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地理常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9 00:01:26

点击下载

作者:问渠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每天学点地理常识

每天学点地理常识试读:

九州

”是我国上古时期的行政区划。《尚书》中记载,尧时分天下为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到了西周,行政区划中多了幽州、并州,少了徐州、梁州。自秦以后,我国行政区划变动很大,但作为统一的中国的代称,“九州”一词一直沿用至今。

中国各省由来

我国现行省(区)名称多是以山川得名;有的是从城市得名;也有少部分是以其他因素命名的。

河北省:以黄河为界命名的行政区。唐朝以当时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地区为河北道,这是河北作为大区名称的开始,明、清因建都北京,故称其为直隶。1928年改名河北省。

河南省:也是以黄河为界而命名的行政区。河南作为大行政区名称也始于唐。当时全国分为十道,以当时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地区为河南道。元代将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命建一省,称河南江北行省。明初改省区,辖区大致相当今天河南省境。

湖南省、湖北省:以洞庭湖作为命名依据。唐安史之乱后设湖南观察使,辖洞庭湖以南湘、资二水流域七州之地,以湖南名之。宋初以湖南地置荆湖南路,简称湖南路,以自洞庭湖以北至荆山,西包括沅、沣二水流域之地置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湖北之名始有。清代分出湖南、湖北二省,其分界线向北移至洞庭湖以北,形成今天湖南、湖北之界。

浙江省:“浙”原指今富春江,据说是因为江道曲折而得名。唐肃宗乾元元年置浙江西道、东道节度使,是浙东、浙西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元初出现江浙行省。明初将江浙行省中今安徽、江苏长江以南部分划出,其余部分划为浙江省。

江西省:在隋唐以前指长江下游北岸、淮河以南地区。唐开元二十一年分江南道为江南东、西二道,前者简称为江东道,后者简称为江西道,江西始为政区的名称。

陕西省:“陕”指今河南省陕县西南陕陌。古代“周、召二公分陕而治”,因而后人称陕陌以东地区为陕东,以西地区为陕西。

山东省、山西省:以太行山为据。金代才分山东为东、西两路,辖境约相当于今山东省及江苏淮北地区,这是山东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今日的山东和古代所指的“山东”不是一回事。古时的“山东”,泛指崤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山东被明确地划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单位,始于南宋,到金代才逐渐确定下来。宋朝将全国划分为十五路,“路”即相当于现在的省。今日的山东地区属京东路与河北路。女真族占领中原,建立了金政权,行政区划仍沿用宋朝“路”的旧制,将京东路改称为山东,并将其分为山东东路与山东西路。清朝时称为山东省,并以济南府为省会。元代时称黄河以东、太行山以西为山西,这是山西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明改置山西省至今。

黑龙江省:黑龙江省之名最早见于《辽史》,因江水色黑,蜿蜒如游龙,故名。清在黑龙江沿岸筑黑龙江城。光绪三十三年改置黑龙江省。

辽宁省:由于地处辽河流域,战国至元明时代又是东北政治中心,故历代都用“辽”字作为政区名,1928年又取“辽河永久安宁”之意,改名辽宁。

吉林省:清康熙十二年在松花江沿岸建吉林乌拉城(今吉林市),满语吉林一词的意思是“沿”,乌拉是“大川”的意思。吉林乌拉就是“沿着松花江”的城市,光绪三十三年改建吉林省。

青海省:以境内青海湖而得名。古有西海、迁海等名称,唐以后多以青海为正名。中华民国政府在1928年设青海省。

贵州省:元初的贵州,所辖仅限于今贵阳市及其近郊。今天的境域始定于清雍正七年(1729)。

福建省:唐上元元年设福建节度使,辖福、建、泉、漳、汀五州,因五州中的前二州较大而得名。明朝始置福建省。

台湾省:台湾的名称在历史上一直处于变化中。在我国殷商时代的文献中,称台湾为“岱舆”、“员峤”;先秦时代称为“瀛洲”;汉代称“东鲲”;三国时代叫“夷洲”;隋朝称“琉球”;明代称“台员”或“台湾”。又称其为“东番”、“北港”。叫“台湾”这个名字是明代万历年间(1537—1619)才开始的。也有人认为是从宋元时期就开始了。至于“鸡笼”的叫法,那是因为基隆港外有个基隆屿,岛屿形如鸡笼浮水,故此得名。清康熙时,设台湾府,属福建省。光绪十一年改建台湾省。台湾地方语言近似闽南语。闽南语中的“员”与“湾”同音。所以,从康熙二十三年开始,台湾这个名称就叫开了。

