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好的年纪,付出最大的努力(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9 23:34:27

点击下载

作者:刘一寒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在最好的年纪,付出最大的努力

在最好的年纪,付出最大的努力试读:

Part 1 梦想和努力,是年轻时最有力的武器

  

叫醒装睡的人,却叫不醒做梦的人

  去年的毕业季,我手下的刘经理招了两名实习生。待熟悉环境之后,刘经理便开始给他俩分配任务。任务难度不小,即使是交给公司的老手来做,也会令人焦头烂额。刘经理说,完成工作不是主要目的,他想借此观察两名实习生面临困难时的反应。  实习生姜优一看到这么难的工作,瞬间傻了眼,环顾四周,想找一位前辈帮忙指导。但他最终只是咽了咽口水,把头埋进了材料里。  实习生张昱在接到任务后,则是拍拍胸脯,向刘经理说道:“保证完成任务。”面对如此自信的张昱,刘经理笑而不语。  过了几天,只完成了工作的百分之三十的姜优找到刘经理,说:“这对我来说很难,我恐怕无法按时完成任务。”  张昱则是在工作截止日期把成果递交了上来。刘经理问张昱:“你觉得你自己完成得如何?”  张昱回答说:“我觉得我自己完全能够胜任这个工作。”  “你觉得自己的方案有不足的地方吗?需要修改吗?”刘经理接着问道。  张昱依旧十分自信地说:“我觉得我的方案完全没问题。”  事实上,这份工作没有难到无法完成的地步,以姜优的能力,他完全能够递交一份完整的方案。但是,这份工作也并没有像张昱说得那么简单,自己完全能够胜任。  只不过,姜优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和工作的难度,但是面对困难,他却不肯放手一试,只想着用逃避来解决问题。张昱则无法认清楚自己和现实的差距,盲目自信。  姜优这样的人,可以看作是一个正在装睡的人,即不思进取,明知道自己不行,却从来不想着去改变现状,努力让自己的能力能够匹配上现实的情况。而张昱这样的人,可以看作是一个做梦的人,在他的梦境中,自己足够优秀,完全可以顺利解决一切问题,可是现实并非如此。  装睡的人想逃避现实,做梦的人不了解现实。如果想要成功,那么姜优和张昱就应该动脑子想一想,怀着这样的心态,到底能不能成就一番事业。  其实,如果一个人想要成功,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身份、地位,所处的环境,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能做好什么。  正如我们想买一块蛋糕,当我们踏进蛋糕店前,首先要确定自己有多少钱,能够买什么尺寸的蛋糕。如果我们有很多钱,那么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随心所欲地挑选自己爱吃的蛋糕;如果我们很拮据,那么只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选择蛋糕。  越是了解自己,越能接近成功。了解自己,是为一个人走向成功指明方向,如果不能付诸实践,一味逃避,那么他依旧不能成功。  这两名实习生,就是沉浸在自己的主观世界里,以自以为的自己对待这个世界,而没有正确、理性地看待自身。他们本应客观、理性地衡量和看待自己,却偏偏添加了主观色彩。  装睡的人和做梦的人,都是在该动脑子的时候没有动脑子。  然而,装睡的人,其实是了解自己的,知道自己的能力是多少,什么工作能做好、什么工作不能做好。遗憾的是,他们认清了自己,却不肯脚踏实地、一步步地做点实事,只想着蒙头大睡,妄图等着一块味道鲜美的馅饼从天而降,正好砸到自己头上。  还是以上面购买蛋糕的例子来比喻的话,他们就属于那种,如果钱不够,那么就只会购买一个便宜点的蛋糕,不会想着去多挣点钱来购买更加美味、更加喜欢的蛋糕。  做梦的人,则干脆什么都不知道,一味沉浸在自己的梦境里,从来没有想过醒来睁眼看看这个真实的世界。  传播学中有一个术语,叫作“拟态环境”。做梦的人,就是沉浸在自己给自己构建的环境里,有着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自信,觉得自己无论在哪里、做什么都是最完美无缺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他们属于那种,口袋里只有零星的几个硬币,却非要蛋糕店店员拿出店里面最贵、最美味的蛋糕。  那么,装睡的人和做梦的人,究竟应该如何才能苏醒过来呢?  对于装睡的人,其实只需要告诉他,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面对现实,勇敢踏出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脚踏实地,一步步向前迈进即可。  而对于做梦的人,可就不那么容易了。做梦的人,往往甘愿长时间甚至一辈子身处梦境之中。相较于残酷的现实,他们给自己构造的梦境实在是太美妙、太令人向往了,以至于很多人都不愿意从自己的梦境中走出来。  我曾问刘经理:“转正的名额只有一个。如果从这两个实习生中挑选,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刘经理回答说:“我会选择明白现实残酷的那一个。”  后来,在刘经理有意识地培养下,姜优开始变得对工作积极起来。他在知道自己的短板和缺点之后,甚至学会了向前辈主动请教,或者是自己阅读相关专业书籍。他正在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装睡的人,明白现实的残酷。他们之所以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子里,正是因为他们被残酷的现实吓到了。如果善加引导,给他们一个宽容、和善的成长平台,让他们在鼓励的环境中成长,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那么他们肯定会逐渐敢  于面对现实,成为一个成熟的人。  叫醒一个做梦的人,则实在是太难了。因为我们根本想不到用什么样的方法把他们从梦境中拉出来,回到现实世界。如果想要尝试叫醒他们,那么将会耗费巨大的成本,实在是得不偿失。  做真正的自己,才是真的对自己好。一个人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并且能够做好充足的准备、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当中,那么一定不会失败。  

