绿地投资作为国际直接投资中获得实物资产的重要方式是源远流长的。早期跨国公司的海外拓展业务基本上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绿地投资有两种形式:一是建立国际独资企业,其形式有国外分公司,国外子公司和国外避税地公司;二是建立国际合资企业,其形式有股权式合资企业和契约式合资企业。

2.现金流量(cash flow)[中央财大2003研;首都经贸大学1997研]

答:现金流量是指某一段时期内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如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出售固定资产、向银行借款等取得现金,形成企业的现金流入;购买原材料、接受劳务、购建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偿还债务等支付现金,形成企业的现金流出。现金流量信息能够表明企业经营状况是否良好、资金是否紧缺、企业偿付能力大小,从而为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提供非常有用的信息。现金流量一般可以分为三类: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现金流量通常包括现金等价物的增减变动。

3.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

答:资产负债表指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它是根据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相互关系,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顺序,把企业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予以适当排列,并对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数据进行高度浓缩整理后编制而成的。

资产负债表是企业最重要的对外报表之一,它能为投资者和企业管理当局提供有关企业的资源分布状况、债权人和股东对资产的要求权、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未来财务状况趋势等信息。资产负债表的格式主要有账户式和垂直式两种,当前会计实务中采用较多的是账户式资产负债表。账户式资产负债表分左右两方列示,左边列示企业的资产,右边列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左右两方的合计数相等。通常,资产负债表还提供期初数和期末数的比较资料。

二、简答题

根据我国理财学发展的现状及客观环境的需求,论述理财学的前沿课题及其内容。[武汉理工大学2003研]

答: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两大特征。知识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力,从事知识的创新、传播和运用的知识劳动者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同时,由于现代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全球呈现一体化的趋势,企业的生产经营已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而已经拓展到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财务思想、理论和方法都会面临许多新的挑战。(1)公司理财的基本要素从财务资本扩展到知识资本,如何加强对知识资本的管理、利用,是公司理财面临的新课题。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公司理财的基本要素面临着从财务资本向知识资本扩展,理财的内容也将发生一些新的变化。例如,在知识资本的取得上,公司理财要关注从什么渠道、用什么样的方式取得知识资本,如何降低知识资本的取得成本,怎样优化财务资本和知识资本之间的结构;在知识资本的运用上,公司理财要关注知识资本与财务资本如何结合使用,如何有效地配置企业的财务资本和知识资本,提高知识资本的利用效率;在知识资本收益分配上,公司理财要关注知识资本如何参与企业收益的分配。(2)投资管理的新领域:人力资源、无形资产和风险投资。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主要以设备、资本、原材料为主,与之相联系的公司理财比较注重固定资产投资、金融投资和营运资本管理,而对人力资源、无形资产和风险投资关注比较少。知识经济条件下,在新的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计算机软件等无形资产和以人才引进和开发为主的人力资产的比例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源管理、无形资产管理和风险投资管理必然成为公司理财的新领域。(3)基于信息技术的财务决策理论也是知识经济对公司理财学发展的要求。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信息的“稀缺性”已不再是困扰财务决策的主要障碍,而对面广、量多的信息进行筛选、处理和运用的能力反而变得“稀缺”。现代公司理财,要求信息系统能够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能对企业内部及市场环境进行分析、评价、诊断、预测和优化,并能根据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对每一备选方案进行情景分析和模拟,从而辅助决策者作出科学的决策。(4)理财的国际化视角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理财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经济全球化促使企业跨国经营,跨国经营的企业的理财重点是如何防范外汇风险,其具体包括经济风险、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经济风险是指汇率波动对公司未来现金流量的影响;交易风险是未来现金交易受汇率波动影响时存在的风险;折算风险是在编制合并报表时,跨国公司把每个子公司的财务数据折算为本国货币时存在的风险。如何规避由于汇率波动所带来的这些风险,已成为理财学发展的重要课题。另外,全球化视野下,企业的融资市场和投资项目的选择已不再仅仅局限于本国或本地区,如何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以最低的成本筹资,同时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最佳的投资项目,这些都是当代理财学需要回答的问题。