甘肃省:甘肃一名始于11世纪,西夏在其境分置十二监军司,甘肃为其一,辖甘(今长掖)、肃(今酒泉)二州。元时改设甘肃行省。

安徽省、江苏省:在清代以前,江苏、安徽是一个统一行政区,称江南省。清初把江南省分为江苏、安徽二省。江苏以两江总督驻地江宁府(今南京)和巡抚驻地苏州府的首字为名。安徽以巡抚驻在安度府(今安度)和所辖徽州府(今歙县)的首字得名。

云南省:在汉代时云只是一个县名,在今祥云县境。相传汉武帝时有“彩云”见于白崖(今凤仪一带),派人追踪“彩云”至此,因置县于“彩云”之南,故名云南。元宪宗三年设云南行省。

四川省:其得名素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来源于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四川,唐初在剑阁县以南设剑南道,后分置剑南西川、剑南东川,简称西川、东川。川是平川旷野的意思。宋代分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合称“川陕四路”,后又简称四川路。元置四川行省。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是以四川境内的四条大川得名。至于是哪四条大川,又有不同的说法。有说是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有说是长江、岷江、沱江、嘉陵江。

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五代时合称广东,广西为广南。明初分为广西省、广东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河套地区史称西夏。又取夏地安宁之意而得名。

西藏自治区:元明称西藏地区为乌斯藏,藏语中,“乌斯”是“中央”的意思,“藏”是“圣洁”的意思。因其地在中国西部,清康熙末,称西藏。雍正初年,派西藏办事大臣驻拉萨。乾隆五十八年(1793)公布《钦定西藏章程》,西藏遂正式成为行政区名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公元前1世纪起,西域地区成为汉王朝的一个组成部分,汉唐皆设有都护府。因为是新开辟的领土,习惯上称“新疆”。光绪十年(1884)改为新疆省。解放后,改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蒙古原为部族名。始见于唐代记载。晚清以后始用“内蒙古”一词,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广大草原。1947年建立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才正式成为行政区名称。

海南省:海南岛原是隶属于广东省的一个地区。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需要,海南撤市建省,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中国各省简称由来

我国各省、自治区简称的由来,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

一、与古称有关,如:

山东省,简称“鲁”,因为该省大部分地区在春秋时期隶属于鲁国。

山西省,简称“晋”,因为该省大部分地区在春秋时期为晋国的领地。

云南省,简称“滇”,因其东部地区古时属滇国疆域。

贵州省,简称“黔”,因其东北部在秦朝时属黔中郡。

广东省,简称“粤”,因其曾属南粤管辖。

广西省,简称“桂”,因其在秦时属桂林郡管辖。

河南省,简称“豫”,因其位于古豫州一带。

河北省,简称“冀”,因其大部分地区古代属于冀州。

湖北省,简称“鄂”,因春秋时部分地区是楚鄂王的封地,汉隋先后又置鄂州。

甘肃省,简称“陇”,因其大部分地区古代归陇西郡统辖。

四川省,简称“川”或“蜀”,因北宋咸平四年在其东部地区设川陕四郡,后称四川,简称川;又因部分地区为古代蜀国辖地,又简称蜀。

二、直接从全称中选取一个或两个字而得来,如:

黑龙江省,简称“黑”。

吉林省,简称“吉”。

辽宁省,简称“辽”。

江苏省,简称“苏”。

青海省,简称“青”。

台湾省,简称“台”。

西藏自治区,简称“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

浙江省,简称“浙”。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

三、由境内较为有名的河流、山脉而得名,如:

安徽省,简称“皖”,因境内西南部有皖山。

江西省,简称“赣”,因赣江为该省最大的河流。

福建省,简称“闽”,因闽江为该省最大的河流。

湖南省,简称“湘”,因有湘江纵贯全境。

二京、三辅

二京:亦称“二都”、“两都”,东汉时称都城洛阳为东京,称西汉都城长安为西京,合称“二京”。

三辅:汉太初元年,置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个相当于郡的行政区。

三山、三江

三山:古称福州为“三山”,因城内有九仙山、乌石山、越王山而得名。另指三神山,即传说的的蓬莱、方丈、瀛洲。又指南京西南、长江东岸的“三山”,此山有三座山峰。

三江:泛指众多水道。有以今吴淞江和芜湖、宜兴间由长江通太湖一水、并长江下游为南、中、北三江;有以今赣江、岷江、汉江为南、中、北三江等。

项羽灭秦以后,将秦关中故地一分为三:以今陕西中部咸阳以西之地封给秦将章邯,称为雍王;把咸阳以东至黄河地区封给司马欣,称为塞王;将上郡封给董翳,称为翟王。三地合称

三秦

。“

中原

”指黄河流域中、下游一带,也叫“中土”“中州”。先秦时称豫州为中原,南宋指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

