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作品演播(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7 14:45:09

点击下载

作者:罗莉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文艺作品演播

文艺作品演播试读:

版权信息COPYRIGHT INFORMATION书名:文艺作品演播作者:罗莉排版:Clementine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3-08-01ISBN:9787810852098本书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

罗莉同志的专著《文艺作品演播》,是她在多年从事这门课程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的成果,内容充实,论述明晰,例证典型,训练得法,表现了作者的丰厚积累和扎实功力。《文艺作品演播》包括了诗歌、散文、寓言、童话、小说、广播剧和影视配音诸种样式的有声语言表达,有共性要求,又有个性特点。我国的朗诵艺术家、表演艺术家们发表过不少文论,讲体会、谈认识,有些还在播音学不同层次的课堂上讲授过、示范过。罗莉同志在这本书中充分汲取了他们的经验,并融入了自己的见解,加强了针对性,注意了启发式,形成了本书的特色。

当前,文艺作品受到商品化的冲击,有的急功近利,缺乏历史的厚重感;有的哗众取宠,远离时代的主旋律;有的俗不可耐,背叛了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有的狂妄自大,忘记了哺育他的人民大众。当然,仍有一群以炽热的真情讴歌生活的作者,甘于清贫,勤于笔耕,创作出了感人肺腑、催人向上的精品。这批作品才是我们应该广为传播、大力提倡的佳作。

但是,有声语言表达面对世俗化也被自然主义、口语至上的浊流所污染,受到不应有的冷落。诗文朗诵只能作歌舞的陪衬,广播剧几乎被电视剧挤掉,影视剧配音艺术也让一批“棚虫”糟踏得不成样子。在这种文化氛围中,造就了一群“语盲”,鼓吹自己写、自己说才是上品,“念别人写的稿子没本事”。文艺作品演播,大都是“念”别人的稿子,鲜有诗人朗诵自己的诗、广播剧作者自己当主角、影视剧作者自己去配音的。演播也是创作,把平面的文字构筑成立体的声音形象,需要高超的表达技巧,而这样的本事,却是很多人不能掌握的。说这“没本事”,不承认这也是艺术创作,那心态大概跟“吃不着葡萄硬说葡萄酸”没有两样。

文艺作品演播的知音还是越来越多,不满足“可接受性”而追求“可欣赏性”的人正在茁壮成长、日趋增多。这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正当需要和正常状态。从这个角度说,《文艺作品演播》一书,不但培养着一批又一批创作者,而且也在培养着一批又一批欣赏者。

播音学培养出了一届一届的学生,他们从事着广播电视新闻播音、专题解说、节目主持、体育转播以及各类文艺作品演播工作,不少人成了名人。像罗莉同志这样一直从事播音教学工作的人为数也不少。他们能够胜任广播电视第一线的工作,在教学中也同样胜任,并且勤于钻研,默默著述,这是怎样的令人感奋啊!《文艺作品演播》的问世,为播音理论增添了新的篇章,具有开拓性。我们的教材建设一定会更加科学、更加多样,这是完全可以预期的。张颂第一章文艺作品演播概说

将一首诗、一篇散文或一个寓言、童话及小说看过之后,绘声绘色、情感真挚地朗诵、演播出来,或将广播剧中的一个人物及影视中的一个角色,通过自己的演播和配音,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来,使受众从你的表达中受到感染和震撼,与你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与你同悲同喜,你所表现的一切让人们受到启迪、情有所动,这是多么迷人的一片天地啊!为此有多少人迷恋着他。我想在此告诉大家,这片天地的概貌、范围、特征与步入其中的途径。第一节 文艺作品演播的认识一、文艺作品演播的概念

文艺作品演播,指利用艺术语言表达的各种手段将文艺作品的文字语言变为有声语言,艺术地体现或再现出来,通过广播电视发射传达给受众的创作活动。 (这里指诗歌、散文、寓言、童话的朗诵,小说和广播剧的演播以及影视配音。)二、文艺作品演播的范围

文艺作品演播的范围仅限于文艺作品,不包括播音领域中的文艺节目主持、串联词、电影、戏剧解说以及电视片解说。三、文艺作品演播的特征(一)形象感更强

形象,是文学艺术创作的依托,是其表现的特殊手段,“他是根据客观现实生活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有一定思想内[1]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图画”。一般而言,在文艺作品中,人物是组成形象的主体。但形象不仅指人物,也有景物,不仅指视觉形象,也有听觉形象,文艺作品从创作到体现都离不开形象。因此,形象对于文艺作品演播具有特殊意义。理由在于,文艺作品是通过塑造各种艺术形象激发相应的情感来打动人、启发人和教育人的,形象思维是其创作的主要手段。因此,文艺作品的演播就应体现出具体、生动的形象,发挥其作用。欲想体现出具体、生动的形象来,演播者的脑海中就必须有他们的存在和活动,用来支撑其表达。文艺作品演播,正是因为有了想象、联想等心理活动参与,唤起了具体、生动的形象,才能不断地刺激演播者产生相应的情感,使其表达发自内心,言之有物,言之有形,言之有情,言之有意。

比如已故著名演员金乃千,曾谈到他朗诵话剧《屈原》中的一段独白《雷电颂》时的体会:“我在朗诵《雷电颂》时,在开口之前,首先唤起自己的想象,在眼前出现东皇太一庙的情景:奇形怪状的神像、狂风吹动的蜘蛛网、殿壁残孔中透出的夜空、时隐时现的沉雷,……从这些想象的环境中,引起我对当时楚国社会状况的联想。在朗诵过程中,我还不断地通过内心视象看到自然界的巨大变化,感受到风的怒吼、雷的轰鸣、闪电的眩耀,我恨不能冲出庙宇,砸断镣铐,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于是我急切地、热烈地一口气说出:‘我要和着你(雷)的声音,和你一同跳到那没有边际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这时,一声霹雳(想象中的)在天边炸响,我猛一回头,看见闪电像火球一样地抱着尾巴涌向大地,我兴奋地说:‘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哪……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牢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这三个劈开一声比一声强烈,和霹雳声混在一起,成为我心中的三声霹雳。随着这些想象中的环境变化,我觉得自己似乎也能够像屈原那样呼风唤雨、[2]那样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构成一曲和大自然同化的交响诗。”

我们试想,如果没有具体真切的画面、场景,没有闪电、雷声的视觉、听觉,没有人物形象在朗诵者脑海中的出现,朗诵者怎能感情饱满地去歌颂、去呐喊、去抒发呢?同样,听众也不可能领略到屈原,这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情怀以及他的人物形象。由此可见,在文艺作品演播中,应始终有特定、具体的形象相随,一旦形象的链条中断了,我们的表达就会受阻,出现脱魂、失境、情浅、声白等现象。