第2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2.1 复习笔记

一、货币的出现与货币形式的演进

1.货币的出现及货币起源学说(1)货币的出现

货币的出现是和交换联系在一起的。最早出现的是实物货币,世界上最早的铸币是在中国产生的。(2)对货币起源的探讨

中国古代的货币起源学说主要从两个角度解释了货币的产生:

①西方早期关于货币起源的学说大致有三种:一是创造发明说;二是便于交换说;三是保存财富说。

②马克思在批判和继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货币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历史的和逻辑的方法,以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从商品价值表现和实现的角度阐明了货币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2.货币形式的演进

从货币产生至今,货币形式一直在不断地发展演变,主要反映出商品交换发展对币材的不同要求。(1)实物货币

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物品来充当货币。能否作为实物货币,主要取决于两个要素:一是罕见或相对珍贵而受大家喜爱;二是容易转让。(2)金属货币

以金属如铜、银、金等作为材料的货币称为金属货币。与实物货币相比,金属货币具有价值稳定、易于分割、易于储藏等优势,更适宜于充当货币。(3)纸制货币

纸制货币简称纸币,包括了国家发行的纸制货币符号、商人发行的兑换券和银行发行的纸制信用货币等。(4)存款货币

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交易媒介和资产职能的银行存款,包括可以直接进行转账支付的活期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等。(5)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是指以金融电子化网络为基础,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以传输电子信息的方式实现支付功能的电子数据。这些电子数据的取得基于持有人的存款或贷款,因此电子货币可以视为信用货币的一种存在形式。

二、货币的职能与作用

1.货币的职能(1)交换媒介职能

交换媒介职能就是货币在商品交易中作为交换手段、计价单位和支付手段,从而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便利商品交换的职能。交换媒介职能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货币发挥交换媒介的职能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实现:

①交换手段

交换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交换中作为中介通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作为商品流通的媒介。

②计价标准

货币作为计价标准,是指用货币去计算并衡量商品或劳务的价值,从而为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标价。

③支付手段

支付手段是指货币作为延期支付的手段来结清债权债务关系。(2)资产职能

货币的资产职能是指货币可以作为人们总资产的一种存在形式,成为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一种手段。

2.货币的作用(1)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

从货币职能的角度看,货币的积极作用

①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降低了商品交换的信息搜寻成本,提高了交换效率;

②克服了价值衡量与交换比率确定等交易困难,为顺利实现商品交换提供了便利;

③可以节约流通费用,还可以通过非现金结算加速资金周转;

④提供了最具流动性的价值贮藏和资产保存形式;

⑤通过在发挥支付手段时形成的活期存款和发挥资产职能所形成的定期存款等。(2)货币发挥作用的内在要求

①币值稳定;

②有一个调节机制使货币流通量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3)关于货币中性与非中性的争论

货币对经济运行没有实质性影响的观点称为货币中性观,认为货币对经济运行能够产生实质性影响的观点称为货币非中性观。

三、当代信用货币的层次划分与计量

1.当代信用货币的层次划分(1)划分信用货币层次的必要性

当代各国流通的都是由现金和存款货币构成的信用货币。现金和各种存款货币都代表了一定的购买力,但是它们在购买能力上是有区别的。因此,在进行货币量统计时,既要考虑货币量统计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又要兼顾中央银行调控货币量的需要,就必须对货币量划分层次进行统计分析。

所谓货币供给的层次划分,是指对流通中各种货币形式按不同的统计口径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目前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会定期向社会发布三个层次的货币量统计数据。(2)信用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

目前,各国中央银行在对货币进行层次划分时,都以“流动性”作为依据和标准。各种资产虽然都有流动性,但金融资产的流动性远远大于实物资产。不同的金融资产流动性强弱也不同。(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主要国家的货币层次划分

①目前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定的货币统计口径,货币层次划分为三个:

a.通货,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包括居民、企业等单位持有的现钞,但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

b.货币,由通货加上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构成。

c.准货币,主要包括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等。

②目前各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有同有异。

a.美国

M=银行体系外的通货+旅行支票+活期存款+其他支票性存款1

M=M+小面额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货币市场存款账户+货币市21场互助基金份额+隔日回购协议+隔夜欧洲美元

