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神巨星(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9 06:50:24

点击下载

作者:任芳芳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诗神巨星

诗神巨星试读:

序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的历程,推进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推进了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文化是立国之根,实现中国梦也是我国文化实现伟大复兴的过程,并最终体现在文化的发展繁荣。习近平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我们要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自信。

如今,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攻坚和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面对世界各国形形色色的文化现象,面对各种眼花缭乱的现代传媒,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传承和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浩浩历史长河,熊熊文明薪火,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滚滚黄河、滔滔长江,是最直接源头,这两大文化浪涛经过千百年冲刷洗礼和不断交流、融合以及沉淀,最终形成了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也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而从没中断的古老文化,并始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中华文化曾是东方文化摇篮,也是推动世界文明不断前行的动力之一。早在500年前,中华文化的四大发明催生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地理大发现。中国四大发明先后传到西方,对于促进西方工业社会发展和形成,曾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华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到我们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我们民族的基因。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已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总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各族人民五千年来创造、传承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其内容包罗万象,浩若星汉,具有很强文化纵深,蕴含丰富宝藏。我们要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首先要站在传统文化前沿,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弘扬和发展五千年来优秀的、光明的、先进的、科学的、文明的和自豪的文化现象,融合古今中外一切文化精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民族文化,向世界和未来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力量、文化价值、文化形态与文化风采。

为此,在有关专家指导下,我们收集整理了大量古今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特别编撰了本套大型书系。主要包括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伦理道德、古风古韵的建筑遗存、深具内涵的自然名胜、悠久传承的历史文明,还有各具特色又相互交融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等,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文化底蕴和强大民族凝聚力,具有极强系统性、广博性和规模性。

本套书系的特点是全景展现,纵横捭阖,内容采取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叙述,语言通俗,明白晓畅,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古风古韵,格调高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知识性和延伸性,能够让广大读者全面触摸和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中华儿女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创造未来中国特色的先进民族文化。2014年4月18日

上古时期——诗坛祖师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上古时期。这一时期的诗歌是我国诗歌的源头,其中《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据说主要采集者是被尊称为中华诗祖的尹吉甫。而《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是战国时代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其后继者有宋玉、景差等。屈原作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熔铸创造自己的独立风格,使作品既有深刻的政治内涵,又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其浪漫主义诗风影响千年。

中华诗祖宣王大臣尹吉甫

尹吉甫(前852~前775年),姓兮,字伯吉父,周宣王的大臣。出生于古蜀国江阳,即今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石洞镇,死后葬于今湖北房县青峰山。周宣王曾亲命大臣作诗为颂“文武吉甫,天下为宪”,并封尹吉甫为太师。他的主要代表作品有《崧高》、《烝民》等。尹吉甫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诗经》的主要采集者,被尊称为中华诗祖。房县民间有着大量有关尹吉甫的鲜活生动的传说故事,更有大量翔实的文物遗迹。■尹吉甫雕塑■周宣王 (前824年~前781年),姬姓,名静,周厉王之子。周朝第十一位王。谥“世宗”。宣王即位后,整顿朝政,使已衰落的周朝一时复兴。宣王的主要功业是讨伐侵扰周朝的戎、狄和淮夷,史称“宣王中兴”。

传说,在周宣王初年,辅弼宣王的大臣有尹吉甫、仲山甫、方叔等人。但,只有尹吉甫为朝政中枢的重臣。宣王英明有道,“任贤使能”,使“周室赫然中兴”,百姓安居乐业,这是与尹吉甫辅佐分不开的。

西周厉王时期,由于厉王无道,横征暴敛,导致国势衰败,国人作难,民心涣散,四方少数民族趁机入侵。宣王即位后,北方猃狁入侵焦、获两地,很快进至泾水北岸。■巨著《诗经·大雅》书影

公元前823年,大将尹吉甫受命率师北伐,由于尹吉甫抱着保卫家邦、效力王室的决心和必胜信念,再加上他治军有方,用兵如神,周朝军队所向披靡,猃狁军闻风丧胆,周朝大获全胜凯旋。《诗经·小雅·六月》记述讴歌了这次战斗,全诗详述了征战的经过,并称颂了尹吉甫的卓越才能和赫赫战功。《诗经》 是我国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陕西和甘肃东部,北到河北西南,东至山东,南及江汉流域。

此后,尹吉甫威名大震,因功被授任内史大臣。尹吉甫胜利班师回朝后,又奉命统帅军队到成周,也就是后来的河南洛阳东一带,征收南淮少数民族的贡赋。为宣王中兴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他深受周王室的倚重。