人生有主见,心中不迷茫

  很多人说自己的生活十分迷茫,不知道每天所做的事情到底有什么意义,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子。诚然,未来当然具有不确定性,需要应对各种各样的挑战。但是,只要找准目标,明确心中所求,有自己的主见,那么肯定不会再迷茫。  某个傍晚,我拎上一瓶好酒,乘车去我的发小家里。我们自己动手做了晚餐,有他最拿手的西红柿炖牛腩,也有我做得马马虎虎的可乐鸡翅。  伴着好酒好菜,我们畅聊了很长时间。发小说,他突然厌倦了程序员的工作,每天九点上班打卡,码着千篇一律的代码,调试着数不完的程序错误,还要忍受无休止的加班和同事间的猜忌。  “如果不当程序员,你打算从事什么行业呢?”我有点好奇地夹杂着些无奈,问道。  或许是发现我对他的抱怨产生了兴趣,发小的眼睛一亮,说道:“我想改行当编剧。”  我不想打击他,但也要让他明白现实、避免没有必要的挫折,于是对他说:“我可知道你的语文成绩,你从小到大的作文就没及过格。”  发小没有被我说的话打击到,反而说:“难道你没听过‘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话吗?我可是自己偷偷进修了很久了。”  说话间,他向我展示了自己的书橱,除了关于编程的书籍外,赫然多了许多本关于电影编剧方面的专业书籍。  他说:“前几天在健身房撩到了一个大拿,他和我说起了许多媒体圈的事情,我表示很感兴趣,大拿就给我推荐了入门方法,通过和他的交流,我感觉自己获益很多。”  说实话,看到发小终于下定决心,我的心里不由得有些欣慰。  我见证了他在高中文理分科时的纠结与曲折。从兴趣和各科目的成绩来说,发小无疑是要选择文科的。我说他作文不及格只是开玩笑,实际上,每次考完,发小的作文就会被当作范文,在全年级传阅。  然而,他的父母却认为文科是无用的学科。于是,在发小向老师递交了转文科申请表后,他的父母却跑到学校里,帮他修改了“志愿”。  虽然发小的心里极其不舒服,但是他们毕竟是自己的父母,结果可想而知,感性战胜了理性。所以,反抗无效后,发小便接受了事实。遵从父母的意愿,他选择了理科,选择了计算机专业,选择了进入某世界500强企业当一枚兢兢业业的程序员。在很多亲戚朋友眼中,有着稳定工作的发小,俨然是一名成功人士。  “可是,”发小问我,“为什么没有人想过要问一问,我到底想不想拥有这样的生活呢?”  发小作为一名职场小白领,看上去是一副社会精英的样子,可是事实并非如此。每天早上,他捧着在路边随手买来的早餐,随着人群挤上像沙丁鱼罐头一样的地铁,辗转几趟车,这才来到公司。然后,他匆忙丢下喝了没几口的咖啡,进办公楼打卡。整个过程不敢有半分停顿,生怕迟到一秒钟,被扣掉当月的全勤奖。每天的工作,就是窝在一个小格子里,对着幽幽发光的电脑忙一整天,而且还要忍受无休止的加班和老板的苛责。  发小说,人生好像突然失去了意义。自己正在做的每一件事,都不是自己内心真正想做的事情。每天忙忙碌碌,到底在忙些什么呢?  “过了三十几年的人生,原来竟不是自己的人生。”发小最后的一句感叹,也让我浮想联翩。  如果当初发小不感情用事,没有听从父母的意见,而是衡量了自身的兴趣和能力之后,选择合适自己的文科,那么现在的他会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人。  生活中,其实还有很多人正在面临或已经经历了同样的问题。小的时候,我们不懂事,决定权掌握在父母手里无可厚非。可是,很多父母已经习惯了支配孩子的人生,而孩子已经习惯了去走父母已经规划好的道路,而失去了自己做决定的能力和自觉性。没有主见的我们,浑浑噩噩地走着自己的人生路。  如果想摆脱这种迷茫的状态,就要有自己的主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发小便是如此。这些年来,他忍受着被父母支配、没有自己主见的日子。这样的生活,即使物质十分丰富,发小仍然感到内心世界一片荒芜。不适合做的事情就是不适合,如果勉强去做,自己也不会开心。  所以,发小放弃了原有的稳定的生活方式,他决定遵从自己的本心,过回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他利用下班时间,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他发现,自己对媒体行业有着特别的兴趣,甚至可以说有一点天赋。并且,当他投入到媒体领域的学习、工作当中时,能够全神贯注,不会轻易感到疲惫。  很多面临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容易陷入迷茫,甚至不少人高喊着“谁的青春不迷茫”。年轻人之所以觉得自己很迷茫,是因为他们正站在人生道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十字路口上,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找工作还是读研?在大城市打拼还是回到家乡?种种选择落在他们头上,他们却没有了主心骨。  没有主见的人生,当然会感到迷茫。  如果想摆脱对未来充满迷惑和迷茫的状态,首先就要规划好未来的目标,想好自己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生,即要有自己的主见。有了主见,有了目标,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如此一来,人生怎么还会迷茫?  不迷茫的人生,才是我们真正的人生。  