为什么说文艺作品演播的形象感更强,播音不也要求形象感吗?是的,播音也要求形象感,但由于工作性质和创作依据不尽相同,所以,一般播音中的形象感往往不及文艺作品演播这样具体,要求这样高。有时,仅是一种有趋向的模糊感觉即可,不需形象的具体化,如新闻、评论等一般性播音。而文艺作品演播,失去具体的形象便无法开口表达了,因为他所表达的内容都是具体形象的和特定环境的,没有具体的形象感觉便不能准确表达。所以,形象感,是文艺作品演播的特征之一。

此外,形象感不仅是指演播者在语言表达创作过程中,自己头脑中有形象的存在和活动,且指通过演播者的表达能使听众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形象感,这才是文艺作品演播特征中形象感的完整内涵。(二)情感性更强

某位著名演播家曾向人发问:“世界上什么力量最大?”他自己的解释是:“情感的力量最大。”乍一听,不免有些耸人听闻。但进一步体察此中深味,便不得不承认这一事实。是的,世界上有什么力量能够征服人心呢?世界上有什么力量可以不让一个人去爱去恨?为了此情,有多少人不惜以自己最宝贵的生命去表现自己的爱与恨,这便是情,是人无法抑制的心理感受。中国古人也说过:“情者文之经。”情感是艺术的内在生命。如果说,形象感是文艺作品演播的基础与依托,那么,情感性则是其灵魂,也是其特征之二。

文艺作品以形象表现观点、说明问题,却是以情感作为媒介去打动人接受他的。作者大都无情不发、无感不发、不悟不发。例如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便是作者深入一线,面对新一代最可爱的人、为他们感人至深的事迹所感动,而燃烧起创作激情的产物。如果作品中,“小北京”(雷军长之子,战时从北京调往云南前线)这位深钻军事理论,想当将军的优秀士兵,不是因我国“文革”动乱期间制造的炮弹哑炮致死,引起人们对他牺牲的深深遗憾之情,也不会引发人们对“文革”动乱更深刻、更具体的认识。如果作品中,“小北京”不是雷军长之子,而“雷军长”又没有战前甩帽痛斥“走后门”的举动和激情,人们也许不会具体地感到,我们还有如此可敬的老一辈革命者,中国是有希望的。正因为有了人们对“雷军长”这一形象的敬爱之情,才显现出塑造这一形象的意义所在。而人们在接受这一观点时却在不知不觉之中,又在极强的情感催动下,其效果远非正面宣传说教可及。由此可见,情感促成人们对文艺形象的认识,同样,情感也是演播文艺作品的至关要素。在演播中,只有情感始终存在并不断燃烧,引起表达者创作宣泄的冲动与激情,方可演播好。(当然,是在准确理解、把握的前提之下。)

文艺作品的演播,情感大多处于激情状态,情感浓烈、饱满,唯有如此,方可体现文字语言的内蕴和作者的创作初衷,使之感染人、打动人、启迪人。这点,不同于其他的表达,如介绍什么知识,就不必情感太强烈了,一般亲切、自然、讲清楚即可达到目的。而文艺作品演播,由于工作性质、创作依据与创作特征的原因,不得不极为看重情感的作用,他不重以理服人,而关注以情感人,情感输入是这项工作的重要条件,因而,情感性不强的表达是不能胜任此工作的。诚然,情感性强不只是表现为激情这一种表达样式,在表现内涵丰富的情感中,也不乏别种样式,这在艺术语言领域中是显而易见的。但就情感的突出性和表现的丰富性方面而言,文艺作品演播是独占鳌头的。(三)更具生动性

文艺作品演播与生动性分不开。因为文艺作品是以具体的形象和浓烈、丰富的情感去打动人、教育人的。因此,要想很好地表现这些形象与情感就需要生动的形式来发挥作用。生动,就是逼真、形象、活灵活现,就是艺术性更强,技巧性更高,表现形式更丰富,对比反差更强烈。在文艺作品演播中,无论是讲一件事、介绍一个人、描情、状物,抑或是表现一个人物,无生动便无吸引人、感人可言。

生动性的基础是更贴近所表现的内容与形式。演播一个人物,就要把握、表现人物的全貌和个性、身份与身份感、内心世界与外部特征等,要符合那个人物的年龄、性格、气质、文化修养、职业特点,甚至语言习惯等特征。朗诵诗歌、散文、寓言与童话等文学作品,也应绘声绘色,体现出作者与形象的主体心态及外部特征。有时,甚至以夸张的手法来达到生动表达的目的。这也是文艺作品演播与一般性表达的不同之处。一般性表达,以上方面仅为参考条件,而文艺作品演播则为创作的必要条件。比如,演播童话故事《聪明的小兔子》中,小兔子给狮子出主意时的一段话:……我去把大象领来,等他走近你的[3]身边,你就跳起来一口咬死他!”这话出自小巧、可爱的小动物口中,所以,在演播时,为了生动,声音要化装,有相应的语言造型,用声应该靠前,咬字小,前推,加之语言利落,这便可使人感到此话是出自灵活、小巧的小白兔之口了,使人可从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待说到“等他走近你的身边”这句话时,要说得有种“收”的感觉,让人感到是在说“悄悄话”。到后一句“你就跳起来一口咬死他!”中的“跳”字和“咬”字有种爆发的动作感,字音短促、有力,语势异峰突起,这样的表达就形象、逼真、生动,即给人很强的形象感和动作感,易于吸引人。

当然,我们所说的“生动”,不仅是指语言表达中声音形式的“音势”幅度大,节奏多变;还应该既有与表达内容相适应的语言造型和语言动势(如表现走、跑、跳等不同动作状态中的说话感觉) ,也有体现不同人物、不同情状、变化多端的心理感觉的一面。总之,生动,应是形神兼备的,他虽表现在形,但却以神为支撑,他是文艺作品演播的特征之三。(四)独具装饰性

所谓“装饰性”,在这里指“无语言表情声音”,即人的哭、笑声,不同情状的气息声以及咳嗽等种种由心理与生理所致形成的具有一定意义和情感色彩的声音。他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若与语言相伴,可更形象、更生动地表现人物的特定情态,他在文艺作品演播中独具而又重要,没有他们的参与而演播好文艺作品是不可想象的。