尹吉甫不仅武略盖世,而且文才超群,《诗经》记载:“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句。后人称赞尹吉甫“文以服众,武以威敌,事业文章,炳然千古”。他的诗作《蒸民》和《崧高》等均被收入《诗经·大雅》之中。■《诗经·小雅》石刻

他的诗歌主要是歌颂和赞美周宣王的功绩,但对宣王疏远贤臣等过失也作了善意批评。如《大雅·烝民》: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宣王君德有失也,仲山甫则能补之。■《诗经·周南·关雎》石刻

又如,他在《大雅·嵩高》文中对宣王含有讽意。他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宣王的“功”与“过”,对其作了正确的评价。可以说,尹吉甫的诗对于历代进步诗人影响较大。阅读链接尹吉甫到底是哪里人?现在我国存在近10种版本和说法,比较典型的主要有四种说法。比较突出的两种说法是:一说是西周房陵,也就是现在的湖北省十堰房县人,以及西周封钜,即河北省沧州南皮人;还有两种说法是:一说西周中都邑,即山西省平遥人,一说古蜀国江阳,即四川省泸州石洞人。那么为什么大家会这么认为呢?因为尹吉甫在这几个地方都有墓和墓碑遗址。但是,在这些说法中,说他是西周房陵人的居多。据说,在当地至今流传着他的很多传说和遗迹。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生于战国末期楚国丹阳,即湖北省秭归。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屈原写下许多不朽诗歌名篇,成为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在诗中抒发了自己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我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画像■屈原投江处石刻碑

屈原出生在楚国的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就胸怀大志,他学习非常刻苦,常常为了读一本书整夜不睡,慢慢地积累了丰厚的知识。当时楚国内忧外患,他决心为国为民贡献自己的一切,同时盼望楚王走改革图强的道路,成就统一天下的大业。

屈原25岁开始从政,希望楚怀王进行改革,壮大国力,但被大臣靳尚等人破坏了。楚怀王被秦国害死后,屈原又劝即位的楚顷襄王搜罗人才,远离小人,操练兵马,为国家和怀王报仇雪耻。靳尚 古战国楚臣。在正史中,王逸的《离骚经序》和司马迁的《史记·屈原列传》,都将靳尚评定为一个小人。靳尚屡次谗言屈原,致使屈原被流放。

靳尚等人仇视屈原更反对这种说辞,就想方设法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楚顷襄王听信谗言,最后把屈原放逐到湘南。

屈原在流放地,常一个人在汨罗江唱着伤心的诗歌。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那天,屈原得知秦国攻占楚国都城,悲愤欲绝。他不愿意随波逐流地活着,于是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到汨罗江自杀了。

附近的庄稼人听到这个消息,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根本不见屈原的影子。大伙儿在汨罗江上捞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就把竹筒里的米饭撒了下去,希望江里的鱼儿吃了筒子里的米饭,就不会再吃屈原的尸体了。汨罗江 是洞庭湖滨湖区的主要河流之一,因上古时芈姓罗国位于此处而得名。战国末年,楚国诗人屈原因反对楚怀王和楚顷襄王的对外政策,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玉笥山,在这里他写出了巨著《离骚》、《天问》等。

后来,这种纪念屈原的活动渐渐成为一种风俗,人们又把盛着米饭的竹筒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船。现在的端午节,据说就是这样来的。■屈原传世巨作《离骚》摩崖石刻

在流放期间,屈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名篇。他在楚国方言的基础上,借鉴民族歌曲的表现方式,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文学模式“楚辞”,并创作了许多伟大的诗篇。这些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我国文学的起源之一。《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共300多句,计2400多字,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离骚》以叙事为脉络,分为五大章。第一章,诗人从家世和出生写起,回顾了有生以来的奋斗及其不幸遭遇;第二章,面对自己的失败,诗人进行了一番深刻的反思,经过反思,坚定了信念;第三章,诗人积极地重新求索,然而上下求索后却没有结果;第四章,诗人又陷入苦闷与徘徊之中;第五章,诗人虽然通过缜密思虑后决定西去,但憧憬的西去还是因为眷顾楚国而中途决然放弃,结果只能选择以死殉国。端午节 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