唯有奋斗,才能让今天的你看得起明天的自己

  曾经遇到过很多人问我:“年轻人需要奋斗吗?”我往往都会不假思索地说:“必须奋斗。”对我来说,这个问题根本没有思考的必要。年轻的时候,我们一无所有,唯一的资源和本钱就是我们自己,唯一能拿得起的武器就是奋斗,通过努力拼搏来交换我们想要的东西。  然而,刚毕业的年轻人,最普遍的状态就是拿着仅够糊口的月薪,做一份凑合的工作;却又因为工资不高,不断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而且渐渐安于现状、裹足不前、蹉跎岁月。  很多时候,我们选择得过且过的生活,拿着过得去的成绩,做着过得去的工作,可是慢慢地,就变得过不去了。  年纪轻轻,就没有了奋斗的动力,更准确地说,一眼就望到了自己60岁的模样,这是一种很消极的状态。可是,更消极的是,你怎么能够保证自己一辈子安安稳稳地待在这个工作岗位上直到退休?  人生在世,你要么足够幸运,要么足够努力。奋斗,可以保证自己在不那么幸运的情况下,不被时代洪流抛弃。  很多人准备待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平静老去,人生定位也止步于此。可是这个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动的世界,时代的浪潮分分钟就可以把人打得翻不过身。我们还未来得及感受变化,就被一个新变化再次打得措手不及。  奋斗,是要让自己保持一种时刻学习的状态。面对周围的一切新兴事物,我们要像一块海绵吸收水分一样,不遗余力地接收一切新鲜事物。  我身边的一些老同事,入职已十余年,工作岗位上的任务早已烂熟于胸,各种问题处理起来也是游刃有余,职场潜规则摸得门儿清,每天摸摸自己逐渐大起来的啤酒肚,舒舒服服地待在公司里做一枚小螺丝钉。  然而,公司是一台运行良好的机器,老员工们好比这台机器中的某个特定部位,如果机器一直运转良好,那么这些部位也能工作得很好,一旦机器出现故障,零件需要重组时,老员工们就被迫离岗,因为他们很难胜任新工作了。  奋斗,就是让我们远离舒适区,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即使变更岗位,也可以因为之前足够的积累而能够很快上手,从而不被公司淘汰。  微软收购诺基亚后,诺基亚员工迎来了一波裁员潮,大批员工因为这一变化失去了稳定的工作。  要知道,福利好、待遇高、稳定……曾经吸引着多少人渴望进入诺基亚工作,员工们也以此为傲,认为这是铁饭碗,抱着养老的心态待在公司里。可是诺基亚被并购了这一既定事实,之前又有多少人能预料到呢?  其实,诺基亚的员工们没有做错什么,他们每天兢兢业业,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如果没有并购事件,他们能够顺顺利利地工作到退休。关键的问题在于,这种变动真的始料未及,无法预估。  但这不是怨天尤人的理由,想要真正的稳定,就要让自己处于时刻变化的环境,不断磨砺自己,在摸爬滚打中成长得更加强大。  奋斗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实现个人人生价值,更重要的是,人可以通过奋斗来守护好身边想要守护的人。  在我刚刚踏入社会的时候,工资恰好可以满足自己每个月的开销,虽然没有什么积蓄,好在没有什么牵挂。  突然有一天,父亲打来话说,他不小心摔倒了,只是骨头裂了个缝,还千叮万嘱,让我不要担心。其实,摔一跤,哪怕是骨裂对年轻人来说也没什么,但是对老年人来说却特别难以恢复,需要长期卧床休息。  当我背着父亲在医院里上上下下忙着检查、拍片、拿药,向母亲一遍一遍解释医生的诊断结果时,我突然意识到,父母老了,他们不得不事事依靠我。而我在那个时候,除了年轻,一无所有。  我突然开始惶恐,如果我一直这样一事无成,浑噩度日,我的父母该怎么办。检查完后,父亲坚持回家,说不习惯住在医院。其实我明白,父亲是怕承担巨额的住院费。  看着父亲日渐佝偻的身形和母亲企盼的眼神,自己无法保护家人的无力感瞬间涌上心头。躲在医院的洗手间里,听着外面人来人往的喧嚣声,我泣不成声,觉得自己是那样地渺小。那是我记事以来的第一次放声痛哭。  平复心情后,我记起了网上那句煽情又实在的话:“要让你成功的速度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的确,岁月无情,我们无法阻止父母垂垂老去。但作为子女,如果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尽早为父母准备一个安详的晚年,那么实在愧为父母的孩子。  回去上班后,我向上司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去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岗位。在这个岗位上,我经历过39°高温下跑去见客户的情况,也经历过因为出差没有买到坐票而在火车上蹲十几个小时的窘迫。  上司夸我工作有热情、肯吃苦,有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我在心里苦笑,我热爱工作,但是我更想保护我的亲人。好在随着我的努力,逐渐积累了经验和资源,工作越来越顺心,越来越得心应手。最重要的是,我的努力没有白费,家里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起来。  如今,我已经实现了当初设定的人生目标,虽说还不能任性地不去上班,但如果家里有事,还是能随时抽出时间处理状况、陪陪家人的。  我很感激当时努力奋斗的自己,是努力拼搏成就了今天的我。如果当时的我依旧满足于仅够自己花销的月薪、不肯好好努力去付出一把,那么我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成就和守护家人的能力。  不奋斗,则必须承担不奋斗的代价。  当有人问我“年轻人需要奋斗吗?为什么需要奋斗?”的时候,我还是会告诉他们,不妨多问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不”。  年轻人为什么不奋斗呢?你可以为了让自己拥有更好的物质条件去奋斗,你可以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奉献社会去奋斗,你也可以为了父母、儿女过得更好去奋斗。  总之,你必须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奋斗,远离你的舒适区。  世界会向那些有远见和目标,并且为之努力的人让路。  

扛得住才有未来,用汗水代替泪水

  每个人的人生之旅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这条人生之路上,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经历各种各样的失败。当身处困境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委屈、难过,丧失斗志,无法承受由此带来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人会叫上几个好朋友一起去喝酒,他会就着苦闷下酒,借着酒意大肆宣泄心中的不满,然后再烂醉如泥地被抬回家去。有的人选择自己一个人开好久的车,然后把车停在陌生街道的路边,一个人酣畅淋漓地痛哭一场。  可是,等感情宣泄完以后,我们依旧要回到原来的人生轨道上,继续生活。工作任务艰巨,依旧要硬着头皮去做,然后没脾气地二改、三改甚至四改,直到上司满意为止。  生活遇到了麻烦,依旧要抽丝剥茧似的去解决;考试没有及格,依旧要去努力读书,努力在下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我们每个人都清楚,哭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只有努力奋斗,才会从根本上解决那些让我们烦恼的问题。  家庭聚会的时候,我见到了平时只有过年才能见到的表弟卢瑟。卢瑟刚刚毕业,是一名社会大学初学者、职场新人。吃饭的间隙,卢瑟跑过来和我聊天。原来,他是想和作为职场老手的我讨教些问题。  卢瑟刚刚入职新的公司,对公司的环境、人事都不熟悉。虽然同事们看上去都很亲切、好说话,但是毕竟大家都有各自要忙的事情,顾不上教卢瑟太多东西。所以卢瑟做起工作来感觉困难重重,十分辛苦。  更严重的是,他的主任每天都会给他提意见,他的方案被多次打回修改。  “我觉得我做的方案已经很完美了,按照主任的想法,根本就没法做啊。”卢瑟向我抱怨道。  我开导他道:“既然主任向你提意见,肯定是以高标准来要求你的。让你改方案,必定是因为你的方案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我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可是,他就不能委婉一点地提意见吗?刚上班几天,我觉得我的自信完全被他消磨掉了,现在的我自卑极了。主任为什么不能照顾一下我的情绪呢?”说这话时,卢瑟一脸委屈地看着我。  这时,我明白过来,卢瑟犯了很多职场新人都会犯的毛病。  很多年轻人刚从大学毕业,作为天之骄子的他们,从小受到父母的关爱和老师的特别关怀,做错事的时候没有长辈责骂,甚至不会对他们说一句重话。当他们从温室一般的良好环境转向冷酷无情的职场时,心理落差一下子变得很大,所以他们承受不了。  本应该是要动动脑子,让自己的工作能力逐渐提升的时候,他们却被委屈、不甘心等不良情绪冲热了头脑,变得极不理智,有的人甚至选择“开除”老板。  可是,职场是最注重效率的地方。每天的工作要在8小时内完成,有的时候工作量大,你就要无奈地选择加班完成工作。  所以,如果我们能冷静下来,仔细思考一下,往往会发现,被同事埋怨是正常的,被上司骂也是正常的。因为你自己拖了全组人员的工作进度,因为你不能很好地完成上司交代给你的任务。  卢瑟对我说:“当时我被老板骂得都要受不了了,压力太大,有的时候会跑到楼梯间里哭着和朋友打电话。如果不是待遇很好,我甚至有了辞职的念头。”  的确,公司运营的目的是赚钱,我们待在公司里工作也是为了拿工资赚钱。我们永远不要奢求公司能够像学校那样容忍我们的种种错误,然后给我们足够的时间去适应、去修改、去提升我们自己的能力。  所以,哭没用,踏踏实实做事才有用。  我告诉卢瑟:“在职场里,眼泪不会激起任何人的同情,他们反而会因此看不起你。他们最看重的,是有能力的人。”  所以,我们不要再去抱怨、去哭哭啼啼地宣泄自己的不满,更不要过度在意自己被骂的坏心情、坏情绪。因为这些都只能给我们自己带来情感上的暂时缓冲,并不能给我们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动动脑子,想想自己到底是因为什么被骂,努力改好,让上司认可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且,当务之急是要提升自己,多学新本事。能力提升了,最先得益的肯定是自己。  当有一天,我们不再拖同组同事的后腿,能力到了能够给他们提供便利和帮助,每一个方案都能让上司没有毛病可挑的时候,那么,我们才能真正开始走出职场新人的困境,成为一名成熟的职场人士。这才是职场新人最重要的任务。  因此,如果觉得自己委屈、自卑,如果想要改变现状,哭泣无疑是最没有用的做法。最有用的做法,就是去学,学新本事,提升自己的能力。然后,努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每一份工作。学得慢没关系,多花点时间就好,业务不熟悉也没关系,肯加班补回来就好。  归根到底,就是学会收起你的委屈和眼泪,用努力奋斗的汗水取而代之。那么,我们肯定能够在工作中取得一番成就。  