M=M+大额定期存款+长于隔夜期限的回购协议+定期欧洲美元32

L=M+短期国库券+商业票据+储蓄债券+银行承兑票据等1

b.中国

M=流通中的现金0

M(货币)=M+活期存款10

M=M+准货币(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21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

各国货币层次划分的特点:

从我国及其他国家货币层次划分状况来看,货币层次划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随着流动性强弱的变化,货币的范围也在变化。

②金融制度越发达,金融产品越丰富的国家,货币层次也就越多。

③不同国家各个货币层次所包含的内容不同。

④货币层次的划分不是固定不变的。

⑤货币层次的划分及计量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货币流通的状况。

2.货币的计量(1)狭义货币量与广义货币量

狭义货币量通常是指货币层次中的现金加银行活期存款,即M;1

广义货币量是指狭义货币量加准货币,即M。准货币是指可以2随时转化成货币的信用工具或金融资产。(2)货币存量与货币流量

货币存量是指在某一时点上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货币余额;

货币流量是指在某一时期内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存款货币的总量,它表现为一定时期(如一年)内的货币流通速度与现金、存款货币的乘积。(3)货币总量与增量

货币总量是指货币数量的总额。货币总量可以是某一时点上的存量,也可以是某一时期内的流量;

货币增量是指不同时点上的货币存量的差额。

四、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是针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内容以国家法律形式或国际协议形式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简称币制。其目的是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使之能够正常地发挥各种职能。

从货币制度的形成方式和适用范围上看可分为三类:国家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和区域性货币制度。

1.国家货币制度的内容及其演变(1)国家货币制度的内容

国家货币制度是指一国政府以法令形式对本国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体系。

金属货币制度和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的主要差别表现在币材和发行方面,从总体上看,两类货币制度的内容与构成大同小异,大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①规定货币材料

②规定货币单位

③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

④规定赁币的法定支付能力

⑤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

⑥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2)国家货币制度的演变

大致的演变顺序是:银本位制→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①银本位制

银本位制的基本内容包括:以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银币为无限法偿货币,具有强制流通的能力;本位币的名义价值与本位币所含的一定成色、重量的白银相等,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银行券可以自由兑现银币或等量白银;白银和银币可以自由输出输入。

②金银复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制是金、银两种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其基本特征是:金银两种金属同时作为法定币材,一般情况下,大额批发交易用黄金,小额零星交易用白银。金银铸币都可以自由铸造、自由输出入国境,都有无限法偿能力,金币和银币之间、金币银币与货币符号之间都可以自由兑换。

③金本位制

基本特点是:

a.只有金币可以自由铸造,有无限法偿能力;

b.辅币和银行券与金币同时流通,并可按其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

c.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

d.货币发行准备全部是黄金。

④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这种货币制度有三个特点:

a.现实经济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b.现实中的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投入到流通中去的;

c.国家对信用货币的管理调控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⑤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

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较为特殊。目前不同地区各有自己的法定货币:人民币是大陆地区的法定货币,港元是香港地区的法定货币,澳门元是澳门地区的法定货币,新台币是台湾地区的法定货币。各种货币各限于本地区流通,人民币与港元、澳门元之间按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决定的汇价进行兑换,澳门元与港元直接挂钩,新台币主要与美元挂钩。

2.国际货币制度及其演变(1)国际货币制度的内容

国际货币制度亦称国际货币体系,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各国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

国际货币制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确定国际储备资产;

②安排汇率制度;

③选择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2)国际金本位制

国际金本位制是指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即金平价决定,黄金可以在各国间自由输出输入,在“黄金输送点”的作用下,汇率相对平稳,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的机制。(3)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实行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其主要内容是:①以黄金作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②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平价上下1%的幅度内浮动。(4)牙买加体系

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牙买加签署了“牙买加协定”,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制度—牙买加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②汇率安排多样化;③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

3.区域性货币制度

区域性货币制度是指由某个区域内的有关国家(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中央银行来发行与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的制度。利用区域性货币制度可以使成员国在货币区内通过协调的货币、财政和汇率政策来实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欧洲货币制度是区域性货币制度的一个典范。

2.2 课后习题详解

1.你是如何看待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与影响的?