比如,小说《家》中梅表姐与瑞珏的一段对话:“瑞珏说:‘梅表妹,你一定有心事,为什么不对我说真话?你难道不相信我是真心跟你好?我是真心想给你帮忙?……’瑞珏的声音里充满了同情。梅却进出了一句:‘大表嫂,你不能给我帮忙。’于是掉开头又伏在枕头上[4]低声抽泣起来。”又如,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中,当连长梁三喜在战斗中为保护战士而牺牲时,小说写道:“‘连长!连长!’战士们围过来,哭喊着,‘连—长!’段雨国扑到梁三喜身上嚎啕起来,连[5]长!怪我……都怪我呀……以上这两段中,前者,演播者如果没有伴着哭音说出梅的话,就不可能生动地揭示出梅表姐那压抑、悲痛的心情并强烈地感染听众,从而为她的命运鸣不平。后者,如果演播者不是带着哭声喊出段雨国的话,也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段雨国对连长为救自己而牺牲的悲痛与悔恨的心情。

在广播剧演播或影视配音中,“无语言表情声音”更具有自身的作用。比如,在广播剧的演播中,不用语言(大多是不适合) ,根据不同的规定情境,演播者只要发出不匀的气息或急促的喘息声,听众便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中得知剧中人或是正身体极度疲乏地爬行前进;或是正在跑步;或是伤病得不轻。如果演播者的嘴里发出“嘿!嘿!嘿!”的声音,再配以沙袋的捶击声,人们就不难了解:这是正练习拳击呢。在影视配音中,如果片中的人物正在边哭边说或是边笑边说,我们也不得不以相同的哭、笑感觉和声音贴上去,以接近、贴合所配人物。甚至在朗诵诗歌、散文等或演播一个角色时,演播者只要发出一声含有意味的声音,人们也会从中体会到演播者或角色此时的内心状态。凡此种种,都表明“无语言表情声音”在文艺作品演播中独具魅力,他具有很强的表情性和一定的表义性,恰当地运用他,会为我们的演播增色不少,甚至可说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无语言表情声音”即“装饰性”是文艺作品演播的特征之四。

总之,文艺作品演播,具有自身的独特属性,也有话筒前一般语言表达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在此,就不赘言了。

[1] 引自《辞海》“文学分册”第5页。

[2] 引自《朗诵艺术谈》第116、117页。

[3] 引自《世界著名童话故事》录音专辑。

[4] 引自小说《家》第209页。

[5] 引自小说《高山下的花环》第81页。第二节 文艺作品演播的必要条件

文艺作品演播不是演员或播音员的专利工作。演员除了演戏、拍电影和电视剧外,可以去电台演播广播剧或演播小说,还可以朗诵诗歌、散文或寓言、童话等。播音员除了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播报新闻、主持节目或为文艺节目、电视片解说等之外,也可以参加一些诗歌、散文、寓言和童话的朗诵,或演播广播剧、为影视片中的人物配音。既使一些非艺术语言工作者——文艺爱好者,也可进行这方面的实践。总之,文艺作品演播为所有具备相应素质的人敞开着大门。

文艺作品演播,需要了解各类文学体裁和表达样式,对他们的创作和表达特点十分清楚,并有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这样,拿到一个作品才能较快地将其驾驭,为表达得准确、完美创造一个良好的基础。通常,不会有某一个文化水平和艺术素养都不高的人可快速、准确、高水平地播出一个作品(偶有经导演、编辑的精心导播,可完成任务)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的一位编辑曾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上海电影译制厂的著名演员曹雷来北京出差,这位编辑知道后,便请她在百忙之中为中央台文艺部的文学节目录一篇外国小说。时间很紧,第一天晚上给作品,第二天上午就要录音。本来这位编辑还有些担心,怕时间过紧,演播者准备不够充分,因为作品有一定难度。但过后她讲,当她听曹雷开口播了前几句话后,她心里的一块石头便落地了,曹雷非常准确地把握了这篇作品,基调很得体,这使她很放心、很欣慰。这不能不说是演播者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使然。无疑,她具有较高的分析理解力与感受力。

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艺术素养,固然为表达好文艺作品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缺乏一定表达功力也不会有预想的效果。所以,还需演播者多实践、多反馈、勤探索,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听说有一位演员,刚开始参加影视配音时非常被动,不是口型对不上,就是用声不自如,或是人物的戏不贴,为此,他非常苦恼。但随着他本人的勤奋用功与潜心实践,他现在成为比较有名的配音演员了。又如某些从事播音工作的播音员,他们经过不断刻苦地实践,现在,不但能很好地演播广播剧,表达人物语言,还能出色地为各种中外影视作品配音,具有较高的人物语言表达功力。

凡此种种,说明艺术功力具有多种内涵,要经过不断地实践、探索、勤学苦练,方能成为我们自身的一种能力。这是文艺作品演播的必要条件之一。

文艺作品演播的必要条件之二,是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基础。

首先,应有规范的汉语普通话基础。文艺作品演播虽不是播音主持,但在演播小说、散文、广播剧解说等讲述、介绍性内容和演播大多数人物时,同样需要规范化的语言。

其次,要有较好的声音弹性。因为,文艺作品演播的用声要比一般播音主持用声幅度大,尤其是演播人物语言:老人、孩子、各色人物、各种情感、各种环境都要求用声的跨度与精细控制,在演播中,无论是用声的高低、疾徐、强弱、刚柔、厚薄都要运用自如。

最后,文艺作品演播要有较强的语言造型能力。不但要做到语言自然,还应做到以语言活化出人物全貌,演谁像谁。

例如,著名演员王志飞在电视剧《暴风法庭》中饰演一个坚韧不拔的审判员,语言犀利;而在电视剧《导弹旅长》中饰演一个“高工”、一个对女性的“追求者”,他的语言就黏黏乎乎,由于语言的变化、人物面貌相差很大,较好地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又如,深受人们喜爱的演员高曙光在电视剧《生死柬》中成功地扮演了干练的刑警队长,语言果断、自信。可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声称自己平时生活中比较木讷,语言也不果断,演起戏来挺累的。这就是演员的工作,文艺作品演播者的工作同理。

文艺作品演播的必备条件之三,是要有较强的内心体验和外化体现能力。

虽然播音主持训练也有这方面的相关训练,但技能的丰富性远远不够。尤其是演播工作的核心技巧,规定情境和假定性,更需要学习、加强。

例如,笔者前不久参加一部广播剧《强者之歌》的录制工作,演播剧中女主角“王乔凤”(这位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王志曾采访的广东抗“非典”的英雄护士长,为抢救病人染上“非典”,与病魔抗争康复后重返自己的岗位) 。在录制抢救“非典”病人和王乔凤自己病倒医院领导来看望她的戏时,导演提示让演播者用毛巾捂住嘴说话,表现“非典”时期的特征,并从演播的语言中体现出呼吸困难、语流不畅、气喘、咳嗽的病中情状,就很有假定性和规定情境。而一般做播音主持工作的人,就相对缺乏这方面的技能,应当努力培养。