全诗通篇是第一人称叙事的结构,情节分明,脉络清晰,而它的言志、抒情,都融入叙事过程之中,密切结合情节发展的具体阶段来进行,从而达到一种悲愤倾诉的强烈效果。《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表现了作者的学术造诣及其历史观和自然观。全诗300多句,计1500多字,多为四言,兼有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偶有八言,起伏跌宕,错落有致。全文自始至终以问句构成,对天、对地、对自然、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提出170多个问题,被誉为是“千古万古至奇之作”。鲧禹治水 即大禹治水是我国著名的上古时期的大洪水传说。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授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治理洪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过程,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执着的信念和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伟大斗争精神,至今依然闪烁着灿烂的光芒。《天问》的内容及其结构和层次,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自然结构提出问题,包括对宇宙起源、天体结构和日月星辰运行发问,接下来对大地结构和鲧禹治水、羿射十日等事件发问。■屈原雕像及其《天问》 石刻

第二部分是对社会历史提出问题,包括对禹的婚姻、对夏代的历史发出一系列问题,接下来对商代历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然后对周代历史直至春秋战国若干事件提出一系列问题。■屈原祠正殿

第三部分是尾声,内容主要是联系自己的遭遇,阐述屈原个人的感慨。这些问题的提出,体现出诗人的智慧。诗人凭借深沉的理性思考和热烈的情感,完成了一篇理性探索精神和文学情思相结合的经典诗作。也是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著作。《九歌》是屈原作品中最精的诗篇,代表了屈原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全诗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共11章,是以娱神为目的的祭歌。

从《九歌》的内容和形式看,似为已具雏形的赛神歌舞剧。它以楚国宗祖的功德和英雄业绩为诗,以山川神祇和自然风物为诗,以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为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晚年放逐南楚沅湘之间忠君爱国、忧世伤时的愁苦心情。《九歌》中的“余、吾、君、佳人、公子”等,它们都是歌舞剧唱词中的称谓。主唱身份不外主要有3种:一是扮神的巫觋,男巫扮阳神,女巫扮阴神;二是接神的巫觋,男巫迎阴神,女巫迎阳神;三是助祭的巫觋。《九歌》的结构多以男巫女巫互相唱和的形式出现。其中有大量的男女相悦之词,他们在宗教仪式、人神关系的纱幕下,表演着人世间男女恋爱的活剧。

这种男女感情的抒写,是极其复杂曲折的。有时表现为求神不至的思慕之情,有时表现为待神不来的猜疑之情,有时表现为与神相会的欢快之情,有时表现为与神相别的悲痛与别后的哀思。

从诗歌意境上看,《九歌》所塑造的艺术形象,表面上是超人间的神,实质上是现实中人的神化,在人物感情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既活泼优美,又庄重典雅,颇有独到之处。■屈原祠正门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如《离骚》写他御风而行,先叩天宫,帝阍闭门不纳;他又下求佚女,佚女恰巧不在那里;他去向宓妃求爱,宓妃却对他无礼;他欲求简狄和二姚,又苦于没有好的媒人去通消息。这种上天入地的幻想与追求反映了屈原在现实中对理想的苦苦探求。巫觋 巫师。古代称女巫为“巫”,男巫为“觋”,合称“巫觋”。后亦泛指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巫师。人类刚刚有信仰时,还没有专门的执事人,当时的人大多都会施巫。随着氏族的出现,信仰活动的增加,才出现了专门的巫。

此外,《九歌》、《天问》等还采用大量神话和历史传说为素材,其想象之大胆、丰富,古今罕有。

在艺术形式上,屈原的作品在语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极富乡土气息。其方言土语大都经过提炼,辞藻华美,传神状貌,极富于表现力。■屈子祠内天问坛

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屈原汉白玉雕

除此之外,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我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我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阅读链接有一个经常在汨罗江打鱼的渔夫,有一天见到屈原,问道:“您是楚国的大夫,怎么会弄到这个地步?”屈原说:“众人皆浊,唯我独清;众人皆醉,唯我独醒。所以我被赶到这儿了。”渔夫反对屈原的说法。屈原解释道:“我听人说,刚洗头的人总要把帽子弹弹,刚洗澡的人总是喜欢掸掸衣上的灰尘。我宁愿跳进江心,埋在鱼肚子里去,也不能拿自己干净的身子跳到污泥里,去染得一身脏。”渔夫听了这番话,也说不出什么话来,更加佩服屈原了。

战国著名楚辞赋大家宋玉

宋玉(前298年~前222年),又名子渊,战国时鄢城,即今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人,汉族。战国后期楚国辞赋作家。宋玉生于屈原之后,相传是屈原的学生,好辞赋,与唐勒、景差齐名。他平生所作辞赋甚多,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宋玉艺术成就很高,为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楚辞作家,后世常将两人合称为“屈宋”。■楚国辞赋作家宋玉石刻■楚襄王问宋玉浮雕像