答:(1)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①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降低了商品交换的信息搜寻成本,提高了交换效率,促进了商品流通与市场的扩大;

②克服了价值衡量与交换比率确定等交易困难,为顺利实现商品交换提供了便利;

③可以通过支付冲抵部分交易金额,进而节约流通费用,还可以通过非现金结算加速资金周转;

④提供了最具流动性的价值贮藏和资产保存形式,在财富日益增长的过程中丰富了人们的贮藏手段和投资形式;

⑤通过在发挥支付手段时形成的活期存款和发挥资产职能所形成的定期存款等,可以促进社会资金的集中,使得金融体系能够有效利用社会资金,这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顺利进行最重要的前提条件。(2)货币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存方式乃至思想意识的发展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①货币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特殊力量。因为它的存在使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生活突破了狭小的天地。

②货币出现以后,人们的活动领域大为扩展.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再受某地传统习俗及偏见的束缚,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商品生产的扩大、社会的发展和思想文化的进步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③人们可以利用货币去进行财富的积累和承袭,这就激发了人们创造财富的欲望,随之而来的,也为资本积累和利用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创造了条件。

同样需要重视的是,货币在发挥各种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意识形态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①由于货币的出现将交换过程分离为买和卖两个环节,使得商品买卖脱节和供求失衡成为可能。

②货币在发挥支付手段职能时形成了经济主体之间复杂的债务链条,产生了债务危机的可能性。

③货币的跨时支付使得财政超分配和信用膨胀成为可能,货币过多会造成通货膨胀,而货币过少又会影响商品价值的实现,导致价格下跌。

④把货币神化为主宰操纵人生与命运的偶像加以崇拜的货币拜物教,会扭曲人类的思想与行为,祸害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2.货币形式不断演变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未来货币形式会如何变化?

答:(1)近代的货币制度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开始,经历了从金属货币制度发展为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大致的演变顺序是: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如此不断演变的原因如下:①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平行本位”货币制度,当金银铸币各按其自身所包含的价值并行流通时,市场上的商品就出现了金价银价两种价格,容易引起价格混乱,给商品流通带来许多困难。而用法律规定金和银的比价,又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即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②帝国主义列强矛盾加剧所导致的战争,使金币流通的基础不断削弱,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停止了金币流通、自由兑换和黄金的自由输出输入,战后也难以恢复金币流通,只能改行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2)未来将是以“电子货币”来交易。电子货币—这种新型的货币形式,将几千年来以实物形式存在的货币,转变为以电子形式表现的虚拟货币,这是货币史上一次有深远意义的变革。电子货币的发行和广泛流通对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影响将远远超出货币本身。电子货币给人们的日常金融活动带来了便捷,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3.在我国的货币层次中,哪个层次货币的流动性最大,哪个层次的计量口径最大?

答:(1)流动性最大:M=流通中的现金,指流通于银行体系0以外的现钞,包括居民、企业等单位持有的现钞,但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由于这部分货币可随时作为交换手段和支付手段,因而流动性最强。(2)计量口径最大:M=M+准货币(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城乡居21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

4.你认为我国居民活期储蓄存款应该列入M吗?为什么?1

答:我认为应该列入M。准货币M主要包括银行的定期存款、11储蓄存款、外币存款等。准货币本身虽不能直接用来购买,但在经过一定的程序之后就能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故又称之为“亚货币”或“近似货币”。大部分国家将这一层次的货币划入广义货币中,一般将准货币简写成QM。

5.你能否梳理改革开放以来现金在我国经济生活中作用和地位的变化?

答:略。

6.你认为货币在什么条件下是一种较好的价值储藏工具?