除此之外,文艺作品演播的外化能力需要大力加强,由于文艺作品表达的精细性,就要求演播者具有较好的生理、心理控制力与表现力。并且需补足所欠缺的语言的抒情、描绘能力,以及习惯于人物语言的第一人称、角色化语言表达、交流方式。

总之,文艺作品演播需要多方面条件做保证,才能胜任这一工作。第二章文艺作品演播与播音的异同

文艺作品演播与播音都是依据作者的文字稿配音,同时还要参考片子进行表达创作,都同属艺术语言表达范畴。但二者毕竟有所不同,无论是从分析与理解、表达手段与形式或工作任务与作用来看,二者都存在着某些差异,对于学习文艺作品演播或从事播音工作的人来说,明确区分与把握他们二者的异同,更显得十分必要。本章对此进行了分析。第一节 分析与理解

文艺作品演播的分析、理解与播音备稿的途径与方法基本相同,播音的备稿六步是:划分层次、概括主题、联系背景、明确目的、分清主次、把握基调。而文艺作品演播,还与其有所不同,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把握主题

文艺作品的主题,往往不易一目了然。因为文艺作品的主题大多蕴含在作品的内容、情节之中或潜藏在人物的塑造里,不如播音稿件显而易见,因此,应细致考察、精心提炼。二、掌握背景

文艺作品的背景一般比播音稿件复杂。因为播音稿件大多只有写作背景与播出背景,并且二者基本一致。播音注重时效性,如若二者不一致时,以播出背景为准。而文艺作品演播,演播者往往需要掌握与作品有关的几个背景,方能准确理解、把握作品和人物。并且,作品的写作背景、内容背景与播出背景大多不一致。此外,文艺作品演播大多以作品内容背景为准。三、形成基调

文艺作品演播的基调把握也比播音复杂。原因在于,有的除了有全篇作品的基调以外,还要有具体人物的基调。并且,有时会随作品的内容发展和人物的转变发生相应的基调变化。如“牛虻”、“林道静”等。四、划分层次

文艺作品层次划分的形式多于播音稿件,因为文艺作品的体裁多样。比如,诗歌是以行的形式出现,广播剧与影视配音的剧本又是以人物对话、独白的形式出现,因而,划分层次也就形式多样,却都以内容紧密为基础。第二节 表达手段与形式

文艺作品演播的表达手段与形式同播音相比,也有不尽相同之处:一、身份与身份感

身份与身份感不是同一概念。身份,为客观存在;身份感则是主观感受,因而可变。播音,大多是以第三者的身份和身份感表达,如若需要,可转换为第一者的身份感,而播音员的实际身份并没有变。而文艺作品演播,则大多需要以第一者的身份和身份感出现,有时根据需要,还须转换为几种身份和身份感方可胜任演播任务。二、对象与交流方式

交流,是需要有对象的,并需双向传递实现。播音中,播音员往往是与自己想象中的对象进行“交流”即“想象交流”(根据需要,偶尔也有与合作者的“直接交流”) 。而文艺作品演播中的交流,除了有“想象交流”以外,更多的是与对手的“直接交流”。除此之外,播音创作中的对象比较单一和稳定,而文艺作品演播的创作中,对象往往多样、不稳定。因为演播者根据需要(如演播人物) ,往往要面对不同的对手,变换几个对象,因而,需形成不同的人物关系和交流方式,这要比播音的情况复杂得多。三、内心视象

文艺作品演播的特征决定,在整个演播过程中都离不开内心视象。相比之下,播音中有些文体及稿件这方面的要求就相对弱一些,有的甚至以逻辑思维为主去表达即可,不需要较为具体的内心视象(比如新闻、评论) 。四、节奏

节奏,在文艺作品演播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是情感变化的晴雨表和温度计,不同色彩的情感及情感变化的幅度与不同人物的性格、心境等等都需通过有形、多变的节奏反映出来。而在播音中,由于稿件形式与内容的局限,节奏往往不如文艺作品演播那样变化大。五、表现形式

文艺作品演播表达形式可以夸张,人物可以扮演,并且可以运用“非语言表情声音”。而播音则不可以用这些手段和方式来表现,原因在于工作性质不同。第三节 任务与作用

文艺作品演播与播音的任务不尽相同,虽然二者同属于艺术语言领域,但有广狭之分。文艺作品演播的任务主要是借丰富的表达技巧从情感上打动人、感染人,给人以美的享受,从而间接地教育人、启迪人。已故著名演员董行佶曾说过:“你的艺术性强调得越好,那么,你的政治作用完成得也越好。”而播音的任务则大多是以直接正面的宣传来引导人、教育人的(比如,新闻、通讯是以事实来引导、教育人的;评论又是以思辨来直接阐述观点,引导、教育人的;即使服务性节目和文艺播音也充满了直接的诱导性) 。

文艺作品演播与播音二者的任务不尽相同,作用却是相似的,都是要以一定的倾向性去引导、教育受众。此外,由于二者的工作性质不同(文艺作品演播属于文艺性工作,而播音主要属于新闻性工作) ,因而,必然要遵循各自的创作规律和创作原则,二者之间存在着分界点。第四节 学习文艺作品演播的意义一、丰富技巧

从以上对文艺作品演播与播音异同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文艺作品演播要比播音的表达技巧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学习文艺作品演播,对于从事播音工作的同志来讲,可以增强形象思维能力,并且丰富语言表达技巧,有助于提高播音的表达能力。对于一般文艺爱好者来讲,可以学到艺术语言表达技能。二、一专多能

学习文学作品演播,播音员可以立足本职并扩大自己的创作领域。近年来,不少播音员都参加了广播剧的演播和影视剧配音,还有的经常朗诵文学作品,这可以使我们成为一名“一专多能”的艺术语言工作者。同样道理,学习文艺作品演播,从事表演专业的人也可以此拓展自己的艺术创作领域并增强其相关素质。第三章文艺作品演播的准备

文艺作品有不同种类,如何对他们进行准备,是本章的内容。文艺作品的表达准备,毕竟不同于一般文章,他有其自身的特点,作品的背景、目的、基调、风格与划分等都很重要。一篇作品准备得对路、充分,才能为表达打下良好的基础。否则,会影响表达的准确与完美。第一节 弄清背景,心中有底

文艺作品演播的准备对背景的掌握很重要,他是理解与把握文艺作品的基础,是了解作者创作意图与表现作品的重要条件。文艺作品演播需要了解,掌握的背景是多方面的,比较复杂,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作品的内容背景