看得见,更要看得懂抓得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无论这个梦想是大还是小,是遥不可及还是近在眼前。有梦想,就说明一个人知道自己心中所求的是什么,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想获得什么样的人生体验。  当然,清晰地看见了自己的梦想,只是人生中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需要了解,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实现梦想需要什么条件。最后,我们要把自己的所思所想付诸实践,最终才能实现梦想。  我有个朋友大创,热衷于创业。在大学期间,他就琢磨着自己创业。最开始,他想自己练个摊,准备一下创业基金。于是,大创开始了解市场行情,“流窜”于各大宿舍楼,打听同学们需求什么东西,什么商品卖得最好。每次班级聚餐,总能听到大创在那里侃侃而谈。  “马上就是国庆节、感恩节、圣诞节了,孔明灯和烟花肯定卖得最好。”“冬天当然是暖宝宝最好卖啦,女生们最需要这个了。” ……大创在餐桌上大谈生意经,成为全场的焦点。我偷偷地问大创的室友:“那他到底卖的啥?”室友也很茫然,回答道:“我没见他卖啥东西呀。”  在谈及为什么想创业时,大创说想有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不想给老板打工、帮老板赚钱,想着自己能够早早地实现财务自由。  我半开玩笑地说:“我可以入股你的生意,咱俩什么时候开始呀?”他总是敷衍地说道:“别急,等我再深入了解一下市场行情。”大创的事业止步于他的市场调研。无论我什么时候问起,他总是说要调查市场。  “如今的商业竞争,其实就是打信息战。谁掌握了最多的信息,谁就能够在生意上大获成功。所以说,市场调研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大创重复了无数遍的口头禅,或者说是生意经。  诚然,听起来很有道理的样子。  而且,几年过去,大创的创业热情依旧不减当年。聚餐时,我们总是能听到大创的连篇言论。比如又有人融资一百万,又有公司完成A轮融资等;比如自己又想到了什么创业的好点子,就等着投资和实践了;比如又有新政策支持年轻人创业了,新添了各种优惠政策等。  我问大创:“那你取得了什么成就没有?”  答案很显然,是否定的。  从大学的时候,大创就有了创业的梦想。在这个创业梦的支撑之下,大创的确是做了很多工作,比如他读了很多相关的书籍,每天骑着自行车满校园找商机。可是,这么多年过去,大创的事业依旧没有任何起步,问题出在哪里了呢?  因为大创没有付诸实践。从大创坚定自己梦想的那一刻开始,一直到现在,其实很多次机会都从他的身边悄然溜走,有的机会他发现了,有的机会他并没有发现,可是都是同一个结果:大创并没有抓住这些大好的机会,并付诸实践。  无论是在创业,还是在做其他的事情,其实很多人和大创一样,即“胸有大志,懒于实践”,永远停留在“想”的层面上,就好像只要躺在床上想得天马行空,钞票就能够掉进自己的口袋里似的。很显然,这是令人发笑的想法。  后来,大创找我单独聊天。他说他很沮丧,感觉自己努力了这么多年,却依然没有任何收获和进步。是自己不如别人吗?还是自己的方法出了问题?我问大创:“从你开始决定创业,到现在,你一共赚了多少钱?”他说没有。我又问他:“那你赔了多少钱?”他想了想,又摇了摇头。看,这就是问题所在。没有赚钱意味着创业艰辛或者失败,没有赔过钱则意味着大创从来没有开始过创业。空喊了几年的口号,却一步也没有踏出去。这是明显的只动用感情,却不动脑子办事的事例。  不实践,就想获得成功,天底下当然没有这么好的事情等着你。  大创说他之所以反复进行市场调研,是因为他知道创业有风险,很怕经历失败。并且,创业前期要受很多苦,几天几夜不眠不休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又常常吃不好,不是周旋于酒桌之间就是吃油腻没营养的外卖。最重要的是,创业的启动资金是一个大难题,交际圈并不广的大创不知道从哪里获得投资。  在我看来,大创其实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能够从千千万万条信息中筛选出来最重要的和自己需要的几条信息,然后推理出相应的结论,他是非常适合创业的。而且,从他的言语中,我能读出他对创业成功的渴望与热情,以及每每提起别人又融资成功时,自己的失落和难过。令人惋惜的是,大创从来没有真正地开始走上这条创业之路。  当我们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只有想法和思路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开始动手操作。既然我们想要感受梦想实现之时的诗与远方,那么我们就必须坦然接受眼下的苟且。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们要明确自己的梦想,知道自己的人生到底想要什么,并且知道我们需要通过什么样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当明白这些东西后,我们就要去做更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弄明白实现梦想的路上需要走的路和真正开始迈出接近梦想的第一步。看到自己的梦想,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更要通过付诸实践将机会牢牢抓在手里,这样,我们才能遇见我们的梦想。  