答:货币提供了最具流动性的价值贮藏和资产保存形式,在财富日益增长的过程中丰富了人们的贮藏手段和投资形式。只有当货币币值保持稳定,货币才能正常发挥计价标准的职能,才能稳定地充当交换手段和支付手段。如果货币币值剧烈变动,无论是升值还是贬值,都会影响货币的交换媒介职能。货币币值的状况对货币发挥资产职能也有重要影响,如果币值不稳,人们就难以选择货币作为财富价值的贮藏手段,也难以利用货币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7.为什么会出现货币制度?它主要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答:(1)货币制度是针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内容以国家法律形式或国际协议形式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简称币制。其目的是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使之能够正常地发挥各种职能。货币制度最早是伴随着国家统一铸造金属货币产生的。16世纪以后,随着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以国家为主体的货币制度日益明确和健全,各国货币制度的构成也基本上趋于一致。随着贸易国际化、生产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货币制度和区域性货币制度也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2)国家货币制度是指一国政府以法令形式对本国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体系。国家货币制度是一国货币主权的—种体现,由本国政府或司法机构独立制定实施,其有效范围一般仅限于国内。从总体上看,两类货币制度的内容与构成大同小异,大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①规定货币材料;②规定货币单位;③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④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⑤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⑥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

8.国家货币制度是如何演变发展的?

答:近代的货币制度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开始,经历了从金属货币制度发展为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大致的演变顺序是: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1)银本位制

早在中世纪,许多国家就采用过银本位货币制度。银本位制的基本内容包括:以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银币为无限法偿货币,具有强制流通的能力;本位币的名义价值与本位币所含的一定成色、重量的白银相等,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银行券可以自由兑现银币或等量白银;白银和银币可以自由输出输入。银本位制在16世纪以后开始盛行,至19世纪末期被大部分国家放弃。(2)金银复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制是金、银两种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流行于16~18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西欧各国。其基本特征是:金银两种金属同时作为法定币材,一般情况下,大额批发交易用黄金,小额零星交易用白银。金银铸币都可以自由铸造、自由输出入国境,都有无限法偿能力,金币和银币之间、金币银币与货币符号之间都可以自由兑换。(3)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的典型是金币本位制。其基本特点是:只有金币可以自由铸造,有无限法偿能力;辅币和银行券与金币同时流通,并可按其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货币发行准备全部是黄金。(4)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后,各国货币与黄金既无直接联系,亦无间接挂钩关系,意味着金属货币制度已经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9.试描述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的状况。

答:(1)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较为特殊。由于我国目前实行“一国两制”的方针,1997年、1999年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以后,继续维持原有的货币金融体制,从而形成了“一国多币”的特殊货币制度。目前不同地区各有自己的法定货币:人民币是大陆地区的法定货币,港元是香港地区的法定货币,澳门元是澳门地区的法定货币,新台币是台湾地区的法定货币。各种货币各限于本地区流通,人民币与港元、澳门元之间按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决定的汇价进行兑换,澳门元与港元直接挂钩,新台币主要与美元挂钩。(2)人民币是我国大陆的法定货币,由中国人民银行于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人民币主币的“元”是我国经济生活中法定计价、结算的货币单位,目前流通中的人民币主币有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7种券别;辅币的货币单位有“角”和“分”两种,有1、2、5分和1、2、5角6种券别。分、角、元均为10进制。人民币的符号为“¥”,取人民币单位“元”字的汉语拼音“Yuan”的第一字母Y加两横,读音同“元”。(3)人民币不规定含金量,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人民币以现金和存款货币两种形式存在,现金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存款货币由银行体系通过业务活动进入流通,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实施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总量和结构进行管理和调控。

10.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实行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其主要内容是:

①以黄金作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②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平价上下1%的幅度内浮动,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维持外汇行市的稳定。国际收支不平衡则采用多种方式调节。

11.牙买加体系与布雷顿森林体系有何区别?

答:(1)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黄金完全非货币化,各国可自行选择国际储备货币。美元仍作为主要的国际货币,日元、德国马克等货币则随着本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而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而布雷顿森林体系要求以黄金作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2)汇率安排多样化,出现了以浮动汇率为主,盯住汇率并存的混合体系,亦称“无体制的体制”,各国可自行安排汇率;而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平价上下1%的幅度内浮动。(3)牙买加体系的实行,对于维持国际经济运转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多元化国际储备货币的结构为国际经济提供了多种清偿货币,摆脱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对一国货币——美元的过分依赖;多样化的汇率安排适应了多样化的、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