关于宋玉的生平,据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记载: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这些简略的记述说明宋玉是在屈原以后出名的,并和楚国的唐勒、景差等人一样,都喜欢辞赋。

以后,西汉儒家大家韩婴的《韩诗外传》中又有“宋玉因其友而见楚相”的说法。而西汉文学家刘向在其《新序》中则作“宋玉因其友以见楚襄王”,“事楚襄王而不见察”,同时又有“楚威王问于宋玉”的话。韩婴 (约前200~前130年),今任丘市人,西汉文、景、武三帝时为官,文帝时任博士,景帝时官至常山太傅,后人又称他韩太傅。韩婴讲授、注释《内经》有许多独到之处,世称“韩诗”,与辕固生的“齐诗”、申培的“鲁诗”并称“三家诗”。

东汉文学家王逸在《楚辞章句》中则说他是屈原的弟子。晋代习凿齿《襄阳耆旧传》又说: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

总之,关于宋玉的生平,众说纷纭,至难分晓。大体上说,宋玉是生于屈原之后,且出身寒微,在仕途上颇不得志。

宋玉最早的作品,据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艺文志》中记载,共有16篇。现今相传为他所作的《九辩》、《招魂》两篇,《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5篇,《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6篇,以及《高唐对》、《微咏赋》、《郢中对》3篇。■宋玉石像

这些作品分别收集在王逸的《楚辞章句》,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的《文选》,宋代章樵的《古文苑》和明代刘节的《广文选》中。这些作品,真伪相杂,可信而无异议的只有《九辩》一篇。《招魂》颇多争议,一般认为是屈原所作。■宋玉赋诗意图

其中,《九辩》是一篇优秀的抒情长诗。王逸在《楚辞章句·九辩序》中说:“宋玉,屈原弟子也。悯惜其师忠而放逐,故作《九辩》以述其志。”

但宋玉未必是屈原弟子,《九辩》也不纯为悯惜屈原之作,实际上有更多的自悯意味。王逸 东汉著名文学家。字叔师,南郡宜城,今湖北襄阳宜城人。其尤擅长文学,所著赋、诔、书、论及杂文21篇,又作《汉诗》123篇,后人将其整理成集,名为《王逸集》,多己亡佚,唯有《楚辞章句》一种完整地流传下来了。王逸以“经义”维护屈原精神,并发愤所著《楚辞章句》,使屈原精神更加弘扬光大。《九辩》主要抒发宋玉落拓不偶的悲愁和不平的心情,在一定程度上也揭露和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这里写出了小人当道,黑白颠倒的污浊现实。又如,文中写道: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处穷而守高。

这里又表现了作者身处浊世的做人原则。长诗虽然有模拟屈原之处,但艺术上亦有独创性。主要是特别善于写景抒情,如: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作者将肃杀的秋景与悲怆的心境融为一体,很能引起人的凄凉感,引起失意的封建文人的共鸣。全诗语言清新,想象丰富,手法细腻,主观客观和谐统一,所以,很受人推崇。

此外,其他如《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风赋》等篇,也有人认为不是宋玉所作,不过它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还是相当重要的。

宋玉的成就虽然难与屈原相比,但他是屈原诗歌艺术的直接继承者。在他的作品中,物象的描绘趋于细腻工致,抒情与写景结合得自然贴切,在楚辞与汉赋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后人多以屈宋并称,可见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阅读链接一次,宋玉跟着楚襄王游览湖北的云梦地区,宋玉给楚襄王讲了巫山神女的故事,并为他作了《高唐赋》。当天夜里,宋玉又梦见了神女。第二天,他把他梦见的神女的形象描述给楚襄王听,楚襄王叫宋玉用赋的形式把他梦中的情景描写一番,宋玉便作了著名的作品《神女赋》。在此赋中,宋玉使用了“白日初出照屋梁”、“皎若明月舒其光”、“罗纨绮缋盛文章”、“极服妙采照万言”、“婉若游龙乘云翔”等诗句,其形式之新颖,被后人称为“后来七言之祖。”