文艺作品的内容背景,这里指文艺作品中“人物活动、事件发生,[1]发展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如自然的、历史的、社会的。”比如,徐怀中的中篇小说《西线轶事》的内容背景是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中越边境地区。而巴金的长篇小说《家》的内容背景,却是在旧中国内地一个封建大家庭里。二者的时代、地域环境各不相同。参考作品的内容背景,可以有助于准备、理解作品内容并形成相应的演播风格。二、作品的人物背景

作品的人物背景,指以塑造人物为主的作品中,人物的风貌及来龙去脉。比如,《高山下的花环》中的赵蒙生,他是一个80年代的中国青年军人,是一个一表人才有着优越感的干部子弟,但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火中,他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人物背景,可提供作品的线索和演播人物的基础。三、作品的写作背景

作品的写作背景,是指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如自然、历史和社会环境) 。比如,石祥的诗《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是在“四人帮”刚被打倒时创作的。他极大地抒发了全国人民对敬爱的周总理的怀念之情、热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人民对“四人帮”一伙迫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愤慨心情。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也有助于把握作品的内涵与演播基调。四、作者创作的心理背景

作者创作的心理背景,指作者创作一篇(部)作品时的心态。比如,诗歌《小草在歌唱》的作者雷抒雁,他在创作这首诗歌时的心态是赞颂、悼念、声讨与自惭交织在一起的,是在一股激情的冲击之下。从他的诗句和此诗结尾的注释中,我们可以感到他的创作心态。

他在诗中写道:

我恨我自己,

竟睡得那样死,

像喝过魔鬼的迷魂汤,让辚辚囚车,

碾过我僵死的心脏!

我是军人,

却不能挺身而出,

像黄继光,

用胸脯筑起一道铜墙!而让这罪恶的子弹,

射穿祖国的希望,

打进人民的胸膛!

我惭愧我自己,

我是共产党员,

却不如小草,

让她的血流进脉管,

日里夜里,不停歌唱……

在诗的结尾处,作者注上“1979年6月7日,夜不能眠,6月8[2]日,急就于曙光中。”

又如徐志摩的诗《难得》:

难得,夜这般清静,

难得,炉火这般的温,

更是难得,无言的相对,

一双寂寞的灵魂!

也不必筹营,也不必评论,

更没有虚骄,猜忌和嫌憎,

只静静的坐对着一炉火,

只静静的默数远巷的更。

喝一口白水,朋友,

滋润你的干裂的口唇;

你添上几块煤,朋友,

一炉的红焰感念你的殷勤。

在冰冷的冬夜,朋友,

人们方始珍重难得的炉薪;

在这冰冷的世界,[3]

方始凝结了少数同情的心!《难得》是作者写于1922至1924年间的诗,收在1925年出版的他的第一个诗集《志摩的诗》中。1922年作者从英国留学归来,当时中国正处于“五四运动”的落潮期,军阀混战且围剿“新文化”,他本人也为了追求真正的爱情与前妻离了婚,闹得父子不和睦、世人不谅解的地步。他所追求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理想和爱的自由、美的人生都不能实现且尝到了世态炎凉,因此,有一点真正的友情,都会给他很大的慰藉和至深的感触。作者正是在这种心态氛围中创作了这首小诗。我们了解了作者的心理背景,难道还能对这首扑面而来的小诗无动于衷吗?由此可见,文艺作品演播,对于作者创作心理的了解也至关重要,因为他往往直接提供给我们作者创作情感的源流,可以准确理解作品并调动起我们相应的演播情绪。五、作品的播出背景

文艺作品演播的播出背景,指作品播出在什么时代、氛围中。演播的时代、氛围不同,演播本身,有的就要做些调整。一般来说,作品的内容背景、写作背景和播出背景相一致时,参考播出背景可以增强演播的时代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比如,笔者在朗诵散文《白色方糖》时,联想到当前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上有些人只重钱,不重情,缺少爱心的可悲现状,认为应当注意和诱导,而这篇散文正涉及这个问题,提倡人所应有的美德:爱心。于是笔者将自己对这种美德的认同与提倡融于自己的表达之中。事后,编辑讲收到了一些听众来信。笔者认为,这不是自己表达得多好,而是这个内容、这种思想是当前社会上所需要的。而这篇散文的表达正适应了这种需要。

在文艺作品演播中,有的几方面背景都要兼顾,有的则只兼顾其中主要的即可,这要根据不同形式、内容的文艺作品而定。比如,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这首爱情诗:

我愿意是急流,

山里的小河,

在崎岖的路上、

岩石口经过……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条小鱼,

在我的浪花里,

快乐地游来游去。

我愿意是荒林,

在河流的两岸,

面对一阵阵狂风,

勇敢地作战……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只小鸟,在我稠密的

树枝间

做窠,鸣叫。

我愿意是废墟,

在峻峭的山岩上,

这静默的毁灭

并不使我恼丧……

只要我的爱人

是青春的长春藤,

沿着我荒凉的额

亲密地攀援,上升。

我愿意是草屋,

在深深的山谷底

草屋的顶上

饱受风雨的打击……

只要我的爱人

是可爱的火焰,

在我的炉火里

愉快地缓缓闪现。

我愿意是云朵,

是灰色的破旗,

在广漠的天空中

懒懒地飘来荡去。

只要我的爱人

是珊瑚似的夕阳,傍着我苍白的脸[4]

显出耀眼的光辉。

从诗中可以看出,只要抓住作者创作的心理背景就可以了,因为爱情的颂歌是每个时代、每个民族、每个人都久唱不衰的。而朗诵《小草在歌唱》一诗,则要兼顾作品的内容背景、人物背景、写作背景、作者创作心理背景以及播出背景几方面。因为,你不了解张志新是何许人也,不了解作者为什么要赞颂她而又自愧不如以及为什么现在要朗诵这首诗,氛围如何,你就不可能全方位把握作品本身,准确表达。在广播剧演播和影视配音中,一般不用兼顾播出背景,因为你只是剧中、片中的一个人物、一个元素,你只要掌握了自己的行为目的、人物关系,符合剧情需要和风格即可完成任务。多了解其他几方面背景,可以更好地把握人物。而小说演播,却往往需要兼顾全部背景,因为演播者既要叙述内容、情节,体现时代、地域等风貌,又要表现各种人物,只有对背景全方位参照,才能完成好演播任务。

综上所述,我们为什么要兼顾这么多方面的背景来演播文艺作品,回答很明了,就是为了相互补充、参照,准确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明确我们的创作目的和创作氛围,以利于我们对文艺作品的理解、把握和表达。对于背景,我们可以从与作品有关的介绍、文集或作者的生平、创作经历等有关材料中去寻找。