河东

”在战国秦汉时指今山西省南部;唐指今山西全省,因这一段黄河位于晋陕交界,南北流向,故名。秦、隋、唐、宋分别置“河东郡”“河东道”“河东镇”“河东路”等,也都简称“河东”。“

东北

”一词已成为我们的日常用语,如“东北人”“东北菜”“东北话”等等。“东北”一词形成的时间并不长,不过是近代的事情。“东北”一般指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呼伦贝尔、兴安盟和通辽市等地区。

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北方的燕国以辽河为界,在东北设置辽东、辽西两郡,直至明代,行政区划虽多次变动,但均以“辽东”为名。因而“辽东”一词,也就作为这一带的名称沿用下来。清朝初年,改沈阳为“盛京”,东北统称为“盛京省”。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划盛京省为辽宁(当时称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简称“东三省”。1921年,当时的北洋政府任命张作霖督办“东北”屯垦边防事宜,他遂将其统领的“奉军”改称为“东北军”,接着又在沈阳开办“东北大学”,办报纸,当上了“东北王”。经他这么一折腾,“东北”一词就替代了“辽东”“盛京”和“东三省”,成为这一方土地的统称,被世人接受,作为地域名称沿用下来。

关中、关西、关东

关中:战国至秦汉间,一般称函谷关以西的地区。

关西:汉唐时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的地区。

关东:古代一般指关隘以东地区。秦、汉、唐诸王朝皆定都陕西西安一带,故称函谷关或潼关以东的今河南、山东等地为“关东”。近代指位于山海关以东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江东、江左、江右

江东:长江在今芜湖至南京河段接近于南北流向,因此古代称其东及以下南岸地区为“江东”。

江左:古人地理上以东为左,以西为右,因称“江东”为“江左”。另东晋及南朝宋、齐、梁、陈皆定都南京,因此地处江左,故当时称其辖区为“江左”。

江右:唐开元间设江南西道,简称为江西道,因称“江西”为“江右”,后成江西省的别称。

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通常写有“楚河、汉界”四个大字。那么“楚河”“汉界”分别指的是哪里呢?这就要说到历史上的楚汉相争了。公元前204年,刘邦和项羽在荥阳一带发生战争,双方都竭力争夺。刘邦以大后方丰富的粮草做后盾,出兵击楚。项羽因为粮缺兵乏,不得不妥协,提出“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这条“鸿沟”的界线和长度指的是从荥阳引河水向东南,沟通济、汝、淮、泗四水为界。从此,就有了“

楚河汉界

”之说。今天,在荥阳县城东北的广武山上还留有两座古城遗址,西边为汉王城,东为霸王城,两城中间有一条宽约300米的大沟,就是楚汉分界的鸿沟。

《禹贡》

托名大禹,作于战国时代,作者不详。它是中国历史上出现较早、影响很大的一部自然地理考察著作和原始的经济地理著作。书中假托大禹治水经过,把中国东部按自然条件中的河流、山川和大海等分界,划分为九州,同时分别叙述每州的山脉、河流、薮泽、土壤、物产、交通、田赋、民族等情况。书中还有“导山”和“导水”两部分,对于山系和水系的描述明了准确,对当时以黄河为中心的水系网络记述得井井有条,是宝贵的历史资料。

郦道元与《水经注》

郦道元(?—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县)人。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他对地理著作和山川名胜极有研究,为三国时代的《水经》作注,写成《水经注》。该书记述了中国1252条大小河流,目的是“因水以证地,即地以存古”,是一部全面的、综合性的地理著作。因此书文笔优美,还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山水文学名著。

人们常常用“

五湖四海

”来指天下各地,那么它是如何而来的呢?汉代刘向在《说苑·辨物》中说:“八荒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据颜师古解释:“八荒,乃八方荒芜极远之地也。”而《尔雅·释地》说:“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五湖”的说法很多。《水经注·沔水》认为“五湖乃长荡湖、太湖、射湖、贵湖、滆湖”。近代一般以洞庭、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为五湖。

中国唐朝时候,海上交通发达,不少中国人远渡重洋,移居到现在的东南亚一带。当时的华侨就把东南亚称做“

南洋

”。“南洋”所指包括现在的11个国家:位于中南半岛上的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马来群岛上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东帝汶、文莱等。