以赋见称的楚辞赋家景差

景差(约前290年~前223年),芈姓,景氏,名差。战国时楚国人。他的家乡是秦时置晋阳县,属太原郡,现在山西太原市。景差身为国相,却能下车扶助被冻伤的平民,这对春秋时代的贵族而言,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令人后人们非常的感动。景差覆衽,使人们看到了仁爱。景差是与宋玉同时以赋见称于战国晚期楚国文坛的作家,司马迁在《史记·卷八十四》的结尾处提到:“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皆好辞而以赋见称。”作品今有《大招》传世。■战国楚辞赋家景差画像

景氏出自楚平王。楚平王全谥为楚景平王,其后以谥命氏,为景氏。楚平王 芈姓,熊氏,名弃疾,一名居,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共王之子。曾施行了一些革弊兴国的政策,但他不久即昏妄,重用佞臣费无忌,陷害重臣伍奢、伍子胥等。埋下了日后吴师破郢、伍子胥鞭平王尸的祸根。

景差是楚国人,其家乡秦时置晋阳县,属太原郡,即山西省太原市。他和宋玉同时以赋见称于战国晚期楚国文坛的作家,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卷八十四》的结尾处提到: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另外,东汉史学家王逸在《楚辞章句》中称:《大招》者,屈原之所作也,或曰景差,疑不能明也。

也就是说,在《楚辞》中有一篇名为《大招》的诗赋有可能是景差的作品,但也有可能是屈原之作。如此说来,在汉代时人们就分不清此赋是谁作的,则后世就更是聚讼纷纷。■司马迁 字子长,生于西汉时夏阳,即陕西省韩城。西汉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所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同时在文学上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因此,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南宋著名学者洪兴祖认为“《大招》恐非屈原作”,南宋著名思想家朱熹则斩钉截铁地说:“《大招》决为差作无疑也。”■朱熹 (1130年~1200年),字元晦、仲晦,号晦翁、云谷老人、沧州病叟等,世称“朱子”。生于宋代南剑州尤溪,即福建省尤溪县。谥号“文”,爵位徽国公。南宋著名思想家,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完成了理气一元论的体系,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大招》是一首招生魂的唱辞,为四言诗,是在原有民间招魂词的基础上改编而创作的。在招唤魂魄归来时,极言在外的困苦,家中饮食的丰厚,楼台的绚丽,歌舞的盛大,美女的妖艳和宝玩的珍贵。这魂魄对于安逸享乐的追求,是当时楚人对于欲望追求的一种普遍风气的象征性写照。

全文承袭了楚国民歌、音乐和巫事活动仪式,以及这种仪式中所具有的文辞等传统文化艺术形式。通过诵读全文,人们会感受到那浓浓的宗教气氛扑面而来,更能深深体会到楚国当时巫风激荡的盛况。《大招》的通篇是以四言形式,隔句句尾用“只”字作语助,很像《招魂》的中间部分。其内容也是竭力渲染四方如何可怕,家乡如何可爱,劝魂魄归来安享,不要乱跑。文中写居止、饮食、游戏、女乐、陈设等,极力铺张,备极华美。而其归宿,则为王化德政。朱熹认为它是“尚此三王之道,以矫衰世之失也”。黄庭坚 (1045年~1105年),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生于唐代洪州分宁,即今江西省修水县。北宋书法家、诗人和词人。在书法方面,他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

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在《宋玉》中称:何事荆台百万家,惟教宋玉擅才华。楚辞已不饶唐勒,风赋何曾让景差。落日渚宫供观阁,开年云梦送烟花。可怜庾信寻荒径,犹得三朝托后车。■景差纪念祠堂

宋代诗人黄庭坚在《次韵答任仲微》中称:伯氏文章足起家,雁行唯我乏芳华。不堪黄绶腰铜印,只合清江把钓车。缩项鱼肥炊稻饭,扶头酒熟卧芦花。吴儿何敢当伦比,或有离骚似景差。阅读链接据说,景差在年轻的时候曾在郑国担任相国的职务。有一年严冬的一天,有一个郑国人涉水过河,当他来到对岸时,已冻得浑身发抖,难以行走。刚好景差从那里经过,见此情景,赶快下车把那人扶到车上。景差让那人坐在自己身边,并用衣襟盖着那人的腿。那人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这件事一时传为美谈。景差身为国相,却能下车扶助被冻伤的平民,这对春秋时代的贵族而言,是难能可贵的,令人感动。景差这样做,让人们看到了仁爱。

中古时期——诗界泰斗

秦汉至隋唐是我国历史上的中古时期。曹操激昂的诗风,奠定了“建安风骨”的基调。两晋南北朝时期,陶渊明归隐田园与谢灵运放足山水,体现了民族融合重组下的文化生态。隋代的统一激发了诗人的才情,薛道衡将战争带给人的精神余绪描写得淋漓尽致。唐初的开明治世使“初唐四杰”诗情勃发,以致形成空前的诗歌时代。