[1] 引自《辞海》“文学分册”第14页。

[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学节目播出。

[3] 引自《再别康桥——徐志摩诗歌赏析》第57页。

[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学节目播出。第二节 领会意图,把握目的

所谓意图,应理解为作者的创作立意与创作目的。文艺作品的创作立意大多潜藏在作品的内容、情节和人物塑造里,这就需要我们参照各种背景,了解作者的创作态度,反复阅读,体味作品,找出作者的立意和所要达到的目的。把握了作者的创作意图,方可使我们的表达有主旨、有目的、准确并有重点。

寻找作品的立意,可以从作品本身的抒情、叙述、描绘和议论的倾向及人物语言内容中去找。比如,散文《桔园颂歌》,作者用深情的叙述、描绘和议论为我们展现了十七名水兵的英雄事迹,抒发了对他们的崇敬之情,从而歌颂了他们伟大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这就是作品的立意所在,目的是唤起人们永远记住他们,怀念他们,以他们为榜样。

而有些作品的创作意图却不易把握,需要进行一番探讨,方可准确提取。比如,舒婷的朦胧诗《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相互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1]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从文字表面看,这是一首出自女性之口的炽热的爱情诗,爱得真,爱得深。但是我们深入整体意识细究作者的创作意图,反复体味此诗,便会感觉到作者的真正意图是表现新时期女性人格价值观念的觉醒,他表现了知识女性的自觉与自强。例如,诗中表现的“木棉”与“橡树”并肩而立,“站在一起”的意象,表现了作者对爱情的深刻理解。“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这表现了心灵的相通和精神的相依。“你有你的铜枝铁干”,“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这是人格的相映,又是命运的“分担”和“共享”,他反映了作者对平等、相通、并进的理想爱情的追求。

总之,获准创作意图很重要,他是文艺作品演播的灵魂。

如果理解了《致橡树》一诗的创作意图,我们朗诵起来就绝不会软绵绵、轻柔柔的,而会透出一种理性的力度给表达以支撑,而不同于一般爱情诗的表达。

实际上,获准创作意图应有两个层次的把握。一是表层,即表层文意,单个意向(如情节、内容或诗句内涵) ;二是深层。即内涵主旨,整体意向文艺作品很注意意境的营造,如果缺乏对作者创作意图深层次的把握和体味,在演播中就无法体现其意境,因为意境毕竟是整体、深层的产物。

[1] 引自《中国现代朦胧诗赏析》第132、133页。第三节 掌握风格,融进基调

在文艺作品的创作中,有人说:追求决定创作,理想制约风格。这话很有道理。风格,是作者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毫无疑问,他来源于作者的思想、艺术追求。当然,风格不仅取决于作者的创作个性,而且要受到时代精神、社会风尚和民族传统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掌握风格、融进基调是文艺作品演播的重要一环,也是体现演播者思想艺术功力的所在。文艺作品大多有其独特的味道和韵致,他可以引起听众不同的美感,表现为不同风格。风格,制约着作者的创作,他往往体现在作者处理题材、表现主题、选取体裁、塑造形象、运用手法及语言等方面。比如,同一内容、主题的素材,不同的作者进行创作,他们会根据自身的风格倾向和艺术功力创作出不同的作品样式。风格可分为作品风格与作家风格。而作家风格可体现在他的某一个作品中,也可体现在他的一些作品中。例如,大家所知王朔的创作风格是“调侃”,如《我是你爸爸》等。有一次,笔者看电视,感觉正播放的影片《轮回》的风格与王朔的创作风格如出一辙,果然,片尾打出的字幕证实了笔者的感觉,此片的确是王朔的又一部作品。由此可见,风格对于作者有某种恒定性。作品的风格不同,会形成不同的表现样式。例如,徐志摩的诗《难得》就与当代军旅诗人李晓桦的诗《我希望你以军人的身份再生——致额尔金勋爵》截然不同,表达上就不相同,前者是凝重、内在的,后者则是激情洋溢的。显而易见,作品风格势必会融进表达基调中,风格的不同,也会影响到基调的形成。

掌握作品风格,除了从作品本身出发外,还应参考作者的其他作品,寻到其创作风格。但要注意区分作者风格与作品风格,因为有的作者的某些作品可能会根据创作的需要表现为其他风格,有的作者的作品风格又是多样化的。此外,在文艺作品演播中,由演播者自身素质和表达优势所形成的演播风格,应受制于作品风格,二者有机结合。第四节 合理划分,表达清楚

文艺作品的层次划分,由于体裁形式的多样也呈现出多种形式。如前所述,除小说、散文等以外,诗歌以行的形式出现,形成诗行与诗节,而广播剧演播和影视配音,则以人物对话和独白的形式出现。除了转场以外,每段戏的台词是不分段落的。但无论作品种类如何,也无论其体裁形式如何,都应以语意抱团、相对独立为划分层次的原则。他表现为演播者对作品情节、事件及人物情感、心理发展、变化过程的把握。

比如,郑敏的诗《第二个童年与海》:第二个童年与海

每个童年都像月光,

为大海涂上神秘的光影。

心在沉醉中随着波涛荡漾,

沙滩变得如此洁白宁静。

然而童年是短暂的;

只有当成熟使你找到

第二个童年,[1]

海洋才无论有多大的风浪,却总是迷住你的心。

全诗仅有九行,也不是一诵到底不分层次的。根据诗意,前四行可分为一层,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后五行可分为第二层,着重表现了作者对人生追求的体味与感悟。因此,这首诗在朗诵时,就应在“然而”处转换,在他之前,做较长停顿,以体现作者的思维和情感过程。否则,一气诵下来,便体现不出其运思的深致。再者,在诗歌的层次划分中,不应受诗节的限制,应从诗意出发形成逻辑和情感脉络的层次。

又如,广播剧《红丝带》的片段:

[开门声]秋实 男三十六岁

雪妮 女三十二岁

秋实:对不起,我今天来晚了。

雪妮:你的脸色怎么这么不好,没睡好觉?

秋实:是吗?可能,这是你让我帮你打的画框,继续画你那“蓝色的梦”吧……下个星期天,我不来了。

雪妮:为什么?

秋实:咱们都不是小孩子了。理智很重要。我是一个小学教员,命中注定要当一辈子“孩子王”,可你是个画家,——

雪妮:不,我算什么画家,只是个画插图的美术编辑,你说这些干什么!

秋实:没什么,我真后悔。那天我不该跑到山上去,更不该遇到你!我给孩子们藏下了礼物,自己却找到了一颗苦果——我走了,对不起,这么长时间一直麻烦你,再见!

雪妮:不,别走(哭泣)你别走——你别走。

秋实:你别哭,好了,早知道发脾气能使你露出自己的真情,我该早点发脾气,一年以前就该发。告诉我,你干吗这么苦着自己?是不是你以前爱过的人比我好?