唯一能改变的,就是变成更好的自己

  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时,很多事情便无法改变了。比如我们的容貌、声音、出身、父母等。这些一出生就确定下来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未来的人生走向。  很多人觉得命运不公,于是开始怨天尤人,抱怨自己为什么没有出生在条件优渥的家庭,为什么没有成为“富二代”。  然而,抱怨只是感情用事。无论你怎么抱怨,事实就摆在那里,无法改变。因此,我们就要沉下心来,停止情绪上的发泄,理性思考一下我们能改变什么东西。  唯一能够改变的,就是你自己。  如果你对现状不满,那么就努力奋斗,让自己变得更好。初入社会的我们,就像一块未经加工和打磨的璞玉,如果想要展现自己的价值,就需要历经千雕万琢的疼痛和辛苦。  有的时候,我会想,我们去奋斗、去努力、去经历挫折和磨难,我们做这些事情的意义是什么呢?  意义在于,走在人生路上的我们,想要变成更好的自己。  我们已经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家境贫寒的孩子通过努力读书,最终考取名校,改变了自己的未来;或者是一个来自三四线城市的年轻人,背井离乡、努力打拼,为的是能够得到一个一线城市的户口,让自己的孩子赢在所谓的起跑线上。  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他们的这些做法,最终都达成了同一个事实:他们通过努力,改变现状,变成了更好的自己。  我在为家人购买保险的时候,遇到过一个销售员。这个销售员不过二十几岁,每天辛苦工作,在别人都因为“下雨”“太热”等客观因素而放弃出去工作时,他依然坚持每天拜访客户,坚持写拜访日记。当发现自己阅历不够多的时候,小伙子就坚持每天读书,写一篇读书笔记;当发现自己在面对客户时紧张得说不出话时,他就整晚整晚地背话术、看新闻,了解身边的新鲜事,学习沟通技巧,争取在短时间内抓住客户的兴趣点,和客户有话可聊。  努力和回报是成正比的,不到三个月,这名销售员就成了销售冠军,工资也是销售员中最高的。  原来,这名小伙子的家在农村,家境一般,父母都是务农的老实人,无法为自己的生活提供更多物质帮助,就连房子首付都凑不齐。为了在大城市安家,小伙子只能自己贷款买房、买车。生活的艰辛压弯了小伙子的腰,可是他试着挺了挺身,站了起来。  因为业务关系,我和小伙子成了朋友。我们渐渐开始聊起家常、聊起身边发生的事,到后来我们几乎无话不谈。他经常在深夜我加班赶稿的时候打电话给我,抱怨命运的不公和生活的艰辛,以及自己今天又吃了几个闭门羹、丢掉了几个保险单、白白消耗了多少辛苦。  可是,每次谈话的末尾,像是为了让我放心,更像是对自己的鼓励,他对我说道:“有句话说得好,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你想怎么脆弱、怎么掉眼泪、怎么舔舐伤口都可以。可是等天一亮,穿上西装咱就得刀枪不入,继续打开怀抱迎接这个世界。”  那一刻,我觉得他酷毙了。  我们或许也曾在年轻的时候抱怨过,等到长大,才逐渐发现,这个世界本来就不是公平的。可是这是好事,它会让我们更加努力,通过努力获得我们想要的东西。  后来,我有幸喝到了小伙子的喜酒,新娘很漂亮,安静地站在他的身侧。我由衷地为现在的他感到高兴。谈到这些时,小伙子并没有我料想中的惊喜和激动,他淡淡地说:“这些都是我应得的。”  家境、出身,我们没法改变。自怨自艾,怨天尤人,这样感情用事的做法,只能在短时间里发泄我们的负面情绪。如果冷静下来仔细想想,就会发现,感情用事般地无休止抱怨不是我们唯一能做的。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好自己,改变自己。  就像这个小伙子,家庭和出身注定了他无法接受一流的教育,但他靠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最终走出了农村,来到大城市生活;自己的父母无法像同龄人的父母那样,为自己安排好一切,那他就自己用双手开拓属于自己的未来。  这个小伙子只是时代的缩影。有千千万万的人和这个小伙子一样,或者是有着相似的经历。  比如:我们想被心仪的公司录用;想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想对喜欢的女孩子告白;想追求更加优越的物质条件;想让父母不再疲于奔命,有一个幸福安详的晚年;想完成自己的梦想……我们内心有太多的想法,有太多想要达到的目标。但是,很多人尚未开始尝试,就被家境吓怕了,被出身吓怕了,好像那些是我们一辈子也无法企及的梦想。  现在的我们可能不是最好的我们,这些目标对于我们来说看起来似乎遥不可及,但是不要轻易放弃,无法改变不能改变的,那就改变能够改变的。改变自己,让我们在成长的路上遇见更好的自己。  