建安文学开创者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生于东汉时沛国谯郡,即今安徽省亳州。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曹操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他的诗歌创作十分具有创新精神,充满了磅礴大气之势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在书法方面,曹操尤工章草,雄逸绝伦,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汉末章草五大家之一。■建安文学的开创者曹操画像■曹操画像

曹操是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为统一我国北方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对文学、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

曹操的诗歌,今存不足20篇,全是乐府诗体,内容主要是关涉时事和表述理想,也有很少一部分是游仙诗。有关涉时事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薤露行》云: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乐府诗 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诗歌一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二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薤露行》的内容反映何进谋诛宦官事败,董卓入洛阳作乱的事儿。这首诗属于乐府《相和歌·相和曲》歌辞。相传齐国的田横不肯降汉,自杀身亡,其门人作了这两首歌来表示悲伤。“薤露”两字意谓人的生命就像薤上的露水,太阳一晒,极易干掉。曹操用此古调来写时事,开创了以古乐府写新内容的风气。■《蒿里行》诗意图《蒿里行》这首诗写关东各州郡兴兵讨伐董卓,又各怀野心,互相杀伐,在内容上紧相承接。诗篇以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写出了这一段历史过程。尤其可贵的是,在《蒿里行》诗中他以同情的笔调,写出了广大人民在战乱中所罹的深重苦难。《苦寒行》这首诗以“艰哉何巍巍”总领全篇。为了渲染凄哀险恶的气氛,诗人又以羊肠小路、恐怖战栗的熊吼虎叫、罕无人迹的漫漫大雪等物象感叹行军的艰难。以此为铺垫,顺势提出“思欲一东归”的念想。整个诗歌弥漫着悲凉之气,抒情真挚感人。《步出夏门行》是组诗,共分五部分,开头是序曲《艳》,其后是《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和《龟虽寿》四章。《艳》是其后四首的前奏。随着作者问题的提出,读者不由不关注,急于看其后文。而下面的就是四章正剧,问题的答案就在其中。《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胸怀五岳的势态。这种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曹操名作《观沧海》

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有“霸气”,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冬十月》这首诗写于初冬十月,时间比前首稍晚。诗篇反映了战后在局部地区人民过上的安居乐业的生活,及诗人要求国家统一、政治安定和经济繁荣的理想。当时曹操虽在军行,也不忘关注民事。《土不同》这首诗说的是北伐乌桓之后,回到冀州,这里的乡土与黄河以南的土地有很大不同。全诗描写了河北由于袁绍的统治导致的民生凋敝,社会秩序不安定的现状。《龟虽寿》这首诗以一系列生动的比喻,表达诗人对人生及事业的看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诗人贯彻终生的积极进取精神的真实表白。此诗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使后代无数英雄志士为之倾倒若狂。

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时代重兵在握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忍不住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

曹操诗以表述理想为主的诗歌有《度关山》、《短歌行》等。这些作为诗人的理想社会是何等的令人神往。然而,诗人却不得不面对战火不断,百姓痛苦的呻吟的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实在是太大了。可以说,诗人描绘的人生理想是在批判现实的基础上发生的。《短歌行》共有两首,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曹操纪念馆《短歌行》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曹操的时代,他就已经能够按照抒情诗的特殊规律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这一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借鉴的。

曹操的游仙诗,其题旨主要是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和对超越死亡的憧憬。总的来说,所表现的是他对生命的执着和留恋。曹丕 (187年~226年),字子桓,沛国谯即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与卞夫人的长子。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去世后庙号高祖、世祖,谥为“文皇帝”,葬于首阳陵。由于文学方面的成就而与其父曹操、其弟曹植并称为“三曹”。

总起来看,曹操诗歌在艺术风格上朴实无华、不尚藻饰,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慨悲凉为特色。慷慨悲凉,这本来是建安文学的共同基调,不过在曹操的诗中,表现得最为典型,最为突出。■曹操读书铜像

在诗歌体裁上,曹操的乐府诗并不照搬汉乐府成规,而是有所发展。如《薤露行》、《蒿里行》,在汉乐府中都是挽歌,他却运用旧题抒写了全新的内容。曹操开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影响深远。建安作家以及从南北朝直到唐代的许多诗人,他们拟作的大量乐府诗,都可以说是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