雪妮:别胡说!你知道得清清楚楚,你是我一生中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再也不会有了,不会有了。

秋实:那你为什么要这样?

雪妮:我怕!我怕得厉害。

秋实:你怕什么呀!是什么把你吓成这样?

雪妮:红丝带——

秋实:红丝带?见鬼!你脑子里怎么尽是这些古怪的玩艺儿!

雪妮:我——我是独身主义者。

秋实:独——(开心地笑了)我也是个独身主义者,不过现在两个独身主义加在一起,不正好吗,负负得正!

雪妮:我脾气古怪。

秋实:我能改变你!

雪妮:我身体不好。

秋实:我可以照顾你。

雪妮:那——你会跟我离婚吗?

秋实:(笑得更开心)哪个男人谈恋爱是为了离婚?

雪妮:结婚前都很好,日后抛弃妻子的有的是!

秋实:你很清楚我不是那种人,要不然我也不会等到三十六!

雪妮:那你答应我,我们不要孩子。

秋实:为什么?

雪妮:孩子是无辜的,万一咱们……小时候我都尝够了,我不能让一个小生命再去尝我尝过的那些。

秋实:(喃喃地)明白了,……苦苦缠住你的是这个。我真想诅咒他们。诅咒那些不顾孩子们的父母!雪妮,放心吧,你会重新得到一个完整的家,我们也会有孩子,她的童年绝不会像她可怜的妈妈那[2]样——。

这段戏主要表现秋实试探雪妮的真实想法。从秋实进门到二人情感交融,经历了一系列心理交锋,秋实是欲擒故纵,继而是步步紧逼,最终取得了胜利,而雪妮则初始意想不到,而后,又步步退守,最终不得不束手就擒。在此,经过了几个回合,这就形成了这段戏的几个层次。从开头秋实说:“对不起,我今天来晚了。”到雪妮说:……再也不会有了,不会有了。”为第一层,他可概括为“试探”。从秋实问:“那你为什么要这样?”到雪妮说:“我不能让一个小生命再去尝我尝过的那些。”为第二层,可概括为“原因”。从秋实说:“明白了,”到这段戏的结束为第三层,可概括为“交融”。可以理解为秋实通过“试探”了解了雪妮的心结,而雪妮也更加了解“秋实”的为人,所以才有了二人最后的交融。反之,如果我们不是这样按情节发展、人物心理、情感变化为线索去合理划分层次,只一味的一人一句走台词,这样,既反映不出其中的情节发展,也表现不清人物心理、情感的变化脉络,最终只能是混沌一片。因为无合理的划分,演播者心里便没底,便无演播的停顿、转换或递进等处理,演播者表达不清楚,听众自然也就听不清楚。

综上所述,要求演播者在演播前,应对所播作品有总体把握和细致揣摩的过程,不但要了解作品背景,获准作者意图,掌握作品风格,更要按照体裁划清层次,找到表达的落脚点,更好地体现其内蕴。

[1] 中央电视台文艺部节目播出。

[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剧节目播出。第五节 把握人物,外化贴切

人物,是文艺作品演播中的重要内容。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大多是以第一人称“我”的面目出现。他们都应当也必须有其特定的身份和身份感、思想和情感,有着自己的年龄、经历、性格、外貌、文化、职业、兴趣爱好、审美情趣和语言习惯等。对这些因素的了解和把握直接影响到演播的贴切与否,是否准确、对味。比如演播同是爱情上失意的几个女性,演播《第二次握手》中的丁洁琼就不同于《毕业歌》中的刘燕燕或杜十娘、法尼娜、法尼尼以及《雷雨》中的繁漪。

第二次握手(节选)

丁洁琼 苏冠兰

[丁洁琼推开房门,见有人坐在沙发上,手托着前额,头发几乎全白了。对方抬起头,站起身来。丁洁琼惊呆了。二人相对凝视,久久地沉默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

苏:(颤抖的声音)琼姐,我来看望你来了!

丁:(鼻子一酸,转过脸去,努力克制地)谢谢!你的身体好像不太好……啊,请坐!

苏:(坐下,看着地板)我出国考察刚回来,可能有点疲倦。

丁:出国考察的日程,通常总是安排满满的。 (想了想)哦,请等等。(从另一桌子抽屉取出两样东西)现在,这些东西应当物归原主了。

苏:(抬眼一看,是“慧星”戒指,还有一包书。他的心一震,再也无法克制地)琼姐,不,琼姐,我不能接过这个戒指,我宁可受到指责,受到诅咒,可我不能……。我欠了债,一笔永远偿还不清的债。我懂得他的分量。这些年,我从来没有过一个快乐的节日,因为我不配,我只能独坐书房,度过一个节日的不眠之夜,用我一个人能够明白的方式,来报答我远方的亲人。我从来不到天坛去,因为你曾在祈年殿苦苦等了我三天……

丁:我没有想到……我们久别重逢之后,说的是这么一些……从小父母告诉我,做人应当言而有信,所以……哦,我为什么要说这些呢!

苏:我宁可听到你指责我言而无信……

丁:今天,你就是为这个来的,是吗?

苏:我,不,琼姐!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要来,我只怨恨自己,我在父亲面前从来是个可耻的弱者,我相信他在世界上有好多朋友……,我把他的所谓消息和照片当真……

丁:照片?

[苏冠兰取出一张揉皱的照片。丁洁琼一看是奥姆在试验场地向自己求爱时的照片。 ]

丁:(愤怒地)真没想到,你和你父亲一道,参加了诬蔑我和奥姆的十字军。奥姆是我尊敬的老师和亲爱的朋友,他因为反战,也遭到逮捕和监禁。当他知道我决心回国时,他想尽办法,通过一切亲友,寻找可靠的途径,为我安排离开美国的机会。分别的时候,他一再提到你……他是一个善良的人,我不允许任何人损害他……

苏:我,实在惭愧,请你宽恕……

丁: (十分激动地)这次回国,我没想到会有人请求我的宽恕,我也没有想到要宽恕别人。回国的时候,我期望着,把自己的学识献给祖国,同时,把自己的爱情,完美无缺地献给我二十多年来所爱的人。可是,你已经失去了接受的资格,而我也将永远失去……他! (把戒指放在苏冠兰面前的茶几上,走到窗前。)

苏:(泪流满面)不管你是不是宽恕我,反正我这一辈子永远不会有内心的安宁,我本来不应当请求你的宽恕,因为我自己也不能宽恕自己(悲痛欲绝地走出房门) (丁洁琼听见关门声,马上追了过去,在房门前停了下来,缓缓地走到窗前,向楼下望,见苏冠兰的汽[1]车开走了,她不禁悄悄地哭了起来。)

毕业歌(节选)

[这时门外有人敲门,于涉前去开门。 ]

于涉:噢,原来是尊贵的刘燕燕小姐,光临寒舍,不胜荣幸,里边请。

刘燕燕:你少耍贫嘴,臭于涉,帮我叫一下王之辉,我不进去了。

王之辉:(懒洋洋地)告诉她我不能去,我裤子洗了,没换的。(一阵哄笑。)

刘燕燕: (大声地)王之辉,是白羽让我叫你!你快点出来,我在楼下等你。

陆日地:快去吧。之辉,你和刘燕燕最近好像不大对劲儿,出什么事了?