认清现实,才能明白如何选择

  有一句叫作:“活在当下。”意思是说,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有远大的梦想和远方,但是,我们仍然要脚踏实地地做好摆在我们眼前的每一件事情。  活在当下,是我们在吃饭时,认真品尝每一口菜的味道;是我们在下班路上时,感受季节一天一天的变化;是我们在工作学习时,认真背好每一个单词,认真写下方案里的每一句话。  正是有了当下的一点点的积累,才能帮助我们走向更好的未来。  活在当下,首要的事情就是要学会坦然面对全部的当下。我们身边有许多人,仍然不具备认清现实的能力,或者说,他们不想拥有认清现实的能力。  无可否认的是,既有好的当下,也有坏的当下。有的人不愿意面对坏的当下,所以忽略了它们,只选择看见好的当下。有的人不会寻找好的当下,主观性地认为自己的生活一团糟,什么事情都是坏的、糟糕的,看不到好的当下。  我曾经见过一个无法学会坦然面对自己人生现状的人。她叫元媛,是我资助的一名贫困生。因为偶然的一次上山采风,我认识了元媛的父亲,了解到他们家因为家境不好,想让元媛放弃学业,外出打工。我心有不忍,就告诉他们一家,让元媛安心读书,我来负责元媛的学费。  高中是寄宿制,我在咨询了老师家长之后,按月给元媛打生活费。后来,元媛会打电话问我要钱,一开始可怜兮兮的。而且,小女孩正是长身体的年纪,我怕亏了营养,所以每次都会再额外给她几百块钱。  高考结束,元媛考上了一所普通的三本学校。她的父亲问我能不能继续赞助大学的学费,我同意了。为了减轻他们一家的负担,我向他们介绍了国家助学贷款和大学的勤工俭学政策。元媛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有一天,元媛说想买个手机。在现代社会,没有手机确实不方便。于是,我给她打了2000块钱,让她买手机。可是,元媛给我打电话说钱不够。我问她:“你想买什么牌子的手机?”  她说:“同学中最流行的那个最新款。如果我不买这个牌子,会被同学瞧不起的。”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元媛是不是疯了。  后来,我抽空去了一趟元媛的学校。元媛舍友告诉我,元媛在宿舍里经常炫耀自己买的新衣服,化妆品用的都是日韩产品,自称自己有个特别有钱的叔叔。舍友们还说,元媛特别会享受生活,什么都要挑最好的、最贵的买。  回去以后,我立刻打电话给元媛,说:“以后我不会再资助你的学费了。”  元媛用最恶毒的语言在电话那头咒骂我,我面无表情地挂掉了电话。  很显然,元媛并没有认清现实。自己的家庭条件不好是既定的事实,父母没钱供自己读书也是既定的事实。我不敢自认为是元媛一家的救命稻草,不敢自以为是元媛的救命恩人。可是,我的好心与善意却助长了元媛的虚荣心。  她喜欢和我讲别的同学又换了新的手机,又入了新的牌子的化妆品,去高档的西餐厅吃饭。可是,别的同学家境优越,是元媛怎么羡慕也羡慕不来的。  家境不好,却偏偏要和他们攀比。这是元媛犯的最大的错误。虚荣心作祟的元媛像是丧失了理智,不顾自己的尊严一味向我开口要钱,她从来没有试着停下来想一想,自己已经走了多偏的路。  我当然不是心疼自己花了那么多的钱,如果是学业上的需要,那么我宁可缩减自己的生活费,也要保证元媛的需求。可是,事实证明,我的钱并没有花在合适的地方。元媛的奢侈和虚荣心简直让我咋舌。  我们常说,人要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坏的。我们可能正身处顺境,也可能正身处逆境。有的人可能家庭突遭变故,有的人可能刚刚失业,有的人可能天生残缺,有的人可能不幸遭遇车祸……这个世界上有一万种可能,有一万种意外。  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学会坦然面对全部的当下。抱怨生活不是办法,自怨自艾也不是办法,颓靡不振、放弃掉自己的人生更加不是解决的办法。假如我们不去想、不去看,我们的当下就不存在了吗?不,这只是自欺欺人、没有脑子的想法。但凡一丝理智尚存,我们的大脑就会告诉我们自己,现实就在那里,无论你想看还是不想看。  我们可以选择花一个晚上的时间,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肆意地宣泄自己的不满和绝望。等到宣泄过后,我们依旧要有一种宽大的心态,包容我们自己全部的当下。是好,是坏,都是实实在在地摆在我们眼前的,坦坦荡荡地面对就好。  不要一味感情用事,而是做一些有脑子的选择,那就是坦然面对全部的当下。只有学会坦然面对全部的当下,才算是选择了正确的人生态度,才算是勇敢地踏出了正确的第一步。  

Part 2 世界终不会辜负努力的你

  

比天赋,不过是走下坡路的推手

  天赋重要还是勤奋重要,这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在我看来,天赋的确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纵观历史长河,那些获得了极高成就的人,似乎都拥有异于常人的天赋。  音乐大师莫扎特在他6岁的时候便可以在父亲的支持下举办巡回演出;数学家高斯在10岁的时候便找到了等差数列的简便算法……这些事例,不可不归功于他们的天赋异禀。  因此,有天赋的人在年幼的时候,就能比同龄人更轻松地达到普通人再努力也达不到的高度。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天才依旧能够依靠天赋来让自己站在某个领域的顶尖吗?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答案是否定的。  我的小外甥年年,从小就被街坊邻居称为神童。在他很小的时候,年年就喜欢把家里唯一的算盘当作自己的玩具拨弄。上小学时,年年只要看过一遍课本,就能轻松掌握所有数学知识,不需要老师的额外讲解。在五年级的时候,他顺利拿到了全市奥数比赛的冠军,是同学眼中的“学霸”级人物。  在数学上的卓越表现让年年变得膨胀起来,他觉得自己不用认真学,就能掌握全部的数学知识。上了初中,年年依旧如此。他在数学课上画漫画、吃零食,从来不认真听讲,对待课后作业也是马马虎虎,东借西抄,然后把作业交上去。  班主任多次找年年谈话,如果继续保持现在的状态,那么成绩会继续走下坡路,甚至连升学都会十分困难。  年年点头附和着老师,心里却想:那么简单的东西,根本不用我耗费精力去专门学习。  数学期中考试,年年依旧不用心对待。年年说:“期中考试而已,不用当真,我的大脑是用来研究特别深奥的数学知识的,才不要被这种低级的数学题占用我的脑子。”  “我是天才。”年年总喜欢说这句话。  就这样,年年跌跌撞撞到了高中。在高中,数学的难度陡然升高,很多人提起数学都是咬牙切齿的样子,夜夜挑灯奋战数学习题。学习节奏骤然紧张起来,但年年依然觉得学习数学没必要那么拼,不是说劳逸结合才会提高效率吗?  所以,每当班里的同学在晚自习后迟迟不肯离开教室的时候,年年总是第一个冲出教室。当别人在假期认真完成老师的作业时,年年则窝在满是烟味的网吧里,和网上认识的朋友一起打网络游戏,从来没有担心过成绩的问题。  就这样,年年持续地放纵自己,尽情地玩游戏、睡觉,从来没有想过要好好学习。  因此,当年年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已经完全来不及了。年年捧着满分150分的数学试卷,看看卷子上面鲜红的“76”,再看看同学们的“140”,这才意识到,如果继续以这样的状态参加高考,铁定砸锅。  幡然醒悟的年年打算开始好好学习数学,但他依然觉得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只要突击几天,所有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可是,高中数学知识的庞杂系统岂是小学程度能比的?以高中数学的广度和深度,一天两天的突击怎么能掌握呢?即使年年煞费心思,苦心读书,最终还是没有在高考之前赶上来。  现在,当周围的邻居谈论起年年,不再是夸奖和赞誉,而是全部变成了惋惜。  我们都知道《伤仲永》的故事,年幼的方仲永天资卓绝,年仅五岁便会作诗咏句,可是,他的父亲却仅仅把他当作赚钱工具,从不让他学习,因此方仲永长大后只能“泯然众人矣”。  天赋,只会让我们在最初的时候展现某方面的能力和兴趣,它可以在幼年时提升我们的自信,可以给我们未来选择人生道路做参考,但我们却不能一直依靠天赋来支撑未来的人生。归根到底,天赋只能在我们的发展过程中起到最初的引导和辅助作用,勤奋和努力才是关键的制胜法宝。  单纯比天赋,是没脑子的人的做法,因为它会让我们沉迷于自己不值一提的小小成就,迷失自我,安逸度日。如果我们只沉浸在过去的辉煌里,单单因为有了某个领域的天赋而沾沾自喜,不肯努力,那么只会浪费掉已有的天赋和成就,变得越来越平庸。  真正聪明的做法,是理性地看待天赋的作用。也就是说,不要一味地追寻社会主流的发展道路,更不要只是拿着自己的天赋与他人做比较,从而变成盲目的自大与自负。我们需要让自己的天赋与我们真正的兴趣和爱好结合起来,成为我们面临人生抉择时的指南针。  正是因为有了天赋,才更加值得我们去努力。我们比旁人多拥有了某个领域的敲门砖,但并不意味着一定可以敲开这扇门,必须通过不断的努力让这块敲门砖变得更加坚硬,才能持续提升我们自己的实力,让我们可以初窥这个领域的美好,以此来激励我们继续走向未来。  