中国地理的世界之最

世界最高的咸水湖:西藏纳木错湖

世界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

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河:雅鲁藏布江

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黄河

世界最早的水闸式运河:广西灵渠

世界最著名的涌潮:浙江钱塘江潮

世界最古老的东西贸易通道:丝绸之路

世界最长的城墙:中国万里长城

世界围地面积最大的城墙:明代南京石头城

世界最高的北回归线标志塔:广东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塔

世界最大的陨石雨和陨石降落地:吉林省

世界流动沙土面积百分比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中国地理之最

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

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最大的洼地:吐鲁番洼地

最大的三角洲:长江三角洲

最大的林区: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地

最大的护林带:东北平原西部的“绿色长城”

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台湾省的火烧寮

降水量最小的地方:新疆和甘肃西部

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青藏高原

最长的河流:长江

最短的河流:河北承德的热河

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水

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

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最大的露天煤矿:阜新煤矿

最大的人工海港:天津新港

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湖泊最多的省:湖北省

春小麦产量最多的省:黑龙江省

人口最多的省:河南省

最大的岛屿:台湾岛

大陆海岸线最长的省:广东省

最大的城市:上海

中国湖泊之最

最大的湖:青海湖。也是最大的咸水湖。位于青海省,湖面积约4583平方千米。

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位于江西省西部,面积3676平方千米。因洞庭湖泥沙淤积,湖面变小,致使鄱阳湖成为“后来居上”的大湖。

最深的湖:吉林省白头山天池。湖水最深处373米,是松花江上游二道白河的发源地。

最高的湖:霍尔泊湖。位于西藏珠峰以北。湖面海拔6166米,也是世界最高的湖。

最高的咸水湖:西藏纳木错湖。海拔4718米,有“天湖”之称,水质浓咸。

最大的堰塞湖:镜泊湖。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上游宁安县境内。由玄武岩阻塞牡丹江上游河道而成。

最大的盐湖:塞尔汗盐湖。位于青海柴达木盆地。湖水盐分饱和,结成15米厚的盐层,储盐量250亿吨,估计可供全世界人食用一千年以上。

最大的热水湖:羊八井热水湖。位于西藏拉萨。云淡风轻时,热气从湖面升起如柱,可直达一百米高。

最大的天鹅湖:巴音布鲁克天鹅湖。位于新疆天山。每年春暖时,几万只天鹅在此休憩、繁衍。

中国地理之“三大”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三大海峡:渤海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

三大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三大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

三大港口:天津港、上海港、广州黄埔港。

三大渔场:舟山渔场、渤海渔场、南海渔场。

三大果园:辽南丘陵、胶东丘陵、珠江三角洲。

三大煤矿:开滦煤矿、大同煤矿、抚顺煤矿。

三大钢城:鞍山市、武汉市、包头市。

三大油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

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

三大蚕桑区:四川盆地、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五大江河

长江:长江发源于青海省西部的唐古拉山脉,流经青、藏、川、滇、鄂、湘、赣、皖、苏九省,在上海吴淞口附近注入东海,全长6000多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河。在世界上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和非洲的尼罗河,居第三位。长江,就是以其源远流长而得名的。长江又名扬子江。此名来源于扬州以南至镇江丹徒的扬子津。起初有人把扬子津这段长江叫扬子江,后来又有人把长江下游称做扬子江,至于后来把整个长江称做扬子江的则是外国人。

黄河:因河水颜色浑黄而得名。战国末期称浊河。西汉初年始称“黄河”,但仍未被普遍采用。直到宋代,这一名称才被广泛使用。

珠江:流经广州南面的江中,有一石岛。由于石岛长期受江水冲刷,其表面变得非常光滑,形似圆珠,当地的人们称它为“海珠石”。珠江由此得名。

黑龙江:最古老的名称是“黑水”,因其黑色的河水在弯曲的河床中奔流,矫若游龙,故名。这个江名始于唐代。鄂伦春族民间故事说:唐朝时,中原曾有人到黑龙江去,发现江水是乌黑色的,以为这儿住着乌龙王,于是称它为乌龙江,后改称黑龙江。

松花江:不同历史时期,名称各异。汉朝和魏晋时叫弱水,南北朝北魏时叫难河,唐朝时叫那河,辽金时叫混同江、鸭子河,元朝时叫宋瓦江,明代才正式出现松花江之名。清朝,松花江满语称为“松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