王之辉:我们真的吹了。

于涉:唬弄谁呀,留城当记者可不是——

王之辉:(低喝)你给我住嘴!再提这个,小心我揍你!

[“咣”地一声用力的关门声。 ]

王之辉:白羽她,找我?

刘燕燕:(尖酸地)哼,你的女神?她对你就那么重要,连拿我顶替一会儿都不肯?

王之辉:(赌气地)重要!太重要了! [一阵沉默过后,刘燕燕委屈的啜泣声。 ]

刘燕燕:之辉,你一点不理解人家的心。

王之辉:别哭了,燕燕,我们是该好好谈谈了。

刘燕燕:谈什么?

王之辉:我的确喜欢过你,可也不能否认,我们还不够成熟,我——

刘燕燕:你别说了,我很难过,都是我不好,我不该当那么多人的面骂你粗野,伤了你的自尊心,更不该和你分手。可我当时只知道你跟体育系的一名男生打架,受了处分还赔了人家的医疗费,可我并不知道你打他是因为他晚上用望远镜偷看我们女生楼呀。你为什么不跟我讲明白呀!

王之辉:这么肮脏的事谁能讲出口。算了,过去的事就别提了。

刘燕燕:那么,你是原谅我了?

王之辉:哦,燕燕,你误会我的意思了,其实我们早就应该分手了。

刘燕燕: (极伤心地抽咽着)什么?!之辉,你不可以这样狠心,我知道你一直嫌我浅薄,可是,你知道我是多么爱你吗?别再恨我了,好吗?我们还会像从前那样好的。之辉。

王之辉:听我说,燕燕,就算没发生过什么(故意安慰燕燕) ,我打架受过处分肯定留不到本市。所以,起码我们是不实际的。

刘燕燕:(猛然惊喜地)噢,原来你是为了这个!这事用不着你操心,我爸爸已经答应我让你留省报社,你不早说过要改行当记者吗?报社那边没问题,现在就看系里了,不过你放心,我自有办法。

王之辉:(带着受辱后的愤然)原来真有这事!你怎么可以不经过我的同意就随便决定我的前途,……

刘燕燕:我,我是为了……

王之辉:(挖苦地)别以为你有个副市长爸爸就可以想怎样就怎样,我的事我说了算。

刘燕燕:(委屈地)你怎么这么不通情达理,我还不都是为了咱们俩能在一起。

王之辉:我不是说过了,过去的事就让他过去吗?

刘燕燕: (语气带有绝望的冰冷)哎,你还是不肯原谅我,哼,我知道,你心里有了白羽。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你别想得太美了,白羽她被分去支边了。

王之辉:(震惊地)这不可能,你在撒谎!

刘燕燕:信不信由你,明天上午康主任就要找她谈话了。[2]

王之辉:这太不公平了!凭什么?我不相信!

[音乐渐隐]

杜十娘(节选)

杜十娘:公子今晚回来,神色忧郁,情绪不宁,是不是在外面遇到了什么事情!公子说出来,也好叫我放心哪。

李甲:十娘,我……

杜十娘:公子,你怎么啦?你有什么难处跟我说,我也好为你分忧啊。咱们好不容易离开京都以图百年欢笑,有什么事使你心里排解不开啦?

李甲:十娘,我,我待你一向总是真心诚意的吧?

杜十娘:你说这个干什么?

李甲:没什么。

杜十娘:公子,咱们已经相好两年。经过了多少艰难波折才有了今天。夫妻之间,生死相共,有什么话不能直说呢?

李甲:十娘,你,你不恨我吧?

杜十娘:你说吧。

李甲:十娘,事到临头,如今也不能不说,你我两载交好,情深意重,本想与你偕老白头……可我们李家,世居官宦,父亲礼法森严,把你带回家去,父亲要是固执不允又如何安顿?万一父亲震怒,把我也驱逐家门,你我流荡天涯,那便如何得了啊?

杜十娘:公子,你,你怎么啦?昨天不是说,我可以先寄居苏州吗?

李甲:那也不是长远之计。

杜十娘:公子,那,那你怎么打算?

李甲:日间蒙孙仁兄邀请,谈及此事,我思忖再三,难以安排。孙仁兄倒是说……

杜十娘:那位孙相公又怎么说?

李甲:他说我忙中有错,如今后悔不迟。他看我有些犹豫,劝我与你商量,你若是答应,他愿意舍千金,聘你过去……

杜十娘:(好似晴天霹雳)啊?

[茶杯摔碎声]

[风卷浪涛声]

[十娘饮泣声]

李甲:十娘……

[音乐——无限怨愤]

杜十娘:(颤抖地)公子,你,你答应了吗?

李甲:我,我实在情不能舍,心中难过啊。

杜十娘:这位孙公子出了这么个好主意……

李甲:孙富是新安县的盐商,少年风流,家资富有,你若是随他去,也不会太委屈了你呀。

杜十娘:你看,这是个好办法吗?

李甲:十娘,这天理人情不容,我也没有办法。

杜十娘:(战战兢兢地)公子,你,你刚才这些话,是不是怕我三心二意,从良不实,故意拿这套话试探我的心事?

李甲:十娘,这样的事,岂能儿戏? [音乐,——渲染着悲愤的情绪,突然停顿]

杜十娘:(自语)若是告诉他,我的描金箱内藏有百宝,价值岂止万金?他也许会回心转意的。……不,不,这种负义绝情,狠毒心肠的人,将来还是要将我抛弃的……(一阵痛楚的苦笑,变为激愤的冷笑)哈哈……好哇,好个两全之策。公子你可以携千金返回家乡,我又能嫁一个富商人家。这真是发乎情,止乎理,是再好也不过了。这就是你们的天理人情,哈哈哈……

李甲:十娘,十娘,十娘,我到死也忘不了你呀。你可不要怪我呀!

杜十娘:我怎么能怪你哪?只怪我自己的眼睛。好,你去睡吧,明天叫孙公子一面交银子,你一面交人。

李甲:十娘,你,你要做什么?

杜十娘:我要梳妆打扮。明天是我迎新送旧的日子。

[风声,水浪声,远处打更声。 ]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