这个世界,唯一不缺的就是天才

  我曾有幸受邀参加母校的60周年校庆。在与学弟学妹们的交流过程中,一个长相憨直的男孩子问了我一个问题:“如何摆脱自卑心理?”  我问他,是什么原因导致他自卑的。  这个男孩子叫王陆。王陆对我说,当他在家里的小学念书时,他的成绩一直是年级第一,那时的他,能够全班第一个完成老师留下的习题,并且全部正确;能以最快的速度背诵课文,一字不差;老师上课讲述的内容听过一遍就能完全记住。  那时的他,最不缺少的就是自信。无论是邻居,还是亲戚,都夸他聪明、懂事,喜欢把他称为“天才”,并说王家是要出大学生的。每次听到这样的话,王陆的父亲都会默默地抽几口烟,表示默认。但王陆心里清楚,父亲一定非常骄傲。  王陆的中学是在省城上的。到了新学校,一切变得不一样了,一直让王陆引以为傲的成绩在这所学校显得平淡无奇,这里的同学似乎个个都是天才。  甚至,这个“天才”的含金量比自己所谓的“天才”要高得多。老师讲述的内容他们不需要耗费多少工夫便能全部记下,老师留下的作业他们也能很快做完,甚至一道题可以写出三种不同的解法。王陆需要特别努力才能勉强跟上全班的进度,同学嘴里说的东西更是他从来没有见过的花花世界。  于是,发现差距的王陆变得自卑起来,好像从前的自信在现实的打击下烟消云散,他开始变得越来越沉默。没有朋友的他,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学习上,排名从最开始的中等逐渐上升到年级前几名。班里的同学也都渐渐熟悉,有的同学开始找他问作业、问问题,他似乎又找回了自信。  高考后,他进入了一所还不错的大学。进入大学,王陆发现,同样的事情再次上演。不少同学来自大城市,同学们吃的、用的、玩的,他都没听说过。而且,身边的同学似乎不用多费心思,便能考出一个很好的成绩。他们用空闲的时间学乐器、参加社团、加入学生会,似乎每一件事对他们来说都得心应手。  在小地方,可能方圆十几里才会有王陆一样的“人才”。来到了更广阔的天地,像王陆一样的“地方人才”俯拾皆是,每个人都带着天才光环,因此王陆已经很难有优越感了。这种心理落差实在太大了,王陆很难一下子适应,于是他开始自卑起来,并且感觉到非常迷茫:“之前那个像天才一样的自己到底去哪了呢?”  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可能都会遇到这样的同学、朋友或者同事。他们是父母眼中“别人家”的孩子,是老师眼中万年不变的好学生,是老板眼中不可多得的高效能人士。他们聪明,善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似乎轻而易举就能在学业上、工作中拿到好成绩。并且,他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呆子”,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多才多艺。这样的人,我们见过太多了。  其实,这个世上,有太多天才。可以说,王陆经历了多次冲击,是因为他没有意识到这个世界最不缺少的就是天才。之前的王陆像极了井底之蛙,只是待在自己小小的世界里,不知道外面的天地有多广阔和精彩。  如果王陆有机会去世界各大名校看一看的话,他会见到更多的天才,受到更多的冲击。  国内有一档综艺节目,邀请了世界各国11名优秀青年代表。这些青年代表,个个是名校毕业,有的颜值极高,有的家境富裕,有的非常聪明,更可怕的是,他们很有情商,每个人都出类拔萃。  的确,每年都会有大批的优秀学生涌进首屈一指的学校。在这样的学校里,天才似乎已经成了最常见的事物。诚如哈佛大学一位教授所说:“我们已经有足够多天才一样的学生了。”  然而,在遍地都是天才的环境里,竞争会更赤裸、更无情、更激烈,最终脱颖而出的必然是更加努力的人。  当人人都是天才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回到了同样的起点,想要第一个到达终点,就需要在奔跑的过程中努力比别人跑得更快一点。  天才与天才之间的较量,不是看谁比谁更聪明,而是看谁比谁更愿意付出。  所以,一味地扯着自己是“天才”的标签,而不看清现实,是最没脑子的做法。同样,由于这种落差而让自己一直沉浸在自卑的情绪之中,更算不得理智的行为。  王陆是个幸运儿,他有幸见到了这个充满着天才的广阔世界。但对于王陆而言,现在最有脑子的做法,就是把自卑的情绪抛在脑后,通过向优秀的同学学习,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劣势,正视自己和他们的差距,挖掘他们身上的优点和长处,通过不断地汲取和奋斗,缩小和他们之间的差距。  正是因为天才如此之多,勤奋和努力才显得更加珍贵和重要,它是我们与旁人拉开差距的唯一筹码。如果没有努力,即使曾经是天才,也会很快陨落,被旁人超越。  是天才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不是天才也没关系。奋斗和努力,胜过所有怀才不遇。  

让奋斗成为常态

  听同事说他家的孩子今年要参加高考,虽然不是自己参加,但看他的样子,简直比自己高考还要紧张。我安慰他道:“不就是花两天时间做四张卷子吗?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同事则不以为然,反驳我道:“当然不可能是你想象得那么简单。高考可是决定人生命运的一次考试。”  同事说的这句话很对,高考会决定人生命运。高考生做完简单的几张试卷,依靠卷子上的打分,就决定了他们可以去什么样的城市、进入什么样的大学。高考成绩好,自然选择余地大一点,甚至可以选择国内一流的大学;高考成绩一般,选择空间稍小,只能在一般的学校中进行选择。  然而,虽然说大学之间的教育水平有所差距,但是这些差距并不会对人的命运起决定性作用。真正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是自己的努力和奋斗。  高考结束,无论结果是好是坏,都只能决定我们去什么样的城市读什么样的大学而已,我们未来的命运,其实刚刚开始。  我之所以会这样认为,是因为我曾见证过类似的例子。  在我高中的时候,班上的学习委员一直是老师教育我们时的正面例子。他在考试时永远是全年级第一,并且总分极高,年级第二无法望其项背。  我的座位在学习委员后面。为了提高自己的成绩,我曾观察过学习委员的学习习惯,我心里想,如果能模仿他的学习方法,我肯定也能提高名次。可是后来我选择放弃,因为学习委员实在太刻苦了。  他会在早上洗漱的时候默背前一晚的英语课文,会在走去教室的路上复习单词和生字,会在每一个课间休息的时候做一道数学大题。而这对我而言,是难得的休息时间,如果安排满满的学习计划,那样会非常累,而我吃不了这种苦。  学习委员的年级第一,果然名不虚传。  高考结束,学习委员如愿考上了心仪的大学。  刚到大学,一切都是新鲜的。学习委员面对全新的大学生活,不再像高中那样,一下子失去了目标和理想。在大学里,逃课、聚会、喝酒样样不落。老师留下的作业从不认真完成,更别提阅读相关参考书籍了。每学期,学习委员去图书馆的次数屈指可数。  后来,果然不出所料,由于出勤次数不够,学习委员无法参加期末考试,在辅导员的建议下,他选择重修。不过,学习委员依旧我行我素,没有把重修的事放在心里。  就这样一直到了大四,临近毕业的时候,学习委员离学校的要求差了二十几个学分。因为少了太多学分,他没有办法正常毕业,只领到了肄业证书。  学习委员在高考后迷失了自己,放弃了努力,所以他在大学才会如此惨淡,无法顺利毕业,无法以本科学历寻找工作。如此一来,高考时的所有辛苦和努力也都付之东流了。  这样的人不在少数,高中时会在学校老师的高压政策下玩儿命学习,每天要写满10张A4纸大小的草稿纸,用完一整根水笔芯。每天几点起床、吃饭、睡觉,都是按秒规定好了的。在这样严厉的督促下,他们会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有人统计过,根据科学计算,如果要做完各科老师留下的作业,需要15个小时,而每天的自习时间只有短短的3个小时。所以,即使自己只能达到要求的70%,那也会是一个很好的结果。  但是,这些人被固化成了考试机器。一旦脱离如高中这般严苛的环境,进入了自由的大学校园,便无法适应。有的人会因为长期被高中生活压抑而在大学时彻底放纵自己,通宵、逃课、每天打游戏,然后顶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穿着皱巴巴、并且有点泛黄的T恤,神色匆匆地赶去教室上课。  所以,哪怕我们稍微理智地用脑子思考一下,就会有这样一个疑问:“经历完高考,我们的人生就被定性了吗?高考成绩好的人,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放纵人生吗?”  当然不是。我们不要迷信一次高考就会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命运,高考,只是为你改变命运提供了一次机会。  高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帮助人形成对世界、社会和自身的正确认识。高考的目的也不是单纯地通过一次考试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而是把同龄人聚合在一起,体验为了各自的梦想而奋斗的辛苦与快乐。  有人说:“经历过高考,才觉得自己真正长大。”  其实,除了学校以外,社会也可以让我们成长,高考并不是唯一的出路。  强调高考的重要性来激励学生们好好学习固然无可厚非,但许多学校老师和家长高喊“辛苦一年,受益一生”这样的口号,告诉学生们只要考上好大学,一辈子就可以轻松无忧了。结果很多人考上大学以后,便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荒废了本该十分美好、充实的大学时光。  通过自身的努力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固然可喜,但是,这只是人生路中的第一步而已。高考结束,并不代表着就可以停止努力和奋斗。  高考时的优秀,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比旁人更高的起点和平台,只有好好把握机会,在大学里好好努力、不虚度光阴,我们才能继续顺利地走下去。  经历完高考,只能说是人生的某一个阶段告一段落,新的阶段才刚刚开始,我们仍要继续保持奋斗的状态。  

自律,年轻时的必修课

  在高中时期,我们每个人的目标就是高考。老师们会为我们构造一幅美好的蓝图,告诉我们到了大学就可以“享受”了。当初的我们懵懂无知,一直笃定地认为,只要上了大学一切就都会变得非常美好。  可是上了大学,我们才发现事实并没有想象的那样简单。上了大学后,我们好像一下子失去了奋斗的目标,也失去了奋斗的动力,感觉自己整日无所事事,好像做什么也没有必要似的。  但是,大学真的是什么事也没必要做吗?  不是的,大学并不是无事可做。我们除了必须完成的课时、学分、论文外,还必须面临和处理许许多多复杂的事情。  遗憾的是,有些人想法天真,认为上了大学便可以放纵自己,尽情肆意,什么都可以不管不顾。  初入大学的他们,脱离了高中时严苛的要求,耳边突然少了父母的叮嘱和老师的教育,像一匹匹脱缰的野马一样无拘无束。  他们在大学里浑噩度日,把每一天美好的清晨都以昏睡的形式度过,即使某一天的早上有课,也因为舍友能够代替签到而选择继续睡死在床上;他们会叫上几个朋友,勾肩搭背地一起去网吧上网,将宝贵的大学时光全部蹉跎在晃动鼠标和敲打键盘上,只为了能在游戏里打上段位,成为所谓的“王者”。  等到黑夜褪去,太阳初升,他们再顶着大大的黑眼圈,萎靡不振地向校园走去,瘫倒在宿舍的床上,甚至连饭都顾不上吃;或者是窝在寝室里争分夺秒地看剧、刷微博,把所有的精力全部用在虚拟的网络社交上。  他们受够了三年中规中矩的高中生活,校园里的每一个铃声都必须严格遵守,晨起铃、早读铃、上课铃,就连晚上睡觉也有固定的时间。他们受够了穿了三年的中规中矩的校服,因为单一样式的校服压抑个人的天性,就连偷偷改下校服裤子的款式也不可以。所有的一切已经制定了标准化模式,而身处其中的每一名学生,只要严格按照模式去做就可以。  这对于有些人来说,实在是过于压抑。正所谓“物极必反”,当他们脱离高中的藩篱,一下子变得自由起来的时候,内心的叛逆便在瞬间叫嚣起来。  “上了大学,我就要特立独行,成为和别人不一样的人。”  “没有人能够再约束我,我可以想上课就上课,心情不好不想上课就不去了。”  “又查寝室?又查出勤?没事,不用理他们。”  ……  叛逆、不安本分、追求个性……各种各样的心理在进入大学后一下子迸发出来,走在大学校园里,觉得自己是最有个性的人,每天老老实实按时上课的同学又算得了什么呢?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